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託)是什么意思
託 托-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託 托
[託tuō 托tuō]
同 ①寄托,依靠。《战国策·赵策四》:“长安君何以自託于赵?”杜甫《大麦行》诗:“安得如鸟有羽翅,託身白云归故乡。”孔平仲《西行》诗:“乾坤是处托身安”。(是处:处处) ②托付,委托。《战国策·赵策四》:“愿及未填沟壑而託之”。诸葛亮《出师表》:“恐託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辛弃疾《瑞鹤仙·赋梅》:“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瑶池:传说西王母住的地方。鳞鸿:指书信) ③推托,借故推委。《后汉书·华佗传》:“因託妻疾,数期不反。”(反:返)《后汉书·姜肱传》:“託以它辞”。《宋史·礼志》:“有称疾托故不赴者,从本台弹奏。”
异 【托】 ①用手举物。戚继光《纪效新书·原授器》:“一手托铳,一手点火”。(铳:音chòng,旧式火炮) ②衬,衬托。成语有“烘云托月”。
辨 秦汉以前没有“托”字,魏晋以后产生了“托”字,表示用手举物,如“托钵”,引申为“衬托”,这都是“託”字所不具备的。“託”的所有义项都可用“托”字来表示,所以现在把“託”简化为“托”。
不託-汉语大词典
不託
同“[不托]”【1】{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三》:“湯餅﹐{唐}人謂之不託﹐今俗謂之餺飥。”
付託-汉语大词典
付託
亦作“[付托]”【1】谓将人或事委托给别人。{三国} {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伯符}遺言﹐外事付托將軍。今正欲仗將軍保全國家﹐爲{泰山}之靠﹐奈何亦從懦夫之議耶?”{晋}{干宝}《搜神记》卷七:“{太康}九年﹐{幽州}塞北有死牛頭語。時帝多疾病﹐深以後事爲念﹐而付托不以至公﹐思瞀亂之應也。”{邹韬奋}《萍踪寄语》六八:“该村成立于一九二八年……专备在园休养的父母把子女付托该村看护。”{清}{李渔}《慎鸾交·论心》:“若照奴家看來﹐只要他是个文人﹐肯把真心許我﹐就可以付託終身了﹐何必求全責備!”
依託-汉语大词典
依託
亦作“[依托]”【1】倚傍;依靠。{明}{瞿佑}《剪灯新话·翠翠传》:“妾病必不起﹐埋骨兄側﹐黄泉之下﹐庶有依託。”{唐}{杜荀鹤}《乱後旅中遇友人》诗:“莫因亂世輕依託﹐須學前賢隱姓名。”{峻青}《东去列车》二:“她觉得似乎失去了一点什么依托﹐常常感到空虚。”《後汉书·丁鸿传》:“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2】伪托;假托。{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关于他的先人之所以移居到{碎叶}的经过﹐在三十五年前﹐{陳寅恪}发表过《李太白氏旅之疑问》……认为是完全出于‘依托’。”《汉书·艺文志》:“《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語淺薄﹐似依託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虎口馀生记》:“且{光緒}丁丑上距甲申已二百三十四年﹐何以朱墨如新﹐必依託也。”
倚託-汉语大词典
倚託
亦作“[倚托]”【1】依靠;仗恃。{清}{蒋士铨}《临川梦·寄曲》:“我孑然一身﹐并無倚托。”{宋}{欧阳修}《义勇指挥使代贫民差役奏状》:“凡一家三兩丁者﹐一人上州教閲﹐一人供送﹐一人在州縣執役或遠地輸納税租﹐所存但有衰老﹐或有全無倚託者﹐廢業忘家﹐不勝其苦。”《水浒传》第三三回:“那知府複姓{慕容}﹐雙名{彦達}﹐是今上{徽宗天子}{慕容貴妃}之兄﹐倚托妹子的勢要﹐在{青州}横行。”{明}{张居正}《召辞纪事》:“上諭云:‘……先生到家事畢﹐即望速來﹐國家事重﹐先生去了﹐朕何所倚託?’”
偃託-汉语大词典
偃託
【1】谓依托以安身。{明}{陈子龙}《上巳城南雨中》诗:“幸蒙江介安﹐郊扉聊偃託。”
偷託-汉语大词典
偷託
【1】犹言推诿。{宋}{曾巩}《与孙司封书》:“内外上下有職事者﹐初莫不知﹐或隱而不言﹐或忽而不備﹐苟且偷託﹐以至於不可禦耳。”
假託-汉语大词典
假託
亦作“[假托]”【1】虚拟;虚构。《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只看《太平廣記》以後許多記載之書﹐中間儘多遇神遇鬼的﹐说得的的确确﹐難道盡是假托出來不成?”{晋}{袁宏}《後汉纪·光武纪》:“{子房}玄筭﹐{高祖}之蓍龜也。始者相得﹐非{子房}不謀也。海内既安﹐杜門不出﹐假託神仙﹐僅乃獲免。”《隋书·艺术传序》:“或變亂陰陽﹐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熒惑民心。”{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这些议论是不是稗官小说的作者所假托的﹐不得而知。”《朱子语类》卷六五:“《易》則未曾有此事﹐先假託都説在這裏。”【2】依托,凭借。《宋史·宁宗纪一》:“夫{韓侂胄}假託聲勢﹐竊弄威福。”{唐}{刘知幾}《史通·叙事》:“史臣撰録﹐亦同彼文章﹐假託古詞﹐翻易今語。潤色之濫﹐萌於此矣。”{明}{李贽}《焚书·寄答留都》:“誰肯趨炎附熱﹐假托師弟名色以争奔競耶?”【3】犹假冒,伪托。{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四:“{李陵}衆作﹐總雜不類﹐殆是假托﹐非盡{陵}志。”{清}{戴名世}《老子论上》:“自{申不害}﹑{韓非}假託{老子}之説﹐而使{老子}蒙詬萬世。”《元典章·台纲二·察司合察事理》:“隨處若有假託正一﹐妄造妖言﹐煽惑人心﹐涉於背義者嚴責。”{徐特立}《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伪书一部分是后人为自己辩护假托的。”【4】托辞,借口。{洪深}《申屠氏》第二本:“婢子见机﹐即取桌上壶﹐假托添酒﹐回身便走。”{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倩儿》:“女欲{澄}假托讀書﹐留居於此。”《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又凡質物值錢者纔足了年數﹐就假託變賣過了﹐不准贖取﹐如此刻剥貧户﹐以致肥饒。”
僞託-汉语大词典
僞託
亦作“[僞托]”【1】指虚构。{郭沫若}《屈原研究》:“{禹}的传说自然是伪托。”【2】假托;假冒。{晋}{袁宏}《後汉纪·桓帝纪下》:“違背經義﹐僞託神靈。”{清}{杭世骏}《质疑·诸史问目》:“{秦}焚《詩》﹑《書》﹐《内經》想以方術得存﹐其書深奥精密﹐非後人所能僞託。”
僱託-汉语大词典
僱託
【1】委托别人办事,并付给报酬。{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詩傭者﹐衰腐廣文﹐應上官文徵索﹐望門幕客﹐受主人之僱託也。”
六尺之託-汉语大词典
六尺之託
【1】谓受嘱托抚育遗孤。《後汉书·明帝纪》:“並可以受六尺之託﹐臨大節而不撓。”{李贤}注:“六尺﹐謂年十五已下。”
興託-汉语大词典
興託
【1】寄兴寓意。{南朝} {梁}{锺嵘}《诗品·晋司空张华》:“其體華豔﹐興託不奇。巧用文字﹐務爲妍冶。”
交託-汉语大词典
交託
【1】交付委托。{茅盾}《子夜》十七:“他并不是在那里盘算着老太爷的开丧;那是五天以后的事﹐而且早就全权交托给姑奶奶和少奶奶去办理了。”{瞿秋白}《饿乡纪程》三:“应整顿的事繁琐得很。母亲死时遗下的债务须得暂时有个交托。”
受託-汉语大词典
受託
【1】接受别人的委托。{唐}{柳宗元}《唐故岭南经略副使御史马君墓志铭》:“{司徒佑}嘗以國事徵﹐顧謂君曰:‘願以老母爲累。’受託﹐奉視優崇﹐至忘其子之法。”
干託-汉语大词典
干託
【1】请托,走门路。{明}{张居正}《答抚院辛公应乾》:“於人絶無私語﹐絶無干託。”
央託-汉语大词典
央託
亦作“[央托]”【1】央求;请托。{赖和}《一杆“秤仔”》:“她想:在这时候﹐有谁可央托﹐有谁能为他奔走?”{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粮米派兑》:“不得不争爲央託﹐説合講錢。”
奉託-汉语大词典
奉託
亦作“[奉托]”【1】犹拜托。{唐}{锺辂}《前定录·裴谞》:“少間有以奉託﹐幸一至逆旅。”{鲁迅}《书信集·致李小峰》:“下月底想另印一种小说﹐届时当再奉托。”{张天翼}《儿女们》二:“总之--这两件事就奉托了。”《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奉託你罷﹐把我這學生送進栅欄去。”
契託-汉语大词典
契託
【1】谓挚友间的嘱托。{唐}{杜甫}《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老矣逢迎拙﹐相於契託饒。”
告託-汉语大词典
告託
【1】告诉,嘱托。{宋}{程垓}《雪狮儿》词:“漸倚醉﹑要人摟著﹐低告託﹐早把被香熏卻。”
囑託-汉语大词典
囑託
【1】见“囑托”。
徒託空言-汉语大词典
徒託空言
【1】见“徒托空言”。
庇託-汉语大词典
庇託
【1】犹寄托。指托身。《旧唐书·张说传》:“排斥居人﹐蓬宿草次﹐風雨暴至﹐不知庇託。”
寄託-汉语大词典
寄託
