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訓)是什么意思
不足爲訓-汉语大词典
不足爲訓
【1】不值得作为遵循的准则。{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护军女》:“此固一大快事﹐然不足爲訓也。”{马南邨}《燕山夜话·读书也要讲“姿势”》:“这两人可能有独异于常人之处﹐但是他们卧读的例子也仍然不足为训。”{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这其实是避重就轻﹐图省力气的一种写法﹐不足为训。”
互訓-汉语大词典
互訓
【1】用同义词相互训释。如:《尔雅·释宫》:“宫謂之至﹐室謂之宫。”宫﹑室互训。{清}{陈奂}《<诗毛氏传疏>叙》:“竊以《毛詩》多記古文﹐倍詳前典﹐或引申﹐或假借﹐或互訓﹐或通釋﹐或文生上下而無害﹐或辭用順逆而不違﹐要明乎世次得失之迹﹐而吟詠情性﹐有以合乎詩人之本志。”
丕訓-汉语大词典
丕訓
【1】重大的训导。《书·君陈》:“爾惟弘{周公}丕訓。”{孔}传:“當闡大周公之大訓。”{唐}{韩愈}《顺宗实录》三:“朕奉若丕訓﹐憲章前式。”{宋}{宋祁}《代杨郓州谢上表》:“臣敢不内循丕訓﹐上體寶慈?”{唐}{元稹}《授李绛检校右仆射兼兵部尚书制》:“予小子銘鏤丕訓﹐夙夜求思。”
承訓-汉语大词典
承訓
【1】接受教令或教诲。《逸周书·武顺》:“伯不勤無以行令﹐卒不力無以承訓。”《後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皇子{肈}保育皇后﹐承訓懷袵﹐導達善性﹐將成其器。”
乩訓-汉语大词典
乩訓
【1】扶乩所得的训词。{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六十:“他说社会上传说很多﹐问我听到过四句仙诗没有﹐便把他听到的乩训告诉我了。”
十年生聚, 十年教訓-汉语大词典
十年生聚, 十年教訓
【1】用较长的时间繁殖人口﹑聚积财力﹑教育人民,使国家富强。据《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越王}使大夫{种}求和,{吴王}将许之,{伍员}力陈不可,{吴王}弗听。{伍员}“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吴}其爲沼乎!’”
内訓-汉语大词典
内訓
【1】对妇女的训诫教育。《後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作《女誡》七篇﹐有助内訓。”
化訓-汉语大词典
化訓
【1】教化训导。{汉}{刘向}《列女传·汤妃有》:“勤勤治中﹐九嬪有行。化訓内外﹐亦無愆殃。”
作訓-汉语大词典
作訓
【1】成为典式﹑法则。《隋书·文学传序》:“然則文之爲用﹐其大矣哉!上所以敷德教於下﹐下所以達情志於上﹐大則經緯天地﹐作訓垂範﹐次則風謡歌頌﹐匡主和民。”
保訓-汉语大词典
保訓
【1】护育教导。《後汉书·班彪传》:“及至{中宗}﹐亦令{劉向}﹑{王褒}﹑{蕭望之}﹑{周堪}之徒﹐以文章儒學保訓東宫以下﹐莫不崇簡其人﹐就成德器。”
借訓-汉语大词典
借訓
【1】借音义相通的字解释别的字。{清}{刘淇}《<助字辨略>自序》:“借訓﹐如‘學之爲言效也’﹑‘齋之爲言齊也’是也。”按此言以“效”训“學”﹑以“齊”训“齋”﹐谓之借训。【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宋半塘}〕爲《説文解字疏》﹐詳贍辨博﹐又益以附﹑借﹑備三門﹐如水部‘沛’字﹐本{遼東}水名﹐附訓爲澤﹐借訓爲大﹐爲仆﹐此皆見於經傳者。若見於史者﹐如《漢書·禮樂志》:‘神哉沛。’{師古}注:‘沛﹐疾也。’{司馬相如}《封禪文》:‘沛然改容。’{師古}注:‘感動。’又《大人賦》:‘沛艾赳螑。’注:‘{張揖}曰:沛艾﹐駊騀也。’則謂之備也。此乃{宋氏}一家之學。附者﹐《説文》無此訓﹐以經注訓附益之﹐故曰附。至于借例﹐與附益無二;又非通借之借﹐意當時必有一説以處之﹐不可得聞矣。”
儀訓-汉语大词典
儀訓
【1】仪礼﹑训诫。{唐}{李百药}《太穆皇后哀册文》:“極寰宇之儀訓﹐播音聲於先後。”《後汉书·列女传·周郁妻》:“少習儀訓﹐閑於婦道。”
儒訓-汉语大词典
儒訓
【1】谓儒学教育。《梁书·儒林传序》:“{漢氏}承{秦}燔書﹐大弘儒訓﹐太學生徒﹐動以萬數。”{唐}{李绛}《请崇国学疏》:“自{高祖}初立{關中}﹐便修太學﹐并爲功臣宗室子弟别立小學﹐建黌舍﹐大加儒訓﹐增置生徒。”《三国志·魏志·刘馥传》:“上疏陳儒訓之本曰:‘夫學者﹐治亂之軌儀﹐聖人之大教也。’”
公父訓-汉语大词典
公父訓
【1】指{春秋}时{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敬姜}对{文伯}深明礼义的训辞。{清} {顾炎武}《表哀诗》:“密葉凋秋氣﹐貞柯落夜陰。國書{公父}訓﹐女史大家箴。”
典謨訓誥-汉语大词典
典謨訓誥
【1】《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书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2】泛指经典之文。{唐}{康骈}《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堯}﹑{舜}﹑{湯}之道在典謨訓誥之間。”{宋}{苏轼}《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祖宗之文章﹐與典謨訓誥﹐並寶於世。”{郭沫若}《屈原》第一幕:“{屈原}:我的年青时代是受过‘典谟训诰’﹑‘雅颂’之音熏陶的﹐因此我的文章一时也不容易摆脱那种格调。”
典訓-汉语大词典
典訓
【1】《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後汉书·桓荣传》:“{莊}以童蒙﹐學道九載﹐而典訓不明﹐無所曉識。夫五經廣大﹐聖言幽遠﹐非天下之至精﹐豈能與於此!”{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準的所擬﹐志乎典訓﹐户牖雖異﹐而筆彩略同。”【2】准则性的训示。《後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班昭》:“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其本處官司不遵朝廷典訓﹐輒敢非理騷擾﹐實爲未便。”
前訓-汉语大词典
前訓
【1】先君的教诲。《国语·晋语四》:“臣聞之﹐親有天﹐用前訓﹐禮兄弟﹐資窮困﹐天所福也。”{韦昭}注:“前訓﹐先君之教。”《後汉书·胡广传》:“國有大政﹐必議之於前訓﹐諮之於故老﹐是以慮無失策﹐舉無過事。”{晋}{刘琨}《谢录功表》:“臣雖不逮﹐預聞前訓﹐恭讓之節﹐臣猶庶幾。”
光訓-汉语大词典
光訓
【1】犹大教。《书·顾命》:“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揚{文}{武}之光訓。”
玄訓-汉语大词典
玄訓
【1】犹圣训,特指天帝的教诲。{前蜀}{杜光庭}《川主太师南斗大醮词》:“仰窺玄訓﹐得不禀修。”【2】谓道德之教诲。《後汉书·张衡传》:“仰先哲之玄訓兮﹐雖彌高而弗違。”{李贤}注:“玄訓﹐道德之訓也。”
壼訓-汉语大词典
壼訓
【1】为妻室者的言行仪范。{唐}{陈子昂}《祭外姑宇文夫人文》:“恭聞夫人有清穆之德﹐皓潔之行……崇嚴壼訓﹐芬郁母儀﹐中饋柔嘉﹐娣姒有别。”
反訓-汉语大词典
反訓
【1】训诂学术语。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些词古代含有相反两义,如“乱”字有扰乱和治理两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钱锺书}《管锥编·周易正义·论易之三名》:“一字多意﹐粗别爲二。一曰並行分訓……二曰背出或歧出分訓﹐如‘亂’兼訓‘治’﹐‘廢’兼訓‘置’﹐《墨子·經》上早曰‘已:成﹐亡’;古人所謂‘反訓’﹐兩義相違而亦相仇。”
受訓-汉语大词典
受訓
【1】接受训练。{浩然}《石山柏》:“有一次﹐他到地委受训﹐回来时﹐把铺盖存在中途﹐却背回一捆比铺盖重几倍的苹果﹑葡萄秧苗。”
土訓-汉语大词典
土訓
【1】古官名。负责向帝王陈报山川地势﹑土质好坏及土地所宜生产。{明}{杨慎}《升庵经说·蛊瘴》:“土訓﹐掌道地圖道地慝。”{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序》:“凡方志所未載者﹐萃爲一書﹐蠻陬絶徼﹐見聞可紀者﹐亦附著之﹐以備土訓之圖。”《周礼·地官·土训》:“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郑玄}笺:“道﹐説也。説地圖九州形勢山川所宜﹐告王以施其事也……訓﹐謂能訓説土地善惡之勢。”{孙诒让}正义:“土訓者﹐此官與誦訓並掌訓説土地圖志之事﹐故亦屬司徒。”《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知雜御史{趙湘}﹐請依《周禮》置土訓﹑誦訓﹐纂録所經山川古迹風俗﹐以資宸覽。”{梁启超}《<变法通议>自序》:“上循土訓﹑誦訓之遺﹐下依蒙諷鼓諫之義。”
垂訓-汉语大词典
垂訓
【1】垂示教训。{明}{李贽}《答马历山书》:“雖各各著書立言﹐欲以垂訓後世﹐此不知正墮在好爲人師之病上。”《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傲世不可以垂訓也﹐故正諫以明節。”{刘良}注:“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後人。”{三国} {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先王垂訓﹐開端中人。”{清}{陈炽}《<盛世危言>序》:“顧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空文垂訓﹐道可傳而器不可傳。”
培訓-汉语大词典
培訓
【1】培养训练。{徐怀中}《西线轶事》八:“在人们印象中﹐{严莉}似乎是经过专门培训﹐预先为女兵班准备好了这样一个各方面都很成熟的班长。”
導訓-汉语大词典
導訓
【1】谓引导而使和顺。《国语·周语上》:“{宣王}伐{魯}﹐立{孝公}﹐諸侯從是而不睦。{宣王}欲得國子之能導訓諸侯者。”按﹐《史记·鲁周公世家》作“道順”。{裴駰}集解引{徐广}曰:“順﹐一作‘訓’。”{张守节}正义:“道音導﹐順音訓。”
大訓-汉语大词典
大訓
【1】先王圣哲的教言。{唐}{韩愈}《顺宗实录一》:“恪慎厥躬﹐祗勤于大訓。”{明}{宋濂}《送晋王傅李君思迪之官》诗序:“日以法言大訓陳於前﹐俾王爲哲王﹐斯民爲{唐}{虞}之民。”《书·顾命》:“嗣守{文}{武}大訓﹐無敢昏逾。”{孔}传:“言奉順繼守{文}{武}大教﹐無敢昏亂逾越。”{清}{龚自珍}《语录》:“凡{老氏}之大訓九:曰虚﹑曰柔﹑曰默﹑曰静﹑曰退﹑曰守﹑曰慈﹑曰嗇。”
奬訓-汉语大词典
奬訓
【1】劝勉诱掖。《南史·谢灵运传》:“及{藻}成立﹐歷清官﹐皆{幾卿}奬訓之力也。”《後汉书·郭太传》:“性明知人﹐好奬訓士類。”{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之二:“草鄙之人﹐不達大誼﹐辱奬訓之厚﹐敢不盡愚。”
古訓-汉语大词典
古訓
【1】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或可以作为准绳的话。《诗·大雅·烝民》:“古訓是式﹐威儀是力。”{郑玄}笺:“故訓﹐先王之遺典也。”{汉}{孔臧}《与从弟引安国书》:“舊章潛於壁室﹐正於紛擾之際﹐欻爾而見﹐俗儒結舌﹐古訓復申。”{唐}{韩愈}《复志赋》:“始專專於講習兮﹐非古訓爲無所用其心。”{清}{龚自珍}《<绩溪胡户部文集>序》:“是謂七十子苗裔之言﹐是謂禮家大宗之言﹐其言式古訓﹐力威儀焉。”{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九:“{中国}古训:贤者在位﹐能者在职。”【2】诂训。指对古字古义的训释。古,通“詁”。{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惠士奇》:“經之義存乎訓﹐識字審音﹐乃知其義﹐故古訓不可改也。”
司訓-汉语大词典
司訓
【1】{明}{清}时县学教谕的别称。{明}{叶盛}《水东日记》篇目有“蔣司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回目:“{魯小姐}制義難新郎﹐{楊司訓}相府薦賢士。”{张慧剑}校注:“司訓﹐縣學教官‘教諭’的别稱。”{清}{叶廷琯}《吹网录·石林燕语》:“復假{仁和}{勞季言}司訓所藏……底本﹐覆勘一周﹐考證益密。”【2】指担任司训之职。{清}{方苞}《大父马溪府君墓志铭》:“{苞}生六年﹐大父司訓於{蕪湖}。”
同訓-汉语大词典
同訓
【1】指同义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凡避諱者﹐皆須得其同訓以代换之。”
周訓-汉语大词典
周訓
【1】谓以忠信教导。《国语·郑语》:“周訓而能用之﹐和樂如一。”{韦昭}注:“忠信爲周;訓﹐教也。”《国语·郑语》:“若更君而周訓之﹐是易取也。”{韦昭}注:“更﹐更以君道導之﹐則易取也。”
嗣訓-汉语大词典
嗣訓
【1】谓继承先王之道。《书·顾命》:“皇后憑玉几﹐道揚末命﹐命汝嗣訓。”{孔}传:“命汝繼嗣其道。”{宋}{王安石}《冯京改起居舍人加上骑都尉制诰》:“先帝以盛德成功﹐克終天禄。眇然在疚﹐永念嗣訓﹐非左右之良﹐孰與濟此哉?”
