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逃)是什么意思
绑架←→逃脱-反义词词典
绑架←→逃脱bǎngjià-táotuō
【词性】:动
绑架:用强制手段把人劫走。
逃脱:逃掉。
【例】 但出远门这还是第一次,干的也限于账目上的事情,至于绑架、杀人,他还没有那份胆量。(凌力:《星星草》) 难胜在那洞里经过三天,睁着眼,什么都看不见,身上底伤痕因着冷气渐渐不觉得痛苦,可是他是没法逃脱的。(许地山:《萤灯》)
逃走←→追踪-反义词词典
逃走←→追踪táozǒu-zhuīzōng
【词性】:动
逃走:逃跑。
追踪:按线索或踪迹追寻。
【例】 看样王金庆倒满有精神。他恶狠狠地东张西望,真有跟他们拼一下逃走的意思呢。(雪克:《战斗的青春》) 侦察员紧跟不舍,追踪逃犯。
临阵脱逃-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临阵脱逃línzhèntuōtáo
指临战逃跑,也比喻事到临头而退缩逃避——临危不惧、冲锋陷阵。
潜逃-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潜逃qiántáo
(犯罪的人)偷偷逃跑——落网(罪犯~了)
回避 躲避 逃避 规避 避 躲-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回避 躲避 逃避 规避 避 躲
回避huíbì 躲避duǒbì 逃避táobì 规避guībì 避bì 躲duǒ39
动词。表示有意脱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或人。
“回避”强调有意绕开,避免遭遇;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矛盾、困难、问题等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目光或人。例如:“巧手总是不回避矛盾和困难的”(秦牧:《艺海拾贝》);“明明三十年来,我们工作中也存在着缺点、错误,但他们却有意回避,甚至歌过为功”;“甫志高犹豫了,惶惑地回避着他的目光”(罗广斌,杨益言:《红岩》);“但是你常常都在回避我”(《胡也频小说选集》)。
“躲避”强调离开,使自己不被注意;一般适用于人,也可用于目光。例如:“对刘宝崎这样的小流氓,消极躲避只能助长他的恶习,只有团结起来同他斗争,进行教育,才能化有害为无害”(刘心武:《醒来吧,弟弟》);“这几天他好象有意躲避我”;“嫂子低下了头,躲避哥哥的搜索的目光”。
“逃避”强调很不愿意接触,含有“远远脱离开”的意味;意思比“回避”“躲避”“规避”都重;用于斗争、兵役、论战、审查、现实、规律等,和“斗争”“现实”固定地搭配。例如:“不能逃避斗争,在这场重大斗争面前做逃兵是可耻的”;“陶渊明并不完全逃避现实”;“凡是马上放弃的地方,先必敲锣传知百姓逃避”(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册);“谁能逃避这自然的规律——那末,我们为这而死又有什么不应该呢?”(艾青:《他死在第二次》);“他鄙视他们,他恨他们,但是他觉得他不应该逃避,他要留在上海,看着他们,等着他们”(《丁玲短篇小说选》,上卷)。
“规避”含有“设法避开,免受约束”的意味;一般用于法令、义务、给别人做某种事以及会面等;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规避法令是不行的”(《光明日报》,1979.4.22);“我实在常常违反本心似的规避着,常常自己找些借口来拖延”(茅盾:《呼兰河传·序》);“陈酲民总是规避着和童云再见面”(马识途:《清江壮歌》)。
“避”强调离开,免遭不利或免得难堪;多用于雨、火、大水等自然现象和光亮、目光,也可用于人;有时适用于文言性的语句而保留有文言色彩。例如:“大路旁有个茅草棚,大家都挤在下边避雨”(李准:《耕云记》);“为了避开光亮,他把眼睛略略埋下”(巴金:《寒夜》);“这少年的视线和我的目光一遇,他的眼睛便条件反射般避开了”(《作品》,1981,4):“他避人也是因为怕人说闲话的原故”(郭沫若:《少年时代》);“此事可避而不谈”。
“躲”强调不使碰及或接近自己以免产生祸害或不利情况;多用于车、雨、风和枪、剑、箭等武器,也可用于人;有口语色彩,除适合在口语里使用之外,一般白话文里也用。例如:“一下躲车不及,给车撞到沟里去了”;“四周围是大片麦地,没有躲雨的地方”;“我试图接近他,他却总是躲开我”(《作品》,1981,4)。
逃 逃走 逃跑 跑 逃遁 遁 逃逸 逃脱-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逃 逃走 逃跑 跑 逃遁 遁 逃逸 逃脱
逃táo 逃走táozǒu 逃跑táopǎo 跑pǎo 逃遁táodun 遁dùn 逃逸táoyì 逃脱táotuǒ
动词。指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并走到难以发觉或难以追回来的地方。
“逃”适用于口语,也可用于书面语,甚至文言语句;在感情色彩上是中性的。例如:“她想离开这个家庭,逃到可以自由生活的地方”;“当他们利用橡皮艇逃到对岸的时候,我们便用机关枪从这边射击”(端木蕻良:《大江》);“袁术渡淮南逃”(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幸夜黑追兵不辨村道,急逃得脱”。
“逃走”含有悄悄溜走的意味;在感情色彩上也是个中性词;通用于口语和一般的书面语。例如:“也有扩大了来的游击队员又投了敌,反转来捉他,他跳墙逃走过”(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父亲问自己道:‘丢掉行李逃走吗?’”;“这喊声惊得孟老汉好容易才从人群里挤出来,逃走了”(《人民文学》,1978,8);“曾仓海乘此机会,脸也不回的没命逃走”(茅盾:《子夜》)。
“逃跑”和“跑”都含有“较迅速地走掉”的意味。“逃跑”含贬义,意思比“逃”、“逃走”重,通用于口语和一般的书面语。例如:“敌人步兵一见坦克逃下阵去,也就泄了气,扭转屁股,没命地逃跑了”(《人民文学》,1961,12);“李三麻子抓耳搔腮的坐得比别人都远,就如他准备看见别人要死的时候,他就预先一个人逃跑开似的”(端木蕻良:《大江》);“民兵们见炮艇逃跑了,忙叫嚷着:‘快张帆!追上这个铁家伙,把它抓回去!”(黎汝清:《海岛女民兵》)。“跑”在感情色彩上是中性的,意思的轻重和“逃”“逃走”一致;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例如:“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王愿坚:《党费》);“女人也跳下床笑骂道:‘看你跑到哪里去!’”(《巴金选集》,第一卷):“看好,别让他跑了”。
“逃遁”和“遁”都含有“隐蔽地走掉”的意味,都是中性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逃遁”兼有“较迅速地走掉”和“逃避开”的意味;“遁”是文言词,多和单音词搭配,书面语色彩浓厚,用于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语句。例如:“无计其数的各样身份的人,在火和烟的翻卷里,受着牛头马面的狱卒子的折磨,象大风吹落叶似的,纷纷向四面八方逃遁”(《新港》,1979,1);“夜里,人们都到街上看花灯,熙熙攘攘,公子借机逃遁出城”;“他顿足,接着逃遁似地加紧步子”(沙汀:《还乡记》);“钱也乐、孙莫等也仓皇遁去”(于伶等:《聂耳》);“他率领诸贼先弃辎重而走,但并不远遁”(《十月》,1980,3);“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逃逸”含有“走掉不见了”的意味;多用于罪犯,是贬义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你们务必迅即逮捕该犯,毋令逃逸”(《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其他日本战争罪犯,暂由你们管押,听候处理,一概不得擅自释放或纵令逃逸”(同上);“务要督帅乡勇将大小山路,层层封锁,……不使一贼逃逸”(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
“逃脱”强调走脱身,避开了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局面;是中性词。例如:“我们终于从敌人的魔掌中逃脱了出来”;“乞丐听了有个活口,便连忙乘机逃脱不见了”(端木蕻良:《曹雪芹》,上卷);“诱至老营寨外,不让他们一个逃脱”(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上册)。
“逃脱”常表示“逃避开、摆脱开”的意思(如说:“逃脱不了人民的惩罚”),在这种情形下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逃亡 流亡 亡命 出亡-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逃亡 流亡 亡命 出亡
逃亡táowáng 流亡liúwáng 亡命wángmìng 出亡chūwáng
动词。指因灾害或政治上的原因被迫逃走而流浪在外。
“逃亡”强调为躲避危险而逃走;多用于躲避人身的迫害,逃到无人知晓处的情形。例如:“连不属此党而倾向工人的社会主义的蒲力汗诺夫等,也终为政府所压迫,不得不逃亡国外了”(鲁迅:《二心集》);“路上,他很少见到中国青年,他们大半逃亡了”(《杨朔散文选》)。
“流亡”强调流浪在外地,有暂时避难的意味;多用于为脱离敌对势力的约束而离开祖国或家乡的情形,意思比“逃亡”轻。例如:“忽然他又记起他镇上那几位怪有风趣的画家,金石家——如今可不知道他们流亡到哪里去了”(张天翼:《“新生”》);“汉章帝诏书里说,近年来牛多疫死,垦田减少,谷价颇贵,穷人流亡”(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九一八’事变以后,陆续有一批文艺青年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流亡到关内”(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卷)。
“亡命”强调为求得生命安全而出走:多用于因政治斗争失败,为对方势力所压制,不得不流浪在外的情形:意思也比“流亡”重。例如:“严仲子因斗争失败,便只好到国外濮阳地方亡命”(《沫若剧作选》);“他曾因宾客犯法而亡命逃走,并没有当王莽的女婿,更没有杀王莽的女儿”(马南邨:《燕山夜话》)。
“出亡”强调从受迫害的环境逃出来,含有“不声张地逃到外面”的意味;多用于被环境逼迫而离开祖国或某地的情形;意思的轻重和“流亡”相当。例如:“孙中山曾几次出亡海外”;“他夜里在街道旁张贴完革命标语之后,便连夜出亡上海”。