亦作“[寄托]”【1】托付,委托。《管子·明法》:“寄託之人不肖而位尊﹐則民倍公法而趨有勢。”{许杰}《逃兵》:“人家的儿子是寄托你家里的。”{晋}{葛洪}《抱朴子·臣节》:“負荷寄託﹐則以{伊}{周}爲師表;宣力四方﹐則以{吉召}爲軌儀。”{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杂记》:“今有事將{楚}遊﹐以公長者敢以家口寄託。”{唐}{李朝威}《柳毅传》:“聞君將還{吴}﹐密通{洞庭}。或以尺書寄託使者﹐未卜將以爲可乎?”【2】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秦牧}《土地》:“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情感。”{鲁迅}《书信集·致中共中央》:“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3】依托,安身。《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丁玲}《小火轮上》:“平日在房子里是难感觉得﹐可是一到了水上﹐眼望着绵绵不绝的青山和浩浩荡荡的流水﹐便不觉的感到此身的飘飘然﹐而无所寄托。”{唐}{韩愈}《枯树》诗:“寄託惟朝菌﹐依投絶暮禽。”{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闵预》:“不知{青巖}寄托何所﹐覓至會館詢之。”{汉}{东方朔}《七谏·谬谏》:“{列子}隱身而窮處兮﹐世莫可以寄託。”【4】艺术作品中的寄情托兴。语出{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詩有寄託便佳。”{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初學詞求有寄託﹐有寄託則表面相宣﹐斐然成章。”
寓託-汉语大词典
寓託
【1】寄托。{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惟有所寓託﹐形容摹寫﹐反復諷詠﹐以俟人之自得。”
屬託-汉语大词典
屬託
亦作“[屬托]”【1】请托,托付。《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晏子}對曰:‘前臣之治{東阿}也﹐屬託不行﹐貨賂不至。陂池之漁﹐以利貧民。當此之時﹐民無飢者﹐君反以罪臣。’”《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上曰:‘夫人病甚﹐殆將不起﹐一見我﹐屬託王及兄弟﹐豈不快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顧琮}性公直﹐時多權倖﹐公行屬托﹐{琮}不堪其弊。”
引託-汉语大词典
引託
【1】犹寄托。{唐}{刘长卿}《对雨赠马少府蒋少府兼献五兄二兄》诗:“此心欲引託﹐誰爲生羽翼。”
委託-汉语大词典
委託
亦作“[委托]”【1】交结,结纳。《北齐书·贺拔允传》:“{魏武帝}之猜忌{高祖}也﹐以{允}弟{岳}深相委託﹐潛使來往。”【2】犹依托,依靠。《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箱下韞藏百寳﹐不下萬金。將潤色郎君之裝﹐歸見父母﹐或憐妾有心﹐收佐中饋﹐得終委託﹐生死無憾。”【3】将自己的事务嘱托他人代为处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梅佐贤}受了{徐义德}的委托﹐特地选择了闹市中这个幽静的所在来和他商议。”{唐}{可止}《雪十二韵》:“道路依憑馬﹐朝昏委託雞。”《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赞》:“奢淫自縱﹐謂有{泰山}之安;委託非人﹐坐受{平陽}之辱。”《北齐书·武成帝纪》:“{孝昭}幸{晉陽}﹐帝以懿親居守{鄴}﹐政事咸見委託。”
棲託-汉语大词典
棲託
亦作“[棲托]”亦作“[栖托]”亦作“[栖託]”【1】寄托,安身。{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蓋其上向雖有道﹐而未開闢﹐莫可栖托。”{唐}{罗隐}《秋寄张坤》诗:“未知棲托處﹐空羨聖明朝。”{南朝} {宋}{谢灵运}《山居赋》:“企{山陽}之游踐﹐遲鸞鷖之棲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熊成基安庆起义·熊案始末记》:“{成基}以棲託有所﹐機會萬不可誤﹐堅急歸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施主慮闕道業﹐故崇斯構﹐是以志道者多栖託焉。”
樂託-汉语大词典
樂託
【1】犹落拓。谓不拘小节,放荡不羁。樂,通“落”。{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謝中郎}云:‘{王脩載}樂託之性﹐出自門風。’”
支託-汉语大词典
支託
【1】见“支托”。
止託-汉语大词典
止託
【1】寄居。{南朝} {宋}{谢灵运}《富春渚》诗:“洊至宜便習﹐兼山貴止託。”
沿門託鉢-汉语大词典
沿門託鉢
【1】见“沿門持鉢”。
投託-汉语大词典
投託
【1】见“投托”。
挽託-汉语大词典
挽託
【1】犹请求。《天雨花》第一回:“都要與他連姻眷﹐挽託親朋來議親。”
推託-汉语大词典
推託
【1】推引依托。{汉}{徐幹}《中论·谴交》:“〔{桓靈}之世〕下及小司﹐列城墨綬﹐莫不相商以得人﹐自矜以下士……把臂捩腕﹐叩天矢誓﹐推託恩好﹐不較輕重。”【2】亦作“[推托]”。托故推脱或拒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夫人失信﹐推託别詞。”{清}{李渔}《慎鸾交·谲讽》:“那禀告父母的話﹐大半還是推託之詞。”{冰心}《寄小读者》十六:“可恨我一写信要{中国}书﹐她们便有百般的阻拦推托。”{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祖傑》:“此事我已供了﹐奈何推托?”
擬託-汉语大词典
擬託
亦作“[擬托]”【1】比附。{唐}{李峤}《上高长史述和诗启》:“擬託非倫﹐揣摩增靦。”【2】打算委托。{唐}{秦韬玉}《贫女》诗:“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3】模拟假托。{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凡詩之言安得者﹐皆不可得﹐而設或擬托之詞也。”{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既自難干﹐加意氣擬託﹐蕭然自得﹐四坐莫不厭心。”{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八章三:“如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以及拟托的{苏}{李}诗一之类的作品﹐大概也就在这时代产生了。”
攀龍託鳳-汉语大词典
攀龍託鳳
【1】犹言攀龙附凤。{南朝} {梁}{锺嵘}《诗品》卷上:“次有攀龍託鳳﹐自致于屬車者﹐蓋將百計。”
款託-汉语大词典
款託
【1】诚意结交。《北史·卢同传》:“初{同}之爲黄門也﹐與{節閔帝}俱在門下﹐{同}異其爲人﹐素相款託。”
旅託-汉语大词典
旅託
【1】犹旅居。{唐}{贾岛}《延寿里精舍寓居》诗:“旅託避華館﹐荒樓遂愚慵。”
志託-汉语大词典
志託
【1】犹寄兴。{南朝} {梁}{沈约}《与约法师书》:“{周中書}風趣高奇﹐志託夷遠。”
烘雲託月-汉语大词典
烘雲託月
【1】见“烘雲托月”。
憑託-汉语大词典
憑託
【1】依托;依仗。{宋}{叶適}《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其人往往有奮張鬚髯﹐憑託氣勢﹐生事立威以自賢者。”《水浒传》第十一回:“小人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憑託{柴大官人}面皮﹐徑投大寨入伙。”{清}{唐孙华}《石鼓歌》:“聖王精靈實憑託﹐雷電六甲不敢收。”{晋}{庾亮}《让中书令表》:“至於外戚﹐憑託天地﹐勢連四時﹐根援扶疎﹐重矣大矣。”
矯託-汉语大词典
矯託
【1】假托;诈称。《明史·黄克缵传》:“於是外議紛紜﹐咸言前此上諭﹐悉出{王安}矯託。”{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青蓮}少好學仙﹐故登真度世之志﹐十詩而九。蓋出於性之所嗜﹐非矯託也。”《後汉书·隗嚣传》:“矯託天命﹐僞作符書﹐欺惑衆庶﹐震怒上帝。”《新唐书·傅奕传》:“生死壽夭﹐本諸自然;刑德威福﹐繫之人主。今其徒矯託﹐皆云由佛﹐攘天理﹐竊主權。”
稱託-汉语大词典
稱託
【1】称引假托。{汉}{徐幹}《中论·考伪》:“稱託比類足以充之﹐文辭聲氣足以飾之。”
穴託-汉语大词典
穴託
【1】寄身于洞内。《文选·张衡<西京赋>》:“鳥畢駭﹐獸咸作﹐草伏木棲﹐寓居穴託。”{张铣}注:“寓﹐寄也。寄託他穴。”{唐}{丘鸿渐}《愚公移山赋》:“飛禽走獸﹐魄褫氣懾﹐而不復巢居穴託。”
自託-汉语大词典
自託
亦作“[自托]”【1】自己有所依托。{汉}{东方朔}《七谏·谬谏》:“經濁世而不得志兮﹐願側身巖穴而自託。”{清}{谭嗣同}《思纬■台短书--报贝元徵》:“尤不可解者﹐日存猜忌之心﹐百端以制其民﹐民之不甘受制者自託於外國﹐即莫敢孰何。”{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苟其才行足以自托于鄉里者﹐未有肯去親戚而從召募者也。”《战国策·赵策四》:“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晋}{束晳}《玄居释》:“昔{周}{漢}中衰﹐時難自託﹐福兆既開﹐患端亦作。”
藉託-汉语大词典
藉託
【1】凭借; 依附。《北史·卢道虔传》:“{道虔}外生{李彧}﹐尚{莊帝}姊{豐亭公主}﹐因相藉託﹐{永安}中﹐除輔國將軍﹑通直常侍。”{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别儒宦》:“奸頑逃比﹐猶思以藉託求寬。”
結託-汉语大词典
結託
亦作“[結托]”【1】结交依托。《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後又結托朝貴﹐遂任顯官。”《周书·李延孙传》:“〔{李長壽}〕少與蠻酋結託﹐屢相招引﹐侵滅{關}南。”{晋}{陶潜}《神释》诗:“結託善惡同﹐安得不相語。”{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附论西汉不是奴隶社会》:“富商大贾受到了一时性的打击﹐结果便更和地主与政权结托起来﹐而成为了豪商﹑地主﹑官僚的三位一体。”
繫託-汉语大词典
繫託
【1】犹依附。《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年》:“僕回轅之後﹐{清}{河}不能孤立﹐必有所繫託﹐將爲公西面之强敵﹐公能無悔乎?”
