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距)是什么意思
间隔 距离-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间隔 距离
间隔jiàngé 距离jùlí289
名词。指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相隔的长度。
“间隔”强调两事物彼此相隔或隔开之处。例如:“婵娟瑟缩地走近,但仍有间隔而立定”(《沫若剧作选》);“所取时间间隔的长短,决定于样品放射性的强弱和要求的准确度”。
“距离”强调两事物彼此相距的程度。例如:“小船跟汽艇中间的距离更缩短了”(巴金:《家》);“韦应物的活动时期和王维活动时期的距离,大约是三十年”。
“距离”可以指思想上或其他方面的差距(如说:“甚至在思想上,他们中间也有了显著的距离”〔巴金:《家》〕);又可以用作动词,表示“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的意思(如说:“现在距离元代已有六百年”)。这样两种用法的“距离”,都和“问隔”没有同义关系。
离 距 距离-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离 距 距离
离lí289、290距jù 距离jùlí225
动词。表示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
“离”强调和某物在空间上分开多远或对某个时候来说相隔多久;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晚上没事时,鲁迅先生总是到朋友家去谈天,这朋友住得离学堂几里路”(同上);“唐朝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
“距”强调彼此有一定间隔;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可以和“今”搭配组合。例如:“前两者距深水线过远而淡水过近,隆冬即行结冰,不堪作深水不冻商港用”(《孙中山选集》);“著名的‘北京猿人’和‘蓝田猿人’,距今也有六、七十万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1979)。
“距离”兼合“距”和“离”的意思,表意比较明晰。例如:“他的家是在T县,距离这S埠约有百里之遥”(洪灵菲:《流亡》);“十月革命的胜利距离新中国的成立,有三十二年”。
“距离”常用作名词,表示相隔的长度(如说:“两个哨岗拉大了距离”;“五年是个长距离,在这个时代”〔老舍:《黑白李》〕)。这种用法和含义的“距离”,和“离”“距”没有同义关系。“离”在表示“和人或地方分开”的意思时(如说:“母亲就永远离我而去了”〔巴金:《父亲买新皮鞋回来的时候》〕;“黑李要是离家几天,连好朋友们他也要通知一声”〔老舍:《黑白李》〕),和“距”“距离”没有同义关系。
距-孙子兵法词典
距jù
【释义】:
通“具”,备置。《谋攻篇》:“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一说临,杜佑注:“积土为山曰堙,以距敌城,观其虚实。”又一说通“巨”,“距闉”即大闉。
距闉-孙子兵法词典
距闉
【释义】:
临近城邑堆积土山,用以攻城及窥视敌情。《谋攻篇》:“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曹操注:“距闉者,踊土积高而前,以附于城也。”
距-古文观止词典
距jù
【词性】:动词
一、距离(2)。《游褒禅山记》: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离慧空禅院东面有五里路的地方,有个叫做华山洞的,因是在华山的南边而这样叫的。《游褒禅山记》: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距离华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二、用同“拒”。抗拒(1)。《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怕的是如果我们小国失去依靠,就会使诸侯警戒起来,使得没有一个不怨恨您,因而抗拒您国君的命令,使您国君的命令堵塞不通。
奚距-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奚距xījù
副词
加强反诘语气。作状语。可译为“难道”。
《韩非子·难四》:卫奚距然哉?(《韩非子》册三卷十六页十下)
——卫灵公难道这样么?
距-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距jù
①鸡爪。《山海经·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豚,有~。”刘桢《斗鸡》:“丹鸡被华采,双~如锋芒。”②钩上倒刺。《淮南子·原道》:“虽有钩箴芒~……犹不能与网罟争得也。”潘尼《钓赋》:“金钩厉~,甘饵垂芬。”③到,抵达。《史记·苏秦列传》:“渡滹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面~国都矣。”《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复进军大谷,~雒九十里。”④距离。《列子·汤问》:“不知~齐州儿千万里。”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⑤通“拒”。(1)抵挡。《公输》:“吾知所以~子矣,吾不言。”(2)拒绝。《史记·殷本纪》:“知足以~谏,言足以饰非。”《论衡·问孔》:“~或人之谏也。”(或人:有的人。)⑥通“巨”。大。《淮南子·氾论》:“体大者节疏,跖~者举远。”《后汉书·祭祀志上》:“其下用~石十八枚,皆高三尺,厚一尺,广二尺,如小碑,环坛立之。”
【距跃】①向前跳过。《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三百。”②精进。王褒《四子讲德论》:“今夫子闭门~,专精趋学有日矣。”
变焦距镜头-现代汉语大词典
变焦距镜头biàn jiāo jù jìng tóu
【释义】:
①不改变摄影机与摄影对象的位置,仅改变镜头焦距而获得远景与近景相互渐变效果的电影画面。②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焦距的摄影透镜组。
差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差距chā jù
【释义】:
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特指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如:有差距;找差距。
蔸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蔸距dōu jù
【释义】:
两蔸作物之间的距离;株距。
行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行距háng jù
【释义】:
相邻两行植株的距离。唐启宇《中国农史稿》:“移栽方面,桑、苎、茶的移栽,如掘区作埂、划定行距、开沟…等项有了一定的规律。”
间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间距jiān jù
【释义】:
两者之间的距离。《新民晚报》1991.7.24:“‘热岛’里高楼林立,人口稠密,住宅间距狭窄,此处气温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测距仪-现代汉语大词典
测距仪cè jù yí
【释义】:
用于测定观察者与目标之间距离的仪器。有光学测距仪和激光测距仪两类。又叫测远机。
运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运距yùn jù
【释义】:
运输距离。《人民日报》1957.9.11:“材料运距在一公里以内的,去年全省平均每公里实际开支仅50至70元。”
株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株距zhūj ù
【释义】:
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植株之间的距离。
轨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轨距guǐ jù
【释义】:
铁路轨道上两股钢轨头部内侧间的距离。有标准轨距、宽轨距和窄轨距。我国铁路采用标准轨距。
截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距jié jù
【释义】:
直线在直角坐标系中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叫做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也叫横截距;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叫做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也叫纵截距。
焦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焦距jiāo jù
【释义】:
球面镜或透镜中某一特定点与其主焦点之间的距离。球面镜的焦距为其球半径的一半,透镜的焦距与其两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材料和周围媒质的折射率有关。
相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相距xiāng jù
【释义】:
相互间距离。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从城外的家到城里的办公处,相距约莫有一里光景路。”
盘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盘距pán jù
【释义】:
盘踞。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张目四顾,山河如死,匪种之盘距如故,国民之堕落如故。”
秒差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秒差距miǎo chā jù
【释义】:
主要用于测量太阳系以外天体距离的单位。即天体周年视差为1"的距离。1秒差距=3.2616光年=308568亿千米。
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距jù
【释义】:
①雄鸡、雉等的腿的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②跳越;跳跃。如:距跃;距踊。③离开;相距。李劼人《大波》:“停船地方距岸尚有十几丈远。”④距离,两者相隔的长度。如:行距;差距。
距离-现代汉语大词典
距离jù lí
【释义】:
①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李劼人《大波》:“黄家距离少城公园不过一条长街。”许杰《惨雾》:“这是距离多智受伤的那次战争之后的第四天了。”②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的长度。沙汀《闯关》:“出发的村子和铁道之间的距离,至多不过两百里路。”老舍《黑白李》:“五年是个长距离,在这个时代。”柯岩《奇异的书简》:“但是,时间是不等人的!中国和世界先进科学的距离已经越拉越大了!”③指认识、感情等方面的差距。郁达夫《沉沦》:“他同他同学中间的距离,一天一天的远背起来。”柳青《铜墙铁壁》:“虽然区长的看法和他还有距离,而且相当地坚持意见,可是他准备作一次最后的努力来说服他。”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唉!她做梦也梦不到她的父亲和她的儿子之间的可悲的距离!”
