訟(訟)是什么意思
内訟-汉语大词典
内訟
【1】内心自责。{宋}{王安石}《感事》诗:“内訟敢不勤﹐同憂在僚友。”《晋书·蔡谟传》:“且歸罪有司﹐内訟思愆。若遂致之于理﹐情所未忍。”《论语·公冶长》:“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訟﹐猶責也。言人有過﹐莫能自責。”{谢觉哉}《姜梦周同志传》四:“这就是{梦周}同志的品质--最优秀的共产党人品质﹐如果说别人的好﹐是‘勉强而行之’(经过内讼与自省的)或‘利而行之’(有所为)﹐那么﹐{梦周}同志算得上是‘安而行之’了。”
健訟-汉语大词典
健訟
【1】《易·讼》:“上剛下險,險而健,訟。”{孔颖达}疏:“猶人意懷險惡,性又剛健,所以訟也。”后人误将“健讼”连读,用以称好打官司。参阅{宋}{洪迈}《容斋四笔·健讼之误》。{宋}{罗烨}《醉翁谈录·断人冒称进士》:“有一健訟人﹐每假儒冠﹐妄生事節﹐到官虚妄﹐蒙宰公收罪引試‘險而健訟’﹐其人略不能措詞。”{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弥勒佛治世》:“聞健訟誣控者﹐其呈詞尾輒有‘當今彌勒佛持世’云云。”
僮訟-汉语大词典
僮訟
【1】指民事诉讼。{南朝} {梁}{江淹}《後让太傅杨州牧表》:“及荷總任﹐二燿忽周。未能塞謗生民﹐獲免僮訟﹐何盛勳之足題﹐詎深烈之可銘乎?”
興訟-汉语大词典
興訟
【1】发生诉讼﹐打官司。《儒林外史》第七回:“話説{嚴貢生}因立嗣興訟﹐府縣都告輸了﹐司裏又不理﹐只得飛奔到京﹐想冒認{周學臺}的親戚到部裏告狀。”
包攬詞訟-汉语大词典
包攬詞訟
【1】谓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红楼梦》第一〇五回:“那參的京官就是大老爺﹐説的是包攬詞訟﹐所以火上澆油。”{叶圣陶}《未厌集·某城纪事》:“说你平时靠着议员的旧头衔﹐包揽词讼﹐把持地方﹐是十二分合格的土豪劣绅。”{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钱文贵}在村子上包揽词讼﹐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
交訟-汉语大词典
交訟
【1】互相争论。{胡汉民}《粤汉铁路商办问题之未解决》:“以該督與紳民交訟而大不勝﹐使以{左宗棠}﹑{曾國荃}輩當之﹐必且拂衣去位。”
冤訟-汉语大词典
冤訟
【1】谓为他人申诉冤枉。《汉书·王莽传上》:“在國三歲﹐吏上書冤訟{莽}者以百數。”{颜师古}注:“言其合管朝政﹐不當就國也。”【2】冤屈的案件诉讼。《宋书·袁粲传》:“尚書令可與執法以下﹐就訊衆獄﹐使冤訟洗遂﹐困弊昭蘇。”
出訟-汉语大词典
出訟
【1】提出诉讼。{宋}{陆游}《詹朝奉墓表》:“〔{徐生}〕有田數畝﹐預書券﹐屬其友鬻之。友鬻而有其直﹐{徐生}出訟於有司﹐久不決。”
刀筆訟師-汉语大词典
刀筆訟師
【1】指以包揽词讼﹑舞文弄法为业的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一·词颂》:“被告抄狀入手﹐乃請刀筆訟師又照原詞多方破調﹐騁應敵之虚情﹐厭先攻之勁勢。”
刁訟-汉语大词典
刁訟
【1】指颠倒黑白以夺人之产或陷人于罪的诉讼。《明史·循吏传·唐侃》:“{永豐}俗刁訟﹐尚鬼﹐尤好俳優﹐{侃}禁止之。”{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劝民息讼》:“爲嚴禁刁訟以安民生。”
争訟-汉语大词典
争訟
【1】因争论而诉讼。{晋}{干宝}《搜神记》卷六:“{宣帝}之世﹐{燕}{岱}之間﹐有三男共取一婦﹐生四子﹐及至將分妻子而不可均﹐乃致争訟。”{凌力}《星星草》第十六章:“向来地方官偏袒汉民﹐凡争讼斗殴﹐无论曲直﹐皆压回民。”{宋}{苏辙}《陈述古舍人谢两府启》:“秋夏豐登﹐人懷富足之樂;風俗淳厚﹐庭無争訟之諠。”《韩非子·用人》:“争訟止﹐技長立﹐則彊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傷﹐治之至也。”
刑訟-汉语大词典
刑訟
【1】刑罚和诉讼。《宋书·明帝纪》:“雖每存弘化﹐而惠弗覃遠﹐軍國凋弊﹐刑訟未息。”《後汉书·王吉传》:“由一邦以言天下﹐則刑訟繁措﹐可得而求乎!”
刑事訴訟法-汉语大词典
刑事訴訟法
【1】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中国法制报》1984.11.26:“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大多数的刑事案件属于公诉案件。”
地訟-汉语大词典
地訟
【1】关于土地边界的争执。《周礼·地官·小司徒》:“凡民訟以地比正之;地訟以圖正之。”{郑玄}注:“地訟﹐争疆界者。”{贾公彦}疏:“謂民於疆界之上横相侵削者也。”《宋史·沈括传》:“至{契丹}庭﹐{契丹}相{楊益戒}來就議﹐{括}得地訟之籍數十﹐預使吏士誦之﹐{益戒}有所問﹐則顧吏舉以答。他日復問﹐亦如之﹐{益戒}無以應。”
小訟-汉语大词典
小訟
【1】有关小事的诉讼。《周礼·地官·司市》:“胥師賈師﹐涖于介次﹐而聽小治小訟。”
告訟-汉语大词典
告訟
【1】告诉,告知。《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你從後門出去﹐到{姜爺}家把前後的事對着{姜爺}告訟告訟。”《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程樂宇}適然撞見{薛教授}﹐正立在門前﹐告訟這事﹐又是可惱﹐又是可笑。”【2】告状。{明}{凌濛初}《宋公明闹元宵》第九折:“{宋公明}翠鄉一夢﹐{楊太尉}傷司告訟。”
唆訟-汉语大词典
唆訟
【1】挑唆人打官司。《镜花缘》第十二回:“此固唆訟之人造孽無窮﹐亦由本人貪心自取。”
喧訟-汉语大词典
喧訟
【1】喧闹聚讼。{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其不第者﹐率多喧訟﹐考功不能禦。”
嚚訟-汉语大词典
嚚訟
【1】奸诈而好争讼。{宋}{陆游}《夔州劝农文》:“繼自今﹐不縱掊克﹐不長嚚訟﹐不傷爾力﹐不奪爾時。”{清}{顾炎武}《生员论上》:“嚚訟逋頑﹐以病有司者﹐比比皆是。”《书·尧典》:“吁!嚚訟﹐可乎?”{孔}传:“言不忠信爲嚚。又好争訟可乎?”
