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途)是什么意思
长途←→短途-反义词词典
长途←→短途chángtú-duǎntú
【词性】:名
长途:路程距离长的。
短途:路程距离短的。
【例】 连在公路旁啮着草根,已经啃不出什么名堂的山羊,也呆呆地、毫无半点表情地注视着开过去的长途汽车。(李国文:《月食》) 今年春天,他全家做了一次短途旅行。
去路←→归途 来路-反义词词典
去路←→归途 来路qùlù-guītú láilu
【词性】:名
去路:去某处的道路。
归途:回来的路途。也作“归涂”。
来路:向这里来的道路。
【例】 船进峡的时候,前面看不见去路,后面看不见来路,就好象一个四山环拱着的大湖,但等峡路一转,又是别有一洞天地了。(郭沫若:《月蚀》) 黎明往孔庙执事,归涂坠车落二齿。(鲁迅:《日记·1923、3、25》)
半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半途bàn tú
【释义】:
亦作“半涂”。犹半路。路途的一半或中间。元·许衡《风雨图诗》:“直到半途风雨横,仓惶何处觅前村。”清·昭槤《啸亭杂录·裘文达公》:“前命未复,后命又至,半途回车,朅朅东西。”朅朅(jíe),威武的样子。
歧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歧途qí tú
【释义】:
亦作“歧涂”。岔路。多喻不正确的道路。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序》:上自游夏之初,下终秦汉之际,其间歧涂诡说,虽纷然竞起,而余风曩烈,亦时或独存。”清·陈恭尹《早发新塘浦向广州东山舟中作》诗:“伤哉逝川叹,恸矣歧途泣。”
大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大途dà tú
【释义】:
谓大道,规则。《庄子·山木》:“来者勿禁,往者勿止;从其强果,随其曲傅,因其自穷,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而况有大途者乎!”成玄英疏:“途,道也。”王先谦集解:“况处天下大通之途者乎,谓道也。”又指“大路”,见该条。
九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九途jiǔ tù
【释义】:
犹九逵。京城中的大路。南朝·宋·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九途平若水,双阙似云浮。”
康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康途kāng tú
【释义】:
坦途大道。亦指生死之道。汉·黄宪《天禄阁外史·二难》:“使西畴苍然,允茂嘉禾,优游于秽,恬澹于康途。”
平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平途píng tú
【释义】:
平直的大路。北周·庾信《小园赋》:“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三危,西部边界的山名。
川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途chuān tú
【释义】:
道路,路途。南朝·宋·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岂伊川途念,宿心愧特别。”川途,又作“川塗”。《宋书·沈攸之传》:“而攸之密迩内畿,川塗弗远。”亦指水路,见该条。
途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途径tú jìng
【释义】:
道路。亦作“途迳”。《列子·杨朱》:“及其游也,虽山川险阻,途迳修远,无不必之,犹人之行咫步也。”晋·葛洪《抱朴子·省烦》:“至于墨子之论,不能非也,但其张刑网,开途径,浃人事,备王道,不能曲述耳。”
途路-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途路tú lù
【释义】:
犹道路。《汉书·庞参传》:“遂乃千里转粮,远给武都西郡。途路倾阻,难劳百端。”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七:“独明皇象别为一帧,幅巾跨马,左右侍卫单寡,有崎岖途路之状,题云《幸蜀图》。”
途陌-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途陌tú mò
【释义】:
犹道路。《宋书·刘穆之传》:“穆之外所闻见,莫不大小必白,虽复闾里言谑,途陌细事,皆一二以闻。”
途巷-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途巷tú xiàng
【释义】:
指道路。《荀子·劝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出焉,一入焉,途巷之人也。”
行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行途xíng tú
【释义】:
道路。《后汉书·臧洪》:“值幽冀交兵,行途阻绝。”
修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修途xiū tú
【释义】:
长途,远路。亦作“修塗”。晋·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目倦修途异,以念山泽居。”修途,亦作“修塗”。宋·梅尧臣《灵鸟赋》:“麟不时而出,驹流汗兮扰扰于修塗。”清·黄鷟来《甲戌夏至武威》诗之一:“驽足蹶修途,青云杳难攀。”
街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街途jiē tú
【释义】:
街道。《魏书·贾思伯传》:“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
半途而废-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半途而废bàntúérfèi
做事情没有完而终止——有始有终、持之以恒(这幅漫画启示我们,做事情要~,不能象那个挖井人那样半途而废。)
长途-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长途chángtú
路程遥远的;长距离的——短途(~运输)
短途-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短途duǎntú
路程近的、短距离的——长途、远程(~运输)
荆棘载途-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荆棘载途jīngjízàitú
沿路都是荆棘:比喻障碍多、困难大的境况——金光大道、康庄大道(社会主义~越走越宽广;资本主义荆棘载途,是死路一条。)
老马识途-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老马识途lǎomǎshítú
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少不更事(老同志经验多,可谓“老马识途”,年轻人刚进社会,~,应多向他们请教。)
迷途知返-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迷途知返mítúzhīfǎn
迷失道路,知道回来。比喻觉察了自己的错误,知道改正——一意孤行、至死不悟(要尽力挽救失足青年,使他们迷途知返,不要~。)
歧途-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歧途qítú
岔道,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正道(家长有责任教育子女走~,不能放手不管,听任他们误入歧途。)
穷途潦倒-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穷途潦倒qióngtúliǎodǎo
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有穷途潦倒的博士,也有~的草包。)
殊途同归-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殊途同归shūtútóngguī
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了同一个目的地,比喻做事情方法不同而目的却一样——南辕北辙
畏途-古语词今用词典
畏途wèitú
也作“畏塗”。
可怕而危险的道路。孔子说:“夫畏塗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所谓可怕而危险的道路、那就是:有十人从某处经过,一人被杀害,其父子兄弟警惕起来,引以为戒,)然后采取措施,成群结队而行,这是明智之举,但是作为人更为可怕的是,饮食不节制,色欲放纵,这才是更大的罪过,(《庄子·达生》)后引申喻:困难、可怕的事。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可怕而危险的道路。《成都晚报》:“一时间,灌县人心惶惶,那段路被视为畏途。”《人民日报》(海外版):“(四川盆地)四周为海拔两三千米高的山和高原所环绕,在古代交通很不发达。秦岭、大巴山栈道,长江三峡的急流险滩,都被人们视为畏途。”
②喻困难、可怕的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根据地的人民条件,具体地说来,特别是对于作战说来,就是有武装起来了的人民。敌人视为畏途,主要地也在这一点。”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有人对初学写作的人,强调文法,结果使人捉摸不定,不敢下笔,对写作视为畏途。”《光明日报》:“闲言碎语的羁绊,往往使拼命干的人心理上笼上一团阴云,还毒化了一个单位的空气。倘人人都视干为畏途,这事业哪能有一丝活力?”
