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試)是什么意思
五言試帖-汉语大词典
五言試帖
【1】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唐}以来,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限定韵脚。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这种诗体称试帖诗。{清}代试帖诗,格律限制更严,内容大多为皇帝歌功颂德。《花月痕》第七回:“現在讀書人﹐給那八股時文﹑五言試帖﹐綑縛得個個作個書獃。”
不試-汉语大词典
不試
【1】未经试验。《管子·七法》:“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尹知章}注:“兵器雖成﹐未經課試則不用不藏。”【2】不用;不被任用。《礼记·缁衣》:“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則爵不瀆而民作願﹐刑不試而民咸服。”《论语·子罕》:“吾不試﹐故藝。”{何晏}集解:“試﹐用也。言{孔子}自云﹐我不見用故多技藝。”{宋}{王安石}《寄赠胡先生》诗:“先生不試乃能爾﹐誠令得志如何哉!”
中試-汉语大词典
中試
【1】考试合格。《荀子·议兵》:“{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户﹐利其田宅。”{王先谦}集解:“試之而中程﹐則用爲武卒。”《宋史·选举志三》:“每上舍試考已定﹐知舉及學官以中試之等參驗于籍。”《孽海花》第二回:“那中試的進士﹐却是欣欣向榮﹐拜老師﹐會同年。”
及鋒而試-汉语大词典
及鋒而試
【1】《史记·高祖本纪》:“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企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谓乘军中士气旺盛之时用之。后以“及锋而試”比喻趁人有为之时加以任用。{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七:“今之論人才者多稱及鋒而試。教職爲師儒之官﹐有育才之職﹐何必待其龍鍾而始任之耶?”【2】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五》:“此后自当避免些无须必践的荆棘﹐养精蓄锐﹐以待及锋而试。”
主試-汉语大词典
主試
【1】指主考官。{明}{陆深}《科场条贯》:“士之就試者一百三十三人﹐中式者七十二人﹐主試則御史中丞{劉基}。”{章炳麟}《天讨》:“彼{光緒皇帝}者﹐不過一販賣舉人之主試;而{康有爲}者﹐爲其居間過付而已。”【2】主持考试。{明}{董其昌}《学科考略》:“{隋}{唐}貢士﹐皆考功主試……國朝鄉試﹐巡按御史聘外省教官會試﹐禮部請翰林官主試。”{唐}{陆龟蒙}《秋赋有期因寄袭美》诗题注:“時將主試貢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太和}初﹐{李}相回任京兆府參軍﹐主試。”
内試-汉语大词典
内試
【1】指科考中的殿试。{唐}{齐己}《同光岁送人及第东归》诗:“春官如{白傅}﹐内試似{文皇}。”
入試-汉语大词典
入試
【1】入场考试。《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四:“正是科場前利害頭上﹐萬一被他們官司絆住﹐不得入試怎好?”{宋}{吴自牧}《梦粱录·荫补未仕官人赴铨》:“三學生員入試﹐中榜者升内舍。”{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宋白}尚書詩云:《風》《騷》墜地欲成塵﹐春鎖南宫入試頻。”
以身試法-汉语大词典
以身試法
【1】谓明知法律禁止,仍然亲自去做犯法的事,以图侥幸。《後汉书·冯勤传》:“{崇山}﹑{幽都}何可偶﹐黄鉞一下無處所﹐欲以身試法邪?”《汉书·王尊传》:“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公試-汉语大词典
公試
【1】官方主持的考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教官作色曰:‘經義豈當上請?’諸生曰:‘若公試﹐固不敢。今乃私試﹐恐無害。’教官乃爲講解大概。”{宋}{赵昇}《朝野类要·公试》:“每歲春二三月之交公試。兩日三場﹐謂第二日﹐論策各一道﹐並差外官於貢院主文﹐以學官干預考校。”{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陳丞相}{文龍}﹐{咸淳}初﹐爲太學生。是年學中引放公試之旦﹐適奔馳弗及。”
典試-汉语大词典
典試
【1】主持考试之事。《明史·选举志二》:“{天啓}二年壬戌會試﹐命大學士{何宗彦}﹑{朱國祚}爲主考。故事﹐閣臣典試﹐翰﹑詹一人副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楊}主事{■}﹐余甲辰典試所取士也。”
充試-汉语大词典
充試
【1】参加科考。{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不想州司﹐謬取臣{邕}充試﹐到京畿﹐豈料蒙恩﹐叨居上第。”
免試-汉语大词典
免試
【1】依照有关规定免除考试。《宋史·选举志一》:“得免試入學者﹐多當官子弟。”
初試-汉语大词典
初試
【1】初次试用。《後汉书·度尚传》:“〔{抗徐}〕初試守{宣城}長﹐悉移深林遠藪椎髻鳥語之人置於縣下﹐由是境内無復盜賊。”{唐}{韩愈}《祭马仆射文》:“將明將昌﹐實艱初試。”{宋}{秦观}《水龙吟》词:“朱簾半捲﹐單衣初試﹐清明時候。”【2】分几次举行的考试的第一次考试。{张书绅}《正气歌》:“{志新}怎么会知道﹐儿子{彤彤}考沈阳音乐学院少年班﹐初试已经合格﹐却被取消了复试权。”
初試鋒芒-汉语大词典
初試鋒芒
【1】见“初露鋒芒”。
别頭試-汉语大词典
别頭試
【1】{唐}{宋}科举制度中,因应试者与考官有亲故关系或其他原因,为避嫌疑而另设的考试。{宋}{高承}《事物纪原·学校贡举·别试》:“{開元}二十四年﹐以禮部侍郎主選其親故移考功謂之别頭……{宋}朝謂之别試。”{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别头及第》:“别頭及第﹐始于{上元}二年{錢令緒}﹑{鄭人政}﹑{崔志恂}等四人。”《新唐书·选举志上》:“初﹐禮部侍郎親故移試考功﹐謂之别頭……〔{元和}〕十三年﹐權知禮部侍郎{庾承宣}奏復考功别頭試。”《宋史·选举志一》:“士有親戚仕本州﹐或爲發解官﹐及侍親遠宦﹐距本州二千里﹐令轉運司類試﹐以十率之﹐取三人。於是諸路始有别頭試。”{清}{叶名沣}《桥西杂记·回避》:“{趙氏翼}《陔餘叢考》引《通考》:{唐}{開元}二十四年﹐設别頭試﹐爲後世科場回避親族之始。”亦省称“[别頭]”﹑“[别試]”。。
别試-汉语大词典
别試
【1】见“别頭試”。
廷試-汉语大词典
廷試
【1】科举制度会试中式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通常称殿试。《明史·选举志二》:“以舉人試之京師﹐曰會試。中式者﹐天子親策於廷﹐曰廷試﹐亦曰殿試。”《宋史·选举志一》:“凡廷試﹐帝親閲卷累日﹐宰相屢請宜歸有司﹐始詔歲命官知舉。”
堂試-汉语大词典
堂試
【1】科举制称府(州)学考试。{宋}{赵昇}《朝野类要·举业》:“堂試﹐州學考試考分﹐將來由此陞補。”{明}{朱权}《荆钗记·会讲》:“明日府尊堂試﹐他日大比﹐未知若何?”
墨試-汉语大词典
墨試
【1】犹笔试。《新唐书·选举志上》:“凡書學﹐先口試﹐通﹐乃墨試《説文》﹑《字林》二十條﹐通十八爲第。”
就試-汉语大词典
就試
【1】应考﹐参加考试。{明}{黄溥}《闲中古今录》:“就試者不敢斥言題目之差。”{唐}{刘兼}《玉烛花》诗:“正當晩檻初開處﹐却似春闈就試時。”《宋史·选举志一》:“凡就試﹐唯詞賦者許持《切韻》﹑《玉篇》。”
小試鋒芒-汉语大词典
小試鋒芒
【1】稍微显示一下本领。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人的才干﹑技能。如:经理今天在谈判桌上小试锋芒﹐效果不错。
小試-汉语大词典
小試
【1】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宋}{陈亮}《上孝宗第三书》:“去年一發其狂論於小試之間﹐滿學之士口語紛然﹐至騰謗以動朝路﹐數月而未已。”{明}{丘濬}《大学衍义补·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謂繆種流傳﹐今日時文之弊﹐殆類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試爲然﹐而提學憲臣之小試又有甚焉者也。”{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鄒}君{春帆}……工於帖括﹐屢困小試。”【2】小加试验。《负曝闲谈》第十二回:“{殷必佑}是没有見過世面的人﹐聽了心癢難熬﹐想出去小試其技。”{吴玉章}《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事本在人爲﹐經綸權小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宋}{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一編書是帝王師。小試去征西。”
口試-汉语大词典
口試
【1】考试的一种方式,要求应试人口头回答问题。《新唐书·选举志上》:“凡明經﹐先帖文﹐然後口試。”{老舍}《女店员》第一幕:“在口试的时候﹐不管该说不该说﹐我就把这些都对那两位同志说了。”
召試-汉语大词典
召試
