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詔)是什么意思
五色詔-汉语大词典
五色詔
【1】{晋}{陆翽}《邺中记》:“{石季龍}與皇后在觀上,爲詔書,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百丈緋繩,轆轤回轉,鳳凰飛下,謂之鳳詔。鳳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畫,脚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詔”指诏书。{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朝罷須裁五色詔﹐珮聲歸向鳳池頭。”{唐}{窦常}《奉贺太保岐公承恩致政》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師。”{明}{陈汝元}《金莲记·觐圣》:“朝罷須裁五色詔﹐肯將衰朽惜殘年。”
七符六詔-汉语大词典
七符六詔
【1】谓多次发布命令。符,兵符。诏,诏书。{明}{沈采}《千金记·登拜》:“王法無親﹐各官遵守﹐三令五申﹐七符六詔﹐雖云兵出有奇﹐其實兵行詭道。”
中詔-汉语大词典
中詔
【1】宫中直接发出的帝王亲笔诏令。《後汉书·陈蕃传》:“宦官由此疾{蕃}彌甚﹐選舉奏議﹐輒以中詔譴卻。”《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中詔所施﹐或存好問。”《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先賜中詔敕之。”{胡三省}注:“詔自中出﹐不經門下者﹐謂之中詔﹐今之手詔是也。”
丹鳳詔-汉语大词典
丹鳳詔
【1】{后赵}{石虎}以五色纸为诏书,衔之木凤口,以颁行天下。见《晋书·石季龙载记》。后因以“丹鳳詔”泛称帝王诏书。{五代}{徐夤}《献内翰杨侍郎》诗:“丹鳳詔成中使取﹐白龍香近聖君來。”{唐}{戴叔伦}《赠司空拾遗》诗:“望闕未承丹鳳詔﹐開門空對{楚}人家。”{清}{蒋士铨}《桂林霜·出抚》:“天上一封丹鳳詔﹐門前三丈碧油幢。”
丹詔-汉语大词典
丹詔
【1】帝王的诏书。以朱笔书写,故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生承命﹐四體驚悚﹐若奉丹詔。”{唐}{韩翃}《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御》诗:“身著紫衣趨闕下﹐口銜丹詔出關東。”{明}{高明}《琵琶记·李旺回话》:“我如今去朝廷上表﹐奏{蔡}氏一門孝道﹐管取吾皇降丹詔把他召。”
承詔-汉语大词典
承詔
【1】奉诏旨。《说文解字·叙》引《苍颉篇》:“幼子承詔。”《新唐书·百官志二》:“四夷朝見﹐則承詔勞問。臨軒命使册皇后﹑皇太子﹐則承詔降宣命。”
十行詔-汉语大词典
十行詔
【1】指诏书。{宋}{苏轼}《次韵张昌言喜雨》:“遥聞争誦十行詔﹐無異親巡六尺輿。”
南詔畫卷-汉语大词典
南詔畫卷
【1】{唐}{南诏}名画。亦名《南诏国史图》﹑《中兴国史画》。{唐}{光化}二年({南诏}{中兴}二年,公元899年){南诏}画师绘,取材于{南诏}地方政权建立的故事。画笔生动精美,宗{唐}人笔法,为{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原藏故宫,今在{日本}。
南詔蠻-汉语大词典
南詔蠻
【1】指{乌蛮}等族。《旧唐书·西南蛮传·南诏蛮》:“{南詔蠻}﹐本{烏蠻}之别種也﹐姓{蒙}氏。{蠻}謂王爲‘詔’﹐自言{哀牢}之後﹐代居{蒙舍州}爲渠帥﹐在{漢}{永昌}故郡東﹐{姚州}之西。其先渠師有六﹐自號‘六詔’﹐兵力相埒﹐各有君長﹐無統帥。{蜀}時爲{諸葛亮}所征﹐皆臣服之。”
南詔-汉语大词典
南詔
【1】古国名。建于盛{唐}时,是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受{唐}册封,历十三王,{唐}末为贵族{郑买嗣}所灭。盛时辖有今{云南}全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清}{赵翼}《龙尾关》诗:“緬維{天寶}年﹐{南詔}早自大。”{{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南诏}是以{乌蛮}{蒙}姓为国王﹐{白蛮}大姓为辅佐﹐集合境内各族(包括汉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蒙舍詔}在諸部南﹐故稱{南詔}。”{唐}{白居易}《红藤杖》诗:“{南詔}紅藤杖﹐{西江}白首人。”
内詔-汉语大词典
内詔
【1】不经过外朝,直接由宫中发出的皇帝的诏命。{唐}{张籍}《寄白二十二舍人》诗:“早知内詔過先輩﹐蹭蹬{江}南百事疏。”
條詔-汉语大词典
條詔
【1】犹诏令。{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三表》:“臣自知非朝廷進用之器﹐如未獲退﹐則願久守一藩﹐奉行條詔。”{唐}{韦悫}《重修滕王阁记》:“故我{雁門公}按節廉問﹐方頒條詔﹐令肅而兵戎讋服﹐政和而疲瘵昭蘇。”
傳詔-汉语大词典
傳詔
【1】传达诏命。{宋}{苏轼}《赠写御容妙善师》诗:“紫衣中使下傳詔﹐跪奉冉冉聞天香。”{唐}{韩愈}《华山女》诗:“天門貴人傳詔召﹐六宫願識師顔形。”【2】传达诏命的官员。《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謝朏}〕曰:‘有何公事?’傳詔曰:‘解璽綬授{齊王}。’”{胡三省}注:“傳詔屬中書舍人﹐出入宣傳詔旨。”《宋书·朱脩之传》:“會{宋}使傳詔至﹐{脩之}名位素顯﹐傳詔見即拜之。彼國人敬傳詔﹐謂爲‘天子邊人’。”
傳詔童-汉语大词典
傳詔童
【1】小太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梁}主常遣傳詔童賜羣臣歲旦酒﹑辟惡散﹑却鬼丸三種。”{清}{梁章鉅}《称谓录·太监古称》:“《酉阳杂俎》‘{梁}主常遣傳詔童賜羣臣歲旦酒’﹐當是小黄門之類。”
優詔-汉语大词典
優詔
【1】褒美嘉奖的诏书。《後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蒼}〕聲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歸職……帝優詔不聽。”《南齐书·张欣泰传》:“上書陳便宜二十條﹐其一條言宜毁廢塔寺。帝竝優詔報答。”{张际亮}《迁延》诗:“捷書互報中朝賀﹐優詔仍蒙上賞頒。”{唐}{白居易}《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张公神道碑铭》:“優詔褒美﹐特授{密縣}主簿。”
八詔-汉语大词典
八詔
【1】{隋}{唐}时期{永昌}﹑{姚州}地区有{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又有{时傍}﹑{矣川罗识}二族﹐通号“八詔”。{唐}{王建}《宫词》之二:“殿前傳點各依班﹐召對西來八詔蠻。”{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八詔者﹐{隋}時{永昌}{姚州}聞有{蒙舍詔}﹑{蒙雟詔}﹑{越析詔}﹑{浪穹詔}﹑{施浪詔}﹑邆{賧詔}﹐又有{(時)傍}﹑{矣川羅識}二族﹐通號八詔。其後二族爲{閤羅鳳}所滅﹐獨有六詔。南方之夷﹐惟{南詔}最大。夷語謂王爲詔;或曰﹐當六詔皆在﹐歲有事天子各賜一詔﹐故曰‘八詔’。”{宋}{张孝祥}《念奴娇·张仲钦提刑行边》词:“{方丈}三{韓}﹐西山八詔﹐慕義羞椎結。”
六詔-汉语大词典
六詔
【1】{唐}代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即{蒙隽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帅有六﹐因号“六詔”。{唐}{开元}二十六年后﹐{蒙舍诏}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巍山县}南境)﹐史称{南诏}。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部。{唐}{元稹}《蛮子朝》诗:“西南{六詔}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后用以称{云南}。{宋}{陆游}《晩登横溪阁》诗:“瘴霧不開連{六詔}﹐俚歌相答帶{三巴}。”{清}{陆元辅}《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诗:“{三江}日月孤臣老﹐{六詔}風煙萬里歸。”{吕志尹}《过黔楚界喜晴》诗:“{六詔}鄉關常恨别﹐{三湘}春水無情流。”
