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訾

訾(訾)是什么意思

  • 訾-古汉语虚词词典

    訾zī

    叹词

    见“咨”。

  • 訾-古文观止词典

    訾zǐ

    【词性】:动词

    毁谤非议,指责(1)。《进学解》: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指责医师用菖蒲来延年。

  • 哫訾-古文观止词典

    哫訾zú zǐ

    【词性】:动词

    阿谀奉承(1)。《卜居》:将哫訾慄斯,喔咿嚅唲,以事妇人乎?——还是阿谀奉承,强颜欢笑,去侍奉妇人呢?

  • 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訾zī

    叹词

    用同“咨”。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表示愤怒、感叹等感情。可译为“呵”、“哎”等。

    《战国策·齐三》:一人曰:“訾!天下之主,有侵君者,臣请以臣之血湔(jiàn)其衽。”(《战国策》上册页三七九)

    ——一个人说:“呵!天下的人主,有欺凌您的,我愿意把我的血洒滴在他的衣襟上。”(湔:用同“溅”。洒。臣: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

    《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子反叱曰:“訾!退!酒也。”(《吕氏春秋》册三卷十五页四下)

    ——子反大声怒斥说:“呵!拿走!〔这〕是酒。”

    《汉书·礼乐志》:訾!黄其何不徕下!(《汉书》册四页一〇五九)

    ——哎!乘黄它怎么不下来呢!(黄:一名乘黄,传说为龙翼而马身。黄帝乘着它成仙而去,汉武帝也想得到它。徕:用同“来”。)

  • 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訾zǐ

    附类

    动词。作“厌恶”解。

    《管子·形势》:訾食者不肥体。(《管子》册一卷一页五下)

    ——厌恶吃东西的人身体不会长胖。

  • 訾-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訾zǐ

    诋毁,诽谤。《庄子·山木》:“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字也作“訿”。《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孔子之徒。”

  • 訾1-现代汉语大词典

    訾1zǐ

    【释义】:

    诋毁;指责。鲁迅《〈游仙窟〉序言》:“《唐书》虽称其文下笔立成,大行一时,后进莫不传记,日本、新罗使至,必出金宝购之,而又訾为浮艳少理致。”

  • 訾议-现代汉语大词典

    訾议zǐ yì

    【释义】:

    议论、指责人的缺点。如:无可訾议。

  • 訾笑-现代汉语大词典

    訾笑zǐ xiào

    【释义】:

    诋毁和讥笑。蒋光慈《短裤党》:“帝国主义者将要在旁边訾笑。”

  • 訾毁-现代汉语大词典

    訾毁zǐ huǐ

    【释义】:

    非议诋毁。如:肆意訾毁。

  • 訾2-现代汉语大词典

    訾2zī

    【释义】:

    ①计算。如:所费不訾。②姓。

  • 訾辱-现代汉语大词典

    訾辱zī rǔ

    【释义】:

    复姓。

  • 三木樓訾-汉语大词典

    三木樓訾

    【1】我国古代{北匈奴}的一部。《後汉书·南匈奴传》:“〔{建初}〕八年﹐{北匈奴}{三木樓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萬八千人﹑馬二萬匹﹑牛羊十餘萬﹐款{五原塞}降。”

  • 不中訾-汉语大词典

    不中訾

    【1】谓家财没有达到规定的数额。訾,通“資”。《史记·游侠列传》:“{解}〔{郭解}〕家貧﹐不中訾。”{司马贞}索隐:“訾不滿三百萬以上爲不中。”

  • 不訾-汉语大词典

    不訾

    亦作“[不貲]”【1】不可比量;不可计数。《管子·七臣七主》:“百姓之不田﹐貧富之不訾﹐皆用此作。”《史记·货殖列传》:“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司马贞}索隐:“謂其多﹐不可訾量。”《新唐书·康承训传》:“獲器鎧不貲。”{宋}{李纲}《辞免知枢院事札子》:“乏昔人之功業﹐而有不貲之讒謗。”{郭沫若}《归去來·达夫的来访》:“事后{文求堂}的主人才对我说﹐因分量太大﹐出版经费不貲﹐故未实现。”【2】不思。《礼记·少仪》:“不訾重器。”{郑玄}注:“訾﹐思也。”{孔颖达}疏:“重器不可思玩之﹐若思玩之﹐則憎疾己貧賤﹐生淫亂濫惡也。” 【3】形容十分贵重。《汉书·盖宽饶传》:“用不訾之軀﹐臨不測之險﹐竊爲君痛之。”《後汉书·冯勤传》:“人臣放逐受誅﹐雖復追加賞賜賻祭﹐不足以償不訾之身。”{李贤}注:“訾﹐量也。言無量可比之﹐貴重之極也。”{晋}{葛洪}《抱朴子·吴失》:“固有伏死乎甕牖﹐安肯衒沽以進趨﹐揭其不貲之寶﹐以競燕石之售哉!”{明}{陆采}《怀香记·哀中闻喜》:“忽爲無益之悲﹐致損不貲之體。”

  • 不訾-汉语大词典

    不訾

    【1】不加诋毁。{汉}{扬雄}《太玄·唐》:“奔鹿懷鼷﹐得不訾!”{范望}注:“鹿以喻賢﹐鼷以喻不肖……賢奔亡﹐不肖者來﹐故言不訾。不得不訾毁於賢者也。”

