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词

词(詞)是什么意思

  • 歌词←→歌曲-反义词词典

    歌词←→歌曲gēcí-gēqǔ

    【词性】:名

    歌词:歌的文句。

    歌曲:歌的曲子。

    【例】 听了你方才唱的那些伤心的歌词,使我想起了我们西邻那个姓陈的孀妇……(林淑华:《生死恋》) 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清·刘鹗:《老残游记》)

  • 褒词←→贬词-反义词词典

    褒词←→贬词bāocí-biǎncí

    【词性】:名

    褒词:含有褒义的词。

    贬词:含有贬义的词。

    【例】 语言体系的修辞色彩,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起修饰作用。依赖于特定的言语环境,褒词可以贬用,贬词也可以褒用,中性词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王德春:《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趋势》)

  • 褒义词←→贬义词-反义词词典

    褒义词←→贬义词bāoyìcí-biǎnyìcí

    【词性】:名

    褒义词:含有赞扬,好的意义的词。

    贬义词:含有不赞成或坏的意义的词。

    【例】 语词的感情色彩指附着于语词概括义上的感情义。感情色彩跟一般说的褒义词、贬义词不同。后者是指语词概括义本身是褒、是贬。(孙良明:《词义和释义》)

  • 词头←→词尾-反义词词典

    词头←→词尾cítóu-cíwěi

    【词性】:名

    词头:加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如“老蛇”的“老”,“阿姨”的“阿”。

    词尾:加在词的最后,表示词形变化的词素,如“同志们”的“们”,“跑着”的“着”。

    【例】 比如词法学造词法所用的原料是词头、词尾、词嵌、词干……,方法是词法里的基本规律和规则,用这些原料和方法造词就形成了一个大的造词法体系——词法学造词法体系。(任学良:《汉语造词法》)

  • 单词←→词组-反义词词典

    单词←→词组dāncí-cízù

    【词性】:名

    单词:词,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词组:两个或更多词的组合。

    【例】 汉语的词,从结构形式上说,有下列几种类型:单词型(人、风、老鼠、蜘蛛)、词组型(铁路、水土、围腰、证明)、句子型(霜降、心疼、二人转)、综合型(人造丝、无缝钢管)。(任学良:《汉英比较语法》)

  • 单纯词←→合成词 复合词-反义词词典

    单纯词←→合成词 复合词dānchúncí-héchēngcí fùhecí

    【词性】:名

    单纯词:只包含有一个词素的词,如汉语的“刀”、“徘徊”等。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如汉语的“汽车”,“椅子”等。

    复合词:合成词。

    【例】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美丽”是复合词。

  • 单音词←→双音词 多音词 复音词-反义词词典

    单音词←→双音词 多音词 复音词dānyīncí-shuāngyīncí duōyīncí fúyīncí

    【词性】:名

    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

    双音词:有两个音节的词。

    多音词:见双音词。

    复音词:见双音词。

    【例】“山”“天”“湖”“人”是单音词,“人民”“山岭”“湖泊”是双音词,又叫复音词,“社会主义”“布尔什维克”是多音词。

  • 对口词←→多口词-反义词词典

    对口词←→多口词duìkǒucí-duōkǒucí

    【词性】:名

    对口词:两个人一说一对表演的一种曲艺形式。

    多口词:由两个以上的人集体表演的对口词。

    【例】 今天晚会上,既有演对口词,又有演多口词。

  • 反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反义词←→同义词fǎnyìcí-tóngyìcí

    【词性】:名

    反义词:意义相反、相对的词,如“大”和“小”,“多”和“少”等。

    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如“保卫”和“保护”。

    【例】 有同义联系的一组词,彼此互为同义词;有反义联系的一组词,彼此互为反义词。(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

  • 复合词←→派生词-反义词词典

    复合词←→派生词fùhécí-pàishēngcí

    【词性】:名

    复合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合成的词,如汽车、机器。

    派生词: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词,如椅子、派头等。

    【例】 “进展”是复合词,“孩子”是派生词。

  • 贺词←→悼词-反义词词典

    贺词←→悼词hècí-dàocí

    【词性】:名

    贺词:在喜庆的仪式上所说的庆贺的话。

    悼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例】 在小王和小陈的婚礼会上,厂党委书记老赵致了贺词,他祝贺新郎新娘生活幸福,白头偕老。 在华罗庚追悼会上,胡乔木致了悼词。

  • 开幕词←→闭幕词-反义词词典

    开幕词←→闭幕词kāimùcí-bìmùcí

    【词性】:动

    开幕词:在开幕式上讲的话。

    闭幕词:在闭幕式上讲的话。

    【例】 《两个中国之命运》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见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为《毛泽东选集》所加的注) 《愚公移山》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同上)

  • 数词←→量词-反义词词典

    数词←→量词shùcí-liàngcí

    【词性】:名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

    【例】 数词还有一个重要的语法特点,就是能够单独或者和名词组合直接充当句子的谓语,不必借助于“是”或其他动词。例如:你今年才十五,我可已经二十啦。(胡附:《数词和量词》) 有一些量词结合面相当宽(如:个),还有一些量词在使用上有一定特色,都在正文中单列条目说明。(胡附:《数词和量词》)

  • 虚词←→实词-反义词词典

    虚词←→实词xūcí-shící

    【词性】:名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如“吗”。

    实词:意义较具体的词。如“工人”。

    【例】 在整个的词汇里,实词占绝对多数;但是虚词的数目虽然小,在语法上可比实词重要得多。(吕叔湘 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 廋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廋词shòu cí

    【释义】:

    即廋辞。即谜语。《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嘉话录·权德舆》或曰:“廋词何谓也?曰:隐修耳。”宋·周密《齐东野话·隐语》“左之所谓廋词,即今之隐话,而修所谓之谜。”

  • 陈词滥调-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陈词滥调chén cí làn diào

    〈成〉陈旧的不切实际的言论。常作主语、宾语。

    他的文章全是些陈词滥调,谁肯花工夫去看|这些言论一点新鲜意思也没有,都是毫无用处的陈词滥调|什么“特务嫌疑”、“恶毒攻击”等等,都是他们用来陷害别人的陈词滥调

  • 贬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贬词biǎncí

    含有贬义的词——褒词(~不能贬用,贬词也不能褒用。)、赞语(老师在作文本上写的批语都是一些~)

  • 宾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宾词bīncí

    逻辑上一个命题的三部分之一,表示思考对象的属性、情况等——主词(在“金属是导体”这个命题中,“金属”是~,“导体”是宾词。)

  • 单纯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单纯词dānchúncí

    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就汉语来说,有时只用一个字来表示,有时是用两个字来表示,如“葡萄”、“徘徊”等——合成词

  • 合成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合成词héchéngcí

    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如照像机、木头——单纯词

  • 贺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贺词hècí

    在喜庆的仪式上所说的表示祝贺的话——悼词(会上,外国友人致了~。)

  • 开幕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开幕词kāimùcí

    在会议开始时讲的话——闭幕词(会议主席致~)

  • 理屈词穷-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理屈词穷lǐqūcíqióng

    理由站不住脚,无言答对——理直气壮(我真理在手,~,他无理取闹,当然要理屈词穷了。)

  • 强词夺理-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强词夺理qiǎngcíduólǐ

    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据理力争(对来自多数人的正确批评,我们应当虚心接受;但对个别人的强词夺理,我们也要~。)

  • 支吾其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支吾其词zhīwuqící

    用不相干的含混的话来搪塞应付,避免接触真实情况——侃侃而谈(杨子荣在群匪面前~,大讲小炉匠如何拒绝投奔威虎山;小炉匠听后如坐针毡,只能支吾其词。)

  • 众口一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众口一词zhòngkǒuyīcí

    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众说纷纭(对一些作品的评价往往~,唯独对这部作品的肯定,是众口一词的。)

  • 主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主词zhǔcí

    一个命题的三部分之一,表示思考的对象——宾词

  • 微词-古语词今用词典

    微词wēicí

    见“微辞”条。

  • 关联词语简说-关联词语词典

    关联词语简说

    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的组合,无论是由语素组成词,还是由词构成短语,无论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句子,还是由句子组成句群,都是靠直接组合和关联组合两种方式。前者以语序为组合手段,后者以虚词为组合手段。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两类不同的组合关系。例如:

    ①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②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朱自清《绿》)

    例①中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和例②中的“整齐而平滑”,都是形容词短语作定语;前者采用直接并列的组合方式,后者借助连词“而”的联结表示两个形容词之间的并列关系。

