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註)是什么意思
依經傍註-汉语大词典
依經傍註
【1】依照经典及其注释。谓说话有根有据。《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世上説謊的也儘多﹐少不得依經傍註﹐有個邊際﹐從没有見你恁樣説瞞天謊的祖師。”
傳註-汉语大词典
傳註
【1】见“傳2注”。
六經註我-汉语大词典
六經註我
【1】{宋}理学家{陆九渊}语。意谓其思想皆出自“六經”﹐可以与圣人之言互相发明。《陆象山语录》卷上:“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脚。”《宋史·陆九渊传》:“或勸{九淵}著書﹐曰:‘六經註我﹐我註六經。’”
小註-汉语大词典
小註
【1】见“小注”。
校註-汉语大词典
校註
亦作“[校注]”【1】校勘﹑注释。如:《屈原赋校註》;《李白集校注》;《李清照集校註》。
添註-汉语大词典
添註
【1】添入注拟。注拟,一种登录姓名,拟定官职,以备委用的册籍。添入注拟,即等候委用之意。但至{明}代,有时虽无实缺补授,添入注拟者仍可就职治事。《明史·丛兰传》:“九月﹐賊平﹐論功賚金幣﹐增俸一級﹐召還理部事。部無侍郎缺﹐乃命添註。”《明史·杨守随传》:“擢{應天府}丞﹐未上﹐母憂歸。服除無缺﹐添註視事。”
疏註-汉语大词典
疏註
亦作“[疏注]”【1】解释并疏通﹑阐发文意或补充注释。亦泛指注释性文字。{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上>》:“别治疏注﹐如{遷}《史》之{徐廣}﹑{裴駰}﹐《漢書》之{服虔}﹑{應劭}是也。”{郭沫若}《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后人所研读的儒家经典不是经典本身﹐只是经典的疏注。”{明}{唐顺之}《书<水西集>》:“〔余〕每嘗候君﹐則見君悄然獨閉一室﹐盡取古儒先所疏註箋纂六經文字凡百餘家……君獨悉力標駁參伍毫釐同異﹐要於融而聯之。”
箋註-汉语大词典
箋註
同“[箋注]”【1】{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李}﹑{杜}﹑{韓}﹑{蘇}不斤斤於分音列譜﹐何也?空諸一切﹐而後能以神氣孤行;一涉箋註﹐趣便索然。”{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其後{鄭玄}之徒﹐箋註訓釋﹐不遺餘力。”
補註-汉语大词典
補註
【1】见“補注”。
訓註-汉语大词典
訓註
【1】见“訓注”。
記註-汉语大词典
記註
【1】犹记录。《後汉书·律历志论》:“歷載彌久﹐暨於{黄帝}﹐班示文章﹐{重}{黎}記註。”《旧唐书·柳登传》:“然{芳}勤於記註﹐含毫罔倦。”{清}{赵翼}《余既答稚存黄金之嘲乃又有诗来索战再作长句报之》:“我將請司甲乙帳﹐朱出墨入煩記註。”
評註-汉语大词典
評註
【1】见“評注”。
註-汉语大词典
註
《廣韻》中句切,去遇,知。《廣韻》之戍切,去遇,章。【1】记载。《後汉书·律历志论》:“歷載彌久﹐暨於{黄帝}﹐班示文章﹐{重}{黎}記註﹐象應著名﹐始終相驗﹐準度追元﹐乃立曆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今朝三品職﹐昨日一寒儒。御筆親除﹐將名姓翰林註。”{清}{洪昇}《长生殿·补恨》:“倘得情絲再續﹐情願謫下仙班。雙飛若註鴛鴦牒﹐三生舊好緣重結。”【2】注解;训释。《诗·周南·关雎序》“{鄭氏}箋”{唐}{孔颖达}疏:“記識其事﹐故特稱爲箋﹐餘經無所遵奉﹐故謂之註。註者﹐著也﹐言爲之解説﹐使其義著明也。”{清}{孙枝蔚}《题方尔止处士采药图》诗之二:“新倚長鑱同{杜甫}﹐熟看香草註《离騷》。”{朱自清}《陶诗的深度》:“註{陶}诗的﹐{南宋}{汤汉}是第一人。”【3】注定。《前汉书平话》卷下:“{許負}聞之﹐問{豹}曰﹕‘甚人笑語也?’{豹}曰﹕‘乃吾妻也。’{許負}曰﹕‘是一人妻也﹐註有君道。’{許負}出宅相别。”【4】通“[注]”。灌注,流入。{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安翔徐回﹐翯乎滈滈﹐東註{太湖}﹐衍溢陂也。”一本作“注”。【5】通“[駐]”。留待;等待。{唐}{苏颋}《幸白鹿观应制》诗:“受符邀羽使﹐傳訣註香童。”{明}{刘兑}《娇红记》:“冷冰冰窩着被兒﹐呆答答靠着枕頭﹐單註着睡魔神和俺做冤讎。”