“亡命”在表示“(冒险作恶的人)不顾性命”的意义时(如说:“他是个亡命之徙”),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逃-孙子兵法词典
逃táo
【释义】:
逃避。《谋攻篇》:“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张预注:“彼众我寡,宜逃去之勿与战,是亦为将智勇等而兵利钝均也。”
遁 逃-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遁 逃
[遁dùn 逃táo]
同 逃离某个地方。
异 【逃】 ①一般地逃走,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逃”。柳宗元《童区寄传》:“逃未及远”。 ②躲避。孟郊《寒夜百姓吟》:“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遁】 ①比“逃”带有隐蔽的色彩,多指悄悄地溜走,不知去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师夜遁”。(师:军队)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莫得遁隐”。 ②回避。《后汉书·杜林传》:“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相遁,为敝弥深。”(敝:通“弊”,弊病,害处。弥:更加)
冲锋陷阵 临阵脱逃-反义词应用词典
冲锋陷阵 临阵脱逃
冲锋陷阵 chōngfēngxiànzhèn
临阵脱逃 línzhèntuōtáo
【冲锋陷阵】指向敌人猛烈冲击,攻入敌军阵地,形容英勇作战。可用于抽象意义,带有明显褒义。
〔例句〕
1.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2.志愿军战士在火线上冲锋陷阵,用生命谱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宏伟乐章。
3.鲁迅是向旧势力冲锋陷阵的伟大战士。
【临阵脱逃】临到上阵作战时却逃跑了。指事到临头,反而退缩逃避。
〔例句〕
1.自己是逃出来了,但就好像临阵脱逃,犯了一次大罪的一样,心里老是受着苛责。
2.那些临阵脱逃的人都是一些意志薄弱者。
死里逃生 束手待毙 束手就擒-反义词应用词典
死里逃生 束手待毙 束手就擒
死里逃生 sǐlǐtáoshēng
束手待毙 shùshǒudàibì
束手就擒 shùshǒujiùqín
【死里逃生】比喻从极端危险的处境中逃脱出来。
〔例句〕
1.亲友闻他醒时,都来庆贺,以为死里逃生,举家莫不欢喜。
2.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
3.今日死里逃生,再见恩相。
【束手待毙】比喻遇到危险或困难,不积极想办法解决,却坐着等死或等待失败。也作“坐以待毙”。
〔例句〕
1.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
2.如果不发展人民经济和公营经济,我们就只有束手待毙。
3.杨志、孙安、卞祥与一千军士,马罢(疲)人困,都在树林下,坐以待毙。
【束手就擒】捆起手来等待捉拿,比喻无法逃脱或无力反抗。
〔例句〕
1.宁王闹了两年,不想被新建伯王守仁一阵杀败,束手就擒。
2.反叛之徒都已束手就擒,一个个披枷戴锁,锒铛入狱。
3.突围固然成败难卜,但总比束手就擒要好得多。
逃离 回归-反义词应用词典
逃离 回归
逃离 táolí 回归 huíguī
【逃离】动词。逃走,离开。
〔例句〕
1.战争年代,他被迫逃离了家乡。
2.白毛女逃离了狼窝虎穴般的地主家,来到了荒无人烟的山洞里。
【回归】动词。从某处到原处。或将失地收复归原主人所有。
〔例句〕
1.全国人民盼望香港回归。
2.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应用例句〕
解放后,逃离异国他乡的爷爷终于回归故里。
闻风而逃 所向披靡-反义词应用词典
闻风而逃 所向披靡
闻风而逃 wénfēng'értáo
所向披靡 suǒxiàngpīmǐ
【闻风而逃】听到一些风声动静就逃跑掉,形容非常害怕。
〔例句〕
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所向披靡】风吹到的地方,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什么也阻挡不了。也作“所向皆靡”。
〔例句〕
号称“铁军”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
〔应用例句〕
刘邓大军一路杀过来,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毫无反抗之力,闻风而逃。
躲避 逃避-近义词应用词典
躲避 逃避
躲避 duǒbì 逃避 táobì
【躲避】①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到。②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如:
1.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2.大家躲避瘟神一样闪向两旁,放他过去。
【逃避】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如:
3.其实也无非想姑且逃避客中的无聊,并不专为买醉。
辨析:“躲避”可指有意避开,如这两天他老是躲避我;也可指躲开不利的事物,如躲避困难,躲避现实生活,有意躲避。“逃避”可搭配成逃避工作,逃避现实,逃避斗争,逃避劳动等。
流亡 逃亡-近义词应用词典
流亡 逃亡
流亡 liúwáng 逃亡 táowáng
【流亡】因灾害或政治上的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如:
1.那流亡队伍中一个王子模样的人,走下车子来。
【逃亡】逃走而流浪在外。如:
2.1927年大革命遭了挫折,我逃亡到日本一直呆了十年。
辨析:“流亡”指流落到异国他乡,生活流动不定,不得安身,如流亡国外,流亡生活,流亡政府。“逃亡”指外逃。
逃逸 逃避-近义词应用词典
逃逸 逃避
逃逸 táoyì 逃避 táobì
【逃逸】畏罪逃亡。如:
1.此事你们要负完全责任,倘有逃逸情事,必以纵匪论处,决不姑宽,勿谓言之不预。
【逃避】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如:
2.就是靠这套本领,青蛙才能准确地捕捉食物和逃避敌害,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万年之久。
辨析:从性质比较,“逃逸”比“逃避”更加严重。“逃逸”的多是罪犯、贪污分子、流氓团伙等,它是文言词。“逃避”指胆小怕事,不负责任,不愿或不敢接触问题,如逃避现实,逃避责任,逃避法办。
遁逃-古文观止词典
遁逃dùn táo
【词性】:动词
逃跑,使……远逃(3)。《乐毅报燕王书》:故遁逃奔赵。——所以逃跑奔向赵国。《贾谊过秦论上》: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九国的军队逃跑而不敢前进。《吊古战场文》: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开辟大片土地,使匈奴远逃。
逃-古文观止词典
逃táo
【词性】:动词
一、逃跑,逃走,逃离(12)。《伯夷列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叔齐也不肯继位而逃走了。《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樊于期逃秦之燕。——所以樊于期逃离秦国到了燕国。《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如今为什么让门人怀璧而逃至赵国,而把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
二、逃避,避开(3)。《进学解》:逃谗于楚。——逃避毁谤到了楚国。《送李愿归盘谷序》:吾非恶此而逃之。——我不是讨厌这些因而避开它。《晁错论》:安所逃其患?——怎么能够逃避它所引起的祸事呢?
逃避-古文观止词典
逃避táo bì
【词性】:动词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情(1)。《与陈给事书》: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聪敏的责备,我是无法逃避的了。
逃遁-古文观止词典
逃遁táo dùn
【词性】:动词
逃跑,离开(3)。《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恐惧不敢逃遁。——心里害怕不敢逃跑。《乐毅报燕王书》:齐王逃遁走莒。——齐王逃跑到了莒国。《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惟其昏愚,不知逃遁。——只因为我愚昧,不知道离开。
避难如逃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避难如逃雨
【释义】:
躲避灾难就要像躲避急雨一样地快。《女开科传》九:谚云:避难如逃雨。将何处可以容我之身,而得宽然有税驾之地乎?
大数难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数难逃
【释义】:
大数:命运。意谓命里注定的,无法改变。《野叟曝言》三一:不然,便与他拚个你死我活,亦是大数难逃,非人力计较所能幸免。
定数难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定数难逃
【释义】:
数:天数、天命。迷信人以为人世的一切,上天早已安排定了,无论谁都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三国演义》六二:刘璝又问曰:“我四人气数如何?”紫虚上人曰:“定数难逃,何必再问!”
⊙数定难移
《封神演义》二四:数定难移。你打死了人,宜当偿命。我怎么救得你?
光棍难逃滑吏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光棍难逃滑吏手
【释义】:
光棍:精明人,也指地痞、流氓。滑吏:狡猾的胥吏。再精明的人也逃不出滑吏的手心。形容衙门吏衙奸滑异常,一般人难以斗过他们。《冷眼观》六:大约光棍难逃滑吏手,他既有本领教导别人去拿钱,岂得没有计策替自己办事?
