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釐

釐(釐)是什么意思

  • 安釐王-古文观止词典

    安釐王ān xī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魏国国君,信陵君魏无忌的异母兄,名圉。公元前276年至前243年在位(1)。《鲁仲连义不帝秦》: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援救赵国。

  • 魏安釐王-古文观止词典

    魏安釐王wèi ān xī wáng

    【词性】:名词

    春秋时魏国国君,魏昭王儿子,名圉。公元前276年-前243年在位(1)。《鲁仲连义不帝秦》: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去援救赵国。

  • 釐-现代汉语大词典

    釐xī,又读xǐ

    【释义】:

    福;吉祥。如:恭贺年釐。

    另见“厘”。

  • 丕釐-汉语大词典

    丕釐

    【1】谓大受福运;大福。{宋}{沈括}《谢加恩表》:“竊以誕揚孚號﹐一新法度之原;朋錫丕釐﹐下及鎖涼之品。”《宋史·乐志十》:“於皇道祖﹐丕釐靈祐。”《书·立政》:“丕釐上帝之耿命。”{曾运乾}正读:“大受上天之明命也。”

  • 保釐-汉语大词典

    保釐

    【1】治理百姓,保护扶持使之安定。{清}{曹寅}《送施浔江方伯之任湖南》诗:“保釐藍縷功非細﹐開拓窮荒慮必周。”《书·毕命》:“越三日壬申﹐王朝步目{宗周}﹐至于{豐}﹐以{成周}之衆﹐命{畢公}保釐東郊。”{孔}传:“用{成周}之民衆﹐命{畢公}使安理治正{成周}東郊﹐令得所。”{唐}{王维}《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名器苟不假﹐保釐固其任。”

  • 公釐-汉语大词典

    公釐

    亦称“[毫米]”【1】公制长度单位。一千公厘等于一米。

  • 允釐-汉语大词典

    允釐

    【1】谓治理得当。《书·尧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孔}传:“允﹐信;釐﹐治。”{唐}{白居易}《君子不器赋》:“既居家而必達﹐亦在邦而允釐。”【2】谓办理妥当。{清}{陈确}《祭祝子开美文》:“閏月初二﹐實葬令慈﹐初五役竣﹐諸作允釐。”

  • 分釐-汉语大词典

    分釐

    【1】一分一厘。形容数量很少。{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解给》:“分釐皆關國帑。”{清}{梁章鉅}《浪迹丛谈·雄黄酒》:“其性最烈﹐用以愈疾﹐多外治。若内服﹐只可分釐之少。”【2】划分整理。{宋}{苏辙}《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臣既詳定﹐即依先降指揮﹐取逐司已行兩月生事分定七等﹐因其分釐﹐以立人數。”{宋}{叶適}《长溪修学记》:“縣初設學不置糧﹐士雖居﹐不能食也。先令{黄君}{龜朋}﹐自出新意﹐分釐收拾良苦﹐然後始得食。”{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慶曆}四年﹐{賈魏公}建議修《唐書》﹐始令在館學士人供《唐書》外故事二件。積纍既多﹐乃請{曾魯公}掌侍郎{唐卿}分釐﹐附於本傳。”

  • 分毫析釐-汉语大词典

    分毫析釐

    【1】形容分析细致﹑深入。{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世之作者﹐或好煩文博採﹐深沈其旨者;或好離言辨白﹐分毫析釐者;所習不同﹐所務各異。”

  • 分釐毫絲-汉语大词典

    分釐毫絲

    【1】形容极细微。如:公家的利益﹐分厘毫丝都不能侵犯。

  • 分釐-汉语大词典

    分釐

    亦作“[分厘]”【1】分量,重量。《西游补》第九回:“約來的數不確。你自家等等分厘看!”

  • 受釐-汉语大词典

    受釐

    【1】{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釐”即“胙”,祭馀之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裴駰}集解引{如淳}曰:“{漢}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還致福。”{司马贞}索隐引{应劭}云:“釐,祭餘肉也。”《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则以“釐”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唐}{张昭}《汉宗庙乐舞辞》:“受釐飲酒皇歡洽﹐仰俟餘靈泰九區。”{明}{唐顺之}《奉天殿庆成侍宴》诗:“方看受釐日﹐即是賜脯辰。”

  • 延釐-汉语大词典

    延釐

    【1】旧时祝颂语,谓迎来福祥。釐,通“禧”。{清}{张行孚}《与陈蓝洲书》:“敬諗勳祺叶吉﹐旅祉延釐。”

  • 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汉语大词典

    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1】见“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 差以毫釐, 謬以千里-汉语大词典

    差以毫釐, 謬以千里

    【1】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差以毫釐﹐謬以千里﹐造因不良﹐惡果是生。”

  • 差若毫釐, 謬以千里-汉语大词典

    差若毫釐, 謬以千里

    【1】《魏书·张普惠传》:“差若毫釐﹐謬以千里﹐其此之謂乎?”{清}{曾国藩}《致刘孟容书》:“差若毫釐﹐謬以千里。詞氣之緩急﹐韻味之厚薄﹐屬文者一不慎﹐則規模立變。”

  • 地釐-汉语大词典

    地釐

    【1】谓大地之道。《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百工伊凝﹐庶績咸喜﹐荷天衢﹐提地釐。”{李善}注:“{孔安國}《尚書》傳曰:‘釐﹐理也。’上荷天道而下提地理﹐言則而效之。”{吕向}注:“天下之士皆欣荷天道之享通﹐統其地理以助君之安人也。地爲臣道。提﹐統也。釐﹐理也。”