負託-汉语大词典
負託
【1】抱持。《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武皇}晏駕﹐寄深負圖”{唐}{吕向}注:“負圖者﹐負託帝圖以朝百辟也。”【2】依凭,靠着。{元}{虞集}《青云亭记》:“而負託城壁﹐出於人爲﹐於奇勝爲未足焉。”
買託-汉语大词典
買託
【1】谓出钱请托。{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差拘》:“遂買託城市光棍﹐預通蠹棍虎差。”
賄託-汉语大词典
賄託
【1】行贿请托。{明}{高拱}《议录却贿三臣疏》:“因派柴炭商人﹐有本地方富户{於彪}﹐賄託{於德}舊歇家{曹雄}投帖﹐開具白米一百石﹐欲求倖免。”{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徇人賄託﹐廢棄真才。”
賕託-汉语大词典
賕託
【1】贿赂请托。{宋}{洪迈}《夷坚丙志·兰溪狱》:“凡證佐胥史訟其寃者﹐宰悉以爲受賕託﹐愈加繩治。”
贋託-汉语大词典
贋託
【1】谓假借他人名义。{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五行》:“{唐}{褚遂良}嘗奉勅寫一百本(《陰符》)﹐至{李筌}始贋託{軒后}以欺人。”{清}{何琇}《樵香小记·五言诗》:“惟{張守節}《史記正義》引《楚漢春秋》{虞姬}詩﹐已全作五言﹐此不可曉﹐即曰{陸賈}贋託﹐{賈}亦{虞姬}同時人也﹐豈{守節}所見之本﹐後來又有所竄入歟?”
重託-汉语大词典
重託
亦作“[重托]”【1】重大的依托;郑重的委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夫人》:“生辭以少年書癡﹐恐負重託。”{冯德英}《苦菜花》第四章:“吾弟明达﹐当不负重托。”{唐}{刘禹锡}《上杜司徒启》:“六翮方鎩﹐思重託於扶摇。”《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人幼無父母﹐全虧得嬸娘重托﹐出來爲商。”
迴託-汉语大词典
迴託
【1】改换托词,另找借口。《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太祖}遂爲{魏公}矣”{南朝}{宋}{裴松之}注:“《獻帝春秋》云{彧}欲發{伏后}事而求使至{鄴}﹐而方誣{太祖}云‘昔已嘗言’。言既無徵﹐迴託以{官渡}之虞﹐俛仰之閒﹐辭情頓屈﹐雖在庸人﹐猶不至此﹐何以玷累賢哲哉!”
退託-汉语大词典
退託
【1】见“退托”。
造託-汉语大词典
造託
【1】编造托词。{汉}{刘向}《说苑·善说》:“{楚}大夫{莊辛}過而説之﹐遂造託而拜謁。”
造端託始-汉语大词典
造端託始
【1】见“造2端倡始”。
遠託-汉语大词典
遠託
【1】犹远适。谓寄身远方。{汉}{李陵}《答苏武书》:“遠託異國﹐昔人所悲。”{南朝} {宋}{鲍照}《蜀四贤咏》:“首路或參差﹐投駕均遠託。”{晋}{何劭}《游仙》诗:“吉士懷貞心﹐悟物思遠託。”
遺託-汉语大词典
遺託
【1】指帝王临终前的嘱托。{宋}{刘跂}《王升之诔》:“庶無愆于遺託﹐君亦不昧夫所知。”《南齐书·徐孝嗣传》:“帝疾甚﹐{孝嗣}入居禁中﹐臨崩受遺託﹐重申開府之命。”{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仰惟國典﹐俛遵遺託。”
託-汉语大词典
託
“[讬]”的繁体字。《廣韻》他各切,入鐸,透。【1】寄托;寄寓。《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鮮}〕託於{木門}。”《晋书·儒林传·徐邈》:“託社之鼠﹐政之甚害。”【2】凭借;依赖。《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夫獵者﹐託車輿之安﹐用六馬之足﹐使{王良}佐轡﹐則身不勞而易及輕獸矣。”{三国 魏}{曹丕}《典论·论文》:“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三国演义》第一〇六回:“臣託陛下洪福﹐必擒{公孫淵}以獻陛下。”【3】托付;请托。《吕氏春秋·贵生》:“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託天下。”{高诱}注﹕“託﹐付。”{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仰惟國典﹐俛遵遺託。”{唐}{韩愈}《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嗣子{元立}與其昆弟四人請銘於{韓氏}曰﹕‘先人嘗有託於夫子也。’”【4】假托;推托。《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然則曷爲不直誅而酖之?行誅乎兄﹐隠而逃之﹐使託若以疾死然﹐親親之道也。”《南齐书·虞玩之传》:“或户存而文書已絶﹐或人在而反託死叛。”{宋}{苏轼}《与孙知损运使书》:“必先使北賊小小盗邊﹐託爲不知。”【5】以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青提夫人}一箇手﹐託住獄門迴顧盼。”{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每夜二婢秉燭提茶瓶盞﹐託銀■漆盤﹐盛糖餅二枚。”{清}{张尚瑗}《石里杂识·角力》:“{明叔}立水次邀之﹐伸一掌託百斤石臼。”
託芘-汉语大词典
託芘
【1】见“託庇”。
託物寓興-汉语大词典
託物寓興
【1】假借外物寄托情致。《宣和画谱·文同》:“善畫墨竹﹐知名于時。凡於翰墨之間託物寓興﹐則見於水墨之戲。”
託地-汉语大词典
託地
【1】依托大地。《荀子·赋》:“託地而游宇﹐友風而子雨。”{宋}{何薳}《春渚纪闻·木果异事》:“{元豐}間﹐禁中有果名鴨脚子者﹐四大樹皆合抱。其三在{翠芳亭}之北﹐歲收實至數斛﹐而託地陰翳﹐無可臨玩之所。其一在{太清樓}之東﹐得地顯曠﹐可以就賞﹐而未嘗着一實。”
託名-汉语大词典
託名
【1】寄托名声。《汉书·韦玄成传》:“古之辭讓﹐必有文義可觀﹐故能垂榮於後。今子獨壞容貌﹐蒙恥辱﹐爲狂癡﹐光曜晻而不宣。微哉!子之所託名也。”【2】谓借重他人或他事以扬名。《後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見。{壹}以公卿中非{陟}無足以託名者﹐乃日往到門。”{宋}{曾巩}《拟辞免修五朝国史状》:“況以文字薄技﹐得因聖{宋}大典﹐託名萬世﹐學士大夫﹐莫不願備其任。”【3】依仗名分。{汉}{班昭}《女诫·和叔妹》:“若夫惷愚之人﹐於嫂則託名以自高﹐於妹則因寵以驕盈。”【4】假借名义。{汉}{赵晔}《吴越春秋·吴泰伯传》:“二人託名採藥於{衡山}﹐遂之{荆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曰:‘不然。{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佛说恒水经》:“四輩人託名爲弟子﹐不能奉持明戒﹐不欲學問﹐心意猶豫﹐恐不得道故﹐是爲前却弟子。”{明}{沈德符}《野獲编·佞幸·诈称佞倖》:“佞倖用事﹐奸人輩因而矯詔託名﹐無忌憚至此﹐今古蓋一轍云。”
託處-汉语大词典
託處
【1】安身﹔栖止。《汉书·贾山传》:“爲宫室之麗至於此﹐使其後世曾不得聚廬而託處焉。”{元}{王恽}《太乙三代度师先考王君墓表》:“至於聚廬託處﹐似疎而親﹐師弟子之兩間﹐傳度授受﹐實有父子之義焉。”{元}{姚燧}《袁公神道碑》:“鄰境聞之﹐逾河而西﹐雖有良田美業不恤﹐願託處深谷者不可勝計。”
託援-汉语大词典
託援
【1】依附﹐攀附。{唐}{卢仝}《卓女怨》诗:“迷魂隨鳳客﹐嬌思入琴心;託援交情重﹐當壚酌意深。”
託姻-汉语大词典
託姻
【1】托附结为婚姻。{南朝} {梁}{沈约}《奏弹王源》:“而託姻結好﹐唯利是求﹐玷辱流輩﹐莫斯爲甚。”{宋}{沈辽}《祭外姑彭城县君文》:“嗚呼!託姻門下﹐行二十年﹐東西會散﹐恩愛纏綿。”
託書-汉语大词典
託書
【1】托递书信。{明}{李鹤鸣}《重刻<黄文献公集>後叙》:“敢輒託書{張副憲}﹐用載贊我{虞子}﹐以所刊去别爲一卷繫集後﹐且期得報﹐乃以叙復。”
託終-汉语大词典
託終
【1】依靠以终老。{晋}{郭璞}《山海经图赞补遗·都广之野》:“爰有羔穀﹐鸞歌鳳舞﹐{后稷}託終﹐樂哉斯土。”【2】谓临终托以后事。{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三:“{前燕}{慕容暐}初立﹐{慕容根}譖{慕容恪}﹑{慕容評}將謀爲亂。{暐}曰:‘二公國之親穆﹐先帝所託終﹐應無此。’”
託驥之蠅-汉语大词典
託驥之蠅
【1】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元}{许衡}《上宪使刘约斋启》:“譬爲山﹐方覆一簣而進﹐俄哲人夢奠兩楹之間﹐欲爲託驥之蠅﹐遂作喪家之犬。”
託褾-汉语大词典
託褾
【1】书画装潢的衬托裱褙。{宋}{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六朝}名畫掛軸:用皂鸞綾上下褾。碧鸞綾引首﹐碧鸞綾託褾全軸。檀香軸桿﹐上等玉軸。”
託音-汉语大词典
託音
【1】寄意于音声。《诗·周南·关雎序》“風﹐風也﹐教也”{唐}{陆德明}释文:“{劉氏}云:‘動物曰風﹐託音曰諷。’”{宋}{胡宿}《上蔡龙图书》:“流水託音﹐久莫馳于尺記;高山仰聽﹐未始忘于寸心。”{清}{朱筠}《泛舟赋》:“玩志託音﹐何所暫依。”
託跡-汉语大词典
託跡
【1】见“託迹”。
託大-汉语大词典
託大
【1】谓身居高位而不被事务牵缠住。{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時人目{庾中郎}善於託大﹐長於自藏。”{刘孝标}注引《名士传》:“{敳}雖居職任﹐未嘗以事自嬰﹐從容博暢﹐寄通而已。”{清}{卢存心}《蜡谈》:“口吃而不語﹐可謂善於自藏;才拙而能行﹐寧非長於託大。”【2】谓妄自尊大。{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他可不託大﹐不嫌貧。”{朱自清}《民众文学谈》:“他们託大惯了。”【3】指因骄傲而疏忽大意。《三国演义》第七十回:“雖然如此﹐未可託大﹐可使{魏延}助之。”
託交-汉语大词典
託交
【1】谓托身于友﹔结交。{唐}{李白}《结客少年场行》:“託交從{劇孟}﹐買醉入{新豐}。”{元}{戴表元}《感物》诗之二:“託交何必深﹐寡求永相親。”{明}{方孝孺}《与邵真斋书》之三:“古之善醫以濟物爲心者﹐雖道路暫遇之人猶爲診治﹐況辱託交甚久如區區兄弟者﹐而可拒而不赴乎?”
