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詩)是什么意思
一言詩-汉语大词典
一言詩
【1】古诗中的一字句。{清}{顾炎武}《日知录·一言》:“《緇衣》三章﹐章四句﹐非也。‘敝’字一句﹐‘還’字一句﹐若曰‘敝予’﹑‘還予’﹐則言之不順矣。何必一言之不可爲詩也。”{清}{赵翼}《陔馀丛考·一二言诗》:“今按古詩亦有一言者﹐{顧寧人}謂《緇衣》章‘敝’字爲句﹐‘還’字爲句﹐又《吴志》歷陽山石文:‘{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楚}’字‘{吴}’字各爲句﹐此一言詩也。”
二言詩-汉语大词典
二言詩
【1】指两字一韵的诗。{清}{赵翼}《陔餘丛考·一二言诗》:“《吴越春秋·黄竹之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則竟以兩字相叶矣。《輟耕録》載{虞伯生}《咏蜀漢事》曰﹐‘鸞輿三顧茅盧。{漢}祚難扶﹐日暮桑榆。深渡{南瀘}﹐長驅{西蜀}﹐力拒{東吴}。美呼﹐{周瑜}妙術;悲夫﹐{關羽}云殂。天數盈虚﹐造物乘除。問汝何如﹐早賦歸歟’﹐此又通首皆兩字一韻﹐更前人所未有也。中州韻﹐入聲似平聲﹐故‘蜀’‘術’等字﹐皆與‘魚’‘虞’相叶。古來通首二言詩﹐惟此一首。”
二韻詩-汉语大词典
二韻詩
【1】即绝句。近体诗首句可不用韵,即使入韵,古人亦不算在韵数之内,故称绝句为“二韻詩”。《宋史·方技传下·贺兰棲真》:“〔{贺兰棲真}〕既至﹐{真宗}作二韻詩賜之﹐號{宗玄大師}。”
七言詩-汉语大词典
七言詩
【1】诗体的一种。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如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等。七言诗之始,或说出于《诗》﹑《骚》,或说起于{汉}《柏梁台》诗,说法不一,近人多以为起于{汉}{魏}。{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子猷}詣{謝公}﹐{謝}曰:‘云何七言詩?’{子猷}承問答曰:‘昂昂若千里之駒﹐汎汎若水中之鳧。’”{刘孝标}注:“《東方朔傳》曰:{漢武帝}在{柏梁臺}上﹐使群臣作七言詩。七言詩自此始也。”{郭沫若}《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比如七言诗﹐刚才说正式出现于{曹丕}的诗中﹐其实并不是{曹丕}或其他什么诗人创造出来的﹐最初是出现在民谣中……所以七言诗是从民间来的。”
七言律詩-汉语大词典
七言律詩
【1】诗体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及用韵,都有一定格律。{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黄鶴樓》爲第一。”《红楼梦》第三七回:“將這題目誊好﹐都要七言律詩﹐明日貼在牆上﹐他們看了﹐誰能那一個﹐就做那一個。”亦省作“[七言律]”。{元}{杨载}《诗法家数·律诗要法》:“五言律難於七言律﹐七言下字較粗實﹐五言下字較細嫩。”《红楼梦》第四八回:“我這裏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
七步成詩-汉语大词典
七步成詩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后以“七步成詩”称人才思敏捷。{朱自清}《诵读教学》:“所谓‘耳治’﹑‘口治’﹑‘目治’这诵读教学三部曲﹐日渐纯熟﹐则古人的‘一目十行’﹑‘七步成诗’﹐并非难事。”
三筆六詩-汉语大词典
三筆六詩
【1】谓{刘孝仪}长于文,{刘孝威}工于诗。《梁书·刘潜传》:“{劉潛}字{孝儀}﹐袐書監{孝綽}弟也。幼孤﹐與兄弟相勵勤學﹐並工屬文。{孝綽}常曰:‘三筆六詩’。三即{孝儀}﹐六{孝威}也。”{孝仪}排行三﹐{孝威}排行六﹐故云。
三五七言詩-汉语大词典
三五七言詩
【1】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杨齐贤}题解:“古無此體,自{太白}始。”
三鄉詩-汉语大词典
三鄉詩
【1】{三乡},地名。在今何地不详。{唐}{会昌}时{若耶溪}有女子随夫西入{函关}。夫殁,东还,邈然无依,一日过{三乡驿},感慨题诗曰:“昔逐良人西入{關},良人身殁妾空還。{謝娘}{衛女}不相待,爲雨爲雲歸舊山。”后和之者多至十人。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王祝》。{唐}{刘谷}《和三乡诗》:“蘭蕙芬香見玉姿﹐路傍花笑景遲遲。{苧蘿山}下無窮意﹐併在{三鄉}惜别時。”{唐}{张绮}《和三乡诗》:“{洛川}依舊好風光﹐蓮帳無因見女郞。雲雨散來音信斷﹐此生遺恨寄{三鄉}。”
三言詩-汉语大词典
三言詩
【1】旧诗体的一种。以三字为句,故名。{清}{赵翼}《陔馀丛考·三言诗》:“三言詩﹐《金玉詩話》謂起於{高貴鄉公}。然{漢}《安世房中歌》‘豐草葽’及‘雷震震’二章﹐《郊祀歌》之‘練時日’﹑‘太乙貺’﹑‘天馬徠’等章﹐已創其體﹐則不始於{魏}末矣。{劉勰}又引《喜起歌》爲三言之首﹐而謂詩之有三﹑五言﹐多成於{西漢}﹐蓋《國風》:‘山有榛’﹑‘隰有苓’﹐《周頌》:‘綏萬邦’﹑‘屢豐年’之類。古詩中原有此句法﹐特{漢}初以之爲全篇﹐遂成此三言之一體耳。”
三舍人詩-汉语大词典
三舍人詩
【1】指{唐}之{令狐楚}﹑{王涯}﹑{张仲素}三人的诗集。三人同为中书舍人,故称。{明}{杨慎}《升庵诗话·令狐楚<塞上曲>》:“{令狐楚}與{王涯}﹑{張仲素}同時爲中書省舍人﹐其詩長於絶句﹐號‘三舍人詩’﹐同爲一集。”
三家詩-汉语大词典
三家詩
【1】指{鲁}﹑{齐}﹑{韩}三家所传之《诗》。《史记·儒林列传》以{鲁}人{申培}为《鲁诗》初祖,{齐}人{辕固}为《齐诗》初祖,{燕}人{韩婴}为《韩诗》初祖。三家在{西汉}时,并立学官,而{鲁}学最盛。其后《齐诗》亡于{三国}{魏}时,《鲁诗》亡于{西晋},{南宋}以后,《韩诗》亦亡,仅存《外传》。{清}{王先谦}有《诗三家义集疏》,可参阅。
上場詩-汉语大词典
上場詩
【1】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場詩”。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元},{明}{清}仍之。例如:{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v刁騷兩髩侵,老來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謂皇家俸,但得自安抵萬金。老夫姓{孟},雙名{從叔},祖居{汴梁}{扶溝縣}人氏。”其中“白髮刁騷兩髩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下場詩-汉语大词典
下場詩
【1】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明}传奇一般用五﹑七言绝句。内容多概括剧情大要,给人以启发或引人思考。如《琵琶记·蔡宅祝寿》的下场诗为:“逢時對酒合高歌,須信人生能幾何?萬兩黄金未爲寶,一家安樂值錢多。”
五步成詩-汉语大词典
五步成詩
【1】{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五言律詩-汉语大词典
五言律詩
【1】诗体之一。形成于{唐}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宋}{严羽}《沧浪诗话·考证》:“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太白}之作。”{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律詩難於古詩……七言律詩難于五言律詩。”亦省称“[五言律]”﹑“[五律]”。{毛泽东}《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清}{赵翼}《陔馀丛考·五七律排》:“{沈約}《八詠詩》……已全是五律。”
五言古詩-汉语大词典
五言古詩
【1】诗体之一。形成于{东汉}初。每句五字,每篇句数不拘。用韵较灵活,可以隔句或每句押韵,可用平声或仄声韵,一韵到底也可换韵。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元}{杨载}《诗法家数·五言古诗》:“五言古詩﹐或興起﹐或比起﹐或賦起。”亦省称“[五言古]”﹑“[五古]”。{清}{黄子云}《野鸿诗的》:“迨三十七八時﹐奔走嶺外﹐五古﹑七律始窺堂户。”{况}《与友人论五言古诗书》:“知近方有事於五古﹐甚盛甚盛。”{宋}{严羽}《沧浪诗话·答吴景仙书》:“若{柳子厚}五言古詩﹐尚在{韋蘇州}之上。”{清}{施补华}《岘佣说诗》:“{太白}五言古猶是{魏}{晋}遺則﹐唯天才超妙﹐逸氣横生﹐遂有尺寸未合處。”
五字詩-汉语大词典
五字詩
【1】即五言诗。{明}{邵璨}《香囊记·寄书》:“别離情况﹐愁斷河梁五字詩。”{金}{元好问}《济南杂诗》之五:“只應畫戟清香地﹐多欠{韋郎}五字詩。”{唐}{许浑}《赠闲师》诗:“{東林}共許三乘學﹐南國爭傳五字詩。”
五言詩-汉语大词典
五言詩
【1】每句皆五字的诗体。形成于{汉}代,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其类别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五言排律。{南朝} {梁}{江淹}《杂体》诗序:“然五言之興﹐諒非夐古。”{清}{冯班}《钝吟杂录·论乐府与钱颐仲》:“疑五言諸作﹐皆可歌也。”{三国} {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絶時人。”亦省称“[五言]”。{唐}{韩愈}《荐士》诗:“五言出{漢}時﹐{蘇}{李}首更號。”
兩韻詩-汉语大词典
兩韻詩
【1】诗体之一种。一首诗中押平仄两韵。如{唐}{章碣}《变体诗》“東南路盡{吴江}畔﹐正是窮愁暮雨天。鷗鷺不嫌斜兩岸﹐波濤欺得逆風船。偶逢島寺停帆看﹐深羡漁翁下釣眠。今古若論英達算﹐鴟夷高興固無邊”﹐就是一首两韵诗。
半格詩-汉语大词典
半格詩
【1】诗体的一种。指与今律相谐的歌行体,以别于纯粹的古风。{唐}{白居易}《长庆集》卷五一﹑五二﹑六三有格诗,卷六九为半格诗。{宋}{陆游}《古寿人至闻五郎颇有老态作长句自遣》诗:“點誦内篇{莊叟}語,長歌半格{白公}詩。”{清}{赵执信}《声调谱》引{白居易}《小阁闲坐》半格诗一首为例,分析某为古句,某为律句,某为{齐}{梁},意在说明半格诗,乃半古半律,为{齐}{梁}体的别格。但{汪立名}《白香山诗集》“半格诗”注则认为格与律是相对而言,古体诗﹑乐府歌行,俱属格诗;半格诗是指此卷中,一半格诗,一半律诗,并非另有一体。
九僧詩-汉语大词典
九僧詩
【1】诗集名。为{宋}初和尚{惠崇}等九人所作。已失传。{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卷二:“國朝浮圖以詩名於世者九人。故時有集號《九僧詩》﹐今不復傳矣。”
十七字詩-汉语大词典
十七字詩
【1】诽谐诗体。全诗共三句十七言,以前三句五言,末一句二言组成。末句二字点明诗的主题,多含讥讽之意。相传始於{宋}代{山东}{张山人}{寿},流行于{元祐}{绍圣}间。{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饶次守十七字诗》:“{龜父}先歸﹐作一絶題于余書室……{次守}既醒﹐作十七字和云:‘當時爲舉首﹐滿意望龍飛。而今已報罷﹐且歸。’蓋{龜父}是年自{洪州}首薦﹐自今上初即位﹐無建試也。”
十離詩-汉语大词典
十離詩
