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迪)是什么意思
迪-古汉语虚词词典
迪dí
助词
用于句首或句中,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多见于《尚书》。①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尚书·君奭》)——句义:〔我〕只有用先祖的光耀施加在年幼君王的身上。②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尚书·益稷》)——句义:各人都有工作,只有三苗顽冥不肯去做工。③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尚书·酒诰》)——句义:殷朝旧臣与百工,竟沉湎于酒中。不用杀掉他们,姑且教导他们。
启迪-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启迪qǐdí
〈动〉开导,启发。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也常作“受到”、“得到”等的宾语。
这本书可以启迪人们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他还要用自己手中那支笔来启迪后进|启迪后学|启迪青年|启迪孩子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智慧|游戏和娱乐能够启迪青少年的聪明才智|这些童话故事会给少年儿童们的有益的启迪|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得到启迪|这本书给人的启迪是非常深刻的
启迪-古语词今用词典
启迪qǐdí
开导、启发,商朝太甲即位之后,不明先王之礼,不听伊尹之训。伊尹再次告诫:先王黎明即起,身勤于政,思考如何大明其德,有所得则坐以待旦以推行。又四方求贤,“启迪后人”。(启发、开导后人,)今王承继其位,当遵先王之道,勤于德政,以免自遭覆灭。(《尚书·太甲上》)
今沿用本义。
冯至《朱自清先生》:“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中国青年报》:“音乐是启迪人心灵的艺术,必须重视它的科学性,”《光明日报》:“凡是有助于发挥文艺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健康向上,给人以教益和启迪的文艺作品,都应当受到鼓励和欢迎。”
启迪 启发 启示-近义词应用词典
启迪 启发 启示
启迪 qǐdí 启发 qǐfā 启示 qǐshì
【启迪】开导;启发。如:
1.开拓读者的知识范围,启迪读者的聪明才智。
【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如:
2.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如:
3.研究、认识眼睛的各种构造和功能,可以从中得到重要的启示。
辨析:“启迪”,文言词,对象多指读者、儿童等,如启迪学生的聪明才智。“启发”指不直接指出结论,而是通过一定事例、道理,打开思路引起联想,使发现并领悟,如启发学生的政治觉悟。“启示”着重于直接提示,揭示出事物的道理,带庄重色彩,如重要启示,得到启示。
迪-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迪dí
介词
“迪”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依据。作补语。可译为“按照”。
《汉书·扬雄传下》:君子纯终领闻,蠢迪检押,旁开圣则。(《汉书》册十一页三五八二)
——君子有美满的结局,好的名声,按照法度办事,就能普遍推广圣人的定则。(纯:善。领:令。闻:名。蠢:动。这里指办事。检押:法度。圣则:圣人定则。)
迪-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迪dí
助词
用在句首或句中。不能译出。
《尚书·盘庚上》:乃祖先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尚书注疏》册二卷九页八上)
——你们的先祖先父于是告诉我的先王,说:“对我的子孙要用严刑〔惩罚〕。”〔我的〕先王于是〔给你们〕大降灾祸。(高后:指殷的成汤。弗祥:不祥。这里指灾祸。)
《尚书·君奭》: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尚书注疏》册四卷十六页十一上)