距跃-现代汉语大词典
距跃jù yuè
【释义】:
跳跃;跳越。如:距跃向前。
距踊-现代汉语大词典
距踊jù yǒng
【释义】:
跳跃;蹦跳。韦君宜《天安门情思》:“距踊三千次,回思廿八年。”
九距-汉语大词典
九距
亦作“[九拒]”【1】多次抵抗。《墨子·公输》:“{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旧唐书·李密传》:“{達}〔{段達}〕等助{桀}爲虐﹐嬰城自固﹐梯衝亂舞﹐徒設九拒之謀;鼓角將鳴﹐空憑百樓之險。”
卭卭距虚-汉语大词典
卭卭距虚
【1】即邛邛岠虚。兽名。传说与蹷互相依存,平时蹷以美草供给卭卭距虚,遇难时卭卭距虚负蹷而逃。见《尔雅·释地》,《逸周书·王会》:“{獨鹿}卭卭距虚善走也。”《穆天子传》卷一:“卭卭距虚走百里。”{郭璞}注:“亦馬屬。”一说,卭卭﹑距虚是两种兽。《尔雅翼·释兽四》:“蟨”{宋}{罗愿}注:“蟨﹐鼠前而兔後﹐趨則頓﹐走則顛﹐故常與卭卭﹑距虚比﹐爲卭卭﹑距虚齧甘草;即有難﹐卭卭﹑距虚負之走﹐故號比肩獸……{張揖}以爲卭卭﹐青獸﹐其狀如馬;距虚﹐似驘而小。”距﹐也写作“駏”。
差距-汉语大词典
差距
【1】事物之间的差別程度;特指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如:有差距;找差距。
奚距-汉语大词典
奚距
亦作“[奚詎]”【1】岂﹐难道。《韩非子·难四》:“{燕噲}雖舉所賢﹐而同於用所愛﹐{衛}奚距然哉?”《孔子家语·三恕》:“故子從父命﹐奚詎爲孝?臣從君命﹐奚詎爲貞?”
嚴距-汉语大词典
嚴距
【1】锐利的鸡距。鸡距,鸡跗蹠骨后方所生的尖突物,相斗时用来刺对方。{三国} {魏}{曹植}《斗鸡篇》:“揮羽邀清風﹐悍目發朱光。觜落輕毛散﹐嚴距往往傷。”
峯距-汉语大词典
峯距
【1】见“峯岠”。
行距-汉语大词典
行距
【1】相邻两行植株的距离。{唐}{启宇}《中国农史稿》第六章第四节:“移栽方面﹐桑﹑苧﹑茶的移栽﹐如掘区作埂﹑划定行距﹑开沟……等项有了一定的规律。”
後距-汉语大词典
後距
【1】雄鸡﹑雉等的足后突出如趾的部分。《淮南子·兵略训》:“凡有血氣之蟲﹐含牙帶角﹐前爪後距。”【2】亦作“[後拒]”。居后以抗击敌人的部队。{明}{李东阳}《五丈原》诗:“侯歸上天多舊伍﹐{羽}爲前驅{飛}後拒。”《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時{漢}軍正{任文}將兵屯{玉門關}﹐爲貳師後距。”{颜师古}注:“後距者﹐居後以距敵。”《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會{魏}主召兵還﹐{英}使老弱先行﹐自將精兵爲後拒﹐遣使與{懿}告别。”《金史·宗望传赞》:“既取{信德}﹐留兵守之﹐以爲後距﹐此豈輕者耶。”
株距-汉语大词典
株距
【1】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植株之间的距离。
牙距-汉语大词典
牙距
【1】犹爪牙。{清}{魏源}《苗疆敕建傅巡抚祠碑铭》:“脱其牙距﹐定其狘驚﹐犯也仇寇﹐馴也孩嬰。”《新唐书·郭张王苏等传赞》:“{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爲之牙距也。”【2】喻矫健有力的笔势。《晋书·索靖传》:“〔{索靖}〕又作《草書狀》﹐其辭曰:‘……凌魚奮尾﹐蛟龍反據。投空自竄﹐張設牙距。’”
牚距-汉语大词典
牚距
亦作“[牚拒]”【1】支撑,枕藉。《後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斬截無孑遺﹐尸骸相牚拒。”【2】抗争;对抗。《汉书·匈奴传下》:“單于{輿}驕﹐謂{遵}﹑{颯}曰:‘……{莽}卒以敗而{漢}復興﹐亦我力也;當復尊我!’{遵}與相牚距﹐單于終持此言。”{颜师古}注:“牚……音丈庚反﹐又丑庚反。”【3】指声音相激荡。《文选·马融<长笛赋>》:“波散廣衍﹐實可異也;牚距劫遻﹐又足怪也。”{刘良}注:“聲烈而繁﹐若相凌距以相擊觸。”
深閉固距-汉语大词典
深閉固距
【1】紧紧闭关,坚决抵制。{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猥以不誦絶之﹐欲以杜塞餘道﹐絶滅微學。”{宋}{王安石}《与赵卨书》:“我深閉固距﹐使彼不得安息。”亦作“[深閉固拒]”。{{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自{长和国}至{大理国}﹐对内地朝廷采深闭固拒的态度﹐政治上很少有往来。”{清}{魏源}《拟进呈<元史新编>序》:“以金匱石室進呈乙覽之書而視同陰謀﹐深閉固拒。”
濬距-汉语大词典
濬距
【1】语出《书·益稷》:“濬畎澮,距川。”谓深挖沟浍,使通河海。后以“濬距”引申指兴修水利。{清}{齐召南}《书<吴鉴斋传>後》诗:“我朝勤政理﹐濬距恤民瘼。”
投石超距-汉语大词典
投石超距
【1】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明}{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請於常廪之外多儲金錢﹐以賞其用命者﹐以作其投石超距之氣。”亦作“[投石拔距]”。{南朝} {梁}{沈约}《郊居赋》:“闕投石之猛志﹐無飛矢之麗辭。”{宋}{李纲}《辞免知枢密院事》:“猛將輻凑﹐各喋血乘勝之有聞;壯士雲屯﹐皆投石超距之可用。”《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絶於等倫。”亦省作“[投石]”。《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司马贞}索隐:“超距﹐猶跳躍也。”
投石拔距-汉语大词典
投石拔距
【1】见“投石超距”。
拔距-汉语大词典
拔距
亦作“[拔拒]”【1】比腕力。一说,跳跃。古代的一种练武活动。{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序》:“然後世之君﹐猶有喜角觝而忘政﹐愛拔拒而過賢者。”《汉书·甘延寿传》:“少以良家子善騎射爲羽林﹐投石拔距絶於等倫﹐嘗超踰羽林亭樓﹐由是遷爲郎。”{颜师古}注:“{應劭}曰:‘投石﹐以石投人也。拔距﹐即下超踰羽林亭樓是也。’……{師古}曰:‘投石﹐{應}説是也。拔距者﹐有人連坐相把據地﹐距以爲堅而能拔取之﹐皆言其有手掣之力﹐超踰亭樓﹐又言其趫捷耳﹐非拔距也。今人猶有拔爪之戲﹐蓋拔距之遺法。’”{晋}{左思}《吴都赋》:“袒裼徒搏﹐拔距投石之部。”{宋}{司马光}《李牧》诗:“椎牛饗壯士﹐拔距養奇才。”{清}{赵翼}《行园即景》诗:“海上漫傳着翅人﹐軍前已掩拔距卒。”