註銷-汉语大词典
註銷
【1】取消记录在案的事项。{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凡各衙門題奏過本狀﹐俱附寫文簿。後五日﹐各衙門具發落日期﹐赴科註銷。過期稽緩者﹐參奏。”{郑观应}《盛世危言·禁烟上》:“其有秀才﹑舉人﹑進士詞林及現任官已吸烟者﹐限三年戒清﹐由族長或同鄉官具禀地方官註銷烟籍之名。”一本作“注銷”。
註本-汉语大词典
註本
【1】对正文作了注释的本子。{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选本的数量似乎远在註本之上﹐但是其中文学批评的材料并不多。”
註解-汉语大词典
註解
【1】用文字来解释字句。{明}{李贽}《答邓石阳书》:“昨者復書‘真空’十六字﹐已説得無滲漏矣﹐今復爲註解以請正﹐何如?”《镜花缘》第九三回:“不是《博雅》﹑《方言》的别名﹐就是《山海經》﹑《拾遺記》的冷名﹐先要註解﹐豈能雅俗共賞。”【2】解释字句的文字。{元}{无名氏}《端正好》套曲:“初學篤志真心愛﹐廣看些經書註解﹐忽然間心地悟豁然開。”{明}{吕柟}《朱四子抄释》卷一:“讀書須是將本文熟讀﹐且咀嚼有味﹐若有理會不得處﹐然後將註解看﹐方是有益。”{清}{朱之瑜}《答桐山知几书》:“故不肖於古文子史中註解時有批抹者﹐此惟可與知者道耳﹐與庸人言﹐無不抵掌而笑。”
註籍-汉语大词典
註籍
【1】谓登录在册﹐在家听授官职。{明}{许誉卿}《科臣被言咆哮等事疏》:“先是舉行枚卜﹐臣病﹐註籍兼旬﹐始終不聞會推。”{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明}時﹐羣僚被劾者﹐自衙歸私宅﹐則下轎簾以障之﹐于門揭註籍二字﹐閉門以待命。”
註文-汉语大词典
註文
【1】用以解释正文的文字。{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经部二·群经总义》:“知其爲註文者﹐如{宋}本《禮記》註疏所附釋音尚去‘宫’字;不知其爲註文者﹐如通志堂本《禮記》釋文且改作‘公館’矣。”
註贊-汉语大词典
註贊
【1】关于言行的说明和赞语。{明}{海瑞}《谕里老告示》:“今後坊里長老人將領去近日名臣註贊﹐朝夕爲民解説。”
註述-汉语大词典
註述
【1】注释和著述。{明}{钱德洪}《<朱子晩年定论>序》:“{朱子}病目静久﹐忽悟聖學之淵微﹐乃大悔中年註述誤己誤人﹐遍告同志。”
註家-汉语大词典
註家
【1】从事注释的人。{朱自清}《陶诗的深度》:“历来註家大约总以为{陶}诗除《述酒》等二三首外﹐文字都平易可解﹐用不着再费力去作註。”{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註家引{唐}代宰相世系表以为证:‘{杜}氏曾任宰相者十一人﹐{韦}氏十四人。’”
註册-汉语大词典
註册
【1】谓登记于簿籍﹔备案。{清}{顾炎武}《圣安本纪》卷六:“{豫王}命查之﹐百官不朝參者﹐妻子爲俘差假者﹐堂官報名註册﹐每日點名。”{张天翼}《包氏父子》二:“可是一走到学校里的註册处﹐他就不知道要怎么着才好。”
註解-汉语大词典
註解
【1】神鬼名。民间传说指阴司第一阎王殿中职掌解送鬼魂并令其注册者。{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一爲{關帝}﹑二十四功曹﹑二十四註解﹑北極﹑五祖﹑天師出跡。”
註脚-汉语大词典
註脚
【1】解释字句的文字。{宋}{陆九渊}《语录》卷上:“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脚。”{清}{颜星}《重刊<颜氏家训>小引》:“悚敬操持﹐不徒作語言文字觀﹐則六經子史﹐皆《家訓》註脚也。”{邹韬奋}《信箱·变了什么花样?》:“在旁人或以为你一向思虑周密﹐独于此文把最要紧的一个註脚竟会疏略﹐不免予人以造谣的机会了。”