    单就关联组合而言,借助虚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的语言单位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较大的语言单位的组合方式,就叫做关联组合。在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中起关联作用的虚词,称为关联词语。它包括词和短语,其中主要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只有、或者)和副词(如:又、都、才、却、就),还有一小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如:之所以、不然的话)。我们不能根据词的语法分类的标准,来确定关联词语的类属,把它看作跟名词、动词、形容词或连词、副词、介词等并列的另一类词;也不能认为所有的连词和副词都可以充当关联词语。衡量一个词语能否充当关联词语,主要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在结构上能否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较小的语言单位,组成较大的语言单位;一是在语义上能否显示被关联的语言单位内部的逻辑关系。

    关联词语可以用于词和词的组合,就是说可以联词成语,例如前面举过的“整齐而平滑”,又如“既勤劳又勇敢”。有时也可以用于单句内部,连接句中的两个成分,如主语与谓语、状语与中心词,起限制、修饰、强调的作用。例如:

    ③我们所进行的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不管在哪一条战线上,都需要有成千上万的雷锋。(魏巍《路标》)例③关联词语“不管……都……”用于联结状语与中心词,“不管”引进介宾短语“在哪一条战线上”,强调中心词“需要”的范围。关联词语也可以用于句群内部、段落之间的组合。

    关联词语主要用于复句内部分句与分句之间的组合。不同的关联词语,表示分句间不同的结构关系;分句间不同的结构关系,要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关联词语是分句间结构关系的语法标志。复句中关联组合的结构关系,根据《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的提法,主要的有八类: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并列关系:各个分句分别述说几种事物、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前后文意彼此对等,或者相反,分句间关系是并列的,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例如:

    ④黄有才这坏蛋向敌人密告了老赵,又密告了咱娘儿俩。(峻青《党员登记表》)

    ⑤等到他们下地以后,我们大家一面吃荔枝,一面走回船上去。(巴金《鸟的天堂》)

    承接关系:几个分句一个接一个地说出连续的动作或先后的情况,前后相承,互相衔接。例如:

    ⑥我考虑了又考虑,计算了又计算,核对了又核对,改了又改,改个没完。(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⑦今天一早,工会主席把决定一宣布,大家起先不相信,后来就高兴得跳起来了。(夏衍《考验》)

    递进关系:后边分句的意思比前边分句更进一层。意思的进层,有的是范围的扩大,有的是数量的增多,有的是程度的加深,有的是时间的延续,等等。例如:

    ⑧他这双手不但坚硬,而且灵巧。(赵树理《套不住的手》)

    ⑨到了夜间,敌人不敢出营门一步,更不敢在山边放哨了。(周立波《娘子关前》)

    选择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可供选择的几种事物或情况,表示要从中至少选择一项。在各种可能性之间,有两种不同的选择关系:一种是无定选择,在几种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任选其一,有“或此或彼”、“非此即彼”的意思。例如:

    ⑩每天晚饭后我们都到什刹海边去散步,或去溜冰。(邓友梅《在悬崖上》)另一种是已定选择,即在几种可供选择的项目中,已经决定选取什么、舍弃什么,或是舍前取后,或是取前舍后。例如:

    ⑾与其把握他,不如把握自己;把握了自己,也就把握了将来。(赵丹涯《蓝天,也是属于你的》)

    ⑿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吴晗《谈骨气》)

    转折关系:前边分句先说一面,后边分句并不顺着前边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与之相对或相反的一面,表意的重点在后边分句。有“重转“和“轻转”之分。例如:

    ⒀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碧野《天山景物记》)

    ⒁钱先生果真下了牢,不过还没有受刑。(老舍《四世同堂》)

    因果关系:前后分句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有时是目的与措施的关系。因果关系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因果关系;或者先说明原因后说明结果,或者先说明结果后追述原因。例如:

    ⒂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鲁迅《杂谈读书》)

    ⒃封锁住疯子们的嘴,免得他们胡说八道,扰乱人心。(郭沫若《屈原》)另一种是推论性因果关系:前边分句提出一个前提或根据,后边分句推出一个结论。例如:

    ⒄二奎既然能把房门的钥匙给她,就很可能把我的打算告诉她。(毛志成《小镇风情》)

    假设关系:前边分句提出一个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边分句依据前边的假设推断出结果。假设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假设与结果相一致的,就是说有这一假设的充分条件,必定会有这一结果。例如:

    ⒅你如果不娶我,我就死!(浩然《姑娘大了要出嫁》)另一种是假设与结果不一致的,就是说前边分句先承认某一假设的事实,然后来一个转折,后边分句说出一个跟这一假设恰恰相反的结果。例如:

    ⒆即使是下雪天,也有人去看那坟上松树到底还剩几棵。(茅盾《残冬》)

    条件关系:前边分句说出一种条件,后边分句表示具备这种条件之后的结果。条件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唯一条件的,就是说这种条件是必要的、唯一的。例如:

    ⒇你只要说王青林家有病,他就会来的。(冰心《小桔灯》)

    (21)只有勤奋耐苦,才能在社会里站稳脚跟。(雁宁《回答》)

    (22)说的人越多,说的话也就味儿越重。(康濯《春种秋收》)另一种是无条件的,就是说前边分句排斥一切条件,后边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例如:

    (23)不管认识不认识,见到谁都打招呼。(吴伯箫《歌声》)

    这里,我们把人们通常所称的“取舍关系”复句归入“选择关系”复句中的“已定选择”,如例⑾和例⑿就是。前者是舍前取后的选择,后者是取前舍后的选择。这是因为人们斟酌取舍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我们又把“目的关系”归入“因果关系”,作为该类复句的分支。如例⒃中“免得他们胡说八道,扰乱人心”是目的,也可以将它理解为前边分句所述的“封锁住疯子们的嘴”这一措施之所由。因为行为的目的就是动机,就是动的原因。我们还把“连锁关系”归入“条件关系”,象例(22)这类句子,前后选用相同的词语,构成特定的连锁形式,前句怎么样,后句就跟着怎么样,前后分句紧密相连。除了“越…越…”(副词叠用),还有“谁…谁…”(疑问代词叠用)、“一…一…”(数词叠用)等等,这类句子有“如果(只要)…就…”或者“无论…都…”、“只有…才…”的意思。

    除此之外,有些关联词语也常用于紧缩句。紧缩句是一种非常精炼的句子形式,从句子结构上看是一个单句,它的谓语是一个用关联词语构成的固定格式,把两层意思紧缩在一起,所关联的两部分常常隐含着假设、条件之类的关系。例如:

    (24)它越想越不明白。(叶圣陶《画眉》)在紧缩句里,常用的关联词语,单个的,有“越、不、非、就、也、再”等;成对的,有“越…越…”、“不…不…”、“一…就…”、“非…不…”、“不…也…”、“再…也…”等。

    关联词语在各级语言单位中的用法,既复杂又多样。具体表现在:首先,同一个关联词语,可以用来表示多种的组合关系。就以副词“就”而言,可以单用于后边分句,根据不同的上下文,表示承接、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又可以构成“因为(如果、万一、只要、不论)…就…”之类的相对固定的格式,表示多种结构关系;也可以跟副词“才”、“刚”配对使用,构成“才(刚)…就…”的格式,表示承接关系等;还可以跟连词“于是”连用,放在同一分句里,表示承接关系,或者表示结果。其次,同一种组合关系的关联词语,可以有不只一个的异形同用的关联词语。例如:同是表示假设的连词,就有“果然、果真、假定、假令、假设、假如、假若、假使、如果、如其、如若、若是、设若、倘或、倘如、倘若、倘使、万一、要是”等等;同是表示让步的连词,就有“便是、即便、即或、即令、即使、就令、就使、就是、就算、哪怕、纵令、纵然、纵使”等等。正确掌握每个关联词语的用法是十分重要的。

    关联词语的运用,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单用:只用一个关联词语来联结。

    单用于后边分句的,如:而、也、还、更、才、便、就、则、再、此外、另外、同时、以致、以便。

    单用于前边分句的,如:固然、尽管、虽然、既然、因为、即使、如果、万一、无论、只要、只有。

    (二)合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联词语搭配使用,构成相对固定的关联格式。

    (1)配对使用:

    连词配连词。如:“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连词配副词。如:“如果…就…”、“无论…都…。

    副词配副词。如:“才…就…”、“再…也…”。

    (2)连用:接连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表同一类型关系的关联词语。

    连用于同一分句的,如:“然而…却…”、“于是…就…”。

    连用于同一层次的,如:“既…|又…|也…”、“不但…|连…都…”、“如果…的话|那么…”。

    连用于不同层次的,如:不仅因为…‖而且因为……|所以…。

    (3)叠用:同一关联词语接连反复出现。

    叠用于单重复句的,如:“越…越…”、“时而…时而…”。

    叠用于多重复句的,如:“由于…|才…‖才…”、“不管…‖不管…|总…”。

    在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中,用不用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合用,必须以是否清楚地表示意念关系为准则。

    有些关联词语,它们之间的用法,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存在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现象。例如:

    以至——乃至——甚至

    这三者都可以作连词,都可以连接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成分,放在最后一项的前面,表示递进关系。“以至”是“直到”的意思,重在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乃至”也可以用来表示范围的扩大或程度的加深,多用于书面;“甚至”重在引出并强调后边更突出的情况。例如:

    (25)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鲁迅《祝福》)

    (26)父亲每天替我们接孩子,送孩子,拖地板,打开水,买菜,做饭;乃至洗衣服,拆被子,换煤气。(梁晓声《父亲》)

    (27)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至比母莺还大。(郭沫若《杜鹃》)

    例(25)表示时间的延续,例(26)表示范围的扩大,例(27)突出强调后项“比母莺还大”。

    “以至”还可以表示因果关系,“乃至”、“甚至”没有这种用法;“甚至”还可以用作副词,“乃至”、“以至”不能。

    类似这种看似相同、实则有别的关联词语,在汉语中为数不少,例如“只要——只有”、“因此——因而”、“从而——进而”、“以至——以致”、“既而——继而”、“何况——况且”等等(详见本词典“【辨析】”项的条目),对于这些关联词语,必须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不断地求同辨异,掌握它们的正确用法。

  • 遁辞(遁词) 托辞(托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遁辞(遁词) 托辞(托词)

    遁辞(遁词)dùncí 托辞(托词)tuōcí

    名词。指借故推托的话。

    “遁词”强调有意避开正题的用心和作用,含有“没有什么道理,拿来搪塞”以及“很容易被人识破”的意味,是贬义词。例如:“把目标转移到‘个人’身上,实际上就是诡辩家的遁词和手腕”(《红旗》,1979,4);“已经出了禁令——编辑部谁也不准去天安门,可这能是你无所为的遁辞吗?”(《北京文艺》,1979,4)。

    “托辞”强调说的是推托的借口,含有“照顾到别影响双方关系”的意味;意思比“遁辞”轻。例如:“他说有事,不能来。我看这是托辞,未必真有事”;“焦淑红会不会真来呢?是托词,还是真心实意要跟他约会?”(浩然:《艳阳天》,第一卷)。

    “托辞”往往用作副词,表示“用推托的话”(如说:“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事,大半是被托辞拒绝”〔鲁迅:《伤逝》〕)。这种用法的“托辞”,和“遁辞”没有同义关系。

  • 誓言 誓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誓言 誓词

    誓言shìyán 誓词shìcí

    名词。指宣誓时说的、以后要照着所说去实行的话。

    “誓言”应用的范围较广,个人生活中发誓和集会上宣暂所说的言辞都可以用它来指说。例如:“临别前,两人难分难舍,发着两勿相忘的誓言”(《中国青年》,1979,5);“‘四个现代化日,我们一定要设酒重祭’。这两句被人们广为传颂的豪迈誓言,充分反映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迫切愿望”(《红旗》,1979,4);“在阁楼上,几个人庄重地举起右手,齐声念了入党誓言”。

    “誓词”含有“认真、讲究地写出来的词句”的意味;庄重的态度色彩比“誓言”的浓厚;一般在入党、入团或战斗前的宣誓当中加以使用。例如:“他那个小本子上抄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入党的誓词,做一个党员的起码条款,……都写在上边”(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想了一下,不知道可不可以用这样的誓词”(欧阳山:《三家巷》)。

  • 婉言 婉词(婉辞)-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婉言 婉词(婉辞)

    婉言wǎnyán 婉词(婉辞)wǎncí

    名词。指婉转曲折的话。在句中,由于作状语而又省略了前面的介词“以”或“用”,因此有“用婉转的话”的意思。

    “婉言”含有“温和地、有礼貌地说出来”的意味;同“谢绝”搭配,构成固定词组。例如:“同志们都自觉执行朱总司令的指示,婉言谢绝藏民送来的各种礼物”;“他家的人,再三再四地挽留我吃晚饭,我婉言谢绝了”(《马烽短篇新作》)。

    “婉词”是书面语用词,具有书面语色彩,使用频率比“婉言”低;多同“拒绝”搭配。例如:“我们婉词拒绝了老板”(《作品》,1979,7);“尚炯劝他去商洛山中入伙的话虽被他婉词拒绝,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又一次起了很大波动”(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

  • 锦词璀璨-实用委婉语词典

    锦词璀璨

    意为锦绣的文词十分灿烂。“璀璨”,即光彩鲜明。

  • 清词丽句-实用委婉语词典

    清词丽句

    意指作品用词清丽,未有芜杂,句子的铺排也很美丽或俏丽。也作“清辞妙句”。

  • 清词丽句,神采欲仙-实用委婉语词典

    清词丽句,神采欲仙

    形容诗文中的词句格外清丽,神采焕发。飘飘如同天上的神仙貌。

  • 骨气奇伟,词采华茂-实用委婉语词典

    骨气奇伟,词采华茂

    意为文章劲健显得奇壮,而语词又很有华美丰盛的文采。语出南朝梁钟嵘《诗品》。

  • 宗工巨匠,词淳气平-实用委婉语词典

    宗工巨匠,词淳气平

    意为作者是功力非凡的匠师,所以用词严谨淳朴,文气平和舒缓。语出明徐祯卿《谈艺录》。

  • 物以情观,词必巧丽-实用委婉语词典

    物以情观,词必巧丽

    意为由于作者描写的事物浸透了感情,所以文辞的运用也显得相偕清丽。“巧”,即心思灵敏,灵巧或巧妙。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 辞 词-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辞 词

    [辞cí 词cí]

    同 言词,词句。《庄子·盗跖》:“多辞缪说”。《易·乾·文言》:“修辞立其诚”。《论语·季氏》:“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史记·儒林列传》:“是时天子方好文词”。《盐铁论·刑德》:“惑于愚儒之文词以疑贤士之谋”。(惑于:被……迷惑)《文心雕龙·镕裁》:“剪裁浮词谓之裁”。庾信《哀江南赋序》:“不无危苦之词”。成语有“义正词严”。

    异 【辞】 ①口供。柳宗元《断刑论下》:“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 ②文辞。《文心雕龙·宗经》:“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 ③借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④文体的一种。如汉武帝《秋风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⑤推辞,不接受。《史记·项羽本纪》:“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⑥告辞,辞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使皇武子辞焉”。陶渊明《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

    【词】 一种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如“宋词”、“辛弃疾词”。

    辨 “辞”、“词”都有“言词”、“词句”的意思,但在先秦时代,一般用“辞”而不用“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辞”的应用范围广,“口供”、“推辞”、“告辞”等意义“词”都不具备。“文辞”后来也不写作“文词”。另外,“诗词”的“词”不能写成“辞”,“修辞”、“辞赋”的“辞”也不写成“词。”

  • 词丈-敬谦语小词典

    词丈cízhàng

    敬称。用来称前辈诗人。清·秋瑾《题乐天词丈〈春郊试马图〉》诗序:“甲辰南归,适见南海乐天词丈有《春郊试马图》之咏,一时和诗如林,无美不备。”

  • 并列词语和顿号、逗号-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并列词语和顿号、逗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载体已先后出现了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货币、债券与股票等多种形式。”

    但是并列词语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两项并列可以只用“和、与”等连词,多项并列中间可以用顿号,而最后两项常用“和、与”等连词,用了连词就不再用顿号。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一般说起来中间也没有什么停顿,就不能用顿号,如长江中下游、春秋天、上下班、父母亲、男女青年、离退人员、中小学生、城乡差别、红白喜事、吃饱喝足、一遍又一遍等。

    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例如:“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交警支队成为济南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

    并列词语内如果又包含有并列关系的词语,那么上一层要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还可以和连词“和、与、以及”等配合着用,目的就是避免结构层次的混乱。例如:“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使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良好基础。”主语部分是一个两重并列的结构,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下面一个例子顿号使用有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例中短语的并列也有两层,但用的都是顿号,层次显得不清晰。应把第一层并列短语间,即“利用”后、“管理”后、“保护”后和“应用”后的顿号都改成逗号。并列项内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两项之间可以用“和”,不一定非用顿号。调整后可以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 不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及物动词-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不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及物动词

    能带宾语的动词中,多数要求带名词性宾语,而不能带动词性宾语或形容词宾语。但是有些及物动词不能带名词性宾语,只能带动词性宾语或形容词宾语。这样的词如“主张、认为、感到、觉得、渴望、禁止、严加、予以、加以”等。例如:“他觉得有点困难。”“此处禁止倾倒垃圾。”“对考场舞弊行为必须严加处理。”

  • 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形容词-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形容词

    一般而言,形容词能受“很、挺、十分、非常、特别”之类的程度副词修饰。有些形容词是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主要有两种:

    一、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主要有五类:1.“雪白”类。前面的成分“雪”是修饰后面的形容词性成分“白”的,表示“白”的程度。例如:雪亮、冰凉、冰冷、火辣、通红、火红、漆黑、黝黑、油黑、蔚蓝、湛蓝、嫩黄、翠绿、喷香、飞快、酷热、笔直。2.加重叠词缀的形容词ABB式本身已表示了程度。例如:绿油油、黑乎乎、黑压压、白花花、黄澄澄、火辣辣、亮晶晶、酸溜溜、热腾腾、冷冰冰、冷清清、孤零零、光溜溜、静悄悄、湿漉漉、慢腾腾、血淋淋。3.形容词的重叠式。包括单音节形容词的AA式,如:长长(的)、高高(的)、慢慢(的)、满满(的)、大大(的)、圆圆(的)、平平(的)、重重(的),这类重叠式使用时后面要跟“的”(作状语时用“地”);双音节形容词的AABB式,如:清清楚楚、整整齐齐、仔仔细细、大大方方、漂漂亮亮、甜甜蜜蜜、规规矩矩、鬼鬼祟祟、慌慌张张、熙熙攘攘、恍恍惚惚;少数双音节表示贬义的形容词的A里AB式,如:慌里慌张、糊里糊涂、马里马虎、土里土气、小里小气、古里古怪、傻里傻气、啰里啰嗦、疙里疙瘩、邋里邋塌。4.“-AB”式。这类形式的词不多,如:一清二楚、一清二白、一干二净、一穷二白。5.其他复杂形式。如:黑咕隆咚、黑不溜秋、乌七八糟、乱七八糟。

    二、不能作谓语的形容词。它们也不能用“不”来否定,有的可以用“非”来否定。包括三类:1.只能作定语,直接修饰名词,或者用在“是……的”格式中。这样的词有不少,如“金、银、男、女、正、副、大型、特等、慢性、袖珍、新式、巨额、大型、多项、二级、新式、四方、五彩、万能、天然、人为、多年生、无记名、流线型”。例如,我们不能说“很慢性、十分巨额”;一般也不说“慢性的病、大型的企业”,常说“慢性病、大型企业”;也可以说“这种病是慢性的、这个企业是大型的”。(2)只能作状语。如“公然、全力、大肆、亲自、稳步、奋勇、信手”。例如,我们不能说“很全力帮助、特别稳步前进”,可以说“全力帮助、稳步(地)前进”。(3)既可作定语又可作状语。如“正式、同步、共同、永久、高速、单方面、全方位。”我们可以说“共同目标、同步卫星”,也可以说“共同完成、同步前进”。

  • 场作量词时的读音-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场作量词时的读音

    多音字“场”作量词时因使用场合的不同而读音不同。读cháng时用于事情的经过,例如“一场透雨、一场混战、这场大雨终于缓解了旱情、他俩昨天大吵了一场”。读chǎng时用于文娱体育活动、戏剧、考试等,例如“一场球赛”“第二场考试又失败了”“在比赛中要一场一场地拼搏”“昨天演出三场,场场爆满”“这次考试共有五场,已经考了四场”。

  • 儿化词的作用-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儿化词的作用

    一、儿化能够表示词性的变化。例如:

    动词→名词

    盖—盖儿 跟—跟儿 刺—刺儿

    卷—卷儿 圈一圈儿 扣—扣儿

    印—印儿

    形容词→名词

    亮—亮儿 尖—尖儿 准—准儿

    错—错儿

    儿化词多数是名词,也有少数量词(如把儿、对儿)和个别动词(如玩儿),所以应注意,不要轻易把动词、形容词儿化,以免闹出笑话。

    二、儿化有分辨词义的作用。例如:

    信:书信。

    信儿:消息,如捎个信儿。

    眼:眼睛。

    眼儿:小洞,如耳朵眼儿。

    白面:小麦粉。

    白面儿:毒品海洛因。

    后门:房屋等建筑后面开的门。

    后门儿:不正当的途径。这些词儿化不儿化,表示的意思不同,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三、儿化可以表示“小”的意思,带有喜爱的意味。例如:

    小孩儿 毛驴儿 金鱼儿 棍儿

    球儿 小猴儿 花园儿

    这些儿化词要根据表达的色彩需要而使用,没必要则不用。

    四、有些词习惯上总是儿化的。例如:

    歌儿 汁儿 哪儿 鸟儿 花儿

    玩儿 苗儿 坡儿 冰棍儿 大伙儿

    电影儿 老头儿 老伴儿 人缘儿 一会儿

    模特儿 麦穗儿 脸蛋儿 嗓门儿 玩意儿

  • 冒号后的并列词语间可以用分号-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冒号后的并列词语间可以用分号

    一般来说,并列的词语间的停顿用顿号或逗号,不用分号。但是,如果并列词语表示的是总说后的逐一列举,前面是冒号,并列词语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通货膨胀有五大害处:影响企业生产;影响商品流通;影响改革深化;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影响人心稳定。”“传统文化书籍的封面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二、独特的文化味;三、鲜明的时代感。”

    当然,上面两例的各并列短语间用逗号也可以,如果列举项较复杂,还可以用句号,但一般不用顿号。例如:“中药抗衰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整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作用、促进物质代谢、抗肿瘤作用。”

    例中的顿号最好改为分号或逗号。

    如果冒号后的并列词语是分行排列的,并列项之间用分号的就更多。例如:

    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

  • 数字与定型的词语-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数字与定型的词语

    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要求:定型的词语中的数字应使用汉字。定型的词(如“五倍子”),短语(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成语(如“四通八达”),惯用语(如“八字没一撇”“不管三七二十一”“三下五去二”“二百五”),缩略语(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中间作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 数字与计量单位名称的词头-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数字与计量单位名称的词头

    “千米、百米、十米、分米”等等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计量单位的名称。这几个计量单位名称中的“千、百、十、分”就是词头。词头,是指计量单位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前缀。目前,国际计量单位共采纳了16个词头:“1018——艾(符号:E),1015——拍(符号:P),1012——太(符号:T),109——吉(符号:G),106——兆(符号:M),103——千(符号:k),102——百(符号:h),101——十(符号:da),10-1——分(符号:d),10-2——厘(符号:c),10-3——毫(符号:m),10-6——微(符号,μ),10-9——纳(符号:n),10-12——皮(符号:p),10-15——飞(符号:f),10-18——阿(符号:a)。作为词头,必须紧接后面的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计量单位。如:兆赫兹(MHz),千米(km),分贝(dB),毫安(mA)。在这16个词头中,“兆、千、百、十”四个与普通数字“兆、千、百、十”同形。在使用数字时应加以区别。如:“5千米”“5000米”的写法都是正确的(差别在于选用了不同的计量单位),但“5千元”的写法则是错误的,应写作“5000元”。

  • 数字中的单音节数词-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数字中的单音节数词

    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有这么一条:对于非物理量(通俗点说,就是非度量衡单位的普通量词),“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这条规定是非常正确的。汉语数词体系中,下列单音节数词被认为是基本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以及百、千、万、亿、零、半、两、几,共计18个。基本数词在结构上、用法上都具有不同于复合数词和数词短语的特点。因此当出版物上使用汉字总的倾向是用阿拉伯数字的时候,其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应当特别看待。为什么这么说呢?文章中跟普通量词连用的数字,最常见的还是较小的数字“一、二、三……十”。如果一篇文章中出现一个或几个这样的数字,转换成阿拉伯数字,虽然也说得过去,但并不非常好。“一、二、三……十”,虽然也是数目,但常可能有单纯计数以外的含义。

  • 提名和题名、提词和题词-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提名和题名、提词和题词

    它们混用的关键主要是没有区别清楚“提”和“题”。“提”在这里是提出、举出或提示的意思;“题”在这里是写上、签上的意思。一、“提名”指在选举或评选前提出有可能当选的人或事物的名字。例如:“这次班干部选举我们采取了先提名后表决的方式。”“这部长篇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提名。”“题名”指为留纪念而留下姓名。例如:“他应邀在纪念簿上题名。”“这本书的扉页有作者的亲笔题名。”二、“提词”只能作动词,指演出时给演员提示台词。例如:“他每次演出都要人在幕后提词,真不可思议。”“题词”作动词指写下表示纪念或勉励的话,例如:“每一个参加典礼的来宾都题词纪念。”作名词指写下的表示纪念或勉励的话,例如:“这是总理的亲笔题词。”

  • 修辞与修词-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修辞与修词

    “修辞”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可作为修辞学学科的省称。“修词”一词,古汉语中在指“作文,文辞,修饰文辞、词句”意义上与“修辞”相同,二者都有用例。但作为“修辞学”学科的省称或作为修辞手段来说,现代汉语中一般不写作“修词”。

  • 一些词性与读音相联系的多音字-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一些词性与读音相联系的多音字

    有些多音字可以通过词性来分辨读音,而这些读音、词性的差别是与意义联系着的。如果将读音、词性、词义三者联系起来就更容易分辨了。这里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处:作动词义,读chǔ,表示交往、存在、办理、惩治等义,如:相处、设身处地、处理、处置、惩处;作名词义,读chù,指地方、机关等,如:住处、灵魂深处、科研处、办事处。

