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逋

逋(逋)是什么意思

  • 逋-古文观止词典

    逋bū

    【词性】:动词

    逃亡(1)。《北山移文》:为君谢逋客。——为山神谢绝逃亡的客人。

  • 逋慢-古文观止词典

    逋慢bū màn 。

    【词性】:动词

    有意回避、轻慢,不遵守命令(1)。《陈情表》:责臣逋慢。——责怪我有意回避、轻慢。

  • 逋-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逋bū

    ①逃亡,逃跑。《左传·僖公十五年》:“六年其~,逃归其国,而弃其家。”孔稚珪《北山移文》:“请回俗士驾,为君谢~客。”②拖欠。《汉书·昭帝纪》:“三年以前,~更赋未入者,皆勿收。”(更赋:赋税名。)③拖延。《晋书·蔡谟传》:“司徒谟顷以常疾,久~王命。”

    【逋慢】有意逃避,轻视命令。李密《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

    【逋逃】逃亡。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内外咸怨,离散~。”也指流亡者。杜甫《遭遇》:“奈何黠吏徒,渔夺成~。”

  • 宿逋-现代汉语大词典

    宿逋sù bū

    【释义】:

    久欠的税赋或债务。如:催讨宿逋。

  • 逋-现代汉语大词典

    逋bū

    【释义】:

    ①逃窜;逃亡。如:逋亡。②拖欠,积欠。引申指拖欠未了之事。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新版后记》:“续成此书,了此宿逋。”

  • 逋亡-现代汉语大词典

    逋亡bū wáng

    【释义】:

    ①逃亡。②指逃亡的人。郭沫若《中国史稿》:“广阳王司马睦在所封中山国内招诱逋亡,私占七百余户依附农民。”

  • 逋荡-现代汉语大词典

    逋荡bū dàng

    【释义】:

    散漫游荡。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其游氓之逋荡者,则聚而博弈,强者拔刀相向,弱者或破产,吏不能禁。”

  • 逋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逋逃bū táo

    【释义】:

    逃亡;流亡。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为因恋爱的过失而逋逃。”

  • 逋逃薮-现代汉语大词典

    逋逃薮bū táo sǒu

    【释义】:

    藏纳逃亡者的地方。语出《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郭沫若《桌子的跳舞》:“文艺是生活战斗的表现,决不是没中用者、怠惰者的逋逃薮。”

  • 逋客-现代汉语大词典

    逋客bū kè

    【释义】:

    漂泊流亡的人;失意的人。《人民日报》1952.5.3:“他毅然去了,拍卖什物,在寂寞的海岛做了十九年的逋客。”

  • 逋峭-现代汉语大词典

    逋峭bū qiào

    【释义】:

    本为屋柱曲折的样子。引申指人有风致。也指文章曲折多姿。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笔致逋峭可喜。”

  • 償逋-汉语大词典

    償逋

    【1】谓偿还拖欠的债务。{清}{黄景仁}《初四日复雪余少云以和诗来即叠韵奉答》:“和詩火急如償逋﹐竊笑不暇嗔癡孥。”

  • 亡逋-汉语大词典

    亡逋

    【1】逃遁,逃亡。{明}{高启}《夏珪风雪归庄图》诗:“江雲粘波晩模糊﹐青山忽失如亡逋。”【2】逃亡的人。{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诗:“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

  • 完逋-汉语大词典

    完逋

    【1】交纳拖欠的赋税。{清}{顾炎武}《钱粮论上》:“無蠲賦之虧而有活民之實﹐無督責之難而有完逋之漸。”

  • 官逋-汉语大词典

    官逋

    【1】拖欠的官府租税。{清}{吴伟业}《直溪吏》诗:“官逋依舊在﹐府帖重追起。”{清}{王韬}《淞滨琐话·虑双月》:“吾家寡母弱女﹐不欠官逋﹐彼自姓{陸}﹐吾自姓{盧}﹐若來何爲者。”

  • 宿逋-汉语大词典

    宿逋

    【1】久欠的税赋或债务。{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章聖}踐祚之初﹐天下宿逋﹐數百萬計。”{唐}{杜牧}《吏部尚书崔公行状》:“民有宿逋不可減於上供者﹐必代而輸之。”{清}{赵翼}《连日笔墨应酬书此一笑》诗:“言情篇什貴雋永﹐豈比宿逋可催討。”{明}{宋濂}《贞节堂记》:“初﹐{思恭}嘗娶妻生一子﹐貧寓外家﹐{莊}遺錢使營生産﹐且償{思恭}之宿逋。”

  • 柔逋-汉语大词典

    柔逋

    【1】安抚逃亡的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古之利器﹐{吴}{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柔逋﹐如風靡草﹐威服九區﹐世甚珍之。”

  • 流逋-汉语大词典

    流逋

    【1】流亡的人。{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於是民業有經﹐公無負租﹐流逋四歸﹐樂生興事。”

  • 畢逋-汉语大词典

    畢逋

    【1】乌鸦的别称。{唐}{顾况}《乌夜啼》诗之一:“畢逋發刺月銜城﹐八九雛飛其母驚。”{清}{曹寅}《鸦鸣歌》:“紅窗夢破吚嚘啞﹐古樹風摇畢逋尾。”{宋}{杨万里}《羲娥谣》:“{羲和}夢破欲啟行﹐紫金畢逋啼一聲。”【2】鸟尾摆动貌。{宋}{梅尧臣}《邺中行》:“鳥烏聲樂臺轉高﹐各自畢逋誇疐尾。”《後汉书·五行志一》:“{桓帝}之初﹐京都童謡曰:‘城上烏﹐尾畢逋﹐公爲吏﹐子爲徒。’”{南朝} {梁}{吴均}《城上乌》诗:“嗚嗚城上烏﹐翩翩尾畢逋。”

  • 蠲逋-汉语大词典

    蠲逋

    【1】指免除积欠的租税。《东周列国志》第五九回:“蠲逋薄斂﹐濟乏省役﹐振廢起滯﹐恤鰥惠寡﹐百姓大悦。”{清}{戴名世}《李月桂家传》:“君以丁缺田荒﹐移文制府﹐請悉蠲逋。”《宋史·孙梦观传》:“蠲逋減賦﹐無算泛入者盡籍于公帑。”