【1】诗体的一种。以十首为限,每首诗题均有“离”字,如“犬离家”﹑“笔离手”﹑“竹离丛”之类,因称“十離詩”。{後蜀}{何光远}《鉴诫录·蜀才妇》:“{韋公}既知且怒﹐於是不許從官。{濤}({薛濤})乃獻十離詩﹐情意感人﹐遂復寵召。”{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酒失》:“{元相公}在{浙東}時﹐賓府有{薛書記}﹐飲酒醉後﹐因争令擲注子擊傷相公猶子﹐遂出幕。醒來乃作十離詩獻府主。”
卦名詩-汉语大词典
卦名詩
【1】用《易》卦名入句写成的诗。如{南朝}{梁}{简文帝}《卦名诗》“櫛比園花滿,徑復水流新……蓮舟雖未濟,分密已同人”即是。其中“比”“復”“未濟”“同人”皆《易》卦名。《南史·何敬容传》:“时{蕭琛}子{巡}頗有輕薄才﹐因製卦名﹑離合等詩嘲之﹐亦不屑也。”
人名詩-汉语大词典
人名詩
【1】句中暗藏有古人姓名的诗。为杂体诗之一。{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至於建除﹑字謎﹑人名﹑卦名﹑數名﹑藥名﹑州名之詩﹐只成戲謔﹐不足法也。”{郭绍虞}校释:“{權德輿}古人名詩:‘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勢位﹐年紀信不留﹐弛張良自愧’云云﹐此人名詩之最早者。”
仄韻詩-汉语大词典
仄韻詩
【1】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古体诗不限平仄韵,故仄韵诗较多;近体诗用仄韵者很少。
今體詩-汉语大词典
今體詩
【1】对古体诗而言。亦称近体诗。凡五七言律﹑排律﹑律绝,皆属今体。形成于{唐}代。{唐弢}《在生命的浩翰的海洋里》:“{唐}人称律诗为‘今体诗’﹐以区别于{唐}以前的‘古体诗’。”{唐}{张籍}《酬秘书王丞见寄》诗:“今體詩中偏出格﹐常參官裏每同班。”
以文爲詩-汉语大词典
以文爲詩
【1】指{唐}代文学家{韩愈}用写散文的方法作诗。{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五章:“{韩愈}的诗歌﹐在反对当日流行的轻浮靡荡的诗风上﹐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他以文爲诗﹐别辟蹊径﹐同他反骈复古的散文运动的思想是一致的。”{宋}{陈师道}《後山诗话》:“{退之}({韩愈})以文爲詩﹐{子瞻}({蘇軾})以詩爲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仙詩-汉语大词典
仙詩
【1】指扶乩等迷信活动中伪托神仙灵鬼所写的诗。{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六十:“他说社会上传说很多﹐问我听到过四句仙诗没有﹐便把他听到的乩训告诉我。”【2】指{晋}{郭璞}所作的《游仙诗》。{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景純}豔逸﹐足冠中興﹐《郊賦》既穆穆以大觀﹐仙詩亦飄飄而凌雲矣。”【3】指{秦始皇}使博士所造的《仙真人诗》,今不传。{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秦皇}滅典﹐亦造仙詩。”
供官詩-汉语大词典
供官詩
【1】应酬官吏的诗。{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東坡}嘗言﹐古今語未有無對者。琴家謂琴聲能娱俗耳者爲‘設客曲’。頃時有作送太守詩者﹐僕嘗問之﹐其人曰:‘此“供官詩”﹐不足觀。’於是‘設客曲’乃始有對。”
佹詩-汉语大词典
佹詩
【1】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荀子·赋》:“天下不治﹐請陳佹詩。”{杨倞}注:“{荀卿}請陳佹異激切之詩﹐言天下不治之意也。”后亦指{荀况}的佹诗。{罗惇曧}《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若乃赋之肇始﹐实本{蘭陵}《成相》之篇﹐韵词谲古﹐佹诗之作﹐体杂《诗》《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佹诗﹐实亦赋﹐言天下不治之意。”
催妝詩-汉语大词典
催妝詩
亦作“[催粧詩]”【1】旧俗,成婚前夕,贺者赋诗以催新妇梳妆,此诗叫催妆诗。《唐诗纪事》卷三五载有{唐}{陆畅}《奉诏作催妆诗》。至{宋},又有催妆词,读{宋}{吕渭老}《好事近》词之四:“彩幅自題新句,作催妝佳闋”可知。其后文人集中催妆诗词,类为应酬之作,非必成于成婚之夕。{清}{李渔}《怜香伴·婚始》:“催粧詩已去了﹐叫家童﹐今日{張相公}要送親上門﹐准備酒筵伺候。”{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近人新婚﹐賀者作催妝詩﹐其風頗古。按《毛詩》‘間關車之牽兮’一章﹐{申豐}曰:‘{宣王}中興﹐士得行親迎之禮﹐其友賀之而作是詩。’{北齊}昏禮﹐設青廬﹐夫家領百餘人﹐挾車子﹐呼新婦﹐催出来。{唐}因之有催妝詩。”
催粧詩-汉语大词典
催粧詩
【1】见“催妝詩”。
八哀詩-汉语大词典
八哀詩
【1】诗歌篇名。指{唐}{杜甫}伤悼{王思礼}﹑{李光弼}﹑{严武}﹑{汝阳王}{李琎}﹑{李邕}﹑{苏源明}﹑{郑虔}﹑{张九龄}等八人所作五言古诗八首。{宋}{苏轼}《故李诚之待制六丈挽词》:“凄凉《五君詠》﹐沈痛《八哀詩》。”
八韻詩-汉语大词典
八韻詩
【1】{清}代科举考试用的一种诗体。又叫“试帖诗”。与八股文同试。初为五言六韵,后为五言八韵﹐格式要求极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一個是秀才﹐却是八股朋友﹐作起八韻詩來﹐連平仄都鬧不明白。”
八詠詩-汉语大词典
八詠詩
【1】{南朝}{齐}{沈约}守{东阳}时﹐建{元畅楼}﹐并作《登台望秋月》﹑《会圃临东风》﹑《岁暮愍衰草》﹑《霜来悲落桐》﹑《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解珮去朝市》﹑《被褐守山东》等诗八首﹐称“八詠詩”。亦省称“[八詠]”。{唐}{崔峒}《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诗:“{平子}四愁今莫比﹐{休文}八詠自同時。”{明}{王世贞}《答赠张参政钦伯》诗:“蕭灑八詠成﹐悠然片鴻度。”
八米詩-汉语大词典
八米詩
【1】称誉别人的诗多而好。{唐}{张祜}《寄卢载》诗:“少見雙魚信﹐多聞八米詩。”
八言詩-汉语大词典
八言詩
【1】每句八字的古体诗。《汉书·东方朔传》:“有八言﹑七言上下。”{颜师古}注引{晋灼}曰:“八言﹑七言詩﹐各有上下篇。”{朔}诗已佚。《诗经》及{唐}{宋}诗人﹐偶有八言诗句﹐但通篇八言的诗则少见。
六韻詩-汉语大词典
六韻詩
【1】律诗的一种。多为五言。六韵十二句。科举时代特指试帖诗。{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司農少卿{楊敬之}小女﹐年十三﹐以六韻詩題此寺。”《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誰知把個詩倒了平仄﹐六韻詩我又只作了十句﹐給他落了一韻﹐連個復試也没巴結上。”
六笙詩-汉语大词典
六笙詩
亦称“[笙詩]”【1】《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佚诗的合称。这六篇诗都已亡佚﹐在《仪礼·燕礼》中其曲都以笙吹奏﹐故名。
六言詩-汉语大词典
六言詩
【1】每句六字的古体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诗。皆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至{唐}六言诗有古体﹑律体之分。六言诗体以格调苍劲﹑浑朴为佳﹐但不甚流行。参阅{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六言诗》﹑{清}{赵翼}《陔馀丛考·六言诗》。
六詩-汉语大词典
六詩
【1】犹六义。《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郑玄}注:“風言賢聖治道之遺化也。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爲後世法。頌之言誦也﹐容也﹐誦今之德﹐廣以美之。”【2】指大雅﹑小雅﹑正风﹑变风﹑变大雅﹑变小雅。参阅{五代}{齐己}《风骚旨格》。
玄言詩-汉语大词典
玄言詩
【1】指{魏}{晋}时一些清谈家用{老}{庄}言词写成的诗。{{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曹魏}末年﹐清谈家{何宴}一类人始作玄言诗。所谓玄言诗﹐就是用些{老}{庄}的话头﹐做成浮浅乏味的诗句。”{朱自清}《日常生活的诗》:“{陶}({陶渊明})诗显然接受了玄言诗的影响。”
删詩-汉语大词典
删詩
【1】指{孔子}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記》之言,則{孔子}之前,詩篇多矣,案書傳所引之詩,見在者多,亡逸者少,則{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馬遷}言古詩三千餘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詩三百”之语,断言“當{孔子}之時,已止此數,非自{孔子}删之而後爲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广,而分体编排,井然有序,比音用韵,大致相近,谓此未经删汰整理,本来如此,殆难想象。凡有成就,归美一圣,固未可信,而必谓{孔子}未曾删诗,亦逞臆之谈。【2】泛指删选诗歌。{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九〇:“鄙人勸君割榮者﹐努力删詩壯盛時。”
刺詩-汉语大词典
刺詩
【1】讽刺之诗。{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二》:“{宣王}中興而《沔水》﹑《鶴鳴》﹑《庭燎》﹑《祈父》﹑《白駒》﹑《黄鳥》﹐刺詩半於變《雅》。”
劇詩-汉语大词典
劇詩
【1】诗剧。用诗体对话写成的剧本。{朱光潜}《诗论·诗与乐的节奏四》:“剧诗和叙事诗都近乎谈话﹐语言的节奏重于音乐的节奏。”{朱自清}《中国歌谣》二:“颂即为祭礼之乐章﹐可以用之于乐歌﹐亦可以用之于乐舞……所以{商}{周}的颂亦可以作为{商}{周}时代的剧诗。”{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至其傑作﹐尤在劇詩。”
反詩-汉语大词典
反詩
【1】表示造反之意的诗词。{郭沫若}《牧羊哀话》四:“诗笺一张﹐明明是首反诗。”《水浒传》第三九回:“{黄文炳}看了冷笑。正看到{宋江}題《西江月》詞﹐並所吟四句詩﹐大驚道:‘這個不是反詩?誰寫在此?’”《封神演义》第二回:“只見看午門内臣俯伏奏曰:‘臣在午門﹐見牆上{蘇護}題有反诗十六字﹐不敢隱匿﹐伏聖裁。’”
壽詩-汉语大词典
壽詩
【1】祝寿的诗。{清}{赵翼}《陔馀丛考·寿诗挽诗悼亡诗》:“壽詩盛於{宋}﹐漸施於官府。”{宋}{孙奕}《履斋示儿编·诗说·贺生日》:“{黄耕叟}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吴叔經}代人作壽詩曰:‘天邊將滿一輪月﹐世上還鍾百歲人。’”
尋詩-汉语大词典
尋詩
【1】寻觅诗句。{明}{高启}《次张仲和春日漫兴》:“獨騎款段尋詩去﹐懶逐看花衆少年。”{宋}{陈与义}《寻诗两绝句》之一:“無人畫出{陳居士}﹐亭角尋詩滿袖風。”
大風詩-汉语大词典
大風詩
【1】即《大风歌》。{唐太宗}《幸武功庆善宫》诗:“共樂還鄉宴﹐歡比《大風詩》。”
小詩-汉语大词典
小詩
【1】短诗。{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下》:“{陳思}《煮豆》﹐雖七步而成﹐第小詩耳﹐不足盡所長也。”{唐}{杜甫}《存殁口号》诗之一:“{席謙}不見近彈棋﹐{畢曜}仍傳舊小詩。”
