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貫

貫(貫)是什么意思

  • 一仍舊貫-汉语大词典

    一仍舊貫

    【1】语出《论语·先进》:“{魯}人爲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何晏}集解引{郑玄}曰:“仍,因也。貫,事也。因舊事則可也,何必復更改作。”后以“一仍舊貫”表示完全按照旧例。《晋书·殷仲堪传》:“謂今正可更加{梁州}文武五百﹐合前爲一千五百﹐自此之外﹐一仍舊貫。”

  • 一以貫之-汉语大词典

    一以貫之

    【1】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一切事物中。后亦泛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貫之。”《汉书·王莽传上》:“而公包其終始﹐一以貫之﹐可謂備矣。”{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中:“萬物雖殊﹐而其情可類﹐所謂一以貫之者。”{明}{李贽}《又答石阳太守》:“此數老之學所以能繼千聖之絶﹐而同歸於‘一以貫之’之旨也。”{朱自清}《经典常谈》十三:“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

  • 一貫-汉语大词典

    一貫

    【1】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貫之。”{邢昺}疏:“言{夫子}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以統天下萬事之理。”《後汉书·张衡传》:“親履艱難者知下情﹐備經險易者達物僞﹐故能一貫萬機﹐靡所疑惑。”{唐}{张九龄}《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形有萬殊﹐道以一貫。”【2】谓同一个道理。{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阳尊阴卑》:“夫喜怒哀樂之發﹐與清煖寒暑﹐其實一貫也。”{唐}{刘禹锡}《天论下》:“大凡入乎數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萬物一貫也。”{宋}{叶適}《宜兴县修学记》:“上該千世﹐旁括百家﹐異流殊方﹐如出一貫。”【3】同样;一样。《庄子·德充符》:“胡不直使彼以死生爲一條﹐以可不可爲一貫者﹐解其桎梏﹐其可乎?”《韩非子·显学》:“磐石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敵也。今商官技藝之士﹐亦不墾而食﹐是地不墾﹐與磐石一貫也。”{唐}{白居易}《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窮通與遠近﹐一貫無兩端。”{清}{顾炎武}《太原寄王高士锡阐》诗:“貴此金石情﹐出處同一貫。”{叶景葵}《<蔽庐丛志>序》:“淆良窳爲一貫﹐因内嗛而成蚩﹐此又一誤也。”【4】连贯;相联。{明}{杨慎}《升庵诗话·绝句四句皆对》:“{唐}絶萬首﹐惟{韋蘇州}‘踏閣攀林恨不同’及{劉長卿}‘寂寂孤鶯啼杏園’二首絶妙﹐蓋字句雖對﹐而意則一貫也。”{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若‘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意在一貫﹐又覺閑雅不凡矣。”{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勝’﹑‘升’古通用﹐謂十一月水方用事﹐而火氣已上升也﹐正説‘冬至火從之’之義﹐如此則與下文一貫矣。”【5】从不改变;一向如此。{唐}{柳宗元}《非国语上·大钱》:“古今之言泉幣者多矣。是不可一貫﹐以其時之升降輕重也。”{清}{侯方域}《汤御史传》:“{沈相國}一貫傾其同官{沈鯉}﹐大興妖書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又是你说的对﹐你一贯正确!”{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九章:“为了重新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你们不惜当卖国贼﹐不惜给外国反动派当干儿子﹐这是你们一贯的作法。”【6】表数量。古时千钱为一贯。《汉书·武帝纪》“初算緡錢”{唐}{颜师古}注引{李斐}曰:“一貫千錢。”《宋史·刑法志二》:“以絹計贓者﹐更增一貫﹐以四千爲一匹。”{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我一貫本錢﹐賣了一貫﹐又賺了一貫。”【7】表数量。用于成串的东西。{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麯並酒等》:“以麻繩穿之﹐五十餅爲一貫﹐懸着户内。”《北史·赵柔传》:“{柔}嘗在路﹐得人所遺金珠一貫﹐價直數百縑。”

  • 一貫道-汉语大词典

    一貫道

    【1】会道门之一。起源于{山东}。初名“东震堂”,后{路中一}承办道务,取《论语》中“吾道一以貫之”,改名“一貫道”。1925年{路}死后,由{张光璧}继承。抗{日}战争期间,{张}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日本}投降以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缔C{周立波}《诸葛亮会》:“咱们得时刻留心﹐抓了这些﹐说不定还有。碰到形迹可疑的人﹐得赶紧报告。他们闹一贯道﹐什么道门的﹐都是遮眼法。”

  • 世貫-汉语大词典

    世貫

    【1】籍贯;祖籍。《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吕向}字{子回}﹐亡其世貫﹐或曰{涇州}人。”

  • 串貫-汉语大词典

    串貫

    【1】连贯。{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聯句積章﹐以串貫爲度。”

  • 久聞大名, 如雷貫耳-汉语大词典

    久聞大名, 如雷貫耳

    【1】客套语。谓早已知道对方的声名。《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下拜曰:‘{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晩生久聞大名﹐如雷貫耳﹐要想拜見拜見。”

  • 直貫-汉语大词典

    直貫

    【1】径直穿过。《汉书·李广传》:“{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與數十騎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2】直接相通。{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伐山二》:“按{杜}‘舍南舍北皆春水’﹐蓋在{蜀}{草堂}詩也……此詩以‘舍’字引起﹐下用群鷗﹐而花徑蓬門﹐意脈直貫。”

  • 博貫-汉语大词典

    博貫

    【1】博览并贯通。{明}{刘基}《陈司户墓志铭》:“博貫經史﹐蜚聲庠序。”《後汉书·班固传》:“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

  • 仍舊貫-汉语大词典

    仍舊貫

    【1】依照旧例办事。《魏书·高宗纪》:“宜仍舊貫﹐何必改作也。”《论语·先进》:“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汉}{桓寬}《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凶年不備﹐豐年補敗﹐仍舊貫而不改作。”

  • 全神貫注-汉语大词典

    全神貫注

    【1】谓集中全副精神。{茅盾}《子夜》二:“{雷参谋}此时全神贯注在{徐曼丽}身上。”{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九章:“可是他们舍不得浪费一点点时间﹐一个个都是全神贯注地读起书来。”

  • 條入葉貫-汉语大词典

    條入葉貫

    【1】比喻深入精微,融会贯通。{汉}{王充}《论衡·薄葬》:“有知無知之情不可定﹐爲鬼之實不可是。通人知士﹐雖博覽古今﹐窺涉百家﹐條入葉貫﹐不能審知。”

  • 條貫部分-汉语大词典

    條貫部分

    【1】谓条理贯穿,部位分明。《弘明集·正诬论》:“佛經説天地境界﹐高下階級﹐悉條貫部分﹐叙而有章。”

  • 條脩葉貫-汉语大词典

    條脩葉貫

    【1】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淮南子·兵略训》:“下至介鱗﹐上及毛羽﹐條脩葉貫﹐萬物百族﹐由本至末﹐莫不有序。”

  • 條貫-汉语大词典

    條貫

    【1】条达,贯穿。{唐玄宗}《<孝经>序》:“今故特舉六家之異同﹐會五經之旨趣﹐約文敷暢﹐義則昭然﹐分注錯經﹐理亦條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乃述《詩》《書》《禮》《易》《春秋》﹐爲古五説﹐條貫源流﹐備古今之變。”{清}{戴名世}《禹贡锥指序》:“彼其穿穴經傳﹐條貫古今﹐搜抉奇異﹐冥心孤詣﹐積數十年而成一書。”【2】条理;系统。{清}{恽敬}《与纫之论文书》:“雖然{退之}﹑{子厚}﹑{習之}各言其所歷者也﹐一家之所得也﹐于天下之文﹐其本末條貫有未備者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中令知人》:“{漢祖}見之﹐覩其儀貌敦厚﹐舉止閑雅﹐訪以時事﹐對答有條貫。”{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似取經故事﹐自{唐}末以至{宋}{元}﹐乃漸漸演成神異﹐且能有條貫﹐小説家因亦得取爲記傳也。”【3】指体系。{清}{顾炎武}《音学五书后序》:“{许叔重}《説文》始一終亥﹐而更之以韻 ﹐使古人條貫不可復見。”{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筦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鍾﹐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4】条例。{宋}{马永卿}《元城语录·薰笼》:“{太祖}怒曰:‘誰做這般條貫來約束我?’”{宋}{范仲淹}《奏重定三班审官院流内铨条贯》:“臣竊見審三班院並銓曹﹐自祖宗以來﹐條貫極多﹐逐旋衝改﹐久不删定﹐主判臣僚﹐卒難詳悉。”{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二》:“今皇帝創制顯庸﹐運世以禮﹐一切綱紀條貫﹐固可以次第舉矣。”

  • 倫貫-汉语大词典

    倫貫

    【1】犹言源流。{宋}{叶適}《宋廏父墓志铭》:“時諸儒以觀心空寂名學……君固未信﹐質於余。余爲言學之本統﹐古今倫貫﹐物變終始﹐所當究極。”

  • 傍貫-汉语大词典

    傍貫

    【1】广为缀集,使之贯穿。《後汉书·班彪传上》:“{彪}乃繼採前史遺事﹐傍貫異聞﹐作後傳數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譏正得失。”

  • 共貫-汉语大词典

    共貫

    【1】贯通;连贯。《汉书·董仲舒传》:“帝王之道﹐豈不同條共貫與?何逸勞之殊也?”{唐}{刘知幾}《史通·疑古》:“斯則當{堯}之世﹐小人君子比肩齊列﹐善惡無分﹐賢愚共貫。”{郭沫若}《论古代文学》:“北方文化系{殷}民族奠定的﹐南方文化系{殷}民族传播的﹐故南北共贯。”

  • 共貫同條-汉语大词典

    共貫同條

    【1】串在同一钱串上﹐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脉络连贯﹐事理相通。{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涕笑皆神之所行﹐逡巡皆氣之所應﹐固可於此得吾兄……共貫同條之精爽。”

  • 前貫-汉语大词典

    前貫

    【1】犹旧制﹐前例。《宋书·颜竣传》:“時移俗易﹐則通變適用﹐是以{周}{漢}俶遷﹐隨世輕重。降及後代﹐財豐用足﹐因循前貫﹐無復改創。”

  • 包貫-汉语大词典

    包貫

    【1】包容贯通。《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雖包貫異家爲詳博﹐然其中不能無謬﹐博士{馬嘉運}駁正其失﹐至相譏詆。”

  • 充貫-汉语大词典

    充貫

    【1】充盈贯通。{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五:“計公之神靈﹐充貫宇宙﹐决不泯没。”

  • 參貫-汉语大词典

    參貫

    【1】间杂,贯串。{陈衍}《元诗纪事·吴吴》:“全篇是雜興本色﹐而田園參貫其中﹐且無一語塵腐。”

  • 午貫-汉语大词典

    午貫

    【1】十字形交叉贯穿。{钱基博}《无锡光复志》:“{無錫}非用武地﹐然陸路四闢……川河午貫。”{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十字》:“{白樂天}詩:‘十字津頭一字行。’十字﹐即古人所云午貫也。”《周礼·秋官·壶涿氏》:“若欲殺其神﹐則以牡橭午貫象齒而沈之。”{贾公彦}疏:“以象牙從橭貫之爲十字﹐沉之水中。”

  • 同貫-汉语大词典

    同貫

    【1】犹一体,一例。《後汉书·周景传》:“〔{周景}〕常稱曰:‘臣子同貫﹐若之何不厚!’”【2】同籍贯。{三国} {魏}{郭遐叔}《赠嵇康》诗之三:“惟予與子﹐本不同貫﹐交重情親﹐欲面無筭。”【3】并列;同列。《三国志·魏志·邢颙传》:“{楨}誠不足同貫斯人﹐並列左右。而{楨}禮遇殊特﹐{顒}反疎簡﹐私懼觀者將謂君侯習近不肖。”此指与……并列﹑同列。{宋}{叶適}《姚君俞墓志铭》:“聖賢之所自﹐盡不與世同貫也。”

  • 同條共貫-汉语大词典

    同條共貫

    【1】事理相通,脉络连贯。《汉书·董仲舒传》:“夫帝王之道﹐豈不同條共貫與?”《野叟曝言》第六二回:“{文素臣}同{田氏}等在安樂窩﹐聽{水夫人}講忠孝仁三字同條共貫。”{章炳麟}《文学说例》:“同條共貫﹐無取於甘辛相忌也。”【2】谓行事相仿,可以相提并论。{唐}{李白}《大猎赋》:“登封於{太山}﹐篆德於{社首}﹐豈與乎七十二帝同條而共貫哉?”