——〔我〕只能以祖先〔的荣耀〕对我的幼小君王施加影响。(冲子:幼子。这里指周成王。)
《尚书·酒诰》: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尚书注疏》册三卷十四页十三上)
——又殷朝的旧臣和百工,沉湎于酒,不要杀戮他们,姑且教育他们。
《尚书·立政》: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尚书注疏》册四卷十七页九下)
——古人夏禹时代,王室地域宽广,招徕贤人,尊奉上帝。(竞:用同“境”。)
迪-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迪dí
附类
一、名词。作“道理”解。
《尚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尚书注疏》册一卷四页二上)
——顺从道理就吉祥,随着逆理就遭殃。(惠:顺从。)
二、动词。作“开导”、“进用”解。
《尚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尚书注疏》册二卷八页十下)
——广泛寻求才智杰出的人,启发开导子孙后代。(俊彦:才智杰出的人。)
《诗经·大雅·桑柔》:维此良人,弗求弗迪。(《毛诗注疏》册十卷十八之二页五下)
——这样的贤人,〔周王〕不寻求,也不进用。
迪-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迪dí
①道理。《尚书·大禹谟》:“惠~吉,从逆凶。”(惠:遵循。)《楚辞·九章·怀沙》:“易初本~兮,君子所鄙。”②开导,引导。《尚书·太甲上》:“启~后人。”③依照,遵循。《法言·先知》:“为国不~其法而望其效。”④句首、句中语气词。《尚书·君奭》:“~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又《立政》:“古之人~惟有夏。”
训迪-现代汉语大词典
训迪xùn dí
【释义】:
教诲启迪。如:前哲训迪后进。
启迪-现代汉语大词典
启迪qǐ dí
【释义】:
开导;启发。秦牧《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毛主席再三强调了形象思维的重要性,我以为不仅是对于写诗,对于一切文学工作者也都是很有启迪意义的。”
迪-现代汉语大词典
迪dí
【释义】:
开导;引导。如:启迪后人。
迪斯科-现代汉语大词典
迪斯科dí si kē
【释义】:
[英disco]摇摆舞音乐名,也为舞蹈名。起源于黑人歌舞。音乐节奏快而强烈,舞蹈动作粗犷活泼。金河《神童》:“夜深人静,一家的收录机放出迪斯科舞曲,全楼人都心跳加快,或者用不太美的语言叫喊起来。”
辛迪加-现代汉语大词典
辛迪加xīn dí jiā
【释义】:
意为“联合组织”。资本主义的一种垄断组织。由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共同掌握销售和采购市场而结成的垄断组织。成员的产品的销售和原料的采购均由辛迪加统一办理。
不迪-汉语大词典
不迪
【1】不遵循。{汉}{扬雄}《法言·先知》:“爲國不迪其法﹐而望其效﹐譬諸筭乎!”【2】不道。《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姦宄﹐我乃劓殄滅之。”{孔}传:“不善不道﹐謂凶人。”
允迪-汉语大词典
允迪
【1】认真履践或遵循。《书·皋陶谟》:“允迪厥德﹐謨明弼諧。”{孔}传:“言人君當信蹈行古人之德。”{汉}{蔡邕}《坟前石碑》:“彌綸典術﹐允迪聖矩。”{晋}{陶潜}《命子》诗:“亹亹丞相﹐允迪前蹤。”
啓迪-汉语大词典
啓迪
【1】开导;启发 。《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啓迪後人。”{孔}传:“開道後人﹐言訓戒。”{冯自由}《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秦力山}〕乙巳南渡{缅甸}﹐主持《仰光新报》﹐所撰革命箴言﹐启迪华侨甚有力。”{秦牧}《艺海拾贝·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毛主席}再三强调了形象思维的重要性﹐我以为不仅是对于写诗﹐对于一切文学工作者也都是很有启迪意义的。”{宋}{陆游}《上辛给事书》:“啓迪人主而師表學者。”
底迪-汉语大词典
底迪
【1】施行。{宋}{曾巩}《使相制》:“予有式群辟之典彝﹐爾其底迪。”
教迪-汉语大词典
教迪