小律詩-汉语大词典
小律詩
【1】绝句的别称。{清}{钱良择}《唐音审体·律诗七言绝句论》:“絶句之體﹐五言﹑七言略同﹐{唐}人謂之小律詩。”{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一》:“小律詩雖末技﹐工之不造微﹐不足以名家。”{唐}{白居易}《江上吟元八绝句》:“大江深處月明時﹐一夜吟君小律詩。”
口吃詩-汉语大词典
口吃詩
【1】指用字多双声的诗。{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口吃詩即翻也﹐疊韻詩即切也。”{清}{赵翼}《陔馀丛考·口吃诗》:“{王阮亭}《池北偶談》載{文太青}戲作《口吃詩》云:‘黠子向客苦哆口﹐漆栗筆蜜手柳酒。’……然口吃詩不自{文太青}始﹐{唐}{姚合}有《葡萄架》詩云:‘萄藤{洞庭}頭﹐引葉漾盈摇。皎潔鈎高掛﹐玲瓏影落寮。’”
古詩-汉语大词典
古詩
【1】古代诗歌的泛称。{南北朝}时称{汉}{魏}无名氏的诗为古诗。{汉}{班固}《两都赋》序:“賦者﹐古詩之流也。”{南朝} {梁}{锺嵘}《诗品》卷上:“古詩﹐其體源出於《國風》。”又如《古诗十九首》等。【2】“古體詩”的省称。{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一:“舊説{皎然}欲見{韋蘇州}﹐恐詩體不合﹐遂作古詩投之。”
古調詩-汉语大词典
古調詩
【1】指{汉}{魏}以来形成的古体诗。{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有“古調詩”若干卷,皆为五言古诗。与后起的近体律绝相对。亦省称“[古調]”。{唐}{元稹}《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诗:“喜聞{韓}古調﹐兼愛近詩篇。”{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八:“其時進士贄見前輩……但於詩賦﹑歌篇﹑古調之中﹐取其最精者投之。”
古體詩-汉语大词典
古體詩
【1】诗体名。对近体诗而言。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不要求对仗,平仄与用韵比较自由。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较多。{唐}{杜甫}《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適桂州》诗:“早作諸侯客﹐兼工古體詩。”{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試觀{唐}以來古體詩﹐多有至千餘言四五百言者;{放翁}古詩﹐從未有至三百言以外。”
史詩-汉语大词典
史詩
【1】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章炳麟}《文学说例》:“韻文完具而後有散文﹐史詩功善而後有戲曲。”{茅盾}《子夜》九:“从前{荷马}写《依利亚特》这不朽的史诗﹐固然着力表扬了{希腊}军的神勇﹐却也不忘记赞美着{海克托}的英雄。”【2】借指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人民生活的优秀长篇叙事文学作品。{陈毅}《快参加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诗:“近代的《红楼梦》﹐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史诗。”【3】比喻壮丽的﹑足以传世的业绩。{杨朔}《西江月》:“他们是用自己整个的生命在创造一部空前壮丽的史诗。”{杜鹏程}《年青的朋友·光辉的里程》四:“他们近五﹑六年来的经历﹐就是一部可以千古咏唱的史诗。”
吃語詩-汉语大词典
吃語詩
【1】一种诗体。字句如吃口令。{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下》:“《漫叟詩話》云:{東坡}作吃語詩‘江干高居堅關扃﹐耕犍躬駕角掛經’。”{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下》:“{苕溪漁隱}曰:{東坡}後又有《吃語詩》一篇﹐謂此爲一字詩﹐‘故居{劍閣}隔{錦官}’者是也。”
吟詩-汉语大词典
吟詩
【1】作诗。{宋}{孔平仲}《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蘇軾}以吟詩有譏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清}{杜濬}《一杯叹》诗:“坐使吟詩作賦興索然﹐眼見斯文從此廢。”【2】吟诵诗歌。{茅盾}《子夜》九:“吟诗的{杜新箨}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巴金}《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和詩-汉语大词典
和詩
【1】和答他人诗作的诗。有的同韵,有的不同韵。{清}{沈初}《西清笔记》卷一:“六月﹐上命回京。諭曰:‘汝在此﹐不過得汝和詩而已。’”{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古來但有和詩無和韻﹐{唐}人有和韻尚無次韻﹐次韻實自{元}{白}始。”
周詩-汉语大词典
周詩
【1】{周}代的逸诗。《左传·襄公八年》:“《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杜预}注:“逸詩也。”【2】指《诗经》。因其为{周}代诗歌,故称。{晋}{孙绰}《游天台山赋》:“應配天於{唐}典﹐齊峻極於{周}詩。”{唐}{韩愈}《荐士》诗:“{周}詩三百篇﹐雅麗理訓誥。”
唱詩班-汉语大词典
唱詩班
【1】基督教在教堂内举行崇拜礼仪时唱圣歌的合唱队。《花城》1981年第5期:“接下来是什么?风琴?唱诗班略带忧郁的歌声?”
唱詩-汉语大词典
唱詩
【1】宗教用语。吟唱圣歌。参见“[唱詩班]”。【2】吟诗。{唐}{李贺}《秋来》诗:“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八:“‘{瑢}﹐我爱你﹐我永远爱你﹐我爱你甚于一切﹐’我像唱诗般地自言自语。”
四韻詩-汉语大词典
四韻詩
【1】见“四韻”。
四詩-汉语大词典
四詩
【1】《诗经》的四体:《风》﹑《大雅》﹑《小雅》﹑《颂》。{清}{钱谦益}《<增城集>序》:“令採風之使進而被之管絃﹐言之無罪﹐聞之足戒﹐豈不足以列四詩之目而稱五諫之首也哉!”{唐}{许尧佐}《五经阁赋》:“{虞}﹑{夏}﹑{商}﹑{周}之五典﹐《國》﹑《風》﹑《雅》﹑《頌》之四詩﹐既精微之與廣博﹐莫不森羅而在兹。”{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四詩既删﹐體裁益衍。”【2】称《南》(《周南》﹑《召南》)﹑《豳》﹑《雅》﹑《颂》为“四詩”。{清}{顾炎武}《日知录·经义》:“《周南》﹑《召南》﹑《南》也﹐非《風》也。《豳》謂之《豳詩》﹐亦謂之《雅》﹐亦謂之《頌》﹐而非《風》也。《南》﹑《豳》﹑《雅》﹑《頌》爲四詩﹐而列國之《風》附焉﹐此《詩》之本序也。”【3】即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和{毛}《诗》的合称。{汉}代传《诗经》的有{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称“鲁”﹑“齐”﹑“韩”三家诗, 为今文诗学,{两汉}时皆立于学官,{魏}{晋}以后逐渐衰亡。三家诗除存《韩诗外传》外,馀均亡佚。又有{鲁}人{毛亨},亦传《诗经》,称{毛}《诗》,为古文诗学,先在民间传授,盛行于{东汉}。{魏}{晋}后通行的《诗经》就是{毛}《诗》。四家对诗义的说明﹑文字的解释,均有所不同,参阅{清}{陈乔枞}《四家诗异文考》。参见“[毛詩]”﹑“[三家詩]”。
四家詩-汉语大词典
四家詩
【1】“鲁诗”﹑“齐诗”﹑“韩诗”和“毛诗”的合称。详“四詩”。
四愁詩-汉语大词典
四愁詩
【1】诗篇名。{东汉}{张衡}作。{衡}借诗寓意,抒发心烦纡郁之情。诗分四章,每章七句,每句七言,初具了七言诗的形式。后用以指抒发忧郁情怀的诗篇。{唐}{皇甫冉}《刘方平西斋对雪》诗:“自然堪訪{戴}﹐無復四愁詩。”
四言詩-汉语大词典
四言詩
【1】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体式。先{秦}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后来的作者,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四言诗》。
山水詩-汉语大词典
山水詩
【1】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开创于{南朝}{宋}{谢灵运},经过{谢朓}的发展,{何逊}﹑{阴铿}等人的创作实践,成为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诗派。{唐代}{王维}﹑{孟浩然}都是山水诗杰出的代表作家。{臧克家}《古典诗歌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古代有许多诗歌﹐通篇描写自然物﹐山水诗﹑田园诗都在其中。”
律詩-汉语大词典
律詩
【1】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格律要求严格。分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以八句为定格。每句有一定的平仄格式;双句押韵,以押平声为常,首句可押可不押。中间四句除特殊情况外必须对偶。亦偶有六律。其句数在八句以上者称排律。{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律詩起於初{唐}﹐而實肧胎於{齊}{梁}之世。”《新唐书·文艺上·杜甫传赞》:“{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沿。”{宋}{洪适}《<元氏长庆集>原跋》:“聲勢沿順﹐屬對穩切者爲律詩﹐以七言﹑五言爲兩體。”
律格詩-汉语大词典
律格詩
【1】律诗和格诗的合称。{中唐}人分乐府歌行以外的诗为律诗和格诗两类,如{白居易}自己把《长庆集》以后写的绝句﹑五律﹑七律及排律等近体诗称为律诗,五﹑七言古体诗称为格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项斯》:“始{張}水部{籍}爲律格詩﹐惟{朱慶餘}親授其旨。”
定場詩-汉语大词典
定場詩
【1】戏曲表演程式之一。为剧中人物第一次出场念完“引子”以后所念的诗。通常是四句。内容大都是介绍剧中规定情境。也指过去评书﹑鼓书等演员在演出中﹑长篇曲目前念诵的四句或八句诗。
徒詩-汉语大词典
徒詩
【1】不入乐的诗。{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一》:“若夫{邶}﹑{鄘}﹑{衞}﹑{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此十三國者﹐諸皆可采﹐而聲不入樂﹐則直以徒詩著之本土。”{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中》:“蓋樂府與詩﹐本出一源﹐其别惟入樂與否之分耳。有聲可歌者﹐即四﹑五﹑七言詩亦可爲樂府﹐否則長短雜言而不能入樂﹐猶徒詩也。”
街頭詩-汉语大词典
街頭詩
【1】印成传单在街头散发或发表在街头墙上的诗,内容多半反映当前的现实问题。{管桦}《井台上》:“你没看见?街头诗都写到墙上啦--别看{德全}老婆五十三﹐她是咱村的女模范!”