  • 私逋-汉语大词典

    私逋

    【1】谓私人拖欠的租税。{宋}{戴复古}《题申季山所藏李伯时画<村田乐图>》诗:“春秧夏苗秋遂穫﹐官賦私逋都了却。”

  • 稽逋-汉语大词典

    稽逋

    【1】查究逃亡。{唐}{韩愈}《东都遇春》诗:“轉輸非不勤﹐稽逋有軍令。”

  • 積逋-汉语大词典

    積逋

    【1】指累欠的赋税。亦谓积欠赋税。《宋史·儒林传七·魏了翁》:“差知{漢州}﹐{漢}號爲繁劇﹐{了翁}化善俗爲治﹐首蠲積逋二十餘萬﹐除科抑賣酒之弊。”{明}{归有光}《马政蠲贷》:“先皇帝在位十年﹐間時有赦﹐百姓安生樂業﹐而積逋亦少。”《明史·吕维祺传》:“擢{南京}户部右侍郎﹐總督糧儲﹐設會計簿﹐鈎考隱没侵欺﹐及積逋不輸﹐各數十百萬﹐大者彈奏﹐小者捕治。”{清}{龚自珍}《明良论一》:“今若此﹐殆非所以飾四方之觀聽也!謂外吏富乎?積逋者又十且八九也。”{黄远庸}《借款内脉之解剖》:“即不借款﹐以今日積逋之重﹑國步之危﹐何嘗不可致監督財政之厄!”

  • 舊逋-汉语大词典

    舊逋

    【1】旧欠。{明}{李东阳}《集句录引》:“有以舊逋見督者﹐間以應之。”《宋史·张虙传》:“帥督{新昌}舊逋﹐{虙}手書諫曰:‘……今夏税當寬爲之期﹐使田里久饑之甿少還已耗之氣血﹐尚可理舊逋耶?’”

  • 索逋-汉语大词典

    索逋

    【1】催讨欠债。{叶圣陶}《穷愁》:“每來索逋﹐輒哀顔謝。”{明}{沈德符}《野獲编·果报·守土吏狎妓》:“{璧成}在南中游狎邪﹐所携金不足﹐則貸之{魏}公府﹐凡數千金﹐比還﹐索逋者踵至。”{清}{黄景仁}《元日大雪》诗:“昨宵連巷喧索逋﹐我亦瑟縮羞妻孥。”{元}{刘君锡}《来生债》楔子:“况是家貧窘﹐門前聞索逋。”

  • 酒逋-汉语大词典

    酒逋

    【1】犹言酒债。{宋}{陆游}《秋兴》诗:“朝眠每恨妨書課﹐秋穫先令入酒逋。”{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耿先生}被伊終夜啁嗻﹐猶徵酒逋﹐亦何可笑。”

  • 豕竄狼逋-汉语大词典

    豕竄狼逋

    【1】狼狈逃窜貌。{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一折:“看這賴功賊容顔如糞土﹐出轅門豕竄狼逋。”

  • 負逋-汉语大词典

    負逋

    【1】拖欠。亦指拖欠的钱财。{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於是免屬州負逋之緡錢廿有四萬﹐米三萬二千斛。”{清}{张明弼}《冒姬董小宛传》:“姬時有父多嗜好﹐又蕩費無度﹐恃姬負一時冠絶名﹐遂負逋數千金。”

  • 責逋-汉语大词典

    責逋

    【1】索取拖欠款子或赋税。{清}{查慎行}《芜湖关》诗:“買酒例索錢﹐迴身若責逋。有貨官盡征﹐無貨吏横誅。”{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尤大鼻》:“一日﹐{尤}將出城責逋﹐{董}父子請偕﹐{尤}許之。”

  • 迦逋-汉语大词典

    迦逋

    【1】见“迦布德迦”。

  • 逃逋-汉语大词典

    逃逋

    【1】犹逋逃。《六部成语注解·兵部》:“緝捕無逃逋之患。拿賊的時候兒﹐一個也不能逃脱﹐没有留下後患的事情。”{宋}{王庭珪}《送骆仲武》诗:“鞭且勿施安用蒲﹐三年竟亦無逃逋。”{清}{梅曾亮}《礼部侍郎陈公墓志铭》:“〔{陳用光}〕未幾病﹐夢{陳州公}曰:‘求吾木于家﹐以是藥汝﹐疾其逃逋。’”

  • 逋-汉语大词典

    《廣韻》博孤切,平模,幫。【1】逃窜,逃亡。《左传·僖公十五年》:“六年其逋,逃歸其國。”{杜预}注:“逋,亡也。”{唐}{韩愈}《刘统军碑》:“{蔡}卒幸喪,圍我{許}郛;新師不牢,劻勷將逋。”{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殺的那{楚}{項羽}促律律向北忙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二》:“訊問來何以故,曰:‘{悉檀長老}命來候相公者。’余知僕逋矣。”【2】指逃亡的人。《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可以懷遠,可以柔逋。”{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於是民業有經,公無負租,流逋四歸。”【3】拖欠,积欠。《汉书·昭帝纪》:“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於是免屬州負逋之緡錢廿有四萬,米三萬二千斛。”{章炳麟}《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丁口少多無所匿,賦税厚重無所逋。”【4】指所欠赋税债物。{宋}{叶適}《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志铭》:“公請諸司合奏,釋舊逋,禁預借,百年弊事絶矣。”{清}{张岱}《快园道古·经济》:“上曰:‘積逋不償,民困可知,若逮其官,必責於民,民重困矣!’并所逋赦之。”【5】引申指拖欠未了之事。{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新版後记》:“续成此书,了此宿逋。”【6】懈怠;稽迟;拖延。《晋书·蔡谟传》:“於是公卿奏曰:‘司徒{謨}頃以常疾,久逋王命。’”{唐}{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常山}幽都,孰陪孰扶,天施不留,其討不逋。”【7】通“[膊]”。暴露。{汉}{扬雄}《法言·先知》:“病者獨,死者逋。”{俞樾}《诸子平议·法言二》:“逋乃膊之假字。膊從尃聲,尃從甫聲,逋亦從甫聲,故得通用……《方言》:‘膊,暴也。{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凡暴肉發人之私,披牛羊之五藏謂之膊。’然則‘死者膊’猶言暴露也,正與上文‘死者葬’相對。”