  • 不訾之器-汉语大词典

    不訾之器

    【1】犹大器。《孔丛子·居卫》:“夫聖人之官人﹐猶大匠之用木也﹐取其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尺之朽﹐良工不棄﹐何也?知其所妨者細也。卒成不訾之器。”

  • 中訾-汉语大词典

    中訾

    亦作“[中貲]”【1】泛指富有。{陶成章}《浙案纪略·秋瑾传》:“母固深愛其女﹐然家徒擁虚名﹐實不中貲。”{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丑狐》:“{于}業農﹐家不中貲。”【2】谓资产达到豪富的数额。《史记·游侠列传》:“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貧﹐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司马贞}索隐:“貲不滿三百萬已上爲不中。”

  • 侔訾-汉语大词典

    侔訾

    【1】谓资财相等。{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前言》:“富既與地乎侔訾﹐貴乃與天乎比崇。”

  • 哫訾-汉语大词典

    哫訾

    【1】阿谀奉承。《楚辞·卜居》:“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洪兴祖}补注:“哫訾﹐以言求媚也。”一说﹐哫訾即趑趄﹐欲行而不前。{清}{俞樾}《俞楼杂纂·读<楚辞>》:“哫訾即趑趄也。訾從此聲﹐趑從次聲﹐本同部字﹐古得相通。”

  • 家訾-汉语大词典

    家訾

    【1】见“家資”。

  • 娵訾-汉语大词典

    娵訾

    【1】亦作“[娵觜]”。星次名,在二十八宿为室宿和壁宿。其位置相当于现代天文学上黄道十二宫中的双鱼宫。《尔雅·释天》:“娵觜之口﹐營室東壁也。”《左传·襄公三十年》:“及其亡也﹐歲在娵訾之口。”【2】复姓。古史相传为{帝喾}妃{常仪}的姓。《史记·五帝本纪》:“〔{帝嚳}〕娶{娵訾氏}﹐生{摯}。”{张守节}正义引《帝王纪》:“次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帝摯}也。”

  • 瑕訾-汉语大词典

    瑕訾

    【1】因其有细小缺点而加以指摘﹑诋毁。{陶成章}《<浙案纪略>原序》:“爰將列傳特行取出﹐再付印局刊行﹐雖不能全踐廣告之約﹐亦未敢蹈食言之咎。想海内外願閲此案之君子﹐不致遽瑕訾我也。”

  • 東不訾-汉语大词典

    東不訾

    【1】见“東不識”。

  • 沮訾-汉语大词典

    沮訾

    【1】诋毁。《新唐书·傅奕传》:“爲衆沮訾﹐不得行。”

  • 浞訾栗斯-汉语大词典

    浞訾栗斯

    【1】谓妄自尊大。{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玉饌羅前﹐黄金在握。浞訾栗斯﹐容與自熹。”{清}{李调元}《卍斋琐录》卷一:“{梁太宗}《答徐摛詔》:‘浞訾栗斯﹐容與自熹。’按﹐浞﹐疑‘足’字之訛。足音租﹐獸名﹐見人則呼﹐其名足訾﹐見《山海經》。言得栗得自熹﹐不知其他﹐所謂{夜郎}自大也。”

  • 指訾-汉语大词典

    指訾

    【1】犹指责。{清}{恽敬}《答张翰丰书》:“夫天下有生平煦煦嘔嘔﹐言行無可指訾﹐而死後不得爲君子之徒者。”

  • 排訾-汉语大词典

    排訾

    【1】排斥诋毁。《吕氏春秋·怀宠》:“辟遠聖制﹐謷醜先王﹐排訾舊典﹐上不順天﹐下不惠民。”

  • 毁訾-汉语大词典

    毁訾

    亦作“[毁呰]”亦作“[毁訿]”亦作“[毁疵]”【1】毁谤;非议。《荀子·不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毁疵也。”{杨倞}注:“疵﹐病也。或曰讀爲訾。”《管子·形势解》:“毁訾賢者之謂訾﹐推譽不肖之謂讆。”{汉}{徐幹}《中论·核辩》:“{孔子}曰:小人毁訿以爲辯﹐絞急以爲智。”《百喻经·叹父德行喻》:“猶如世間無智之流﹐欲讚人德﹐不識其實﹐反致毁呰。”{唐}{贾岛}《辩士》诗:“辯士多毁訾﹐不聞談己非。”{宋}{苏轼}《代滕甫辨谤郡书》:“況臣受知於陛下中興之初﹐効力於衆人未遇之日﹐而乃毁訾不忌……此臣所以涕泣而自傷者也。”

  • 無訾-汉语大词典

    無訾

    【1】没有非议。{汉}{王充}《论衡·自纪》:“《吕氏》﹑《淮南》懸於市門﹐觀讀之者﹐無訾一言。”

  • 無訾-汉语大词典

    無訾

    【1】不可数计。訾,通“貲”。《列子·说符》:“{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錢帛無量﹐財貨無訾。”

  • 怨訾-汉语大词典

    怨訾

    【1】见“怨咨”。

  • 恚訾-汉语大词典

    恚訾

    【1】怨恨毁谤。{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序》:“已而游往中二三君子﹐以余稱許之不至也﹐恚而私訾之……余不明時時有之﹐然烏可以恚訾力迫而奪也。”

  • 相訾-汉语大词典

    相訾

    【1】相互诋毁﹑非议。{明}{方孝孺}《送梁宏省亲还广东序》:“而自私之人﹐猶竊竊相訾不置﹐何其甚惑耶。”《庄子·天下》:“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辭相應。”《元史·李德辉传》:“況復軍政不一﹐相訾紛紛﹐朝夕敗矣﹐豈能成功哉!”