  • 名貫-汉语大词典

    名貫

    【1】姓名与籍贯。《魏书·卢同传》:“其實官正職者﹐亦列名貫。”{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心头小人》:“唱崑曲﹐音節殊可聽;説白自道名貫﹐一與己合。”{清}{吴敏树}《书谢御史》:“引見時﹐唱陳名貫畢﹐皇上問曰:‘汝{湖南}人﹐作京語何也?’”

  • 律貫-汉语大词典

    律貫

    【1】指法律系统。《荀子·成相》:“臣謹脩﹐君制變﹐公察善思論不亂﹐以治天下﹐後世法之﹐成律貫。”{杨倞}注:“律貫﹐法之爲條貫也。”

  • 徙貫-汉语大词典

    徙貫

    【1】犹徙家。《新唐书·李尚隐传》:“{李尚隱}﹐其先出{趙郡}﹐徙貫{萬年}。”按﹐《旧唐书》作“徙家”。

  • 宏貫-汉语大词典

    宏貫

    【1】博大贯通。{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了凡}與之爲禪語。余旁參之﹐覺{凡公}禪學宏貫﹐而心境未融。”

  • 宗貫-汉语大词典

    宗貫

    【1】貫串其间的主旨。{明}{李贽}《圣教小引》:“五十以後﹐大衰欲死﹐因得友朋勸誨﹐翻閲貝經﹐幸於生死之原窺見斑點﹐乃復研窮《學》《庸》要旨﹐知其宗貫﹐集爲《道古》一録。”

  • 寓貫-汉语大词典

    寓貫

    【1】寓居他乡。《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初﹐{開封府}解服勤詞學進士二十五人﹐爲下第者{劉溉}所訟﹐其十三人以寓貫﹐皆奔竄潛匿﹐有司追捕。”

  • 如雷貫耳-汉语大词典

    如雷貫耳

    【1】见“如雷灌耳”。

  • 珠貫-汉语大词典

    珠貫

    【1】珠串。常以形容清泉飞泻。{唐}{张说}《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懸泉珠貫下﹐列帳錦屏舒。”【2】形容歌声婉转或文辞流畅。{明}{宋濂}《故务光先生张公墓碣铭》:“作爲文章﹐珠貫玉聯﹐有台閣之風。”{宋}{苏轼}《有美堂和周邠见寄》之二:“歌喉不共聽珠貫﹐醉面何因作纈紋。”{唐}{白居易}《小童吹觱篥歌》:“急聲圓轉促不斷﹐轢轢轔轔似珠貫。”

  • 本貫-汉语大词典

    本貫

    【1】原籍。{鲁迅}《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梅兰芳}博士﹐戏中之真正京派也﹐而其本贯﹐则为{吴}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宋}朝{崇寧}年間有一個姓{王}的公子﹐本貫{浙西}人。”{前蜀}{韦庄}《秦妇吟》:“鄉園本貫東畿縣﹐歲歲耕桑臨近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本貫{西洛}人也。”

  • 朽貫錢-汉语大词典

    朽貫錢

    【1】穿钱的绳索都腐烂了的钱。{宋}{苏轼}《春贴子词·太皇太后阁》之五:“盡驅南畝扶犁手﹐稍發中都朽貫錢。”

  • 朽貫-汉语大词典

    朽貫

    【1】谓穿钱的绳索腐烂。《新唐书·崔植传》:“至{武帝}時﹐錢朽貫﹐穀紅腐﹐乃能出師征伐﹐威動四方。”【2】朽腐的穿钱绳索。形容钱多而积存过久。《後汉书·王符传》:“寧見朽貫千萬﹐而不忍貸人一錢;情知積粟腐倉﹐而不忍貸人一斗。”

  • 枉直同貫-汉语大词典

    枉直同貫

    【1】谓曲直不分。{唐}{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使無辜見疑﹐有罪獲縱﹐枉直同貫﹐人何賴焉。”

  • 校貫-汉语大词典

    校貫

    【1】核点经费。{宋}{惠演}《正定府龙兴寺铸铜像记》:“奄有封略不過千里﹐所調租庸不豐邊備。校貫屢空於軍實﹐筭口莫濟於時須。”

  • 業貫滿-汉语大词典

    業貫滿

    【1】见“業罐滿”。

  • 業貫-汉语大词典

    業貫

    【1】谓积恶。{元}{曾瑞}《青杏子·骋怀》套曲:“蜂妒蝶羞﹐惡緣難救;痼疾長發﹐業貫將盈。”《醒世姻缘传》第九九回:“小{濃袋}回家﹐將{素姐}在任裏作的那業貫都學了個不留。”

  • 榆貫-汉语大词典

    榆貫

    【1】榆荚串子。借指钱串。{前蜀}{韦庄}《和元秀才别业书事》:“緑錢榆貫重﹐紅障杏籬深。”

  • 榮貫-汉语大词典

    榮貫

    【1】荣宠备至。《魏书·高道悦传》:“臣既疏魯﹐濫蒙榮貫。”

  • 横從穿貫-汉语大词典

    横從穿貫

    【1】谓融会贯通。{清}{方苞}《兄百川墓志铭》:“{江西}{梁質人}﹑{宿松}{朱字緑}以經世之學﹐自負其議論﹐證曏經史﹐横從穿貫﹐聞者莫不屈服。”

  • 横貫-汉语大词典

    横貫

    【1】引申为贯串。{巴金}《<往事与随想>译後记》:“书中散发着淡淡的哀愁﹐有时也发出怀疑的嘲笑和悲观的叹息﹐但横贯全书的始终是作者对未来的坚强信心。”【2】横向贯穿。{杨朔}《黄河之水天上来》:“{长江}是{中国}最大最长的一条河流﹐横贯在{中国}的腹部。”{宋}{司马光}《古诗赠兴宗》:“度矩苟不愆﹐寵辱徒喧喧。有如清{濟}流﹐横貫長{河}渾。”《新唐书·郭子仪传》:“{子儀}悉軍追﹐横貫其營。”

  • 歸貫-汉语大词典

    歸貫

    【1】返回原籍。{宋}{彭乘}《续墨客挥犀·王告好学有文》:“{廬山}{簡寂觀}道士{王告}﹐好學有文……{告}後歸貫登科爲健吏﹐至祠部員外郎。”

  • 變貫-汉语大词典

    變貫

    【1】变化而贯通。{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文》:“{胥公}有啓謝{歐陽秀才}云:‘……敏學該乎變貫﹐英識極於覃研。’”

  • 冒貫-汉语大词典

    冒貫

    【1】假冒籍贯。《宋史·高宗纪七》:“以舉人多冒貫﹐命州縣每三歲行鄉飲酒禮以貢士。”

  • 沿貫-汉语大词典

    沿貫

    【1】依照惯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并{川峽路}民間食茶﹐許逐場依市價添減收買﹐每貫收息錢一分出賣﹐仍沿貫納長引錢。”

  • 洞貫-汉语大词典

    洞貫

    【1】穿透。《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試以五甲射焉。’{仁貴}一發洞貫。”《三国志·吴志·鲁肃传》“{瑜}之東渡﹐因與同行”{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曜}《吴书》:“〔{魯肅}〕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貫。”{清}{钱学纶}《语新》卷上:“身被十八創﹐且以兩手足合掌﹐用尖刃洞貫﹐索縛如豕。”【2】通晓,透彻了解。《太平御览》卷二六四引{晋}{袁山松}《後汉书》:“{岑晊}字{公孝}﹐高才絶人﹐五經六藝﹐無不洞貫。”《朱子语类》卷一〇四:“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看來看去﹐直待無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貫。”

  • 清貫-汉语大词典

    清貫

    【1】指乡籍。对籍贯的敬称。《梁书·文学传上·锺嵘》:“臣愚謂軍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貫﹐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懲僥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天宫》:“{郭}研詰仙人姓氏﹐及其清貫﹑尊行。”【2】清贵的官职。指侍从文翰之官。《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九年》:“上始命宰相選公卿﹑大夫子弟文雅可居清貫者。”{胡三省}注:“{史炤}曰:‘貫﹐事也。’清貫﹐猶言清職也。”{唐}{陈鸿}《长恨歌传》:“叔父昆弟皆列在清貫﹐爵爲通侯。”《南齐书·张欣泰传》:“〔{世祖}〕謂之曰:‘卿不樂爲武職驅使﹐當處卿以清貫。’除正員郎。”

  • 淹貫-汉语大词典

    淹貫

    【1】深通广晓。{唐}{杨炯}《杜袁州墓志铭》:“淹貫義方﹐周覽典籍。”{梁启超}《致伍秩庸星使书》:“執事淹貫西學﹐又久處{香港}﹐爲鄉人所深知。”{明}{沈受先}《三元记·讲学》:“六經淹貫﹐諸史旁通。”《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有幾個淹貫的文人﹐畢竟前生是個宿學悟性﹐絶不由人。”【2】指深通广晓的人。{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七:“秉筆之士所用故實﹐有淹貫所不究者﹐有蹈前人舊轍而不討論所從來者﹐譬侏儒觀戲﹐人笑亦笑。”{清}{{张廷玉}等}《上<明史>表》:“臣等才謝宏通﹐學慚淹貫。”

  • 淹會貫通-汉语大词典

    淹會貫通

    【1】犹融会贯通。{明}{高启}《<史要类钞>序》:“遂使義理之微不備﹐事變之實不詳﹐無以淹會貫通﹐明其同異而辨其得失矣。”

  • 溝貫-汉语大词典

    溝貫

    【1】沟通贯穿。谓通晓。{冯自由}《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繼因八股方廢﹐承學之士﹐於一切新名詞﹐意義既未習聞﹐恐難溝貫。”

  • 滿貫-汉语大词典

    滿貫

    【1】谓钱穿满绳子。比喻达到了极限。多指罪恶。贯﹐穿钱币的绳子。《韩非子·说林下》:“有與悍者鄰﹐欲賣宅而避之。人曰:‘是其貫將滿矣﹐子姑待之。’答曰:‘吾恐其以我滿貫也。’遂去之。”{汉}{王符}《潜夫论·忠贵》:“而後人貪權冒寵﹐蓄積無極﹐思登顛隕之臺﹐樂循覆車之蹟﹐願裨福祚﹐以備員滿貫者﹐何世無之?”{清}{袁枚}《新齐谐·汉高祖弑义帝》:“{羽}以坑{咸陽}卒二十萬﹐上帝震怒﹐戮於{陰山}﹐受無量罪﹐今始滿貫﹐方得訴寃。”【2】打麻将牌用语。指凑满番数或同花式的牌而摊牌取胜。{茅盾}《多角关系》十三:“‘啊!三抬!满贯了!满贯了!’忽然那边牌桌上轰起了这样的叫声。”{丁玲}《庆云里的一间小房里》:“吃黑呢﹐只除了人没输去﹐什么都精光了。背了三个满贯﹐五个清一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二章:“你又坐在这里﹐尽是烟!快去打牌﹐我刚才和了副满贯。”

  • 抽貫-汉语大词典

    抽貫

    【1】{唐}代的一种税收。在常赋外,规定每贯钱中抽取若干文。{宋}{苏辙}《历代论·陆贽》:“兵連禍結﹐常賦所不能贍﹐於是爲之抽貫算間﹐假貸商賈﹐空内以事外。”《新唐书·陆贽传》:“凡京師税間架﹑榷酒﹑抽貫﹑貸商﹑點召之令﹐一切停之。”

  • 揲貫-汉语大词典

    揲貫

    【1】犹迭贯。《淮南子·俶真训》:“下揆三泉﹐上尋九天﹐横廓六合﹐揲貫萬物﹐此聖人之游也。”{马宗霍}参正:“揲貫﹐猶迭貫。‘迭貫’與‘横廓’正相對爲義。”

  • 氣貫長虹-汉语大词典

    氣貫長虹

    【1】形容气势壮盛﹐可以上贯长虹。{老舍}《老张的哲学》第十:“酒菜上来﹐先猜拳行令﹐迎面一掌﹐声如狮吼﹐入口三杯﹐气贯长虹。”

