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跋)是什么意思
序←→跋-反义词词典
序←→跋xù-bá
【词性】:名
序:序文。
跋:跋文。
【例】 ……应“撤毁”者有书籍六种,都是古书,而有他的序跋。(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
序言(叙言)←→跋文-反义词词典
序言(叙言)←→跋文xùyán-báwén
【词性】:名
序言:序文。
跋文: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和考释之类。
【例】 这本书序言和跋文都写得非常好。
跋涉-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跋涉báshè
〈动〉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常作谓语。常带表示处所的状语或补语。也可以作宾语。
他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向荒山深处跋涉|在狭窄的山路上艰难地跋涉着|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探索、跋涉|跋涉在这片国土上|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艰苦跋涉在人生旅途中|地质队员们经历了一次最艰辛的跋涉|他又挺起胸来进行艰难的跋涉了
跋-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跋bá
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序(不管写~还是做跋,切忌无原则地吹捧。)
跋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跋扈báhù
专横暴戾,欺上压下——恭顺、谦和(你看吧,跋扈的人到头来总是搬起砖头自砸脚,而~的人则常常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跋扈-古语词今用词典
跋扈báhù
专横强暴。东汉人梁冀,字伯卓。梁商之子,梁统之玄孙。其人好逸恶劳,为人残暴,无所不为。吕放,粱冀父亲的亲客,由于说过冀的缺点和错误,他知道后,怀恨在心,立即派人杀了吕放,怕父亲知道此事,便推说是吕放的仇人干的。以安抚吕放的亲属为名,让吕之弟吕禹任洛阳令,但又遂将其捕杀,以之灭口,还诛杀了吕放的宗族、宾客共百多人。梁商死后还未安葬,顺帝立即封梁冀为大将军,其弟为河南尹。……冲帝死后,质帝虽年少而聪慧,也深知梁冀的为人。他曾在朝见群臣时,当着梁冀说:“此跋扈将军也。”(这是一个专横强暴的将军。)由此,梁冀心中十分憎恶,命亲信在质帝的食物中放毒,致使质帝当日中毒而死。(《后汉书·梁统传附梁冀》)
今沿用本义。
《海峡》:“这个男人,真可恶!只因为你出得起二十万,就有权这样跋扈。”《成都晚报》:“杨氏一家凭着杨玉环的受宠都被委以重任,她的堂兄杨国忠爬上宰相宝座,专横跋扈,弄权误国,以至民不聊生,怒声载道。”
跋涉-古语词今用词典
跋涉báshè
跋:踏草而行或翻山越岭。涉:步行渡水。跋涉:爬山渡水,形容旅途十分艰辛。春秋时,卫国灭亡后,许穆公夫人(卫国公子顽之女)哀叹许国力弱,不能援救,十分伤心。由于朱国的帮助,在卫国漕邑将卫国逃亡之人安顿下来,立了新君卫戴公。戴公的妹妹许穆公夫人赶到漕邑吊唁卫国之亡,并与兄长计划复国之策。她的行动,许国人不于支持,竭力反对,并派人追到漕邑。“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快马加鞭经过漫长的路程,好容易才望到祖国漕邑城头。不想许国派大夫爬山渡水地追来,这使我心里特别忧伤。)戴公采纳了许穆公夫人联齐抗狄的主张,得到齐国的帮助,卫国才得以复兴。(《诗经·鄘风·载驰》)后引申为:办事艰难、生活艰辛。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爬山涉水,形容旅途十分艰辛。刘白羽《长江三峡》:“‘江津号’驶下崆岭滩时,只见一片乱石林立,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小说月报》:“二十个人你携我扶,后人踩着前人的足印,仿佛一支远征军向着遥远的目的地跋涉。”《新华文摘》:“在世界屋脊,在云南藏区,在大凉山,在中缅边界,在祖国西沙,都留下了他跋涉与登攀的足迹。”
②办事艰难、生活艰辛。《随笔》:“我总觉得能认识曾卓是命运对我的一次眷顾,使我在生命的长逮跋涉中得到一位良师益友。”《人物》:“1985年,秋,在煤城铜川一个偏僻的地方,路通的神经像上紧发条的闹钟,开始了为之用青春生命作抵押的艰难跋涉。”
尊跋-实用委婉语词典
尊跋
婉指对方对书所作的跋。尊称。
跋前踬后-实用委婉语词典
跋前踬后
婉指前瞻后顾,犹豫不决。原意狼向前就会踩着颔下下垂的肉,后退则会被自己的尾巴所绊倒。
跋 涉-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跋 涉
[跋bá 涉shè]
同 都与行进有关。
异 【跋】 ①踏草而行或翻越山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成语有“跋山涉水”。 ②踩,践踏。《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胡:野兽脖子下的垂肉)韩愈《进学解》:“跋前踬后,动辄得咎”。(踬:音zhì,绊,绊倒。)
【涉】 ①趟水过河。《诗·卫风·氓》:“送子涉淇”。(淇:河名)《楚辞·九章·哀郢》:“江与夏之不可涉”。(江:长江。夏:夏水) ②利用船或桥渡河。《楚辞·离骚》:“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命蛟龙作为桥梁,令西皇把我渡过水去。梁津:在渡口上架桥)《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辨“跋”指在陆地上行走,“涉”则指蹚水而过。二者常并举或对举。《诗》毛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跋扈 专横-近义词应用词典
跋扈 专横
跋扈 báhù 专横 zhuānhèng
【跋扈】欺上压下,专横暴戾。如:
1.这人现在也已“寿终正寝”了,但在那里继续跋扈出没着的也还是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
【专横】专断强横,任意妄为。如:
2.对国民如何专横,向外人如何柔弱,不犹是差等的遗风么?
辨析:“跋扈”指狂妄暴戾,蛮横放肆,目中无人,欺上压下,言行越轨,不受约束,是贬义词,书面语。它可构成“飞扬跋扈”等成语。“专横”指办事专断,任意妄为,是贬义词,既指一般当权者,如他利用职权专横独断;也指一般人,如他在家对妻女举动专横。
跋履-古文观止词典
跋履bá lǚ
【词性】:动词
登山涉水,犹跋涉(1)。《吕相绝秦》:跋履山川。——登山涉水。
跋涉-古文观止词典
跋涉bá shè
【词性】:动词
登山涉水(1)。《子革对灵王》:跋涉山林。——登山涉水,穿过森林。
跋前疐后-古文观止词典
跋前疐后bá qián zhì hòu
《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狼前进踩了胡,后退被尾巴绊住。比喻进难两难(1)。《进学解》:跋前疐后,动辄得咎。——进退两难,动不动就遭到责难。
跋-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跋bá
①踏,踩。《诗经·豳风·狼跋》:“狼~其胡,载疐其尾。”(胡:兽颈下的垂肉。疐zhì:压住。)②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用来评价其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梦溪笔谈》卷五:“后人题~多盈巨轴矣。”
【跋扈】①蛮横霸道。《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将军也。’”②威武雄壮的样子。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为谁雄?”