  • 省訾-汉语大词典

    省訾

    【1】检查并纠正谬误。訾,通“疵”。{清}{黄遵宪}《黄遵路墓志铭》:“又聞達人之言命﹐斥造化爲小兒﹐一任人世之殃慶禍福顛倒舛午﹐彼造物者曾不省訾﹐雖旨趣之各别﹐同渺茫而無歸。”

  • 秩訾-汉语大词典

    秩訾

    【1】官职与钱财。{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丹書錫誓﹐既崇日逐之封;赤芾疏榮﹐仍懋秩訾之賞。”

  • 穢訾-汉语大词典

    穢訾

    【1】坏习惯;坏毛病。《孔丛子·儒服》:“{陳尫}性多穢訾﹐每得酒食﹐必先撥捐之﹐然後乃食。”

  • 竊訾-汉语大词典

    竊訾

    亦作“[竊貲]”【1】占有别人的资财。《汉书·扬雄传下》:“{司馬長卿}竊訾於{卓氏}﹐{東方朔}割〔炙〕於{細君}。”{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東方曼倩}﹐滑稽不雅;{司馬長卿}﹐竊貲無操。”

  • 肆訾-汉语大词典

    肆訾

    【1】犹言任意诋毁。{清}{姚鼐}《复休宁程南书》:“故如{歸熙甫}輩肆訾{宋}儒之非者﹐吾未敢以爲然也。”

  • 財訾-汉语大词典

    財訾

    【1】财产。訾,通“貲”。钱财。{宋}{苏辙}《题王詵都尉画山水横卷》诗之二:“偶從禪老得真趣﹐此身不足非財訾。”

  • 足訾-汉语大词典

    足訾

    【1】传说中的野兽。《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蔓聯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蹏﹐見人則呼﹐名曰足訾﹐其鳴自呼。”

  • 跂訾-汉语大词典

    跂訾

    【1】违俗自高之貌。《荀子·非十二子》:“以不俗爲俗﹐離縱而跂訾者也。”{杨倞}注:“訾讀爲恣……跂恣﹐謂跂足違俗而恣其志意﹐皆違俗自高之貌。”{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舉足望曰跂。訾﹐訓思也﹐量也。跂訾者﹐謂跂望有所思量﹐而示人意遠也﹐此皆絶俗離羣﹐矯爲名高之事。”

  • 詈訾-汉语大词典

    詈訾

    【1】责骂诋毁。《新唐书·刘崇鲁传》:“其相詈訾﹐俚淺稽校﹐譬市人然。”

  • 詆訾-汉语大词典

    詆訾

    亦作“[詆訿]”【1】毁谤﹔非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司马贞}索隐:“詆﹐訐也……謂詆訐毁訾{孔子}也。”《梁书·刘孝绰传》:“{孝綽}少有盛名﹐而仗氣負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極言詆訾。”{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念之無他術焉﹐必取衆議而用之﹐則皆厭然而服﹐不復有所詆訾矣。”{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鐵崖}樂府﹐詆訿者比於妖魅。”

  • 訾-汉语大词典

    《廣韻》即移切,平支,精。【1】希求;思虑。《礼记·少仪》:“不疑在躬﹐不度民械﹐不願於大家﹐不訾重器。”{郑玄}注﹕“訾﹐思也。”《韩非子·亡徵》:“變褊而心急﹐輕疾而易動發﹐心悁忿而不訾前後者﹐可亡也。”{陈奇猷}集释﹕“訾﹐思也。”{宋}{王安石}《勇惠》:“臨財而不訾﹐臨難而不避者﹐聖人之所取﹐而君子之行也。”【2】衡量;计量。《商君书·境内》:“其獄法﹕高爵訾下爵級。”{蒋礼鸿}锥指﹕“訾亦量也。量其罪﹐貶其爵。”{晋}{葛洪}《抱朴子·时难》:“懷其王佐之器﹐抱其邈世之材﹐秉竿擁築﹐老死於庸兒之伍﹐而遂不遭{文王}﹑{高宗}者﹐必不訾矣。”{宋}{王安石}《祭高枢密若讷文》:“江含海畜﹐其富無訾。”【3】通“[貲]”。钱财。《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爲人也﹐更名{相如}。以訾爲郎﹐事{孝景帝}﹐爲武騎常侍﹐非其好也。”{颜师古}注﹕“訾讀與貲同。貲﹐財也。”{元}{余阙}《慈利州天门书院碑》:“惟此{田氏}﹐訾長厥里。”【4】通“[貲]”。资给。参见“[訾2養]”。【5】通“[貲]”。罚款。《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王曰﹕‘訾之人二甲。夫非令而擅禱﹐是愛寡人也。’”{高亨}《诸子新笺·韩非子》:“訾﹐借爲貲。《説文》﹕‘貲﹐小罰﹐以財自贖。’{漢}律﹕‘民不繇﹐貲錢二十二。’是貲之本義爲罰。”【6】引申为索取财物。参见“[訾2笮]”。【7】通“[恣]”。放纵。《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謂處士者……行僞險穢而彊高言謹愨者也﹐以不俗爲俗,離縱而跂訾者也。”{杨倞}注﹕“訾﹐讀爲恣。”【8】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單子}取{訾}。”{杜预}注﹕“{訾}在{河南}{鞏縣}西南。”【9】姓。{汉}有{楼虚侯}{訾顺}。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 訾-汉语大词典