    畜:作名词义,读chù,意指禽兽,多指家畜,如:牲畜、畜生、六畜兴旺;作动词义,读xù,指饲养(动物),如:畜产、畜牧、畜养、畜牲口。

    传:作动词义,读chuán,表示交给、教给、散布、传导、表达、发令、传染等义,如:传递、传授、传播、传热、传神、传讯、传染病;作名词义,读zhuàn,指记录生平事迹、叙述历史故事、解释经文的文字或作品,如:自传、外传、《水浒传》、经传。

    创:作名词义,读chuāng,指受伤的地方,如:创伤、创口、创痛、予以重创、战争的创伤;作动词义,读chuàng,指开始(做)、初次(做),如:创办、创造、创作、创记录、首创、开创。

    担:作动词义,读dān,指用肩膀挑、承当等义,如:担水、担粮食、担负、承担、分担、担惊受怕;作名词义,读dàn,指挑的东西或担负的责任,如:扁担、货郎担、担子、勇挑重担;作量词义也读dàn,指一百斤,常笼统地指一次挑的量,如:一担谷子、一担柴禾。

    混:作形容词义,大多读hún,表示浑浊、糊涂等义,如:混蛋、混水摸鱼、混头混脑;作动词义,读hùn,表示掺杂、蒙混等义,如:混合、混为一谈、鱼目混珠、混日子、混事魔王。

    劲:作名词义,读jìn,表示力气、精神、神情、趣味等义,如:劲头、鼓足干劲、骄傲劲儿、没劲;作形容词义,读jìng,表示坚强有力,如:强劲、刚劲、劲敌、疾风知劲草。

    量:作动词义,大多读liáng,表示测定、估计等义,如:测量、量体温、量程、量度、量具、估量、端量、思量(在表示衡量义的“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量体裁衣、量刑”等词中读liàng);作名词义,读liàng,表示测量的器物、容纳或禁受的限度、数目等义,如:量词、量变、气量、胆量、力量、质量、流量、降雨量。

    铺:作动词义,读pū,表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如:铺床、铺轨、铺平道路、平铺直叙、铺天盖地;作名词义,读pù,指铺子、床铺,如:肉铺、杂货铺、铺面、铺位。

    散:作形容词义,读sǎn,表示松散、零碎等义,如:散漫、散兵游勇、散光、散文、散装、散座;作动词义,读sàn,表示分开、散布、排除等义,如:散场、解散、烟消云散、发散、散传单、散闷、散心。

    丧:作名词义,读sāng,指跟死人有关的事情,如:丧事、丧礼、丧钟、治丧、守丧;作动词义,读sàng,表示失去,如:丧失、丧胆、丧家之犬、丧权辱国、玩物丧志。

    扇:作动词义,读shān,表示摇动(扇子等)、用手掌打等义,如:扇风、扇扇(shàn)子、扇了他一掌;作名词义,读shàn,指扇子或板状、片状的东西,如:电扇、芭蕉扇、门扇、隔扇、扇面;作量词义也读shàn,如:一扇门、两扇窗子。

    数:作动词义,读shǔ,表示查点(数目)、计算比较、列举(罪状)等义,如:数不胜数、数数(shù)目、数一数二、数得上、数落、数说、数了一顿;作名词义,读shù,表示数目、数量、劫数等义,如:人数、天数、数以万计、数学、自然数、复数、在数难逃。

  • 疑问词和问号-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疑问词和问号

    疑问句大多都会使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儿”等或疑问语气词如“呢、吗”等,但是疑问词也可以用在非疑问句中。所以一个句子末尾用不用问号,不能以句子里有没有疑问词为依据,而是要由全句的语气来决定。

    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是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就不能用问号。例如:“他始终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一生都不愿提起自己的故乡?”“人们关心的是像这样见义勇为而受伤的人由谁来管?怎么管?”两例都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句末问号用得不对,应改为句号。后例的第一个问号要改为逗号。

    还有的句子包含选择性的疑问形式,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也不用问号。例如:“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如果独立用,可以是要求回答的疑问句,句末应该用问号。但该例中这个选择问句形式充当全句的宾语,整个句子是陈述句,所以句末要用句号。

    下面例子里句末的问号用得不对:“酒后开车,怎么能不出事呢?”“你先吃一点尝尝味道吧?”

    前例是反问句,感叹的语气较强,句末应该用叹号。后例则是一个祈使句,语气较缓,句末应该用句号。

    与上面的情形相反,有的句子虽然没有疑问词,但句子是疑问语气,特别是在一些对话的场合,高扬的句调就表示疑问,写下来就要用问号。例如:“说好了一块去的,这么一会儿就改主意了?”“书包?你来的时候带书包了吗?”

    后例第一句是独词句,疑问语气是明显的,所以用问号。

  • 理屈词穷 义正辞严-反义词应用词典

    理屈词穷 义正辞严

    理屈词穷 lǐqūcíqióng

    义正辞严 yìzhèngcíyán

    【理屈词穷】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道理站不住脚,没有辩解的话可说。

    〔例句〕

    1.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辨于口以御人耳。

    2.众畏其唇吻,皆缄口不答;惟树后坐一人抗词与辩,连抵其隐。理屈词穷,怒问:“子为谁?”应日:“仆焦王相也。”

    3.当着美国官员的面责问:“这里的卫生条件,难道比华人区还好吗?”美国官员理屈词穷,只得把关押的华人全部放了出来。

    【义正辞严】道理公允正当,言辞严正有力。

    〔例句〕

    1.所不同的,只是他总有一面义正辞严的军旗,还有一条尤其义正辞严的逃路。

    2.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辞

  • 强词夺理 入情入理-反义词应用词典

    强词夺理 入情入理

    强词夺理 qiǎngcíduólǐ

    入情入理 rùqíngrùlǐ

    【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例句〕

    1.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2.在霓虹灯的照耀之下,哪怕你是瞎扒干,也不能不让百货公司多赚几个钱儿,哪怕你是圣安冬尼,也经不起摩登许飞琼的诱惑。——这种强词夺理的说法,无非因为我享受不着电灯。

    【入情入理】合乎情理。

    〔例句〕

    1.小说《基督山伯爵》有一连串出人意外而又入情入理、富有奇遇色彩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精彩情节。

    2.潘先生对老婆浅薄见识的气恼,咄咄逼人的口吻,自命不凡的神态,以及自以为是的心理,都表现得入情入理,恰到好处。

  • 词 词汇 语汇-近义词应用词典

    词 词汇 语汇

    词 cí 词汇 cíhuì 语汇 yǔhuì

    【词】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如:

    1.短语是词的组合。

    【词汇】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的总称。如:

    2.还有一种词汇化了的短语,或者叫做短语式的词。

    【语汇】一种语言的或一个人所用的词和短语的总和。如:

    3.劳动人民的语汇是生动活泼的。

    辨析:“词”是表示普遍概念或个体概念的名词,可指单个的词或许多词。“词汇”是表示集合概念的名词,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等,是许多词的总和,不指单个词。“语汇”指各种语言本身所包括的词和短语的总和,也指一个人所用的词和短语的总和。

  • 词-古文观止词典

    词cí

    【词性】:名词

    一、指信(1)。《送石处士序》:于是撰书词,具马币。——这时候,〔乌公就叫人〕写好书信,备好马匹、礼物。

    二、言词(1)。《留侯论》:高祖发怒,见于词色。——汉高祖发怒了,在言词和脸色上都表现出来。

  • 词章-古文观止词典

    词章cí zhāng

    【词性】:名词

    诗文(1)。《柳子厚墓志铭》:为词章泛滥停蓄。——〔他〕写的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风格雄厚凝炼。

  • 词宗-古文观止词典

    词宗cí zōng

    【词性】:名词

    文章宗匠,即文章写得好,为人敬仰(1)。《滕王阁序》:孟学士之词宗。——都是孟学士般的文章宗匠。

  • 巧词-古文观止词典

    巧词qiǎo c

    í巧言,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1)。《待漏院记》:构巧词以悦之。——编造巧言来使他高兴。

  • 文词-古文观止词典

    文词wén cí

    【词性】:名词

    指文章,诗文(3)。《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其中经过子厚亲自讲授指点写出的文章,都符合规范,值得观赏。《上梅直讲书》: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年纪渐渐大了,才能读到他们的文章。《青霞先生文集序》: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至于集子里的诗文好不好,以及是否符合古代名作家的意旨,这就不是评论沈君的大节的原则了。

  • 淫词-古文观止词典

    淫词yín cí

    夸大其实的言辞,过头的话(1)。《尊经阁记》:侈淫词。——大谈过头的话。

  • 词出佳人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词出佳人口

    【释义】:

    意谓词曲由美人唱出则格外悦耳动听。《金瓶梅词话》五九:当下郑爱香儿弹筝,爱月儿琵琶,唱了一套“兜的上心来”。端的词出佳人口,有裂石绕梁之声。《梼杌闲评》七:一娘又唱了套南曲,二人啧啧称羡。那人道:“从来南曲没有唱得这等妙的,正是词出佳人口。”《玉燕姻缘全传》四:柳姑娘微启朱唇,调动清音。果然是:词出佳人口,莺声萦画堂,送去短墙尤有韵,收来窗下自悠扬。

  • 理直气壮,词穷理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理直气壮,词穷理亏

    【释义】:

    直:正确。理由正确充分,说话就有气势,理由站不住脚,就无话可说。《玉燕姻缘全传》六一:皇上午门外有一座冤鼓楼,楼下有多少御林军把守,你却不可害怕。自古道:理直气壮,词穷理亏。看人的来意虚实。

  • 没词儿-汉语惯用语辞典

    没词儿méi cír

    谓无话可说,说不出话。如他做错了事很会强辩,这次在事实面前,他没词儿了。

  • 潜台词-汉语惯用语辞典

    潜台词qián tái cí

    戏剧术语。指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亦借指某种暗含的意思。姚雪垠《李自成》“祭文中有些话因为有‘潜台词’,在执笔者自己诵读时比旁人更为感动。”

  • 文明词-汉语惯用语辞典

    文明词wén míng cí

    指明髦的词语。曹禺《雷雨》“反正有钱的人顶方便,做了坏事,外面比做了好事装得还体面,文明词越用得多,心里头越男盗女娼。”

  • 词-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词cí

    ①言词,词句。《陌上桑》:“罗敷前致~:‘使君一何愚!’”②一种韵文,又叫长短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朱彝尊《解佩令》:“老去填~,一半是空中传恨。”

    【词宗】文学词章为众所仰慕的人。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

  • 伟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伟词wěi cí

    【释义】:

    壮美瑰丽的文词。郭沫若《屈原·招魂·天问·九歌》:“认为屈原招怀王,沿依旧俗,别铸伟词,似较巫觋任意歌唱之说更为圆满也。”

  • 一面之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面之词yī miàn zhī cí

    【释义】:

    单方面的话。黄远庸《借款里面之秘密》:“此虽一面之词,盖解散四国团避重就轻,本是一种办法,惜办之未得法耳。”也作“一面之辞”。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那时有些人是听了张正典一面之辞,还以为刘满硬要换地。”

  • 万口一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万口一词wàn kǒu yī cí

    【释义】:

    见“万口一辞”。

  • 不实之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实之词bù shí zhī cí

    【释义】:

    没有事实根据的话。巴金《里昂》:“就是对偶而在报刊上出现的挖苦和不实之词,我也把它们当作对我的鞭策。”

  • 不赞一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赞一词bù zàn yī cí

    【释义】: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用为一言不发之意。鲁迅《头发的故事》:“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词,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 严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严词yán cí

    【释义】:

    严厉的言词。如:对于这种无理要求,我们只能严词拒绝。

  • 严词厉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严词厉色yán cí lì sè

    【释义】:

    指说话时态度、措词都很严峻。欧阳山《柳暗花明》:“陆文婷把他叫住了,又迟疑了老半天才严词厉色地对他嘱咐道。”

  • 中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词zhōng cí

    【释义】:

    即中项。

  • 及物动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及物动词jí wù dòng cí

    【释义】:

    又称他动词、外动词。动词的一种。它所表示的动作常涉及动作者以外的事物,如“吃”、“穿”、“读”、“写”等。

  • 义正词严-现代汉语大词典

    义正词严yì zhèng cí yán

    【释义】:

    道理正大而言词严厉。如:甲方的驳论,义正词严,无懈可击。也作“义正辞严”。郭沫若《摩登唐吉诃德的一种手法》:“(他)真是义正辞严,把‘为寇’者们骂得有声有色。”

  • 主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主词zhǔ cí

    【释义】:

    ①逻辑名词。或称主项。一个命题的三个部分之一,表示判断的对象。如“太阳是恒星”这个命题中的“太阳”是主词。②语法名词。见“主语”。

  • 卑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卑词bēi cí

    【释义】:

    见“卑辞”。

  • 历史语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历史语词lì shǐ yǔ cí

    【释义】:

    表示历史上存在过的事物或现象而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语词。如“御史”、“四望车”、“腰斩”等。

  • 创刊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创刊词chuàng kān cí

    【释义】:

    刊物创刊号上发表的说明该刊创办宗旨、刊载内容等问题的文章。袁鹰《飞》:“他在《校风》的创刊词里慷慨陈词。”

  • 判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判词pàn cí

    【释义】:

    ①判决书的旧称。②断语;结论。徐特立《我的生活》:“至于卜卦,我照卜辞判断,常不灵验,其他卜者常验,细究他们的判词,发现均是两可的骑墙语。”

  • 剧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词jù cí

    【释义】:

    台词。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譬如同为剧词,并假定所发挥的正是同样的四种作用,但一用散文写成,一用诗句写成,说念时岂能毫无分别!”

  • 副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副词fù cí

    【释义】:

    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 内动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内动词nèi dòng cí

    【释义】:

    即内动字。

  • 仂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仂词lè cí

    【释义】:

    词组。朱自清《中国语的特征在那里》:“词品的意念应用于着重词序的中国语,可以帮助说明词、仂词、‘谓语形式’、‘句子形式’等的作用。”

  • 介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介词jiè cí

    【释义】: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表示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的词。如“从”、“自”、“对于”、“把”、“被”等。

  • 代名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代名词dài míng cí

    【释义】:

    ①代替正式名称的词。金近《有这样一个孩子》:“他要找一个同学,从来不叫名字,只叫喂喂喂喂,他创造了这个代名词。”引申指代号,绰号。綦水源《三不吹》:“‘三不吹’在这种语气里成了固执、横蛮、不讲理的代名词。”②即代词。

  • 代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代词dài cí

    【释义】: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可分为三类:(1)人称代词。如“我、他们”;(2)疑问代词。如“谁、怎么”;(3)指示代词。如“这、那里、如此”。

  • 他动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他动词tā dòng cí

    【释义】:

    即及物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常涉及动作者以外的事物。

  • 众口一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众口一词zhòng kǒu yī cí

    【释义】:

    同“众口一辞”。如:对这件事,大家都众口一词说好。

  • 体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体词tǐ cí

    【释义】:

    语法名词。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的总称。

  • 供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供词gòng cí

    【释义】:

    指受审者口头或书面交待的内容。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从法庭的口吻里听得出,对于他的供词是不相信的,怎么会释放呢?”

  • 借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借词jiè cí

    【释义】:

    也称外来语。指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语。汉语的借词可以分为四类:(1)译音的。如糌粑、萨奇马、沙发、苏维埃。(2)译音加表意成分的。如卡车、啤酒、芭蕾舞。(3)半译音半译意的。如冰淇淋。(4)从使用汉字的国家(主要是日本)直接借来的。如手续、场合、取缔。有些事物虽然最初来自别的民族,但如表达其概念的词语纯粹是用汉字译意的,一般不算借词。如电话、机关枪。

  • 单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单词dān cí

    【释义】:

    语法学用语。(1)即词。与“词组”相对。(2)指单纯词。区别于合成词。

  • 单纯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单纯词dān chún cí

    【释义】:

    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区别于合成词,如马、跑、快、葡萄、徘徊、朦胧等。

  • 单音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单音词dān yīn cí

    【释义】:

    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如山、水、花、草、人等。

  • 包揽词讼-现代汉语大词典

    包揽词讼bāo lǎn cí sòng

    【释义】:

    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钱文贵在村子上包揽词讼,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

  • 语气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语气词yǔ qì cí

    【释义】:

    又称助字、助词。一般用于句末,有时也用于句中,表示停顿。古代常用“也”“矣”等表示陈述语气,用“乎”“邪(耶)”等表示疑问语气,用“哉”“夫”等表示感叹语气,用“矣”“也”等表示祈使语气。现代汉语常用“的”、“了”、“吗”、“呢”、“么”、“吧”、“啊”表示语气。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文言最常用的语气词是‘也’和‘矣’,‘矣’字和白话的‘了’大致相合,但白话里哪一个语气词和‘也’相当呢?”