出发 动身 起程 启程 起行 登程 首途-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出发 动身 起程 启程 起行 登程 首途
出发chūfā 动身dòngshēn 起程qǐchéng 启程qǐchéng 起行qǐxíng 登程dēngchéng 首途shǒutú
动词。表示行程开始,离开原来所处的地方。
“出发”强调开始离开原地而进入行程;可用于人和车、船等。例如:“二更时候,李双喜带着十几个亲兵出发了”(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当我们这批飞行员出发去航校时,爸爸和全家到火车站去送我”(《光明日报》,1979.5.18);“浩浩荡荡的车队出发了”(《一九五八年散文特写选》)。
“动身”强调开始行动;只用于人。例如:“趁着天还没有亮,你们赶快动身”(《沫若剧作选》);“简素华匆匆忙忙洗了脸,连早饭也不吃,立刻就要动身走”(艾明之:《浮沉》);“一直等到来年开了春以后,人们才动身下地”(峻青:《秋色赋》)。
“起程”和“启程”都强调行程开始;可用于人和车、船等。“起程”侧重于从整个行程的角度来着眼;“启程”则着重于从行动的角度来看,有郑重的态度色彩。多用于重要的、正式的出访或很有意义的行程的开始。例如:“老杨同志吃了早饭起程,天不晌午就到了阎家山”(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公路很平很直,车队只要早上七点起程,下午两点左右就可以到邯郸”;“苏丹第一副总统启程来华”(《人民日报》,1979.11.30);“听说杨嗣昌已经从夷陵启程,将亲自来巫山督促外路官军进兵”(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上册);“他又要所有的草灰……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鲁迅:《故乡》)。
“起行”强调开始走:可用于人和车、船等;有书面语色彩,较少使用。例如:“次日,清早起行,以便下午烈日烤炙之前赶抵杨村”;“轮船靠在万县江岸停航六七小时,深夜三点钟光景起行,以便黎明时航抵瞿塘峡,让乘客在白天饱览三峡景色”。
“登程”强调上路,登上行程;只用于人;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回到床上便酣然入睡,准备一早登程离去”(《人民文学》,1979,6);“从汨罗跑到纸坊来,足足跑了一个礼拜……和从前上京求名的‘风餐露宿、星夜登程’的举子一样”(郭沫若:《革命春秋》)。
“首途”强调上路,开始旅程;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多用于记叙和新闻报道。例如:“七月二十七日,先生自绍兴首途回程,八月一日抵上海”;“这次大平首相再度组阁伊始即首途来华”(《人民日报》,1979.12.7)。
路 道 道路 途 路途 路径 途径 蹊径-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路 道 道路 途 路途 路径 途径 蹊径
路lù319道dào430道路dàolù 途tú 路途lùtú308路径lùjìng319途径tújìng319 蹊径xījìng319
名词。指地面上开出的、长形而无障碍的、供人或车马通过的部分。
“路”侧重于可供人或车马通过,有舒展开的面,没有障碍。例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路稍微有点弯曲,但却平整好走”(艾芜:《南行记》);“周老四盼望雨现在就落,设使落得不多,路总会打湿的”(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现在他们去了!月光还是照着他们所走底路”(《许地山选集》)。
“道”强调能通向一定的地方。例如:“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晤一人”(鲁迅:《狂人日记》);“敌人三架战斗机……顺着川道向人群中俯冲扫射”(杜鹏程:《保卫延安》);“要上后面的大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上去”;“啊,我认识了我的命运,她的忧愁,——在这浓雾里,在这凄清的道旁”(徐志摩:《在那山道旁》)。
“道路”兼合了“道”和“路”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可以用于比喻。例如:“李振德从听到敌人占了延安的消息,就成天价坐在村边崖畔上,望着大川里的道路”(杜鹏程:《保卫延安》);“在漫长的道路上,昔日的戈壁荒滩,处处呈现了田野风光”(碧野:《月亮湖》);“走过一个山腰,道路也大了些”(王西彦:《寻常事》);“你飞你的天空,唱你的歌曲;我走我的道路,做我的事情”(许钦文:《凡生》)。
“途”含有“较长,经过较多地方”的意味;也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可同“中”搭配组合。例如:“如果是坐私家汽车出来兜风的话,途中的风景也可以一一欣赏”(吴浊流:《波茨坦科长》);“浮在江里的野象也在途中望见了”(艾芜:《南行记》);“千万不要半途回来。给人叫‘回陶豆腐干’,是多么难听呀”(许钦文:《疯妇》)。
“路途”兼合了“路”和“途”的意思;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比“道路”和“途”浓厚。例如:“说着朝前一看,路途分成两条同样大小的叉道,骡子走了上边的那条”(《柳青小说散文集》);“由县城到堡子村的路途,迂回曲折,坎坷难行”;“嗯,快过河了……你坐稳些!’老汉哒,哒,哒地敲着他的烟袋。路途是这样的难走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路径”含有“或宽或窄”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也比“道路”浓厚些。例如:“上岸之后,我却走向和回家的路径方向相反的一个冷街上的上地庙去坐了二点多钟”(《郁达夫文集》,第三卷);“及至辨不清庄稼和杂草的时候,她们才从山里起身,回到家时,只能识得模糊的路径”(《柳青小说散文集》);“只消说要到土主场,沿途有不少朴实的农人,便会为你们指示路径的”(郭沫若:《飞雪崖》)。
“途径”和“蹊径”都一般用于比喻。“途径”含有“较长,情况不一”的意味;“蹊径”则含“较窄小”的意味,书面语色彩比“途径”及“路径”“路途”更为浓厚。例如:“在人生的途径上,我们都还需要他”(靳以:《秋花》);“体现局部和全局内在联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2);“她要走向幸福,不是只有这一蹊径,舍此便茫茫无路吗”;“他是一个骄子:人间踏烂的蹊径不是为他准备的,也不是人间的镣链可以锁住他的鸷鸟的翅羽”(徐志摩:《拜伦》)。
路程 途程 行程 路途-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路程 途程 行程 路途
路程lùchéng 途程túchéng 行程xíngchéng 路途lùtú307
名词。指要用较长时间去走(或行车)的道路的远近长度。
“路程”和“途程”都强调某一段道路的远近;可用于比喻。“路程”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途程”多用于较远的道路和比喻,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看来,这支汽车队已经行驶过很远的路程了”(孙景瑞:《不息的浪潮》);“从这里到杨村大约有三天路程”;“我知道只有工作,才能缩短走向幸福的路程”(《杨朔散文选》);“他骑自行车旅行,从西班牙经过中欧、土耳其、巴基斯坦,直至东南亚,途程超过一万五千公里”;“萨利’号邮船上的偶遇,使他的生活途程起了急剧的变化”(《人民日报》,1979.8.19)。
“行程”强调行历的远近,含有“作一番远行所要行历的距离”的意味,多用于较远的道路;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也能用于比喻。例如:“在几十里的行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人迹”(《江山多娇——游记选集》);“从东北南下至两广,又折过来转到大西北,跋山涉水,行程万里”;“我要投进革命风云里面,开始我豪迈的行程了”(《欧阳山:《苦斗》)。
“路途”只用道路本身来表示它的远近,意思不如“路程”“途程”“行程”明显;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较少使用,一般不用于比喻。例如:“尚有八日路途,须多准备干粮”;“但这只还是理论的认识,方向的决定,路途的开端”(丁玲:《生活·创作·修养》)。
门路 门径 门道 途径 路径 蹊径 径路 路子 路-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门路 门径 门道 途径 路径 蹊径 径路 路子 路
门路ménlu319门径ménjìng 门道méndao 途径tújìng307路径lùjìng307蹊径xījìng307 径路jìnglù 路子lùzi319路lù307
名词。指做事或认识问题的诀窍或入手的方法和进行的方向、步骤。
“门路”“门径”“门道”都强调入手或入门的方法。“门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门径”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门道”多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他老是呆里呆气的,干什么活都看不出门路”(《农村短篇小说选》,第二集);“无论治学还是进行科学研究,都必须首先懂得门路”;“他只指示研究学术的门径,如何博览,在我们自己”(茅盾:《我走过的道路》,第一卷);“不一定要什么秘诀,指出一点门径就好”(马南邨:《燕山夜话》);“他的斗争门径似乎是完全断绝了”(郭沫若:《洪波曲》);“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文学创作有什么门道吗?’每一个拿过几年笔杆子的人,大概都碰到……年轻朋友这样的询问”(秦牧:《艺海拾贝》);“家庭无力接济,想挣钱又没处去挣,于是提起胆子,冒险走别的‘门道’”(《中国青年报》1982.9.13)。
“途径”“路径”“蹊径”都较侧重于进行的方法、步骤,有书面语色彩。“途径”多用于解决问题、认识问题;“路径”多用于治学、研究;“蹊径”多用于学术和艺术领域,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可同“另辟”或“独辟”组成固定词组。例如:“经过三番五次的苦思焦虑,仍然找不到完全满意的解决途径”(欧阳山:《三家巷》);“他自己早已安排卖国,打扫好投降的途径了”(《唐弢杂文选》);“《中国青年》每期我都要翻一遍,意在作为我了解青年人的精神面貌的途径之一”(《中国青年》,1979,4);“对于业余作者来说,要想尽快提高写作能力,路径有两条,一是多读别人的作品,二是多练笔”(周立波等:《创作经验漫谈》);“至少我这以后的生活是应该采取另外一条路径的”(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心也沉静下来,觉得在沉重的压迫中,渐渐隐约地现出脱走的路径”(鲁迅:《伤逝》);“这并不是他的‘独辟蹊径’,而是普遍地存在着的现象”(《唐弢杂文选》);“作者没有就此停步,而是极力在蹊径上寻幽探胜”(《中国青年报》,1983.4.3);“新编昆曲的最大成就就是敢于跳出前人的窠臼,另辟蹊径”(《文艺报,1979,4)。
“径路”是“路径”的等义词,很少用。例如:“我很盼望我们新青年打起精神,于政治、社会、文学、思想种种方面开辟一条新径路”(《李大钊诗文选集》)。
“路子”较侧重于入手的方法和进行的方向;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你这几年写不出较高质量的论文,主要恐怕是研究的路子有问题”“他们为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创造性的路子”(《文学评论》,1979,1);“但就其文艺批评方法而言,则完全是走的这条最省力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路子”(《上海文艺》,1978,12)。