引雛詩-汉语大词典
引雛詩
【1】指预祝生男的诗。{唐}{白居易}《谈氏外孙生三日兼戏呈梦得》诗:“明日貧翁具鷄黍﹐應須酬賽引雛詩。”自注:“前年{談氏}外甥女初生﹐{夢得}有賀詩云:‘從此引鴛雛。’今幸是男﹐前言似有徵﹐故云。”
寶塔詩-汉语大词典
寶塔詩
【1】杂体诗名。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后有增至八字句或九字句的。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故名。
展詩-汉语大词典
展詩
【1】赋呈或吟唱诗歌。《楚辞·九歌·东君》:“翾飛兮翠曾﹐展詩兮會舞。”{姜亮夫}校注:“展詩﹐謂陳詩也。”{南朝} {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並命在位﹐展詩發志。”《宋史·乐志十二》:“展詩鳴律﹐肅莊琳琅。”
屎詩-汉语大词典
屎詩
【1】低劣的诗句。{清}{翟灏}《通俗编·艺术》:“《唐詩紀事》:{顧著作}{况}在{茅山}﹐有一秀才行吟得句云:‘駐馬上山阿。’久不得屬。{顧}云:‘風來屎氣多。’秀才審知是{况}﹐慙惕而退。今嘲惡詩曰‘屎詩’﹐此其出典。”
屬詩-汉语大词典
屬詩
【1】作诗。{汉}{严忌}《哀时命》:“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屬詩。”
弦詩-汉语大词典
弦詩
【1】谓配乐唱诗。《墨子·公孟》:“或以不喪之間﹐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孙诒让}间诂:“《禮記·樂記》云:‘弦謂鼓琴瑟也。’”【2】犹赋诗。{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由制義以及弦詩對策﹐仿闈試而略有變通﹐加經解而迨論史勒銘﹐備衆體而學兼今古。”
子曰詩云-汉语大词典
子曰詩云
【1】泛指儒家典籍或形容儒生文人引经据典,迂腐不通时务。子,{孔夫子};诗,《诗经》。{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恁那之乎者也都休論﹐使不着調子曰弄詩云﹐待做惜花人。”{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八》:“闻所未闻的外国人到了;交手几回﹐渐知道‘子曰诗云’似乎无用﹐于是乎要维新。”{方志敏}《私塾》:“平日子曰诗云﹐胡谈乱说﹐所以人替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假斯文。”
木客詩-汉语大词典
木客詩
【1】{宋}{苏轼}《虔州八境图》诗之八:“回峰亂嶂鬱參差,雲外高人世得知。誰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詩。”{王十朋}注引{赵次公}曰:“《寰宇記》所載{上洛山}多木客,乃鬼類也,形似人,語亦似人。而{徐鉉}小説載{鄱陽}山中有木客,自言{秦}時造{阿房宫}采木者也,食木實,遂得不死,時就民間飲酒,爲詩一章云:‘酒盡君莫酤,壺傾我當發。城市多囂塵,還山弄明月。’”后因以“木客詩”谓山居野人所吟之歌诗。{清}{赵翼}《奉命出守镇安岁杪出都》诗:“離筵忍打花奴鼓﹐空谷將賡木客詩。”
杜詩韓文-汉语大词典
杜詩韓文
【1】{唐}代{杜甫}的诗与{韩愈}的文。谓诗文的典范。{宋}{陈师道}《後山诗话》:“{子瞻}謂{杜}詩{韓}文﹐{顔}書{左}史﹐皆集大成者也。”
杜詩-汉语大词典
杜詩
【1】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或诗集。{巴金}《家》二四:“{杜}詩説:‘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宋}{严羽}《沧浪诗话·考证》:“舊{蜀}本{杜}詩並無註釋。”
杜詩韓集-汉语大词典
杜詩韓集
【1】指{杜甫}的诗集与{韩愈}的文集。{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
杜門詩-汉语大词典
杜門詩
【1】用以表明自己闭门谢客的诗。{秦牧}《漫记端木蕻良》:“就是以那首诗而论﹐绮丽词句的表面意义完全可以不去理睬它﹐实际上﹐它是一首‘杜门诗’﹐就是用来‘杜门谢客’的诗。”
李詩謝賦-汉语大词典
李詩謝賦
【1】{唐}{李百药}工诗,{谢偃}善赋,故称。《新唐书·谢偃传》:“〔{谢偃}〕嘗爲《塵》﹑《影賦》二篇﹐帝美其文﹐召見﹐欲{偃}作賦……時{李百藥}工詩﹐而{偃}善賦﹐時人稱‘{李}詩{謝}賦’。”
東坡詩體-汉语大词典
東坡詩體
【1】指以{苏轼}为代表的豪迈奔放的诗体。{宋}{杨万里}《诚斋诗话》:“‘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又‘當其下筆風雨狀﹐筆所未到氣已吞’……此{東坡}詩體也。”亦省称“[東坡體]”。{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論﹐則有‘蘇李體’……‘東坡體’。”
格律詩-汉语大词典
格律詩
【1】诗体的一种。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称格律诗。格律诗产生于{南朝}{齐},至{唐}代发展成熟,直至近代一直为我国诗坛的主要诗体。因其区别于古诗,又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格詩-汉语大词典
格詩
【1】介于今体诗与古体诗之间的一种诗体,或称半格诗。{清}{汪立铭}《白香山後集格诗注》:“顧格詩之義雖亡考﹐而見諸公之文章者可證……由是觀之﹐格者但别於律詩之謂﹐公前集既分古調樂府﹑歌行以類各次於諷諭﹑閒適﹑感傷之卷﹐後集不復分類别卷﹐遂統稱之曰格詩耳。時本於十一卷之首﹐格詩下復繫歌行雜體字﹐是以格詩另爲古詩之一體矣。”{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建安}無偶句﹐{西晉}頗有之﹐日盛月加﹐至{梁}{陳}謂之格詩﹐有排偶而無粘。{沈}{宋}又加翦裁﹐成五言{唐}律。《長慶集》中尚有半格詩。”【2】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時常侍{張文寶}知貢舉﹐中書奏落進士數人﹐仍請詔翰林學士院作一詩一賦﹐下禮部﹐爲舉人格樣。學士{竇夢徵}﹑{張礪}輩撰格詩格賦各一﹐送中書﹐宰相未以爲允。”
梧葉題詩-汉语大词典
梧葉題詩
【1】{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顧況}在{洛},乘間與三詩友遊於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葉題詩上曰:‘一入深宫裏,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況}明日於上游,亦題葉上,放於波中。詩曰:‘花落深宫鶯亦悲,{上陽}宫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後十餘日,有客來苑中尋春,又於葉上得詩,以示{況}。詩曰:‘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后因以“梧葉題詩”为吟咏闺怨的故实。
横槊賦詩-汉语大词典
横槊賦詩
【1】军旅征途中,在马上横着长矛吟诗。多形容能文能武的豪迈潇洒风度。{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後﹐天下文士遭罹兵戰﹐{曹氏}父子鞍馬間爲文﹐往往横槊賦詩﹐故其抑揚怨哀悲離之作﹐尤極於古。”{宋}{苏轼}《後赤壁赋》:“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横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吕志伊}《读史感赋》:“横槊賦詩一世雄﹐二{喬}未虜恨東風。”
樂詩-汉语大词典
樂詩
【1】可以入乐的诗。古代与徒诗对言。{章炳麟}《文学说例》:“半樂詩﹐樂詩﹑史詩混合者也。”《史记·佞幸列传》:“{延年}善歌﹐爲變新聲﹐而上方興天地祠﹐欲造樂詩歌弦之。”{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二》:“然後知《南》﹑《雅》﹑《頌》之爲樂詩﹐而諸《國》之爲徒詩也。”
樂府詩-汉语大词典
樂府詩
【1】古诗的一种体裁。可入乐歌唱。{姚华}《论文後编》:“於是郊祀﹑鐃歌﹑鼓吹﹑琴曲﹑雜詩之屬﹐先後並起。其隸於樂官者﹐皆有聲可歌﹐謂之樂府詩﹐略曰樂府。”
獻詩-汉语大词典
獻詩
【1】进献诗作。古代多用以示讽谏或歌颂。《国语·周语上》:“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韦昭}注:“獻詩以風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謹拜表獻詩二篇。”《新唐书·文艺传下·崔颢》:“{李邕}聞其名﹐虚舍邀之﹐{顥}至獻詩。”{清}{朱彝尊}《<平蜀诗十三章>序》:“〔臣〕頌揚丕烈﹐其何敢後﹐乃拜手稽首而獻詩。”【2】泛指奉献诗作。{邹荻帆}《星汉灿烂》:“不﹐这不是献诗﹐但是我要表达我对那些为乒乓赛而工作的人们的心意。”
戒詩-汉语大词典
戒詩
【1】自我警戒的诗。{唐}{柳宗元}《敌戒》:“我作戒詩﹐思者無咎。”【2】戒除做诗。{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诗之五:“戒詩昔有詩﹐庚辰詩語繁。”按﹐{龚自珍}《跋<破戒草>》云:“余自庚辰之秋﹐戒爲詩﹐於弢言語﹐簡思慮之指言之詳﹐然不能堅也。”
戰詩-汉语大词典
戰詩
【1】较量诗歌优劣。{唐}{韩愈}《送灵师》诗:“戰詩誰與敵?浩汗横戈鋋。”
歪詩-汉语大词典
歪詩
【1】指内容﹑技巧低劣或以游戏态度草率而成的诗。也用作自己诗作的谦称。《红楼梦》第一回:“至于幾首歪詩﹐也可以噴飯供酒。”{明}{叶宪祖}《鸾鎞记·闺咏》:“若使天下詞壇﹐姐姐主盟﹐小妹佐之﹐那些做歪詩的措大﹐怕不剥了面皮。”{元}{王实甫}《集贤宾·退隐》套曲:“穿一領卧苔莎粗布裘﹐捏幾首寫懷抱歪詩句﹐喫幾杯放心胸村醪酒。”《平山冷燕》第三回:“内中只有一个詞客﹐姓{宋}名{信}號{子成}﹐也知做兩首歪詩﹐專在紳門下走動。”