撑距-汉语大词典
撑距
亦作“[撐距]”【1】见“撑拒”。
脱距-汉语大词典
脱距
【1】抜掉鸡距。比喻去其利器而挫败之。语出{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四軍齊作﹐殷其如阜﹐或拔其角﹐或脱其距﹐長驅洋洋﹐無有齟齬。”{清}{宋琬}《诏狱行》:“神奸脱距競葅醢﹐亦有然臍當路衢。”
騰距-汉语大词典
騰距
【1】犹跳跃。{清}{朱彝尊}《迈陂塘·寄龚蘅圃》词:“西堂冷﹐孔翠應凋錦羽﹐鹿麑高下騰距。”
旅距-汉语大词典
旅距
亦作“[旅拒]”【1】矫健貌。{宋}{范成大}《胭脂井》诗之三:“腰支旅拒更神遊﹐{桃葉山}前水自流。”【2】抵住﹐顶着。{前蜀}{贯休}《冬末病中作》诗之二:“胸中有一物﹐旅拒復攻擊。向下還上來﹐唯疑是肺石。”【3】聚众抗拒;违抗。{宋}{陆游}《代分兵取山东札子》:“萬一未至盡如所傳﹐虜人尚敢旅拒﹐遺民未能自拔﹐則我師雖衆﹐功亦難必。”{章炳麟}《四惑论》:“此明以死爲自然規則﹐不可旅距矣。”《周书·异域传上论》:“彊則旅拒﹐弱則稽服。”《後汉书·马援传》:“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宜。”{王先谦}集解:“旅距﹐聚衆相拒耳。”
焦距-汉语大词典
焦距
【1】由球面镜或透镜的中心到主焦点的距离。{水运宪}《祸起萧墙》:“你把焦距定远了﹐背景看得清清楚楚﹐可是面前这个人头就模糊得没一点轮廓。”
石距-汉语大词典
石距
【1】古代封禅时等距离安放的碑状石头。《旧唐书·礼仪志一》:“外設石封﹐高九尺﹐上加石蓋。周設石距十八﹐如碑之狀。”《宋史·夏侯峤传》:“{大中祥符}初﹐晟({夏侯晟})上《漢武封禪圖》﹐繢金匱﹑玉匱﹑石﹑石距之狀﹐咸有注釋﹐上覽而善之。”《新唐书·礼乐志四》:“又爲壇於山上﹐廣五丈﹐高九尺﹐四出陛﹐一壝﹐號登封壇。玉牒﹑玉檢﹑石﹑石距﹑玉匱﹑石檢皆如之。”【2】见“石矩”。
相距-汉语大词典
相距
【1】对峙。距,通“拒”。《新五代史·杂传四·赵犨》:“是時﹐{梁}將{劉鄩}等與{莊宗}相距{澶}{魏}之間﹐兵數敗。”《史记·商君列传》:“軍既相距﹐{衛鞅}遺{魏}將{公子卬}書。”{宋}{曾巩}《阆州张侯庙记》:“侯({張飛})以智勇爲將﹐號萬人敵﹐當{蜀}之初﹐與{魏}將{張郃}相距於此。”【2】相隔;相互间距离。{明}{宋濂}《玉兔泉联句》引:“獨予父子與{孟兼}居{越}西﹐相距僅半舍。”{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一:“舟沿洲而行﹐相距纔數武﹐見洲上有一人與舟並行﹐遲速適相等。”{王西彦}《一个小人物是愤怒》:“从城外的家到城里的办公处﹐相距约莫有一里光景路。”
盤距-汉语大词典
盤距
【1】盘踞。{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張目四顧﹐山河如死﹐匪種之盤距如故﹐國民之墮落如故。”{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西還﹐歸乎吾祖國﹐人民則猶是其屈伏也;風俗則猶是其委靡也;匪種之政府﹐且猶是其盤距而施厥專制也。”
蛩蛩距虚-汉语大词典
蛩蛩距虚
【1】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距虚为相类似而形影不离的二兽。一说为一兽。《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獸﹐名曰蹶﹐鼠前而兔後﹐趨則跲﹐走則顛﹐常爲蛩蛩距虚取甘草以與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負而走。”按﹐《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蛩蛩駏驉”。亦作“[蛩蛩巨虚]”﹑“[蛩蛩鉅虚]”。{汉}{刘向}《说苑·复恩》:“{孔子}曰:北方有獸﹐其名曰蟨﹐前足鼠﹐後足兔。是獸也﹐甚矣其愛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齧以遺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見人將來﹐必負蟨以走。蟨非性之愛蛩蛩巨虚也﹐爲其假足之故也﹐二獸者亦非性之愛蟨也﹐爲其得甘草而遺之故也。”《山海经·海外北经》“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晋}{郭璞}注:“即蛩蛩鉅虚也﹐一走百里。”
筆距-汉语大词典
筆距
【1】犹笔锋。{宋}{石介}《三豪诗送杜默师雄》:“{師雄}二十二﹐筆距獰如鷹。”
蔸距-汉语大词典
蔸距
【1】两蔸作物之间的距离; 株距。
超距-汉语大词典
超距
【1】跳跃。古代练习武功的一种活动。《管子·轻重丁》:“男女當壯﹐扶輦推輿﹐相睹樹下﹐戲笑超距﹐終日不歸。”{清}{吴伟业}《送山东耿中丞青藜》诗:“幕中壯士争超距﹐{稷下}高賢共唱酬。”《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唐}{李商隐}《为荥阳公贺幽州破奚寇表》:“超距投石者動過千羣﹐手科頭者略踰萬計。”
軌距-汉语大词典
軌距
【1】铁路轨道上两股钢轨头部内侧间的距离。有标准轨距﹑宽轨距和窄轨距。我国铁路采用标准轨距。
距-汉语大词典
距
