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僂

僂(僂)是什么意思

  • 上僂-汉语大词典

    上僂

    【1】背上部弯曲。《左传·哀公十四年》:“有{陳豹}者﹐長而上僂﹐望視。”{杜预}注:“肩背僂。”

  • 佝僂病-汉语大词典

    佝僂病

    【1】病症名。又叫软骨症。症状为发育迟缓,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由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引起,多见于小儿。

  • 佝僂-汉语大词典

    佝僂

    【1】曲背。{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一婦人白髮垂項﹐佝僂攜杖。”{冰心}《印度之行》:“老大爷折了一只腿﹐架着双柺﹐老大娘也是佝偻龙钟。”{清}{和邦额}《夜譚随录·杂记》:“家多狐﹐往往幻形为祟﹐驚怖家口。或作佝僂老人﹐獨步上。”【2】弯曲。{闻一多}《初夏一夜底印象》诗:“贴在山腰下佝偻得可怕的老柏﹐拏着黑疲的拳头硬和太空挑衅。”{峻青}《黎明的河边》六:“他佝偻着腰踏上了堤坡﹐打了一个踉跄﹐双手抓住了一根蓬蒿。”

  • 俛僂-汉语大词典

    俛僂

    【1】低头曲背。《汉书·蔡义传》:“{義}爲丞相時年八十餘﹐短小無須眉﹐貌似老嫗﹐行步俛僂﹐常兩吏扶夾乃能行。”{颜师古}注:“俛即俯字也﹐僂﹐曲背也。”

  • 俯僂-汉语大词典

    俯僂

    【1】低头曲背。{唐}{薛用弱}《集异记·李清》:“東南有穴﹐可俯僂而入﹐乃棄簣遊焉。”{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四:“俯僂從命﹐奚恤奚喜。”《明史·阉党传·张綵》:“{綵}抱案立語﹐{宇}({劉宇})俯僂不敢當。”

  • 偃僂-汉语大词典

    偃僂

    【1】弯腰;曲身。{唐}{韦端符}《卫公故物记》:“即其家偃僂躍步﹐奉賜書一函﹑他物一器出。”{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山徑峭拔﹐游人有攀躋偃僂之難。”

  • 傴僂-汉语大词典

    傴僂

    【1】俯身。{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携﹐往來不絶者﹐{滁}人遊也。”{唐}{施肩吾}《诮山中叟》诗:“天陰傴僂帶嗽行﹐猶向巖前種松子。”{清}{袁枚}《新齐谐·僵尸贪财受累》:“{王}趁其傴僂時﹐儘力推之。”【2】恭敬貌。{汉}{贾谊}《新书·官人》:“柔色傴僂﹐唯諛之行﹐唯言之聽﹐以睚眦之間事君者﹐厮役也。”{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門楼》诗:“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後汉书·张酺传》:“公其傴僂﹐勿露所敕。”{李贤}注:“傴僂﹐言恭敬從命也。”{鲁迅}《三闲集·路》:“文艺家的眼光要超時代﹐所以到否虽不可知﹐也须先行拥篲清道﹐或者伛偻奉迎。”【3】特指脊梁弯曲,驼背。《旧唐书·吴兢传》:“{兢}雖衰耗﹐猶希史職﹐而行步傴僂﹐{李林甫}以其年老不用。”{丰子恺}《缘缘堂随笔·东京某晩的事》:“忽然从横路里转出一个伛偻的老太婆来﹐她两手搬着一块大东西。”{清}{刘大櫆}《游黄山记》:“峰鋭而小﹐立石如老人傴僂之狀。”《淮南子·精神训》:“{子求}行年五十有四﹐而病傴僂﹐脊管高于頂﹐下迫頤﹐兩脾在上。”

