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序

序(序)是什么意思

  • 笔画索引←→音序索引-反义词词典

    笔画索引←→音序索引bǐhuàsuǒyǐn-yīnxùsuǒyǐn

    【词性】:名

    笔画索引:按汉字的笔画多少排列的每字后标注出处页码,供入查阅字、词的资料。

    音序索引:按汉字的音序先后排列的每字后标注出处页码,供人查阅字、词的资料。

    【例】 这本词典是用音序索引还是笔画索引?

  • 基数←→序数-反义词词典

    基数←→序数jīshù-xùshù

    【词性】:名

    基数:一、二、三、二百、五千等普通整数。

    序数:表次序的数目,如第一、第二、第二百等。

    【例】 普通的序数,是在基数的前面加上一个“第”字。(王力:《中国现代语法》)

  • 顺序←→颠倒-反义词词典

    顺序←→颠倒shùnxù-diāndǎo

    【词性】:动

    顺序:依照着次序。

    颠倒:上下、前后与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

    【例】 天地静默,阴阳顺序。(唐·王勃:《上吏部裴待郎君》) 另一个战士发现墙角立着个麻袋,开头以为是一袋粮食,可是一模,软个囊囊的,原来是个鬼子蹲在里面,用自己的手攒住麻袋口儿,死抓着不放,两个战士把麻袋颠倒过来,才把他倒出来了。(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 序←→跋-反义词词典

    序←→跋xù-bá

    【词性】:名

    序:序文。

    跋:跋文。

    【例】 ……应“撤毁”者有书籍六种,都是古书,而有他的序跋。(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

  • 序言(叙言)←→跋文-反义词词典

    序言(叙言)←→跋文xùyán-báwén

    【词性】:名

    序言:序文。

    跋文: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和考释之类。

    【例】 这本书序言和跋文都写得非常好。

  • 有限花序←→无限花序-反义词词典

    有限花序←→无限花序yǒuxiànhuāxù-wúxiànhuāxù

    【词性】:名

    有限花序:花序的一种,花轴的顶端开了一朵花以后,花轴不再生长,在顶部花的下面长出分枝,每个分枝都由顶端先开花,然后逐渐向外围发展。如聚伞花序。

    无限花序:花序的一种,花轴上的花是由下而上或从外围到中心逐渐开放的。如伞形花序。

    【例】 学了植物学后,学生们就能区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了。

  • 玄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玄序xuán xù

    【释义】:

    冬季的别称。玄,黑色,为冬之色,位北方,其神曰玄冥,故称。序,时令,季节。汉·应玚《正情歌》:“清风厉于玄序,凉飙逝于中唐。”中唐,庭院。唐·许敬宗《奉和守岁应制》诗:“玉琯移玄序,金奏赏彤闱。”玉琯(guǎn),即玉管。古代玉制或饰以玉的乐器,亦用以测候节气;彤闱(tóngwěi),朱漆宫门,借指宫廷。

  • 岁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岁序suì xù

    【释义】:

    泛指时间。唐·王勃《春思赋》:“君度山川成白首,应知岁序歇红颜。”

  • 序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序论xù lùn

    【释义】:

    写在书籍或正文前,概述全书或全文要旨的议论文字。相当于前言,《宋书·范晔传·狱中与诸甥侄书》:“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横,实天下之奇作。”

  • 序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序文xù wén

    【释义】:

    概述全书大意的文字。相当现今的序言。《大唐新语·著述》:“开元十二年,沙门一行造黄道游仪以进,玄宗亲为之序文。”

  • 桂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桂序guì xù

    【释义】:

    秋季的异名。以其为丹桂飘香的季节,故名。序,时序,时令,指季节。唐·王勃《乾元殿颂》:“九韶分唱,后夔清桂序之音;六变同和,飞凤掌梧轩之律。”九韶,舜时的乐曲名;后夔,为舜时掌乐之官;六变,谓乐章改变六次。

  • 旻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旻序mín xù

    【释义】:

    秋季的别称。秋日的天空称旻,序,时序,时令,指季节。唐·李峤《八月奉教作》诗:“清尊对旻序,高宴有余欢。”

  • 商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商序shāng xù

    【释义】:

    秋季的别称。序,时序,谓四季的更替,指季节。明·夏完淳《张景阳苦雨》诗:“玉露团素节,金凤扇商序。”素节,指秋令时节。

  • 四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四序sì xù

    【释义】:

    四季。《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唐·王勃《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南朝·梁·何逊《寄江州褚咨议》诗:“自与君别离,四序纷回转。”清·顾炎武《华山》诗:“四序乘金气,三峰压大河。”

