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遏)是什么意思
遏抑-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遏抑èyì
压制——扶植、扶持、培养(~亲信,遏抑异己。)
抑制 抑止 抑遏 遏抑 按捺 按压 按-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抑制 抑止 抑遏 遏抑 按捺 按压 按
抑制yìzhì273、609抑止yìzhǐ609抑遏yì’è 遏抑èyì 按捺ànnà 按压ànyā 按àn
动词。表示用内在的力量把感情、冲动、欲望或兴奋压下去,不使发展或流露。
“抑制”强调控制住,不让发展。例如:“我实在抑制不住心中的悲恸,就偷偷跑到村外,坐在一棵大树下放声大哭起来”(《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警备队长抑制着心中的慌恐,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管桦中短篇小说集》);“她的声调和她嘴角抑制的笑纹,却隐藏不住她对于自己劳累的满意”(同上);“他不可抑制地谈起他们这个山区的过去”(冰心:《樱花赞》)。
“抑止”强调加以制止;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例如:“老人抑止不住自己底悲伤”(萧军:《八月的乡村》);“我自己也抑止不住这意外喜悦的激动”(峻青:《黎明的河边》);“他抑止了巨大的兴奋和冲动,一声不响地看栓娃吃着”(《十月》,1982,1)。
“抑遏”强调加以阻遏、克制;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只用于念头、感情;是书面语用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郁达夫:《薄奠》);“他抑遏不住内心强烈的愤怒,大力拍了一下桌子”。
“遏抑”是“抑遏”的等义词,在语句中两词可以互换,使用上没有差别。
“按捺”“按压”和“按”都有以手或指头压住作比喻的形象色彩。“按捺”强调竭力阻遏,不使流露或涌冒。例如:“李自成一听这话,更加按捺不住怒火,啪地,打了他一个耳光”(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他一直按捺着自己的感情,只是根据道静的情形适可而止地谈着各种使她中意的话语”(杨沫:《青春之歌》);“大家听了这话,谁还按捺得住呢”(冯骥才等:《义和拳》);“按压”强调压下去,意思比“按捺”重;有书面语色彩,较少使用。例如:“战士们按压不住的战斗热情,全部流到周大勇心里了”(杜鹏程:《保卫延安》);“为了顾全大局,她不得不按压住内心的愤激,继续和敌人应酬”。“按”在意思上和“按捺”一致,只是略轻些;使用范围窄些,一般只用于怒火、火性、高兴等。例如:“大家再也按不住心头怒火,都大声骂起来”;“我用劲按住了火性,勉强笑着回答”(茅盾:《腐蚀》);“永春嫂知是真的,也按不住高兴”。
“抑制”在作为生理学术语,表示“阻止和削弱大脑皮层兴奋的神经活动过程”的意义时(如说:“入睡无梦是大脑皮层完全处于抑制的表现”),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制止 抑制 抑止 遏制 遏止-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制止 抑制 抑止 遏制 遏止
制止zhìzhǐ547抑制yìzhì273、547 抑止yìzhǐ547遏制èzhì 遏止èzhǐ
动词。表示强迫使停止或不发生。
“制止”含有“用强力或以一定的手段来迫使停止或不发生”的意味。例如:“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师爷拉长着脸说,尽力制止着冯大生打岔他”(沙汀:《还乡记》);“‘你不要抢话!’一个围拢来看热闹的说,制止着冯大生”(同上)。
“抑制”和“抑止”都含有“压下去、按捺住,依靠内在的力量(理智等)来控制、约束思想感情”的意味,多用于自身。“抑制”强调控制住,使不能发生或继续下去,适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他俩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抑制不住”(《小说月报》,1982,3);“看到两人在沈园痛苦相遇的情景,我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为他们流下眼泪”;“他心里的怒火抑止不住地往上冒,真想扑上去把这个汉奸掐死”;“鸟雍,带着一种不可抑止的生气,象一颗砍不倒的大树”(曹禺等:《胆剑篇》);“当奏起中国国歌,五星红旗在体育馆内冉冉升起时,我们难以抑止内心的激动,热泪涌上了眼眶”。
“遏制”和“遏止”都含有设法阻止住的意味,一般用于情绪的发展、势力的升降以及事物的蔓延等;是书面用词,有书面语色彩。“遏制”强调用力控制住。例如:“我们遏制了心头的愤怒,高声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叶圣陶:《寒假的一天》);“她感觉这样做不对,便遏制住自己”(杨沫:《青春之歌》);“他一念着那可爱的名字时,是更遏制不住得意的欢容”(丁玲:《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人民力量的壮大发展,是不可遏制的”;“卫生部门已采取紧急措施,尽力遏制瘟疫的蔓延”。“遏止”强调阻挡住,使停止。例如“文化的改革如长江大河的流行,无法遏止,假使能够遏止,那就成为死水,纵不干涸,也必腐败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秦军果然应允,但一退即不可遏止,晋军乘机渡水攻击,大败秦军”(《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阻止 阻挠 阻拦 阻遏 阻 拦-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阻止 阻挠 阻拦 阻遏 阻 拦