  • 新貫-汉语大词典

    新貫

    【1】新意。{唐}{{韩愈}{张籍}等}《会合联句》:“析言多新貫﹐攄抱無昔壅。”{宋}{苏轼}《和顿教授见寄》:“仄聞{頓夫子}﹐講道出新貫。”{王十朋}集注引{赵次公}曰:“時{頓起}爲教官﹐以其能出新意講授也。”

  • 脱貫-汉语大词典

    脱貫

    【1】付钱。古时用方孔钱﹐皆以绳贯﹐故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绣》:“女將覓父﹐{劉}止之曰:‘無須﹐但言其價﹐我不靳直耳。’女如言﹐故昂之﹐{劉}不忍争﹐脱貫徑去。”

  • 腰纏萬貫-汉语大词典

    腰纏萬貫

    【1】{南朝}{梁}{殷芸}《小说》:“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願爲{揚州}刺史﹐或願多貲財﹐或願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后因以“腰纏萬貫”谓腰里装着很多钱﹐形容非常富有。《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要這塊石頭何用?再要講到夜間嚴謹門户﹐不怕你腰纏萬貫﹐落了店都是店家的干係﹐用不着客人自己費心。”

  • 旁貫-汉语大词典

    旁貫

    【1】横贯。《晋书·司马彪传》:“通綜上下﹐旁貫庶事﹐爲紀﹑志﹑傳凡八十篇﹐號曰《續漢書》。”

  • 族貫-汉语大词典

    族貫

    【1】家族籍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二班》:“既至﹐兩人問客何來﹐{殷}乃自陳族貫。”

  • 無貫-汉语大词典

    無貫

    【1】没有户籍。《隋书·食货志》:“其無貫之人﹐不樂州縣編户者﹐謂之浮浪人。”

  • 户貫-汉语大词典

    户貫

    【1】户籍。因其上列乡贯,故称。《魏书·韩麒麟传》:“往年校比户貫﹐租賦輕少。臣所統{齊州}﹐租粟才可給俸﹐略無入倉。”{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置士籍》:“欲自後舉始﹐行下諸路運司﹐牒州縣先置士籍。編排保伍﹐取各家户貫﹐三代年甲﹐娶誰氏﹐兄弟男孫若干之數。”

  • 心貫白日-汉语大词典

    心貫白日

    【1】谓心地与太阳一般光明。极喻坦诚,磊落。《晋书·宣帝纪》:“國家委將軍以疆埸之任﹐任將軍以圖{蜀}之事﹐可謂心貫白日。”

  • 忠心貫日-汉语大词典

    忠心貫日

    【1】见“忠貫日月”。

  • 忠貫白日-汉语大词典

    忠貫白日

    【1】见“忠貫日月”。

  • 忠貫日月-汉语大词典

    忠貫日月

    【1】忠诚之心上贯日月。形容忠诚至极。《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卿忠心貫日﹐孤不罪也。”{宋}{刘炎}《迩言》:“功蓋天地﹐忠貫日月﹐進則毅然身任天下之重﹐退則怡然了無愠戚之容﹐求之於古﹐其{伊}{周}之亞與?”亦作“[忠貫白日]”﹑“[忠心貫日]”。《新唐书·郭子仪传赞》:“{子儀}自{朔方}提孤軍﹐轉戰逐北﹐誼不還顧……雖{唐}命方永﹐亦由忠貫日月﹐神明扶持者哉!”《宣和书谱·颜真卿》:“惟其忠貫白日﹐識高天下﹐故精神見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

  • 惡貫已盈-汉语大词典

    惡貫已盈

    同“[惡貫滿盈]”【1】《金石萃编·唐玄宗<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誕﹐惡貫已盈。”《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某家慣作歹事﹐惡貫已盈。”

  • 惡貫滿盈-汉语大词典

    惡貫滿盈

    【1】作恶极多,已到末日。语本《书·泰誓上》:“{商}罪貫盈,天命誅之。”{孔}传:“{紂}之爲惡,一以貫之,惡貫已滿,天畢其命。”{元}{无名氏}《硃砂担》第四折:“你今日惡貫滿盈﹐有何理説?”{峻青}《海啸》第四章:“{沈百万}这老狗﹐恶贯满盈了。”《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及至惡貫滿盈﹐被拿到官﹐情真罪當﹐料無生理。”

  • 祖貫-汉语大词典

    祖貫

    【1】祖籍;原籍。{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可憐我時乖命苦﹐只在{張秉彝}家暫寓權居﹐生受了些風餐水宿﹐巴的到祖貫鄉閭。”《水浒传》第五五回:“原來{凌振}祖貫{燕陵}人﹐是{宋}朝盛世第一個炮手﹐人都呼他是‘轟天雷’。”《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大{唐}{高宗}朝間﹐有一秀士﹐姓{王}名{勃}﹐字{子安}﹐祖貫{山西}{晉州}{龍門}人氏。”

  • 盈貫-汉语大词典

    盈貫

    【1】犹满贯。谓积钱甚多。贯,串钱绳。语本《左传·宣公六年》;“使疾其民,以盈其貫,將可殪也。”{唐}{白居易}《狂吟七言十四韵》:“俸隨日計錢盈貫﹐禄逐年支粟滿園。”【2】谓引满弓弦,使弓背与弓弦之间的距离与箭同长。《庄子·田子方》:“{列御寇}爲{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貫。”{郭象}注:“盈貫﹐謂溢鏑也。”

  • 移貫-汉语大词典

    移貫

    【1】改变原先籍贯。《金史·王贲传》:“其先自{臨潢}移貫{宛平}。”

  • 稔惡盈貫-汉语大词典

    稔惡盈貫

    【1】谓所积罪恶之多﹐达于极点。{章炳麟}《讨满洲檄》:“我{中華}亦有流寇之難﹐討伐不時﹐將帥亟易﹐遂得使虜窮凶極惡﹐肆其馳突﹐外劫{朝鮮}﹐内圍京邑﹐稔惡盈貫﹐亦隕其命。”

  • 積非習貫-汉语大词典

    積非習貫

    【1】谓错误长久沿袭﹐已成习惯。貫﹐通“慣”。{汉}{应劭}《<风俗通>序》:“至於俗間行語﹐衆所共傳﹐積非習貫﹐莫能原察。”

  • 積貫-汉语大词典

    積貫

    【1】犹积惯;惯习。《淮南子·修务训》:“今夫盲者目不能别晝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撫弦﹐參彈復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使未嘗鼓瑟者﹐雖有{離朱}之明﹐{攫掇}之捷﹐猶不能屈伸其指﹐何則?服習積貫之所致。”{汉}{贾谊}《新书·保傅》:“夫開於道術知義之指﹐則教之功也;若其服習積貫﹐則左右而已矣。”

  • 白虹貫日-汉语大词典

    白虹貫日

    【1】白色长虹穿日而过。一种罕见的日晕天象。古人认为人间有非常之事发生﹐就会出现这种天象变化。《战国策·魏策四》:“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裴駰}集解引{应劭}曰:“精誠感天﹐白虹爲之貫日也。”{唐}{沈彬}《结客少年场行》:“重義輕生一劍知﹐白虹貫日報讎歸。”{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宣和}歲壬寅﹐北伐事興。夏五月﹐出師﹐是日白虹貫日﹐{童貫}行而牙旗折……識者咸知其不祥。”{郭沫若}《红花冈》诗:“星火燎原天歷改﹐白虹貫日慶雲翔。”【2】比喻眼睛多白。《南齐书·褚渊传》:“輕薄子頗以名節譏之﹐以{淵}眼多白精﹐謂之‘白虹貫日’﹐言爲{宋氏}亡徵也。”

  • 痛貫心膂-汉语大词典

    痛貫心膂

    【1】形容悲痛到极点。{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巖肖}之先君{光禄}﹐{靖康}間爲京城守禦司屬官﹐嘗以守禦策獻之朝﹐而議者沮之。京城失守﹐督將士與虜戰﹐遂以身殉國。及歸葬日﹐公爲挽詩……{巖肖}每一讀之﹐痛貫心膂。”

  • 突貫-汉语大词典

    突貫

    【1】军事用语。突破而穿越。{郭沫若}《北伐途次》十三:“蓦地有冲锋的军号吹奏起来﹐下级的连﹑排长高撑起指挥刀呐喊着冲锋﹐向前面突贯﹐军队跟着突贯﹐我们也跟着突贯。”

  • 穿貫-汉语大词典

    穿貫

    【1】穿通连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次列數架大皷﹐或三或五﹐用木穿貫﹐立於架座上。”【2】融会贯通。{宋}{王安石}《上张太傅书》:“穿貫上下﹐浸注其中。”{清}{刘大櫆}《姚南青五十寿序》:“於古聖賢之經傳﹐諸史百子﹐探涉奥穾﹐淵渟穿貫。”

  • 穿楊貫虱-汉语大词典

    穿楊貫虱

    【1】{战国}时{养由基}射箭能百步穿杨﹐{纪昌}射箭能正中虱心。事见《战国策·西周策》和《列子·汤问》。后因以“穿楊貫虱”形容技艺高超。{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弧矢》:“但戰陣之上﹐洞胸徹札﹐功必歸於挽强者。而下力倘能穿楊貫虱﹐則以巧勝也。”{明}{归有光}《与沈敬甫书》:“科舉自來皆撞着﹐必無穿楊貫虱之技。”

  • 聯貫-汉语大词典

    聯貫

    【1】连接贯通。{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三:“大兵進{藏}過{通天河}﹐無舟無筏﹐以草囊聯貫如筏﹐乘風張帆而渡。”{叶圣陶}《线下·金耳环》:“‘那里当得到!’老伙友有点发抖﹐又轻又不联贯﹐说了这么一句。”{章炳麟}《文学总略》:“‘修多羅’者﹐直譯爲‘線’﹐譯義爲‘經’﹐蓋彼以貝葉成書﹐故用線聯貫也。”

  • 融釋貫通-汉语大词典

    融釋貫通

    同“[融會貫通]”【1】{清}{戴名世}《<读易质疑>序》:“世苟有通經學古之士﹐潛心冥會﹐融釋貫通﹐其於{程}{朱}繼志述事﹐能補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

  • 融液貫通-汉语大词典

    融液貫通

    【1】犹言融会贯通。{清}{秦笃辉}《平书·文艺下》:“殆于聖賢之義理﹐心領神會﹐融液貫通﹐然後參之經史子集﹐以發其光華﹐範之規矩準繩﹐以密其法律﹐而後乃稱爲文。”

  • 融會貫通-汉语大词典

    融會貫通

    【1】谓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参合在一起﹐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朱子全书·学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民间的﹑民族的﹑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以及现代的﹐他都广泛吸收﹐融会贯通。”亦省作“[融貫]”。{明}{李贽}《<龙谿先生文录抄>序》:“蓋先生學問融貫﹐温故知新﹐若滄洲瀛海﹐根于心﹐發于言﹐自時出而不可窮﹐自然不厭而文且理也。”{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近人{江慎修}融貫{中}西測算﹐兼能製造奇器。”{清}{冯桂芬}《重刻段氏<说文解字注>序》:“先生之注﹐以形爲經﹐以聲爲緯﹐又以説解爲經﹐以羣經傳注爲緯﹐融會貫通﹐虚空粉碎﹐發一凡﹐起一例﹐無一部一文不如網之在綱﹐珠之貫串﹐實他人所不能及。”【2】融合无隔阂。{孙犁}《<秀露集>後记》:“这种激情﹐虽然基于作者当时迫切的抗{日}要求﹐但还没有多方面和广大群众的伟大的复杂的抗{日}生活融会贯通。”

  • 融匯貫通-汉语大词典

    融匯貫通

    【1】{秦牧}《艺海拾贝·独创一格》:“{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贯通﹐发扬创造性。”

  • 融貫-汉语大词典

    融貫

    【1】见“融會貫通”。

  • 罪惡貫盈-汉语大词典

    罪惡貫盈

    【1】犹言恶贯满盈。语本《书·泰誓上》:“{商}罪貫盈﹐天命誅之。”{宋}{孔平仲}《续世说·黜免》:“{李義府}作相﹐罪惡貫盈。”《三国演义》第九回:“今{卓}({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靈﹐罪惡貫盈﹐人神共憤。”{孙中山}《报告陈炯明叛变致本党同志书》:“{陳烱明}叛黨禍國﹐縱兵殃民﹐罪惡貫盈﹐難稽顯戮。”