囂訟-汉语大词典
囂訟
【1】犹聚讼。{明}{唐顺之}《薛翁八十寿序》:“其貧者鼓刀筆﹐工獄書﹐家爲胥吏以機變囂訟爲常﹐故其所争不能錐匕﹐而骨肉且反目矣。”
宿訟-汉语大词典
宿訟
【1】长久未决的诉讼案件。{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疑獄得情而弗喜﹐宿訟兩讓而同歸。”
理訟-汉语大词典
理訟
【1】审理诉讼。《魏书·世祖太武纪上》:“平政理訟﹐公卿之所司存。”《後汉书·百官志五》:“每縣﹑邑﹑道﹐大者置令一人﹐……禁姦罰惡﹐理訟平賊。”
枉訟-汉语大词典
枉訟
【1】冤案,错案。《後汉书·张禹传》:“{子胥}如有靈﹐知吾志在理察枉訟﹐豈危我哉?”
犴訟-汉语大词典
犴訟
【1】狱讼。{南朝} {梁}{江淹}《遣大使巡诏》:“若其采野不闢﹐犴訟有虧﹐妨氓利害﹐擾黷政經者﹐具以奏聞。”
獄訟-汉语大词典
獄訟
【1】讼事;讼案。《周礼·地官·大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教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聽而斷之﹐其附于刑者歸于士。”{郑玄}注:“争罪曰獄﹐争財曰訟。”{贾公彦}疏:“獄訟相對﹐故獄爲争罪﹐訟爲争財。若獄訟不相對﹐則争財亦爲獄。”《汉书·兒宽传》:“{寬}既治民。勸農業﹐緩刑罰﹐理獄訟﹐卑體下士﹐務在於得人心。”{宋}{苏舜钦}《论五事》:“臣竊見州縣之吏﹐多是狡惡之人……或獄訟未具﹐遂停鞫劾﹐賦税起納﹐無人催驅。”{清}{方苞}《<周官>辨伪二》:“每見甿庶之家﹐嫠者改適﹐猜釁叢生﹐變詐百出﹐由是而成獄訟者十四三焉。”【2】诉讼。《史记·五帝本纪》:“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晋}{刘琨}《劝进表》:“謳歌者無不吟詠徽猷﹐獄訟者無不思于聖德。”【3】指诉讼者。{晋}{陆机}《答贾长渊》诗:“獄訟違{魏}﹐謳歌適{晋}。”{金}{元好问}《拟贺登宝位表》:“聖神文武﹐克享皇天之心﹐獄訟謳歌﹐皆曰吾君之子。”
戰訟-汉语大词典
戰訟
【1】犹争论。{明}{李东阳}《送李士常》诗之四:“蹁躚場屋士﹐戰訟争紛紜。”
水訟-汉语大词典
水訟
【1】指争水灌田所引起的诉讼。《宋史·赵瞻传》:“〔{趙瞻}〕知{永昌縣}﹐築六堰灌田﹐歲省科斂數十萬﹐水訟咸息。”
決訟-汉语大词典
決訟
【1】审判案件。《後汉书·百官志五》:“凡郡國皆掌治民﹐進賢勸功﹐決訟檢姦。”
治訟-汉语大词典
治訟
【1】陈诉请求和争讼。《周礼·天官·小宰》:“令百官府共其財用﹐治其施舍﹐聽其治訟。”{孙诒让}正义:“云‘聽其治訟’者﹐治謂陳請﹐訟謂争訟。”
涉訟-汉语大词典
涉訟
【1】牵进讼事之中;打官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女帷薄不修﹐竟公庭涉訟﹐大損家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那時我恰好在{揚州}有事﹐知道鬧出這個亂子﹐便一面打電報給他﹐一面代他排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這件事弄妥了﹐未曾涉訟。”{茅盾}《追求》二:“但是除了涉讼的离婚案还有记载﹐此外登一条广告宣告离婚的﹐可就没有新闻上的记录了。”
滯訟-汉语大词典
滯訟
【1】积压的讼案。{晋}{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轉爲{廣漢}太守﹐郡多滯訟﹐有經三十年不決者﹐{處}立評其枉直。”{宋}{苏舜钦}《火疏》:“古者決獄斷滯訟﹐以平水旱﹐不用赦也。”{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累年滯訟﹐決遣殆盡。”
折訟-汉语大词典
折訟
【1】判决诉讼案件。《北史·杨椿传》:“〔{椿}〕後爲中郎法曹﹐折訟公正﹐{孝文}嘉之。”
搆訟-汉语大词典
搆訟
【1】犹争论。{清}{曾国藩}《致刘孟容书》:“於{漢}{宋}二家搆訟之端﹐皆不能左袒。”【2】造成诉讼。{元}{柯丹邱}《荆钗记·奸诘》:“定是你巧語花言﹐説來説去﹐致令搆訟了。”{清}{姚鼐}《张逸园家传》:“始有地數百頃﹐賣之民矣。久而地值數倍﹐{達祖}以故值取贖搆訟﹐經數官﹐不敢爲民直。”
新訟-汉语大词典
新訟
【1】刚投控的诉讼案件。《隋书·循吏传·辛公义》:“受領新訟﹐皆不立文案﹐遣當直佐僚一人﹐側坐訊問。”
斷訟-汉语大词典
斷訟
【1】审理案件。{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於禮﹐戎事必練於兵﹐田穀先曉於農﹐斷訟務精於律。”《韩非子·内储说上》:“{李悝}斷訟以射﹐{宋}{崇門}以毁死。”
民訟-汉语大词典
民訟
【1】民众的诉讼事宜。《周礼·秋官·司寇》:“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於朝﹐然後聽之。”{宋}{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民訟邊備﹐一切廢弛。”
旁訟-汉语大词典
旁訟
【1】谓诉讼涉及他人。《新唐书·李磎传》:“{磎}上言:‘“因事告事﹐旁訟他人”者﹐{咸通}詔語也。’”
熄訟-汉语大词典
熄訟
【1】平息争议。{清}{魏源}《<大学>古本叙》:“今雖熄訟﹐而補傳未去﹐錯簡未復﹐則《大學》之誼不章。”
息訟-汉语大词典
息訟
【1】平息争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心裏先只要家裏息訟要緊﹐細思{月娥}説話儘可行得。”{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公不謀聲訓﹐而{楚}{夏}移情﹐故能使解劍拜仇﹐歸田息訟。”
愬訟-汉语大词典
愬訟
【1】犹诉讼。{明}{李东阳}《副使刘公墓志铭》:“鄰郡愬訟者踵相沓。”
田訟-汉语大词典
田訟
【1】有关田产的诉讼。《宋史·职官志三》:“左曹分案三:曰户口……曰農田﹐掌農田及田訟。”《新唐书·百官志四下》:“户曹司户參軍事﹐掌户籍……婚姻﹑田訟﹑旌别孝悌。”
甿訟-汉语大词典
甿訟
【1】百姓的诉讼案件。{唐}{韦应物}《新理西斋》诗:“方將甿訟理﹐久翳西齋居。”
盜訟-汉语大词典
盜訟