  • 失之毫釐, 差以千里-汉语大词典

    失之毫釐, 差以千里

    【1】见“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 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汉语大词典

    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

    【1】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進不了那座清祕堂﹐用個部屬中書﹐已就‘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茅盾}《第一阶级的故事》:“这中间失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不能不说明白。”《陈书·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於浮辭哉?”《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孔广森}补注:“《易説通卦驗》文。”《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政府说》:“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目的一失﹐以後之種種遂不可設想矣。”【2】《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進不了那座清祕堂﹐用個部屬中書﹐已就‘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茅盾}《第一阶级的故事》:“这中间失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不能不说明白。”《陈书·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於浮辭哉?”《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孔广森}补注:“《易説通卦驗》文。”《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政府说》:“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目的一失﹐以後之種種遂不可設想矣。”

  • 失之千里, 差若毫釐-汉语大词典

    失之千里, 差若毫釐

    【1】《隋书·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釐﹐大象一乖﹐餘何可驗!”

  • 市釐-汉语大词典

    市釐

    【1】市制长度单位,一市厘等于千分之一市尺。通称厘。【2】市制重量单位,一市厘等于万分之一市斤,旧制等于一万六千分之一市斤。通称厘。

  • 嵫釐-汉语大词典

    嵫釐

    【1】高峻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崱屴嵫釐﹐岑崟嶷﹐駢巃嵸兮。”{李善}注:“皆高大峻嶮之貌。”

  • 季釐-汉语大词典

    季釐

    【1】古代传说中的国名。《山海经·大荒南经》:“又有{重陰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帝俊}生{季釐}﹐故曰{季釐之國}。”

  • 木釐-汉语大词典

    木釐

    【1】{清}代专向木商征税的局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誰知他去年辦{鎮江}木釐﹐因爲勒捐閙事﹐被木商聯名來省告了一告。”

  • 析毫剖釐-汉语大词典

    析毫剖釐

    【1】见“析毫剖芒”。

  • 板釐-汉语大词典

    板釐

    【1】指定例的捐税。《清续文献通考·征榷十九》:“({光緒}五年)又奏准{河南}{清化鎮}藥材釐金﹐向由行户包交﹐謂之板釐。”《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赋税》:“此外有……板釐捐﹐活釐捐﹐所徵甚鉅﹐報解寥寥。”

  • 榷釐-汉语大词典

    榷釐

    【1】征收厘金税。{清}{薛福成}《筹洋刍议·利权四》:“自巨寇竊發以來﹐軍餉告匱﹐始立榷釐之法。古之人有行之者﹐{漢}之算緡﹐{唐}之除官錢﹐{宋}之頭子錢﹐其意皆相同也。”

  • 整釐-汉语大词典

    整釐

    【1】整顿改革。{清}{魏源}《复蒋中堂论南漕书》:“此則人存政舉﹐乃地方大吏力能整釐之事。”

  • 清釐-汉语大词典

    清釐

    【1】清查;清理。《明史·曾同亨传》:“内府工匠﹐{隆慶}初數至萬五千八百人﹐尋汰二千五百人﹐而中官濫增不已。{同亨}疏請清釐。”{清}{黄爵滋}《敬陈六事疏》:“翼尉以下有無吞餉﹑包班﹑玩巡﹑曠守等情﹐徹底清釐﹐嚴參治罪。”

  • 抽釐-汉语大词典

    抽釐

    【1】抽取厘金。{清}{薛福成}《筹洋刍议·利权二》:“厥後天下多故﹐餉無所出﹐始創爲抽釐之法。”《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咸豐}〕九年奏准﹐{山東省}在{登}﹑{萊}﹑{青}三府屬海口﹐舉辦抽釐。”

  • 毛釐-汉语大词典

    毛釐

    【1】犹毫厘。形容极微小。{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金虎知難動﹐毛釐亦恥言。”{宋}{曾巩}《哭尹师鲁》诗:“文章氣節蓋當世﹐尚在功德如毛釐。”一本作“豪氂”。

  • 毫釐-汉语大词典

    毫釐

    【1】毫与厘的并称。泛指长度﹑尺寸。{唐}{柳宗元}《梓人传》:“計其毫釐﹐而構大廈。”【2】指毡毯之类毛织物。《敦煌曲子词·<长相思>之三》:“作客在江西﹐得病卧毫釐。”【3】亦作“[毫]”。比喻极微细。毫﹑釐均是微小的量度单位。{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三》:“〔吏〕以{霸}({黄霸})且知其委曲﹐毫不敢有隱。”{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官高勢重﹐力足拔才﹐而不能發毫釐之片言﹐進益時之翹俊也。”{金}{王若虚}《君事实辨》:“近代諸儒以道學相高尚﹐論古人毫釐必計。”{瞿秋白}《饿乡纪程》八:“工业品却应有尽有﹐形式上看来和‘西洋’货无毫厘差别。”{清}{赵翼}《赠写照沈照》诗:“寫照乃以人爲的﹐毫釐差輒謬千里。”

  • 毫釐絲忽-汉语大词典

    毫釐絲忽

    【1】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來時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個性命是毫釐絲忽上挣來的。”

  • 毫釐千里-汉语大词典

    毫釐千里

    【1】谓由于极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语本《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水浒传》第九七回:“若認此法便可超凡入聖﹐豈非毫釐千里之謬!”{严复}《译<天演论>例言》:“用近世利俗文字﹐則求達難﹐往往抑義就詞﹐毫釐千里。”{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毫釐千里之謬﹐不於吾心良知一念之微而察之﹐亦將何所用其學乎?”