前生冤家,今生聚首--劫数难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前生冤家,今生聚首--劫数难逃
【释义】:
歇后语。劫数:命中注定的灾难。意即命中注定的灾难回避不掉。《风月梦》二五:吴珍听了,叹道:“前生冤家,今生聚首--劫数难逃。只好听天由命罢了。”
人逢利处难逃,心到贪时最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逢利处难逃,心到贪时最硬
【释义】:
逃:离开。指人一旦遇到有利可图时,就免不了贪恋而心狠。《隋唐演义》三二:自古道:人逢利处难逃,心到贪时最硬。不要说市井中卖菜佣、守财虏见了银钱,欢喜爱惜;即如和尚道士的设心,手里拨素珠,口里诵黄庭、外足恭而内多欲,单只要想人家的财物。至若士子,尤其奸险,恁你窗下读书明理,一入仕途,初叼简命之荣,便想地方上的树皮都要剥回家去。管甚么民脂民膏,竟忘了礼义廉耻。
仁不恶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仁不恶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
【释义】:
意谓仁爱的人顾大局而不彰君主之恶,聪明的人不陷入双重困境,勇敢的人不逃避死亡。《东周列国志》二七:我被弑父之名而出,人将以我为鸱鸮矣!若出而归罪于君,是恶君也。且彰君父之恶,必见笑于诸侯。内困于父母,外困于诸侯,是重困也。弃君脱罪,是逃死也。我闻之:“仁不恶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
任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任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释义】:
比喻即使是清官,也难免要受狡猾的下属蒙蔽。□清·汪辉祖《佐治药言》:谚云:“清官难逃滑吏。”《醒世恒言》二〇:官府看不过,开发义仓,赈济百姓……却又把米侵匿,一碗粥中,不上几颗米粒。还有把糠粃木屑搅和在内,凡吃的俱各呕吐,往往反速其死。上人只道百姓咸受其惠,那里晓得恁般弊窦,有名无实。正是:任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警世通言》一五:那王英卷阄的时节,已做下暗号,金满第一个上去,拈时,却不是易如反掌!众人那知就里。正是: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释义】:
逃命的人不选择道路,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水浒全传》三:这鲁提辖急急忙忙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写字儿的拿逃军——一身故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写字儿的拿逃军——一身故事
【释义】:
歇后语。写字儿的:衙门中书吏,司记录文案。逃军:指逃犯。故事:指例行的事。文吏去捉逃犯,例行的事倒搁下了一身。意谓一身都是事情,忙得不可开交。《金瓶梅词话》三七:我的奶奶,你倒说的且是好,写字儿的拿逃军,我如今一身故事儿哩!卖盐的做雕銮匠,我是那咸人儿?
遭劫好躲,在数难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遭劫好躲,在数难逃
【释义】:
意谓遭抢劫还可以躲避,命中注定的灾难,想逃也逃不掉。《小五义》一一八:又没有兵器,又是害怕,就有了迷昏了的,扎到火塘里去的,也有出去找不着门又回来的。总而言之,遭劫好躲,在数难逃。
逃生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逃生子táo shēng zǐ
偷生子,私生子。元无名氏《杀狗劝夫》“哥哥!我又不是庶出逃生子,须是你同胞共乳亲。”鲁迅《离婚》“她在大人面前还是这样。那在家里是,简直闹得六畜不安。叫我爹是‘老畜生’,叫我口口声声‘小畜生’,‘逃生子’。”
在劫难逃-汉语惯用语辞典
在劫难逃zài jié nán táo
指无法逃避灾难。马烽等《吕梁英雄传》“在劫的难逃!我看这也是黎民百姓的劫数。”
逃-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逃táo
①逃亡,逃跑。《韩非子·喻老》:“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秦矣。”柳宗元《童区寄传》:“~未及远,市者还。”②躲避,逃避。《左传·襄公三年》:“有罪不~刑。”黄宗羲《原君》:“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于天地之间。”
【逃窜】逃亡流窜。《后汉书·寇荣传》:“有诏捕之,荣~数年。”
【逃禄】①辞退俸禄。《后汉书·何敞传》:“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岂但子文~、公仪退食之比哉!”(公仪:人名。)②不做官。陶潜《感士不遇赋》:“彼达人之善觉,乃~而归耕。”
【逃名】不求名声。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匡庐便是~地,司马仍为送老官。”
东奔西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奔西逃dōng bēn xī táo
【释义】:
同“东逃西窜”。曹禺《王昭君》:“他打过多少次败仗,东奔西逃,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
东逃西窜-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逃西窜dōng táo xī cuàn
【释义】:
四处奔逃躲避。黄远庸《借款》:“今两年以来,东逃西窜,而其结果仍投入于银行团之网罗。”
临阵脱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临阵脱逃lín zhèn tuō táo
【释义】:
临作战时逃跑。江西民歌《十送郎》:“临阵脱逃是丑事。”也比喻事到临头畏缩逃避。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这些‘文学青年’也许不肯去,也许很少肯去,也许去了会有许多‘临阵脱逃’,但是,文学青年不一定是贵公子,也有贫苦的。”
出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出逃chū táo
【释义】:
往外逃。蒯世勋《上海英美租界在太平天国时代》:“城内居民亦纷纷出逃,避居于依照一八四五年地皮章程不得华洋杂居的租界。”
卷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卷逃juǎn táo
【释义】:
指家人、本单位人或经管人偷了全部金钱细软等物而逃跑。也泛指逃遁。鲁迅《六论“文人相轻”——二卖》:“中国各业,多老牌子,文坛却并不然,创作了几年,就或者做官,或者改业,或者教书,或者卷逃……不见了。”
叛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叛逃pàn táo
【释义】:
背叛逃走。如:他企图叛逃投敌。
在劫难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在劫难逃zài jié nán táo
【释义】:
佛教认为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到了坏劫,出现风、水、火三灾,世界归于毁灭。如此周而复始。人们因此把天灾人祸等借称为“劫”或“劫数”;以“在劫难逃”表示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不能逃脱。巴金《〈序跋集〉跋》:“那么重的包袱!那么多的辫子!我从小熟习一句俗话:‘在劫难逃’,却始终不相信。”
在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在逃zài táo
【释义】:
犯人潜逃,还没有捉住。如:公安机关已经抓到两名主犯;另有一名在逃,已发出通缉令。
奔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奔逃bēn táo
【释义】:
逃跑。碧野《没有花的春天》:“人们正像潮水般的涌下山,向自己村子里奔逃去。”
外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逃wài táo
【释义】:
逃往国外或外地。《解放军文艺》1964年第5期:“卫太利和杨美娣,在昨天晚上外逃啦!”
闻风而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风而逃wén fēng ér táo
【释义】:
听到风声就逃跑。如:据传土匪就要来了,城里的富户闻风而逃。
溃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溃逃kuì táo
【释义】:
败逃。周士第《起义中的二十五师》:“经过反复冲杀,攻下了敌人主阵地,敌人向会昌城方面溃逃。”
潜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潜逃qián táo
【释义】:
偷偷地逃走。老舍《四世同堂》:“他不能在她丧了命的时候反倒赖她拐款潜逃。”
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táo
【释义】:
①逃亡;逃跑。曹禺《日出》:“她仿佛由里面逃出来,步伐极力地故做轻盈,笑着,喘着。”②逃避;躲避。丁玲《水》:“我一辈子经了多少灾难,都逃过了。”③脱离;离开。徐哲身《反啼笑因缘》:“因为配偶的条件,总逃不出那些学问、容貌、品行、嗜好、门第、家世、职业、财产等等而已。”
逃丁-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丁táo dīng
【释义】:
指躲避抽壮丁。贾平凹《天狗》:“三十六年前,堡子里一个男人出外逃丁。”
逃亡-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亡táo wáng
【释义】:
逃走流亡。曹靖华《深沪春意浓似酒》:“海边有个龙寮村,解放前有二十九户人家…有的沦为乞丐,有的逃亡他乡。”
逃门-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门táo mén
【释义】:
因灾荒等而逃出家门。评剧《铡阁老》:“你父言说要逃门在外,不知你姐妹心意如何?”
