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詣

詣(詣)是什么意思

  • 真詣-汉语大词典

    真詣

    【1】谓精深的造诣。{清}{陈田}《明诗纪事丙籤·陈章》:“{楊循吉}七人聯句詩﹐記{陳一夔}好作詩﹐醖釀典則﹐時有真詣語。”

  • 兼詣-汉语大词典

    兼詣

    【1】谓一齐达到某种程度。{清}{魏源}《<定盦文录>序》:“自{孔}門七十子之徒﹐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已不能兼詣;其後分散諸國﹐言語家流爲{宋玉}﹑{唐勒}﹑{景差}﹐益與道分裂。”

  • 率詣-汉语大词典

    率詣

    【1】犹放达。《晋书·谢尚传》:“〔{尚}〕便著衣幘而舞。{導}令坐者撫掌擊節﹐{尚}俯仰在中﹐傍若無人﹐其率詣如此。”

  • 切詣-汉语大词典

    切詣

    【1】谓发音迅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舉而切詣﹐失在浮淺﹐其辭多鄙俗。”

  • 分詣-汉语大词典

    分詣

    【1】分往;分派。《宋史·世家传二·孟昶》:“又遣使分詣{江陵}﹑{鳳翔}賜其家屬錢帛﹐疾病者給以醫藥。”《魏书·高允传》:“{超}({杜超})以方春而諸州囚多不決﹐乃表{允}({高允})與中郎{吕熙}等分詣諸州﹐共評獄事。”

  • 參詣-汉语大词典

    參詣

    【1】犹谒见。《晋书·艺术传·王嘉》:“{苻堅}累徵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參詣﹐好尚之士無不師宗之。”

  • 叶詣-汉语大词典

    叶詣

    【1】北斗七星中第二星的神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北斗魁第一星神名曰{執陰}﹐第二星曰{叶詣}。”

  • 品詣-汉语大词典

    品詣

    【1】犹品类。{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原学中》:“未有以學屬乎人﹐而區爲品詣之名者。官師分而諸子百家之言起﹐於是學始因人品詣以名矣﹐所謂某甲之學﹐某乙之學是也。”【2】品行。{清}{王韬}《除弊》:“不必論聲華﹐尚文字﹐惟以材幹品詣爲衡量而已。”

  • 行詣-汉语大词典

    行詣

    【1】走访,拜谒。《宋书·羊欣传》:“自非尋省近親﹐不妄行詣﹐行必由城外﹐未嘗入六關。”

  • 行詣-汉语大词典

    行詣

    【1】指行为事迹。{宋}{范晞文}《对床夜话》卷五:“其行詣卓然﹐殆{陳東}﹑{歐陽澈}之流﹐非如江湖詩人﹐僅以風雅自命而已。”{叶圣陶}《乡里善人》:“既然要请{鲁老先生}做寿序﹐{康翁}该写点儿生平行诣的节略给他吧。”

  • 徵詣-汉语大词典

    徵詣

    【1】召往。{唐}{梁肃}《<李泌文集>序》:“{肅}以監察御史﹐徵詣京師。”《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其賜{弘}後子孫之次當爲後者爵關内侯﹐食邑三百户﹐徵詣公車﹐上名尚書﹐朕親臨拜焉。”

  • 展詣-汉语大词典

    展詣

    【1】往候尊长的敬词。《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引{南朝}{梁}{沈约}《俗说》:“老母朝來未得食﹐至市貨履﹐不得展詣。”

  • 孤詣-汉语大词典

    孤詣

    【1】独到的修养。多指品德学识。{清}{顾炎武}《赠路舍人泽溥》诗:“絶蹟遠浮名﹐林臯託孤詣。”{清}{赵翼}《题陈东浦藩伯<敦拙堂诗集>》诗:“曠代有{東浦}﹐孤詣戞獨造。”{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范希文}﹑{司馬君實}﹐遭時差隆﹐然堅卓誠信﹐各有孤詣。”

  • 理詣-汉语大词典

    理詣

    【1】谓理政的见识。《晋书·慕容儁载记》:“沉毅好斷﹐理詣無幽。”《北史·甄琛传》:“所著文章﹐鄙碎無大體﹐時有理詣。”