  • 煢釐-汉语大词典

    煢釐

    【1】见“煢嫠”。

  • 惜毫釐失千里-汉语大词典

    惜毫釐失千里

    【1】喻贪小失大。《新唐书·魏元忠传》:“蓋忘大體之臣﹐恐賚勳庸﹐竭府庫﹐留意錐刀﹐以爲益國﹐所謂惜毫釐失千里者也。”

  • 祝釐-汉语大词典

    祝釐

    【1】祈求福佑,祝福。《明史·阉党传·阎鸣泰》:“{華奎}﹑{誠銘}輩﹐以藩王之尊﹐戚畹之貴﹐亦獻諂希恩﹐祝釐恐後。”{清}{魏源}《圣武记》卷五:“{高宗}七旬萬壽﹐第六世班禪來朝祝釐。”《史记·孝文本纪》:“今吾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朕躬﹐不爲百姓﹐朕甚愧之。”

  • 祠釐-汉语大词典

    祠釐

    【1】祭神求福。《明史·徐阶传》:“寇由{牆子嶺}入﹐直趨{通州}。帝方祠釐﹐兵部尚書{楊博}不敢奏……帝怒{博}不早聞與總督{楊選}之任寇入也﹐欲罪之未發。{階}言:‘{博}雖以祠釐禁不敢聞﹐而二鎮兵皆其所先檄。若{選}則非尾寇﹐乃送之出境耳。’”

  • 福釐-汉语大词典

    福釐

    【1】幸福。{南朝} {梁}{沈约}《梁三朝雅乐歌·需雅》:“其德不爽受福釐﹐於焉逸豫永無期。”{宋}{王安石}《尚书户部郎中张瓌知制诰》:“而均福釐於在位﹐疏遠微賤無遺者矣。”《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四年》:“此所以通精誠﹐逆福釐﹐生蒸民﹐阜萬物﹐百王不易之禮也。”

  • 鹽釐總局-汉语大词典

    鹽釐總局

    【1】旧时管理盐税的官署。《清史稿·食货志四》:“{載澤}又奏定於{西壩}設鹽釐總局﹐{臨淮關}設掣驗局﹐餘局卡悉裁﹐三販統改岸販﹐准自赴總局完納釐金加價﹐定每引爲銀幣二元二角﹐折收庫平銀一兩六錢零﹐均一次收清。”

  • 鹽釐-汉语大词典

    鹽釐

    【1】旧时对盐所征的厘金。{清}{咸丰}三年设此税收,大都属于盐的附加税性质。1914年并入盐的正税。《清史稿·食货志四》:“{陝西}{花馬池}鹽課﹐向由布政使收納。及{同治}十二年﹐{宗棠}爲{陝甘}總督﹐因西陲用兵﹐改課爲釐﹐在{定邊}設局抽收﹐名曰{花定}鹽釐﹐於是{陝西}鹽利歸於{甘省}。”

  • 税釐-汉语大词典

    税釐

    【1】海关税和厘金税的合称。{清}{马建忠}《適可斋记言·富民说》:“上溯{康}{乾}之際﹐税釐不徵而度支充﹐海市有禁而闤闠足。”《清会典事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交涉搉税》:“其完清税釐之洋藥﹐即又拆改包裝﹐於每箇上黏貼印花﹐以爲已完税釐之據。”

  • 白冠釐纓-汉语大词典

    白冠釐纓

    【1】用兽尾作缨的白帽。古代大夫触犯五刑﹐则戴之﹐表示自己有罪。《孔子家语·五刑》:“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聞而譴發﹐則白冠釐纓﹐盤水加劍﹐造乎闕而自請罪。”亦作“[白冠氂纓]”。{汉}{贾谊}《新书·阶级》:“故其在大譴大訶之域者﹐聞譴訶﹐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其罪矣﹐上弗使執縛係引而行也。”

  • 皴釐-汉语大词典

    皴釐

    【1】皮肤粗裂貌。{唐}{孟郊}《寄义兴小女子》诗:“漁妾性崛强﹐耕童手皴釐。”

  • 肉釐-汉语大词典

    肉釐

    【1】指旧{中国}政府对肉类征收的厘金。《清史稿·食货志六》:“{宣統}元年﹐{四川}以實行禁煙﹐籌抵土藥各税釐﹐加倍徵收肉釐﹐允之。”

  • 蕃釐-汉语大词典

    蕃釐

    【1】洪福。{元}{揭傒斯}《送唐尊师祠武当》诗:“蕃釐更爲吾皇祝﹐下國時豐雨露饒。”{宋}{吴自牧}《梦粱录·驾宿明堂斋殿行禋祀礼》:“在天列聖皆欣顧﹐宜有蕃釐錫聖君。”《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釐。”{颜师古}注:“蕃﹐多也;釐﹐福也。”

  • 綜釐-汉语大词典

    綜釐

    【1】治理。{唐}{韩愈}《顺宗实录》二:“朕新委元臣﹐綜釐重務。”

  • 輔釐-汉语大词典

    輔釐

    【1】辅助厘正。{唐}{元稹}《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爾亦祗奉顧命﹐咨授舊章﹐輔釐哀憂﹐俾克依據。”