故事詩-汉语大词典
故事詩
【1】叙事诗的一种。故事性比一般叙事诗强,规模比史诗小,取材广泛。
敍事詩-汉语大词典
敍事詩
【1】诗歌的一种。以叙述历史或当代的事件为内容的诗。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我国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
散文詩-汉语大词典
散文詩
【1】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形式。写法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但注重语言的节奏,有诗的意境。
敲詩-汉语大词典
敲詩
【1】推敲诗句。{元}{张可久}《小桃红·忆疏斋学士郊行》曲:“飛梅和雪灑林梢﹐花落春顛倒﹐驢背敲詩暮寒峭。”{清}{任曾贻}《百字令》词:“貰酒當罏﹐敲詩午夜﹐彈指成今昔。”【2】诗谜的一种。又称打诗宝。{清}{张焘}《津门杂记·敲诗》:“以紙條約四五寸長者﹐摘録時下新刻詩句﹐於句中隱去一字﹐注於紙尾﹐用信套籠插。即在詩句之旁﹐添擬大意相通者四字﹐並紙尾原字則爲五。另攤方紙於桌﹐劃爲五度﹐以便押錢。射中者每一文賠三文。其五字中﹐大抵極不通者即其所隱之字也。向惟考試時爲多﹐輸贏亦甚微細。今則到處皆是﹐圍繞争射者頗不乏人﹐託名風雅﹐實則賭博也。”
求詩-汉语大词典
求詩
【1】指古代官方派人搜集民间歌谣,供统治者察风俗人情,知施政之得失。也叫采风﹑采诗。《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頌聲作矣”{汉}{何休}注:“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於邑﹐邑移於國﹐國以聞於天子。”【2】谓寻觅诗句。{宋}{陆游}《别王伯高》诗:“傾家釀酒猶嫌少﹐入海求詩未厭深。”
江西詩派-汉语大词典
江西詩派
【1】{宋}诗流派之一。{北宋}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倪}﹑{林敏功}﹑{潘大观}N{何觊}﹑{王直方}﹑僧{善权}﹑{高荷},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本中}亦自居其列。因{庭坚}为{江西}人。影响最大,故有“江西诗派”之称。其中作者,不都是{江西}人。江西诗派论诗,反对西昆体追求词藻,堆砌典故之风;崇尚瘦硬风格,要求诗作须字字有来历,但又追求奇崛,喜作抝体,往往失于晦涩。参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中》。
沈詩任筆-汉语大词典
沈詩任筆
【1】{南朝}{梁}{沈约}以诗著称,{任昉}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时人称为“沈诗任笔”。笔,谓无韵之文。{南朝} {梁}{锺嵘}《诗品》卷中:“{彦昇}少年爲詩不工﹐故世稱{沈}詩{任}筆﹐{昉}深恨之。”【2】用以泛指诗文。{宋}{陆游}《亲旧书来多问近况以诗答之》:“{沈}詩{任}筆俱忘盡﹐酒户新來却少增。”
泣詩-汉语大词典
泣詩
【1】{晋}{王裒}字{伟元}。性纯孝。父母殁后,每读《诗·小雅·蓼莪》“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语,未尝不三复流涕。事见《晋书·孝友传·王裒》。后遂用为典实。{清}{顾炎武}《酬徐处士元善新城之陷其母死焉故有此作》诗:“{季子}已無觀樂地﹐{偉元}終是泣《詩》人。”
清詩-汉语大词典
清詩
【1】清新的诗篇。{宋}{陆游}《射的山观梅》诗:“即今畫史無名手﹐試把清詩當寫真。”{晋}{傅咸}《赠崔伏二郎诗》:“人之好我﹐贈我清詩。”{唐}{杜甫}《解闷》诗之六:“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宋}{苏轼}《次韵答钱穆父见寄》:“清詩已入新歌舞﹐要使邦人識雅言。”
打油詩-汉语大词典
打油詩
【1】旧体诗的一种。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打油诗》:“按打油詩始見于《南部新書》﹐其無關於人之名節者﹐原未嘗不可以爲游戯。”{胡適}《读沈尹默的旧诗词》:“我常说那些转弯子的感事诗﹐与我们平常做的打油诗有同样的性质。”
抒情詩-汉语大词典
抒情詩
【1】诗歌的一类。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因其内容的不同,分颂歌﹑哀歌﹑挽歌﹑情歌等。
拆字詩-汉语大词典
拆字詩
【1】用拆字方式作诗。{清}{赵翼}《陔馀丛考·拆字诗》:“{南宋}人《苕溪集》有拆字詩一首:‘日月明朝昏﹐山風嵐自起﹐石皮破仍堅﹐古木枯不死。可人何當來﹐意若重千里﹐永言詠黄鶴﹐志士心未已。’”
拗體詩-汉语大词典
拗體詩
亦省称“[拗體]”【1】格律诗的一种变体。指诗人刻意求奇,特地变更诗格用拗句写成的诗。这类诗的特点是生涩瘦硬﹑崛奇古拙﹑富于气势。{清}{王士禛}《分甘馀话》卷三:“{唐}人拗體詩有二種﹐其一蒼莽歷落中自成音節﹐如{老杜}‘城尖徑仄旌斾愁﹐獨立縹緲之飛樓’諸篇是也;其一單句拗第幾字﹐則偶句亦拗第幾字﹐抑揚抗墜﹐讀之如一片宫商﹐如{許渾}之‘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趙嘏}之‘{湘}{潭}雲盡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是也。”{清}{王轩}《<声调谱>序》:“{韓孟}崛起﹐力仿{李}{杜}拗體﹐以矯當代圓熟之弊。”{明}{胡应麟}《诗薮·宋》:“{魯直}‘黄流不解浣明月﹐碧樹爲我生涼秋’﹐‘蜂房各自開户牖﹐蟻穴或夢封侯王’﹐自以平生得意﹐遍讀{老杜}拗體﹐未嘗有此等語。”
挽詩-汉语大词典
挽詩
【1】哀悼死者的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因走到那邊仔細一看﹐原來都是些挽詩﹐詩中無非是贊歎他以身殉母的意思。”{袁鹰}《不灭的诗魂》:“{邓拓}同志展阅{司马}寄来的信﹐夜不成眠﹐含着眼泪写了一首挽诗。”{清}{方文}《述哀》诗:“誄文既欵懇﹐挽詩並愁絶。”
描詩-汉语大词典
描詩
【1】谓作诗无创造性,依傍﹑承袭古人。{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今之描詩者﹐東拉西扯﹐左支右梧﹐都從故紙堆來。”{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高青邱}笑古人作詩﹐今人描詩。描詩者﹐象生花之類﹐所謂{優孟}衣冠﹐詩中之鄉愿也。”
採詩-汉语大词典
採詩
【1】搜集民歌。{唐}{白居易}诗题:“{裴侍中}{晉公}出討{淮西}時﹐過{女几山}下﹐刻石題詩……故{居易}作詩二百言﹐繼題公之篇末﹐欲使採詩者﹑修史者﹑後之往來觀者﹐知公之功德本末前後也。”{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序:“因録田家之言次爲文﹐以俟採詩者云。”{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歌》:“若遇採詩人﹐無辭收鄙陋。”
擊鉢催詩-汉语大词典
擊鉢催詩
【1】{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萧文琰}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丘令楷}﹑{江洪}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后以“擊鉢催詩”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擊鉢催詩﹐我要擊鉢了。”亦省作“[擊鉢]”。{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蜡梅》:“坐想明年{吴}與{越}﹐行酒賦詩聽擊鉢。”{清}{赵翼}《自鸣钟》诗:“投籤常恐就睡酣﹐擊鉢不怕催詩惡。”
毛詩-汉语大词典
毛詩
【1】即今本《诗经》。相传为{汉}初学者{毛亨}和{毛萇}所传。据称其学出于{孔子}弟子{子夏}。《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故称。《毛诗》在{西汉}未立学官﹐属经古文学派。{东汉}时著名学者{郑众}﹑{贾逵}﹑{马融}﹑{郑玄}等皆治《毛诗》。{郑玄}作《毛诗传笺》。{魏}{晋}以后﹐今文{齐}﹑{鲁}﹑{韩}三家《诗》渐散亡或无传者﹐唯《毛诗》独盛。至{唐}{孔颖达}定《五经正义》﹐于《诗》取{毛}传与{郑}笺﹐乃更为后世所宗尚。至{宋}﹐始有人怀疑出于{子夏}说为伪托。{清}儒治《毛诗》者颇多﹐以{陈奂}《诗毛氏传疏》为精确详备。
新詩-汉语大词典
新詩
【1】新的诗作。{唐}{杜甫}《解闷》诗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清}{黄遵宪}《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脱口每争傳。”{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娱。”【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李一氓}《<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毛泽东}《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新體詩-汉语大词典
新體詩
【1】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参见“[新詩]”。【2】诗体名。形成于{南朝}{齐}{永明}时﹐其体崇尚声律和对偶﹐是过渡到{唐}代近体诗的一种诗体。参见“[永明體]”。
朗誦詩-汉语大词典
朗誦詩