制詔-汉语大词典
制詔
【1】皇帝的命令。{汉}{蔡邕}《独断》:“{漢}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詔。”{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玄宗}听从了{房琯}的建议﹐下出分置的制诏。”
劉毅答詔-汉语大词典
劉毅答詔
【1】《晋书·刘毅传》:“帝嘗南郊,禮畢,喟然問{毅}曰:‘卿以朕方{漢}何帝也?’對曰:‘可方{桓}{靈}。’帝曰:‘吾雖不及古人,猶克己爲政。又平{吴會},混一天下。方之{桓}{靈},其已甚乎!’對曰:‘{桓}{靈}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靈}之世,不聞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后以“劉毅答詔”谓敢于谏诤。{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札率尔遣兴寄呈苏涣侍御》诗:“{郭欽}上書見大計﹐{劉毅}答詔驚羣臣。”
墨詔-汉语大词典
墨詔
【1】皇帝亲笔书写的诏旨。《宋书·谢庄传》:“于時{世祖}出行﹐夜還﹐敕開門﹐{莊}居守﹐以棨信或虚﹐執不奉旨﹐須墨詔乃開。”{唐}{元稹}《上阳白发人》诗:“滿懷墨詔求嬪御﹐走上高樓半酣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及帝崩﹐{繼恩}白后至中書召{端}﹐議所立。{端}前知其謀﹐即紿{繼恩}﹐使入書閤檢{太宗}先賜墨詔﹐遂鎖之﹐亟入宫。”
對詔-汉语大词典
對詔
【1】犹对策。《新唐书·员半千传》:“客{晉州}﹐州舉童子﹐{房玄齡}異之﹐對詔高第﹐已能講《易》﹑《老子》。”
天詔-汉语大词典
天詔
【1】皇帝的诏命。{唐}{李嘉祐}《送袁员外宣慰劝农毕赴洪州使院》诗:“氣迎天詔喜﹐恩發土膏春。”{唐}{韦应物}《送常侍御却使西蕃》诗:“歸奏聖朝行萬里﹐卻銜天詔報蕃臣。”
奉詔-汉语大词典
奉詔
【1】犹称旨。{宋}{钱愐}《钱氏私志》:“{敏甫}告{岐公}云:‘近有一{錢少監}子﹐風骨不羣﹐文采富贍﹐恐可奉詔。’”【2】接受皇帝的命令。《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且亦病﹐不能奉詔。”{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崇文}奉詔﹐進退規矩。”《玉娇梨》第十一回:“原來{吴翰林}奉詔還京﹐擇了吉日起行。”
口詔-汉语大词典
口詔
【1】皇帝的口头诏令。《晋书·阎缵传》:“諸有廢興倉卒﹐羣臣皆得輒嚴﹐須録詣殿前﹐面受口詔﹐然後爲信。”《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守進}召{延貴}﹐宣口詔令視事。”
命詔-汉语大词典
命詔
【1】君王的命令。《楚辞·九章·惜往日》:“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詔以昭時。”
哀詔-汉语大词典
哀詔
【1】帝王崩後,嗣君布告国中的诏书。《何大复先生集》附录《皇明名臣言行录》:“乙丑﹐奉敬皇帝哀詔下{雲南}。”
哀痛詔-汉语大词典
哀痛詔
【1】封建帝王因灾害频至﹑民不聊生﹑内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诏书。《汉书·西域传赞》:“〔{武帝}〕末年遂棄{輪臺}之地﹐而下哀痛之詔﹐豈非仁聖之所悔哉!”{前蜀}{韦庄}《赠薛秀才》诗:“但聞哀痛詔﹐未睹凱旋歌。”{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引{清}{蒋琦龄}《中兴十二策》:“不幸而運值中否﹐災害並至﹐則必下哀痛之詔﹐追悔既往﹐深自刻責﹐期與天下更始。”
嘉詔-汉语大词典
嘉詔
【1】敬称朝廷的诏书。{三国} {魏}{曹植}《应诏》诗:“嘉詔未賜﹐朝覲莫從。”《晋书·王敦传》:“近有嘉詔﹐崇兄八命﹐望兄奬羣賢忠義之心﹐抑姦細不逞之計。”
山東詔-汉语大词典
山東詔
【1】《汉书·贾山传》:“臣聞{山}東吏布詔令,民雖老羸疾,扶杖而往聽之,願少須臾毋死,思見德化之成也。”后因以“山東詔”为诏书的美称。{宋}{刘克庄}《水龙吟》词:“久已飾巾﹐尚堪扶杖﹐聽{山}東詔。”
帛詔-汉语大词典
帛詔
【1】写在帛上的诏书。后泛谓诏书。{宋}{陆游}《老将》诗:“憶昔東都有事宜﹐夜傳帛詔起西師。”
待詔-汉语大词典
待詔
【1】官名。{汉}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汉书·王莽传中》:“{莽}誅滅待詔﹐而封告者。”{唐}有翰林待诏﹐负责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等事。后改为翰林供奉。{明}{清}翰林院属官有待诏﹐秩从九品﹐掌校对章疏文史﹐为低级事务官。【2】等待诏命。《文选·扬雄<甘泉赋>序》:“{孝成帝}時﹐客有薦{雄}文似{相如}者……召{雄}待詔{承明}之庭。”{张铣}注:“待詔﹐待天子命也。”{清}{惠士奇}《送蒋树存之官馀庆》诗:“待詔吾留{金馬門}﹐修書君上{南薰殿}。”{唐}{王绩}《晩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明經思待詔﹐學劍覓封侯。”【3】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待詔”。{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二章:“{楚用}几个人早都交卷完毕﹐在理发室找待诏梳了发辫。”【4】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唐}代不仅文词经学之士,即医卜技术之流,亦供直于内廷别院,以待诏命。因有医待诏﹑画待诏等名称。{宋}{元}时对手艺工匠尊称为待诏,本此。《水浒传》第四回:“{智深}走到鐵匠鋪門前看時﹐見三個人打鐵。{智深}道:‘兀那待詔﹐有好鋼鐵麽?’”《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裱褙鋪裏〕{璩待詔}問:‘府幹有何見諭?’虞候道:‘無甚事﹐閒問則個。’”《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看那娘子﹐正與澆蠟燭待詔説話。”
宣詔-汉语大词典
宣詔
【1】谓帝王召见。诏,召。《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楊妃}〕遂來前殿﹐差一人宣詔左右金吾上將{胡}{朗}。”{明}{范晶山}《六犯清音·宫怨》曲:“愁如海﹐瘦似柴﹐{長門}宣詔想難諧。”【2】宣读诏书;下达诏命。《晋书·赵王伦传》:“{倫}加九錫﹐增封五萬户。{倫}僞爲飾讓﹐詔遣百官詣府敦勸﹐侍中宣詔﹐然後受之。”《後汉书·种劭传》:“大將軍{何進}將誅宦官﹐召{并州}牧{董卓}﹐至{澠池}﹐而{進}意更狐疑﹐遣{劭}宣詔止之。”【3】指诏命。{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我若是不應心﹐今夜便辭了宣詔。”
密詔-汉语大词典
密詔
【1】秘密的诏书。{唐}{王建}《上杜元颖相公》诗:“承恩不許離牀謝﹐密詔長教倚案書。”《後汉书·献帝纪》:“五年春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种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洩。”{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六章:“{崇祯}问:‘不是已有密诏了么?’”