  • 酒釐-汉语大词典

    酒釐

    【1】对酒类征收的厘金。《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光緒}十一年奏准﹐{陝西省}{岐山}﹑{郿縣}﹑{蒲城}﹑{韓城}四卡﹐{岐山}專收酒釐﹐{郿縣}於酒釐外﹐兼收百貨土釐。”

  • 豪釐-汉语大词典

    豪釐

    【1】一毫一厘。形容很少的数量。豪,通“毫”。《荀子·儒效》:“聖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不失豪釐﹐無它道焉﹐已乎行之矣。”《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若有豪釐少挂聖意者﹐出之朝堂﹐使夫博古之士﹐糾臣表之不合義者。”{明}{徐渭}《前破械赋》:“差之豪釐﹐千里岐路。”

  • 釐-汉语大词典

    “[厘]”的繁体字。《廣韻》里之切,平之,來。【1】治理;处理。《书·尧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孔}传:“釐,治。”《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三才之闕典,啟天帝之禁闈。”{李周翰}注:“釐,理也。”{清}{恽敬}《李夫人墓志铭》:“夫人之葬,惟{學坰}釐其事。”【2】改变;改正。《後汉书·梁统传》:“議者以爲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務,施行日久,豈一朝所釐。”{李贤}注:“釐,猶改也。”《梁书·贺琛传》:“今若釐其風而正其失,易於反掌。”{明}{何景明}《明绍兴府同知致仕进阶朝列大夫陶公行状》:“於是吏治彬彬,稱于畿内,然其治不近名,求事之集,無瑣務﹑求弊之,故甚近民。”【3】分,分开。{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宋神宗}〕乃詔釐其事大小。大事,三省與樞密同議進呈……小事,樞密院獨取旨。”{明}{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院本﹑雜劇其實一也。國朝院本﹑雜劇始釐而二之。”{清}{厉鹗}《<沽上题襟集> 序》:“合數年來往還之作,釐爲八卷。”【4】事物的条理。《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則百工伊凝,庶績咸喜,荷天衢,提地釐,斯天下之上則已,庶可試哉!”{李善}注:“上荷天道,而下提地理,言則而效之。”{吕向}注:“釐,理也。”【5】厘金的略称。{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不得已而設局抽釐,酌取商賈之贏餘。”《清史稿·娄春蕃传》:“長蘆鹽商久困增釐,{春蕃}務爲寬大,課裕而商不撓。”{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台湾篇下》:“議紳整飭{鳳山}鹽釐,令巡檢{劉永貞}經理。”【6】数量单位。用于长度,为尺的千分之一。《史记·太史公自序》:“故《易》曰:‘失之豪釐,差以千里。’”【7】数量单位。用于重量,为旧制两的千分之一。《儒林外史》第二二回:“飯是二釐(銀子)一碗,葷菜一分,素的一半。”【8】数量单位。用于地积,为亩的百分之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當中尚田一畝三分五釐。”【9】数量单位。用于利率:年利一厘为本金的百分之一,月利为本金的千分之一。【10】微小。参见“[釐毫]”﹑“[毫釐]”。【11】古地名。{春秋}{楚}邑。故址在今{安徽省}{无为县}境。《左传·成公十七年》:“{舒庸}人以{楚}師之敗也,道{吴}人圍{巢},伐{駕},圍{釐}{虺}。”{杜预}注:“{巢}﹑{駕}﹑{釐}﹑{虺},{楚}四邑。”{杨伯峻}注:“{駕}與{虺}當在今{安徽}{無爲縣}境。”【12】通“[嫠]”。寡妇。{晋}{张协}《七命》:“煢爲之擗摽,孀老爲之嗚咽。”釐,一本作““”。【13】通“[來]”。参见“[釐麰]”。

  • 釐-汉语大词典

    “[厘]”的繁体字。《集韻》虚其切,平之,曉。【1】福。《史记·孝文本纪》:“今吾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朕躬,不爲百姓,朕甚愧之。”{裴駰}集解引{如淳}曰:“釐,福也。”{宋}{沈辽}《乐神》诗:“小大酣歌向山棲,神滿盎均汝釐。”{清}{冯桂芬}《上海重建武帝庙记》:“東偏{萬壽宫}前後六楹,爲歲時祝釐之所。”如:恭贺年釐。【2】胙肉,祭鬼神后的福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裴駰}集解引{徐广}曰:“釐,祭祀福胙也。”{司马贞}索隐引{应劭}曰:“釐,祭餘肉也。”【3】姓。《史记·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爲{釐}姓。”{司马贞}索隐:“釐音僖。”

  • 釐米-汉语大词典

    釐米

    【1】法定计量单位中的长度单位。一厘米等于一米(公尺)的百分之一。旧称“公分”。单位符号cm。

  • 釐損-汉语大词典

    釐損

    【1】整治裁减。《新唐书·孙伏伽传》:“是時﹐軍興賦斂重﹐{伏伽}數請釐損。”

  • 釐麰-汉语大词典

    釐麰

    【1】麦。釐,通“來”。《汉书·刘向传》:“故《周頌》曰‘降福穰穰’﹐又曰‘飴我釐麰’。釐麰﹐麥也。”{王先谦}补注引{王先慎}曰:“《毛詩》作‘貽我來牟’……《説文》‘來’下引作‘詒我來麰’。詒﹑飴﹐通叚字﹐貽即‘詒’之俗體;釐﹑來﹐文異而聲義同。”