  • 槐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槐序huái xù

    【释义】:

    夏季的别称。以其时为槐树开花季节,故称。序,次第,时序,指季节。《南史·王晏传》:“又和徐(徐孝嗣)诗云‘槐序候方调’,其名位在徐前。”明·杨慎《艺林伐山·槐序》:“槐序,指夏日也。”

  • 火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火序huó xù

    【释义】:

    夏季的别称。古人常用五音、五方、五行和四季相配,认为夏季南方之位,属火,表明夏季炎热,故称。唐·王勃《乾元殿颂》:“温房伫幸,煦芳景于佳辰;凉室乘闲,凛徂飙于火序。”徂飙(cùbiāo),吹过的狂风,泛指流动的风。

  • 炎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炎序yán xù

    【释义】:

    夏季异名。谓一年最炎热的季节。序,季节。唐·李隆基《释放流徒等罪诏》:“况麦风炎序,梅律敲辰,言念狴牢,情深恻隐。”狴牢,监狱,借指囚犯、流徒。

  • 雁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雁序yàn xù

    【释义】:

    喻兄弟。《礼记·王制》谓兄弟出兄前弟后,有如雁行有序。故云。唐·苏鹗《杜阳杂编》:“王沐者,涯之再从弟也,家于江南,老而且穷。以涯执相权,遂跨蹇驴至京师索米,僦舍经三十余日,始得一见涯于门屏,所望不过一簿尉耳,涯潦倒无雁序之情。”宋·楼钥《祭叔父彬州文》:“雁序凋零,门户亦替。”

  • 东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东序dōng xù

    【释义】:

    古代学校,传说起源于夏。《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郑玄注以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一说东序、西序都是大学,但有楹东、楹西之别。

  • 鳣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鳣序shàn xù

    【释义】:

    学校。鳣,鳣鱼,古称蛇鳣。借指讲堂、学校。典出《后汉书·杨震传》:“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后因称讲堂为“鳣堂”,学校为“鳣序”。三台,本指三台星,借指三公,朝廷重臣。唐·邢璹《周易略例·序》:“臣舞象之年,鼓箧鳣序。”唐·郑愔《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池架祥鳣序,山吹鸣凤曲。”

  • 上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上序shàng xù

    【释义】:

    犹上庠。指古代国立大学。南朝·宋·谢庄《皇太子元服上皇太后表》:“毓问东华,飞英上序。”《魏书·李崇传》:“道废明令,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如此,则元·凯可得之于上序,游夏可致于下国,岂不休欤!”唐·王勔《晦日宴高氏林亭同用华字》诗:“上序披林馆,中京视物华。”

  • 西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西序xī xù

    【释义】:

    夏代小学。以其设于西郊,故名。《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元·陈澔《集说》:“西序,小学,在西郊。”周谓之虞庠。

  • 庠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庠序xiáng xù

    【释义】:

    中国古代的地方学校。《汉书·儒林传序》:“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礼记·学记》:“党有庠,术(遂)有序。”后人以“庠序”为乡学。《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 暮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暮序mù xù

    【释义】:

    犹暮冬,即一年之末。序,次第,时序。南朝·梁·简文帝《雪朝赋》诗:“同云凝暮序,严阴屯广隰。”隰(xí),低湿之地。唐·李端《长安书事寄薛戴》:“时芳一憔悴,暮序何萧索。”

  • 循序渐进-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循序渐进xún xù jiàn jìn

    〈成〉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常作谓语、定语。

    学习科学知识要循序渐进|他从头到尾,一步一步地进行试验,循序渐进,直到完全成功|你们从一开始工作,就要在积累知识方面养成严格的循序渐进的习惯|我们现在的数学教材是合乎循序渐进的道理的

  • 井然有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井然有序jǐngrányǒuxù

    形容特别有条理——杂乱无章、乱七八糟(东西放得~)

  • 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序xù

    序文——跋(这本书的序和~都是知名人士写的)

  • 序幕-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序幕xùmù

    原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段戏,引申为重大事件的开端——尾声(这个剧本很长,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

  • 序曲-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序曲xùqǔ

    ①大型乐曲中开场时演出的乐曲——尾声②比喻事情、行为的开端——尾声(会谈已经接近~)

  • 序言-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序言xùyán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又叫序文——后记、结语(这份调查报告既有序言,又有~。)

  • 循序渐进-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循序渐进xúnxùjiànjìn

    依照一定的顺序或步骤,逐渐地前进或提高——拨苗助长、揠苗助长(教学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往往出错,循序渐进才能把事办好。)

