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躬)是什么意思
卑躬屈膝-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卑躬屈膝bēigōngqūxī
形容没有骨气,谄媚奉承——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在敌人面前,他~,决不卑躬屈膝。)
反躬自问-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反躬自问fǎngōngzìwèn
反过来问问自己--怨天尤人(出现这类不愉快的事情,~没有用,应该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
躬亲-古语词今用词典
躬亲gōngqīn
亲自、亲身。西周后期,君王昏庸。尹氏以太师高位执政,暴虐无能,导致国家衰败,百姓怨恨。周朝大夫家父以诗讽喻:高峻的终南山,岩石垒垒,峻峭高陡,层层山坡,草木繁茂。那显赫的太师尹氏。执政不善,办事荒唐,天灾人祸,国家动乱,百姓死亡,怨声载道。“弗躬弗亲,庶民不信。”(君王不亲自过问国政,老百姓不肯信任。)扼杀了国家,害苦了百姓。(《诗经·小雅·节南山》)后连用,义同。《汉书·刘向传》:“陛下即位,躬亲节俭。”言汉成帝即位时,尚能亲自做到节俭。
今沿用本义。《读者文摘》:“信后继之以电报,电报之后母亲又躬亲前来。”《新一代》:“(他)玩命地工作,从编辑、校对、出版到发行,无不躬亲自问,二十四小时甚至三十六小时马不停蹄工作。”《成都晚报》:“如今年近古稀,每项发掘,他都要自始至终,躬亲参与操作。”又,亲自去做。杨沫《英华之歌》第十六章:“一个领导怎么能够事必躬亲?当然要靠各方面的汇报。”《啄木鸟》:“别人到公司来,多少都想在经济上捞点实惠,可老太太真有点干事业的样儿。对工作负责,所有具体工作都亲自过问,翻资料、找项目、谈判……事必躬亲。”《妇女生活》:“许多人出于好奇想到《综艺大观》直播现场看看热闹,索票者甚多,弄得不好连上级单位、文艺团体、合办节目的地方台的票都不能保证,这些‘小事情’也得导演‘事必躬亲啊!”
未能躬诣,每抱歉忱-实用委婉语词典
未能躬诣,每抱歉忱
意为我未能亲自前来,每每想起,甚感歉意。
因事羁身,不获躬亲叩奠,临书含涕,悲与歉俱-实用委婉语词典
因事羁身,不获躬亲叩奠,临书含涕,悲与歉俱
意为我由于脱不开身,无法前来亲自祭奠,含着泪水写下这封信,又是悲伤又是歉仄。
躬 身-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躬 身
[躬gōng 身shēn]
同 ①身体。《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躬胝无胈”。(胈:音bá,人身上的细毛)《汉书·元帝纪》:“百姓愁苦,靡所错躬。”(靡:无。错躬:安身。错:措,放置)《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荀子·非相》:“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 ②自身,自己。《论语·尧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诗·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韩非子·五蠹》:“而身为天下笑”。又“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③亲自。贾思勰《齐民要术》:“躬劝耕农”。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孟子·滕文公下》:“彼身织屦。”《韩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臿:音chān,锹一类的工具)
异 【身】 ①物身。《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 ②生命。《楚辞·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终身”连用,表示终生,一辈子。《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战国策·赵策三》:“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③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身是张翼德也”。 ④用于抽象的意义,表示德行、品节。《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礼记·大学》:“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辨 “身”的意义,用法比“躬”广泛。异中“身”的用法“躬”都不具备。
薄躬-敬谦语小词典
薄躬bógōng
谦称。躬:自身。用来对人称自己。《梁书·徐勉传》:“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
也作〖薄身〗bóshēn 《文选·王粲〈从军诗〉之四》:“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躬。”
另作〖贱躬〗jiàngōng;〖贱身〗jiànshēn;〖陋身〗lòushēn。
慈躬-敬谦语小词典
慈躬cígōng
敬辞。用来称长辈或尊上的身体。《痛史》七回:“(文天祥)奏道:‘不知太皇太后慈躬如何了?’太后道:‘今日受这一惊,益发沉重了。’”
贱躬-敬谦语小词典
贱躬jiàngōng
见〖贱躯〗jiànqū。
微躬-敬谦语小词典
微躬wēigōng
见〖微质〗wēizhì。
政躬-敬谦语小词典
政躬zhènggōng
敬辞。用来称执政首脑的身体。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
坚贞不屈 卑躬屈膝-反义词应用词典
坚贞不屈 卑躬屈膝
坚贞不屈 jiānzhēnbùqū
卑躬屈膝 bēigōngqūxī
【坚贞不屈】节操坚定不变,不向恶势力屈服。褒义。
〔例句〕
1.文天祥,抗击当时的元兵进攻,坚贞不屈。
2.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值得称颂。
3.中国人民坚贞不屈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斗争。
【卑躬屈膝】形容没有骨气,谄媚奉承,也作“卑躬屈节”。
〔例句〕
1.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不能向朝廷卑躬屈膝,用变节投降的办法,苟安一时。
2.他那副卑躬屈节的样子,洋船上的人是早已看惯的了,都不以为奇。
3.她掩着嘴笑道:“看见了吧,够精彩的。昨天还那么趾高气扬的,今天就变得卑躬屈膝了。”
〔应用例句〕
那些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雄,人民景仰他,怀念他;那些卑躬屈膝的历史罪人,人民蔑视他,憎恶他。
匪躬-古文观止词典
匪躬fěi gōng
不是为了自身(2)。《争臣论》: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君王的臣子屡屡直言上谏,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争臣论》: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处在不被重用的地位,却要表现出不顾自身的节操。
躬-古文观止词典
躬gōng
【词性】:名词
身体,自身。亦用作动词,指亲自实行(5)。《争臣论》: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处在不被任用的地位,却表现出不惜自身的节操。《箕子碑》:率是大道,丛于厥躬。——遵循这种圣人之道,使道集中于他自身。《泷冈阡表》: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虽然好的报应不能及于自身,但赐爵位,受封赏,显贵光荣,褒奖广博,确实有三朝皇帝的恩赏命令。《与韩荆州书》:躬吐握之事。——〔您〕亲自做周公吐哺握发接待贤人的事。
躬-古文观止词典
躬gōng
【词性】:副词
表示自己(做)。可译为“亲”、“亲自”(5)。《吕相绝秦》:文公躬擐甲胄。——文公亲自穿戴着铠甲头盔。《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我本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我年幼无知,竟亲逢〔这样〕盛大的宴会。