  • 枍詣-汉语大词典

    枍詣

    【1】{汉}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經{駘盪}而出{馺娑}﹐洞{枍詣}以與{天梁}。”{李善}注引《关中记》:“{建章宫}有{馺娑}﹑{駘盪}﹑{枍詣}﹑{承光}四殿。”【2】泛指宫殿。{唐}{上官仪}《奉和秋日即目应制》:“仙歌臨{枍詣}﹐玄豫歷{長楊}。”《初学记》卷二四引{隋}{江总}《侍宴瑶泉殿》诗:“水亭通{枍詣}﹐石路接堂皇。”【3】亦作“[枍栺]”。木名。《三辅黄图·建章宫》:“枍詣﹐木名。宫中美木茂盛也。”一本作“枍栺”。

  • 極詣-汉语大词典

    極詣

    【1】最高的造诣。{清}{顾炎武}《日知录·文人摹仿之病》:“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倣﹐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極詣﹐况遺其神理而得其皮毛者乎?”{清}{姚莹}《与陆次山论文书》:“近代{方望溪}最善此事﹐其言以義法爲主﹐雖非文章之極詣﹐然塗軌莫正於此。”{清}{吴汝纶}《答严幾道》:“{中國}用韻之文﹐{退之}爲極詣矣。”

  • 獨詣-汉语大词典

    獨詣

    【1】犹言独行其是。《晋书·郗超传》:“{愔}({郗愔})又好聚斂﹐積錢數千萬﹐嘗開庫﹐任{超}所取。{超}性好施﹐一日中散與親故都盡﹐其任心獨詣﹐皆此類也。”【2】指学养上独到之处。{明}{李东阳}《送乔生宇归乐平》诗:“微言析毫芒﹐獨詣超畛域。”

  • 旨詣-汉语大词典

    旨詣

    【1】谓文章的主旨达到完美的境界。《晋书·潘岳传》:“未幾﹐選爲{長安}令﹐作《西征賦》﹐述所經人物山水﹐文清旨詣﹐辭多不録。”

  • 晩詣-汉语大词典

    晩詣

    【1】谓晩年所走的道路。{清}{全祖望}《跋邝湛若<峤雅>後》:“蓋{湛若}少時好聲樂﹐{大鋮}在留都羅而致之也。非後來大節﹐則{湛若}幾不免爲奄人之徒。人所以貴晩詣也。”

  • 深詣-汉语大词典

    深詣

    【1】谓造诣很深。{明}{文徵明}《又跋李少卿帖》:“公既多閲古帖﹐又深詣三昧﹐遂自成家﹐而古法不亡。”{明}{李东阳}《<镜川先生诗集>序》:“某得而觀之﹐竊以爲先生之詩﹐博采深詣﹐典則深厚﹐成一家之言。”

  • 淵詣-汉语大词典

    淵詣

    【1】极深的造诣。《新唐书·王綝传》:“{方慶}博學﹐練朝章﹐著書二百餘篇﹐尤精《三禮》﹐學者有所咨質﹐酬復淵詣﹐故門人次爲《雜禮答問》。”

  • 朗詣-汉语大词典

    朗詣

    【1】通达;豁达。《晋书·羊玄保传》:“二賢明美朗詣﹐會悟多通﹐然弘懿之望﹐故當共推{羊}也。”{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劉琨}稱{祖車騎}爲朗詣﹐曰:‘少爲{王敦}所歎。’”

  • 方詣-汉语大词典

    方詣

    【1】旨归。{唐}{道宣}《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之一:“薄知方詣。”{宋}{元照}《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方詣明有所歸﹐方謂方所﹐詣謂至詣。”

  • 稽詣-汉语大词典

    稽詣

    【1】谓馀音缭绕﹐令人神往。《文选·王褒<洞箫赋>》:“優游流離﹐躊躇稽詣﹐亦足耽兮。”{李善}注:“稽詣﹐言聲稽留如有所詣也。”

  • 簡詣-汉语大词典

    簡詣

    【1】犹简至。{宋}{陆游}《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之八:“俊逸如{伯渾}﹐簡詣如{知幾}。”《南史·范缜传》:“性質直﹐好危言高論﹐不爲士友所安。唯與外弟{蕭琛}善﹐{琛}名曰口辯﹐每服{縝}簡詣。”