【1】有关抢劫或偷窃的讼事。{宋}{欧阳修}《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凡其爲治﹐以聽斷盜訟爲能否爾。”{宋}{欧阳修}《辞宣徽使判太原府札子》:“臣自至{青州}﹐忽已踰歲﹐適值年時豐稔﹐盜訟稀少﹐足以偷安竊禄。”
疑訟-汉语大词典
疑訟
【1】疑难的案件。《魏书·辛雄传》:“{雄}久執桉牘﹐數見疑訟。”{汉}{王充}《论衡·案书》:“卿決疑訟﹐獄定嫌罪。”
聚訟-汉语大词典
聚訟
【1】众说纷纭﹐久无定论。{宋}{岳珂}《愧郯录·告谥祖庙》:“蓋有{唐}已定之制﹐有司屢請迄六世而後克從。以是知議禮聚訟﹐豈不難哉。”《後汉书·曹褒传》:“諺言:作舍道旁﹐三年不成。會禮之家﹐名爲聚訟﹐互生疑異﹐筆不得下。”《明史·历志一》:“是時言曆者四家﹐《大統》﹑《回回》之外﹐别立{西洋}爲西局﹐{文魁}爲東局﹐言人人殊﹐紛若聚訟焉。”{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國家善惡之辨﹐古今學者﹐紛紛聚訟。”
聽訟-汉语大词典
聽訟
【1】听理诉讼;审案。《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官人爲官清正﹐單吃{德化縣}中一口水﹐又且聽訟明決﹐雪寃理滯。”{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彼聽訟者﹐研鞫兩造之情僞﹐廉得其情﹐而後斷獄。”{唐}{李颀}《送刘四》诗:“聽訟破秋毫﹐應物利干將。”《论语·颜渊》:“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尚书大传》卷四:“聽訟之術﹐大略有三:治必寬;寬之術﹐歸於察;察之術﹐歸於義。”
簡訟-汉语大词典
簡訟
【1】谓使刑狱讼事减少。{明}{刘基}《书苏伯修御史<断狱记>後》:“僕嘗往觀於牧民之以簡訟名者﹐之其庭﹐草生於階﹐視其几﹐塵積於牘。”
簿訟-汉语大词典
簿訟
【1】审理诉讼案件。{明}{李东阳}《寄题谢宝庆逸老堂得字》:“晨興必簿訟﹐夜坐猶佩韍。”
自訟-汉语大词典
自訟
【1】犹自责。{唐}{司空图}《答孙邰书》:“今愚獨以爲不誠自訟﹐亦誠在其中矣。”{清}{侯方域}《壮悔堂记》:“夫知道而能自訟﹐君子許之。”《论语·公冶长》:“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2】替自己申诉。{汉}{刘向}《列女传·梁夫人嫕》:“後{和帝}立﹐{竇后}崩﹐諸{竇}以罪惡誅放﹐{嫕}從民間上書自訟。”《後汉书·崔駰传》:“{瑗}上書自訟﹐得理﹐出。”《汉书·萧望之传》:“{顯}{恭}恐{望之}自訟﹐下於它吏﹐即挾{朋}及待詔{華龍}。”
紛訟-汉语大词典
紛訟
【1】犹聚讼。《魏书·张普惠传》:“遂使勳親懷屈﹐幽顯同寃﹐紛訟彌年﹐莫之能息。”
輿訟-汉语大词典
輿訟
【1】舆论。《宋书·徐羡之传》:“是以遠酌民心﹐近聽輿訟﹐雖欲討亂﹐慮或難圖。”
酗訟-汉语大词典
酗訟
【1】谓因酗酒而争讼。《魏书·刑罚志》:“{太安}四年﹐始設酒禁。是時年穀屢登﹐士民多因酒致酗訟。”
邵伯訟棠-汉语大词典
邵伯訟棠
【1】{邵伯}({召公}{奭})巡行乡邑,听讼决狱于棠树之下,民不废农功。见《史记·燕召公世家》。后因以“邵伯訟棠”为讼狱不烦劳百姓的典故。{汉}{王符}《潜夫论·爱日》:“訟不訟輒連月日﹐舉室釋作﹐以相瞻視﹐辭人之家﹐輒請鄰里應對送餉﹐比事迄﹐竟亡一歲功﹐則天下獨有受其饑者矣……甚違{邵伯}訟棠之義。”
速訟-汉语大词典
速訟
【1】招致诉讼。{清}{屈大均}《书叶氏女事》:“於是{夢蓮}速訟﹐有司者不知婚姻之律﹐判使成婚。”{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丽品》:“嗣余就館{崇川}﹐聞爲無良速訟﹐移家{維揚}。”
造訟-汉语大词典
造訟
【1】兴讼,挑起诉讼。{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七:“田主有{曹}姓者﹐已鬻而造訟﹐有司已察而斥之。”
遏訟-汉语大词典
遏訟
【1】阻止被害者向司法部门起诉。《周礼·秋官·禁杀戮》:“凡傷人見血而不以告者﹐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郑玄}注引{郑司农}曰:“遏訟者﹐遏止欲訟者也。”{贾公彦}疏:“有人見欺犯﹐欲向官所訟之而遏止不使去也。”
言訟-汉语大词典
言訟
【1】诉讼。《後汉书·循吏传·许荆》:“人有{蔣均}者﹐兄弟争財﹐互相言訟。”
計過自訟-汉语大词典
計過自訟
【1】《论语·公冶长》﹕“吾未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后以“計過自訟”谓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明史·舒芬传》:“{芬}丰神玉立﹐負氣峻厲﹐端居竟日無倦容﹐夜則計過自訟。”
訐訟-汉语大词典
訐訟
【1】控告诉讼。{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洛}苑副使知{青澗城}﹐{种世衡}爲屬吏{李戎}以擅用官物諸不法事訐訟﹐按驗有狀。”{明}{叶盛}《水东日记·葬地蛇盘兔》:“昧者至争地盜葬﹐訐訟連年﹐惑哉!”{清}{林则徐}《劝谕捐赈告示》:“乃近聞{江震}兩邑﹐業田甚多之户﹐相率阻捐﹐勸導者目以勒派之名﹐訐訟者酬其慳吝之計。”
訟-汉语大词典
訟