  • 羈貫-汉语大词典

    羈貫

    【1】古时成童发式﹐女曰羁﹐男曰贯。后泛指童年。{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慕容公神道碑》:“歧嶷表羈貫之年﹐通禮稱綺紈之歲。”《穀梁传·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范宁}注:“羈貫﹐謂交午剪髮以爲飾。成童﹐八歲以上。”{唐}{柳宗元}《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羈貫去江介﹐世仕尚{函}{崤}。”{清}{钱谦益}《布政使王公墓碑》:“公方羈貫﹐頭角觺觺。”

  • 籍貫-汉语大词典

    籍貫

    【1】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魏书·食货志》:“自昔以來﹐諸州户口﹐籍貫不實﹐包藏隱漏﹐廢公罔私。”《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正德}年間﹐有個舉人﹐姓{楊}名{延和}﹐表字{元禮}﹐原是{四川}{成都府}籍貫。”{杨沫}《乡思的朝和暮》:“多少年来每当有人问到我的籍贯时﹐我总是这样自豪地告诉对方。”

  • 舊貫-汉语大词典

    舊貫

    【1】原来的样子。{宋}{岳飞}《奉诏移伪齐檄》:“儻能開門納欵﹐肉袒迎降﹐或願倒戈以前驅﹐或列壺漿而在道﹐自應悉仍舊貫﹐不改職業。”《论语·先进》:“{魯}人爲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舊治經寇﹐故卜築新邑﹐而市舍猶仍舊貫也。”【2】旧制度;旧办法。{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殷}人祀天﹐{周}人也祀天;{殷}人祭祖宗﹐{周}人也祭祖宗……所有一切的内服外服也一仍旧贯。”{明}{归有光}《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蓋國以次削平僭僞﹐田賦往往因其舊貫。”《汉书·段会宗传》:“願吾子因循舊貫﹐毋求奇功。”{唐}{元稹}《授刘悟昭义军节度使制》:“勉受新恩﹐無移舊貫。”

  • 被赭貫木-汉语大词典

    被赭貫木

    【1】穿囚衣, 戴刑具。古代囚衣赤褐色, 称“赭衣”。刑具加在颈上手上足上, 称“三木”。{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雖{李紱}﹑{孫嘉淦}之無過﹐猶一切被赭貫木以挫辱之。”

  • 粟紅貫朽-汉语大词典

    粟紅貫朽

    【1】《汉书·贾捐之传》:“太倉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錢,貫朽而不可校。”{颜师古}注:“粟久腐壞則色紅赤也。”谓粮食霉烂,钱贯朽坏。形容钱谷丰饶。{清}{褚人穫}《坚瓠十集·反巧文》:“膏粱素封﹐粟紅貫朽﹐問以十字﹐不識八九。”亦作“[粟陳貫朽]”。{明}{王錂}《寻亲记·告借》:“你如今萬廪千倉﹐粟陳貫朽﹐每日勞勞碌碌﹐使盡機謀﹐如今半百之秋﹐又無男女﹐還不修善﹐更待何時?”

  • 粟陳貫朽-汉语大词典

    粟陳貫朽

    【1】见“粟紅貫朽”。

  • 精貫白日-汉语大词典

    精貫白日

    【1】精诚上通天日。《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君執大節﹐精貫白日﹐奮其武怒﹐運其神策。”{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楚}人三户﹐{蜀}郡五丁。氣擁玄雲﹐精貫白日。”《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張巡}〕城陷見執﹐卒無橈詞﹐慢叱兇徒﹐精貫白日﹐雖古忠烈無以加焉。”

  • 華貫-汉语大词典

    華貫

    【1】显要的行列。《旧唐书·杜审权传》:“踐歷華貫﹐餘二十年。”{宋}{范仲淹}《遗表》:“肝膽摧落﹐精魄飛揚﹐然臣起於諸生﹐歷此華貫﹐雨露澤於數世﹐圭組焕於一門。”

  • 葉貫-汉语大词典

    葉貫

    【1】谓若树叶之脉理贯通。形容知识融会贯通, 皆有条理可寻。{汉}{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雖博覽古今﹐窺涉百家﹐條入葉貫﹐不能審知。”《淮南子·俶真训》:“提挈陰陽﹐嫥捖剛柔。枝解葉貫﹐萬物百族﹐使各有經紀條貫。”《淮南子·兵略训》:“古得道者……下至介鱗﹐上及毛羽﹐條脩葉貫﹐萬物百族﹐由本至末﹐莫不有序。”

  • 萬貫-汉语大词典

    萬貫

    【1】一万贯铜钱。形容家资富有或价值贵重。《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不怕你腰纏萬貫﹐落了店都是店家的干系﹐用不着客人自己費心。”{李準}《不能走那条路》:“他借钱他就借﹐只要他有钱!哪怕他借给人家万贯江山哩!”{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見他家私裏外﹐倒也着意﹐將這萬貫家財都與他掌管着。”

  • 習貫-汉语大词典

    習貫

    【1】见“習慣”。

  • 習貫若自然-汉语大词典

    習貫若自然

    【1】见“習慣成自然”。

  • 統貫-汉语大词典

    統貫

    【1】系统; 条贯。{清}{姚鼐}《赠钱献之序》:“{唐}一天下﹐兼採南北之長﹐定爲義疏﹐明示統貫。而所取或是或非﹐未有折衷。”{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说文字原课本书後》:“世遠失傳﹐非專門名家﹐具兼人之資﹐竭畢生之力﹐莫由得其統貫。”

  • 綱貫-汉语大词典

    綱貫

    【1】条理。《魏书·元澄传》:“又奏墾田授受之制八條﹐甚有綱貫﹐大便於時。”

  • 綜貫-汉语大词典

    綜貫

    【1】谓总括贯通。{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文士儒流﹐博通二典者﹐{漢}{淮南王}……諸人皆綜貫道書者也。”{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圣武记叙川楚教匪谋篇尚未尽善》:“若必逐事而記之﹐則太繁瑣﹐故必立一簡法以綜貫之。”

  • 軍貫-汉语大词典

    軍貫

    【1】军籍。《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五年》:“丙申﹐下詔:‘諸州鎮軍貫﹐非有罪配隸者﹐皆免爲民。’”{胡三省}注:“貫﹐籍也。”

  • 轟雷貫耳-汉语大词典

    轟雷貫耳

    【1】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久聞賢士大名﹐如轟雷貫耳。”

  • 貫-汉语大词典

    “[贯]”的繁体字。《廣韻》古玩切,去换,見。《廣韻》古丸切,平桓,見。【1】串钱的绳索。{南朝}{梁简文帝}《菩提树颂》:“紅粒盈箱,青蚨委貫。”{唐}{李贺}《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開貫瀉蚨母,買冰防夏蠅。”{明}{侯峒曾}《<昨非庵日纂>序》:“事不準諸理,猶撒錢無貫。”【2】泛指串其他东西的绳索。{宋}{刘挚}《虞城早起道中寄公秉幕府诸友》诗:“曹司進若魚在貫,文書盈抱紛牛毛。”【3】古代铜钱用绳穿,千钱为一贯。《史记·货殖列传》:“子貸金錢千貫。”{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而{汴}之庫,錢以貫數者,尚餘百萬。”《水浒传》第四三回:“那榜上明明寫着賞一萬貫捉{宋江}。”{沙汀}《防空》:“家有千贯,不如朝进一文。”【4】串连;连结。《楚辞·离骚》:“擥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宣和画谱·杨暉》:“今人畫魚者,多拘鱗甲之數,或貫柳,或在陸,奄奄無生意。”{清}{卢文弨}《甬东卢氏族谱序》:“絲連繩貫,由合而分,世次秩然,尊卑有辨。”{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云梯〕就是把这新从山中砍来的竹子,横横的贯了许多木棍。”【5】累;连续。参见“[貫日]”﹑“[貫辰]”。【6】穿戴。{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六》:“遂身貫戎服,親御鞍馬。”{汉}{王充}《论衡·祀义》:“以所見長大之神貫一尺之衣,其肯喜而加福於人乎?”{明}{胡广}《东坡祖黄生说》:“冠雖敝,必加于首;履雖新,必貫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7】通,贯通。《战国策·楚策四》:“禍與福相貫,生與亡爲鄰。”{鲍彪}注:“貫,猶通。”《史记·乐书》:“樂統同,禮别異,禮樂之説貫乎人情矣。”{元}{麻革}《守约斋为吕仲和作》诗:“讀書不務博,造道當入微;一理貫萬理,一歧會衆歧。”{孙犁}《秀露集·万国儒<欢乐的离别>小引》:“研究他们的创作道路的同时,须知他们都是学贯{中}西的饱学之士。”【8】射中;穿透。《诗·齐风·猗嗟》:“舞則選兮,射則貫兮。”{毛}传:“貫,中也。”{孔颖达}疏:“貫謂穿侯,故爲中也。”{汉}{张衡}《南都赋》:“足逸驚飇,鏃析毫芒,俯貫魴鱮,仰落雙鶬。”《宋史·李纲传》:“學窮天人,忠貫金石。”{鲁迅}《故事新编·奔月》:“他说着,看看自己所射的箭,是正贯了母鸡的心,当然死了。”【9】指穿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馬欲進則鉤飾禁之,欲退則錯錣貫之,馬因旁出。”【10】经历;经过。《礼记·礼器》:“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孔颖达}疏:“貫,經也。”{南朝 宋}{颜延之}《秋胡诗》:“峻節貫秋霜,明豔侔朝日。”{元}{揭傒斯}《胡氏园趣亭记》:“松竹者,貫歲寒而後凋,故以植乎西北。”【11】侍奉,服事。《诗·魏风·硕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毛}传:“貫,事也。”【12】引申为仕宦。《旧唐书·于休烈沈传师等传论》:“所以{峘}{張}坎壈於仕途,{沈}{柳}不登於顯貫。”{宋}{范仲淹}《遗表》:“臣起于諸生,歷此華貫,雨露澤於數世,圭組焕於一門。”【13】事情,事例。《论语·先进》:“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貫,事也。”《汉书·武帝纪》:“《詩》云:‘九變復貫,知言之選。’”{颜师古}注:“貫,事也;選,擇也。《論語》曰‘仍舊貫’,此言文質不同,寬猛殊用,循環復舊,擇善而從之。”《文选·任昉<为齐明帝作相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存没同歸,毁譽一貫。”{刘良}注:“貫,事也。”【14】条理;系统。《荀子·成相》:“後世法之成律貫。”{杨倞}注:“律貫,法之爲條貫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類聚有貫,故不曲述。”《金史·守贞传》:“時{金}有國七十年,禮樂刑政因{遼}{宋}舊制,雜亂無貫。”【15】序次;按顺序排列。{汉}{刘桢}《谏平原侯植书》:“家丞{邢顒},北土之彦……{楨}誠不足以同貫斯人,並列左右。”{元}{黄溍}《青阳县尹徐君墓志铭》:“爲之綱目,條分理貫。”【16】灌注;注入。{晋}{葛洪}《抱朴子·畅玄》:“凌六虚,貫涵溶。”{宋}{苏舜钦}《九月五日夜出盘门泊于湖间偶成》诗:“歌餘清冽貫衆耳,笑動姿采生香。”《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又怕父親查檢,照様做成貫鉛的假元寳,一個换一個。”{李劼人}《天魔舞》第四章:“两耳贯着风,仿佛觉得那男的和{周安}在后面叫唤些什么。”【17】满。《庄子·田子方》:“{列禦寇}爲{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貫。”{金}{王喆}《解愁》词:“此則看看業限貫。怎生趓避,也難逃竄。”{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五:“計公之神靈,充貫宇宙,決不泯没。”【18】罪恶。《左传·宣公六年》:“使疾其民,以盈其貫。”《韩非子·说林下》:“有與悍者鄰,欲賣宅而避之。人曰:‘是其貫將滿矣,子姑待之。’答曰:‘吾恐其以我滿貫也。’遂去之。”{陈奇猷}集释:“《書·泰誓》‘{商}罪貫盈’,謂{商}罪滿盈也。引申之,則凡罪惡滿皆謂之貫,再引申之,則凡罪惡皆曰貫。”{明}{孟称舜}《死里逃生》第三折:“惡僧罪貫已滿,{楊生}難運已過。”【19】祖籍;籍贯。《汉书·元帝纪》:“間者陰陽不調,黎民饑寒,無以保治,惟德淺薄,不足以充入舊貫之居。”{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舊貫者,常居也。”《隋书·食货志》:“其無貫之人,不樂州縣編户者,謂之浮浪人。”{明}{王祎}《赵君行状》:“及世系﹑里貫﹑年壽﹑卒葬之詳,子尚爲我序次而書之。”《文明小史》第一回:“〔{姚士廣}〕本貫{徽州},年紀七十多歲。”【20】谓登记入籍。《晋书·朱伺传》:“因此遂割{安陸}東界爲{灄陽縣}而貫焉。”《南史·循吏传·郭祖深》:“道人又有白徒,尼則皆畜養女,皆不貫入籍,天下户口幾亡其半。”【21】焙茶用具。{唐}{陆羽}《茶经·具》:“貫,削竹爲之,長二尺五寸,以貫茶焙之。”【22】通“[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穀梁传·昭公十九年》:“覊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范甯}注:“覊貫,謂交午剪髪以爲飾,成童,八歲以上。”【23】用同“[冠]”。{明}{王祎}《兴龙笙颂》:“於維兹笙,獨貫樂部;鈞天普奏,九成咸序。”{明}{李日华}《南西厢记·泥金报捷》:“生上:天府快先登,題金榜名貫羣英。風流人物才堪稱。”【24】通“[摜]”。参见“[貫跤]”。【25】古国名。《礼记·明堂位》:“{崇}鼎﹑{貫}鼎﹑大璜﹑{封父}龜,天子之器也。”{郑玄}注:“{崇}﹑{貫}﹑{封父},皆國名。”《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伐{衛},取{毌丘}”{唐}{司马贞}索隐:“毌音貫,古國名,{衛}之邑。今作‘毌’者,字殘缺耳。”{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故{貫城}即古{貫國},今名{蒙澤城},在{曹州}{濟陰縣}南五十六里也。”【26】姓。{汉}有{贯高}。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 貫百-汉语大词典

