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踵

踵(踵)是什么意思

  • 摩肩接踵-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摩肩接踵mó jiān jiē zhǒng

    〈成〉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可以作谓语、状语。

    大街上,每天行人摩肩接踵,非常热闹|这个商业城开张以来,人们摩肩接踵地来买东西|听说要发布重要新闻,售报亭前摩肩接踵挤了很多人,等候着购买报纸

  • 踵谢-实用委婉语词典

    踵谢

    意为特地登门表示感谢。“踵”,原指脚后跟,这里用作动词。

  • 踵武前贤-实用委婉语词典

    踵武前贤

    意为借鉴前人的足迹,继承前人的事业。语出《楚辞·屈原〈离骚〉》。

  • 延颈企踵-实用委婉语词典

    延颈企踵

    意为伸长脖子,抬起脚后跟,向前探望。

  • 相继 接踵-近义词应用词典

    相继 接踵

    相继 xiāngjì 接踵 jiēzhǒng

    【相继】一个跟着一个。如:

    1.邮电大楼、高级宾馆、人民公园相继建成。

    【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如:

    2.《高山上的花环》一上演,观众络绎不断,接踵而至。

    辨析:“相继”指接连着,如相继发言,相继发表,相继成立,常用来形容人多,接连不断。“接踵”是文言词,多用于书面,如摩肩接踵;也形容事物,如各种法令接踵而来。

  • 旋踵-古文观止词典

    旋踵xuán zhǒng

    旋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1)。《阅江楼记》: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很快国亡身死,徒使后人为之感叹。

  • 踵-古文观止词典

    踵zhǒng

    【词性】:名词

    脚后跟(1)。《触詟说赵太后》:持其踵为之泣。——扶着她的脚跟为她远嫁而哭泣。

  • 踵-古文观止词典

    踵zhǒng

    【词性】:动词

    追随(1)。《进学解》:踵常途之促促。——拘谨地追随着一般人所走的寻常道路。

  • 打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踵

    【释义】:

    走路跌跌撞撞的样子。《西湖二集》二八:挑了空盐箩下山,头晕眼花,不住的身子要打踵。

  • 不旋踵-汉语惯用语辞典

    不旋踵bù xuán zhǒng

    ①不退却。旋踵把脚后跟转过来。《孙膑兵法》“使民虽不利,进死而不旋踵吃仙丹。”②比喻时间极短。《民间戏剧丛考》“潮音的生旦名角,虽红极时,不旋踵皆烟云过眼。”

  • 挨肩接踵-佛源语词词典

    挨肩接踵

    踵,脚跟,泛指脚。肩膀挨着肩膀,脚接着脚。形容人多拥挤。佛教指佛、菩萨等为救度众生而混迹于尘世,跻身于尘世拥挤的人群之中。《虚堂和尚语录》卷八:“黄面老子每日与诸人挨肩接踵,未尝少间。”上古汉语有“比肩继踵”一语。《晏子春秋·杂下九》:“临淄三百闾,张袂成荫,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佛家语录用其语意并将词语通俗化了。现代汉语成语承上古汉语语形使用。

  • 踵-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踵zhǒng

    ①脚后跟。《触龙说赵太后》:“媪之送燕后也,持其~为之泣,念悲其远也。”方苞《狱中杂记》:“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顶而卧,无可旋避。”②至,走到。《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门而告文公曰……”③追逐。《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吴~楚,而疆埸无备。”④继承。萧统《文选序》:“盖~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踵武】循着前人的足迹走。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楚辞·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

  • 不旋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旋踵bù xuán zhǒng

    【释义】:

    来不及转身。形容时间极短。踵,脚跟。如:纣王施暴政,不旋踵而亡。

  • 延颈企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延颈企踵yán jǐng qǐ zhǒng

    【释义】:

    伸长脖子,抬起脚跟。形容急切盼望。如:人们走上街头,延颈企踵,等候着英雄们的归来。

  • 接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接踵jiē zhǒng

    【释义】:

    接触到前面人的足跟。意指相继、相从、连续不断或紧接着。洪深《冯大少爷》:“生先陈归,久待妻子不见,孑身复出。甫离家,陈接踵返。”

  • 摩顶放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摩顶放踵mó dǐng fǎng zhǒng

    【释义】:

    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形容不辞辛苦,舍己为人。墨家主张只要有利于天下,即便是摩顶放踵,也在所不计地去干。也省作“摩顶”。郭沫若《落叶》:“‘摩顶不难追觳墨’,是甚么意思呢?”

  • 摩肩接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摩肩接踵mó jiān jiē zhǒng

    【释义】: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新华文摘》1982年第4期:“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滚滚的人流几乎要把狭小的街道挤破。”

  • 追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追踵zhuī zhǒng

    【释义】:

    追随;跟踪。许杰《赌徒吉顺》:“(吉顺)时常疑心有鬼魅追踵而至,他恐惧着,又想回头,又不敢回头。”

  • 履穿踵决-现代汉语大词典

    履穿踵决lǚ chuān zhǒng jué

    【释义】:

    鞋磨穿了,脚后跟裂开了。形容衣着破烂、生活穷困的样子。鲁迅《“碰壁”之后》:“所以待到磨墨吮笔,说什么‘履穿踵决’时,脚上也许早经是丝袜。”

  • 继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继踵jì zhǒng

    【释义】:

    ①接踵,前后相接。闻一多《冬夜评论》:“他们喊道:‘诗坛空气太沉寂了!’于是《冬夜》、《草儿》、《湖畔》、《蕙的风》、《雪朝》继踵而出。”②形容人多。如:比肩继踵。

  • 比肩继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比肩继踵bǐ jiān jì zhǒng

    【释义】:

    同“比肩接踵”。

  • 比肩接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比肩接踵bǐ jiān jiē zhǒng

    【释义】:

    肩挨着肩,脚挨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 肩摩踵接-现代汉语大词典

    肩摩踵接jiān mó zhǒng jiē

    【释义】:

    同“摩肩接踵”。郭沫若《我的童年》:“平常是异常清静的街面,到这时候两边的街檐便成为肩摩踵接的市场了。”

  • 脚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脚踵jiǎo zhǒng

    【释义】:

    脚后跟。老舍《老张的哲学》:“(孙八爷)一走一耸肩,一高提脚踵,为是显着比本来的身量高大而尊严。”

  • 旋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旋踵xuán zhǒng

    【释义】:

    掉转脚跟。形容时间短促。孙犁《新年为〈天津团讯〉作》:“至于出于私心的,群起而哄之的吹捧,对创作的危害,我们是不旋踵就可以看到的。”

  • 跂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跂踵qǐ zhǒng

    【释义】:

    踮起脚跟。形容盼望之切。如:延颈跂踵。

  • 趾踵相接-现代汉语大词典

    趾踵相接zhǐ zhǒng xiāng jiē

    【释义】:

    形容人多。如:前来观摩者,趾踵相接,络绎不绝。

  • 踮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踮踵diǎn zhǒng

    【释义】:

    踮起脚跟。石楠《张玉良传》:“踮踵翘首,寻找着他熟悉的遮阳伞和支撑的画架,不觉茫然了。”

  • 踵-现代汉语大词典

    踵zhǒng

    【释义】:

    ①脚后跟。也泛指脚。徐迟《牡丹》:“到处人们惊地自顶至踵地注视她。”②指鞋后跟。如:履穿踵决。③跟随。如:踵至;踵行。④继承;因袭。如:踵事增华。⑤至;到。如:踵门。

  • 踵门-现代汉语大词典

    踵门zhǒng mén

    【释义】:

    登门;上门。如:踵门道谢;踵门求教。

  • 踵至-现代汉语大词典

    踵至zhǒng zhì

    【释义】:

    接踵而来;接连而来。如:警报踵至。

  • 踵行-现代汉语大词典

    踵行zhǒng xíng

    【释义】:

    仿照实行。鲁迅《致郑振铎》:“盖草创不易,一创成,则别人亦可踵行也。”

  • 踵步-现代汉语大词典

    踵步zhǒng bù

    【释义】:

    跟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继承和模仿。如:踵步后尘;踵步先贤。

  • 踵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踵武zhǒng wǔ

    【释义】:

    犹踵步。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自序》:“近代学人虽复力求踵武,亦步亦趋,然谨严审核,未能逮也。”

  • 踵事增华-现代汉语大词典

    踵事增华zhǒng shì zēng huá

    【释义】:

    继续以前的事业并更加发展。语出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朱自清《那里走》:“据我所知,革命似乎还不曾革掉了什么;只有踵事增华,较前更甚罢了。”

  • 踵接-现代汉语大词典

    踵接zhǒng jiē

    【释义】:

    踵趾相接。指人接连不断。陈毅《满江红》:“独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

  • 踵趾相接-现代汉语大词典

    踵趾相接zhǒng zhǐ xiāng jiē

    【释义】:

    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杨天石《黄遵宪》:“黄遵宪盛赞他们‘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韩北屏《橘林茶香》:“缅想当年景象:那种踵趾相接的商旅队,商旅队中各种语言的交响。”

  • 不旋踵-汉语大词典

    不旋踵

    【1】不转动脚跟。喻不退却逃跑。{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使民雖不利﹐進死而不旋踵﹐{孟賁}之所難也。”《商君书·画策》:“是以三軍之衆﹐從令如流﹐死而不旋踵。”《汉书·晁错传》:“勸以賞厚﹐威以重罰﹐則前死不旋踵矣!”【2】亦作“[不還踵]”。来不及转身。喻时间极短。《汉书·徐乐传》:“雖有强國勁兵﹐不得還踵而身爲禽﹐{吴楚}是也。”{颜师古}注:“還﹐讀曰旋。”《新唐书·长孙无忌传》:“禍隙已牙﹐敗不旋踵矣。”{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誰料爾父辭世不旋踵﹐而彼婦初心頓變耶?”

  • 不還踵-汉语大词典

    不還踵

    【1】见“不旋踵”。

  • 企踵-汉语大词典

    企踵

    【1】踮起脚跟。多形容急切仰望之状。《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頸企踵﹐争願自効﹐以輔高明。”{宋}{司马光}《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二状》:“今天下之人﹐企踵而立﹐扶耳而聽﹐以須明詔之下﹐然後人人自安﹐又何待而密哉!”{晋}{葛洪}《抱朴子·明本》:“然而嘍嘍守於局隘﹐聰不經{曠}﹐明不徹{離}﹐而欲企踵以包三光﹐鼓腹以奮雷靈﹐不亦蔽乎!”{清}{顾炎武}《汉三君诗·高祖》:“三章布國門﹐企踵咸樂從。”

  • 企踵可待-汉语大词典

    企踵可待

    【1】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宋}{司马光}《上皇帝疏》:“治平之期﹐企踵可待。”《後汉书·王符传》:“今使貢士必覈以實﹐其有小疵﹐勿彊衣飾﹐出處默語﹐各因其方﹐則{蕭}﹑{曹}﹑{周}﹑{韓}之倫﹐何足不致﹐{吴}﹑{鄧}﹑{梁}﹑{竇}之屬﹐企踵可待。”

  • 係踵-汉语大词典

    係踵

    【1】接踵而至。形容多。《晋书·郤诜传》:“{虞}{夏}之際﹐聖明係踵﹐而損益不同。”{宋}{叶適}《上殿札子》:“{顔亮}雖威脅天下﹐而北方起事以歸命者固已係踵。”《三国志·吴志·虞翻传》“妻子得還”{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海嶽精液﹐善生俊異﹐是以忠臣係踵﹐孝子連閭﹐下及賢女﹐靡不育焉。”

  • 亡不旋踵-汉语大词典

    亡不旋踵

    【1】谓迅速灭亡。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宋}{苏辙}《<元祐会计录>序》:“{晉武帝}削平{吴蜀}﹐任賢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風﹐然而亡不旋踵。”

  • 反踵-汉语大词典

    反踵

    【1】脚跟反向。《尔雅·释兽》“狒狒”{晋}{郭璞}注:“其狀如人,面長脣黑,身有毛,反踵。”{邢昺}疏:“反踵者,脚跟反向也。”《山海经·海内南经》:“{梟陽國}在{北胊}之西,其爲人,人面長脣,黑身有毛,反踵。”因亦借指传说中的{枭阳国}。《淮南子·氾论训》:“{丹穴}﹑{大蒙}﹑{反踵}……之民﹐是非各異﹐習俗相反。”{高诱}注:“{反踵}﹐國名。其人南行﹐武迹北向。”{南朝} {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離身}﹑{反踵}之君﹐{髽首}﹑{貫胸}之長﹐屈膝厥角﹐請受纓縻。”【2】犹旋踵。谓时间极短。《新唐书·许世绪传》:“公姓名已著謡籙﹐今擥五郡之兵﹐據四戰之衝﹐苟無奇計﹐禍不反踵。”

  • 延頸企踵-汉语大词典

    延頸企踵

    【1】伸长头颈,踮起脚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宋}{王安石}《回贺冬启三》:“延跂台華﹐彌增善頌。”{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頸企踵﹐回面内嚮﹐喁喁如也。”《後汉书·窦武传》:“於是天下雄俊知其風旨﹐莫不延頸企踵﹐思奮其智力。”{宋}{王明清}《挥麈後录》卷四:“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頂煉臂﹐延頸跂踵﹐以望御車之塵也?”亦省作“[延企]”﹑“[延跂]”。{唐}{柳宗元}《礼部为百官上尊号表》:“伏惟陛下小謙讓之節﹐安延企之情。”{宋}{苏轼}《杭州上执政书》:“日與吏民延頸企踵﹐雖大旱望雲﹐執熱思濯﹐未喻其急也。”亦作“[延頸跂踵]”。{三国} {魏}{曹植}《闲居赋》:“登高丘以延企﹐時薄暮而起余。”《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江天在望﹐延跂爲勞。”

  • 延踵-汉语大词典

    延踵

    【1】形容殷切盼望的样子。《魏书·卢渊传》:“{吴會}之民﹐延踵皇澤。”

  • 延頸跂踵-汉语大词典

    延頸跂踵

    【1】见“延頸企踵”。

  • 延頸舉踵-汉语大词典

    延頸舉踵

    同“[延頸企踵]”【1】《庄子·胠箧》:“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延頸舉踵﹐喁喁然皆嚮風慕義。”《吕氏春秋·精通》:“聖人南面而立﹐以愛利民爲心﹐號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頸舉踵矣。”

  • 銜踵-汉语大词典

    銜踵

    【1】犹接踵。《新唐书·逆臣传中·李希烈》:“舟乘銜踵進﹐亙七十里。”

  • 彝踵-汉语大词典

    彝踵

    【1】犹言成规﹑成例。《周书·孝闵帝纪》:“咨爾{周公}﹐帝王之位弗有常﹐有德者受命﹐時乃天道。予式時庸﹐荒求於{唐}{虞}之彝踵。曰我{魏}德之終舊矣﹐我邦小大罔弗知﹐今其可久怫於天道而不歸有德歟?”