寬詔-汉语大词典
寬詔
【1】《後汉书·侯霸传》:“每春下寬大之詔,奉四時之令,皆{霸}所建也。”后因以“寬詔”谓放宽禁律或实行宽赦的诏书。{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春日赐幡胜》:“寬詔隨春出内朝﹐三軍喜氣挾狐貂。”
尺詔-汉语大词典
尺詔
【1】指诏书。{宋}{苏舜钦}《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帷幄監前敗﹐降心問白屋。尺詔下中天﹐公車塞章牘。”
尺一詔-汉语大词典
尺一詔
【1】诏书。{南朝} {梁}{吴均}《答萧新浦》诗:“身紆丈二組﹐手擎尺一詔。”{唐}{顾况}《和翰林吴舍人兄弟西斋》:“新裁尺一詔﹐早入{明光宫}。”
玉詔-汉语大词典
玉詔
【1】玉帝的诏书。{唐}{曹唐}《小游仙诗》之十七:“玉詔新除{沈侍郎}﹐便分茅土鎮東方。”
璽詔-汉语大词典
璽詔
【1】诏书。上有御印,故称。《旧唐书·姚璹传》:“{蜀中}官吏多貪暴﹐{璹}屢有發擿﹐姦無所容。{則天}嘉之﹐降璽詔勞之。”
教詔-汉语大词典
教詔
【1】教诲;教训。《战国策·燕策一》:“{齊}{趙}﹐强國也﹐今主君幸教詔之﹐合從以安{燕}﹐敬以國從。”{宋}{秦观}《辞史官表》:“若非承父兄之教詔﹐世守其言﹐則必積師友之淵源﹐材充厥職。”《吕氏春秋·审分》:“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奪其智能﹐多其教詔﹐而好自以。”{明}{{张一桂}{稚圭甫}}《重刻<颜氏家训>序》:“意其家庭之所教詔﹐父子之所告語﹐必有至訓焉﹐而今不及聞矣。”
明詔-汉语大词典
明詔
【1】英明的诏示。{宋}{曾巩}《进太祖皇帝总序状》:“如賜裁定﹐使臣獲受成法﹐更去紕繆﹐存其可采﹐繫於《太祖本紀》篇末﹐以爲國史書首﹐以稱明詔萬分之一﹐臣不勝大願。”{刘半农}《欧洲花园》:“但汝既思歸甚切﹐汝民又念汝勿舍﹐亦終有歸期耳。汝其静俟上帝之明詔。”《史记·苏秦列传》:“臣請令{山}東之國奉四時之獻﹐以承大王之明詔。”【2】公开宣示。{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
書詔-汉语大词典
書詔
【1】诏书;草拟诏书。{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梅詢}爲翰林學士﹐一日書詔頗多﹐屬思甚苦﹐操觚巡堦而行﹐忽見一老卒卧于日中﹐欠伸甚適。{梅}忽嘆曰:‘暢哉!’”《旧五代史·外国传二·回鹘》:“其後時通中國﹐世以中國爲舅﹐朝廷每賜書詔﹐亦常以甥呼之。”
泥詔-汉语大词典
泥詔
【1】泥封之诏书。{唐}{皮日休}《卢徵君》诗:“籃轝一云返﹐泥詔褒不已。”{宋}{张先}《破阵乐·钱塘》词:“盡朋遊﹐同民樂﹐芳菲有主。自此歸從泥詔﹐去指沙堤﹐{南屏}水石﹐{西湖}風月。”
涣詔-汉语大词典
涣詔
【1】谓帝王的恩诏。{宋}{李纲}《起居道君太上皇帝表》:“恭惟{道君皇帝}睿智如神﹐高明合道﹐下涣詔以恤民隱﹐德已洽於民心。”
温詔-汉语大词典
温詔
【1】词情恳切的诏书。《明史·齐王榑传》:“王性凶悖﹐朕温詔開諭至六七﹐猶不悟﹐教授輩如王何?”{宋}{朱熹}《次秀野春晴山行纪物之句》:“側聞温詔詢耆艾﹐好趁春風入殿衙。”{清}{叶廷琯}《吹网录·宁古塔纪略》:“天心嗟嘆﹐温詔下頒。”
特詔-汉语大词典
特詔
【1】帝王的特别诏令。《晋书·平原王榦传》:“{榦}有篤疾﹐性理不恒﹐而頗清虚静退﹐簡於情欲﹐故特詔留之。”《宋史·刑法志三》:“初﹐京師裁造院募女工﹐而軍士妻有罪﹐皆配隸南北作坊。{天聖}初﹐特詔釋之﹐聽自便。”《後汉书·王充传》:“友人同郡{謝夷吾}上書薦{充}才學﹐{肅宗}特詔公車徵﹐病不行。”
手詔-汉语大词典
手詔
【1】帝王亲手写的诏书。{郭沫若}《屈原》第五幕:“我看{婵娟}可以向你这样提出﹐便是要你今天晩上便从{南后}那里得到赦免先生和{婵娟}的手诏。”《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上〕手詔賜{蒼}曰:‘骨肉天性﹐誠不以遠近爲親疎。’”{宋}{赵昇}《朝野类要·法令》:“手詔﹐或非常典﹐或是篤意﹐及不用四六句者也。”{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天寶}末﹐有人於{汾}{晉}間古墓穴中﹐得所賜{張果老}敕書﹑手詔﹑衣服進之。”
擯詔-汉语大词典
擯詔
【1】对宾主双方作介绍的人。《礼记·礼器》:“故禮有擯詔﹐樂有相步﹐温之至也。”{郑玄}注:“擯詔﹐告道賓主者也。詔﹐或爲紹。”
欽詔-汉语大词典
欽詔
同“[欽召]”【1】《玉娇梨》第十回:“前番告假回來﹐如今聞得又欽詔進京去了。”
恩詔-汉语大词典
恩詔
【1】帝王降恩的诏书。{晋}{羊祜}《让开府表》:“臣伏聞恩詔﹐拔臣使同台司。”{唐}{岑参}《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诗:“迎親辭舊苑﹐恩詔下儲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卜子修}如奉恩詔一般﹐才敢把第二條腿拿了進來﹐順手關上車門。”《南史·王藻传》:“若恩詔難降﹐披請不申﹐便當刊膚剪髮﹐投山竄海。”
憑几之詔-汉语大词典
憑几之詔
【1】皇帝临终遗诏。{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一·宗伯执持》:“方奉憑几之詔﹐遽卒﹐士論惜之。”{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内阁·内阁密封之体》:“{孝宗}憑几之詔﹐僅命三輔臣受遺﹐而不及{劉}{戴}二公﹐則内外親疏之别也。”
應詔-汉语大词典
應詔
【1】接受诏命。{唐}{卢照邻}《赠李荣道士》诗:“敷誠歸上帝﹐應詔佐明君。”{清}{钮琇}《觚賸续编·赵公裕後》:“是時適有博學鴻儒之選﹐公以{阮懷}應詔﹐得入詞苑。”《後汉书·杜林传》:“時諸王傅數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應詔;唯{林}守慎﹐有召必至。”【2】古代官名。《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會應詔{王道習}自外至﹐帝問{道習}。”{胡三省}注:“應詔﹐猶{漢}之待詔也。”【3】{魏}{晋}以来称应帝王之命而作的诗文。如{三国}{魏}{曹植}有《应诏》诗,{唐}{杜审言}有《望春亭侍游应诏》诗。{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六十:“宣徽旋進新裁曲﹐學士争吟應詔詩。”
硃字詔-汉语大词典
硃字詔
【1】皇帝用朱笔写的诏书。《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己未﹐以硃字詔賜帝師所居{薩斯嘉}部。”
睿詔-汉语大词典
睿詔
【1】皇帝的命令或教训。{宋}{范仲淹}《陈邓州状》:“竊念臣昨廁臺司﹐日瞻宸扆﹐親承睿詔﹐俯念邊防﹐思得邇臣﹐往分重寄。”
申詔-汉语大词典
申詔
【1】申令告诫。《汉书·宣帝纪》:“朕既不明﹐數申詔公卿大夫務行寬大﹐順民所疾苦。”
畫詔-汉语大词典
畫詔
【1】已画可的诏书。{唐}{李德裕}《怀京国》诗:“遥思禁苑青春夜﹐坐待宫人畫詔迴。”
矯詔-汉语大词典
矯詔
【1】假托诏令。《三国演义》第三回:“〔{張讓}等〕入告{何太后}曰:‘今大將軍矯詔召外兵至京師﹐欲滅臣等﹐望娘娘垂憐賜救。’”《汉书·佞幸传·石显》:“後果有上書告{顯}顓命矯詔開宫門。”{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瑯琊王}〕後嫌宰相﹐遂矯詔斬之。”{清}{李渔}《玉搔头·媲美》:“一不該冶容惑主﹐二不該矯詔全貞﹐三不該懼罪奔亡。”
科詔-汉语大词典
科詔