逃之夭夭-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之夭夭táo zhī yāo yāo
【释义】: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瞿秋白《新英雄》:“满洲的日本大炮,轰隆轰隆的响了几下,立刻,那些‘不可多得之将才’一溜烟的逃之夭夭。”
逃反-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反táo fǎn
【释义】:
指因躲避兵乱、匪患等灾祸而逃往他处。杨朔《三千里江山》:“头十月,美国鬼子打到家门口了,阿志妈妮备上牛鞍子,搭上粮食行李,要去逃反。”孙犁《〈幸存的信件〉序》:“在武斗期间,他的爱人不顾家中其他财物,背负着这些书籍信件逃反,过度劳累,以致流产。”
逃世-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世táo shì
【释义】:
犹避世。如:逃世绝俗。
逃生-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生táo shēng
【释义】:
①逃出危险境地,以保全生命。许杰《邻居》:“那里,便是他早晨逃生的一条门路。”②私自离校逃避学习的学生。《教学通讯》1979年第11期:“自汪老师接手‘乱班’后,三年无逃生。”③躲避计划生育检查,多生多育。《北京青年报》1991.4.19:“流动人口、人口分离的增多和时有发生的逃生现象,也使得今后的人口控制显得更为艰巨。”
逃生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生子táo shēng zǐ
【释义】:
偷生子;私生子。鲁迅《离婚》:“她在大人面前还是这样。那在家里是,简直闹得六畜不安。叫我爹是‘老畜生’,叫我口口声声‘小畜生’,‘逃生子’。”
逃犯-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犯táo fàn
【释义】:
逃亡的罪犯。周立波《暴风骤雨》:“张班长,派战士跟郭、白、李分头出东、南、西门,追捕逃犯韩凤岐。”
逃汇-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汇táo huì
【释义】:
指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逃避国家银行或海关监督,将应该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让、买卖或存放国外等。《新华月报》1952年第5期:“他们集团走私,逃汇套汇。”
逃死-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死táo sǐ
【释义】:
逃避死罪或其他致命的危险。如:一人逃死,祸及全家。
逃伏-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伏táo fú
【释义】:
逃亡隐匿。如:逃伏草泽。
逃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会táo huì
【释义】:
逃避会议。《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21期:“在停战谈判中,美帝国主义蛮横无理,阻挠破坏,拒绝协商,一再逃会。”
逃走-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走táo zǒu
【释义】:
犹逃跑。巴金《军长的心》:“这次只有一架飞机,它来得很快,阁阁阁地响了好几下,就逃走了。”
逃劫-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劫táo jié
【释义】:
逃避灾难。如:孑身逃劫。
逃兵-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兵táo bīng
【释义】:
①私自逃离部队的士兵。老舍《茶馆》:“逃兵,是吧?”②比喻因怕困难、危险等而擅离工作岗位的人。鲁迅《论秦理斋夫人事》:“进步的评论家则说人生是战斗,自杀者就是逃兵,虽死也不足以蔽其罪。”
逃佃-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佃táo diàn
【释义】:
指佃农逃避交纳地租。鲍昌《庚子风云》:“咱们这儿贷粮贷款你不要,你可把一家老小送上船,这不是存心逃佃吗?”
逃免-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免táo miǎn
【释义】:
犹逃避。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农民要逃免破产的灾难,只能在耕作技术上求生存。”
逃奔-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奔táo bèn
【释义】:
逃亡到别的地方。吴晗《海瑞》:“(农民)无处投靠的便只好逃奔四方,寻找活路。”
逃命-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命táo mìng
【释义】:
逃走以保全生命。魏巍《东方》:“他们集中轰击和扫射着后面卡车上的步兵和跳下车向后逃命的步兵。”
逃夜-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夜táo yè
【释义】:
指青少年背着家人,私自在外过夜。《文汇报》1988.2.8:“我跑回家拿了7元钱,开始逃夜了。”
逃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学táo xué
【释义】:
逃避学习;无故不上学。老舍《龙须沟》:“可真去了,别说我逃学!”
逃荒-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荒táo huāng
【释义】:
逃避灾荒;遇到灾荒而逃到外地谋生。魏巍《东方》:“我从小就跟我爹逃荒到凤凰堡来。”
逃匿-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匿táo nì
【释义】:
逃走隐匿。叶君健《自由》:“衙门里的差役人员,在农民涌进城时,就已经逃匿一空,各奔前程。”
逃监-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监táo jiān
【释义】:
越狱。巴人《莽秀才造反记》:“要不是天上的主召了我,告诉我王锡彤逃监了,你们怕这时候还不知道呢!”
逃债-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债táo zhài
【释义】:
躲债,逃避还债。如:出门逃债。
逃席-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席táo xí
【释义】:
宴会中因逃避劝酒而离开。如:他因不胜酒力,中途逃席而去。
逃离-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离táo lí
【释义】:
逃跑离开。《人民日报》1988.7.24:“我知道发生了爆炸,我和同事们试图逃离。”
逃课-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课táo kè
【释义】:
学生逃避去课堂上课。如:逃课是违反校纪的行为。
逃难-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难táo nàn
【释义】:
逃避灾难、祸害。巴金《关于〈第四病室〉》:“这一家人从南京逃难出来,到贵阳已经精疲力尽了。”
逃票-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票táo piào
【释义】:
指无票乘坐车、船或无票进剧场、电影院看影剧等。《读者文摘》1990年第8期:“听一位阿姨说,他们采取抽查制,一旦查到逃票人,可罚得很凶呢!”《报刊文摘》1990.8.28:“但谁要想逃票,门口两侧会自动伸出两只大铁钳,将你拒之门外。”
逃脱-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脱táo tuō
【释义】:
①逃跑;逃而脱离。叶君健《自由》:“当侯浩德派兵来抓他时,他是在大家的掩护下才逃脱魔掌的。”②摆脱。如:逃脱罪责。
逃逸-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逸táo yì
【释义】:
逃跑。刘白羽《火光在前》:“情况是万分危急的,宋希濂主力拼命缩进宜昌,企图逃逸。”
逃婚-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婚táo hūn
【释义】:
逃避不自由的婚姻。巴金《家》:“我做了我们家里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情,我实行逃婚了。”
逃散-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散táo sàn
【释义】:
逃跑离散。如:寻找逃散的难友。
逃跑-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跑táo pǎo
【释义】:
为躲避不利环境或事物而迅速或悄悄离开。柳青《铜墙铁壁》:“他身后另一个庄户人一只手提着烟锅,另一只手捏着一颗铁锤一般拳头,好像只要尚怀宗一企图挣脱逃跑,一拳就可以把他的脑袋捣成几瓣的样子。”
逃税-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税táo shuì
【释义】:
逃避纳税。巴金《关于〈龙·虎·狗〉》:“为了逃税,他贿赂了海关的越南官员。”
逃遁-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遁táo dùn
【释义】:
逃走;逃避。茅盾《子夜》:“四小姐所欲不遂,当然逃遁到《太上感应篇》。”
逃窜-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窜táo cuàn
【释义】:
逃跑流窜。柳青《铜墙铁壁》:“又过了三天,战斗布署已定,胡匪军才逃窜了下来。”
逃路-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路táo lù
【释义】:
逃跑的路。柳青《铜墙铁壁》:“(一纵队)堵死三十六师师部和一六五旅的逃路。”
逃罪-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罪táo zuì
【释义】:
逃免于罪;逃避罪责。惜红馆主《续啼笑因缘》:“因此那些要人大老,都把这家医院当作洞天福地,逃罪仙窟。”
逃躲-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躲táo duǒ
【释义】:
逃匿;躲避。吴组缃《山洪》:“一次听着飞机临头的声响,他慌得丢了担子逃躲。”
逃避-现代汉语大词典
逃避táo bì
【释义】:
躲开不愿或不敢接触的事物。叶君健《火花》:“他们也可以打破常规,找出别的办法来逃避这个命运。”
逋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逋逃bū táo
【释义】:
逃亡;流亡。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为因恋爱的过失而逋逃。”
逋逃薮-现代汉语大词典
逋逃薮bū táo sǒu
【释义】:
藏纳逃亡者的地方。语出《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郭沫若《桌子的跳舞》:“文艺是生活战斗的表现,决不是没中用者、怠惰者的逋逃薮。”
遁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遁逃dùn táo
【释义】:
逃走。杨沫《青春之歌》:“几个穿黑衣服的彪形大汉凶恶地盯着她,好像怕这个犯人遁逃似的。”
死中逃生-现代汉语大词典
死中逃生sǐ zhōng táo shēng
【释义】:
同“死里逃生”。张若谷《初见东亚病夫》:“当时几至不救,幸二儿耀仲在家,擅医道,急用药水针注射,得以死中逃生。”
死里逃生-现代汉语大词典
死里逃生sǐ lǐ táo shēng
【释义】:
形容从极危险的境遇中逃脱出来。沙汀《航线》:“汽笛哀鸣着,船正预备死里逃生。”
望风而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望风而逃wàng fēng ér táo
【释义】:
老远看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逃跑了。郭沫若《武装民众之必要》:“土劣份子脱掉制裁,在平时作威作福,鱼肉民众;在战时不是望风而逃,便是又来摇身一变,成为汉奸。”
脱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脱逃tuō táo
【释义】:
脱身逃走。老舍《骆驼祥子》:“不愿意去想,也实在因为没法儿想,虎妞已把道儿都堵住,他没法脱逃。”
私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私逃sī táo
【释义】:
乘人不备而逃跑。夏衍《秋瑾传》:“愿意跟我在这儿死守的快去领取枪弹,不愿的不必私逃。”
窜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窜逃cuàn táo
【释义】:
逃窜。如:一小股土匪被解放军打得拼命窜逃。
虎落平原,插翅难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虎落平原,插翅难逃hǔ luò píng yuán chā chì nán táo
【释义】:
喻身陷险境,已难以逃脱。冯德英《山菊花》:“你们如今是虎落平原,插翅难逃!”