《廣韻》其吕切,上語,羣。【1】雄鸡﹑雉等的腿的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郈}之雞鬭。{季氏}介其雞,{郈氏}爲之金距。”《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宣帝}{黄龍}元年,{未央殿}輅軨中雌雞化爲雄,毛衣變化而不鳴,不將,無距。”{颜师古}注:“距,雞附足骨,鬭時所用刺之。”{唐}{罗隐}《谗书·说天鸡》:“其父畜養者,冠距不舉,毛羽不彰,兀然若無飲啄意。”【2】用作比喻。{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東西夾{灕},怒冠鼓距,兩山當合名{鬭雞}。”【3】钩鉅;倒钩。《墨子·备城门》:“城上之備:渠譫﹑藉車﹑行棧﹑行樓﹑到﹑頡臯﹑連梃﹑長斧﹑長椎﹑長兹﹑距。”{孙诒让}间诂:“疑即《備穴篇》之鐵鉤鉅。”{汉}{李尤}《武库铭》:“搏噬爪牙,鋒距之先;毒螫芒刺,矛矢■存。”《梁书·武帝纪上》:“公治兵外討,卷甲長騖,接距交綏。”{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度其可焚,火箭是宜,或則鑿垣,三木並施,一鉤一距,一則燎之。”【4】钓钩上的倒刺。《淮南子·原道训》:“夫臨江而釣,曠日而不能盈羅,雖有鉤箴芒距,微綸芳餌,加之以{詹何}﹑{娟嬛}之數,猶不能與網罟争得也。”{晋}{潘尼}《钓赋》:“左援修竹,右縱飛輪,金鉤厲距,甘餌垂芬。”【5】切除树苗的横枝,留下靠茎的一小段。{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剥必留距;若不留距,侵皮痕大,逢寒即死。”{石声汉}注:“切斷樹枝時,留下靠莖一小段,像雄雞的‘距’({關中}稱爲“揚爪”,{河北}稱爲“後爪跟”)一様。”【6】泛指脚。{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秋蟬〕長吟悲鳴,自以爲安,不知螳蜋超枝緣條,曳腰聳距,而稷其形。”{唐}{张柬之}《大堤曲》:“南國多佳人,莫若大堤女。玉牀翠羽帳,寶袜蓮花距。”【7】比喻雄劲挺拔的书法。{唐}{白居易}《鸡距笔赋》:“搦之而變成金距,書之而化作銀鉤。”{宋}{石介}《三豪诗送杜默师雄》:“{師雄}二十二,筆距獰如鷹。才格自天來,辭華非學能。”{金}{萧贡}《族兄才卿下第後赴宜禄酒官以诗寄之》:“久期老距擅文場,命壓人頭可得忙。”【8】跳越。《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久之,{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司马贞}索隐:“超距猶跳躍也。”《汉书·甘延寿传》:“少以良家子善騎射爲羽林,投石拔距絶於等倫,嘗超踰羽林亭樓,由是遷爲郎。”{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拔距,即下超踰羽林亭樓是也。”{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二》:“《史記·王翦傳》‘方投石超距’。{徐廣}曰:超一作拔。{應劭}以拔距爲超踰,是也。距亦超也,超亦拔也。”【9】踞伏;踞坐。{宋}{楼钥}《次韵翁处度同游北山》:“尋源不能且望返,石猊巍距驚神鐫。”{金}{元好问}《鹿泉新居二十四韵》:“{漢}家威靈萬萬古,石子連崗猶虎距。”【10】至。抵达,通到。《书·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毛}传:“距,至也。”《史记·苏秦列传》:“今{趙}之攻{燕}也,發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十萬之軍軍於{東垣}矣。渡{嘑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國都矣。”{宋}{王禹偁}《济州龙泉寺修三门记》:“{濟州}{龍泉寺}者,{唐}{大曆}四年建于{鄆州}{鉅野縣}。縣即{春秋}時西狩獲麟之地,{漢}初時{彭越}聚盜之所也。東距{任宿},西接{曹}{衛},北走{汶水},南極{芒碭}。”{蔡东藩}《唐史通俗演义》第十回:“凡南自{交趾},北距{漢水},西至{三峽},東達{九江},俱爲所有。”【11】离开;相距。《国语·周语上》:“距今九日,土其俱動。”{韦昭}注:“距,去也。”{唐}{韩愈}《李君墓志铭》:“其年十月戊申,葬{河南}{洛陽縣},距其祖{澠池}令府君{僑}墓十里。”《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一章:“停船地方距岸尚有十几丈远。”【12】柱桩。因其相互之间有一定距离的间隔,故称。《旧唐书·礼仪志一》:“周設石距十八,如碑之狀,去壇二步,其下石跗入地數尺。”【13】通“[拒]”。抗拒;违抗。《书·禹贡》:“錫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孔}传:“王者常自以敬我德爲先,則天下無距違我行者。”《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毛}传:“國有{密須氏}侵{阮},遂往侵{共}。”{郑玄}笺:“{阮}也{徂}也{共}也,三國犯{周}而{文王}伐之,{密須}之人乃敢距其義兵,違正道,是不直也。”《史记·东越列传》:“{會稽}太守欲距不爲發兵,{助}乃斬一司馬,諭意指,遂發兵浮海救{東甌}。”{宋}{司马光}《冯太尉谥勤威仪》:“昔者{晉}人不恭,敢距大邦,負固阻兵,趑趄不庭。”【14】通“[拒]”。拒绝;排斥。《荀子·法行》:“君子正身以俟,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晋}{袁宏}《後汉纪·桓帝纪上》:“以陛下發神聖之聽,啓獨見之明,距讒慝之謗,絶邪巧之言,救可濟之民,援没溺之命。”《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夫忠臣之諫,豈爲身哉?帝王距之,亦非顧身也。”{清}{褚人穫}《坚瓠六集·中流砥柱赞》:“其在人也,達而爲抑洪水驅猛獸之{大禹}{周公},窮而爲作《春秋》距{楊}{墨}之{孔子}﹑{孟子}。”{蔡元培}《美育实施的方法》:“磁电的吸距,就是人的爱憎。”【15】通“[拒]”。抵抗;抵御。《墨子·公输》:“{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梁书·刘坦传》:“遣將{尹法略}距{僧粲},相持未決。”{宋}{王安石}《省兵》诗:“前攻以破散,後距方完堅。”【16】通“[拒]”。亦表示对垒;对抗。《管子·明法》:“民以法與吏相距,下以法與上從事。”{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赵括母》:“{秦}{趙}相距{長平}。”【17】通“[拒]”。亦引申为相互冲激。《文选·马融<长笛赋>》:“波散廣衍,實可異也;牚距劫遌,又足怪也。”{李善}注:“言聲之相逆遌也。”{刘良}注:“牚距劫遌,聲烈而繁,若相凌距以相擊觸。”