【1】教育开导。{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三》:“博士神清體弱﹐雙瞳燭人。幼精文思﹐不由教迪。”{明}{张居正}《答翰学黄葵阳书》:“小兒{敬修}{懋修}﹐夙承教迪﹐兹並捷於南宫﹐敢忘所自。”
演迪-汉语大词典
演迪
【1】谓继承推广。《宋书·礼志一》:“而典訓弗敷﹐《雅》《頌》寂蔑﹐久凋之俗﹐大弊未改。非演迪斯文﹐緝熙宏猷﹐將何以光贊時邕﹐克隆盛化哉。”
蠢迪檢押-汉语大词典
蠢迪檢押
【1】谓行动按法度矫正。《汉书·扬雄传下》:“君子純終領聞﹐蠢迪檢押﹐旁開聖則。”{颜师古}注:“蠢﹐動也﹐迪﹐道也﹐由也。檢押猶隱括也。言動由檢押也。”{章炳麟}《五朝学》:“{江}左之士﹐蠢迪檢柙。喪紀﹑祭祀﹑婚姻之式少有疑殆﹐雖文士﹑沙門猶質之。”{唐}{颜真卿}《宋开府碑》:“蠢迪檢押﹐難常情之所易;志深直諒﹐易古人之所難。”亦作“[蠢迪檢柙]”。
蠢迪-汉语大词典
蠢迪
【1】动扰;骚动。《隶释·汉沛相杨统碑》:“南蠻蠢迪﹐王師出征。”{汉}{扬雄}《法言·孝至》:“宗(■)夷猾夏﹐蠢迪王人﹐屈國喪師﹐無次也。”{汪荣宝}义疏:“{湘鄉}{曾編修}{廣鈞}云:《魏英義夫人碑》書‘蠻’作‘■’﹐與‘宗’形相近。此文本作‘■夷’﹐傳寫誤作‘宗’耳……《爾雅·釋詁》:‘蠢妯﹐動也。’”
蠢迪檢柙-汉语大词典
蠢迪檢柙
【1】见“蠢迪檢押”。
輔迪-汉语大词典
輔迪
【1】辅助启导。{元}{揭傒斯}《与萧维斗书》:“若夫進賢補過﹐則揆諫之司﹐吾所職者﹐輔迪是宜。”
蹈迪-汉语大词典
蹈迪
【1】遵行;实践。{宋}{洪迈}《容斋四笔·会合联句》:“沈酣《春秋》﹐蹈迪{周}{孔}。”
迪-汉语大词典
迪
《廣韻》徒歷切,入錫,定。【1】道;道理。《书·大禹谟》:“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孔}传:“迪,道也。順道吉,從逆凶。”《楚辞·九章·怀沙》:“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蒋骥}注:“謂變易其初時本然之道也。”【2】开导;引导。《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啓迪後人。”{孔}传:“開道後人,言訓誡。”{宋}{叶適}《湖州胜赏楼记》:“夫豈娱於耳目之狹者易徇,而迪於心志之廣者難親耶?”《明史·忠义传六·祝万龄》:“{崇禎}初,用薦起{黄州}知府,集諸生定惠書院,迪以正學。”【3】作;动。《书·多方》:“爾乃迪屢不静,爾心未愛。”{孙星衍}疏:“迪者,《釋詁》云‘作也’;屢,俗字,當爲婁……迪屢猶言屢迪。汝數作不静,汝心無愛順之意。”《隶释·汉沛相杨统碑》:“直南蠻蠢迪,王師出征。”【4】行,出走。《书·微子》:“{商}其淪喪,我罔爲臣僕,詔王子出迪。”{孔颖达}疏:“{商}其没亡喪滅,我無所爲人臣僕,言不可别事他人,心欲諫,取死也。我教王子出奔於外。”{孙星衍}疏:“迪者,行也。”【5】蹈行,实行。《书·皋陶谟》:“允迪厥德,謨明弼諧。”{孔}传:“迪,蹈。”{孔颖达}疏:“爲人君者當信實蹈行。”{汉}{扬雄}《法言·先知》:“爲國不迪其法,而望其效,譬諸筭乎!”{李轨}注:“迪,蹈。夫算者,不運籌策不能定其數;治國者,不蹈法度不能致其治。”{宋}{王安石}《翰林学士王珪转官加食邑制》:“秉哲迪義,士民所望。”【6】进用,任用。《书·牧誓》:“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六:“《史記·周本紀》‘不迪’作‘不用’,迪爲‘不用’之用。”《诗·大雅·桑柔》:“維此良人,弗求弗迪。”{毛}传:“迪,進也。”{郑玄}笺:“國有善人,王不求索,不進用之。”【7】顺从。《书·大诰》:“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吴国泰}曰:“迪,假作由。由者,從也。從者,順也。故迪猶順也。知者,識也。‘迪知上帝命’者,言蓋以此十人順識上帝命也。”见《经传释词臆正》。【8】继承;承袭。《汉书·叙传下》:“{漢}迪於{秦},有革有因。”{宋}{陆佃}《<鹖冠子>序》:“其道踳駁,著書初本{黄老},而末流迪於刑名。”【9】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书·盘庚中》:“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书·立政》:“古之人迪惟{有夏}。”参阅{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六。【10】姓。{明}有{迪漆}。见{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僻姓》。