    《集韻》才支切,平支,從。【1】疾病。参见“[訾4厲]”。【2】过失。《礼记·檀弓下》:“故子之所刺於禮者﹐亦非禮之訾也。”{郑玄}注﹕“訾﹐病也。”《吕氏春秋·知士》:“{劑貌辨}之爲人也多訾。”{毕沅}校正﹕“《國策》作‘疵’。{高誘}注﹕疵﹐闕病也。{鮑彪}注﹕疵﹐病也﹐謂過失。”

  • 訾-汉语大词典

    《集韻》津私切,平脂,精。【1】嗟叹之辞。《战国策·齐策三》:“一人曰﹕‘訾!天下之主﹐有侵君者﹐臣請以臣之血湔其衽。’”{鲍彪}注﹕“訾﹐不稱意也。”《吕氏春秋·权勋》:“{子反}叱曰﹕‘訾!退!酒也。’”《汉书·礼乐志》:“六龍之調﹐使我心若。訾黄其何不徠下!”{颜师古}注﹕“訾,嗟歎之辭也。黄﹐乘黄也。歎乘黄不來下也。訾音咨。”

  • 訾-汉语大词典

    《廣韻》將此切,上紙,精。【1】不思使上司满意;不称职。参见“[訾訾]”。【2】诋毁;指责。《礼记·曲礼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孔颖达}疏﹕“相毁曰訾。”{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徵圣》:“雖欲訾聖﹐弗可得已。”《新唐书·崔弘礼传》:“{弘禮}短於治民﹐少愛利﹐晩頗務多積﹐素議訿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宋}便誦其文﹐如夙讀者﹐且誦且訾。生跼蹐汗流﹐不言而去。”{鲁迅}《集外集拾遗·<游仙窟>序言》:“《唐書》雖稱其文下筆立成﹐大行一時﹐後進莫不傳記﹐{日本}﹑{新羅}使至﹐必出金寶購之﹐而又訾爲浮艷少理致。”【3】指诋毁﹑非议的话。《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后無以自解。”【4】厌恨。《逸周书·太子晋》:“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爲帝。”{孔晁}注﹕“訾﹐嘆恨也。”【5】通“[飺]”。参见“[訾食]”。【6】通“[此]”。这。《老子·道经》:“天下皆知美爲美﹐惡已﹔皆知善﹐訾不善矣。”通行本作“斯”。

  • 訾訾潝潝-汉语大词典

    訾訾潝潝

    亦作“[訿訿潝潝]”【1】诋毁﹐非议。{明}{海瑞}《被论自陈不职疏》:“三四年來﹐公私並行﹐議論騰沸﹐賢否莫辨﹐人無定趨。有識者曰:詩人之‘訿訿潝潝’也。”

  • 訾訾囂囂-汉语大词典

    訾訾囂囂

    【1】犹言纷纷非议。{唐}{韦瓘}《南陵县大农陂记》:“輿人飛語﹐他邑病能﹐訾訾囂囂﹐波翻風合。”

  • 訾程-汉语大词典

    訾程

    【1】准则﹔规程。《管子·君臣上》:“吏嗇夫盡有訾程事律﹐論法辟衡權斗斛文劾不以私論而以事正。”{郭沫若}等集校:“{張佩綸}云:‘《漢書·枚乘傳》注:“{李奇}曰:訾﹐量也。”《説文》:“程﹐品也。”’”

  • 訾責-汉语大词典

    訾責

    【1】评议责备。《新唐书·王重荣诸葛爽等传赞》:“餘皆庸奴下材﹐無所訾責云。”

  • 訾問-汉语大词典

    訾問

    【1】考虑﹑过问。{清}{梅曾亮}《赠林侍郎序》:“民事一切修廢利害﹐孰可緩急輕重﹐漫不敢訾問。”{清}{吴敏树}《宽乐庐记》:“余之老友{郭建林}﹐自其少壯時﹐即有灑然之志﹐不爲禄利學﹐家計粗足﹐即不訾問。”

  • 訾厲-汉语大词典

    訾厲

    【1】谓患病。訾﹐通“疵”。《管子·入国》:“歲凶﹐庸人訾厲﹐多死喪。”{尹知章}注:“訾﹐疾也;厲﹐病也。”{郭沫若}等集校:“{洪頤煊}云:‘訾’通‘疵’﹐《列子·黄帝篇》‘物無疵厲’﹐《莊子·逍遥遊篇》‘使物不疵厲’﹐《爾雅·釋詁》‘呰﹐病也’﹐古字皆通用。”

  • 訾缺-汉语大词典

    訾缺

    【1】过错与缺失。訾﹐通“疵”。《新唐书·吕元膺传》:“正色立朝﹐有台宰望﹐處事裁宜﹐人服其有體。以疾改太子賓客。居官始終無訾缺。”

  • 訾言-汉语大词典

    訾言

    【1】诽谤。《商君书·慎法》:“夫以法相治﹐以數相舉者不能相益﹐訾言者不能相損。”

  • 訾-汉语大词典

    【1】见“訾毁”。

  • 訾度-汉语大词典

    訾度

    【1】犹揣测。{章炳麟}《信史》上:“且遠西文字可知者﹐紘域盡于{希臘}﹐先是雖有數國異書﹐史篇固絶﹐音義又亡矣﹐徒以匈臆訾度得之﹐固不審。”

