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蹙

蹙(蹙)是什么意思

  • 蹙-古文观止词典

    蹙cù

    【词性】:动词

    迫近(1)。《吊古战场文》:两军蹙兮生死决。——两军迫近啊,生死立见分晓。

  • 蹙-古文观止词典

    蹙cù

    【词性】:形容词

    急促,窘迫(2)。《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我的境况窘迫,言语急促,不知讲些什么好,只是希望稍微赐予一点爱怜罢了。《捕蛇者说》: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自从我三代住在这个乡里,到现在已有六十年了,而乡邻们的生活却一天比一天窘迫。

  • 蹙然-古文观止词典

    蹙然cù rán

    【词性】:形容词

    局促窘迫的样子(1)。《瘗旅文》: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的脸上流露出局促窘迫的样子?

  • 蹙-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蹙cù

    ①窘迫,紧迫。柳宗元《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②缩,皱。《庄暴见孟子》:“举疾首~頞而相告。”(举:全,都。)

    【蹙蹙】局促难以舒展。《诗经·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靡所聘。”

  • 困蹙-现代汉语大词典

    困蹙kùn cù

    【释义】:

    处境窘迫。也指费用短缺。梁启超《论加税》:“偿款议定,国用困蹙。”

  • 愁眉蹙额-现代汉语大词典

    愁眉蹙额chóu méi cù é

    【释义】:

    因发愁而紧皱眉头。茅盾《血战后一周年》:“内地的小商人为了上海‘钱庄不通’而愁眉蹙额。”

  • 愁蹙-现代汉语大词典

    愁蹙chóu cù

    【释义】:

    忧愁迫促。沙汀《催粮》:“汪二愁蹙地诉苦说,声调空洞而又可怜。”

  • 愁蹙蹙-现代汉语大词典

    愁蹙蹙chóu cù cù

    【释义】:

    忧愁苦闷的样子。徐光耀《平原烈火》:“老大娘愁蹙蹙地说:‘…唉,真是愁死!”’

  • 迫蹙-现代汉语大词典

    迫蹙pò cù

    【释义】:

    ①催逼,催促。如:迫蹙甚急。②困迫;穷蹙。如:穷困迫蹙。

  • 局蹙-现代汉语大词典

    局蹙jú cù

    【释义】:

    形容见识、气量以及文章意境等狭隘。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愈固弗习二氏之书,尤未闻君子之道,故执词发难,局蹙不宁。”

  • 日蹙-现代汉语大词典

    日蹙rì cù

    【释义】:

    每天减缩;一天比一天减缩。刘伯承《回顾长征》:“广昌一战,红军损失很大。从此,‘左’倾路线又实行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主张分兵把口,因而完全处于被动,东堵西击,穷于应付,以致兵日少而地日蹙。”

  • 疾首蹙额-现代汉语大词典

    疾首蹙额jí shǒu cù é

    【释义】:

    厌恶愁苦;厌恶憎恨的样子。鲁迅《这个与那个四》:“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

  • 竭蹙-现代汉语大词典

    竭蹙jié cù

    【释义】:

    穷乏,窘迫。郭沫若《文化界时局进言》:“(国民党统治区)政治贪污成风,经济日趋竭蹙,人民无法动员。”

  • 穷蹙-现代汉语大词典

    穷蹙qióng cù

    【释义】:

    窘迫;困厄。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 頞蹙-现代汉语大词典

    頞蹙è cù

    【释义】:

    皱眉头。语出《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梁启超《新民说》:“吾读宗教改革之历史,见夫二百年干戈云扰,全欧无宁宇,吾未尝不頞蹙。”

  • 颦蹙-现代汉语大词典

    颦蹙pín cù

    【释义】:

    皱眉蹙额。形容忧愁不乐。沙汀《还乡记》:“张大爷从乡长茶桌边走过来了,沉思着,困恼的颦蹙着脸。”

  • 蹙-现代汉语大词典

    蹙cù

    【释义】:

    ①紧急;紧迫。如:危蹙。②逼迫;追逼。如:戚敌。③困窘;窘迫。王树枬《武汉战记》:“我炮队侦知向之射击,步队犄之,敌益蹙,仓皇溃走。”④形容愁苦或不安。如:蹙然。⑤缩小;减削。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人们,反对战略退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则谓我退一步,敌之堡垒推进一步,根据地日蹙而无法恢复。”⑥屈聚;收缩。常指眉头皱拢。巴金《春》:“她看见他们,不觉把眉尖微微一蹙。”⑦一种刺绣方法。刺绣时紧拈其线,使之紧密匀贴。如:蹙金。

  • 蹙动-现代汉语大词典

    蹙动cù dòng

    【释义】:

    皱缩。叶紫《山村一夜》:“他只是不住地增加着火势,不住地运用着他的手,不住地蹙动着他的灰暗的眉毛和睁开他的那昏沉的,深陷的,歪斜的眼睛。”

  • 蹙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蹙地cù dì

    【释义】:

    损失国土。如:蹙地千里;蹙地丧师。

  • 蹙拢-现代汉语大词典

    蹙拢cù lǒng

    【释义】:

    皱缩聚拢。郭沫若《行路难》:“他瞥眼看见了,眉头更吃紧地蹙拢起来了。”

  • 蹙金-现代汉语大词典

    蹙金cù jīn

    【释义】:

    一种刺绣方法。用金线绣花而皱缩其线纹,使其紧密而匀贴。也指这种刺绣工艺品。

  • 蹙紧-现代汉语大词典

    蹙紧cù jǐn

    【释义】:

    紧聚在一起。茅盾《手的故事》:“张不忍蹙紧了眉头,不说话。”

  • 蹙敌-现代汉语大词典

    蹙敌cù dí

    【释义】:

    退敌。陈炜谟《狼筅将军》:“不然,也许要衒耀着金支翠羽,飘扬着锦伞绣旗,红妆蹙敌,彤史留香,效一效赵津女的故事呢!”

  • 蹙皱-现代汉语大词典

    蹙皱cù zhòu

    【释义】:

    皱缩。张贤亮《灵与肉》:“他扬起脸,看见父亲蹙皱着眉,一只手不住地擦着额头。”

  • 蹙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蹙然cù rán

    【释义】:

    ①局促不安的样子。如:蹙然改容。②忧愁不悦的样子。冰心《往事(二)》:“我觉得有些人面色很无主,掩着口蹙然的坐着。”

  • 蹙聚-现代汉语大词典

    蹙聚cù jù

    【释义】:

    屈聚;皱缩攒聚。罗旋《红线记》:“眉峰蹙聚,嘴唇紧抿,像有重重心事。”

  • 蹙缩-现代汉语大词典

    蹙缩cù suō

    【释义】:

    ①退缩。如:畏难蹙缩。②皱缩;屈聚收缩。鲁迅《祝福》:“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又如:枝干盘曲蹙缩。③萎缩。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贸易之衰,其间接即使生产力蹙缩。”

  • 蹙额-现代汉语大词典

    蹙额cù é

    【释义】:

    皱眉。形容愁苦的样子。续范亭《散步栖霞谷》:“言罢频蹙额,惆怅复徬徨。”

  • 一蹙-汉语大词典

    一蹙

    亦作“[一蹴]”【1】谓一举足,一踢。常以喻事情轻而易举。《南史·刘瑀传》:“一蹙自造青雲﹐何至與駑馬争路?”{宋}{苏轼}《申王画马图》诗:“揚鞭一蹙破霜蹄﹐萬騎如風不能及。”《玉娇梨》第三回:“回去與寄居固好﹐但二處皆道路遥遠﹐非一蹴可到。”{{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如果突然发生战争﹐{唐}朝是没有兵备的国家﹐一蹴而倒的危险是存在的。”{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一:“好处诚然不是一跳就来或一蹴可达的……决不能如梦境中那样容易。”

  • 凌蹙-汉语大词典

    凌蹙

    【1】犹欺压。《周书·葛詧传》:“後聞{侯景}作亂﹐頗凌蹙{纘}。”

  • 危蹙-汉语大词典

    危蹙

    【1】犹危迫。{清}{薛福成}《筹洋刍议》:“{俄}之先世爲之所逼﹐危蹙甚矣。”《後汉书·光武帝纪上》:“{更始}因其資以據帝位……盗賊日多﹐群生危蹙。”{李贤}注:“蹙﹐迫也。”《新唐书·石雄传》:“{稹}危蹙﹐其大將{郭誼}密獻款﹐請斬{稹}首自歸。”

  • 刺蹙-汉语大词典

    刺蹙

    【1】刺绣成皱纹形状。{唐}{孙棨}《北里志·王团儿》:“東鄰起樣裙腰闊﹐刺蹙黄金綫幾條。”

  • 刺蹙-汉语大词典

    刺蹙

    【1】惶恐不安。{宋}{司马光}《投梅圣俞》诗:“羸馬憚遠行﹐毛鬣寒瑟縮。旅拒不肯前﹐一步九刺蹙。”【2】忙碌急迫。{唐}{李白}《古风》之四十:“鳳飢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與羣雞﹐刺蹙争一餐?”