【跋涉】跋山涉水。《诗经·鄘风·载驰》:“大夫~,我心则忧。”
专横跋扈-现代汉语大词典
专横跋扈zhuān hèng bá hù
【释义】:
语出《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后以“专横跋扈”形容专断强暴。黄酼璜《关于艺术细节》:“鲁迅小说《离婚》…处于支配地位的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七大人,作者没有从声色上罗列很多的材料揭露其专横跋扈,主要通过两个艺术细节加以刻划。”
拓跋-现代汉语大词典
拓跋tuò bá
【释义】:
复姓。也写作拓拔。
序跋-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跋xù bá
【释义】:
序文和跋文。
飞扬跋扈-现代汉语大词典
飞扬跋扈fēi yáng bá hú
【释义】:
骄横放肆。秦牧《爱友·诤友》:“因此,他们对于飞扬跋扈,意气骄横,傲视一切,鄙薄群伦那一套花样缺乏兴趣。”
题跋-现代汉语大词典
题跋tí bá
【释义】:
题,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跋,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后面的文字,总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张天翼《新生》:“他还藏了一幅倪云林的山水,上面有张廷济的题跋。”
跋-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bá
【释义】:
①跋文。巴金《灌输和宣传》:“我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书前写序、写小引、写前记,书后写后记、写附记、写跋。”又指题署。参见“跋尾①”。②踩;踏。如:跋胡疐尾。③在山地行走。沙汀《记贺龙》:“在行军当中,我们不时总看见他急驰着从行列侧面飞奔过去,或者挟着黑皮大氅,和同志们交谈着,一面不知疲倦地跋着山道。”
跋山涉水-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释义】: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杨朔《平常的人》:“他背上一袋炒面,一个水壶,一张布单,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赶到朝鲜。”
跋文-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文bá wén
【释义】:
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文章、字画、金石拓片等后面,多用以评介内容、说明写作经过以及鉴定、考释等。鲁迅《病后杂谈》:“每种书的末尾,都有嘉业堂主人刘承干先生的跋文,他对于明季的遗老很有同情,对于清初的文祸也颇不满。”
跋印-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印bá yìn
【释义】:
指鉴赏或收藏者在书画末尾的跋文和署印。
跋识-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识bá zhì
【释义】:
跋文、印记、题署之类。
跋尾-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尾bá wěi
【释义】:
①在文章、书画等末尾署名。如:联名跋尾;跋尾小印。②即跋文。闻一多《〈山花诗〉序》:“因此在诗集后,缀上这一首跋尾式的诗,表明他对于自己的作品的估价。”
跋胡疐尾-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胡疐尾bá hú zhì wěi
【释义】:
语出《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霆其尾。”意为老狼有大胡和长尾巴。前行则踩在胡子上,后退则又被尾巴绊倒。后以“跋胡疐尾”喻进退两难。如:跋胡疐尾,动辄得咎。
跋前疐后-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前疐后bá qián zhì hòu
【释义】:
同“跋胡疐尾”。如:跋前疐后,进退两难。
跋前踬后-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前踬后bá qián zhì hòu
【释义】:
同“跋胡疐尾”。
跋语-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语bá yǔ
【释义】:
跋文。冰心《悼郭老》:“过了几天,老舍先生就送来一张郭老赠我的条幅,上面写着一首五律,还有跋语。”
跋陟-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陟bá zhì
【释义】:
攀登;行走。郭沫若《雅言与自力》:“但是不怕纵有多么峻险的危峰,我们总可以寻出一种路径,用自己的脚跋陟。”
跋涉-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涉bá shè
【释义】:
①登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叶圣陶《我们的骄傲》:“我这么想着,就问他一路跋涉该受了很多辛苦吧。”②涉足于泥水之中艰难行走。孙犁《乡里旧闻》:“土地是松软的,把孩子们的脚埋进去,他们仍然欢乐地跑着,并不感到跋涉。”峻青《海啸》:“他们一会儿在齐膝深的水里跋涉,一会儿在烂泥地里蹒跚,走得非常吃力。”
跋扈-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扈bá hù
【释义】:
骄横;放肆。李大钊《面包问题》:“一般武人,却是一日跋扈一日。”鲁迅《〈故事新编〉序言》:“我的集子里,只剩着‘庸俗’在跋扈了。”
跋扈飞扬-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扈飞扬bá hù fēi yáng
【释义】:
同“飞扬跋扈”。郭沫若《到浦东去来》:“纵容军人,使他们跋扈飞扬、横暴无耻的,不正是日本资本家吗?”