“路”和“路子”意思一致,只是没有“路子”的口语色彩。例如:“入门之后,要善于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可见只要有路,弄到并不难”(叶圣陶:《前途》)。
前途 前程-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前途 前程
前途qiántú 前程qiánchéng
名词。比喻将来的发展光景。
“前途”强调发展的道路和趋势;常和“光明”“远大”“有”“没有”等词组合。例如:“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国的农民群众看见了自己的远大前途”;“可以肯定,到农村去为农业的现代化而奋斗,是大有前途的”;“萦回在他们心中的……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前途”(碧野:《月亮湖》)。
“前程”强调发展的途程、状况;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常同“远大”“锦绣”“万里”组合,和“似锦”组成固定词组“前程似锦”。例如:“‘年轻’这两个字,它的涵义就是前程远大”(碧野:《月亮湖》);“开辟我们民族的远大前程”(《光明日报》,1982.11.1);“他们勤奋而聪明,又年青健壮,当然都有锦绣前程”;“伟大社会主义祖国前程似锦”(《解放军报》,1976.10.29)。
用处 用途 用场-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用处 用途 用场
用处yòngchu 用途yòngtú 用场yòngchǎng
名词。指起作用的地方、应用的方面与范围。
“用处”强调能起某种作用或有某种效用;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事物和人。例如:“真没有想到这种野生植物有这样多的用处”(碧野:《情满青山》);“‘修饰’在语言里的用处很大”(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你到是先住在你姨儿家去,给她帮帮忙。学点粗活,日后自然都有用处”(冰心:《我的邻居》);“为了连续战斗,缴枪还是不杀,他们哲时还有用处”(曲波:《林海雪原》)。
“用途”着重表示应用的方面和范围;只用于事物,不用于人;较适于在一般陈述或论述的文字中使用,有书面语色彩。例如:“石油的用途很广”;“根据雷达在军事上的不同用途,可把雷达分成许多类型”(《十万个为什么》,第三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使馆馆舍不得作与使馆职务不相符合之用途”(《人民日报》,1979.12.14);“我们……连带的说明了句子的四种用途”(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
“用场”强调在一定的地方起作用;同“用处”一样可用于事物和人;可以和“派”搭配。例如“这个篮子你别拿走,我要拿它派用场”;“有人来山旅行把这草帽掉在溪边,我捡起来藏在岩缝中,现在派上了用场啦”(海辛:《寒夜的微笑》);“他的工作成绩巨大,搞到了重要资料……这个人将来还会有大用场的”(张天民:《创业》);“大婶子!哭是一点用场也没有呀”(李英儒:《战斗在滹沱河上》)。
征途 征程-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征途 征程
征途zhēngtú 征程zhēngchéng
名词。指远行的途程;常用于比喻。
“征途”强调面前有长长的道路要走。例如:“他刚要下水,游过河北,踏上去前方的征途,却又站住了”(冯德英:《迎春花》);“每个革命战士,都有他在征途上的制高点、飞跃地”(魏钢焰:《忆铁人》)。
“征程”强调远行的路是计程的。例如:“它继往开来,激励着今天亿万志士们驾长车迈上新的万里征程”(《当代》,1981,6);“生活对我是慷慨的,在我刚踏上征程,遇到一点小波折的时候,它送来了自己的骄子,给了我信心和勇气”(《小说选刊》,1982,5)。
荆棘满途-实用委婉语词典
荆棘满途
形容世道艰难,人生之路难走。“荆”,即灌木,丛生无刺;“棘”,即酸枣,丛生有刺。也作“荆棘载途”。
日暮途穷-实用委婉语词典
日暮途穷
婉指走下坡路,气数已尽:喻指。
殊途同归-实用委婉语词典
殊途同归
意为不同的途径目的地却是可以相同的。“殊”,即不同,差异。
走尽崎岖之路,自有平坦之途-实用委婉语词典
走尽崎岖之路,自有平坦之途
意为越过千难万险,终究会出现平坦的大道。中国谚语。
老马识途-实用委婉语词典
老马识途
意为老年人历经沧桑见多识广,足谋善断。喻指。
途-孙子兵法词典
途tú
【释义】:
道路。《九地篇》:“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王皙注:“迂途者,示远而密袭也。”
涂 塗 途-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涂 塗 途
[涂tú 塗tú 途tú]
同 道路,可以通车的路。比“道”、“路”窄,能容一轨。(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古制八尺)《战国策·赵策三》:“假涂于邹”。(假:借。邹:邹国)《孟子·梁惠王上》:“塗有饿莩而不知发”。《孙子兵法·军争》:“迂其途而诱之以利”。(迂回绕道而用小利引诱敌人)
异 【涂塗】 涂饰,涂抹。《说文·木部》:“杇,所以涂也。”(杇:音wū,今作“圬”)沈括《梦溪笔谈》卷七:“以粉塗其半”。成语有“肝脑涂地”。
【途】 途径,方法。《商君书·画策》:“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途”。(削国:日见削弱的国家)《盐铁论·本议》:“开本末之途。”
辨 “涂”、“塗”是古今字,本义是“泥”。引申为“道路”,与“途”相通。现“塗”简化为“涂”。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反义词应用词典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坚持不懈 jiānchíbùxiè
半途而废 bàntú'érfèi
【坚持不懈】一直做下去,坚持到底,毫不松懈。常用于褒义。
〔例句〕
1.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
2.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观察,竺可桢积累了丰富的物候记录。
3.为了缓和国际局势,我们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
〔例句〕
1.臣已得祁山之寨,正欲收功,不期半途而废。
2.如果就此请假回国,这里的事半途而废,将来保举弄不到,白吃一趟辛苦。
3.他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
〔应用例句〕
我们需要的是坚持不懈刻苦攻关的科研人员,不需要半途而废动辄跳槽的投机分子。
迷途知返 执迷不悟-反义词应用词典
迷途知返 执迷不悟
迷途知返 mítúzhīfǎn
执迷不悟 zhímíbùwù
【迷途知返】迷失了道路知道回来。比喻觉察了自己的错误,知道改正。
〔例句〕
1.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途知返,尚可以免。
2.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执迷不悟】执:坚持,固执。迷:迷惑。悟:醒悟。对事物分辨不清,坚持错误而不醒悟。
〔例句〕
1.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2.如或执迷不悟,甘为叛人……当躬行天罚,玉石俱焚,祸并宗亲,辱及父母。
道路 途径-近义词应用词典
道路 途径
道路 dàolù 途径 tújìng
【道路】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如:
1.她一直往北方走,道路越来越艰难了。
【途径】路径(多用于比喻)。如:
2.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辨析:“道路”常用于口头语体和政论语体。它常指具体的路,如人行道、公路、铁路、水上和空中的航道;又指抽象的路,如革命的道路,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道路”运用范围比“途径”广。“途径”一般指抽象的路,而且是指一种门路,包括达到一定目的采取的方法、方式、措施、手段、步骤、过程等,常用于书面语体和科技语体,如解决问题的途径,革新的途径等。
前途 前程 前景 远景 出路-近义词应用词典
前途 前程 前景 远景 出路
前途 qiántú 前程 qiánchéng 前景 qiánjǐng 远景 yuǎnjǐng 出路 chūlù
【前途】原指前面路程,比喻将来的光景。如:
1.今天,我国天然石油和天然气的前途已完全肯定了。
【前程】前途。如:
2.从此决不能有白盔白甲的人来叫他,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了。
【前景】将要出现的景象。如:
3.他们对中国现代化前景的居心叵测的描绘,倒是很清楚地告诉人们。
【远景】将来的景象。如:
4.谈话中间,毛主席关切地问到他,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怎么样。
5.我国天然石油远景辉煌。
【出路】向前发展的道路。如:
6.洪秀全,看到当时清室的腐败,民不聊生,看到当时的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阴谋,就聚集群众,要把清室推翻,为中国找出一条出路。
辨析:“前途”中性词,常跟光明、黑暗、美好、祖国等搭配。“前程”带褒义,常跟美好、远大、灿烂等搭配,常说锦绣前程,各奔前程。“前景”指面前的景象,又指不久就可见到的景象,如幸福的前景,光辉的前景。“远景”本指远处的景色,也可指将来才能见到的景象,如共产主义远景,远景规划。“出路”可指具体的道路,如在大森林里迷失方向,很难找到出路;又指发展的道路,如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迷途-古文观止词典
迷途mí tú
行路迷失方向(1)。《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其实走入迷途还不算远。
途-古文观止词典
途tú
【词性】:名词
道路,路途(?)。《管晏列传》:晏子出,遭之途。——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进学解》:踵常途之促促。——拘谨地走着寻常的道路。《送李愿归盘谷序》:从者塞途。——跟随的人塞满道路。
富贵途人成骨肉,贫穷骨肉迹途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富贵途人成骨肉,贫穷骨肉迹途人
【释义】:
途人:路人。骨肉:亲人。人一富贵连素不相识的路人也都成了亲人,人一贫穷连血肉相关的亲人也成了路人。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东周列国志》九〇:父母见其狼狈,辱骂之。妻方织布,见秦来,不肯下机相见。秦饿甚,向嫂求一饭,嫂辞以无柴,不肯为炊。有诗为证:富贵途人成骨肉,贫穷骨肉迹途人。试看季子貂裘敝,举目虽亲尽不亲。
穷途容易见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穷途容易见德
【释义】:
指人在穷困之际很容易感觉到别人的恩德。《隔帘花影》三:云娘见他这等诚敬,也是穷途容易见德,十分感激。
谈心不见路途遥,巴家路儿走得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谈心不见路途遥,巴家路儿走得快
【释义】:
指一边谈心一边走路,不会觉得路途遥远,盼望回家的路就走得快。《飞跎全传》六:谈心不见路途遥,巴家路儿走得快,竟到了。
修心只在要途方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修心只在要途方便
【释义】:
要途:比喻职位显要而有权势的人。意谓有职有权的人要修心做善事比别人方便。《天妃娘妈传》四:独不闻乎,济人当于急处施恩,修心只在要途方便?大人倘以仁爱人,小子当以德报德。