【1】法律与诏令。《三国志·魏志·程晓传》:“法造於筆端﹐不依科詔;獄成於門下﹐不顧覆訊。”【2】指关于科举的诏令。{宋}{苏轼}《监试呈诸试官》诗:“每聞科詔下﹐白汗如流瀋。”{宋}{洪迈}《夷坚三志己·李克己井梦》:“{樂平}{梅林}{李克己}﹐自少攻苦爲學﹐鋭心進取﹐然未嘗登名。{慶元}乙卯﹐當科詔之下﹐祈夢於{五顯祠}﹐連夕無所感。”
秦詔版-汉语大词典
秦詔版
【1】刻有{秦始皇}或{秦二世}统一度量衡诏书的铜版﹐有的镶在铁﹑铜权上;有的四角有孔﹐用以钉在木量上。也称{秦}量诏版。{秦始皇}的诏版曾在{陝西}{咸阳}遗址出土﹐{山西}{左云}﹑{山东}{文登}等地也曾有刻有{秦始皇}诏书的铜权出土。{秦二世}的诏版只见于传世品。它们证明{秦}代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确实有力地推行于全国。
聖詔-汉语大词典
聖詔
【1】对皇帝或临朝太后的诏书的尊称。{三国} {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不圖聖詔﹐猥垂齒召﹐至止之日﹐馳心輦轂。”《汉书·王莽传上》:“奉承太后聖詔﹐宣之于下﹐不能得什一。”
蠟詔-汉语大词典
蠟詔
【1】封在蜡丸中的密诏。《资治通鉴·後唐庄宗同光元年》:“{梁}主登{建國樓}﹐面擇親信厚賜之﹐使衣野服齎蠟詔﹐促{段凝}軍﹐既辭﹐皆亡匿。”{胡三省}注:“蠟詔﹐猶蠟書也﹐命出於上﹐故謂之蠟詔。”《宣和遗事》後集:“{康王}至{相州}……次日﹐報京師有使命來﹐問之﹐乃武學生{秦仔}齎蠟詔﹐命{康王}爲天下兵馬大元帥﹐{汪伯彦}﹑{宗澤}副元帥﹐速領入衛。”
罪己詔-汉语大词典
罪己詔
【1】帝王引咎自责的诏书。{唐}{白居易}《贺雨》诗:“上心念下民﹐懼歲成災凶。遂下罪己詔﹐殷勤告萬邦。”《新唐书·李抱真传》:“天子下罪己詔﹐并赦羣盜。”
答詔-汉语大词典
答詔
【1】皇帝回答臣下奏疏的诏书。{唐}{韩愈}《顺宗实录三》:“奏疏諫﹐請薄其葬﹐有答詔優奬。”
篦頭待詔-汉语大词典
篦頭待詔
【1】古代从事理发业的人。《水浒传》第二八回:“〔只見夜來那個人〕教{武松}洗了面;又取漱口水漱了口;又帶個篦頭待詔來﹐替{武松}篦了頭﹐綰個髻子﹐裹了巾幘。”
衣帶詔-汉语大词典
衣帶詔
【1】藏在衣带里面的密诏。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三国演义》第二四回:“却説{曹操}見了衣帶詔﹐與衆謀士商議﹐欲廢却{獻帝}﹐更擇有德者立之。”{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戊戌柄政﹐始有變法之義。事敗亡命﹐作衣帶詔﹐立保皇會﹐以結人心。”
被詔-汉语大词典
被詔
【1】承受诏命。{唐}{韩愈}《送幽州李端公序》:“某({李藩})前年被詔﹐告禮{幽州}。”《新唐书·张九龄传》:“會賜{渤海}詔﹐而書命無足爲者﹐乃召{九齡}爲之﹐被詔輒成。”
裁詔-汉语大词典
裁詔
【1】谓替皇帝起草诏书。{唐}{李嘉祐}《和张舍人中书宿直》:“裁詔催添燭﹐將朝欲更衣。”{元}{袁桷}《寿李承旨四十韵》:“玉署親裁詔﹐青蒲獨奉宸。”
花詔-汉语大词典
花詔
【1】古代用以赐爵或授官的诏令。多用花色绫纸所写并套以锦袋。{唐}{司空曙}《晦日益州北池陪宴》诗:“常侍傳花詔﹐偏裨問羽觴。”{宋}{苏轼}《送程建用》诗:“會看金花詔﹐湯沐奉朝請。”
草詔-汉语大词典
草詔
【1】拟写诏书。{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仁宗}初立﹐今上爲皇子﹐令中書召學士草詔。”{唐}{李肇}《翰林志》:“學士於禁中草詔﹐雖宸翰所揮﹐亦資檢討﹐謂之視草。”{唐}{李商隐}《赠庾十二朱版》诗:“君王曉坐金鑾殿﹐只待{相如}草詔來。”【2】指拟定的诏书。{清}{侯方域}《于谦论》:“使{謙}率羣臣﹐羣臣必從﹐何也?{謙}之任遇深﹐而羣臣所恃也。乃不聞其有此舉。而草詔一傳﹐{謙}亦唯唯署名。”
茫詔-汉语大词典
茫詔
【1】见“茫蠻”。
紫泥詔-汉语大词典
紫泥詔
【1】即紫泥书。{唐}{李白}《王壶吟》:“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亦省称“[紫詔]”。{清}{孙雨林}《皖江血·刺恩》:“親厚禄﹐恩承紫詔;鎮{長江}﹐位冠羣僚。”{南唐}{李中}《送阎侍御归阙》诗:“羡君乘紫詔﹐歸路指通津。”
紫詔-汉语大词典
紫詔
【1】见“紫泥詔”。
綸詔-汉语大词典
綸詔
【1】即诏书。{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佇歸{蓬島}後﹐綸詔潤青緗。”《晋书·儒林传·徐邈》:“遷中書侍郎﹐專掌綸詔﹐帝甚親昵之。”
赤詔-汉语大词典
赤詔
【1】尺诏。赤, 通“尺”。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 故称诏书为尺一﹑尺一板或尺诏。{宋}{刘攽}《初调江阴主簿》诗:“青衫黄綬赤詔除﹐落拓敢辭流俗笑。”
輪臺詔-汉语大词典
輪臺詔
【1】{汉武帝}一生, 致力开拓{西域}, 国力大损。至晩年深悔之, 遂弃{轮台}之地, 并下诏罪己, 谓之“輪臺詔”。事见《汉书·西域传赞》。{宋}{杨万里}《读罪己诏》诗:“莫讀《輪臺詔》﹐令人淚點垂。”
賚詔-汉语大词典
賚詔
【1】颁赐诏书。{明}{朱鼎}《玉镜台记·闻鸡起舞》:“明日即當保舉爲總兵司馬﹐賚詔徵聘。”
追詔-汉语大词典
追詔
【1】谓召回的诏书。{唐}{韩愈}《顺宗实录二》:“而{陸贄}﹑{陽城}皆未聞追詔﹐而卒於遷所﹐士君子惜之。”
遷詔-汉语大词典
遷詔
【1】迁徙之诏令。《魏书·任城王澄传》:“及駕幸{洛陽}﹐定遷都之策……既至{代都}﹐衆聞遷詔﹐莫不驚駭。”
遺詔-汉语大词典
遺詔
【1】皇帝临终时所发的诏书。《说唐》第十四回:“當下{文帝}駕崩時﹐并無遺詔﹐太子与{楊素}計議﹐叫誰人作詔﹐然後發表。”{唐}{韩愈}《贺皇帝即位表》:“伏聞皇帝陛下﹐以閏正月三日﹐虔奉遺詔﹐昭升大位。”《史记·秦始皇本纪》:“而更詐爲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爲太子。”
還詔-汉语大词典
還詔
【1】指古代谏官规谏﹑纠正皇帝诏书中的违误过失。《新唐书·循吏传·卢弘宣》:“駙馬都尉{韋處仁}拜{虢州}刺史﹐{弘宣}謂非所任﹐還詔不下。”
訓詔-汉语大词典
訓詔
【1】帝王训教的诏旨。{宋}{苏舜钦}《上孙冲谏议书》:“辭者﹐所以董役﹐{秦}{漢}之訓詔也。”
詔-汉语大词典
詔
“[诏]”的繁体字。《廣韻》之少切,去笑,章。【1】告知。《书·微子》:“{商}其淪喪﹐我罔爲臣僕。詔王子出迪。”{蔡沈}集传﹕“詔,告也。告{微子}以去爲道。”《礼记·曲礼下》:“去國三世﹐爵禄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若兄弟宗族猶存﹐則反告於宗後。”{郑玄}注﹕“詔﹐告也。謂與卿大夫吉凶往來相赴告。”{宋}{刘攽}《挽故相国尚书令忠献公》:“太常難紀績﹐天語詔豐碑。”{清}{魏源}《董子<春秋发微>序》:“今分七卷﹐臚列其目於前﹐以詔來學。”【2】教导;告诫。《管子·小称》:“{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若不可諱﹐而不起此病也﹐仲父亦將何以詔寡人。’”{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子嚴父詔﹐婦順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條法。”{清}{秋瑾}《精卫石》第二回:“并且重男輕女的風俗﹐男尊女卑的訓語﹐數千年﹐父傳子﹐兄詔弟﹐已成一種牢不可破的例規。”【3】皇帝下达命令。{汉}{高诱}《<淮南子注>叙》:“{孝文皇帝}甚重之﹐詔使爲《離騷》賦。”《新唐书·魏徵传》:“帝痛自咎﹐即詔停册。”