“[讼]”的繁体字。《廣韻》似用切,去用,邪。《廣韻》祥容切,平鍾,邪。【1】争论;喧嚷。《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汉}{东方朔}《七谏·怨世》:“親讒諛而疏賢聖兮﹐訟謂閭娵爲醜惡。”{王逸}注﹕“讙譁爲訟。”《明史·俞大猷传》:“軍民囂訟難治﹐{大猷}導以禮讓﹐訟爲衰止。”{清}{徐士銮}《宋艳·驳辨》:“文人聚訟﹐結習難除。”【2】诉讼;控告。《诗·召南·行露》:“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雖速我訟﹐亦不女從。”《论语·颜渊》:“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唐}{韩愈}《讼风伯》:“上天孔明兮﹐有紀有綱﹔我今上訟兮﹐其罪誰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後其夫踪跡至{束城}﹐欲訟{李}﹐{李}以婦已他去﹐無佐證﹐堅不承。”【3】指诉讼者。{宋}{叶適}《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政以慈愛爲主﹐勸兩訟勿争﹐詞致殷重。其人感悦﹐合掌結歡而散。”{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二三:“我是抱定主张不敲竹杠﹐不做恶讼的。”【4】为人理冤﹑辩冤。《左传·文公十四年》:“王叛{王孫蘇}﹐而使{尹氏}與{聃啓}訟{周公({閲})于晉。”{杜预}注﹕“訟﹐理之。”{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二》:“{向}({劉向})坐僞鑄黄金下獄﹐當死。{德}上書訟{向}。有司奏{德}訟子罪﹐失大臣之體。”《宋史·岳飞传》:“及{紹興}末﹐{金}益猖厥﹐太學生{程宏圖}上書訟{飛}冤﹐詔{飛}家自便。”【5】责备。《论语·公冶长》:“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訟﹐猶責也。言人有過﹐莫能自責。”{唐}{韩愈}《复志赋》:“恐誓言之不固兮﹐斯自訟以成章﹔往者不可復兮﹐冀來今之可望。”{赵樸初}《周总理挽诗》:“長思教誨恩﹐恒居惟自訟。”【6】颂扬。后作“頌”。《韩非子·孤愤》:“官爵貴重﹐朋黨又衆﹐而一國爲之訟。”{陈奇猷}集释﹕“訟﹑頌通。謂全國之人爲之頌德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今天眷明德﹐民懷奥主﹐曆數允集﹐歌訟同臻。”《明史·黄巩传》:“行人{張岳}訟其直節﹐贈大理少卿﹐賜祭葬。”【7】《易》卦名。《易·讼》:“訟﹐有孚﹐窒惕﹐中吉。”【8】通“[公]”。公开,明白。《淮南子·兵略训》:“夫有形埒者﹐天下訟見之。”{高诱}注﹕“〔訟﹐〕公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豐部》:“訟(叚借)爲公。”
訟-汉语大词典
訟
“[讼]”的繁体字。《集韻》餘封切,平鍾,以。【1】容纳。《史记·吴王濞列传》:“佗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訟共禁弗予。”{张守节}正义﹕“訟﹐音容。言其相容禁止不與也。”{唐}{柳宗元}《宥蝮蛇文》:“毒而不知﹐反訟其内。”{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豐部》:“訟(叚借)爲容。《淮南·泰族》﹕‘訟繆胸中。’注﹕‘容也。’”
訟枉-汉语大词典
訟枉
【1】申冤﹐辩冤。{清}{陈维崧}《周栎园先生<尺牍新钞>序》:“思刺血以陳情﹐念上書而訟枉。”
訟狀-汉语大词典
訟狀
【1】诉状。{清}{焦循}《送吴生序》:“余見尋常訟事﹐官委之幕友﹐幕友惟憑訟狀之辭。其辭當理﹐則以爲是;其辭樸拙有罅隙﹐則指駁以爲非。”
訟矢-汉语大词典
訟矢
【1】《周礼·秋官·大司寇》﹕“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於朝﹐然後聽之。”{郑玄}注﹕“使訟者兩至。既兩至﹐使入束矢﹐乃治之也。不至﹐不入束矢﹐則是自服不直者也。”后以“訟矢”指诉讼。{宋}{宋祁}《提刑使者还嘉州》诗:“訟矢久已閒﹐農坻矧就緒﹐歲晏亟言旋﹐無爲負延佇。”
訟訴-汉语大词典
訟訴
亦作“[訟愬]”【1】诉讼。《宋书·良吏传·江秉之》:“政事繁擾﹐訟訴殷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攻人主之長短﹐諫諍之徒也;訐羣臣之得失﹐訟訴之類也。”{宋}{真德秀}《知泉州日谕州县官僚》:“而豪民巨室﹐有所訟愬﹐志在求勝﹐不吝揮金。”
訟奪-汉语大词典
訟奪
【1】争讼。{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集福庵》:“知府{伍疇中}用價承佃﹐都御史{毛貞甫}亦用價佃之;一則曰‘近吾家也’﹐一則曰‘地﹐舊吾家施也’﹐竟成訟奪。”
訟諜-汉语大词典
訟諜
【1】即讼牒。{元}{方回}《送刘都事五十韵》:“與人素寡合﹐況又畏訟諜。”
訟直-汉语大词典
訟直
【1】谓申辩是非曲直。《晋书·良吏传·鲁芝》:“{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苟免。”{章炳麟}《却与黄陈同宴书》:“外人多以皮相抑之﹐僕誠不能不爲訟直。”【2】犹言打赢官司。{梁启超}《新民说》八:“故常有訴訟之先﹐聲言他日訟直所得之利益﹐悉以充慈善事業之用者。”
訟案-汉语大词典
訟案
【1】诉讼的案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無奈{揚州}近日出了一起鹽務訟案﹐連鹽運司都被他們控到兄弟案下。”
訟費-汉语大词典
訟費
【1】诉讼费。{清}{孙诒让}《周礼政要·狱讼》:“故良民被誣﹐幸而得直﹐而訟費多者﹐至累千金﹐無所取償﹐已足以破其家。”《官场现形记》第九回:“這筆訟費至少也得幾千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他却乘機要借三千兩銀子訟費。”
訟罪-汉语大词典
訟罪
【1】解辩罪过。《汉书·赵广汉传》:“{廣漢}使{長安}丞按{賢}﹐尉史{禹}故劾{賢}爲騎士屯{霸上}﹐不詣屯所﹐乏軍興。{賢}父上書訟罪﹐告{廣漢}﹐事下有司覆治。”
訟靈-汉语大词典
訟靈
【1】听讼﹑决狱之神灵。{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衆滿太蒼﹐下方大亂﹐予閔是痌﹐爰召{宓羲}﹐遣兹訟靈﹐下撫方州。”
訟寃-汉语大词典
訟寃
亦作“[訟冤]”【1】申辩冤屈。{三国} {魏}{嵇康}《幽愤诗》:“實恥訟寃﹐時不我與。”{李善}注作“訟免”。{清}{计六奇}《明季北略·熊廷弼传》:“後輔臣{韓爌}爲之訟寃﹐得賜歸葬。”{{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八四七年﹐贬{李德裕}为{潮州}司马﹐{丁柔立}上书替{李德裕}讼冤。”
訟夫-汉语大词典
訟夫
【1】争论的人。《晏子春秋·杂上一》:“{嬰}聞訟夫坐地﹐今{嬰}將與君訟﹐敢毋坐地乎?”