跋扈自恣-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扈自恣bá hù zì zì
【释义】:
专横强暴,为所欲为。
跋陟-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陟bá bù
【释义】:
犹跋涉。形容远行艰辛。徐兴业《金瓯缺》:“只怕参议年来体衰多病,不胜跋陟之劳。”
前跋後疐-汉语大词典
前跋後疐
【1】《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疐其尾﹐進退有難。”后以“前跋後疐”喻进退两难。{宋}{司马光}《言医官札子》:“今聞診御脈者﹐常以十數﹐工拙相雜﹐是非混殽﹐發言進藥﹐更相倚仗﹐前跋後疐﹐左瞻右顧﹐雖有{俞}{扁}之術﹐將安所施?”{清}{谭嗣同}《报贝元徵书》:“彼不尚文﹐而其法能使家庭之間不即不離﹐就令不無流弊﹐而長短適足相抵﹐何至如{中國}前跋後疐﹐貌合神離﹐强遏自然之天樂﹐盡失自己之權利﹐使古今賢聖君子於父子兄弟之間﹐動輒有難處之事。”
出跋-汉语大词典
出跋
【1】见“出鈸”。
專横跋扈-汉语大词典
專横跋扈
【1】语本《後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聰慧﹐知{冀}驕横﹐嘗朝羣臣﹐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后以“專横跋扈”谓专断强暴。{黄酼璜}《关于艺术细节》:“{鲁迅}小说《离婚》……处于支配地位的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七大人}﹐作者没有从声色上罗列很多的材料揭露其专横跋扈﹐主要通过两个艺术细节加以刻划。”
序跋-汉语大词典
序跋
【1】序文和跋文。序,也作“叙”。一般序在书前,跋在书尾。但古代序多列于书末,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分文章为十三类,中有“序跋类”。
狼跋-汉语大词典
狼跋
【1】《诗·豳风》篇名。《诗·豳风·狼跋序》:“《狼跋》﹐美{周公}也。{周公}攝政﹐遠則四國流言﹐近則王不知﹐{周}大夫美其不失其聖也。”《孔丛子·记义》:“於《東山》見{周公}之先公而後私也﹐於《狼跋》見{周公}之遠志所以爲聖也。”【2】喻艰难窘迫。《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跲其尾﹐進退有難﹐然而不失其猛。”《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彊﹐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文选·左思<吴都赋>》:“輕禽狡獸﹐周章夷猶﹐狼跋乎紭中﹐忘其所以睒﹐失其所以去就。”{吕延济}注:“狼跋﹐狼狽也。獸皆狼狽於網中﹐忘其看視﹐失其去就﹐恐懼之甚也。”{唐}{李德裕}《汉昭帝论》:“{成王}聞{管}{蔡}流言﹐觀{召公}不悦﹐遂使{周公}狼跋而東﹐《鴟鴞》之詩作矣。”
獵跋-汉语大词典
獵跋
【1】犹践踏。亦谓行止不正之貌。《说文·足部》:“﹐步行獵跋也。”{段玉裁}注:“獵﹐今之躐字﹐踐也。{毛}傳曰:‘跋﹐躐也﹐老狼進則躐其胡。’獵跋﹐猶踐踏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释步■》:“獵跋即剌■也……人兩足分張而行爲剌■﹐犬曳足而行爲剌犮﹐皆言其行之不正也。”{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嶺}外三州謂行止不正爲獵跋。”
打謾評跋-汉语大词典
打謾評跋
【1】打骂催迫。{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劊子做打科云]唗!快行動些。[正旦唱]告哥哥休打謾評跋﹐權等待些兒個。”
扣跋-汉语大词典
扣跋
【1】排击。《文选·张协<七命>》:“口齩霜刃﹐足撥飛鋒﹐齀林蹶石﹐扣跋幽叢。”{李善}注:“{孔安國}《論語》注:‘扣﹐擊也。’{毛萇}《詩》傳:‘跋﹐躐也。’”{吕向}注:“扣跋﹐擊排也。”
托跋-汉语大词典
托跋
【1】复姓。同“[拓跋]”。{北魏}皇族的姓。《魏书·序纪》:“{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爲托﹐謂后爲跋﹐故以爲氏。”
拓跋-汉语大词典
拓跋
亦作“[拓拔]”【1】{北魏}皇族的姓。后改姓{元}。《金史·元德明传》:“{元德明}系出{拓跋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臣祖宗本{後魏}﹐帝{赫連}之舊國﹐{拓拔}之遺業也。”
攬跋-汉语大词典
攬跋
【1】揽辔跋涉。《太平广记》卷一九二引{唐}{胡璩}《谭宾录·白孝德》:“{孝德}挾二矛﹐策馬截流而渡……觀其攬跋便僻﹐可萬全。”
燭跋-汉语大词典
燭跋
【1】《礼记·曲礼上》:“燭不見跋。”{孔颖达}疏:“《小爾雅》云:‘跋,本也。’本,把處也。”烛跋,指竖立火炬或蜡烛的底坐。{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烛奴》:“〔{申王}〕每夜宫中與諸王貴戚聚宴﹐以龍檀木雕成燭跋童子。”《聊斋志异·邵女》“燭盡見跋”{清}{何垠}注:“燭跋﹐燭本可把握處。”【2】谓烛将燃尽。{宋}{陆游}《十月一日浮桥成以故事宴客凌云》诗:“衆賓共醉忘燭跋﹐一徑卻下緣雲根。”
怙跋-汉语大词典
怙跋
【1】恃强好胜。《新唐书·房玄龄传》:“初﹐將軍{丘師利}等皆怙跋攘袂﹐或指畫自陳説。”
畫跋-汉语大词典
畫跋
【1】画册的跋文。《四库全书总目·艺术一·广川画跋》:“{毛晉}嘗刊其書跋十卷﹐而畫跋則世罕傳本。”
疐後跋前-汉语大词典
疐後跋前
【1】喻进退两难。语出《诗·豳风·狼跋》:“狼疐其尾﹐載跋其胡。”{孔颖达}疏﹕“狼進前則躐其胡﹐却退則跲其尾﹐是進退有難。”{梁启超}《中国国债史》:“兩造交鬨﹐勢極汹汹﹐我政府疐後跋前﹐莫知所適。”
疐跋-汉语大词典
疐跋
【1】困难。{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隐》:“前代聽子姓復仇者﹐審法令有疐跋﹐不足以盡得罪人﹐故任其自相捕戮﹐且不以國家之名分制一人也。”