躬亲-古文观止词典
躬亲gōng qīn
【词性】:副词
表示自己(做)。可译为“亲自”(1)。《陈情表》: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祖母刘氏,哀怜我孤苦弱小,亲自抚养〔我〕。
鞠躬尽力-古文观止词典
鞠躬尽力jū gōng jìn lì
犹鞠躬尽瘁,为国事而竭尽心力。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1)。《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我只能鞠躬尽瘁,到死后为止。
躬-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躬躬gōng
①身,身体。《汉书·元帝纪》:“百姓愁苦,靡所错~。”(错:通“措”,安置。)②自身,自己。《诗经·卫风·氓》:“静言思之,~自悼矣。”又《邶风·谷风》:“我~不阅,遑恤我后。”(阅:容。)③亲身,亲自。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耕于南阳。”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史公治军,往来桐城,必~造左公第。”(造:到。)
【躬亲】亲自。《史记·孝文本纪》:“古者天子夏~礼祀上帝于郊。”
【躬自】亲自。《论语·卫灵公》:“~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新论·悯友》:“我~写,乃当十遍读。”
事必躬亲-现代汉语大词典
事必躬亲shì bì gōng qīn
【释义】:
凡事一定亲自去做。姚雪垠《李自成》:“他习惯于事必躬亲,自己不过问总觉得不能放心。”
卑躬屈节-现代汉语大词典
卑躬屈节bēi gōng qū jié
【释义】:
见“卑躬屈膝”。
卑躬屈膝-现代汉语大词典
卑躬屈膝bēi gōng qū xī
【释义】:
弯腰下跪。形容毫无骨气,谄媚奉承。瞿秋白《向光明》:“对小家伙挺胸凸肚,对大人物卑躬屈膝——那就一定是长命百岁的样子。”也作“卑躬屈节”。鲁迅《〈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后记》:“然而人是细腻的野兽。统治着,过着奢华的生活,强迫人家对着你祷告,对着你恐惧而鞠躬,而卑躬屈节。”
谦躬下士-现代汉语大词典
谦躬下士qiān gōng xià shì
【释义】:
犹谦恭下士。姚雪垠《李自成》:“听说李闯王谦躬下士,对读书人十分尊重。”
反躬自责-现代汉语大词典
反躬自责fǎn gōng zì zé
【释义】:
回过头来责备自己。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圣躬-现代汉语大词典
圣躬shèng gōng
【释义】:
臣下称皇帝的身体。也代指皇帝。陈白尘《大风歌》:“陛下,不可!保重圣躬要紧!”
打躬作揖-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躬作揖dǎ gōng zuò yī
【释义】:
同“打恭作揖”。孔厥等《新儿女英雄传》:“大老鸹吓得直不起腰,打躬作揖的说。”
藐躬-现代汉语大词典
藐躬miǎo gōng
【释义】:
孱弱的躯体。吴樾《暗杀时代》:“内顾藐躬,素非强壮。”
弯躬-现代汉语大词典
弯躬wān gōng
【释义】:
弯下身体。潘漠华《掇拾》:“满地都落满了黄柯,老的幼的婆娘儿女,弯躬在那儿掇拾。”
政躬-现代汉语大词典
政躬zhèng gōng
【释义】:
对执政首脑身体的尊称。犹尊体。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也借指政务。郑振铎《埃娥》:“就在那夕阳西沉的天涯的一角,宙士安放了美丽的埃娥,以备他政躬闲暇的时候的享用。”
背躬-现代汉语大词典
背躬bèi gōng
【释义】:
戏曲中角色背着台上其他角色对观众说的话。犹旁白。
躬-现代汉语大词典
躬gōng躳
【释义】:
①身,身体。如:鞠躬。②自身;自己。如:反躬自问。③亲自;亲身。鲁迅《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还未开手,而躬逢战争,在炮声和流言当中,很不宁帖,没有执笔的心思。”又如:躬行。④将身腰弯下。巴金《军长的心》:“还有几个穿白衣的人躬着身子在瓦砾堆上找东西。”也指鞠躬行礼。曹禺《王昭君》:“温敦(一躬到地)恭送天子国舅。”
躬行-现代汉语大词典
躬行gōng xíng
【释义】:
亲身实行。鲁迅《孤独者》:“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
躬体力行-现代汉语大词典
躬体力行gōng tǐ lì xíng
【释义】:
身体力行。郭沫若《文化人当前的急务》:“尤其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人们…更应该以身作则、躬体力行,加倍的奋勉,然后才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
躬身-现代汉语大词典
躬身gōng shēn
【释义】:
①亲自;亲身。田野《怒吼了的胶东》:“有时县长也躬身参加这些访问慰劳工作。”②俯屈身体,以示恭敬。如:躬身行礼。
躬亲-现代汉语大词典
躬亲gōng qīn
【释义】:
亲自;亲身从事。孙中山《孙文学说》:“君不必事事躬亲。”
躬耕-现代汉语大词典
躬耕gōng gēng
【释义】:
亲自耕田,从事农业生产。朱德《新农村》:“平田有份躬耕乐,得地无余心事违。”
躬逢其盛-现代汉语大词典
躬逢其盛gōng féng qí shèng
【释义】:
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巴金《死去的太阳》:“但是这事情你们中国人也很少知道的。我能够躬逢其盛也就足以自豪了。”
鞠躬-现代汉语大词典
鞠躬jū gōng
【释义】:
①弯腰曲体。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②弯腰行礼。老舍《茶馆》:“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鞠躬尽瘁-现代汉语大词典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释义】:
恭敬谨慎,竭尽心力。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参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代汉语大词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jū gōng jìn cuì sǐ ér hòu yǐ
【释义】: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后多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鞠躬-汉语大词典
三鞠躬
【1】{民国}元年颁布的礼制。三度弯身致敬,为最敬之礼节。{吴虞}《墨子的劳农主义》:“三叩首改为三鞠躬﹐并没有好大的关系。”
事必躬親-汉语大词典
事必躬親
【1】凡事一定亲自去做。《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于舅太爺}却勤勤懇懇﹐事必躬親﹐于這位外甥的事格外當心。”{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四章:“他习惯于事必躬亲﹐自己不过问总觉得不能放心。”《後汉书·舆服志上》:“昔者聖人興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躬親其事﹐身履其勤。”{宋}{曾巩}《越州赵公救菑记》:“公於此時﹐蚤夜憊心力﹐不少懈﹐事細鉅必躬親。”
直躬-汉语大词典
直躬
【1】以直道立身。{唐}{柳宗元}《复杜温夫书》:“生以直躬見﹐宜無所諛道。”{唐}{钱起}《长安旅宿》诗:“直躬邅世道﹐咫步隔天闕。”《论语·子路》:“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直躬﹐直身而行也。”《宋史·赵普传》:“必須公正之人典掌衡軸﹐直躬敢言﹐以辨得失。”【2】指《论语》中提到的证其父攘羊的人。《吕氏春秋·当务》:“{直躬}之信﹐不若無信。”{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二:“{直躬}云者﹐蓋以善加名上﹐猶之{盜跖}以惡加名上。”《庄子·盗跖》:“{直躬}證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淮南子·氾论训》:“{直躬}﹐其父攘羊﹐而子證之。”{高诱}注:“{直躬}﹐{楚}{葉縣}人也。”