託心-汉语大词典
託心
【1】犹委心。谓将心交托他人。《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慷慨壯烈﹐士人咸多貴之”{裴松之}注引{晋}{陈寿}《益都耆旧传》:“時車騎將軍{夏侯霸}謂{嶷}曰:‘雖與足下疎闊﹐然託心如舊﹐宜明此意。’”{唐}{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授縞紵以託心﹐示兹誠之不謬。”【2】犹寄情。{三国} {魏}{嵇康}《琴赋》:“顧兹梧而興慮﹐思假物以託心。”{清}{王夫之}《拟阮步兵<述怀>》诗之四十:“託心浩淼間﹐古今誰久留。”
託醉-汉语大词典
託醉
【1】假托酒醉﹔假醉。《晋书·庾纯传》:“昔{廣漢}陵慢宰相﹐獲犯上之刑;{灌夫}託醉肆忿﹐致誅斃之罪。”{宋}{苏轼}《上吕相公书》:“若今後實醉不醒而殺﹐其情可憫﹐可以原貸;若託醉而殺﹐自是謀殺﹐有勘司在。”{明}{吴应箕}《秃笔赋》:“{阮}託醉而佞工﹐{董}奮筆而直著。”
託化-汉语大词典
託化
【1】释﹑道谓化形托生。{南朝} {梁}{僧祐}《释迦谱》卷一:“玄符冥契﹐託化釋種﹐名兆於未形之前﹐跡孚於既生之後。”《真君传》:“託化人間﹐示陳孝弟之教。”{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我佛發大慈悲﹐罰往下方{汴梁}{劉氏}門中﹐投胎託化爲人﹐乃{劉均佐}是也。”【2】指僧人死去。《景德传灯录·慧可大师》:“自{少林}(指{達磨})託化西歸﹐大師繼闡玄風﹐博求法嗣。”
託正-汉语大词典
託正
【1】假托正直。《宋史·儒林传四·薛季直》:“託正以行邪﹐僞直以售佞。”
託性-汉语大词典
託性
【1】赋性﹔禀性。{南朝} {齐}{萧子良}《游後园》诗:“託性本禽魚﹐棲情閒物外。”《梁书·武帝纪上》:“禀靈造化﹐賢愚之情不一;託性五常﹐强柔之分或舛。”
託伏-汉语大词典
託伏
【1】托身隐伏。《韩非子·诡使》:“私者﹐所以辭法也。而士有二心私學﹐巖居窞路﹐託伏深慮﹐大者非世﹐細者惑下。”{陈奇猷}集释:“託﹐謂託於某人之門不爲仕宦……託者既不仕﹐故云伏也。”
託身-汉语大词典
託身
【1】栖身﹔寄身。《淮南子·主术训》:“然民有掘穴狹廬﹐所以託身者﹐明主弗樂也。”{南朝} {齐}{谢朓}《蒲生行》:“蒲生廣湖邊﹐託身洪波側。”{明}{徐渭}《荷赋》:“且吾子既不染於污泥矣﹐又何廣狹之差别?縱遭時有偶與不偶﹐何託身有屑與不屑?”{邹鲁}《中国同盟会》:“是故我國民之爲{滿洲}將士者﹐須以大義自持﹐知託身{滿洲}政府之下﹐乃由一時之束縛﹐常懷脱離獨立之志。”
託軀-汉语大词典
託軀
【1】托身。《艺文类聚》卷十八引{晋}{左芬}《齐杞梁妻赞》:“哀崩高城﹐訴情穹旻﹐遂赴{淄川}﹐託軀清津。”《艺文类聚》卷八一引{晋}{傅咸}《芸香赋》:“攜昵友以逍遥兮﹐覽偉草之敷英;慕君子之弘覆兮﹐超託軀於朱庭。”
託庇-汉语大词典
託庇
亦作“[託芘]”【1】谓靠树木庇荫。{宋}{强至}《横溪回道中作》诗:“冒暑走山曲﹐敝蓋無文陰;託庇何局促﹐因思古賢宰。”【2】比喻依赖他人或某种力量庇护。{宋}{郑刚中}《别方安托书》之二:“託芘之久﹐語離之遽﹐懷此高誼﹐雖言何安。”{明}{范景文}《与友书》:“且聞龍門日峻﹐辱在知契﹐誼當相體﹐即託庇實宏﹐而門外自遠。”{瞿秋白}《乱弹·新英雄》:“第三﹐请看《申报》的第一次报告罢:‘我军为尊重条约﹐下令不得冲过租界﹐否则託庇租界之敌﹐昨晚当可一总解决。’”
託付-汉语大词典
託付
【1】委托别人照料或办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宋}{李元纲}《厚德录》卷二:“京師人有以金銀繒帛實二篋﹐託付於其相知﹐數年而死﹐彼人歸詣其子。”
託靈-汉语大词典
託靈
【1】犹托体。《魏书·彭城王勰传》:“況臣託靈先皇﹐聯暉陛下﹐誠應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
託附-汉语大词典
託附
【1】受托。{晋}{常璩}《华阳国志·李特雄寿势志》:“臣託附深重﹐忘疲病之穢﹐實感殊遇。”一本作“托附”。【2】依附。{北魏}{温子昇}《为广阳王渊上书灵太后》:“往者{元乂}執權﹐移天徙日﹐而{徽}託附﹐無翼而飛。”《旧唐书·李迥秀传》:“然頗託附權倖﹐傾心以事{張易之}﹑{昌宗}兄弟﹐由是深爲讜正之士所譏。”{宋}{苏轼}《与人书》:“示諭《燕子樓記》﹐某於公契義如此﹐豈復有所惜?況得託附老兄與此勝境﹐豈非不肖之幸!”
託物感懷-汉语大词典
託物感懷
【1】假借事物抒发胸怀。{清}{汪琬}《说铃》:“古人直是憂讒畏譏耳﹐與近世金盡裘敝者不同。故能託物感懷﹐纏緜悽測﹐若使飢寒切膚﹐亦未暇爾爾。”
託迹-汉语大词典
託迹
亦作“[託跡]”【1】寄托形迹﹔寄身。{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託迹{黃}{老}﹐辭世却粒。”一本作“託跡”。{前蜀}{韦庄}《和薛先辈初秋寓怀》:“託跡同{吴}燕﹐依仁似{越}禽。”{宋}{苏轼}《与蔡景繁书》:“自聞車馬出使﹐私幸得託迹部中﹐欲少布區區。”{明}{陈子龙}《送杨伯祥还豫章》诗:“君歸讀書雲壑裏﹐託跡何須混鹿豕。”{清}{汪懋麟}《<净业堂诗>序》:“君少負才氣﹐不遇於時﹐託迹於小官。”
託號-汉语大词典
託號
【1】谓寄托功德于美好的称号。{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王}惻然﹐泣下霑衣﹐言曰:‘國之士大夫是子﹐國之人民是子﹐使孤寄身託號以俟命矣。今子云去﹐欲將逝矣。是天之棄{越}而喪孤也﹐亦無所恃者矣。’”《汉书·王莽传上》:“聖王之法﹐臣有大功則生有美號﹐故{周公}及身在而託號於{周}。”
託寄-汉语大词典
託寄
【1】付托。《晋书·张华传》:“會帝問{華}:‘誰可託寄後事者?’”【2】指所受付托。{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相公寵擢之榮﹐託寄之重﹐自國朝已來﹐三者兼之甚鮮矣。”【3】谓寄托情意。{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孫興公}作《庾公誄》﹐文多託寄之辭。”{元}{欧阳玄}《墨梅赋》:“彼翰墨之託寄﹐亦何異乎《風》《騷》。”{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唐}﹑{五代}及兩{宋}詞人﹐皆文章爾雅……甚至名伎高僧﹐頑仙艷鬼﹐託寄深遠﹐屬引湛冥。”【4】委托寄送。{清}{杨恩寿}《坦园日记》卷七:“初十日﹐適有便赴{粤西}﹐託寄家書。”
託業-汉语大词典
託業
【1】赖以成就功业。《管子·乘马》:“是故有事則用﹐無事則歸之於民﹐唯聖人爲善託業於民。”{尹知章}注:“謂託人以成功業也。”【2】谓借此以为治生之业。《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暨于弱冠﹐遂託業{盧山}﹐逮事{釋}和尚。”{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何其深沈幽翳﹐可以託業怡生如此也。”{清}{朱筠}《麻城梁君客葬墓碑记》:“而君生值{明}末﹐用賈隱﹐喜{南嶽}之勝﹐託業於{衡山縣}{白果市}。”
託肺附-汉语大词典
託肺附
【1】谓为帝室近亲。《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誠見陰陽不調﹐不敢不通所聞。”{颜师古}注:“舊解云:肺附﹐謂肝肺相附着﹐猶言心膂也。一説:肺謂斫木之肺札也。自言於帝室猶肺札附於大材木也。”{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八》:“一説近之。然既言附﹐又言託﹐則語意重出。余謂肺附皆木皮也……言己爲帝室微末之親﹐如木皮之託於木也。”亦作“[託肺腑。]”《明史·文苑传二·罗■》:“{李夢陽}下獄﹐{■}言:‘{壽寧侯}託肺腑﹐當有以保全之。{夢陽}不保﹐爲侯累。’帝深納焉。”
託足-汉语大词典
託足
【1】使足有所凭借。借指驱驰﹑驰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馬於此﹐形容似驥也。然驅之不往﹐引之不前﹐雖臧獲不託足以旋其軫也。”《汉书·贾山传》:“爲馳道之麗至於此﹐使其後世曾不得邪徑而託足焉。”【2】立足﹔安身。{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吾本謂度{江}託足無所。爾家有相﹐爾等並羅列吾前﹐復何憂!”{清}{袁枚}《新齐谐·绿毛怪》:“一日﹐有{陝}客販羊千頭﹐日暮無託足所﹐求宿廟中。”
託好-汉语大词典
託好
【1】谓结为姻好。{南朝} {宋}{何承天}《木瓜赋》:“願佳人之予投﹐思同歸以託好。”
託世-汉语大词典
託世
【1】谓寄迹人世。{晋}{葛洪}《抱朴子·任命》:“年期奄冉而不久﹐託世飄迅而不再。”{清}{吴锡麒}《有感》诗之一:“危身因象齒﹐託世只牛毛。”
託便-汉语大词典
託便
【1】谓趁他人之便请求帮忙。{唐}{顾云}《上盐铁路纲判官启》:“儻蒙少借餘光﹐微均美蔭﹐庶使因風託便﹐不藉於冥鴻;假霧成斑﹐無慚於豹隱。”{明}{邵璨}《香囊记·寄书》:“[外]鄉關萬里隔風煙。[生]一紙音書託便傳。”{清}{杨恩寿}《坦园日记》卷四:“廿二日﹐晴。作家書﹐託便寄去。”