  • 履穿踵決-汉语大词典

    履穿踵決

    【1】鞋子穿洞,后跟破裂。极言贫困。《庄子·山木》:“衣敝履穿﹐貧也。”《庄子·让王》:“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後》:“所以待到磨墨吮笔﹐说什么‘履穿踵决’时﹐脚上也许早经是丝袜。”

  • 架肩接踵-汉语大词典

    架肩接踵

    【1】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拥挤。{宋}{无名氏}《灯下闲谈·升斗得仙》:“{李相公}{珏}鎮{揚}日﹐夜夢長衢而行﹐見一金字牌屹於路左﹐觀者架肩接踵而至﹐遂詣看焉。”

  • 機不旋踵-汉语大词典

    機不旋踵

    【1】形容时机短暂。旋踵,转过脚后跟。{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柔》:“機不旋踵﹐時不再來。必發今宵﹐無貽後悔。”

  • 比肩繼踵-汉语大词典

    比肩繼踵

    【1】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晏子春秋·杂下九》:“{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汉}{王粲}《荆州文学记》:“於是童幼猛進﹐武人革面﹐總角佩觿﹐委介免胄﹐比肩繼踵﹐川遊泉涌﹐亹亹如也。”

  • 比肩係踵-汉语大词典

    比肩係踵

    【1】犹比肩继踵。《新唐书·韦思谦传》:“今之取人﹐未試而遽遷﹐務進徼幸﹐比肩係踵。”

  • 比肩疊踵-汉语大词典

    比肩疊踵

    【1】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遼}{沈}舊人﹐勝朝遺耉﹐比肩疊踵﹐同掌絲綸。”

  • 比肩隨踵-汉语大词典

    比肩隨踵

    【1】犹比肩继踵。《韩非子·难势》:“且夫{堯}﹑{舜}﹑{桀}﹑{紂}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隨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絶於中。”

  • 比肩接踵-汉语大词典

    比肩接踵

    【1】犹比肩继踵。{清}{戴名世}《<小学论选>序》:“天下之謬悠庸爛者﹐比肩接踵﹐不可勝數。”{清}{戴名世}《<道墟图诗>序》:“其間名臣鉅儒﹑魁奇俊偉豪傑不羣之士﹐比肩接踵而出。”

  • 敗不旋踵-汉语大词典

    敗不旋踵

    【1】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北史·杨敷传》:“未議致身﹐先圖問鼎﹐假稱{伊}{霍}之事﹐將肆{莽}{卓}之心﹐人神同疾﹐敗不旋踵。”{唐}{卢照邻}《三国论》:“然而喪師失律﹐敗不旋踵﹐奔波{謙}{瓚}之間﹐羈旅{袁}{曹}之手﹐豈拙於用武﹐將遇非常敵乎?”

  • 曳踵-汉语大词典

    曳踵

    【1】犹接踵。{明}{沈鲸}《双珠记·人珠还合》:“數極時通往者復﹐苦盡甘來車曳踵。”【2】谓拖着脚后跟,使足不离地,小步行走。《新唐书·姚崇传》:“{崇}它日朝﹐衆趨出﹐{崇}曳踵爲有疾狀﹐帝召問之﹐對曰:‘臣損足。’”《礼记·玉藻》:“執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孔颖达}疏:“踵謂足後跟也﹐謂將行之時﹐初舉足前﹐後曳足跟﹐行不離地。”

  • 汗流至踵-汉语大词典

    汗流至踵

    【1】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庄子·田子方》:“{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亦作“[汗流浹踵]”﹑“[汗流接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柳氏子》:“{柳}在櫝中﹐歷歷聞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晩霞》:“〔{阿端}〕意計窮蹙﹐汗流浹踵。”

  • 汗流浹踵-汉语大词典

    汗流浹踵

    【1】见“汗流至踵”。

  • 汗流接踵-汉语大词典

    汗流接踵

    【1】见“汗流至踵”。

  • 沓來踵至-汉语大词典

    沓來踵至

    【1】纷纷到来。{清}{林则徐}《札南澳镇饬严办东路贩烟外国船只》:“倘敢抗違不遵﹐即照前札或用礮轟擊﹐或用火焚燒﹐務使創鉅痛深﹐始免沓來踵至。”

  • 接踵-汉语大词典

    接踵

    【1】接触到前面人的足跟。意谓相继﹑相从﹑连续不断或紧接着。{洪深}《冯大少爷》:“生先{陳}歸﹐久待妻子不見﹐孑身復出。甫離家﹐{陳}接踵返。”{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二章:“甚怪大地之内﹐於千萬年賢豪接踵﹐聖哲比肩﹐立法如雲﹐創説如雨﹐而不加恤察。”《战国策·秦策四》:“{韓}{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者百世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徒欲與{吴王}接踵而死﹐孤之願也。”{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香云》:“張筵設宴﹐大會親戚﹐來赴者接踵。”{宋}{王安石}《和微之登高斋》:“{魏王}兵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

  • 搶喪踵魂-汉语大词典

    搶喪踵魂

    【1】詈词。追赶死者的魂魄。用以斥人行动慌张﹐急不可待。《西游记》第九六回:“放了現成茶飯不吃﹐清涼瓦屋不住﹐却要走甚麽路﹐像搶喪踵魂的!”

  • 摩肩接踵-汉语大词典

    摩肩接踵

    【1】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新华文摘》1982年第4期:“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滚滚的人流几乎要把狭小的街道挤破。”{清}{倦圃野老}《庚癸纪略·辛酉》:“十二月二十日﹐連日市上賊衆往來﹐晝夜摩肩接踵﹐食物昂貴﹐從來未有。”

  • 摩頂至踵-汉语大词典

    摩頂至踵

    【1】犹摩顶放踵。{南朝} {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雞人始唱﹐鶴蓋成陰﹐高門旦開﹐流水接軫。皆願摩頂至踵﹐隳膽抽腸。”

  • 摩頂放踵-汉语大词典

    摩頂放踵

    【1】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形容不辞辛苦﹐舍己为人。《孟子·尽心上》:“{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爲之。”{赵岐}注:“摩突其頂下至於踵。”{清}{谭嗣同}《<仁学>自叙》:“深念高望﹐私懷{墨子}摩頂放踵之志矣。”亦省作“[摩踵]”﹑“[摩頂]”。{南朝} {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剖心摩踵﹐以報所天。”{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折:“便是摩頂放踵﹐利天下也爲之。”{郭沫若}《落叶》第二九信:“‘摩顶不难追觳{墨}’﹐是甚么意思呢?”{宋}{秦观}《浩气传》:“爲己者至於不拔一毛﹐兼愛者至於摩頂放踵﹐往而不知反焉。”