{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齐武帝三》:“{拓跋氏}之禁讖緯凡再矣﹐至{太和}九年詔焚之。”【4】引申为被皇帝任命。{唐}{刘禹锡}《让同平章事表》:“臣聞以德詔官﹐以勞定賞。”【5】诏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命爲‘制’,令爲‘詔’。”{裴駰}集解引{蔡邕}曰﹕“詔﹐詔書。”《汉书·董仲舒传》:“陛下發德音﹐下明詔﹐求天命與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唐}{韩愈}《送陆歙州诗》序:“我作此詩﹐歌于逵道﹐無疾其驅﹐天子有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看他百姓遮留時﹐出詔示之曰﹕‘我不得擅留。’可見得他自有必不能留的道理。”【6】言。《庄子·人间世》﹕“若唯无詔﹐王公必將乘人而鬭其捷。”{成玄英}疏﹕“詔﹐言也。”一说谏诤。{陈鼓应}今注﹕“詔﹐{崔譔}本作‘詻’(è)﹐争辯﹑諫諍之意。”【7】辅助。《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郑玄}注﹕“詔﹐告也﹐助也。”{林尹}今注﹕“謂以言語詔告相佐助也。”【8】征召;召集。《後汉书·冯衍传下》:“詔{伊尹}於{亳}郊兮﹐享{吕望}於{酆洲}。”{李贤}注﹕“詔,召也。”《西游记》第五回:“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詔{老孫}有何升賞?’”{明}{汤显祖}《紫钗记·晓窗圆梦》:“何人詔此金錢會﹐喜鵲烏鴉總未知。”【9】引申为招致﹐导致。《吕氏春秋·重己》:“夫死殃殘亡非自至也﹐惑詔之也。”{高诱}注﹕“詔﹐致也﹐以惑致之也。”一本作“召”。【10】文体名。{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詔誥教令之流﹐表奏牋記之列……篇辭引序﹐碑碣誌狀﹐衆制鋒起﹐源流間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夫文章者﹐原出五經﹕詔命策檄﹐生於《書》者也。”《金史·选举志一》:“宏詞科試詔﹑誥﹑章﹑表﹑露布﹑檄書﹐則皆用四六。”【11】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晋书·桓玄传》:“{玄}左右稱{玄}爲‘{桓}詔’,{桓胤}諫曰﹕‘詔者﹐施於辭令﹐不以爲稱也。{漢}{魏}之主皆無此言﹐唯聞北虜以{苻堅}爲“{苻}詔”耳。願陛下稽古帝則﹐令萬世可法。’”《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夷語王爲‘詔’。”
詔-汉语大词典
詔
“[诏]”的繁体字。《字彙》市召切。【1】承继。《荀子·儒效》:“行禮要節而安之﹐若生四枝﹔要時立功之巧﹐若詔四時。”{梁启雄}释引{物茂聊}曰﹕“詔﹑紹通﹐言四時相紹代也。”
詔制-汉语大词典
詔制
【1】君主的命令。《後汉书·岑彭传》:“今赤眉入關﹐{更始}危殆﹐權臣放縱﹐矯稱詔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
詔檢-汉语大词典
詔檢
【1】即诏书。语本《後汉书·公孙瓒传》﹕“〔{袁紹}〕矯刻金玉﹐以爲印璽﹐每有所下﹐輒皁囊施檢﹐文稱詔書。”{宋}{宋祁}《回知郡主客启》:“伏自執事嚮膺詔檢﹐即領郡麾。”{宋}{王珪}《谢宣诏入院奏状》:“仙扃遣使﹐甫馳及于窮廬;詔檢飛文﹐遽進登于内署。”
詔稿-汉语大词典
詔稿
亦作“[詔藁]”【1】诏书的草稿。《宋史·何传》:“時{康王}在{河北}﹐信使不通﹐{}建議請以爲元帥﹐密草詔稿上之。”{明}{叶盛}《水东日记·记瀛国公事》:“至則以{文宗}親改詔藁呈{順帝}覽之﹐曰:‘此朕家事﹐外人豈知。’”
詔相-汉语大词典
詔相
【1】谓教导行大礼的言辞与礼节。《周礼·春官·卜师》:“凡卜﹐辨龜之上下左右陰陽﹐以授命龜者而詔相之。”{郑玄}注:“詔相﹐告以其辭及威儀。”{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今則有修儀以贊其詔相者﹐有備物以贊其容衛者。”
詔禄-汉语大词典
詔禄
【1】报请王者授与俸禄。《周礼·夏官·司士》:“司士……周知邦國都家縣鄙之數﹐卿大夫士庶子之數﹐以詔王治﹐以德詔爵﹐以功詔禄﹐以能詔事。”{林尹}今译:“有功的報請王者授給他正禄。”
詔誨-汉语大词典
詔誨
【1】告诫教诲。《宋书·桂阳王休范传》:“先帝穆於友于﹐留心親戚﹐去昔事平之後﹐面受詔誨﹐禮則君臣﹐樂則兄弟。”
詔舉-汉语大词典
詔舉
【1】也称制举。指皇帝亲自在殿廷考试录用人才。{宋}{龚明之}《中吴纪闻·陈龙图使高丽》:“{陳睦}﹐字{子雍}……{治平}中﹐詔舉館閣才行之士。”{清}{恽敬}《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後詔舉經學﹐亦固辭。”{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伏讀{世祖章皇帝}聖訓﹐屢詔舉天下之才﹐下至山林隱逸﹐舉貢監生﹐佐貳雜職﹐皆引見擢用。”
詔告-汉语大词典
詔告
【1】祷告。《礼记·郊特牲》:“樂三闋﹐然後出迎牲。聲音之號﹐所以詔告於天地之閒也。”{孔颖达}疏:“音聲號呼﹐告於天地之間﹐庶神明聞之而來。”【2】诏示。《汉书·王莽传上》:“皇天上帝隆顯大佑﹐成命統序﹐符契圖文﹐金匱策書﹐神明詔告﹐屬予以天下兆民。”【3】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告示。《後汉书·杨厚传》:“{永建}二年﹐{順帝}特徵﹐詔告郡縣督促發遣。”{明}{彭时}《彭文宪公笔记》卷上:“戊寅年二月﹐上{聖烈慈壽皇太后}尊號﹐詔告天下。”{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調度非人﹐守御無備之疆吏﹐或明正典刑以寒其膽﹐或輕予褫革以蔽其辜﹐詔告天下﹐暴揚罪狀。”
詔板-汉语大词典
詔板
亦作“[詔版]”【1】犹诏书﹐诏令。《後汉书·窦武传》:“〔{曹節}〕召尚書官屬﹐脅以白刃﹐使作詔板。”{宋}{陈傅良}《右奉议郎新权发遣常州借紫薛公行状》:“庶或可行﹐不然﹐不敢奉詔版。”{清}{姚鼐}《咏史》:“西園車馬趨道旁﹐詔版朝裁授使者。”
詔勑-汉语大词典
詔勑
【1】见“詔敕”。
詔辭-汉语大词典
詔辭
【1】传达君主的辞命。《礼记·少仪》:“贊幣自左﹐詔辭自右。”{郑玄}注:“爲君出命也。”{孔颖达}疏:“詔辭﹐謂爲君傳辭也。君辭貴重﹐若傳與人時﹐則由君之右也。”【2】指君主的命令。《金史·耨盌温敦思忠传》:“{思忠}面奏受詔﹐還軍傳致詔辭﹐雖往復數千言﹐無少誤。”
詔鳳-汉语大词典
詔鳳
【1】即凤诏。诏书。{宋}{宋祁}《中山公损疾 》诗之二:“批成詔鳳多焚草﹐戲入仙禽不亂行。”
詔文-汉语大词典
詔文
【1】谓诏书文字。《汉书·王莽传上》:“詔文始書﹐反虜大敗;制書始下﹐反虜畢斬。”{唐}{韩愈}《唐故秘书少监独孤府君墓志铭》:“時故相太常{權公}掌出詔文。”{明}{陶宗仪}《辍耕录·诏西番》:“累朝皇帝於踐祚之始﹐必布告天下﹐使咸知之。惟詔西番者﹐以粉書詔文於青繒﹐而綉以白絨。”
詔導-汉语大词典
詔導
【1】教导。《後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尚幼者﹐使置師保﹐朝夕入宫﹐撫循詔導﹐恩愛甚渥。”{李贤}注:“詔﹐告也。”《北史·李彪传》:“今誠宜準古立師傅﹐以詔導太子。詔導正則太子正﹐太子正則皇家慶。”
詔示-汉语大词典
詔示