卑躬-汉语大词典
卑躬
【1】谦恭逊让。{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上:“〔{曹彬}〕每出鎮蕃閫﹐卑躬待士。”《北史·李彪传》:“臣與{任城}卑躬曲己﹐其所欲者無不屈從。”【2】犹卑身。《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习惯之碍进化》:“上古席地而坐﹐故其拜跪﹐出於自然﹐至椅桌興則不適用矣﹐而世卒不能改﹐卑躬俯首﹐生氣毫無。”
卑躬屈節-汉语大词典
卑躬屈節
【1】见“卑躬屈膝”。
卑躬屈膝-汉语大词典
卑躬屈膝
【1】弯腰下跪。形容毫无骨气,谄媚奉承。{鲁迅}《集外集拾遗·<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后记》:“然而人是细腻的野兽。统治着﹐过着奢华的生活﹐强迫人家对着你祷告﹐对着你恐惧而鞠躬﹐而卑躬屈节。”{陈建功}《飘逝的花头巾》一:“每个人都显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舍身求法的﹐锲而不舍的﹐浑浑噩噩的﹐卑躬屈膝的。”亦作“[卑躬屈節]”。{瞿秋白}《向光明》:“对小家伙挺胸凸肚﹐对大人物卑躬屈膝--那就一定是长命百岁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單道臺}至此方纔卑躬屈節的口稱:‘職道纔進來﹐因見大帥公事﹐所以不敢驚動。’”
匪躬-汉语大词典
匪躬
【1】谓忠心耿耿,不顾自身。{唐}{权德舆}《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聖言在推誠﹐臣職惟匪躬。”《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孔颖达}疏:“盡忠於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濟君﹐故曰:匪躬之故。”{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比干}匪躬而剖心於精忠﹐{田豐}見微而夷戮於言直。”{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至于{倭文端}之守正不阿﹐清操絶俗﹐{文文忠}之匪躬盡瘁﹐馴擾强蕃﹐方之{姚}{宋}忠{唐}﹑{范}{韓}翊{宋}﹐殆無恧色。”
偏躬-汉语大词典
偏躬
【1】谓身着偏衣,身着两色合成之衣。《左传·闵公二年》:“偏躬無慝﹐兵要遠災。”{杨伯峻}注:“分身衣之半爲其服﹐似無惡意。”
俯躬-汉语大词典
俯躬
【1】弯下身子。{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神宗》:“人见帝俯躬稱謝﹐以爲敬信﹐殊不知實遠之也。”{宋}{梅尧臣}《送杨辩青州司理》诗:“一落該網中﹐折節長俯躬。”
側躬-汉语大词典
側躬
【1】倾侧其身,表示戒惧。多用于帝王。《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伏願陛下側躬聳意﹐惟新聖道﹐節夜飲之樂﹐養方富之年﹐則{魏}祚可以永隆﹐皇壽等於山岳矣。”《元典章·诏令一·大德改元》:“於戲!側躬修行﹐咸攄奉若之誠﹐革故從新﹐聿底雍熙之治。”
儲躬-汉语大词典
儲躬
【1】太子之身。亦借指太子。{明}{唐顺之}《请皇太子受朝疏》:“曩以儲躬冲动﹐務存謙抑﹐凡遇歲時令節及千秋慶賀﹐暫令進箋内庭。”
剋躬-汉语大词典
剋躬
【1】严格要求自己。《隋书·皇甫绩传》:“{績}嘆曰:‘我無庭訓﹐養於外氏﹐不能剋躬勵己﹐何以成立?’”
反躬自責-汉语大词典
反躬自責
【1】回过头来责备自己。{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特别是{潼关}南原战败之后﹐这种反躬自责的心情更甚。”
反躬自問-汉语大词典
反躬自問
【1】反问自己。{刘道一}《驱满酋必先杀汉奸论》:“清夜自思﹐反躬自問﹐毋亦待人之不恕﹐而轉使虜之笑我乎!”{孙中山}《建国方略·以饮食为证》:“吾人試以飲食一事﹐反躬自問﹐究能知其底藴者乎?”亦作“[反身自問]”。{清}{戴名世}《程孝子传》:“嗚呼!人孰不有母﹐讀孝子之事﹐反身自問﹐竟何如哉!”
反躬-汉语大词典
反躬
【1】反过来要求自己;自我检束。{金松岑}《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非獨文明國然﹐彼觀《遊山拷火》﹑《御碑亭》之劇本﹐與夫《聊齋誌異·<聶小倩><秋容><小謝>》之鬼史﹐或嘗以見色不亂﹐反躬而自律焉。”{宋}{叶適}《漳浦县圣祖殿记》:“至于所好者山水﹐則以爲豫於德而賢之﹐豈非動静協應物之宜﹐壽樂由反躬之効歟!”《礼记·乐记》:“好惡無節於内﹐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明}{唐顺之}《葛母传》:“而其所以盡乎己者﹐固不在于聲華辭藝之蔚然者﹐而有在于克己反躬之闇然者矣。”
微躬-汉语大词典
微躬
【1】谦词。卑贱的身子。{宋}{郭祥正}《金山行》:“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南朝} {梁}{沈约}《郊居赋》:“綿四代於兹日﹐盈百祀於微躬。”{唐}{许浑}《泛溪》诗:“纔應畢婚嫁﹐還此息微躬。”
引咎責躬-汉语大词典
引咎責躬
同“[引咎自責]”【1】《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後{壹}姦罪發露伏誅﹐{權}引咎責躬。”{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坐定﹐{庾}乃引咎責躬﹐深相遜謝。”《北史·魏纪四·世宗宣武帝》:“庚子﹐以旱故﹐公卿以下﹐引咎責躬。”
彎躬-汉语大词典
彎躬
【1】弯下身体。{潘漠华}《掇拾》诗:“西风一夜撼松林﹐满地都落满了黄柯﹐老的幼的婆娘儿女﹐弯躬在那儿掇拾。”
王躬-汉语大词典
王躬
【1】君王的身体。《诗·大雅·烝民》:“纘戎祖考﹐王躬是保。”{郑玄}笺:“躬﹐身也……王身是安﹐使盡心力於王室。”
玉躬-汉语大词典
玉躬
【1】犹玉体。《楚辞·王逸<九思·遭厄>》:“悼{屈子}兮遭厄﹐沈玉躬兮{湘}{汨}。”原注:“賢者質美﹐故以比玉。”《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陛下將復勞玉躬﹐擾掛神思。”{晋}{石崇}《答曹嘉》诗:“逍遥滄海隅﹐可以保玉躬。”
束躬-汉语大词典
束躬
【1】检点约束自己。{清}{林则徐}《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凡爾束躬於圭璧﹐諒無玷跡於淄磷;然飲羊之俗相仍﹐則害馬之除彌亟。”{汉}{刘向}《说苑·修文》:“脩德束躬﹐以自申飭﹐所以檢其邪心﹐守其正意也。”
植躬-汉语大词典
植躬
【1】犹立身。{明}{陈子龙}《送勒卣之金陵省试》诗之五:“盛名時不堪﹐植躬貴威儀。”
我躬-汉语大词典
我躬
【1】我本身,我自己。《诗·小雅·小弁》:“我躬不閲﹐遑恤我後。”
正躬-汉语大词典
正躬
【1】犹正身,亲身。《汉书·元帝纪》:“誠能正躬勞力﹐宣明教化﹐以親萬姓﹐則六合之内和親﹐庶幾虖無憂矣。”
政躬-汉语大词典
政躬
【1】对执政首脑身体的尊称。犹尊体。{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近聞政躬違和﹐深爲懸念。”【2】借指政务。{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埃娥》:“就在那夕阳西沉的天涯的一角﹐{宙士}安放了美丽的{埃娥}﹐以备他政躬闲暇的时候的享用。”
敕躬-汉语大词典
敕躬
【1】敕身。《汉书·孔光传》:“勤心虚己﹐延見羣臣﹐思求其故﹐然後敕躬自約﹐總正萬事……誠爲政之大本﹐應變之至務也。”
斂躬-汉语大词典
斂躬
【1】弯腰缩身。表示行踪隐秘。{唐}{高彦休}《唐阙史·吐突承璀地毛》:“〔{承璀}〕一日命其甥嘗所親附者﹐‘姑爲我微行省闥之間﹐伺其叢談有言者否?’甥禀教斂躬而往﹐至省寺即詞詰﹐守衛輒不許進。”《淮南子·人间训》:“〔{子貢}〕斂躬而行至於{吴}﹐見太宰{嚭}。”
變躬遷席-汉语大词典
變躬遷席
【1】移动身体,离开席位。表示谦恭。《管子·霸形》:“{桓公}變躬遷席﹐拱手而問曰:‘敢問何謂其本?’”