  • 訾毁-汉语大词典

    訾毁

    亦作“[訾]”【1】非议诋毁。《汉书·地理志下》:“俗儉嗇愛財﹐趨商賈﹐好訾毁﹐多巧僞。”{唐}{柳宗元}《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又況{楊}﹑{墨}﹑{申}﹑{商}刑名縱横之説﹐其迭相訾毁﹑抵捂而不合者﹐可勝言耶?”{清}{卢文弨}《与翁覃溪论<说文繫传>书》:“近閲《爾雅疏》及{項平甫}《家説》﹐亦多引用其語﹐僕何人﹐敢於輕相訾。”《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圣篇>按语》:“此篇所論﹐有疏于學理處。且訾毁{孔子}﹐不無過當。”

  • 訾屈-汉语大词典

    訾屈

    【1】呵斥责备。《新唐书·阎立本传》:“〔{立本}〕歸戒其子曰:‘吾少讀書﹐文辭不減儕輩﹐今獨以畫見名﹐與廝役等﹐若曹慎毋習!’然性所好﹐雖被訾屈﹐亦不能罷也。”

  • 訾用-汉语大词典

    訾用

    【1】谓耗用财赋。訾﹐通“貲”。{宋}{文同}《龙图母公墓志铭》:“改都官員外郎﹐移{坊州}。州自{唐}涉{五代}﹐節度使麤武暴横﹐訾用不法﹐下禍部邑。”

  • 訾詬-汉语大词典

    訾詬

    【1】指摘﹐责骂。{明}{高攀龙}《职方刘静之先生墓志铭》:“世固不乏修身潔行士也﹐然往往飭治象貌﹐不爲世訾詬而已。”{清}{吴敏树}《吴橒台哀辞》:“惜其以貧故﹐顛倒所爲﹐不得一意盡力於文章﹐行身往往不自顧惜﹐蒙世之訾詬﹐亦不能無恨。”

  • 訾行-汉语大词典

    訾行

    【1】诋毁他人的品行。一说谓德行有亏缺。《淮南子·氾论训》:“故小謹者無成功﹐訾行者不容於衆。”{高诱}注:“好揜人之善﹐揚人之短﹐訾毁人行﹐自獨卑藏﹐衆人所疾而不容之也。一曰:訾﹐毁也;行有毁缺者﹐不爲衆人所容。”

  • 訾笮-汉语大词典

    訾笮

    【1】谓勒索敲诈钱财。訾﹐通“貲”。{宋}{沈括}《开封府推官金部员外郎刘君墓志铭》:“有迫人之危﹐以取貨于{大江}風濤之間﹐及挾姦以相訾笮欺罔於市井閭里者﹐公悉能鈎察其情。”

  • 訾詆-汉语大词典

    訾詆

    亦作“[訿詆]”【1】毁谤﹔非议。《新唐书·宇文融传》:“{融}怒﹐乃與御史大夫{崔隱甫}等廷劾{説}引術士解禱及受賕﹐{説}由是罷宰相。{融}畏{説}且復用﹐訾詆不已。”{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四·冗篇下》:“{漢}末{諸葛氏}分處三國﹐並著忠誠﹐以爲{蜀}得其龍﹐{吴}得其虎﹐並自篤論。至{魏}迺曲爲訾詆﹐此{晉}人諛上之詞耳。”{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古宪论》:“自{黄帝}已來﹐至于{秦}{漢}﹐六憲俱存﹐蓋展轉販引﹐實則{南北朝}{何承天}﹑{祖沖之}﹐以至{張賓}﹑{劉焯}﹑僧{一行}等﹐訿詆古憲﹐皆不見古憲者也。”

  • 訾富-汉语大词典

    訾富

    【1】谓资财富足。訾﹐通“貲”。《汉书·食货志上》:“宫室苑囿府庫之臧已侈﹐百姓訾富雖不及{文}{景}﹐然天下户口最盛矣。”

  • 訾計-汉语大词典

    訾計

    【1】估量计算。《正法华经·信乐品》:“吾所造業﹐不可訾計﹐衆寶具足﹐子知之乎?”

  • 訾辱-汉语大词典

    訾辱

    【1】复姓。见{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

  • 訾呵-汉语大词典

    訾呵

    【1】犹呵叱。《三国志·魏志·卫臻传》“{太祖}每涉郡境﹐輒遣使祠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郭林宗传》:“{兹}弱冠與郡{圈文生}俱稱盛德。{林宗}與二人共至市﹐{子許}買物﹐隨價讎直﹐{文生}訾呵﹐減價乃取。”

  • 訾噏-汉语大词典

    訾噏

    亦作“[訿噏]”【1】诋毁﹐诽谤。{清}{褚人穫}《坚瓠九集·虱弹蚊封事》:“騁其負山之力﹐横逆有加;施其訿噏之謀﹐征求無厭。”

  • 訾相-汉语大词典

    訾相

    【1】谓衡量省视。《国语·齐语》:“{桓公}召而與之語﹐訾相其質﹐足以比成事。”{韦昭}注:“訾﹐量也;相﹐視也。”《新唐书·李勣传》:“臨事選將﹐必訾相其奇厖福艾者遣之。”{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一居士上》:“《高齋詩話》云:‘{祖無擇}晩娶{徐氏}﹐有姿色。議親之時﹐{無擇}爲館職﹐{徐氏}必欲訾相其人。’”【2】引申为瞻仰之意。{唐}{颜真卿}《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孝孫翼翼﹐論譔靡忘。豐碑堅碣﹐萬古訾相。”