迷途羔羊-汉语惯用语辞典
迷途羔羊mí tú gāo yáng
比喻一时犯了错误的年轻人。张志军《共和国的未来在流失》“这些‘迷途羔羊’大部分是因为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当才迷途的。”
路途虽好,不如在家-佛源语词词典
路途虽好,不如在家
指出门在外有许多困难,不如在家方便。《虚堂和尚语录》卷一:“春波门外,有水无山,寻常只是不能望得,何故?路途虽好,不如在家。”现代汉语作为谚语承用,义同“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驴马不同途-佛源语词词典
驴马不同途
驴体形小、负载轻,走得也不快,不能同马相比。喻指无法合作,走不到一起。《丘灯会元·卷八·报恩道熙禅师》:“尉良久,又问:‘驴来马来?’师曰:‘驴马不同途’”现代汉语作为谚语承用。
途-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途tú
①道路,路途。杜甫《石壕吏》:“天明登前~,独与老翁别。”欧阳修《醉翁亭记》:“至于负者歌于~,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②职位。《韩非子·五蠹》:“行货赂而袭当~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③途径,方法。《盐铁论·本议》:“开本末之~,通有无之用。”
世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世途shì tú
【释义】:
世路。如:世途艰险,做人不易。
中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途zhōng tú
【释义】:
①半路;途中。鲁迅《致曹靖华》:“日前寄上《文学报》四份,收到否?该报似中途遗失的颇多。”②指事情的进程中。邹韬奋《民众的要求》:“中途决不妥协,那才是真为着抗敌救国而迈进。”
半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途bàn tú
【释义】:
①路途的一半或中间。茅盾《色盲》:“时代的前进的轮子,是只有愈转愈快地直赴终极,是决不会半途停止的。”②比喻事情进行了一半或正处在进行的过程中。丁玲《母亲》:“这时邻县也送了一些学生来。但是像吴文英嫂嫂那样半途退学的也很多。”
半途而废-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途而废bàn tú ér fèi
【释义】: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沙汀《炮手》:“彭玉书早戒过两次烟的。一次他戒掉了,不到半年又翻了瘾;一次因为受不住痛苦,半途而废。”
荆棘满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荆棘满途jīng jí mǎn tú
【释义】:
荆棘遍地。比喻世道艰难。郭沫若《卓文君》:“红箫妹妹哟,你与我同向生的路上走去吧,不怕那儿就是荆棘满途!”
用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用途yòng tú
【释义】:
应用的方面或范围。郭沫若《洪波曲》:“这三笔经费的用途,主要是出于我的主意,故我记得很清楚。”
仕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仕途shì tú
【释义】:
仕进之路。如:杜甫的一生始终仕途坎坷。
他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他途tā tú
【释义】:
别的方法。如:舍此而外,别无他途。
前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前途qián tú
【释义】:
①将要行经的前方路途。鲁迅《奔月》:“圆的雪白的月亮照着前途,凉风吹脸,真是比大猎回来时还有趣。”②比喻未来的处境。巴金《〈巴金选集〉后记》:“我自己也知道我如果不能从井里出来,我就没有前途,我就只有在孤独中死亡。”③指与事情有关的双方中的一方。张恨水《啼笑因缘》:“我们早派人和前途接洽多次,怎么没交款,人就出来了呢?”
识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识途shí tú
【释义】:
认识道路。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李文元《婚事》:“轻车熟路,不用人管,识途的老牛顺着车道前进着。”
识途老马-现代汉语大词典
识途老马shí tú lǎo mǎ
【释义】:
语出《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后遂以“识途老马”比喻对某种事情熟悉而有经验的人。茅盾《子夜》:“你也不用发忧,还有你老子是‘识途老马’,慢慢地来指拨你罢!”
出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出途chū tú
【释义】:
犹出路。范文澜等《中国通史》:“秦统一后,官吏为数有限,一部分官僚又是秦国的武夫功臣,士的出途骤然变小。”
危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危途wēi tú
【释义】:
艰险难行的道路。也指危险的途程。鲁迅《北京通信》:“然而向青年说话可就难了,如果盲人瞎马,引入危途,我就该得谋杀许多人命的罪孽。”
邪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邪途xié tú
【释义】:
不正当的途径;不正确的途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就由这一知半解便窜入炼丹术或点金术的邪途。”
平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平途píng tú
【释义】:
平直的大路。陆蠡《海星》:“我来时是坦荡的平途,怎样会来到这崎岖的山路!”
坦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坦途tǎn tú
【释义】:
平坦的道路。冯牧《沿着澜沧江的激流》:“但是,前面也不是坦途,一座陡峭的石壁正笔立在急流冲去的方向。”比喻顺利的形势或境况。毛泽东《论持久战》:“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异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异途yì tú
【释义】:
不同的道路。形容有差别,不一样。如:异途同归。
异途同归-现代汉语大词典
异途同归yì tú tóng guī
【释义】:
道路不同,归宿相同。比喻方法不同,效果一样;或情况有别,结局一致。语出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圣人异途同归,或行或止,其趣一也。”如:早年,有的同学出国深造,有的同学留在国内从事各种工作,今天,为了祖国的腾飞,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真可谓异途同归。
当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当途dāng tú
【释义】:
①挡路。如:猛兽当途。②执掌政权。如:当途者不得其人。
命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命途mìng tú
【释义】:
平生的经历;生活的道路。《十月》1981年第6期:“这位命途多舛的姑娘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征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征途zhēng tú
【释义】:
①行军路上;出征之路途。张鼎丞等《闽西三年游击战争》:“闽西人民的子弟兵,终于实现了开赴前线抗日的夙愿…挥泪高歌,踏上了新的征途。”②远行的路途;行程。如:征途迢迢。
外交途径-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交途径wài jiāo tú jìng
【释义】:
指通过外交机关来解决两国之间问题的一种方法。一般采取互致电文、照会、谈判等形式。
沿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沿途yán tú
【释义】:
沿路,一路上。郑振铎《离别》:“船慢慢的向前驶着,沿途见了停着的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
宦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宦途huàn tú
【释义】:
做官的经历;官场。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这在他的宦途上是一大蹭蹬,比李白在天宝三年被赐金还山的待遇,还要冷落。”又如:初涉宦途。
迷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迷途mí tú
【释义】:
①迷失道路。如:迷途羔羊。②错误的道路。如:不分敌我友,会把人们引入迷途。
迷途知返-现代汉语大词典
迷途知返mí tú zhī fǎn
【释义】: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收获》1981年第6期:“既然胡先生有此迷途知返之心,报效革命之志,我们是欢迎的。”
迷途羔羊-现代汉语大词典
迷途羔羊mí tú gāo yáng
【释义】:
喻指误入歧途、犯了罪错的人。源自《圣经》中耶稣传道时所用的一个比喻。
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途tú
【释义】:
①道路。毛泽东《水调歌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②途径;路子。多用于比喻。鲁迅《致韦素园》:“未名社的事,我以为有两途:(1)专印译、著书;(2)兼出期刊。”③仕途,官吏晋升之路。夏仁虎《旧京琐记》:“凡以别途进者限制极严,差缺升途皆无望也。”④体系;门类。刘师培《古学出于官守论》:“上古之时,政治、学术、宗教合于一途,其法咸备于明堂。”
途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途人tú rén
【释义】:
路上行人。曹亚伯《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夜》:“何至如低徊易水,凭吊夷门,竟足令过客欷歔,途人感泣。”
途术-现代汉语大词典
途术tú shù
【释义】:
方法,办法。鲁迅《人之历史》:“吾党所执以治非官品者,亦即治有官品之途术。”
途次-现代汉语大词典
途次tú cì
【释义】:
半路上;旅途中的住宿处。李大钊《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鲁将军被捕了。午后在解往他处的途次为震怒的群众所杀。”
途穷-现代汉语大词典
途穷tú qióng
【释义】:
比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鲁迅《七论“文人相轻”——两伤》:“于是相轻的文人们的处境,就也更加艰难起来,连街头也不再是扰攘的地方了,真是途穷道尽。”又如:日暮途穷。
途径-现代汉语大词典
途径tú jìng
【释义】:
路径。多用于比喻。刘大白《再造》:“要给全世界人类创造光明,只有再仗著壮烈的牺牲,别开途径。”
途途是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途途是道tú tú shì dào
【释义】:
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聂绀弩《〈女权论辨〉题记一》:“女人的幸福是看他的丈夫怎样,应该先努力安排一个家等等,这样或者那样,说得途途是道。”
途程-现代汉语大词典
途程tú chéng
【释义】:
路程,道路。多用于比喻。瞿秋白《寄××》:“若非自己是来自歧途,何至于决不定途程!”