    貫百

    【1】指钱钞的票面数额。贯,一千钱;百,一百钱。借指钱钞。{宋}{楼钥}《先兄严州行状》:“況作僞者他皆可爲﹐惟貫百例不能亂真﹐故多敗。”{明}{无名氏}《白兔记·访友》:“日間在賭坊中搜求貫百﹐夜宿{馬鳴王廟}安身。”

  • 貫繫-汉语大词典

    貫繫

    【1】贯穿连结。《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十九:“佛言持三股杖﹐以繩繫杖。繩不肯住﹐佛言近上應穿爲三孔﹐以繩貫繫。”{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车马·牛车》:“每載物於其上﹐必以草繩貫繫﹐方免傾覆。”{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五节:“已又于{磁州}得骨制之贝﹐染以绿色或褐色﹐状与真贝不异﹐而有两穿或一穿﹐以便贯系。”

  • 貫洞-汉语大词典

    貫洞

    【1】穿孔;穿透。《释名·释言语》:“通﹐洞也﹐無所不貫洞也。”{南朝} {齐}{王琰}《冥祥记·程道惠》:“又有羣鳥﹐其喙如鋒﹐飛來甚速﹐鴆然血至﹐入人口中﹐表裏貫洞;其人宛轉呼叫﹐筋骨碎落。”

  • 貫金石-汉语大词典

    貫金石

    【1】谓金石虽坚,亦可穿透。形容精诚之力伟大无穷。典出{汉}{刘向}《新序·杂事四》:“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爲伏虎,關弓射之,滅矢飲羽,下視知石也。却復射之,矢摧無迹,{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爲之開,况人心乎?”{唐}{裴子野}《南齐安乐寺律师智称法师碑》:“誠感人天﹐信貫金石﹐直心般若﹐高步道場。”{明}{卓发之}《上叶曾城师书》:“因思天下精誠之極﹐可以貫金石﹐孚豚魚;不平之鳴﹐可以呼父母﹐訴上帝。”{清}{魏源}《书<明史稿>二》:“{淳古}({夏宗淳})十五從戎﹐十七授命﹐孝烈貫金石﹐視匪黨如糞壤﹐豈有堪挂其齒之理?”亦省作“[貫金]”。{唐}{杨弘贞}《贯七札赋》:“善乎{養由}之爲弓也﹐挾穿楊之技﹐推貫金之誠﹐左烏號兮右青莖﹐睨七屬之甲﹐收百中之名。”

  • 貫通-汉语大词典

    貫通

    【1】谓全部透彻地理解,通晓明白。{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正贯》:“然後援天端﹐布流物﹐而貫通其理﹐則事變散其辭矣。”{唐}{韩愈}《顺宗实录三》:“聰明强記﹐歷代史傳﹐無不貫通。”{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及一旦豁然貫通﹐不拘成格﹐累牘盈篇﹐俯拾即是。”【2】连接;沟通。{宋}{岳珂}《金陀粹编·行实编年》:“清{湖}{湘}累歲蕩泊之菑﹐增{秦}{蜀}千里貫通之勢。”{清}{汤斌}《寄孙微君先生书》:“若稍有夾雜﹐便成隔礙﹐稍有虧欠﹐便不充滿﹐安能上下古今﹐貫通一氣。”【3】穿透。{鲁迅}《集外集·说鈤》:“X線者﹐一八九五年頃﹐{德}人{林達根}所發明者也。其性質之奇異:若(一)貫通不透明體﹐(二)感寫真乾板;(三)與氣體以導電性等。”{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随着这震撼天地的声音﹐贯通祖国大西北与大西南的铁道﹐迅速地向远方伸展。”

  • 貫衆-汉语大词典

    貫衆

    亦作“[貫節]”亦作“[貫渠]”【1】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短,叶丛生。羽状复叶,小叶镰刀形。孢子囊群圆形,排列在叶子的背面。以根状茎及叶柄残基部入药,性寒,味苦,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止血﹑杀虫。可作止血剂和驱虫剂。《尔雅·释草》:“濼﹐貫衆。”{郭璞}注:“葉圓鋭﹐莖毛黑﹐布地﹐冬不死。一名貫渠﹐《廣雅》云貫節。”{晋}{葛洪}《抱朴子·至理》:“萑蘆貫衆之煞九蟲﹐當歸芍藥之止絞痛。”{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贯众》:“此草葉莖如鳳尾﹐其根一本而衆枝貫之﹐故草名鳳尾﹐根名貫衆﹑貫節﹑貫渠。”

  • 貫世-汉语大词典

    貫世

    【1】冠世;盖世。{元}{杨暹}《西游记》第十七出:“{孔夫子}文章貫世﹐天下傳揚。”{明}{李日华}《南西厢记·回春柬药》:“我愛他風流才俊﹐貫世聰明。”

  • 貫徹-汉语大词典

    貫徹

    亦作“[貫澈]”【1】穿透。{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缚喝国》:“其夜夢見{毘沙門天}曰:‘汝有何力﹐敢壞伽藍?’因以長戟﹐貫徹胸背。”{瞿秋白}《文艺杂著·失题》:“那贯彻金石的灵光﹐牠唯一的屏蔽﹐便是前思后想。”【2】透彻地理解。{宋}{邵博}《闻见後录》卷二一:“豈當學聖人作《春秋》﹐隱奥微婉……經千餘年﹐而學者至今終不能貫徹曉了。”{明}{方孝孺}《答林子山书》:“兹辱書﹐展誦徐繹﹐自旦至午﹐不能貫徹大旨。”{清}{方苞}《答程起生书》:“乃知卦爻之辭﹐皆有確乎不可易者﹐特後儒之心知弗能貫徹焉耳。”【3】贯通。{元}{刘因}《宣化堂记》:“盤亙天地﹐貫徹古今。”{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笥河文集》:“《笥河文集》卷首﹐有先生次子{錫庚}叙。擷{漢}{隋}二志之精﹐於古今别集源流貫澈﹐似出{實齋}手。”【4】谓彻底地实现或体现某种意图﹑精神等。{蔡锷}《挽黄兴联》:“以勇健開國﹐而寧静持身﹐貫徹實行﹐是能創作一生者。”{叶圣陶}《抗争》二:“我们要用所有的力量来贯彻它﹐决不让它渐渐消散﹐终于没有。”

  • 貫悉-汉语大词典

    貫悉

    【1】洞悉。{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天錫}見其風神清令﹐言話如流﹐陳説古今﹐無不貫悉。”

  • 貫月之辰-汉语大词典

    貫月之辰

    【1】据《帝王世纪》载:{金天氏}之末,{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黄帝}之子{昌意}的正妃{女枢},而生帝{颛顼}于{若水}。后因以“貫月之辰”指帝王寿辰。{宋}{洪适}《王母队祝圣致语》:“式逢貫月之辰﹐咸致後天之祝;集三島十洲之羽客﹐獻千秋萬歲之瑞圖。”

  • 貫胸-汉语大词典

    貫胸

    亦作“[貫匈]”【1】传说中的古国名。后亦泛指海外诸国。《逸周书·王会》:“正西{昆侖}﹑{狗國}﹑{鬼親}﹑{枳己}﹑{闟耳}﹑{貫胸}﹑{雕題}﹑{離丘}﹑{漆齒}。”《山海经·海外南经》:“{貫匈國}在其東﹐其爲人匈有竅。”{唐}{沈佺期}《度安海入龙编》诗:“我來{交趾郡}﹐南與{貫胸}連。”{明}{韩洽}《题李龙眠诸夷职贡图》诗:“得毋舊本重臨摹﹐{左食}﹑{貫胸}聊玩弄。”

  • 貫周-汉语大词典

    貫周

    【1】周到;周密。{清}{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奚以見明明穆穆﹐貫周萬慮﹐一備百順﹐至簡易﹐可久大﹐永永與天地無極?用敢拜手而爲之記。”

  • 貫燭-汉语大词典

    貫燭

    【1】照映;照耀。{明}{宋濂}《四明阿育王山广利禅寺碑铭序》:“夜有瑞光﹐從壇發現﹐貫燭寺塔相輪之表﹐又自相輪分金色光束射禁中﹐晃耀奪目。”

  • 貫絶-汉语大词典

    貫絶

    【1】冠绝。谓高出一切;远远超越。貫,用同“冠”。《宋书·始安王休仁传》:“斯誠弘風曠德﹐貫絶通古﹐然非所以棄惡流釁﹐懲懼亂臣者也。”{唐}{韦贯之}《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幼秉忠壯﹐蹈兹武節﹐韜畧懸解﹐藝能貫絶。”{明}{陆世仪}《思辨录·治平》:“{程子}謂{堯夫}立歲差法﹐貫絶古今。”{清}{卢文弨}《宋龙泉山普济禅院碑铭跋》:“至‘冠絶’作‘貫絶’﹐容可通用;‘樊籠’作‘煩籠’﹐殆不可通矣。”

  • 貫跤-汉语大词典

    貫跤

    【1】犹摔跤。貫,通“摜”。{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筵九》:“十九日謂之筵九。每至筵九﹐皇上幸{西廠子}小金殿筵宴﹐看玩藝貫跤。”

  • 貫頭-汉语大词典

    貫頭

    【1】古代某些民族在布匹中央挖一圆洞套入头颈,作为衣服。《汉书·地理志下》:“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爲{儋耳}﹑{珠崖郡}。民皆服布如單被﹐穿中央爲貫頭。”{颜师古}注:“著時從頭而貫之。”《後汉书·东夷传·倭》:“女人被髮屈紒﹐衣如單被﹐貫頭而著之。”《三国志·吴志·薛综传》:“椎結徒跣﹐貫頭左袵。”借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清}{刘大櫆}《送张福清序》:“先生仁人長者﹐以仁人長者﹐膺重任﹐治僻壤貫頭鴃舌之民﹐民何修而得此也。”【2】借指钱钞。《禅真後史》第十一回:“〔{葛鵻}〕捱身幫襯﹐管喪儀簿﹐陪吊奠客﹐照理出入賬目﹐一來圖嘴頭肥膩﹐二則饕餮些貫頭微利。”