  • 訾-汉语大词典

    亦作“[訿]”【1】诋毁诽谤。{清}{周亮工}《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然終以此致謗議﹐幾至不免。十數年以來﹐訿漸息。”

  • 訾養-汉语大词典

    訾養

    【1】资给抚养。訾﹐通“貲”。《战国策·齐策四》:“今先生設爲不宦﹐訾養千鍾﹐徒百人﹐不宦則然矣﹐而富過畢也。”

  • 訾短-汉语大词典

    訾短

    【1】犹诋毁。短﹐说人不是。《新唐书·李宗闵传》:“{李訓}﹑{鄭注}始用事﹐疾{德裕}﹐共訾短之。”{明}{方孝孺}《畏说》:“見古聖賢之言行而畏其不可追也﹐思乎後世而畏其將訾短乎我也。”

  • 訾食-汉语大词典

    訾食

    【1】厌食。訾﹐通“飺”。《管子·形势》:“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尹知章}注:“訾﹐惡也。惡食之人﹐憂嫌致瘠﹐故不能肥體。”{郭沫若}等集校引{洪颐煊}曰:“‘訾’當作‘飺’。《形勢解》‘飺食者多所惡也﹐人飺食則不肥’﹐字皆作‘飺’。《玉篇》‘飺﹐嫌食貌’﹐義本此。”

  • 訾抑-汉语大词典

    訾抑

    【1】攻讦和贬低。《魏书·逸士传·李谧》:“余恐爲{鄭}學者﹐苟求必勝﹐競生異端以相訾抑。”

  • 訾娓-汉语大词典

    訾娓

    【1】无拘束﹐不知疲倦。訾﹐通“恣”。{明}{焦竑}《玉堂丛语·师友》:“{徐公}{階}以學士誨庶吉士……推所真得於身心者訾娓説之﹐又間勗以國典民事。”

  • 訾謷-汉语大词典

    訾謷

    亦作“[訾嗷]”亦作“[訾嗸]”【1】攻讦诋毁。{唐}{韩愈}《兰田县丞厅壁记》:“諺數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明}{宋濂}《金华安化院记》:“禪則直究心源﹐以文句爲支離;教則循序進修﹐以觀空爲虚妄﹐互相訾嗸﹐去道逾遠。”{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语言文字·<说文群经正字>》:“後人訾謷《説文》者﹐徒見其妄庸矣。”{无名氏}《论戏剧弹词之有关于地方自治》:“職是之故﹐興一政﹐而恐四鄉父老之不吾從也﹐則勸其觀新戲;創一法﹐而恐三村學究之訾嗷吾也﹐則勸其聽新書。”

  • 訾黄-汉语大词典

    訾黄

    【1】兽名。龙翼而马身。一说﹐訾﹐叹辞﹔黄﹐乘黄。《汉书·礼乐志》:“吾知所樂﹐獨樂六龍﹐六龍之調﹐使我心若﹐訾黄其何不徠下!”{颜师古}注:“{應劭}曰:‘訾黄一名乘黄﹐龍翼而馬身﹐{黄帝}乘之而仙……’訾﹐嗟歎之辭也。黄﹐乘黄也。歎乘黄不來下也。”

  • 訾娵-汉语大词典

    訾娵

    【1】复姓。见《通志·氏族四》引{汉}{应劭}《风俗通》。

  • 訾訐-汉语大词典

    訾訐

    【1】诽谤攻击。《新唐书·奸臣传下·崔昭纬 》:“每它宰相建議﹐或詔令有不便於己﹐必使{鋋}密告{行瑜}﹐使上書訾訐﹐己則陰阿助之。”

  • 訾誑-汉语大词典

    訾誑

    【1】勒索和欺骗。訾﹐通“貲”。{南朝} {齐}{王琰}《冥祥记》:“此人事佛﹐大德也。其伯殺害無辜﹐訾誑百姓﹐罪宜窮治。”

  • 訾給-汉语大词典

    訾給

    【1】资助供给。訾﹐通“貲”。《史记·平準书》:“大農以均輸調鹽鐵助賦﹐故能贍之﹐然兵所過縣﹐爲以訾給毋乏而已﹐不敢言擅賦法矣。”{清}{方苞}《谢季方传》:“數年中﹐舊業盡摽﹐薪米半吾家訾給。”

  • 訾數-汉语大词典

    訾數

    【1】资财的数量。訾﹐通“貲”。《汉书·食货志上》:“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數鉅萬﹐而貧弱俞困。”

  • 訾病-汉语大词典

    訾病

    亦作“[訿病]”【1】指摘。{宋}{陆游}《跋<陆子彊家书>》:“吾友{伯政}持其先君子家問來﹐讀之﹐累日不厭。使學者皆能如此﹐孰得而訾病之?”{明}{傅占衡}《箫洞虚小传》:“嘯咏之頃﹐輒以斤鋸自隨﹐園公林監或訿病之﹐好事者賞其僻﹐不問也。”

  • 訾排-汉语大词典

    訾排

    【1】犹排斥。{王闿运}《御夷论》:“故自衰{周}以來﹐三千餘年﹐三策相乘﹐二道并用﹐曰戰曰和而已。二者互相訾排﹐迭爲其柄。”