迪功-汉语大词典
迪功
【1】见“迪功郎”。
迪斯科-汉语大词典
迪斯科
【1】英语 disco的音译。摇摆舞音乐名。亦为舞蹈名。起源于黑人歌舞。音乐节奏快而强烈,舞蹈动作粗犷活泼。{金河}《神童》:“夜深人静﹐一家的收录机放出迪斯科舞曲﹐全楼人都心跳加快﹐或者用不太美的语言叫喊起来。”
迪吉-汉语大词典
迪吉
【1】《书·大禹谟》:“惠迪吉,從逆凶。”{孔}传:“迪,道也。順道吉,從逆凶。”后因以“迪吉”表示吉祥,安好。{清}{朱之瑜}《与三木高之书》之六:“歸鄉之後﹐屢詢興居﹐知闔宅迪吉﹐可勝欣慰。”《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一門長叨均安﹐四序公和迪吉。”{明}{李东阳}《奉谦斋徐先生书》:“{趙中書}回﹐知尊候迪吉﹐足慰下懷。”
迪功郎-汉语大词典
迪功郎
【1】古代官名。始于{宋}。{明}{方孝孺}《王处士墓志铭》:“{穀城}之{王}﹐世以善聞﹐迪功肇{台}﹐寔蕃子孫。”{清}{俞正燮}《癸巳存稿·碧云岩题名跋》:“〔{宋}〕諸州上中下縣簿﹑尉﹐俱從九品迪功郎。”亦省作“[迪功]”。《宋史·职官志八》:“迪功郎……爲從九品。”《明史·忠义传四·吴畅春》:“〔{吴暢春}〕手刃數賊﹐被執不屈死。贈迪功郎﹑{安慶府}經歷。”《宋史·职官志九》:“《元豐寄禄格》以階易官﹐自開府至迪功凡三十七階。”
迪嘗-汉语大词典
迪嘗
【1】进尝,进食。{清}{顾炎武}《十庙》诗:“無文秩新邑﹐人鬼咸迪嘗。”《汉书·礼乐志》:“登成甫田﹐百鬼迪嘗。”{颜师古}注:“迪﹐進也。嘗謂歆饗之也。”
迪保-汉语大词典
迪保
【1】语本《书·召诰》:“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孔}传:“言天道所以至於保安{湯}者亦如{禹}。”后因以“迪保”谓保佑。{明}{唐顺之}《请皇太子受朝疏》:“今皇天迪保﹐睿算日昌﹐雖龍德尚韜﹐而麟姿益茂。”
迪戟-汉语大词典
迪戟
【1】即棨戟。形似戟。古代尊者出行时的仪仗之一。{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戈戟》:“戟以木爲之……亦謂之迪戟﹐亦謂之棨戟﹐公王以下通用以爲前駈。{唐}五品已上﹐皆施棨戟於門。”
迪簡-汉语大词典
迪簡
【1】谓选拔引进。《书·多方》:“我{有周}惟其大介賚爾﹐迪簡在王庭。”{蔡沈}集传:“啓迪簡拔﹐置之王朝矣。”
迪古-汉语大词典
迪古
【1】复姓。{金}有{迪古补}。见《金史·太宗纪》。
迪哲-汉语大词典
迪哲
亦作“[迪喆]”【1】蹈智。谓蹈行圣明之道。{明}{方孝孺}《杜士贤赞》:“維聖迪哲﹐察於人言。”《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毘黎国》:“道無隱旨﹐教罔遺筌﹐聰叡迪哲﹐何負于殊論哉!”《文选·班固<典引>》:“故先命{玄聖}﹐使綴學立制﹐宏亮洪業﹐表相祖宗﹐賛揚迪喆﹐備哉粲爛﹐真神明之式也。”{蔡邕}注:“言{仲尼}之作﹐亦顯助祖宗﹐揚明其蹈喆之德。”《书·无逸》:“{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孔}传:“言此四人皆蹈智明德以臨下。”{孔颖达}疏:“此四人者皆蹈明智之道以臨下民。”{宋}{苏轼}《苏颂刑部尚书制》:“盗賊多有﹐獄市紛然。敷求迪哲之人﹐以清流弊之末。”
迪知-汉语大词典
迪知
【1】犹迪哲。{明}{归有光}《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秉德迪知﹐{周}之所以怙冒聞于上帝也。”《书·立政》:“〔{禹}之臣〕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孔}传:“{禹}之臣蹈知誠信於九德之行。”
迪喆-汉语大词典
迪喆
【1】见“迪哲”。
訓迪-汉语大词典
訓迪
【1】教诲启迪。《书·周官》:“仰惟前代時若﹐訓迪厥官。”{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前哲訓迪後進﹐拳拳如此﹐爲後進者﹐得不服膺而書紳!”{清}{刘大櫆}《<海门初集>序》:“余友{鮑}君{步江}﹐生於古{南徐}之鄉﹐無師友以爲之訓迪﹐而少即善爲詩。”
誨迪-汉语大词典
誨迪
【1】教诲开导。《清史稿·文苑传二·姚鼐》:“自告歸後﹐主講{江}南紫陽﹑鍾山書院四十餘年﹐以誨迪後進爲務。”{明}{李东阳}《大明周府封丘王教授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李君墓表》:“俗野不學﹐君嚴爲誨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