{清}{张岱}《陶庵梦忆·巘花阁》:“坡下支壑迴渦,石稜稜,與水相距。”【18】通“[拒]”。堵截;据守。《书·五子之歌》:“{有窮}{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孔}传:“{有窮},國名。{羿},諸侯名。距{太康}於{河},不得入國,遂廢之。”《史记·东越列传》:“{元鼎}六年秋,{餘善}聞樓船請誅之,{漢}兵臨境,且往,乃遂反,發兵距{漢}道。”{唐}{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維{汴州}河水自中注,厥初距河爲城,其不合者,誕寘聯鎖于河,宵浮晝湛,舟不潛通。”{宋}{叶適}《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海寇{陳小三},載艘六十距境上,給{鄭}{廣}兵三百,與期三日。”【19】通“[鉅]”。巨;大。《墨子·杂守》:“令能相救,諸距阜。”{孙诒让}间诂引{苏时学}曰:“距﹑鉅通用,大也。”《淮南子·氾论训》:“體大者節疏,蹠距者舉遠。”{高诱}注:“距,大也。”{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茹戚肌膚,沈痛瘡距。”【20】通“[詎]”。岂,难道。《韩非子·难四》:“{燕}{噲}雖舉所賢而同於用所愛,{衛}奚距然哉?”{宋}{孔平仲}《武宗》诗:“施爲貴實效,距止衒空文。”
距戰-汉语大词典
距戰
【1】抗击;抵御。距,通“拒”。《晋书·明帝纪》:“{李驤}等寇{寧州}﹐刺史{王遜}遣將{姚岳}距戰于{堂狼}﹐大破之。”{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三桂}聞{穆將軍}爲戰將﹐不敢輕敵﹐丙子二月﹐自{松滋}退軍{長沙}距戰。”《新唐书·文艺传下·于邵》:“繇比部郎中爲{道州}刺史﹐未行﹐徙{巴州}。會歲饑﹐部獠亂﹐薄城下。{邵}勵兵距戰。”
距捍-汉语大词典
距捍
【1】对抗;抵御。距,通“拒”。《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二邦合從﹐東西唱和﹐互相扇動﹐距捍中國。”{李周翰}注:“言相合扇動﹐併力以禦中國。”
距擊-汉语大词典
距擊
【1】抗击。距,通“拒”。《汉书·田儋传》:“{榮}使人將兵助{陳餘}﹐令反{趙}地﹐而{榮}亦發兵以距擊{田都}﹐{都}亡走{楚}。”
距言-汉语大词典
距言
【1】拒不接受进言。距,通“拒”。{汉}{王符}《潜夫论·明闇》:“其無距言﹐未必爲言者之盡可用也﹐乃懼距無用而讓有用也。”
距難-汉语大词典
距難
【1】距,通“拒”。抗拒祸患。《荀子·君道》:“其辯説足以解煩﹐其知慮足以決疑﹐其齊斷足以距難。”《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年》:“{公子成}與{李兑}自國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胡三省}注:“距﹐猶拒也。”《隋书·天文志上》:“左星﹐南星也﹐所以備關梁而距難也。”【2】距,通“拒”。拒绝并加以责难。《诗·小雅·雨无正》“譖言則退”{唐}{孔颖达}疏:“言其徒侣自排而退﹐無距難之者﹐令使譖言得用也。”
距石-汉语大词典
距石
【1】踞坐石上。{清}{叶廷琯}《鸥陂渔话·复园嘉会图》:“黄冠道服者爲{沈廷璋}﹐藍袍距石者爲{顧簡臣}。”【2】柱石,基石。《旧唐书·礼仪志三》:“又議廢石闕及大小距石曰:‘距石之設﹐意取牢固﹐本資實用﹐豈云雕飾。’”
距闉-汉语大词典
距闉
【1】见“距堙”。
距路-汉语大词典
距路
【1】拦路。距,通“拒”。《管子·大匡》:“{鮑叔}乃誓曰:‘事之濟也﹐聽我令;事之不濟也﹐免公子者爲上﹐死者爲下﹐吾以五乘之實距路。’”
距離-汉语大词典
距離
【1】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的长度。{沙汀}《涓埃集·闯关六》:“出发的村子和铁道之间的距离﹐至多不过两百里路。”{老舍}《黑白李》:“五年是个长距离﹐在这个时代。”{柯岩}《奇异的书简》五:“但是﹐时间是不等人的!{中国}和世界先进科学的距离已经越拉越大了!”【2】指认识﹑感情等方面的差距。{柳青}《铜墙铁壁》第二章:“虽然区长的看法和他还有距离﹐而且相当地坚持意见﹐可是他准备作一次最后的努力来说服他。”{郁达夫}《沉沦》二:“他同他同学中间的距离﹐一天一天的远背起来。”{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唉!她做梦也梦不到她的父亲和她的儿子之间的可悲的距离!”【3】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许杰}《惨雾》下:“这是距离{多智}受伤的那次战争之后的第四天了。”{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四章:“{黄}家距离{少城公园}不过一条长街。”{丁玲}《韦护》第一章:“船到宽广的湖面了﹐都慢慢荡着﹐彼此距离得很近﹐大家很方便的谈起话来。”
距塞-汉语大词典
距塞
【1】距,通“拒”。犹拒绝。《宋书·徐湛之传》:“遺臣利刃﹐期以際會﹐臣苦相諫譬﹐深加距塞。”【2】距,通“拒”。阻塞。《史记·项羽本纪》:“故立{沛公}爲{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而三分{關中}﹐王{秦}降將以距塞{漢王}。”
距隨-汉语大词典
距隨
【1】谓射者两足的间隔距离。《仪礼·乡射礼》:“射自楹閒﹐物長如笴﹐其閒容弓﹐距隨長武。”{郑玄}注:“距隨者﹐物横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距閉-汉语大词典
距閉
【1】距,通“拒”。谓拒而不纳。《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妄周容而入世兮﹐内距閉而不開。”{王逸}注:“言己欲妄行周比苟容﹐自入於君﹐心内距閉而意不開﹐敏於忠正而愚於讒諛也。”【2】距,通“拒”。闭门拒见。《汉书·鲍宣传》:“{宣}坐距閉使者﹐亡人臣禮﹐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獄。”
距脱-汉语大词典
距脱
【1】罢斥不用。距,通“拒”。语本{宋}{石介}《庆历圣德颂》:“大姦之去,如距斯脱。”{明}{吴本泰}《帝京篇》:“大奸已距脱﹐羣疑未冰泮。”
