詘(詘)是什么意思
俛詘-汉语大词典
俛詘
【1】委屈;冤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撫情効志兮﹐俛詘以自抑。”
充詘-汉语大词典
充詘
亦作“[充倔]”【1】得意忘形貌。《礼记·儒行》:“儒有不隕穫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郑玄}注:“充詘﹐喜失節之貌。”{孔颖达}疏:“言雖得富貴﹐不喜歡失節。”{晋}{葛洪}《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蒼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宋}{陈亮}《祭郑景元母夫人文》:“不充詘於崔嵬﹐無幾微於蹭蹬。”{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元稹》:“人必勞餓空乏﹐而後無充詘之態。”《楚辞·九辩》:“蹇充倔而無端兮﹐泊莽莽而無垠。”
取詘-汉语大词典
取詘
【1】谓受委屈。《周书·柳庆传论》:“{慶}畏避權寵﹐違忤宰臣﹐雖取詘於一時﹐實獲申於千載矣。”
受詘-汉语大词典
受詘
【1】捕获力竭的(野兽)。《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楚王}乃弭節徘徊﹐翺翔容與﹐覽乎陰林﹐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受詘﹐殫覩衆物之變態。”{李善}注:“受屈﹐取其力屈也。詘與屈同。”
大直若詘-汉语大词典
大直若詘
【1】见“大直若屈”。
屈詘-汉语大词典
屈詘
【1】犹屈服。{清}{黄宗羲}《万贞一和苏诗题辞》:“{子瞻}剛勁之氣﹐不以生死患難少爲屈詘。”
木詘-汉语大词典
木詘
【1】犹木讷。《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參}〕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爲丞相史。”
支左詘右-汉语大词典
支左詘右
同“[支左屈右]”【1】《史记·周本纪》:“〔{養由基}怒〕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者,百發盡息。’”后转为“左支右絀”。亦省作“[支絀]”﹑“[支詘]”。谓处境窘促,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清}{魏源}《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始﹐大吏咸度外待君……及{董公}去﹐而君始齟齬支詘﹐惟懇懇敕吏事自備﹐於是十餘年不遷。”{清}{包世臣}《致祈大臣书》:“唯是軍興三載﹐經費支绌已甚。”{鲁迅}《书信集·致萧三》:“人手少﹐经济也极支绌。”
支詘-汉语大词典
支詘
【1】见“支左詘右”。
敬詘-汉语大词典
敬詘
【1】恭敬顺从。《韩诗外传》卷四:“父寬惠而有禮﹐子敬愛而致恭。兄慈愛而見友﹐弟敬詘而不慢。”《荀子·君道》:“請問爲人弟﹐曰:敬詘而不悖。”
時詘舉贏-汉语大词典
時詘舉贏
【1】见“時絀舉贏”。
沮詘-汉语大词典
沮詘
【1】收敛。{宋}{司马光}《机权论》:“言積習寖久﹐將成其性﹐及今猶可沮詘而改。”
挫詘-汉语大词典
挫詘
【1】摧挫贬黜。{明}{归有光}《上万侍郎书》:“使在{建武}之世﹐宜有封侯爵賞之望﹐今被挫詘如此﹐良可憫惻。”
摭詘-汉语大词典
摭詘
【1】犹言断章取义﹐加以歪曲。《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传赞》:“{啖助}在{唐}﹐名治《春秋》﹐摭詘三家﹐不本所承。”
撙詘-汉语大词典
撙詘
【1】节制;谦逊。《管子·五辅》:“整齊撙詘﹐以避刑僇。”{尹知章}注:“撙﹐節也﹐言自節而卑屈也。”
脅詘-汉语大词典
脅詘
【1】迫使屈服。《汉书·游侠传·陈遵》:“與{歸德侯}{劉颯}俱使{匈奴}。單于欲脅詘{遵}。”
聱牙詘曲-汉语大词典
聱牙詘曲
【1】见“聱牙詰屈”。
貶詘-汉语大词典
貶詘
【1】贬退,罢黜。詘,通“黜”。{汉}{王充}《论衡·治期》:“長吏秩貴﹐當階平安以升遷;或命賤不任﹐當由危亂以貶詘也。”
避詘-汉语大词典
避詘
【1】犹避忌。{宋}{苏舜钦}《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性忠鯁嫉邪﹐喜評刺﹐無所避詘﹐當塗忌之﹐故官不大進。”
計窮力詘-汉语大词典
計窮力詘
【1】见“計窮力屈”。
詘-汉语大词典
詘
“[诎]”的繁体字。《集韻》勑律切,入術,徹。【1】贬黜,贬退。《战国策·韩策三》:“彼{公仲}者﹐{秦}勢能詘之。”{鲍彪}注﹕“詘﹐貶下也。”{晋}{葛洪}《抱朴子·疾谬》:“遂詘{周}而疵{孔}﹐謂傲放爲邈世矣。”{宋}{王安石}《国风解》:“{魯}之有頌﹐亦請命于{周}﹐乃列于{周}{商}之間﹐而于此詘{晉}何也?”