【1】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晋书·职官志》:“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義者﹐若散騎常侍﹑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試。”{宋}{王安石}《建安章君墓志铭》:“{皇祐}中﹐近臣言君文章善篆﹐有旨召試﹐君辭焉。”《宋史·选举志二》:“{真宗}{景德}二年﹐{撫州}{晏殊}﹑{大名府}{姜蓋}始以童子召試詩賦﹐賜{殊}進士出身﹐{蓋}同學究出身。”《清会典·礼部七·仪制清吏司》:“凡制科曰博學鴻詞﹐奉詔乃舉。皇帝巡幸則召試。”
同考試官-汉语大词典
同考試官
【1】{元}代称科举考试时协同考试官工作的官员。相当于{明}{清}的副主考。《元史·选举志一》:“每處差考試官﹑同考試官各一員﹐並於見任并在閑有德望文學常選官内選差。”
呈試-汉语大词典
呈試
【1】举荐考试。{三国} {魏}{繁钦}《与魏文帝笺》:“自初呈試﹐中間二旬。”【2】科举时代为防诈冒,应试者先投奏状,由试官检验核准,称呈试。{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崔元翰}爲{楊崖州}所知﹐欲拜補闕﹐懇曰:‘願得進士。’由此獨步場中。然亦不曉呈試﹐故先求題目爲地。”
四試-汉语大词典
四試
【1】指科举中的四级考试。{元}{鲜于枢}《困学斋杂录》:“轉運{田特秀}﹐字{彦實}﹐{易縣}人。{大定}十九年進士……二十五歲﹐鄉﹑府﹑省﹑御四試皆中第五。”【2】古代诸侯﹑州伯定期考核官吏的制度。{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考試之法﹐大者緩﹐小者急﹐貴者舒而賤者促。諸侯月試其國﹐州伯時視其部﹐四試而一考。天子歲試天下﹐三試而一考﹐前後三考而絀陟﹐命之曰計。”
帖試-汉语大词典
帖試
【1】以帖经试士。《新唐书·杨瑒传》:“{瑒}奏:有司帖試明經﹐不質大義﹐乃取年頭﹑月尾﹑孤經﹑絶句。”
常試-汉语大词典
常試
【1】平素的训练。《尉缭子·攻权》:“異口虚言﹐將無修容﹐卒無常試﹐發攻必衄。”
待試-汉语大词典
待試
【1】等待考察;等待试用。{宋}{晁补之}《上皇帝论北事书》:“凡所以必待試而後可用者﹐特不敢以能之於平居無事而信其用之於倉卒擾攘也。”【2】等候考试。《宋史·选举志一》:“待試京師者恒六七千人﹐一不幸有故不應詔﹐往往沉淪十數年。”【3】等待使用;等待任用。《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然而敵國不待試而詘。”{杨倞}注:“試﹐用也。詘﹐服也。”{宋}{杨亿}《君可思赋》:“亦懷材而待試兮﹐將乘時而奮庸。”
從試-汉语大词典
從試
【1】赴试;参加考试。{唐}{韩愈}《复志赋》:“忽忘身之不肖兮﹐謂青紫其可拾……君之門不可逕而入兮﹐遂從試於有司。”
御試-汉语大词典
御試
【1】殿试。科举时代,帝王于宫殿内考试贡举之士。{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四·旂音》:“{康熙}己未﹐御試博學鴻儒﹐{施愚山}侍講卷閣擬一等﹐上親閲定名。”{宋}{龚鼎臣}《东原录》:“時{庠}({黄庠})以疾不能就御試﹐旣愈﹐陳述於貢院。”《宋史·选举志一》:“自來御試賦題﹐皆士人嘗擬作者。”
復試-汉语大词典
復試
【1】谓恢复贡举。《宋史·选举志一》:“自{淳化}末﹐停貢舉五年﹐{真宗}即位﹐復試﹐而{高句麗}始貢一人。”【2】第二次考试,与“初試”相对而言。{宋}{洪迈}《容斋四笔·乾宁复试进士》:“{唐昭宗}{乾寧}二年試進士﹐刑部尚書{崔凝}下二十五人﹐放榜後﹐宣詔翰林學士{陸扆}﹑祕書監{馮渥}入内﹐各贈衣一副﹐及氈被﹐於{武德殿}前復試﹐但放十五人。”{张书绅}《正气歌》五:“{志新}怎么会知道﹐儿子{彤彤}考沈阳音乐学院少年班﹐初试已经合格﹐却被取消了复试权。”{清}{俞樾}《茶香室续钞·赋题限韵》:“《容齋四筆》云……有{黄滔}者﹐是年及第﹐{閩}人也﹐九世孫{沃}﹐刊其遺文﹐初試復試﹐凡三賦﹐皆在焉。”【3】谓依旧例试士。《新唐书·选举志上》:“〔{元和}二年〕明經停口義﹐復試墨義十條。”参阅{宋}{王溥}《唐会要·贡举上》。
府試-汉语大词典
府試
【1】科举时代府一级考试。《金史·文艺传上·杨伯仁》:“是歲﹐〔{孟宗獻}〕府試﹑省試﹑廷試皆第一。”{唐}{赵璘}《因话录·商下》:“{唐尚書}{特}﹐{太和}六年﹐尉{渭南}﹐爲京兆府試進士官。”
宗子試-汉语大词典
宗子試
【1】为皇族子弟特设的科举考试。始于{宋仁宗}时。{清}代宗室则统一参加乡试﹑会试,惟只考一日,别为一榜,中额亦有一定。
寓試-汉语大词典
寓試
【1】不在原籍,而在所居之地参加考试。《宋史·选举志二》:“{嘉熙}元年﹐罷諸牒試﹐應郎官以上監司﹑守倅之門客及姑姨同宗之子弟﹐與游士之不便於歸鄉就試者﹐並混同試于轉運司﹐各從所寓縣給據﹐徑赴司納卷﹐一如鄉舉之法。家狀各書本貫﹐不問其所從來﹐而定其名‘寓試’。”《元史·百官志八》:“{宋}自{景祐}以來﹐百五十年﹐雖無兵禍﹐常設寓試名額﹐以待四方遊士。”
引試-汉语大词典
引試
【1】引保就试。{宋}{苏轼}《大雪省试展限札子》:“曉示旁近州郡﹐但未試以前到者﹐並許投保引試。”《宋史·选举志一》:“知貢舉{宋白}等定貢院故事:先期三日﹐進士具都榜引試。”
校試-汉语大词典
校試
【1】考选;考试。{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丽品》:“後十餘年﹐{金公}以内閣學士校試{潮}{嘉}。”《新唐书·选举志上》:“凡貢舉非其人者﹑廢舉者﹑校試不以實者﹐皆有罰。”{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玩具·书画学》:“人主時出新意校試﹐以第其上下。”【2】考较试验。《南史·文学传·祖冲之》:“時有北人{索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車﹐{高帝}使與{沖之}各造﹐使於{樂游苑}對共校試。”《晋书·律历志上》:“{泰始}十年﹐中書監{荀勖}﹑中書令{張華}出御府銅竹律二十五具﹐部太樂郎{劉秀}等校試﹐其三具與{杜夔}及{左延年}律法同。”
比試-汉语大词典
比試
【1】彼此较量高低。多指比武。{冰心}《往事(二)》:“比试的对手﹐已一步一步的仗着剑向着我走来。”《水浒传》第十二回:“你敢與{周謹}比試武藝高低?如若贏得﹐便遷你充其職役。”{明}{徐渭}《送推府王公序》:“又類比試﹐率以馳馬越溝墻﹐發三矢俱中﹐兩人對鎗不避﹐乃爲中。”【2】指模拟某种动作。如:他拿起那支新猎枪比试了一下。
甄録試-汉语大词典
甄録試
【1】旧时考试前的一种非正式考试,录取后,始准应正式考试。
武鄉試-汉语大词典
武鄉試
【1】{明}{清}两代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武科考试。《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順治}二年題准:武鄉試定於子﹑午﹑卯﹑酉年十月舉行﹐各省武生﹐該州縣給文由布政司造册﹐彙送監臨主考官考試﹐照額取中。”
武會試-汉语大词典
武會試
【1】{明}{清}时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武科考试。《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順治}二年題准:武會試定於辰﹑戌﹑丑﹑未年舉行﹐揭榜之日﹐由兵部堂官攜印入場鈐榜﹐張挂部前。”《续文献通考·选举六》:“〔{明神宗}{萬曆}〕三十八年﹐定武會試進士額以百名爲率。”
武試-汉语大词典
武試
【1】武科考试。{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武試始於{宋}{慶曆}間﹐以{阮逸}爲武學諭。”《清会典·兵部十·武库清吏司》:“凡武試﹐曰馬科﹐曰步射﹐曰技勇﹐皆試於外場;曰武經﹐則於内塲試焉。”
武殿試-汉语大词典
武殿試
【1】科举时代,皇帝对武科会试录取的武举,在殿廷亲自进行的考试。{清}{赵翼}《陔馀丛考·武科殿试》:“{孝宗}({宋}{孝宗})時﹐又命武舉廷試依文舉例﹐給黄牒榜首武舉及第﹐餘並賜武舉出身﹐是{宋}時原有武科及武殿試之例。蓋至{元}時已廢﹐迨{明}{成化}始復武舉﹐{崇禎}中又復殿試之例耳。”《续文献通考·选举六》:“{愍帝}{崇禎}四年始舉行武殿試。”《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嘉慶}十九年諭〕本科武殿試﹐朕於十月十八日御{紫光閣}閲視馬步箭。十九日在{景運門}外{御箭亭}閲視弓刀石﹐回宫後帶領引見。二十日升殿傳臚。”
歷試-汉语大词典
歷試
【1】屡试,多次考验或考察。《孔丛子·论书》:“{堯}既得{舜}﹐歷試諸難。”{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二》:“大理法官﹐皆親節案﹐不得使吏人……蓋欲士人躬親職事﹐格吏奸﹐兼歷試人才也。”{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自古用人﹐必須歷試﹐雖有卓異之器﹐必有已成之功。”{晋}{葛洪}《抱朴子·接疏》:“以長才而遇深識﹐則不待歷試﹐而相知之情已審矣。”
歲試-汉语大词典
歲試
【1】岁考。{清}{陈确}《上闵辰生先生书》:“但不欲造學具呈﹐謂歲試不到﹐將自除名。”《文明小史》第一回:“齊巧這年春天﹐正逢歲試﹐行文下去﹐各學教官傳齊廪生﹐攜帶門斗﹐知會了文武童生﹐齊嚮府中進發。”
攷試-汉语大词典
攷試
【1】考查,考核。《东观汉记·吴良传》:“{蕭何}舉{韓信}﹐設壇即拜﹐不復攷試。”
改試-汉语大词典
改試
【1】指改变选拔官吏的考核办法。{汉}{张衡}《论举孝廉疏》:“自初舉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餘力﹐乃艸文法耳。今詔書一以能誦章句結奏案爲限﹐雖有至孝﹐不當其科……自改試以來﹐累有妖星震裂之菑﹐是天意不安於此法故也。”
放試-汉语大词典
放試
【1】犹言举行考试。{宋}{吴自牧}《梦粱录·解闱》:“三年一次﹐八月十五日﹐放貢舉應試。諸州郡縣及各路運司並于此日放試。”