  • 釐舉-汉语大词典

    釐舉

    【1】整顿举用;整治兴办。{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十章:“于是着手組織﹐量能授官﹐振起廢滯﹐拔簡賢良﹐庶務釐舉﹐輿論翕服。”《国语·周语下》:“惟能釐舉嘉義﹐以有胤在下﹐守祀不替其典。”{韦昭}注:“舉﹐用也。”

  • 釐局-汉语大词典

    釐局

    【1】见“釐金局”。

  • 釐睫-汉语大词典

    釐睫

    【1】良犬名。《骈雅·释兽》:“修毫﹑釐睫……皆良狗也。”《西京杂记》卷四:“{茂陵}少年{李亨}﹐好馳駿狗﹐逐狡獸﹐或以鷹鷂逐雉兔﹐皆爲之佳名。狗則有脩毫﹑釐睫﹑白望﹑青曹之名。”一本作“睫”。

  • 釐嫂-汉语大词典

    釐嫂

    【1】见“釐”。

  • 釐弊-汉语大词典

    釐弊

    【1】整治弊端。《明史·张岳传》:“巡視内府庫藏﹐奏行釐弊八事。”{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邑令{鍾}﹐牒請釐弊﹐得可。”{清}{冯桂芬}《方恬庵先生家传》:“既居養舍﹐訓吾師以閲文釐弊之法甚備。”

  • 釐然-汉语大词典

    釐然

    【1】清楚,分明。{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第一章:“曠觀六合之内﹐一切現象釐然畢陳﹐種類至爲繁夥。”《明史·选举志序》:“是四者(學校﹑科目﹑薦舉﹑銓選)釐然具載其本末﹐則二百七十年間取士得失之故可覩已。”{夏曾佑}《小说原理》:“經文者﹐以簡略之筆﹐寫未知之理者也﹐故最難。而讀書之勞逸釐然矣。”

  • 釐-汉语大词典

    亦作“[]”【1】寡嫂。釐,通“嫠”。《後汉书·西羌传》:“父没則妻後母﹐兄亡則納。”{李贤}注:“寡婦曰。”一本作“釐嫂”。

  • 釐捐局-汉语大词典

    釐捐局

    【1】见“釐金局”。

  • 釐抉-汉语大词典

    釐抉

    【1】整顿剔除。《明史·杨廷和传》:“已而詔下﹐{正德}中蠹政釐抉且盡。”

  • 釐鹽-汉语大词典

    釐鹽

    【1】谓治理盐务。{清}{曾国藩}《槐阴书屋图记》:“又督漕{於潞河}﹐釐鹽於{天津}﹐蕩滌田賦積虧於{兩浙}。”

  • 釐卡-汉语大词典

    釐卡

    【1】旧时征收厘金的机构。一般于通商要道设置正卡,下设分卡﹑巡卡等。分卡下再设置查验分卡和收厘分卡。前者专司查验和缉私;后者专管征收。{清}{刘铭传}《请开铁路以图自强疏》:“方今國計絀於防邊﹐民生困於釐卡。”{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可否飭下各省督撫察度情形﹐或酌減捐數﹐或歸併釐卡﹐以爲異日盡裁之漸。”

  • 釐捐-汉语大词典

    釐捐

    【1】又称厘金﹑厘金税。晩{清}实行的一种行商税。在水陆要隘设立关卡,征收过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税,百分之一为厘,故名。《清史稿·食货志六》:“釐金抽捐﹐創始{揚州}一隅﹐後遂推行全國。{咸豐}三年﹐刑部右侍郎{雷以諴}治軍{揚州}﹐始於{仙女廟}等鎮創辦釐捐。”《文明小史》第十五回:“國家不裁釐捐﹐這些弊病總不能除的。”{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迨後天下多事﹐始創榷貨抽釐之制﹐藉資軍餉。釐捐最旺時﹐歲收二千萬。”

  • 釐事-汉语大词典

    釐事

    【1】旧指帝王祈福或祷雨的祭祀。《汉书·文帝纪》所谓“祠官祝釐”者即指此。{宋}以后多由道士行之。{元}{揭傒斯}《冲玄观记》:“至是盡歸于觀﹐以養學徒﹐奉釐事。”{明}{张居正}《贺瑞雪表一》:“臣等幸際熙朝﹐樂觀釐事。”{宋}{苏轼}《明堂执政加恩制·李清臣》:“矧余元臣﹐相成釐事。神人所保﹐霈澤宜先。”

  • 釐福-汉语大词典

    釐福

    亦作“[福]”【1】幸福;福气。{南朝} {宋}{鲍照}《河清颂》:“文同軌通﹐表裏釐福。”釐﹐一本作“”。{南朝} {梁}{沈约}《献雅》:“禮獻既同﹐膺此釐福。”

  • 釐和-汉语大词典

    釐和

    【1】治理协和。《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伏願陛下撫綜萬機﹐釐和政道﹐以慰祖宗﹐以安兆庶。”

  • 釐税-汉语大词典

    釐税

    【1】指厘捐及海关税。{清}{李鸿章}《复蒋芗泉书》:“惟{滬}上……釐税所入﹐盡供{湘}{淮}全軍﹐{東豫}數省剿{捻}之用。”{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八章第二节:“其餘釐税﹐除海關外﹐一律裁撤﹐曾經曉諭在案。”