阻止zǔzhǐ 阻挠zǔnáo 阻拦zǔlán285 阻遏zǔ’è 阻zǔ285拦lán285
动词。表示“使不能进行”的意思。
“阻止”强调使某项活动停止下来。例如:“但是一切中外反动派的阻止中国人民胜利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杨子荣赶紧挥手阻止孙达得的粗卤”(曲波:《林海雪原》);“不要阻止他报名”。
“阻挠”含有“暗中设置障碍进行破坏”的意味;例如:“我们此行纯为爱国而来,绝无越轨行动,请你们不要阻挠”(杨沫:《青春之歌》);“在‘四人帮’影响很深的单位,落实干部政策和阻挠落实干部政策斗争的严重性,决不能低估了”(《人民日报》,1977.11.27);“他要考大学是好的,别阻挠他”。
“阻拦”强调以较大力量进行拦截。例如:“阻拦社员恢复家庭副业的是谁?”(《小说选刊》,1981,11);“想起塌鼻子做出的那猥亵而毒狠的场面,七公公把经理员的叙述阻拦住了”(《沙汀文集》);“我一次又一次地申请出院,医生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阻拦:不同意”(唐弢:《回忆·书简·散记》)。
“阻遏”和“阻止”意思一样,但只用于书面语,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俄国的‘经济的自强’已经不容农奴制度再加阻遏,非要求自由发展不可了”(《瞿秋白文集》,第二卷);“美国军方的意见是美国必须避免两洋作战,在太平洋上采取阻遏战略”(《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10)。
“阻”是文言词,意思相当于“阻止”或“阻挡”,具有书面语色彩,可出现在固定词组“推三阻四”、“风雨无阻”之中。例如:“明天上午八点出发,风雨无阻”;“其他干部来喝阻老万喜,康主任还不让”(《小说月报》,1981,11)。
“拦”是口语用词,意思相当于“阻拦”或“阻挡”,具有口语色彩。例如:“我拦住他,他不光没发脾气,还向我作了检讨呢”(《邓友梅短篇小说选》);“他一定要参加,那就别拦他,让他去吧”。
遏-孙子兵法词典
遏è
【释义】:
阻止。《军争篇》:“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孟氏注:“人怀归心,必能死战,则不可止而击也。”
归师勿遏-孙子兵法词典
归师勿遏
【释义】:
敌人退回本国,不要阻拦。《军争篇》:“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张预注:“兵之在外,人人思归,当路邀之,必致死战。”
勿遏-孙子兵法词典
勿遏
【释义】:
不要截击。《军争篇》:“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孟氏注:“人怀归心,必能死战,则不可止而击也。”
遏止 遏制-近义词应用词典
遏止 遏制
遏止 èzhǐ 遏制 èzhì
【遏止】用力阻止。如:
1.文化的改革如长江大河的流行,无法遏止。
【遏制】制止。如:
2.那块被雕成英雄像的石头见人崇敬他,当然遏制不住他的骄傲。
辨析:“遏止”对象多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暴动、潮流、洪流等,如不可遏止的改革浪潮。“遏制”着重于“制”,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喜怒哀乐等情绪,如例2;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如遏制革命的阴谋已经破产。
遏-古文观止词典
遏è
【词性】:动词
一、阻止,防止(2)。《子产论政宽猛》:式遏寇虐,惨不畏明。——要阻止侵夺残暴,不怕王法的人。《路温舒尚德缓刑书》:遏过者谓之妖言。——把阻止错误的话说成是妖言。
二、停止,止(1)。《滕王阁序》:纤歌凝而白云遏。——柔细的歌声慢慢拉长,使流动的白云停止下来。
遏-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遏è
阻止,阻碍。《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行云。”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锄其直,~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遏抑】阻止。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
防遏-现代汉语大词典
防遏fáng è
【释义】:
防备遏止。
阻遏-现代汉语大词典
阻遏zǔ è
【释义】:
阻挡;阻止。如:革命潮流不可阻遏。
势不可遏-现代汉语大词典
势不可遏shì bù kě è
【释义】:
犹势不可当。鲁迅《写在〈坟〉后面》:“后来白话渐渐通行了,势不可遏,有些人便一转而引为自己之功,美其名曰‘新文化运动’。”
抑遏-现代汉语大词典
抑遏yì è
【释义】:
抑制;遏止。郁达夫《薄奠》:“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
响遏行云-现代汉语大词典
响遏行云xiǎng è xíng yún
【释义】:
形容声音高昂激越,高入去霄,把流动的浮云也止住了。语出《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张篁溪《辛亥革命征信录》:“时望平街上已聚有千余人,同声鼓噪,响遏行云。”
沮遏-现代汉语大词典
沮遏jǔè
【释义】:
阻止遏制。鲁迅《科学史教篇》:“此其成果,以偿沮遏科学之失,绰然有余裕也。”
怒不可遏-现代汉语大词典
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
【释义】:
愤怒得难以抑制。郭小川《春歌》:“人民的胸怀呵,怒不可遏!有压迫的地方,就有风波。”
遏-现代汉语大词典
遏è
【释义】:
①抑制;阻止。吴组缃《山洪》:“现在双全官对寿官这样愤不可遏,不留情的加以抨击,他很有点为寿官抱屈。”②断绝;禁绝。如:遏绝。③姓。
遏止-现代汉语大词典
遏止è zhǐ
【释义】:
阻止。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我只得在前面的椅上,用口紧噙着我的食指,以期减杀这不可遏止的悲哀。”
遏抑-现代汉语大词典
遏抑è yì
【释义】:
阻止;抑制。邹韬奋《大众生活社致北平全体学生一封信》:“潜藏在大众血流里的忿怒此后是再也遏抑不住,每一颗灼热的心,在现在都爆射出要求御侮救亡的愤火。”
遏阻-现代汉语大词典
遏阻è zǔ
【释义】:
阻止;拦住。邹韬奋《萍踪寄语》:“虽他们的具有‘千方百计’本领的‘父亲’,也难于遏阻这个狂澜了。”
遏郁-现代汉语大词典
遏郁è yù
【释义】:
压抑郁结。李大钊《平民主义》:“然而在那削小、屈辱、衰弱、消亡、罹灾殃、受祸患的一方,其无限的烦冤,无限的痛苦,遏郁日久,亦必迸发而谋所以报复与抵抗。”
遏制-现代汉语大词典
遏制è zhì
【释义】:
制止。王西彦《乡下朋友》:“心里简直汹涌起遏制不住的欢欣。”
遏绝-现代汉语大词典
遏绝è jué
【释义】:
①灭绝。柳亚子《哀女界》:“无才是德,所以遏绝女子之灵魂。”②阻止禁绝。鲁迅《〈争自由的波浪〉小引》:“假使遏绝革新,屠杀改革者的人物,改革后也就同浴改革的光明,那所处的倒是最稳妥的地位。”
遏勒-现代汉语大词典
遏勒è lè
【释义】:
遏制。郭沫若《洪波曲》:“怒火在心里我遏勒不住。”
八音遏密-汉语大词典
八音遏密
【1】《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谓{尧}死﹐天下为之举哀﹐停止作乐。后以“八音遏密”指国君(或国家元首)去世。{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明年冬﹐鼎湖弓劍竟棄臣民﹐八音遏密矣。”{柳亚子}《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志哀》诗:“奉櫬南歸四載遥﹐八音遏密寄哀思。”
雍遏-汉语大词典
雍遏
【1】阻塞,壅塞。雍,通“壅”。{章炳麟}《定版籍》:“圍田多雍遏沼澤爲之﹐今則遍以稱水田。”《淮南子·主术训》:“棄公勞而用朋黨﹐則奇材佻長而干次﹐守官者雍遏而不進。”
制遏-汉语大词典
制遏
【1】抑制。《红楼梦》第八三回:“且能培養肝陰﹐制遏邪火。”
勢不可遏-汉语大词典
勢不可遏
【1】犹势不可当。{鲁迅}《坟·写在<坟>後面》:“后来白话渐渐通行了﹐势不可遏﹐有些人便一转而引为自己之功﹐美其名曰‘新文化运动’。”{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李白}則飄揚振激﹐如遊雲轉石﹐勢不可遏。”{唐}{裴铏}《传奇·韦自东》:“{自東}不顧﹐仗劍奮衣而往﹐勢不可遏。”
壅遏-汉语大词典
壅遏
亦作“[壅藹]”【1】阻塞;阻止。《穀梁传·成公五年》:“{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隶释·汉桂阳太守周憬功勋铭》:“彌陵隮阻﹐丘阜錯連;隅陬壅藹﹐末由騁焉。”《管子·立政九败解》:“且姦人在上﹐則壅遏賢者而不進也。”{清}{林则徐}《批上海绅民沈泰等呈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禀》:“且{蒲}﹑{肇}﹑{新}﹑{李}四河﹐互相貫注﹐以達{吴淞}﹐即由{吴淞}注{浦}入海﹐西來之水不至壅遏﹐更可並力以助{吴淞}。”{宋}{范仲淹}《和谢希深学士见寄》诗:“迴頭諫諍路﹐尚願無壅遏。”
夭遏-汉语大词典
夭遏
【1】见“夭2閼”。
式遏-汉语大词典
式遏
【1】《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無俾民憂。”{郑玄}笺:“式﹐用;遏﹐止也。”后以“式遏”为:遏制;制止。《梁书·王茂传》:“{茂}以不能式遏姦盗﹐自表解職﹐優詔不許。”《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臣等備位﹐不能匡救禍亂﹐式遏姦逆﹐奉令震悚﹐肝心悼慄。”{宋}{司马光}《言程戡第二札子》:“{趙諒祚}數違舊制﹐易姓建官﹐妄有邀求﹐不遵朝命﹐{戡}不能式遏﹐而容納其使。”【2】《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無俾民憂。”{郑玄}笺:“式﹐用;遏﹐止也。”后以“式遏”为:防卫;抵御。{明}{杨慎}《大中丞百川张公招饮静居寺十四韵》:“晏粲倚{文翁}﹐式遏懷{葛亮}。”{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尹生}委衿帶之職﹐違式遏之任﹐而{有周}不罪之以不忠。”《隋书·达奚长儒传》:“{長儒}受任北鄙﹐式遏賊寇﹐所部之内﹐少將百倍。”《周书·梁昕传》:“尋又移鎮{閻韓}。式遏邊壘﹐甚著誠信。”{唐}{李德裕}《牛僧孺等奉敕公卿集议其中有未尽处须更令分析谨连如前》:“又近者{回鶻}攻劫{雲州}﹐漸入内地﹐節級城守﹐莫能式遏。亦未見鄰近堡栅首尾救援者。”