  • 貫耳-汉语大词典

    貫耳

    【1】古代刑罚之一。以箭穿耳。《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子玉}復治兵於{蔿}﹐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汉书·原涉传》:“諸豪則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縛﹐箭貫耳﹐詣廷門謝辠﹐於君威亦足矣。’”{明}{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其不用命者﹐縱不能盡如臨陣之刑﹐而軍令所謂鞭抶﹑貫耳等類﹐許將官督操亦時一行之以示威。”{清}{韩菼}《江阴城守纪》下:“而號令嚴肅﹐凡偷安不法者必貫耳﹑鞭背示衆﹐雖豪右不少貸。”【2】指穿耳戴环以妆饰。{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神武罗》:“有神{武羅}﹐細腰白齒﹐聲如鳴佩﹐以鍰貫耳。”{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一:“婦人不纏足﹐不貫耳。”【3】借指有穿耳习俗的方外民族。{明}{张居正}《圣寿节贺表》之一:“嘉木靈毳﹐紛呈動植之珍;貫耳雕題﹐畢集梯航之貢。”【4】古代投壶术语。{明}{江禔}《投壶仪节·投壶图》:“貫耳﹐謂耳小於口﹐而能中之﹐是亦用心愈精﹐故賞之。”《孽海花》第二十回:“説話未了﹐忽然微風中吹來一陣笑語聲。一個説:‘我投了個雙驍﹐比你的貫耳高得多哩!’一個道:‘讓我再投個雙貫耳你看。’{小燕}道:‘咦!誰在那裏投壺?’”【5】入耳;充耳。《水浒传》第六二回:“小可久聞員外大名﹐如雷貫耳。”{感惺}《游侠传·侠踪》:“上至王公﹐下至臣虜﹐誰不貫耳如雷。”

  • 貫道-汉语大词典

    貫道

    【1】谓彻悟至理。《关尹子·五鉴》:“勿以我心揆彼﹐當以彼心揆彼﹐知此説者﹐可以周事﹐可以行德﹐可以貫道﹐可以交人﹐可以忘我。”《三国志·吴志·顾谭传》:“{薛綜}爲選曹尚書﹐固讓{譚}曰:‘{譚}心精體密﹐貫道達微﹐才照人物﹐德允衆望﹐誠非愚臣所可越先。’”【2】犹载道。{唐}{李汉}《<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貫道之器也。不深於斯道﹐有至焉者不也?”{宋}{刘本}《<初学记>序》:“《禮》《樂》之文﹐隨世而存亡﹐不見其大全﹐惟是《詩》《書》垂世﹐焕乎其可觀者﹐皆貫道之器﹐非特雕章繢句以治聾俗之耳目者也。”{清}{钱谦益}《<苏州府重修学志>序》:“{朱伯原}之文曰:‘爲文足以貫道﹐爲經足以通理。’其緒言具在也。”

  • 貫扃-汉语大词典

    貫扃

    【1】犹关闭。《淮南子·要略》:“《説山》﹑《説林》者﹐所以竅窕穿鑿百事之壅遏﹐而通行貫扃萬物之窒塞者也。”

  • 貫約-汉语大词典

    貫約

    【1】犹制约。《旧唐书·李淳风传》:“第三名四遊儀﹐玄樞爲軸﹐以連結玉衡﹑遊筩而貫約規矩。”

  • 貫蔽-汉语大词典

    貫蔽

    【1】充满;布满。{宋}{强至}《代谢宣赐札子》:“伏以{仁廟}在位四十二載﹐神功聖烈﹐貫蔽天地;善美衆鉅﹐莫可勝紀。”

  • 貫索城-汉语大词典

    貫索城

    【1】牢狱。{清}{汤燕生}《思悲翁》诗之五:“明明貫索城﹐纍纍君子繫。”

  • 貫顊-汉语大词典

    貫顊

    【1】见“貫頤”。

  • 貫斗才-汉语大词典

    貫斗才

    【1】指超群拔萃的文才。{明}{陈与郊}《文姬入塞·红衲袄》:“{蔡夫人}﹐{蔡夫人}﹐你本是翠幃{班}{馬}﹐到做了玉帳{姬姜}﹐可不道埋没了{豐城}貫斗才。”

  • 貫侯-汉语大词典

    貫侯

    【1】中靶。{明}{高启}《大驾亲祀方丘选射斋宫奉次御制韵》:“郊射貫侯初復古﹐{汾}祠獲鼎未云奇。”

  • 貫辰-汉语大词典

    貫辰

    【1】累日;连日。{宋}{强至}《代上知府章学士状》:“伏惟溽暑貫辰﹐粹襟迪吉。”{宋}{强至}《上钱唐郑寺丞状》:“日棲濃蔭﹐坐企高風;韶煦貫辰﹐燕興迪吉。”

  • 貫聯-汉语大词典

    貫聯

    【1】连接。{唐}{李宗闵}《故丞相尚书左仆射太尉王公神道碑》:“首尾貫聯﹐已二十年。”{宋}{吴自牧}《梦粱录·西湖》:“南北諸峯﹐嵐翠環合﹐遂與{蘇堤}貫聯也。”【2】指牵涉关联。{宋}{曾巩}《上欧阳舍人书》:“然九經言數十萬餘﹐注義累倍之﹐旁又貫聯他書﹐學而記之乎?雖明者不能盡也。”

  • 貫日-汉语大词典

    貫日

    【1】积日;累日。《荀子·王霸》:“若夫貫日而治詳﹐一日而曲列之。”{杨倞}注:“貫日﹐積日也。”{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曰:“{王逸}注《離騷》云:‘貫﹐累也。’言以累日之治而辨之於一日也。”【2】遮蔽太阳;干犯太阳。古人常以之为君王蒙难或精诚感天的天象。《战国策·魏策四》:“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裴駰}集解:“{應劭}曰:精誠感天﹐白虹爲之貫日也。{如淳}曰:白虹﹐兵象。日爲君。”{前蜀}{杜光庭}《贺黄云表》:“蒙輪挾輈之士﹐壯氣凌空;拔山扛鼎之夫﹐雄心貫日。”{元}{王恽}《经史总帅战处》诗:“千年帶礪河山誓﹐輸與{汾陽}貫日誠。”{柳亚子}《哭龚铁铮烈士》诗:“成敗空天問﹐精誠貫日明。”

  • 貫節-汉语大词典

    貫節

    【1】见“貫衆”。

  • 貫屬-汉语大词典

    貫屬

    【1】连贯,连属。{宋}{彭龟年}《策问》之七:“天下之勢﹐當使如脉絡貫屬﹐而郵置者﹐蓋脉絡之所以行者也。”{清}{唐甄}《潜书·为政》:“舉數千里之内﹐轉相貫屬﹐視聽指使﹐如在一室。”

  • 貫鵠-汉语大词典

    貫鵠

    【1】射中鹄的。指射箭。{元}{袁桷}《王叔载以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为韵见贻因次其韵》:“君才如江梅﹐不入桃李場;徬徨念先猷﹐貫鵠始挽彊。”

  • 貫朽粟紅-汉语大词典

    貫朽粟紅

    【1】见“貫朽粟陳”。

  • 貫比-汉语大词典

    貫比

    【1】排列比较。{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若是﹐則《春秋》之説亂矣﹐豈可法哉。故貫比而論﹐是非雖難悉得﹐其義一也。”

  • 貫穿-汉语大词典

    貫穿

    【1】融会贯通。《汉书·司马迁传赞》:“亦其涉獵者廣博﹐貫穿經傳﹐馳騁古今﹐上下數千載間﹐斯亦勤矣。”{唐}{柳宗元}《送易师杨君序》:“日命合邦之學者﹐論説辯問﹐貫穿上下﹐揮散而咸同﹐幽昏而大明。”{清}{朱鹤龄}《徐健庵太史过访》诗:“{亭林}余畏友﹐卓犖儒林奮;貫穿經史籍﹐事事精考證。”【2】穿过。《仪礼·乡射礼》“不貫不釋”{唐}{贾公彦}疏:“言不貫者﹐以其以布爲侯﹐故中者貫穿布侯﹐故以中爲貫也。”《警世通言·乐小舍拚生觅偶》:“{錢王}大喜﹐乃使石匠於山中鑿石爲板﹐以黄羅木貫穿其中﹐排列成塘。”【3】连接;联贯。《朱子语类》卷七四:“乍讀似不貫穿﹐細看來不勝其密。”{清}{厉鹗}《东城杂记·魏德刚》:“以{左氏}所記本末﹐不相貫穿者﹐每一事﹐各爲始終而類編之。”【4】指连络。{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貫穿百萬衆﹐出入由咫尺。”{仇兆鳌}注:“貫穿﹐謂連絡部伍。”【5】犹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孙犁}《秀露集·读<蒲柳人家>》:“现实主义贯穿中外文学艺术历史﹐这既是规律﹐也是事实。”

  • 貫魚-汉语大词典

    貫魚

    【1】《易·剥》:“六五,貫魚以宫人,寵,无不利。”{王弼}注:“貫魚,謂此衆陰也,駢頭相次,似貫魚也。”{高亨}注:“貫,穿也。貫魚者個個相次,不得相越,以喻人有排定之顺序……爻辭言:統治者如貫魚之排定顺序,用宫人而寵愛之,輪流當夕,則宫人不致争寵吃醋,相妒相軋,乃無不利。”后因指以次进御,不偏爱。《後汉书·文苑传上·崔琦》:“爰暨末葉﹐漸已穨虧﹐貫魚不叙﹐九御差池。”《周书·皇后传序》:“宫闈有貫魚之美﹐戚里無私溺之尤。”{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或不知生育繼嗣爲重﹐而寵注于一人﹐未能溥貫魚之澤。”{清}{厉鹗}《题<七姬权厝志>拓本》诗:“雉經聊酬貫魚寵﹐鬼妾肯奉他人娱。”【2】借指妃嫔媵妾之属。{宋}{吴淑}《江淮异人录·耿先生》:“上好文雅﹐悦奇異之事﹐召之入宫﹐蓋觀其術﹐不以貫魚之列待﹐特處之别院。”{明}{叶宪祖}《鸾鎞记·仗侠》:“[小旦]我一縷微軀﹐原賤同侍兒﹐你兩口無虞﹐我心甘貫魚。”【3】喻有次序。{南朝} {梁}{武帝}《立选簿表》:“故前代選官﹐皆立選簿﹐應在貫魚﹐自有銓次。”{唐}{元稹}《遣行》诗之九:“每逢危棧處﹐須作貫魚行。”{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油鹽醬醋﹐流水而來;鵝鴨雞猪﹐貫魚而進。”【4】成串的鱼。{宋}{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然後起二萬人﹐以十人爲率﹐皆反接之﹐若連雞貫魚﹐桴江而下﹐以兵衛之。”{宋}{文天祥}《移司即事》诗:“行行桎梏如貫魚﹐憐我龍鍾遲明早。”【5】佩戴鱼袋。{清}{朱珪}《祭窦阁学母太夫人文》:“佩龜貫魚﹐北向拜受。”

  • 貫陌-汉语大词典

    貫陌

    【1】贯百。陌,通“百”。{宋}{吕陶}《奏具置场买茶旋行出卖远方不便事状·贴黄》:“若蒙朝廷垂察﹐即下本路取索{熙寧}八年九月分{永康縣}銀價﹐比對茶場折銀貫陌﹐自見有無侵損園户﹐免令將來高價折銀﹐虧損本州賣茶之家。”《文献通考·市籴一》:“{熙寧}理財﹐多折見錢﹐而諸郡猶有添起貫陌不等之弊﹐朝廷隨即行遣。”{明}{王祎}《泉货议》:“乃自頃歲﹐以{中統}交鈔重其貫陌﹐與{至元}寶鈔相等並行﹐京師復鑄{至正}新錢﹐使配異代舊錢﹐與二鈔兼用﹐其意殆將合古而達今﹐而不知適以起天下人心之疑。”

  • 貫係-汉语大词典

    貫係

    【1】贯木捆绑。指被拘囚。{清}{吴应箕}《南京闻易曦侯骂贼死》诗:“奄忽遭焚掠﹐貫係索金錢。”

  • 貫朽粟腐-汉语大词典

    貫朽粟腐

    【1】见“貫朽粟陳”。

  • 貫統-汉语大词典

    貫統

    【1】贯通。{唐}{柳宗元}《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其爲學恢博而貫統﹐數無以躓其道﹐悉取向之所以異者﹐通而同之。”{元}{吴莱}《送杨文仲典史归馀姚》诗:“交游已定肯論心﹐學習相符須貫統。”

  • 貫穴-汉语大词典

    貫穴

    【1】犹贯通。{清}{谭嗣同}《报章总宇宙之文说》:“若夫皋牢百代﹐盧牟六合﹐貫穴古今﹐籠罩中外﹐宏史官之益而昭其義法﹐都選家之長而匡其闕漏﹐求之斯今﹐其惟報章乎?”