  • 釐謝-汉语大词典

    釐謝

    【1】谓以胙肉作为酬报。{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世俗飾僞行詐﹐爲民巫祝﹐以取釐謝。”

  • 釐姦-汉语大词典

    釐姦

    【1】谓整治邪恶。{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一·有司分考》:“革弊而反以滋弊;釐姦而重以爲姦﹐似非計之得者。”

  • 釐補-汉语大词典

    釐補

    【1】改革和补救。《新唐书·杨绾传》:“于時釐補穿敝﹐唯{綰}是恃。”

  • 釐次-汉语大词典

    釐次

    【1】整理编次。{清}{王韬}《<弢园文录外编>自序》:“因取歷年來存稿稍加釐次﹐授諸手民。”

  • 釐品-汉语大词典

    釐品

    【1】区分并加以评定。《魏书·酷吏传·羊祉》:“然尚書銓衡是司﹐釐品庶物﹐若狀與跡乖﹐應抑而不受﹐録其實狀﹐然後下寺﹐依諡法準狀科上。”

  • 釐定-汉语大词典

    釐定

    【1】整理制定。《清史稿·礼志六》:“〔{乾隆}〕十年﹐釐定祠位﹐前殿正中祀{怡賢親王}﹐後室諸臣合一龕。”《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張文收}以爲《十二和》之制未備﹐乃詔有司釐定。”{胡適}《<红楼梦>考证》:“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爲釐定。”

  • 釐改-汉语大词典

    釐改

    亦作“[改]”【1】改革;改正。{汉}{蔡邕}《胡公碑》:“以二千石居官﹐委以閫外之事﹐改度量﹐以新國家。”{清}{王韬}《西国兵额日增》:“{法}自和{普}之後﹐勵精圖治﹐釐改軍制﹐幾於舉國皆兵。”《国语·周语下》:“{伯禹}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隋书·儒林传·刘炫》:“蹈先儒之逸軌﹐傷羣言之蕪穢﹐馳騖墳典﹐釐改僻謬。”

  • 釐降-汉语大词典

    釐降

    【1】本谓{尧}女嫁{舜}事。《书·尧典》:“釐降二女于{嬀}汭,嬪于虞。”{孔}传:“降,下嬪婦也,{舜}爲匹夫,能以義理下帝女之心。”{段玉裁}撰异:“釐,整治之意;降,下也,整治下二女于{嬀}汭。”一说,釐谓治迹。见《汉书·外戚传上序》{颜师古}注。后多用以指王女下嫁。《唐语林·补遗一》引{唐}{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歷考往代釐降之盛﹐未有如公主者焉。”按﹐指{唐肃宗}第二女下嫁{柳谭}。《魏书·崔玄伯传》:“是以諸公主皆釐降於賓附之國﹐朝臣子弟﹐雖名族美彦﹐不得尚焉。”《三国志·魏志·文德郭皇后传》“遂立爲皇后”{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后上表謝曰:‘妾無{皇}{英}釐降之節﹐又非{姜}{任}思齊之倫。’”

  • 釐理-汉语大词典

    釐理

    【1】犹治理。{王闿运}《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財貨委積﹐或託以釐理。”{晋}{袁宏}《後汉纪·顺帝纪》:“先安心腹﹐釐理本朝。”

  • 釐革-汉语大词典

    釐革

    亦作“[革]”【1】改革。《旧唐书·文宗纪上》:“帝在藩邸﹐知兩朝之積弊﹐此時釐革﹐並出宸衷﹐士民相慶﹐喜理道之復興矣!”{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舊臣子孫競來請諡﹐既而禮院厭其煩﹐遂奏革。”《宋书·孔琳之传》:“然苟無關於情﹐而有愆禮度﹐存之未有所明﹐去之未有所失﹐固當式遵先典﹐釐革後謬。”《清史稿·高宗纪二》:“以{江蘇}逋賦積至二百二十餘萬﹐諭釐革催徵積弊。”

  • 釐金-汉语大词典

    釐金

    【1】即厘捐。《文明小史》第十五回:“有人建議想向外國人再借上幾千萬兩銀子的洋債﹐即以{中國}釐金作抵。”{章炳麟}《訄书·不加赋难》:“大兵起﹐門關蹊梁於是乎有釐金。曰:‘是征之商賈也。’”{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軍興以來﹐釐金之旺﹐素推東南數省。”【2】指以人们所得收益的若干部分所充的税金。{陶尔夫}《伐楮的旅行》:“他们自称是什么‘工人代表’﹐实际上是压迫和剥削你们的。他们坐在家里﹐抽取你们的厘金﹐想办法搞鬼。”

  • 釐祀-汉语大词典

    釐祀

    【1】谓改革祭神制度,废除淫祠。{王闿运}《<桂阳州志>序》:“服魅釐祀﹐百里清朗。”

  • 釐婦-汉语大词典

    釐婦

    【1】寡妇。釐,通“嫠”。《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毛}传:“昔者{顔叔子}獨處于室﹐隣之釐婦又獨處于室。”《孔子家语·好生》:“{魯}人有獨處室者﹐鄰之釐婦亦獨處一室。”{王肃}注:“釐﹐寡婦也。”釐﹐一本作“”。

  • 釐比-汉语大词典

    釐比

    【1】分辨;审察。《魏书·甄琛传》:“此由諸坊混雜﹐釐比不精﹐主司闇弱﹐不堪檢察故也。”