託宿-汉语大词典
託宿
【1】寄托﹔寄宿。《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以義﹐以遊逍遥之墟。”{成玄英}疏:“古之真人﹐和光降迹﹐逗機而行博愛﹐應物而用人羣﹐何異乎假借塗路﹐寄託宿止﹐暫時遊寓﹐蓋非真實。”{汉}{扬雄}《太玄赋》:“忽萬里而一頓兮﹐過列仙以託宿。”{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四:“云家止數里外﹐歸省父母﹐值風雨不可前﹐願容託宿。”{明}{许自昌}《水浒记·召衅》:“清宵杳﹐沈沈漏高﹐暫託宿﹐聽雞報。”{清}{厉鹗}《夜宿松寥阁用萨天锡韵》:“平生託宿處﹐奇勝此堪數。”
託辭-汉语大词典
託辭
【1】谓以言辞嘱托。{汉}{刘向}《说苑·善说》:“中士可以託辭﹐下士可以託財。”【2】犹设喻。{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莊姬}託辭於龍尾﹐{臧文}謬書於羊裘。”【3】饰词﹐找借口。{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尚主﹐辭以昔嘗賜姓﹐其餘皆託辭以拒之。”{清}{杨恩寿}《坦园日记》卷七:“十六日﹐陰。{文安}招飲﹐已赴矣﹐因有惡客﹐託辭而遁。”{王西彦}《古屋》第四部二:“她託辞把两个小孩子带往母亲家里﹐自己便和{秦一冰}远远地跑了开去。”【4】谓借文辞表达。{宋}{李觏}《前进士廖君墓表》:“以石表未立﹐捧其鄉先生屯田郎中{李公}之狀來﹐{覯}嘗辱君遊﹐謹撮其要﹐託辭左方。”
託任-汉语大词典
託任
【1】托付任用。《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玄宗}〕臨軒諭之曰:‘朕比來衰耄﹐託任失人﹐致逆{胡}亂常。’”
託物陳喻-汉语大词典
託物陳喻
【1】借事物设喻。{元}{杨载}《诗法家数·讽谏》:“古人凡欲諷諫﹐多借此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託物陳喻﹐以通其意。”
託理-汉语大词典
託理
【1】依据事物之理。{晋}{皇甫谧}《<三都赋>序》:“是以{孫卿}﹑{屈原}之屬﹐遺文炳然﹐辭義可觀﹐存其所感﹐咸有古詩之意﹐皆因文以寄其心﹐託理以全其制﹐賦之首也。”
託政-汉语大词典
託政
【1】委以政事。{晋}{葛洪}《抱朴子·接疏》:“若積素行乃託政﹐則{甯戚}不顯於{齊}矣。”
託信-汉语大词典
託信
【1】托递书信。{宋}{张耒}《周氏行》:“謾説鯉魚能託信﹐祗應明月見人愁。”
託意-汉语大词典
託意
【1】寓意﹔寄情。{汉}{袁康}《越绝书·外传本事》:“外者﹐非一人所作﹐頗相覆載﹐或非其事﹐引類以託意。”{金}{王丹桂}《望蓬莱·寄桃林口王都监》词:“切恐靈機迷愛欲﹐不辭荒拙綴狂篇。綴意在毫牋。”{明}{陈子龙}《岁暮遣怀》诗之一:“惟應勉寂寞﹐託意丘中琴。”
託物引類-汉语大词典
託物引類
【1】谓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宋}{苏轼}《答黄鲁直书》:“《古風》二首﹐託物引類﹐真得古詩人之風﹐而{軾}非其人也。”亦作“[託物連類。]”{明}{王祎}《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後》:“詩之爲用﹐其託物連類﹐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其引義止禮﹐足以感人不可遏之情。”
託鳳攀龍-汉语大词典
託鳳攀龍
【1】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宗計於朝﹐或異或同﹐敵以乘釁﹐家破軍亡。乖道反德﹐託鳳攀龍。”
託坐-汉语大词典
託坐
【1】寄坐。谓不称其位﹐坐不能久。{汉}{王符}《潜夫论·衰制》:“愚君闇主﹐託坐於左﹐而姦臣逆道﹐執轡於右﹐此{齊}{騶馬繻}所以沈{胡公}於{具水}﹐{宋}{羊叔牂}所以弊{華元}於{鄭}師﹐而莫之能御也。”
託之空言-汉语大词典
託之空言
【1】谓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汉}{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託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太史公自序》作“載之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之言見《春秋緯》﹐{太史公}引之以成説也。空言謂襃貶是非也。”亦作“[託于空言]”﹑“[託諸空言]”。{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託于空言﹐顯顯{趙公}﹐則既有聞。”{清}{朱珪}《<赘说>序》:“若方將試吏事﹐則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實﹐不徒託諸空言也。”
託想-汉语大词典
託想
【1】寄托意想。{南朝} {梁}{沈约}《<佛记>序》:“或憑人以言﹐託想成夢﹐尤難信曉﹐一無所録。”{唐}{彦琮}《福田论》:“託想追於舊蹤﹐傾心翫於遺法。”
託分-汉语大词典
託分
【1】犹托迹。{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一:“適彼{沅}{湘}﹐託分漁父。優哉游哉﹐爰居爰處。”{南朝} {梁}{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卑尚幽棲﹐屏棄情累﹐留愛巖壑﹐託分魚鳥。”
託于空言-汉语大词典
託于空言
【1】见“託之空言”。
託陀-汉语大词典
託陀
【1】蒙古语。国老。《元史·塔本传》:“〔{塔本}〕父{宋五設}託陀﹐託陀者﹐其國主所賜號﹐猶{華}言國老也。”
託風-汉语大词典
託風
【1】见“託諷”。
託咎-汉语大词典
託咎
【1】犹归咎﹔委罪。{汉}{贾谊}《旱云赋》:“懷怨心而不能已兮﹐竊託咎於在位。”《汉书·刘向传》:“往者衆臣見異﹐不務自修﹐深惟其故﹐而反晻昧説天﹐託咎此人。”
託病-汉语大词典
託病
【1】借口生病。《後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康}以太后久臨朝政﹐心懷畏懼﹐託病不朝。”{宋}{刘安世}《奏发遣赵令耦对狱事》:“今{杭州}見勾干照人已不少待﹐{令耦}至﹐方能勘結﹐豈容託病端坐於家。”{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一·京考官被劾》:“夫省親者﹐背親爲不孝;養病者﹐託病爲不忠。”
託配-汉语大词典
託配
【1】托附婚配。《後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和帝}葬後﹐宫人並歸園﹐太后賜{周}﹑{馮貴人}策曰:‘朕與貴人託配後庭﹐共歡等列﹐十有餘年。’”
託死-汉语大词典
託死
【1】道教称修道者死去为魂魄升仙而去﹐遗下躯壳﹐并非真死。{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张子房服金丹而死》:“{梁}{陶宏景}《真誥·稽神樞》第四篇云:‘服金丹而告終者﹐{臧延甫}﹑{張子房}﹑{墨狄子}是也。’按其意並謂是尸解﹐託死非真死也。”
託疾-汉语大词典
託疾
【1】托病。《後汉书·党锢传·何颙》:“及{董卓}秉政﹐逼{顒}以爲長史﹐託疾不就。”{後蜀}{何光远}《鉴诫录·因诗辱》:“{劉}慮遭毒手﹐託疾而歸。”{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拜命僅期月﹐即託疾引去矣。”
託依-汉语大词典
託依
【1】依托。{唐}{韩愈}《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四旁多長枝﹐羣鳥所託依。”一本作“托依”。
託肺腑-汉语大词典
託肺腑
【1】见“託肺附”。
託胎-汉语大词典
託胎
【1】佛教语。谓转世投生。《立世阿毘昙论》卷一:“遂共和合﹐乃有大福德子男女二人﹐俱時託胎﹐捨王而去。”{唐}{彦琮}《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中:“{長房}又云:‘佛以四月八日下託胎者。託胎既用周月﹐現生還是周辰﹐今言二月﹐是亦非也。’”{宋}{晁补之}《劝缘造大藏经疏》:“衆生鈍根﹐不能見性成佛﹐所以託胎卵濕﹐化爲正命。”【2】犹出身。{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代宗十》:“乃{泚}之非其人也明甚矣。託胎於亂賊之人﹐熏染於悍戾之俗﹐而狡凶尤甚。”
託色-汉语大词典
託色
【1】谓信其操守﹐可以妻女相托。{汉}{刘向}《说苑·善说》:“上士可以託色﹐中士可以託辭﹐下士可以託財。”{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王左丞集>题词》:“《南史》言{王僧孺}中年遭躓﹐有{桑}{濮}之疑……余以其生平考之﹐出守{南海}﹐不敢越裳;入參大選﹐杜絶請謁;節如此﹐豈不堪託色者哉!”