  • 逋播臣-汉语大词典

    逋播臣

    【1】指不顺从新朝而逃亡的遗臣。《书·大诰》:“予惟以爾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孔颖达}疏:“逋﹐逃也;播謂播蕩逃亡之意。{禄父}﹐{殷}君。謂之爲{殷}﹐今日叛逆﹐是背{周}逃亡。”{元}{谢枋得}《上丞相留忠斋书》:“世之人有呼我爲{宋}之逋播臣者亦可﹐呼我爲大{元}游惰民者亦可﹐呼我爲{宋}頑民者亦可﹐呼我爲{元}之逸民者亦可。”《汉书·翟方进传》:“{莽}於是依《周書》作《大誥》曰:‘予惟以汝于伐{東郡}{嚴鄉}逋播臣。’”

  • 逋餘-汉语大词典

    逋餘

    【1】拖欠未清。《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本始}中﹐郡國大旱﹐{宣帝}下詔除民租。今聞所在逋餘尚多﹐守宰嚴期﹐兼夜課切﹐新税力尚無從﹐故調於何取給?”《陈书·高祖纪下》:“晩訂軍資未送者竝停﹐元年軍糧逋餘者原其半。”

  • 逋禄-汉语大词典

    逋禄

    【1】欠发的俸禄。《明史·郭惟贤传》:“〔{惟賢}〕尋請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

  • 逋殘-汉语大词典

    逋殘

    【1】指逃散馀留的百姓。《新唐书·北狄传·渤海》:“{高麗}滅﹐率衆保{挹婁}之{東牟山}……築城郭以居﹐{高麗}逋殘稍歸之。”【2】指逃散的残敌。《魏书·世祖纪上》:“是以旰食忘寢﹐抵掌扼腕﹐期在掃清逋殘﹐寧濟萬宇。”

  • 逋虜-汉语大词典

    逋虜

    【1】逃寇,流寇。{晋}{陆云}《盛德颂》:“逋虜霧散﹐遺寇雲徹。”

  • 逋壅-汉语大词典

    逋壅

    【1】拖延积压。《宋书·废帝纪》:“頃列爵叙勳;詮榮酬義﹐條流積廣﹐又各淹闕﹐歲往事留﹐理至逋壅﹐在所參差﹐多違甄飭﹐賞未均洽﹐每疚厥心。”

  • 逋緡-汉语大词典

    逋緡

    【1】拖欠的税钱。《太平广记》卷一九三引{唐}{皇甫□}《原化记》:“主召問罪輕重。吏云:‘此囚人所累﹐逋緡未納﹐餘無别事。’”

  • 逋-汉语大词典

    【1】见“逋弛”。

  • 逋弛-汉语大词典

    逋弛

    亦作“[逋]”【1】拖欠。《南齐书·武帝纪》:“癸酉﹐詔曰:‘城直之制﹐歷代宜同﹐頃歲逋﹐遂以萬計。’”【2】懈怠松弛,不尽责。《梁书·武帝纪中》:“且翫法惰官﹐動成逋弛﹐罰以常科﹐終未懲革。”

  • 逋遷-汉语大词典

    逋遷

    【1】流亡迁徙。《国语·晋语二》:“君若惠顧社稷﹐不忘先君之好﹐辱收其逋遷裔胄而建立之﹐以主其祭祀。”{韦昭}注:“逋﹐亡也。遷﹐徙也。”

  • 逋事-汉语大词典

    逋事

    【1】积压的公事。{唐}{杜牧}《崔璪除刑部尚书苏涤除左丞崔璵除兵部侍郎等制》:“擢任藻鑒﹐旋職牢籠﹐材皆適宜﹐官無逋事。”《史记·酷吏列传》:“治敢行﹐少藴藉﹐縣無逋事﹐舉爲第一。”

  • 逋怠-汉语大词典

    逋怠

    【1】犹逋慢。《孟子·尽心上》“善政民畏之”{汉}{赵岐}注:“畏之不逋怠﹐故賦役舉而財聚於一家也。”

  • 逋違-汉语大词典

    逋違

    【1】拖欠不交。{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其州縣賦調﹐積有逋違。乃稽諸版籍﹐通校大數八年之賦﹐舉空名以歛之。”【2】谓不守法令。《周书·儒林传·乐逊》:“頃承{魏}之衰政﹐人習逋違。”

  • 逋券-汉语大词典

    逋券

    【1】债券。《新唐书·裴度传》:“坊使{楊朝汶}……又獲{盧大夫}逋券﹐捕{盧坦}家客責償;久乃悟{盧羣}券。”{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安刘》:“其人仕至{信州}李曹﹐會農寺有逋券四千緡﹐正在秋廳﹐{安}以爲奇貨。”{清}{程恩泽}《粤东杂感》诗:“五都水旱多逋券﹐羣賈雍容内乏財。”

  • 逋畝-汉语大词典

    逋畝

    【1】谓荒废耕种。《後汉书·刘陶传》:“夫生養之道﹐先食後貨。是以先王觀象育物﹐敬授民時﹐使男不逋畝﹐女不下機。”

  • 逋竄-汉语大词典

    逋竄

    【1】逃窜。{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張魯}逋竄﹐走入{巴}中。”《易·讼》:“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清}{方文}《庐山诗·康王谷》:“{楚子}僭稱王﹐{漢}陽食諸{姬}﹐卒爲{秦}所滅﹐逋竄身幾危。”

  • 逋囚-汉语大词典

    逋囚

    【1】指逃犯。{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望廷尉之逋囚﹐反{淮南}之窮寇。”