  • 貫械-汉语大词典

    貫械

    【1】戴上刑具。{汉}{王充}《论衡·谴告》:“{子雲}識微﹐知後復然﹐借變復之説﹐以效其言﹐故願貫械以待時也。”{宋}{崔敦礼}《刍言》卷上:“{漢}誅濫於名節﹐貫械﹑腰斧質請罪者相屬﹐榮其辱矣。”{清}{方孔炤}《别黄石斋太史》诗:“藏經身作壁﹐貫械血成書。”

  • 貫丳-汉语大词典

    貫丳

    【1】将肉串在铁签上烤烧。丳,串物烧烤的铁签类器具。喻有顺序条理。{唐}{韩愈}《赠张籍》诗:“試將詩義授﹐如以肉貫丳。”{清}{全祖望}《阁学临川李公神道碑铭》:“公以博聞强識之學﹐朝章國故﹐如肉貫丳﹐抵掌而談。”{清}{宗稷辰}《姚適庵<怡柯草堂诗赋钞>序》:“若夫折揚往復﹐與禮樂相深﹐史策相應﹐其理之貫丳也固宜。”

  • 貫惡-汉语大词典

    貫惡

    【1】一贯的罪恶。{明}{无名氏}《民抄董宦事实》:“府示:本府備知{陳明}貫惡﹐已拏正罪。”【2】指恶贯满盈者。{清}{吴俊}《过石湾感上年捕大盗何德广事》诗:“人心憤貫惡﹐天道憐氓蚩。”

  • 貫連-汉语大词典

    貫連

    【1】连接。《释名·释亲属》:“來孫之子曰昆孫。昆﹐貫也﹐恩情轉遠﹐以禮貫連之耳。”《晋书·桓伊传》:“{淮}南之捷﹐逆兵奔北﹐人馬器鎧﹐隨處放散。于時收拾敗破﹐不足貫連﹐比年營繕﹐並已修整。”

  • 貫脈-汉语大词典

    貫脈

    【1】流通的血脉。{宋}{司马光}《畦蔬》诗:“釃渠若貫脈﹐疏塍如畫棊。”

  • 貫例-汉语大词典

    貫例

    【1】关于发行和使用钞票的规定。《金史·食货志三》:“交鈔之制﹐外爲闌﹐作花紋﹐其上衡書貫例﹐左曰‘某字料’﹐右曰‘某字號’……宰臣奏:‘舊立交鈔法﹐凡以舊易新者﹐每貫取工墨錢十五文。至{大定}二十三年﹐不拘貫例﹐每張收八文﹐既無益於官﹐亦妨鈔法﹐宜從舊制便。’”

  • 貫涉-汉语大词典

    貫涉

    【1】关连牵涉。{晋}{葛洪}《抱朴子·省烦》:“今五禮混撓﹐雜飾紛錯﹐枝分葉散﹐重出互見﹐更相貫涉。”【2】犹博览,广泛涉猎。《魏书·孙绍传》:“{紹}少好學﹐通涉經史﹐頗有文才﹐陰陽術數﹐多所貫涉。”{唐}{张说}《贞节君碣》:“{鴻}倜儻奇傑﹐瓌瑋博達﹐貫涉六籍百家之書﹐其要在霸王大略﹐奇正大旨﹐君親大義﹐忠孝大節而已。”{宋}{叶適}《<观文殿学士陈公文集>序》:“前代故實﹐無不貫涉;本朝憲令﹐無不審據。”

  • 貫變-汉语大词典

    貫變

    【1】谓通事物变化之理。{宋}{刘敞}《辞不受详定官制敕》:“{歐陽修}﹑{吴奎}﹐皆學該今古﹐窮極貫變﹐欲定大典﹐非其人不可。”{宋}{吕陶}《贺苏内翰启》:“恭惟某官﹐道造本元﹐才周貫變﹐語默繫時之休戚﹐出處爲國之重輕。”{宋}{洪适}《又迎新守赵监丞启》:“德備忱恂﹐獨樂{東平}之善;學該貫變﹐盡讀{河間}之書。”

  • 貫伯-汉语大词典

    貫伯

    【1】贯百。伯,通“百”。《元史·食货志一》:“凡鈔之昏爛者﹐{至元}二年﹐委官就交鈔庫﹐以新鈔倒换﹐除工墨三十文。三年﹐減爲二十文。二十二年﹐復增如故。其貫伯分明﹐微有破損者﹐並令行用﹐違者罪之。”《水浒传》第七二回:“{宋江}道:‘在下山鄉雖有貫伯浮財﹐未曾見如此富貴。’”

  • 貫的-汉语大词典

    貫的

    【1】射中靶心。{唐}{姚承构}《张侯下纲判对》:“矢流貫的﹐侯服親於主皮;樂奏《采蘩》﹐笙鏞備於和體。”

  • 貫繩-汉语大词典

    貫繩

    【1】穿钱绳。{元}{虞集}《河图仙坛之碑》:“直如貫繩﹐上升梁間。”{清}{周煌}《琉球国志略·赋役》:“或三十爲一貫﹐或五十﹐或一百以至一千﹐皆自成貫﹐以草繩穿定﹐繩頭緊札﹐以紙封固﹐用黑硃小印鈐記之﹐或貫繩散斷﹐印文擦損﹐則不堪用。”

  • 貫綜-汉语大词典

    貫綜

    【1】谓织机上纬线往来穿过一上一下的综,织成纺织品。{三国} {吴}{杨泉}《织机赋》:“于是乎女工就素﹐絲輕貫綜﹐紀簡姦清﹐織女揚翬。”

  • 貫族-汉语大词典

    貫族

    【1】冠族;望族。貫,用同“冠”。{唐}{许敬宗}《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上柱国嘉川襄公周君碑文》:“由兹以降﹐擅{汝}{潁}之多奇;代英賢﹐爲中州之貫族矣。”

  • 貫玉-汉语大词典

    貫玉

    【1】成串的珠玉。形容文章之美。{王重民}《敦煌变文研究》引《新集孝经十八章残本》:“{開元}{天寶}親自注﹐詞中句句有龍光;白鶴青鸞相間錯﹐連珠貫玉合成章。”{明}{方孝孺}《王氏兄弟字说》:“嗚呼!綬以貫玉而鳴乎朝廷宗廟之中﹐{孟緼}嗜學﹐綴文焕爛而和平﹐某深願{孟緼}之貫道以鳴國家之盛也。”【2】形容容颜体态之美。{元}{袁桷}《刘敏叔画八君子图赞·韩王》:“燕尾之眉﹐貫玉之姿﹐炳靈丹青﹐庶或類之。”{明}{吾丘瑞}《运甓记·缄报平安》:“俺老爺彩筆生花﹐清標貫玉。”

  • 貫通融會-汉语大词典

    貫通融會

    【1】犹言融会贯通。{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學﹐講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寖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貫通融會﹐美在其中﹐不勞外索。”{元}{袁桷}《题<雪窦潜师语录>後》:“乃痛自卓立﹐游諸方﹐能采其所長﹐不專於一師﹐而共貫通融會﹐慊然猶以爲未足。”{明}{吴承恩}《诸史将略序》:“泥法而不知變﹐非筭之勝也﹐蓋有貫通融會﹑神而明之者存焉。”亦作“[貫穿融會]”。{清}{戴名世}《方舟传》:“年十四五﹐盡通六經諸史及百家之書﹐貫穿融會﹐發揮爲義理之文﹐窮微闡幽﹐務明其所以然之故。”

  • 貫越-汉语大词典

    貫越

    【1】贯通穿越。{汉}{李尤}《函谷关赋》:“于北則有{蕭居}﹑{天井}﹑{壺口}﹑{石陘}﹐貫越{代}{朔}﹐以臨{胡}庭。”

  • 貫注-汉语大词典

    貫注

    【1】贯穿;贯通。《参同契》卷上“須以造化﹐精氣乃舒”{宋}{朱熹}考异:“此時陰陽對待﹐分爲二物﹐莫不含情互結﹐兩相貪戀﹐交通貫注﹐而後化生萬物﹐以舒展向來自具之精氣。”{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六:“善養生者﹐閉其下流而通其上流﹐使循環貫注而無滲漏﹐則精神充溢﹐榮衞悦澤﹐内足以制火﹐而外足以防邪﹐却病延年之術也。”{況周颐}《蕙风词话》卷五:“澀之中有味﹑有韻﹑有境界﹐雖至澀之調﹐有真氣貫注其間。”【2】灌注。{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下:“其西作龍首﹐自牆外汲{太液池}水貫注之。”{清}{黄式权}《淞南梦影录》卷四:“塔下廣開深池﹐以機器吸{浦}水。將泥沙汰浄﹐貫注於各處水管中。”【3】倾注;集中。{清}{马曰琯}《春草书堂咏盆梅》:“精神貫注之﹐造化自我主。”{茅盾}《子夜》五:“然而全心神贯注在家乡失陷的{吴荪甫}却并没留意到少奶奶的神情反常;他站起来踱了个步﹐用力挥着他的臂膊﹐然后又立定了。”

  • 貫序-汉语大词典

    貫序

    【1】序次;按顺序排列。《後汉书·独行传序》:“而情迹殊雜﹐難爲條品;片辭特趣﹐不足區别。措之則事或有遺﹐載之則貫序無統。”{宋}{叶適}《沈氏萱竹堂记》:“然後遲客有亭﹐延月有臺﹐蘚梅﹑露藥﹑草木之奇品﹐莫不貫序以先後。”

  • 貫緯-汉语大词典

    貫緯

    【1】谓经历。{南朝} {梁}{吴均}《檄江神责周穆王璧》:“昔{穆王}南巡﹐自{郢}徂{閩}﹐遺我文璧﹐僉曰此津﹐貫緯百紀﹐荐歷千春﹐念兹文璧﹐故問水濱。”

  • 貫穿融會-汉语大词典

    貫穿融會

    【1】见“貫通融會”。

  • 貫虱-汉语大词典

    貫虱

    【1】见“貫蝨”。

  • 貫獄-汉语大词典

    貫獄

    【1】牢狱。{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一:“王子{晉}棄萬乘而仙舉{緱山}之上﹐以不生爲生者也;纍囚服桎梏而偷延貫獄之中﹐以死爲不死者也。”

  • 貫蝨-汉语大词典

    貫蝨

    亦作“[貫虱]”【1】贯穿虱心。极言善射。典出《列子·汤问》:“{紀昌}者,又學射於{飛衞}……{昌}以氂懸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以覩餘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絶。”{五代}{李瀚}《蒙求》诗:“{紀昌}貫蝨﹐{養由}號猿。”{宋}{刘克庄}《蠹赋》:“古有所謂貫虱之射手﹐承蜩之痀僂。”《荡寇志》第七一回:“那女子却伶俐﹐又自己習得一手好弓箭﹐端的百發百中﹐穿楊貫虱。”

  • 貫一-汉语大词典

    貫一

    【1】统贯于某一个基本观念。语本《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貫之。”{杨伯峻}注:“貫,貫穿,統貫。”{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然則博聞爲饋貧之糧﹐貫一爲拯亂之藥。”{唐}{杨炯}《<王勃集>序》:“仰貫一以知歸﹐希體二而致遠。”{明}{汤显祖}《<蜀大藏经>序》:“象帝摽玄竅之觀﹐似已涉其空實;{素王}開貫一之宗﹐亦未消其所能。”

  • 貫斗牛-汉语大词典

    貫斗牛

    【1】谓上通于斗﹑牛星宿间。形容光芒强烈或正气浩然。{唐}{陈章}《斗牛间有紫气赋》:“貫斗牛於九霄﹐正當{吴}分;藏轆轤於午夜﹐﹐遠在{豐城}。”{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一:“〔{岳武穆}〕題詩{青尼市}蕭寺壁間云:‘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直節報君讎。’”{清}{秋瑾}《宝剑歌》:“君不見劍氣棱棱貫斗牛﹐胸中了了舊恩仇。”亦省作“[貫斗]”。{宋}{秦观}《陈令举妙奴诗》:“俊詞偉氣森開張﹐玉杓貫斗生怒芒。”{清}{查慎行}《寿山田石砚屏歌副相揆公属和》:“想當欲出未出時﹐其氣貫斗如烟虹。”