【1】无固定格律﹐以节奏明快﹑音调和谐为特色﹐适合于朗诵的诗体。{朱自清}《论朗诵诗》:“笔者以为朗诵诗应该有独立的地位﹐不应该有独占的地位。”{朱自清}《论朗诵诗》:“这正是朗诵诗的力量﹐它活在行动里﹐在行动里完成。”
歌詩-汉语大词典
歌詩
【1】咏唱诗篇。《左传·襄公十六年》:“{晉侯}與諸侯宴于{温}﹐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類。’”{杜预}注:“歌古詩﹐當使各從義類。”《墨子·公孟》:“君與父母﹑妻﹑後子死﹐三年喪服……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孙诒让}间诂:“《周禮·小師》注云:歌﹐依詠詩也。”【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漢}世所謂歌詩者﹐有聲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聲曲折》七篇﹐《周謡歌詩聲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故《三侯》﹑《天馬》諸篇﹐{太史公}悉稱詩。蓋《樂府》外無稱歌詩者。”{朱自清}《中国歌谣》三:“这些歌诗决不是徒歌﹐一因其中有‘曲折’(即乐谱)﹐二因它们都在《乐府》。”【3】泛指诗歌。{宋}{范仲淹}《即席呈太傅相公》诗:“{白傅}歌詩傳海外﹐{晉公}桃李滿人間。”{晋}{崔豹}《古今注·音乐》:“{明帝}爲太子﹐樂人作歌詩四章﹐以贊太子之德。”{前蜀}{韦庄}《彩笺歌》:“我有歌詩一千首﹐磨礱山嶽羅星斗。”{清}{莫友芝}《<巢经巢诗抄>序》:“論吾子平生著述﹐經訓第一﹐文筆第二﹐歌詩第三。”
無題詩-汉语大词典
無題詩
【1】以“無題”为标题的诗。{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无题四首》:“無題詩格﹐創自{玉谿}。此體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婉轉動情。”
無聲詩-汉语大词典
無聲詩
【1】指画。古人以画虽不能吟哦,但有诗意,故称为无声诗。{宋}{黄庭坚}《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园》之一:“{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寫出無聲詩。”{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溪光亭》“溪光自古無人畫﹐憑仗新詩與寫成”{宋}{施元之}注:“《古詩話》:詩人以畫爲無聲詩﹐詩爲有聲畫。”《宣和画谱·顾野王》:“畫﹐亦{野王}無聲詩也。”据《四库全书总目·艺术类存目》﹐{清}{姜绍书}著有《无声诗史》﹐录{明}代及{清}初画家小传。
燕足繫詩-汉语大词典
燕足繫詩
【1】{唐}{任宗}妻{郭绍兰},因{宗}经商{湘中},久不归,见堂上双燕翻飞,叹言:“爾海東來,必經{湘中}……欲憑爾附書,投於我婿。”因以所吟诗系于燕足,燕径飞至{荆州}{任宗}处。{宗}解书,得其妻所吟诗。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燕》。
怨詩行-汉语大词典
怨詩行
【1】见“怨歌行”。
悟頭詩-汉语大词典
悟頭詩
【1】即定场诗。说书人在开场时所念的诗。《平妖传》第十五回:“{瞿瞎子}當下打掃喉嚨﹐將氣拍向桌上一拍﹐念了四句悟頭詩句﹐説入正傳﹐原來説的是{紂王}{妲己}的故事。”
惡詩-汉语大词典
惡詩
【1】用以谦称自己的诗作。{唐}{白居易}《想归田园》诗:“千首惡詩吟過日﹐一壺好酒醉銷春。”{宋}{苏轼}《与钱志仲书》之三:“烏絲當用寫道書一篇﹐非久納上﹐惡詩不足録也。”【2】拙劣或猥贱的诗。{宋}{彭乘}《续墨客挥犀》卷六:“{文思}副使{方圭}﹐好爲惡詩﹐逢人即誦數十篇﹐其言喋喋可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杜太保}在{淮南}﹐進{崔叔清}詩百篇。{德宗}謂使者曰:‘此惡詩﹐焉用進?’時呼爲‘准敕惡詩’。”{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前所列諸惡詩極矣。更有猥賤於此者﹐則詩傭是也。”
情詩-汉语大词典
情詩
【1】表示爱情的诗。{晋}{张华}有《情诗》二首,见《古诗源》卷七。{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
感遇詩-汉语大词典
感遇詩
【1】对所遇事物抒发感慨的诗。{唐}{陈子昂}有《感遇诗三十八首》。{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晁以道}詩亦云:‘煩君一日慇懃意﹐示我十年感遇詩。’”{清}{周亮工}《闻冯伯宗下第》诗:“還家强忍登堂淚﹐隔嶺空傳感遇詩。”
戀詩-汉语大词典
戀詩
【1】表达爱情的诗。{郭沫若}《瓶·献诗第二十二首》:“我翻读些古人的恋诗﹐都像我心中的话语。”
牆頭詩-汉语大词典
牆頭詩
【1】一种宣传性的通俗短诗。多张贴在公开场所墙头,故称。
祭詩-汉语大词典
祭詩
【1】{唐}{贾岛}常于每年除夕,取自己当年诗作,祭以酒脯而自勉。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四。后因以“祭詩”为典,表示作者自祭其诗藉以自慰。{宋}{戴敏}《壬寅除夕》诗:“{杜陵}分歲了﹐{賈島}祭詩忙。”
禁體詩-汉语大词典
禁體詩
【1】一种遵守特定禁例写作的诗。据{宋}{欧阳修}《雪》诗自注﹑《六一诗话》及{宋}{苏轼}《聚星堂雪诗叙》所记,其禁例大略为不得运用通常诗歌中常见的名状体物字眼,如咏雪不用玉月犁梅练絮白舞等,意在难中出奇。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禁体诗》。
省題詩-汉语大词典
省題詩
【1】{唐}{宋}时进士应省试按尚书省所出题目而作的诗,叫“省題詩”。{宋}{孙奕}《履斋示儿编·诗说·省题诗更须留意》:“大體作省題詩﹐尤當用{老杜}句﹐若有鼻孔者﹐便知是好詩也。”{宋}{俞成}《萤雪丛说·诗题用全句对》:“省題詩﹐考官以古人詩句命題﹐尾字屬平﹐全押在第二韻上﹐不拆破者﹐並用全句對全句。”{元}{韦居安}《梅磵诗话 》卷中:“省題詩自成一家機軸﹐非他詩比。”亦省作“[省題]”﹑“[省詩]”。{宋}{刘攽}《中山诗话》:“自{唐}以來﹐試進士詩﹐號省題。”{元}{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中:“然騷人墨客雖從事於時文﹐至作省詩﹐亦不爲格律所縛。{楊廷秀}序訓蒙省詩﹐亦曰‘以騷人之情性﹐寓舉子之刀尺’﹐真名言也。”
省詩-汉语大词典
省詩
【1】见“省2題詩”。
田園詩-汉语大词典
田園詩
【1】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三节:“{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畫中有詩-汉语大词典
畫中有詩
【1】画里富有诗意。{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一居士下》:“《西清詩話》云:‘丹青吟詠﹐妙處相資﹐昔人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者﹐蓋畫手能狀﹐而詩人能言之。’”
畫意詩情-汉语大词典
畫意詩情
【1】富有诗画的意境﹑情趣。{朱自清}《<燕知草>序》:“{杭州}是历史上的名都﹐{西湖}更为古今{中}外所称道;画意诗情﹐差不多俯拾即是。”
疊韻詩-汉语大词典
疊韻詩
【1】用叠韵所做的诗。{清}{赵翼}《陔馀丛考·双声叠韵》:“雙聲疊韻﹐起於{六朝}……《談藪》載{梁武帝}嘗作五字疊韻詩曰:‘後牖有朽柳。’命朝士仿之。”{唐}{皮日休}《杂体诗序》:“{梁武帝}云:‘後牖有朽柳。’{沈約}云:‘偏眠船舷邊。’由是疊韻興焉。”
疊字詩-汉语大词典
疊字詩
【1】动用叠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清}{赵翼}《陔馀丛考·叠字诗》:“疊字詩‘{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等句﹐連用六疊﹐此爲創體……後人遂轉有以此爲工。有一句疊三字者﹐{吴融}《秋樹》詩云‘一聲南鴈已先紅﹐槭槭凄凄葉葉同’是也;有一句内連三字者﹐如{劉駕}云‘樹樹樹梢啼曉鶯﹐夜夜夜深聞子規’是也;有兩句連三字者﹐如{白樂天}云‘新詩三十軸﹐軸軸金玉聲’是也;有兩句疊四字者﹐如{柳子厚}詩云‘{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是也。”
白話詩-汉语大词典
白話詩
【1】“五四”以后称打破旧诗格律而用白话写成的诗。《<刘半农诗选>自序》:“至于白话诗的音节问题﹐乃是我自从一九二〇年以来无日不在心头的事。”{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岂但像哲学家﹐更像新文学家做的白话诗。”
盤中詩-汉语大词典
盤中詩
【1】杂体诗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盤中》:《玉臺集》有此詩﹐{蘇伯玉}妻作﹐寫之盤中﹐屈曲成文也。”(或以为《玉台新咏》列此诗于{晋{傅玄}诗后而未署名﹐当亦{傅玄}作。)【2】全诗凡一百六十八字,四十九句,二十七韵,篇中多伤离怨别之辞。读时从中央以周四角,宛转回环,当属回文诗体一类。
科學詩-汉语大词典
科學詩
【1】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诗歌。《诗刊》1978年第5期:“科学诗要通俗﹑有趣。”
白舍人行詩圖-汉语大词典
白舍人行詩圖
【1】{唐}{荆州}{葛清}遍体刺{白居易}诗﹐人因以呼为“白舍人行詩圖”。{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黥》:“{荆州}街子{葛清}﹐勇不膚撓﹐自頸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詩。{成式}嘗與{荆}客{陳至}呼觀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闇記。反手指其劄處﹐至‘不是此花偏愛菊’﹐則有一人持杯臨菊叢。又‘黄夾纈林寒有葉’﹐則指一樹﹐樹上掛纈﹐纈窠鎖勝絶細。凡刻三十餘首﹐體無完膚﹐{陳至}呼爲‘白舍人行詩圖’也。”