託寵-汉语大词典
託寵
【1】受宠﹐承恩。《子华子·晏子问党》:“夫左右執事之臣﹐其託寵也深﹐其植根幹也固。”
託國-汉语大词典
託國
【1】谓以国事付托﹔受国事付托。《史记·黥布列传》:“{隨何}曰:‘大王與{項王}俱列爲諸侯﹐北鄉而臣事之﹐必以{楚}爲彊﹐可以託國也。’”{唐}{吕温}《诸葛武侯庙记》:“於戲!以{武侯}之才﹐知己託國。土雖狹﹐國以勤儉富;民雖寡﹐兵以節制强。{魏武}既没﹐{晉宣}非敵﹐而戎馬薦駕﹐不復中原。”{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三》:“{秦始皇}之宜短祚也不一﹐而莫甚於不知人。非其不察也﹐惟其好諛也。託國於{趙高}之手﹐雖中主不足以存﹐況{胡亥}哉!”
託慕-汉语大词典
託慕
【1】谓寄托仰慕﹑向往之情。{晋}{潘岳}《西征赋》:“猶犬馬之戀主﹐竊託慕於闕庭。”{南朝} {梁}{沈约}《游沈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南朝} {梁}{江淹}《建平王之南徐州刺史辞阙表》:“今便奉官外甸﹐卷迹{徐州}﹐託慕宸嚴。”
託喻-汉语大词典
託喻
亦作“[託諭]”【1】谓借他物寄托要表明的意思。{三国} {魏}{曹植}《七启》:“假靈龜以託喻﹐寧掉尾於塗中。”{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觀夫興之託諭﹐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宋}{程洵}《锺山先生行状》:“故其爲文﹐指事析理﹐引物託喻﹐要以達意所欲言者。”{明}{吴宽}《玉涧记》:“學道者守一身而忘萬物﹐凡口鼻耳目之屬﹐皆有所託諭。”{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託喻不深﹐樹義不厚﹐不足以言興。”
託寓-汉语大词典
託寓
【1】寄居。《墨子·非儒下》:“{周公旦}非其人也邪?何爲舍亓家室而託寓也?”【2】寄托本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依類託寓﹐諭以封巒。”{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寓﹐寄也。巒﹐山也。言依事類託寄﹐以喻封禪者。”{宋}{宋祁}《上苑牡丹赋》:“託寓雖細﹐貺施甚明。”{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李商隱}作《無題》詩五首﹐格新意雜﹐託寓不一﹐難於命題﹐故曰‘無題’。”
託躬-汉语大词典
託躬
【1】犹寄身。《艺文类聚》卷三四引{晋}{潘岳}《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弱子在懷﹐既生不遂﹐存靡託躬﹐没無遺類。”
託神-汉语大词典
託神
【1】谓灵魂托胎。《初学记》卷二三引《<道德经>序诀》:“{周}時復託神{李}母 ﹐剖左腋而生。生即皓然﹐號曰{老子}。”{唐}{法琳}《辨正论·十喻上》:“{太上老君}託神{玄妙玉女}﹐剖左腋而生。”【2】寄托神思。《艺文类聚》卷七八引{晋}{牵秀}《彭祖颂》:“含真蕩穢﹐離俗遺務﹐託神玄妙﹐遊心泰素。”
託志-汉语大词典
託志
【1】寄托情志。{晋}{慧远}《万佛影铭》:“{遠}昔尋先師﹐奉侍歷載﹐雖啟蒙慈訓﹐託志玄籍﹐每想奇聞﹐以篤其誠。”《<参同契>自序》“循遊寥廓﹐與鬼爲隣”{宋}{朱熹}注:“循遊寥廓者﹐游心曠渺﹐託志虚無。”{元}{袁裒}《求志赋》:“古人以賦託志﹐或比擬賢哲﹐或寓情幽怨﹐或述己出處﹐若愍志﹑復志﹑述志之類非一。”
託根-汉语大词典
託根
【1】附着生根。比喻置足﹐寄身。《晋书·文苑传·赵至》:“又北土之性﹐難以託根;投人夜光﹐鮮不按劒。”{宋}{张舜民}《岩花》诗:“託根何太遠﹐得地亦相宜。”{明}{张居正}《送大曹长旸谷南先生赴留都考功序》:“杞梓楩柟﹐託根於沃阜﹐高者千仞﹐大者百圍﹐廟堂之棟﹐於彼資焉。”{清}{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天涯芳草泣王孫﹐何處春風可託根。”
託事-汉语大词典
託事
【1】假托他事。《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與{權}談説諫喻……如有未合﹐則捨而及他﹐徐復託事造端﹐以物類相求﹐於是{權}意往往而釋。”{唐}{朱敬则}《魏武帝论》:“{楊德祖}才雖清秀﹐志非遠圖﹐託事行誅﹐死非其罪。”
託熟-汉语大词典
託熟
【1】谓仗着是熟人﹑老交情而不拘礼节。{明}{孙仁孺}《东郭记·则得妻》:“休怕﹐久在伊家﹐託熟佯羞自叫他。”
託懷-汉语大词典
託懷
【1】寄托情怀。{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然以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老》《莊》﹐蕭條高寄﹐不與時務經懷﹐自謂此心無所與讓也。”{明}{赵南星}《冯继之诗序》:“才擬{董}{賈}﹐行高{恒嶽}﹐壯志未遂﹐託懷酒史。”
託息-汉语大词典
託息
【1】栖止﹔居留。《诗·小雅·緜蛮》“緜蠻黄鳥﹐止於丘阿”{汉}{郑玄}笺:“止﹐謂飛行所止託也。興者﹐小鳥知止於丘之曲阿静安之處而託息焉﹐喻小臣擇卿大夫有仁厚之德者而依屬焉。”{晋}{王该}《日烛》:“彼無本標﹐我有始終﹐假步炯電之末﹐託息石飇之中。”
託詞-汉语大词典
託詞
【1】饰词﹔借词推托。{唐}{张说}《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其孤{濯}{注}等銜恤靡訴﹑託詞疇識﹐感稱伐之垂文﹐哀劬勞之罔極。”{明}{海瑞}《教约》:“今後生員之家﹐值冠婚等事﹐敢不行禀﹐併不依禮而行者﹐痛治之﹐其以父兄託詞者尤可惡。”
託載-汉语大词典
託載
【1】搭乘﹐搭载。{宋}{刁约}《春集东园》诗:“託載東城隅﹐選勝名園地;不問主人來﹐聊適尋春意。”{宋}{曾巩}《祭袁太监文》:“先人不幸﹐託載公舟。我生方屯﹐戴德莫酬。”
託孤寄命-汉语大词典
託孤寄命
【1】《论语·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邢昺}疏﹕“可以託六尺之孤者﹐謂可委託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謂君在亮陰﹐可當國攝君之政令也。”后以“託孤寄命”指受遗命托付辅助幼君﹔或君主居丧时﹐受命攝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非常之重任。《三国志·魏志·徐宣传》:“詔曰:‘{宣}體履至實﹐直内方外﹐歷在三朝﹐公亮正色﹐有託孤寄命之節﹐可謂柱石臣也。’”{唐}{李德裕}《臣友论》:“{文帝}戒太子曰:‘即有緩急﹐{亞夫}真可任將兵。’此皆得於氣志之間而後知﹐可以託孤寄命矣。”{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六》:“{日磾}養馬而嚴威﹐可以託孤寄命矣。”
託人-汉语大词典
託人
【1】付托于他人。{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傷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愛子託人。”【2】犹假手。利用别人。{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序》:“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韋}之託人。”【3】请托他人。{宋}{苏轼}《与子由书》:“{八郎}續親極好﹐但吾儕難自言﹐可託人與説。”{清}{吴振臣}《宁古塔纪略》:“至次年﹐必照樣還清;有他故﹐亦必託人寄到。”《糊涂世界》卷二:“那外科先生四處託人求情﹐並情願把醫治小姐的藥費一概報效﹐算做贖罪。”
託逃-汉语大词典
託逃
【1】借故逃避。{明}{袁宏道}《查参擅去诸臣疏》:“萬一國家有事﹐人臣將以言爲託逃之媒﹐響奔影散﹐必且空國。”{清}{刘銮}《五石瓠·闵茶有二》:“古忼慷悲歌之士﹐肥遯託逃﹐往往樂遊於酒。”
託諷-汉语大词典
託諷