  • 勢窮力蹙-汉语大词典

    勢窮力蹙

    同“[勢窮力屈]”【1】{明}{张居正}《答甘肃巡抚侯》:“部衆離心﹐勢窮力蹙﹐必致一敗塗地而後已﹐此天將亡虜之徵也。”{宋}{李纲}《与吕安老提刑书》:“招盜賊以官﹐出於不得已﹐今既兩路有兵﹐勢窮力蹙﹐不擒即降﹐似不須此。”

  • 奔蹙-汉语大词典

    奔蹙

    亦作“[奔]”【1】犹奔迫。{唐}{元稹}《雉媒》诗:“斂翮遠投君﹐飛馳勢奔蹙。”《宋书·礼志四》:“而山川大神﹐更爲簡闕﹐禮俗頽紊﹐人神雜擾﹐公私奔蹙﹐漸以滋繁。”【2】奔跑践踏。《新唐书·哥舒翰传》:“關門有三塹﹐廣二丈﹐深一丈﹐士馬奔相壓迮﹐少選塹平﹐後至者踐之以入。”

  • 單蹙-汉语大词典

    單蹙

    【1】犹言势单力穷。《新唐书·韩游瓌传》:“守將{尉珪}降。{懷光}見勢單蹙﹐乃縊死。”

  • 嗟蹙-汉语大词典

    嗟蹙

    【1】犹忧叹。{宋}{沈辽}《闻杜鹃》诗:“憂愁嗟蹙向誰説﹐那忽聽此斷腸聲。”

  • 嚬蹙-汉语大词典

    嚬蹙

    【1】皱眉蹙额。《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狀若悲愁於危處﹐憯嚬蹙而含悴。”{李善}注:“嚬蹙﹐憂貌。”《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彦}﹑{師鐸}無如之何﹐嚬蹙而已。”{胡三省}注:“攢眉爲嚬﹐皺頞爲蹙。”{清}{黄景仁}《陌上行》:“徘徊自訣爺娘側﹐嚬蹙依然好顔色。”{汉}{王充}《论衡·自然》:“薄酒酸苦﹐賓主嚬蹙。”

  • 困蹙-汉语大词典

    困蹙

    【1】处境窘迫。{明}{唐顺之}《牌》:“照得前賊既被官軍摧拉困蹙﹐沿海潛踪﹐勢必搶船開洋。”《晋书·毛宝传》:“斷賊資糧﹐出其不意﹐使賊困蹙。”【2】指费用短缺。{梁启超}《论加税》:“償款議定﹐國用困蹙。”

  • 鬱蹙-汉语大词典

    鬱蹙

    【1】犹郁桡。形容盘结皱折。《五杂俎·物部二》引{汉}{桓谭}《新论》:“楩楠鬱蹙﹐以成縟錦之瘤。”

  • 局蹙-汉语大词典

    局蹙

    【1】形容见识﹑气量以及文章意境等狭隘。《朱子语类》卷十八:“説得來局蹙﹐不恁地寬舒。”{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愈}固弗習二氏之書﹐尤未聞君子之道﹐故執詞發難﹐局蹙不寧。”

  • 殫蹙-汉语大词典

    殫蹙

    【1】窘迫。{明}{唐顺之}《赠宜兴尹林君序》:“後爲吏者﹐見民之饒給﹐又蠢蠢易籠也﹐則多張網侵漁之﹐故民生日以殫蹙﹐而奸僞萌起。”

  • 日蹙-汉语大词典

    日蹙

    【1】每天减缩;一天比一天减缩。{刘伯承}《回顾长征》一:“{广昌}一战﹐红军损失很大。从此﹐‘左’倾路线又实行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主张分兵把口﹐因而完全处于被动﹐东堵西击﹐穷于应付﹐以致兵日少而地日蹙。”{清}{薛福成}《筹洋刍议》:“往者{英}人自{印度}入{緬}﹐割其西南邊要地;近因國中多故﹐失好於{英}﹐有日蹙百里之虞。”【2】一天比一天紧迫。{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方軍勢日蹙時﹐鬥愈力。”《周书·晋荡公护传》:“{季孟}勢窮﹐{伯珪}日蹙﹐坐待滅亡﹐鑒之愚智。”

  • 淺蹙-汉语大词典

    淺蹙

    【1】浅狭。谓局限性大,不宏广。{清}{黄宗羲}《<乐府广序>序》:“今學者祇玩其文﹐所得淺蹙﹐詩雖存而實亡。”{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南唐}偏方狹境﹐政體柔弱﹐故其書亦淺蹙﹐無以激發人英特壯偉之氣。”

  • 深矉蹙頞-汉语大词典

    深矉蹙頞

    【1】愁苦貌。矉,同“顰”;頞,鼻梁。{天僇生}《孤臣碧血记》:“{摩而忒}獨持匕首在手﹐深矉蹙額不作聲﹐若重有憂者。”《庄子·至乐》:“髑髏深矉蹙頞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爲人閒之勞乎!’”亦作“[深矉蹙額]”。

  • 深矉蹙額-汉语大词典

    深矉蹙額

    【1】见“深矉蹙頞”。

  • 犇蹙-汉语大词典

    犇蹙

    【1】奔跑践踏。{宋}{苏轼}《飓风赋》:“列萬馬而並騖﹐潰千車而争逐。虎豹讋駭﹐鯨鯢犇蹙。”

  • 拳蹙-汉语大词典

    拳蹙

    【1】拳局。{唐}{柳宗元}《鞭贾》:“視其首﹐則拳蹙而不遂;視其握﹐則蹇仄而不植。”

  • 掬蹙-汉语大词典

    掬蹙

    【1】卷缩。{南唐}{谭峭}《化书·用神》:“蟲之無足﹐蛇能屈曲﹐蛭能掬蹙﹐蝸牛能蓄縮。”

  • 排蹙-汉语大词典

    排蹙

    【1】排挤。引申谓斥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吾初入{鄴}﹐與{博陵}{崔文彦}交遊﹐嘗説《王粲集》中難{鄭玄}《尚書》事。{崔}轉爲諸儒道之﹐始將發口﹐懸見排蹙。”{王利器}集解引{卢文弨}曰:“排蹙﹐猶言排笮。”{宋}{苏辙}《次韵侄过江涨一首》:“中情久岑寂﹐外物競排蹙。”

  • 操之過蹙-汉语大词典

    操之過蹙

    【1】犹言操之过急。语出《公羊传·庄公三十年》:“〔{齊}人伐{山戎}〕﹐此{齊侯}也﹐其稱人何?貶。曷爲貶?子{司馬子}曰:‘蓋以操之爲已蹙矣!’”{清}{林则徐}《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若中路封關﹐操之過蹙﹐而東西各路得以偷販出洋﹐則正税徒虧﹐而漏巵依然莫塞。”{清}{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不先辦交涉而後停課﹐停課不行而後歸國﹐而遽自處於損失之地位﹐以向彼力争﹐誠不免操之過蹙﹐而一誤於前。”

  • 攢蹙-汉语大词典

    攢蹙

    【1】紧密聚集。{清}{刘大櫆}《半野园图记》:“夫天下之山水﹐攢蹙累積於東南。”{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