詘-汉语大词典
詘
《廣韻》區勿切,入物,溪。【1】卷曲;弯曲。《礼记·丧大记》:“凡陳衣不詘﹐非列采不入﹐絺綌紵不入。”{郑玄}注:“不屈,謂舒而不卷也。”【2】折服;屈服。《战国策·秦策一》:“今欲并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内﹐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高诱}注﹕“詘﹐服也。”《新唐书·韩思复传》:“調{梁}府倉曹參軍﹐會大旱﹐輒開倉賑民。州劾責﹐對曰﹕‘人窮則濫﹐不如因而活之﹐無趣爲盜賊。’州不能詘。”{清}{陈维崧}《见鸟为貍奴所攫食而叹之用梅村集中松鼠韵》:“縶之欄楯間﹐試以詘其力。”{章炳麟}《訄书·哀清史》:“夫國史詘於人主﹐首施俛仰﹐無奈之何。”【3】冤枉;委屈。《吕氏春秋·雍塞》:“{宋王}因怒而詘殺之。又使人往視{齊}寇﹐使者報如前﹐{宋王}又怒詘殺之。”{高诱}注﹕“詘﹐枉也﹐無罪而殺之曰枉。”《汉书·孙宝传》:“身詘何傷?”【4】受压抑。{明}{归有光}《<王梅芳时义>序》:“{梅芳}初發解{山東}﹐爲第一人。及試南宫﹐即此文也﹐乃數詘有司﹐至是方舉進士。”{龚翼星}《光复军志》:“{民國}二年﹐東南事起﹐同盟會舊人亦驟詘於時﹐於是始言政治革命者復張焉。”【5】卑屈恭敬貌。《礼记·祭义》:“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詘﹐其進之也敬以愉。”{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一》“脩身”:“《祭義》曰﹕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詘﹐固也。詘﹐卑詘也。固﹐倨也。”【6】言语钝拙。《史记·李斯列传》:“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楚辞·王逸<九思·疾世>》:“嗟此國兮無良﹐媒女詘兮謰謱。”{洪兴祖}补注﹕“詘﹐與訥同。”【7】穷尽。《管子·国蓄》:“利出於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尹知章}注﹕“詘﹐與屈同﹔屈﹐窮也。”{明}{吴应箕}《感事赠张天如(溥)虎丘》诗:“寥廓相逢處﹐{金閶}氣正秋。誰疑吾道詘﹐偏繫客心愁。”【8】特指力穷。《文选·司马相如<子虛赋>》:“於是{楚王}乃弭節徘徊﹐翱翔容與﹐覽乎陰林﹐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受詘﹐殫睹衆物之變態。”{李善}注﹕“受屈﹐取其力屈也。詘與屈同。”【9】短缩;缺少。《周髀算经》卷下:“往者詘﹐來者信也﹐故屈信相感。”{赵君卿}注﹕“從夏至南往﹐日益短﹐故曰詘。”{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蓋{龜峰}巒嶂之奇﹐{雁宕}所無﹐但詘水觀耳。”{明}{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民貧矣﹐國安得富?私費多而公賦詘﹐此必至之數也。”【10】声音戛然而止貌。《礼记·聘义》:“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郑玄}注﹕“詘﹐絶止貌也。”{唐}{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翕然聲作疑管裂﹐詘然聲盡疑刀截。”{明}{汤显祖}《沈氏<弋说>序》:“簡者數語﹐詘然委盡﹐無復費詞。”{清}{谭嗣同}《邹砚铭》:“詘然兮雖其聲﹐塊然兮雖其顔﹐而硜硜之節兮卒以完。”【11】副词。反而。《战国策·秦策四》:“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衆﹐兵革之强﹐一舉衆而注地於{楚},詘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失計也。”{高诱}注﹕“詘﹐反。”【12】姓。{汉}代有{诎强}。见《万姓统谱·勿韵》。