  • 貫率錢-汉语大词典

    貫率錢

    【1】每贯按一定的比率所抽的税款。《新唐书·崔从传》:“{揚州}凡交易貲産﹑奴婢有貫率錢﹐畜羊有口算﹐又貿麴牟其贏﹐以佐用度﹐{從}皆蠲除之。”

  • 貫朽粟陳-汉语大词典

    貫朽粟陳

    【1】《史记·平準书》:“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后以“貫朽粟陳”形容财粮富足。{宋}{汪应辰}《应诏陈言兵食事宜》:“以{文}{景}輕徭薄賦﹐而貫朽粟陳。”《禅真逸史》第二五回:“公子貫朽粟陳﹐金銀滿庫﹐何在於三五十兩銀子?”{太平天囯}{花晦庭}《建天京于金陵论》:“將見{長江}天塹﹐千萬傳統緒垂成;貫朽粟陳﹐億萬國朝貢永集。”亦作“[貫朽粟腐]”﹑“[貫朽粟紅]”。{宋}{陆九渊}《问汉文武之治》:“{武帝}之爲君﹐固英明之君也。然其質不能不偏於剛。故其承{文帝}富庶之後﹐貫朽粟腐﹐憤然欲犁{匈奴}之庭﹐以刷前世之耻。”{明}{吾丘瑞}《运甓记·苏峻倡乱》:“甲精器利﹐貫朽粟紅﹐兵誦{吉申}﹐民歌{召}{杜}。”

  • 貫割-汉语大词典

    貫割

    【1】谓身体被箭射中和被刀砍伤。比喻非常痛苦。《宋书·庐陵孝献王义真传》:“前{廬陵王}靈柩在遠﹐國封墮替﹐感惟摧慟﹐情若貫割。”

  • 貫腦-汉语大词典

    貫腦

    【1】谓使脑穿裂。{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译经论》:“故{羅漢}雖諸漏已盡﹐尚貽貫腦之厄;{比干}雖忠謇竭誠﹐猶招賜劍之禍。”{清}{钱谦益}《苦雨叹》:“簷溜鏗訇如撞胸﹐點滴搊琤欲貫腦。”【2】犹贯顶。《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馬侍御}伏犀貫腦﹐兼有玉枕﹐又背如負物﹐當富貴不可言。”

  • 貫午-汉语大词典

    貫午

    【1】纵横交错。{清}{谭嗣同}《<湘报>後序下》:“而一切新政﹑新學﹐皆可以彌綸貫午於其間而無憾矣。”{清}{谭嗣同}《致刘淞芙书》之十:“加以中外貫午﹐華夷互錯﹐測其經緯﹐著其圖象﹐諸家之言﹐汗漫無極。”

  • 貫盈-汉语大词典

    貫盈

    【1】谓罪恶满盈。{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懲其惡稔之時﹐顯其貫盈之數。”{宋}{尹洙}《皇雅·大卤》:“匪貸{晉}罪﹐俟厥貫盈。”{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且{嵩}之罪惡貫盈﹐神人共憤。”{孙中山}《致国民党员书》:“{陳炯明}叛黨禍國﹐縱兵殃民﹐罪惡貫盈﹐難稽顯戮。”

  • 貫緡-汉语大词典

    貫緡

    【1】贯和缗都是穿钱绳,旧时钱千文称一贯或一缗。借指钱财。{唐}{元稹}《唐故越州刺史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文铭》:“公既殁﹐{浙東}使上公所羨之財﹐貫緡積帛之數凡三十有九萬。”

  • 貫頂-汉语大词典

    貫頂

    【1】通达头顶。星相家称伏犀贯顶是贵者之相。{明}{如惺}《明高僧传·绍兴宝林寺沙门释大同》:“師生神宇超邁﹐伏犀貫頂﹐身修偉玉立﹐而美談吐。”{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此子頂圓眼秀﹐人中端正﹐山根直接印堂﹐合伏犀貫頂法﹐宜令讀書。”

  • 貫甲-汉语大词典

    貫甲

    【1】洞穿衣甲。{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以刺{王僚}﹐貫甲達背。”{清}{李渔}《风筝误·习战》:“可喜的是弓彎夜月﹐劍倚秋霜﹐槍能貫甲﹐箭似穿楊。”{清}{李调元}《南越笔记·粤人善鸟枪》:“其曰爪哇銃者﹐形如强弩﹐以繩懸絡臂上﹐遇敵萬銃齊發﹐貫甲數重。”【2】穿上衣甲;擐甲。《晋书·李歆传》:“{士業}聞﹐引兵還﹐爲{遜}所逼。{士業}親貫甲先登﹐大敗之。”{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人人開弓並蹬弩﹐個個貫甲與披袍。”评弹《再生缘》第十八回:“看她身上是神气活现﹐顶盔贯甲﹐哪能想到是位小姐。”【3】把衣甲的叶片串连起来。《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馬衍組甲厲兵”{唐}{尹知章}注:“組甲﹐謂以組貫甲也。”

  • 貫溢-汉语大词典

    貫溢

    【1】盈满外溢。{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香木﹐初一種也。膏脈貫溢﹐則其結沈水香。”

  • 貫天-汉语大词典

    貫天

    【1】犹滔天。形容罪恶﹑灾祸极大。《禅真逸史》第二五回:“〔將官〕指着岸上駡道:‘尋死賊奴﹐殺人放火﹐罪孽貫天﹐逃往何處去?’”

  • 貫月槎-汉语大词典

    貫月槎

    【1】见“貫月查”。

  • 貫址-汉语大词典

    貫址

    【1】籍贯。{明}{张居正}《进职官书屏疏》:“顧人主尊居九重﹐坐運四海﹐於臣下之姓名﹑貫址尚不能知﹐又安得一一别其能否而黜陟之乎?”{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它問我那彈琴的姑姑﹐是何處人氏﹐幾歲在此出家﹐這等聰明!我對它説師父的貫址來歷。”{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问拟》:“其年歲貫址之下﹐有職者序履歷﹐吏序參充﹐僧道序簪剃。”

  • 貫革-汉语大词典

    貫革

    【1】射穿甲铠。《礼记·乐记》:“散軍而郊射﹐左射貍首﹐右射騶虞﹐而貫革之射息也。”{郑玄}注:“貫革﹐射穿甲革也。”{孔颖达}疏:“貫﹐穿也;革﹐甲鎧也。所謂軍射也。言軍中不習於容儀﹐又無别物﹐但取甲鎧張之而射﹐唯穿多重爲善﹐謂爲貫革也。”{宋}{曾巩}《饮归亭记》:“其貴力而尚技以立武﹐《記》之所謂四時教士貫革之射是也。”{清}{钱谦益}《梅长公传》:“虜酋小王子入謝﹐公返其金玉﹐取所貢矢與諸將耦射﹐十射皆貫革﹐矢矢相屬。”借指兵事。{元}{王逢}《淮安忠武王箭歌·题垂虹桥亭》:“{宋}家降璽朝暮得﹐思罷貫革垂無窮。”【2】兵器名。亦用作仪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兵器·贯革》:“貫革之狀﹐略如鞉鼓﹐兩邊皆有皮耳﹐動摇有聲﹐貫於矛上。每隊約二十人﹐大禮則以千牛左右仗衞軍執之。”{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节仗·次千牛卫》:“鼓角之次﹐即有儀物﹐貫革鐙杖﹐千牛軍衞執之﹐相比而行。”

  • 貫渠-汉语大词典

    貫渠

    【1】见“貫衆”。

  • 貫繦-汉语大词典

    貫繦

    【1】穿钱绳。《魏书·食货志》:“錢之爲用﹐貫繦相屬。”

  • 貫籍-汉语大词典

    貫籍

    【1】在户籍簿上登记入册。{隋炀帝}《答智顗遗旨书》:“又以僧末貫籍﹐許其出首。”【2】指户口册。《旧唐书·杨炎传》:“{玄宗}方事夷狄﹐戍者多死不返﹐邊將怙寵而諱﹐不以死申﹐故其貫籍之名不除。”【3】谓迁至新地经过一定时间,取得入当地户籍的资格。{宋}{宋祁}《孙仆射行状》:“遷至{汶上}﹐樂其風土﹐遂貫籍焉。”{元}{姚燧}《转运盐使曹公神道碑》:“至{金}初﹐曾祖{儀}貫籍{睢}之{考城}。”

  • 貫盈惡稔-汉语大词典

    貫盈惡稔

    【1】犹言恶贯满盈。《隋书·炀帝纪下》:“土崩魚爛﹐貫盈惡稔﹐普天之下﹐莫非仇讎﹐左右之人﹐皆爲敵國。”

  • 貫頤-汉语大词典

    貫頤

    亦作“[貫顊]”【1】穿通面颊。《韩非子·喻老》:“{白公勝}慮亂﹐罷朝倒杖而策﹐鋭貫顊﹐血流至於地而不知。”{王先慎}集解引{顾广圻}曰:“《淮南子·道應訓》﹑《列子·説符篇》作‘罷朝而立﹐倒杖策﹐錣上貫頤’。按﹐顊即頤字之别體也。”《战国策·韩策一》:“{秦}帶甲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虎摯之士﹐跿跔科頭﹐貫頤奮戟者﹐至不可勝計也。”{鲍彪}注:“貫人之頤。”一说﹐为捧住面颊。《史记·张仪列传》引此文﹐{司马贞}索隐:“謂兩手捧頤而直入敵﹐言其勇也。”

  • 貫口-汉语大词典

    貫口

    【1】贯索(天牢)星座中位于牢口的一星。喻牢门。{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十五:“台星落落夜寥寥﹐咫尺垣牆貫口遥。”“貫口遥”﹐谓出狱无期。

  • 貫串-汉语大词典

    貫串

    【1】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前蜀}{贯休}《上冯使君水晶数珠》诗:“泠泠瀑滴清﹐貫串有規程。”{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欲唱好曲者﹐必先求明師講明曲義。師或不解﹐不妨轉詢文人﹐得其義而後唱﹐唱時以精神貫串其中。”{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五:“务使全剧贯串统一﹐不给人以破碎零乱的印象。”【2】融会贯通。{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一:“有問{劉元城}先生﹐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先儒説此多矣﹐但難得經旨貫串。”《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自幼聰明好學﹐該博三教九流﹐貫串諸子百家。”

  • 貫列-汉语大词典

    貫列

    【1】排列。{唐}{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遂召工賦程﹐不日而成﹐峭麗齊平﹐粉繪耀明﹐玉粹雲輕﹐隨顧而生﹐貫列豪英﹐使千萬齡無缺無傾。”

  • 貫矢-汉语大词典

    貫矢

    【1】据《国语·鲁语下》载:{孔子}在{陈},“有隼集于{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孔子}之馆问之,{孔子}述其来历,为{武王}克{商}后,{肃慎氏}所贡楛矢石砮。后用为博识之典。{清}{朱之瑜}《与源光国启》之六:“{之瑜}起舞不辨商羊﹐貫矢奚知{陳}隼。”

  • 貫澈-汉语大词典

    貫澈

    【1】见“貫徹”。

  • 貫戴-汉语大词典

    貫戴

    【1】穿戴。{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西蕃}犯塞﹐候騎報虜將至﹐{煒}({曹煒})方飲啖自若;頃之﹐報虜去城數里﹐乃起貫戴﹐以帛纏身﹐令數人引之﹐身停不動。”

  • 貫綜-汉语大词典

    貫綜

    【1】贯通融会。{汉}{蔡邕}《朱公叔议》:“{益州}府君﹐貫綜典術﹐率由舊章。”《旧唐书·岑文本传》:“博考經史﹐多所貫綜。”{清}{方履籛}《周箌云墓表》:“而君尤能精究七畧﹐貫綜百氏。”

  • 貫矩-汉语大词典

    貫矩

    【1】谓经纬交错而成矩形。{北周}{庾信}《七夕赋》:“縷條緊而貫矩﹐針鼻細而穿空。”

  • 貫魚之序-汉语大词典

    貫魚之序

    【1】见“貫魚之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