草跋-汉语大词典
草跋
【1】在山林中行走。语本《诗·鄘风·载驰》“大夫跋涉, 我心則憂”{毛}传:“草行曰跋, 水行曰涉。”《陈书·宣帝纪》:“扶老攜幼﹐蓬流草跋。”
賀跋支-汉语大词典
賀跋支
【1】契丹语。守门的隶役。{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刁約}使{契丹}﹐戲爲四句詩曰:‘押燕移離畢﹐看房賀跋支﹐餞行三匹裂﹐密賜十貔貍。’皆紀實也。移離畢﹐官名﹐如中國執政官﹐賀跋支﹐如執衣防閤。”
見跋-汉语大词典
見跋
【1】谓显出烛根。语出《礼记·曲礼上》:“燭不見跋。”{郑玄}注:“跋,本也。”{孔颖达}疏:“本,把處也。古者未有燭,唯呼火炬爲燭也。火炬照夜易盡,盡則藏所然殘本。”《旧唐书·柳公绰传劐》:“〔{文宗}〕每浴堂召對,繼燭見跋,語猶未盡,不欲取燭,宫人以蠟淚揉紙繼之。”{元}{张雨}{郑祐}《神光楼与郑明德联句》:“蟲飛燭見跋,鶴唳棚上擐。”后来用以指夜深。{宋}{苏舜钦}《郡侯访予于沧浪亭因而高会翌日以一章谢之》诗:“見跋已懵騰﹐跨鞍極倒載。”
跋-汉语大词典
跋
《廣韻》蒲撥切,入末,並。【1】跌倒。《说文·足部》:“跋,蹎也。”{段玉裁}注:“跋,經傳多叚借沛字爲之,《大雅》﹑《論語》‘顛沛’皆即‘蹎跋’也。”【2】火炬或烛燃尽残馀的部分。《礼记·曲礼上》:“燭不見跋。”{孔颖达}疏:“《小爾雅》云:‘跋,本也。’本,把處也。古者未有燭,唯呼火炬爲燭也。”{宋}{陆游}《自勉》诗:“餘年尚努力,勿待燭見跋。”{明}{吴宽}《火花》诗:“夜庭一霎聊供笑,坐客休將見猜。”{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柴}益喜,燭盡見跋,遂止宿焉。”【3】借指柱根。《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金楹齊列,玉舄承跋。”{刘良}注:“跋,柱根也。”【4】谓烛燃尽。{宋}{陆游}《送叶尚书》诗:“羽扇臨清流,華華跋紅燭。”{清}{郑燮}《青玉案·宦况》词:“酒闌燭跋,漏寒風起,多少雄心退!”《冷眼观》第二回:“我笑道:‘只恐狗尾續貂罷了。’説着已是酒殘燭跋。”【5】跋文。写在书籍﹑文章﹑字画﹑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记述之类。{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此辭墨本猶在{陝州}一佛寺中,紙札甚草草,予頃年過{陝},曾一見之。後人題跋多盈巨軸矣。”{清}{叶名沣}《桥西杂记·藏书求善本》:“偶憶{李生甫}先生跋{盧氏}{抱經堂}所校《法言》云:‘冷淡生活,勝於徵歌選舞多矣。’嘆爲至言。”{巴金}《探索集·灌输和宣传》:“我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书前写序﹑写小引﹑写前记,书后写后记﹑写附记﹑写跋。”【6】评说;评论。{元}{曾瑞}《端正好·自序》套曲:“一枕夢魂驚,千載風雲過,將古來英俊評跋。”{元}{薛昂夫}《蟾宫曲·雪》曲:“一箇凍騎驢野店溪橋,你自評跋,那箇清高,那箇粗豪。”【7】踩;踏。《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跲其尾。”{清}{褚人穫}《坚瓠六集·田家乐》:“有時車田跋小漊,烏背鯽魚大小有。”【8】跋涉。{唐}{司空图}《乐府》诗:“寳馬跋塵光,雙馳照路旁。”{沙汀}《记贺龙》十:“在行军当中,我们不时总看见他急驰着从行列侧面飞奔过去,或者挟着黑皮大氅,和同志们交谈着,一面不知疲倦地跋着山道。”【9】倒翻;翻转。《汉书·扬雄传上》:“拕蒼豨,跋犀犛,蹶浮糜。”{颜师古}注:“跋,反戾也。”{马总}《意林》卷五引{晋}{杨泉}《太元经》:“强梁者亡,掘强者折,大健者跋,大利者缺。”{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今古方言大略》:“轉謂之跋。”【10】用脚拨。《汉书·夏侯婴传》“常蹳兩兒棄之”{唐}{颜师古}注:“{服虔}曰:‘蹳音撥。’{晉灼}曰:‘音足跋物之跋。’{服}音是。”【11】用同“[潑]”。洒,散。《水经注·渭水一》引{三国}{魏}{曹丕}《列异传》:“{武都}{故道縣}有{怒特祠},云神本南山大梓也。昔{秦文公}二十七年伐之,樹瘡,隨合。{秦文公}乃遣四十人持斧斫之,猶不斷。疲士一人,傷足,不能去,卧樹下。聞鬼相與言曰:‘勞攻戰乎?’其一曰:‘足爲勞矣。’又曰:‘{秦}公必持不休。’答曰:‘其如我何?’又曰:‘赤灰跋於子何如?’乃默無言。卧者以告,令士皆赤衣,隨所斫,以灰跋;樹斷,化爲牛,入水,故{秦}爲立祠。”【12】跋扈,暴横。《新唐书·房玄龄传》:“初,將軍{丘師利}等皆怙跋攘袂,或指畫自陳説,見{神通}愧屈,乃曰:‘陛下至不私其親,吾屬可妄訴邪!’”【13】通“[拔]”。超越。参见“[跋越]”。【14】通“[拔]”。举,尽。参见“[跋朝]”﹑“[跋隊斬]”。【15】通“[拔]”。迅疾。参见“[跋來報往]”。【16】通“[拔]”。摆脱﹑排除。参见“[跋滯]”。【17】姓。{五代}有{跋異}。见{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人物·妙品》。
跋-汉语大词典
跋
《集韻》博蓋切,去夳,幫。【1】行不正貌。《集韵·去夳》:“,《説文》:‘步行躐跋也。’或作跋。”
跋敕-汉语大词典
跋敕
亦作“[勑]”亦作“[跋勅]”【1】谓撰写诏敕。亦泛指起草官文书。{宋}{王禹偁}《怀贤诗·桑魏公》:“勑朝據案﹐論兵夜造膝。”{五代}{王仁裕}《賀王溥入相》诗:“跋勅案前人到少﹐築沙堤上馬歸遲。”{唐}{元稹}《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衝街不避將軍令﹐跋敕兼題宰相名。”敕﹐一本作“勑”。
跋踄-汉语大词典
跋踄
【1】谓艰辛远行。{柳亚子}《五月八日谒廖夫人于观音山旅邸》诗:“卌年渴想{張别山}﹐長途跋踄寧嫌久。”{徐兴业}《金瓯缺》第一部第二章:“只怕参议年来体衰多病﹐不胜跋踄之劳。”{明}{冯梦龙}《女丈夫·洪客高遁》:“從别後﹐兵火催﹐孤身懷寶爲盜煤﹐跋踄到{關西}﹐蒙郡主多優禮。”