【1】谓以诏书告知臣下。{宋}{王安石}《赐判汝州富弼赴安州避灾养疾诏》:“故兹詔示﹐想宜知悉。”{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五·本朝嶽镇海渎碑》:“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其理既成﹐其分當正﹐故兹詔示﹐咸使聞知。”【2】犹教导。{严复}《<天演论>自序》:“夫如是﹐則雖有故訓疏義之勤﹐而于古人詔示來學之旨﹐愈益晦矣。”{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蔡孑民}〕以为‘当为历年潜心研究与冷眼观察之结果﹐大足诏示国人。’”{韦君宜}《似水流年·牺牲者的自白》:“我把先哲的诏示﹐同辈的期许﹐自己的信念﹐过去的斗争……等等一切﹐完全拉来组织成军﹐同我想死的念头作殊死战。”
詔黄-汉语大词典
詔黄
【1】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南史·王韶之传》:“{恭帝}即位﹐遷黄門侍郎﹐領著作﹐西省如故。凡諸詔黄皆其辭也。”{宋}{苏轼}《和董传留别》:“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黄新濕字如鴉。”
詔表-汉语大词典
詔表
【1】文体名。诏令和表章。《宋史·选举志二》:“{高宗}立博學宏詞科﹐凡十二題﹐制詔﹑詔表﹑露布﹑檄﹑箴銘﹑記贊﹑頌序内雜出六題﹐分爲三場﹐每場體製一古一今。”
詔記-汉语大词典
詔記
【1】皇帝亲自撰写的诏书。《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中黄門{田客}持詔記﹐盛緑綈方底﹐封御史中丞印。”{王先谦}补注:“{胡}注:詔記與詔書有别﹐詔記﹐後世謂之手記﹐出於上手﹐故曰詔記。若詔書則下爲之﹐以璽爲信耳。”
詔格-汉语大词典
詔格
【1】诏令的格式。《宋史·王旦传》:“中書有事送密院﹐違詔格。{準}在密院﹐以事上聞。{旦}被責﹐第拜謝﹐堂吏皆見罰。不踰月﹐密院有事送中書﹐亦違詔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還密院。{準}大慚。”
詔令-汉语大词典
詔令
【1】号令。《韩非子·初见秦》:“往者{齊}南破{荆}﹐東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韓}{魏}﹐土地廣而兵强﹐戰剋攻取﹐詔令天下。”【2】皇帝发布命令。《史记·萧相国世家》:“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衆會上之乏絶者數矣。”《後汉书·郭躬传》:“又自赦以來﹐捕得甚衆﹐而詔令不及﹐皆當重論。”【3】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策令﹑玺书﹑教﹑谕等。《新唐书·百官志一》:“而文書詔令﹐則中書舍人掌之。”{刘师培}《<文章学史>序》:“有由上告下之詞﹐則爲詔令;有由下告上之詞﹐則爲奏疏。”{鲁迅}《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开国的时候﹐这些人便做诏令﹐做敕﹐做宣言﹐做电报﹐--做所谓皇皇大文。”
詔選-汉语大词典
詔選
【1】皇帝下诏任命。《新唐书·隐逸传·贺知章》:“{申王}薨﹐詔選挽郎﹐而{知章}取捨不平﹐蔭子喧訴不能止。”{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一:“{咸平}三年十二月丁未﹐詔選判司簿尉充吏部流内銓南曹主事。”{明}{叶盛}《水东日记·刘宗器送行诗》:“{正統}十三年﹐{彭時}榜進士﹐詔選北士爲庶吉士﹐命儒臣教督之。”【2】皇帝亲自在殿廷考试取士。{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本}請其從來。生對以:‘儒學進身﹐將赴詔選﹐遊學連郡﹐訪諸先覺。’”
詔策-汉语大词典
詔策
【1】即诏书。《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幸受詔策﹐通經術﹐知諸侯名譽不當出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闕北有圭碑﹐題云:{漢}故中常侍{長樂}太僕特進{費亭侯}{曹君}之碑。{延熹}三年立。碑陰又刊詔策。”{宋}{刘攽}《贺参政某侍郎启 》:“伏審光膺詔策﹐進貳臺司﹐伏惟慶慰。”{章炳麟}《文学总略》:“然《七略》{高祖}﹑{孝文}詔策﹐悉在諸子儒家﹐《奏事》二十卷隸《春秋》﹐此則總集有六藝諸子之流矣。”【2】文体的一种。{晋}{葛洪}《抱朴子·钧世》:“且夫《尚書》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優文﹑詔策﹑軍書﹑奏議之清富贍麗也。”《南齐书·文学传·丘灵鞠》:“時方禪讓﹐{太祖}使{靈鞠}掌詔策。”{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詔策》:“皇帝御宇﹐其言也神。淵嘿■扆﹐而響盈四表﹐唯詔策乎?”{周振甫}注:“詔策是古代朝廷上的應用文之一﹐是帝王告臣下的。”【3】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制度﹐即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主持考试﹐以录取人才。{唐}{韩愈}《唐故秘书少监独孤府君墓志铭》:“{元和}元年﹐對詔策﹐拜右拾遺。”{马其昶}校注:“{元和}元年四月﹐應材識兼茂﹑明於體用科﹐中第四第﹐爲右拾遺。”{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三年而奉詔策﹐固南宫進士之所同;一舉而首儒科﹐乃東閣郎君之未有。”
詔言-汉语大词典
詔言
【1】犹圣旨。{唐}{陈子昂}《为人请子弟出家表》:“是以臣克奉詔言﹐志期冥報。”
詔諭-汉语大词典
詔諭
【1】皇帝命令﹔皇帝颁布文书以告喻天下。《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知祥》:“{知祥}皆厚給其衣食﹐因請送其家屬﹐{明宗}詔諭不許。”{宋}{陆游}《贺蒋尚书出知婺州启》:“詔諭靡從﹐藩條初布。上倚承宣之績﹐士高廉退之風。”《元史·世祖纪二》:“{王文統}坐與{李璮}同謀伏誅﹐仍詔諭中外。”
詔疏-汉语大词典
詔疏
【1】诏书和奏疏。{宋}{陈亮}《<三国纪年>序》:“{陳壽}之《志》何取焉!{漢}實有《紀》﹐其體如《傳》;條章不爲《書》也﹐詔疏不爲《志》也。”
詔議-汉语大词典
詔議
【1】下诏命令论议。《汉书·王莽传上》:“九月﹐{莽}母{功顯君}死﹐意不在哀﹐令太后詔議其服。”
詔事-汉语大词典
詔事
【1】谓报请王者授与职事。《周礼·夏官·司士》:“司士……周知邦國都家縣鄙之數﹐卿大夫士庶子之數﹐以詔王治﹐以德詔爵﹐以功詔禄﹐以能詔事。”
詔草-汉语大词典
詔草
【1】诏书的草稿﹔诏书。《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温}始呈詔草﹐慮太后意異﹐悚動流汗﹐見于顔色。”{唐}{吴融}《送薛学士赴任峡州》诗之一:“莫將彩筆閒抛擲﹐更待{淮王}詔草看。”{明}{焦竑}《玉堂丛语·政事》:“{世廟}初即位﹐{延和}具詔草上之﹐報可。”
詔紙-汉语大词典
詔紙
【1】即诏书。{清}{汪懋麟}《五人墓》诗:“義聲動閭閻﹐詔紙棄如土﹐竝力殺緹騎﹐五人氣已吐。”
詔旨-汉语大词典
詔旨
【1】诏书﹑圣旨。《後汉书·周举传》:“羣臣議者多謂宜如詔旨。”{宋}{俞文豹}《吹剑四录》:“任法不如任人﹐苟非其人﹐雖法令昭昭﹐視如不見;詔旨切切﹐聽如不聞。”{清}{恽敬}《<南华九老会诗谱>序》:“吾愧此名甚﹐無厭﹐是辜詔旨也。”{陈白尘}《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陈平}大胆!你敢违抗先皇帝诏旨?”