詘乏-汉语大词典
詘乏
【1】困乏。语本《汉书·扬雄传下》﹕“展民之所詘﹐振民之所乏”。{明}{海瑞}《覆朱镇山尚书书》:“仍領部事﹐左右廊廟﹐大行其道有機會矣。公私詘乏﹐何足爲念。”
詘抑-汉语大词典
詘抑
【1】犹压抑。{清}{王夫之}《显考武夷府君行状》:“會{胡公}不善事上官﹐學使者惎之﹐故相詘抑。”{清}{毛奇龄}《<长生殿院本>序》:“才人不得志於時﹐所至詘抑﹐往往借《鼓子》﹑《調笑》爲放遣之音。”
詘指-汉语大词典
詘指
【1】降低身分﹐屈己下人。《战国策·燕策一》:“{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詘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吴师道}校注:“屈指﹐猶言折節。”【2】弯着指头计算。《汉书·陈汤传》:“詘指計其日﹐曰:‘不出五日﹐當有吉語聞。’”
詘伸-汉语大词典
詘伸
【1】屈曲和伸直。泛指举止﹑举动。《礼记·乐记》:“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淮南子·兵略训》:“古得道者﹐静而法天地﹐動而順日月﹐喜怒而合四時﹐叫呼而比雷霆﹐音氣不戾八風﹐詘伸不獲五度。”{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近緣久病﹐艱於動作﹐詘伸俯仰﹐皆不自由。”【2】指随时代与情势的变化而或进或退﹐或动或止。《淮南子·人间训》:“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贏縮﹑卷舒﹐與物推移。”《汉书·匈奴传赞》:“自{漢}興以至于今﹐曠世歷年﹐多於{春秋}﹐其與{匈奴}﹐有脩文而和親之矣﹐有用武而克伐之矣﹐有卑下而承事之矣﹐有威服而臣畜之矣﹐詘伸異變﹐强弱相反﹐是故其詳可得而言也。”{宋}{叶適}《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公意承其考﹐變通詘伸以待天命﹐卒大報之。”
詘免-汉语大词典
詘免
【1】贬斥罢免。《晋书·何曾传》:“在官積年﹐惠澤不加於人。然於考課之限﹐罪亦不至詘免。”
詘身-汉语大词典
詘身
【1】降低自己的身分﹔委屈自己。{汉}{扬雄}《法言·五百》:“詘身﹐將以信道也。如詘道而信身﹐雖天下不爲也。”{宋}{曾巩}《答王深甫论扬雄书》:“見所不見﹐敬所不敬﹐此《法言》所謂詘身所以伸道者也。”
詘膝-汉语大词典
詘膝
【1】下跪。喻归顺﹑投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然後興師出兵﹐北征{匈奴}﹐單于怖駭﹐交臂受事﹐詘膝請和。”
詘折-汉语大词典
詘折
【1】屈曲。《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驂赤螭青虬之蚴蟉宛蜒。低卬夭蟜裾以驕驁兮﹐詘折隆窮蠼以連卷。”{颜师古}注引{张揖}曰:“詘折﹐曲委也。”【2】压抑。{汉}{刘向}《说苑·敬慎》:“〔{晉文公}〕爲{狄泉}之盟不親至﹐信衰義缺﹐如羅不補﹐威武詘折不信﹐則諸侯不朝。”
詘意-汉语大词典
詘意
【1】违背本意而妥协迁就。《新唐书·周宝传》:“{寶}彊毅﹐未嘗詘意於人。”{明}{归有光}《马政志》:“時{漢}馬益乏﹐故用{婁敬}之計﹐詘意和親。”
詘容-汉语大词典
詘容