訟件-汉语大词典
訟件
【1】案件。{清}{薛福成}《筹洋刍议·约章》:“凡有{華}洋訟件﹐均歸此衙門審辦。”
訟獄-汉语大词典
訟獄
【1】诉讼。《管子·小匡》:“無坐抑而訟獄者﹐正三禁之。”{宋}{俞文豹}《吹剑四录》:“{臨川}{黄崖}宰是邑﹐謂此錢出於訟獄之人﹐恐惹詞訴。”{清}{赵翼}《偶书所见》诗:“小則滋訟獄﹐大則興甲胄。”{徐特立}《加紧农村工作是战胜之最大保证》:“讼狱不平﹐对于政治是很有影响的。”
訟書-汉语大词典
訟書
【1】诉状。《後汉书·马援传》:“書奏﹐帝召責{松}{固}﹐以訟書及{援}誡書示之。”《隋书·张衡传》:“有人詣{衡}訟宫監者﹐{衡}不爲理﹐還以訟書付監﹐其人大爲監所困。”
訟學-汉语大词典
訟學
【1】旧时教授诉讼的学堂。{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讼学业觜社》:“{江}西人好訟﹐是以有簪筆之譏﹐往往有開訟學以教人者﹐如金科之法﹐出甲乙對答及譁訐之語﹐蓋專門於此﹐從之者常數百人。”
訟言-汉语大词典
訟言
【1】责备的话。《魏书·尒朱荣传》:“今海内草草﹐異口一言﹐皆云大行皇帝﹐鴆毒致禍。臣等外聽訟言﹐内自追測。”{宋}{沈遘}《谢两府三启》:“伏念某早繇曲學﹐親得盛時﹐一登備於儒林﹐遂進陪於法從﹐汔無稱道﹐宜有訟言。”【2】公开说﹐明说。訟﹐通“公”。《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尚恐不勝諸{吕}﹐未敢訟言誅之。”{裴駰}集解:“{徐廣}曰:‘訟﹐一作公也。’{駰}按:{韋昭}曰﹐訟猶公也。”{清}{姚鼐}《<南园诗存>序》:“若夫立論侃然﹐能訟言其失於章奏者﹐{錢侍御}一人而已。”
訟鈴-汉语大词典
訟鈴
【1】旧时为了表示愿意听取人民的冤情﹐悬于官府大门外﹐让上诉者敲击的铃。{宋}{强至}《送宣州太守沈司封》诗:“訟鈴閒郡閣﹐吟筆動江樓。”
訟辯-汉语大词典
訟辯
【1】争辩。{郭沫若}《<卷耳集>自跋》:“我们当今的急务﹐是在从古诗中直接去感受它的真美﹐不在与迂腐的古儒作无聊的讼辩。”
訟疏-汉语大词典
訟疏
【1】上奏章控告他人。{宋}{丁谓}《丁晋公谈录》:“然{馮}({馮拯})一生常追悔﹐不合訟疏於{寇}。”{清}{宋徵舆}《参军行》:“朝廷頗輕死事功﹐翻疑訟疏多雷同。”
訟曹-汉语大词典
訟曹
【1】古代管理讼事的官署。{清}{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僕婿復投里豪﹐以千金賄太守求殺先生﹐不繫訟曹﹐而即繫之奴之家。”
訟缿-汉语大词典
訟缿
【1】受纳诉状之器。语本《汉书·赵广汉传》﹕“〔{廣漢}〕又教吏爲缿筩﹐及得投書﹐削其主名﹐而託以爲豪桀大姓子弟所言。”{颜师古}注﹕“缿﹐若今盛錢臧瓶﹐爲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筒)〔筩〕﹐皆爲此制﹐而用受書﹐令投於其中也。”{宋}{王安石}《上泉州毕少卿启》:“僅審履和嘉月﹐静事雄堂﹐訟缿晝清﹐道環天粹。”
訟府-汉语大词典
訟府
【1】控告军府。{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傅玄}剛隘而詈臺﹐{孫楚}狠愎而訟府。”【2】审理讼案的官府。{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五代下十六》:“夫國家之置守令﹐何爲者也……豈徒以聽民之訟﹐斂鈞金束矢之入以爲訟府﹐而啓民於争乎?”
訟愬-汉语大词典
訟愬
【1】见“訟訴”。
訟魁-汉语大词典
訟魁
【1】即讼棍。{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五代下十三》:“訟魁持利害以脅人取賄﹐姦民益恣﹐而弱民無能控告也。”{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附录:“而{茅鹿門}云:‘吾作文時﹐屋瓦皆爲動摇。’説得恁鬙鬡可畏﹐想訟魁代人作訴牒時﹐當如此下筆。”
訟氓-汉语大词典
訟氓
【1】诉讼之民。{宋}{陆游}《秋怀》诗:“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于城。”
訟棠-汉语大词典
訟棠
【1】《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郑玄}笺﹕“{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煩勞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樹。”遂以“訟棠”指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宋}{洪适}《贺方镇江启》:“訟棠可款﹐曾無步武之遥;蔭樾焉依﹐更借齒牙之助。”
訟源-汉语大词典
訟源
【1】造成诉讼案件的根源。《易·讼》“訟不可成也”{唐}{孔颖达}疏:“若能謙虛退讓﹐與物不競﹐即此是閉塞訟之根源﹐使訟不至也;今不能如此﹐是不閉塞訟源﹐使訟得至也。”{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弭讼》:“如此則訟源可清﹐而民間澆薄之俗庶幾乎復歸於厚矣。”
訟棍-汉语大词典
訟棍
【1】唆使别人打官司﹐借以从中取利的恶棍。{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戊戌三十九岁》:“{平定州}訟棍已革生員{郭嗣宗}﹐借其出嫁女自刎案﹐京控三次﹐省控四次﹐欽差行轅控二次。”《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沈大年}又補了一張呈子。知縣大怒﹐説他是個刁健訟棍﹐一張批﹐兩個差人﹐押解他回{常州}去了。”{巴金}《春》六:“奇怪!他不是律师﹐又不是讼棍﹐怎么靠打官司发财?”