  • 逋租-汉语大词典

    逋租

    【1】犹欠租。{明}{方孝孺}《御史府记》:“皇上嗣位之初﹐即下明詔﹐行寬政﹐赦有罪﹐蠲逋租鉅萬計。”《东观汉记·光武纪》:“嘗爲季父故{舂陵侯}訟逋租於大司馬{嚴尤}。”{唐}{柳宗元}《零陵三亭记》:“逋租匿役﹐期月辨理。”

  • 逋滯-汉语大词典

    逋滯

    【1】指拖欠的赋税。{唐}{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上藉其實﹐俾統於{洪};逋滯攸除﹐姦訛革風。”【2】积压不流通。{晋}{陆云}《答车茂安书》:“官無逋滯之穀﹐民無饑乏之慮。”

  • 逋累-汉语大词典

    逋累

    【1】指积欠的赋税﹑债务等。{清}{钦琏}《留别南汇士民》诗:“爲我償逋累﹐爲我束行裝。感兹愛戴意﹐夢寐何能忘!”{清}{周凯}《舂陵行》:“奚啻利三倍﹐十子權一母;子母權不已﹐逋累那能贖。”

  • 逋仙-汉语大词典

    逋仙

    【1】{宋}{林逋}隐于{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人谓之“梅妻鶴子”, 后世常以“逋仙”称誉之。{明}{何景明}《画鹤赋》:“謝{逋仙}於{西湖}﹐展{少保}之{青田}。”{明}{无名氏}《精忠记·临湖》:“遠望青山山色奇﹐{逋仙}放鶴鶴高飛。”{元}{薛昂夫}《殿前欢·冬》曲:“自{逋仙}去後無高士﹐冷落幽姿。”

  • 逋懸-汉语大词典

    逋懸

    【1】拖欠。{金}{党怀英}《雪中》诗之四:“我看多田翁﹐租賦常逋懸。”《後汉书·刘虞传》:“後車騎將軍{張温}討賊{邊章}等﹐發{幽州}{烏桓}三千突騎﹐而牢禀(廪)逋懸﹐皆畔還本國。”《魏书·辛雄传》:“將發﹐請事五條。一言逋懸租調﹐宜悉不徵。”【2】指所欠租税。《魏书·高阳王雍传》:“遠使絶域﹐催督逋懸﹐察檢州鎮﹐皆是散官﹐以充劇使。”《旧唐书·李渤传》:“{張平叔}判度支﹐奏徵久遠逋懸﹐{渤}在州上疏曰:‘……臣當州管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頃﹐今已旱死一千九百頃有餘﹐若更勒徇度支使所爲﹐必懼史官書陛下於大旱中徵三十六年前逋懸。臣任刺史﹐罪無所逃。’”{金}{元好问}《宛丘叹》诗:“至今三老背腫青﹐死爲逋懸出膏血。”自注:“{李}之後十年﹐予爲此縣﹐大爲逋懸所困。”

  • 逋民-汉语大词典

    逋民

    【1】逃亡在外的人;拖欠租税的百姓。{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于是{朱}{吕}等社聞之﹐踴躍争先﹐不二限而如額全完矣;迄今無逋民焉。”{五代}{齐己}《寄澧阳吴使君》诗:“去獸未勝除狡吏﹐還珠争似復逋民。”

  • 逋誅-汉语大词典

    逋誅

    【1】逃避诛罚。{宋}{岳飞}《奏本军进讨刘豫札子》:“賊{豫}逋誅﹐尚穴中土。”{清}{王芑孙}《秋怀诗》:“{盧循}就款終爲賊﹐{徐福}逋誅肯作仙。”《陈书·衡阳献王昌传》:“{王琳}逆命﹐逋誅歲久。”

  • 逋蠻-汉语大词典

    逋蠻

    【1】指逋慢不顺的蛮夷。{唐}{皮日休}《移元徵君书》:“今天下雖無事﹐{河}{湟}有黠虜之患﹐{嶺}徼有逋蠻之虞。”

  • 逋抗-汉语大词典

    逋抗

    【1】谓逃避或抗交租税。{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如言錢穀﹐應追者﹐則舉其逋抗之奸。”

  • 逋賦-汉语大词典

    逋賦

    【1】指逃避赋税。{章炳麟}《訄书·定版籍》:“農夫占田寡﹐而爲傭耕。其收租税﹐畝錢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縛詣吏﹐榜笞與逋賦等。”《明史·张居正传》:“{居正}以{江}南貴豪怙勢及諸奸猾吏民善逋賦﹐選大吏精悍者嚴行督責。”【2】未交的赋税。《汉书·武帝纪》:“行所巡至﹐{博}﹑{奉高}﹑{蛇丘}﹑{歷城}﹑{梁父}﹐民田租﹑逋賦貸﹐已除。”{颜师古}注:“逋賦﹐未出賦者也。”《清史稿·宣宗纪二》:“八月甲子﹐以皇太后六旬萬壽﹐普免各省逋賦。”{宋}{曾巩}《本朝政要策·赋税》:“{周世宗}嘗患賦税之不均﹐詔長吏重定。{潁州}刺史{王祚}躬行部縣﹐均其輕重﹐補流民逋賦以萬數﹐增其舊籍。”

  • 逋髮-汉语大词典

    逋髮

    【1】乱发。《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读曲歌》:“逋髮不可料﹐顦顇爲誰睹。”

  • 逋逸-汉语大词典

    逋逸

    【1】逃亡;逃遁。《旧五代史·汉书·赵思绾传》:“{思綰}等比是{趙在禮}御士﹐本不刺面﹐{景崇}﹑{齊藏珍}既至{京兆}﹐欲令文面﹐以防逋逸。”{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韓約}﹑{馬超}﹐逋逸迸脱﹐走還{涼州}。”【2】怠惰安逸。{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師必博究精微﹐貫窮玄奥﹐示之大義﹐導以微言﹐提撕善誘﹐彫朽勵薄。若乃識量通敏﹐志懷逋逸﹐則拘縶反關﹐業成後已。”【3】指逃遁者。{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又旁布奇兵箐外﹐以截逋逸。”

  • 逋留-汉语大词典

    逋留

    【1】稽留,逗留。《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孫權}欲遣子{登}入侍﹐不至。是時車駕徙{許昌}﹐大興屯田﹐欲舉軍東征。{朗}上疏曰:‘……臣恐輿人未暢聖旨﹐當謂國家愠於{登}之逋留﹐是以爲之興師。’”

  • 逋孽-汉语大词典

    逋孽

    【1】指流窜的寇孽。《北史·达奚武若干惠等传论》:“于時外虞孔熾﹐内難方殷﹐羽檄交馳﹐戎軒屢駕﹐終能蕩清逋孽﹐克固鴻基。”{唐}{元稹}《诸使收淄青叙录将士等授官爵勋》:“某等能執干戈﹐討定逋孽﹐功懋懋賞﹐厥惟舊哉!”