距趯-汉语大词典
距趯
【1】犹跳跃。{清}{陈廷敬}《平滇雅》之一:“盗負險阻﹐距趯躍踉。”
距踊-汉语大词典
距踊
【1】见“距踴”。
距絶-汉语大词典
距絶
【1】拒绝。距,通“拒”。《汉书·郊祀志下》:“《論語》説曰:‘子不語怪神。’唯陛下距絶此類﹐毋令姦人有以窺朝者。”《文选·张衡<东京赋>》“因進距衰”{唐}{吕向}注:“有才德者則進用之﹐有衰退者則距絶之。”{晋}{袁宏}《後汉纪·质帝纪》:“距絶州郡貢獻。”
距破-汉语大词典
距破
【1】谓抵抗并打败。距,通“拒”。《汉书·高帝纪上》:“{陳涉}之將{周章}西入{關}﹐至{戲}﹐{秦}將{章邯}距破之。”
距境-汉语大词典
距境
【1】守卫国境。距,通“拒”。《晋书·四夷传·龟兹国》:“{苻堅}時﹐{堅}遣其將{吕光}率衆七萬伐之﹐其王{白純}距境不降﹐{光}進軍討平之。”《汉书·韩信传》:“若{燕}不破﹐{齊}必距境而以自彊。二國相持﹐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
距關-汉语大词典
距關
【1】闭关据守。距,通“拒”。《史记·项羽本纪》:“距關﹐毋内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距躍-汉语大词典
距躍
【1】谓足不出户。距,通“拒”。《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今夫子閉門距躍﹐專精趨學﹐有日矣。”{李善}注:“距躍﹐不行也。”【2】谓欢欣雀跃。{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苟三詔既下﹐賞罰得當﹐士氣咸伸﹐天下必距躍鼓舞﹐奔走動容﹐以赴國家之急﹐所謂下詔鼓天下之氣者此也。”{清}{祝德麟}《淞江水濬河无扰美守令也》诗:“惰者激勸勤者温語呵﹐子來距躍樂且歌。”【3】跳跃;跳越。《陈书·黄法■传》:“少勁捷有膽力﹐步行日三百里﹐距躍三丈。”{清}{夏燮}《中西纪事·大沽前後之役》:“{大沽}砲臺武弁之忠勇﹐至有距躍向前﹐奮勇不顧洋人﹐方欲生致之者。”《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踊三百。”{杜预}注:“距躍﹐超越也。”{杨伯峻}注:“{顧炎武}《補正》引{邵寶}説謂距躍爲直跳﹐曲踊爲横跳。{劉文淇}《疏證》謂直跳者﹐向上跳﹐今之跳高也;横跳者﹐向前跳﹐今之跳遠也。”
距躍三百-汉语大词典
距躍三百
【1】《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魏讎}傷於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魏讎}束胸見使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后用以谓欢欣之极。{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余讀之﹐距躍三百。”{王旡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聞海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爲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梁启超}《锦爱铁路问题》:“則此路誠爲{東三省}起死回生唯一之良方﹐吾願距躍三百以贊成者也。”
距守-汉语大词典
距守
【1】抵御守卫。距,通“拒”。《新五代史·杂传六·丁会》:“遣{會}别攻{宿州}﹐刺史{張筠}閉城距守。”《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六年》:“{夏}人圍{蘭州}﹐數十萬衆奄至﹐已據兩關﹐{李浩}閉城距守。”
距跳-汉语大词典
距跳
【1】跳跃。{汉}{焦赣}《易林·比之鼎》:“飲酒醉酗﹐距跳争鬭。伯傷叔僵﹐東家治喪。”{汉}{王逸}《九思·悼乱》:“惶悸兮失氣﹐踊躍兮距跳。”
距逆-汉语大词典
距逆
【1】违背;拒绝。距,通“拒”。{明}{归有光}《太仓州守孙侯母太夫人寿诗序》:“侯蓋亦自喜其有庇於州之人﹐知州之人無所致其愛﹐而不忍距逆其意﹐且以是爲足以爲太夫人榮也已。”《晋书·刘舆传》:“及{河間王}{顒}檄{劉喬}討{虓}於{許昌}﹐矯詔曰:‘{潁川}太守{劉輿}迫脅{范陽王}{虓}距逆詔命﹐多樹私黨﹐擅劫郡縣﹐合聚兵衆。’”《汉书·韩延寿传》:“天子惡之﹐{延壽}竟坐棄市。吏民數千人送至{渭城}﹐老小扶持車轂﹐争奏酒炙。{延壽}不忍距逆﹐人人爲飲﹐計飲酒石餘。”
距惡-汉语大词典
距惡
【1】制止为非作歹。距,通“拒”。{汉}{班固}《白虎通·考黜》:“虎賁者所以戒不虞而距惡﹐距惡當斷刑﹐故賜之鈇鉞。”
距險-汉语大词典
距險
【1】据守险要之地。距,通“拒”。《国语·郑语》:“{武王}之子﹐{應}{韓}不在﹐其在{晉}乎!距險而隣於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啓。”{韦昭}注:“距﹐距守之地險也。”《史记·东越列传》:“兵未踰嶺﹐{閩越王}{郢}發兵距險。”《汉书·高帝纪上》:“{沛公}雖欲急入{關}﹐{秦}兵尚衆﹐距險。”{颜师古}注:“依險阻而自固以距敵。”
距堙-汉语大词典
距堙
亦作“[距闉]”【1】靠近敌城所筑的土丘。借以观察城内虚实,并可登城。《孙子·谋攻》:“修櫓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曹操}注:“距闉者﹐踊土積高而前﹐以附其城也。”{杜牧}注:“距闉者﹐積土爲之﹐即今之所謂壘道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明鎬}以{貝州}城峻﹐不可攻﹐謀築距闉﹐度用工二萬人﹐期三十日可與城齊。”{清}{姚椿}《舟过长寿感赋》诗:“寇來何坦如﹐不用設距堙。”
距諫-汉语大词典
距諫
【1】拒谏。距,通“拒”。《史记·五宗世家》:“彊足以距諫﹐智足以飾非。”《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妾仰謂陛下上尋明君納諫之昌﹐下忿闇主距諫之禍。”《汉书·五行志下之下》:“{京房}《易傳》曰:‘距諫自彊﹐兹謂卻行﹐厥異鶂退飛。’”
距人千里-汉语大词典
距人千里