  • 摩踵-汉语大词典

    摩踵

    【1】古{印度}诸国的风俗礼节﹐朝见尊敬者时用手抚摩其脚跟﹐以示崇敬。{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遠則稽顙拜手﹐近則舐足摩踵。”《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中天竺國}〕以舐足摩踵爲致禮。”【2】见“摩頂放踵”。

  • 肩摩踵接-汉语大词典

    肩摩踵接

    【1】肩相摩﹐踵相接。形容行人拥挤。{邓慕韩}《丁未黄冈举义记》:“及黨軍宣布解散﹐十六早﹐全城人民七八萬﹐携男帶女﹐各自逃生﹐肩摩踵接﹐路途擠擁﹐哭聲載道﹐慘不忍聞。”{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平常是异常清静的街面﹐到这时候两边的街檐便成为肩摩踵接的市场了。”{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幽怪二·荒徼人鬼杂处》:“終日人鬼雜處﹐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聞問。”

  • 脚踵-汉语大词典

    脚踵

    【1】脚后跟。{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二:“〔{孙八爷}〕一走一耸肩﹐一高提脚踵﹐为是显着比本来的身量高大而尊严。”{明}{文徵明}《跋李少卿帖》:“破却工夫﹐何至隨人脚踵。就令學成{王羲之}﹐祇是他人書耳。”

  • 旋踵-汉语大词典

    旋踵

    【1】掉转脚跟。形容时间短促。{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休爲一朝之忿﹐不思量旋踵喪其身。”{孙犁}《秀露集·新年为<天津团讯>作》:“至于出于私心的﹐群起而哄之的吹捧﹐对创作的危害﹐我们是不旋踵就可以看到的。”《韩诗外传》卷十:“夫天怨不全日﹐人怨不旋踵。”{南朝} {梁}{沈约}《七贤论》:“受禍之速﹐過於旋踵。”【2】转身。指畏避退缩。《商君书·画策》:“是以三軍之衆﹐從令如流﹐死而不旋踵。”{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百戰百進﹐義弗旋踵。”{晋}{潘岳}《射雉赋》:“望黶合而翳皛﹐雉脥肩而旋踵。”

  • 禍不旋踵-汉语大词典

    禍不旋踵

    【1】形容灾祸很快来临。踵,脚跟;不旋踵,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为短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座内甚欣媿﹐然不測其來﹐仍慮事連宫禁﹐禍不旋踵。”《北齐书·袁聿修传》:“及在吏部﹐屬政塞道喪﹐若違忤要勢﹐即恐禍不旋踵﹐雖以清白自守﹐猶不免請謁之累。”

  • 相踵-汉语大词典

    相踵

    【1】互相追随。《墨子·号令》:“嚴令吏民無敢讙囂﹑三冣﹑並行……相踵﹑相投﹑相擊﹑相靡以身及衣。”{孙诒让}间诂:“謂以足跟相躡也。”【2】足踵相接;相继。{清}{曾国藩}《母弟温甫哀词》:“而{撫州}﹑{建昌}兩府﹐以是月之季﹐相踵淪没。”{南朝}{梁简文帝}《戎昭将军刘显墓铭》:“祔彼故塋﹐流芬相踵。”{明}{李贽}《答耿司寇书》:“夫君猶龍也﹐下有逆鱗﹐犯者必死﹐然而以死諫者相踵也。”

  • 疊踵-汉语大词典

    疊踵

    【1】犹接踵,追随。{唐}{皮日休}《文中子碑》:“{仲尼}之化﹐不及於一國﹐而被於天下……故{孟子}疊踵{孔}聖﹐而贊其道。”

  • 穴踵-汉语大词典

    穴踵

    【1】脚印。{南朝}{陈後主}《七夕宴宣猷堂》诗:“賢舍觀穴踵﹐瓜田覩躡迹。”

  • 策踵-汉语大词典

    策踵

    【1】扶杖接踵而来。{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五·释僧远》:“其後山居逸迹之賓﹑慠世凌雲之士﹐莫不策踵山門﹐展敬禪室。”

  • 箕踵-汉语大词典

    箕踵

    【1】簸箕的底部。箕底前宽后狭﹐用以喻相似之物。《文选·宋玉<高唐赋>》:“上至觀側﹐地蓋厎平﹐箕踵漫衍﹐芳草羅生。”{李善}注:“箕踵﹐前闊後狹﹐似箕;衍﹐平貌。言山勢如簸箕之踵也。”{张铣}注:“山之形如簸箕之掌而寬大。”

  • 舉踵-汉语大词典

    舉踵

    【1】踮起脚跟。形容盼望殷切。《南齐书·萧颖胄传》:“雲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舉踵來王﹐交臂納貢。”《荀子·荣辱》:“小人莫不延頸舉踵而願曰:‘知慮材性﹐固有以賢人矣。’”

  • 舉踵思望-汉语大词典

    舉踵思望

    【1】见“舉踵思慕”。

  • 舉踵思慕-汉语大词典

    舉踵思慕

    【1】思之深﹐念之切﹐至踮脚而望。{汉}{荀悦}《汉纪·武帝纪》:“蓋聞中國至仁﹐德洋恩普……舉踵思望﹐如枯旱之望雨。”{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舉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亦作“[舉踵思望]”。

  • 翹首跂踵-汉语大词典

    翹首跂踵

    【1】抬头踮脚。形容盼望殷切。《剪灯新话·秋香亭记》:“但翹首企足以待結褵之期﹐不計其他也。”{宋}{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一:“爰自入朝以來﹐天下之士翹首跂踵﹐冀閤下日以忠言摩上﹐不謂若今之爲起居舍人者﹐止司記録而已也。”亦作“[翹首企足]”。

  • 納屨踵决-汉语大词典

    納屨踵决

    【1】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韩诗外传》卷一:“{原憲}楮冠黎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絶﹐振襟則肘見﹐納履則踵决。”《庄子·让王》:“{曾子}居{衛}……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絶﹐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决。”亦作“[納履踵决]”。

  • 系踵-汉语大词典

    系踵

    【1】接踵。形容人多, 连接不绝。{宋}{洪迈}《容斋四笔·会合联句》:“{鄧}﹑{唐}﹑{蔡}﹑{陳}﹐馳捷系踵。”{宋}{岳珂}《桯史·秦桧死报》:“{王盧溪}在{夜郎}﹐郡守承風旨﹐待以囚隸﹐至不免旬呈。適郵筒至﹐張燕公堂以召之。{盧溪}怪前此未之有﹐不敢赴。邀者系踵﹐不得已趨詣。”{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全髮之士﹐系踵蹈淵。”

  • 納履踵决-汉语大词典

    納履踵决

    【1】见“納屨踵决”。

  • 繫踵-汉语大词典

    繫踵

    【1】犹接踵。相继。{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全髮之士﹐繫踵蹈淵﹐而黄神嘯吟﹐民不再振。”