途路-现代汉语大词典
途路tú lù
【释义】:
路途,道路。鲁迅《〈呐喊〉自序》:“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途辙-现代汉语大词典
途辙tú zhé
【释义】:
路上之车迹。喻行事所遵循的途径或方向。郭沫若《青年化,永远青年化》:“那种途辙和我们民族精神的动向根本相反,我们的民族自有历史以来便是反抗那种行径的。”
通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通途tōng tú
【释义】:
畅通的大路。毛泽东《水调歌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道尽途穷-现代汉语大词典
道尽途穷dào jìn tú qióng
【释义】:
形容无路可走,陷于绝境。鲁迅《“以震其艰深”》:“国学国学,新学家既‘薄为不足道’,国学家又道而不能亨,你真要道尽途穷了!”
道听途说-现代汉语大词典
道听途说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方之《内奸》:“我要对党对同志负责,即使严赤、杨曙是内奸,我也该对他们负责,不能把道听途说都写上。”
道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道途dào tú
【释义】:
道路;路途。许杰《〈文艺、批评与人生〉自序》:“幸亏两脚尚称稳健,还可一步一步走我的人生道途。”
归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归途guī tú
【释义】:
返回的路途。鲁迅《非攻》:“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
老马识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
【释义】:
春秋时管仲跟随齐桓公攻伐孤竹国,回来时迷了路。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找到了回去的道路。见《韩非子·说林》。后因以“老马识途”比喻对某事富有经验,能为先导。
殊途同归-现代汉语大词典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
【释义】:
本指由不同途径到达同一目的地。后比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这三种人殊途同归,终将以日益增大的威力与速度,达到预期的结果。”
正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正途zhèng tú
【释义】:
①犹正道,正路。叶圣陶《城中》:“毕业学生往往来问进那个中等学校好,便回答他们,总是官立的中学或师范好,因为那是正途。”②清制官吏以进士、举人出身与以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荫贡出身的称正途。由捐纳或议叙而得官的称异途。孙中山《五权宪法》:“从前中国的官吏,凡经过考试出身的人,便算是正途,不是考试出身的人,不能算是正途。”
歧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歧途qí tú
【释义】:
①岔路。如:歧途亡羊。②比喻错误的道路。宋庆龄《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经走上了歧途。”
日暮途穷-现代汉语大词典
日暮途穷rì mù tú qióng
【释义】:
天色已晚,路已走到尽头。比喻到了末日。夏衍《法西斯细菌》:“我看日本人快完了,要不是日暮途穷,决不会用这种手段。”也比喻到了无路可走、忍无可忍的地步。鲁迅《头发的故事》:“我于是不穿洋服了,改了大衫,他们骂得更利害。在这日暮途穷的时候,我的手里才添出一支手杖来,拚命的打了几回,他们渐渐的不骂了。”
暗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暗途àn tú
【释义】:
黑暗的路。许地山《暗途》:“吾威在暗途中走着,耳边虽常听见飞虫、野兽底声音,然而他一点害怕也没有。”
视为畏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视为畏途shì wéi wèi tú
【释义】:
把某一处所或事情看得危险、艰难。语出《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郭沫若《我的童年》:“本来是人人视为畏途的铜河,更好像完全化为了地狱。”
特殊用途林-现代汉语大词典
特殊用途林tè shū yòng tú lín
【释义】:
以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特殊用途为主要目的的树林或森林。包括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等。
改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改途gǎi tú
【释义】:
改变路径。比喻变更方针、办法或态度。鲁迅《随感录三十七》:“两手拿着外国铜锤或木棍,把手脚左伸右伸的,大约于筋肉发达上,也该有点‘效验’。无如竟不见效验!那自然只好改途去练‘武松脱铐’那些把戏了。”
长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长途cháng tú
【释义】:
①远距离的路程。冰心《繁星》:“我的家还在这黑暗长途的尽处。”②路程远的。如:长途汽车;长途电话。也指长途电话或长途汽车。《上海法制报》1988.5.9:“有人对她讲她妈妈来了长途。”又如:从上海到苏州,坐长途比坐火车更方便。
长途电话-现代汉语大词典
长途电话cháng tú diàn huà
【释义】:
超出本地区电话网通话范围的长距离电话。在我国,通话距离超出县、市范围的作为国内长途电话;超出国界的为国际长途电话。
旅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旅途lǚ tú
【释义】:
旅行途中。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在他的脸上,从疲惫于旅途的脸上,隐隐地浮泛着最天真的表情。”也喻指人生的历程。《新华文摘》1981年第5期:“一个人能有他内心所崇拜的对象,总比无所寄托要幸运得多,从这一点上说,能够在生命的旅途中遇到你,就是生活给他的最大的恩赐了。”
畏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畏途wèi tú
【释义】:
①艰险可怕的道路。也比喻危险可怕的地方。鲁迅《致李霁野》:“上海到处都是商人气…住得真不舒服,但北京也是畏途。”②比喻可怕而难办的事情。孙中山《知难行易》:“(中国人)以为行是难的,知是不难的,把极容易做的事,视为畏途,不去实行。”
短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短途duǎn tú
【释义】:
路程近的;距离短的。如:短途运输;短途贩运。
程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程途chéng tú
【释义】:
道路;途径。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绪言:“辨别各籍性质,指示用功程途,类于现今教授各论。”
穷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穷途qióng tú
【释义】:
路的尽头;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或没落衰亡的境地。鲁迅《致许广平二》:“其二便是‘穷途’了,听说阮籍先生也大哭而回,我却也像在歧路上的办法一样,还是跨进去,在刺丛里姑且走走。”
穷途末路-现代汉语大词典
穷途末路qióng tú mò lù
【释义】:
绝路。形容处境窘困,走投无路。浩然《艳阳天》:“马之悦走到了穷途末路,什么样肮脏手腕都使出来了!”
穷途潦倒-现代汉语大词典
穷途潦倒qióng tú liáo dǎo
【释义】:
形容无路可走,极为失意。如:想当年我穷途潦倒的时候,是党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手。
路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路途lù tú
【释义】:
①道路;路线。钱钟书《围城》:“时间已经遗忘了这条路途。”②路程。萧红《牛车上》:“我们的路途刚一开始,希望和期待都还离的很远。”
首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首途shǒu tú
【释义】:
上路;启程。鲁迅《致李秉中》:“顷见致舍弟书,借知沪上之谣,已达日本。致劳殷念,便欲首途,感怆交并,非言可喻!”