效試-汉语大词典
效試
【1】考核试验。效,通“校”。{汉}{孔融}《荐弥衡表》:“陛下篤慎取士﹐必須效試。”
日試萬言-汉语大词典
日試萬言
【1】以每天试写万言为验;以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为考校。极言才气横溢,文思敏捷。{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旧唐书·张涉传》:“亦能爲文﹐嘗請有司日試萬言﹐時呼{張萬言}。”{唐}时取士考试有日试万言科。
日省月試-汉语大词典
日省月試
【1】每天每月进行考核。《礼记·中庸》:“日省月試﹐既廩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郑玄}注:“日省月試﹐考校其成功也。”{孔颖达}疏:“言在上每日省視百工功程﹐每月試其所作之事。”{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夫制器尚象﹐古聖王之所由利用而厚民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勸工之典﹐並列九經。”亦作“[日省月課]”。《魏书·李彪传》:“陛下幼蒙鞠誨﹐聖敬之躋﹐及儲宫誕育﹐復親撫誥﹐日省月課﹐實勞神慮。”
明試-汉语大词典
明試
【1】明白考验。{清}{龚自珍}《明良论三》:“敷奏而明試﹐吾聞之乎{唐}{虞}。”{唐}{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往在{貞元}﹐俱從賓薦﹐司我明試﹐時維邦彦。”《书·舜典》:“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孔颖达}疏:“諸侯四處來朝﹐每朝之處﹐{舜}各使陳進其治理之言﹐令自説己之治政。既得其言﹐乃依其言明試之。”
會試-汉语大词典
會試
【1】{明}{清}科举制度,每三年会集各省举人于京城考试为“會試”。{清}{林则徐}《请定乡试同考官校阅章程并预防士子剿袭诸弊折》:“臣前任京職曾充鄉試考官二次﹐會試同考官一次。”《儒林外史》第七回:“〔{荀玫}〕怱怱進京會試﹐又中了第三名進士。”《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少年發科﹐到都下會試。”【2】{太平天囯}在{天京}(今{江苏}{南京})举行的考试。连同乡试,构成{太平天囯}的考试制度。
春官試-汉语大词典
春官試
【1】即礼部试。{清}{吴敏树}《亡弟云松事状》:“往時所欲學而爲者﹐中遂廢棄。春官試亦不能上。”{五代}{王周}《自喻》诗:“薦鄉老書﹐幸會春官試。”
春試-汉语大词典
春試
【1】{唐}代考试定在春夏之间。{宋}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引试,而礼部试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试则在四月;于是有春试﹑秋贡之名。{元}代于八月乡试,二月会试,{明}{清}相沿。故也称会试为春试。参阅《宋史·选举志二》﹑{清}{赵翼}《陔馀丛考·试期》。
嘗試-汉语大词典
嘗試
【1】试行;试验。《孟子·梁惠王上》:“我雖不敏﹐請嘗試之。”{宋}{苏轼}《东坡志林·记六一语》:“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閒以文字問之﹐云:‘無它術﹐唯勤讀書而多爲之﹐自工……’此公以其嘗試者告人﹐故尤有味。”{冰心}《寄小读者》十八:“大同的世界﹐原是从无数的尝试和奋斗中得来的!”【2】试探。{宋}{司马光}《遗表》:“此所以使狂躁貪冒之人﹐競爲嘗試之説﹐而無所懲艾者也。”{宋}{苏轼}《论高丽进奉状》:“以祭奠{源闍梨}爲名﹐因獻金塔﹐欲以嘗試朝廷﹐測知所以待之之意。”《荀子·王制》:“姦言並至﹐嘗試之説鋒起。”
測試-汉语大词典
測試
【1】测量试验。{朱敏}《怀念敬爱的父亲》:“父亲坚决抵制了他﹐派警卫班长测试了河的深浅﹐准备千方百计渡过河去与等候在{包座}的{毛主席}会合。”
漕試-汉语大词典
漕試
【1】{宋}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景祐}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即赴省试。{宋}{赵昇}《朝野类要·举业》有“漕試”条。《宋史·选举志二》:“{淳祐}元年﹐臣僚言:‘既後諸路漕試﹐合國子試﹐兩項科舉及免舉人﹐不下千數。’……{紹定}間﹐以漕試﹑胄試無親可避者亦許試﹐或謂時相徇於勢要子弟故也。”{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文》:“{茅}云:‘舉進士何以得讓?’按:舉進士乃漕試也。”
演試-汉语大词典
演試
【1】演习试验。《郭嵩焘日记·同治四年二月廿四日》:“與{澄}帥約赴{煙塘}演試開花炮﹐以人客紛至不果往。”
牛刀小試-汉语大词典
牛刀小試
【1】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显一下身手。{金}{周昂}《题邹公所藏<渊明归去来图>诗》:“牛刀小試{義熙}前﹐一日懷歸豈偶然。”{明}{王錂}《寻亲记·枉招》:“兩袖天香下九重﹐牛刀小試宰華風。”
拈周試晬-汉语大词典
拈周試晬
【1】旧时习俗。小儿周岁时,罗列很多物件,让其拈取,以为可以试测其将来的性情志趣。俗称抓周。{宋}{吴自牧}《梦粱录·育子》:“至來歲得周﹐名曰‘周晬’。其家羅列錦席于中堂﹐燒香炳燭﹐頓果兒飲食﹐及父祖誥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綵緞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綫﹑應用物件﹑并兒戲物﹐却置得周小兒于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爲佳讖﹐謂之‘拈周試晬’。”
拍試-汉语大词典
拍試
【1】{宋}代擢补下级基层武官,先要比试弓马,称“拍試”。{宋}{赵昇}《朝野类要·拍试》:“武臣奏補人﹐銓試弓馬者﹐謂之拍試﹐并挑試律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七年》:“春季拍試﹐藝高者特與補轉兩資。”{宋}{叶適}《庐州钱公墓志铭》:“他日﹐上遣官拍試﹐獨{楚}應格。”
持戈試馬-汉语大词典
持戈試馬
【1】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红楼梦》第七九回:“那{金桂}見丈夫旗纛漸倒﹐婆婆良善﹐也就漸漸的持戈試馬。”
挑試-汉语大词典
挑試
【1】选题考试。{宋}{赵昇}《朝野类要·神童》:“十歲以下能背誦﹐挑試一經或兩小經﹐則可以應補州縣小學生。”
按試-汉语大词典
按試
【1】查考。{宋}{叶適}《蔡知閤墓志铭》:“徙知{楚州}﹐{北神鎮}少年以剽境外爲業﹐前後不能禁。公日與錢米什伍伺察﹐用其豪爲總首﹐旬一按試﹐兩界以安。”《宋史·职官志三》:“凡軍兵以名籍統隸者﹐閲習按試﹐選募遷補﹐及武舉﹑校試之事﹐皆總之。”【2】巡视考试事宜。{清}{焦循}《忆书六》:“戊戌秋九月﹐{文清}按試{揚州}﹑{通州}。”
攝試-汉语大词典
攝試
【1】非正式任命的试用官员。《旧唐书·代宗纪》:“刺史﹑縣令自今後改變﹐刺史以三年爲限﹐縣令四年爲限﹐員外及攝試﹐不得釐務。”
新硎初試-汉语大词典
新硎初試
【1】比喻习之有素而初次经事。《痛史》第二五回:“這五百和尚﹐都是{俠禪}親自教出來的﹐操練了幾年﹐今日新硎初試﹐勇氣百倍。”
月試-汉语大词典
月試
【1】每月考核。《礼记·中庸》:“日省月試﹐既廩稱事﹐所以勸百工也。”【2】古代国学﹐府﹑州﹑县学每月举行的考试。{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九:“儒學教諭{朱冕}……在{崑}庠時﹐季考﹑月試﹐賞罰明信﹐弟子多所作成。”《清史稿·选举志一》:“{順治}三年﹐祭酒{薛所藴}奏定{漢}監生積分法﹐常課外﹐月試經義﹑策論各一﹐合式者拔置一等……月試一等與一分﹐二等半分﹐二等以下無分。”
殿試-汉语大词典
殿試
【1】原指参加殿试的贡士﹐后泛用于对士人的敬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張殿試}。”《宣和遗事》前集:“俺姐姐有命﹐請殿試相見。”《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先生你是做《滕王閣詩》的身不滿三尺{王勃}殿試麽?”【2】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源于{西汉}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唐}{武则天}{天授}二年于{洛阳}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宋}{开宝}八年﹐{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后进士分为五甲。{元}无殿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殿试》。
扃試-汉语大词典
扃試
【1】谓科举时代考生各闭一室应答试题。{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戊辰科庶常散舘﹐例在内廷扃試。”《清史稿·选举志二》:“督﹑撫﹑學政﹐按其功課﹐嚴密扃試。優者分别等第﹐咨送京師大學堂覆試。”{清}{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於覆名扃試之外﹐别求旁搜廣采之術。”
應試-汉语大词典
應試