  • 繼踵-汉语大词典

    繼踵

    【1】形容人多。{唐}{皇甫湜}《编年纪传论》:“自{漢}至今﹐代以更八﹐年幾歷千﹐其間賢人摩肩﹐史臣繼踵。”《晏子春秋·杂下九》:“{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2】接踵, 前后相接。《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及二人羈旅入{秦}﹐繼踵取卿相。”{明}{陶宗仪}《辍耕录·叙画》:“如{李成}﹑{關仝}﹑{范寬}﹑{董源}之迹﹐{徐熙}﹑{黄筌}﹑{居寀}之蹤﹐前不籍師資﹐後無復繼踵者。”{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自《七發》以下﹐作者繼踵。”{唐}{胡曾}《咏史诗·五湖》:“不知{范蠡}乘舟後﹐更有功臣繼踵無?”{闻一多}《冬夜评论一》:“他们喊道:‘诗坛空气太沈寂了!’于是《冬夜》﹑《草儿》﹑《湖畔》﹑《蕙的风》﹑《雪朝》继踵而出。”

  • 足踵-汉语大词典

    足踵

    【1】脚后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後生子女﹐皆足踵反向前。”

  • 跂踵-汉语大词典

    跂踵

    【1】踮起脚跟。形容盼望或仰慕之切。{元}{元明善}《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秦}{蜀}士女﹐跂踵引領。”{明}{归有光}《顾夫人八十寿序》:“天下之士﹐誰不扼腕跂踵而慕豔之?”{宋}{苏轼}《上执政度牒赈济因修廨宇书》:“日與吏民延頸跂踵﹐雖大旱望雲﹐執熱思濯﹐未喻其急也。”【2】传说中的国名。《山海经·海外北经》:“{跂踵國}在{拘纓}東﹐其爲人大﹐兩足亦大。一曰{大踵}。”{郭璞}注:“其人行﹐脚根不著地也。”【3】指边远化外之地或化外之人。{南朝} {梁}{沈约}《齐武帝谥议》:“{丹徼}﹑{青丘}之野﹐{跂踵}﹑{反舌}之民。”{谭作民}《噩梦》诗:“{蓐收}凜命舞節旄﹐挺鉞立斬{蠻蠻}﹑{獙獙}兼{跂踵}。”【4】企求达到。《南齐书·王僧虔传》:“曲全者禄厚﹐藝妙者位優。利以動之﹐則人思刻厲。反本還源﹐庶可跂踵。”{宋}{范仲淹}《四德说》:“後之人孰能生知﹐宜乎跂踵而勤行矣。”【5】举足。比喻顷刻。《宋书·自序传·沈田子》:“{泓}喪旗棄衆﹐奔還{霸}西﹐{咸陽}空盡﹐義徒四合﹐清蕩餘燼﹐勢在跂踵。”《南史·张弘策传》:“{祏}怯而無斷﹐{暄}弱而不才﹐折鼎覆餗﹐跂踵可待。”【6】传说中的鸟名。《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十里﹐曰{復州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見則其國大疫。”{晋}{郭璞}《山海经图赞·跂踵》:“青耕禦疫﹐跂踵降災。”

  • 趾踵相錯-汉语大词典

    趾踵相錯

    【1】见“趾踵相接”。

  • 趾踵-汉语大词典

    趾踵

    【1】指脚。{元}{柳贯}《寒食日出访客始见杏花归而有赋》诗:“寄聲爲謝歌泥中﹐補兀吾猶完趾踵。”

  • 趾踵相接-汉语大词典

    趾踵相接

    【1】形容人数之多。{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师范》:“此外握風氣之權者﹐爲書院山長﹐爲蒙館學究﹐車載斗量﹐趾踵相接。”亦作“[趾踵相錯]”。《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革命制造厂》:“棄家逃威﹐望門投止者﹐趾踵相錯。”

  • 跟踵-汉语大词典

    跟踵

    【1】脚后跟。《急就篇》卷三:“■踝跟踵相近聚。”{颜师古}注:“足後曰跟﹐亦謂之踵﹐跟猶根也﹐下著於地如木根也。踵者﹐鍾也﹐上體任之力所鍾聚也。”

  • 踏踵-汉语大词典

    踏踵

    【1】漫步。{唐}{张说}《岳州行郡竹篱》诗:“閭里寬矯步﹐榛叢恣踏踵。”

  • 踮踵-汉语大词典

    踮踵

    【1】踮起脚跟。{石楠}《张玉良传》二一:“踮踵翘首﹐寻找着他熟悉的遮阳伞和支撑的画架﹐不觉茫然了。”

  • 踵-汉语大词典

    《廣韻》之隴切,上腫,章。【1】脚后跟。亦泛指脚。《荀子·荣辱》:“小人莫不延頸舉踵而願曰:‘知慮材性,固有以賢人矣!’”{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之二:“{魏王}兵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香云》:“張筵設宴,大會親戚,來赴者接踵。”{徐迟}《牡丹》五:“到处人们惊地自顶至踵地注视她。”【2】借指基脚,物体的底部。《元史·五行志二》:“〔{元統}〕二十八年六月壬寅,{彰德路}{天寧寺}塔忽變紅色,自頂至踵,表裏透徹,如煅鐵初出于爐,頂上有光焰迸發,自二更至五更乃止。”{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崖》:“下崖之菴,曰{瑞峯},一曰{麻尼}。崖高危立,菴逼其踵。”【3】追逐。《六韬·均兵》:“騎者,軍之伺候也,所以踵敗軍,絶糧道,擊便寇也。”《太平广记》卷三六一引{唐}{牛肃}《纪闻·牛成》:“忽見空中有物,如角之像,飛騎刀刺之,角湧出爲人,身長丈餘,而逐飛騎。飛騎走,且射之,中。怪遂少留,又來踵,飛騎又射之,乃止。”【4】指鞋后跟。参见“[踵决]”。【5】跟随。《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吴}踵{楚},而疆埸無備,邑,能無亡乎?”《汉书·武帝纪》:“步兵踵軍後數十萬人。”{颜师古}注:“踵,接也,猶言躡其踵。”{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前後考第進士及庭所策試士,踵相躡爲宰相達官,與公相先後。”《四游记·唐三藏起程往西》:“我和你踵在衆人叢中,一則看他那會何如;二則看他金蟬身上,可有我的寶貝。”【6】继承;因袭。《汉书·刑法志》:“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國。”{颜师古}注:“踵,因也。”{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司馬遷}易編年爲紀傳,成一家之書,自後史官莫不踵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像各有贊,踵{乾隆}故事也。”【7】至;到。《战国策·齐策一》:“軍重踵{高宛},使輕車鋭騎衝{雍門}。”【8】屡次;频频。参见“[踵見]”。【9】车的后承轸。指輈的末端,用以承受车箱横木者。《周礼·考工记·輈人》:“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爲踵圍。”{郑玄}注:“踵,後承軫者也。”{清}{凤应韶}《凤氏经说·车制》:“輈之後承軫者曰踵。”{清}{戴震}《考工记图·释车》:“輈端謂之頸,後謂之踵。”

  • 踵迹-汉语大词典

    踵迹

    亦作“[踵跡]”【1】犹继承。《楚辞·刘向<九叹·离世>》:“端余行其如玉兮﹐述皇輿之踵跡。”{王逸}注:“言思正我行﹐令之如玉﹐不匿瑕惡﹐以承述先王正治之法﹐繼續其業而大之也。”《五灯会元·洞山价禅师法嗣·洞山道全禅师》:“暨{洞山}圓寂﹐衆請踵迹住持。”

  • 踵道-汉语大词典

    踵道

    【1】接踵于道。形容人流连续不断。《战国策·燕策一》:“且夫{秦}之攻{燕}也﹐逾{雲中}﹑{九原}﹐過{代}﹑{上谷}﹐彌埊踵道數千里﹐雖得{燕}城﹐{秦}計固不能守也。”《新唐书·姚崇传》:“帝欲{崇}自近﹐詔徙寓四方館﹐日遣問食飲起居﹐高醫﹑尚食踵道。”

  • 踵美-汉语大词典

    踵美

    【1】谓继承前人的功业﹑美德。{明}{屠隆}《昙花记·凯旋见母》:“前者有人來菴中報你平服靖亂﹐克復神京﹐麟閣之勳﹐踵美汝父﹐可喜可喜!”