  • 逋穢-汉语大词典

    逋穢

    【1】贬称流寇。《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六年》:“朕將親御六師﹐掃蕩逋穢﹐今先討{荆蠻}﹐疆理南服。”{三国} {魏}{司马懿}《宴饮》诗:“將掃逋穢﹐還過故鄉。”《隋书·炀帝纪下》:“於是親總六師﹐用申九伐﹐拯厥阽危﹐協從天意﹐殄兹逋穢﹐克嗣先謨。”

  • 逋播-汉语大词典

    逋播

    【1】逃亡。{宋}{苏轼}《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三彭恣啖齧﹐二豎肯逋播。”{唐}{元稹}《告畬三阳神文》:“政式不虔﹐人用不謐﹐奪富撓豪﹐軋窮役疾﹐弱者逋播﹐悍者憤怫。”【2】指逋播臣。《逸周书·成开》:“今{商}孽競時逋播以輔。”{孔晁}注:“言{商}餘{紂}子{禄父}﹐競求是逋播逃越之人以自輔。”

  • 逋緩-汉语大词典

    逋緩

    【1】拖欠;延缓。《梁书·武帝纪下》:“百官俸禄﹐本有定數……自今已後﹐可長給見錢﹐依時即出﹐勿令逋緩。”{明}{方孝孺}《与士脩书》之二:“辱書重以詩集序見屬﹐意若罪其逋緩者。”{唐}{元结}《舂陵行》:“逋緩違詔令﹐蒙責固所宜。”

  • 逋誑-汉语大词典

    逋誑

    【1】怠慢欺骗。{宋}{洪迈}《夷坚甲志·毛烈阴狱》:“經聚落屋室﹐大抵皆囹圄﹐送者指曰:此治殺降者﹑不孝者﹑巫祝淫祠者﹑逋誑佛事者﹐其類甚衆。”

  • 逋負-汉语大词典

    逋負

    【1】拖欠赋税﹑债务。{宋}{方勺}《泊宅编》卷九:“{福州}一農家子{張生}﹐幼時﹐父使持錢三千﹐入山市斧柯﹐遇村人有爲逋負所迫欲自經者﹐惻然盡以所齎贈之。”《南史·蔡廓传》:“又以王公妃主多立邸舍﹐子息滋長﹐督責無窮﹐啓罷省之﹐并陳原諸逋負﹐解遣雜役。”《史记·汲郑列传》:“{莊}任人賓客爲大農僦人﹐多逋負。”{徐珂}《清稗类钞·讥讽·可怜迎凤德何衰》:“〔{陳政鑰}〕慷慨好交游﹐座客常滿﹐以是多逋負。”【2】拖欠;短少。{唐}{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对》:“今之課吏者﹐以賦斂無逋負爲上。”《明史·周忱传》:“小民不知凶荒﹐兩税未嘗逋負﹐{忱}之力也。”{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元史》載海運之逋負﹐少者每石不及三合﹐多者不及三升。”{宋}{王禹偁}《监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铭》:“鹽鐵奏{秦州}銀坑冶﹐比多逋負﹐未入之數﹐不減萬計﹐請擇朝臣以主之。”【3】指未偿的仇恨。《後汉书·段熲传》:“曾未浹日﹐凶醜奔破﹐連尸積俘﹐掠獲無算;洗雪百年之逋負﹐以慰忠將之亡魂。”

  • 逋税-汉语大词典

    逋税

    【1】欠交的租税。《後汉书·光武帝纪下》:“賜郡中居人壓死者棺錢﹐人三千﹐其口賦逋税而廬宅尤破壞者勿收責。”{李贤}注:“逋税﹐謂欠田租也。”{宋}{叶適}《林伯和墓志铭》:“迄{伯和}去﹐無以逋税受笞者。”《资治通鉴·後梁均王贞明四年》:“以{吴王}之命﹐悉蠲{天祐}十三年以前逋税﹐餘俟豐年乃輸之。”{胡三省}注:“謂{天祐}十四年逋租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一·道州祠堂》:“比年{吴中}奏銷逋税﹐{唐荆川}﹑{繆西谿}諸公﹐名列官户﹐亦不免云。”亦指拖欠租税。

  • 逋亡-汉语大词典

    逋亡

    【1】逃亡。{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謝公}時﹐兵厮逋亡﹐多近竄南塘下諸舫中。”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颁布十九信条特赦党人》:“雖已逋亡海外﹐放言高論﹐不無微瑕。”《史记·秦始皇本纪》:“發諸嘗逋亡人﹑贅壻﹑賈人略取{陸梁}地。”【2】指逃亡的人。{宋}{范仲淹}《泰州张侯祠堂颂》:“逋亡幾千﹐咸復于田。”《陈书·周迪传》:“外誘逋亡﹐招集不逞﹐中調京輦﹐規冀非常。”{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三节:“{广阳王}{司马睦}在所封{中山国}内招诱逋亡﹐私占七百馀户依附农民。”

  • 逋人-汉语大词典

    逋人

    【1】逃亡在外的人。{唐}{戴叔伦}《送前上饶严明府摄玉山》诗:“更將舊政化鄰邑﹐遥見逋人相逐還。”{金}{王元粹}《经废宅》诗:“誰家住宅北山隈?亂後逋人尚未回。”

  • 逋怨-汉语大词典

    逋怨

    【1】积怨,宿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附录·广州城坊志》:“官兵皆望風而靡﹐遂燒我師船六十餘號﹐又乘勝回劫十三行﹐修逋怨也。”