【1】参加考试。旧时特指参加科举考试。{明}{王琼}《双溪杂记》:“入學應試﹐遂中解元。”{鲁迅}《<呐喊>自序》:“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唐}{薛用弱}《集异记·王维》:“此生不得首薦﹐義不應試﹐然已承貴主諭託{張九皋}矣。”《红楼梦》第八一回:“比如應試選舉﹐到底以文章爲主。”
研試-汉语大词典
研試
【1】仔细考核。{唐}{韩愈}《国子监论新注学官牒》:“其新受官﹐上日必加研試﹐然後放﹐上以副聖朝崇儒尚學之意。”
省試-汉语大词典
省試
【1】{元}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郑振铎}《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後》:“〔{曾国藩}〕接连的﹐中省试﹐中会试﹐点了翰林﹐不多几年﹐便俨然的挤入了缙绅大夫之林。”《儒林外史》第七回:“果然英雄出於少年﹐到省試﹐高高中了。”【2】{唐}{宋}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唐}{姚合}《寄杨茂卿校书》诗:“到京就省試﹐落籍先有名。”《宋史·选举志二》:“〔{紹興}七年〕時聞{徽宗}崩﹐未及大祥﹐禮部言:故事﹐因諒闇罷殿試﹐則省試第一人爲榜首﹐補兩使職官。”{宋}{赵昇}《朝野类要·举业》:“除{四川}外﹐諸州及漕司解士﹐就禮部貢院鎖試﹐名曰省試。”
監試-汉语大词典
監試
【1】科举考试时负有监督之责的官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監臨﹑主考之外﹐還有同考官﹑内外監試﹑提調﹑彌封﹑收掌﹑巡緝各官﹐擠滿了一大堂。”{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铨试》:“朝廷遣監試﹑主文﹑考試等官﹐就禮部貢院放試。”【2】监督考试。《後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教學經書﹐躬自監試。”{宋}{苏轼}《答范梦得书》之一:“某旬日來﹐被差本州監試﹐得閑二十餘日。”《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唱了名﹐又從正主考座前起﹐一直繞到十八位房官座前轉着﹐請看了一遍﹐然後纔交到監試填榜的外簾官手裡。”《宋史·职官志五》:“〔國子監〕公試依{元豐}舊制﹐以長貳監試。”
私試-汉语大词典
私試
【1】{唐}{宋}时聚集进士定期举行的临时考试。多与“公試”相对。{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羣居而賦﹐謂之私試。”{宋}{赵昇}《朝野类要·举业》:“私試:每月試一場。凡滿季計三場﹐謂孟月本經﹑仲月論﹑季月策。并鎖試於前廊﹐以學官主文考校﹐唯公試之月免。”{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若公試﹐固不敢﹐今乃私試﹐恐無害。”
秋試-汉语大词典
秋試
【1】指科举时代地方({唐}{宋}为州府﹐{明}{清}为省)为选拔举人所进行的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宋}{文同}《中秋夜试院寄子平》诗:“人間重此夕﹐一歲號佳賞。而我督秋試﹐鏁宿密如藏。”{宋}{朱熹}《答滕德章书》:“吾友秋試不利﹐士友所嘆。”{宋}{何薳}《春渚纪闻·颜幾圣索酒友诗》:“{東坡}先生臨郡日﹐適當秋試﹐{幾}({顔幾})於場中﹐潜代一豪子{劉}生者﹐遂魁﹐送舉子致訟﹐下{幾}吏。”在特殊情况下﹐廷试亦偶于秋季举行。《宋史·选举志一》:“{太平興國}三年九月﹐廷試舉人。故事﹐惟春放榜﹐至是秋試﹐非常例也。”
科舉考試-汉语大词典
科舉考試
【1】{隋}{唐}以来封建王朝设科取士而定期举行的中央或地方级考试。{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忆》四:“在当时﹐读书人总是要参加科举考试的﹐我虽然对科举考试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也不得不去参加。”
科試-汉语大词典
科試
【1】科举考试。{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賦﹐既第之後﹐雖專於科試﹐亦不廢詩。”《宋史·选举志二》:“是歲({紹興}九年)﹐以科試﹐明堂同在嗣歲﹐省司財計艱於辦給。”{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天子詔取賢良﹐秀才每都求科試。”《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内中有個極富的人家姓{周}……只有一子﹐生得文雅清秀﹐年紀十四歲﹐他父母延師讀書﹐新近科試﹐中了秀才。”
程試-汉语大词典
程試
【1】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三国} {吴}{韦昭}《博弈论》:“博選良才﹐旌簡髦俊﹐設程試之科﹐垂金爵之賞。”{宋}{叶適}《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其間有强壯者﹐稍加勸募﹐給之弓弩﹐教以習射﹐時命程試﹐利以賞激。”《金史·选举志一》:“{貞元}元年﹐定貢舉程試條理格法。”【2】程试之文卷。{唐}{李绰}《尚书故实》:“{郭侍郎}嘗寳惜法書一卷﹐每隨身攜往。初應舉﹐就雜文試﹐寫畢夜色猶早﹐以紙緘裹置於篋中。及納試而誤納所寳書帖。却歸鋪﹐於燭籠下取書帖觀覽﹐則程試宛在篋中。遽驚嗟﹐計無所出。來往於棘圍門外﹐見一老吏﹐詢其事﹐具以實告﹐吏曰:某能换之……逡巡賫程試入﹐而易書帖出。”{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教授{孫勰}亦{贛}人﹐異時讀諸生程試﹐意不滿﹐輒曰:‘吾{江西}人屬文不爾。’諸生初未諭﹐及是﹐持公所試文﹐矜語諸生曰:‘吾{江西}人之文也。’乃皆大服。”
百試-汉语大词典
百試
【1】多次试用。{元}{虞集}《贺丞相墓志铭》:“公始侍中﹐年壯氣鋭﹐出入踐敭﹐百試無替。”
童試-汉语大词典
童試
【1】童子试的简称。参见“[童子試]”。
童子試-汉语大词典
童子試
【1】科举制度中的低级考试。童生应试合格者始为生员。{清}{顾炎武}《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炎武}年十四﹐以童子試見公﹐被一言之奬。”{清}{王晫}《今世说·赏誉》:“〔{周立五}〕年三十二﹐猶困童子試。”
考試-汉语大词典
考試
【1】对人的知识才能进行考查测验。《汉书·宣帝纪》:“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試功能。”{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杂记》:“敕諸州學士及白丁﹐有明經及秀才﹑俊士﹐明於理體﹐爲鄉曲所稱者﹐委本縣考試。”【2】指考查知识才能等的一种方式。{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考试的成绩很好﹐心里很高兴。”《镜花缘》第六五回:“其實此番考試﹐原無須迴避﹐這是卿等過於謹慎之處。”【3】指主持考试。《镜花缘》第六五回:“將來能彀托賴伯母福氣﹐再遇才女部試﹐諸位伯伯同姪女父親都不派入考試﹐那就好了。”
覆試-汉语大词典
覆試
【1】有的考试分二场﹐第一场叫做初试﹐第二场叫做覆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鄉試覆試﹐自{道光}甲辰科後﹐始爲定制﹐其實始於{順治}十四年也。”《新唐书·选举志上》:“侍郎{錢徽}所舉送﹐覆試多不中選﹐由是貶官。”《後汉书·黄琼传》:“{瓊}復上言:‘覆試之作﹐將以澄洗清濁﹐覆實虚濫﹐不宜改革。’”
肉試-汉语大词典
肉試
【1】谓以兽躯试验刀剑锋刃之利钝。《战国策·赵策三》:“夫{吴干}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
策試-汉语大词典
策試
【1】古代以策问试士﹐因称对臣下或举子的考试为“策試”。{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八章:“天变非常﹐{崇祯}自己何尝不怕?去年六月间今上在{中极殿}亲自策试廷臣七十馀人﹐策题就写着‘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等话。”{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宋郑公为国惜体》:“是時西北有警﹐{英公}能結内宫﹐又得上心﹐乃撰一策題﹐如策試制科者﹐教{仁宗}以試兩府大臣﹐欲以窮{恭公}之不學也。”{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前後考第進士及庭所策試士﹐踵相躡爲宰相達官。”《後汉书·徐防传》:“臣以爲博士及甲乙策試﹐宜從其家章句﹐開五十難以試之。”
筆試-汉语大词典
筆試
【1】指要求书面答案的考试方法。与“口試”相对而言。如:笔试定在今年三月份举行。
簡試-汉语大词典
簡試
【1】铨叙考试。《魏书·前废帝广陵王纪》:“帝於{顯陽殿}簡試通直散騎常侍﹑散騎常侍﹑散騎侍郎﹑通直郎﹐剩員非才﹐他轉之。”
簾試-汉语大词典
簾試
【1】{宋}代吏部补选缺官﹐凡中选者除同进士出身及恩科人员外﹐皆须赴吏部长贰厅前之考试﹐以防代笔之弊﹐谓之“簾試”。{宋}{洪迈}《容斋四笔·科举之弊不可革》:“吏部長貳簾試之制﹐非不善也﹐而文具兒戲﹐抑又甚焉。”
自試-汉语大词典
自試
【1】自我尝试。《孔子家语·屈节解》:“子曰:‘{宓不齊}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節治{單父}﹐將以自試也。’”《易·乾》:“或躍在淵﹐自試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常自憤怨﹐抱利器而無所施﹐上疏求自試。”{宋}{王谠}《唐语林·夙慧》:“{張燕公}問曰:‘學士能一遍誦千言﹐十遍誦萬言乎?’對曰:‘未曾自試。’”