  • 騰蹙-汉语大词典

    騰蹙

    【1】迅疾前进冲击。{宋}{苏辙}《寄济南守李公择》诗:“{鉅野}一汗漫﹐{河}{濟}相騰蹙。”{元}{揭傒斯}《登祝融峰赠星上人》诗:“朔風日夜相騰蹙﹐谷老崖堅松柏秃。”

  • 煎蹙-汉语大词典

    煎蹙

    【1】逼迫。{唐}{王梵志}《大皮裹大树》诗:“生兒不用多﹐了事一箇足。省得分田宅﹐無人横煎蹙。”

  • 悲蹙-汉语大词典

    悲蹙

    【1】忧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李相}{紳}鎮{淮南}﹐{張郎中}又新罷{江南郡}﹐素與{李}搆隙﹐事在别録。時於{荆溪}遇風﹐漂没二子﹐悲蹙之中﹐復懼{李}之讎己﹐投長牋自首謝﹐{李}深憫之。”{清}{戴名世}《涛山先生诗序》:“富貴者多驕矜﹐貧賤者多悲蹙。”

  • 悽蹙-汉语大词典

    悽蹙

    【1】凄凉愁苦。《梅磵诗话》卷上引{宋}{曾原一}《题蔡琰别虏图》诗:“手攜二兒攔道啼﹐兒也悽蹙雙牽衣。”

  • 愁蹙蹙-汉语大词典

    愁蹙蹙

    【1】忧愁苦闷的样子。{徐光耀}《平原烈火》十八:“老大娘愁蹙蹙地说:‘……唉﹐真是愁死!’”{{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忽然{大水}愁蹙蹙的回来了。”

  • 愁眉蹙額-汉语大词典

    愁眉蹙額

    【1】因发愁而紧皱眉头。{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六章:“{武昌}这方面的很多高级负责人员﹐就像患了神经衰弱症似的﹐愁眉蹙额﹐胆战心惊。”{茅盾}《血战後一周年》:“内地的小商人为了{上海}‘钱庄不通’﹐而愁眉蹙额。”

  • 愁蹙-汉语大词典

    愁蹙

    【1】忧愁迫促。{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五:“{择生}带着一个愁蹙而又含着怒气的面孔问我:‘你是在斗气﹐还是认真要不干的?’”{沙汀}《催粮》:“{汪二}愁蹙地诉苦说﹐声调空洞而又可怜。”

  • 慚蹙-汉语大词典

    慚蹙

    亦作“[慙蹙]”【1】羞愧而局促不安。{唐}{罗隐}《谗书·投知书》:“某去年秋﹐嘗以所爲文兩通上獻﹐其貴賤之相遠﹐崖谷之相懸﹐且不啻千里……由是卑折慙蹙﹐若不自容者﹐以至於今。”

  • 慘蹙-汉语大词典

    慘蹙

    【1】犹惨戚。《太平广记》卷三〇八引{唐}{薛用弱}《集异记·马总》:“{總}憑几忽若假寐﹐而神色慘蹙﹐不類於常。”{宋}{苏辙}《入峡》诗:“緬懷洚水年﹐慘蹙病{有堯}。”

  • 盤蹙-汉语大词典

    盤蹙

    【1】卷曲。{清}{龚自珍}《撰四等十仪》:“凡生民四體之盤蹙﹑高卑﹑遲速以行禮﹐其别有三:一曰坐﹐二曰立﹐三曰跪。”{清}{顾炎武}《北岳庙》诗:“睒睗鬼目獰﹐盤蹙松根轉。”{唐}{刘禹锡}《庙庭偃松诗》引:“侍中後閣前有小松……植于高檐喬木間﹐上嶔旁軋﹐盤蹙傾亞﹐似不得天和者。”

  • 疾首蹙頞-汉语大词典

    疾首蹙頞

    【1】见“疾首蹙額”。

  • 疾首嚬蹙-汉语大词典

    疾首嚬蹙

    【1】犹言疾首蹙额。{清}{姚鼐}《李斯论》:“小人之仕也……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嚬蹙於私家之居﹐而矜誇導譽於朝廷之上。”

  • 疾首蹙額-汉语大词典

    疾首蹙額

    亦作“[疾首蹙頞]”【1】厌恶愁苦貌;厌恶憎恨貌。《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赵岐}注:“疾首﹐頭痛也;蹙頞﹐愁貌。”{清}{顾炎武}《钱粮论下》:“愚嘗久於{山東}﹐{山東}之民﹐無不疾首蹙額而訴火耗之爲虐者。”{王夫之}《四书稗疏·孟子》:“頞﹐鼻莖也……疾首者﹐蓬髮不理﹐低垂喪氣﹐若病者之容耳。”{明}{张居正}《答荆州道府辞两院建坊书》:“往者﹐察院建坊﹐僕屢書止之……今聞{汪}{凌}二公又有此舉﹐使僕疾首蹙額﹐跼蹐無措。”{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四》:“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

  • 竭蹙-汉语大词典

    竭蹙

    【1】穷乏﹐窘迫。{郭沫若}《沸羹集·文化界时局进言》:“〔国民党统治区〕政治贪污成风﹐经济日趋竭蹙﹐人民无法动员。”{宋}{曾巩}《襄州到任表》:“馴致肅清﹐始熄凶殘之害﹐自强柔懦﹐頗憚竭蹙之勞。”

  • 窘蹙-汉语大词典

    窘蹙

    亦作“[窘促]”亦作“[窘蹴]”【1】困迫;局促。{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宏}窘蹙無計﹐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無?’”《陈书·黄法■传》:“{歷陽}人窘蹴降﹐{法■}緩之﹐則又堅守。”{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孟郊》:“當時議者﹐亦見其氣度窘促﹐卒漂淪薄宦﹐詩讖信有之矣。”{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二)》:“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旧唐书·裴度传》:“臣昨見{吴元濟}降表﹐料此逆賊﹐勢實窘蹙。但諸將不一﹐未能迫之﹐故未降耳。”

  • 窮蹙-汉语大词典

    窮蹙

    【1】窘迫;困厄。{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诗序:“人生窮蹙﹐無以加此。”{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勢已窮蹙﹐而猶徘徊觀望﹐不肯自歸于失敗。”《文选·宋玉<九辩>》:“悲憂窮蹙兮獨處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繹。”蹙﹐《楚辞》作“戚”。《後汉书·董卓传》:“共表請司徒{王允}出﹐問‘太師何罪?’{允}窮蹙乃下。”{清}{魏源}《圣武记》卷二:“{三桂}({吴三桂})若窮蹙降﹐可宥其一死。”

  • 窶蹙-汉语大词典

    窶蹙

    【1】贫穷困迫。{清}{徐芳}《柳夫人传》:“{宗伯}生平善逋﹐晩歲多難﹐益就窶蹙。”

  • 草蹙-汉语大词典

    草蹙

    亦作“[草慼]”【1】仓猝; 匆忙。{南朝} {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臨塗草蹙﹐辭意不周。”{唐}{元稹}《桐花诗》序:“{元和}五年……宿{曾峯館}。山月曉時﹐見桐花滿地﹐因有八韻寄{白翰林}詩﹐當時草蹙﹐未暇紀題﹐及今六年﹐詔許西歸﹐去時桐樹上孫枝已拱矣。”{唐}{韦应物}《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诗:“契闊晩相遇﹐草慼遽離羣。”

  • 翻天蹙地-汉语大词典

    翻天蹙地

    【1】形容迅猛势盛。{唐}{独孤及}《招北客文》:“五月之間﹐{白帝}之下﹐洪濤塞峽﹐不見{灔澦}﹐翻天蹙地﹐霆吼雷怒。”

  • 轢蹙-汉语大词典

    轢蹙

    【1】欺凌。蹙, 同“蹴”。{唐}{韩愈}《故幽州节度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且相約﹐{張御史}長者﹐毋侮辱轢蹙我事﹐無庸殺﹐置之帥所。”

  • 豗蹙-汉语大词典

    豗蹙

    【1】犹撞击。{唐}{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自多窮岫雨﹐行潦相豗蹙。”

  • 跳蹙-汉语大词典

    跳蹙

    【1】形容水势汹涌奔腾。{宋}{苏轼}《画水记》:“一日倉皇入寺﹐索筆墨甚急﹐奮袂如風﹐須臾而成﹐作輸瀉跳蹙之勢﹐洶洶欲崩屋也。”