  • 僂-汉语大词典

    “[偻]”的繁体字。《集韻》力九切,上有,來。【1】丧车的装饰物。{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编·庄子》:“聚僂謂柩車飾也。衆飾所聚,故曰聚僂,亦以其形中高而四下,故言僂也。”《集韵·上有》:“蔞,喪車飾也。或作‘僂’……通作‘柳’。”《庄子·达生》:“自爲謀,則苟生有軒冕之尊,死得於腞楯之上﹑聚僂之中則爲之。”

  • 僂-汉语大词典

    “[偻]”的繁体字。《廣韻》力主切,上麌,來。【1】驼背;佝偻。《穀梁传·成公元年》:“冬十月,{季孫行父}秃,{晉}{郤克}眇,{衛}{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僂,同時而聘於{齊}。{齊}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僂者御僂者。”《史记·晋世家》:“{郤克}僂。”【2】泛指身体弯曲。《左传·昭公四年》:“顧而見人,黑而上僂。”{杜预}注:“上僂,肩傴。”《汉书·蔡义传》:“{義}爲丞相時年八十餘,短小無須眉,貌似老嫗,行步俛僂。”{颜师古}注:“僂,曲背也。”{柔石}《摧残》:“可是婴儿仍留在妇人底怀中,她上身向前偻一些,要抱紧一些似的。”【3】使身体弯曲,表示恭敬。{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俯僂從命,爰恤奚喜。”《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唐}{薛昭}《幻影传·俞叟》:“紫衣僂而揖,若受教之狀。”{王西彦}《寻常事》:“{洪发佬}拘謹地偻着腰。”【4】泛指弯曲,屈曲。参见“[僂數]”。【5】迅速;立刻。《荀子·儒效》:“彼寶也者,衣之不可衣也,食之不可食也,賣之不可僂售也。”{云梦}{秦}简《为吏之道》:“吏有五失……四曰受令不僂。”《公羊传·庄公二四年》:“夫人不僂,不可使入。”{何休}注:“僂,疾也。{齊}人語。”

  • 僂-汉语大词典

    “[偻]”的繁体字。《廣韻》落侯切,平侯,來。【1】见“佝僂病”。【2】见“僂2儸”。

  • 僂僂-汉语大词典

    僂僂

    【1】弓身貌。形容恭顺。{明}{唐顺之}《华三山墓表》:“〔諸富人與貴人〕或時節往來府縣門﹐入則僂僂﹐柔色詞以媚;出則詡詡﹐張眉目以矜。”

  • 僂俯-汉语大词典

    僂俯

    【1】弯下身子,表示恭敬。{唐}{杜甫}《雷》诗:“大旱山嶽焦﹐密雲復無雨……真龍竟寂寞﹐土梗空僂俯。”

  • 僂囉-汉语大词典

    僂囉

    【1】见“僂2儸”。

  • 僂行-汉语大词典

    僂行

    【1】曲背而行。形容衰老。《史记·刺客列传》:“{田光}俛而笑曰:‘諾。’僂行見{荆卿}。”

  • 僂指-汉语大词典

    僂指

    【1】屈指而数;屈指。{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五:“大抵僂﹐曲也﹐未能僂指﹐言未能曲指以一二數也。”{清}{丘逢甲}《汕头海关歌》:“歲十萬人出此关﹐僂指來歸十無四。”《荀子·儒效》:“雖有聖人之知﹐未能僂指也。”{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此類可歌文﹐尤不勝僂指﹐紅簫鐵板﹐異曲同工已。”{明}{宋濂}《生生堂记》:“僂指計之﹐誠甲子一周矣。”