曲躬躬-汉语大词典
曲躬躬
【1】躬身有礼的样子。{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則見他曲躬躬笑把言詞問。”{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我在這黄葉林屈脊低腰﹐我曲躬躬的向地皮上伏。”
曲躬-汉语大词典
曲躬
【1】折腰。形容恭顺。《北史·郭祚传》:“於時領軍{于忠}恃寵驕恣﹐{崔光}之徒﹐曲躬承接。”{汉}{王符}《潜夫论·本政》:“而欲使志義之士匍匐曲躬以事己﹐毁顔諂諛以求親﹐然後乃保持之。”{明}{王衡}《郁轮袍》第一折:“待放榜後﹐自來曲躬低首﹐謝恁{岐王}。”
治躬-汉语大词典
治躬
【1】犹治身。《礼记·乐记》:“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
打躬作揖-汉语大词典
打躬作揖
【1】见“打恭作揖”。
打躬-汉语大词典
打躬
同“[打恭]”【1】《再生缘》第二二回:“{皇華}打躬應連聲﹐施禮恭稱謝大人。”《儒林外史》第一回:“皇上親自送出城外﹐攜着手走了十幾步﹐{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辭了﹐方纔上轎回去。”{明}{沈德符}《野獲编·兵部·叉手横仗》:“若撫按之待其下﹐惟由科目者尚得打躬﹐講揖讓之禮。”
折躬-汉语大词典
折躬
【1】鞠躬。{唐}{冯贽}《云仙杂记·青蝇拜贺》:“及登科訖﹐歸坐家庭﹐有青蠅作八行立﹐約數萬﹐折躬再三﹐良久乃去。”
撫躬自問-汉语大词典
撫躬自問
【1】反躬自问。谓自我反省。{清}{昭槤}《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以愚昧﹐於此獲罪﹐所知爲之流涕﹐路人爲之嘆息。撫躬自問﹐爲幸多矣!”
撫躬-汉语大词典
撫躬
【1】谓反躬﹐反躬自问。{唐}{李商隐}《为安平公兖州谢上表》:“退省何人﹐合安兹地﹐撫躬而沾背汗下﹐仰恩而溢眥淚流。”{宋}{秦观}《辞史官表》:“臣於二者﹐實無一堪﹐聞命若驚﹐撫躬增懼。”
背躬-汉语大词典
背躬
【1】戏曲中角色背着台上其他角色对观众说的话。犹旁白。
背曲腰躬-汉语大词典
背曲腰躬
【1】腰背弯曲。常指坐久或年老。《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假如{甘羅}十二歲爲丞相﹐十三歲上就死了﹐這十二歲之年﹐就是他髮白齒落﹑背曲腰彎的時候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漸更闌﹐古寺聲鐘﹐等的人心熱腸鳴﹐坐的來背曲腰躬。”亦作“[背曲腰彎]”。
朕躬-汉语大词典
朕躬
【1】我﹐我身。多用于天子自称。《类说》卷二二引{宋}{范镇}《东斋记事·改罪己词》:“今春太旱﹐赤地千里﹐天威震動﹐以戒朕躬。”《书·汤诰》:“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曰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恤朕躬。”《清史稿·宣宗纪三》:“一夫失所﹐罪在朕躬﹐卿等善爲之。”
焚躬-汉语大词典
焚躬
【1】谓不惜己身被焚。《文选·班固<幽通赋>》:“{紀}焚躬以衛上兮﹐{皓}頤志而弗傾。”{刘良}注:“{紀}﹐{紀信}也。{項羽}圍{漢王}於{滎陽}﹐{紀信}乘王車詐爲{漢王}以降{羽}﹐{羽}怒焚之。”
必躬必親-汉语大词典
必躬必親
【1】谓凡事都要自己经手。《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后转为“必躬必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那位{伍大令}初到任時﹐便發誓每事必躬必親﹐絶不假手書吏﹑家丁﹐大門以内的事﹐無論公私﹐都要自己經手。”
恕躬-汉语大词典
恕躬
【1】谓躬行仁爱之道。{汉}{荀悦}《汉纪·昭帝纪》:“尅己恕躬﹐好問力行﹐動而從義﹐不以縱情﹐是謂治主。”
慈躬-汉语大词典
慈躬
【1】对父母等长辈身体的尊称。《痛史》第七回:“〔{文天祥}〕奏道:‘不知太皇太后慈躬如何了?’太后道:‘今日受這一驚﹐益發沉重了。’”
神躬-汉语大词典
神躬
【1】犹言神魂。《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重扃閟兮燈已黯﹐中泉寂兮此夜深;銷神躬于壤末﹐散靈魄於天潯。”{吕向}注:“神躬﹑靈魄﹐謂貴妃神靈也。”
禔躬-汉语大词典
禔躬
【1】犹禔身。{清}{钱谦益}《<昨非庵日纂三集>序》:“著《昨非庵日纂三集》﹐本天咫﹐則民彝﹐參神逵﹐極物變﹐其要以禔躬矯志﹐磨鈍勵俗﹐歸本於仁義道德﹐醇如也。”《明史·隐逸传·刘闵》:“求古聖賢禔躬訓家之法﹐率而行之。”{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抱苦節之貞者﹐必褊於容衆;具通達之職者﹐或昧於禔躬。”
眇躬-汉语大词典
眇躬
【1】旧时帝后自称之词。《魏书·北海王详传》:“祚屬眇躬﹐言及斯事﹐臨紙慚恨﹐惋慨兼深。”{明}{吾丘瑞}《运甓记·官诰荣封》:“朕以眇躬﹐謬應大寳﹐方居襁褓﹐遽遘閔凶﹐羣小窺朝﹐元兇干紀。”{唐}{武则天}《唐享昊天乐章》之四:“菲德承光顧﹐禎符萃眇躬。”{宋}{苏轼}《赐正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安焘退不允批答口宣》:“卿被遇先帝﹐勤勞有年﹐逮於眇躬﹐倚注彌重。”
省躬-汉语大词典
省躬
【1】反躬自省。{唐}{杨於陵}《郡斋有紫薇双本予嘉其美而能久因诗纪述》:“省躬既跼蹐﹐結思多煩紆。”{唐}{元稹}《春六十韵》:“僶俛還移步﹐持疑又省躬。”《清史稿·世祖纪论》:“〔帝〕雖景命不融﹐而丕基已鞏。至於彌留之際﹐省躬自責﹐布告臣民。{禹}{湯}罪己﹐不啻過之。”
畸躬-汉语大词典
畸躬
【1】指独行脱俗的人。{鲁迅}《集外集拾遗·<哀范君三章>之一》:“奈何三月别﹐竟爾失畸躬!”