  • 訾産-汉语大词典

    訾産

    【1】资产﹐财产。訾﹐通“貲”。《隶释·汉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宋}{洪适}释:“{雍直}似是{季本}庶孽不肖子﹐分以訾産﹐居之于外者。”

  • 訾粟-汉语大词典

    訾粟

    【1】计量亩产量。《商君书·垦令》:“訾粟而税﹐則上壹而民平。”{蒋礼鸿}锥指:“{李奇}曰:‘訾﹐量也。’蓋謂案畝而税﹐量一畝所出粟而賦之﹐額既一定﹐故上壹而民平。”

  • 訾叱-汉语大词典

    訾叱

    【1】犹訾呵。{明}{方孝孺}《茹荼斋记》:“數年以來﹐奔走屈抑於塵埃中﹐爲奴隸之所訾叱﹐庸夫俗吏之所困辱。”

  • 訾怨-汉语大词典

    訾怨

    【1】厌恨。《宋史·刘瑾传》:“{瑾}素有操尚﹐所涖以能稱﹐然御下苛嚴﹐少縱舍﹐好面折人短﹐以故多致訾怨。”

  • 訾笑-汉语大词典

    訾笑

    【1】诋毁和讥笑。《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六年》:“{漢}使或訾笑{匈奴}俗無禮義者﹐{中行説}輒窮{漢}使。”{胡三省}注:“訾﹐將此翻﹐毁也。”{明}{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其間稍息激勵﹐欲舉其職事﹐世共訾笑之﹐則先生之見謂不知時務也固宜。”{蒋光慈}《短裤党》六:“{李普璋}还是安安稳稳地坐着﹐帝国主义者将要在旁边訾笑。”

  • 訾讆-汉语大词典

    訾讆

    【1】谓诋毁贤者而赞誉恶者。《管子·形势》:“訾讆之人﹐勿與任大。”{尹知章}注:“訾﹐毁賢;讆﹐譽惡也。如此之人﹐則亂大邦也。”

  • 訾嗸-汉语大词典

    訾嗸

    【1】见“訾謷”。

  • 訾薄-汉语大词典

    訾薄

    【1】非议轻视。《新唐书·元稹传》:“變詔書體﹐務純厚明切﹐盛傳一時。然其進非公議﹐爲士類訾薄。”《明史·沈迅传》:“{迅}本由{嗣昌}進﹐隨衆詆毁﹐時論訾薄之。”

  • 訾議-汉语大词典

    訾議

    亦作“[訿議]”【1】非议。{汉}{桓宽}《盐铁论·诏圣》:“瞽師不知白黑而善聞言(音)﹐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議。”{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文采典重如此﹐豈可以時諧謔之迹而加訾議。”{清}{唐甄}《潜书·劝学》:“聖人不作﹐世衰道喪﹐旁蘖别出﹐乃訾議儒者。”{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三:“嫖﹐在袍哥界中﹐以前规矩严时﹐本是不许的﹐但到后来﹐也就没有人訿议。”

  • 訾謗-汉语大词典

    訾謗

    亦作“[訿謗]”【1】毁谤﹐非议。{唐}{道宣}《叙列代王臣滞惑解》:“斯言訿謗﹐天地不容。”{明}{方孝孺}《书李质夫序後》:“聲譽者己之所致以彰其身。一有所不至﹐則人將訾謗之矣。”

  • 訾省-汉语大词典

    訾省

    【1】谓计算﹑察核财物。《史记·五宗世家》:“{端}心愠﹐遂爲無訾省。府庫壞漏盡﹐腐財物以巨萬計﹐終不得收徙。”{张守节}正义引{颜师古}曰:“訾﹐財也;省﹐視也。言不能視録資財。”{清}{曾国藩}《新宁刘君墓碑铭》:“所得資財﹐隨手散去﹐壹以濟物爲功﹐息耗都不訾省。”【2】计虑省察。{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知識久去眼﹐吾行其既遠。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寢飯。”{朱熹}考异:“《禮記》‘不訾重器’﹐‘毋訾金玉成器’﹐注皆云‘思也’。詳此﹐蓋以訾爲思慮計度之意云。”{宋}{叶適}《庄夫人墓志铭》:“{莊氏}歸{立之}二十餘年﹐一切以勞自當﹐而奉夫子於學﹐故{立之}不爲訾省而家事自治。”

  • 訾美-汉语大词典

    訾美

    【1】犹言褒贬毁誉。《新唐书·李延寿传》:“其史於本國詳﹐佗國略﹐往往訾美失傳。”

  • 訾訾-汉语大词典

    訾訾

    亦作“[訿訿]”【1】谓不想使上司满意﹔不称职。《说文·言部》﹕“訾﹐訾訾﹐不思稱意也……《詩》曰﹕‘翕翕訿訿。’”按《诗·小雅·小旻》作“潝潝訿訿”。{毛}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稱乎上。”一说此“訾訾”义为毁谤。{朱熹}集传﹕“訿訿﹐務爲毁謗也。”《诗·大雅·召旻》:“皐皐訿訿﹐曾不知其玷。”{毛}传:“皐皐﹐頑不知道也;訿訿﹐窳不供事也。”【2】诋毁﹔诽谤。《荀子·非十二子》:“酒食聲色之中則瞞瞞然﹐暝暝然;禮節之中則疾疾然﹐訾訾然。”{杨倞}注:“謂憎疾毁訾也。”《後汉书·翟酺传》:“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議﹐翕翕訾訾﹐更相佐附。”{明}{唐顺之}《答王北厓郡守论》:“今之萬口訿訿喧然稱不便者﹐未必盡出於官户豪民﹐而往往多出於窮僻困阨之小民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侃》:“妹曰:‘所可慮者﹐東鄰{鍾八}耳﹐平日訿訿﹐好瑕疵鄉里。’”