跋援-汉语大词典
跋援
【1】犹攀登。{南朝} {梁}{何逊}《七召·佃游》:“赴迥趨危﹐衝林跋援﹐草隨足起﹐山從眼轉。”
跋嘴-汉语大词典
跋嘴
【1】走嘴;失口。《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十六回:“萬歲爺心裏想道:‘長老今番也有些謅了。’天師心裏想道:‘這和尚今番却有些跋嘴了。’”
跋隊斬-汉语大词典
跋隊斬
【1】{唐}末{朱全忠}在藩镇时所用的一种军法。跋,通“拔”。《资治通鉴·後梁太祖开平元年》:“初﹐帝在藩鎮﹐用法嚴﹐將校有戰没者﹐所部兵悉斬之﹐謂之跋隊斬﹐士卒失主將者﹐多亡逸不敢歸。”
跋燭-汉语大词典
跋燭
【1】指快要点完的蜡烛。{明}{徐渭}《次夕降抟雪八十韵》:“爲燈跋燭須臾滅﹐沃錠消璆頃刻齎。”
跋疐-汉语大词典
跋疐
【1】见“跋躓”。
跋語-汉语大词典
跋語
【1】在书画﹑文集等后的题词。{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刑部·重刊闺范序》:“{戴給事}既疏參{吕司寇}矣﹐{承恩}辨疏﹐即以跋語爲出於給事之筆﹐此仇口往復之常﹐亦無足訝。”{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里中有{元}人《育嬰圖》摹本﹐載{元}{獻}跋語﹐幾七百言。”{冰心}《晩晴集·悼郭老》:“过了几天﹐{老舍}先生就送来一张{郭老}赠我的条幅﹐上面写着一首五律﹐还有跋语。”
跋越-汉语大词典
跋越
【1】跨越。跋,通“拔”。{隋}{侯白}《启颜录·命群臣为大言》:“臣跋越九州﹐間不容趾﹐并吞天下﹐欲枯四海。”{战国} {楚}{宋玉}《大言赋》:“并吞四夷﹐飲枯河海﹐跋越九州﹐無所容止。”跋﹐一本作“跂”。
跋浪-汉语大词典
跋浪
亦作“[浪]”【1】破浪;踏浪。{唐}{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豫章翻風白日動﹐鯨魚跋浪滄溟開。”{陈毅}《淮河晩眺》诗:“雲山入眼碧空盡﹐我欲騎鯨跋浪歸。”{清}{李澄中}《题丁野鹤先生鱼龙卷》诗:“何人懷此浪情﹐下筆快寫滄洲鯨。”{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积水潭》:“是夜聞有跋浪聲﹐平旦視之﹐已徙去矣。”
跋履-汉语大词典
跋履
【1】谓旅途辛劳奔波。{宋}{苏轼}《答程彝仲书》之一:“承以科詔入都﹐跋履之餘﹐起居佳否?”{宋}{洪迈}《容斋续笔·卢知猷》:“然由間關跋履﹐從{昭宗}播遷﹐自{華}幸{洛}……其得没於牖下﹐亦云幸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跋履終夜﹐憊極矣!”
跋陟-汉语大词典
跋陟
【1】攀登;行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余每讀《琴操》﹐見琴慎相和﹐《雅歌録》云:飲馬長城窟。及其跋陟斯途﹐遠懷古事﹐始知信矣。”{郭沫若}《文艺论集·雅言与自力》:“但是不怕纵有多么峻险的危峰﹐我们总可以寻出一种路径﹐用自己的脚跋陟。”《明史·王骥传》:“每軍負米六斗﹐跋陟山谷。”
跋扈-汉语大词典
跋扈
亦作“[扈]”【1】勇壮貌。《文选·张衡<西京赋>》:“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緹衣韎韐﹐睢盱跋扈。”{张铣}注:“跋扈﹐勇壯貌。”【2】鱼虾跳跃之貌。{清}{阮文藻}《观毒鱼》诗:“小魚戢戢波面浮﹐大魚跋扈高一丈。”{明}{孙柚}《琴心记·归途遇寇》:“蔽海之蝦跋扈﹐争如白虎臨頭。”【3】骄横,强暴。{汉}{崔篆}《慰志赋》:“{黎}{共}奮■跋扈兮﹐{羿}{浞}狂■恣睢。”{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横行邑里﹐跋扈城國。”{明}{刘基}《杂诗》之三一:“{桓温}一老兵﹐豈識捫虱士。擁衆臨上流﹐竟作扈鬼。”{李大钊}《面包问题》:“一般武人﹐却是一日跋扈一日。”【4】飞扬貌。{宋}{陆游}《观村童戏溪上》诗:“竹馬踉蹡衝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王滋}《邓氏大姊王娥芳墓志铭》:“九歲受篆法于{獨山}{莫先生}﹐跋扈婉通﹐自竆筆蓺﹐盈尺之字﹐尤爲世珍。”【5】指跋扈将军{梁冀}。{明}{王錂}《春芜记·宴赏》:“夫人{任氏}﹐貌比{無鹽}﹐性同{跋扈}。”【6】引申为恃强抗拒。{清}{昭槤}《啸亭杂录·论三逆》:“國初既定{雲貴}﹐因命{吴三桂}﹑{耿繼茂}﹑{尚可喜}等世守邊圉﹐以爲藩鎮﹐後漸跋扈﹐擁兵自重。”{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上則將帥擁衆﹐有跋扈之心;下則士衆久役﹐有潰叛之志。”《晋书·邵续传》:“而{續}蟻封海阿﹐跋扈王命。”【7】比喻占据统治支配地位。{鲁迅}《<故事新编>序言》:“我的集子里﹐只剩着‘庸俗’在跋扈了。”{朱执言}《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貧富懸隔﹐由資本跋扈;不放任競争﹐則資本無由跋扈也。”
跋焦-汉语大词典
跋焦
【1】古时西北少数民族用羊占卜的方法。{宋}{沈括}《梦溪笔谈·技艺》:“{西戎}用羊卜﹐謂之‘跋焦’;卜師謂之‘廝乩’。以艾灼羊髀骨﹐視其兆﹐謂之‘死跋焦’……又有先呪粟以食羊﹐羊食其粟﹐則自摇其首﹐乃殺羊視其五藏﹐謂之‘生跋焦’。”
跋膝-汉语大词典
跋膝
【1】古乐器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二》:“《雲韶樂》有玉磬四虡﹐琴﹑瑟﹑筑﹑簫﹑篪﹑籥﹑跋膝﹑笙﹑竽皆一。”{唐}{李贺}《申胡子觱篥歌》“誰截太平管”{王琦}汇解引《文献通考》:“太平管形如跋膝而九竅。”
跋勒國-汉语大词典
跋勒國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国名。《说郛》卷四引{汉}{郭宪}《洞冥记》:“{跋勒國}常有蛟人宿其舍﹐既去泣别﹐所望墮淚皆成珠。”
跋遮-汉语大词典
跋遮