  • 跧蹙-汉语大词典

    跧蹙

    【1】蜷缩。{唐}{刘禹锡}《庙庭偃松诗》引:“曏之跧蹙﹐化爲奇古。”

  • 跼蹙-汉语大词典

    跼蹙

    亦作“[跼蹴]”亦作“[跼踧]”亦作“[跼]”【1】不安貌。{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皮日休》:“{巢}({黄巢})惜其才﹐授以翰林學士。{日休}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黄}跼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隋唐演义》第三六回:“若是{寶兒}心下有私﹐未免要驚慌﹐或是面紅﹐或是跼蹴。”{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琴仙}聞言﹐梨花白面﹐陡泛紅霞﹐不勝跼踧之狀。”【2】徘徊不前貌。{宋}{贺铸}《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老步失騰驤﹐短轅甘跼蹙。”{金}{赵秉文}《和渊明<饮酒>》:“騏驥駕鹽車﹐跼蹙困中途。”{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王}跼門下﹐厲聲詬閽人。”{元}{耶律楚材}《过阴山再用前韵和人》:“倚雲天險不易過﹐驌驦跼蹙追風蹄。”

  • 踏蹙-汉语大词典

    踏蹙

    【1】见“踏蹴”。

  • 蹇蹙-汉语大词典

    蹇蹙

    【1】凝集急聚貌。{清}{王夫之}《雪赋》:“其始也﹐颯霅鏦錚﹐蹇蹙譳﹐與風俱怒﹐竄雲而驟。”

  • 蹙-汉语大词典

    《廣韻》子六切,入屋,精。【1】接近;迫近。《周礼·考工记·弓人》:“夫角之本,蹙於於而休於氣,故柔。”{郑玄}注:“蹙,近也。”{唐}{罗隐}《广陵开元寺阁上作》诗:“{江}蹙{海門}帆散去,地吞{淮}口樹相依。”{清}{龚自珍}《说居庸关》:“出{昌平州},山東西遠相望,俄然而相輳相赴,以至相蹙,{居庸}寘其間,如因兩山以爲之門。”【2】促急;紧迫。《诗·小雅·小明》:“曷云其還,政事愈蹙。”{毛}传:“蹙,促也。”{郑玄}注:“何言其還,乃至於政事更益促急。”{唐}{杜甫}《雕赋》:“蹙奔蹄而俯臨,飛迅翼以遐寓。”{明}{汤显祖}《万侍御赴判剑州过金陵有赠》诗:“萬里城危,三公網數恢。”【3】引申为短促。{宋}{司马光}《贤良策问》:“敢問前所以延者,豈世有哲王以守其業?後所以蹙者,豈繼嗣不肖,不能享其功歟?”【4】逼迫;追逼。《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欲降”{裴松之}注引{晋}{袁晔}《献帝春秋》:“不如待其來攻,蹙著{泗水}中。”{唐}{薛逢}《题剑门先寄上西蜀杜司徒》诗:“西蹙{犬戎}威北{狄},南吞{荆}{郢}制{東吴}。”{明}{李东阳}《题丁御史同年墨竹走笔长句》:“忽如壯士入沙場,鐵騎夜蹙{陰山}疆。”【5】困窘;窘迫。《新唐书·王珂传》:“{珂}益蹙,會橋毁,潛具舟將遁,夜諭守兵,無肯爲用者。”《明史·云南土司传二·元江》:“破{木龍寨},降{甘莊},賊勢漸蹙。”{王树枬}《武汉战记》:“我砲隊偵知向之射擊,步隊犄之,敵益蹙,倉皇潰走。”【6】愁苦貌。《文选·宋玉<九辩>》:“悲憂窮蹙兮獨處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繹。”{王逸}注:“脩德見過,愁懼惶也。”《楚辞》作“戚”。《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狀若悲愁於危處,憯嚬蹙而含悴。”{李善}注:“《孟子》曰:‘嚬蹙而言。’嚬蹙,憂貌。”{明}{汤显祖}《答马心易书》:“此語雖非其至,差足豁人。亦足轉奉兄破蹙爲笑。”【7】恭敬谨慎貌。《仪礼·士相见礼》:“始見于君,執摯至下,容彌蹙。”{郑玄}注:“蹙,猶促也。促,恭慤貌也。”【8】指不安貌。《孟子·万章上》:“{舜}見{瞽瞍},其容有蹙。”{朱熹}集注:“蹙,顰蹙不自安也。”{宋}{王安石}《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思之不能寐,蹙若虻蚋噆。”【9】缩小;减削。《左传·成公十六年》:“國王傷,不敗何待?”《後汉书·谢弼传》:“方今邊境日蹙,兵革蜂起。”《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梁}將{氏叔琮}﹑{康懷英}頻犯郊圻,土疆日蹙,城門之外,鞠爲戰場。”{明}{宋濂}《危公新墓碑铭》:“疆土日蹙,孰不震動?”{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人们,反对战略退却……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则谓我退一步,敌之堡垒推进一步,根据地日蹙而无法恢复。”【10】狭窄;狭小。{唐}{李白}《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勢盤地蹙,不可圖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然今天下税賦不均,富者地廣租輕,貧者地蹙租重。”{清}{黄宗羲}《乐府广序》:“今學者祗玩其文,所得淺蹙,詩雖存而實亡,故樂亡也。”【11】屈聚;收拢。《管子·水地》:“夫玉温潤以澤,仁也……堅而不蹙,義也。”{尹知章}注:“蹙,屈聚也。”{唐}{元稹}《遣春诗》:“水生低岸没,梅蹙小珠連。”【12】常指眉头皱拢。{明}{汤显祖}《楚江秋》诗之二:“病倚珠簾微嗽時,無緣相見蹙蛾眉。”{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看陽春殘雪早花,蹙愁眉慵遊倦耍。”{巴金}《春》一:“她看见他们,不觉把眉尖微微一蹙。”【13】成;成就。《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被以虎文,奬威柄。”{李善}注:“,成也。”【14】一种刺绣方法。刺绣时紧拈其线,使之紧密匀贴。{唐}{戎昱}《赠别张驸马》诗:“從奴斜抱勑賜錦,雙雙蹙出金麒麟。”{宋}{范成大}《瑞香》诗之二:“紫雲蹙繡被,團欒覆衣篝。”【15】通“[蹴]”。踢;踏。《礼记·曲礼上》:“以足蹙路馬芻,有誅。”{陆德明}释文:“蹙,本又作蹴。”{陈澔}集说:“蹙,與蹴同。”{宋}{范成大}《初三日出东郊碑楼院》诗:“紅塵一鬨人歸後,跕跕飢鳶蹙紙錢。”

  • 蹙頞-汉语大词典

    蹙頞

    亦作“[頞]”【1】皱缩鼻翼。愁苦貌。《孟子·梁惠王下》:“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赵岐}注:“蹙頞﹐愁貌。”{宋}{郭彖}《睽车志》卷五:“見若假面數十﹐取其間鎖頤蹙頞大醜者﹐割去面而易之。”{唐}{柳宗元}《河间传》:“自是雖戚里爲邪行者﹐聞{河間}之名﹐則掩鼻頞皆不欲道也。”

  • 蹙怒-汉语大词典

    蹙怒

    【1】急迫发怒貌。{唐}{裴铏}《传奇·金刚仙》:“工人懼而緣木伺之﹐果睹枳首之虺﹐長可數十丈﹐屈曲蹙怒﹐環其蛛穴﹐東西其首。”

  • 蹙剩-汉语大词典

    蹙剩

    【1】指浮收的田赋税。《文献通考·田赋五》:“{宋徽宗}{大觀}五年……五月﹐臣僚上言:朝廷推行方田之初﹐外路官吏不遵詔令﹐輒於舊管税額之外增出税數﹐號爲蹙剩。”

  • 蹙蓄-汉语大词典

    蹙蓄

    【1】蓄聚,积累。{唐}{元稹}《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赫赫{韋}門﹐祁祁騫騫。蹙蓄峻峙﹐洛澤清源。”

  • 蹙攏-汉语大词典

    蹙攏

    【1】皱缩聚集貌。{郭沫若}《行路难》:“他瞥眼看见了﹐眉头更吃紧地蹙拢起来了。”

  • 蹙境-汉语大词典

    蹙境

    【1】谓边境防务窘迫。《南齐书·徐孝嗣传论》:“{孝嗣}當蹙境之晨﹐薦希行之計﹐王無外略﹐民困首領﹐觀機而動﹐斯議殆爲空陳﹐惜哉!”