匿逃-汉语大词典
匿逃
【1】犹隐瞒。{汉}{桓宽}《盐铁论·忧边》:“吾聞爲人臣者盡忠以順職﹐爲人子者致孝以承業。君有非則臣覆蓋之﹐父有非則子匿逃之。”【2】潜逃。{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四章:“以貧困之故則不能忍﹐不能忍則有竊盗﹑騙劫﹑贓私﹑欺隱﹑詐僞﹑偷漏﹑恐嚇﹑科斂﹑佔奪﹑强索﹑匿逃﹑賭博之事﹐甚者則有殺人者矣。”
亡逃-汉语大词典
亡逃
【1】逃亡。{汉}{晁错}《论贵粟疏》:“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宋}{王安石}《收盐》诗:“不煎海水餓死耳﹐誰肯坐守無亡逃?”《後汉书·光武帝纪上》:“初﹐諸家子弟恐懼﹐皆亡逃自匿。”
出逃-汉语大词典
出逃
【1】往外逃。{蒯世勋}《上海英美租界在太平天囯时代》:“城内居民亦紛紛出逃﹐避居於依照一八四五年地皮章程不得華洋雜居的租界。”
卷逃-汉语大词典
卷逃
【1】谓家人﹑本单位人或经管人偷了全部金钱细软等物而逃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各錢莊也聯名寫了一張公啟﹐把{鍾雲溪}從前在{上海}如何開土棧……如何倒帳卷逃﹐並將兩年多的往來帳目﹐抄了一張清單。”【2】泛指逃遁。{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中国}各业﹐多老牌子﹐文坛却并不然﹐创作了几年﹐就或者做官﹐或者改业﹐或者教书﹐或者卷逃……不见了。”
叛逃-汉语大词典
叛逃
【1】背叛逃走。亦指叛逃者。{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总论》:“豪强之欺壓愚懦﹐叛逃之誣害善良﹐譎詐多端﹐狀態百出。”如:他企图叛逃投敌。
在逃-汉语大词典
在逃
【1】谓罪犯在潜逃中,尚未捕获。《水浒传》第二二回:“{宋江}已自在逃去了﹐只拿得幾家鄰人來回話:‘兇身{宋江}在逃﹐不知去向。’”{元}{郑庭玉}《後庭花》第四折:“{李順}在逃﹐似此可怎了?”《荡寇志》第八十回:“據{劉二}説﹐是{楊騰蛟}搶他的銀兩﹐殺死事主﹐拿贓在逃。”
在劫難逃-汉语大词典
在劫難逃
【1】佛教认为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到了坏劫,出现风﹑水﹑火三灾,世界归于毁灭。如此周而复始。人们因把天灾人祸等借称为“劫”或“劫数”;以“在劫難逃”谓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不能逃脱。{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挨一天是一天。在劫难逃﹐有什么法儿?”{巴金}《<序跋集>跋》:“那么重的包袱!那么多的辫子!我从小熟习一句俗话:‘在劫难逃’﹐却始终不相信。”
奔逃-汉语大词典
奔逃
【1】逃跑。{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人们正象潮水般的涌下山﹐向自己村子里奔逃去。”《东观汉记·王琳传》:“遭大亂﹐百姓奔逃。”{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二折:“不索窨約﹐你便快奔逃。”
弩下逃箭-汉语大词典
弩下逃箭
【1】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喻。{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則脱汝輩數家之禍﹐然萬無搜近之理﹐所謂‘弩下逃箭’也。”
東逃西竄-汉语大词典
東逃西竄
【1】四处逃亡;四处逃避。{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阶级意识》:“俺的乡里有百来户人家﹐各自东逃西窜﹐有去无回。”《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因那年避亂南奔﹐被官兵衝散了女兒{瑶琴}﹐夫妻兩口﹐淒淒惶惶﹐東逃西竄﹐胡亂的過了幾年。”{黄远庸}《远生遗著·借款》:“今两年以来﹐东逃西窜﹐而其结果仍投入于银行团之网罗。”
東奔西逃-汉语大词典
東奔西逃
同“[東逃西竄]”【1】{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过多少次败仗﹐东奔西逃﹐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
架逃-汉语大词典
架逃
【1】搀扶着逃走。{清}{夏燮}《中西纪事·镇海殉难》:“然所扛者乃一投水救起不省人事將死未死之元帥﹐非自令兵丁架逃也。”
死裏逃生-汉语大词典
死裏逃生
【1】形容从极危险的境遇中逃脱出来。《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今日死裏逃生﹐夫妻再合。”《红楼梦》第五回:“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沙汀}《航线》:“汽笛哀鸣着﹐船正预备死里逃生。”
斂影逃形-汉语大词典
斂影逃形
【1】隐蔽身形。比喻隐居不出。{南朝} {梁}{江淹}《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至如{淹}者﹐東國之徒步耳。方斂影逃形﹐匡坐編蓬之下;遂遭烟露餘彩﹐日月末光。”
波逃-汉语大词典
波逃
【1】逃跑。《敦煌变文集·■山远公话》:“是時衆僧例總波逃走出。”《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陳已}見隨駕兵士到來﹐遂乃波逃入一枯井。”《敦煌变文集·张淮深变文》:“尚書見賊□降伏﹐莫遣波逃星散去。”
潛逃-汉语大词典
潛逃
亦作“[潜逃]”【1】偷偷地逃走。《诗·小雅·四月》:“匪鱣匪鮪﹐潛逃于淵。”《後汉书·列女传·盛道妻》:“法有常刑﹐必無生望﹐君可速潛逃。”{清}{林则徐}《札新安县将澳门厅缴回谕帖转给义律》:“經該丞專遣引水{鄧成兆}送往{義律}寓所﹐{義律}閉門不納﹐隨即於十五日潛逃出{澳}。”{老舍}《四世同堂》六五:“他不能在她丧了命的时候反倒赖她拐款潜逃。”
潰逃-汉语大词典
潰逃
【1】败逃。《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玉记行来信》:“即時槍砲齊發﹐打死賊匪四五百人﹐餘衆潰逃。”{周士第}《起义中的二十五师》:“经过反复冲杀﹐攻下了敌人主阵地﹐敌人向{会昌城}方面溃逃。”
捲逃-汉语大词典
捲逃
【1】谓偷了全部金钱细软等物逃跑。{郑观应}《盛世危言·银行下》:“況放息如徇情面﹐則所出之款項溢於所押之貨值﹐銀行已陰受其虧。偶有數户捲逃﹐被累輒至巨萬矣。”【2】泛指逃遁。{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中国}各业﹐多老牌子﹐文坛却并不然﹐创作了几年﹐就或者做官﹐或者改业﹐或者教书﹐或者卷逃……不见了。”
插翅難逃-汉语大词典
插翅難逃
同“[插翅難飛]”【1】《说岳全传》第三七回:“{康王}見{兀术}將次趕上﹐真箇插翅難逃﹐只得束手就擒。”
望風而逃-汉语大词典
望風而逃
同“[望風而遁]”【1】{明}{梁辰鱼}《浣纱记·交战》:“殺得他隻輪不返﹐片甲無存﹐望風而逃﹐渡江去了。”《三国演义》第六四回:“{曹操}以百萬之衆﹐聞吾之名﹐望風而逃。”{郭沫若}《羽书集·武装民众之必要》:“土劣份子脱掉制裁﹐在平时作威作福﹐鱼肉民众;在战时不是望风而逃﹐便是又来摇身一变﹐成为{汉}奸。”
脱逃-汉语大词典
脱逃
【1】脱身逃走。{老舍}《骆驼祥子》九:“不愿意去想﹐也实在因为没法儿想﹐{虎妞}已把道儿都堵住﹐他没法脱逃。”{明}{张居正}《答河漕张按院》:“又行逐程挨查于何處脱逃﹐務見下落。”{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上偶于輿中閲邊報﹐有奏要犯脱逃者。”
目逃-汉语大词典
目逃
【1】谓眼睛受到突然刺激而避开。形容心存怯懦。《孟子·公孙丑上》:“{北宫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孙奭}疏:“言{北宫黝}之養勇﹐人刺其肌膚﹐不爲撓却;人刺其目﹐不以目轉睛而逃避。”《韩非子·显学》:“{漆雕}之議﹐不色撓﹐不目逃。”{黄忏华}《亡友周仲穆哀辞》:“何處無肥噬﹐誰人不目逃。”
盜逃-汉语大词典
盜逃
【1】私自逃跑。{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照提》:“家主呈告婢僕盜逃﹐必拘中保﹐弔驗身契﹐並兩隣查訊盜逃情由﹐方可立提緝之案﹐給廣捕之牌。”
私逃-汉语大词典
私逃