鬱遏-汉语大词典
鬱遏
【1】见“鬱閼”。
底遏-汉语大词典
底遏
【1】遏止。底,通“抵”。{明}{袁宏道}《送观察侯公序》:“如蟻之集羶而莫可底遏。”
寢遏-汉语大词典
寢遏
亦作“[寑遏]”【1】搁置;阻止。《後汉书·种暠传》:“時所遣八使光禄大夫{杜喬}﹑{周舉}等﹐多所糾奏﹐而大將軍{梁冀}及諸宦官互爲請救﹐事皆被寑遏。”《资治通鉴·汉顺帝汉安元年》:“八使所劾奏﹐多{梁冀}及宦官親黨;互爲請救﹐事皆寢遏。”{胡三省}注:“寢者﹐已御其奏﹐寢而不行。遏者﹐其奏未達﹐遏而不上。”
杜遏-汉语大词典
杜遏
【1】禁绝,阻止。{晋}{葛洪}《抱朴子·明本》:“外物棄智﹐滌蕩機變﹐忘富逸貴﹐杜遏勸沮……道家之業也。”{晋}{葛洪}《抱朴子·仁明》:“夫心不違仁﹐而明不經國﹐危亡之禍﹐無以杜遏﹐亦可知矣。”
枉遏-汉语大词典
枉遏
【1】屈抑。{汉}{蔡琰}《胡笳十八拍》第三拍:“氈裘爲裳兮骨肉震驚﹐羯羶爲味兮枉遏我情。”
檢遏-汉语大词典
檢遏
【1】检查防范。《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帝憂迫近{東都}﹐督諸道兵檢遏﹐於是{鳳翔}﹑{邠寧}﹑{涇原}兵守{陝}﹑{潼關}﹐{元裕}守{東都}﹐{義成}﹑{昭義}以兵衛宫。”
横遏-汉语大词典
横遏
【1】拦阻。{杨笃生}《新湖南》第四篇:“而此帝國主義﹐實以民族主義爲之根柢;故欲横遏此帝國主義之潮流者﹐非以民族主義﹐築堅墉以捍之﹐則如泛桃梗於洪濤之上而已矣。”
止遏-汉语大词典
止遏
【1】阻止;抑制。《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王宰}止遏不住﹐惹惱性子﹐奪過一根棒來﹐打得衆人四分五落﹐不敢近前。”{唐}{白居易}《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竞渡》:“竞渡相傳爲{汨羅}﹐不能止遏意無他。”{宋}{范仲淹}《奏为契丹请绝元昊进贡利害》:“臣竊見{契丹}來書﹐稱朝廷曾請{契丹}止遏{元昊}。”《晋书·华谭传》:“後爲{紀瞻}所薦﹐而爲{顧榮}所止遏﹐遂數年不得調。”
沮遏-汉语大词典
沮遏
【1】阻止遏制。{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若猶利用此動機爲國民經濟發達之媒﹐而偏采此沮遏此動機之制度﹐則所謂兩敗俱傷者也。”{唐}{韩愈}《<张中丞传>後叙》:“〔{張巡}{許遠}〕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鲁迅}《坟·科学史教篇》:“此其成果﹐以償沮遏科學之失﹐綽然有餘裕也。”{宋}{李纲}《与郑少傅书》:“其後﹐悉聚{浙}﹐兵屯于{青溪}﹐復爲所破﹐賊勢鴟張﹐莫之沮遏。”
扤遏-汉语大词典
扤遏
【1】抵御。{明}{李东阳}《费君墓碑铭》:“外侮沓至﹐隨事扤遏﹐强暴者更爲屈服。”
抑遏-汉语大词典
抑遏
【1】抑制;遏止。{郁达夫}《薄奠》下:“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二:“父曰:‘真{嚴挺之}之子!’而每抑遏﹐恐小其器耳。”{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抑遏{劉馥}﹐相厚益隆。”{明}{归有光}《与沈敬甫书》之四:“人須當任性﹐何可强自抑遏﹐以求人道好。”
抵遏-汉语大词典
抵遏
【1】遏止。{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其沿海文武將吏﹐有能連次鏖戰﹑抵遏賊鋒﹑阻賊下船不得登岸者﹐雖無首級﹐以奇功論。”
捍遏-汉语大词典
捍遏
【1】以武力阻隔。{清}{魏源}《圣武记》卷六:“又據{高平}﹑{諒山}二道﹐以捍遏内地。”
掩遏-汉语大词典
掩遏
【1】阻抑,压制。{唐}{李商隐}《有感》诗之二:“蒼黄五色棒﹐掩遏一陽生。”{清}{戴名世}《答朱生书》:“獨其胸中之思﹐掩遏抑鬱無所發洩﹐則嘗見之文辭﹐雖不求工﹐頗能自快其志。”【2】犹抹煞。《宣和书谱·孔琳之》:“方時以剛正自力﹐不能阿諛當前者﹐故奄奄衆人後。至於作字之工﹐人不得掩遏也。”
控遏-汉语大词典
控遏
【1】犹控制。{南朝} {陈}{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至於{夏}藩衝要﹐控遏上流﹐且命强兵爲我臨據。”
擁遏-汉语大词典
擁遏
【1】阻塞﹐阻拦。{汉}{桓宽}《盐铁论·褒贤》:“道擁遏不得行。自{孔子}以至于兹﹐而{秦}復重禁之。”{唐}{白居易}《和新楼北园偶集》:“歸去勿擁遏﹐倒載逃難遮。”《史记·龟策列传》:“{桀}{紂}之時﹐與天争功﹐擁遏鬼神﹐使不得通。”《宣和遗事》後集:“前日爲軍馬擁遏至此。”
斷遏-汉语大词典
斷遏
【1】阻拦隔断。《南史·循吏传·杜慧度》:“{九真}太守{李遜}父子勇壯有權力﹐威制{交}土﹐聞刺史{滕遯之}當至﹐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瑗}收衆斬{遜}﹐州境獲寧。”{晋}{陆云}《答车茂安书》:“斷遏海浦﹐隔截曲隈。”
怒不可遏-汉语大词典
怒不可遏
【1】愤怒得难以抑制。{郭小川}《春歌》之二:“人民的胸怀呵﹐怒不可遏!有压迫的地方﹐就有风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藩臺怒不可遏﹐便親自去拜臬臺。”
禁遏-汉语大词典
禁遏
【1】犹禁阻;遏止。{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即與其黨聚謀﹐陰勒士馬﹐禁遏郵傳﹐惟許入不許出。”{唐}{韩愈}《论佛骨表》:“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爲供養者。”{汉}{徐幹}《中论·务本》:“大道遠數者……義足以阜生財用﹐威足以禁遏姦非。”《东观汉记·马防传》:“上不喜之﹐數加譴責﹐所以禁遏甚備。”