  • 訾誚-汉语大词典

    訾誚

    【1】非议讥嘲。{清}{戴名世}《老子论上》:“自{孔子}没而出而惑世誣民者有兩家﹐曰老曰佛﹐爲後世儒家之所訾誚。”

  • 訾嗷-汉语大词典

    訾嗷

    【1】见“訾謷”。

  • 訾弋-汉语大词典

    訾弋

    【1】痛骂弋猎的人。{汉}{焦赣}《易林·小畜之临》:“子啼索哺﹐母行求食﹐反見空巢﹐長息訾弋。”

  • 訾算-汉语大词典

    訾算

    【1】指{汉}代为官时应具备的资财数。訾﹐通“貲”。《汉书·景帝纪》:“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宦﹐廉士算不必衆。”{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限訾十算乃得爲吏。十算﹐十萬也。”{王先谦}补注:“{何焯}曰:{董仲舒}所謂選郎吏以富訾﹐指此訾算也。{司馬相如}以訾算爲郎。”

  • 訾咎-汉语大词典

    訾咎

    【1】指责非难。《新唐书·房琯传赞》:“然盛名之下﹐爲難居矣。夫名盛則責望備﹐實不副則訾咎深。”

  • 詬訾-汉语大词典

    詬訾

    亦作“[詬訿]”【1】责骂诋毁。{元}{郝经}《冬至後在仪真馆赋诗以赠三伴使》:“事幾或一失﹐千載貽詬訾。”{明}{赵南星}《敬陈铨政无辱部体疏》:“{正賓}之推少卿﹐本臣{南星}之意﹐恐外人不知﹐而以之詬訿司官﹐不敢不爲一言。”

  • 諏訾-汉语大词典

    諏訾

    【1】星次名。即娵訾。《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汉}{郑玄}注:“此云孟春者﹐日月會於諏訾﹐而斗建寅之辰也。”《汉书·律历志下》:“諏訾﹐初危十六度﹐立春。”

  • 誹訾-汉语大词典

    誹訾

    亦作“[誹訿]”【1】毁谤。《吕氏春秋·乐成》:“使{鄭簡}﹑{魯哀}當民之誹訿也﹐而因弗遂用﹐則國必無功矣。”《吕氏春秋·长利》:“愚庳之民﹐其爲賢者慮﹐亦猶此也。固妄誹訾﹐豈不悲哉!”

  • 談訾-汉语大词典

    談訾

    【1】议论指摘。{唐}{沈既济}《词科论》:“或鈎摭隱慝﹐嘲爲篇詠﹐以列於道路﹐迭相談訾﹐無所不至焉。”

  • 謷訾-汉语大词典

    謷訾

    【1】毁骂指责。{清}{昭槤}《啸亭杂录·文体》:“惟辛酉科{王韓城}掌北闈﹐一洗前人陋習﹐專以清醇爲主﹐而落第者反謷訾不休﹐亦可笑矣。”

  • 謗訾-汉语大词典

    謗訾

    【1】责骂诋毁。《韩非子·显学》:“昔{禹}決江濬河﹐而民聚瓦石﹐{子産}開畝樹桑﹐{鄭}人謗訾。”

  • 譏訾-汉语大词典

    譏訾

    【1】讥评非议。{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而其才藝之美﹐又足以爲譏訾之地﹐才惡足恃哉!”{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相譏訾﹐{思}意不愜。”《宋史·杨昭俭传》:“{昭儉}美風儀﹐善談名理﹐事{晉}有直聲。然利口喜譏訾﹐執政大臣懼其構謗﹐多曲徇其意。”

  • 讒訾-汉语大词典

    讒訾

    【1】谗谮毁谤。{宋}{王珪}《观文殿学士程戡致仕不允诏》:“迺援經辭寵﹐抗牘露衷﹐豈陟降之厭勞﹐抑讒訾之惡直。”

  • 陬訾-汉语大词典

    陬訾

    亦作“[陬觜]”【1】古天文名词。十二次之一。古代以岁星在十二次的位置纪年。{宋}{王禹偁}《拾简牍遗事》:“{歲}在陬觜﹐{鄭}已饑矣。”【2】星名。《尔雅·释天》“正月爲陬”{清}{郝懿行}义疏:“陬者﹐{虞喜}以爲陬訾是也。按陬訾﹐星名﹐即營室東壁﹐正月日在營室﹐日月會於陬訾﹐故以孟陬爲名。”

  • 非訾-汉语大词典

    非訾

    【1】诽谤﹔诋毁。非﹐通“誹”。{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爲好奇者也。”{唐}{白居易}《伤唐衢》诗之二:“貴人皆怪怒﹐閑人亦非訾。”

  • 限訾-汉语大词典

    限訾

    【1】见“限資”。

  • 馬訾水-汉语大词典

    馬訾水

    【1】即{鸭绿江}。《新唐书·东夷传·高丽》:“有{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色若鴨頭﹐號{鴨渌水}。”《汉书·地理志下》:“{馬訾水}西北入{鹽難水}(今{渾江})﹐西南至{西安平}入海。”

  • 高訾-汉语大词典

    高訾

    【1】见“高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