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蹺

蹺(蹺)是什么意思

  • 趁腳蹺-汉语大词典

    趁腳蹺

    【1】谓顺着别人的话乘机而言。{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卷二:“今謂附和人言者﹐則云趁腳蹺。”《西游记》第二五回:“{清風}道:‘果子少﹐只因樹高葉密﹐不曾看得明白﹐才然又去查查﹐還是原數。’那{八戒}就趁腳兒蹺道:‘你這個童兒﹐年幼不知事體﹐就來亂駡﹐白口咀咒﹐枉賴了我們也!不當人子!’”《西游记》第六十回:“{羅刹}見他看着寶貝沉思﹐忍不住上前﹐將粉麵揾在{行者}臉上﹐叫道:‘親親﹐你收了寶貝﹐吃酒罷。只管出神想甚麽哩?’{大聖}就趁腳兒蹺問他一句道:‘這般小小之物﹐如何煽得八百里火焰?’”

  • 踏蹺-汉语大词典

    踏蹺

    【1】踩高跷。表演者装扮成戏剧或传说中人物,踩在有踏脚装置的木棍上,边走边表演。{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搶金雞者用此等人﹐上竿﹑打筋斗﹑踏蹺﹑打交輥﹑脱索。”{清}{叶名沣}《桥西杂记·影》:“他如相撲﹑傀儡﹑講史﹑演公案﹑打筋斗﹑踏蹺﹑弄椀﹑弄毬諸技﹐言之亦詳。”

  • 踩高蹺-汉语大词典

    踩高蹺

    亦作“[踩高蹻]”【1】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者装扮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李鉴堂}《俗语考原》:“踩高蹻﹐雙木續足之戲。按此戲之起頗古。《列子》:‘{宋}有{蘭子}以技干{宋元君}﹐以雙枝高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七章:“走在最前面的是龙旗伞盖﹐接着就是龙灯﹑狮子﹑采莲船﹐渔翁戏蚌﹑罗汉戏柳﹑踩高跷﹑打秋千等各种杂耍。”

  • 蹊蹺-汉语大词典

    蹊蹺

    亦作“[蹊蹻]”【1】不平正。《挂枝儿·送别》附{明}{丘田叔}《送别》:“那磚兒自塊塊方正平實得好﹐那瓦兒一片片反覆又蹊蹺。”【2】花样;奥妙。{沙汀}《一个秋天晩上》:“起初﹐他颇担心那个老实人发觉了他的蹊跷﹐接着他就因为他的坦白善良自惭起来。”{清}{李渔}《奈何天·调美》:“怕他臨去弄蹊蹺﹐準備着毛拳叫他吃頓飽。”{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章:“{秀兰}见她只笑不开口﹐觉得话里一定有蹊跷。”【3】奇怪;可疑。{明}{陆采}《怀香记·赴辟登程》:“琴童且又蹊蹻﹐蹊蹻﹐畫堂終日把臀摇。”《水浒传》第二十回:“{宋江}見了這個大漢走得蹊蹺﹐慌忙起身﹐趕出茶房來﹐跟着那漢走。”{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其实﹐便是这钟楼﹐也何尝不造得蹊跷。”《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誰知蹊蹻古怪的事説不盡這許多。”《朱子语类》卷二六:“仁者之過﹐只是理會事錯了﹐無甚蹊蹺。”