補試-汉语大词典
補試
【1】补考。{宋}{赵昇}《朝野类要·举业》:“州縣學﹐春秋兩放補試﹐白身人本經中者﹐注籍。”{宋}{钱愐}《钱氏私志》卷一:“{光玉}補試入太學﹐適與{岐公}之子{敏甫}同齋。”
複試-汉语大词典
複試
【1】有些考试分两次举行,第一次叫做初试,第二次叫做复试。一般是第一次考普通科目,及格后再考专门科目。参见“[復試]”。
義試-汉语大词典
義試
【1】私家集生徒命题考试。{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往昔{江}南承平時﹐鄉里諸齋間出題示學者﹐賦絶句﹐考殿最﹐有極精巧者﹐是時俱名曰義試詩。”
縣試-汉语大词典
縣試
【1】{清}代由县官主持的考试。取得出身的童生, 由本县廪生保结后才能报名赴考。约考五场, 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事实上第一场录取后即有参加上一级府试资格。
赴試-汉语大词典
赴試
【1】犹赶考, 前往应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素秋》:“赴試入都﹐舍於郊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魏}{杜}兩生只得撇了自去赴試。”{宋}{周密}《齐东野语·韩慥奇卜》:“次至{吕}問何幹至此?{吕}曰:‘赴試。’”
趁試-汉语大词典
趁試
【1】犹赴试。{宋}{洪迈}《夷坚甲志·沈持要登科》:“十六日早﹐抵{吴興}城下﹐見白袍紛紛往來﹐問之。云:‘昨日已入舉場﹐而試卷遇暴雨多沾漬﹐須易之﹐移十七日矣。’{沈}遂得趁試。”{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误放》:“{包誼}者﹐{江}東人也﹐有文辭。初與計偕﹐到京師後時﹐趁試不及。”
較試-汉语大词典
較試
【1】考核比试。《隋唐演义》第六回:“此事何難?只消如此如此﹐賺他來較試一番才能便見了。”《平山冷燕》第三回:“若是{竇老先生}恐怕褻體不願去﹐何不另薦幾個有名才學之士去較試﹐豈不萬全?”{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小铨》:“郎中一人掌小銓﹐亦分爲九品﹐通謂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故曰流外銓﹐亦曰小選﹐其較試銓注與流内銓略同也。”
輒試-汉语大词典
輒試
【1】及时考试。《史记·儒林列传》:“一歲皆輒試﹐能通一蓺以上﹐補文學掌故缺。”
貢試-汉语大词典
貢試
【1】选拔贡士的考试。《元史·选举志一》:“其貢試之法﹐從監學所擬﹐大概與前法略同﹐而防閑稍加嚴密焉。”
覽試-汉语大词典
覽試
【1】审察考试。《後汉书·光武帝纪下》:“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各一人﹐遣詣公車﹐朕將覽試焉。”
觀試-汉语大词典
觀試
【1】观看考试。《金史·文艺传上·郑子聃》:“乃使{子聃}……雜試。七月癸未﹐{海陵}御{寶昌門}臨軒觀試。”【2】观察试验。{晋}{葛洪}《神仙传·陈安世》:“{叔本}好道思神﹐有二仙人託爲書生﹐從{叔本}遊以觀試之。”《三国志·蜀志·费祎传》:“向聊觀試君耳!君信可人﹐必能辦賊者也。”{三国} {魏}{繁钦}《与魏文帝笺》:“即日故共觀試﹐乃知天壤之所生﹐誠有自然之妙物也。”
里試-汉语大词典
里試
【1】乡试的别称。{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二·阁试》:“朔望有閣試﹐每旬有館課﹐近來又多屬之捉刀人﹐蓋挾册傳代諸弊﹐視里試有加焉。”
量試-汉语大词典
量試
【1】测试性的考试。{宋}代于科举之外为宗室弟子入仕的一种考试方法。{宋}{赵昇}《朝野类要·举业》:“量試:州﹑縣學略而小試其才也。”《宋史·选举志三》:“〔{乾道}〕六年﹐臣僚上言:‘{神宗}朝﹐始立教養﹐選舉宗子之法。保義至秉義。鎖試則與京秩﹐在末科則升甲﹐取應不過量試注官﹐所以寵異同姓﹐不與寒畯等也。’”《宋史·选举志三》:“{孝宗}登極……〔宗子〕略通文墨者﹐量試推恩。習經人本經義二道﹐習賦人詩賦各一首﹐試論人論一首﹐仍限二十五歲以上合格。第一名承節郎﹐餘並承信郎。”【2】犹试验。《後汉书·献帝纪》:“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倉}米豆﹐爲飢人作糜粥﹐經日而死者無降。帝疑賦卹有虚﹐乃親於御坐前量試作糜﹐乃知非實﹐使侍中{劉艾}出讓有司。”
躍躍欲試-汉语大词典
躍躍欲試
【1】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一试。{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她高兴得又像去年决定去贴{卢嘉川}留下的传单一样﹐浑身是劲﹐跃跃欲试。”{叶圣陶}《倪焕之》二七:“这引得大家跃跃欲试﹐恨不得自己手里立刻来一枝枪。”{清}{容閎}《予之教育计划》:“向所懷教育計劃﹐可謂小試其鋒﹐既略著成效﹐前者視爲奢願難償者﹐遂躍躍欲試。”
郡試-汉语大词典
郡試
【1】{汉}代谓各郡于岁终讲武校猎以简选材勇之士为郡试。《後汉书·耿弇传》“〔{弇}〕常見郡尉試騎士﹐建旗鼓﹐肄馳射﹐由是好將帥之事”{李贤}注引《汉官仪》:“歲終郡試之時﹐講武勒兵﹐因以校獵﹐簡其材力也。”
都試-汉语大词典
都試
【1】{汉}代的阅兵制度。用以考试讲武。以立秋日总试。{翟义}诛{王莽}后,于每年九月间举行。《汉书·翟义传》:“於是以九月都試日斬{觀}令﹐因勒其車騎材官士﹐募郡中勇敢﹐部署將帥。”{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太守﹑都尉﹑令長﹑丞尉﹐會都試﹐課殿最也。”《後汉书·李通传》:“期以材官都試騎士日﹐欲劫前隊大夫及其屬正﹐因以號令大衆。”{李贤}注:“{漢}法以立秋日都試騎士﹐謂課殿最也。{翟義}誅{王莽}﹐以九月都試日勒車騎材官士是也。”《资治通鉴·唐代宗永泰元年》:“{抱真}以{山東}有變﹐{上黨}爲兵衝……乃籍民﹐每三丁選一壯者﹐免其租﹑傜﹐給弓矢﹐使農隙習射﹐歲暮都試﹐行其賞罰。”{胡三省}注引{史炤}曰:“謂總閲試習武備也……{漢}制﹐郡國以八月都試﹐閲武備。”
部試-汉语大词典
部試
【1】旧时指礼部举办的考试。《镜花缘》第六五回:“本日經朕查出回避之淑女{孟蘭芝}等三十三人﹐未赴部試﹐例應欽派試官另行考試。”
鄉試年-汉语大词典
鄉試年
【1】{元}﹑{明}﹑{清}三代在各省城举行乡试,每三年一次,{明}{清}一般逢子﹑卯﹑午﹑酉年开考,称为“鄉試年”。《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鄉試年﹐做了幾個文會。”
鄉試-汉语大词典
鄉試
【1】科举考试名。(1){金}人科举分乡试﹑府试﹑省试﹑御试四级。士子先于诸州分县赴试,号为“乡试”,榜首曰“乡元”,亦曰“解元”。后于{章宗}{明昌}元年废乡试。参阅{宋}{洪迈}《松漠纪闻续》。(2){元}代每三年一次,十一个行省,{河东}﹑{山东}二宣慰司与{直隶省}四路举行乡试。丹〞沺i由此应会试,不可入仕。参阅《元史·选举志》。(3){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式者称“举人”。即会试不第,亦可依科选官。{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余回省後﹐時值鄉試届期﹐入闈監臨。”{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九:“又疑土著之民不能相容﹐則另立屯額科舉鄉試﹐不與土人相參也。”《平山冷燕》第十九回:“話説{燕白頷}自有了科舉﹐又替{平如衡}納了南監﹐遂同到{南京}來鄉試。”
鄉會試-汉语大词典
鄉會試
【1】乡试与会试。《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每到鄉會試﹐不過侍衛處照例派幾個人來﹐在此當差。”
通試-汉语大词典
通試
【1】统一考试。《金史·选举志一》:“後場廷試﹐令詞賦﹑經義通試時務策﹐止選一狀元。”《金史·选举志三》:“遂命内祗﹑並三品職事官承廕人﹑與四品五品班祗﹑及吏員人通試﹐中選者用之。”
解試-汉语大词典
解試
【1】科举时代{唐}{宋}州府举行的考试,即{明}{清}的乡试。《文献通考·选举五》:“解省試各遞增二人﹐解試七人取一﹐省試九人取一。”{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乔》:“{大順}中﹐{京兆府}解試﹐{李}參軍{頻時}主文﹐試《月中桂》詩。”{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上》:“保舉之法﹐雖曰以名取人﹐不知今之所謂名者何憑也﹐勢不得不雜以賄賂請託。及其捧檄而至﹐吏部以一義一論試之﹐視解試爲尤輕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盧吉州}{肇}﹐{開成}中﹐就{江西}解試﹐爲試官不送。”
道試-汉语大词典
道試
【1】{清}代省下设道,道所举行的考试,谓之道试。{清}{陈確}《记昔》:“及道試出﹐伯氏索卷觀﹐甚喜;已觀叔氏卷﹐更不快。”{太平天囯}{洪仁玕}《自述》:“每場榜名高列﹐惟道試不售﹐多有抱恨。”
選試-汉语大词典
選試
【1】古代选拔官吏所进行的考试。《後汉书·百官志二》:“太常卿一人……每選試博士﹐奏其能否。”{元}{倪瓒}《寄德常别驾》诗之三:“可無振厲新科格﹐選試能平定不頗。”{唐}{韩愈}《些日足可惜赠张籍》诗:“州家舉進士﹐選試繆所當。”{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汴州}舉進士﹐{愈}爲考官﹐試《反舌無聲》詩﹐{籍}中等。”
選歌試舞-汉语大词典
選歌試舞
【1】见“選色徵歌”。
角試-汉语大词典
角試