【1】指跋遮曲。古代塞北传入的曲名。{宋}{晁补之}《跋遮曲》诗:“君不見﹐{魯}中羣兒歌跋遮﹐跋遮跋遮何語耶……跋遮胡爲樂中華﹐試歌河漲水漸車﹐河中耕泥春種麻。”
跋印-汉语大词典
跋印
【1】指鉴赏者在书画末尾的跋文和署印。{宋}{米芾}《题子敬范新妇唐模帖》诗之三:“真裂紋匀真古紙﹐跋印多時俗眼美。”
跋勅-汉语大词典
跋勅
【1】见“跋敕”。
跋-汉语大词典
跋
【1】谓艰难地行走。《慎子·威德》:“走背跋窮谷﹐野走十里﹐藥也﹐走背辭藥則足廢。”
跋步牀-汉语大词典
跋步牀
【1】一种旧式的有碧纱厨及踏步的大床。《海上花列传》第四回:“上樓看時﹐當中掛一盞保險燈﹐映着四壁﹐像月洞一般﹐却空落落的没有一些東西﹐只剩下一張跋步牀﹐一隻梳妝臺。”
跋胡疐尾-汉语大词典
跋胡疐尾
【1】《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后以“跋胡疐尾”喻进退两难。{宋}{李纲}《谢复观文殿大学士表》:“惟信古太過﹐而欲爲曲突徙薪之謀﹐故與物多違而每致跋胡疐尾之患。”亦省作“[跋胡]”。{唐}{杜甫}《大历三年春四十韵》:“{鹿角}真走險﹐{狼頭}如跋胡。”{仇兆鳌}注:“ 《水經注》:{江}水又東流{狼頭灘}﹐其水並峻激奔暴﹐魚鼈所不能游﹐其歌曰:‘灘頭白浡堅相持﹐倏忽淪没别無期。’”
跋履山川-汉语大词典
跋履山川
同“[跋山涉水]”亦作“[履山川]”【1】{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撰敕》:“時{世宗}蒙犯矢石﹐履山川﹐多爲野廬﹐以駐行闕。”《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險阻﹐征東之諸侯。”{清}{顾炎武}《日知录·太公五世反葬于周》:“夫{齊}之去{周}二千餘里﹐而使其已化之骨﹐跋履山川﹐觸冒寒暑﹐自東徂西﹐以葬於封守之外﹐於死者爲不仁。”
跋躠-汉语大词典
跋躠
【1】行动迟缓困难的样子。{唐}{卢仝}《月蚀诗》:“南方火鳥赤潑血﹐項長尾短飛跋躠。”{清}{周亮工}《书影》卷五:“因强起跋躠過帝祠﹐欲投地﹐身不能屈。”
跋弗倒-汉语大词典
跋弗倒
【1】玩具名。即不倒翁。{清}{褚人穫}《坚瓠二集·秤翁戏具诗》:“其咏{吴}兒戯具詩﹐膾炙人口。咏跋弗倒云:‘隨人簸弄形如醉﹐鎮日跏趺體更勞。’”
跋來報往-汉语大词典
跋來報往
【1】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拔”。语本《礼记·少仪》:“毋拔來,毋報往。”{郑玄}注:“報讀爲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情变》第一回:“一衆鄉人﹐跋來報往的來領吃。”
跋勑-汉语大词典
跋勑
亦作“[勑]”【1】见“跋敕”。
跋題-汉语大词典
跋題
【1】题跋。{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诗:“殷勤分治{薛紹彭}﹐散金購取重跋題。”
跋山涉水-汉语大词典
跋山涉水
亦作“[跋山涉川]”【1】形容远道奔波之苦。{秦牧}《长河浪花集·湘阴热浪记》:“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候﹐从全国各个省区﹐风尘仆仆﹐跋山涉水专程前来拜访{湘阴}的人们﹐却络绎不绝。”{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於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於艱險。”{杨朔}《平常的人》:“他背上一袋炒面﹐一个水壶﹐一张布单﹐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赶到{朝鲜}。”
跋扈恣睢-汉语大词典
跋扈恣睢
【1】见“跋扈自恣”。
跋尾-汉语大词典
跋尾
【1】谓在文末署名。{清}{高士奇}《题卢徵君嵩山草堂图》诗:“{弘農}好古愜真賞﹐跋尾小印蟠絲紅。”{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古今公私印记》:“自古及近代﹐御府購求之家﹐藏蓄傳授閲翫﹐其人至多﹐是以要明跋尾印記﹐乃是書畫之本業耳。”《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貞觀}御書皆宰相署尾﹐臣位卑不足以辱﹐請與宰相聯名跋尾。”【2】即跋文。{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萬曆}初﹐{周公瑕}遊{燕}中得摹本﹐知卷爲{沈存中}家物﹐而跋尾書迹不逮﹐因爲補録之。”{宋}{苏轼}《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後》:“{正孺}有書來﹐欲刻諸公送行詩于石﹐求余爲跋尾。”{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自古跋尾押署》:“{貞觀}中﹐{褚河南}等監掌裝背﹐並有當時鑒識人押署﹑跋尾﹑官爵﹑姓名。”{闻一多}《<山花诗>序》:“因此在诗集后﹐缀上这一首跋尾式的诗﹐表明他对于自己的作品的估价。”
跋山涉川-汉语大词典
跋山涉川
【1】见“跋山涉水”。
跋涉山川-汉语大词典
跋涉山川
同“[跋山涉水]”【1】《淮南子·修务训》:“淬霜露﹐敕蹻趹﹐跋涉山川。”《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宋}{钱易}《南部新书》丙:“每歲十一月﹐天下貢舉人於{含元殿}前﹐見四方館舍人當直者﹐宣曰:‘卿等學富雄詞﹐遠隨鄉薦﹐跋涉山川﹐當甚勞止。’”
跋胡-汉语大词典
跋胡
【1】见“跋胡疐尾”。
跋朝-汉语大词典
跋朝
【1】整个朝廷。跋,通“拔”。{唐}{{韩愈}{李正封}}《晩秋郾城夜会联句》:“跋朝賀書飛﹐塞路歸鞍躍。”{钱仲联}集释:“{孫汝聽}曰:‘跋朝﹐猶言舉朝也。’跋﹐{唐}人俗語﹐同拔。《爾雅·釋詁》:‘拔﹐盡也。’{郝懿行}義疏:‘陳根悉拔﹐故爲盡。’”
跋剌-汉语大词典
跋剌
【1】象声词。{唐}{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诗:“雙鰓呀呷鰭鬣張﹐跋剌銀盤欲飛去。”