【1】屈辱容忍。《荀子·正论》:“今{子宋子}案不然:獨詘容爲己﹐慮一朝而改之﹐説必不行矣!”{王先谦}集解:“言{宋子}不知聖人以榮辱爲大分﹐獨欲屈容受辱爲己之道。”{梁启雄}释引{刘师培}曰:“屈容﹐即降心相容。”
詘姦-汉语大词典
詘姦
【1】黜退奸佞。{宋}{王安石}《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河北}蟲旱﹐以公安撫﹐公舉能詘姦﹐於利害多所興除。”
詘約-汉语大词典
詘約
【1】谓被黜退而窘困。《荀子·尧问》:“上無賢主﹐下遇暴{秦}﹐禮義不行﹐教化不成﹐仁者詘約﹐天下冥冥。”一本作“絀約”。
詘信-汉语大词典
詘信
同“[屈伸]”【1】弯曲和伸直。《荀子·乐论》:“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見﹐耳不自聞也﹐然而治俯仰﹑詘信﹑進退﹑遲速莫不廉制。”《汉书·王褒传》:“何必偃卬詘信若{彭祖}﹐呴嘘呼吸如{僑松}。”{颜师古}注:“信讀曰伸。”{王先谦}补注引{沈钦韩}曰:“偃卬屈信者﹐熊經鳥伸﹐若五禽之戲也。”泛指行动。{明}{张居正}《徐存斋七十寿序》:“天道無心﹐詘信皆仁。”【2】指进退﹑出处随时﹑势而变化。《管子·戒》:“臣聞之消息盈虚﹐與百姓詘信﹐然後能以國寧勿已者﹐{朋}其可乎?”{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身所以行道也﹐道之詘信﹐係吾身也﹐豈有身詘而道信者乎?”{明}{黄淳耀}《唐宗鲁先生寿序》:“乃慨然屏去儒業﹐居物於家﹐視其時之詘信﹐而操其奇贏。不十年﹐竟復其産且加廓焉。”
詘免-汉语大词典
詘免
【1】谓谦卑退让﹐屈己下人。{汉}{刘向}《说苑·敬慎》:“所亡之地﹐弗求而自爲來﹐尊寵不武而得之。可謂能詘免變化以致之。”{向宗鲁}校证引{卢文弨}曰:“免﹐疑‘俛’。”
詘要橈膕-汉语大词典
詘要橈膕
【1】弯腰曲膝。《荀子·富国》:“辟之是猶使處女嬰寶珠﹐佩寶玉﹐負載黄金而遇{中山}之盜也﹐雖爲之{逢蒙}視﹐詘要橈膕﹐君盧屋妾﹐由將不足以免也。”{杨倞}注:“詘與屈同﹐要讀爲腰。橈﹐曲也。膕﹐曲脚……言俯伏畏懼之甚也。”
詘人-汉语大词典
詘人
【1】谓使人屈服。{汉}{扬雄}《法言·寡见》:“如賢人謀之美也;詘人而從道;如小人謀之不美也﹐詘道而從人。”
詘服-汉语大词典
詘服
【1】屈服。《汉书·吾丘寿王传》:“書奏﹐上以難丞相{弘}﹐{弘}詘服焉。”{唐}{李德裕}《近世节士论》:“{魏生}爲酷吏所逼﹐終不詘服﹐詞義雅正﹐有古人之風。”{清}{顾炎武}《<劳山图志>序》:“而一二智慧之士倡爲迂怪之談﹐以聳動天下之聽﹐彼其意不過欲時君擁篲﹐辯士詘服﹐以爲名高而已。”
詘節-汉语大词典
詘節
【1】屈己下人﹐降心相从。{汉}{陆贾}《新语·怀虑》:“故{管仲}相{桓公}﹐詘節事君﹐專心一意。”《汉书·元后传》:“〔{樂昌侯}{商}〕國家柱石臣也﹐其人守正﹐不肯詘節隨{鳳}委曲﹐卒用閨門之事爲{鳳}所罷。”
詘纓插衽-汉语大词典
詘纓插衽
【1】徒冠去缨﹐扱衽短衣。谓罪人之服饰。《管子·小匡》:“{桓公}親迎之郊。{管仲}詘纓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後。”{尹知章}注:“示將就戮。”{石一参}今诠:“詘纓﹐謂徒冠而去其纓。插衽﹐謂扱其衽如短衣然。刑人之冠服如是。”
詘志-汉语大词典
詘志
【1】谓曲意迁就。《隶释·汉刘宽後碑》:“潛隱講誨﹐世之榮利﹐不滑其守﹐州郡禮招﹐王公竝辟﹐皆不詘志。”
詘勝-汉语大词典
詘勝
【1】即屈胜梯。古代守城战具。《墨子·备高临》:“有詘勝﹐可上下。”{孙诒让}间诂:“{畢}云‘即《通典》屈勝梯’。案:亦見《太白陰經·守城具篇》。《漢書·王莽傳》{服虔}注云‘蓋杠皆有屈勝﹐可上下屈伸也’。屈﹑詘字通﹐勝﹑伸亦一聲之轉。”