  • 次序 顺序 次第-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次序 顺序 次第

    次序cìxù 顺序shùnxù 次第cìdì

    名词。指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排列的先后。

    “次序”强调一个到一个地挨次而列;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人的行动或事物,常可与“按照”搭配。例如:“有几个人还为争给将军饯行的先后次序,吵了起来”(《小说月报》,1980,2);“时间上安排得井井有条,次序分明,既不误农时,也不浪费一滴水”(碧野:《月亮湖》);“请大家按照次序入场”;“没有中心议题,也没有发言的次序,连坐在这儿的人也不认为自己在开会”(《中篇小说选刊》,1982,1)。

    “顺序”强调先后的条理;一般用于字母、数目、人名的排列和事情时间上的先后。例如:“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和拉丁字母原有的顺序一样”;“关键是他与方爽的排名顺序”(《小说月报》,1982,1);“我是用各自独立的短文来谈创作,而它们又有一个总的联系和顺序”(李焕之:《怎样学习作曲》)。

    “次第”强调被排列的事物各在序列中占一定的位置;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在注释方面,每组第一字的训释和反切的次第也不一致”(周祖谟:《五代刻本〈切韵)及其声母的读音》);“录取人名按成绩优劣次第排列”。

    “次第”多用作副词,具有“一个挨一个地”的意思(如说:“大家看报纸上各地次第光复的消息”〔叶圣陶:《倪焕之》〕。用在这个意义上的“次第”,和“次序”“顺序”没有同义关系。

  • 序言(叙言) 序文(叙文) 序-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序言(叙言) 序文(叙文) 序

    序言(叙言)xùyán 序文(叙文)xùwén 序xù

    名词。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说明或介绍性质的文章,或者在诗文之前有所说明的文字。

    “序言”强调有所说明、叙论的话;一般用于论著开头的说明、介绍文字。例如:“如果说‘序言’是导游,那么,奇山异水,佳木群花,还得读者同志们自己去领略”(马铁丁:《春天的报告·序》);“胡适之引周栎园书影里的话做他的人权论集的序言”(《瞿秋白文集》,第一卷);“他将这段话写入为内山完造文集而作的序言里”(唐弢:《回忆·书简·散记》)。

    “序文”强调自成一篇文章或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文字;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歌德八十三年间光耀灿烂的一生,绝不是短简的序文所能详尽的”(《沫若文集》,第十卷);“伯箫同志要我为这本选集写一篇序文,我除了感到荣幸不多说,只说出版这本选集的意义”(叶圣陶:《〈吴伯箫散文选〉序》);“在我失去自由的那些时日里,因为这篇序文,竟连志民同志也受到了株连”(萧三:《〈死不着〉新版序》)。

    “序”所指的文字可以较长,可以较短,使用的范围大于“序言”和“序文”;较适用于口语,书面语里也用;可同“小”直接组合。例如:“他……拿出一本名叫《红光》的诗集原稿给我看,要我写一篇序”(茅盾:《创作生涯的开始》);“她叫我写序,我请她摘用我和吴泰昌的一次谈话,作为代序”(孙犁:《谈慎一芸斋琐谈》);“这部译作现在定名为《英诗译稿》,请成仿吾同志作序”(《文汇报》,1981.5.10);“诗的正文前有不满百字的小序,说明是什么激发作者写作的”。

  • 芳序-实用委婉语词典

    芳序

    喻指美好的时光。“芳”,表香气,给人以甜美的感觉;“序”,即时序。

  • 尊序-实用委婉语词典

    尊序

    婉指对方对书所作的序言。尊称。

  • 火序-实用委婉语词典

    火序

    喻指夏天。意为夏天是炎火旺盛的季节。

  • 槐序-实用委婉语词典

    槐序

    喻指夏天。因槐树每到夏天开花。

  • 桂序-实用委婉语词典

    桂序

    喻指秋天。因秋天是桂子飘香的时节,惹人喜爱。

  • 蛰序-实用委婉语词典

    蛰序

    喻指冬天。冬寒是许多动物入土或洞穴蛰伏冬眠(不食不动)的时期。《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 流光如驶,节序怀人-实用委婉语词典

    流光如驶,节序怀人

    意为时光像奔驰一样,每到节令,情不自禁的牵念故人。

  • 感怀时序,不禁怃然-实用委婉语词典

    感怀时序,不禁怃然

    意为每到节令思念亲友时,禁不住神色黯然。

  • 雁序-实用委婉语词典

    雁序

    对兄弟的雅称。雁飞前后有序,兄弟出行亦如此,故喻称。或作“雁行”。

  • 公共秩序的守护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公共秩序的守护师

    对城市警察的尊称。国外也称“维护和平的官员”。

  • 看花随节序,不敢强为容-实用委婉语词典

    看花随节序,不敢强为容

    意为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观赏花卉可要随顺时节啊,不能勉强打起精神装出满面笑容。语出唐杜甫《庭草》。