【1】形容傲气极大,不愿与人接近或毫无商量的馀地。距,通“拒”。语本《孟子·告子下》:“訑訑之聲音顔色距人於千里之外。”{严复}《救亡决论》:“褒衣大袖﹐{堯}行{舜}趨﹐訑訑聲顔﹐距人千里。”
距户-汉语大词典
距户
【1】撑拄门户。距,通“拒”。{清}{戴名世}《袁烈妇传》:“〔烈婦〕曰:‘吾憊極矣﹐欲少休。’乃入室距户。須臾﹐家人啓視之﹐血淋漓滿地﹐自刺死矣﹐年二十七。”{宋}{洪迈}《夷坚丁志·淳安民》:“翁歎曰:‘……吾老矣﹐有死而已。’乃距户自經。”
距衝-汉语大词典
距衝
【1】拒敌的冲车。距,通“拒”。《韩非子·八说》:“干城距衝﹐不若堙穴伏櫜。”{梁启雄}解:“距衝﹐即拒敵的衝車。”
距踴-汉语大词典
距踴
亦作“[距踊]”【1】跳跃;蹦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胸中寃氣扼塞﹐距踊聲屈。”{何垠}注:“距踊﹐騰躍也。”{韦君宜}《似水流年·天安门情思》:“距踊三千次﹐回思廿八年。”《旧五代史·周书·唐景思传》:“{顯德}初﹐{河東}{劉崇}帥衆來寇﹐{世宗}親總六師以禦之。及陣於{高平}﹐{景思}於{世宗}馬前距踴數四﹐且曰:‘願賜臣堅甲一聯﹐以觀臣之效用。’”
距黍-汉语大词典
距黍
【1】强弓名。{宋}{岳珂}《桯史·八阵图诗》:“距黍直射六百步﹐虜尸蔽{江}一千里。”
距國-汉语大词典
距國
【1】介于大国之间两面受敌的国家。《管子·国蓄》:“前有千乘之國﹐而後有萬乘之國﹐謂之距國。”
距違-汉语大词典
距違
【1】抗拒;违拗。距,通“拒”。《晋书·刘舆传》:“敢有舉兵距違王命﹐誅及五族。”《国语·楚语上》:“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而遠者距違。”{明}{史槃}《梦磊记·秋红代嫁》:“不是丫頭敢距違﹐怕此去有人識。”
距虛-汉语大词典
距虛
【1】古代传说中的兽名。《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蹵蛩蛩﹐轔距虚。”{颜师古}注:“{張揖}曰:‘蛩蛩﹐青獸﹐狀如馬。距虚似驘而小。’{郭璞}曰:‘距虚即蛩蛩﹐變文互言耳。’據《爾雅》文﹐{郭}説是也。”《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獸﹐名曰蹶﹐鼠前而兔後﹐趨則跲﹐走則顛﹐常爲蛩蛩距虚取甘草以與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負而走﹐此以其所能託其所不能。”
距衰-汉语大词典
距衰
【1】谓拒用和黜退衰弱退步者。距,通“拒”。《文选·张衡<东京赋>》:“左制辟雍﹐右立靈臺﹐因進距衰﹐表賢簡能。”{薛综}注:“言因其進則舉而用之﹐衰減者拒而退之。”{吕向}注:“有才德者則進用之﹐有衰退者則距絶之。”
距來-汉语大词典
距來
【1】强弩名。《史记·苏秦列传》:“天下之彊弓勁弩皆從{韓}出﹐谿子﹑少府時力﹑距來者﹐皆射六百步之外。”{裴駰}集解:“距來者﹐謂弩埶勁利﹐足以距來敵也。”{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四》:“距來當爲距黍。黍﹑來隸書相近﹐故黍譌爲來……《藝文類聚·軍器部》﹑《初學記·武部》﹑《太平御覽·兵部》﹐竝引《廣雅》曰:‘繁弱鉅黍﹐弓也。’《荀子·性惡篇》曰:‘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時力﹑距黍﹐皆曡韻字﹐故《荀子》﹑《廣雅》竝作鉅黍。’《文選·閑居賦》:‘谿子巨黍﹐異絭同機。’{李善}注引《史記》作巨黍。距﹑鉅﹑巨古竝通用。”
距度星-汉语大词典
距度星
【1】用以推算其它星宿度数的当度星辰。{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天事本無度﹐推曆者無以寓其數﹐乃以日所行分天爲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既分之﹐必有物記之﹐然後可窺而數。於是以當度之星記之﹐循黄道日之所行一朞﹐當者止二十八宿星而已。今所謂距度星者是也。”
跋距-汉语大词典
跋距
【1】腾跃,跳越。{唐}{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場。”
踴距-汉语大词典
踴距
亦作“[踊距]”【1】跳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尸繞樹踊距﹐至曉乃抱木不動。”
蹠距-汉语大词典
蹠距
【1】指鸡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动》:“主雞者想其蹠距﹐奏曰:‘此雞實有弟﹐長趾善鳴﹐前歲賣之{河北}軍將﹐獲錢二百萬。’”
蹲距-汉语大词典
蹲距
【1】犹蹲立。{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長春橋}界{迎恩河}及{保障湖}之間﹐橋内爲{迎恩河}﹐橋外爲{保障湖}﹐白石甃基﹐刻奇獸蹲距。”
邛邛距虚-汉语大词典
邛邛距虚
【1】见“邛邛岠虚”。
違距-汉语大词典
違距
【1】见“違拒”。
角距-汉语大词典
角距
【1】牛角与鸡距。比喻武器或精锐部属。{唐}{韩愈}《曹成王碑》:“{希烈}北取{汴}{鄭}﹐東略{宋}﹐圍{陳}﹐西取{汝}﹐薄{東都}。王坐南方北向﹐落其角距。”【2】比喻党羽。{清}{钱谦益}《钱公神道碑铭》:“公禽其爪牙﹐落其角距。案{徐宣}之家屬﹐棄市{東海}﹐捕{侯覽}之賓客﹐陳尸{濟陰}。”{明}{沈德符}《野獲编·佞倖·士人无赖》:“至{正德}初﹐{劉瑾}用事﹐{焦芳}﹑{張綵}爲之角距。”
觝距-汉语大词典
觝距
【1】见“觝拒”。
觜距-汉语大词典
觜距
【1】禽鸟的嘴和爪甲。{晋}{左思}《吴都赋》:“羽族以觜距爲刀鈹﹐毛羣以齒角爲矛鋏。”{晋}{张华}《鹪鹩赋》:“翰舉足以沖天﹐觜距足以自衛。”【2】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语本{汉}{张衡}《东京赋》:“{秦政}利觜長矩,終得擅場。”{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子時專場誇觜距﹐余始張軍嚴韅靷。”《旧唐书·朱敬则传》:“萬姓皆戴爪牙﹐無人不屬觜距。”
雙距-汉语大词典
雙距