嘉訓-汉语大词典
嘉訓
【1】善言,有教益的话。《後汉书·爰延传》:“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游﹐則日生邪情。”
嚴訓-汉语大词典
嚴訓
【1】父训;父命。{唐}{欧阳詹}《出门赋》:“嚴訓誡予以勿久﹐指蒲柳以傷秋。”{唐}{孙逖}《赠太子詹事王公神道碑》:“公夙遭閔凶﹐不禀嚴訓﹐聖善所育﹐孩提有成。”【2】指严厉的训斥。{清}{昭槤}《啸亭杂录·裘文达公》:“上鑒其誠﹐雖忤旨時加嚴訓﹐不逾時恩禮如初。”【3】严厉训导;严厉管教。《世说新语·德行》“{謝公}夫人教兒”{南朝}{梁}{刘孝标}注:“太尉{劉子真}清潔有志操﹐行己以禮﹐而二子不才﹐並瀆貨致罪。{子真}坐免官。客曰:‘子奚不訓導之?’{子真}曰:‘吾之行事﹐是其耳目所聞見﹐而不放效﹐豈嚴訓所變?’”《隋书·皇甫绩传》:“嘗與諸外兄博奕﹐{孝寬}以其惰業﹐督以嚴訓﹐愍{績}孤幼﹐特捨之。”
師訓-汉语大词典
師訓
【1】师傅的训诲。{唐}{刘知幾} 《史通·自叙》:“既欲知古今沿革﹑曆數相承﹐於是觸類而觀﹐不假師訓。”《文选·江淹<杂体诗·嵇中散>》:“曰余不師訓﹐潛志去世塵。”{李善}注:“{嵇康}《幽憤詩》曰:‘恃愛肆怛﹐不訓不師。’”{刘良}注:“言不受師教訓而深遠於俗事。”
形訓-汉语大词典
形訓
【1】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如“信”﹐左为“人”﹑右为“言”﹐人言主诚实不欺﹐故“信”的本义是诚实﹑不欺﹐并引申出信用﹑信奉﹑符契等义。
銜訓-汉语大词典
銜訓
【1】承受教诲。{唐}{韩愈}《沂国公先庙碑铭》:“{弘}正銜訓事嗣﹐朝夕不怠。”
庭訓-汉语大词典
庭訓
【1】当庭训诫。《宋史·刑法志一》:“宗子犯罪﹐庭訓示辱。比有去衣受杖﹐傷膚敗體﹐有惻朕懷。”【2】《论语·季氏》记{孔子}在庭,其子{伯鱼}趋而过之,{孔子}教以学《诗》﹑《礼》。后因称父教为庭训。{清}{孔尚任}《桃花扇·先声》:“但看他有褒有貶﹐作《春秋》必賴祖傳;可咏可歌﹐正《雅》《頌》豈無庭訓!”《旧唐书·刘赞传》:“{贊}久爲廉察﹐厚斂殖貨﹐務貢奉以希恩。子弟皆虧庭訓﹐雖童年稚齒﹐便能侮易驕人﹐人士鄙之。”【3】泛指家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云栖》:“無何﹐孝廉卒。夫人庭訓最嚴﹐心事不敢使知。”
守訓-汉语大词典
守訓
【1】遵守前人的训诲。{明}{何景明}《<述归赋>序》:“{宋}之大儒﹐知乎道而嗇乎文﹐故長于循轍守訓﹐而不能比事聯類﹐開其未發。”
宣訓-汉语大词典
宣訓
【1】宣示训戒。{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師﹐宣訓我衆﹐未及敵人也。”
家訓-汉语大词典
家訓
【1】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後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髫齓夙孤﹐不盡家訓。”{清}{龚自珍}《<怀宁王氏族谱>序》:“家訓﹐如王者之有條教號令之意;家訓﹐以訓子孫之賢而智者。”{明}{张一桂}《重刻<颜氏家训>序》:“迨夫王路陵夷﹐禮教殘闕﹐悖德覆行者﹐接踵於世;于是爲之親者﹐恐恐然慮教勑之亡素﹐其後人或納於邪也﹐始丁寧飭誡﹐而家訓所由作矣。”【2】指《颜氏家训》。《北齐书·颜之推传》:“〔{顔之推}〕有文三十卷﹐撰《家訓》二十篇﹐並行於世。”
寶訓-汉语大词典
寶訓
【1】引申为宝贵的格言。{鲁迅}《华盖集·论辩的魂灵》:“二十年前到黑市﹐买得一张符﹐名叫‘鬼画符’。虽然不过一团糟﹐但帖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显出各样的文字﹐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2】皇帝的言论诏谕。{元}{袁桷}《装马曲》:“須臾玉巵黄帕覆﹐寶訓傳宣争頫首。”{宋}{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嘗侍上讀祖宗寶訓﹐因及時事。公歷言今賞罰不明﹐善惡無所勸沮。”
彝訓-汉语大词典
彝訓
【1】日常的训诫。《书·酒诰》:“聰聽祖考之彝訓。”{孔}传:“言子孫皆聰聽父祖之常教。”{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三極彝訓﹐其書言經。”{范文澜}注:“彝訓猶言常訓。”【2】指尊长对后辈的教诲﹑训诫。{唐}{元稹}《赠乌重胤父承玭等制》:“追念本始﹐無忘爾先﹐永錫追榮﹐用章彝訓。”{王闿运}《武慎刘公墓志铭》:“當世才德﹐莫能與儔﹐自非親服彝訓﹐孰能名之。”
姆訓-汉语大词典
姆訓
【1】女师的训诫。《宋史·礼志十八》:““者入告﹐主人曰:‘某之子弗閑於姆訓﹐維是腶脩﹐棗栗之饋﹐未知所以告虔也。’”{宋}{苏轼}《与迈求亲启》:“賢小娘子姆訓夙成﹐遠有{萬石}之家法。”
玉訓-汉语大词典
玉訓
【1】尊长的教导。{宋}{岳珂}《经进百韵》:“竹書皆歷歷﹐玉訓尚鏗鏗。”
本訓-汉语大词典
本訓
【1】训诂用语,谓字的本义。{清}{曾国藩}《与朱仲我书》:“凡古今文字﹐何字不有虚實兩用?如‘履’字以實用者爲本訓﹐而《羽獵賦》之‘履般首’則虚用矣。”{刘师培}《广阮氏文言说》:“今考《説文》云:‘文﹐逪畫也﹐象交文。’又云:‘彣﹐也。’《廣雅·釋詁二》云:‘文﹐飾也。’……是‘文’以‘藻繢成章’爲本訓。”
柔訓-汉语大词典
柔訓
【1】柔顺慈和之训。旧作女子闺范。《旧唐书·音乐志三》:“坤元光至德﹐柔訓闡皇風。”
格訓-汉语大词典
格訓
【1】正确而至当的训示。{南朝}{梁武帝}《禁豪家占假公田诏》:“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蓋先聖之格訓也。”
校訓-汉语大词典
校訓
【1】学校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方便,选择若干符合本校办学宗旨的醒目词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海峡》1983年第2期:“{陈嘉庚}亲自制定了‘为改进国家社会’的办学方针﹐亲自提出‘诚毅’二字为学校校训。”
成訓-汉语大词典
成訓
【1】犹前令。过去的训令。{汉}{张衡}《上疏请专事东观收检遗文》:“臣仰幹史職﹐敢徼官守﹐竊貪成訓﹐自忘頑愚。”{张震泽}校注:“成訓﹐過去發過的訓令﹐指曾受命做太史令。”【2】前人成文的教诲。《文中子·王道》:“余小子﹐獲覩成訓﹐勤九載矣。”{唐}{王勃}《<续书>序》:“躬奉成訓﹐家傳異聞﹐猶恐不得門而入。”{严复}《<穆勒名学>按语》:“若以中學言之﹐則古書成訓十九皆然。”
戒訓-汉语大词典
戒訓
【1】训戒,告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丘俊}〕到得長大來一發不肯學好﹐專一結識了一班無賴子弟﹐闝賭行中一溜撒漫使錢﹐戒訓不下。”
武訓-汉语大词典
武訓
【1】军事训练。《国语·鲁语下》:“天子有虎賁﹐習武訓也。”《三国志·吴志·孙虑传》“治{半州}”{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载{三国}{吴}{孙权}诏:“{慮}其内修文德﹐外經武訓﹐持盈若沖﹐則滿而不溢﹐敬慎乃心﹐無忝所受。”
故訓-汉语大词典
故訓
【1】古训。先代留下的法则。《诗·大雅·烝民》“古訓是式﹐威義是力”{汉}{郑玄}笺:“故訓﹐先王之遺典也。”{南朝} {梁武帝}《谥始兴王憺册》:“方軌往賢﹐稽擇故訓;鴻名美義﹐允臻其極。”【2】训诂。{宋}{洪迈}《容斋四笔·诸家经学兴废》:“《毛詩》者出於{河間}人{大毛公}﹐爲之故訓﹐以授{小毛公}。”{严复}《译<天演论>自序》:“夫如是﹐則雖有故訓疏義之勤﹐而於古人詔示來學之旨﹐愈益晦矣。”《汉书·艺文志》:“《毛詩故訓傳》三十卷。”{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百年以來﹐學者講求形聲故訓﹐專治《説文》﹐多宗{許}{鄭}﹐少談{杜}{馬}。”
教訓-汉语大词典
教訓
【1】教育训练。《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吴}其爲沼乎!”{唐}{元稹}《唐故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潤}之師故{南陽}{韓晉公}之所教訓﹐弩勁劍利﹐號爲難當。”《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真君}〕乃與二弟子逕往其處﹐至一館中﹐知是孽龍在此﹐變作先生﹐教訓生徒。”【2】教养。{唐}{蒋防}《霍小玉传》:“某有一女子﹐雖拙教訓﹐顔色不至醜陋﹐得配君子﹐頗爲相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3】从失败或错误中取得的经验或认识。{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在各样机会上去做人﹐在各种生活上去得到知识与教训。”【4】教导训戒。《左传·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若蒙老公祖教訓﹐老夫死亦瞑目。”{唐}{元稹}《唐故建州浦城县尉元君墓志铭》:“君即某官之次子也。少孤﹐母曰{渤海}{封夫人}﹐提捧教訓﹐不十四五﹐其心卓然。”{叶圣陶}《隔膜·一生》:“伊生在农家﹐没有享过‘呼婢唤女’﹑‘傅粉施朱’的福气﹐也没有受过‘三从四德’﹑‘自由平等’的教训。”【5】惩罚。{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二章:“到那时候﹐他会对所有战士和指挥员说:‘这是{老洪}送给我们的好礼物呀!让我们更好地教训鬼子吧!’”{艾芜}《山野》第一部十五:“你再乱说﹐我就要拿枪来教训你了。”