三途-汉语大词典
三途
【1】亦作“[三塗]”。佛教语。即火途(地狱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饿鬼道)。{晋}{郗超}《奉法要》:“十惡畢犯﹐則入地獄。抵揬强梁﹐不受忠諫﹐及毒心内盛﹐狥私欺紿﹐則或墮畜生;或生蛇虺。慳貪專利﹐常苦不足﹐則或墮餓鬼……此謂三塗﹐亦謂三惡道。”{清}{姚鼐}《罗两峰鬼趣图》诗:“幻作三途業﹐何異景罔兩。”{明}{汪廷讷}《狮吼记·冥游》:“三途渺渺苦無邊﹐長夜漫漫幾時曉。”{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三:“《四解脱經》以三途名火﹑血﹑刀也。”【2】指封建时代取得官职的三条途径:举荐﹑征辟﹑科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話説自{漢}以前﹐人才只是舉薦﹑征辟……自{唐}{宋}以來﹐俱重科名。雖是别途進身﹐盡能致位權要﹐却是惟以此爲華美。往往有只爲不得一第﹐情願老死京華的。到我國朝初時﹐三途並用。”
世途-汉语大词典
世途
同“[世塗]”【1】{唐}{李白}《古风》诗之五九:“世途多翻覆﹐交道方嶮巇。”{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自家無運智﹐却道世途艱。”{清}{周亮工}《皖江与文灯岩》诗之三:“世途真坦易﹐吾道自飄摇。”详“世塗”。
事途-汉语大词典
事途
【1】事情的过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事途迴冗﹐飜懼■尤。”
中途-汉语大词典
中途
【1】见“中塗”。
川途-汉语大词典
川途
亦作“[川涂]”亦作“[川塗]”【1】指水路。{唐}{刘长卿}《越江西湖上赠皇甫曾之宣州》诗:“莫恨扁舟去﹐川途我更遥。”{明}{王问}《自山中泛湖归》诗:“川塗風浪平﹐沿流弄清淺。”{宋}{梅尧臣}《舟中闻蛩》诗:“時節不苦留﹐川涂行已半。”【2】道路,路途。《宋书·沈攸之传》:“而{攸之}密邇内畿﹐川塗弗遠。”{南朝} {宋}{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豈伊川途念﹐宿心愧將别。”
半途-汉语大词典
半途
【1】见“半塗”。
半途而廢-汉语大词典
半途而廢
【1】见“半塗而廢”。
用途-汉语大词典
用途
【1】应用的方面或范围。{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这三笔经费的用途﹐主要是出于我的主意﹐故我记得很清楚。”
仕途-汉语大词典
仕途
【1】见“仕塗”。
他途-汉语大词典
他途
【1】别的方法。如:舍此而外﹐别无他途。【2】别的途径。多指不正当的途径。《宋史·苏轼传》:“{軾}驚曰:‘臣雖無狀﹐不敢自他途以進。’”{清}{吴伟业}《赠陆生》诗:“丈夫肯用他途進?相逢誤喜知名姓。”
修途-汉语大词典
修途
亦作“[修塗]”【1】长途。{清}{黄鷟来}《甲戌夏至武威》诗之一:“駑足蹶修途﹐青雲杳難攀。”{宋}{梅尧臣}《灵鸟赋》:“麟不時而出﹐駒流汗兮擾擾於修塗。”{晋}{张华}《情诗》之四:“懸邈極修途﹐山川阻且深。”
假途滅虢-汉语大词典
假途滅虢
【1】《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在灭{虢}后的回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后以“假途滅虢”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三国演义》第五六回:“{玄德}又問如何。{孔明}曰:‘此乃假途滅{虢}之計也﹐虚名收{川}﹐實取{荆州}。’”{明}{杨慎}《滇载记》:“殺虎子而還喂其虎母﹐分狙栗而自詐其狙公﹐假途滅{虢}﹐獻璧吞{虞}﹐金印玉書﹐乃爲釣魚之香餌。”
假途-汉语大词典
假途
【1】见“假塗”。
僕僕道途-汉语大词典
僕僕道途
【1】奔走于道路。形容途中劳顿。{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如客店必照例造報月一陳核﹐則僕僕道途﹐不勝其苦矣。”{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它嫂}平安﹐惟{它兄}仆仆道途﹐不知身体如何耳。”
前途-汉语大词典
前途
亦作“[前涂]”亦作“[前塗]”【1】将行经的前方路途。{晋}{左思}《吴都赋》:“先驅前塗﹐俞騎騁路。”{唐}{杜甫}《石壕吏》诗:“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小人路上記起失帶了腰刀﹐與同行{王惠}説知﹐叫他前途等候﹐自己轉來的。”{鲁迅}《故事新编·奔月》:“圆的雪白的月亮照着前途﹐凉风吹脸﹐真是比大猎回来时还有趣。”【2】喻未来的处境。{唐}{姚合}《答韩湘》诗:“三十登高科﹐前塗浩難測。”{清}{孙枝蔚}《饮酒廿首和陶韵》之十:“壯年忽已去﹐焉復知前塗。”【3】特指好的未来。《宣和遗事》後集:“帝亦微笑謂{阿計替}曰:‘使我有前途﹐汝等則吾更生之主也﹐敢不厚報!’”{巴金}《<巴金选集>後记》:“我自己也知道我如果不能从井里出来﹐我就没有前途﹐我就只有在孤独中死亡。”【4】犹登程。{唐}{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存亡不重見﹐喪亂獨前途。”{明}{吴承恩}《宿田家》诗:“天明即前途﹐眷眷意轉切。”【5】不久前行经的路途。{宋}{无名氏}《鬼董·沈翁》:“一人衣青褐衣投宿﹐曰:‘吾前途值盗﹐囊資皆罄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店家道:‘若是小店内失竊了﹐應該小店查還。今却是車户走了﹐車户是客人前途僱的。小店有何干涉?’”【6】指与事情有关的双方中的一方。《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意思想討堂翁一個回信﹐晩生也好回覆前途。”《老残游记》第十六回:“只須老兄寫明云﹐减半六五之數﹐前途願出。兄弟憑此﹐明日就斷結了。”{张恨水}《啼笑因缘》第二二回:“我们早派人和前途接洽多次﹐怎么没交款﹐人就出来了呢?”【7】指前面的军队。《南史·郑绍叔传》:“前途不捷﹐我當其咎。糧運不繼﹐卿任其責。”{严复}《<法意>按语》:“所發{滿洲}之卒﹐其戰也﹐直無異前涂之倒戈。”
亨途-汉语大词典
亨途
【1】犹亨路。{唐}{郑谷}《咏怀》诗:“自許亨途在﹐儒綱復振時。”
冥途-汉语大词典
冥途
【1】佛教指地狱饿鬼之处。{清}{钱学伦}《语新》卷上:“相傳生前在廟執事﹐死如其故﹐不受冥途苦惱。”{明}{徐霖}《绣襦记·剔目劝学》:“我在冥途回轉﹐尚兀自心頭火燃。”《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慚愧闇梨至此間﹐弟子處在冥途間。”
出處殊途-汉语大词典
出處殊途
【1】见“出處殊塗”。
出途-汉语大词典
出途
【1】犹出路。{{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秦}统一后﹐官吏为数有限﹐一部分官僚又是{秦}国的武夫功臣﹐士的出途骤然变小。”
危途-汉语大词典
危途
亦作“[危塗]”【1】艰险难行的道路。{唐}{杜甫}《龙门阁》诗:“危途中縈盤﹐仰望垂綫縷。”{宋}{陆游}《秋怀》诗之一:“危途觸{灧澦}﹐歸興薄{蓬萊}。”【2】指危险的途程。{鲁迅}《华盖集·北京通信》:“然而向青年说话可就难了﹐如果盲人瞎马﹐引入危涂﹐我就该得谋杀许多人命的罪孽。”{唐}{王勃}《上刘右丞书》:“雄慮耿於風雲﹐危途迫於朝夕。”
分途-汉语大词典
分途
【1】见“分塗”。
争途-汉语大词典
争途
亦作“[争塗]”【1】抢占道路。亦喻争夺地位。{晋}{葛洪}《抱朴子·安贫》:“聘蘭筋以陟六萬者﹐不争途乎蹇驢之群。”{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於是{聃}{周}當路﹐與{尼父}争塗矣。”
别途-汉语大词典
别途
亦作“[别塗]”【1】异途;其他途径。《孔子家语·相鲁》:“長幼異食﹐强弱異任﹐男女别塗﹐路無拾遺。”{唐}{湛然}《法华文句记》卷三之一:“文雖廣略﹐事無别途。”
利途-汉语大词典
利途
亦作“[利塗]”【1】取利之途径。{汉}{桓宽}《盐铁论·错币》:“禁溢羨﹐厄利塗﹐然後百姓可家給人足也。”《管子·国蓄》:“塞民之養﹐隘其利途。”
荆棘滿途-汉语大词典
荆棘滿途
【1】荆棘遍地。喻世道艰难。{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红箫}妹妹哟﹐你与我同向生的路上走去吧﹐不怕那儿就是荆棘满途!”{元}{任昱}《上小楼·隐居》曲:“荆棘滿途﹐{蓬萊}閑住﹐{諸葛}茅廬。”
取途-汉语大词典
取途
【1】选取经由的道路。{明}{袁宏道}《三教图引》:“譬如往京師﹐東人往﹐南人往﹐西人亦往﹐其取途雖異﹐而至京師則同也。”
平途-汉语大词典
平途
【1】平直的大路。{北周}{庾信}《小园赋》:“摧直轡於{三危}﹐碎平途於{九折}。”{陆蠡}《海星·松明》:“我来时是坦荡的平途﹐怎样会来到这崎岖的山路!”