【1】比试。{章炳麟}《封建考》:“{漢}世材官衛士之倫﹐蓋亦日在營壘﹐課以戎事﹐非立秋角試乃至也。”《管子·七法》:“故聚天下之精材﹐論百工之鋭器;春秋角試以練﹐精鋭爲右。”
討試-汉语大词典
討試
【1】犹考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東萊王}{韓晉明}篤好文學﹐疑彼製作﹐多非機杼﹐遂設讌言﹐面相討試。”《周书·姚僧垣传》:“{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討試﹐{僧垣}酬對無滯﹐{梁武帝}甚奇之。”
詒試-汉语大词典
詒試
【1】方言。哄骗。{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五:“‘早饭都相偏了﹐你还在睡!’有人诒试他。”
試-汉语大词典
試
“[试]”的繁体字。《廣韻》式吏切,去志,書。【1】任用;使用;运用。《诗·小雅·大东》:“私人之子﹐百僚是試。”{毛传}﹕“是試﹐用於百官也。”《礼记·缁衣》:“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則爵不瀆而民作愿﹐刑不試而民咸服。”{郑玄}注﹕“試﹐用也。”《汉书·张禹传》:“久之﹐試爲博士”。{唐}{元稹}《册文武孝德皇帝赦文》:“六十有七年﹐兵革大試。”{宋}{司马光}《策问》三:“今國家奄有萬方﹐囊括{禹}迹﹐加以兵革不試垂三十年﹐累聖恭儉﹐與民休息。”【2】指初次使用。{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禰衡}被{魏武}謫爲鼓吏﹐正月半試鼓﹐{衡}揚枹爲《漁陽》摻撾。”【3】泛指初﹑始。参见“[試花]”。【4】尝试。《易·无妄》:“无妄之藥﹐不可試也。”{唐}{杜甫}《去矣行》:“未試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藍田山}。”{曹禺}《日出》第四幕:“{陈白露}﹕不过﹐结婚?(嘘出一口气)我试过。但是(叹一口气)--平淡无聊。”【5】试探。《墨子·兼爱中》:“〔{越王}〕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韩非子·杨权》:“下匿其私﹐用試其上。”{梁启雄}简释﹕“臣下隠藏着姦私來試探君上。”【6】检验,检试。《书·舜典》:“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孔}传﹕“諸侯四朝﹐各使陳進治禮之言﹐明試其言以要其功﹐功成則賜車服以表顯其能用。”《周礼·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二》:“夫子之於人﹐好惡必察﹐毁譽必試。”{清}{王夫之}《与唐须竹夜话》诗:“‘六經’誰{楚}{漢}﹐一擊試鷹鸇。”【7】比试;考较。《管子·七法》:“春秋角試以練﹐精鋭爲右。”《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誰有勇健﹐能共我試﹐請於平原校其伎能。”【8】考查﹑测验知识或技能。《後汉书·周防传》:“{世祖}巡狩{汝南}﹐召掾史試經。”{老舍}《女店员》第一幕第一场:“在口试的时候﹐不管该说不该说﹐我就把这些都对那两位同志说了。”【9】特指科举考试。{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年幾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來集京師﹐從進士試﹐既得﹐即去。”{清}{吴兰修}《黄竹子传》:“適生試京兆﹐道經訪之。”【10】训练。《尉缭子·攻权》:“異口虚言﹐將無修容﹐卒無常試﹐發功必衄﹐是謂疾陵之兵,無足與鬥。”《後汉书·王允传》:“{允}少好大節﹐有志於立功﹐常習誦經傳﹐朝夕試馳射。”【11】经历。《战国策·楚策一》:“大王萬歲千秋之後﹐願得以身試黄泉﹐蓐螻蟻﹐又何如得此樂而樂之。”{宋}{田況}《儒林公议》卷上:“以{太宗}身試囏危﹐有英睿之斷﹐可以王天下。”【12】冒犯;触。《新唐书·柳公绰传》:“方赴府﹐有神策校乘馬不避者﹐即時搒死。帝怒其專殺﹐{公綽}曰﹕‘此非獨試臣﹐乃輕陛下法。’”《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且休教孩兒出來﹐恐風試着他。”【13】{唐}{宋}官制之一。{唐}制,担任某一官职,但无正式任命,称为“試”。{宋}代任职低于阶官名衔二等,称为“試”。{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君隨往﹐改試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觀察判官。”《宋史·职官志九》:“凡除職事官﹐以寄禄官之高下爲準﹕高一品已上爲行﹐下一品爲守﹐下二品已下爲試﹐品同者否。”{明}{陆深}《玉堂漫笔》:“{唐}制有曰攝者﹐如侍中之攝吏部是也。又有行﹑守﹑試之别,職事高者爲守﹐職事卑者爲行﹐未正名命者爲試。{宋}制則高一品爲行﹐下一品爲守﹐下二等爲試。”【14】见“試試縮縮”。【15】副词。相当于“姑且”﹑“試着”。{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先生試言﹐寡人將覽焉。”{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之十一:“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诗:“丈人試静聽﹐賤子請具陳。”【16】通“[弒]”。《隶释·石经公羊残碑》:“何以不書葬﹐隱之也。何隱爾?試也。”按﹐今本《公羊传·隐公十一年》作“弑”。《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受命之臣專征云試。”{颜师古}注﹕“一説試與殺同﹐謂欲弑君。”【17】通“[識]”。懂得。{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朱己谓魏王章》:“{秦}與{式}({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親﹐不試(識)禮義德行。”
試酒-汉语大词典
試酒
【1】品尝新酿成的酒。{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後作》词:“正單衣試酒﹐恨客裏﹑光陰虚擲。”
試鍊-汉语大词典
試鍊
【1】考验和锻炼。{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今之事業晩成﹐生靈荼毒﹐固是衆罪所召﹐亦是天公試鍊耳。”
試心-汉语大词典
試心
【1】考验人的心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萬事皆是天父天兄排定﹐萬難皆是天父天兄試心。”
試周-汉语大词典
試周
【1】即试儿。{宋}{叶寘}《爱日斋丛钞》卷一:“《玉壺野史》記{曹武惠王}({曹彬})﹐始生周晬日﹐父母以百玩之具羅於席﹐觀其所取﹐{武惠王}左手提干戈﹐右手提俎豆﹐斯須取一印﹐餘無所視。{曹}﹐{真定}人。{江}南遺俗乃在此﹐今俗謂試周是也。”
試驗-汉语大词典
試驗
【1】为了察看某事之实际或某物之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願重啓侯﹐何惜不一試驗之?”{元}{陈天祥}《论卢世荣奸邪状》:“今乃損相位試驗賢愚﹐亦猶捨美錦校量工拙﹐脱致隳壞﹐悔將何追?”{萧红}《桥》:“起初她试验过﹐要想扶着桥栏爬过去。”【2】考试测验。{唐}{郑棨}《开天传信记》:“是時﹐{劉晏}年八歲﹐獻東封書﹐上覽而奇之﹐命宰相出題﹐就中書試驗。”{清}{洪昇}《长生殿·春睡》:“臣啓陛下:蒙委試驗{安禄山}﹐果係人才壯健﹐弓馬熟嫻﹐特此覆旨。”{沙汀}《困兽记》十二:“翌日是星期一﹐一连几天都有试验﹐{田畴}老早便上学校去了﹐忙着清理试验卷子﹐出题和计算分数的准备工作。”【3】训练。{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又餓了三五日﹐復行牽出那神獒﹐撲着便咬﹐剖開紫袍﹐將羊心肺又飽餐一頓﹐如此試驗百日﹐度其可用﹐某因入見{靈公}。”【4】经验。《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賊道:‘小的們這作賊有個試驗:不怕星光月下﹐看着那人家是黑洞洞的﹐下去必得手;不怕夜黑天陰﹐看着那人家是明亮亮的﹐下去不但不得手﹐巧了就會遭事。’”【5】效验。{金}{刘迎}《徐梦弼以诗求芦菔再次前韵》:“{神農}嘗草木﹐濟世以仁愛。根源列郡出﹐品目成書載。中云萊菔根﹐試驗頗爲大。”
試雨-汉语大词典
試雨
【1】初雨。{清}{王夫之}《新梅》诗:“試雨禁風始出胎﹐根苗忘盡舊亭臺。”
試律-汉语大词典
試律
【1】封建时代科举考试以律义为内容出试题﹐叫“試律”。《新唐书·选举志上》:“凡明法﹐試律七條﹑令三條﹐全通爲甲第﹐通八爲乙第。”《宋史·选举志一》:“八年﹐進士﹑諸科始試律義十道﹐進士免帖經。明年﹐惟諸科試律﹐進士復帖經。”【2】即试帖诗。{严复}《救亡决论》:“超俗之士﹐厭製藝則治古文詞;惡試律則爲古今體。”{姚华}《论文後编》:“排律之長者﹐韻可累百﹐是爲長排﹐短則六韻﹐試律用之。”
試酌-汉语大词典
試酌
【1】初饮。{晋}{陶潜}《连雨独饮》诗:“試酌百情遠﹐重觴忽忘天。”{王瑶}注:“初飲。”
試論-汉语大词典
試論
【1】指科举考试的策论。{清}{王夫之}《家世节录》:“{夫之}童年﹐曾于先君篋中﹐見公試論一帙﹐今忘之矣。記其髣髴清健樸亮﹐似{楊貞復}手筆。至論{留侯}用四皓争太子﹐非大臣體﹐{王茂弘}不得爲純忠﹐蓋補綱目所未及也。”
試射-汉语大词典
試射
【1】谓主持考试射箭。《金史·选举志一》:“三年﹐定制﹐{女直}人以年四十五以下﹐試進士舉﹐於府試十日前﹐委佐貳官善射者試射。”
試穿-汉语大词典
試穿
【1】衣﹑鞋等制成﹐穿着试试﹐看式样等是否适合。{孙犁}《澹定集·致铁凝信(二)》:“《盼》写得很好﹐你看写试穿新雨衣的那段﹐多么真切﹑生动﹑准确!”