  • 釐治-汉语大词典

    釐治

    【1】犹治理。{明}{宋濂}《同知临洮府事班景道除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诰》:“必得同寅協恭之臣共釐治之:則事集而功成不難矣。”

  • 釐孳-汉语大词典

    釐孳

    【1】双生子。俗称双胞胎。《方言》第三:“{陳}{楚}之間﹐凡人﹐獸乳而雙産﹐謂之釐孳。”{戴震}疏证:“《説文》:‘孿﹐一乳兩子也。亦作■。’《廣雅》:‘釐孳﹐孿也。’”

  • 釐剔-汉语大词典

    釐剔

    【1】指甄别﹑辨别。{清}{林则徐}《会札南澳镇谕令长山尾等洋外船一律呈缴烟土稿》:“查中路本係外夷通市處所﹐乃夷船來往所必經﹐良賈奸商難以分辨﹐是以辦理之法﹐不得不加意釐剔。”【2】清理剔除;革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他要是將一省的弊竇都釐剔乾净﹐他又從那裏調劑私人呢?”《明史·黄镐传》:“{鎬}有才識﹐敏吏事﹐理鹽政﹐多所釐剔﹐時論稱之。”【3】整理修订。{清}{程伟元}《<红楼梦>序》:“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細加釐剔﹐截長補短﹐鈔成全部﹐復爲鐫板﹐以公同好。”

  • 釐飭-汉语大词典

    釐飭

    【1】治理整顿。{唐}{陆贽}《韩滉检校左仆射平章事制》:“理尚廉平﹐事皆釐飭。”《明史·刘健传》:“諸進退文武大臣﹐釐飭屯田﹑鹽﹑馬諸政﹐{健}翊贊爲多。”

  • 釐務-汉语大词典

    釐務

    【1】管理政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常参》:“{唐}有職事者﹐謂之常參﹐今隸外朝不釐務者﹐謂之常參。”《旧唐书·刘祥道传》:“經明行修之士﹐猶或罕有正人﹐多取胥徒之流﹐豈能皆有德行。即知共釐務者﹐善人少而惡人多。”{宋}{赵昇}《朝野类要·职任》:“添差之官﹐則不理政事也。若許干預則曰仍釐務。”【2】厘捐。{清}{薛福成}《筹洋刍议》:“邇者軍事漸平﹐而經理釐務之人或失其初意﹐不無病民之事。”{钱仲联}《黄公度先生年谱》:“十二月(1884年)﹐{欽州}{馮子材}提督大破{法}軍於{鎮南關}外﹐時先生父{硯賓}方督辦{南寧}﹑{梧州}釐務。”

  • 釐訂-汉语大词典

    釐訂

    【1】整理订定。{清}{赵克宜}《重订增补<类腋>凡例》:“{姚氏}原書諸未盡善之處﹐既爲詳加釐訂﹐新增者成於鋒鏑之餘﹐疵顈在所難免。”{朱自清}《论国语教育》:“{陆先生}是主张‘整理国字’使之合理化﹐科学化﹐统一化﹐正确化﹐非从速釐订标准字不可。”《清史稿·时宪志一》:“〔{湯若望}〕言:‘臣於{明}{崇禎}二年來京﹐曾依西洋新法釐訂舊曆。’”

  • 釐振-汉语大词典

    釐振

    【1】见“釐整”。

  • 釐析-汉语大词典

    釐析

    【1】条分缕析。谓分析细密而有条理。{清}{章学诚}《校雠通义·汉志诸子》:“忘本源而釐析之﹐則失道體之全。”{宋}{叶適}《题端信师帖》:“國子監主簿{甄公}{良友}﹐意疎而説慧﹐高下在口。師未嘗假借﹐有猝疑詭問﹐必釐析首末﹐使傲消氣折乃已。”

  • 釐金局-汉语大词典

    釐金局

    亦称“[釐捐局]”【1】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清史稿·食货志六》:“是年({咸豐}三年){蘇}{常}疊陷﹐丁﹑漕無收﹐乃設釐局於{上海}﹐藉資接濟。”《清会典事例·户部·厘税》:“〔{同治}〕十年﹐{直隸省}{天津府}﹐改捐輸義館爲{天津}釐捐局﹐抽收百貨釐金。”《清会典事例·户部·厘税》:“{貴州省}設釐金局二十五處。”{钱仲联}《黄公度先生年谱》:“{粤}西故瘠地﹐南征軍餉﹐皆挹注於{南}({南寧})梧({梧州})兩釐局。”{沈从文}《边城》二:“地方还有个釐金局。”亦省作“[釐局]”。《文明小史》第九回:“有的因爲手中提的禮包分量過重﹐有的因爲籃中所買的菜過多了些﹐按照釐捐局頒下來的新章﹐都要捐過﹐方許過去。”

  • 釐替-汉语大词典

    釐替

    【1】改变,更动。《南史·徐孝嗣传》:“{明帝}謀廢{鬱林}﹐遣左右{莫智明}以告{孝嗣}{孝嗣}奉旨無所釐替﹐即還家草太后令。”

  • 釐分-汉语大词典

    釐分

    【1】整理分类。{明}{宋濂}《<元史目录>後记》:“合前後二書﹐復釐分而附麗之﹐共成二百一十卷。”