  • 踵呼-汉语大词典

    踵呼

    【1】追随呐喊。比喻响应号召。{清}{王夫之}《绎思》:“則{大澤}踵呼﹐彌年蹀血者﹐匪馮生之景命﹐所争續絶者也。”

  • 踵門-汉语大词典

    踵門

    【1】登门;上门。《孟子·滕文公上》:“有爲{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尚有一人肯杖策踵門如{崔元素}者否?”{宋}{苏轼}《送颜复兼寄王巩》诗:“太一老仙閑不出﹐踵門問道今時矣。”

  • 踵行-汉语大词典

    踵行

    【1】谓仿照实行。{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蓋草創不易﹐一創成﹐則别人亦可踵行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且令天下之人皆知新法之益﹐如此則踵行他政﹐必無撓格之虞。”

  • 踵決-汉语大词典

    踵決

    【1】见“踵决”。

  • 踵路-汉语大词典

    踵路

    【1】犹踵道。《新唐书·裴度传》:“〔{裴度}〕及病創一再旬﹐分衛兵護第﹐存候踵路。”《新唐书·李栖筠传》:“歲仍旱﹐編人死徙踵路。”

  • 踵跡相接-汉语大词典

    踵跡相接

    同“[踵趾相接]”【1】{清}{昭槤}《啸亭杂录·梁提督》:“自叢嵐叠嶂間以刀掘路﹐士卒各懷一鐵釘﹐踵跡相接﹐攀釘而上。”

  • 踵謝-汉语大词典

    踵謝

    【1】谓登门道谢。《西游记》第十四回:“貧僧在府多擾﹐容回時踵謝。”{明}{汪廷讷}《狮吼记·赤壁》:“昨蒙{東坡}贈以侍兒﹐半月來未敢踵謝。”

  • 踵跖-汉语大词典

    踵跖

    【1】喻相连接。{明}{汤显祖}《金堤赋》:“豈圜興以條惑兮﹐石涵牙而踵跖。”

  • 踵古-汉语大词典

    踵古

    【1】沿袭古代。{汉}{扬雄}《剧秦美新》:“昔帝纘皇﹐王纘帝﹐隨前踵古﹐或無爲而治﹐或損益而亡。”

  • 踵武相接-汉语大词典

    踵武相接

    同“[踵趾相接]”【1】{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髮絲粟之才﹐皆得以牽連成就﹐況若{伯强}之卓然能自見者乎!”

  • 踵躅-汉语大词典

    踵躅

    【1】犹踵迹。{明}{何景明}《内篇》之十八:“夫先人皆顯仕于當世稱列于名公大君子﹐予弗能踵躅紹芳﹐矧有以增光益休者乎!”

  • 踵繼-汉语大词典

    踵繼

    【1】过继。{清}{邓显鹤}《黄虎痴继室陈氏墓志铭》:“{本驥}前室子二人:{邁迪}﹐{迪}後兄病尫﹐將以孺人所生子{達}﹐於免喪後踵繼。”【2】犹接续。《後汉书·班彪传》:“{武帝}時﹐{司馬遷}著《史記》﹐自{太初}以後﹐闕而不録﹐後好事者頗或綴集時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繼其書。”

  • 踵趾相接-汉语大词典

    踵趾相接

    【1】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韩北屏}《非洲夜会·橘林茶香》:“缅想当年景象:那种踵趾相接的商旅队﹐商旅队中各种语言的交响。”{杨天石}《黄遵宪》:“{黄遵宪}盛赞他们‘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 踵成-汉语大词典

    踵成

    【1】谓继续完成某项工作或事业。{宋}{宋祁}《宋景文杂说》:“創始者難﹐踵成者易﹐百物皆是﹐夫何足疑。”{南朝} {梁}{沈约}《上<宋书>表》:“{大明}中﹐又命著作郎{徐爰}踵成前作﹐{爰}因{何蘇}所述﹐勒爲一史。”

  • 踵武-汉语大词典

    踵武

    【1】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自序》:“近代學人雖復力求踵武﹐亦步亦趨﹐然謹嚴審核﹐未能逮也。”《楚辞·离骚》:“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王逸}注:“踵﹐繼也。武﹐跡也。”{唐}{刘知幾}《史通·鉴识》:“逮《史》﹑《漢》繼作﹐踵武相承。”

  • 踵踵-汉语大词典

    踵踵

    【1】往来貌。{元}{陈旅}《琼茸赋》:“彼婦子之踵踵兮﹐持頃筐以取盈。”

  • 踵步-汉语大词典

    踵步

    【1】跟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继承仿摹前人。{清}{陈梦雷}《抒哀赋》:“童昏侈而踵步兮﹐驅狂瞀而蕩魄。”{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朅來馬龍車水﹐徜徉馳騁于春江花月之宵﹐相率以繼賡踵步于《燕子箋》﹑《桃花扇》之後塵者﹐固仍仿髴乎其{弘光}故事也。”

  • 踵謬-汉语大词典

    踵謬

    【1】沿袭谬误。{清}{戴名世}《<南山集初集>序》:“若夫承訛踵謬如俗學之失﹐則知免矣!”{明}{王廷相}《雅述上》:“自開闢以來﹐有誣罔而行者﹐有假託而行者﹐世代云遠﹐踵謬習陋﹐迷而弗察者衆矣。”

  • 踵至-汉语大词典

    踵至

    【1】接踵而来。{清}{梁章鉅}《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鸿翱书》:“嗣因{揚城}警報踵至﹐探知夷已迫{焦山}口﹐復踉蹌挈家於六月初渡{江}。”

  • 踵續-汉语大词典

    踵續

    【1】连续不断。{王闿运}《<湘潭县志>序》:“今之縣書﹐自{明}中葉先後三四百年踵續十修﹐前患其無徵﹐而後患其冗繁。”{清}{梁章鉅}《河上杂诗》之五:“議者如目睹﹐惜者亦踵續。”

  • 踵賀-汉语大词典

    踵賀

    【1】谓登门祝贺。{唐}{沈亚之}《序诗送李胶秀才》:“由是後學争踵賀﹐相與綴裁其字句。”

  • 踵足相接-汉语大词典

    踵足相接

    同“[踵趾相接]”【1】{明}{张居正}《答列卿毛介川书》:“今之士大夫﹐冠纓相摩﹐踵足相接﹐一時號爲交游者﹐蓋不少矣。”