  • 叙 序-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叙 序

    [叙xù 序xù]

    同 ①秩序,次序。《淮南子·本经训》:“四时不失其叙”。(四时:四季)《孟子·滕文公上》:“长幼有序”。 ②序文,序言。汉代以前序文放在书的最后,汉代以后置于书首。 ③依次序排列。《尚书·舜典》:“百揆时叙”。仲长统《昌言·损益》:“核才艺以叙宦宜”。(核:考核)《礼记·中庸》:“所以序齿也”。(齿:年龄)《荀子·王制》:“故序四时,裁万物”。 ④叙述,说明。《国语·晋语三》:“纪言以叙之”。《旧唐书·柳宗元传》:“写情叙事”。萧统《文选序》:“铭则序事清润”。

    异 【序】 ①古代地方学校。《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谨:谨慎地从事。庠:也指学校)《汉书·儒林传序》:“殷曰庠,周曰序”。 ②堂屋的东西墙。《尚书·顾命》:“西序东向”。柳宗元《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居龙兴寺西序之下”。 ③赠序。唐初兴起的一种文体,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送孟东野序》、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④特指评定功勋或才能的高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崇德序功”。

    辨 在“序文”的意义上,“叙”、“序”通用,后代一般写作“序”。在“叙述”的意义上,后代一般写作“叙”。在“次序”的意义上,“叙”多用作动词,表示“使之有序”、“排列次序”;“序”多用作名词,表示“次序”、“秩序”。“庠序”的“序”,不能用“叙”,“赠序”的“序”,习惯上也不用“叙”。

  • 数字与结构层次序号-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数字与结构层次序号

    有些论著或文件结构层次比较多,为了使层次结构明晰,常常标记分级序号。在使用结构层次序号时,应注意:(一)层次的划分要通篇划一,一般不宜超过四层;(二)采用的序号要注意符合通行习惯。一般情况下,第一层为“一、二、三”,第二层为“(一)(二)(三)”,第三层为“1.2.3.”,第四层为“(1)(2)(3)”。如果层次还多,可根据文章的分量,或者在上述层次序号之前适当选用“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或“壹”之类,或者在上述层次序号之后适当增设“A.”“a.”“(a)”。(三)与序号配合的标点要适当。“第一、第二、第三”的后面要用逗号,不带括号的汉字数码“一”后面用顿号,阿拉伯数字“1”和拉丁字母“A”“a”后面用齐线圆点。“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或“壹”的后面不用标点(与后面的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四)科技图书、科技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层次序号,可按下列方式:11.11.1.11.1.1.1……。这种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序号中含有两个层级以上时,数码之间设齐线圆点(.),末码后面不加圆点。序号首码左起顶格,末码与后面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11月21日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公文结构层次序数作了规定: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 数字与序号标点-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数字与序号标点

    “第一”“第二”“第三”后面用逗号;“一”“二”“三”后面用顿号;“1”“2”“3”和“A”“B”“C”后面用齐线黑点。带了括号的序号,后面不得再加顿号、逗号之类。“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或“壹”的后面不用标点(与后面的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

  • 循序渐进 一步登天-反义词应用词典

    循序渐进 一步登天

    循序渐进 xúnxùjiànjìn

    一步登天 yībùdēngtiān

    【循序渐进】依照次序逐步向前。

    〔例句〕

    至于人类一切都平等,那还要经过相当教育,循序渐进,不能一革命什么都平等。

    【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超越必要的过程而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

    〔例句〕

    1.哪知康有为是好功名的人,想自己一人一步登天,做个维新的元勋。

    2.自从和你家结为亲眷,你的爹你姑父一步登天。

  • 序幕 开幕-近义词应用词典

    序幕 开幕

    序幕 xùmù 开幕 kāimù

    【序幕】①多幕剧的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或暗示全剧的主题。②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如:

    1.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

    2.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开幕】①一幕戏、一个节目或一场戏演出开始时打开舞台前的幕。②(会议、展览等)开始。如:

    3.时间一到,戏就开幕。

    4.海防委员会组织的射击运动会很快就要开幕,团里交给我一项任务,去小鹰山选拔一名真正过硬的射手,代表小鹰山出席大会。

    辨析:“序幕”是名词,“开幕”是动词。

  • 秩序 次序-近义词应用词典

    秩序 次序

    秩序 zhìxù 次序 cìxù

    【秩序】次序,有条理,不混乱。如:

    1.当吴吉昌拿着我国植棉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双秆棉”登上讲台,会场的秩序乱了。

    【次序】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排列先后。如:

    2.有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走了冤枉路,把先后次序颠倒了,不善于读书。

    辨析:“秩序”多指人或事物按规定有条不紊,整齐有序,如社会秩序,会场秩序,遵守秩序,维持秩序。“次序”,先后顺序,如进场次序,按次序购票,按次序上下车。它们有时可通用,如遵守次序(秩序)。

  • 送孟郊序-古文观止词典

    送孟郊序sòng mèng jiāo xù

    【词性】:名词

    韩愈文章名,孟郊,字东野,唐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同韩愈交情很深。序,唐初形成的一种文体,相当于赠言(1)。《与陈给事书》:《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送孟郊序》一篇,是我用生纸写的,不加装饰,都有涂掉字或者增加字的地方。

  • 送孟东野序-古文观止词典

    送孟东野序

    【说明】:

    孟东野即孟郊,中唐著名诗人,韩愈的朋友。孟郊壮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始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心中郁郁不平。韩愈写了此序,作为临别赠言,一方面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另一方面通过自然界和人世间的大量事例,说明“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不得已者而后言”。孟郊正是属于这类善于表现时代精神的人物,以此劝解、宽慰孟郊。“不平则鸣”的观点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启发了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的理论,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影响。通篇立论着眼于“鸣”字,寓意深刻,多方取譬,反复论述,文笔纵横,一气贯注。

    【原文】: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夺,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呜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 送李愿归盘谷序-古文观止词典

    送李愿归盘谷序

    【说明】:

    本文借送友人李愿归盘谷隐居的机会,并假以李愿之口,辛辣地嘲讽了作威作福,穷奢极欲的达官显贵;生动地刻画了利欲熏心,奔走权势之门者的种种丑态;衷心地赞扬了不随俗浮沉,隐居山林之士的高尚情操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抑郁不得志,向往归隐的心情。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着笔,两两相形,宾主映发,形象生动,鞭挞有力,嘻笑怒骂、层见迭出,文句骈散结合,整齐中有参差,流畅中有跌宕,与所抒之情紧密配合。被苏轼推为唐人文章之冠。

    【原文】: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 送董邵南序-古文观止词典

    送董邵南序

    【说明】:

    董邵南应进士科考试,未中,准备往游河北,寻找出路。作者写此序,既对董邵南的怀才不遇表示了深切同情,又对他提出了政治上的忠告,希望他到了藩镇割据的河北,不要误入歧途。文章因事立意,在短短的篇幅里,表达了充实而完整的内容。语言含蓄精练,行文跌宕起伏。

    【原文】: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之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送杨少尹序-古文观止词典

    送杨少尹序

    【说明】:

    杨巨源年老致仕,作者作此序以赠。赞扬了杨巨源不恋富贵、功成身退的美德,并把他的行为和汉代二疏相比。末段叙述杨巨源回乡情景,宛然如见。写法上抑扬婉转,反复咏叹,前后照应,层次井然。

    【原文】: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子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 送石处士序-古文观止词典

    送石处士序

    【说明】:

    石处士即石洪,曾任黄州录事参军。后退隐不仕。河阳军节度使乌重胤征召他当参谋,朋友们为他饯行,韩愈写了此序赠给他。文中先赞扬了石处士甘于淡泊的美德,又肯定了他为道而仕的做法,而对乌大夫以义取人,送行者频频祝词,也都作了简洁而形象的交待。在写法上,把议论溶化在叙事当中,层层转折,步步深入。采用博喻的办法形容石洪的口才识见,也极为后人称道。

    【原文】: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古文观止词典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说明】:

    本文与上文是姊妹篇。温处士即温造,本来是隐居居士,也被乌重胤召入幕府,韩愈就写了此文赠他。但在写法上和前文有所不同。本文重在赞扬乌重胤知人善任,并用温造、石洪之事加以证明。用反衬的手法渲染温造的才德杰出,以比喻的手法颂扬乌重胤的识人重才,都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原文】: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铁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 序-古文观止词典

    序xù

    【词性】:名词

    一、次第。亦用作动词“按次第”(11)。《季札观周乐》:节有度,守有序。——节奏都有一定的尺度,各种乐器的演奏都有一定的次序。《敬姜论劳逸》: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师尹同众地方官辅佐君王按次序做百姓的事。《尊经阁记》:为长幼之序。——就是长幼之间的次序。