訟辭-汉语大词典
訟辭
【1】诉状﹐状词。《旧唐书·王求礼传》:“{欽望}作色拒之﹐乃奏曰:‘{秦}{漢}皆有税算以贍軍﹐{求禮}不識大體﹐妄有訟辭。’”《新唐书·太宗纪》:“敕中書令﹑侍中朝堂受訟辭﹐有陳事者悉上封。”
訟廳-汉语大词典
訟廳
【1】即讼堂。{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則這斷事處誰教你可便來這裏﹐這訟廳上可便使不看你那家有賢妻。”{清}{孙枝蔚}《王烈感化乡人图》诗:“仁里信爲美﹐無人詣訟廳。”
訟田-汉语大词典
訟田
【1】为争田地而诉讼。《後汉书·逸民传·高凤》:“太守連召請﹐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應爲吏﹐又詐與寡嫂訟田。遂不仕。”《南史·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時有{山陰}人{孔平}詣{子良}訟嫂市米負錢不還。{子良}歎曰:‘昔{高文通}與寡嫂訟田﹐義異於此。’乃賜米錢以償{平}。”
訟鬩-汉语大词典
訟鬩
【1】争讼。{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三王》:“俗儒新生﹐不能採綜﹐多共辨論﹐至於訟鬩。”{晋}{葛洪}《抱朴子·弭讼》:“訟鬩穢辱﹐煩塞官曹。”《清史稿·德宗纪一》:“以{四川}州縣民﹑教訟鬩﹐諭{魁玉}等持平訊斷。”
訟逮-汉语大词典
訟逮
【1】控告﹑捉拿。{前蜀}{杜光庭}《先锋王承璲为祖母九曜醮词》:“或往逝有考延之舋﹐或幽陰有訟逮之文。”
訟理-汉语大词典
訟理
【1】谓断案公平﹐无冤案。《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歎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颜师古}注:“訟理﹐言所訟見理而無冤滯也。”【2】控诉﹐诉讼。《魏书·恩倖传·茹皓》:“其父因{皓}訟理舊勳﹐先除{兖州}{陽平}太守﹐賜以子爵。”{唐}{韩愈}《<张中丞传>後叙》:“或傳{嵩}有田在{亳}{宋}間﹐武人奪而有之﹐{嵩}將詣州訟理﹐爲所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辰後﹐{成}往訪{周}﹐始知入城訟理。”
訟繫-汉语大词典
訟繫
【1】被控告而监禁﹑下狱。{汉}{荀悦}《汉纪·景帝纪》:“其令八歲以下﹑八十以上及孕子未乳當鞫繫者﹐無訟繫之。”{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鄉人聚觀﹐飲酒醉又毆擊﹐往往因此又致訟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成}自經訟繫﹐世情盡灰﹐招{周}偕隱。”
訟樹-汉语大词典
訟樹
【1】犹讼棠。{宋}{宋庠}《送刑部叶郎中出牧姑苏》诗:“欲知民樂意﹐訟樹接維桑。”自注:“公先墅在{霅溪}﹐與{蘇臺}接境。”
訟曲-汉语大词典
訟曲
【1】争曲直。{三国 魏}{曹操}《度关山》诗:“{許由}推讓﹐豈有訟曲;兼愛尚同﹐疏者爲戚。”
訟堂-汉语大词典
訟堂
【1】旧时审理诉讼案件的场所。{唐}{王昌龄}《送欧阳会稽之任》诗:“緩帶屏紛雜﹐漁舟臨訟堂。”{元}{王恽}《简寄庞云卿》诗:“訟堂歸去早﹐揔是釣詩鈎。”{清}{赵翼}《簷曝杂记·镇安民俗》:“前後在任幾兩年﹐僅兩坐訟堂﹐郡人已歎爲無留獄﹐則簡僻可知也。”
訟閣-汉语大词典
訟閣
【1】指衙门﹐官署。{唐}{钱起}《送张中丞赴桂州》诗:“夙仰敦詩禮﹐嘗聞偃甲兵。戍樓雲外静﹐訟閣竹間清。”{宋}{宋祁}《汉州房公湖》诗:“丞相于藩日﹐疏湖訟閣西。”{清}{方文}《从兄浣叟令昌化又摄临安将迁馀杭赋此赠之》诗:“鳴琴訟閣水潺潺﹐便攝隣封亦自閒。”
訟筩-汉语大词典
訟筩
【1】受纳诉状之竹筒。{宋}{王珪}《送人东归》诗:“繞閤雲山吟有助﹐高談終日訟筩稀。”
訟刑-汉语大词典
訟刑
【1】审慎用刑。《墨子·尚贤下》:“王曰:‘於!來!有國有士﹐告女訟刑。’”{孙诒让}间诂:“{段玉裁}云:‘訟刑﹐公刑也。古訟﹑公通用。’{畢}云:‘《孔書》女作爾﹐訟作詳。’{王鳴盛}云:‘《墨子》作訟﹐從詳而傳寫誤。’案:{王}説是也。今《書》又改作祥﹐《孔傳》云:‘告汝以善用刑之道。’《周禮·大宰·大司寇》{鄭}注引並作詳。《後漢書·劉愷傳》{李}注引{鄭}《書注》云:‘詳﹐審察之也。’此訟疑即詳之誤。”
訟鬥-汉语大词典
訟鬥
【1】争斗。《宋史·地理志一》:“{登}﹑{萊}﹑{高密}負海之北﹐{楚}商兼湊﹐民性愎戾而好訟鬥。”
訟端-汉语大词典
訟端
【1】诉讼之事端。{宋}{吕陶}《奏放坊场欠钱状》:“或虚指債負﹐妄起訟端﹐横賴論索。”{元}{张养浩}《牧民忠告·约束》:“諸吏曹勿使縱游民間﹐納交富室﹐以泄官事﹐以來訟端﹐以啟倖門也。”《镜花缘》第十二回:“細訪貴鄉興訟之由﹐始知其端不一:或因口角不睦﹐不能容忍;或因財産較量﹐以致相争。偶因一時尚氣﹐鳴之於官﹐訟端既起﹐彼此控告無休。”
訟怨-汉语大词典
訟怨
【1】争吵﹑怨恨。{宋}{晁补之}《书陈唐父绵州守遗爱事後》:“夫{子産}古之遺愛﹐亦可謂善人者非耶?而用其民一年﹐不惟未信而已也﹐至相與訟怨而蘄殺之;三年而後﹐怨者化而懷﹐仇者慕而如父母然。”
訟冤-汉语大词典
訟冤
【1】见“訟寃”。
訟屈-汉语大词典
訟屈
【1】申辩冤屈。{晋}{葛洪}《抱朴子·安贫》:“當途投袂以訟屈﹐素士蒙塵以履徑。”《晋书·忠义传·嵇含》:“野無訟屈之聲﹐朝有争寵之歎。”