私躬-汉语大词典
私躬
【1】自身。{唐}{孟郊}《奉同朝贤送新罗使》诗:“既兹吟仗信﹐亦以難私躬。”
聖躬-汉语大词典
聖躬
【1】犹圣体。臣下称皇帝的身体。亦代指皇帝。{陈白尘}《大风歌》第六幕:“陛下﹐不可!保重圣躬要紧!”{唐}{杜甫}《往在》诗:“前春禮郊廟﹐祀事親聖躬。”{晋}{袁宏}《後汉纪·顺帝纪下》:“恐左右忠孝﹐不欲屢勞聖躬﹐以爲親耕可廢。”《南史·沈怀文传》:“風雨如此﹐非聖躬所宜。”{宋}{李上交}《近事会元·改岳山名》:“{唐肅宗}{上元}中﹐聖躬不康。”《後汉书·班固传下》:“俯仰乎乾坤﹐參象乎聖躬。”{李贤}注:“聖躬﹐謂天子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载垣端华肃顺各款》:“〔{載垣}等〕當面咆哮﹐幾致驚嚇聖躬。”
要躬-汉语大词典
要躬
【1】指身体。要﹐“腰”的古字。《新唐书·张镒李绛等传赞》:“要躬可殞﹐而名與{岱}{崧}等矣。”
自躬-汉语大词典
自躬
【1】亲自为之。《慎子·民杂》:“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則臣皆事事矣。”{宋}{欧阳修}《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翼翼{祁公}﹐率履自躬。”
裸躬-汉语大词典
裸躬
【1】即裸体。《汉书·王嘉传》:“案{嘉}本以{相}等爲罪﹐罪惡雖著﹐大臣括髮關械﹑裸躬就笞﹐非所以重國襃宗廟也。”
芒刺在躬-汉语大词典
芒刺在躬
【1】见“芒刺在背”。
薄躬-汉语大词典
薄躬
【1】自身。谦辞。{唐}{杜甫}《陪郑公秋晩北池临眺》诗:“嚴城殊未掩﹐清宴已知終。何補參軍乏﹐歡娱到薄躬。”{明}{陈宗之}《汉道》诗:“乾坤雖浩廣﹐無隙置薄躬。”《梁书·徐勉传》:“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貧素……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謂備之。”
藐躬-汉语大词典
藐躬
【1】孱弱的躯体。{茅盾}《色盲》五:“以他那样的藐躬﹐负起生活的重担﹐实在是毫无意义的。”《清史稿·德宗纪二》:“況慈闈頤養廿餘年﹐使徒御有驚﹐藐躬何堪自問?”{吴樾}《暗杀时代》:“内顧藐躬﹐素非强壯﹐且多愁善病﹐焉能久活人間?”{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藐躬穷奇﹐所至颠沛。”
責躬-汉语大词典
責躬
【1】反躬自责。《後汉书·郭太传》:“{蘧瑗}﹑{顔回}尚不能無過﹐况其餘乎?慎勿恚恨﹐責躬而已。”{唐}{常建}《赠三侍御》诗:“責躬貴知己﹐效拙從一官。”《宋宫十八朝演义》第二七回:“〔{宋太宗}〕念兹失德﹐是務責躬﹐永鑒前非﹐庶無二過。”
貴躬-汉语大词典
貴躬
【1】指王公贵人。{唐}{张九龄}《荔枝赋》:“何斯美之獨遠﹐嗟爾命之不逢;每被銷於凡口﹐罕獲知於貴躬。”
賤躬-汉语大词典
賤躬
【1】谦称己身。{南朝} {宋}{鲍照}《与荀中书别》诗:“連翩感孤志﹐契闊傷賤躬。”
跼躬-汉语大词典
跼躬
【1】犹言弯腰曲背。喻惶恐不安。{清}{陈確}《答萧山来成夫书》:“猶自以受享踰分﹐跼躬而無容。”
蹐躬-汉语大词典
蹐躬
【1】缩着身子。{明}{唐顺之}《游盘山赋》:“方蹐躬而俯穿﹐又縮足而仰捫。”
蹇諤匪躬-汉语大词典
蹇諤匪躬
【1】见“蹇蹇匪躬”。
蹇之匪躬-汉语大词典
蹇之匪躬
【1】见“蹇蹇匪躬”。
蹇蹇匪躬-汉语大词典
蹇蹇匪躬
【1】《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高亨}注:“言王臣謇謇忠告直諫者,非其身之事,乃君國之事也。”后因以“蹇蹇匪躬”谓为君国而忠直谏诤。蹇,通“謇”。{晋}{葛洪}《抱朴子·臣节》:“違令犯顔﹐蹇蹇匪躬者﹐安上之民翰也。”{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必也立朝﹐增蹇蹇匪躬之節。”亦作“[蹇諤匪躬]”﹑“[蹇之匪躬]”。{清}{钱谦益}《匪斋记》:“客有唁予者曰:‘《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勗子乎?’”{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張九齡}在相位﹐有蹇諤匪躬之誠﹐{元宗}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見帝無不極言得失。”一本作“謇諤匪躬”。
躬-汉语大词典
躬
《廣韻》居戎切,平東,見。【1】身;身体。《易·蒙》:“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朱熹}本义:“女之有金夫而不能有其身之象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心煩於慮而身親其勞,躬胝無胈,膚不生毛。”{司马贞}索隐引{張揖}曰:“躬,體也。”{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袪蔽於目,釋負於躬。”{清}{周亮工}《庚子重九杂感》诗:“歎息此危躳,不若薤上露。”【2】引申指生命。{汉}{刘向}《九叹·远游》:“見南{郢}之流風兮,殞余躬於{沅}{湘}。”{唐}{韩愈}《祭石君文》:“如何奄忽,永喪其躬!”{章炳麟}《訄书·原教下》:“{董氏}者,其聖足以榦百王之蠱,於喪躬亡嗣,謂之不孝之之,其表曰絶祀。”【3】自身;自己。《诗·邶风·谷风》:“我躬不閲,遑恤我後。”{朱熹}集传:“而又自思我身且不見容。”《礼记·乐记》:“好惡無節於内,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郑玄}注:“躬,猶己也。”{宋}{苏轼}《屈到尝芰论》:“雖所趣不同,然皆篤於大義,不私其躬也如此。”{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淵聖皇帝}以星變責躳。”【4】亲自;亲身。《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高亨}注:“躬親,親自。此句言{尹氏}不親身管理政事。”《仪礼·士昏礼》:“宗子無父母命之,親皆没,己躬命之。”{郑玄}注:“躬,猶親也。”{章炳麟}《訄书·冥契》:“〔{漢靈帝}〕躳擐甲介馬,稱無上將軍。”{鲁迅}《华盖集续编·为半农题记<何典>後作》:“还未开手,而躬逢战争,在炮声和流言当中,很不宁帖,没有执笔的心思。”