  • 蹺-汉语大词典

    “[跷]”的繁体字。《廣韻》去遥切,平宵,溪。【1】举足;抬腿。《广韵·平宵》:“蹺,揭足。”{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丁相謂}善爲詩……少時好蹴踘,長韻其二聯云:‘鷹鶻騰雙眼,龍蛇繞四肢。躡來行數步,蹺後立多時。’”{元}{邓玉宾}《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毬双关》套曲:“那姐姐見毬來忙把脚兒蹻。”{丁玲}《韦护》第一章:“吃完了晩餐,{韦护}把脚伸起,跷到邻座的一张凳上去。”【2】迈步;跨步。{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把信揣到兜里,跷开长腿就走了。”{沉洪}《见面》:“说着,紧跷几步,踏上车子。”【3】踮起脚后跟。{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后边的跷起脚尖,伸长脖子往里头瞅。”{赵树理}《三里湾·有没有面》:“他先不向桌边挤,跷起脚来,把一个一个脸面都看遍,哪个也不是{菊英}。”【4】跛。{清}{李渔}《奈何天·形变》:“一發奇怪,連脚也不蹺,背也不駝了。”{茅盾}《脱险杂记》八:“这是{韬奋},他一跷一拐地努力走着。”【5】指脚。{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一·潮汐》:“日止於一潮,或半月東流,半月西流者,亦猶兩蹻之與兩手,遲速大小,所見之不同也。”【6】传统戏剧﹑舞蹈中供表演者绑在脚上使用的一种木制道具。高者三四尺,低者尺馀。《冷眼观》第五回:“一隻鼓不能敲兩家戲,未免左支右絀,鬧得連脚上假蹺都弄鬆下來。”{巴金}《家》三十:“{张碧秀}满头珠翠,踩着跷,穿一身绣花的粉红缎子衫裤在台上扭来扭去。”【7】指举足高飞。相传为道教所传飞行之术。{三国 魏}{曹植}《升天行》之一:“乘蹻追術士,遠之{蓬萊山}。”{晋}{葛洪}《抱朴子·杂应》:“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曹仁虎}《天台山歌送沈归愚夫子》:“氣蹻隱隱乘風行,仙源一别三千齡。”【8】扣除。{宋}{黄庭坚}《江城子·忆别》词:“一貫一文蹺十貫,千不足,萬不足。”【9】用同“[翹]”。向上昂起。《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制臺〕説完,鬍子一根根蹺了起來,坐着不言語。”{鲍昌}《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二章:“茶馆里摆着七﹑八张方桌,桌面上的漆皮早掉了,就跟白楂木的一样。桌子旁边,横七竖八地放了些瘸了腿﹑跷了背的条凳。”【10】不踏实。参见“[蹺然]”。【11】指死。{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較不似老{倉公}多女好,撞不着{賽盧醫}他一病蹻。”【12】用同“[橇]”。参见“[蹺車]”。【13】见“蹺怪”﹑“蹺蹊”。【14】中医名词。指捷举手足。《素问·异法方宜论》:“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王冰}注:“按,謂抑按皮肉;蹻,謂捷舉手足。”【15】中医名词。指跷脉。中医奇经八脉名。包括阳跷,阴跷。参见“[蹺脈]”。

  • 蹺腿-汉语大词典

    蹺腿

    【1】犹言抬脚举步。{柳青}《种穀记》十:“{老雄}说着﹐跷腿出门。”

  • 蹺足抗首-汉语大词典

    蹺足抗首

    亦作“[蹻足抗首]”【1】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文选·扬雄<长杨赋>》:“是以遐方俗﹐殊鄰絶黨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綏﹐莫不蹻足抗首﹐請獻厥珍。”{李善}注引{服虔}曰:“蹻﹐舉足也。”

  • 蹺辮子-汉语大词典

    蹺辮子

    【1】死的谑称。《官场现形记》第二三回:“誰知道他的藥吃錯了﹐第二天他就蹺了辮子了。”{邹韬奋}《萍踪寄语》十三:“如再这样接连跑﹐只有‘跷辫子’了!”

  • 蹺躍-汉语大词典

    蹺躍

    亦作“[蹻躍]”【1】犹跳跃。{明}{刘基}《郁离子·瞽聩》:“夔曰:‘爾何笑?’鼈曰:‘吾笑爾之蹻躍而憂爾之踣也。’”

  • 蹺踦-汉语大词典

    蹺踦

    【1】高低不平。梨园戏《入窑》:“橋又險﹐坑又深﹐木橋蹺踦﹐全望我君相扶持。”

  • 蹺足-汉语大词典

    蹺足

    亦作“[蹻足]”【1】踮起脚跟。参见“[蹺足抗首]”。【2】跛足。{清}{赵翼}《行围即景·跳跎》诗题注:“蹻足者躍過駝背。”【3】举足。{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跼足”:“跼與蹻同。蹻足﹐舉足也。”

  • 蹺蹄輦脚-汉语大词典

    蹺蹄輦脚

    亦作“[蹻蹄輦脚]”【1】见“蹺蹄躡脚”。

  • 蹺蹄躡脚-汉语大词典

    蹺蹄躡脚

    亦作“[蹻蹄輦脚]”亦作“[蹻蹄躡脚]”【1】谓脚步轻抬轻放。《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他母親又在睡夢中着實挣■﹐只得跳下牀來﹐蹻蹄躡脚﹐往自己鋪上去了。”《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晁大舍}看見{唐氏}進來﹐倒背着手蹻蹄輦脚的走到厨屋門口。”