  • 逋課-汉语大词典

    逋課

    【1】欠交的赋税。《明史·食货志四》:“且請於每年正課外﹐帶徵逋課。”《清史稿·世祖纪二》:“壬子﹐免{山東}十一年以前竈丁逋課。”【2】指拖欠赋税。{清}{陆继辂}《建阳知县陆费君墓志铭》:“〔某生〕逋課積年﹐糧胥雖屢受杖﹐相戒不以聞。”

  • 逋逃藪-汉语大词典

    逋逃藪

    【1】藏纳逃亡者的地方。语本《书·武成》:“今{商王}{受}無道……爲天下逋逃主﹑萃淵藪。”《世说新语·假谲》“{陶公}自上流來赴{蘇峻}之難”{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中書令{庾亮}以元舅輔政﹐欲以風軌格政﹐繩御四海﹐而{峻}擁兵近甸﹐爲逋逃藪。”{明}{黄瑜}《双槐岁钞·妖僧扇乱》:“自中官崇尚釋氏﹐爲奸兇逋逃藪。”{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桌子的跳舞》:“文艺是生活战斗的表现﹐决不是没中用者﹑怠惰者的逋逃薮。”

  • 逋蕩-汉语大词典

    逋蕩

    【1】离职游荡;散漫游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亭》:“公子數逋蕩﹐家庭頗不相安。”{胡樸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新疆·迪化人之生活状况》:“其游氓之逋荡者﹐则聚而博奕﹐强者拔刀相向﹐弱者或破产﹐吏不能禁。”《汉书·丙吉传》:“{吉}馭吏耆酒﹐數逋蕩。”{颜师古}注:“謂亡其所供之職而游放也。”【2】流散。《新唐书·李杰传》:“以採訪使行{山南}﹐時户口逋蕩﹐細弱下户爲豪力所兼﹐{傑}爲設科條區處﹐檢防亡匿;復業者十七八。”

  • 逋城錢-汉语大词典

    逋城錢

    【1】指欠交的修城钱。《南史·齐纪上·武帝》:“詔免逋城錢﹐自今以後﹐申明舊制。初﹐{晉}{宋}舊制﹐受官二十日﹐輒送修城錢二千。{宋}{泰始}初﹐軍役大起﹐受官者萬計﹐兵戎機急﹐事有未遑﹐自是令僕以下﹐並不輸送。二十年中﹐大限不可勝計﹐文符督切﹐擾亂在所﹐至是除蕩﹐百姓悦焉。”《南齐书·武帝纪》作“逋城”。

  • 逋讁-汉语大词典

    逋讁

    【1】指流配谪放。《梁书·武帝纪中》:“自今逋讁之家﹐及罪應質作﹐若年有老小﹐可停將送。”

  • 逋藪-汉语大词典

    逋藪

    【1】犹言逋逃薮。《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佛法訛替﹐沙門混雜﹐未足扶濟鴻教﹐而專成逋藪。”{唐}{席豫}《唐故朝请大夫吏部郎中杨府君碑铭》:“稼穡之地﹐半爲荒疇;桑榆之人﹐多在逋藪。”{清}{昭槤}《啸亭杂录·李中丞》:“撫{粤}時﹐海盗充斥﹐邊民爲之逋藪。”

  • 逋糧-汉语大词典

    逋糧

    【1】拖欠租税。{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总论》:“解給有法﹐而款項之數可清﹐求其欺官侮典盜餉逋糧﹐得乎?”

  • 逋責-汉语大词典

    逋責

    【1】见“逋債”。

  • 逋叛-汉语大词典

    逋叛

    【1】叛逃。亦指叛逃之人。《梁书·武帝纪下》:“所討逋叛﹐巧籍隱年﹐闇丁匿口﹐開恩百日﹐各令自首﹐不問往罪。”《宋书·袁豹传》:“而野心不革﹐伺隙乘間﹐招聚逋叛﹐共相封殖﹐侵擾我{蠻獠}﹐摇蕩我疆垂。”《南史·循吏传·孙廉》:“或有身殞戰場﹐而名在叛目﹐監符下討﹐稱爲逋叛﹐録質家丁。”

  • 逋租國-汉语大词典

    逋租國

    【1】古代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小国名。《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女国》:“其王{湯立悉}與{哥隣國}王{董卧庭}﹑{白狗國}王{羅陀忽}﹑{逋租國}王弟{鄧吉知}……各率其種落詣{劍南}{西川}内附。”

  • 逋叟-汉语大词典

    逋叟

    【1】指{逋仙}。{明}{谢谠}《四喜记·他乡遇故》:“山意衝寒﹐梅花將放﹐謾勞{逋叟}動吟情。”

  • 逋醜-汉语大词典

    逋醜

    【1】逃寇。《宋书·谢灵运传》:“掃逋醜於{漢}渚﹐滌僭逆於{岷山}。”《周书·武帝纪下》:“是以一鼓而定{晉州}﹐再舉而摧逋醜。”

  • 逋耗-汉语大词典

    逋耗

    【1】逃亡﹑减少。《新唐书·郭虔瓘传》:“將作大匠{韋凑}上言:‘{漢}徙豪族以實{關中}﹐今畿輔户口逋耗﹐異時戎虜入盜﹐丁壯悉行﹐不宜更募驍勇﹐以空京甸﹐資荒服。’”

  • 逋峭-汉语大词典

    逋峭

    【1】本为屋柱曲折貌。引申指人有风致。{宋}{徐度}《却扫编》卷中:“〔{文潞公}〕因問{魏收}有‘逋峭難爲’之語﹐人多不知逋峭何謂?{蘇公}曰:‘聞之{宋}{元憲公}云:事是(見)《本(木)經》﹐蓋梁上小柱名﹐取有折勢之義耳。’”《魏书·文苑传·温子昇》:“嘗詣{蕭衍}客館受國書﹐自以不修容止﹐謂人曰:‘詩章易作﹐逋峭難爲。’”【2】谓文章曲折多姿。{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汪瑔}序其《鶚亭詩話》云:‘貌淵奥而實平易……然筆致逋峭可喜。’”{清}{袁枚}《答平瑶海书》:“故於所爲文﹐勁折逋峭﹐能獨往來於天地間。”