  • 精詣-汉语大词典

    精詣

    【1】精到。谓学养精粹。《新唐书·后妃传上·太宗徐贤妃》:“{惠}上疏極諫……其剴切精詣﹐大略如此。”《宋史·蔡元定传》:“精詣之識﹐卓絶之才。”{清}{方宗诚}《记张皋文<茗柯文>後》:“{伯言}才微不逮﹐而精詣過之﹐故其文簡嚴高潔﹐用意深曲。”

  • 苦心孤詣-汉语大词典

    苦心孤詣

    【1】为求达到某一目的, 或解决某一问题而费尽心思。{鲁迅}《野草·风筝》:“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儿女英雄传》第十回:“此{十三妹}所以挺身出來﹐給{安龍媒}﹑{張金鳳}二人執柯作伐的一番苦心孤詣也。”《文明小史》楔子:“在下特特做這一部書﹐將他們表揚一番﹐庶不負他們這一片苦心孤詣也。”【2】费尽心思﹑刻苦钻研而达到的独特境界。{清}{屈复}《论诗绝句》之十三:“苦將心力成孤詣﹐不敢隨風薄{宋}{元}。”{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甚至把剧作者在初步创作中苦心孤诣的成就﹐一举而尽付东流的。”{清}{翁方纲}《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獨運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規仿格調者言之。”

  • 絶詣-汉语大词典

    絶詣

    【1】极高之造诣。{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飛卿}詞﹐全祖《離騷》﹐所以獨絶千古;《菩薩蠻》﹑《更漏子》諸闋﹐已臻絶詣﹐後來無能爲繼。”{宋}{李之仪}《跋<凌歊引>後》:“{方回}又以一時所寓﹐固已超然絶詣﹐獨無{桓野王}輩相與周旋。”

  • 超詣-汉语大词典

    超詣

    【1】高深玄妙; 高超脱俗。{唐}{张说}《魏齐公元忠》诗:“{齊公}生人表﹐迥天聞鶴唳。清論早揣摩﹐玄心晩超詣。”{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許暘谷}〕同里{錢玉友}目爲詩家鄉愿﹐然集中亦有超詣之作。”{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諸葛厷}年少不肯學問﹐始與{王夷甫}談﹐便已超詣。”{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東晉}清談之士﹐酷嗜{莊}{老}﹐以曠達超詣爲第一等人物。”{元}{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老氏}之清虚﹐釋氏之超詣﹐味則高矣﹐而不協於極。”【2】超登; 登达。{宋}{杨万里}《寄题刘巨卿家六咏·诣斋》:“紫鸞自超詣﹐一日可天地。”{唐}{柳宗元}《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故又捨筏西土﹐振塵朔陲﹐將欲與{文殊}不二之會﹐脱去穢累﹐超詣覺路。”

  • 賫詣-汉语大词典

    賫詣

    【1】送往。《剪灯新话·金凤钗记》:“生感{興娘}之情﹐以釵貨於市﹐得鈔二十錠﹐盡買香燭楮幣﹐賫詣{瓊花觀}﹐命道士建醮三晝夜以報之。”{周楞伽}校注:“賫詣﹐送往。”

  • 送詣-汉语大词典

    送詣

    【1】送到,送往。《南史·贼臣传·侯景》:“{東陽}人{李瞻}起兵﹐爲賊所執﹐送詣{建鄴}。”《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

  • 造詣-汉语大词典

    造詣

    【1】泛指足迹所至。《新唐书·崔咸传》:“{咸}素有高世志﹐造詣嶄遠。間遊{終南山}﹐乘月吟嘯﹐至感慨泣下。”【2】学业所达到的程度。{宋}{叶適}《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瞻瞬領徹﹐貫穿縱横﹐雖寒士之深于造詣者不能至。”{叶圣陶}《线下·一个青年》:“以自己的天分和工力﹐从中正的道路﹐写成独创的字﹐这才见得出自己的真实的造詣。”《明史·冯从吾传》:“罷官歸﹐杜門謝客﹐取先正格言﹐體驗身心﹐造詣益邃。”【3】拜访;访问。《宋史·隐逸传上·魏野》:“前後郡守﹐雖武臣舊相﹐皆所禮遇﹐或親造詣。”一本作“造謁”。《晋书·隐逸传·陶潜》:“未嘗有所造詣﹐所之唯至田舍及{廬山}游觀而已。”{唐}{任华}《与京尹杜中丞书》:“亦嘗造詣門館﹐公相待甚厚﹐談笑怡如。”