【5】本身具有。《汉书·刑法志》:“聖人既躬明悊之性,必通天地之心。”{颜师古}注:“躬,謂身親有之。”{宋}{曾巩}《韩琦制》:“躬閎廓之材,體純一之德。”{明}{汤显祖}《<骚苑笙簧>序》:“{榆林}{杜君}{韜武},以武爵貴介公子,躬上將之姿,而好左徒之業。”【6】将身腰弯下。《管子·霸形》:“{桓公}變躬遷席,拱手而問曰:‘敢問何謂其本?’”《西游记》第二九回:“〔{八戒}〕把腰一躬,就長了有八九丈長。”{巴金}《军长的心》二:“还有几个穿白衣的人躬着身子在瓦砾堆上找东西。”【7】指鞠躬行礼。《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他們通統齊打一躬,才把個欽差閲兵大臣送出轅門。”{曹禺}《王昭君》第三幕:“{温敦}(一躬到地)恭送天子国舅。”【8】箭靶的上下幅。《仪礼·乡射礼》:“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爲侯中;倍中以爲躬;倍躬以爲左右舌。”{郑玄}注:“躬,身也,謂中之上下幅也,用布各二丈。”{贾公彦}疏:“身謂中﹑上中下各横接一幅布者。”{清}{夏炘}《学礼管释·释射侯》:“侯之制,以布爲之……有侯中,有躬,有左右舌。”【9】文章或书法的样式。《法书要录》卷五引{唐}{窦臮}《述书赋》上:“{梁}則{高祖}{叔達},恢弘厥躳,泯規矩,合童蒙。”【10】通“[窮]”。穷尽。{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朱己谓魏王章》:“皆識{秦}〔之欲無〕躬(窮)也,非盡亡天下之兵而臣海内,必不休。”【11】通“[窮]”。穷迫;贫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潞子}之爲善也躬,足以亡爾。”{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公羊传》:“古字躬與窮通。躬,當讀爲窮。{潞子}之爲善也窮,言{潞子}之爲善,其道窮也。蓋{潞子}去俗歸義而無黨援,遂至於窮困。”《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躬爲匹夫而不願富,貴爲諸侯而無財。”{孔广森}补注:“ 躬,讀爲窮。”【12】通“[肱]”。《晏子春秋·谏下六》:“歌終,顧而流涕,張躬而舞。”{王念孙}《读书杂志·晏子春秋一》:“張躬,即張肱也。躬字古讀若肱,故與肱通。{漢}司隸校尉{楊涣}《石門頌》‘川澤股躬’,躬即肱字。”【13】通“[]”。衣服的中间部分。《後汉书·五行志一》:“{獻帝}{建安}中,男子之衣,好爲長躬而下甚短,女子好爲長裙而上甚短。”《广雅·释器》“,裑也”{王念孙}疏证:“,通作‘躬’。”【14】通“[恭]”。《礼记·缁衣》“《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唐}{陆德明}释文:“共音恭。{皇}本作躬,云:躬,恭也。”
躬擐甲胄-汉语大词典
躬擐甲胄
【1】谓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梁书·元帝纪》:“我是以董率臯貔﹐躬擐甲胄﹐霜戈照日﹐則晨離奪暉﹐龍騎蔽野﹐則平原掩色。”{唐}{张说}《论神兵军大总管功状》:“既而王躬擐甲胄﹐吐誠師旅﹐誓在盡敵﹐以報前讎。”《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晉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險阻﹐征東之諸侯。”
躬自-汉语大词典
躬自
【1】自己;亲自。《清史稿·饶余敏郡王阿巴泰传》:“凡有統帥之責者﹐非躬自教練﹐士卒奚由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於時百役繁興﹐帝躬自掘土率羣臣﹐三公已下﹐莫不展力。”《诗·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躬耕-汉语大词典
躬耕
【1】亲身从事农业生产。{闽}{徐夤}《偶书》诗:“市門逐利終身飽﹐谷口躬耕盡日飢。”{朱德}《新农村》诗:“平田有份躬耕樂﹐得地無餘心事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2】古代帝王亲自率领大臣在籍田举行耕种仪式以劝农。《汉书·食货志上》:“於是上感{誼}言﹐始開籍田﹐躬耕以勸百姓。”《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親載耒耜……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九年》:“上躬耕於{興慶宫}側﹐盡三百步。”
躬覽-汉语大词典
躬覽
【1】亲自视察或阅览。{汉}{班固}《东都赋》:“乃動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躬覽萬國之有無。”{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躬覽載籍﹐必廣記而備言之。”
躬率-汉语大词典
躬率
亦作“[躳率]”【1】亲自率领。《汉书·王尊传》:“{尊}躬率吏民﹐投沈白馬﹐祀水神{河伯}。”{章炳麟}《訄书·通法》:“故下户踦無所跱足﹐乃父子氐首﹐奴事富人﹐躳率妻帑﹐爲之服役。”{明}{文徵明}《长洲县重修儒学记》:“知縣事{渭南}{賀侯}﹐躬率博士弟子釋菜於先師{孔子}。”【2】亲身实行。{唐}{卢怀慎}《谏十日一朝西宫表》:“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本也。是陛下躬率此道﹐爲天下先。”
躬稼-汉语大词典
躬稼
【1】亲身务农。《论语·宪问》:“{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朱熹}集注:“{禹}平水土暨{稷}播種﹐身親稼穡之事。”{晋}{葛洪}《抱朴子·诘鲍》:“{后稷}躬稼﹐{有虞}親耕。”{南朝} {宋}{鲍照}《临川王服竟还田里》诗:“屏跡勤躬稼﹐衰疾倚芝藥。”
躬身-汉语大词典
躬身
【1】亲自;亲身。《庄子·在宥》:“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躬身求之﹐乃今也得。”{田野}《怒吼了的胶东》:“有时县长也躬身参加这些访问慰劳工作。”【2】俯屈身体,以示恭敬。《红楼梦》第五七回:“{王太醫}只管躬身陪笑。”{宋}{吴自牧}《梦粱录·车驾诣景灵宫孟飨》:“躬身不要拜﹐唱喏直聲立﹐奏聖躬萬福。”《西游记》第五二回:“{行者}躬身唱箇喏。”【3】自身;自己。《国语·越语下》:“王若行之﹐將妨於國家﹐靡王躬身。”{唐}{韩愈}《袁州祭神文》之一:“刺史雖得罪﹐百姓何辜?宜降疾咎于某躬身﹐無令鰥寡蒙兹濫罰。”