  • 踵起-汉语大词典

    踵起

    【1】接踵而起;接连而起。{章炳麟}《文学说例》:“惟夫體廢於史官﹐而業存於矇瞽﹐由是二《雅》踵起﹐藉歌陳政﹐同波異瀾﹐遂各爲派别焉。”《清史稿·礼志六》:“靖三省教匪﹐{蜀}將競興;東南海寇横﹐{閩}帥踵起。”{明}{曹学佺}《<唐黄御史集>序》:“計{貞元}距{乾寧}凡百年有奇﹐御史晩成﹐而‘四門’早逝﹐杳不相及﹐而{璞}之所爲齊名﹐亦後先踵起云爾。”

  • 踵踵跌跌-汉语大词典

    踵踵跌跌

    【1】走路不稳的样子。《荡寇志》第七四回:“少頃﹐衙内帶着{撥火棒}﹑{愁太平}﹐又一個親隨﹐已有三四分醉了﹐踵踵跌跌的進來。”

  • 踵接肩摩-汉语大词典

    踵接肩摩

    【1】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忽金鼓喧闐﹐儀衛甚盛﹐觀者踵接肩摩。”

  • 踵兵-汉语大词典

    踵兵

    【1】谓补充后继的兵力。《史记·太史公自序》:“{楚}人圍我{滎陽}﹐相守三年;{蕭何}填撫{山西}﹐推計踵兵﹐給糧食不絶﹐使百姓愛{漢}﹐不樂爲{楚}。”

  • 踵頂-汉语大词典

    踵頂

    “[摩頂放踵]”之省【1】谓从足跟到头顶都磨伤了,形容不畏劳苦,不顾身体。{宋}{刘斧}《青琐高议别集·越娘记》:“{越娘}歛躬曰:‘郎之大恩﹐踵頂何報?’”

  • 踵臼-汉语大词典

    踵臼

    【1】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中山经》:“又東十里﹐曰{踵臼之山}﹐無草木。”

  • 踵係-汉语大词典

    踵係

    【1】继续;连续。《新唐书·元结传》:“盜賊數犯州縣﹐百姓轉徙﹐踵係不絶﹐將士臨敵而奔﹐賢人君子遁逃不出。”《後汉书·袁绍传》:“會故{冀州}牧{韓馥}懷挾逆謀﹐欲專權埶﹐絶臣軍糧﹐不得踵係﹐至使猾虜肆毒﹐害及一門﹐尊卑大小﹐同日并戮。”

  • 踵跡-汉语大词典

    踵跡

    【1】见“踵迹”。

  • 踵息-汉语大词典

    踵息

    【1】道家炼气养生之法。亦指呼吸徐缓深沉。语本《庄子·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衆人之息以喉。”{成玄英}疏:“真人心性和緩,智照凝寂。至於氣息,亦復徐遲。脚踵中來,明其深静也。”{宋}{陆游}《独学》诗:“踵息無聲酣午枕﹐舌根忘味美晨烹。”{清}{金农}《广陵秋日杂作》诗之三:“屢訪花隱翁﹐踵息無一聲。”{宋}{苏轼}《蔡州道上遇雪》诗之二:“平生學踵息﹐坐覺兩温。”

  • 踵軍-汉语大词典

    踵軍

    【1】后续部队。《六韬·必出》:“令我踵軍﹐設雲火遠候。”原注:“踵軍﹐後軍。”《尉缭子·踵军令》:“所謂踵軍者﹐去大軍百里﹐期於會地﹐爲三日熟食﹐前軍而行﹐爲戰合之表﹐合表乃起。”

  • 踵躡-汉语大词典

    踵躡

    【1】相继,接连。{宋}{叶適}《郑景元墓志铭》:“故事﹐第四人與上三人踵躡以進﹐累日月皆至卿相﹐{景元}恥自言﹐故甘爲選人。”

  • 踵决-汉语大词典

    踵决

    亦作“[踵決]”【1】鞋跟破裂。形容贫困。{汉}{刘向}《新序·节士》:“{原憲}冠桑葉冠﹐杖藜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絶﹐袵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庄子·让王》:“{曾子}居{衛}﹐緼袍無表﹐顔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絶﹐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决。”{成玄英}疏:“履敗納之而跟後決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揖客入﹐見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設筵相款﹐寵禮異常。”

  • 踵蹤-汉语大词典

    踵蹤

    【1】犹接踵。{郭孝成}《湖南光复记事》:“而{宋教仁}﹑{李燮和}﹑{劉揆一}﹐踵蹤而起﹐互相組織。”

  • 踵興-汉语大词典

    踵興

    【1】相继兴起。{清}{陈田}《明诗纪事己籤·李先芳》:“{嘉隆}詩社﹐{先芳}首倡﹐厥後{王}{李}踵興﹐遂擯斥{先芳}﹐不與七子之列。”{许之衡}《读“国粹学报”感言》:“□氏見{歌白尼}﹑{達爾文}輩疑宗教﹐而科學踵興﹐遂謂{歐洲}今日﹐宗教已屬末法之期﹐且深以神洲興宗教爲慮。”

  • 踵接-汉语大词典

    踵接

    【1】踵趾相接。谓人接连不断。{宋}{陈造}《官务》诗:“追逮有踵接﹐符牒動山積。”{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阿■》:“大郎悟爲狐祟﹐力白其故。客甚無聊﹐踵接而散。”{陈毅}《满江红·黄金海岸》词:“獨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

  • 踵-汉语大词典

    【1】犹沿袭。{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英宗}遺言﹐免用宫嬪殉葬﹐此最盛德事……{英宗}一言﹐前足以杜歷代之踵﹐後足以立萬世之法程。”{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政治所出﹐大抵踵卑陋﹐因於世俗而已。”{清}{赵翼}《大石佛歌》:“爾後踵遂流播﹐土木莊嚴日顯赫。”

  • 踵事增華-汉语大词典

    踵事增華

    【1】{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輪爲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增冰爲積水所成,積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后以“踵事增華”指继续以前的事业并更加发展。{朱自清}《那里走·我们的路》:“据我所知﹐革命似乎还不曾革掉了什么;只有踵事增华﹐较前更甚罢了。”《明史·舆服志一》:“{東都}乃有九斿﹑雲罕﹑旒冕﹑絇屨之儀物﹐踵事增華﹐日新代異。”{清}{得硕亭}《草珠一串·时尚》词:“{滿洲}糕點樣原繁﹐踵事增華不可言。”

  • 踵見-汉语大词典

    踵見

    【1】屡次进见。《庄子·德充符》:“{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郭象}注:“踵,頻也。”一说,用脚后跟走着去求见。参阅{陆德明}释文引{晋}{崔譔}曰。

  • 踵-汉语大词典

    《集韻》朱用切,去用,章。【1】见“躘踵”。

  • 蹄踵-汉语大词典

    蹄踵

    【1】指牲口的脚。亦泛指蹄迹。{宋}{路振}《祭战马文》:“蹄踵纍纍﹐通乎鬼區。”{唐}{韩愈}《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自他郡往輸﹐乘沙逆河﹐遠者數千里﹐人畜死﹐蹄踵交道﹐費不可勝計﹐中國坐耗。”