  • 避詣-汉语大词典

    避詣

    【1】避往,躲到。{章炳麟}《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传》:“時睪人多﹐即避詣病院治療﹐復渡{日本}﹐從藥師卒受業。”

  • 詣-汉语大词典

    “[诣]”的繁体字。《廣韻》五計切,去霽,疑。【1】晋谒;造访。《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王令}詣{謝公}﹐值{習鑿齒}已在坐﹐當與併榻﹐{王}徙倚不坐。”{宋}{吕祖谦}《卧游录》:“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2】前往;到。《史记·孝文本纪》:“乃命{宋昌}参乘﹐{張武}等六人乘傳詣{長安}。”{唐}{贾岛}《送集文上人游方》诗:“此遊詣幾嶽?{嵩}﹑{華}﹑{衡}﹑{恒}﹑{泰}。”{清}{戴名世}《<天籁集>序》:“余詣其家﹐殷勤訪謁﹐欲得而爲雕刻流傳之。”【3】学业﹑技艺等所达到的程度。{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諸葛宏}年少不肯學問﹐始與{王夷甫}談﹐便已超詣。”{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一日》:“并能繪天日之光﹐雲霞之彩﹐水火之形﹐及即而諦視之﹐始知油畫一大幅耳。此詣爲{中國}畫家所未到﹐實開未闢之門徑。”{马其昶}《答刘仲鲁书》:“賢者進修之詣﹐豈一談之頃所能測?”【4】符合。参见“[詣理]”﹑“[詣實]”。

  • 詣閤-汉语大词典

    詣閤

    【1】见“詣閣”。

  • 詣闕-汉语大词典

    詣闕

    【1】谓赴朝堂。《汉书·朱买臣传》:“後數歲﹐{買臣}隨上計吏爲卒﹐將重車至{長安}﹐詣闕上書﹐書久不報。”【2】指赴京都。{宋}{费衮}《梁溪漫志·范信中》:“{范}既脱﹐欲詣闕﹐而無裹糧。”{清}{严有禧}《漱华随笔·诋毁程朱》:“{明}{永樂}中﹐{饒州}儒士{朱友季}﹐詣闕獻書﹐專詆{周}﹑{程}﹑{張}﹑{朱}之學。”

  • 詣學-汉语大词典

    詣學

    【1】指{清}朝帝王亲临太学视学。《清史稿·世宗纪》:“辛酉﹐詔臨雍大典﹐改幸學爲詣學。”

  • 詣極-汉语大词典

    詣極

    【1】谓极深的造诣。{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蓋絶句之作﹐本於詣極﹐此外千變萬狀﹐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豈容易哉!”

  • 詣見-汉语大词典

    詣見

    【1】前往谒见。{明}{归有光}《与陆太常书》:“瞻望咫尺﹐未遑詣見。”

  • 詣問-汉语大词典

    詣問

    【1】前往叩问。{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時村中來一駝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貲詣問。”

  • 詣絶-汉语大词典

    詣絶

    【1】造诣很深﹐绝少有人企及。{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二·王介甫书》:“夫書畫詣絶者﹐必傳無疑。”{清}{王继香}《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後》:“若乃纂組綺縞之工﹐風雲月露之作﹐詣絶釵幗﹐譽騰閾闈。”

  • 詣入-汉语大词典

    詣入

    【1】造诣﹐达到的艺术境界。{清}{王夫之}《家世节录》:“先君爲制義﹐風味似{馮具區}﹐詣入似{朱大復}。”

  • 詣閣-汉语大词典

    詣閣

    亦作“[詣閤]”【1】前往朝廷官署。{南朝} {宋}{鲍照}《拜侍郎上疏》:“謹詣閣拜疏以聞。”《南史·王僧辩传》:“時{貞惠世子}有寵﹐母詣閤自陳無訓﹐涕泗嗚咽﹐衆並矜之。”

