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诏

诏(詔)是什么意思

  • 诏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诏令zhào lìng

    【释义】:

    古代皇帝以诏书的形式所下达的命令。帝王下达命令的文书有多种,诏书为其中之一。这里把一切皇命都当成诏令的异名列出,其实质是相同的。

  • 丹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诏dān zhào

    【释义】:

    帝王的诏书,以朱笔书写,故称。唐·韩翃《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御》诗:“身著紫衣趋阙下,口御丹诏出关东。”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生承命,四体惊悚,若奉丹诏。”

  • 凤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凤诏fèng zhào

    【释义】:

    诏书。晋·陆翙《邺中记》:“石季龙(虎)与皇后在观上为诏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

  • 嘉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嘉诏jiā zhào

    【释义】:

    敬称诏书。三国·魏·曹植《应诏》诗:“嘉诏未赐,朝觐莫从。”《晋书·王敦传》:“近有嘉诏,崇兄入命。”

  • 天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天诏tiān zhào

    【释义】:

    皇帝的诏令。天,天子,帝王。唐·韦应物《送常侍御却使西蕃》诗:“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唐·李嘉祐《送袁员外宣慰劝农毕赴洪州使院》诗:“气迎天诏喜,恩发土膏春。”

  • 条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条诏tiáo zhào

    【释义】:

    犹诏令。唐·韦悫《重修滕王阁记》:“故我雁门公按节廉问,方颁条诏,令肃而兵戎詟服,政和而疲瘵昭苏。”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三表》:“臣自知非朝廷进用之器,如未获退,则愿久守一藩,奉行条诏。”

  • 制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制诏zhì zhaò

    【释义】:

    诏令。《史记·秦始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全唐诗话·杨炎》:“常衮长于除书,炎善德音,自开元后言制诏者称常杨。”

  • 报(報) 告 诰 诏-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报(報) 告 诰 诏

    [报(報)bào 告gào 诰gào 诏zhào]

    同 向人讲说什么,使人知道。

    异 【报】 ①一般用于复命,常指奉命办事完毕,回来报告。《史记·项羽本纪》:“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②给回信,答复。司马迁《报任安书》:“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略上报”。

    【告】 ①用于“告诉”。《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庄子·庚桑楚》:“吾固告汝曰”。(固:本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②特指以大事报告祖宗或上帝。《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③对上级、尊长用“告”。《诗·大雅·江汉》:“经营四方,告成于王。”疏:“告其成功于宣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归告怀王”。柳宗元《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诰】 对下级、晚辈用“诰”。《周易·姤》(姤:音gòu,卦名):“后以施命诰四方”。《后汉书·窦融列传》:“宪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诰命。”李阳冰《草堂集序》:“潜草诏诰,无人知者”。(潜草:秘密起草)宋以后,“诰”只限于皇帝任命高级官吏或封爵时用。如:“诰命”、“诰封”。

    【诏】 用于对下级、晚辈。本义为“告诫”、“教诲。”《庄子·盗跖》:“若子不听父之诏”。秦始皇以后,“诏”只限于皇帝下命令用,一般人不得使用。《史记·秦始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又:“遵奉遗诏,永承重戒。”《史记·文帝本纪》:“于是诏丞相罢官”。

    辨 “报”一般是指“复命”或“回报”,“告”指“告诉”,差别很大。二者多用于下对上,但有时也用于上对下,如“且告之悔”,有时用于平级或平辈之间,如“报任少卿”。

    “告”和“诰”原来都是告诉的意思,后来发生分化,下告上叫“告”;上告下叫“诰”,而且多用于帝王对臣子的书面命令。

    “诏”一般也用于上对下,有命令、教诲、通知的意味。如《楚辞·离骚》:“诏西皇使涉予”。(命令西皇将我渡过河去)而“告”可以叙述一件事,不必有什么要求,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

  • 诏-古文观止词典

    诏zhào

    【词性】:名词

    诏书,皇帝的命令和文告(2)。《陈情表》:臣欲奉诏奔驰。——我想遵奉主上的命令奔驰前来。《五人墓碑记》:且矫诏纷出。——而且当时假造的诏书纷纷出现。

  • 诏-古文观止词典

    诏zhào

    【词性】:动词

    一、告。多用于上告下(4)。《杜蒉扬觯》:不以诏,是以饮之也。——不把这个道理告诉你,所以罚他喝酒。《乐毅报燕王书》:遗令诏后嗣之余义。——留下了教导后代子孙的遗训。《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我要告诫大司徒消除这个仇怨。

    二、皇帝下命令(4)。《谏院题名记》:真宗诏置谏官六员。——真宗下诏设置六名谏官。《潮州韩文公庙碑》:诏封公昌黎伯。——皇帝下令封公为昌黎伯。《阅江楼记》:诏建楼于巅。——下令在山顶造一座楼。

  • 诏书-古文观止词典

    诏书zhào shū

    【词性】:名词

    皇帝的命令和文告(2)。《陈情表》:诏书特下。——诏书特地下达。《陈情表》:诏书切峻。——诏书言辞急切、严厉。

  • 制诏-古文观止词典

    制诏zhì zhào

    【词性】:动词

    皇帝下命令(1)。《衰州州学记》: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皇上登墓二十三年,下诏在各州县设立学校。

  • 高帝求贤诏-古文观止词典

    高帝求贤诏

    【原文出处】:西汉文

    【说明】:

    高帝,即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他是汉王朝的创始人。

    本文选自《汉书·高帝记》,是刘邦去世前一年(前196年)颁布的选拔人才的诏令。文中说明了求贤的目的、标准和方法,表现了刘邦为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而求贤若渴的心情。

    【原文】: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我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 文帝议佐百姓诏-古文观止词典