  • 蹙鼻-汉语大词典

    蹙鼻

    【1】皱缩鼻翼。忧愁貌。《说文·辛部》:“辠﹐犯法也。从辛﹐从自。言辠人蹙鼻苦辛之憂。”《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憯嚬蹙而含悴”{唐}{李周翰}注:“胡人醜形狹面目如雕視﹐又如悲愁處於危苦﹐更若憯怛嚬眉蹙鼻而含憂也。”{刘师培}《文说·析字》:“笑不破顔謂之弞﹐辛能蹙鼻謂之辠。”

  • 蹙痕-汉语大词典

    蹙痕

    【1】皱缩的纹痕。形容愁苦之状。{叶圣陶}《穷愁》:“忽復停針﹐瞪目向壁﹐眉額間立呈蹙痕﹐則自傷生涯慘淡。”

  • 蹙敵-汉语大词典

    蹙敵

    【1】退敌。{陈炜谟}《狼筅将军》:“不然﹐也许要衒耀着金支翠羽﹐飘扬着锦伞绣旂﹐红妆蹙敌﹐彤史留香﹐效一效{赵津}女的故事呢!”

  • 蹙踅-汉语大词典

    蹙踅

    亦作“[蹙折]”【1】来回走动。{清}{汪由敦}《临安灾》诗:“藥欄蹙折雙春趺﹐蓬頭露坐那暇梳。”{明}{无名氏}《四贤记·孝养》:“奈皴瘃纖手﹐蹙踅嬌步﹐也知是没奈何。”

  • 蹙蹋-汉语大词典

    蹙蹋

    【1】见“蹙踏”。

  • 蹙零-汉语大词典

    蹙零

    【1】{宋}时官府向百姓加征的杂税名。{宋}{叶適}《终论一》:“罷去其半﹐稍稍蘇息天下﹐然後州縣之月樁﹑板帳罷矣﹐然後民之頭子﹑蹙零﹑勘合﹑牙契之額皆寬減矣﹐然後罷和買﹑罷折帛﹐和買﹑折帛罷﹐則民所謂不正之歛皆無有矣。”

  • 蹙繩-汉语大词典

    蹙繩

    亦作“[繩]”【1】荡秋千。{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繩覲娥婺﹐鬭草擷璣珵。”{顾嗣立}注:“蹙繩﹐謂鞦韆也。”

  • 蹙刺-汉语大词典

    蹙刺

    【1】惶恐不安貌。《太平广记》卷二六三引{唐}{张鷟}《朝野佥载·韩令珪》:“{令珪}嚬眉蹙刺﹐相慰而去。”

  • 蹙竦-汉语大词典

    蹙竦

    亦作“[竦]”【1】恐惧不安貌。《文选·扬雄<羽猎赋>》:“徒角槍題注﹐竦讋怖﹐魂亡魄失。”{李善}注:“與蹙同。《爾雅》曰:竦﹑慴﹐懼也。”

  • 蹙迫-汉语大词典

    蹙迫

    亦作“[迫]”【1】损伤。{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若銷鑠精膽﹐蹙迫和氣﹐秉牘以驅齡﹐灑翰以伐性﹐豈聖賢之素心﹐會文之直理哉!”{周振甫}注:“蹙迫和氣﹐損傷和順的體氣。”{姜书阁}述:“若銷鑠精神﹐蹙傷和氣﹐疲日伐性於辭翰之場﹐又豈聖賢會文之素心哉!”【2】逼迫。{宋}{陆游}《岁暮感怀以馀年谅无幾休日怆已迫为韵》:“困窮禮義廢﹐盜賊起蹙迫。”《後汉书·董卓传》:“又議{太后}迫{永樂太后}﹐至令憂死﹐逆姑婦之禮﹐無孝順之節。”【3】逼近。{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其栽榆與柳……數年成長﹐共相蹙迫﹐交柯錯葉﹐特似房櫳。”{三国} {魏}{曹丕}《艳歌何尝行》:“迫日暮﹐殊不久留。”【4】困窘,窘迫。《南齐书·张敬儿传》:“爾時盤石之心既固﹐義無貳計﹐迫時難﹐相引求全。”《周书·贺拔胜传》:“城圍蹙迫﹐事等倒懸﹐請告急於大軍﹐師爲援。”

  • 蹙戎-汉语大词典

    蹙戎

    亦作“[蹙融]”【1】古代弈戏之一。{汉}时称“格五”。{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小戲中於弈局一枰﹐各布五子角遲速﹐名‘蹙融’。”{宋}{沈括}《梦溪笔谈·技艺》:“蹙融或謂之蹙戎﹐《漢書》謂之格五。雖止用數棊﹐共行一道﹐亦有能否。”{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今有奕局﹐取一道人行五棊﹐謂之蹙融﹐‘融’宜作‘戎’。此戲生於{黄帝}蹙鞠﹐意在軍戎也﹐殊非圓融之義。{庾元規}著《座右方》﹐所言蹙戎者﹐今之蹙融也。”

  • 蹙拶-汉语大词典

    蹙拶

    【1】犹逼迫。{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又疑{伍胥}濤﹐蛟蜃相蹙拶。”{清}{钱谦益}《苦雨叹》诗:“蛟蛇蹙拶争平陸﹐蛙黽跳梁上木杪。”

  • 蹙浪-汉语大词典

    蹙浪

    【1】谓波浪涌聚。{宋}{洪迈}《夷坚丁志·石臼湖螭龙》:“忽有巨物浮{宣江}而下﹐蹙浪蔽川﹐昂首游其間﹐如蛟螭之類。”

  • 蹙動-汉语大词典

    蹙動

    【1】犹皱缩。{叶紫}《山村一夜》:“他只是不住地增加着火势﹐不住地运用着他的手﹐不住地蹙动着他的灰暗的眉毛和睁开他的那昏沉的﹐深陷的﹐歪斜的眼睛。”

  • 蹙金-汉语大词典

    蹙金

    【1】比喻文辞完美充实﹑无懈可击。{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張登}長於小賦﹐氣宏而密﹐間不容髮﹐有織成隱起往往蹙金之狀。”【2】一种刺绣方法。用金线绣花而皱缩其线纹,使其紧密而匀贴。亦指这种刺绣工艺品。{宋}{杨万里}《中秋月长句》:“黄羅團扇暗花紋﹐蹙金突起雙龍鳳。”{五代}{和凝}《山花子》词:“星靨笑偎霞臉畔﹐蹙金開襜襯銀泥。”{唐}{杜甫}《丽人行》:“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 蹙蹐-汉语大词典

    蹙蹐

    【1】借指尺蠖。{明}{汤显祖}《费太仆夫人杨氏哀辞》:“見妾御之明綺﹐寄蹙蹐於條桑。”【2】小步而行。{南朝} {宋}{鲍照}《尺蠖赋》:“逢險蹙蹐﹐值夷舒步。忌好退之見猜﹐哀必進而爲蠧。”

  • 蹙雪-汉语大词典

    蹙雪

    【1】形容巨浪簇聚如堆雪。{唐}{裴铏}《传奇·陶尹二君》:“值{始皇帝}好神仙術﹐求不死藥……將之海島;余爲童子﹐乃在其選。但見鯨濤蹙雪﹐蜃閣排空﹐石橋之柱敧危﹐{蓬岫}之烟杳渺。”

  • 蹙偪-汉语大词典

    蹙偪

    【1】犹窘迫。{清}{彭元瑞}《粮艘》诗:“始謀僅粗給﹐末路更蹙偪。”

  • 蹙弱-汉语大词典

    蹙弱

    【1】迫窄弱小。《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終以國境蹙弱﹐遂决遷都之計。”《魏书·司马叡传》:“{恩}既作亂﹐八郡盡爲賊場﹐及{丹陽}諸縣處處蜂起﹐{建業}轉成蹙弱。”【2】亦作“[弱]”。犹削弱。《宋书·武帝纪上》:“豈有預芟苗稼﹐先自弱邪。”

  • 蹙頓-汉语大词典

    蹙頓

    【1】缩拢。{唐}{卢肇}《鸜鹆舞赋》:“頷若燕而蹙頓﹐德如毛而矍鑠。衆客振衣而跂望﹐滿室擊節而稱樂。”

  • 蹙額-汉语大词典

    蹙額

    【1】皱眉。愁苦貌。{续范亭}《散步栖霞谷》诗:“言罷頻蹙額﹐惆悵復徬徨。”{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小奚怯行路﹐或蹙額瞋目﹐或出言怨咨﹐生惡其聒﹐嗾使先歸。”《宣和遗事》前集:“{徽宗}蹙額道:‘我國家欠少商賈錢債﹐久不償還﹐怎不辱國?’”