  • 语助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语助词yǔ zhù cí

    【释义】:

    在语言中专门表示各种语气的助词。一般位于句末或句中停顿之处。也称语气词。鲁迅《答〈戏〉周刊编者信》:“大抵前者的句子简,语助词和感叹词少;后者句子长,语助词和感叹词多。”

  • 言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言词yán cí

    【释义】:

    说话或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孙犁《金梅〈文海求珠集〉序》:“所发言词,谦虚信实…使人读起来,有咀嚼回味的余地。”

  • 训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训词xùn cí

    【释义】:

    旧指上对下教导和告诫时所说的话。冰心《离家的一年》:“校长的训词,他听得不甚清楚。”

  • 证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证词zhèng cí

    【释义】:

    证明案件或事情真相的言词。《文汇报》1985.12.31:“张律师见夏书记越说越有失自己身分,便进一步向他讲有关证人证词的法律知识。”

  • 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cí詞

    【释义】:

    ①言辞;文辞。孙犁《读〈蒲柳人家〉》:“历史最正直公平,不需要虚词,更厌弃伪词。”②诉讼。如:词讼。③借口;理由。申伯纯《记“西安事变”》:“后来,他又以居间调停为词,主张把蒋介石送到太原。”④语言组织中的基本单位,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鲁迅《人生识字胡涂始》:“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旧时也专指语助词、虚词。吕叔湘《语文常谈》:“古时候所谓‘词’是虚字的意思。用做语言单位的名称,好像是从章士钊的《中等国文典》开始。”⑤文体名。(1)古代乐府诗体的一种。如:《木兰词》。(2)按谱填写,可合乐歌唱,渊源于南朝,始于唐,盛于宋的一种诗体。也称长短句。(3)泛指戏剧、讲唱、歌曲等艺术中的语言、文字部分。《新观察》1983年第19期:“原来,咱们天天哼哼的《渔光曲》,就是他爱人安娥写的词。”

  • 词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人cí rén

    【释义】:

    擅长文辞的人。①指骚、赋作者。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又有《卜居》、《渔父》…其设为问难,履韵偶句之法,则颇为词人则效。”②指填词的人。郭沫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不用说这里丝毫也没有旧式词人的那种靡靡之音。”

  • 词儿-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儿cir

    【释义】: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也指说话、文章中的语句。夏丏尊等《文心》:“我的题目中用了‘组织’这一个词儿。”

  • 词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义cí yì

    【释义】:

    语言学术语。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 词不达意-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不达意cí bù dá yì

    【释义】:

    指词句不能充分、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惟文笔则远不逮。词不达意,粗具梗概而已。”

  • 词气-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气cí qì

    【释义】:

    言语或文词的气势。鲁迅《孤独者》:“他那词气的冷峭,实在又使我悚然。”

  • 词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目cí mù

    【释义】:

    词语条目,即辞典中每一个注释的对象。《〈辞海〉前言》:“《辞海》是一部综合性辞书,编纂和使用时间较长,内容要求稳定。因此,凡是正在发展或经常变动的词目,暂不收入。”

  • 词令-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令cí lìng

    【释义】:

    应对得宜的言词。杨沫《青春之歌》:“听起来,他还是个善于词令的年轻人。”

  • 词句-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句cí jù

    【释义】:

    词和句子;字句。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睁大眼睛注意地听着从他嘴里慢慢流出的美丽动人的词句。”

  • 词汇-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汇cí huì

    【释义】:

    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也指一个人或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魏巍《东方》:“他们都很快学会了彼此语言中最需要的词汇。”

  • 词汇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汇学cí huì xué

    【释义】:

    语言学的一个部门。研究语言或一种语言的词汇的组成和历史发展。

  • 词头-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头cí tóu

    【释义】:

    ①语言学用语。即前缀,加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如“阿姨”的“阿”,“老王”的“老”。②辞书学用语。即词目。

  • 词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臣cí chén

    【释义】:

    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鲁迅《从帮忙到扯淡》:“所谓国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词臣。”

  • 词曲-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曲cí qǔ

    【释义】:

    词和曲的并称。

  • 词华-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华cí huá

    【释义】:

    文采;辞藻华丽。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武帝词华,实为独绝。”

  • 词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色cí sè

    【释义】:

    言语和神态。聂绀弩《失掉南京得到无穷》:“从前那种愤慨的词色,似乎完全绝了迹。”

  • 词讼-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讼cí sòng

    【释义】:

    诉讼。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钱文贵在村子上包揽词讼,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

  • 词坛-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坛cí tán

    【释义】:

    填词界。如:词坛泰斗。

  • 词严义正-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严义正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鲁迅《“题未定”草九》:“这真可谓‘词严义正’。所举的群小,也都确实的。”

  • 词余-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余cí yú

    【释义】:

    曲的别称。意思指曲是由词发展而来的。

  • 词条-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条cí tiáo

    【释义】:

    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

  • 词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序cí xù

    【释义】:

    也称语序。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在汉语里,词序是一种主要语法手段。词序的变动能使词组或句子具有不同的意义,如“不完全懂”和“完全不懂”,“小羊上山吃草”和“山上小羊吃草”。

  • 词穷-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穷cí qióng

    【释义】:

    无话可说。如:词穷理屈。

  • 词穷理屈-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穷理屈cí qióng lǐ qū

    【释义】:

    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冯永祥给马慕韩这么一追问,有点词穷理屈,尴尬地瞪着两只眼睛。”

  • 词尾-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尾cí wěi

    【释义】:

    附加在词的后面,表示词形变化的词素。如“站着”的“着”,“孩子们”的“们”。汉语语法著作中常用“词尾”一名兼指后缀和词尾。

  • 词林-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林cí lín

    【释义】:

    ①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如:《同义词词林》。②古时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严复《救亡决论》:“至于成贡士,入词林,则其号愈荣,而自视也亦愈大。”

  • 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典cí diǎn

    【释义】:

    收集词汇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

  • 词命-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命cí mìng

    【释义】:

    词令,聘问应对之词。刘师培《〈文章学史〉序》:“然协词命者属行人,读誓禁者属讶士,则使臣之职,首重修辞。”

  • 词采-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采cí cǎi

    【释义】:

    见“词彩”。

  • 词法-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法cí fǎ

    【释义】:

    指语法学中研究词的形态变化的部分。包括词的构造、变化和分类等内容。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例如唐译佛经,元译上谕,当时很有些‘文法句法词法’是生造的。”

  • 词性-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性cí xìng

    【释义】:

    语法上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 词宗-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宗cí zōng

    【释义】:

    词章为众所宗仰的人;词坛泰斗。如:一代词宗。

  • 词话-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话cí huà

    【释义】:

    ①评论词、词人、词派以及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著述。始于宋代,最早的词话专著是宋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今佚。著名者有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王国维《人间词话》等等。②盛行于元明两代的说唱艺术形式。姚华《论文后编》:“而杂剧一科,且为词话开山,传奇导源,授受相承,皆宗北宋。”又明人章回小说中夹有诗词者,也称“词话”,如《金瓶梅词话》。

  • 词组-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组cí zǔ

    【释义】:

    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一组词。

  • 词品-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品cí pǐn

    【释义】:

    词的品格。王国维《人间词话》:“‘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 词律-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律cí lǜ

    【释义】:

    词的格律。清万树有《词律》二十卷。

  • 词类-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类cí lèi

    【释义】:

    词的语法分类。语言中的词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按照词的不同功能,可以区分出若干类。现代汉语的词一般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以上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以上虚词)等十二类。

  • 词语-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语cí yǔ

    【释义】:

    ①文辞。章炳麟《文学说例》:“《尚书》词语闳雅,诚非战国时可比。”②词和短语;字眼。浩然《艳阳天》:“萧长春仔细地…辨别他每一句话的词语和音调。”

  • 词说-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说cí shuō

    【释义】:

    ①言辞。张难先《科学补习所始末》:“瑛年少英挺,善词说,闻者莫不感动。”②文体名。王闿运《论文体》:“《天问》是赞,《九章》是赋,《大招》是诔,《卜居》、《渔父》是词说。”

  • 词素-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素cí sù

    【释义】:

    语言学用语。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有的词只包含一个词素,如“人”、“蜈蚣”等,有的词包含两个或更多的词素,如“人民”包含“人”和“民”两个词素,“图书馆”包含“图”、“书”和“馆”三个词素。

  • 词根-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根cí gēn

    【释义】:

    词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桌子”里的“桌”,“学习”里的“学”和“习”。

  • 词根语-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根语cí gēn yǔ

    【释义】:

    没有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这种语言句子里词与词的语法关系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

  • 词致-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致cí zhì

    【释义】:

    言论、文辞的意趣和情调。如:词致可观。

  • 词调-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调cí diào

    【释义】:

    诗和词的格调。也专指填词的格调。夏丏尊等《文心》:“这里所收的是一百首名词,一百个普通常用的词调。”

  • 词理-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理cí lǐ

    【释义】:

    文词的义理。严复《译〈天演论〉例言》:“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 词章-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章cí zhāng

    【释义】:

    诗文的总称。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听其言论,则日日痛哭,读其词章,则字字《孤愤》。”

  • 词彩-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彩cí cǎi

    【释义】:

    也作“词采”。词章的文彩。秦牧《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我们现在读到的一切动人的散文,它们也许很有词采之美吧。”也指词藻。夏丏尊等《文心》:“从前的人大都以‘风花雪月’为诗料,新体诗中这类‘风花雪月’的词彩也常常见到。”

  • 词缀-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缀cí zhuì

    【释义】:

    附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常见的有前缀、后缀两种。如“老鼠”、“老虎”里的“老”;“作家”、“科学家”里的“家”。

  • 词赋-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赋cí fù

    【释义】:

    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因此后人称赋体文学为“词赋”。后也指词和赋。孙犁《读作品记(五)》:“这是作家研究吸取了外国古典文学语言,特别是中国的词赋、小说、话本,以及民间演唱材料的结果。”

  • 词锋-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锋cí fēng

    【释义】:

    ①犀利的文笔或口才。曹禺《雷雨》:“他说话微微有点口吃似的,但是在他的感情激昂的时候,词锋是锐利的。”②言词所向;话题。叶圣陶《一个朋友》:“当时我便转了词锋道:‘伊快乐么?’”