詔徒-汉语大词典
詔徒
【1】告语徒众。《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詔徒登季月﹐戒鳳藻行川。”{吕延济}注:“詔徒謂告衆也。”
詔榜-汉语大词典
詔榜
【1】见“詔牓”。
詔語-汉语大词典
詔語
【1】诏书上的话。{明}{叶盛}《水东日记·何文渊自经》:“{何文淵}嘗告人曰:‘詔語“天佑下民作之君﹐父有天下傳之子”出自手筆。’”【2】告诫吩咐。{清}{王夫之}《显考武夷府君行状》:“或有詔語於子孫僮僕﹐皆下氣怡聲。”
詔獄-汉语大词典
詔獄
【1】关押钦犯的牢狱。《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大王之羣臣近幸素能使衆者﹐皆前繫詔獄﹐餘無可用者。”{唐}{李白}《秦女休行》:“壻爲{燕國}王﹐身被詔獄加。”《明史·刑法志一》:“或本無死理﹐而片紙付詔獄﹐爲禍尤烈。”【2】奉旨办理的案件。《後汉书·百官志二》:“左平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平決詔獄。”
詔綸-汉语大词典
詔綸
【1】诏书。{宋}{文同}《谢知兴元府启》:“某曏輸私悃﹐上凟公朝﹐音驛既行﹐實懷憂於重謫﹐詔綸忽下﹐果見聽於愚誠。”
詔家-汉语大词典
詔家
【1】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王国维}《罗布淖尔北所出<前凉西域长史李柏书稿>跋》:“第二稿云:‘詔家見遣使來慰勞諸國。’……詔家亦{晉}時呼天子語。”
詔召-汉语大词典
詔召
【1】君主下令召唤﹔征召。《史记·刺客列传》:“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後汉书·周举传》:“{永和}元年﹐灾異數見﹐省内惡之﹐詔召公﹑卿﹑中二千石﹑尚書詣{顯親殿}。”
詔條-汉语大词典
詔條
【1】皇帝颁发的考察官吏的条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唐}{柳宗元}《代裴行立谢移镇表》:“唯當遵守詔條﹐貶棄奸慝﹐平匀徭賦﹐示以義方。”{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在官有疾犯皆去职》:“邑訓導{張用齋}{庸}《送知縣饒公免官還鄉序》云:‘{洪武}九年秋八月﹐有司欽奉詔條﹐凡在官者﹐其族屬有麗於法﹐聽其解職還鄉里。’”
詔號-汉语大词典
詔號
【1】诏告名号。号﹐神号﹐币号。《周礼·春官·小宗伯》:“若國大貞﹐則奉玉帛以詔號。”{林尹}今译:“若國有大事需要卜問﹐奉陳玉帛並詔告名號。”【2】诏告﹑号令。{宋}{曾巩}《辞中书舍人状》:“竊以{唐}{虞}{三代}之君興造政事﹐爵德官能之際﹐所以播告天下﹐訓齊百工﹐必有詔號令命之文﹐達其施爲建立之意。”
詔命-汉语大词典
詔命
【1】皇帝的命令。《後汉书·张酺传》:“司徒{吕蓋}奏{酺}位居三司﹐知公門有儀﹐不屏氣鞠躬以須詔命﹐反作色大言﹐怨讓使臣﹐不可以示四遠。”{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小子豈敢苟潔區區之懦志﹐而距弘通之大制﹐故遂息意而恭承詔命焉。”{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又邊知同﹐精加舉擇﹐特授詔命﹐專謀耕桑。”{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四:“兩{漢}詔命﹐皆由尚書出。”
詔除-汉语大词典
詔除
【1】诏命拜官授职。《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王粲}〕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黄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宋}{刘攽}《贺知府某侍读启》:“向者叨被詔除﹐出分郡組﹐治任戒道﹐懷謁詣辭。”{清}{吴伟业}《送何省斋》诗:“讀書入中祕﹐父子被詔除。”
詔檄-汉语大词典
詔檄
【1】诏书和檄文。{唐}{韦建}《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我{太祖}之經綸王業﹐專掌詔檄﹐擅經國之詞宗。”{明}{焦竑}《玉堂丛语·忠节》:“靖難兵起﹐日召謀議﹐詔檄皆出{孝孺}手。”
詔卷-汉语大词典
詔卷
【1】诏书。{宋}{张先}《天仙子·公择将行》词:“坐治{吴州}成樂土﹐詔卷風飛來聖語。”{宋}{张先}《离亭宴·公择别吴兴》词:“捧黄封詔卷﹐隨處是﹑離亭别宴。”
詔祝-汉语大词典
詔祝
【1】祷告。《礼记·郊特牲》:“詔祝於室﹐坐尸於堂。”{孔颖达}疏:“詔﹐告也;祝﹐呪也。”《礼记·祭统 》:“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詔祝於室而出于祊﹐此交神明之道也。”{孔颖达}疏:“謂祝官以言詔告祝請其尸於室求之。”
詔志-汉语大词典
詔志
【1】谓教导立身养志。{清}{王夫之}《家世节录》:“壬午冬﹐{夫之}上計偕﹐請于先君曰:‘{夫之}此行也﹐將晉贄于今君子之門﹐受詔志之教﹐不知得否?’”
詔用-汉语大词典
詔用
【1】皇帝直接下令任用。《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四年》:“今但任尚書﹐或有詔用﹐如是﹐三公得免選舉之負﹐尚書亦復不坐。”{胡三省}注:“詔用者﹐不由三公﹑尚書﹐徑以詔書用之也。”《後汉书·宦者传·吕强》作“勑用”。
詔恩-汉语大词典
詔恩
【1】天子赐予的恩惠。《汉书·冯野王传》:“夫三最予告﹐令也;病滿三月賜告﹐詔恩也。令告則得﹐詔恩則不得﹐失輕重之差。”{宋}{曾巩}《待制王尧臣知单州制》:“雖付之刺督﹐考驗甚明﹐而既更詔恩﹐法當貸爾。”
詔徵-汉语大词典
詔徵
【1】皇帝下令征召。《後汉书·丁鸿传》:“{永平}十年詔徵﹐{鴻}至即召見。”{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又欲面言事﹐上書求詔徵。”
詔藁-汉语大词典
詔藁
【1】见“詔稿”。
詔墨-汉语大词典
詔墨
【1】诏令上的墨迹。{宋}{龚明之}《中吴纪闻·陆彦猷》:“陛下求直言﹐有云‘言之者無罪’﹐今詔墨猶未乾﹐奈何以直言罪人?”{宋}{陆游}《谢王宣抚启》:“玉音親錫於儒科﹐奎翰特嘉於樸學。曾未乾於詔墨﹐已亟遠於周行。”
詔敕-汉语大词典
詔敕
亦作“[詔勑]”【1】皇帝下令。《後汉书·冯勤传》:“{勤}母年八十﹐每會見﹐詔勑勿拜﹐令御者扶上殿。”【2】诏书。{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安}{和}政弛﹐禮閣鮮才﹐每爲詔敕﹐假手外請。”{宋}{苏洵}《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如曰詔敕已行﹐制度已定﹐雖知不便而不可復改﹐則此又過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竊臣等伏讀連日詔敕﹐{武昌}不守﹐大軍南下﹐驚心動魄。”
詔工-汉语大词典
詔工
【1】古代乐官之长。{汉}{贾谊}《新书·傅职》:“干戚戈羽之舞﹐管籥琴瑟之會﹐號呼歌謡聲音不中律﹐燕樂雅訟逆樂序:凡此其屬﹐詔工之任也。”《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詩”{清}{孙诒让}正义:“詔工﹐蓋即大師﹐以其教瞽矇﹐故謂之詔工矣。”
詔函-汉语大词典
詔函
【1】诏书。{宋}{刘攽}《回贺苏学士诏启》:“伏審光奉詔函﹐擢躋史觀﹐本朝厚方聞之選﹐儒士榮藏室之華。”{宋}{刘攽}《贺制置发运某待制启》:“竊審光被詔函﹐擢躋廷閣﹐伏惟慶慰。”
詔求-汉语大词典
詔求
【1】皇帝下令征求。{唐}{柳宗元}《南岳云峰和尚塔铭》:“故時推人師﹐則專其首;詔求教宗﹐則冠其位。”{宋}{刘攽}《为司马中丞谢翰林启》:“常以德選﹐乃充詔求﹐夫何妄庸﹐輒當遴柬。”{清}{叶廷琯}《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宋}{淳祐}六年丙午元旦﹐日蝕﹐詔求中外直言。”
詔音-汉语大词典
詔音
【1】诏命。{唐}{柳宗元}《礼部为文武百寮请听政表》第二表之二:“臣等嘗覽載籍﹐粗知喪紀﹐若{成周}《顧命》﹐歷代猶遵;{西漢}詔音﹐前王所奉。”{宋}{吕陶}《答庆帅贺右史启》:“叨被詔音﹐誤陞柱史﹐名非實稱﹐幸與愧并。”{宋}{洪适}《唐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复京师露布》:“臣自聞國難﹐祗奉詔音﹐即投袂以興師﹐遂屬鞬而就道。”
詔侑-汉语大词典
詔侑
【1】劝告。《礼记·礼器》:“{周}坐尸﹐詔侑武方。”{郑玄}注:“‘武’當爲‘無’﹐聲之誤也。方﹐猶常也。告尸行節﹐勸户飲食無常。”{孔颖达}疏:“詔﹐告也。侑﹐勸也。”
詔書-汉语大词典
詔書
【1】皇帝颁发的命令。《史记·儒林列传》:“臣謹案詔書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文章爾雅﹐訓辭深厚﹐恩施甚美。”{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漢}初定儀則﹐則命有四品: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敕。”《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不一日﹐{哲宗皇帝}晏駕﹐新天子即位﹐頒下詔書﹐大赦天下。”{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吕雉}冷笑道:‘{陈平}﹑{周勃}是奉先皇帝诏书前去斩{樊哙}﹐三妹今日进宫﹐究竟是来吊丧﹐还是向先皇帝算帐?’”