  • 蹙鬐-汉语大词典

    蹙鬐

    【1】缩拢的鬃鬣。{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折足去踸踔﹐蹙鬐怒鬤。”{王元启}注:“鬐謂獸之鬃鬣。此節言射獵之盛。”

  • 蹙踖-汉语大词典

    蹙踖

    【1】局促不安貌。{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老奸巨滑》:“中堂曰:‘壯年筮仕﹐老夫與有榮矣。’{張}面赤汗下﹐蹙踖而對曰:‘久仰大人老奸巨滑﹐爲朝野所畏。’”《太平广记》卷二〇四引{唐}{卢□}《逸史·李謩》:“聲發入雲﹐四座震慄﹐{李生}蹙踖不敢動。”

  • 蹙融-汉语大词典

    蹙融

    【1】见“蹙戎”。

  • 蹙沸-汉语大词典

    蹙沸

    【1】谓物件簇聚相撞而声音嘈杂。{明}{王世贞}《张将军歌》:“弓刀蹙沸震風雨﹐戈甲光芒耀日月。”

  • 蹙促-汉语大词典

    蹙促

    【1】局促不安貌。{唐}{元结}《时化》:“顔容爲風俗所化﹐無不作姦邪蹙促之色。”【2】犹逼迫。{唐}{元稹}《琵琶歌》:“去年御史留東臺﹐公私蹙促顔不開。”{唐}{白居易}《长乐亭留别》诗:“昔時蹙促爲遷客﹐今日從容自去官。”【3】犹萎缩。{梁启超}《杂答某报》五:“生産方面﹐雖日蹙促﹐而分配方面﹐則甚均匀。”

  • 蹙緊-汉语大词典

    蹙緊

    【1】紧聚在一起。{茅盾}《手的故事》:“{张不忍}蹙紧了眉头﹐不说话。”{杨朔}《木棉花》:“闷热的汗臭常从他们周身的粗糙的毛孔散发出来﹐这使过路的士女们蹙紧眉。”

  • 蹙擊-汉语大词典

    蹙擊

    【1】迫击;追击。{明}{张居正}《答方金湖计服三卫属夷书》:“而{宣}{遼}兩軍﹐合而蹙擊﹐彼既饑疲﹐又各護其獲﹐敗不相救。”

  • 蹙然-汉语大词典

    蹙然

    【1】忧愁不悦貌。《荀子·富国》:“{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將蹙然衣麤食惡﹐憂戚而非樂。”{冰心}《往事(二)》:“我觉得有些人面色很无主﹐掩着口蹙然的坐着。”{宋}{王巩}《甲申杂记》:“御厨進羊乳房及羔兒肉。{宣仁}蹙然動容曰:‘羊方羔而無乳﹐則餒也。’”【2】局促不安貌。《庄子·外物》:“{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問曰:‘業可得進乎?’”{唐}{韩愈}《答殷侍御书》:“辱賜書﹐周覽累日﹐竦然增敬﹐蹙然汗出以慙。”

  • 蹙澳-汉语大词典

    蹙澳

    【1】谓水流狭窄弯曲。{宋}{梅尧臣}《送王正仲长官》诗:“黄流半泥沙﹐勢淺見蹙澳。千里東歸船﹐何日下清瀆?”

  • 蹙遏-汉语大词典

    蹙遏

    【1】阻挡,遏止。{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蓋以下有沙潬﹐南北亘連﹐隔礙洪波﹐蹙遏潮勢。”

  • 蹙歛-汉语大词典

    蹙歛

    【1】犹收缩。{清}{唐孙华}《题王麓台杜陵诗意画》诗:“髯卿絶藝今無儔﹐蹙歛溪山歸尺幅。”

  • 蹙地-汉语大词典

    蹙地

    【1】损失国土。《孽海花》第二四回:“大凡交涉的事﹐是瞬息千變的﹐只看{雯兄}養疴一個月﹐國家已經蹙地八百里了。”{郑观应}《盛世危言·铁路》:“若彼以一旅之師長驅直入﹐則邊陲千里闃其無人﹐蹙地喪師可以立待。”

  • 蹙縮-汉语大词典

    蹙縮

    【1】急迫﹑短促。{清}{陆洽原}《朝闻》诗:“不知屠肆鼓刀人﹐剛向重闌逐羣豕。死聲蹙縮叫欲絶﹐偏與歌聲同入耳。”【2】退缩;踡缩。{唐}{元稹}《分水岭》诗:“偶值當途石﹐蹙縮又縱横。”{宋}{陆游}《夜读隐书有感》诗:“倦鶴摧頽寧望料﹐寒龜蹙縮且支床。”{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建州}{雲谷}道中有數松﹐盤拏蹙縮﹐形勢殊詭。”【3】指萎缩。{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貿易之衰﹐其間接即使生産力蹙縮。”【4】皱缩。{宋}{范成大}《除夜感怀》诗:“蹙縮高顴頰﹐蕭騷短髯髭。”{鲁迅}《彷徨·祝福》:“{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 蹙顄-汉语大词典

    蹙顄

    【1】谓下巴短削。《汉书·王莽传中》:“{莽}爲人侈口蹙顄﹐露眼赤精﹐大聲而嘶。”{颜师古}注:“蹙﹐短也;顄﹐頤也。”

  • 蹙金結繡-汉语大词典

    蹙金結繡

    【1】形容文章精美,结构严密。{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趙牧}不知何人。{大中}﹑{咸通}中﹐斆{李長吉}爲短歌﹐可謂蹙金結繡﹐而無痕蹟。”

  • 蹙怖-汉语大词典

    蹙怖

    【1】忧愁恐惧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焦螟》:“狐乃蹙怖作色﹐願謹奉教。”

  • 蹙皺-汉语大词典

    蹙皺

    【1】犹皱缩。{张贤亮}《灵与肉》:“他扬起脸﹐看见父亲蹙皱着眉﹐一只手不住地擦着额头。”

  • 蹙凌水-汉语大词典

    蹙凌水

    【1】{黄河}水信之一。指农历十一月﹑十二月之间{黄河}断冰复结之水流。{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黄河}水信〕冬曰凌汛;十月曰伏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曰蹙凌水。”《宋史·河渠志一》:“{黄河}隨時漲落﹐故舉物候爲水勢之名:……十一月﹑十二月﹐斷冰雜流﹐乘寒復結﹐謂之蹙凌水。”

  • 蹙土-汉语大词典

    蹙土

    【1】损失国土。{清}{钱谦益}《太仆寺少卿史弼授中宪大夫制》:“余不以國方蹙土﹐而廢我彝章;亦不以虜未渡河﹐而忽爾儆戒。”

  • 蹙損-汉语大词典

    蹙損

    【1】谓眉头紧皱蹙缩而损其容颜。形容忧伤之甚。{明}{陈汝元}《金莲记·生离》:“雨度{渭城}頭﹐看斜暉隱亂流﹐蛾眉蹙損{湘江}口。”{唐}{白居易}《如梦令》词:“説著暫分飛﹐蹙損一雙眉黛。”《天雨花》第三回:“佳人悶到香房内﹐雙蛾蹙損減精神。”