敷訓-汉语大词典
敷訓
【1】陈布法则。《晋书·卫恒传》:“{大晉}開元﹐弘道敷訓﹐天垂其象﹐地耀其文。”【2】陈述解释。《魏书·孙惠蔚传》:“{世宗}即位之後﹐仍在左右敷訓經典﹐自冗從僕射遷秘書丞﹑{武邑郡}中正。”
整訓-汉语大词典
整訓
【1】整顿和训练。{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三:“经过抗{美}援{朝}和几年的整训﹐我们的军队加强了。”【2】整治教训。《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方詰外姦﹐未及整訓。”{吕向}注:“整齊訓教也。”
明訓-汉语大词典
明訓
【1】明确的训诫。{唐}{韩愈}《顺宗实录三》:“佩詩禮之明訓﹐宣忠孝之弘規。”{聂绀弩}《兔先生的发言》:“‘明哲保身’﹐古有明训。”《国语·晋语八》:“圖在明訓﹐明訓在威權。”{韦昭}注:“言既有明教﹐在威權以行之。”
時訓-汉语大词典
時訓
【1】指先王遗教。《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去肅表乎時訓﹐行慶動於天矚。”{张铣}注:“時訓﹐謂先王之教也。”
注訓-汉语大词典
注訓
【1】注解。《後汉书·何休传》:“〔{何休}〕又注訓《孝經》﹑《論語》﹑風角七分﹐皆經緯典謨﹐不與守文同説。”
淑訓-汉语大词典
淑訓
【1】指对女子的教育。{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士女赞·礼珪》:“{惠英}亦有淑訓﹐母師之行者也。”{元}{范梈}《送吴真人持诏宁亲》诗:“承顔開淑訓﹐慰爾道路脩。”
撫訓-汉语大词典
撫訓
【1】犹抚教。《周书·宇文深传》:“從弟{神舉}﹑{神慶}幼孤﹐{深}撫訓之﹐義均同氣。”《周书·李贤传》:“年十四﹐遭父喪﹐撫訓諸弟﹐友愛甚篤。”
望文生訓-汉语大词典
望文生訓
【1】见“望文生義”。
旁訓-汉语大词典
旁訓
【1】正文旁边附注的释义或音读。{清}{徐之纲}著有《五经旁训》﹑《五经旁训增订精义》。
恆訓-汉语大词典
恆訓
【1】一定的典式;常训。{明}{刘基}《大勇斋记》:“使{曾子}而有此言﹐必亦有爲﹐而非教{子襄}之恆訓也。”{南朝} {宋}{谢庄}《奏改定刑狱》:“亦列聖之恆訓﹐用能化致升平。”《晋书·夏侯湛传》:“政有常道﹐法有恆訓。”
慈訓-汉语大词典
慈訓
【1】母或父的教诲。《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閔予不祐﹐慈訓早違。”{李善}注引《晋中兴书》:“{肅祖}太妃{荀氏}薨﹐{顯宗}詔曰:‘朕少遭閔凶﹐慈訓無禀。’”{清}{陈裴之}《湘烟小录》:“前日讀君家大人慈訓有曰:‘惜身心而報以筆墨﹐俾與{朝雲}﹑{蒨桃}並傳。’”
祖訓-汉语大词典
祖訓
【1】祖先的遗训。语本《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孔}传:“皇,君也。君祖{禹}有訓戒。”{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六三回:“{順治}後頗謹遵祖訓﹐傳到{咸豐}時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訓漸漸忘懷。”{明}{刘基}《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廟謨可使歸權倖﹐祖訓由來重變更。”【2】祖父的训戒。{清}{曾国藩}《日记·问学》:“余之不信僧巫﹐不信地仙﹐頗能謹遵祖訓父訓﹐而不能不信藥。”《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到了孫述祖訓﹐筆之於書﹐想要垂教萬世。”
禮訓-汉语大词典
禮訓
【1】有关礼仪的教育训导。《隋书·列女传·郑善果母》:“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婦耳﹐有慈無威﹐使汝不知禮訓﹐何可負荷忠臣之業乎?”{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年始志學﹐家門禮訓﹐皆折衷於公。”
督訓-汉语大词典
督訓
【1】督察教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又宜思勤督訓者﹐可願苛虐於骨肉乎?誠不得已也。”
睿訓-汉语大词典
睿訓
【1】指皇帝的教诲。{唐}{韩愈}《顺宗实录五》:“今天下幸安﹐皆睿訓所被﹐而未極徽號﹐孰報君親?”{唐}{刘禹锡}《代裴相公贺册鲁王表》:“伏以{魯王}夙承睿訓﹐特禀天姿﹐爰擇吉辰﹐光膺寵册。”一本作“叡訓”。
生聚教訓-汉语大词典
生聚教訓
【1】《左传·哀公元年》:“〔{伍員}〕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吴}其爲沼乎!’”后以“生聚教訓”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梁书·贺琛传》:“今北邊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訓之時﹐而天下户口減落﹐誠當今之急務。”{唐}{权德舆}《岐国公杜公淮南遗爱碑铭序》:“惟公鎮定一方﹐心平德和﹐言仁必及人﹐言智必及事﹐生聚教訓﹐勤身急病。”
耆訓-汉语大词典
耆訓
【1】耆宿的教诲。《晋书·郑沖传》:“朕昧于政道﹐庶事未康﹐挹仰耆訓﹐導揚厥蒙。”
耳提面訓-汉语大词典
耳提面訓
同“[耳提面命]”【1】{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像这些关于卫生的教条﹐就是现在看起来也是很合乎科学的。而对于{秦始皇}﹐也俨然就像在耳提面训的一样。”
聆訓-汉语大词典
聆訓
【1】听受训教。{沙汀}《淘金记》八:“她们却不能远离开她﹐甚至还要像聆训一样来领教的。”
聖訓-汉语大词典
聖訓
【1】圣人的教导。指儒家相传的训谕。{汉}{蔡邕}《释诲》:“且用之則行﹐聖訓也;舍之則藏﹐至順也。”{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章老先生}﹐你背聖訓了﹐怎麽説一個似可去。”{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經顯﹐聖訓也;緯隱神教也。聖訓宜廣﹐神教宜約。”{清}{陈梦雷}《抒哀赋》:“委吉凶以任運兮﹐永聖訓以自强。”【2】帝王的训谕﹑诏令。{宋}{何薳}《春渚纪闻·姚麟奏对》:“{麟}恐伏而對曰:‘誠如聖訓﹐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衛兵於殿庭之間﹐此豈臣當以私恩結下﹐爲身計耶?’”{元}{耶律楚材}《和平阳王仲祥韵》:“洪恩浹四海﹐聖訓宜書紳。”{清}{昭槤}《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諄諄數千言﹐詳載聖訓。”【3】阿拉伯文的意译﹐原意为传闻﹑传述。后专指对{穆罕默德}言行的传述--“{穆罕默德}言行录”。在{中国}﹐圣训也称“圣训经”﹑“至圣宝训”﹑“至圣宝谕”﹑“圣谕”等。
聲訓-汉语大词典
聲訓
【1】声威教化。《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不謀聲訓﹐而{楚}{夏}移情。”{李善}注引{扬雄}《与桓谭书》:“望風景附﹐聲訓自結。”{张铣}注:“訓﹐教也。言不作聲譽教示而下人感其道德﹐已移情於善道矣。”《梁书·武帝纪中》:“今聲訓所漸﹐戎夏同風。”【2】训诂学术语。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汉}{刘熙}《释名》为声训专书。{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一章第一节:“‘声训’的办法是采取同音的字或双声叠韵的字作为解释。”
至訓-汉语大词典
至訓
【1】对尊长教诲的敬称。{南朝} {宋}{颜延之}《阳给事诔》:“末臣蒙固﹐側聞至訓。”
箋訓-汉语大词典
箋訓
【1】笺注训释。{清}{刘大櫆}《<陆宣公文集注>序》:“{張君}讀其文﹐愈重其人﹐論其世﹐遂釋其義。非以後之人爲有不知﹐故爲是箋訓之煩而已。”{宋}{叶適}《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其專悟獨了﹐動用不窮﹐蓋非簡策所載﹐箋訓所及。”
箴訓-汉语大词典
箴訓
【1】箴戒;规训。{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墓志铭》:“〔夫人{高氏}〕箴訓有儀﹐言容以德。”{唐}{贾岛}《送李校书赴吉期》诗:“詩書與箴訓﹐夫哲又妻賢。”
義訓-汉语大词典
義訓
【1】大义的垂训。{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曲從義訓﹐以示大順。”【2】泛指教诲。{宋}{曾巩}《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而况皇帝陛下處父子之間﹐常先義訓﹐君臣之際﹐每狥公言。”{元}{郝经}《浑元刘先生哀辞》序:“格言義訓﹐雖屢得聞﹐而頑鈍椎魯之資﹐桿棘而不入。”【3】对字义﹑词义的解释。别于“音訓”﹑“形訓”而言。《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穎達}與{顔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受詔撰《五經義訓》﹐凡百餘篇。”{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三》:“將欲更{漢氏}也﹐羣師互有短長﹐非深於義訓﹐勇於割聞者﹐不能也。”