    文帝议佐百姓诏

    【原文出处】:西汉文

    【说明】:

    文帝,即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年),他是刘邦之子,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免地税,赋役和刑狱,削弱割据势力,防御匈奴侵扰,对巩固和加强西汉政权起过重要作用。

    本文先自《汉书·文帝记》,是文帝要求臣子讨论并解决百姓困难的一道诏令,文中反复设问,提出许多问题。从中可以看出文帝曾经认真思考过的问题,以及他解除人民疾苦的迫切心情。

    【原文】: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末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古文观止词典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原文出处】:西汉文

    【说明】:

    景帝,即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年),文帝之子,他继承帝位后,继续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农抑商,巩固中央政权,政绩颇为显著。历史上将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誉为“文景之治”。

    本文先自《汉书·景帝记》,是景帝为了整顿吏治,给诸侯国的国相及郡太守所下的诏令,文中尖锐地指出人民饥寒困苦的原因,并命令二千石官吏各修其职,严禁贪赃枉法、侵夺百姓事件的发生。从客观上看,这样做对人民有一定好处。

    【原文】: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古文观止词典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原文出处】:西汉文

    【说明】:

    武帝,即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景帝之子。汉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时,是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的时期。

    本文选自《汉书·武帝纪》,是汉武帝的一道破格选拔人才的诏令。他认为对优秀人才的任用,必须不拘资历,不拘小节,可予以破格提拔。文章言简意赅,气势道劲。

    【原文】: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土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 诏-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诏zhào

    ①告诉。龚自珍《病梅馆记》:“未可明~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约束。)《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之曰……”②教导,告诫。《庄子·盗跖》:“夫为人父者,必能~其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子严父~,妇顺夫指。”③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战国策·燕策三》:“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不得上。”梁启超《谭嗣同传》:“至初五日,袁复召见,闻亦奉有密~云。”④皇帝下命令。《汉书·苏武传》:“宦骑亡,~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促织》:“上大嘉悦,~赐抚臣名马衣缎。”⑤召见。《韩非子·存韩》:“李斯往~韩王,未得见。”

    【诏板】诏书,诏令。《后汉书·窦武传》:“召尚书官属,胁以白刃,使作~。”

    【诏令】①号令,命令。《韩非子·初见秦》:“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土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天下。”②皇帝发布命令。《后汉书·郭躬传》:“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不及,皆当重论。”

    【诏书】皇帝发布的命令。《史记·儒林列传》:“臣谨案~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

    【诏狱】关押钦犯的监狱。《明史·海瑞传》:“遂逮瑞下~。”

    【诏召】君主下令召唤。《史记·刺客列传》:“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不得上。”

  • 下诏-现代汉语大词典

    下诏xià zhào

    【释义】:

    皇帝发出诏书。如:下诏求贤。

  • 讽诏-现代汉语大词典

    讽诏fěng zhào

    【释义】:

    讽喻告诫。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徒以高文典册,讽诏世俗,则权不我操。”

  • 诏-现代汉语大词典

    诏zhào詔

    【释义】:

    ①教导;告诫;告知。如:诏示。②皇帝颁发的命令。如:下诏。③文体名。如:诏令。

  • 诏书-现代汉语大词典

    诏书zhào shū

    【释义】:

    皇帝颁发的命令。陈白尘《大风歌》:“陈平、周勃是奉先皇帝诏书前去斩樊哙。”

  • 诏示-现代汉语大词典

    诏示zhào shì

    【释义】:

    教导;告诫。韦君宜《牺牲者的自白》:“我把先哲的诏示,同辈的期许…完全拉来组织成军,同我想死的念头作殊死战。”

  • 诏令-现代汉语大词典

    诏令zhào lìng

    【释义】:

    ①皇帝的命令。②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策令、玺书、教、谕等。鲁迅《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开国的时候,这些人便做诏令,做敕,做宣言,做电报,——做所谓皇皇大文。”

  • 诏旨-现代汉语大词典

    诏旨zhào zhǐ

    【释义】:

    诏书、圣旨。陈白尘《大风歌》:“陈平大胆!你敢违抗先皇帝诏旨?”

  • 诏谕-现代汉语大词典

    诏谕zhào yù

    【释义】:

    ①皇帝的命令。如:颁布诏谕。②皇帝颁布文书以告谕天下。如:诏谕天下。

  • 手诏-现代汉语大词典

    手诏shǒu zhào

    【释义】:

    古代帝王亲手写的诏书。郭沫若《屈原》:“我看婵娟可以向你这样提出,便是要你今天晚上便从南后那里得到赦免先生和婵娟的手诏。”

  • 待诏-现代汉语大词典

    待诏dài zhào

    【释义】:

    古代指待命供奉内廷的专门人才。宋元时也用为对于手艺工匠的尊称。旧时农村里因称理发师为“待诏”。李劼人《大波》:“楚用几个人早都交卷完毕,在理发室找待诏梳了发辫。”

  • 应诏-现代汉语大词典

    应诏yìng zhào

    【释义】:

    接受诏命。

  • 密诏-现代汉语大词典

    密诏mì zhào

    【释义】:

    秘密的诏书。姚雪垠《李自成》:“崇祯问:‘不是已有密诏了么?’”

  • 遗诏-现代汉语大词典

    遗诏yí zhào

    【释义】:

    指皇帝临死前留下来的诏书。

  • 衣带诏-现代汉语大词典

    衣带诏yī dài zhào

    【释义】:

    藏在衣带里面的密诏。典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戊戌柄政,始有变法之议。事败亡命,作衣带诏,立保皇会,以结人心。”

  • 诏-汉语大词典

    “[詔]”的简化字。

  • 诏-汉语大词典

    “[詔]”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