  • 蹙蹙-汉语大词典

    蹙蹙

    【1】皱缩貌。{康有为}《六哀诗》之四:“平生憂國意﹐慨歎眉蹙蹙。”{宋}{陆游}《西村》诗:“蹙蹙水紋生細縠﹐蜿蜿沙路卧修蛇。”{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他微微蹙蹙眉头笑道:‘{马克思}先生的大弟子﹐您又在研究什么问题哪?’”【2】局缩不舒展。{唐}{元稹}《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文詠詞調﹐有古時人氣候﹐不肯學蹙蹙近一題者。”《诗·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郑玄}笺:“蹙蹙﹐縮小之貌。我視四方土地日見侵削於夷狄﹐蹙蹙然雖欲馳騁無所之也。”【3】忧惧不安貌。{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壶史》:“秀才雖諾之﹐每呼指﹐色上面﹐蹙蹙不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女雖不懼﹐然蹙蹙不快。”{苏曼殊}《天涯红泪记》第一章:“堂中唯餘工役輩集廚下﹐蹙蹙不安﹐知有非常之禍。”{金}{王若虚}《保义副尉赵公墓志》:“治生尤勤儉……日夕蹙蹙﹐恒若不足。”【4】急促。{宋}{王令}《赠李定资深》诗之四:“湍激日蹙蹙﹐風稜勢漫漫。”

  • 蹙國-汉语大词典

    蹙國

    【1】丧失国土。《後汉书·西域传序》:“内無以慰勞吏民﹐外無以威示{百蠻}。蹙國減土﹐經有明誡。”《诗·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而乃卑辭重幣﹐求和于{契丹}﹐蹙國縻爵﹐姑息于{保吉}。”

  • 蹙沓-汉语大词典

    蹙沓

    【1】聚集交会貌。{唐}{李白}《春日行》:“因出天池泛{蓬}{瀛}﹐樓船蹙沓波浪驚。”{明}{何景明}《待曙楼赋》:“島嶼出没以蹙沓﹐江海滙濊而廻旋。”

  • 蹙塵-汉语大词典

    蹙塵

    【1】踩踏尘土。{唐}{喻凫}《樊川寒食》诗:“蹙塵南北馬﹐碾石去來車。”

  • 蹙蹙靡騁-汉语大词典

    蹙蹙靡騁

    【1】《诗·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后因“蹙蹙靡騁”谓局促,无法舒展。{梁启超}《中国国债史》:“自兹以往﹐我民歲增二千餘萬之負擔﹐汲汲顧影﹐蹙蹙靡騁矣!”{宋}{刘克庄}《水调歌头·游蒲涧追和崔菊坡韵》词:“四方蹙蹙靡騁﹐獨此尚寬閑。”{清}{王鸣盛}《蛾术编·说人六》:“{孟子}至{宋}﹐及去{宋}再去{齊}﹐因所如不合﹐蹙蹙靡騁。”

  • 蹙蹜-汉语大词典

    蹙蹜

    亦作“[蹜]”【1】局促。《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我自任政事﹐幾二十年﹐每進對﹐稍忤上意﹐即蹙蹜不能自容﹐以是知其偉度矣。”{宋}{欧阳修}《太子太师文惠陈公神道碑铭序》:“每賓客至其家﹐公及伯季侍立左右﹐坐客蹜不安﹐求去。”【2】退缩不前貌。《明史·陶成陈敏等传赞》:“{陶成}﹑{陳敏}諸人﹐以監司守令著征剿功﹐而{成}及{毛吉}﹑{葉禎}身死王事﹐勞烈顯著﹐亦可以愧戎帥之畏懦蹜者矣。”{清}{刘大櫆}《与吴阁学书》:“是以杜門自守﹐遥望堂階﹐茫如梯天﹐蹜不敢遽進。”{唐}{韩愈}《再与鄂州柳中丞书》:“握兵之將﹐熊羆貙虎之士﹐畏懦蹜﹐莫肯杖戈爲士卒前行者。”

  • 蹙齃-汉语大词典

    蹙齃

    【1】鼻与眉相聚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曷鼻﹑巨肩﹑魋顔﹑蹙齃﹐膝攣。”{司马贞}索隐:“蹙齃﹐謂鼻蹙眉。”{清}{姚鼐}《戏赠鄞章生》诗:“翹身曳步驚風止﹐蹙齃魋顔擬聖人。”

  • 蹙聚-汉语大词典

    蹙聚

    【1】皱缩攒聚。形容愁思。{罗旋}《红线记》:“眉峰蹙聚﹐嘴唇紧抿﹐像有重重心事。”

  • 蹙圮-汉语大词典

    蹙圮

    【1】国土侵削,国家倾覆。《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河}外無反正﹐{江}介有蹙圮。萬邦咸震懾﹐横流賴君子。”{李善}注:“《毛詩》曰:‘今也蹙國百里。’《爾雅》曰:‘圮﹐敗覆也。’”

  • 蹙變-汉语大词典

    蹙變

    【1】急速变化。{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四十千》:“言已﹐兒忽顔色蹙變﹐項折目張。再撫之﹐氣已絶矣。”

  • 蹙毬-汉语大词典

    蹙毬

    【1】踢球。蹙,通“蹴”。{明}{冯梦龙}《洒雪堂·妓馆留连》:“蹙毬打彈會吹簫﹐花柳叢中善打猱。”

  • 蹙鞠-汉语大词典

    蹙鞠

    【1】踢球。古代的一种足球活动。蹙,通“蹴”。{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咸通}十三年三月﹐新進士集於{月燈閣}爲蹙鞠之會。”{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蹙鞠》:“{金海}冰上作蹙鞠之戯﹐每隊數十人。”

  • 蹙折-汉语大词典

    蹙折

    【1】见“蹙踅”。

  • 蹙削-汉语大词典

    蹙削

    【1】国土缩小,国力削弱。《魏书·冯文通传》:“{世祖}又詔{樂平王}{丕}等討之﹐日就蹙削﹐上下危懼。”

  • 蹙密-汉语大词典

    蹙密

    【1】聚集貌。{宋}{陆游}《菖蒲》诗:“寸根蹙密九節瘦﹐一拳突兀千金直。”

  • 蹙踏-汉语大词典

    蹙踏

    亦作“[蹙蹋]”亦作“[踏]”【1】踩踏。{唐}{张说}《杂曲歌辞·破阵乐》:“百里火幡焰焰﹐千行雲騎騑騑;蹙踏{遼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飛。”《老残游记》第十回:“耳中但聽得風聲﹐水聲﹐人馬蹙踏聲﹐旌旗熠燿聲。”{清}{叶申霭}《题海州陈参戎治盐枭投械归农图》诗:“烏揵蹙蹋牽風鳴﹐灘場有地各遷徙。”{宋}{苏轼}《书韩幹<牧马图>》诗:“樓下玉螭吐清寒﹐往來蹙踏生飛湍。”【2】践临;到达。{清}{黄鷟来}《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诗:“平生尚遊跡﹐蹙踏造化窟。”{宋}{张孝祥}《满江红·于湖怀古》词:“踏{揚州}開帝里﹐渡{江}天馬龍爲匹。”【3】压倒。{宋}{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先生筆力吾所畏﹐蹙踏{鮑}{謝}跨{徐}{庾}。”【4】踢。{清}{褚人穫}《坚瓠首集·踢球》:“毬名踏踘﹐始於{軒后}軍中練武之劇﹐蹙蹋而戲。”

  • 蹙趨-汉语大词典

    蹙趨

    【1】奔走迎合。《旧唐书·徐彦伯传》:“謀其心以後發﹐擇其交以後談;不蹙趨於非黨﹐不屏營於詭遇。”

  • 蹙鬱-汉语大词典

    蹙鬱

    【1】皱缩坚实貌。{清}{陈梦雷}《木瘿瓢赋》:“何斯物之異稟兮﹐輪菌蹙鬱以增奇;既方之不可以爲筐兮﹐亦圓之不可以爲筥。”

  • 蹶蹙-汉语大词典

    蹶蹙

    【1】局促,不自然。{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蘇}{李}贈言﹐何温而戚也!多唏涕語而無蹶蹙聲﹐知古人之氣厚矣。”