【1】乘人不备而逃跑。《明律·兵律·从征守御官军私逃》:“凡軍官軍人從軍征討私逃還家及逃往他所者﹐初杖一百﹐仍發出征。”{夏衍}《秋瑾传》第三幕第一场:“愿意跟我在这儿死守的快去领取枪弹﹐不愿的不必私逃﹐尽可以大胆地出去!”昆曲《十五贯》第三场:“{苏戍娟}:‘我父贪钱财﹐把我身躯变卖﹐不愿为奴﹐因此私逃出外。’”
窩逃-汉语大词典
窩逃
【1】窝藏逃犯。《清会典·刑部五·督捕清吏司》:“凡窩逃之罪﹐減逃者一等。”
竄逃-汉语大词典
竄逃
【1】犹逃窜。《後汉书·南匈奴传》:“{逢侯}部衆飢窮﹐又爲{鮮卑}所擊﹐無所歸﹐竄逃入塞者駱驛不絶。”{元}{赵鸾鸾}《悲笳四拍》:“烟塵澒洞兮人竄逃﹐寒沙暴骨兮没蓬蒿。”
臨陣脱逃-汉语大词典
臨陣脱逃
【1】临作战时逃跑。亦喻事到临头畏缩逃避。{夏衍}《心防》第三幕:“临危受命于先﹐哪儿能临阵脱逃于后。”{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这些‘文学青年’也许不肯去﹐也许很少肯去﹐也许去了会有许多‘临阵脱逃’﹐但是﹐文学青年不一定是贵公子﹐也有贫苦的。”江西民歌《十送郎》:“四送我郎当红军﹐服从命令听指挥﹐临阵脱逃是丑事﹐革命史上有污名。”
蟾逃兔遁-汉语大词典
蟾逃兔遁
【1】谓月蚀。{明}{刘基}《次韵和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蚀》:“蟾逃兔遁漠無蹤﹐璧隕珠沉一何疾。”
董逃歌-汉语大词典
董逃歌
【1】{东汉}{灵帝}时童谣。内容写{董卓}跋扈, 纵其残暴, 终归逃窜, 至于灭族。辞载《後汉书·五行志一》。{晋}{崔豹}《古今注·音乐》:“《董逃歌》﹐{後漢}游童所作也。後有{董卓}作亂﹐卒以逃亡﹐後人習之以爲歌章﹐樂府奏之﹐以爲烱戒也。”
走逃-汉语大词典
走逃
【1】逃脱; 逃走。《洪秀全演义》第四二回:“{勝保}見敵軍來勢兇猛﹐料知亦難走逃。”《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只是心中記掛着丈夫﹐不知可能够脱身走逃。”
逃-汉语大词典
逃
《廣韻》徒刀切,平豪,定。【1】逃亡;逃跑。《春秋·庄公十七年》:“秋,{鄭詹}自{齊}逃來。”{唐}{韩愈}《平淮西碑》:“士飽而歌,馬騰於槽,試之{新城},賊遇敗逃。”{曹禺}《日出》第二幕:“她仿佛由里面逃出来,步伐极力地故做轻盈,笑着,喘着。”【2】逃避;躲避。《左传·定公五年》:“{申包胥}曰:‘吾爲君也,非爲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爲諸?’遂逃賞。”{唐}{韩愈}《送灵师》诗:“齊民逃賦役,高士著幽禪。”{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生死禍福,一定不易,精術數者,但能前知之耳,不能逃也。”{丁玲}《水》一:“我一辈子经了多少灾难,都逃过了。”【3】逃伏;逃匿。《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杜佑}注:“彼之衆,我之寡,則當自逃守匿其形。”{王晳}注:“逃,伏也。謂能倚固逃伏以自守也。”《楚辞·大招》:“冥淩浹行,魂無逃只。”{王逸}注:“逃,竄也。”【4】指藏,隐匿。《後汉书·窦武传》:“{武}孫{輔},時年二歲,逃竄得全。事覺,{節}等捕之急。{胡騰}及令史{南陽}{張敞}共逃{輔}於{零陵}界,詐云已死。”【5】脱离;离开。《左传·僖公五年》:“〔{鄭伯}〕弗聽,逃其師而歸。”《礼记·曲礼下》:“爲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郑玄}注:“逃,去也。君臣有義則合,無義則離。”{徐哲身}《反啼笑因缘》第二回:“因为配偶的条件,总逃不出那些学问﹑容貌﹑品行﹑嗜好﹑门第﹑家世﹑职业﹑财产等等而已。”【6】谓弃置。《管子·国准》:“逃械器,閉智能者,輔己者也。”{郭沫若}等集校:“逃械器者,如《莊子·天地篇》之{漢陰丈人}﹑羞用桔槔而抱甕灌圃。”《管子·国准》:“以人御人,逃戈刃,高仁義,乘天固以安己者也。”
逃學-汉语大词典
逃學
【1】逃避学习;无故不上学。{老舍}《龙须沟》第二幕:“可真去了﹐别说我逃学!”{前蜀}{韦庄}《下邽感旧》诗:“曾爲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學暫登樓。”《红楼梦》第八二回:“你别吵嚷!省得老爺知道了﹐必説我裝病逃學。”
逃惡-汉语大词典
逃惡
【1】犹言掩盖罪过。《商君书·禁使》:“今夫騶虞﹐以相監﹐不可;事合而利同者也。若使馬焉能言﹐則騶虞無所逃其惡矣﹐利異也。”{俞樾}《诸子平议·商子》:“{商君}之意﹐蓋以騶虞兩職事合利同﹐不可使之相監﹐恐其互相容隱也。故必馬能言﹐始無所逃惡。”
逃行-汉语大词典
逃行
【1】犹逃走。{汉}{贾谊}《新书·先醒》:“〔{虢君}〕遂徒行而於山中居﹐飢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塊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餓死。”
逃匿-汉语大词典
逃匿
【1】逃走隐匿。{宋}{钱易}《南部新书》癸:“有民{沈超}者﹐負罪逃匿。”《後汉书·方术传上·许杨》:“及{莽}篡位﹐{楊}乃變姓名爲巫醫﹐逃匿它界。”《孟子·滕文公上》:“{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叶君健}《自由》十八:“衙门里的差役人员﹐在农民涌进城时﹐就已经逃匿一空﹐各奔前程。”
逃爵-汉语大词典
逃爵
【1】辞爵不受。{清}{梅曾亮}《台州府同知龙君墓志铭》:“吏也而嬉﹐得喜失悲;逃爵之士﹐世見爲奇。”
逃迸-汉语大词典
逃迸
【1】逃跑溃散。《魏书·契丹传》:“{登國}中﹐國軍大破之﹐遂逃迸﹐與{庫莫奚}分背。”
逃匯-汉语大词典
逃匯
【1】谓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逃避国家银行或海关监督,将应该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让﹑买卖或存放国外等。《新华月报》1952年第5期:“他们集团走私﹐逃汇套汇。”
逃釋-汉语大词典
逃釋
【1】逃归佛门。{宋}{无名氏}《鬼董·周浩》:“妻不知從何來﹐怒罵曰:‘無行!棄我逃釋﹐謂終不能近汝耶?’”{清}{归庄}《避乱投浮佛寺》诗:“跡幻儒逃釋﹐途窮弟累兄。”
逃罪-汉语大词典
逃罪
【1】逃免于罪;逃避罪责。{惜红馆主}《续啼笑因缘》第二一回:“因此那些要人大老﹐都把这家医院当作洞天福地﹐逃罪仙窟。”《孔子家语·贤君》:“忠士折口﹐逃罪不言。”{宋}{周密}《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汝殺人﹐何所逃罪?”
逃田-汉语大词典
逃田
【1】田主逃跑而收不到赋税的土地。《资治通鉴·後晋齐王天福八年》:“民不勝租賦而逃。王曰:‘但令田在﹐何憂無穀!’命營田使{鄧懿文}籍逃田﹐募民耕藝出租。”{宋}{叶適}《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公以見種實税均其荒萊﹐民願佃者第減之﹐上供自若而逃田盡復。”《宋史·食货志上一》:“{江}東轉運司根括到逃田一百六十頃一十六畝﹐{兩浙}根括到四百五十六頃﹐召人出租﹐專充今年增屯戍兵衣糧。”
逃嫁-汉语大词典
逃嫁
【1】弃夫逃跑而改嫁。《史记·秦始皇本纪》:“妻爲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张守节}正义:“謂棄夫而逃嫁於人。”【2】指女子临嫁脱逃。
逃脱-汉语大词典
逃脱
【1】逃跑;逃而脱离。{清}{李渔}《慎鸾交·就缚》:“晝夜兼行﹐沿途折了兵﹐只求逃脱﹐丐也謝神明。”{叶君健}《自由》七:“当{侯浩德}派兵来抓他时﹐他是在大家的掩护下才逃脱魔掌的。”《英烈传》第二五回:“〔{康茂才}〕便連夜逃脱而去。”
逃辭-汉语大词典
逃辭
【1】躲避辞却。《後汉书·独行传·李业》:“{述}({公孫述})聞{業}死……乃遣使弔祠﹐賻贈百匹。{業}子{翬}逃辭不受。”
逃監-汉语大词典
逃監
【1】越狱。{巴人}《莽秀才造反记》第十四章:“要不是天上的主召了我﹐告诉我{王锡彤}逃监了﹐你们怕这时候还不知道呢!”
逃時-汉语大词典
逃時
【1】逃避现实。{庞树柏}《邀寒琼滨虹蜕公晩酌》诗:“話舊堪消醉﹐逃時且抱殘。”
逃富-汉语大词典
逃富
【1】谓不愿求富。《国语·楚语下》:“夫從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無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
逃潛-汉语大词典
逃潛
【1】犹潜逃。{唐}{裴度}《白乌呈瑞赋》:“諒飲啄於仁義﹐豈逃潛於阻艱?”