  • 蹺蹀-汉语大词典

    蹺蹀

    亦作“[蹻蹀]”【1】犹奔走。{清}{徐大容}《床山归自括苍以洞庭始波木叶微脱为韵得叶字》:“惟餘山水懷﹐寤寐尚蹻蹀。”{宋}{沈辽}《德相惠新茶复次元韵奉谢》:“輕重必酬酢﹐往來煩蹻蹀。”

  • 蹺墊-汉语大词典

    蹺墊

    【1】{唐}时内外用钱,每千文扣除若干,谓之跷垫。即后世所谓扣串。{宋}{高承}《事物纪原·布帛杂事·跷垫》:“{憲宗}朝﹐{吴元濟}﹑{王承宗}拒命﹐經費盡竭。{皇甫鎛}建議﹐内外用錢﹐每緡墊二十﹐民間墊陌至七十。{穆宗}即位來﹐米鹽每陌錢墊七八﹐所在用錢墊不一﹐詔從風俗所宜。則蹺墊之起﹐自{唐}{皇甫鎛}也。今俗謂明除者爲蹺﹐暗蹺者爲墊。”

  • 蹺脚-汉语大词典

    蹺脚

    亦作“[蹻脚]”【1】指旧时女子的小足。《醒世姻缘传》第七二回:“鼓澎澎一個臉彈﹐全不似半老佳人;飽撑撑兩隻奶膀﹐還竟是少年女子。雖是一雙蹻脚﹐也還不大半籃。”《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又請出小夫人來相見﹐戴一頂矮矮的尖頭■髻﹐穿兩隻彎彎的蹻脚弓脚。”【2】翘起腿脚。《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他坐了一把醉翁椅子﹐仰天蹻脚的坐在上面。”【3】瘸腿,跛足。{叶紫}《校长先生》:“不一会儿﹐那个跷脚的{王金哥}被叫来了。”《市声》第三一回:“内中一個蟹箝鬍子的{舒老三}﹐一個吊眼皮的{楊福大}﹐一個蹺脚的{蕭壽保}。”

  • 蹺脉-汉语大词典

    蹺脉

    亦作“[蹻脉]”【1】见“蹺脈”。

  • 蹺脈-汉语大词典

    蹺脈

    亦作“[蹻脉]”亦作“[蹻脈]”【1】中医奇经八脉名。包括阳跷脉和阴跷脉。《灵枢经·脉度》:“蹻脉者﹐少陰之别﹐起于然骨之後﹐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陰股入陰﹐上循胸裏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屬目内眦﹐合于太陽﹑陽蹻而上行﹐氣并相還則爲濡目﹐氣不榮則目不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司马贞}索隐述赞“效驗多狀”{唐}{张守节}正义:“人兩足蹻脈﹐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

  • 蹺減-汉语大词典

    蹺減

    【1】克扣。{宋}{洪迈}《容斋四笔·十十钱》:“市肆間交易論錢陌者﹐云十十錢﹐言其足數滿百﹐無蹺減也。”

  • 蹺生生-汉语大词典

    蹺生生

    亦作“[蹻生生]”【1】翘竖尖耸貌。{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四折:“滿面繡花鞋﹐比常時添上了箇蹻生生尖頭兒。”

  • 蹺毬-汉语大词典

    蹺毬

    【1】{宋}代单毬门蹴鞠比赛中队员职责称谓之一。专司挟住同伴踢来的毬,并向毬头供毬打门。也称骁色﹑色挟。{宋}{周密}《武林旧事·乾淳教坊乐部》:“築毬三十二人。左軍一十六人:毬頭{張俊}﹑蹺毬{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

  • 蹺足抗手-汉语大词典

    蹺足抗手

    亦作“[蹻足抗手]”【1】手舞足蹈貌。{明}{张居正}《门生为师相中玄高公六十寿序》:“今天子基命宥密﹐孰與{成王}賢﹐其委任公不在{周公}下﹐薄海内外皆蹻足抗手﹐歌頌盛德。”