躬先士卒-汉语大词典
躬先士卒
【1】犹身先士卒。{唐}{张说}《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督將首冒鋒刀﹐躬先士卒﹐上假神兵之威﹐下定{鬼方}之罪。”
躬斂-汉语大词典
躬斂
【1】屈身敛衽。古代妇女行礼时的动作。{宋}{刘斧}《青琐高议·西池春游》:“生起揖之﹐夫人亦躬斂謝生。”
躬己-汉语大词典
躬己
【1】亲自;亲身。{唐}{冯翊}《桂苑丛谈·赏心亭》:“自{彭門}亂常之後﹐藩鎮瘡痍未平﹐公按轡躬己而治之﹐補綴頽毁﹐整葺壞綱﹐功無虚日。”【2】恭己。谓帝王敬肃己身,无为而治。躬,通“恭” 。《孔子家语·五帝德》:“〔{舜}〕叡明智通﹐爲天下帝﹐命二十二臣率{堯}舊職﹐躬己而已。”一本作“恭己”。
躬蹈-汉语大词典
躬蹈
【1】亲身履行。{明}{张居正}《辛未进士题名记》:“默識躬蹈之士﹐倜儻非常之人﹐雖不蘄以言傳﹐而隻辭片語﹐往往見稱於人。”
躬化-汉语大词典
躬化
【1】谓以自身的德行感化别人。{清}{方苞}《又书<礼书>序後》:“獨{文帝}之躬化﹐可以興禮。”《史记·礼书》:“{孝文}即位﹐有司議欲定儀禮﹐{孝文}好道家之學﹐以爲繁禮飾貌﹐無益於治﹐躬化謂何耳!故罷去之。”{宋}{曾巩}《<列女传目录>序》:“世皆知{文王}之所以興﹐能得内助;而不知其所以然者﹐蓋本於{文王}之躬化。”
躬冒矢石-汉语大词典
躬冒矢石
【1】见“躬蹈矢石”。
躬逢其盛-汉语大词典
躬逢其盛
【1】{唐}{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勝餞。”后以“躬逢其盛”谓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這樣盛典﹐可惜來遲了﹐不得躬逢其盛。”{巴金}《死去的太阳》六:“但是这事情你们{中国}人也很少知道的。我能够躬逢其盛也就足以自豪了。”
躬耕樂道-汉语大词典
躬耕樂道
【1】谓亲自耕种,乐守圣贤之道。形容隐士的生活和节操。《三国志·魏志·胡昭传》:“{昭}乃轉居{陸渾山}中﹐躬耕樂道﹐以經籍自娱。”《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州郡俱舉孝廉﹐凡五詔﹐俱以疾辭……隱於田里﹐躬耕樂道﹐教育二子。”
躬自菲薄-汉语大词典
躬自菲薄
亦作“[躳自菲薄]”【1】谓亲身实行俭约。菲薄;微薄。《文选·张衡<东京赋>》:“{文}({漢文帝})又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薛综}注:“躬自菲薄﹐謂儉約。”《隶释·汉竹邑侯相张寿碑》:“君下車崇尚儉節﹐躳自菲薄。”{南朝} {宋}{范泰}《旱灾未已加以疾疫又上表》:“陛下昧旦臨朝﹐無懈治道﹐躬自菲薄﹐勞心民庶。”
躬圭-汉语大词典
躬圭
【1】古玉器六瑞之一,为伯所执。以人形为饰。《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郑玄}注:“信當爲身﹐聲之誤也。身圭﹑躬圭﹐蓋皆象以人形爲瑑飾﹐文有麤縟耳﹐欲其慎行以保身。圭皆長七寸。”{孙诒让}正义:“信圭蓋僅具頭身﹐躬圭則兼琢四枝爲别異也。”
躬蹈矢石-汉语大词典
躬蹈矢石
【1】谓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三国} {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來﹐擒姦討暴﹐百姓獲安﹐躬蹈矢石﹐所征輒克。”亦作“[躬冒矢石]”。{明}{张居正}《辽东大捷辞恩疏》:“誠以摧鋒陷城躬冒矢石﹐本諸將士之力﹐固非坐而指畫者所可同也。”
躬體力行-汉语大词典
躬體力行
【1】犹言身体力行。{郭沫若}《羽书集·文化人当前的急务》:“尤其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人们……更应该以身作则﹑躬体力行﹐加倍的奋勉﹐然后才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
躬行-汉语大词典
躬行
【1】亲身实行。《史记·滑稽列传》:“{太公}躬行仁義七十二年。”{鲁迅}《彷徨·孤独者》:“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明史·宋思颜传》:“主公躬行節儉﹐真可示法子孫。”《论语·述而》:“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躬履-汉语大词典
躬履
【1】亲身履行。《孔丛子·嘉言》:“〔{仲尼}〕言稱先王﹐躬履謙讓。”《北史·裴侠传》:“{俠}躬履儉素﹐愛人如子﹐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汉书·宣帝纪》:“{孝武皇帝}躬履仁義。”
躬體-汉语大词典
躬體
【1】犹身体。《汉书·王莽传上》:“今衆事煩碎﹐朕春秋高﹐精氣不堪﹐殆非所以安躬體而育養皇帝者也。”
躬桑-汉语大词典
躬桑
【1】谓古代后妃亲自采桑以劝蚕事。《清史稿·德宗纪一》:“辛未﹐皇后躬桑。”《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后妃齊戒﹐親東鄉躬桑﹐禁婦女毋觀﹐省婦使﹐以勸蠶事。”{郑玄}注:“后妃親採桑﹐示帥先天下也。”
躬親-汉语大词典
躬親
【1】亲自;亲身从事。语本《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晋}{葛洪}《抱朴子·用刑》:“逮於{軒轅}﹐聖德尤高﹐而躬親征伐﹐至於百戰。”{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躬親職此于上﹐而萬民聽生善于下矣。”{孙中山}《孙文学说》第七章:“君不必事事躬親。”
躶躬-汉语大词典
躶躬
【1】犹言赤身露体。{清}{赵翼}《陔馀丛考·唐时簿尉受杖》:“今使躶躬受笞﹐事太逼辱。”
軀躬-汉语大词典
軀躬
【1】身体。引申指生命。{清}{陈天华}《猛回头》:“受過了多少壓制﹐做過了數朝奴隸﹐轉瞬間﹐又要爲牛爲馬﹐斷送軀躬。”
返躬-汉语大词典
返躬