亦作“[託風]”【1】寄托讽喻。《汉书·叙传下》:“寓言淫麗﹐託風始終。”{颜师古}注:“寓﹐寄也。風讀曰諷。”{南朝} {宋}{颜延之}《五君咏·阮步兵》:“沈醉似埋照﹐寓辭類託諷。”{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宗衮}著《尊號録》一篇﹐繫以贊曰:‘損之又損﹐天下歸仁。’蓋託諷焉。”{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如{王碧山}《詠螢》﹑《詠蟬》諸篇﹐低回深婉﹐託諷於有意無意之間﹐可謂精於比義。”
託物寓感-汉语大词典
託物寓感
【1】假借外物寄托情感。{明}{王祎}《慈竹堂记》:“夫奉親致養者﹐孝子之私分;託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託物-汉语大词典
託物
【1】谓假借事物。《韩非子·饰邪》:“凡敗法之人﹐必設詐託物以來親﹐又好言天下之所希有﹐此暴君亂主之所以惑也。”【2】引申为寄情意于事物。{元}{王恽}《李夫人画兰歌》:“{淡軒}託物明孤潔﹐五十年來抱霜節。”{元}{姚燧}《赫羲亭记》:“年甚盛﹐其事業方水湧而山出﹐非宦成退居﹐託物以怡老﹐玩心敗縑壞楮之間者也。”
託傳-汉语大词典
託傳
【1】指为假设的人物所作的传记。{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上》:“史傳之外﹐别有託傳﹐始{東方朔}(《非有先生傳》)。有行狀﹐始{胡翰}(《楊元伯行狀》)﹐碑誌雜記﹐皆其遺裔也。”{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中》:“曰託傳﹐假設其人﹐亦備以賦物也。”
託踪-汉语大词典
託踪
【1】见“託蹤”。
託陰-汉语大词典
託陰
【1】见“託蔭”。
託説-汉语大词典
託説
【1】犹立说。{汉}{蔡邕}《月令问答》:“《書》有陰陽升降﹐天文曆數﹐事物制度﹐可假以爲本﹐敦辭託説﹐審求曆象﹐其要者莫大于《月令》。”
託巧-汉语大词典
託巧
【1】依靠或假借某种技巧。{晋}{成公绥}《琵琶赋》:“爾乃託巧{班輸}﹐妙意横施。”
託翰-汉语大词典
託翰
【1】寓情文墨。《魏书·胡叟传》:“何用宣憂懷﹐託翰寄輔仁。”
託産-汉语大词典
託産
【1】谓依托以生。{清}{方履籛}《神树赋》:“嘉植卉之黝■兮﹐迺託産於官畿。”
託景-汉语大词典
託景
【1】犹托形。{晋}{陆机}《行思赋》:“越河山而託景﹐眇四載而遠期。”{南朝} {梁}{沈约}《为安陆王谢荆州章》:“臣託景宸區﹐早延休寵。”
託孤-汉语大词典
託孤
【1】谓以遗孤相托。多指君主把遗孤托付给大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爲副。”{唐}{贾岛}《哭卢仝》诗:“{長安}有交友﹐託孤遽棄移。”{金}{赵秉文}《蜀汉正名论》:“{曹氏}欺孤問鼎﹐何嘗一事而出於誠?使有{孔明}﹐不爲用也。至於託孤﹐曰:‘爾無負我。’庸愚皆知笑之。”
託家-汉语大词典
託家
【1】栖止。{宋}{张孝祥}《椰子酒榼》诗:“矮{胡}生南方﹐託家碧山崖;採擇供貢篚﹐扶持上天街。”
託貿-汉语大词典
託貿
【1】交付出售。《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及其蒜轉積﹐鵝粟漸盈﹐遠則分鬻他境﹐近則託貿吏民。”
託養-汉语大词典
託養
【1】赖以养生。{南朝} {齐}{谢朓}《游山诗》:“託養因支離﹐乘閒遂疲蹇。”
託植-汉语大词典
託植
【1】犹托根。{唐}{李德裕}《牡丹赋序》:“予觀前賢之賦草木者多矣﹐靡不言託植之幽深﹐採斸之莫致﹐風景之妍麗﹐追賞之歡愉﹐至於體物﹐良有未盡。”
託言-汉语大词典
託言
【1】谓寄托话语。{晋}{陆机}《文赋》:“或託言於短韻﹐對窮迹而孤興。”{顾施祯}疏解:“或不能宏壯而寄言于短韻﹐則對窮迹而孤興﹐一無生發。”【2】假称﹔推说。《晋书·贾谧传》:“自是{充}意知女與{壽}通﹐而其門閣嚴峻﹐不知所由得入。乃夜中陽驚﹐託言有盜﹐因使循牆以觀其變。”{宋}{郭彖}《睽车志》卷五:“則又託言風水不利﹐發取其棺及甃甓之屬盡賣之。”{清}{汪懋麟}《<陈学士诗集>序》:“故有身處貴盛﹐四體彊壯﹐必託言疾病窮老﹐以爲非是不可以言工。”【3】嘱托之言。{宋}{陈傅良}《祭张忠甫文》:“唯是{子凡}﹐昔在寢闈﹐受君託言﹐永矢弗隳。”{清}{李调元}《祭叔其胜文》:“聞叔之亡﹐屢念七弟﹐感叔託言﹐酸鼻泗涕。”
託紙-汉语大词典
託紙
【1】衬垫之纸。{明}{臧懋循}《跋文待诏<西苑诗卷>》:“第裝潢者誤去託紙﹐遂使墨氣索然﹐差可惜耳。”
託故-汉语大词典
託故
【1】借口某种原因。《元史·食货志四》:“隨朝官吏每月給俸﹐如告假事故﹐當官立限者全給﹐違限託故者追罰。”《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王美娘}聞他氣質不好﹐不願相接﹐託故推辭﹐非止一次。”{朱自清}《阿河》:“第二天我便託故离开了那别墅。”
託旨-汉语大词典
託旨
【1】寄托的旨趣。{明}{陈子龙}《采莲赋》序:“觀其託旨﹐豈非近累?”{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託旨甚大﹐{遺山}元唱殆未曾有。”
託重-汉语大词典
託重
【1】谓托付以辅弼重任﹔倚重。《晋书·儒林传·徐邈》:“帝嘉其謹密﹐方之於{金}{霍}﹐有託重之意﹐將進顯位﹐未必行而帝暴崩。”{宋}{陈傅良}《缴奏张子仁除节度使状》:“陛下方將召見闕庭﹐行采微﹑杕杜之禮。曾未及講﹐{挺}復致仕。故尤以爲傳聞失實﹐屏申奏而不信。豈非託重於{挺}﹐愛之欲其生乎?”【2】承受重担。{明}{杨涟}《劾史继偕疏》:“即有赤心急公二三相臣﹐爲皇上分憂託重﹐已是整理費手。”
託驥-汉语大词典
託驥
【1】《後汉书·隗嚣传》﹕“帝報以手書曰﹕‘慕樂德義﹐思相結納……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託驥尾﹐得以絶羣。’”{李贤}注:“{張敞}書曰﹕‘蒼蠅之飛﹐不過十步﹐自託騏驥之尾﹐乃騰千里之路。然無損於騏骥﹐得使蒼蠅絶羣也。’見{敞}傳。”后以“託驥”比喻追随于有地位﹑有前程的贤能之后。{宋}{杨亿}《<西昆酬唱集>序》:“雖榮於託驥﹐亦媿乎續貂。”
託體-汉语大词典
託體
【1】寄附躯体。{汉}{蔡邕}《为陈留太守上孝子状》:“烏以反哺﹐託體太陽;羔以跪乳﹐爲贄國卿。”《新唐书·后妃传上·文德长孙皇后》:“妾託體紫宫﹐尊貴已極﹐不願私親更據權于朝。{漢}之{吕}{霍}﹐可以爲誡。”{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上:“弱質託體君子﹐今將娩矣。”【2】比喻文学艺术上的师承渊源。{清}{汪懋麟}《史淑时诗序》:“其七言歌行﹐託體{長吉}﹐而音情駘蕩又類{鮑明遠}。”{清}{周寿昌}《<渐西村人初集>叙》:“{壽昌}偏耆攷訂﹐少而學詩﹐託體不尊﹐老尤淺率。”
託諭-汉语大词典
託諭
【1】见“託喻”。
託葬-汉语大词典
託葬
【1】依附埋葬。《汉书·贾山传》:“爲葬薶之侈至於此﹐使其後世曾不得蓬顆蔽冢而託葬焉。”《旧唐书·忠义传上·罗士信》:“{士信}初爲{裴仁基}所禮﹐嘗感其知己之恩﹐及{東都}平﹐遂以家財收斂﹐葬於{北邙}。又云:‘我死後﹐當葬此墓側。’及卒﹐果就{仁基}所而託葬焉。”
託食-汉语大词典
託食
【1】谓聊以生活﹐无权无势。《管子·国蓄》:“無壤之有﹐號有百乘之守﹐而實無尺壤之用﹐故謂之託食之君。”《魏书·天象志三》:“明年三月﹐又誅{晉}{豫州}刺史{諸葛長人}﹐其君託食而已。”【2】犹寄食。{宋}{欧阳修}《与赵康靖公书》之三:“往時聞{鄆}學可居﹐所資差厚﹐可以託食。”
託舍-汉语大词典
託舍
【1】犹寄居。《管子·山权数》:“{東海}之子類於龜﹐託舍於{若}。”{尹知章}注:“猶寄居也。”{王闿运}《上征赋》:“日曖曖而將雨兮﹐及{石馬}而託舍。”
託邏-汉语大词典
託邏
【1】伪装的逻卒。《南史·梁邵陵携王纶传》:“{俊}僞許之﹐乃曰:‘王小失利﹐政爲糧盡還{京口}。{俊}爲託邏所獲﹐非軍敗也。’”
託鐸-汉语大词典
託鐸
【1】鲜卑语。非神非人之谓。《晋书·伏国仁载记》:“〔{紇干}〕年十歲﹐驍勇善騎射﹐彎弓五百斤。四部服其雄武﹐推爲統主﹐號之曰{伏可汗}託鐸莫何。託鐸者﹐言非神非人之稱也。”
託麗-汉语大词典
託麗
【1】犹托附﹐依附。{王闿运}《与卢生书》:“違謝故域之中﹐託麗埳井之内。”
託夢-汉语大词典
託夢