  • 逋米-汉语大词典

    逋米

    【1】拖欠未纳的赋米。《新唐书·苏弁传》:“{弁}之判度支﹐方大旱﹐州縣有逋米﹐斷{貞元}八年以前﹐凡三百八十萬斛﹐人亡數在﹐{弁}奏請出以貸貧民。”《晋书·桓伊传》:“上疏﹐以{江州}虚耗﹐加連歲不登﹐今餘户有五萬六千﹐宜并合小縣﹐除諸郡逋米。”

  • 逋慝-汉语大词典

    逋慝

    【1】怠惰邪恶。{汉}{应劭}《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漢}典吏病百日應免﹐所以卹民急病﹐懲俗逋慝也。”

  • 逋客-汉语大词典

    逋客

    【1】避世之人;隐士。{唐}{司空图}《光启丁未别山》诗:“此去不緣名利去﹐若逢逋客莫相嘲。”{明}{唐寅}《题画》诗:“只容逋客騎驢到﹐不許朝官引騎來。”{清}{金农}《重游王屋抵暮出山》诗:“學道苦云晩﹐取誚古逋客。”【2】漂泊流亡的人;失意的人。《人民日报》1952.5.3:“他毅然去了﹐拍卖什物﹐在寂寞的海岛做了十九年的逋客。”{前蜀}{韦庄}《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酒市多逋客﹐漁家足夜航。”{唐}{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後》诗:“暮年逋客恨﹐浮世{謫仙}悲。”【3】逃离的人。{南朝} {齐}{孔稚珪}《北山移文》:“請迴俗士駕﹐爲君謝逋客。”

  • 逋錢-汉语大词典

    逋錢

    【1】欠款。{明}{无名氏}《四贤记·赴选》:“是日小生偶欠印子錢五千﹐被人席中索討﹐又承尊翁呵﹐更爲我代理逋錢。”

  • 逋走-汉语大词典

    逋走

    【1】逃走,逃亡。{汉}{贾谊}《新书·益壤》:“逋走而歸諸侯﹐殆不少矣。”

  • 逋逃-汉语大词典

    逋逃

    【1】逃亡;流亡。{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軍敗身辱﹐逋逃出走。”{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三:“为因恋爱的过失而逋逃。”{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欲逋逃﹐又恐怕諸軍笑。”《书·费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孔}传:“馬牛其有風佚﹐臣妾逋亡。”【2】谓藏纳。{杨笃生}《新湖南》第四篇:“國家之政治機關﹐乃吾國民建設大社會之完全秩序﹐非政府之所得藪逋逃而憑狐鼠也。”【3】逃亡的罪人;流亡者。《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爲大夫卿士。”{孔}传:“言{紂}棄其賢臣而尊長逃亡之罪人信用之。”{唐}{杜甫}《遣遇》诗:“奈何黠吏徒﹐漁奪成逋逃。”{汉}{扬雄}《百官箴·光禄勋箴》:“忘其廊廟﹐而聚夫逋逃。”

  • 逋刻-汉语大词典

    逋刻

    【1】旧指交易中的拖欠刻剥现象。《南齐书·武帝纪》:“京師及四方出錢億萬﹐糴米穀絲綿之屬﹐其和價以優黔首。遠邦嘗市雜物﹐非土俗所産者﹐皆悉停之。必是歲賦攸宜﹐都邑所乏﹐可見直和市﹐勿使逋刻。”

  • 逋户-汉语大词典

    逋户

    【1】欠交赋税的人家。{宋}{叶適}《林伯和墓志铭》:“在{侯官}﹐方視印﹐吏言無以解板帳﹐請逮逋户。”《金史·食货志二》:“又{河}南水災﹐逋户太半。”{清}{魏源}《筹鹾篇》:“如寠夫之患債﹐如逋户之畏賦﹐如垂病之日延一日﹐如窮鄰之月攘以待來年。”

  • 逋翁-汉语大词典

    逋翁

    【1】特指{宋}人{林逋}。{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西湖}堤畔{逋翁}院﹐詩和梅花嚼出玄。”【2】避世之人,隐士。{宋}{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诗之二:“説客有靈慚直道﹐逋翁久没厭凡才。”{王文诰}辑注:“逋翁﹐四皓也﹐避{秦}隱於{商山}。”

  • 逋貸-汉语大词典

    逋貸

    【1】借贷官物,逃匿不还。《汉书·武帝纪》:“諸逋貸及辭訟在{孝景}後三年以前﹐皆勿聽治。”{颜师古}注:“久負官物亡匿不還者﹐皆謂之逋。”【2】指借贷官物拖欠不还。{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賜……鰥寡孤獨高年帛﹐逋貸不入者勿收。”

  • 逋布-汉语大词典

    逋布

    【1】指欠交的租钱。布,古代指钱币。{清}{彭兆荪}《输租乐》诗:“長吏無如何﹐逋布纍纍多。”{南朝} {梁}{沈约}《改天监元年恩诏》:“逋布口錢宿債勿復收。”

  • 逋惰-汉语大词典

    逋惰

    亦作“[逋墮]”【1】拖延怠惰。《魏书·古陵王羽传》:“〔帝〕謂散騎常侍{元景}曰:‘卿等自任集書﹐合省逋墮﹐致使王言遺滯﹐起居不修﹐如此之咎﹐責在於卿。’”《北史·魏纪一·太宗明元帝》:“三月丁丑﹐詔以刺史守宰率多逋惰﹐今年貲調縣違者﹐謫出家財以充﹐不聽徵發於人。”

  • 逋積-汉语大词典

    逋積

    【1】犹积欠。{明}{文徵明}《三月》诗:“山齋病起詩逋積﹐曲巷春晴轍跡新。”

  • 逋罪-汉语大词典

    逋罪

    【1】逃亡的罪人。{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乃神靈之逋罪﹐下民所同讎。”

  • 逋隱-汉语大词典

    逋隱

    【1】指隐士。{宋}{范仲淹}《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遣怀五首因以缀篇》之三:“勤歌蘭珮招逋隱﹐懶事塵纓逐寀僚。”