百年詩-汉语大词典
百年詩
亦称“[百年歌]”【1】乐府诗的一种。{晋}{陆机}所创﹐记述从幼小到耄老的状况。{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百年詩》﹐起總角至百年﹐歷述其幼小﹑丁壯﹑耆耄之狀﹐十歲爲一首。{陸士衡}至百二十時也。”{唐}{冯贽}《云仙杂记·百年歌》:“{李觀}作《百年歌》﹐{王湜}請其法。”《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下》:“{克用}({李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還軍{上黨}﹐置酒{三垂崗}﹐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際﹐聲甚悲﹐坐上皆悽愴。”
百一詩-汉语大词典
百一詩
【1】诗篇名。为{汉}{应璩}讥切时事之作。题名“百一”﹐有三说:(1)原诗可能有一百零一篇。(2)诗是五言二十句﹐正好一百字。(3)指百虑一失的意思。参阅《文选·应璩<百一诗>》{唐}{李善}注。{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若乃{應璩}《百一》﹐獨立不懼﹐辭譎義貞﹐亦{魏}之遺直也。”一本作“百壹”。{清}{袁枚}《随园随笔·文集之名始东京》:“有一人之集止一題者﹐《阮步兵集》五言八十篇﹐四言十三篇﹐題皆曰《詠懷》。{應休璉}詩八卷﹐總名曰《百一詩》是也。”亦省作“[百一]”。
聲詩-汉语大词典
聲詩
【1】乐歌。{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這琴﹐他教我閉門學禁指﹐留意譜聲詩﹐調養聖賢心﹐洗蕩{巢}{由}耳。”《礼记·乐记》:“樂師辨乎聲詩﹐故北面而弦。”{章炳麟}《辨诗》:“瞽師瞍矇﹐皆掌聲詩﹐即詩與箴一實也。”{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勒之金石﹐播之聲詩。”
聯詩-汉语大词典
聯詩
【1】联句吟诗。《红楼梦》第七六回回目:“{凸碧堂}品笛感淒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唐}{唐彦谦}《汉代》诗:“聯詩徵弱絮﹐思友詠甘蕉。”{清}{顾彩}《<桃花扇>序》:“一時刻燭分箋﹐疊鼓競吹﹐覺浩浩落落﹐如午夜之聯詩﹐而性情加鬯。”
笙詩-汉语大词典
笙詩
【1】《诗·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仅有篇名﹐而无文辞。{宋}{朱熹}于集传中称此六诗为“笙詩”。《诗·小雅·鱼丽》{宋}{朱熹}集传:“按《儀禮·鄉飲酒》及《燕禮》﹐前樂既畢﹐皆閒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上有臺》﹐笙《由儀》。閒﹐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則此六者﹐蓋一時之詩﹐而皆爲燕饗賓客上下通用之樂。”{清}{凤韶}《凤氏经说·下管金奏笙奏声诗》:“《小雅》笙詩六篇﹐{朱子}主有聲無辭﹐謂古經篇題下必有譜﹐如《投壺魯鼓》﹑《薛鼓之節》而亡之。諸儒據《尚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謂聲生于辭﹐辭調爲譜﹐説亦有理。及讀《周官》金奏九夏﹐《儀禮》管新宫﹐《禮記》管象﹐覆之經文及諸家説﹐乃知笙奏﹑金奏及管﹐其爲堂下之樂同﹐而存聲無辭亦同者也。”
籤詩-汉语大词典
籤詩
【1】寺庙中供卜问吉凶所编的诗句。多写于竹制签牌上﹐贮于签筒内﹐由卜问者抽取﹐而后据诗意附会人事吉凶。{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文学》:“據《玉壺清話》﹐{盧多遜}幼時抽得{雲陽道觀}廢壇上古籤筒一詞﹐知今神廟籤詩{五代}時已有。”{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签诗》:“今神廟皆有籤詩﹐占者以決休咎﹐其來久矣。”
自由詩-汉语大词典
自由詩
【1】诗体的一种。其体结构自由﹐段数﹑行数﹑字数没有一定规格;语言有自然节奏而不用韵。在西方以{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也流行这种诗体。{何其芳}《关于写诗和读诗》:“自由诗产生于近代。”《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
裁詩-汉语大词典
裁詩
【1】作诗。{唐}{杜甫}《江亭》诗:“故林歸未得﹐排悶强裁詩。”{宋}{沈遘}《西舍》诗:“少年裁詩喜言老﹐誰知老大都無心。”{清}{吴兆骞}《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怆然作歌》:“裁詩每題白團扇﹐縱酒惟賭青羔裘。”
紅葉題詩-汉语大词典
紅葉題詩
【1】{唐}代红叶题诗﹑结成良缘的故事较多, 情节略同而人事各异:{僖宗}时, 宫女{韩氏}以红叶题诗, 自御沟流出, 为{于祐}所得。{祐}亦题一叶, 投沟上流, 亦为{韩氏}所得。不久, 宫中放宫女三千人, {祐}适娶{韩氏}。成礼日, 各取红叶相示, 方知红叶是良媒。见{宋}{刘斧}《青琐高议E流红记》。【2】{唐}代红叶题诗﹑结成良缘的故事较多, 情节略同而人事各异:{宣宗}时, 舍人{卢渥}偶临御沟, 得一红叶, 上题绝句云:“流水何太急, 深宫盡日閒, 殷勤謝紅葉, 好去到人間。”归藏于箱。后来宫中放出宫女择配, 不意归{卢}者竟是题叶之人。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十。【3】{唐}代红叶题诗﹑结成良缘的故事较多, 情节略同而人事各异:{玄宗}时{顾况}于苑中流水上得一大梧叶, 上题诗云:“一入深宫裏, 年年不見春, 聊題一片葉, 寄與有情人。”{况}亦于叶上题诗和之。见{唐}{孟棨}《本事诗》。【4】{唐}代红叶题诗﹑结成良缘的故事较多, 情节略同而人事各异:{德宗}时{贾全虚}于御沟见一花流至, 旁连数叶, 上题诗句。{全虚}悲想其人, 为之流泪。事闻于{德宗}, 知为{王才人}养女{凤儿}所题, 因以{凤儿}赐{全虚}。见{宋}{王銍}《补侍儿小名录》。{元}人杂剧如{白樸}《韩翠苹s水流红叶》﹑{李文蔚}《金水题红怨》皆演此故事。后以“紅葉題詩”为托物传情之典。{宋}{张孝祥}《满江红》词:“紅葉題詩誰與寄﹐青樓薄倖空遺迹。”
組詩-汉语大词典
組詩
【1】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几首诗。{朱东润}《杜甫叙论》第十章:“从诗体的各方面看﹐今体乐府﹑五言长律﹑七绝语体﹑七律拗体﹑七言拗体长律﹑七律组诗﹑五言长篇叙事诗﹐{杜甫}在哪方面没有创造﹐在哪方面没有独特的成就?”{朱东润}《杜甫叙论》第九章:“组诗这个名词是近代开始运用的﹐古代并没有这个名词。”
絶詩-汉语大词典
絶詩
【1】即绝句。{宋}{丁谓}《丁晋公谈录》:“{盧}相{多遜}在朝行時﹐將歷代帝王年曆﹑功臣事迹﹑天下州郡圖誌﹐理體﹑事務﹑沿革﹑典故﹐括成一百二十絶詩﹐以備應對。”
綺詩-汉语大词典
綺詩
【1】指描写男女爱情的香艳诗。{清}{余怀}《<板桥杂记>後跋》:“{秀鐵面}亦訶{黄魯直}作爲綺詩﹐當墮泥犁地獄。”
軸詩-汉语大词典
軸詩
【1】写在卷轴上的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东坡九》:“{東坡}云:‘昨夜夢{參寥師}■軸詩見過。’”
軼詩-汉语大词典
軼詩
【1】指未编入《诗经》的古诗。《史记·伯夷列传》:“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司马贞}索隐:“軼音逸。謂見逸詩之文﹐即下《采薇》之詩是也。不編入三百篇﹐故云逸詩也。”
輓詩-汉语大词典
輓詩
【1】哀悼死者的诗。{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四·张伯成注杜》:“獨足翁{吴伯慶}有輓詩云:‘箋疏空令傳{杜}律﹐志銘誰與繼{唐}碑。’”{清}{赵翼}《陔馀丛考·寿诗挽诗悼亡诗》:“{郎仁寳}云:輓詩盛於{唐}﹐非無交而涕也。”
豔詩-汉语大词典
豔詩
【1】艳体诗。指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又有以干教化者﹐近世婦人﹐暈淡眉目﹐綰約頭鬢﹐衣服脩廣之度﹐及匹配色澤﹐尤劇恠豔﹐因爲豔詩百餘首。”{宋}{许顗}《许彦周诗话》:“{高秀實}又云:‘{元氏}豔詩﹐麗而有骨;{韓偓}《香奩集》﹐麗而無骨。’”
酒龍詩虎-汉语大词典
酒龍詩虎
【1】见“酒虎詩龍”。
酒虎詩龍-汉语大词典
酒虎詩龍
【1】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清}{丘逢甲}《东山酒楼次柳汀韵》:“狂飲且共樓頭醉﹐酒虎詩龍各自豪。”亦作“[酒龍詩虎]”。{清}{丘逢甲}《饮镇平都司署赏菊为题宋人所画报捷图》诗:“{粤}水{閩}山文武會﹐酒龍詩虎主賓才。”
豳詩-汉语大词典
豳詩
【1】指《诗·豳风·七月》。《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晝擊土鼓﹐龡《豳詩》﹐以逆暑。”{郑玄}注:“《豳詩》﹐《豳風·七月》也。吹之者﹐以籥爲之聲﹐《七月》言寒暑之事﹐迎氣﹐歌其類也﹐此‘風’也而言‘詩’﹐‘詩’總名也。”{宋}{姜夔}《齐天乐》词:“《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严复}《救亡决论》:“且何必西士﹐即如其言﹐則《豳詩》之所歌﹐《禹貢》之所載﹐何一不足令此子病生。”
貢詩-汉语大词典
貢詩
【1】献诗。古代的一种制度。将地方上的民情风俗.写在诗里,进献给朝廷,以达到讽谏或歌颂的目的。{隋}{王通}《中说·问易》:“諸侯不貢詩﹐天子不採風﹐樂官不達雅﹐國史不明變﹐嗚呼﹐斯别久矣!”
