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就(避就)是什么意思
避就-现代汉语大词典
避就bì jiù
【释义】:
回避迁就。章士钊《黄花岗之役》:“又激于意气,跅弛不羁,被酒大言,无所避就。”
避就-汉语大词典
避就
【1】“避禍就福”之省称。{宋}{陈亮}《三国纪年·陈登田畴》:“以如是之資﹐而使志士思避就之計﹐豈不甚可惜哉!”【2】回避迁就。《魏书·高允传》:“至如{高允}者﹐真忠臣矣。朕有是非﹐常正言面論﹐至所不樂聞者﹐皆侃侃而説﹐無所避就。”{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但《論語》云:邦君樹塞門。樹猶屏也。不言君﹐但言邦﹐此皆委曲避就之意也。”{章士钊}《黄花岗之役·赵伯先事略》:“又激于意氣﹐跅弛不羈﹐被酒大言﹐無所避就。”【3】避开与趋就。《庄子·盗跖》:“夫欲惡避就﹐固不待師﹐此人之性也。”{成玄英}疏:“夫欲之則就﹐惡之則避﹐斯乃人物之常情﹐不待師教而後爲之哉。”{清}{赵执信}《行十八滩中》诗:“篙師工避就﹐色授頤指揮。”{宋}{苏轼}《思堂记》:“君子之於善也﹐如好好色﹐其於不善也﹐如惡惡臭﹐豈復臨事而後思﹐計議其美惡而避就之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