訟事-汉语大词典
訟事
【1】诉讼之事﹐讼案。{明}{海瑞}《赠定安博莫君署澄邑事膺保荐序》:“夫{澄}﹐訟事獨多於他方﹐無實之詞最小民之情所難平者。”{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设便民房》:“便民房者﹐乃爲訟事之人而設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八回:“這邊的訟事消息﹐一天緊似一天。”
訟鹿-汉语大词典
訟鹿
【1】《列子·周穆王》﹕“{鄭}人有薪於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爲夢焉。順塗而詠其事。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之。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者矣。’室人曰‘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夫曰﹕‘吾據得鹿﹐何用知彼夢我夢邪?’薪者之歸﹐不厭失鹿。其夜真夢藏之之處﹐又夢得之之主。爽旦﹐案所夢而尋得之。遂訟而争之﹐歸之士師。”后以“訟鹿”为计较名利得失之典。{宋}{宋祁}《昼寝》诗:“夢柯向費論榮辱﹐訟鹿何煩競有無。”
訟師-汉语大词典
訟師
【1】旧时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訟師﹐就自己寫了一紙訴狀。”{清}{魏源}《次韵前出塞》之一:“飲食繼訟師﹐嗜欲興干戈。”{聂绀弩}《打倒爸爸》:“一个人跟弟兄打官司﹐赖讼师的力量打赢了﹐他感激讼师说:你待我情同手足!”
訟牒-汉语大词典
訟牒
【1】诉状。{宋}{韩琦}《答孙植太博後园宴射》诗:“鈴索聲沉訟牒稀﹐優游大司養疎拙。”{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弭讼》:“起訟有原﹐書訟牒者是也。”{清}{王韬}《淞滨琐话·倪幼蓉》:“訟牒朝投﹐判牘夕下﹐署無留案﹐獄無滯囚。”
訟聲-汉语大词典
訟聲
【1】歌颂之声。{汉}{焦赣}《易林·否之大有》:“家給人足﹐訟聲並作﹐四夷賓服﹐干戈囊閣。”{唐}{李白}《赠范金乡》诗之二:“遊子覩嘉政﹐因之聽訟聲。”【2】讼诉之声。{元}{贡师泰}《寄王鲁川推官》诗:“公庭草緑訟聲稀﹐時見雙雙蛺蝶飛。”
訟見-汉语大词典
訟見
【1】谓为众人所见。訟﹐通“公”。《淮南子·兵略训》:“夫有形埒者﹐天下訟見之;有篇籍者﹐世人傳學之。”{高诱}注:“公也。”
訟鬼-汉语大词典
訟鬼
【1】好讼之鬼魅。{明}{海瑞}《兴革条例·刑属》:“昔人謂好色是色鬼迷﹐好貨是貨鬼迷也。淳民喜訟是被訟鬼迷也。”
訟過-汉语大词典
訟過
【1】谓自责其过失。{宋}{陆游}《岁暮感怀》诗:“訟過豈不力﹐壽非金石堅。”
訟地-汉语大词典
訟地
【1】为争地而诉讼。《周礼·天官·小宰》“聽閭里以版圖”{汉}{郑玄}注:“聽人訟地者以版圖决之。”
訟牘-汉语大词典
訟牘
【1】诉状。{宋}{赵抃}《次韵程给事见寄》:“訟牘自憐無日暇﹐詩筒翻喜入秋新。”{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以故觀其訟牘﹐雖{臯陶}亦必裂眦;訊其口供﹐即{龍圖}爲之發笑。”
訟争-汉语大词典
訟争
【1】争辩﹔争吵。《後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訟。訟争既施﹐則有忿怒之事矣。”{明}{海瑞}《兴革条例·刑属》:“人若能寬裕其心﹐念此非殺父兄事也﹐言語訟争﹐何仇之有!”
訟庭-汉语大词典
訟庭
【1】即讼堂。{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訟庭垂桃李﹐賓舘羅軒蓋。”{宋}{黄庭坚}《送舅氏野夫之宣城》诗之二:“■稏豐圩户﹐桁楊卧訟庭。”{傅尃}《梦蘧于临武县》诗:“訟庭如水吏人閒﹐官舍蕭然晝掩關。”
訟駮-汉语大词典
訟駮
【1】争论﹑喧哗。《墨子·号令》:“圍城之重禁……訟駮言語﹐及非令也而視敵動移者﹐斬。”{孙诒让}间诂引{毕沅}曰:“《説文》云‘駮﹐獸如馬。’‘駁﹐馬色不純。’據此義當爲‘駁’。”
訴訟-汉语大词典
訴訟
【1】向执法机关提出控告﹑申诉﹐要求评判曲直是非。《後汉书·陈宠传》:“{西州}豪右并兼﹐吏多姦貪﹐訴訟日百數。”{宋}{苏舜钦}《太子太保韩公行状》:“郡將{皇甫選}爲世吏師﹐開公治狀﹐歎伏不已﹐又貽之書而稱美之。自是他邑訴訟之不决者﹐必屬公平處。”{梁斌}《红旗谱》五一:“{严知孝}不愿走动衙门﹐多管诉讼上的俗事。”
訴訟費-汉语大词典
訴訟費
【1】为进行诉讼而支出的费用。{徐特立}《给小学教师的一封信》:“一切诉讼由农民协会解决﹐不需一文钱的诉讼费。”{萧乾}《银风筝下的伦敦》:“这人醒后被罚两镑﹐另付诉讼费五十先令。”
詆訟-汉语大词典
詆訟
【1】攻讦﹐争讼。《明史·朱善传》:“民間姑舅及兩姨子女﹐法不得爲婚。讐家詆訟﹐或已聘見絶﹐或既婚復離﹐甚至兒女成行﹐有司逼奪。”
詞清訟簡-汉语大词典
詞清訟簡
【1】词讼清简。谓狱讼稀少﹐政事清闲。{明}{王錂}《寻亲记·发配》:“詞清訟簡﹐陶情詩與酒。簾垂清晝﹐{唐}民得自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蒞任半年﹐治得那一府物阜民安﹐詞清訟簡。”
詞訟-汉语大词典
詞訟