試花-汉语大词典
試花
【1】谓花初放。{宋}{周邦彦}《瑞龙吟》词:“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宋}{范成大}《两木》诗:“去年小試花﹐瓏瓏犯冰寒。”{清}{陈莱孝}《种棉曲》:“{海南}人家家種棉﹐交秋試花花燭天。”
試辦田-汉语大词典
試辦田
【1】试验田。{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每亩稻子均拉六百斤﹐一亩试办田要打一千斤。”
試點-汉语大词典
試點
【1】正式进行某项工作之前﹐先做试验﹐以取得经验。{高晓声}《极其简单的故事》:“这在全省是一个试点工作。”{萧乾}《黄友毅回家》:“去{榔梨}﹐主要是为了看看全{湖南}土地改革第一个试点的{梨圫乡}分田三个月以后的情形。”【2】正式进行某项工作之前﹐做小型试验的地方。{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三七章:“我们第一个试点﹐放在{任大庄}。”
試身-汉语大词典
試身
【1】犹投身。{宋}{王令}《不愿渔》诗:“試身風波間﹐持用豢妻子。”
試煉-汉语大词典
試煉
【1】检验和锻炼。{鲁迅}《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十月革命开初﹐也曾有许多革命文学家非常惊喜﹐欢迎这暴风雨的袭来﹐愿受风雷的试炼。”{{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三十:“我近来常从坏的文章中试炼自己的鉴赏力。”{老舍}《牛老爷的痰盂》:“真金不怕火炼﹐我的属员得经得住我的试炼。”
試帖詩-汉语大词典
試帖詩
【1】诗体名。源于{唐}代﹐受“帖經”﹑“試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亦称“[賦得體]”。其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清}代试帖诗﹐格式限制尤严﹐内容大多直接或间接歌颂皇帝功德﹐并须切题。{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长达四十韵﹑四百字﹐故称其‘鲲鲸喷迢递’(有如长鲸大鲲﹐喷出的水气长远)。这是{唐}人应试诗的新形式﹐后人称为‘试帖诗’。”{鲁迅}《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
試業-汉语大词典
試業
【1】谓用其所学﹐从事某种事业。{南朝} {梁}{江淹}《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臣踐行迷方﹐試業敝緒。”【2】谓考试学业。《宋史·选举志二》:“東封及祀{汾陰}時﹐獻文者多試業得官﹐蓋特恩也。”{梁启超}《说国风中》:“及叩其所謂新學者﹐又不過以求一卒業文憑試業得第爲無上之希望。”
試才-汉语大词典
試才
【1】考核才能。《後汉书·左雄周举传论》:“自{左雄}任事﹐限年試才﹐雖頗有不密﹐固亦因識時宜。”
試暑-汉语大词典
試暑
【1】初夏。{清}{王夫之}《夏夕》诗:“試暑方前日﹐重陰疑凛秋。”
試課-汉语大词典
試課
【1】考核﹐考查。《管子·明法解》:“張官任吏治民﹐案法試課成功。守法而法之﹐身無煩勞而分職。”
試銓-汉语大词典
試銓
【1】谓经过考试﹔量才授官。《宋史·选举志四》:“{崇寧}以後﹐又復{元豐}制﹐而蔭補者須隸國學一年無過罰﹐乃試銓﹐若在學試嘗再入等﹐即免試。”
試手-汉语大词典
試手
【1】试身手。{宋}{欧阳修}《南歌子·闺情》词:“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2】谓试探性地出手。《西游记》第二七回:“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
試舉-汉语大词典
試舉
【1】指科举考试。《元史·选举志一》:“惟貢舉取士爲便。凡{蒙古}之士及儒吏﹑陰陽﹑醫術﹐皆令試舉﹐則用心爲學矣。”【2】试着举例。{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故其一切條理﹐皆在於社會改良﹐今試舉其特色者﹐略條論之。”
試廚-汉语大词典
試廚
【1】谓初试烧菜本领。《说郛》卷七三引{宋}{洪巽}《旸谷漫录》:“此日試廚﹐幸中台意﹐照例支犒。”
試問-汉语大词典
試問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門{支遁}試問{綽}:‘君何如許?’”{唐}{牛僧孺}《玄怪录·张左》:“{左}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清}{王夫之}《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蘋秋色裏﹐試問採蓮津。”【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宋}{苏轼}《又和刘景文韵》:“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爲看花來?”{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许地山}《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幾辭去﹐{嶠}驚﹐試問奥篇隱帙﹐了辯如響﹐{嶠}歎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諸正名學生有試問《景祐新書》者﹐諸判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節要》用{蒙古}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試館-汉语大词典
試館
【1】古代科举考试时各地应试的人居住的场所。{震钧}《天咫偶闻》卷二:“{于忠肅祠}﹐在{裱背胡同}。蕪廢已久﹐近始重修﹐{浙}人逢春秋闈﹐居爲試館。”
試場-汉语大词典
試場
【1】举行考试的场所。《宋史·选举志三》:“初﹐凡試法科者﹐皆取撰成見義挾入試場。”《元史·选举志一》:“舉人於試場内﹐毋得喧譁。”{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乃至宦途醜態﹐試場惡趣﹐鴉片頑癖﹐纏足虐刑﹐皆可窮極異形﹐振厲末俗。”
試工-汉语大词典
試工
【1】工人或佣工在正式工作之前试做一个短时期的工作。{鲁迅}《彷徨·祝福》:“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試技-汉语大词典
試技
【1】试呈技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有一舉子入京應舉﹐有兩少年引他到家坐定﹐只見門迎一車進内﹐車中走出一女子﹐請舉子試技。那舉子只會着靴在壁上行得數步。”
試政-汉语大词典
試政
【1】从政。{明}{归有光}《王梅芳<时义>序》:“{梅芳}試政天曹﹐而予爲令{鄣}東﹐方受命過鄉郡。”
試劍-汉语大词典
試劍
【1】练剑﹔击剑。《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儒林外史》第五二回:“看見有幾位客﹐都是{胡老八}平日相與的些馳馬試劍的朋友。”
試妝-汉语大词典
試妝
【1】试着新妆。{唐}{郑谷}《蜡烛》诗:“金闈露白新裁詔﹐畫閤春紅正試妝。”
試晬-汉语大词典
試晬
【1】犹试儿。{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晬’。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於地﹐盛菓木﹑飲食﹑官誥﹑筆研﹑筭秤等﹐經卷針線﹐應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爲徵兆﹐謂之‘試晬’。”
試刊-汉语大词典
試刊
【1】试行出版刊物。{孙犁}《澹定集<文艺增刊>致读者﹑作者》:“本刊自试刊以来﹐在内容编排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2】指试行出版的刊物。
試秩-汉语大词典
試秩
【1】试用的没有正式任命的官员。《宋史·职官志十》:“試秩則大理司直﹑評事﹑祕書省校書郎。”
試席-汉语大词典
試席
【1】科举考试时试场中的座位。{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傲兀坐試席﹐深叢見孤羆。”{明}{黄淳耀}《赠时用咸入泮》诗:“文從試席看叉手﹐書向前生憶等身。”
試象-汉语大词典
試象
【1】与象较量。《文选·张衡<思玄赋>》:“執彫虎而試象兮﹐阽{焦原}而跟趾。”旧注:“彫虎﹑象﹐獸名也。《尸子》:{中黄伯}曰:‘余左執{太行}之獶﹐而右搏彫虎﹐唯象之未與﹐吾心試焉。有力者則願爲牛﹐欲與象鬭以自試。’”{李善}注:“彫虎以喻貧﹐試象以喻竭力﹐{焦原}以喻義﹐言己以執彫虎之貧窮﹐願竭試象之力﹐而守{焦原}之義。”
試年庚-汉语大词典
試年庚
【1】古时岁终之夜赌博。{宋}{陆游}《岁首书事》“呼盧院落嘩新歲”自注:“鄉俗歲夕聚博﹐謂之試年庚。”
試期-汉语大词典
試期
【1】考试的日期。《宋史·选举志二》:“二十四年﹐始定試期並用中秋日﹐{四川}則用季春﹐而仲秋類省。”《镜花缘》第六三回:“當即出示曉諭﹐一面選了試期。”《解放日报》1985.10.24:“试期临近﹐{刘叔雅}请{陈寅恪}代拟试题。”
試辦-汉语大词典
試辦
【1】试行举办﹐以验可否。{清}{薛福成}《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奏爲鐵路爲富强要圖﹐亟宜試辦。”《清史稿·选举志二》:“原訂師範館章程﹐係僅就京城情形試辦﹐尚屬簡略。”{毛泽东}《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一封信》:“各省应派有能力有见识的负责同志到{江西}来考察﹐吸取经验﹐回去试办。”
試想-汉语大词典
試想
【1】设想一下﹔试着想想(多用于反问)。{宋}{曾巩}《寄顾子敦》诗:“如今試想長松下﹐玉麈高談豈易陪。”《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你們試想﹐我豈有拿着你兩家若干條性命當兒戲的?”{严复} 《<法意>按语》:“試想當日即無{商君}﹐井田之制﹐尚克存乎?”
試考-汉语大词典
試考
【1】考试。《宋史·选举志三》:“任子不係州土﹐隨所寓入學﹐仍别齋居處﹐别號試考。”
試香-汉语大词典
試香
【1】谓添香﹐焚香。{五代}{和凝}《山花子》词之二:“幾度試香纖手暖﹐一回嘗酒絳唇光。”{明}{陶宗仪}《乐静草堂为卫叔静赋》诗:“温火試香删舊譜﹐汲泉煑茗續遺經。”
試本-汉语大词典
試本
【1】指未正式出版﹐只是试验性印行的书刊。{郭沫若}《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民文学>编者问》:“这第一辑也还没有正式出版﹐只印了一个试本﹐分送各处征求意见。”
試市-汉语大词典
試市
【1】开始辟为市场。{清}{霅中人}《<中西纪事>後序》:“五口通商而海疆深入﹐{長江}試市而天塹能飛。”
試茗-汉语大词典
試茗
【1】品茶﹔饮茶。{宋}{陆游}《喜晴》诗:“開書頓失昏花墜﹐試茗初看白乳新。”{清}{马曰璐}《初夏》诗:“圍棋鋪{粤}簟﹐試茗約{吴}僧。”