苦訓-汉语大词典
苦訓
【1】严格训诲。《魏书·韩显宗传》:“一處彈筝吹笛﹐緩舞長歌;一處嚴師苦訓﹐誦《詩》講《禮》。”
莫訓-汉语大词典
莫訓
【1】谋划与教训。莫,通“謨”。语本《书·胤征》:“聖有謨訓,明徵定保。”{南朝} {齐}{谢朓}《酬德赋》:“連篇章之莫訓﹐欲寄言於往句。”
經訓-汉语大词典
經訓
【1】经籍义理的解说。{汉}{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諸生競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頗引經訓風喻之言﹐下則連偶俗語﹐有類俳優。”《後汉书·郑玄传论》:“王父{豫章君}({范甯})每考先儒經訓﹐而長於{玄}﹐常以爲{仲尼}之門不能過也。”{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文章豈不貴﹐經訓乃菑畬。”
纂訓-汉语大词典
纂訓
【1】纂集训释。{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張敞}以正讀傳業﹐{揚雄}以奇字纂訓。”
軌訓-汉语大词典
軌訓
【1】轨范法则。《周书·儒林传·乐逊》:“但可宣風正俗﹐納民軌訓而已。”【2】训诫。{晋}{桓温}《荐谯元彦表》:“若秀蒙蒲帛之徵﹐足以鎮静頽風﹐軌訓囂俗。”
軍事訓練-汉语大词典
軍事訓練
【1】与战争有关的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练习。{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四:“他们在编成之后到分发到战区之前﹐在{昙花林}受过两个月的军事训练。”
軍訓-汉语大词典
軍訓
【1】军事训练的省称。
轉訓-汉语大词典
轉訓
【1】训诂学术语。又称递训。几个字展转训释, 意义相同。如《庄子·齐物论》:“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輪訓-汉语大词典
輪訓
【1】轮流训练。《人民日报》1982.5.14:“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必须切实抓好干部的轮训工作。”
貽訓-汉语大词典
貽訓
【1】先人留下的训诫。《晋书·郭璞葛洪传论》:“夫語怪徵神﹐伎成則賤﹐前修貽訓﹐鄙乎兹道。”{唐}{权德舆}《赠太师崔倕碑》:“{萬石}貽訓﹐根於孝友。”
規訓-汉语大词典
規訓
【1】规戒教训。《陈书·王瑒传》:“{瑒}兄弟三十餘人﹐居家篤睦﹐每歲時饋遺﹐遍及近親﹐敦誘諸弟﹐並禀其規訓。”
邦訓-汉语大词典
邦訓
【1】国家的法则。《艺文类聚》卷六二引{南朝}{梁}{沈约}《上建阙表》:“昔在{有晉}﹐經創{江}左;邦訓莫釐﹐遠圖多缺。”
通訓-汉语大词典
通訓
【1】普遍的训诫。《陈书·宣帝纪》:“戢情懷善﹐有國之令圖;拯弊救危﹐聖範之通訓。”{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公叔}列國之倍臣﹐猶安社稷﹐{黔婁}匹夫之介節﹐不忘仁義﹐古今以爲通訓﹐書籍以爲美談。”【2】训诂学名词。在字书或古书的注释中对多义字根据通常使用的意义所加的解释。如“庸”字训“用”,训“常”,训“衆”;其中在古书中训“用”者为常见的训释,“用”就是通训。
過庭之訓-汉语大词典
過庭之訓
【1】父亲的训导。{宋}{张元幹}《贺陈都丞除刑部侍郎启》:“夙奉過庭之訓﹐克遵良冶之傳。”{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然而少奉過庭之訓﹐長昧克己之方。”{晋}{袁宏}《後汉纪·安帝纪上》:“{萇}少長藩國﹐内無過庭之訓﹐外無師傅之道﹐血氣方剛﹐卒受榮爵﹐幾微生過﹐遂陷不義。”
達訓-汉语大词典
達訓
【1】圣明之训诫。{唐}{崔融}《断屠议》:“今若禁屠宰﹐斷弋獵﹐三驅莫行﹐一切不許﹐便恐違聖人之達訓﹐紊明王之善經。”
道訓-汉语大词典
道訓
【1】谓道之准则。《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闇薄纂統﹐實憑師範﹐思盡虔恭﹐以承道訓。”《後汉书·儒林传下·谢该》:“博通群蓺﹐周覽古今﹐物來有應﹐事至不惑﹐清白異行﹐敦悦道訓。”{晋}{葛洪}《抱朴子·勗学》:“漸漬道訓﹐成化名儒。”
遐訓-汉语大词典
遐訓
【1】前人的训诫。{唐}{崔行功}《赠太师鲁国孔宣碑》:“{墨}檢前蹤﹐{莊}放遺轍。於昭遐訓﹐允歸聖烈。”
遞訓-汉语大词典
遞訓
【1】训诂学术语。几个意义相同的词展转训释。{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理想的字典(四)》:“‘递训’是以乙训甲﹐复以丙训乙之类。”
遺訓餘風-汉语大词典
遺訓餘風
【1】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宋书·明帝纪论》:“聖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稱先王﹐蓋由遺訓餘風﹐足以貽之來世也。”
遺訓-汉语大词典
遺訓
【1】前人留下或死者生前所说的有教育意义的话。《国语·周语上》:“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咨於故實。”{韦昭}注:“遺訓﹐先王之教也。”{唐}{元稹}《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將訣之際﹐子號女泣﹐問其遺訓。”{郭小川}《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一切有出息的后代﹐历来珍视革命先辈的遗训。”《花月痕》第十九回:“{癡珠}剛念得‘信生世等於龍門﹐辭親同於{河}{洛}﹐奉立身之遺訓﹐受成書之顧託’四句﹐即被{秋痕}奪去筷子。”{三国} {魏}{曹植}《与吴季重书》:“鑽{仲父}之遺訓﹐覽{老氏}之要言。”
解訓-汉语大词典
解訓
【1】犹解诂。{唐}{颜师古}《<急就篇>注叙》:“遂因暇日爲之解訓﹐皆據經籍遺文﹐先達舊旨﹐非率愚管﹐斐然妄作。”
訓-汉语大词典
訓
“[训]”的繁体字。《廣韻》許運切,去問,曉。【1】教诲;教导。《书·高宗肜日》:“乃訓于王。”{孔}传﹕“{祖巳}既言﹐遂以道訓諫王。”《孟子·万章上》:“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于{亳}。”{赵岐}注﹕“以聽{伊尹}之教訓己﹐故復得歸之於{亳}。”{南朝} {梁}{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禀訓{丹陽}﹐弘風丞相。”{明}{张居正}《遵守慈谕疏》:“蓋惟其愛之也深﹐故其訓之也切﹔惟其訓之也切﹐益見其愛之之深也。”【2】引申为训斥。{杜鹏程}《延安人》:“昨晩上﹐你找你大谈话了?你还脸色黑风风地训他了?”【3】典式;准则。{元}{朱德润}《教授厅铭》:“言慎行脩﹐乃式乃矜﹐勉兹古訓﹐庶列槐陰。”《镜花缘》第七九回:“但這様射去﹐縱箭箭皆中﹐也不可爲訓。”【4】训练;讲习。{唐}{吕温}《代李侍郎与山南严仆射书》:“處瘠土而有財克豐﹐訓羸師而其武可畏。”《宋史·张浚传》:“訓新集之兵﹐當方張之敵。”{明}{鹿善继}《与杨扶寰书》:“{榆關}何地﹐師相駐節於此﹐日訓軍實﹐而忽告饟絶﹐年兄思之﹐此豈小關係乎?”【5】引申为驯御。{唐}{李德裕}《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右领軍卫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尺籍伍符之勤﹐訓馬簡士之要﹐雖程功於{衞}{霍}﹐終歸美於{程}{李}。”【6】解说。{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若夫義訓古今﹐興廢殊用﹔字形單複﹐妍媸異體。”{宋}{洪迈}《容斋三笔·五经字义相反》:“安擾邦國﹐擾而毅﹐擾龍﹐六擾之類﹐以擾訓順也。”{清}{阮元}《释颂》:“頌之訓爲美盛德者﹐餘義也。頌之訓爲形容者﹐本義也。”【7】取名。{宋}{赞宁}《宋高僧传·兴福二·愿诚》:“十月臨蓐﹐果如其望﹐立字曰{願誠}。後志存小字﹐不訓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8】通“[顺]”。顺从;遵循。《书·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孔}传﹕“凡順是行之﹐則可以近益天子之光明。”{汉}{杨雄}《法言·问神》:“或問文﹐曰‘訓’﹔問武﹐曰‘克’。”{李轨}注﹕“訓﹐順。”{唐}{司空图}《王纵追述碑》:“外訓驍雄﹐内蘇疲瘵。”{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四方其顺之》:“古書訓與順多通用。《洪範》‘于帝其訓﹐是訓是行。’《史記·宋世家》皆作順。”【9】古代文体名。《尚书》六体之一。记述训导之词。《书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書》之體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訓﹐曰誥﹐曰誓﹐曰命﹐是稱六體。”【10】古代文体名。论著的一类。{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上》:“論著之屬﹐溢爲解﹑爲訓﹑爲釋﹑爲注者﹐皆{漢}{魏}以前﹐製作已繁。”【11】姓。见《通志·氏族四》。
訓課-汉语大词典
訓課