  • 僂儸-汉语大词典

    僂儸

    【1】象声词。形容言语不清,难懂。{清}{赵翼}《闽言》诗:“滿耳啾啁不辨何﹐近來漸解説僂羅。始知{公冶}非神技﹐只爲聽他鳥語多。”按﹐《北史·王昕传》:“嘗有{鮮卑}聚語﹐{崔昂}戲問{昕}曰:‘頗解此否?’{昕}曰:‘樓羅﹐樓羅﹐實自難解。’”此“樓羅”正与“僂羅”用法同﹐盖拟声也。【2】喽啰。旧称强盗或绿林头领的部众。{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有我八拜交的哥哥{晁蓋}知某有難﹐領僂儸下山。”{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遂唤幾個小僂儸﹐傳令衆攛掇。”{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篇七》:“盜賊之有渠帥﹐有僂儸﹐一般底尊卑之序﹐也恰像個禮。”【3】亦作“[僂羅]”﹑“[僂囉]”。干练,伶俐,机灵。《敦煌曲子词·定风波》:“功(攻)書學劍能幾何﹐争如沙塞騁僂儸。”{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他那裏精神一掇顯僂囉﹐他那裏尖着舌語剌剌﹐我這裏掩着面笑呵呵。”{明}{郎瑛}《七修类稿·辨证》:“俗云僂儸﹐演義謂幹辦集事之稱。《篇海》訓儸字曰健而不德﹐據是二説﹐皆狡猾能事意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五代史》:{漢}{劉銖}惡{史肇弘}﹑{楊邠}。於是{李業}譖二人於帝而殺之。{銖}喜謂{業}曰:‘君可謂僂羅兒矣。’僂羅﹐俗言猾也。{歐}史間書俗語甚奇。”

  • 僂步-汉语大词典

    僂步

    【1】弯下身子走路。{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上:“{崤函}天險……傍壁陡上﹐神悸魂栗。因舍騎僂步﹐則膝每着胸。”

  • 僂背-汉语大词典

    僂背

    【1】弓着背。{清}{唐孙华}《锄田行》:“可憐一笠不遮身﹐僂背長供紅日炙。”

  • 僂數-汉语大词典

    僂數

    【1】屈指而数。{明}{李东阳}《麓堂诗话》:“天文惟雪詩最多﹐花木惟梅詩最多。雪詩自{唐}人佳者已傳﹐不可僂數;梅詩尤多於雪。”

  • 僂羅-汉语大词典

    僂羅

    【1】见“僂2儸”。

  • 僂句-汉语大词典

    僂句

    【1】《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初{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寳龜{僂句},以卜爲信與僭,僭吉。”{杜预}注:“僂句,龜所出地名。”后因以“僂句”称龟。{唐}{刘禹锡}《罢郡归洛阳寄友人》诗:“不見蜘蛛集,頻爲僂句欺。”{明}{焦竑}《焦氏笔乘续集·物名》:“{僂句}之地出龜,則名龜曰僂句。”一说古无地名曰“僂句”,僂句乃谓龟背之中高而两旁下。参见{清}{朱彬}《经传考证·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五年》。

  • 僂垢-汉语大词典

    僂垢

    【1】犹言丑恶肮脏。《晋书·文苑传·王沈》:“空囂者以泓噌爲雅量﹐瑣慧者以淺利爲鎗鎗﹐脢胎者以無檢爲弘曠﹐僂垢者以守意爲堅貞。”

  • 僂翣-汉语大词典

    僂翣

    【1】棺盖边的饰物。《吕氏春秋·节丧》:“世俗之行喪﹐載之以大輴﹐羽旄旌旗如雲﹐僂翣以督之﹐珠玉以備之﹐黼黻文章以飭之。”《礼记·檀弓下》作“蔞翣”。《周礼·春官·巾车》“小喪﹐共匶路﹐與其飾”{唐}{贾公彦}疏作“柳翣”。

  • 僂身-汉语大词典

    僂身

    【1】驼背。《晏子春秋·谏上二二》:“{伊尹}黑而短﹐蓬而髯﹐豐上兑下﹐僂身而下聲。”【2】弯下身子。{沈从文}《丈夫》:“{水保}就偻身窥觑舱口﹐向暗处询问‘是谁在里面’。”《後汉书·皇后纪上·邓皇后》:“若並時進見﹐則不敢正坐離立﹐行則僂身自卑。”