  • 釐整-汉语大词典

    釐整

    【1】谓整理修订书籍。{明}{归有光}《<荀子>序录》:“而今篇中亦多有失倫次者﹐余欲重加釐整。”【2】治理整顿。{晋}{曹毗}《歌高祖宣皇帝》:“應運撥亂﹐釐整天衢。”{明}{张居正}《与荆州赵知府汝泉书》:“但縣事廢弛已久﹐釐整似當以漸。”一本作“釐振”。《宋书·武帝纪上》:“{桓玄}雖欲釐整﹐而衆莫從之。”

  • 釐任-汉语大词典

    釐任

    【1】谓就任治理。《旧五代史·晋书·杨光远传》:“{高祖}謂{光遠}曰:‘{元城}之役﹐卿左右皆立功﹐未曾旌賞﹐今各與一郡﹐俾釐任以榮之。’”

  • 釐毫-汉语大词典

    釐毫

    亦作“[毫]”亦作“[釐豪]”【1】毫厘。形容极小。《宋书·恩倖传·徐爰》:“而諂側輕險﹐與性自俱﹐利口讒妄﹐自少及長﹐奉公在事﹐釐豪蔑聞﹐初無愧滿﹐常有闚進。”{清}{王大椿}《上陈见复先生》诗:“{周}情{孔}思審中正﹐辨别白黑窮毫。”{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八:“自二十九年勘緩以至于今﹐實未嘗有釐毫之輸納也。”

  • 釐正-汉语大词典

    釐正

    亦作“[正]”【1】考据订正;整治改正。{明}{张居正}《王承奉传》:“而{承奉}從内佐之﹐所釐正國家事﹐不可勝道。”{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序》:“先君{宣父}﹐釐正遺文﹐緝其精華﹐褫其煩重。”{陈垣}《史讳举例·前史避讳之文後史沿袭未改例》:“左户當作左民﹐亦{唐}人避諱追改﹐《通鑑》未及釐正。”{清}{刘正谊}《访毛西河太守留赠》诗:“魯魚舛後多正﹐{秦}火焚來盡補殘。”

  • 釐運-汉语大词典

    釐運

    【1】福运。《宋书·乐志一》:“至于禮失道諐﹐稱習忘反﹐中興釐運﹐視聽所革﹐先代繆章﹐宜見刊正。”

  • 釐豪-汉语大词典

    釐豪

    【1】见“釐毫”。

  • 釐秩-汉语大词典

    釐秩

    【1】整理编次。{田北湖}《论文章源流》:“仰觀俯察﹐明義開宗﹐釐秩典要﹐垂布型範。”

  • 釐-汉语大词典

    “[厘]”的繁体字。《集韻》落蓋切,去夳,來。【1】赐予。《书·立政》:“丕釐上帝之耿命。”{孔}传:“大賜上天之光命。”《诗·大雅·既醉》:“其僕維何,釐爾士女。”{毛}传:“釐,予也。”{马瑞辰}通释:“釐與賚雙聲,釐即賚之叚借,故訓爲予。”{唐}{韩愈}《平淮西碑》:“帝哀征夫,命相往釐。士飽而歌,馬騰於槽。”

  • 逆釐-汉语大词典

    逆釐

    【1】迎福;受福。{宋}{刘颁}《谢封彭城县开国男食邑表》:“迺惟逆釐於三神﹐是用大賚於四海。”《文选·扬雄<甘泉赋>》:“感動天地﹐逆釐三神。”{李善}注:“{服虔}曰:‘釐﹐福也。’{韋昭}曰:‘逆﹐迎也。迎受福釐也。’釐﹐音熙。”

  • 訓釐-汉语大词典

    訓釐

    【1】训教治理。《魏书·皇后传·世祖保母窦氏》:“太后訓釐内外﹐甚有聲稱。”

  • 降釐-汉语大词典

    降釐

    【1】赐福。{宋}{苏轼}《定州谒诸庙祝文》:“惟皇上帝﹐分命羣祀﹐降釐下土﹐惟我元后﹐臨遣近臣﹐鎮撫一方﹐幽明雖殊﹐保民惟均。”

  • 陟釐-汉语大词典

    陟釐

    【1】指陟釐纸。{宋}{陆游}《杂题》诗之六:“安得陟釐三萬箇﹐爲君盡寫暮年詩。”【2】一种蕨类植物。生池泽阴湿岩石上﹐一名石发。可入药﹐又可造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陟釐》〔集解〕引《别录》:“陟釐生{江}南池澤。”{南朝} {梁}{陆倕}《以诗代书别後寄赠》:“{劉侯}有餘冷﹐宜餌陟釐方。”{唐}{陆龟蒙}《苔赋》:“散巖竇者石髮﹐補空田者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藥曰陟釐。”

  • 陟釐紙-汉语大词典

    陟釐紙

    【1】纸名。用陟釐制成。即苔纸﹐也称侧理纸。{元}{顾瑛} 《巫峡云涛石屏志》诗:“{謝}家緑玉屏﹐不琢龜甲形。方若陟釐紙﹐粉縹帶苔青。”

  • 鴻釐-汉语大词典

    鴻釐

    【1】洪福。《宋史·乐志十三》:“明明純孝﹐鴻釐大來。”{唐}{徐彦伯}《南郊赋》:“石麟夭矯﹐團翠煙而上征;蕤鳳曶霍﹐迓鴻釐之無算。”

  • 龐釐-汉语大词典

    龐釐

    【1】犹言大福。{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又恭值{高宗純皇帝}御宇周甲﹐五世同堂﹐曼福龐釐﹐君民同慶﹐則誠昇平嘉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