【1】教育和课试﹔训诲和督促。《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每日訓課兒孫之暇﹐同里中父老飲酒賦詩。”《明史·职官志二》:“凡舉人﹑貢生﹑官生﹑恩生﹑功生﹑例生﹑土官﹑外國生﹑功勳臣及勳戚大臣子弟之入監者﹐奉監規而訓課之。”{清}{吴敏树}《先考行状 》:“子孫讀書﹐訓課甚勤﹐不多望以進取。”
訓繹-汉语大词典
訓繹
【1】说解和陈述。{田北湖}《论文章源流》:“況上古之世﹐人惟樸略﹐訓繹不通﹐言語難曉﹐尋理則事簡而意深﹐考文則詞艱而義當。”
訓約-汉语大词典
訓約
【1】教诲约束。{宋}{张孝祥}《衡州新学记》:“後世之學﹐蓋盛於先王之時矣。居處之安﹐飲食之豐﹐訓約之嚴﹐先王之時未必有此。”{王闿运}《蔡夫人墓志铭》:“訓約子女﹐有過嚴師。”
訓詔-汉语大词典
訓詔
【1】帝王训教的诏旨。{宋}{苏舜钦}《上孙冲谏议书》:“辭者﹐所以董役﹐{秦}{漢}之訓詔也。”
訓化-汉语大词典
訓化
【1】教化﹑训诲。《後汉书·独行传·范式》:“{嵩}在{阿里}﹐正身厲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訓化。”{南朝} {梁}{沈约}《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招納同住十有餘人﹐訓化奬率﹐皆令禪誦。”《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雪山}北界﹐至于海際﹐吾躬訓化﹐令無有限。”
訓授-汉语大词典
訓授
【1】教授﹔传授。{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三·慧义》:“後{西域}名僧多投止此寺﹐或傳譯經典﹐或訓授禪法。”{宋}{曾巩}《劝学诏》:“若訓授無方而取舍失實﹐亦將論其罰焉。”{明}{唐顺之}《章孺人传》:“至於訓授諸子書﹐則縷縷竟朝夕﹐其語有外傳所不能詳者。”
訓義-汉语大词典
訓義
【1】解释文词的意义。{南朝} {梁}{沈约}《答陆厥问声韵书》:“此蓋曲折聲韻之巧﹐無當於訓義﹐非聖哲立言之所急也。”{宋}{叶適}《黄文叔<诗说>序》:“況執{秦}{漢}之殘書﹐而徒以訓義相宗者乎?”{清}{陈澧}《与周孟贻书》:“其吟‘六藝’若何?則沈潛乎訓義﹐反復乎句讀也。”
訓練-汉语大词典
訓練
【1】教授并使之操练﹐以掌握军事纪律和技能。{唐}{李骘}《徐襄州碑》:“常令教習﹐不雜抽差﹐訓練無時﹐以爲備禦。”{宋}{宋祁}《减边兵议》:“況所抽兵士﹐雖在内郡﹐其校習訓練﹐一如邊上。”【2】泛指教授并使之练习某种技能﹐掌握某种本领或知识。{{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一:“工厂为了训练职工﹐每日于工作以外﹐晚上也有一小时功课﹐所教的是制图﹑计算公式﹐及关于材料等普通的知识。”
訓規-汉语大词典
訓規
【1】教训规诫。{明}{梁辰鱼}《浣纱记·寄子》:“念孩兒未諳禮儀﹐望爹爹朝夕訓規﹐豈敢有違﹐豈敢有違。”【2】训教的规条。{明}{赵南星}《明奉直大夫大理寺正刘公暨配彭宜人合葬墓志铭》:“鄉村皆有社學﹐延師儒以教童子﹐作《幼學訓規》班示之。”
訓猷-汉语大词典
訓猷
【1】训教﹐训导。《艺文类聚》卷二十引{晋}{夏侯湛}《左丘明赞》:“{丘明}達聖﹐致志《春秋》。微言逃難﹐旁行不流。庶幾斯文﹐希志訓猷。”{宋}{毕仲游}《代范忠宣贺李肃之待制宫观启》:“設施風采﹐實竦于廣朝;論議訓猷﹐蓋行于素藴。”
訓長-汉语大词典
訓長
【1】谓抚育并教诲。《後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皇后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它子﹐訓長異室。”{宋}{王珪}《赐诸路诸军员寮等初冬衣袄敕书》:“念訓長于軍和﹐實勤勞于戍守。”
訓養-汉语大词典
訓養
【1】训教养育。{唐}{白居易}《徐登授醴泉令制》:“今{醴泉}人與{蒲}相類﹐宜用此道﹐往訓養之。”《宋史·岳飞传》:“將和士鋭﹐人懷忠孝﹐皆{飛}訓養所致。”【2】驯养。{宋}{志磐}《佛祖统纪》卷二八:“〔{裴氏}鸚鵡〕一日有憔悴容﹐訓養者鳴罄而告之曰:‘將此去而西歸乎?’”
訓示-汉语大词典
訓示
【1】训导指示。后多指上级对下属或长辈对晩辈的指示。{南朝} {宋}{何承天}《达性论》:“故天地以儉素訓民﹐乾坤以易簡示人﹐所以訓示慇懃若此之篤也。”{唐}{李商隐}《为荥阳公进贺冬银等状》:“比從訓示﹐堪備指呼。”{叶君健}《自由》一:“他整了整衣冠﹐命令他的卫士﹑挑夫和轿夫们停下休息三分钟﹐他有训示要下达。”
訓告-汉语大词典
訓告
【1】犹教导﹔训诫。《书·无逸》:“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孔}传:“歎古之君臣﹐雖君明臣良﹐猶相道告﹐相安順﹐相教誨以義方。”{孔颖达}疏:“相訓告以善道。”{宋}{王安石}《批答枢密副使韩绛邵亢知枢密院事陈升之等辞免恩命仍断来章》:“膺斯恩典﹐於體爲宜;毋或終辭﹐以勤訓告。”{明}{方孝孺}《与采苓先生书》之一:“執事不察﹐而過采之﹐置諸賓客之列﹐加於子弟之上﹐使推所聞知﹐以相訓告。”{萧红}《生死场》十三:“可是当走到房门又急转回来﹐她想起别人的训告:重要的事情谁也不能告诉﹐两口子也不能告诉。”
訓式-汉语大词典
訓式
【1】谓典范﹐榜样。语本《诗·大雅·烝民》﹕“古訓是式﹐威儀是力。”{郑玄}笺﹕“故訓﹐先王之遺典也﹔式﹐法也。”{唐}{梁肃}《著作郎赠秘书少监权公夫人李氏墓志铭》:“夫人明識茂行﹐光於閨門﹐姻族資其訓式。”
訓刑-汉语大词典
訓刑
【1】谓宣传﹑解释刑法。语本《书·吕刑序》﹕“{吕}命{穆王}﹐訓{夏}贖刑﹐作《吕刑》。”{孔}传﹕“{吕侯}以{穆王}命作書﹐訓暢{夏禹}贖刑之法﹐更從輕以布告天下。”{唐}{柳宗元}《献弘农公五十韵》:“訓刑方命{吕}﹐理劇復推{張}。”{宋}{陈亮}《问答》下:“{穆王}耄荒﹐而訓刑以詰四方﹐使知刑者聖人愛民之具﹐而非以戕民也。”
訓誦-汉语大词典
訓誦
【1】训徒诵读。《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劉千户}頗盡主道﹐送一套新衣服﹐迎接{德稱}到彼坐館。自此饔餐不缺﹐且訓誦之暇﹐重温經史﹐再理文章。”
訓率-汉语大词典
訓率
【1】训练﹑统率。{唐}{高適}《谢上剑南节度使表》:“謹當宣揚皇化﹐鎮撫{蕃}蠻﹐訓率吏兵﹐剪除夷{獠}。”【2】教训﹑引导。{明}{李东阳}《朝邑县学训导致仕张公墓志铭》:“至{朝邑}﹐歎其學政久弛﹐身先訓率﹐必敦本實﹐次及文藝﹐亦嚴立程格﹐終始不變﹐於是科第踵接。”{清}{汪琬}《诰封陈母张淑人墓志铭》:“妣{王孺人}又善理家﹐其訓率淑人者﹐尺寸具有程度。”
訓器-汉语大词典
訓器
【1】相传{孔子}观于{鲁桓公}庙﹐以敧器为喻训教弟子力戒骄满。典出《荀子·宥坐》。{明}{唐龙}《亹庵说》:“{亹庵}者﹐乃{亹庵先生}即其所居而號之也。{漁石子}爲之説曰:銘盤﹐取新之意也;訓器﹐戒滿之詞也﹐先生殆勤於君子之道者乎。”
訓徒-汉语大词典
訓徒
【1】训练军卒。{唐}{颜真卿}《郭公庙碑铭》:“於穆令公﹐{汾陽}啟封﹐文經武緯﹐訓徒陟空﹐簡帝心兮。”【2】训教生徒。《古尊宿语录·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以駡風駡語爲訓徒﹐以種菜種蔬爲作務。”{元}{欧阳玄}《送刘子简之武昌学正》诗:“訓徒名門示高爽﹐棖臬中實皆輪囷。”
訓話-汉语大词典
訓話
【1】旧指上级对下属教导和告诫的话。{老舍}《上任》:“训话﹐他不是外行。”{巴金}《探索集·怀念烈文》:“{鲁迅}先生从来不发号施令﹐也不向谁训话﹐可是我们都尊重他的意见。”
訓勗-汉语大词典
訓勗
【1】训教勉励。{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五·慧球》:“{中興}元年﹐敕爲{荆}土僧主﹐訓勗之功﹐有譽當世。”《北齐书·李璵传》:“給良田三十頃﹐{曉}遂築室安居﹐訓勗子姪﹐無復宦情。”
訓勉-汉语大词典
訓勉
【1】训教勉励。{宋}{汪藻}《宰臣星变待罪表》:“肆加訓勉﹐冞積兢危。”{宋}{陆游}《转太中大夫谢表》:“而臣猥以耄期﹐恭承訓勉。”{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
訓愛-汉语大词典
訓愛
【1】教诲爱护。{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家兄封到閏月所賜手教一通﹐訓愛切至﹐情義並隆。”
訓戢-汉语大词典
訓戢
【1】整训抚绥。{宋}{韩琦}《谢改观察使表》:“臣但能招懷種落﹐訓戢營屯﹐起城壘以安人﹐平獄市而清訟。”
訓肅-汉语大词典
訓肅
【1】讲解﹑整肃。{唐}{道宣}《续高僧传·义解九·慧因》:“遂奉爲執事上座﹐訓肅禪學﹐柔順誘附﹐清穆僧倫。”
訓撫-汉语大词典
訓撫
【1】训诲安抚。{前蜀}{杜光庭}《王谠修醮拜章词》:“或詳評獄訟﹐賞刑有爽於重輕;訓撫師徒﹐沮勸有虧於申令。”{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蓋務訓撫吾民﹐使安其業﹐不以非義動。”【2】教育抚养。{元}{袁桷}《外祖母张氏墓记》:“遂具昔之訓撫行事﹐立石于墓﹐俾勿墜。”
訓厲-汉语大词典
訓厲
【1】教诲勉励。{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西凉·李暠》:“寫{諸葛亮}訓厲以誡諸子。”{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太夫人孀居之歲﹐才未中年﹐貞幹嚴肅﹐姻族敬憚﹐訓厲諸子﹐言動以禮。”{清}{吴敏树}《程日新先生家传》:“僅一二事﹐識於家人代傳之相訓厲不敢忘者。”
訓語-汉语大词典
訓語