逃亂-汉语大词典
逃亂
【1】逃难;避乱。{清}{查慎行}《人海记·南渡三疑案》:“有言{童氏}{周}府宫人﹐逃亂至{尉氏}﹐遇上旅邸﹐相依﹐生一子已六歲。”{宋}{叶適}《高夫人墓志铭》:“逃亂轉客﹐留居{永嘉}。”
逃跑-汉语大词典
逃跑
【1】为躲避不利环境或事物而迅速或悄悄离开。《绿野仙踪》第二五回:“只是這{喬}賊利害﹐到其間反亂起來﹐不是我被他打壞﹐就是他逃跑了。”{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他身后另一个庄户人一只手提着烟锅﹐另一只手捏着一颗铁锤一般拳头﹐好像只要{尚怀宗}一企图挣脱逃跑﹐一拳就可以把他的脑袋捣成几瓣的样子。”
逃竄-汉语大词典
逃竄
【1】逃跑流窜。《後汉书·窦武传》:“{武}孫{輔}﹐時年二歲﹐逃竄得全。”《列子·黄帝》:“〔禽獸〕隱伏逃竄﹐以避患害。”{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九章:“又过了三天﹐战斗布署已定﹐{胡}匪军才逃窜了下来。”{明}{沈鲸}《双珠记·辕门遇友》:“{安禄山}之亂﹐城郭丘墟﹐人民逃竄。”
逃逸-汉语大词典
逃逸
亦作“[逃佚]”【1】逃跑。《北史·刘昶传》:“{暉}({劉暉})推主墜牀﹐手脚毆蹈﹐主遂傷胎。{暉}懼罪逃逸。”{刘白羽}《火光在前》第四章:“情况是万分危急的﹐{宋希濂}主力拼命缩进{宜昌}﹐企图逃逸。”{郭希仁}《从戎纪略》:“{定三}({錢定三})見勢不可支……與其弟{國寶}由署後越城逃佚。”{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六:“〔{胡順之}〕乃令里正聚藁﹐自抵其居﹐以藁塞門而焚之。{臧}氏人皆逃逸。”
逃閃-汉语大词典
逃閃
【1】犹逃匿。{宋}{吴自牧}《梦粱录·雇觅人力》:“如有逃閃﹐將帶東西﹐有元地脚保識人前去跟尋。”
逃歸-汉语大词典
逃歸
【1】逃逐,逃回。《春秋·僖公五年》:“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止}﹐{鄭伯}逃歸不盟。”《晋书·秃发傉檀载记》:“後{熾磐}逃歸﹐爲追騎所執。”
逃生-汉语大词典
逃生
【1】逃出危险境地,以保全生命。{许杰}《邻居》四:“那里﹐便是他早晨逃生的一条门路。”{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欲待望本陣裏逃生﹐見一騎馬悄如飛到。”{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慌速速的强逃生﹐急煎煎的甘受苦。”
逃越-汉语大词典
逃越
【1】逃走,逃离。{晋}{王嘉}《拾遗记·洞庭山》:“後{懷王}好進姦雄﹐羣賢逃越。”
逃伍-汉语大词典
逃伍
【1】谓充军者逃离部伍。{明}{沈德符}《野獲编·禁卫·儒臣校尉》:“{爵}({徐爵})先以騙詐充軍﹐逃伍走{保}({馮保})門下。”
逃躲-汉语大词典
逃躲
亦作“[迯躲]”【1】逃匿;躲避。《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非空菴}尼姑都逃躲不知去向。”《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狄希陳}唬得面無人色﹐説道:‘這災禍可有路逃躲麽?’”{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急得那龍王没處迯躲。”{吴组缃}《山洪》二三:“一次听着飞机临头的声响﹐他慌得丢了担子逃躲。”
逃逋-汉语大词典
逃逋
【1】犹逋逃。《六部成语注解·兵部》:“緝捕無逃逋之患。拿賊的時候兒﹐一個也不能逃脱﹐没有留下後患的事情。”{宋}{王庭珪}《送骆仲武》诗:“鞭且勿施安用蒲﹐三年竟亦無逃逋。”{清}{梅曾亮}《礼部侍郎陈公墓志铭》:“〔{陳用光}〕未幾病﹐夢{陳州公}曰:‘求吾木于家﹐以是藥汝﹐疾其逃逋。’”
逃走-汉语大词典
逃走
【1】犹逃跑。《宋书·朱龄石传》:“{齡石}父{綽}逃走歸{温}﹐攻戰常居先﹐不避矢石。”{巴金}《军长的心》一:“这次只有一架飞机﹐它来得很快﹐阁阁阁地响了好几下﹐就逃走了。”《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逃身-汉语大词典
逃身
【1】逃命,藏身。《南史·孔琳之传》:“又今之所患﹐逋逃爲先﹐屢叛不革﹐宜令逃身靡所﹐亦以肅戒未犯﹐永絶惡原。”《史记·萧相国世家》:“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衆﹐逃身遁者數矣。”{南朝} {宋}{谢灵运}《入道至人赋》:“荒聰明以削智﹐遁支體以逃身。”
逃形-汉语大词典
逃形
【1】犹藏身。{明}{瞿式耜}《清苛政疏》:“頑民計以爲總不能還清﹐總之又比﹐則將其田之所收﹐塗飾于糧房皂隸﹐匿影逃形﹐不見官府。”{唐}{王度}《古镜记》:“然天鏡一照﹐不可逃形。”
逃俗-汉语大词典
逃俗
【1】避离尘俗;避世。{明}{袁宗道}《是日登寺楼甚幽诸公拟借为社遂各施买酒馀钱付僧葺窗槛并志》诗:“無處堪逃俗﹐高樓遠市廛。”
逃劫-汉语大词典
逃劫
【1】逃避灾难。{清}{方文}《百岁翁歌赠赵撝谦先生》:“蚤歲連生十二男﹐孫與曾元三十三。忽逢世難遭殺戮﹐孑身逃劫{漳河}南。”
逃寵-汉语大词典
逃寵
【1】指逃避宠贵荣禄。{宋}{司马光}《竚瞻堂记》:“逃寵而寵不我捨﹐避名而名常我隨。”《晋书·潘尼传》:“{由}{夷}逃寵﹐遠於脱屣。”{宋}{叶適}《故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逃寵畏盈﹐敷露懇切。”
逃刑-汉语大词典
逃刑
【1】逃避刑罚。《左传·定公十四年》:“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歸死。”{清}{邵廷采}《刑律略》:“今{元慶}不忘仇﹐不逃刑﹐服孝死義。”{北周}{庾信}《燕射歌辞·商调曲一》:“忠其敬事﹐有罪不逃刑。”
逃讓-汉语大词典
逃讓
【1】逃避推卸罪责。{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詞旨瑣劣﹐冒黷尊嚴﹐俯伏刑書﹐不敢逃讓。”
逃税-汉语大词典
逃税
【1】逃避纳税。{清}{陆筠}《海角续编》:“如於小路規避﹐一遇巡查謂之逃税﹐必行重罰。”《宋史·食货志上一》:“民占荒逃田苦歸業者﹐責相保任﹐逃税者保任爲輸之。”{巴金}《关于<龙·虎·狗>》一:“为了逃税﹐他贿赂了海关的{越南}官员。”
逃人-汉语大词典
逃人
【1】犹逃犯。{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逃人{李大}﹐即前解役{杜蘭}等所疎脱者也。”《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田六善}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則曰‘逆書’﹐北人不曰‘{于七}黨’﹐則曰‘逃人’﹐請鞫誣反坐。”【2】逃避人世。{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绪言:“吾既爲人﹐吾將忍心而逃人﹐不共其憂患焉?”