跋馬-汉语大词典
跋馬
【1】勒马使回转。《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宫府。”{胡三省}注:“跋馬者﹐摇駷馬銜﹐偏促一轡﹐又以兩足摇鼓馬腹﹐使之迴走。”【2】骑马驰逐。{宋}{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词:“草軟莎平跋馬﹐垂楊渡﹐玉勒争嘶。”{唐}{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诗:“跋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勝悲。”{宋}{王安石}《金明池》诗:“跋馬未堪塵滿眼﹐夕陽偷理釣魚絲。”
跋前踕後-汉语大词典
跋前踕後
同“[跋胡疐尾]”【1】{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邺》:“而跋前踕後﹐絶域無聊﹐獨奈其命薄何?”一本作“跋前疐後”。
跋足-汉语大词典
跋足
【1】谓踮起脚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姬生》:“及發落之期﹐道署梁上黏一帖……梁最高﹐非跋足可黏。”
跋扈飛揚-汉语大词典
跋扈飛揚
【1】骄横放肆。{清}{王韬}《琉事不足辨》:“時挾其所長﹐以凌侮我﹐而恫喝我﹐跋扈飛揚﹐已非一日。”{郭沫若}《归去来·到浦东去来》:“纵容军人﹐使他们跋扈飞扬﹑横暴无耻的﹐不正是{日本}资本家吗?”{宋}{王安石}《辞拜相表》:“百姓以安平無事之時﹐而未免流離餓莩;四夷以衰弱僅存之勢﹐而猶能跋扈飛揚。”
跋扈自恣-汉语大词典
跋扈自恣
【1】专横强暴,为所欲为。《清史稿·袁甲三传》:“〔{苗沛霖}〕所平賊圩輒置長﹐收其田租。緣道設關隘﹐壟斷公私。{渦河}﹑{澮}﹑{潁}之間﹐跋扈自恣。”亦作“[跋扈恣睢]”。{秦牧}《长街灯语·逛东陵》:“但在几十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宫廷生活中﹐特别是进入残酷卑鄙的剥削阶级最上层的统治生活之后﹐早已经陶冶出一副狠毒乖戾﹐跋扈恣睢的性格。”《明史·外国传九·朵颜》:“於是{長昂}益跋扈自恣﹐東勾{土蠻}﹐西結婚{白洪大}﹐以擾諸邊。”
跋識-汉语大词典
跋識
【1】跋文﹑印记﹑题署之类。{柴萼}《梵天庐丛录·万承风小照》:“上有{清世宗}御題詩及跋識甚夥。”
跋前疐後-汉语大词典
跋前疐後
同“[跋胡疐尾]”【1】{宋}{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徑行﹐視毁譽如風而不恤;跋前疐後﹐方進退惟谷以堪驚。”《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其稍畏名義者﹐則包羞閔默而有跋前疐後之憂。”
跋燭之咨-汉语大词典
跋燭之咨
【1】《旧唐书·柳公权传》:“每{浴堂}召對,繼燭見跋,語猶未盡,不欲取燭,宫人以蠟淚揉紙繼之。”后以“跋燭之咨”指君王之恩遇征询。{宋}{汪藻}《谢除翰林学士表》:“學非閎博﹐難酬跋燭之咨;思或淹滯﹐將誤掣鈴之召。”
跋文-汉语大词典
跋文
【1】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等。{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後杂谈》:“每种书的末尾﹐都有{嘉业堂}主人{刘承干}先生的跋文﹐他对于{明}季的遗老很有同情﹐对于{清}初的文祸也颇不满。”
跋提河-汉语大词典
跋提河
【1】古代{拘尸那揭罗国}境内{阿利罗跋提河}(《大唐西域记》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称。后亦借指{印度}。{明}{王鏊}《震泽长语·音韵》:“{瞿曇}之書﹐能入諸夏﹐而{宣尼}之書﹐不能至{跋提河}者﹐以聲音之道障閡耳。”{唐}{顾況}《如意轮画赞序》:“兹山純白﹐厥草肥膩﹐高六十由旬﹐周二千二百。{跋堤河}在左﹐{長仙園}在右。”
跋躓-汉语大词典
跋躓
亦作“[疐]”亦作“[跋疐]”【1】挫折;进退不得。{宋}{曾巩}《祭欧阳少师文》:“鼓行無前﹐跋■非恤。”{宋}{文天祥}《与汪安抚立信书》:“而僕亦以憂患﹐連年卧山中﹐蹤跡疐﹐不足爲知心道也。”《文选·李康<运命论>》:“蓋笑{蕭望之}跋躓於前﹐而不懼{石顯}之絞縊於後也。”{刘良}注:“跋躓﹐謂折挫也。”{章炳麟}《訄书·学隐》:“進退跋疐﹐能事無所寫﹐非施之訓詁﹐且安施邪。”
跋扈將軍-汉语大词典
跋扈將軍
【1】《後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聰慧,知{冀}驕横,嘗朝羣臣,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因用以戏称暴风。{唐}{冯贽}《南部烟花记·跋扈将军》:“{隋煬帝}泛舟﹐忽陰風頗緊﹐歎曰:‘此風可謂跋扈將軍。’”{宋}{张耒}《二十三日即事》诗:“風標公子■得意﹐跋扈將軍風斂威。”
跋-汉语大词典
跋
【1】犹践踏。,同“躐”。《文选·马融<长笛赋>》“蹉纖根﹐跋薎縷”{唐}{李善}注:“言以足蹉蹋纖根﹐又跋細縷也。”
跋前躓後-汉语大词典
跋前躓後
同“[跋胡疐尾]”【1】{唐}{韩愈}《进学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跋滯-汉语大词典
跋滯
【1】谓排除危难。跋,通“拔”。{唐}{白居易}《入回纥使下军将官吏夏侯仕戡等四十人授卿监宾客谘议卫佐同制》:“勅:某官{夏侯仕戡}等:前命{鄭懽}之入{迴紇}也﹐爾等參護使車﹐用祗王命﹐悉心盡力﹐有恪恭跋滯之勤焉。”
跋藍-汉语大词典
跋藍
【1】穷困可怜。{元}{杨暹}《西游记》第十三出:“則俺那俊多才﹐怕不道思量俺﹐争奈他身命兒太跋藍。”{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跋藍﹐窮困可憐。”
跋録-汉语大词典
跋録
【1】题跋收录。《四游记·八仙求文老子》:“吾今將原著經典﹐盡行跋録﹐藏之九重天外﹐不復與人世作舟楫矣。”