  • 工僂-汉语大词典

    工僂

    【1】见“工婁”。

  • 末僂-汉语大词典

    末僂

    【1】驼背。《淮南子·墬形训》:“其人面末僂﹐脩頸卬行﹐竅通於鼻。”{高诱}注:“末猶脊也。”{刘文典}集解引{俞樾}曰:“{高}注曰:‘末猶脊也。’然則末僂者謂其脊勾僂也。‘末’上不當有‘面’字﹐疑是衍文。”《庄子·外物》:“有人於彼﹐修上而趨下﹐末僂而後耳。”{成玄英}疏:“肩背傴僂。”

  • 曲僂-汉语大词典

    曲僂

    【1】犹伛偻,驼背。{宋}{洪迈}《夷坚甲志·窦道人》:“有老道人來﹐年八九十矣﹐鬢鬚皤然﹐曲僂豐下。”《庄子·大宗师》:“曲僂發背﹐上有五管。”{成玄英}疏:“傴僂曲腰﹐背骨發露。”

  • 拳僂-汉语大词典

    拳僂

    【1】佝偻。{唐}{独孤及}《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见示之作》诗:“愧作拳僂人﹐沈迷簿書内。”

  • 指不勝僂-汉语大词典

    指不勝僂

    【1】见“指不勝屈”。

  • 肚裏有僂儸-汉语大词典

    肚裏有僂儸

    【1】谓心里别有打算。{宋}{文天祥}《渡瓜洲》诗序:“{阿术}言:‘{文丞相}不語﹐肚裏有僂儸。’彼知吾心不服也。”

  • 背僂-汉语大词典

    背僂

    【1】背部弯曲;驼背。{汉}{王充}《论衡·骨相》:“{武王}望陽﹐{周公}背僂。”《孔丛子·居卫》:“{禹湯}{文}{武}及{周公}﹐勤思勞體﹐或折臂望視﹐或秃骭背僂亦聖。”{清}{袁枚}《随园随笔·今疾病见古书》:“《論衡》言{周公}背僂﹐即今之背彎也。”

  • 脊僂-汉语大词典

    脊僂

    【1】脊背向前弯曲;驼背。《增一阿含经·三宝品》:“年過少壯﹐牙齒缺落﹐頭髮皓白﹐身體垢堺﹐皮緩面皺﹐脊僂呻吟﹐身如故車。”《百喻经·医治脊偻喻》:“譬如有人﹐卒患脊僂﹐請醫療治;醫以酥塗﹐上下著板﹐用力痛壓。”

  • 痀僂-汉语大词典

    痀僂

    【1】驼背;曲背。《宋史·李允正传》:“素病痀僂﹐以是罕在要近。”{清}{陈维崧}《满庭芳·赠西陵周勿庵》词:“頗怪丈人痀僂﹐却恐舍人凥謈。”《庄子·达生》:“{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也。”【2】指弯曲。{峻青}《黎明的河边》六:“他佝偻着腰踏上了堤坡﹐打了一个踉跄。”

  • 聚僂-汉语大词典

    聚僂

    【1】古器物名。《庄子·达生》:“自爲謀,則苟生有軒冕之尊,死得於腞楯之上,聚僂之中,則爲之。”{陆德明}释文:“{司馬}云:‘聚僂,器名也,今冢壙中注爲之。’一云:聚僂,棺槨也。”一说,为柩车之饰。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编上·庄子》。

  • 蝺僂-汉语大词典

    蝺僂

    【1】驼背。《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旁行蝺僂。”{李善}注:“蝺僂﹐傴僂也。《廣雅》曰:傴僂﹐曲貌。”

  • 踽僂-汉语大词典

    踽僂

    【1】伛偻。踽,通“傴”。《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旁行踽僂﹐又疥且痔。”{李善}注:“踽僂﹐傴僂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