  • 蹈踵-汉语大词典

    蹈踵

    【1】犹沿袭。《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臣常疾世主莫不思紹{堯}﹑{舜}﹑{湯}﹑{武}之治﹐而蹈踵{桀}﹑{紂}﹑{幽}﹑{厲}之跡。”

  • 躘踵-汉语大词典

    躘踵

    【1】行动不便貌。《古尊宿语录·舒州法华山举和尚语要·行录》:“老病尋常發﹐躘踵無較時。”{唐}{卢仝}《自咏》之二:“{盧子}躘踵也﹐賢愚總莫驚。”一本作“龍鍾”。【2】踉跄欲跌貌。《西游记》第三回:“這猴王打出城中﹐忽然絆着一個草紇繨﹐跌了個躘踵﹐猛的醒來﹐乃是南柯一夢。”《九尾龟》第二四回:“望着{邱八}一頭撞去﹐把{邱八}撞了一個躘踵。”

  • 躡踵-汉语大词典

    躡踵

    【1】犹接踵。{三国} {魏}{阮籍}《达庄论》:“乃闚鑒整飭﹐嚼齒先引﹐推年躡踵﹐相隨俱進。”《文选·潘岳<藉田赋>》:“躡踵側肩﹐掎裳連襼。”{李善}注:“《説文》曰:躡﹐追也。躡其踵﹐所以爲追逐也。”{明}{唐寅}《与文徵明书》:“不幸多故﹐哀亂相尋﹐父母妻子﹐躡踵而没。”{宋}{洪迈}《夷坚支志丁·仇邦俊家》:“駭爲怪﹐奔歸房。婦人躡踵亦來﹐紉袂對坐。”

  • 追踵-汉语大词典

    追踵

    【1】追随;跟踪。{许杰}《赌徒吉顺》下:“〔{吉顺}〕时常疑心有鬼魅追踵而至﹐他恐惧着﹐又想回头﹐又不敢回头。”{晋}{袁宏}《後汉纪·献帝纪五》:“今其追踵{堯}典﹐禪位于{魏王}。”{唐}{王度}《古镜记》:“汝若追踵前賢﹐吾所不堪也。”

  • 逝踵-汉语大词典

    逝踵

    【1】犹离去。《宋书·南郡王义宣传》:“往時{仲堪}({殷仲堪})假兵{靈寶}({桓玄})﹐旋害其族;{孝伯}({王恭})授之{劉牢}({劉牢之})﹐忠誠逝踵。”

  • 連踵-汉语大词典

    連踵

    【1】犹接踵。{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漢}世外戚宦官之禍﹐連踵繼軌。”《後汉书·皇后纪序》:“湮滅連踵﹐傾輈繼路。”

  • 遺踵-汉语大词典

    遺踵

    【1】犹遗迹。{惕微}《光复汤邑小史》:“壬子初冬﹐予以事過{紹}﹐慕{嚴子陵}﹑{謝臯羽}遺踵﹐指顧而爲{桐江}南上之客。”

  • 還踵-汉语大词典

    還踵

    【1】旋踵;转身。{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善者》:“故民見進而不見退﹐蹈白刃而不還踵。”《汉书·王莽传上》:“人不還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爲寧朝。”《新唐书·李绛传》:“夫兵不内御﹐要須應變……請分隸本道﹐則號令齊一﹐前戰不還踵矣。”《汉书·晁错传》:“如此而勸以厚賞﹐威以重罰﹐則前死不還踵矣。”{颜师古}注:“還讀曰旋。還踵﹐回旋其足也。”

  • 計不旋踵-汉语大词典

    計不旋踵

    【1】谓决不后退。旋踵﹐旋转脚跟。{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觸白刃﹐冒流矢﹐議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讎。”【2】谓要在顷刻间作出决策。{明}{萧彦}《夷心难测借兵宜慎疏》:“臣非不知事在燃眉﹐計不旋踵﹐而揆之愚衷﹐參之聞見﹐以爲藉夷兵必無益﹐而用夷兵且有害。”

  • 陟踵-汉语大词典

    陟踵

    【1】攀登﹐升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石隥西陛﹐陟踵脩上五里餘﹐崿路中斷四五丈﹐中以木爲偏橋﹐劣得通行﹐亦言故有偏橋之名矣。”

  • 隨踵-汉语大词典

    隨踵

    【1】犹紧跟。常形容来者之多或来者之快。《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是以政治雖濁而風俗不衰﹐至有觸冒斧鉞﹐僵仆於前﹐而忠義奮發﹐繼起於後﹐隨踵就戮﹐視死如歸。”{晋}{葛洪}《抱朴子·尚博》:“古人歎息於才難﹐故謂百世爲隨踵。”《韩非子·难势》:“且夫{堯}﹑{舜}﹑{桀}﹑{紂}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隨踵而生也。”《战国策·齐策三》:“子來﹐寡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聖﹐若隨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見七士﹐則士不亦衆乎!”

  • 頂踵盡捐-汉语大词典

    頂踵盡捐

    【1】犹言顶踵捐糜。《平山冷燕》第一回:“聖恩汪洋如此﹐真不獨君臣﹐直如父子矣。臣等頂踵盡捐﹐何能報效﹐敢不領旨?”《平山冷燕》第五回:“乃復辱令愛小姐疏救……此天地父母所不能施之恩。而一旦轉加之罪人﹐真令人頂踵盡捐﹐不能少報萬一。”

  • 頂踵-汉语大词典

    頂踵

    【1】头顶与足踵。借指全躯。{唐}{黄滔}《杨状头》:“將克周於頂踵﹐俾無失於毫釐。”{傅尃}《感怀》诗之一:“從知頂踵能人利﹐安用形骸與世違?”【2】《孟子·尽心上》:“{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爲之。”后因以“頂踵”谓不顾身体,不畏劳苦,尽力报效。{宋}{范成大}《初赴明州》诗:“頂踵國恩元未報﹐驅馳何敢歎勞生。”《封神演义》第二二回:“{昌}({姬昌})有罪{商}都﹐蒙聖恩覊而不殺。雖七載之囚﹐正天子浩蕩洪恩;雖頂踵亦不能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九郎}驚曰:‘兩世之交﹐但可自效﹐頂踵所不敢惜﹐何忽作此態向人?’”

  • 頂天踵地-汉语大词典

    頂天踵地

    【1】犹言顶天立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没用处》:“夫人頂天踵地﹐惟呼最靈。”

  • 頂踵捐糜-汉语大词典

    頂踵捐糜

    【1】谓捐躯,牺牲。{清}{林则徐}《请戴罪赴浙图剿片》:“惟事苟有裨於國家﹐雖頂踵捐糜﹐亦復何敢自惜。”{清}{林则徐}《密陈办理禁烟不能歇手片》:“臣於夷務辦理不善﹐正在奏請治罪﹐何敢更獻芻蕘。然苟有裨國家﹐雖頂踵捐糜﹐亦不敢自惜。”

  • 駢肩累踵-汉语大词典

    駢肩累踵

    同“[駢肩累迹]”【1】{清}{王韬}《瀛濡杂志》卷一:“二十八日爲城隍夫人誕辰﹐城中熱鬧﹐無異於城外﹐幾於傾邑若狂﹐士女往觀者﹐駢肩累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