肅遏-汉语大词典
肅遏
【1】严加禁止。《北史·李远传》:“{遠}敦奬風俗﹐勸課農桑﹐肅遏奸非﹐兼修守禦之備。”
蹙遏-汉语大词典
蹙遏
【1】阻挡,遏止。{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蓋以下有沙潬﹐南北亘連﹐隔礙洪波﹐蹙遏潮勢。”
逼遏-汉语大词典
逼遏
【1】逼迫压制。《宋书·邓琬传》:“窺窬畿甸﹐逼遏兩{江}﹐陵上無君﹐暴於遐邇。”《陈书·宣帝纪》:“逼遏商賈﹐營謀私蓄。”
遏-汉语大词典
遏
《廣韻》烏葛切,入曷,影。【1】抑制;阻止。《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憯不畏明。”{郑玄}笺:“式,用;遏,止也。”{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忠謇離退,姦凶得志,邪流溢而不可遏也,僞塗闢而不可杜也。”{唐}{韩愈}《论佛骨表》:“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爲供養者。”{吴组缃}《山洪》二五:“现在{双全官}对{寿官}这样愤不可遏,不留情的加以抨击,他很有点为{寿官}抱屈。”【2】掩盖;遮蔽。{唐}{孟郊}《投所知》诗:“盡美固可揚,片善亦不遏。”【3】断绝;禁绝。《书·武成》:“敢祗承上帝,以遏亂略。”{孔}传:“言誅{紂}敬承天意,以絶亂路。”《楚辞·天问》:“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王逸}注:“遏,絶也。”{晋}{潘岳}《西征赋》:“{武皇}忽其升遐,八音遏於四海。”【4】阻击;抵御。《孙子·军争》:“餌兵勿食,歸師勿遏。”{杜佑}注:“窮寇退還,依險而行,人人懷歸,故能死戰,徐觀其變,而勿遏截之。”《吕氏春秋·悔过》:“{蹇叔}謂其子曰:‘{晉}若遏師,必於{殽}。’”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作“{晉}人禦師必於{殽}。”【5】古代乐曲《韶夏》的又称。《国语·鲁语下》:“夫先樂金奏《肆夏樊》﹑《遏》﹑《渠》,天子所以饗元侯也。”{韦昭}注:“金奏,以鍾奏樂也。《肆夏》一名《樊》,《韶夏》一名《遏》,《納夏》一名《渠》,此三《夏》曲也。”【6】通“[堨]”。堤坝。《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魏}以{吴}軍入其疆土,恥於受侮,命大將{吴遵}﹑{諸葛誕}等率衆七萬,欲攻圍兩塢﹑圖壞堤遏。”《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修治塘遏,可用十一萬八千餘夫。”{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長岸峻固,直截中流,積石籠以爲主,遏高一丈。”【7】通“[害]”。伤害。《诗·大雅·文王》:“宜鑒于{殷},駿命不易。命之不易,無遏爾躬。”{陆德明}释文引《韩诗》:“遏,病也。”【8】姓。{春秋}有{遏父}。见{宋}{邵思}《姓解》卷一。
遏劉-汉语大词典
遏劉
【1】制止杀戮。《诗·周颂·武》:“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毛}传:“劉.殺。”{郑玄}笺:“遏,止。嗣子{武王},受{文王}之業,舉兵伐{殷}而勝之,以止天下之暴虐而殺人者。”{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郡侯曰:‘息者,止也;宰者,殺也。息宰二字,有止殺之義,Y《詩》所云遏劉也。’”一说为灭绝。见{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遏廢-汉语大词典
遏廢
【1】半途而废。{清}{侯方域}《刘次邻字说》:“倘壞焉而不及敷﹐弱焉而不及張﹐闇焉而不及昭﹐因循遏廢而至於無可表見﹐即假之以卿大夫之位﹐其庸有以愈耶?”
遏佚-汉语大词典
遏佚
【1】断绝;丧失。《书·君奭》:“惟人在我後嗣子孫﹐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孔}传:“惟衆共存在我後嗣子孫﹐若大不能恭承天地﹐絶失先王光大之道﹐我老在家則不得知。”《汉书·王莽传上》引作“遏失”。
遏障-汉语大词典
遏障
【1】阻挡;阻止。《淮南子·缪称训》:“至德者﹐言同略﹐事同指﹐上下一心﹐無岐道旁見者﹐遏障之於邪﹐開道之於善﹐而民鄉方矣。”
遏匿-汉语大词典
遏匿
【1】掩盖隐匿。《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唐}{孔颖达}疏:“君子以遏惡揚善者﹐大有包容之義﹐故君子象之﹐亦當包含遏匿其惡﹐褒揚其善。”
遏藥-汉语大词典
遏藥
【1】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清}{陈確}《药食鉴》:“徒以初起時既誤服涼藥遏藥﹐以深其毒。”
遏奪-汉语大词典
遏奪
【1】强行剥夺。《淮南子·缪称训》:“故至道之人不可遏奪也。”{高诱}注:“言至道之人其心先定﹐不可臨以利﹐奪其志也。”{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一現女身﹐縱天地予以奇才﹐無復有發憤展布之日﹐僅爲一家一姓育子女﹑主中饋而已﹐非徒抑塞人才﹐遏奪人權﹐亦暴殄天地之精英甚矣。”【2】拦路抢劫。《吕氏春秋·安死》:“憚耕稼采薪之勞﹐不肯官人事﹐而祈美衣侈食之樂﹐智巧窮屈﹐無以爲之﹐於是乎聚群多之徒﹐以深山廣澤林藪﹐扑擊遏奪。”《韩诗外传》卷五:“於是兵作而火起﹐暴露居外﹐而民以侵漁遏奪相攘爲服習﹐離聖王光烈之日久遠。”