  • 蹺蹊-汉语大词典

    蹺蹊

    亦作“[蹺欹]”亦作“[蹺奇]”亦作“[蹻蹊]”【1】离奇。{宋}{陈亮}《甲辰秋答朱元晦书》:“{曹孟德}本領一有蹺欹﹐便把捉天地不定﹐成敗相尋﹐更無着手處。”【2】奇怪;可疑。{明}{汤显祖}《邯郸记·外补》:“禀老爺﹐蹻蹊了﹐原來老爺朦朧取旨﹐馳驛而回﹐被{宇文老爺}看破了奏上﹐聖旨寬恩免究。”《歧路灯》第六回:“{孝移}見話頭蹺奇﹐茫然不知所以。”《朱子语类》卷二九:“如一件事物相似﹐自恁地平平正正﹐更著不得些子蹺欹。”{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十章:“如今﹐没有地主迫租追债﹐自尽了﹐定有跷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小娘子與那後生看見趕得蹺蹊﹐都立住了脚。”【3】诡谲。《朱子语类》卷六十:“如{齊桓}尚自白直﹐恁地假將去。至{晉文公}做了千般蹺蹊。所以夫子有‘正﹑譎’之論。”

  • 蹺趹-汉语大词典

    蹺趹

    亦作“[蹻趹]”【1】举足疾行。《淮南子·修务训》:“昔者{南榮疇}恥聖道之獨亡於己身﹐淬霜露﹐敕蹻趹﹐跋涉山川﹐冒蒙荆棘。”{高诱}注:“蹻履趹趣也。”

  • 蹺蹬弩-汉语大词典

    蹺蹬弩

    【1】古代弩弓名。用脚踏弩机括而发射,故称。{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器用》:“《弦矢譜》一卷﹐詳論弓弩箭之制﹐其稱蹺蹬弩。{張憲}伏之于中林而捉{真珠}﹐{郎時俊}用之于射{狐關}而敗{四太子}﹐殆是{紹興}年間經進之書也。”

  • 蹺車-汉语大词典

    蹺車

    亦作“[蹻車]”【1】一种用于泥泽中乘驰的橇。《海内十洲记·昆仑》:“昔{禹}治洪水既畢﹐乃乘蹻車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於北阿﹐歸大功於九天。”

  • 蹺怪-汉语大词典

    蹺怪

    亦作“[蹺恠]”【1】奇怪,可疑。{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這命不死﹐有些蹺恠。必是有人破了我的法﹐要搶我的買賣。”{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二折:“好是蹺怪!俺這渾家見了這先生﹐就會説話了﹐又似認得他一般。”

  • 蹺足而待-汉语大词典

    蹺足而待

    亦作“[蹻足而待]”【1】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諸將外反,亡可蹻足待也。”{三国} {蜀}{诸葛亮}《劝将士勤攻己阙教》:“自今已後﹐諸有忠慮於國﹐但勤攻吾之闕﹐則事可定﹐賊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说国民》:“{中國}而有國民也﹐則二十世紀之{中國}﹐將氣凌{歐}{美}﹐雄長地球﹐固可蹻足而待也。”

  • 蹺蹺板-汉语大词典

    蹺蹺板

    【1】儿童游戏用具。在狭长而厚的木板中间装上轴,然后架在支柱上,两人对坐两端,轮流用脚蹬地,使一端跷起,另一端下落,如此反复,游戏以取乐。

  • 蹺身-汉语大词典

    蹺身

    【1】犹挺身。《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勒轡邀鞍雙走馬﹐蹺身獨立似生神。”

  • 蹺工-汉语大词典

    蹺工

    亦作“[蹻工]”【1】戏曲﹑舞蹈演员踩着高跷训练步法的基本功。《九尾龟》第二七回:“第五齣上﹐方是{小喜鳳}的《武十回》。手鑼響處﹐{小喜鳳}嬝嬝婷婷走將出來﹐那幾步蹺工﹐真如楊柳隨風﹐春雲出岫。”{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四章:“路{广锺}绰号{路小脚}﹐就因为脚小﹐走起路来很像蹻工不好的小旦。”

  • 蹺然-汉语大词典

    蹺然

    亦作“[蹻然]”【1】形容不踏实。《吕氏春秋·情欲》:“意氣易動﹐蹻然不固;矜勢好智﹐胸中欺詐。”{陈奇猷}校释:“此蹻當讀爲翹……翹然則不踏實﹐與不固義相成。‘蹻然不固’﹐謂其意氣不固定。”一说疾速貌。参阅{高诱}注。

  • 蹺奇-汉语大词典

    蹺奇

    【1】见“蹺蹊”。

  • 蹺恠-汉语大词典

    蹺恠

    【1】见“蹺怪”。

  • 蹺欹-汉语大词典

    蹺欹

    【1】见“蹺蹊”。

  • 躧蹺-汉语大词典

    躧蹺

    【1】踩高跷。《西游记》第九一回:“有那跳舞的﹐躧蹺的﹐裝鬼的﹐騎象的﹐東一攢﹐西一簇﹐看之不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