逃返-汉语大词典
逃返
【1】逃回,逃归。《晋书·秃发傉檀载记》:“遂引師而西﹐衆多逃返﹐遣鎮北{段苟}追之。”
逃突-汉语大词典
逃突
【1】犹逃奔。《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五百偷賊……由其逃突﹐盡皆飢渴﹐於某樹下﹐見歡喜丸。”
逃逃-汉语大词典
逃逃
【1】指受惊而逃。《关尹子·八筹》:“鳥獸俄呦呦﹐俄旬旬﹐俄逃逃。”{清}{方以智}《通雅·释诂》:“逃逃﹐言驚而獝也。”
逃背-汉语大词典
逃背
【1】犹叛逃。《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其餘罪犯悉與減降﹐逃背軍健﹐盡放逐便。”{宋}{苏轼}《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二:“近有逃背落草四十餘人﹑馬二十疋﹐見在{狼山}西頭{君市}等村食。”《金史·太宗纪》:“其奴婢部曲﹐昔雖逃背﹐今能復歸者﹐並聽爲民。”【2】败逃。《隋书·天文志下》:“黑氣臨營﹐或聚或散﹐如鳥將宿﹐敵人畏我﹐心意不定﹐終必逃背﹐逼之大勝。”
逃散-汉语大词典
逃散
【1】逃跑离散。{清}{顾炎武}《答人书》:“奸人構旤﹐幽囚異方﹐僕夫逃散。”《晋书·苻坚载记下》:“{宏}({苻宏})尋將母妻宗室男女數千騎出奔﹐百僚逃散。”《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其後{黄巢}之亂﹐樂工逃散。”【2】指逃亡离散之人。《魏书·孟威传》:“追還逃散﹐分配爲民。”《宋史·食货志上一》:“招集逃散﹐檢括陷税。”
逃卒-汉语大词典
逃卒
【1】逃兵。《周书·武帝纪下》:“聊示兵威﹐應時崩潰﹐{那肱}則單馬宵遁﹐{建業}則面縛軍和﹐爾之逃卒﹐所知見也。”{宋}{叶適}《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除左曹郎{湖廣}總領﹐逃卒千人入{大冶}﹐因鐵鑄錢亂幣法﹐劫掠爲變。”
逃屋-汉语大词典
逃屋
【1】指逃亡者原住的房屋。语本{唐}{聂夷中}《咏田家》:“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宋}{张耒}《海州道中》诗之二:“逃屋無人草滿家﹐纍纍秋蔓懸寒瓜。”{宋}{岳珂}《桯史·开禧北伐》:“道旁逃屋皆是﹐臭不可近。”
逃佚-汉语大词典
逃佚
【1】见“逃逸”。
逃降-汉语大词典
逃降
【1】逃跑投降。{清}{丘逢甲}《海军衙门歌同温慕柳同年作》诗:“故將逃降出新將﹐得相從者皆風雲。”
逃相-汉语大词典
逃相
【1】{战国}时{齐}{於陵仲子}居{楚},{楚王}闻其贤,欲聘为相,{仲子}不从,偕妻逃去,与人灌园为生。见{汉}{刘向}《列女传·楚於陵妻》﹑{晋}{皇甫谧}《高士传·陈仲子》。后因以为不仕之典。{唐}{张九龄}《九月九日登龙山》诗:“灌園亦何爲﹐{於陵}乃逃相。”{唐}{李德裕}《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園。”
逃瘧-汉语大词典
逃瘧
【1】旧俗以为疟疾未发时可逃往他处以避之。《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力士}方逃瘧{功臣閣}下﹐{輔國}以詔召﹐{力士}趨至閣外﹐遣内養受謫制。”
逃徙-汉语大词典
逃徙
【1】谓离乡逃奔他处居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下》:“{世宗}聽得居民恁地逃徙﹐急馳詔禁止剽掠。”《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民貧者〕旬輸月送﹐不勝困弊﹐率皆逃徙爲浮户。”{郭希仁}《从戎纪略》:“{陳殿卿}出省時﹐隊官某竟帶全隊潛逃……沿路百姓逃徙一空。”
逃責-汉语大词典
逃責
【1】逃避债务。《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後﹐日以陵夷﹐至虖阸{河}{洛}之間﹐分爲二{周}﹐有逃責之臺﹐被竊鈇之言。”《陈书·高祖纪上》:“却桉下髻﹐求哀之路莫從;竊鈇逃責﹐容身之地無所。”{章炳麟}《訄书·客帝匡谬》:“及夫陵夷積弱﹐處逃責之臺﹐被竊鈇之言﹐大枋既失﹐埶儕於家人﹐寧奉表以臣敵國﹐而猶巋然自謂尊於玄聖之裔﹐豈不忸哉!”{唐}{刘知幾}《史通·编次》:“又自古王室雖微﹐天命未改﹐故臺名逃責﹐尚曰{周王};君未繫頸﹐且云{秦國}。”
逃塾-汉语大词典
逃塾
【1】犹逃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周克昌》:“〔{周克昌}〕至十三四歲﹐丰姿甚秀﹐而性不喜讀﹐輒逃塾。”{清}{龚自珍}《丙戌秋作独游法源寺寻丁卯戊辰间旧游遂经过寺南故宅惘然赋》:“髫年抱秋心﹐秋高屢逃塾。”
逃乖-汉语大词典
逃乖
【1】犹避乖。{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你不去{五臺山}裏且逃乖﹐乾把個梵王宫密雲埋﹐則待要倒天河渰没了講經臺﹐那裏取日月光琉璃界?”
逃颺-汉语大词典
逃颺
【1】犹言远走高飞。{清}{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同治元年》:“賊即逃颺。”
逃生子-汉语大词典
逃生子
【1】偷生子;私生子。{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家族》:“亦有丈夫畏妻而與妾偷合生子者﹐謂之逃生子。故{元}人云‘庶出逃生子’也。但逃生子當作偷生子﹐而音則讀若逃耳。”{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哥哥!我又不是庶出逃生子﹐須是你同胞共乳親。”{鲁迅}《彷徨·离婚》:“她在大人面前还是这样。那在家里是﹐简直闹得六畜不安。叫我爹是‘老畜生’﹐叫我口口声声‘小畜生’﹐‘逃生子’。”
逃責臺-汉语大词典
逃責臺
【1】见“逃債臺”。
逃頓-汉语大词典
逃頓
【1】犹逃遁。{汉}{王充}《论衡·自纪》:“賢者欣頌﹐愚者逃頓。”{刘盼遂}集解引{章士钊}曰:“逃頓﹐即逃遯。”
逃門-汉语大词典
逃門
【1】因灾荒等而逃出家门。评剧《铡阁老》第一场:“你父言说要逃门在外﹐不知你姐妹心意如何?”【2】逃跑的门路。{唐}{韩愈}《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赫赫上照窮崖垠﹐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三光弛隳不復暾。”
逃荒-汉语大词典
逃荒
【1】逃避灾荒;遇到灾荒而逃到外地谋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彼鄙瑣不足道﹐我請如數相贈。若能逃荒﹐又全夫婦﹐不更佳耶?”{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五章:“我从小就跟我爹逃荒到{凤凰堡}来。”
逃伏-汉语大词典
逃伏
【1】逃亡隐匿。《後汉书·安成孝侯赐传》:“{賜}少孤。兄{顯}報怨殺人﹐吏捕{顯}殺之。{賜}與{顯}子{信}賣田宅﹐同抛財産﹐結客報吏﹐皆亡命逃伏﹐遭赦歸。”《宋书·自序传·林子》:“一門既陷妖黨﹐兄弟並應從誅﹐逃伏草澤﹐常慮及禍。”
逃漏-汉语大词典
逃漏
【1】逃避脱漏。{清}{陆筠}《海角续编》:“各鄉及沿城水路要處﹐分立官卜﹐盤查奸細﹐完納税銀﹐雖數千文之貨﹐概行抽税﹐物價騰貴﹐逃漏者必加重罰。”此指逃税漏税。
逃石-汉语大词典
逃石
【1】古大石名。传说石从他处逃来,故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溱水》:“靈石一名逃石﹐高三十丈﹐廣圓五百丈﹐《耆舊傳》言石本{桂林}{武城縣}﹐因夜迅雷之變﹐忽然遷此﹐彼人來見﹐歎曰:石乃逃來﹐因名逃石。以其有靈運徙﹐又曰靈石。”
逃之夭夭-汉语大词典
逃之夭夭
【1】《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后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妹子想起哥哥這樣賭法﹐貼他不富﹐連我也窮﹐不如自尋去路﹐爲此跟着一個相識孤老﹐一溜烟也是逃之夭夭。”{瞿秋白}《乱弹·新英雄》:“{满洲}的{日本}大炮﹐轰隆轰隆的响了几下﹐立刻﹐那些‘不可多得之将才’一溜烟的逃之夭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等各人走過之後﹐他纔不慌不忙的收拾了許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辦大人坐了輪船﹐逃之夭夭的到{天津}去了。”
逃丁-汉语大词典
逃丁
【1】逃亡的丁壮。{清}{杨芳灿}《粮草税》诗:“軍操着空籍﹐賦額懸逃丁。”《旧唐书·狄仁杰传》:“逃丁避罪﹐併集法門﹐無名之僧﹐凡有幾萬﹐都下檢括﹐已得數千。”【2】指躲避抽壮丁。{贾平凹}《天狗·井》:“三十六年前﹐堡子里一个男人出外逃丁。”
逃姦-汉语大词典
逃姦
【1】指逃人与奸情两种案件。{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总论》:“夫人情之詭詐伏匿而難於窮詰者﹐莫過於獄訟;夫獄訟之中﹐其要者又莫過於人命﹑盜賊﹑逃姦諸事。”
逃債臺-汉语大词典
逃債臺
亦作“[逃責臺]”【1】即{洛阳}南宫{簃台}。{周赧王}避债逃于此,故名。《晋书·食货志》:“{王赧}云季﹐徙都{西周}﹐九鼎淪没﹐二南堙盡﹐貸於百姓﹐無以償之﹐乃上層臺以避其責﹐{周}人謂王所居‘逃責臺’者也。”《太平御览》卷一七七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周赧王}雖居天子之位﹐爲諸侯所侵逼﹐與家人無異。貰於民﹐無以歸之﹐乃上臺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臺曰‘逃債臺’。故{洛陽}南宫{簃臺}是也。”
逃會-汉语大词典
逃會
【1】逃避会议。《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21期:“在停战谈判中﹐{美}帝国主义蛮横无理﹐阻挠破坏﹐拒绝协商﹐一再逃会。”
逃河-汉语大词典
逃河
【1】鹈鹕的别名。{宋}{高承}《事物纪原·虫鱼禽兽·逃河》:“〔逃河〕鵜鶘也。《本草》曰:身是水沫﹐唯胷前兩塊肉如拳。云昔爲人竊肉﹐入河化爲此身﹐今猶有肉﹐因名逃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