【1】训教之词。{宋}{苏辙}《谢南郊加恩表》之二:“重紆訓語﹐秖益兢慚。”{元}{戴良}《祭先姊赵安人文》:“每申訓語﹐俾遠禍機。”【2】犹告诫。{元}{姚燧}《少中大夫叙州等处诸部蛮夷宣抚使张公神道碑》:“大狂兵之﹐小頑訓語﹐始猶革面﹐久悛其心。”【3】指{周}朝训教的文书。《国语·郑语》:“訓語有之曰:{夏}之衰也﹐{襃}人之神﹐化爲二龍﹐以同於王庭。”{韦昭}注:“訓語﹐{周}書。”
訓治-汉语大词典
訓治
【1】训练整治。{宋}{王安石}《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有智略﹐能訓治軍旅。”{宋}{袁甫}《何琮除知福州制》:“帥無所不統﹐治軍則有訓治之法﹐涖民則行綏輯之政。”{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宋吏部侍郎李忠简公昴英》:“{昴英}申嚴保伍之法﹐使相糾察﹐且諭{峒}酋各率子弟詣臺訓治。”
訓御-汉语大词典
訓御
【1】训诲统御。{明}{唐顺之}《葛母传》:“母性凝重﹐訓御諸婦﹑諸女如師﹐門内無嘻嘻聲。”
訓敕-汉语大词典
訓敕
亦作“[訓勑]”【1】君上对臣下告谕﹑诫饬。{宋}{宋祁}《代郑公授知制诏谢表》:“因程奏之升聞﹐紆睿辭之訓敕﹐就加金艾之服﹐以奬朝廷之容。”{元}{虞集}《敕赐龙章宝阁记》:“若夫詔告臣庶﹐訓勑師旅﹐贊詞彌文﹐日盛一日﹐無以加矣。”《元史·世祖纪二》:“{關東}﹑{蒙古}﹑{漢}軍官未經訓敕者﹐令各乘傳赴{開平}。”
訓釋-汉语大词典
訓釋
【1】注解﹔解释。《梁书·儒林传·司马筠》:“{鄭玄}不辨三慈﹐混爲訓釋﹐引彼無服﹐以注‘慈己’﹐後人致謬﹐實此之由。”{唐}{刘知幾}《史通·六家》:“案{孔安國}注《尚書》﹐亦謂之傳。斯則傳者﹐亦訓釋之義乎?”{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至評騭優劣﹐訓釋音義﹐辨證異同﹐見於{唐}以來各集﹐亦詳加摭拾。”【2】教训并释放。{樊增祥}《李昭春呈词》:“{張元智}等仍候隨堂薄責﹑訓釋可也。”
訓育-汉语大词典
訓育
【1】教诲抚育。{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五·宝亮》:“{亮}就業專精﹐一聞無失﹐及具戒之後﹐便欲觀方弘化﹐每惟訓育有本﹐未能遠絶緣異。”{明}{邵璨}《香囊记·逼试》:“自你父親亡後﹐訓育之功﹐都是我一身擔了。”{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别录》:“{堅如}母端嚴静默﹐賢而知書﹐富大家風﹐子女皆由其訓育。”【2】旧指学校里的道德教育。{陶行知}《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徐特立}《整顿第一女师之计划》:“至于训育方面﹐则重人格感化﹐与规则生活。”
訓詁學-汉语大词典
訓詁學
【1】{中国}传统的主要以研究古代书面语言为内容的专门学问。旧时只将它看作是“小学”的一个部门﹐如今有发展成为一门有科学体系的汉语语义学的倾向。其著作大体有两类。一类是专为解释某部经典著作而写的﹔一类是搜集词语﹐分类编次﹐解释其意义的。前者如《论语注疏》﹑《孟子注疏》等﹔后者如《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等。《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稍長爲諸生﹐與友人{許邦才}﹑{殷士儋}學爲詩歌。已﹐益厭訓詁學﹐日讀古書﹐里人共目爲狂生。”{许威汉}《训诂学导论》总论一:“我们应该认识到训诂学是这样的一门学科:它是以古代文献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是语言学里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特征的技术科学。”
訓發-汉语大词典
訓發
【1】训解阐发。{宋}{刘挚}《劾黄隐》:“{神宗}崇儒重道﹐大建學制﹐訓發經典﹐以幸多士﹐恩施甚厚。”{宋}{陆佃}《谢资善堂修定<说文>书成赐银绢表》:“偶逡巡而代匱﹐姑黽勉以奏成﹐訓發罔功﹐匪頒非次。”
訓胄-汉语大词典
訓胄
【1】教导胄裔。《周书·儒林传论》:“以先王之道﹐飾腐儒之姿﹐達則不過侍講訓胄﹐窮則終於弊衣簞食。”
訓奬-汉语大词典
訓奬
【1】训教劝勉。{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诵经·道嵩》:“人有造者﹐輒爲其説法訓奬以代饌焉。”{唐}{彦琮}《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下:“世號{素王}﹐製作經典﹐訓奬{周}末﹐教加季葉。”{宋}{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启》:“激揚頽風﹐訓奬下輩﹐要使羣木皆歸匠石之圃﹐百藥俱萃醫師之門。”
訓德-汉语大词典
訓德
【1】犹顺德。谓遵从天生的至诚德性。訓﹐通“順”。《书·立政》:“謀面﹐用丕訓德。”{孔}传:“謀所面見之事﹐無疑﹐則能用大順德。”{宋}{叶適}《<周南仲文集>後序》:“凡隨事逐物﹐小爲科舉﹐大爲典册﹐雖刻穠損華﹐然往往在義理之外矣﹐豈所謂文也!君子於此寄焉﹐則不足以訓德;學者於此習焉﹐則足以害正。”{清}{陈仪}《祭怡贤亲王文》:“於是銜感者懷不盡之恩﹐訓德者慕無窮之義。”
訓誘-汉语大词典
訓誘
【1】教诲诱导。《晋书·孝友传·王延》:“農蠶之暇﹐訓誘宗族﹐侃侃不倦。”{唐}{贾至}《议杨绾条奏贡举疏》:“今欲依古制鄉舉里選﹐猶恐取士之未盡也﹐請兼廣學校﹐以弘訓誘。”{宋}{叶適}《史进翁墓志铭》:“甥{宣繒}始未知學﹐衣食訓誘﹐與諸子均。”
訓儀-汉语大词典
訓儀
【1】庭训和仪范。{唐}{权德舆}《唐故使持节郴州诸军事权知郴州刺史赐绯鱼袋李君墓志铭序》:“嗣子{盧氏}縣尉{操}﹑次子前明經{掖}﹑支子某等﹐皆以《孝經》而承訓義。”
訓鑒-汉语大词典
訓鑒
【1】训典龟鉴。{金}{无名氏}《大金集礼·皇太子·皇统二年诰授仪》:“册曰:禮典之垂訓鑒﹐重世嫡所以丕緒人倫;帝王之御邦家﹐建儲闈所以共承宗廟。”
訓督-汉语大词典
訓督
【1】训教督促。{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仲淹}嘗宿學中﹐訓督學者﹐皆有法度。”{宋}{苏轼}《与范子豐书》之六:“{似叔}頗長成﹐每日作詩讀史﹐但蒙拙少訓督耳。”{明}{归有光}《中书舍人李君墓志铭》:“稍長就學﹐少傅公尤加意訓督﹐蓋痛其母之早亡也。”
訓師-汉语大词典
訓師
【1】训练军队。《魏书·高允传》:“敢率犬羊﹐圖縱猖蹶﹐乃詔訓師﹐興戈北伐。”{宋}{王珪}《赐诸路诸军员僚等初冬衣袄敕书》:“歲律乘陰﹐邊隅勞戍﹐念訓師之是力﹐宜頒服之以時。”
訓導-汉语大词典
訓導
【1】教诲开导。《国语·楚语上》:“聞一二之言﹐必誦志而納之﹐以訓導我。”《後汉书·河间孝王开传》:“諸君空受爵禄﹐而無訓導之義。”{唐}{吕温}《<地图志>序》:“使嗜學之徒﹐未披文而見義﹐不由户而覩奥﹐斯訓導之明也。”{清}{俞樾}《茶香室续钞·正音书院》:“但語言自幼習成﹐驟難更改﹐故必徐加訓導﹐庶幾歷久可通。”【2】学官名。{明}{清}府﹑州﹑县儒学的辅助教职。《明史·职官志四》:“儒學:府﹐教授一人﹐訓導四人。州﹐學正一人﹐訓導三人。縣﹐教諭一人﹐訓導二人。教授﹑學正﹑教諭﹐掌教誨所屬生員﹐訓導佐之。”《清史稿·职官志三》:“儒學:府教授﹑訓導﹐州學正﹑訓導﹐縣教諭﹑訓導﹐俱各一人。”
訓責-汉语大词典
訓責
【1】教训﹑责备。{南朝} {齐}{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门·检复三业门》:“如上檢察﹐自救無功﹐何有時間﹐議人善惡?故須三業﹐自相訓責﹐知我所作﹐幾善幾惡。”{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因召諸子訓責泣下﹐僕亦竊不自得﹐由是勇於爲文。”{吴组缃}《山洪》二五:“紧跟着愤愤的说﹐如同一位老哥训责年幼无知的亲弟弟。”【2】训斥责罚。{樊增祥}《批刘德春呈词》:“事到如今﹐爾尚明知故昧﹐俟到堂時質明訓責。”
訓戎-汉语大词典
訓戎
【1】训诫军旅。{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其在{三代}﹐事兼誥誓﹐誓以訓戎﹐誥以敷政。”【2】整饬武备。{唐}{李讷}《授卢宏正韦让等徐滑节度使制》:“於戲!訓戎撫俗﹐節用厚生﹐政苟有經﹐人自知禁﹐爲邦之道﹐豈易於斯。”{前蜀}{杜光庭}《马尚书南斗醮词》:“主務則三農告稔﹐訓戎則七德申威。”{後蜀}{何光远}《鉴诫录·判木夹》:“每傷{虞}{芮}之争田﹐永念{姬周}之讓路﹐既不獲已﹐即須訓戎。”
訓農-汉语大词典
訓農
【1】谓教民务农。《左传·闵公二年》:“務材訓農﹐通商惠工。”{孔颖达}疏:“訓農﹐訓民勸農業也。”《晋书·礼志上》:“近世以來﹐耕藉止於數步之中﹐空有慕古之名﹐曾無供祀訓農之實﹐而有百官車徒之費。”{元}{姚燧}《学稼亭记》:“今守令之近民者﹐孰不兼官訓農。”
訓服-汉语大词典
訓服
【1】驯服﹔使顺服。{汉}{王符}《潜夫论·五德》:“承{少曎}衰﹐{九黎}亂德﹐乃命{重黎}討訓服。”{汪继培}笺:“服上疑脱‘不’字。訓與‘馴’同。”{唐}{司空图}《题东汉传後》:“君子救時雖切﹐必相時度力﹐以致其用。不可﹐則静而鎮之﹐以道訓服。”{元}{袁桷}《埜甥定邓氏启》:“德參女史﹐訓服姆師。”
訓勵-汉语大词典
訓勵
【1】教诲勉励。{唐}{陈子昂}《为建安王破贼表》:“臣訓勵士馬﹐今月尅行。”{宋}{曾巩}《赐<唐六典>状》:“非聖慮所存﹐規模宏遠﹐則何以訓勵羣臣﹐委曲至此。”{明}{沈德符}《野獲编·词林·鼎甲同为庶常》:“以少詹兼讀學{王直}有訓勵勞﹐賜鈔千貫。”
訓蒙-汉语大词典
訓蒙