試水-汉语大词典
試水
【1】尝试品味茶水。{宋}{王安石}《寄茶与平甫》诗:“{石樓}試水宜頻啜﹐{金谷}看花莫漫煎。”【2】试探水的深浅缓急。《西游记》第一回:“持篙試水﹐偶得淺水﹐棄了筏子﹐跳上岸來。”{魏国禄}《随周副主席长征》:“〔{周副主席}〕叫人先下去试水。试水的同志走到河中间﹐水已齐胸﹐不但水流急﹐而且河底淤泥下陷。”
試弦歌-汉语大词典
試弦歌
【1】谓任县令。寓用礼乐治民﹑有政绩之意。语本《论语·阳货》﹕“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宋}{洪迈}《容斋随笔·李太白》:“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陽冰}試弦歌於{當塗}﹐公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爲序。’”
試聽-汉语大词典
試聽
【1】试行收听。{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关于其他﹐尚可取来試奏试听。”
試春-汉语大词典
試春
【1】品尝春茶。{宋}{黄庭坚}《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诗:“官焙薦璧天解顔﹐瀹湯試春聊加飡。”【2】谓在春天萌发。{清}{王夫之}《长沙旅兴》诗:“江上紅芽始試春﹐乳鶯調語正迎人。”
試管-汉语大词典
試管
【1】一种圆底柱形或底部为圆锥形的玻璃管﹐亦可用石英或其他材料制成﹐用于化学实验。
試藝-汉语大词典
試藝
【1】考察﹑测试才能﹑学业。{北周}{昙积}《谏周太祖沙汰僧表》:“爰降明詔﹐責其試藝﹐頒下諸州﹐問其課業。”{唐}{司空曙}《哭苗员外呈张参军》诗:“試藝臨諸友﹐能文即我師。”{明}{马愈}《马氏日抄·十八艺》:“{山西}{李通}行教京師﹐無人可與爲敵﹐遂應募爲第一。較其試藝﹐十八事皆能。”【2】指应试的文字。{元}{黄溍}《送富州陈教授诗序》:“善爲古詩文﹑試藝﹐鄉闈一不中﹐輒束書而歸﹐若將終身焉。”
試程-汉语大词典
試程
【1】按一定程式写的文字。{明}{汤显祖}《张云长<嘘云轩文字>序》:“今之爲士者﹐習爲試墨之文﹐久之﹐無往而非墨也;猶爲詞臣者習爲試程﹐久之﹐無往而非程也。”
試邑-汉语大词典
試邑
【1】谓任县令﹐治理地方。{宋}{刘挚}《谢馆职启》:“兩{河}試邑﹐北{楚}從軍﹐顧常懷功名之心﹐頗亦究義命之説。”{明}{海瑞}《治党邪言官疏》:“{宋惕甲}試邑有聲﹐部使者以不降意誣劾之﹐時有貓噬鸚鵡﹐罪無可恕之説。”
試金石-汉语大词典
試金石
【1】矿物﹐是含炭质的石英和蛋白石等的混合物﹐致密而坚硬﹐黑色或灰色﹐可用以检验黄金的纯度。{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黄金》:“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柳枝。其高下色﹐分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登試金石上(此石{廣信郡}河中甚多﹐大者如斗﹐小者如拳﹐入鵝湯中一煮﹐光黑如漆)﹐立見分明。”【2】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試金石上把你這子弟每從頭兒畫﹐分兩等上把郎君子細秤。”{鲁迅}《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試巴-汉语大词典
試巴
【1】方言。试验。{文灏}《从长工变成功臣》:“我们才搭上机子又试巴起来。”
試香羅-汉语大词典
試香羅
【1】词牌名。即《浣溪沙》。《词谱》卷四:“《浣溪沙》﹐{唐}教坊曲名。{韓淲}詞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
試例-汉语大词典
試例
【1】考试条例。《元史·选举志一》:“若無品級﹐止依試例從優銓注。”
試守-汉语大词典
試守
【1】正式任命前试行代理某一职务。《汉书·朱云传》:“{平陵}{朱雲}﹐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試守御史大夫﹐以盡其能。”{宋}{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遂取禮部所選之士中第或高第者﹐以次使試守﹐滿再歲或三歲﹐選擇以爲州屬及縣令丞郎﹐有秀才異等﹐皆以名聞﹐不拘此制﹐如此者謂之特舉。”
試貢-汉语大词典
試貢
【1】科举时期州县选送贡士进京参加会试。《元史·选举志一》:“歲終試貢﹐員不必備﹐惟取實才。”
試闈-汉语大词典
試闈
【1】科举时代的考场。{宋}{周密}《齐东野语·方翥》:“他年﹐{翥}爲館職﹐偶及試闈異事﹐因及之。”{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急辦行裝赴試闈﹐父親嚴命怎生違?”{明}{汤显祖}《牡丹亭·闻喜》:“{春香}﹐我同{柳郎}至此﹐即赴試闈。”
試法-汉语大词典
試法
【1】试探法律﹐触犯法律。参见“[以身試法]”。【2】考试律令知识。{宋}{秦观}《法律下》:“臣嘗思之其所以然者無他﹐始於試法而已﹐朝廷試士以法者﹐欲其習爲吏也。”《宋史·选举志四》:“先朝患官吏不習律令﹐欲誘之讀法﹐乃減任子出官年數﹐去守選之格﹐概令試法﹐通者隨得注官。”
試膽-汉语大词典
試膽
【1】试其胆识。{宋}{崔伯易}《感山赋》:“以國試膽﹐以民試手﹐爲縱横家﹐隨以此售。”【2】比试胆量。《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倘若這夜不是暴死大雷﹐{王氏}女已是别家媳婦了;又非{劉氏}子試膽作戲﹐就是因雷失屍﹐也有何涉?”
試中-汉语大词典
試中
【1】考试中选。《金史·选举志一》:“{泰和}元年﹐定制﹐不分舊等﹐但從所願﹐試中則以三等爲次。”
試札-汉语大词典
試札
【1】犹试牍。{宋}{宋祁}《代回吕舍人启》:“果膺試札﹐入掌命書。”
試樣-汉语大词典
試樣
【1】工业生产中为检验质量所采取的样品。【2】裁缝在精做的服装基本定样时﹐为了检验其是否合身﹐请定做者试穿。
試播-汉语大词典
試播
【1】试行播放。
試舌-汉语大词典
試舌
【1】谓春来禽鸟初鸣。{明}{无名氏}《四贤记·义劝》:“芳草初芽﹐幽禽試舌﹐春色來何快!”
試士-汉语大词典
試士
【1】指古代为授与官职而考试士子。{唐}{柳宗元}《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初禮部試士﹐有與親戚者﹐則附于考功﹐莫不陰授其旨意而爲進退者。”{明}{归有光}《送余先生南还序》:“今年南宫試士﹐先生受命司考校﹐所取士三十人﹐天下以爲得人。”{田北湖}《论文章源流》:“{漢}興試士﹐呫嗶之徒﹐相率應制﹐以博禄位。”
試令-汉语大词典
試令
【1】谓试用的县令。{清}{顾炎武}《郡县论》二:“改知縣爲五品官﹐正其名曰縣令……其初曰試令﹐三年﹐稱職﹐爲真。”
試陣-汉语大词典
試陣
【1】正式比赛前的试验性比赛。《体育报》1984.4.2:“{波兰}女篮可能利用此次比赛作为预选赛的试阵。”
試嘗-汉语大词典
試嘗
【1】尝试。《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臣觀{吴王}政驕矣﹐請試嘗之貸粟﹐以卜其事。”{宋}{王安石}《答王深甫书》之三:“顧私心尚有欲言﹐未知可否﹐試嘗言之。”{清}{马曰璐}《晩菘》诗:“此中有真味﹐掩卷試嘗看。”【2】考试﹑考查。《宋史·选举志四》:“{崇寧}以後﹐又復{元豐}制﹐而蔭補者須隸國學一年無過罰﹐乃試銓﹐若在學試嘗再入等﹐即免試。”【3】谓先尝一下食品﹐以了解其味道。《水浒传》第四五回:“和尚道:‘乾爺多時不來﹐試嘗這酒。’”{清}{朱之瑜}《与佐藤舍人书》:“前諭糖梅將現在者進上﹐思之畢竟不穩當﹐今另製一瓶送上。已與{弘濟}面同試嘗﹐眼同封。”
試驗田-汉语大词典
試驗田
【1】进行农业试验的田地。{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种试验田的经验﹐值得普遍推广。县﹑区﹑乡和合作社的领导干部﹐都搞那么一小块田﹐试验能不能达到高产﹐用什么方法达到高产。”{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老韩}说完﹐就和参观的同志握手﹐照例是先带他们去参观那块大队和公社合种的高产试验田。”【2】比喻试点或试点工作。{老舍}《女店员》第三幕:“咱们这块试验田可以试办妇女商店了!”{王愿坚}《普通劳动者》:“这些年来﹐自己虽然也常下部队﹐就在前天﹐他还在‘试验田’(连队)里呢。”
試探-汉语大词典
試探
【1】试着探取。《後汉书·应劭传》:“見神光照社﹐試探之﹐乃得黄金。”{明}{焦竑}《玉堂丛语·文学》:“外人云翁善記﹐試探一書請誦之可乎?”【2】用带有某种含义的言语或举动引起对方的反应﹐借以了解对方的意思。{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三折:“[{吕蒙正}云]:小姐﹐我不瞞你説﹐我故意的試探你﹐那媒婆也是我使他來。”《红楼梦》第二九回:“那{黛玉}偏生也是個有些癡病的﹐也每用假情試探。”{刘绍棠}《两草一心》:“{石在}不敢相信她是{梅畹贞}﹐便试探地叫了一声‘同志!’”【3】引申为测试﹐测验。{冰心}《往事二》:“我寄父亲的信中﹐曾说了这几句:‘我已受了一回风浪的试探。’”【4】试着探访。{宋}{朱淑真}《探梅》诗:“温温天氣似春和﹐試探寒梅已滿坡。”【5】试着探索﹑探究。{明}{张居正}《贺瑞雪表》二:“試探往籍﹐莫盛今時﹐此皆皇心昭合乎天心﹐故元澤同符于聖澤者也。”{孙犁}《澹定集·读作品记(二)》:“作者在文字语言上﹐极力试探﹑突破﹐作了各种尝试和努力﹐获得很大的成功。”
試片-汉语大词典
試片
【1】在公开放映之前﹐内部先试映的影片。《人民日报》1988.2.12:“{许老}很爱看电影﹐省电影公司放试片﹐他大都到场。”【2】指试映影片。
試黜-汉语大词典
試黜
【1】谓科举考试落选。《宋史·选举志三》:“自{元祐}創經明行修科﹐主德行而略辭藝﹐間取禮部試黜之士﹐附寘恩科﹐當時固已咎其無所甄别。”
試兵-汉语大词典
試兵
【1】用兵。《东周列国志》第五回:“{鄭}{衛}素有嫌隙﹐其試兵必先及{鄭}﹐宜預備之。”【2】军事演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然試兵之法又不可露迹﹐被兵士知覺。”
試額-汉语大词典
試額
【1】考试取士的名额。《明史·选举志二》:“其後試額有增减﹐條例有變更﹐考官有内外輕重﹐闈事有是非得失。”
試録-汉语大词典
試録
【1】{明}{清}时﹐将乡试﹑会试中试的举子姓名籍贯名次及其文章汇集刊刻成册﹐名曰试录。{明}{叶盛}《水东日记·试录》:“試録自{宋}{崇寧}中{霍端友}榜始。”{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试录原始》:“國家科場揭曉後﹐有試録頒行天下﹐其制始于{唐}{宋}﹐{唐}稱進士登科記﹐{宋}稱進士小録﹐其實一也。”{清}{翟灏}《通俗编·仕进》:“試録:{黄佐}《翰林記》:‘{洪武}甲子鄉試﹐乙丑會試﹐初爲小録﹐惟刻董事之官﹐試士之題﹐及中選者之名第﹑籍貫﹑經書而已﹐未録士子之文爲程式也。次科戊辰﹐始録呈文﹐自是以爲定式。’按﹐《唐會要》:‘{大中}十年﹐禮部侍郎{鄭顯}進諸家科目十二卷﹐勅自今以後﹐放榜訖﹐寫及第人姓名﹐付所司編次。’則{宋}以前﹐非不爲此録﹐特其名目殊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