遏私-汉语大词典
遏私
亦作“[私]”【1】遏止邪私。《隶释·汉司隶从事郭究碑》:“佐命牧伯﹐扶義私。”
遏密-汉语大词典
遏密
【1】指帝王等死后停止举乐。{明}{张煌言}《祭监国鲁王表文》:“方期再迴{靈武}之鑾﹐誰意遽掩{蒼梧}之駕。八音遏密﹐千里震驚。”{宋}{王安石}《知人》:“{晉王}{廣}求爲冢嗣﹐管弦遏密﹐塵埃被之﹐陪扆未幾﹐而聲色喪邦﹐以潔濟淫者也。”{清}{毛奇龄}《<长生殿院本>序》:“會國恤止樂……言官謂遏密讀曲大不敬﹐賴聖明寬之﹐第褫其四門之員﹐而不予以罪。”《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孔}传:“遏﹐絶;密﹐静也。”{孔颖达}疏:“四海之人﹐{蠻}﹑{夷}﹑{戎}﹑{狄}﹐皆絶静八音而不復作樂。”【2】指皇帝之死。{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後{黄州}赦回﹐值{神宗}升遐之後﹐途次{揚州}﹐作詩題壁﹐又有‘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之句﹐……當遏密之後而有‘花鳥欣然’之語﹐亦太不檢矣。”【3】为皇帝居丧期间。{宋}{洪迈}《容斋三笔·蹇氏父子》:“其子{序辰}……居{元符}遏密中﹐肆音樂自娱。”《北史·魏京兆王子推传》:“今朝廷猶在遏密之中﹐便議此事﹐實用未安。”{唐}{元稹}《顺宗挽歌词》之一:“不改延洪祚﹐因成揖讓朝。謳歌同戴{啓}﹐遏密共思{堯}。”
遏豬-汉语大词典
遏豬
【1】谓水受阻塞而停聚为泽。《书·禹贡》“{滎波}既豬”{孔}传:“{滎澤}﹑{波水}﹐已成遏豬。”{孔颖达}疏:“遏豬言壅遏而爲豬﹐畜水而成澤﹐不濫溢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引作“{滎}{波}既瀦”。
遏滅-汉语大词典
遏滅
【1】压灭。{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五·生克制化》:“凡生中有尅者﹐謂如木生火﹐火盛則木爲灰燼。火生土﹐土盛則火被遏滅。”【2】堵塞净尽。{唐}{元结}《自述·述时》:“如戚促蚩■﹐封蒙遏滅﹐暮爲朝貴﹐心所不喜。亦由金可鎔﹐不可使爲汙腐;水可濁﹐不可使爲塵糞然已。”
遏行雲-汉语大词典
遏行雲
【1】见“遏雲”。
遏逸-汉语大词典
遏逸
【1】掩盖和丢弃。{唐}{熊执易}《武陵郡王马公神道碑》:“古人有言﹐遏逸前光﹐令子罔愆﹐繼序不忘。”
遏岨-汉语大词典
遏岨
【1】见“遏阻”。
遏雲社-汉语大词典
遏雲社
【1】{宋}时歌唱艺人的行会组织。{宋}{吴自牧}《梦粱录·社会》:“又有錦體社﹑臺閣社﹑窮富賭錢社﹑遏雲社。”{宋}{周密}《武林旧事·社会》:“{霍山}行宫﹐朝拜極盛﹐百戲競集。如緋緑社﹐雜劇;齊雲社﹐蹴毬;遏雲社﹐唱賺。”
遏抑-汉语大词典
遏抑
【1】阻止抑制。{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聖人‘六經’之教﹐原本人情﹐而後之儒者﹐乃不能因其勢而利導之﹐百計禁止遏抑﹐務以成{周}之蒭狗﹐茅塞人心﹐是何異壅川使之不流﹐無怪其決裂潰敗也。”{邹韬奋}《大众生活社致北平全体学生一封信》:“潜藏在大众血流里的忿怒此后是再也遏抑不住﹐每一颗灼热的心﹐在现在都爆射出要求御侮救亡的愤火。”{梁启超}《说动》:“用人不問賢不肖﹐而多方遏抑少年意氣之論興﹐柄權則皆頽暮矣。”
遏流雲-汉语大词典
遏流雲
【1】见“遏雲”。
遏訟-汉语大词典
遏訟
【1】阻止被害者向司法部门起诉。《周礼·秋官·禁杀戮》:“凡傷人見血而不以告者﹐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郑玄}注引{郑司农}曰:“遏訟者﹐遏止欲訟者也。”{贾公彦}疏:“有人見欺犯﹐欲向官所訟之而遏止不使去也。”
遏勃-汉语大词典
遏勃
【1】犹郁勃。生气勃勃的样子。{清}{黄轩祖}《游梁琐记·剑术》:“{木欒店寨}爲{河北}一大鎮﹐隸{武陟縣}治。與縣城隔一衣帶水﹐控制三郡﹐據扼{河}{燕}﹐{燕}{趙}義士﹐歌舞其間﹐每至感春悲秋之際﹐另有一派雄壯遏勃之氣象。”
遏陽-汉语大词典
遏陽
【1】遮阳。{晋}{嵇含}《羽扇赋》序:“{吴}{楚}之士多執鶴翼以爲扇﹐雖曰出至南鄙﹐而可以遏陽隔暑。”
遏隱-汉语大词典
遏隱
【1】遮掩;掩盖。《宋书·颜延之传》:“{延之}性既褊激﹐兼有酒過﹐肆意直言﹐曾無遏隱。”
遏雲-汉语大词典
遏雲
【1】使云停止不前。形容歌声响亮动听。语本《列子·汤问》:“{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唐}{李白}《南都行》:“清歌遏流雲﹐艷舞有餘閒。”{宋}{辛弃疾}《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词:“回急雪﹐遏行雲﹐近時歌舞舊時情。”{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遂開場於{平里坊}下﹐歌聲遏雲﹐觀者如堵。”{唐}{许浑}《陪王尚书泛舟莲池》诗:“舞疑回雪態﹐歌轉遏雲聲。”{清}{叶燮}《原诗》卷三:“然必須其人之發於喉﹑吐於口之音以爲之質﹐然後其聲繞梁﹐其調遏雲﹐乃爲美也。”亦作“[遏流雲]”﹑“[遏行雲]”。
遏漸防萌-汉语大词典
遏漸防萌
亦作“[漸防萌]”【1】犹言杜渐防萌。《隶释·汉冀州从事张表碑》:“貢真絀僞﹐漸防萌。”
遏截-汉语大词典
遏截
【1】邀截;拦截。{元}{郝经}《班师议》:“伺隙而進﹐如遏截於{江}{黄}津渡。”{宋}{周密}《齐东野语·赵伯美》:“〔{伯美}〕且謂前奏稽遲﹐是必賊{蒙}使其兄司農丞{革}﹐坐局行賕﹐遏截御筆之所致。”
遏閟-汉语大词典
遏閟