  • 詣理-汉语大词典

    詣理

    【1】合理。{唐}{权德舆}《<司徒张公集>序》:“其餘贊勳閥﹐表丘隴﹐銘器叙事﹐放言詣理﹐皆與作者方駕。”{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若執事之言政﹐詣理切情。”《宋史·李穀传》:“{穀}爲人厚重剛毅﹐深沉有城府﹐雅善談論﹐議政事能近取譬﹐言多詣理﹐辭氣明暢﹐人主爲之聳聽。”

  • 詣謁-汉语大词典

    詣謁

    【1】前往谒见﹔造访。《新唐书·顾少连传》:“{德宗}幸{奉天}﹐徒步詣謁﹐授水部員外郎﹑翰林學士。”{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四:“又有鄉民著新紫襦詣謁﹐僧請以爲施﹐民有難色。”

  • 詣人-汉语大词典

    詣人

    【1】访问别人。《梁书·张缵传》:“{子野}({裴子野})性曠達﹐自云‘年出三十﹐不復詣人’。”{{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六:“上联‘不好诣人贪客过’﹐下联‘惯迟作答爱书来’。”

  • 詣省-汉语大词典

    詣省

    【1】前往看望。{南朝} {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今在假﹐不容詣省﹐不任荷懼之至。”

  • 詣門-汉语大词典

    詣門

    【1】上门﹔登门。《後汉书·郑均传》:“郡將欲必致之﹐使縣令譎將詣門﹐既至﹐卒不能屈。”{唐}{陆龟蒙}《甫里先生传》:“〔{甫里先生}〕性不喜與俗人交﹐雖詣門不得見也。”{明}{刘基}《结袜子》诗:“詣門謁{朱亥}﹐虚左上{侯嬴}。”

  • 詣實-汉语大词典

    詣實

    【1】符合实际。{唐}{刘知幾}《史通·载文》:“唯{王劭}撰{齊}{隋}二史﹐其所取也﹐文皆詣實﹐理多可信﹐至於悠悠飾詞﹐皆不之取。”《元典章·兵部三·驿站》:“{燕}南{河}北﹐車站人户﹐遠年逃竄﹐有司不肯詣實申報。”【2】指核查是否符合实际。{宋}{俞文豹}《吹剑录》:“本學諸生列狀﹐謂迎賊時先生稱疾不赴……由是行下本州詣實。”

  • 詣力-汉语大词典

    詣力

    【1】指有一定造诣的学力和才力。{清}{包荣翰}《<白雨斋词话>跋》:“則舅氏之浸潤沉潛於此道﹐豈尋常詣力所能造也耶?”

  • 詣訪-汉语大词典

    詣訪

    【1】前往拜访。{徐一士}《一士类稿·王闿运与肃顺》:“居京數月﹐將行始詣訪。”

  • 詣匭-汉语大词典

    詣匭

    【1】指上书言事或谏诤。{唐}{宋}时﹐朝廷设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宋}{苏舜钦}《诣匦疏》:“今臣竊見綱紀隳敗﹐政化闕失﹐其事甚衆﹐不可概舉﹐今條大者二﹐詣匭以聞﹐伏望陛下少賜觀覽。”【2】指收纳谏书的机构。{宋}{苏舜钦}《纳谏书》:“又置詣匭﹐設直言極諫科。”

  • 識詣-汉语大词典

    識詣

    【1】犹见地。{唐}{常衮}《授崔侁萧直给事中制》:“性資高朗﹐識詣沖妙。”《新唐书·邓权传》:“{權}識詣魁然﹐有閎辯。”

  • 險詣-汉语大词典

    險詣

    【1】谓言论奇特透辟。《南史·文学传·卞彬》:“又爲《禽獸決録》。目禽獸云:‘羊性淫而佷﹐猪性卑而率﹐鵝性頑而慠﹐狗性險而出。’皆指斥貴勢……其險詣如此。”《南史·范缜传》:“{縝}又對曰:‘嗚呼{王子}!知其祖先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其險詣皆此類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