    二、季节(1)。《滕王阁序》:序属三秋。——季节属于秋天。

    三、用同“绪”。事业,功业(1)。《郑庄公戒饬守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周室的子孙一天天地丧失他们继承的功业。

    四、文体名。评介作品内容的文字。亦用作动词,“写序”(4)。《送石处士序》:遣愈为之序云。——让我写了这篇序言。《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愈因推其意而序之。——我就推广他的诗意写了这篇序言。《梅圣俞诗集序》: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十分高兴谢君能分类编排,我就写了序并且保藏它。

  • 序-古文观止词典

    序xù

    【词性】:动词

    用同“叙”。陈述,叙谈(2)。《祭公谏征犬戎》:时序其德。——时常陈述祖先的恩德。《春夜宴桃李园序》:序天伦之乐事。——叙谈亲人间的欢乐事情。

  • 序成-古文观止词典

    序成xù chéng

    次第,按照次第(1)。《祭公谏征犬戎》: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按照次第做了,还不来献祭品,就要动用刑罚。

  • 序列-古文观止词典

    序列xù liè

    依次论述(1)。《伯夷列传》: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孔子依次论述古代的圣贤。

  • 外戚世家序-古文观止词典

    外戚世家序

    【原文出处】:史记

    【说明】:

    本文引经据典,历举夏、商、周三代事例,说明国家兴亡,帝王成败,都与后妃有密切关系,告诫人君应当慎重择婚。但作者过分强调了后妃的作用及影响,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原文】: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妹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

    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之变,恶能识乎性命哉?

  • 酷吏列传序-古文观止词典

    酷吏列传序

    【原文出处】:史记

    【说明】:

    本文是《史记·酷吏列传》的序言。在文中,司马迁两用孔子和老子的话,说明为政之道在德不在刑,并以秦法苛严而“奸伪萌起”,汉治宽仁而“吏治烝烝”,两两相较,增强说服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篇传记及序言中,借论述“酷吏”,针砭时弊,流露出对汉武帝严刑峻法政策的不满。

    【原文】: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斲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 游侠列传序-古文观止词典

    游侠列传序

    【原文出处】:史记

    【说明】:

    本文是《史记·游侠列传》的序言。在文中,作者一反世俗观念,热情洋溢地赞颂了那些扶危救困、重义轻生的侠士,并且把儒侠并称,指出他们的重要作用。文笔抑扬顿挫,极富情致。

    【原文】: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闻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己享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间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狠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 货殖列传序-古文观止词典

    货殖列传序

    【原文出处】:史记

    【说明】:

    《货殖列传》是记述春秋末期至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史的,本文是其序言。在文中,司马迁论述了发展经济,积累财富,加强贸易流通等问题,对于巩固封建统治,形成良好世风,以及对于人民生活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条理清晰,叙事明确,论述充分,说服力较强。

    【原文】: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穀、、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邱,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主,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 太史公自序-古文观止词典

    太史公自序

    【原文出处】:史记

    【说明】:

    本文是司马迁为《史记》所写序言中的一部分。在文中,作者着重说明了自己写作《史记》的目的,抒发了自己郁结心中的悲愤之情,表达了他献身历史著作的顽强精神,也委婉地流露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之意。它是我们了解司马迁生平、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可与《报任安书》参照阅读。本文采用对话形式写作,以婉转之词回环吞吐,借它人之口明情达意,情感真挚,论述明确。

    【原文】: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生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 兰亭集序-古文观止词典

    兰亭集序

    【作者简介】: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也长于诗文。

    【说明】:

    晋穆帝永和元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余人在会稽境内的兰亭聚会。与会者都临流赋诗,各抒怀抱。作者为那些诗写了序文,对聚会的盛况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并抒发了盛事不常,人生易逝的感慨,指斥了“一死生”、“齐彭殇”的荒诞。语言清新朴实,文笔自然优美。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楔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末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滕王阁序-古文观止词典

    滕王阁序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年14,举幽素科,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补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父王福畴官雍州司功参军,因受连累,贬谪边地。勃渡海省亲,溺水,惊悸而死。他是“初唐四杰”之首。诗文在当时负有盛名。

    【说明】:

    本文是用骈体所写的滕王阁诗的序文。文章运用生动的文笔,描绘了滕王阁四周的景物和宴会的盛况,抒发了作者的宏伟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辞采绚丽华美,对仗工整自然,气势奔放,用典贴切。结构上也能前呼后应,层次清晰。是骈文中的代表作品。