  • 词牌-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牌cí pái

    【释义】:

    指填词用的曲调。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调和词的内容就不一定有联系,而且大多数词都已不再配乐歌唱,所以各个调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

  • 词韵-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韵cí yùn

    【释义】:

    填词所押的韵或填词所依据的韵书。

  • 词意-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意cí yì

    【释义】:

    文辞的含意。侯宝林《普通话与方言》:“儿化韵虽然丰富多采,要是用得不恰当,意思就变啦,因为它能区别词意嘛。”

  • 词源-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源cí yuán

    【释义】:

    语词的源头。在旧辞书中,《辞源》在语词溯源上有开创之功。

  • 词境-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境cí jìng

    【释义】:

    词的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

  • 词谱-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谱cí pǔ

    【释义】:

    指每一词牌的格式,也指集合词调各种体式,经过分类编排,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内容主要介绍填词的各种规则,如字句定额、声韵安排、词调来源等。

  • 词题-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题cí tí

    【释义】:

    词的题目。王力《诗词格律》:“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 词藻-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藻cí zǎo

    【释义】:

    同“辞藻”。

  • 詈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詈词lì cí

    【释义】:

    骂人的话。

  • 诔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诔词lěi cí

    【释义】:

    叙述死者事迹表示哀悼的文辞。

  • 诗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诗词shī cí

    【释义】:

    诗和词。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毛主席的光辉诗词。”

  • 诨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诨词hùn cí

    【释义】:

    诙谐戏谑的言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状以骈俪,证以诗歌,又杂诨词,以博笑噱。”

  • 语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语词yǔ cí

    【释义】:

    ①文句。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南方之文,多属单行,语词浅显,乃古代之语也。”②泛指词、词组一类的语言成分。

  • 说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说词shuō cí

    【释义】:

    ①言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刘承恩)善于说词,胆识俱壮,即委令赴鄂宣谕。”②辩解或推托的理由。聂绀弩《梦》:“有一种巧妙的说词,印度虽然应该独立,却不应该在这个时候。”

  • 誓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誓词shì cí

    【释义】:

    古代约束告戒将士的言辞。郭沫若《论古代社会》:“《书经》所载的,大都是诰词、誓词,属于皇家的东西。”也指誓言。如:立下誓词。

  • 调词架讼-现代汉语大词典

    调词架讼tiáo cí jià sòng

    【释义】:

    调唆他人诉讼。孙犁《钟》:“她竟能调词架讼,成了村里政治舞台上的要人。”

  • 谓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谓词wèi cí

    【释义】:

    ①句子里谓语部分中的主要的词。②数理逻辑中表示一个个体的性质和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间关系的词。

  • 谢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谢词xiè cí

    【释义】:

    在各种仪式上表示感谢的话。如:他那充满热情的谢词博得了大家的好评。

  • 谤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谤词bàng cí

    【释义】:

    毁谤之词。秦牧《读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历代史书上的谤词就更骇人听闻了。”

  • 谩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谩词mán cí

    【释义】:

    欺诳的言辞。郭沫若《〈诅楚文〉考释》:“故余信文中所述必非谩词,正足以补史之缺文。”

  • 陈言肤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陈言肤词chén yán fū cí

    【释义】:

    陈旧而肤浅的言词。马南邨《文章长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 陈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陈词chén cí

    【释义】:

    ①陈述意见。毛洋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倘蒙采纳施行,抗战幸甚,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幸甚。迫切陈词,愿闻明教。”②陈旧的言词。秦牧《漫记端木蕻良》:“有时描绘事物比较枝蔓,运用语言陈词稍多,却感到是美中不足之处。”

  • 陈词滥调-现代汉语大词典

    陈词滥调chén cí làn diào

    【释义】:

    陈旧而空泛的言词。孙犁《读一篇散文》:“不巧的是,凡是长篇散文,新鲜意思却非常之少,语言也是陈词滥调。”

  • 隐约其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隐约其词yǐn yuē qí cí

    【释义】:

    指说话躲躲闪闪,使人无法完全明白。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 鄙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鄙词bǐ cí

    【释义】:

    鄙俚之词。如:鄙词俚语。

  • 动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动词dòng cí

    【释义】:

    语法上指陈述人或事物的动作、情况、变化的词。

  • 助动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助动词zhù dòng cí

    【释义】:

    动词的一类。表示可能、应该、必须、愿望等意思,如能、会、可以、可能、该、应该、得、必须、要、肯、敢、愿意。通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

  • 助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助词zhù cí

    【释义】:

    指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一种特殊虚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国的语文法言,至唐宋以后而助词之作用特别突出。”

  • 反义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反义词fǎn yì cí

    【释义】:

    词性相同、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例如“新”和“旧”、“热”和“冷”、“上”和“下”。

  • 发刊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发刊词fā kān cí

    【释义】:

    刊物创刊号上说明本刊宗旨的文章。邹鲁《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发刊《民报》…总理为发刊词,月出一册。”

  • 发语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发语词fā yǔ cí

    【释义】:

    文言助词的一种,用于一篇或一段文章的开头。

  • 发端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发端词fā duān cí

    【释义】:

    发语词。

  • 垫牙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垫牙词diàn yá cí

    【释义】:

    方言。话柄。《黑龙江艺术》1980年第7期:“亲戚没作成倒是小事,却给那些爱扯闲话的人找着了垫牙词儿。”

  • 基本词汇-现代汉语大词典

    基本词汇jī běn cí huì

    【释义】:

    词汇中最主要、最稳定的部分。如人、手、天、地、上、下等等。这类词历史悠久,使用范围广,构造新词的能力强,是语言的基础之一。王力《汉语史稿》:“汉语的历史很长,它的基本词汇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 填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填词tián cí

    【释义】:

    词学名词。指按照曲谱、音律或前人的成句填写词句。有时泛指作词。

  • 托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托词tuō cí

    【释义】:

    ①借口。邹韬奋《萍踪忆语》:“我曾跑到一家号称最好的‘公寓’去视察一番,托词要租个房间。”也指找借口。如:托词谢绝。②假托之词。聂绀弩《天地鬼神及其他》:“所谓天堂地狱,原不过人间现象的反映,有时且是一种寓言或托词。”

  • 振振有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振振有词zhèn zhèn yǒu cí

    【释义】:

    认为道理很足,说个没完。郑振铎《书之幸运》:“寒士无书可读,要成为一个博览者真是难于登天呢!他振振有词的如此的说着。”也作“振振有辞”。巴金《究竟属于谁?》:“这些人振振有辞、洋洋得意,经常发号施令。”

  • 挽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挽词wǎn cí

    【释义】:

    哀悼死者的词章。

  • 措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措词cuò cí

    【释义】:

    见“措辞”。

  • 提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提词tí cí

    【释义】:

    戏剧演出时在幕后给演员提示台词。

  • 摛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摛词chī cí

    【释义】:

    铺陈文辞。《“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沥诚搞词,惟欧美诸友邦人士共鉴之。”

  • 撰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撰词zhuàn cí

    【释义】:

    撰写文词。许地山《换巢鸾凤》:“她自己…居然也会撰词了。”

  • 芜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芜词wú cí

    【释义】:

    芜杂之词。常用作对自己文章的谦称。刘师培《文说》:“推之《神农本草》、《黄帝内经》,简要详博,不杂芜词。”

  • 对口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对口词duì kǒu cí

    【释义】:

    说唱文艺的一种,由两人交替朗诵。

  • 对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对词duì cí

    【释义】:

    指演员互相对台词。如:他俩在对词走场子,等着明天上台演出啦。

  • 开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开词kāi cí

    【释义】:

    评话演员说正书之前,有时先念诵一段词,称为“开词”。词牌常用《西江月》、《临江仙》、《鹧鸪天》等。也有用律诗或绝句的。内容与正书不一定有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