【1】阻止。{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章二十》:“乃其藉擇執之功﹐己千己百而後得者﹐必於私欲之發﹐力相遏閟﹐使之出而無所施於外﹐入而無所藏於中。”
遏制-汉语大词典
遏制
【1】制止。{葛琴}《罗警长》:“那些逼近来的人脸﹐是怎样的失去和善﹐完全是充满着不可遏制的愤怒。”{王西彦}《乡下朋友》:“心里简直汹涌起遏制不住的欢欣。”
遏過-汉语大词典
遏過
【1】防止产生过失。《汉书·路温舒传》:“{秦}之時……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颜师古}注:“遏﹐止也。”{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慎法寬惠不刻﹐教誨於國學也﹐嚴以有禮﹐扶善遏過。”
遏勒-汉语大词典
遏勒
【1】强制;控制。{郭沫若}《水平线下》:“这封信是初二的晩上到的﹐我得到信后﹐便想立刻去访他﹐但恐怕夜间不容易找着他的住所﹐我只得暂时遏勒着了。”{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六:“--哼!岂有此理!不仅造假情报﹐而且造假警报!怒火在心里我遏勒不住。”
遏鬱-汉语大词典
遏鬱
【1】压抑郁结。{李大钊}《平民主义》:“然而在那削小﹑屈辱﹑衰弱﹑消亡﹑罹灾殃﹑受祸患的一方﹐其无限的烦冤﹐无限的痛苦﹐遏郁日久﹐亦必迸发而谋所以报复与抵抗。”
遏防-汉语大词典
遏防
【1】防止;阻止。《晋书·刘毅传》:“但綱維不革﹐自非綱目所理。{尋陽}接{蠻}﹐宜示有遏防﹐可即州府千兵以助郡戍。”
遏閼-汉语大词典
遏閼
【1】扼制;压抑。{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七章:“以言防則不能防之﹐而徒有虚名﹐致遏閼人權﹐違逆天理。”
遏塞-汉语大词典
遏塞
【1】阻塞;堵塞。《晋书·刘颂传》:“遏塞流水﹐轉爲浸害﹐{頌}表罷之﹐百姓獲其便利。”{王芸生}《日本对辛亥革命之操纵与干涉》:“而{日本}則謂不過涔蹄之水流﹐易於遏塞也。”
遏音-汉语大词典
遏音
【1】谓帝王等死后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宋}{欧阳修}《治平元年与赵康靖公书》:“湖園清曠﹐春物嚮榮﹐然尚在遏音﹐必未欲會聚。”{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诗:“六軍■面慟﹐四海遏音喪。”{唐}{宋璟}《请停仗内音乐奏》:“四齊雖許作樂﹐三載猶在遏音。”
遏雲歌-汉语大词典
遏雲歌
【1】指嘹亮优美的歌声。{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吴}姬雙唱遏雲歌﹐驚散鴛鴦與雁鷺。”{唐}{罗隐}《春思》诗:“{蜀國}暖回溪峽浪﹐{衛娘}清轉遏雲歌。”
遏禦-汉语大词典
遏禦
【1】阻挡防御。{清}{史致谔}《同治元年十月初六日禀曾国藩等》:“添調……艇釣礮船九隻分赴{丈亭}﹑{太平橋}﹑{姚江}等處﹐棱巡遏禦。”{清}{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咸豐六年》:“{鎮江}營譁然大散﹐又無遏禦。”
遏惡揚善-汉语大词典
遏惡揚善
【1】指禁遏邪恶,褒扬善良。《陆象山语录》卷上:“遏惡揚善﹐沮姦佑良﹐此天地之正理也。”【2】掩饰人之过失而褒扬他的长处。《南史·蔡廓传》:“{太原}{孫敬玉}嘗通{興宗}侍兒﹐被禽反接﹐{興宗}命與杖﹐{敬玉}了無怍容。{興宗}奇其言對﹐命釋縛﹐試以伎能﹐高其筆札﹐因以侍兒賜之﹐爲立室宇﹐位至尚書右丞。其遏惡揚善若此。”《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遏折-汉语大词典
遏折
【1】因受阻止而中断。《朱子语类》卷五九:“這是本來自合恁地滔滔做去﹐止緣人爲私意阻隔﹐多是略有些發動後﹐便遏折了。”
遏絶-汉语大词典
遏絶
【1】诛灭;灭绝。《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遏絶{苗}民﹐無世在下。”{孔颖达}疏:“{堯}哀矜衆被殺戮者不以其罪﹐乃報以暴虐者以威﹐止絶{苗}民﹐使無世位在於下國﹐言以刑虐故滅之也。”{柳亚子}《哀女界》:“大抵三從七出﹐所以禁錮女子之體魄;無才是德﹐所以遏絶女子之靈魂。”《汉书·翟义传》:“遏絶繼嗣﹐變剥適庶。”【2】阻止禁绝。{鲁迅}《集外集拾遗·<争自由的波浪>小引》:“假使遏绝革新﹐屠杀改革者的人物﹐改革后也就同浴改革的光明﹐那所处的倒是最稳妥的地位。”《後汉书·孔融传》:“遏絶詔命﹐斷盜貢篚。”《北史·隋纪下·炀帝》:“遏絶往來。”{清}{陈確}《近言集》:“人欲不必過爲遏絶﹐人欲正當處﹐即天理也。”
遏樂-汉语大词典
遏樂
【1】犹遏音。{宋}{曾巩}《仁宗皇帝挽词》之三:“遏樂四夷均﹐感格英靈在。”
遏阻-汉语大词典
遏阻
亦作“[遏岨]”【1】阻止;拦住。{邹韬奋}《萍踪寄语》六六:“虽他们的具有‘千方百计’本领的‘父亲’﹐也难于遏阻这个狂澜了。”《宛署杂记·志遗一》引{明}{李时}《敕建永济桥记》:“每屆夏秋﹐則衆水漫流故道﹐運軍遏阻﹐固不但褰裳濡軌而已。”{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吕梁}在{離石縣}西﹐今于縣西歷山尋{河}﹐並無遏岨。”
遏失-汉语大词典
遏失
【1】见“遏佚”。
遏惡-汉语大词典
遏惡
【1】防止邪恶之事的发生。《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法令之設﹐欲以遏惡防邪﹐儆戒未然也。”【2】制裁﹑贬抑恶人或邪恶之事。《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何以不稱弟?殺也。殺則曷爲不言刺?爲{季子}諱殺也。曷爲爲{季子}諱殺?季子之遏惡也。”{唐}{梁肃}《<独孤及集>序》:“{常州}之文﹐以立憲誡世﹐褒賢遏惡爲用﹐故議論最長。”