  • 逋寇-汉语大词典

    逋寇

    【1】逃寇,流寇。《晋书·陶璜传》:“夷帥{范熊}世爲逋寇﹐自稱爲王﹐數攻百姓。”{清}{梁章鉅}《归田琐记·洪文襄公》:“公自{順治}元年入關﹐爲内院大學士。次年即出駐{江}南﹐以次削平逋寇。”《宋书·自序传·沈田子》:“積紀逋寇﹐旦夕夷殄。”{唐}{韩愈}《送张侍郎》诗:“兩府元臣今轉密﹐一方逋寇不難平。”{隋文帝}《赐高丽王汤玺书》:“歷代逋寇﹐一朝清蕩。”

  • 逋墮-汉语大词典

    逋墮

    【1】见“逋惰”。

  • 逋流-汉语大词典

    逋流

    【1】逃亡,流亡。《元典章·户部三·逃亡》:“使遠近年分在逃户﹐計襁負其子却歸閭里﹐軍民安堵如故﹐則無逋流之患。”

  • 逋慢-汉语大词典

    逋慢

    【1】怠慢不敬;不遵法令。{宋}{王安石}《辞仆射第三札》:“睿訓丁寧﹐豈宜逋慢?顧惟懇款﹐實有可矜。”{晋}{李密}《陈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魏书·太宗纪》:“刺史守宰﹐率多逋慢﹐前後怠惰﹐數加督罰﹐猶不悛改。”

  • 逋遁-汉语大词典

    逋遁

    【1】逃亡。{汉}{贾谊}《新书·属远》:“逋遁而歸諸侯者﹐類不少矣。”{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於是{操}師震慴﹐晨夜逋遁﹐屯據{敖倉}﹐阻{河}爲固。”

  • 逋欠-汉语大词典

    逋欠

    【1】拖欠;短少。《醒世姻缘传》第五回:“況近來聞説錢糧也多逋欠﹐常被參罪。”{清}{严有禧}《漱华随笔·贺相国》:“本宅無生事之僕﹐錢糧無分毫升合之逋欠。”{唐}{元稹}《当州两税地》:“自此貧富彊弱﹐一切均平﹐徵斂賦租﹐庶無逋欠。”【2】拖欠的赋税钱粮。{宋}{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征伐既下諸國﹐必先已逋欠﹐滌煩苛﹐賙乏絶﹐雪寃滯﹐惠農民﹐拔人材﹐申命郡邑﹐反復不倦。”《元典章·圣政二·贷逋欠》:“積年逋欠﹐並與除免。”{清}{张景苍}《喻邑劝谕歌》:“逋欠清完且踴躍﹐不負數年予教育。”

  • 逋逆-汉语大词典

    逋逆

    【1】指逃窜的叛乱者。《南史·宋纪上·武帝》:“{裕}辭不獲命﹐遂總軍要﹐庶上憑祖宗之靈﹐下罄義夫之節﹐翦馘逋逆﹐蕩清京華。”《宋书·王镇恶传》:“前將軍{劉穆之}見{鎮惡}于{積弩營}﹐謂之曰:‘公愍此遺黎﹐志蕩逋逆。’”

  • 逋債-汉语大词典

    逋債

    亦作“[逋責]”【1】犹欠债。《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更拜太傅﹐於是罷視聽﹐息校官﹐原逋責﹐除關税﹐事崇恩澤﹐衆莫不悦。”{唐}{刘禹锡}《谢受恩放先贷斛斗表》:“殊私忽降﹐逋責滌除。”《宋书·文帝纪》:“凡諸逋債﹐優量申減。”{明}{刘元卿}《贤奕编·观物》:“{金陵}閭右子﹐蕩覆先業﹐不勝逋責﹐決意自盡。”{清}{昭槤}《啸亭杂录·烟兰小谱》:“有宗臣某﹐嘗拆其園中樓閣爲其償逋債。”

  • 逋臣-汉语大词典

    逋臣

    【1】逃亡之臣。{傅尃}《感怀》诗之二:“從此止烏定誰屋?藐余何惜作逋臣。”{清}{洪楝园}《悬嶴猿·题词》:“窮島萍浮一{首陽}﹐逋臣雖去蕨薇香。”{唐}{罗隐}《代韦徵君逊官疏》:“在陛下簪珥間猶恐登用未盡﹐又安可以遽及逋臣。”{清}{阎尔梅}《汧置草堂读史诗》:“逋臣解劍酬漁父﹐處士揮錢付酒家。”

  • 遺逋-汉语大词典

    遺逋

    【1】指旧时拖欠的债务。{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内侄女与女邻》:“于歸後﹐父罷官﹐舅去世﹐姑老子幼﹐館穀不敷半歲糧﹐而積有遺逋﹐張皇補苴﹐忍飢寒不顧﹐親操井臼﹐已自忘其爲珠翠紈綺中人矣。”

  • 詩逋-汉语大词典

    詩逋

    【1】诗债。{明}{文徵明}《闲兴》诗:“催詩逋似催租欠﹐胥史在門何可逃?”{清}{方文}《催租》诗:“酒債詩逋全未了﹐如何租吏又敲門。”{清}{查慎行}《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呻吟语无伦次录存》诗之五:“舊積詩逋呵凍了﹐近添酒債典衣償。”

  • 零逋-汉语大词典

    零逋

    【1】{吐蕃}官名。职位甚高。{明}{汤显祖}《紫钗记·雄番窃霸》:“生長番家﹐天西一架﹐撐犂大。家世零逋﹐番帳裏收千馬。”《新唐书·吐蕃传上》:“又有内大相曰曩論掣逋﹐亦曰論莽熱﹐副相曰曩論覓零逋﹐小相曰曩論充﹐各一人;又有整事大相曰喻寒波掣逋﹐副整事曰喻寒覓零逋﹐小整事曰喻寒波充:皆任國事。”

  • 金畢逋-汉语大词典

    金畢逋

    【1】即金乌。太阳。“畢逋”合音为“烏”。{明}{杨慎}《南中晓寒曲》:“夜凍玉樸遫﹐朝寒金畢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