註説-汉语大词典
註説
【1】注解和说明。{南朝} {梁}{沈约}《佛记序》:“博尋經藏﹐搜採註説﹐條别流分﹐各以類附。”
註選-汉语大词典
註選
【1】犹注拟。{唐}朝选举制度﹐凡应试获选者﹐尚书省先注其名姓履历于册﹐再经考询而后选授官职。{明}{汤显祖}《紫钗记·选士》:“聽分付﹐説與禮部﹐凡天下中式士子﹐都要參謁太尉府﹐方許註選。”
註定-汉语大词典
註定
【1】(某种客观规律或所谓命运)预先决定﹐不可避免。{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兄弟少煩惱﹐這都是前生註定者。”【2】谓记载明确。{明}{沈德符}《野獲编·徵梦·甲戌状元》:“亟呼主籍者檢其禄﹐則註定甲戌狀元﹐官至吏部左侍郎﹐年七十九歲。”
註疏-汉语大词典
註疏
【1】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宋}{陈师道}《後山谈丛》卷一:“蓋舉子專誦{王氏}章句﹐而不解義﹐正如學究誦註疏爾。”{明}{庄元臣}《叔苴子》卷六:“註疏非不能解經也﹐習於成解而廢夫研尋﹐則人之得之也不深。”{清}{昭槤}《啸亭杂录·陆中丞》:“公所著《切問齋叢書》﹐皆選本朝諸名臣奏疏見諸施行者﹐各分門類﹐其註疏尤詳備。”
註名-汉语大词典
註名
【1】谓记名于名册。《西游记》第五回:“話表{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禄高低﹐但只註名便了。”
註明-汉语大词典
註明
【1】记载清楚。{清}{李逊之}《三朝野记·泰昌朝纪事》:“聖躬有所私幸﹐必有賜賚。隨侍文書房内閹即註明某年月日﹐並記所賞以爲驗。”{清}{谭嗣同}《湖南不缠足会嫁娶章程》:“故會籍以姓分册﹐男女註明年歲﹐正以備同會擇婦相攸之用。”《瞿秋白文集》编辑委员会《<瞿秋白文集>序》:“这个文集全部材料的来历﹐是和研究这个文集有密切关系的﹐所以每一种作品﹐我们都註明它的出处。”
註釋-汉语大词典
註釋
【1】解释字句的文字。{宋}{严羽}《沧浪诗话·考证》:“舊{蜀}本{杜}詩﹐並無註釋。”{田北湖}《论文章源流》:“於一一音﹐有一一説﹐不達註釋﹐可以達用。”《瞿秋白文集》编辑委员会《<瞿秋白文集>序》:“在文集的各部分﹐编者都曾经加了一些註释。”【2】用文字解释字句。《明史·顾鼎臣传》:“進講{范浚}《心箴》﹐敷陳剴切。帝悦﹐乃自爲註釋﹐而{鼎臣}特受眷。”{清}{昭槤}《啸亭杂录·纯庙博雅》:“每一詩出﹐令儒臣註釋﹐不得原委者﹐許歸家涉獵。”
註語-汉语大词典
註語
【1】用作说明解释的文字。{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集部二》:“詩中註語未刻。”
註官-汉语大词典
註官
【1】注出拟授官职。{明}{焦竑}《玉堂丛话·铨选》:“文選司有寫本承差十二人﹐皆勢家豪户買納者﹐日用厚費供司屬宴飲﹐授選日則擇地註官﹐公盡黜革之。”
詮註-汉语大词典
詮註
【1】诠解注释。{宋}{王禹偁}《谢赐御制<逍遥咏秘藏诠>表》:“念釋{老}之多歧﹐于是詮註微言﹐詠謌至道。”{樊增祥}《<东溪草堂词选>自序》:“其已見《詞選》者不録﹐録其未收者﹐自{唐}及{元}﹐凡一百四十二家﹐都四百二十九首﹐間加詮註﹐密勘丹黄。”
詳註-汉语大词典
詳註
【1】见“詳注”。
譯註-汉语大词典
譯註
亦作“[譯注]”【1】翻译并注解。{鲁迅}《南腔北调集·大家降一级试试看》:“至于译注的书﹐那自然﹐不是‘硬译’就是误译。”{袁梅}《<诗经译注>引言》:“出于这种朴素的愿望﹐也就不揣谫陋﹐贸然作译注《诗》的尝试。”《魏书·吕洛拔传》:“後{文祖}以舊語譯註《皇誥》﹐辭義通辯﹐超授{陽平}太守。”
集註-汉语大词典
集註
【1】见“集注”。
鐵板註腳-汉语大词典
鐵板註腳
【1】指确定无疑的注释。{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文事》引{陈榕门}《评<吕语集粹>》:“‘勸善規過’四字﹐此是‘友’字鐵板註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