【1】雄鸡两脚后突出部分。争斗时用以刺对方。{汉}{应瑒}《斗鸡》诗:“雙距解長綵﹐飛踊超敵倫。”{汉}{刘桢}《斗鸡》诗:“丹鷄被華采﹐雙距如鋒芒。”
雞距-汉语大词典
雞距
【1】雄鸡的后爪。借指短锋的毛笔。{宋}{梅尧臣}《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雞距初含潤﹐龍鱗不自韜。”{唐}{白居易}《鸡距笔赋》:“故不得兔毫﹐無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雞距﹐無以表入木之功。”{宋}{晁迥}《清风十韵》:“健資雞距筆﹐偷撼獸鐶扉。”【2】为毛笔名。{明}{王志坚}《表异录·器用》:“{山谷}詩‘{宣城}變樣蹲雞距﹐{諸葛}名家捋鼠鬚’﹐皆筆名。”
離距-汉语大词典
離距
【1】距离。{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此程度之離距爲何如﹐决之不待智者。”
障距-汉语大词典
障距
【1】阻塞﹔隔绝。《韩非子·难三》:“{魯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諸侯四隣之士﹐内比周而以愚其君。”
金距-汉语大词典
金距
【1】装在斗鸡距上的金属假距。{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鬭雞。”{王琦}注引{高诱}曰:“金距﹐施金芒於距也。”《左传·昭公二五年》:“{季}{郈}之雞。{季氏}介其雞﹐{郈氏}爲之金距。”{杨伯峻}注:“《説文》:‘距﹐雞距也。’……即雞跗蹠骨後方所生之尖突起部﹐中有硬骨質之髓﹐外被角質鞘﹐故可爲戰鬭之用。{郈氏}蓋于雞脚爪又加以薄金屬所爲假距。”{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斗鸡》:“其金距也﹐薄刃如爪﹐鑿枘於雞距﹐奮擊之﹐始一揮距﹐或至斷頭。”
鉤距-汉语大词典
鉤距
【1】亦作“[鉤拒]”﹑“[鈎拒]”。古代的一种兵器。《墨子·鲁问》:“{公輸子}自{魯}南游{楚}﹐焉始爲舟戰之器﹐作爲鉤拒之備﹐退者鉤之﹐進者拒之。”{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杨锐》:“比寇至﹐船二百餘艘抵岸﹐爲鉤距所破。”{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公输般}〕造了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墨子·备穴》:“爲鐵鉤距長四尺者﹐財自足﹐穴徹﹐以鉤客穴。”{岑仲勉}简注:“既通敵穴﹐即以鐵鈎距鈎敵方作穴之工兵。{史樹青}等曾説:‘{四川}出土的鐵器中﹐有{漢}鈎鑲一件﹐在《武梁祠石刻》中﹐我們曾見過這樣的武器﹐{劉熙}《釋名》説:“兩頭曰鉤﹐中央曰鑲﹐或推鑲或鉤引。”但據《墨子·魯問篇》説:“{公輸班}作鉤距。”其作用是“退者鉤之﹐進者拒之”……我們推測就是展覽會中陳列的鈎鑲﹐鈎拒是它的别名而已。’”【2】辗转推问﹐究得情实。{南朝} {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厉德政碑》:“五雞二彘﹐勤有方;問羊知馬﹐鉤距兼設。”《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惟{重榮}自能鉤距﹐凡有争訟﹐多廷辯之。”《汉书·赵广汉传》:“〔{廣漢}〕尤善爲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颜师古}注引{晋灼}曰:“鉤﹐致;距﹐閉也。使對者無疑﹐若不問而自知﹐衆莫覺所由以閉﹐其術爲距也。”{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行之以鉤距之法﹐用之以羅織之罪。”【3】亦作“[鈎距]”。指钓钩。{唐}{元稹}《估客乐》诗:“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鯨。鈎距不敢下﹐下則牙齒横。”{傅尃}《钓诗》:“隈譚既失用﹐鈎距竟成虚。”【4】古代连弩车弩机的部件。《墨子·备高临》:“筐大三圍半﹐左右有鉤距﹐方三寸。輪厚尺二寸。鉤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長六尺。”【5】犹机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竦}娶{楊氏}﹐頗工筆札﹐有鉤距。”{元}{刘祁}《归潜志》卷十:“{屏山}以爲{李}有鉤距﹐{劉}談論鋒出﹐皆憚之。”
銷距-汉语大词典
銷距
【1】消除抗拒。谓不用兵。《史记·律书》:“今未能銷距﹐願且堅邊設候﹐結和通使。”
鋒距-汉语大词典
鋒距
【1】犹锋芒。距﹐鸡爪后突出如趾的尖骨﹐相斗时以刺对方。{明}{沈德符}《野獲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時{房}方盛氣﹐其鋒距亦勁﹐臺省爲之結舌。”
閒距-汉语大词典
閒距
亦作“[間距]”【1】两者之间的距离。《新民晚报》1991.7.24:“‘热岛’里高楼林立﹐人口稠密﹐住宅间距狭窄﹐此处气温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鳳距-汉语大词典
鳳距
【1】凤凰腿后突出像脚趾的部分。比喻好看而不适用的东西。{晋}{葛洪}《<抱朴子>自叙》:“晩又學七尺杖術﹐可以入白刃﹐取大戟。然亦是不急之末學﹐知之譬如麟角鳳距﹐何必用之。”
鷙距-汉语大词典
鷙距
【1】踟躇不前貌。《管子·小问》﹕“夫牧民不知其疾﹐則民疾﹔不憂以德﹐則民多怨﹔懼之以罪﹐則民多詐﹔止之以力﹐則往者不反﹐來者鷙距。”{尹知章}注﹕“鷙﹐疑也﹔距﹐止也。其役煩﹐則疑而止也。”{郭沫若}等集校﹕“‘鷙距’﹐當以聲求之﹐殆猶趦趄或踟躇。”一说﹐“鷙”当为“騺”字之误。“騺距”皆止。见{清}{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八》“來者鷙距”。
麟角鳳距-汉语大词典
麟角鳳距
【1】麟的角,凤的爪。比喻稀罕珍贵,但又未必用得上的事物。{晋}{葛洪}《<抱朴子>自叙》:“晩又學七尺杖術﹐可以入白刃﹐取大﹐然亦是不急之末學;知之譬如麟角鳳距﹐何必用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