【1】教育儿童。多指旧时学塾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语本《书·伊训》﹕“具訓于蒙士。”{孔颖达}疏﹕“蒙謂蒙稚﹐卑小之稱。”{元}{朱德润}《送周元礼任福州蒙古学正》诗:“且陳平塞策﹐莫講訓蒙書。”{明}{汤式}《一枝花·题崇明顾彦昇洲上居》套曲:“幽尋不索{桃源}洞﹐高卧何須{太華}峯﹐但得個留心誦{周}{孔}﹐研硃墨訓蒙。”{郁达夫}《迟桂花》:“从今年起﹐我并且在山上的{晏公祠}里参加入了一个训蒙的小学﹐居然也做了一位小学教師。”
訓字-汉语大词典
訓字
【1】教导抚育。{唐}{权德舆}《唐故洛阳县尉何君夫人范阳卢氏墓志铭序》:“{乾元}中﹐{何君}早世﹐夫人訓字諸孤﹐動必以方。”
訓讁-汉语大词典
訓讁
【1】犹训罚。{宋}{苏轼}《赐皇伯祖宗晟辞免起复恩命不许诏》:“奬察其賢能﹐訓讁其驕惰。”
訓民-汉语大词典
訓民
【1】教导民众。《国语·鲁语上》:“夫諸侯之患﹐諸侯恤之﹐所以訓民也。”{韦昭}注:“訓﹐教也。教相救恤也。”{晋}{桓温}《荐谯元彦表》:“是故上代之君﹐莫不崇重斯軌﹐所以篤俗訓民﹐静一流競。”{宋}{徐铉}《蒋庄武帝册》:“稽古皇極﹐訓民事神﹐詔大號以崇正真之風﹐垂大名以紀昭明之德。”
訓解-汉语大词典
訓解
【1】训释解说。{汉}{高诱}《<吕氏春秋>序》:“{不韋}乃集儒書﹐使著其所聞爲十二紀﹑八覽﹑六論﹑訓解各十餘萬言。”{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張子功}〕又嘗謂予曰:‘先人有遺稿滿篋﹐皆諸經訓解﹐字畫極難辨﹐惟某一人識之。’”{明}{方孝孺}《传经斋记》:“自{秦}火之餘﹐老儒碩生﹐補緝扶衛﹐專門殊軌﹐授諸其徒﹐所從事者﹐止乎訓解辨義﹐至於補世善俗之道﹐蔑如也。”
訓革-汉语大词典
訓革
【1】训诫。《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至於體分冥固﹐道契不墜﹐風美所扇﹐訓革千載﹐其揆一也。”{李善}注:“《蒼頡篇》曰:‘革﹐戒也。’”{李周翰}注:“革﹐改。”
訓領-汉语大词典
訓領
【1】教训引导。{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二·法遇》:“我訓領不勤﹐遠貽憂賜﹐即命維那鳴槌集衆﹐以杖筒置香橙上。”
訓學-汉语大词典
訓學
【1】教学。《天雨花》第四回:“想你身從何處出?不記娘親養育恩﹐年交十二亡了父﹐延師訓學我當心。”
訓狎-汉语大词典
訓狎
【1】驯服亲近。訓﹐通“馴”。{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五·智岩》:“既山藪幽隱﹐蘭若而居﹐豺虎交横﹐訓狎無恐。”
訓注-汉语大词典
訓注
亦作“[訓註]”【1】训释注解。《晋书·郑冲传》:“初﹐{冲}與{孫邕}﹑{曹羲}﹑{荀顗}﹑{何晏}共集《論語》諸家訓注之善者﹐記其姓名﹐因從其義﹐有不安者輒改易之﹐名曰《論語集解》。”《旧唐书·儒学传上·曹宪》:“{憲}又訓注{張揖}所撰《博雅》﹐分爲十卷。”{宋}{洪迈}《容斋四笔·小学不讲》:“{許叔重}收集篆﹑籀﹑古文諸家之學﹐就隸爲訓注﹐謂之《説文》。”{明}{胡居仁}《碧峰书院赋》:“訓註繁而理昧﹐孰能免乎冥行。”
訓名-汉语大词典
訓名
【1】父﹑师所命之名。犹学名。《宋史·选举志三》:“〔{度宗}{咸淳}〕九年﹐凡無官宗子應舉﹐初生則用乳名給據﹐既長則用訓名。”
訓毖-汉语大词典
訓毖
【1】谓训教之使知戒慎。{明}{赵南星}《寿史母杨太孺人八十序》:“太孺人有二女子﹐時時舉古者生女卧之牀下﹑弄之瓦甎﹑齋告先君之義而訓毖之。”
訓輔-汉语大词典
訓輔
【1】训导辅弼。《魏书·北海王详传》:“{永平}元年十月﹐詔曰:‘故太傅{北海王}體自先皇﹐特鍾友愛﹐受遺訓輔﹐冲昧攸記。’”
訓胡-汉语大词典
訓胡
【1】即训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訓胡﹐惡鳥也。鳴則後竅應之。”
訓喻-汉语大词典
訓喻
【1】见“訓諭”。
訓裁-汉语大词典
訓裁
【1】教诲裁制。{宋}{王安石}《赐元豐敕令格式表》:“竊以后辟之所訓裁﹐臣工之所承守﹐歷觀既往﹐或仍踳駮之餘﹐緒正厥遺﹐實待緝熙之久。”
訓卒-汉语大词典
訓卒
【1】训练士卒。《左传·文公七年》:“訓卒利兵﹐秣馬蓐食﹐潛師夜起。”《晋书·羊祜传》:“{祜}繕甲訓卒﹐廣爲戎備。”{唐}{高適}《罢职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裹糧訓卒﹐達曙通晝。”
訓範-汉语大词典
訓範
【1】犹仪范。{晋}{陆云}《泰伯碑》:“内脩訓範﹐外陶氓俗。”{唐}{道宣}《续高僧传·义解一·智藏》:“{藏}秉依訓範﹐敬禮宏隆。”{元}{袁桷}《书高息斋严母方氏夫人墓志後》:“今垂老隱居﹐充然自足不假於當世﹐而獨卷卷表章先夫人之訓範﹐以示厥後。”
訓釐-汉语大词典
訓釐
【1】训教治理。《魏书·皇后传·世祖保母窦氏》:“太后訓釐内外﹐甚有聲稱。”
訓心-汉语大词典
訓心
【1】涵育心性。《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綜箴誡以訓心﹐觀女圖而作軌。”
訓政-汉语大词典
訓政
【1】旧时皇帝退位为太上皇﹐嗣皇帝仍须禀承训示处理大政﹐或皇太后垂帘听政﹐皆谓之“訓政”。{清}{朱珪}《<御制毓庆宫记>恭跋》:“丙辰元日﹐重光重輪﹐授璽於我皇上﹐以{毓慶宫}爲重華之協﹐訓政﹑聽政者三年﹐所謂繼德者如是之久而化成也。”{清}{黄遵宪}《感事》诗:“授受元辰紀上儀﹐{帝堯}訓政典留貽。”{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孝欽太后}重出訓政﹐引見遲至黎明﹐則微露倦勤意矣。”【2】指{孙中山}提出的建立“民国”程序的第二阶段。他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主张在训政阶段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
訓教-汉语大词典
訓教
【1】谓施教化﹐使顺服。《吕氏春秋·执一》:“{吴起}曰:‘治四境之内﹐成訓教﹐變習俗﹐使君臣有義﹐父子有序﹐子與我孰賢?’”一本作“馴教”。【2】教导﹔教训。《後汉书·马援传》:“及帝崩﹐{竇太后}臨朝﹐{嚴}乃退居自守﹐訓教子孫。”{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差貧道降臨凡世﹐訓教此人。”{柳青}《铜墙铁壁》第五章:“老婆有点舍不得﹐他还常训教她。”【3】指谕告的文书。《普曜经·降神处胎品》:“或有説言:‘太子聖明﹐善制訓教﹐端正殊妙﹐年幼難及。’”
訓翼-汉语大词典
訓翼
【1】训教翼赞。{王闿运}《侯官陈君墓志铭》:“及夫訓翼有成﹐翰飛天路﹐出典南選﹐入掌西臺。”
訓儉-汉语大词典
訓儉
【1】训示以节俭。《文选·张衡<东京赋>》:“不窮樂以訓儉﹐不殫物以昭仁。”{李善}注:“《左傳》曰:‘享以訓恭儉。’”《艺文类聚》卷四七引{晋}{孙绰}《庾司空冰碑》:“端委待旦﹐則有心{宣}{孟};以約訓儉﹐則擬議{季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無益之費﹐無名之賞﹐無甚於此﹐非所以軌物訓儉也。”
訓法-汉语大词典
訓法
【1】训释的法则。《孔丛子·连丛子上》:“辭曰:‘臣世以經學爲業﹐家傳相承﹐作爲訓法。然今俗儒繁説遠本﹐雜以妖妄﹐難可以教。’”
訓從-汉语大词典
訓從
【1】谓跟从指引。《艺文类聚》卷三九引{晋}{张敞}《东宫旧事》:“正會儀﹐太子着遠遊冠﹐絳紗襮﹐登輿。至{承華門}﹐設位﹐拜二傅。二傅交禮畢﹐不復登車﹐太傅訓道在前﹐少傅訓從在後。太子入{崇賢門}﹐樂作。太子登殿﹐西向坐。”
訓道-汉语大词典
訓道
【1】教诲开导。《汉书·刑法志》:“故夫訓道不純而愚民陷焉。”{颜师古}注:“道﹐讀曰導。”《新唐书·高俭传》:“太子令曰:‘寡人資公訓道﹐而比聽政﹐據桉對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設桉奉太傅。’”{明}{徐渭}《昙大师传略》:“又師諸從父子家庭間所訓道﹐及答簡藥諸士人病﹐並非亞聖小賢所辦﹐孰代之哉?”【2】指引﹑向导。《艺文类聚》卷三九引{晋}{张敞}《东宫旧事》:“設位﹐拜二傅。二傅交禮畢﹐不復登車。太傅訓道在前﹐少傅訓從在後。”
訓閲-汉语大词典
訓閲
【1】训练检阅。《宋史·儒林传七·刘清之》:“爲閲武塲﹐凡禁軍役於他所﹐隱於百工者﹐悉按軍籍俾詣訓閲。”
訓武-汉语大词典
訓武
【1】讲习武事。《旧唐书·文苑传中·许景先》:“此則訓武習戎﹐時習不闕﹐待寇寧歲稔﹐率由舊章。”{宋}{晁补之}《上吴相公书》:“夫{太宗}修文訓武﹐以培其基;{真宗}隆政講事﹐以潤其色;{仁宗}陶之以仁﹐表之以孝﹐四十二年﹐天下乂安﹐無狗吠之警。”{明}{高启}《长洲苑》诗:“講蒐開别苑﹐訓武出離宫。”
訓人-汉语大词典
訓人
【1】指教导公卿子弟的师长。《书·康诰》:“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訓人。”{孔}传:“戛﹐常也。凡民不循太常之教﹐猶刑之無赦﹐況在外掌衆子之官﹑主訓民者而親犯乎?”{孔颖达}疏:“以致教諸子﹐故爲訓人……惟舉庶子之官者﹐以其教訓公卿子弟最爲急故也。{鄭玄}以訓人爲師長﹐亦各一家之道也。”{孙星衍}疏:“訓人者﹐若《天官·太宰》‘師﹐以賢得民;儒﹐以道得民’﹐注云‘師﹐諸侯師氏;儒﹐諸侯保氏’是也。”【2】诲民。《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教敬不易之典﹐訓人必書之舉。”{李善}注:“《左氏傳》曰:‘訓人事君。’”按﹐《左传·文公十五年》作“訓民”。{李}注避讳﹐改民为“人”。{唐}{韩愈}《举张惟素自代状》:“和而不同﹐静而有守﹐敦厚退讓﹐可以訓人。”【3】训斥人。{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五章:“‘这小家伙!’{石漏}媳妇打了她一下﹐‘刚才你怎么训人来着?’”《光明日报》1983.5.20:“只会板起面孔训人﹐专整人家的思想﹐自己就没有思想问题?”