【1】诉讼。《淮南子·时则训》:“〔立秋之日〕命有司脩法制﹐繕囹圄﹐禁姦塞邪﹐審決獄﹐平詞訟。”《北齐书·杜弼传》:“〔{杜弼}〕爲政清静﹐務盡仁恕﹐詞訟止息﹐遠近稱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钱文贵}在村子上包揽词讼﹐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2】指诉状。《南史·刘穆之传》:“目覽詞訟﹐手答牋書﹐耳行聽受﹐口並酬應﹐不相參涉﹐皆悉贍舉。”
諍訟-汉语大词典
諍訟
【1】争辩﹔争论。諍﹐通“争”。《後汉书·徐防传》:“每有策試﹐輒興諍訟﹐論議紛錯﹐互相是非。”{唐}{李白}《赠刘都使》诗:“{銅官}幾萬人﹐諍訟清玉堂。”{清}{陈鳣}《对策》卷五:“然考{漢}時對策﹐已有諍訟是非者也。”
誣訟-汉语大词典
誣訟
【1】虚构事实﹐提起诉讼。{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其子方佐人誣訟﹐急自往呼之歸。”
調詞架訟-汉语大词典
調詞架訟
【1】调唆他人诉讼。{孙犁}《白洋淀纪事·钟》:“尼姑在社会上并没有特殊地位﹐可是因为她既是{林德贵}的知己﹐她竟能调词架讼﹐成了村里政治舞台上的要人。”
諠訟-汉语大词典
諠訟
【1】大声争议。{唐}{韦应物}《朝请後还邑寄诸友生》诗:“閉閣寡諠訟﹐端居結幽情。”
謡訟-汉语大词典
謡訟
【1】见“謡頌”。
謳訟-汉语大词典
謳訟
【1】《孟子·万章上》﹕“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后因以“謳訟”指讴歌者与讼狱者。《周书·孝闵帝纪》:“故玄象徵見於上﹐謳訟奔走於下﹐天之歷數﹐用實在焉。”
譖訟-汉语大词典
譖訟
【1】诋毁和讼争。《後汉书·魏霸传》:“吏或相毁訴﹐{霸}輒稱它吏之長﹐終不及人短﹐言者懷慙﹐譖訟遂息。”
讙訟-汉语大词典
讙訟
【1】喧闹﹔争讼。{汉}{焦赣}《易林·蛊之萃》:“虎豹争强﹐道閉不通。小人讙訟﹐貪夫受空。”《北史·李庶传》:“{魏收}書{王慧龍}自云{太原}人﹐又書{王瓊}不善事;以{盧同}附《盧玄傳》;{李平}爲{陳留}人﹐云其家貧賤。故{斐}等讙訟﹐語{楊愔}云:{魏收}合誅。”
辨訟-汉语大词典
辨訟
【1】争讼﹐诉讼。辨﹐通“辯”。{宋}{曾巩}《刑部尚书制》:“爾尚體朕之心﹐折民以恕﹐使辨訟自息﹐而王政寖明﹐可不勉歟!”【2】辩论﹐争论。辨﹐通“辯”。《荀子·正名》:“凡議﹐必將立隆正然後可也﹐無隆正則是非不分而辨訟不決。”
辭訟-汉语大词典
辭訟
【1】诉讼﹐打官司。《周礼·地官·小司徒》:“聽其辭訟﹐施其賞罰﹐誅其犯命者。”《汉书·武帝纪》:“諸逋貸及辭訟在{孝景}後三年以前﹐皆勿聽治。”{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比聞公等聽受辭訟﹐日者數百。此則讀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賢哉?”
辯訟-汉语大词典
辯訟
【1】辩论﹐争论。《礼记·曲礼上》:“分争辯訟﹐非禮不決。”一本作“辨訟”。《汉书·龚胜传》:“疾言辯訟﹐媠慢亡狀﹐皆不敬。”【2】判决诉讼案件。《南史·何敬容传》:“出爲{吴郡}太守﹐爲政勤卹人隱﹐辯訟如神﹐視事四年﹐政爲天下第一。”
雅訟-汉语大词典
雅訟
【1】见“雅頌”。
讎訟-汉语大词典
讎訟
【1】争讼。{南朝} {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難固易■﹐讎訟所聚﹐二釁也。”《宋史·儒林传七·程迥》:“積年讎訟﹐一語解去。”
陰訟-汉语大词典
陰訟
【1】因纵欲淫荡等事而引起的争吵不和。《左传·成公八年》“凡諸侯嫁女﹐同姓媵之﹐異姓則否”{晋}{杜预}注:“必以同姓者參骨肉至親﹐所以息陰訟。”《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陰訟﹐聽之于勝國之社。”{郑玄}注:“陰訟﹐争中冓之事以觸法者。”
顯訟-汉语大词典
顯訟
【1】公开责备。《资治通鉴·汉成帝绥和元年》:“{劉向}自見得信於上﹐故常顯訟宗室﹐譏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發於至誠。”
鬥訟-汉语大词典
鬥訟
亦作“[鬭訟]”亦作“[訟]”【1】争讼。{清}{钱琦}《东郊劝农》诗之四:“爾農不古處﹐習敝好鬭訟。”{宋}{苏轼}《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字》之四:“吏民憐我懶﹐鬭訟日已稀。”{汉}{王充}《论衡·论死》:“妒夫媚妻﹐同室而處﹐淫亂失行﹐忿怒鬭訟。”《元典章·朝纲一·政纪》:“諸鬭訟之人徃徃直赴省部陳告。”《後汉书·乌桓传》:“有勇健能理決鬭訟者﹐推爲大人﹐無世業相繼。”
鬩訟-汉语大词典
鬩訟
【1】争讼;争论。{章炳麟}《答铁铮》:“上自{孔子}﹐至於{孟}{荀}﹐性善性惡﹐互相鬩訟。”《隋书·李士谦传》:“有兄弟分財不均﹐至相鬩訟﹐{士謙}聞而出財﹐補其少者﹐令與多者相埒。”
馬訟-汉语大词典
馬訟
【1】有关马买卖引起的诉讼。《周礼·夏官·马质》:“馬及行﹐則以任齊其行。若有馬訟﹐則聽之。”{郑玄}注:“訟﹐謂賣買之言相負。”{孙诒让}正义:“《大司徒》注云:‘争財曰訟。’{鄭}意蓋以馬賣買相負而訟﹐亦争財之事﹐故云馬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