坦途-汉语大词典
坦途
【1】见“坦塗”。
堂途-汉语大词典
堂途
【1】见“堂涂”。
塞途-汉语大词典
塞途
【1】堵塞道路。形容人多拥挤。{郭希仁}《从戎纪略》附《钱君定三传》:“{元}({楊調元})歸﹐權厝于{八仙庵}﹐弔者塞途。”{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時民避亂﹐扶老攜幼﹐塞塗而來。”{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畿辅·淹九》:“京師是日﹐不但游人塞途﹐而四方全真道人﹐不期而集者不下數萬。”
塵途-汉语大词典
塵途
【1】谓世俗之路。{王闿运}《与卢生书》:“今復絜矩塵途﹐不易舊轍﹐則是帶莕藻於木末﹐植桔梗於深泉……勞而寡績﹐困將何言?”
失途-汉语大词典
失途
亦作“[失塗]”【1】谓仕途失意。{唐}{孟郊}《伤时》诗:“常聞貧賤士之常﹐嗟爾富者莫相笑。男兒得路即榮名﹐邂逅失途成不調。”{唐}{卢纶}《纶与吉侍郎中孚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诗:“悄悄失途子﹐分將秋草并。”【2】迷失道路。指失去了正确的行动方向﹐走错了路。《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將軍名臣之子﹐失塗至此﹐若能不遠而復﹐猶不失爲忠義之臣!”{宋}{范公偁}《过庭录》:“{丁石}﹐舉人也……後失途在教坊中。”
同歸殊途-汉语大词典
同歸殊途
【1】见“同歸殊塗”。
命途-汉语大词典
命途
【1】平生的经历;生活的道路。{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時運不齊﹐命途多舛。”《十月》1981年第6期:“这位命途多舛的姑娘高兴得几乎跳起来。”《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命途多蹇﹐所以至此。”{唐}{杜頠}《梦赋》:“才譽不振﹐命途仍塞。”
啓途-汉语大词典
啓途
【1】开道。《金史·抹撚尽忠传》:“我當先出﹐與諸妃啓途。”
常途-汉语大词典
常途
亦作“[常塗]”【1】常规。《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唯{永泰公主}承恩特葬﹐事越常塗﹐不合引以爲名。”【2】平常的道路。{唐}{韩愈}《进学解》:“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盗竊。”
岐途-汉语大词典
岐途
亦作“[岐塗]”【1】岔路。多喻不正确的道路。{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序》:“上自{游}{夏}之初﹐下終{秦}{漢}之際﹐其間岐塗詭説﹐雖紛然競起﹐而餘風曩烈﹐亦時或獨存。”一本作“歧塗”。{清}{陈恭尹}《早发新塘浦向广州东山舟中作》诗:“傷哉逝川歎﹐慟矣岐途泣。”
征途-汉语大词典
征途
亦作“[征塗]”【1】行军路上;出征之路途。{陈毅}《过微山湖》诗:“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緣生}從戍行旅﹐征途訊訪﹐既非舊土﹐故無所究。”{{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闽西三年游击战争》:“{闽}西人民的子弟兵﹐终于实现了开赴前线抗日的夙愿……挥泪高歌﹐踏上了新的征途。”【2】远行的路途;行程。{唐}{杜甫}《龙门》诗:“往來時屢改﹐川陸日悠哉!相閲征塗上﹐生涯盡幾迴。”{清}{陈裴之}《香畹楼忆语》:“伏雨闌風﹐征途迢滯。”{宋}{柳永}《鹊桥仙》词:“屆征途﹐携書劍﹐迢迢匹馬東去。”{南朝} {陈}{徐陵}《秋日别庾正员》诗:“征途愁轉旆﹐連騎慘停鑣。”
徑途-汉语大词典
徑途
【1】见“徑塗”。
得途-汉语大词典
得途
【1】仕途得志。{唐}{陆长源}《答东野夷门雪》诗:“好丹與素道不同﹐失意得途事皆别。”{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年少得途未要忙﹐時清諫疏尤宜罕。”
街途-汉语大词典
街途
【1】街道。《魏书·贾思伯传》:“性謙和﹐傾身禮士﹐雖在街途﹐停車下馬﹐接誘恂恂﹐曾無倦色。”
循途守轍-汉语大词典
循途守轍
【1】见“循塗守轍”。
衝途-汉语大词典
衝途
【1】犹通衢;大路。《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安公子}〕{淮}上一來一往走了一遭﹐也不過領略些衝途市井的風土人情﹐長得了甚的心胸見識。”
宦途-汉语大词典
宦途
【1】做官的道路;官场。{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这在他的宦途上是一大蹭蹬﹐比{李白}在{天宝}三年被赐金还山的待遇﹐还要冷落。”{明}{杨珽}《龙膏记·游仙》:“下官纔涉宦途﹐再完伉儷﹐事業未終﹐遽難從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繼之}嘆道:‘老弟﹐你未曾經歷過宦途﹐那里懂得這許多!’”{唐}{白居易}《短歌行》:“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宋}{王禹偁}《书斋》诗:“莫笑未歸田里去﹐宦途機巧盡能忘。”《梁书·萧子范传》:“{子範}少與弟{子顯}﹑{子雲}才名略相比﹐而風采容止不逮﹐故宦途有優劣。”
客途-汉语大词典
客途
亦作“[客塗]”【1】客行途中。{清}{黄鷟来}《戊辰冬与孙四明》诗之二:“客途思所歷﹐{吴}{越}山水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吾與你本是一面不曾相識﹐憐你客途﹐過爲拯救﹐豈知你所爲不義若此!”{明}{万泰}《留别董四来》诗:“客塗相見即相親﹐總是凄凉夢裏人。”{宋}{陆游}《感昔》诗:“負琴腰劍成三友﹐出{蜀}歸{吴}歷百城。最是客途愁絶處﹐{巫山}廟下聽猿聲。”
家途-汉语大词典
家途
【1】见“家塗”。
幽途-汉语大词典
幽途
【1】佛教语。幽冥之途。指六道轮回中的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唐}{李白}《化城寺大钟铭》:“赦湯鑊于幽途﹐息劍輪于苦海。”{明}{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幽途渺渺﹐滯魄沉沉﹐誰與招魂。”
王途-汉语大词典
王途
【1】见“王塗”。
末路窮途-汉语大词典
末路窮途
【1】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那時我見你兩個末路窮途﹐彼此無靠﹐是我一片好心﹐一團熱念﹐難道我有甚麽貪圖不成?”
末途-汉语大词典
末途
【1】谓晩年。《魏书·崔浩传论》:“謀雖蓋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
本途-汉语大词典
本途
【1】犹正道。{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豈復知孝悌之原﹐忠正之直﹐綱紀之化﹐本途之歸哉?”【2】自身的前途。{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惟言六道輪迴﹐不煩遣送﹐皆各隨平生之善惡﹐如水之流濕﹐火之就燥﹐氣類相感﹐自得本途。”
樵途-汉语大词典
樵途
【1】樵路。{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樵途塢徑幽委﹐蟲鳥聲無人。”
殊途同歸-汉语大词典
殊途同歸
【1】见“殊塗同歸”。
殊途-汉语大词典
殊途
【1】见“殊塗”。
戒途-汉语大词典
戒途
亦作“[戒塗]”【1】出发,准备上路。《晋书·文六王传论》:“遂乃褫龍章於袞職﹐徒侯服於下藩﹐未及戒塗﹐終於憤恚﹐惜哉!”《周书·文帝纪上》:“自大都督臣{岳}殁後﹐臣頻奉詔還闕﹐秣馬戒途﹐志不俟旦。”{唐}{张文琮}《昭君怨》诗:“戒途飛萬里﹐回首望{三秦}。”{明}{宋濂}《送和赞善北归》诗序:“蓋生逢有道之朝﹐皇上執孝道以御天下﹐故{希文}朝有請而夕戒塗也。”{清}{俞蛟}《潮嘉风月记·轶事》:“而生亦年至耳順矣﹐因束裝思歸﹐戒途有日。”【2】戒备于途。{清}{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時土匪未靖﹐行旅戒途。”
截途-汉语大词典
截途
【1】当道,拦路。{清}{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截途而{魏}師驚﹐寫狀而{林邑}却。”
正途-汉语大词典
正途
【1】亦作“[正塗]”。犹正道。{郭沫若}《脱离蒋介石以後》五:“我的路径已经是明了了﹐只有出于辞职的一途。如终是工具﹐但好在是被用在正途上的工具。”{汉}{赵岐}《<孟子>题辞》:“{孟子}閔悼{堯}﹑{舜}﹑{湯}﹑{文}﹑{周}﹑{孔}之業﹐將遂湮微﹐正塗壅底﹐仁義荒怠﹐佞僞馳騁﹐紅紫亂朱。”{叶圣陶}《城中》:“毕业学生往往来问进那个中等学校好﹐便回答他们﹐总是官立的中学或师范好﹐因为那是正途。”【2】{清}制官吏以进士﹑举人出身与以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荫贡出身的称正途。由捐纳或议叙而得官的称异途。{孙中山}《五权宪法》:“从前{中国}的官吏﹐凡经过考试出身的人﹐便算是正途﹐不是考试出身的人﹐不能算是正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及至他批了出來﹐底下人的命﹐也是什麽正途出身﹐封疆開府。”《清会典事例·礼部·录送乡试一》:“五十二年議准﹐正途貢監﹐令該監照例收考﹐分别去取。”《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徵辟難道算得正途出身麽?”