跋涉-汉语大词典
跋涉
【1】谓涉足于泥水之中艰难行走。{孙犁}《秀露集·乡里旧闻》:“土地是松软的﹐把孩子们的脚埋进去﹐他们仍然欢乐地跑着﹐并不感到跋涉。”{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诗:“勤劬如老農﹐跋涉于泥田。”{周振甫}注:“指下田。”{峻青}《海啸》第一章:“他们一会儿在齐膝深的水里跋涉﹐一会儿在烂泥地里蹒跚﹐走得非常吃力。”【2】登山涉水。谓旅途艰苦。《诗·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毛}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八:“朕久望卿來﹐何其遲也。塗中跋涉不易?”{叶圣陶}《我们的骄傲》:“我这么想着﹐就问他一路跋涉该受了很多辛苦吧。”【3】犹言劳累麻烦。{明}{屠隆}《考槃馀事·造搥白纸法》:“平鋪石上﹐用打紙搥敲千餘下﹐揭開晾□分乾﹐再叠壓一宿﹐又搥千餘搥﹐令發光﹐與蠟牋相似方妙。余嘗製之甚佳﹐但跋涉耳。”
跋距-汉语大词典
跋距
【1】腾跃,跳越。{唐}{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場。”
迴跋-汉语大词典
迴跋
【1】转向;往回走。{唐}{元稹}《望云骓马歌》:“人人共惡難迴跋﹐潛遣飛龍減芻秣。”{唐}{曹唐}《小游仙诗》之五:“白龍蹀躞難迴跋﹐争下紅綃碧玉鞭。”
進退跋疐-汉语大词典
進退跋疐
【1】犹言进退两难。{章炳麟}《訄书·学隐》:“進退跋疐﹐能事無所寫﹐非施之訓詁﹐且安施邪?”
邊跋-汉语大词典
邊跋
【1】即边款。{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程少山》:“〔{程少山}〕尤工鐵筆﹐嘗爲余作七十二鴛鴦樓印一方﹐章法匀整﹐筆意遒媚﹐邊跋古雅。”
評跋-汉语大词典
評跋
【1】品评﹔评议。{元}{曾瑞}《端正好·自序》套曲:“一枕夢魂驚﹐千載風雲過。將古來英俊評跋﹐誰才能誰霸道誰王佐﹐只落得高塚麒麟卧。”{明}{李开先}《<董孟才诗集>序》:“首首抵面評跋﹐當在畏愛之間。”{清}{洪昇}《长生殿·弹词》:“那君王一見了歡無那﹐把鈿盒金釵親納﹐評跋做{昭陽}第一花。”【2】忖度﹔掂量。{元}{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喒今日自評跋。[{廉頗}云]看喒一殿之臣﹐休記舊寃。”{明}{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二出:“淚滴臙脂流碧波﹐自評跋﹐這段風流忒認過﹐望到空庭日影■。”
詳跋-汉语大词典
詳跋
【1】审理。跋﹐用同“爬”﹐爬梳。{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二折:“我則見聖像嚴惡﹐鬼似嘍囉﹐排列的鬧呵。穿紅的聖體忙﹐穿青的子細詳跋﹐穿緑的親定奪。”
題跋-汉语大词典
題跋
【1】泛指为文物器具所作的品题﹑题记。《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這件東西(瑪瑙杯)竟成了一段佳話﹐不可無幾句題跋以志其盛。”【2】题写跋语。{清}{昭槤}《啸亭杂录·钱辛楣之博》:“在上書房時﹐{質莊王}嘗獲{元}代{蒙古}碑版﹐體製異於今書﹐人皆不識﹐因詢{章嘉}國師﹐倩其繙譯漢文。因命吾題跋端末。”【3】题,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跋,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后面的文字,总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儀徵}相國既得《華山碑》{四明}本﹐又見{長垣}﹑{華陰}二本﹐因取三本所有題跋﹐編次成帙。”{张天翼}《新生》:“他还藏了一幅{倪云林}的山水﹐上面有{张廷济}的题跋。”{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唐昭宗}幸{華州}﹐登{齊雲樓}﹐西北顧望京師﹐作《菩薩蠻辭》三章﹐其卒章云:‘野煙生碧樹﹐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歸大内中。’今此辭墨本猶在{陝州}一佛寺中﹐紙札甚草草。予頃年過{陝}﹐曾一見之。後人題跋多盈巨軸矣。”{姚华}《论文後编》:“自{宋}而後﹐題跋且成專著﹐{蘇}﹑{黄}﹑{海嶽}﹑{晦翁}諸家書﹐猶有存者﹐其用之宏﹐視序有加﹐議論説辨﹐亦嘗行乎其中﹐是又變而溢焉矣。”
顛跋-汉语大词典
顛跋
【1】困顿,颠沛。{晋}{陆机}《赠弟士龙诗》之四:“顛跋{西夏}﹐收迹舊京。”一本作“顛踣”。
飛揚跋扈-汉语大词典
飛揚跋扈
【1】谓意气举动,越出常轨,不受约束。{清}{方文}《杨逢玉招同令兄冰如夜坐》诗:“飛揚跋扈吾何敢﹐歷落崎爾尚然。”{金}{田紫芝}《冥鸿亭下第後作》诗:“眼底功名一物無﹐飛揚跋扈竟何如!’”{唐}{杜甫}《赠李白》诗:“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景}({侯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2】骄横放肆。{李大钊}《国民之薪胆》:“聞{小幡氏}尤爲蠻暴﹐其飛揚跋扈之狀﹐咄咄逼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飛揚跋扈﹐狗臉生六月之霜;隳突叫號﹐虎威斷九衢之路。”{秦牧}《艺海拾贝·<爱友·诤友>》:“因此﹐他们对于飞扬跋扈﹐意气骄横﹐傲视一切﹐鄙薄群伦那一套花样缺乏兴趣。”
馳跋-汉语大词典
馳跋
【1】奔驰跋涉。{明}{何景明}《进舟赋序》:“顛頓馳跋﹐而不任其勞。”
駒跋-汉语大词典
駒跋
【1】鬼名。{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丹丘}之地有夜叉﹑駒跋之鬼﹐能以赤瑪腦爲瓶盂及樂器﹐皆精妙輕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