賦詩-汉语大词典
賦詩
【1】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唐}{王维}《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紗帽烏皮几﹐閒居懶賦詩。”{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北平}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賡詩-汉语大词典
賡詩
【1】和诗。{宋}{苏轼}《和王苏州侍太夫人观灯》之一:“滯留不見榮華事﹐空作賡詩第七人。”{清}{龚自珍}《明良论》二:“清暇之官﹐知作書法﹑賡詩而已﹐外此非所問也。”
賽詩會-汉语大词典
賽詩會
【1】比赛诗歌的集会。{冰心}《晩晴集·我的童年》:“他还拉我的父亲和父亲的同事们组织了赛诗会﹐就是:在开会时大家议定了题目﹐限了韵﹐各人分头做诗﹐传观后评定等次。”《工人歌谣选·钢水稻花谱新歌》:“赛诗会上诗人多﹐龙飞凤舞颂山河。”
贊美詩-汉语大词典
贊美詩
【1】基督教徒赞美上帝或颂扬教义的诗歌。亦泛指对其他事物赞美颂扬的诗歌。{艾青}《芦笛·大堰河--我的褓姆》:“{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枕书}《博物记趣·复活节与死里复活》:“在人们为哀悼他而举行的礼拜仪式中﹐大唱感谢救主的赞美诗。”
野路詩-汉语大词典
野路詩
【1】与传统的诗旨诗法相背的诗。{明}代对公安派诗的贬称。{明}{袁宏道}《叙姜陆二公同適稿》:“而剽竊成風﹐萬口一響﹐詩道寢弱。至於今市賈傭兒﹐争爲謳吟﹐遞相臨摹﹐見人有一語出格﹐或句法事實非所曾見者﹐則極詆之爲野路詩。”
邠詩-汉语大词典
邠詩
【1】指《诗·国风》中的《豳风》。《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葆佾陳階﹐金瓟在席﹐戚奏翹舞﹐籥動《邠》詩。”{李善}注:“《周禮》……仲春擊土鼓﹐歌《豳》詩﹐以迎暑也。”【2】指《诗·豳风·七月》,全篇八章,章十一句,是《国风》中最长的篇章。{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徵圣》:“《邠》詩聯章以積句﹐《儒行》縟説以繁辭。”
邶詩-汉语大词典
邶詩
【1】指《诗·邶风》。{南朝} {宋}{谢庄}《怀园引》:“念《衛風》於河廣﹐懷{邶}詩於毖泉。”
鄭家詩婢-汉语大词典
鄭家詩婢
同“[鄭玄家婢]”【1】{沈昌直}《题范茂芝寻诗读画图》诗之二:“此是{鄭}家詩婢子﹐休將薄訴惱先生。”
近體詩-汉语大词典
近體詩
【1】诗体名。一称今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指{唐}代定型并大量出现的律诗及绝句。这种诗体的句数﹑字数﹑属对﹑平仄和用韵都有严格规定。
迴文詩-汉语大词典
迴文詩
亦作“[迴紋詩]”【1】指以一定形式排列,回环往复均可诵读之诗。{明}{杨慎}《艺林伐山·天宝回纹》:“{范陽}{盧氏}母{王氏}﹐撰《天寶迴紋詩》﹐凡八百二十字﹐循環有數﹐若寒星之遞遷﹐應變無方﹐謂陰陽之莫測。”【2】{十六国}时{前秦}{窦滔}久戍不归,其妻{苏蕙}思念心切,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凡840字,纵横反复皆成章句,词甚哀惋。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后用以指抒发别情﹑怀念远人的诗作。{南朝} {梁}{江淹}《别赋》:“織錦曲兮泣已盡﹐迴文詩兮影獨傷。”
迴紋詩-汉语大词典
迴紋詩
【1】见“迴文詩”。
送詩篇-汉语大词典
送詩篇
【1】见“送卷頭”。
逆詩-汉语大词典
逆詩
【1】反诗。《清史稿·圣祖纪一》:“{江}南民人{沈天甫}撰逆詩誣告人﹐誅之。”
進詩-汉语大词典
進詩
【1】进献诗章。{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十八:“儒臣進詩稱頌﹐因俯用{齊召南}韻﹐作四律﹐勒於壁間。”
逸詩-汉语大词典
逸詩
【1】指《诗经》未收的古代诗歌。见于{先秦}经传诸子中的约有数十处,多为零篇残句。{唐}{崔国辅}《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逸《詩》何足對﹐窅作掩{東周}。”{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考文》:“逸《詩》之散見經傳者﹐附載於後。”《晋书·束晳传》:“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詩》云‘羽觴隨波’。”{郭沫若}《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我们看一些子书里引的逸《诗》﹐就不是那么整齐。”【2】谓诗人的一些散佚篇章,未经收入专集中,由后人发现而辑出者。《文教资料》1988年第4期:“这些诗作﹐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后来未能被搜辑编入诗家的专集之中﹐就成了集外逸诗。”
遞詩筒-汉语大词典
遞詩筒
【1】即诗筒。以竹筒盛诗,便于传递,故称。{宋}{王禹偁}《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诗:“僧傳栽樹法﹐客獻遞詩筒。”
選詩-汉语大词典
選詩
【1】指《选》体诗。{宋}{曾季貍}《艇斋诗话》:“若學詩而不知有《選》詩﹐是大車無輗﹐小車無軏。”{清}{张佩纶}《论闺体诗》之五“《北征》指向{叔皮}尋﹐詩賦同流《選》理深”自注:“{杜}詩:‘熟精《文選》理。’今人動以《選》詩求之﹐不特不知《選》﹐並不知{杜}。{杜}之長篇﹐全從{蕭}《選》之文脱胎;《北征》即取{叔皮}賦題﹐是其金鍼最明者。”{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朱文公}云:{李}﹑{杜}﹑{韓}﹑{柳}﹐初亦學《選》詩。然{杜}{韓}變多﹐而{柳}{李}變少。”
遺詩-汉语大词典
遺詩
【1】指前代佚诗。{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余急令其具餐﹐將攜硯載筆往録{寶圭洞}中遺詩。”【2】指死者留下的诗歌。{钱基博}《吴禄贞传》:“及其死﹐{廉泉}爲蒐所存﹐付{廉夫人}{吴芝瑛}﹐寫定{吴烈士}遺詩上下二卷。”{清}{恽敬}《答董牧唐》之二:“令兄{春江}孝廉遺詩﹐格正氣和﹐可想見其爲人﹐何以中道淹忽”{宋}{陆游}《<梅圣俞别集>序》:“{宛陵先生}遺詩及文若干首﹐實某官{李兼}{孟達}所編輯也。”
采詩-汉语大词典
采詩
【1】采集民间歌谣。古代有专门机构采诗,为统治阶级观风俗﹑知得失的一项政治措施。{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今刺史質敏以流惠﹐舒化以揚名﹐采詩以顯至德﹐歌詠以董其文。”《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五季}以降﹐雖四言之銘﹐且拱手謝不敏﹐豈獨采詩可以觀政云爾。”《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詩肩瘦-汉语大词典
詩肩瘦
【1】原谓贫寒与苦吟使诗人的肩胛耸起。后形容诗人苦吟。语本{宋}{苏轼}《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诗之二﹕“遥想後身窮{賈島}﹐夜寒應聳作詩肩。”《红楼梦》第五十回:“槎枒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詩情-汉语大词典
詩情
【1】作诗的情绪﹑兴致。{唐}{刘禹锡}《秋词》之一:“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宋}{陆游}《瀼西》诗:“亦知憂吏責﹐未忍廢詩情。”{清}{王夫之}《东阁梅》诗:“香國{揚州}錦陣豪﹐詩情偏向峭寒高。”【2】诗一般的美妙意境。{郭小川}《春歌》之一:“不是我舍不得花费笔墨﹐只因为春天的诗情太浓太多。”
詩伴-汉语大词典
詩伴
【1】犹诗友。{清}{周亮工}《与陈原舒书》:“某蓋負辱人賤行于世者也﹐大人先生既擯之﹐放逐之﹐而酒人詩伴如{原舒}又不屑于{噲}伍﹐然則某終何歸乎?”
詩忌-汉语大词典
詩忌
【1】作诗的禁忌。{清}{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製作繫乎聲名。{茂秦}有‘詩忌’﹑‘詩奸’﹑‘詩諂’三則﹐足爲惡俗針砭。”《诗刊》1977年第6期:“浅薄与晦涩﹐都是诗忌。”
詩腸鼓吹-汉语大词典
詩腸鼓吹
【1】喻激发诗人创作欲望的音乐。{唐}{冯贽}《云仙杂记·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戴顒}春擕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黄鸝聲﹐此俗耳鍼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
詩豪-汉语大词典
詩豪
【1】诗人中出类拔萃者。{唐}{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歌咏》:“作《三豪》詩以遺之﹐稱{默}({杜默})爲‘歌豪’﹐{石曼卿}‘詩豪’﹐{永叔}‘文豪’。”{清}{沈元沧}《题屈子诗外》诗之二:“一代才名兼意氣﹐{海南}{沛}上兩詩豪。”
詩標-汉语大词典
詩標
【1】指独树一帜的诗作。{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筆聳詞峯﹐豎詩標于{劍閣};觚翻文浪﹐飛翰藻于{錦江}。”
詩骨-汉语大词典
詩骨
【1】诗的风骨。{唐}{孟郊}《戏赠无本》诗之一:“詩骨聳{東野}﹐詩濤湧{退之}。”{金}{元好问}《王黄华墨竹》诗:“{雪溪}仙人詩骨清﹐畫筆尚餘詩典刑。”{胡怀琛}《次韵和漱岩并示坚白》:“市樓不識炎天熱﹐自笑平生詩骨寒。”
詩丐-汉语大词典
詩丐
【1】喻指作诗无自己的新意﹐只会套袭前人诗作的人。{清}{郑燮}《贺新郎·述诗》词:“{唐}家{李}{杜}雙峰并﹐笑紛紛詩奴詩丐﹐詩魔詩鴆。”
詩酒-汉语大词典
詩酒
【1】做诗与饮酒﹔诗与酒。《南史·袁粲传》:“{粲}負才尚氣﹐愛好虚遠﹐雖位任隆重﹐不以事務經懷﹐獨步園林﹐詩酒自適。”{宋}{苏轼}《寄黎眉州》诗:“且待{淵明}賦歸去﹐共將詩酒趁流年。”{清}{秋瑾}《清明怀友》诗:“詩酒襟懷憎我獨﹐牢騷情緒似君癡。”
詩體-汉语大词典
詩體
【1】诗的样式和风格。{南朝} {梁}{锺嵘}《<诗品>序》:“雖詩體未全﹐然是五言之濫觴也。”{宋}{杨万里}《诚斋诗话》:“又:‘相隨遥遥訪{赤城}﹐三十六曲水回縈。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此{李太白}詩體也。”《元史·余阙传》:“詩體尚{江}左﹐高視{鮑}{謝}﹐{徐}{庾}以下不論也。”{朱东润}《杜甫叙论》第十章:“从诗体的各方面看﹐今体乐府﹑五言长律﹑七绝语体﹑七律拗体﹑七言拗体长律﹑七律组诗﹑五言长篇叙事诗﹐{杜甫}在哪方面没有创造﹐在哪方面没有独特的成就?”
詩中有畫-汉语大词典
詩中有畫
【1】谓诗作工于描绘景物﹐读之如置身图画之中。{宋}{苏轼}《书摩诘<蓝关烟雨图>》:“味{摩詰}({王維})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镜花缘》第九十回:“道姑道:‘鬭草蜂聲鬧。’{春輝}道:‘昨日我們在百藥圃摘花折草﹐引的那些蜂蝶滿園飛舞﹐真是蝶亂蜂狂。今觀此句﹐古人所謂‘詩中有畫’果真不錯。’”
詩法-汉语大词典
詩法
【1】诗的创作方法和规律。{宋}{陈师道}《後山诗话》:“{杜}之詩法出{審言}﹐句法出{庾信}﹐但過之爾。{杜}之詩法﹐{韓}之文法也。”{宋}{杨万里} 《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诗:“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明}{海瑞}《注唐诗鼓吹序》:“況賡歌《風》﹑《雅》﹑《頌》﹐詩法在焉。”{郑逸梅}《南社社友事略·苏曼殊》:“三四句不从此着想﹐衡以詩法﹐也太疏忽。”
詩孫-汉语大词典
詩孫
【1】诗人后代。{清}{叶廷琯}《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詩孫投老{吴}下﹐巖壑把名鎸。”
詩碣-汉语大词典
詩碣
【1】诗碑。{清}{吴嘉纪}《七夕同诸子集禅智寺硕公房再送王阮亭先生》诗:“入户訪詩碣﹐塵埃試拂拭。”
詩禮之家-汉语大词典
詩禮之家
【1】见“詩禮人家”。
詩貼子-汉语大词典
詩貼子
【1】即诗帖。{宋}{惠洪}《冷斋夜话·立春王禹玉口占一绝》:“{歐公}﹑{王禹玉}俱在翰苑﹐立春日﹐當進詩貼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