【1】反过来对自己。《清史稿·仁宗纪》:“當今大患﹐惟在因循怠玩﹐雖經再三誥誡﹐舌敝筆秃﹐終不足以動諸臣之聽﹐朕惟返躬修省耳。”{清}{吴趼人}《杂说》:“汝等男子﹐每以女子之小足爲玩具﹐盍一返躬爲之﹐而親嘗其痛苦哉!”{清}{陈天华}《今日岂分省界之日耶》:“{湘}人如不知返躬自愧﹐徒欲怨人﹐則危險有不可言者。”
遺躬-汉语大词典
遺躬
【1】犹遗体。《吕氏春秋·孝行》:“身者非其私有也﹐嚴親之遺躬也。”
谷口躬耕-汉语大词典
谷口躬耕
同“[谷口耕]”【1】{闽}{徐夤}《偶书》诗:“市門逐利終身飽﹐{谷口}躬耕盡日飢。”
託躬-汉语大词典
託躬
【1】犹寄身。《艺文类聚》卷三四引{晋}{潘岳}《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弱子在懷﹐既生不遂﹐存靡託躬﹐没無遺類。”
謙躬下士-汉语大词典
謙躬下士
【1】犹言谦恭下士。{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听说{李闯王}谦躬下士﹐对读书人十分尊重。”
謹躬-汉语大词典
謹躬
【1】犹谨身。{宋}{赞宁}《宋高僧传·习禅一·巨方》:“中年學道﹐勵操謹躬﹐行頭陀之行﹐卯食之後﹐水漿不度齒焉。”
静躬-汉语大词典
静躬
【1】反躬静思。{汉}{蔡邕}《王子乔碑》:“其疾病尫瘵者﹐静躬祈福﹐即獲祚。”{南朝} {梁}{江淹}《萧骠骑让封第二表》:“静躬自察﹐啓居匪地。”
錯躬-汉语大词典
錯躬
【1】犹置身。錯﹐通“措”。《汉书·哀帝纪》:“百姓愁怨﹐靡所錯躬。”{颜师古}注:“錯﹐置也。”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汉语大词典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1】见“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鞠躬盡瘁-汉语大词典
鞠躬盡瘁
【1】谓恭敬谨慎,竭尽心力。{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臣不敢不鞠躬盡瘁﹐以報主知。”{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亦作“[鞠躬盡力]”。{明}{唐顺之}《答徐存斋相公书》:“願以不計利鈍﹐鞠躬盡力之義﹐苦心其間。”
鞠躬君子-汉语大词典
鞠躬君子
【1】谓谨敬尽职的人。《史记·韩长孺列传论》:“{壺遂}之内廉行脩﹐斯鞠躬君子也。”
鞠躬-汉语大词典
鞠躬
【1】恭敬谨慎貌。《仪礼·聘礼》:“執圭﹐入門﹐鞠躬焉﹐如恐失之。”《汉书·冯参传赞》:“{宜鄉侯}{參}鞠躬履方﹐擇地而行﹐可謂淑人君子。”{颜师古}注:“鞠躬﹐謹敬貌。”{唐}{韩愈}《謁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此祖宗養士之恩﹐共扶名教;亦臣子鞠躬之義﹐豈問存亡。”【2】弯腰曲体。{南朝} {梁}{沈约}《上宋书表》:“臣遠愧{南董}﹐近謝{遷}{固}。以閭閻之才﹐述一代盛典﹐屬辭比事﹐望古慚良﹐鞠躬跼蹐﹐靦汗亡厝。”{宋}{孔武仲}《瓜步阻风》诗:“昨日焚香謁聖母﹐青山鞠躬如負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山魈》:“急視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與梁齊。”{朱自清}《温州的足迹》二:“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3】弯腰行礼。{晋}{陆机}《辩亡论下》:“執鞭鞠躬﹐以重{陸公}之威。”《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説罷﹐便向姑娘執手鞠躬﹐行了個半禮。”{老舍}《茶馆》第二幕:“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4】“鞠躬盡瘁”的省语。{清}{李载}《遥赠阎古古先辈》诗:“鞠躬詎肯輸{諸葛}﹐斷指終期報{賀蘭}。”{清}{唐孙华}《诸葛武侯祠》诗:“委寄尋前諾﹐艱危誓鞠躬。”
鞠躬屏氣-汉语大词典
鞠躬屏氣
【1】《论语·乡党》:“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后以“鞠躬屏氣”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後汉书·党锢传·李膺》:“自此諸黄門常侍皆鞠躬屏氣﹐休沐不敢復出宫省。”{明}{沈德符}《野獲编·谐谑·谑语》:“{江西}鄉衮求謁者旅集﹐及{分宜}({嚴嵩})延客入﹐皆鞠躬屏氣。”
鞠躬盡力-汉语大词典
鞠躬盡力
【1】见“鞠躬盡瘁”。
鞠躬盡力, 死而後已-汉语大词典
鞠躬盡力, 死而後已
【1】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三国} {蜀}{诸葛亮}《後出师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宋}{叶適}《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嗚呼!豈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後已乎!”{宋}{文天祥}《<指南录>後序》:“所謂誓不與賊俱生﹐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後已﹐亦義也。”后多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我老臣不能爲玉燭于光天﹐豈忍見銅駝于荆棘﹐明日奏過聖上﹐親總六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必再議。”《水浒传》第九一回:“{宋江}﹑{盧俊義}叩頭奏道:‘臣等蒙聖恩委任﹐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飭躬-汉语大词典
飭躬
【1】犹饬身。{明}{唐顺之}《答俞教谕书》:“若使有獨爲君子之心﹐則雖從事於飭躬勵行以退處﹐未嘗不爲利塗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士安}﹐善人也﹐事朕於南府﹑東宫﹐以至輔相﹐飭躬畏謹﹐有古人之風。”《汉书·宣帝纪》:“朕之不明﹐震于珍物﹐飭躬齋精﹐祈爲百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