訓兵-汉语大词典
訓兵
【1】练兵。《周书·文帝纪上》:“責重憂深﹐不遑啟處﹐訓兵秣馬﹐唯思竭力。”《神僧传·无漏》:“無何﹐{安}{史}兵亂﹐{肅宗}訓兵{靈武}﹐屢夢有金色人念寶勝佛於御前。”{明}{李东阳}《定州韩魏公祠堂记》:“於是訓兵勸稼﹐置學建師﹐而{定}乃大治。”
訓説-汉语大词典
訓説
【1】训释解说。{三国} {魏}{曹操}《<孙子>序》:“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説﹐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爲《略解》焉。”{宋}{程洵}《锺山先生行状》:“然先生讀書不務多爲訓説﹐獨嘗著論《論西銘解》﹑《義山窗業》書數篇而已。”{章炳麟}《文学总略》:“世人以‘經’爲‘常’﹐以‘傳’爲‘轉’﹐以‘論’爲‘倫’﹐此皆後儒訓説﹐非必覩其本真。”
訓詞-汉语大词典
訓詞
【1】帝王的诰敕文词。{唐}{刘禹锡}《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雖官爲中書舍人﹐或他官知制誥﹐第用其班次耳﹐不竄言於訓詞。”{宋}{刘摯}《再辞免右仆射表》:“辭受非輕﹐殫愚誠而自列;訓詞申敕﹐邈天聽之逾高。”{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文》:“此(指誥敕)是皇帝語﹐即所謂口代天言者﹐古人謂之訓詞。”【2】旧指上对下教导和告诫的话。{冰心}《离家的一年》:“校长的训词﹐他听得不甚清楚﹐只抬头看着墙上的照片。”
訓肄-汉语大词典
訓肄
【1】犹训习﹐教习。《明史·刘宁传》:“以征北功﹐擢署都指揮僉事充右參將﹐分守{陽和}﹐敕部兵三千訓肄聽調。”
訓條-汉语大词典
訓條
【1】犹教条。亦指逐项开列﹑命令下属遵照执行的训示。{{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董仲舒}遵守有德代失德的训条﹐{眭弘}为这个训条遭杀身之祸﹐足见他们是忠实于自己的学说的。”
訓開-汉语大词典
訓開
【1】教导启迪。{唐}{道宣}《续高僧传·义解九·神迥》:“又應召﹐請入鴻臚﹐爲敷大論﹐訓開{三韓}諸方士也。”
訓誓-汉语大词典
訓誓
【1】《尚书》六体中的训与誓的并称。训乃教导之词﹐誓则用于军旅。{唐}{元稹}《制诰序》:“制誥本於《書》。《書》之誥命﹑訓誓﹐皆一時之約束也。自非訓導職業﹐則必指言美惡﹐以明誅賞之意焉。”【2】谓训导告诫军旅。《魏书·陆俟传》:“{高祖}親幸城北﹐訓誓羣帥。”
訓戒-汉语大词典
訓戒
【1】见“訓誡”。
訓業-汉语大词典
訓業
【1】指讲德谈经的儒者之业。《魏书·李沖传》:“詔曰:‘{沖}貞和資性﹐德義樹身﹐訓業自家﹐道素形國。’”《魏书·郑羲传》:“雖新令未班﹐請依舊權置國子學生﹐漸開訓業﹐使播教有章﹐儒風不墜。”
訓杖-汉语大词典
訓杖
【1】以示惩戒的杖责。《宋书·臧质传》:“{劭}尋録得{敦}﹐使大將軍{義恭}行訓杖三十。”
訓誥-汉语大词典
訓誥
【1】《尚书》六体中训与诰的并称。训乃教导之词﹐诰则用于会同时的告诫。《书序》:“足以垂世立教﹐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下》:“演疇皇極﹐訓誥之韻者也。”{罗惇曧}《文学源流》:“典謨訓誥之文﹐皆言簡質而意博深。”【2】泛指训导告诫之类的文辞。《陈书·宣帝纪》:“懋賞之言﹐明于訓誥;挾纊之美﹐著在撫巡。”{宋}{陆佃}《答陈民先都曹书》:“古之人胥訓誥﹐不必親相與言也﹐以文與象示之而已。”{明}{焦竑}《焦氏笔乘·丝纶簿》:“且宦寺不當干政﹐祖宗訓誥﹐可據者甚多。”
訓罰-汉语大词典
訓罰
【1】训责惩处。《晋书·石勒载记下》:“自今諸有處法﹐悉依科令。吾所忿戮﹐怒發申旨者﹐若德位已高﹐不宜訓罰﹐或服勤死事之孤﹐邂逅罹譴﹐門下皆各列奏之﹐吾當思擇而行也。”《南史·后妃传上·齐武穆裴皇后》:“性剛嚴﹐{竟陵王}{子良}妃{袁氏}布衣時有過﹐后加訓罰。”《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杂事》卷三五:“聞知彼國女人及童女類﹐或是母護父護﹐兄弟姊妹﹑姑嫜親族而相擁護﹐有過訓罰。”
訓辭-汉语大词典
訓辭
【1】训教之言。《左传·僖公七年》:“君若綏之以德﹐加之以訓辭﹐而率諸侯以討{鄭}﹐{鄭}將覆亡之不暇﹐豈敢不懼?”《晋书·文苑传·李充》:“然則聖人之在世﹐吐言則爲訓辭﹐莅事則爲物軌。”{宋}{王珪}《王尧臣可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制》:“訓辭鬯于帝謨﹐心計羨于邦賦。”{清}{刘大櫆}《卢氏二母传》:“既引退而後加之以訓辭﹐未嘗不喟然而歎也。”{章炳麟}《与人论朴学报书》:“訓辭深厚﹐宜爲典常。”
訓習-汉语大词典
訓習
【1】训练教习。{唐}{张九龄}《敕陇右节度阴承李书》:“今年交兵﹐新到{隴右}﹐未經戎事﹐大須訓習。”{宋}{尹洙}《募士兵札子》:“臣竊見諸路揀選到士兵﹐其間不無驍勇﹐然怯弱者亦多未經訓習。”《三国演义》第八回:“{蟬}曰:‘妾蒙大人恩養﹐訓習歌舞﹐優禮相待﹐妾雖粉身碎骨﹐莫報萬一。’”{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然欲加之訓習﹐恐妨農務。”
訓迪-汉语大词典
訓迪
【1】教诲启迪。《书·周官》:“仰惟前代時若﹐訓迪厥官。”{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前哲訓迪後進﹐拳拳如此﹐爲後進者﹐得不服膺而書紳!”{清}{刘大櫆}《<海门初集>序》:“余友{鮑}君{步江}﹐生於古{南徐}之鄉﹐無師友以爲之訓迪﹐而少即善爲詩。”
訓對-汉语大词典
訓對
【1】对训示的对答﹑争执。{唐}{颜真卿}《与郭仆射书》:“昨{裴僕射}誤欲令左右丞勾當尚書﹐當時輒有訓對。僕射恃貴張目﹐見尤介衆之中﹐不欲顯過。”
訓物-汉语大词典
訓物
【1】谓教诲民人。《晋书·裴頠传》:“故大建厥極﹐綏理羣生﹐訓物垂範﹐於是乎在﹐斯則聖人爲政之由也。”《隋书·循吏传·梁彦光》:“賞以勸善﹐義兼訓物。”{宋}{赞宁}《宋高僧传·兴福三·义庄》:“始於{洛邑}采聽《法華》﹐見識過人﹐闡揚訓物﹐衆請居{九曜院}焉。”{明}{方孝孺}《祭太史公》之四:“簞瓢陋室﹐若飫萬鍾﹐訓物刑家﹐惟孝惟忠。”
訓謨-汉语大词典
訓謨
【1】《尚书》六体中训与谟的并称。后亦用以泛指训教谋画之词。{宋}{范仲淹}《任官惟贤材赋》:“大哉考古典之訓謨﹐觀前王之取捨。”{宋}{欧阳修}《论编学士院制诏札子》:“政令改更﹐學士所作文書﹐皆繫朝廷大事。示於後世﹐則爲王者之訓謨;藏之有司﹐乃是本朝之故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