歧途-汉语大词典
歧途
亦作“[歧塗]”【1】比喻错误的道路。{清}{陆继辂}《<七家文钞>序》:“吾{常}自{荆川}之殁﹐此道中絶。後有作者﹐復趨于歧塗﹐以要一時之譽。”{宋庆龄}《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经走上了歧途。”【2】岔路。{清}{赵翼}《放歌》:“誰教東馳西騖多歧塗﹐貪如奪標棄如屣。”{宁调元}《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之一:“亡羊已爲歧途誤﹐功狗翻先狡兔烹。”《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兩旁歧途曲巷中有無數的車馬輻輳。”【3】谓不同的途径。{田北湖}《论文章源流》:“今地球萬國﹐異文并列﹐審音﹑解字﹑聯句﹑纂文之難易﹐截然歧途﹐不可混合。”
歸途-汉语大词典
歸途
【1】见“歸塗”。
改途-汉语大词典
改途
【1】见“改塗”。
日暮途遠-汉语大词典
日暮途遠
亦作“[日莫途遠]”【1】天色已晩而路程尚远。比喻力竭计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日暮途遠﹐人間何世!”{明}{汤显祖}《紫箫记·惜别》:“{尚君}西歸﹐終有南來之日……只有老夫日暮途遠﹐恐當没齒邊陲﹐星星白髮﹐無相見期矣。”{宋}{秦观}《代程给事致仕表》:“日莫途遠﹐顧己分之非安;漏盡鍾鳴﹐亦人言之可畏。”{黄中黄}《沈荩》第二章:“及至北事之起﹐{張之洞}坐擁練兵﹐漸露日暮途遠﹐倒行逆施之概。”《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日莫途遠-汉语大词典
日莫途遠
【1】见“日暮途遠”。
日暮途窮-汉语大词典
日暮途窮
【1】比喻到了无路可走﹑忍无可忍的地步。{鲁迅}《呐喊·头发的故事》:“我于是不穿洋服了﹐改了大衫﹐他们骂得更利害。在这日暮途穷的时候﹐我的手里才添出一支手杖来﹐拚命的打了几回﹐他们渐渐的不骂了。”【2】天色已晩,路已走到尽头。比喻到了末日。语本{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楊益}道:‘蠻煙瘴疫﹐九死一生﹐欲待不去﹐奈日暮途窮﹐去時必陷死地﹐煩賜教。’”{夏衍}《法西斯细菌》第三幕:“我看{日本}人快完了﹐要不是日暮途穷﹐决不会用这种手段。”{清}{侯方域}《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君子稍知禮義﹐何至甘心作賊!萬一有焉﹐此必日暮途窮﹐倒行而逆施。”
晩途-汉语大词典
晩途
【1】见“晩塗”。
暗途-汉语大词典
暗途
【1】黑暗的路。{许地山}《暗途》:“{吾威}在暗途中走着﹐耳边虽常听见飞虫﹑野兽底声音﹐然而他一点害怕也没有。”
暮途-汉语大词典
暮途
【1】傍晚的路程。多比喻困境或晩年。{唐}{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荒歲兒女瘦﹐暮途涕泗零。”{唐}{徐珩}《日暮望泾水》诗:“獨有迷津客﹐懷歸軫暮途。”{清}{顾炎武}《答王茂衍》:“或且停車{渭}曲﹐坐石{磻溪}﹐得隨巾拂之餘﹐上溯韋編之學……則耄齒增榮﹐暮途知勵矣。”
暝途-汉语大词典
暝途
【1】昏暗的道路。{唐}{杜甫}《行次昭陵》诗:“松柏瞻虚殿﹐塵沙立暝途。”{仇兆鳌}注:“暝﹐{樊}作‘暗’。”
曠途-汉语大词典
曠途
【1】见“曠塗”。
泉途-汉语大词典
泉途
亦作“[泉塗]”【1】泉下;地下。指阴间。《宋书·刘勔传》:“泉途就永﹐寃逝無追。”{南朝} {宋}{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皇帝痛掖殿之既闃﹐悼泉途之已宫。”{明}{唐寅}《刘太仆墓志铭》:“大化奄忽﹐投軌泉途。”{清}{方苞}《兄子道希墓志铭》:“安歸泉塗﹐汝毋惻傷。”
沿途-汉语大词典
沿途
亦作“[沿塗]”【1】沿路,一路上。《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但此刻正是沿途大水﹐車斷走不得。”{郑振铎}《离别》:“船慢慢的向前驶着﹐沿途见了停着的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士辭窮吐實﹐且曰:‘今負天下重名﹐孰踰先生﹐沿塗既賴以勉﹐自此入京﹐意通行無礙﹐不虞敗獲也。’”
泥途-汉语大词典
泥途
【1】见“泥塗”。
津途-汉语大词典
津途
【1】见“津塗”。
清途-汉语大词典
清途
【1】清贵的仕途。《北堂书钞》卷六二引{晋武帝}《治书侍御史诏》:“{基}子{沖}尚書郎中﹐雖復清途﹐猶未免楚撻。”《南史·荀伯子传》:“{荀伯子}少好學﹐博覽經傳﹐而通率好爲雜語﹐遨遊閭里﹐故以此失清途。”{清}{顾炎武}《菰中随笔》:“古者郎官出宰﹐卿相治郡﹐所以重親人之官﹐急爲政之本。自澆風久扇﹐此道稍消﹐頡頏清途﹐便臻顯貴。”{宋}{王禹偁}《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薄命誠非據﹐清途不久留。”
犂途-汉语大词典
犂途
【1】见“犂鶘”。
指途-汉语大词典
指途
亦作“[指塗]”【1】谓就道上路。{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候晨永歸﹐指塗載陟。”{晋}{陆机}《赠弟士龙》诗:“指途悲有餘﹐臨觴歡不足。”{南朝} {宋}{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诗:“舉觴矜飲餞﹐指途念出宿。”
擿埴索途-汉语大词典
擿埴索途
【1】见“擿3埴索塗”。
朔途-汉语大词典
朔途
亦作“[朔塗]”【1】谓前往北方之路。{晋}{陆机}《赠冯文罴》诗:“佇立望朔塗﹐悠悠迥且深。”{唐}{沈佺期}《送陆侍御馀庆北使》诗:“朔途際{遼海}﹐春思繞轘轅。”
旅途-汉语大词典
旅途
亦作“[旅塗]”【1】旅行途中。{唐}{刘沧}《秋日寓怀》诗:“旅塗誰見客青眼﹐故國幾多人白頭。”{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在他的脸上﹐从疲惫于旅途的脸上﹐隐隐地浮泛着最天真的表情。”{唐}{张乔}《吴江旅次》诗:“旅途歸計晩﹐鄉樹别年深。”【2】喻人生的历程。《新华文摘》1981年第5期:“一个人能有他内心所崇拜的对象﹐总比无所寄托要幸运得多﹐从这一点上说﹐能够在生命的旅途中遇到你﹐就是生活给他的最大的恩赐了。”
急不擇途-汉语大词典
急不擇途
【1】犹慌不择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張}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擇途;及明﹐困殆已極。”
懸途-汉语大词典
懸途
【1】高峻坎坷的路。{唐}{孟郊}《立德新居》诗之六:“懸途多仄足﹐崎圃無脩畦。”
砥途-汉语大词典
砥途
【1】犹砥路。{元}{方回}《石硖书院赋》:“賴多士之媺俗兮﹐遵砥途之坦蕩。”
畏途-汉语大词典
畏途
【1】见“畏塗”。
異途同歸-汉语大词典
異途同歸
【1】见“異塗同歸”。
異途-汉语大词典
異途
【1】非正规的仕途。指非科举出身。{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吏部·徐晞三代遭际》:“〔{徐晞}〕以異途任六卿﹐世所共艷﹐然不知其子孫所遇更異。”【2】不同的道路。形容有差别,不一样。{晋}{干宝}《<搜神记>序》:“將使事無二迹﹐言無異途﹐然後爲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北齐书·元孝友传》:“今人生爲皂隸﹐葬擬王侯﹐存没異途﹐無復節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