【1】寄情梦中。《艺文类聚》卷十八引{汉}{蔡邕}《检逸赋》:“晝騁情以舒愛﹐夜託夢以交靈。”{汉}{王粲}《杂诗》:“回身入空房﹐託夢通精誠。”{南朝} {梁}{沈约}《太尉王俭碑》:“公高卧閑宇﹐獨咤虚室﹐眷龍言以託夢﹐詠日角以興言。”【2】迷信谓梦中鬼神或亡灵现形﹐有所嘱托。{三国} {魏}{曹植}《髑髅说》:“叩遺骸而歎息﹐哀白骨之無靈;慕{嚴周}之適{楚}﹐儻託夢以通情。”{元}{揭傒斯}《四友诗》:“賓客一以散﹐託夢與招魂。”{清}{昭槤}《啸亭杂录·李毓昌》:“或云公柩歸時﹐其家已釋然﹐公託夢於其叔﹐言其屈枉。”
託公報私-汉语大词典
託公報私
【1】借公事报私怨。《汉书·杜周传》:“{方進}終不舉白﹐專作威福﹐阿黨所厚﹐排擠英俊﹐託公報私﹐横厲無所畏忌﹐欲以熏轑天下。”
託愛-汉语大词典
託愛
【1】犹言承蒙厚爱。{明}{海瑞}《复张笔峰侍郎书》:“託愛謹奉懇﹐解户生不改復矣﹐決矣。”
託蒙-汉语大词典
託蒙
【1】托庇蒙受。常用于对给予关怀﹑帮助表示感谢。{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託蒙天神保佑﹐託蒙众位出力﹐把船驶上十八滩头﹐滩滩平安。”
託乘後車-汉语大词典
託乘後車
【1】谓充任文学侍从之臣。古代天子车驾出﹐文学侍从之臣陪乘后车侍宴游﹐备顾问﹐故称。{南朝} {梁}{锺嵘}《诗品》卷中:“徵君({宋}徵君{王微})﹑太尉({宋}太尉{袁淑})可託乘後車。”
託戒-汉语大词典
託戒
【1】嘱托﹑告诫。《书·顾命》“皇后憑玉几﹐道揚末命﹐命汝嗣訓﹐臨君{周}邦”{孔}传:“大君{成王}言憑玉几﹐所道稱揚終命﹐所以感動{康王};命汝繼嗣其道﹐言任重﹐因以託戒。”
託承-汉语大词典
託承
【1】凭借﹑承袭。《後汉书·公孙瓒传》:“今車騎將軍{袁紹}﹐託承先軌﹐爵任崇厚﹐而性本淫亂﹐情行浮薄。”
託後-汉语大词典
託後
【1】托付以身后大事。指使承继帝位或继承职权﹐辅佐大政。《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不然﹐空使謗議上及山陵﹐下流後世﹐遠聞百蠻﹐近布海内﹐甚非先帝託後之意也。”《後汉书·刘表传》:“及{表}病甚﹐{琦}歸省疾﹐素慈孝﹐{允}等恐其見{表}而父子相感﹐更有託後之意。”《三国志·魏志·徐宣传》:“{高祖}用{陳平}之智而託後於{周勃}也。”
託僞-汉语大词典
託僞
【1】谓依托非正统的统治者。《晋书·习凿齿传》:“即情而恒實﹐取之而無慚﹐何與詭事而託僞﹐開亂於將來者乎?”
託稱-汉语大词典
託稱
【1】假称﹔诡说。《晋书·马隆传》:“{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誅﹐舉州無敢收者。{隆}以武吏﹐託稱{愚}客﹐以私財殯葬。”{明}{王祎}《婺州路均役记》:“而又富民之田﹐又不肯自名其税﹐假立名户﹐託稱兄弟所分﹐與女子所受﹐及在城異鄉人之業。”《廿载繁华梦》第四回:“竟託稱問候{馬子良}的消息﹐直往南海館來找{周庸祐}。”
託物連類-汉语大词典
託物連類
【1】见“託物引類”。
託寐-汉语大词典
託寐
【1】假寐﹐装睡。{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鍾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託寐以觀之。”
託幽-汉语大词典
託幽
【1】谓寄身于深邃幽隐之境。《管子·形势解》:“故曰﹐虎豹託幽﹐而威可載也。”{唐}{陈昌言}《赋得玉水记方流》:“明媚如懷玉﹐奇姿自託幽。”
託墳-汉语大词典
託墳
【1】安葬。《魏书·李冲传》:“司空{文穆公}……不幸徂逝﹐託墳{邙嶺}。”
託福-汉语大词典
託福
【1】客套话。谓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瞎骗奇闻》第七回:“早有夥計在櫃檯裏招呼道:‘大爺﹐你老人家好呵。’{趙澤長}連忙道:‘託福﹐託福﹐諸位都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承記掛﹐多謝!我託福還好。”
託慮-汉语大词典
託慮
【1】寄托意念。{唐}{道宣}《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蒙手敕云:‘省表知欲晦跡巖泉﹐追{林}{遠}而架往;託慮禪寂﹐軌{澄}{什}以標今。’”
託契-汉语大词典
託契
【1】寄托交情﹔彼此信赖投合。{晋}{陶潜}《扇上画赞·周阳珪》:“飲{河}既足﹐自外皆休。緬懷千載﹐託契孤遊。”{唐}{温庭筠}《投宪丞启》:“運租船上﹐便獲甄才;避雨林中﹐俄聞託契。”{元}{范梈}《赋赠邓提举之官江浙》:“託契自有初﹐相晞在結髮。”
託乘-汉语大词典
託乘
【1】比喻得人援引。《楚辞·远游》:“質菲薄而無因兮﹐焉託乘而上浮?”{王逸}注:“將何引援而升雲也。”{洪兴祖}补注:“乘﹐時證切。”{晋}{陆云}《移书太常府荐张赡》:“誠嚴穴耀穎之秋﹐河津託乘之日也。”{宋}{胡宿}《送致政秘丞》诗:“徑爲天上乘槎客﹐厭作河濱託乘人。”
託形-汉语大词典
託形
【1】寄托形体。{晋}{葛洪}《抱朴子·论仙》:“{彭生}託形於玄豕﹐{如意}假貌於蒼狗。”{宋}{张舜民}《鲸鱼》诗:“託形天地間﹐獨爾有含蓄﹐大者不能容﹐小者又何益?”{明}{孙肩}《甲乙杂箸·与二胜和尚》:“恨同{弱水}難航﹐況是{茂陵}善病。託形蓬下﹐自計爲足﹐引領天地﹐應嗤我拙。”
託生-汉语大词典
託生
【1】寄生。《庄子·天地》:“託生與民並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備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寄生於世﹐與民大同。”{清}{王夫之}《拟阮步兵<述怀>》诗之十八:“託生各有時﹐春秋殊畛域。”{清}{唐孙华}《憎蝇》诗:“適從何處來﹐營營此遽集;託生近廁牏﹐翻飛驀几席。”【2】释﹑道谓死后投胎﹐转生世间。{南朝} {齐}{王屮}《头陀寺碑文》:“是以如來利見{迦維}﹐託生王室。”{唐}{刘肃}《大唐新语·酷忍》:“百生千刼﹐願我託生爲貓兒﹐{阿武}爲老鼠﹐吾扼其喉﹐以報今日足矣。”{清}{昭槤}《啸亭杂录·廓尔喀之降》:“〔{達賴}〕每將死則自言其往生處﹐其弟子如言物色之﹐得嬰兒即奉以歸﹐謂前喇嘛所託生也。”
託思-汉语大词典
託思
【1】寄托思念。{明}{杨静}《怀人》诗:“閒來託思在天涯﹐落落河山重可嗟。”
託筆-汉语大词典
託筆
【1】委托代笔。{元}{姚燧}《谭公神道碑》:“{許文正公}求可銘先祖碑者﹐舍君焉將誰託筆?”
託蹤-汉语大词典
託蹤
亦作“[託踪]”【1】寄托形迹﹑形体。{宋}{胡宿}《徐紫微问候启》:“間者修好寶鄰﹐託蹤後乘﹐忝無辱命﹐良自依仁。”{宋}{强至}《代谢许州相公状》:“樗散之資﹐復託蹤而得地。”{明}{徐渭}《将至兰溪夜宿沙浦》诗:“託踪蒲稗根﹐身共鷗鳧夢。”
託興-汉语大词典
託興
【1】因外物而触动感情﹔借外物以抒写感情。{唐}{李白}《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诗:“心中與之然﹐託興每不淺;何當造幽人﹐滅跡棲絶巘。”{宋}{刘攽}《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赋》:“若乃託興禽鳥﹐致情芻蕘﹐上則恢張乎宫室﹐下則吟詠其笙簫。”{明}{宋濂}《谢翱传》:“每慕{屈平}﹐託興遠游﹐自號{晞髮子}。”{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古人詞大率無題者多。{唐}{五代}人多以調爲詞﹐自增入《閨情》﹑《閨思》等題﹐全失古人託興之旨。”
託鉢-汉语大词典
託鉢
【1】手托钵盂。佛教戒律规定僧人到斋堂用膳或向施主家求布施﹐都手托钵盂。《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連}蒙佛勑﹐遂即託鉢持盂﹐尋覓阿孃。”【2】指食。《廿载繁华梦》第三四回:“縱或不然﹐妾寧沿門託鉢﹐以全終始﹐方稱妾心。”
託避-汉语大词典
託避
【1】托身规避。{南朝} {梁}{宝唱}《比丘尼传·静称》:“性好佛法﹐聞南國富﹐道關開﹐託避得至此土﹐因緣出家。”
託法-汉语大词典
託法
【1】谓凭借刑法。《韩诗外传》卷三:“{賜}聞之﹐託法而治謂之暴﹐不戒致期謂之虐﹐不教而誅謂之賊。”【2】指烘托映衬的艺术手法。{明}{王思任}《<徐文长先生佚稿>序》:“讀其詩﹐點法﹑倒法﹑託法﹑藏法﹐漉趣織神﹐每在人意中攘脆争可﹐巧迸口頭﹐必不能出者﹐而{文長}一語呵下﹐題事了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