遏止-汉语大词典
遏止
【1】阻止。{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张綵》:“{苑洛}《見聞録》獨稱{綵}遏止逆{瑾}功德數事。”{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我只得在前面的椅上﹐用口紧噙着我的食指﹐以期减杀这不可遏止的悲哀。”《周礼·秋官·禁杀戮》“凡傷人見血而不以告者﹐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遏訟者﹐遏止獄訟者也。”《朱子语类》卷二九:“{文子}之清﹐雖棄十乘而不顧﹐然{崔氏}無君﹐其惡已著﹐而略不能遏止之。”
遏糴-汉语大词典
遏糴
【1】禁止购买谷米。《孟子·告子下》:“無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清}{唐孙华}《米贵》诗:“抑價與遏糴﹐此策古無稽。”{宋}{吕大钧}《天下为一家赋》:“曲防遏糴﹐以幸其災;縱諜用間﹐以乘其失。”
遏捺-汉语大词典
遏捺
【1】压制;按捺。《朱子语类》卷三二:“若使其心地不平﹐有矜伐之心﹐則雖十分知是職分之所當爲﹐少間自是走從那一邊去﹐遏捺不下。少間便説﹐我却盡職兮﹐你却如何不盡職兮!便自有這般心。”
遮遏-汉语大词典
遮遏
【1】阻止;阻挡。{汉}{焦赣}《易林·讼之剥》:“負牛上山﹐力劣行難﹐烈風雨雪﹐遮遏我前。”{汉}{李尤}《室铭》:“室塞空隟﹐遮遏風寒。”
邀遏-汉语大词典
邀遏
【1】拦阻。《新唐书·崔彦曾传》:“所過﹐先遣俳兒弄木偶﹐伺人情﹐以防邀遏。”
靖遏-汉语大词典
靖遏
【1】安定。《北史·羊祉传》:“按{祉}歷官累朝﹐當官允稱﹐委捍西南﹐邊隅靖遏。”
静遏-汉语大词典
静遏
【1】沉着地控制住。《魏书·源贺传》:“{南安王余}爲{宗愛}所殺也﹐{賀}部勒禁兵﹐静遏外内。”
防遏-汉语大词典
防遏
【1】防备遏止。《後汉书·寇恂传》:“吾今委公以{河内}﹐堅守轉運﹐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唐}{元结}《问进士》之三:“今欲罷兵息戍﹐則又寇盜猶在﹐尚須防遏。”{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對於列國﹐則陰削其極東之勢力﹐既得者使之減損﹐未得者豫爲防遏。”
阻遏-汉语大词典
阻遏
【1】阻挡﹔阻止。《东周列国志》第九回:“阻遏不住﹐大敗而走。”{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忆》十一:“{清}朝官府中的个别开明的人士也已感到革命潮流是不可阻遏的了。”《明史·外国传五·三佛齐》:“由是商旅阻遏﹐諸國之意不通。”
陂遏-汉语大词典
陂遏
【1】即陂堨。《三国志·魏志·郑浑传》:“{渾}於{蕭}{相}二縣界﹐興陂遏﹐開稻田。”《南齐书·徐孝嗣传》:“{淮}南舊田﹐觸處極目﹐陂遏不脩﹐咸成茂草。”
隄遏-汉语大词典
隄遏
【1】堤防﹐堤岸。《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魏}以{吴}軍入其疆土﹐恥於受侮﹐命大將{吴遵}﹑{諸葛誕}等率衆七萬﹐欲攻圍兩塢﹐圖壞隄遏。”
障遏-汉语大词典
障遏
【1】阻挡﹐阻止。{明}{沈德符}《野獲编·评论·弇州评议礼》:“最後則{孝烈皇后}之先祔太廟﹐並{徐華亭}亦不敢諍﹐乃知典制一越﹐侵日深﹐此實{永嘉}輩之爲俑﹐至於末流﹐不復可障遏矣。”
鎮遏-汉语大词典
鎮遏
【1】平定﹔制止。{唐}{颜真卿}《蒲州刺史谢上表》:“將以鎮遏艱虞﹐導揚德澤﹐拜命之日﹐以榮爲憂。”{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其大要在鎮遏戎狄﹐使聲息相近﹐動不得逞。”{宋}{欧阳修}《出第二札子》:“不能建明大義﹐鎮遏羣言。”《宋书·刘锺传》:“{冶亭}羣盜數百夜{鍾}壘﹐距擊破之。時大軍外討﹐京邑擾懼﹐{鍾}以不能鎮遏﹐降號龍威將軍。”【2】谓押运护送﹐防止抢劫。《元史·兵志二》:“〔{延祐}元年〕樞密院官奏:‘中書省言﹐{江}{浙}春運糧八十三萬六千二百六十石﹐取日開洋﹐前來{直沽}﹐請預差軍人鎮遏。’詔依年例﹐調軍一千名﹐命右衛副都指揮使{伯顔}往鎮遏之。”
鐸遏-汉语大词典
鐸遏
【1】复姓。{春秋}{晋}有{铎遏寇}。《左传·成公十八年》:“{鐸遏寇}爲上軍尉。”{杨伯峻}注:“{襄}二十五年《傳》{齊}有{鐸父}﹐以{鐸}爲姓。但據《通志·氏族略四》{鐸遏寇}以{鐸遏}爲複姓。”
閼遏-汉语大词典
閼遏
【1】阻塞。{明}{袁宗道}《小西天记》之二:“從行兩童﹐竊放爆竹﹐爆聲爲四面羣峰閼遏﹐迴旋食頃方歇。”
響遏行雲-汉语大词典
響遏行雲
【1】形容声音高昂激越。{唐}{赵嘏}《闻笛》诗:“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響遏行雲横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列子·汤问》:“{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张篁溪}《辛亥革命徵信录》:“時{望平街}上已聚有千餘人﹐同聲鼓噪﹐響遏行雲。”
驅遏-汉语大词典
驅遏
【1】驱除遏止。{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状》:“尚薄伐者則曰﹐驅遏可以禁侵暴而省征徭。曾莫知兵不鋭﹐壘不完﹐則遏之不能勝﹐驅之不能去也。”
高遏行雲-汉语大词典
高遏行雲
【1】形容歌声高亢嘹亮。{宋}{晏殊}《山亭柳》词:“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