  • 躁蹙-汉语大词典

    躁蹙

    【1】烦躁愁苦。《新唐书·韩皋传》:“‘止息’者﹐{晉}雖暴興﹐終止息於此。其哀憤﹑躁蹙﹑憯痛﹑迫脅之音﹐盡於是矣。”【2】犹操切。胁迫;胁制。躁,通“操”。《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汉}{郑玄}笺:“有緩者﹐有所聽縱也;有急者﹐有所躁蹙也。”{孔颖达}疏:“此經兔言緩﹐則雉爲急矣;雉言在羅﹐則兔無拘制矣。舉一緩一急之物﹐故知喻政有緩急用心之不均也。箋有所躁蹙者﹐定本作操﹐義竝得通。”{阮元}校:“其或作躁蹙者﹐即操戚之别體。”

  • 躪蹙-汉语大词典

    躪蹙

    【1】践踏;摧残。{宋}{李纲}《论用兵》:“夫以少繫衆者﹐必將因便乘勢而躪蹙之﹐其機在少。譬猶蹙巨石於千仞之山而不假於多力。”

  • 迫蹙-汉语大词典

    迫蹙

    【1】困迫;穷蹙。{宋}{李纲}《奉诏条具边防利害奏状》:“譬如奕棋﹐捨局心而就邊角﹐迫蹙褊小﹐浸以衰微﹐何以取勝?”{清}{刘大櫆}《祭顺天府丞余公文》:“以公純德﹐老而迫蹙﹐横被讒誣﹐竟死於獄……麕麚之侣﹐猶不容身﹐誰爲謀者﹐彼獨何人?”《旧唐书·穆宁传》:“{真卿}迫蹙棄郡﹐夜渡{河}而南﹐見{肅宗}於{鳳翔}。”【2】逼迫,压迫。{汉}{桓宽}《盐铁论·晁错》:“{晁錯}變法易常﹐不用制度﹐迫蹙宗族﹐侵削諸侯。”【3】催逼,催促。{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僕年志已就衰退……苟加一職榮之耳﹐非必督責迫蹙﹐令就功役也。”{宋}{陆游}《跋为子遹书诗卷後》:“子{遹}持疋紙來求録詩期年矣﹐以乃翁衰疾﹐不忍迫蹙。”《太平广记》卷三〇四引{唐}{薛用弱}《集异记·张光晟》:“〔{張光晟}〕忽夢傳聲云:‘唤{張光晟}!’迫蹙甚急﹐即入一府署﹐嚴邃異常。”

  • 追蹙-汉语大词典

    追蹙

    【1】犹追逼。《三国志·吴志·吕蒙传》:“皆舍馬步走﹐兵追蹙擊﹐獲馬三百匹。”《新唐书·刘黑闼传》:“騎將{劉弘基}追蹙﹐賊不得休。”

  • 逼蹙-汉语大词典

    逼蹙

    亦作“[逼蹴]”【1】逼迫;窘迫。{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張良}〕坐{吕后}逼蹴﹐從求安太子之計﹐{良}不得已﹐爲畫致四皓之策。”《魏书·崔延伯传》:“賊以{延伯}衆少﹐開營競追﹐衆過十倍﹐臨水逼蹙。”《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六年》:“始立{牛埭}之意﹐非苟逼蹴以取税也;乃以風濤迅險﹐濟急利物耳。”《陈书·萧摩诃传》:“然老夫受脤專征﹐不能戰勝攻取﹐今被圍逼蹙﹐慙寘無地。”

  • 解蹙-汉语大词典

    解蹙

    【1】犹消愁。{明}{陈子龙}《琴心赋》:“主人乃訪{羲氏}之遺音﹐出{蒼梧}之嘉木﹐飾以水犀﹐徽以{荆}玉﹐進御上客﹐怡情解蹙。”

  • 計窮勢蹙-汉语大词典

    計窮勢蹙

    【1】无计可施﹐情势紧迫。《元史·陈天祥传》:“{深}既不能制亂﹐反爲亂衆所制﹐軍中乏糧﹐人自相食﹐計窮勢蹙﹐倉黄退走﹐士兵隨擊﹐以致大敗。”{明}{吴应箕}《为翟义讨王莽檄》:“但恐{莽}計窮勢蹙﹐又與其黨與造飾言語﹐迷亂天下﹐曲釋己惡﹐或冀見免。”亦作“[計窮勢迫]”。{明}{蹇义}《上言十事疏》:“計窮勢迫﹐願投充軍﹐原其本情﹐豈所得已。”

  • 討蹙-汉语大词典

    討蹙

    【1】见“討”。

  • 陵蹙-汉语大词典

    陵蹙

    【1】凌逼。《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三年》:“聞{侯景}作亂﹐頗陵蹙{纘}。{纘}恐爲所害﹐輕舟夜遁。”

  • 頞蹙-汉语大词典

    頞蹙

    【1】谓皱眉头。语本《孟子·梁惠王下》:“舉疾首蹙頞而相告。”{宋}{苏轼}《传神记》:“乃於眉後加三紋﹐隱約可見﹐作俛首仰視眉揚而頞蹙者﹐遂大似。”{梁启超}《新民说》十二:“吾讀宗教改革之歷史﹐見夫二百年干戈雲擾﹐全{歐}無寧宇﹐吾未嘗不頞蹙。”

  • 頻蹙-汉语大词典

    頻蹙

    亦作“[頻顣]”【1】皱眉。《孟子·縢文公下》:“他日歸﹐則有饋其兄生鵝者﹐己頻顣曰:‘惡用是鶃鶃者爲哉?’”一本作“顰蹙”。《易·巽》“頻巽﹐吝”{三国}{魏}{王弼}注:“頻﹐頻蹙不樂而窮不得已之謂也。”{明}{高攀龙}《侪鹤赵先生传》:“{趙先生}頻顣曰:‘此官在{長安}暫耳﹐此身在鄉井常也﹐異日作何面目相同?’”{宋}{叶適}《财计上》:“〔君子〕徒從其後頻蹙而議之﹐厲色而争之耳。”{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沤寄生五古》:“請迴頻蹙容﹐更躡游山屐。”

  • 顇蹙-汉语大词典

    顇蹙

    【1】憔悴不安。{唐}{元稹}《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天子思我﹐明嫉我恩﹐雖我顇蹙﹐心我不泯。”

  • 額蹙心痛-汉语大词典

    額蹙心痛

    【1】极度忧愁伤心貌。{明}{天放道人}《<四声猿>序》:“《漁陽》意氣﹐泉路難灰﹐世人假慈悲學大菩薩﹐而勤王斷國之徒﹐多在塗脂調粉之輩﹐此{文長}所爲額蹙心痛者乎。”

  • 顛蹙-汉语大词典

    顛蹙

    【1】忙乱急迫。{清}{吴伟业}《毛子晋斋中读吴匏庵手抄宋谢翱西台恸哭记》诗:“相國誠知人﹐舉事何顛蹙?丈夫失時命﹐無以辭碌碌。”

  • 顰蹙-汉语大词典

    顰蹙

    亦作“[顰顣]”亦作“[顰]”【1】皱眉蹙额。形容忧愁不乐。{宋}{苏轼}《後杞菊赋》:“對案顰蹙﹐舉箸噎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嘗寄人宅﹐奴婢徹屋爲薪略盡﹐聞之顰蹙﹐卒無一言。”{晋}{葛洪}《抱朴子·弹祢》:“百官大會﹐{衡}時在坐﹐忽顰悽愴﹐哀嘆忼慨。”{清}{刘大櫆}《樵髯传》:“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輙顰顣曰:‘我等豈真知弈者﹐聊用爲戲耳。’”{沙汀}《还乡记》十八:“{张大爷}从乡长茶桌边走过来了﹐沉思着﹐困恼的颦蹙着脸。”

  • 驅蹙-汉语大词典

    驅蹙

    亦作“[驅]”【1】驱赶促迫。《後汉书·西羌传》:“時連旱蝗飢荒﹐而驅劫略﹐流離分散﹐隨道死亡。”《後汉书·董卓传》:“於是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步騎驅蹙﹐更相蹈藉﹐飢餓寇掠﹐積尸盈路。”《隋书·高祖纪下》:“劫奪閭閻﹐資産俱竭﹐驅内外﹐勞役弗已。”

  • 鱗蹙-汉语大词典

    鱗蹙

    【1】鱼鳞般地密集。{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雲楣翼環﹐珪斗鱗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