詔使-汉语大词典
詔使
【1】皇帝派出的特使。《晋书·刘暾传》:“敢因{劉輿}拒扤詔使﹐私欲大府興長獄訟。”《新唐书·崔戎传》:“時詔使尚在﹐民泣詣使﹐請白天子丐{戎}還﹐使許諾。”{元}{黄溍}《嗣天师祷雪有应诸公咸为作诗邀予同赋》:“萬人舉首望{蓬萊}﹐詔使函香出上台。”{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救护日月》:“故處通衢﹐于詔使往來之際﹐除明探之外﹐尤宜另撥潛探﹐庶無失悮。”
詔體-汉语大词典
詔體
【1】诏书的文体。{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觀{文}{景}以前﹐詔體浮新;{武帝}崇儒﹐選言弘奥。”
詔筵-汉语大词典
詔筵
【1】天子所设的筵席。{唐}{赵冬曦}《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莲字》:“牋札來宸禁﹐衣冠集詔筵。”
詔贊-汉语大词典
詔贊
【1】禀告和赞助(王者)。《周礼·夏官·戎右》:“戎右掌戎車之兵革使﹐詔贊王鼓﹐傳王命于陳中。”{孙诒让}正义:“《大宰》注云:詔﹐告也。《州長》注云:贊﹐助也。”{林尹}今译:“禀告並佐助王者擊鼓發令。”
詔版-汉语大词典
詔版
【1】见“詔板”。
詔期-汉语大词典
詔期
【1】征召的日期。《管子·立政》:“相高下﹐視肥墝﹐觀地宜﹐明詔期﹐前後農夫﹐以時均修焉。”{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曰:“‘明詔期’謂徵召之期。”
詔爵-汉语大词典
詔爵
【1】谓诏赐以爵位。《周礼·夏官·司士》:“司士掌羣臣之版……以詔王治﹐以德詔爵﹐以功詔禄﹐以能詔事。”《晋书·武帝纪》:“古者以德詔爵﹐以庸制禄﹐雖下士猶食上農﹐外足以奉公忘私﹐内足以養親施惠。”{唐}{储光羲}《送丘健至州敕放作时任下邽县》诗:“大君忽霆震﹐詔爵冠軍侯。”
詔牓-汉语大词典
詔牓
亦作“[詔榜]”【1】皇帝颁发的文告。{宋}{苏舜钦}《纳谏书》:“若詔牓未削﹐欺罔成風﹐則不唯堂下遠于千里﹐竊恐指鹿爲馬之事﹐復見于今朝也。”《海上魂》第三回:“這張詔榜雖然貼出來了﹐無如那班没人心的東西性命要緊﹐也顧不得什麽名譽了﹐宵遁的仍舊是紛紛的相繼﹐不能禁止。”
詔誥-汉语大词典
詔誥
【1】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发布的命令﹑文告。{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兩{漢}詔誥﹐職在尚書。”《宋史·选举志二》:“今進士純用經術。如詔誥﹑章表﹑箴銘……其文皆朝廷官守日用不可闕﹐且無以兼收文學博異之士。”{清}{钱泳}《履园丛话·阅古·铁券》:“按自{忠懿王}納土後﹐至{太宗}之{淳化}元年﹐{杭州}守臣以前券及竹册﹑玉册各三副﹐詔誥百餘函進呈。”
詔册-汉语大词典
詔册
【1】皇帝的文告。《周书·王褒传》:“凡大詔册﹐皆令{褒}具草。”{唐}{元稹}《梦游春七十韵》:“詔册冠賢良﹐諫垣陳好惡。”{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上:“{真宗}即位之次年﹐賜{李繼遷}姓名﹐而復進封{西平王}。時{宋湜}﹑{宋白}﹑{蘇易簡}﹑{張洎}在翰林﹐俾草詔册﹐皆不稱旨。”
詔蹕-汉语大词典
詔蹕
【1】谓帝王出行。{南朝} {陈}{张正见}《御幸乐游苑侍宴》诗:“揚鑾出城觀﹐詔蹕指郊。”{唐}{卢照邻}《赠许右丞从驾万年宫》:“聞道上之回﹐詔蹕下{蓬萊}。”
詔囚-汉语大词典
詔囚
【1】奉皇帝命令拘禁的囚犯。《晋书·高光传》:“是時{武帝}置黄沙獄﹐以典詔囚。”
詔盟-汉语大词典
詔盟
【1】祷告盟誓。{唐}{柳宗元}《祭纛文》:“{漢}宗{蚩尤}﹐亦作靈旗。既類既禡﹐指于有罪﹐北面詔盟﹐抗侯以射。”
詔葬-汉语大词典
詔葬
【1】下诏安葬。古代给有勋功大臣的殊荣。《旧唐书·职官志三》:“凡詔葬大臣﹐一品則卿護其喪事﹐二品則少卿﹐三品丞一人往。”
詔赦-汉语大词典
詔赦
【1】赦罪的诏书。《三国志平话》卷上:“{劉備}賚擎詔赦﹐辭了元帥﹐引本部下軍﹐往{任城縣}東門﹐打跳河中過去。”《元典章·礼部一·迎送》:“所差官取詔赦置於案﹐綵輿香輿皆退。”
諷詔-汉语大词典
諷詔
【1】讽喻告诫。{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雖然熱心之事﹐無所憑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諷詔世俗﹐則權不我操;而《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崇論閎議﹐終淹殁而未行者﹐有之矣。”
講詔-汉语大词典
講詔
【1】讲说昭告。《正法华经·如来现寿品》:“諸可説經﹐皆已度脱﹐所可講詔﹐自現其身﹐爲一切故﹐建示所行﹐皆爲天人﹐喜造罪福。”
青詔-汉语大词典
青詔
【1】即诏书。{唐}{刘禹锡}《酬严给事贺加五品兼简同制水部李郎中》:“九天雨露傳青詔﹐八舍郎官换緑衣。”
金花詔-汉语大词典
金花詔
【1】用金花笺写的诏书﹑诏令。{宋}{苏轼}《送程建用》诗:“會看金花詔﹐湯沐奉朝請。”
銀詔-汉语大词典
銀詔
【1】帝王诏书的美称。{唐}{卢纶}《送浑鍊归觐却赴阙庭》诗:“綵衣人競看﹐銀詔帝親書。”
預詔-汉语大词典
預詔
【1】谓皇帝预先下令。《汉书·李陵传》:“久之﹐上悔{陵}無救﹐曰:‘{陵}當發出塞﹐乃詔彊弩都尉令迎軍。坐預詔之﹐得令老將生姦詐。’”{颜师古}注:“{孟康}曰:‘坐預詔彊弩都尉{路博德}迎{陵}﹐{博德}老將﹐出塞不至﹐令{陵}見没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天汉二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余謂此説非也。帝意既悔﹐追思前事﹐以爲當{陵}發出塞之時﹐方可詔{博德}繼其後以迎{陵}軍﹐乃於{陵}未行之時預詔之﹐使{博德}羞爲{陵}後距﹐得生姦詐上奏﹐而遂令{博德}别出{西河}﹐使{陵}軍無救也。”
閣詔-汉语大词典
閣詔
【1】搁置诏书。谓不奉诏命。《新唐书·循吏传·何易于》:“{易于}視詔書:‘{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厚賦毒之乎?’命吏閣詔﹐吏曰:‘天子詔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竄邪?’”
飛詔-汉语大词典
飛詔
【1】指诏书。{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踐蛇茹蠱不擇死﹐忽有飛詔從天來。”{唐}{李山甫}《贺邢州卢员外》诗:“紫泥飛詔下金鑾﹐列象分明世仰觀。”【2】飞传诏书。{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即飛詔釋{李先生}﹐就詣{會昌}爲壽。”{唐}{李冗}《独异志》卷上:“{陶弘景}隱居{茆山}﹐{梁武帝}每有大事﹐飛詔與之參决。時人謂{隱居}爲‘山中宰相’。”
黄素詔-汉语大词典
黄素詔
【1】帝王诏书。写于黄绢,故名。《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出懷中黄素詔示之﹐言今日便當施行。”
鳳尾詔-汉语大词典
鳳尾詔
【1】指诏书。{唐}{皮日休}《江南书情二十韵》:“君批鳳尾詔﹐我住{虎頭巖}。”{宋}{苏轼}《用前韵再和霍大夫》:“行看鳳尾詔﹐却下{虎頭州}。”{王十朋}集注引《纪闻谭》:“{晉元帝}踐祚﹐凡諸侯箋奏﹐批之曰言諾﹐而草書若字之尾如鳳形﹐故謂之鳳尾詔焉。”
鳳凰詔-汉语大词典
鳳凰詔
【1】指诏书。《花间集·毛文锡<甘州遍>词》:“破{蕃}溪鳳凰詔下﹐步步躡丹梯。”{华锺彦}注:“鳳凰詔﹐即天子之詔也。天子詔書必自中書省發﹐中書省者﹐即禁苑中鳳凰池所在地也﹐故云鳳凰詔。”
鳳詔-汉语大词典
鳳詔
【1】即诏书。{晋}{陆翽}《邺中记》:“{石季龍}與皇后在觀上﹐爲詔書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百丈緋繩﹐轆轤回轉﹐鳳凰飛下﹐謂之鳳詔。鳳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畫﹐腳皆用金。”{唐}{李商隐}《梦令狐学士》诗:“右{銀臺}路雪三尺﹐鳳詔裁成當直歸。”{元}{陈樵}《送李仲积北上》诗:“峩峩{黄金臺}﹐鳳詔求賢材。”
鸞詔-汉语大词典
鸞詔
【1】仙诏。{宋}{秦观}《乾枢密夫人挽词》之二:“鸞詔初乾墨﹐魚軒已暗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