詘道-汉语大词典
詘道
【1】谓某种主张无法实行。{汉}{扬雄}《法言·寡见》:“如賢人謀之美也﹐詘人而從道;如小人謀之不美也﹐詘道而從人。”{元}{房皞}《思隐》诗:“情知老去無多日﹐且向閑中過幾年。詘道詘身俱是辱﹐愛詩愛酒總名仙。”{清}{袁昶}《送许竹篔侍郎奉使日本》诗之一:“澤國去龍節﹐蒼茫一語無。開■誰鑿空﹐詘道有乘桴。”
詘彊-汉语大词典
詘彊
【1】谓使强敌屈服。{清}{黄遵宪}《感怀呈樵野尚书丈即用话别图灵字韵》:“海南巨鱷頑不靈﹐非人非鬼絶覩聆﹐詘彊彌隙百無策﹐罔兩鑄鼎誰能銘?”{钱仲联}笺注:“《戰國策》:‘詘敵國。’”
詘法-汉语大词典
詘法
【1】谓放宽刑法。《新唐书·裴垍传》:“{垍}奏:‘{承璀}首謀無功﹐陛下雖詘法﹐人心不厭﹐請流斥以謝天下。’”
詘曲-汉语大词典
詘曲
【1】屈曲。{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案始有相﹐相又有名﹐謂之喙鳴。名者﹐聲之音均詘曲﹐以是命相若終。”
詘體-汉语大词典
詘體
【1】弯曲肢体。谓被绳索枷锁。《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李善}注:“詘體﹐謂被縲繫。”【2】屈身拜伏。《汉书·张汤传》:“故皆居{湯}右﹐已而失官﹐守長史﹐詘體於{湯}。”{颜师古}注:“謂拜伏也。”
詘辱-汉语大词典
詘辱
【1】委屈和耻辱。《汉书·萧望之传》:“{弘恭}﹑{石顯}等知{望之}素高節﹐不詘辱。”{宋}{尹洙}《故朝奉郎司封员外郎直史馆张公墓志铭》:“吾觀人之情﹐莫不以顯榮爲通﹐詘辱爲窮。”
詘柔-汉语大词典
詘柔
【1】屈曲柔弱。《韩诗外传》卷六:“詘柔順從﹐剛强猛毅﹐與物周流﹐道德不外。”
詘申-汉语大词典
詘申
【1】弯曲和伸展。《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詘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梁启雄}释:“詘申﹐即‘屈伸’。”《汉书·陈汤传》:“{湯}擊{郅支}時中寒病﹐兩臂不詘申。”【2】喻控制和纵放。{章炳麟}《訄书·别录乙》:“{裔介}先後所建白﹐於{滿}{漢}間﹐時有詘申控縱﹐其歸皆以便{滿洲}政府﹐爲子孫帝王萬世計。”
詰詘聱牙-汉语大词典
詰詘聱牙
同“[詰曲聱牙]”【1】{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且又日鼓舞之以報章﹐間協助之以書籍﹐中之文詞﹐雖詰詘聱牙﹐難于盡曉﹐顧究亦輸入文明之利器也。”
詰詘-汉语大词典
詰詘
【1】屈曲﹔屈折。{汉}{焦赣}《易林·渐之颐》:“其指詰詘﹐不能解脱。”{宋}{晁补之}《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故都易姓幾兵火﹐量臋鼎腹細詰詘。”【2】滞塞﹔艰涩。{汉}{王逸}《九思·遭厄》:“思哽饐兮詰詘﹐涕流瀾兮如雨。”{清}{王筠}《菉友肊说》:“且此及月陽月名﹐文理皆詰詘。”{章炳麟}《文学说例》:“間語者﹐間介於有用之語﹐似若繁冗﹐例以今世文法﹐又如詰詘難通。”
誘詘-汉语大词典
誘詘
【1】引诱使屈服。{元}{揭傒斯}《京城闲居杂言》诗之七:“誘詘更驅迫﹐巧詐日眩真。”
譏詘-汉语大词典
譏詘
【1】讥讽贬斥。{宋}{吴坰}《五总志》:“遂爲廉訪捃奏之﹐謂語涉譏詘。尋降秩﹐罷郡。”
議詘-汉语大词典
議詘
【1】谓理屈词穷。詘﹐通“屈”。《金史·孙铎传》:“詰難久之﹐{復亨}議詘。”
隱詘-汉语大词典
隱詘
【1】冤屈。詘﹐通“屈”。{宋}{王安石}《信州兴造记》:“奸强怙柔﹐隱詘發舒﹐既政大行﹐民以寧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