迻(迻)是什么意思
抄(钞) 抄写 缮写 抄录 迻录-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抄(钞) 抄写 缮写 抄录 迻录
抄(钞)chāo 抄写chāoxiě 缮写shànxiě 抄录chāolù 迻录yílù
动词。表示照原文(或原谱)写下来。
“抄”较突出所指的那种录写活动“依照原文(或原谱),复现其文字符号”的特点;较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可带单音词“书”“题”“诗”“谱”等所充当的宾语。例如:“答题要写自己的话,不要抄书”;“我成天看他们作诗,替他们抄诗”(沈从文:《从文自传》);“谱子是我抄的”(《傅雷家书》);“现在有机会和时间弄到一些旧杂志,翻阅之后,抄出了《文集》里未收的短篇小说、散文、杂记若干篇”(《茅盾短篇小说集·序》)。
“抄写”和“缮写”都既强调“依照原文(或原谱),复现其文字符号”,又强调书写的行为;多同双音词搭配,所带的宾语要求是双音节的或多音节的词语。“抄写”适用的范围较广,可用于各种文字性的东西以及曲谱。例如:“她拚命阅读革命书籍,抄写秘密文件”(马识途:《清江壮歌》);“我们……抄写《凤凰涅盘》作为小楷练习”(《文艺报》,1978.1):“抄写乐谱的工作不是很容易的,既要有专门知识,又要细心、有耐性”。“缮写”一般多用于事务性的文字,如公文、证书、信件等;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图书呢?当然会有,至少会有一本缮写得工整的报销簿’(郭沫若:《洪波曲》);“我的缮写能力得到了一方面的认识”(沈从文:《从文自传》);“外发书信每日十数封,需由专人缮写”。
“抄录”除了有和“抄”一致的意思之外,另还含有把原文录下备用的意味;也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带的宾语要求是双音或多音词语。例如:“该文作者曾查考过出处,并抄录了苏诗原文”(《光明日报》.1979.11.29);“这是抄录一位青年读者来信中的一段”(马南邨;《燕山夜话》);“我要依然抄录我自己的日记”(郭沫若:《洪波曲》)。
“迻录”含有“把原来的文字依样移到另一处”的意味;一般只用于学术性的事务性的书面语,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比较典雅,较少使用。例如:“为了说明问题,我把徐说迻录如下”(《中国语文》,1983,1);“须将参加会议的代表姓名及性别、年龄、职务等迻录于另纸”。
推迻-汉语大词典
推迻
【1】见“推移”。
迻-汉语大词典
迻
《廣韻》弋支切,平支,以。【1】移;移易。{汉}{贾谊}《惜誓》:“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諤諤。”《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屢懲艾而不迻。”{王逸}注:“言己體受忠直之性,雖數爲讒人所懲艾,而心終不移易也。”《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衾虎}得對,先進上主將二人,然後迻過簫墙。”【2】誊写。{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此非操觚之士,獨憑神思構架而然也,社會思潮,先發其朕,則迻之載籍而已矣。”
迻書-汉语大词典
迻書
【1】译写。{章炳麟}《<总同盟罢工论>序》:“《總同盟罷工論》﹐{德意志}人{羅列}著﹐{日本}{幸德傳次郎}譯爲東文﹐{滄州}{張繼}以漢語迻書之。”【2】誊写。{清}{冯桂芬}《读<史记·律书>书後》:“蓋迻書者不知十分幾爲何語﹐而誤會十分應升爲寸。”
迻易-汉语大词典
迻易
【1】改变;变动。{清}{俞樾}《<顾子山眉绿楼词>序》:“異時有爲之箋注者﹐仍當以爲定本﹐勿執{施武子}之説而迻易之也。”《说文·辵部》“運”{徐锴}繫传引《庄子》:“天其運乎?地其處乎?天道回轉迻易也。”
迻譯-汉语大词典
迻譯
【1】翻译。{蔡元培}《<鲁迅先生全集>序》:“〔{鲁迅}〕对于世界文学家之作品﹐有所见略同者﹐尽量的迻译。”{严复}《译<天演论>自序》:“夏日如年﹐聊爲迻譯。”
迻録-汉语大词典
迻録
【1】抄录;誊录。{马叙伦}《<古书疑义举例校录>序》:“兹從迻録﹐付之梓人。”《唐人小说·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汪辟疆}按:“{明}人刻書﹐類皆展轉迻録﹐不究所出。”
迻寫-汉语大词典
迻寫
【1】犹誊写。{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余從前試學中州﹐每試一郡畢﹐吏輒具卷﹐請召諸生迻寫所作詩文。”
迻言-汉语大词典
迻言
【1】犹转称。{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其後稍有蹊隧﹐乃更以王者之都爲號﹐故{舜}稱其民曰庶{虞}﹐{禹}稱其民曰諸{夏}﹐{周}稱{殷}民曰庶{殷}﹐皆以京師迻言民種。”
迻名-汉语大词典
迻名
【1】犹转称。{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西膜}民族﹐始見{猶太}《舊約》﹐本{諾亞}子名﹐其後以稱種族﹐迻名其地。”
遷迻-汉语大词典
遷迻
【1】见“遷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