    【原文】: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鼎鸣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呜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春夜宴桃李园序-古文观止词典

    春夜宴桃李园序

    【说明】:

    本文是用骈体写作的著名抒情小品,文章记述了李白与诸兄弟于春夜宴游桃李园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之乐的情景,充满热爱自然景物和生活的情趣,但也流露出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辞短韵长,挥洒自如,清新脱俗,逸趣横生。

    【原文】: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 愚溪诗序-古文观止词典

    愚溪诗序

    【说明】:

    本文作于元和五年(810),时作者贬官永州,发现州城近郊的冉溪,将其改名为“愚溪”,并写了《八愚诗》。此篇即是为该诗所写的序言。作者表面是在写山水,实际是借愚溪自为写照,表达自己满怀郁结的孤愤,慨叹自己的济世愿望不能实现。文章以“愚”字钩引贯穿,结构集中紧凑。忽景忽情,忽古忽今,正话反说,抑扬对照,异趣横生,含蓄幽默。

    【原文】: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断断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蚊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

  • 释秘演诗集序-古文观止词典

    释秘演诗集序

    【说明】:

    本文是为秘演和尚诗集作的序文。文中叙述了秘演的生平经历,并处处用曼卿陪衬,表现了对他们二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并对他们傲岸跨俗的性格表示了赞美,委婉地抒发了对统治者扼杀、压抑人才的不满情绪。这其实也借人写己,作者的一肚子牢骚和愤慨,字里行间已经曲曲传出。文笔委婉含蓄,一往情深。

    【原文】: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 梅圣俞诗集序-古文观止词典

    梅圣俞诗集序

    【说明】:

    梅圣俞即梅尧臣,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之友。本文以评述梅尧臣的诗作为中心,把议论、叙事、抒情巧妙地溶为一体,既评述了梅尧臣诗作的高度成就,又对梅尧臣“老不得志”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文中所提出的“诗穷而后工”的看法,从某种意义上讲,阐明了古代许多诗人生活与创作的关系问题,是古代诗歌创作的规律之一,具有比较深刻的意义。文章情感深挚,语言质朴,行文流畅婉转,可以看出欧文的主要特点。

    【原文】: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 送杨寘序-古文观止词典

    送杨寘序

    【说明】:

    作序送别失意远去的友人,却以大段笔墨渲染弹琴的重要作用,到了文末才转到送别友人上来。原来作者所以在前文极力谈琴,是为了强调琴声对于渲泄调剂感情很有好处,希望友人能借弹琴“平其心以养其疾”。如此送别,可说是别具一格。

    【原文】: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则,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观止词典

    五代史伶官传序

    【说明】:

    作者曾撰《新五代史》74卷,本文是为该史中《伶官传》所作的序文。《伶官传》记载的是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以致败政乱国的历史。在本文中,作者先提出封建王朝的盛衰不仅在于“天命”,更与“人事”有关的论点,然后以庄宗兴亡的史实为证,从正反两方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并进而指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对封建统治者提出了严正警告。文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议论犀利,对比鲜明,布局严谨,文笔抑扬,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赠黎安二生序-古文观止词典

    赠黎安二生序

    【说明】:

    本文是赠送给两位青年作者的序文。先从赞扬他们的文章入手,然后就“迂阔”二字生发出许多议论,旨在告诫和勉励这两位青年作者要坚持古文写作,莫怕里人嘲笑。作者提出的作文应当“志乎道”,而不应“同乎俗”的主张,不仅反映出作者坚持古文革新的精神,而且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文笔委婉风趣,表现了作者循循善诱的才能。

    【原文】: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予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 送天台陈庭学序-古文观止词典

    送天台陈庭学序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元末时曾召他任翰林编修,没有接受。明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事牵连贬四川茂州,死于途中。专长散文,被明太祖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为文委曲具体,简洁清秀。

    【说明】:

    本文是一篇赠序。文章先描绘蜀地山川的高险奇峻,难于游玩,然后写陈庭学历览蜀山蜀水后“其诗益工”,转而感叹自己不能壮游川蜀,文末却峰回路转,期望陈庭学能养性修身,志于儒道。写景历历如绘,议论委婉多变,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量。

    【原文】: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预之虞。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 青霞先生文集序-古文观止词典

    青霞先生文集序

    【作者简介】:

    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累官至大名兵备副使。在文学上,他是“唐宋派”的人物,反对拟古主义文风。曾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说明】:

    本文是作者为沈炼(即青霞先生)文集所作的序。沈炼生当严嵩当权之时,因直言敢谏得罪,被流放塞上,后又因诗文指斥时弊被杀害。作者在序中,先以崇敬的笔调赞扬了沈炼的为人和节操,然后用较多的篇幅肯定了沈炼那些敢于直面人生,抨击时政的诗文,并以《诗经》、屈原、伍子胥、贾谊、嵇康、刘蕡等映衬比照,沈炼诗文的社会价值就更清楚地显现出来,而作者的无限钦仰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原文】: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巳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间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 序-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序xù

    ①堂屋的东西墙。《仪礼·乡饮酒礼》:“复位,当西~卒盥。”(卒:终。盥:洗手。)也指东西厢房。《尚书·顾命》:“西~东向。”②学校。《寡人之于国也》:“谨庠~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③通“叙”。(1)次序,秩序。《荀子·君子》:“长幼有~,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丘迟《与陈伯之书》:“今功臣名将,雁行有~。”(2)按次序排列,排次序。《荀子·君子》:“故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长幼,此先王之道也。”贾谊《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3)时序,季节。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属三秋。”韩偓《登南神光寺塔院》:“四~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4)叙述,述说。萧统《〈文选〉序》:“铭则~事清润。”(5)序言。评介作品的文字。如《吕氏春秋》有《序意》,《史记》有《太史公自序》等。用作动词,作序。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庐陵文天祥自~其诗。”引申指赠序。如韩愈有《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柳宗元有《送薛存义序》等。

  • 井井有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井井有序jǐng jǐng yǒu xù

    【释义】:

    形容有条理、有秩序。骆宾基《乡亲——康天刚》:“一切都是井井有序,和往常一样。”

  • 井然有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井然有序jǐng rán yǒu xù

    【释义】:

    形容整齐不乱,次序分明。魏巍《东方》:“整个公路上的车队显得井然有序。”

  • 主程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主程序zhǔ chéng xù

    【释义】:

    也叫主程式。含有控制执行顺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能调用其他子程序而不被其他程序调用。

  • 原子序数-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序数yuán zǐ xù shù

    【释义】: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列数。等于该元素所含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 代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代序dài xù

    【释义】:

    在书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本非书序体裁的文章,故称代序。

  • 公共秩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公共秩序gōng gòng zhì xù

    【释义】:

    大家应共同遵守的社会秩序。如:对破坏公共秩序、严重违法乱纪的人,必须惩办。

  • 词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序cí xù

    【释义】:

    也称语序。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在汉语里,词序是一种主要语法手段。词序的变动能使词组或句子具有不同的意义,如“不完全懂”和“完全不懂”,“小羊上山吃草”和“山上小羊吃草”。

  • 语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语序yǔ xù

    【释义】:

    语言里语素、词组合的次序。为汉语里的主要语法手段。语序变动,可组成意义不同的词组、句子。

  • 说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说序shuō xù

    【释义】:

    絮叨。马烽等《吕梁英雄传》:“二楞不耐烦地说:‘不要说序了,快说有什么不一样吧!’”

  • 工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工序gōng xù

    【释义】:

    整个生产过程中各工段加工产品的次序,也指各工段的加工。材料经过各道工序,加工为成品。

  • 花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花序huā xù

    【释义】:

    许多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次序。根据花轴能否继续生长和开花的序列,可以分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它们又分各种花序类型:无限花序有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伞房花序、肉穗花序、头状花序等;有限花序有单歧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等。

  • 寿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寿序shòu xù

    【释义】:

    祝寿的文章。明中叶以后开始盛行。鲁迅《并非闲话(三)》:“在中国,骈文寿序的定价往往还是每篇一百两,然而白话不值钱。”

  • 头状花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头状花序tóu zhuàng huā xù

    【释义】:

    花序的一种。花轴很短,顶端扩大,呈扁平的盘状或球形,上面生许多没有花梗的花。如菊、向日葵的花序。

  • 小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序xiǎo xù

    【释义】:

    单篇诗文或集子等前面的序文。如:姜白石诸词作之小序,写得简洁明快,余深喜之。

  • 叶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叶序yè xù

    【释义】:

    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可分为互生、对生、轮生三种类型。互生叶序为每节生一叶,成螺旋状排列,如桃、蚕豆等。对生为每节生两叶,相对排列,如薄荷、丁香等。轮生为每节生叶三枚或三枚以上,作辐射排列,如夹竹桃、百部等。叶序对鉴定植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 循序渐进-现代汉语大词典

    循序渐进xún xù jiàn jìn

    【释义】:

    顺着次序逐步深入或提高。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至于人类一切都平等,那还要经过相当教育,循序渐进,不能一革命什么都平等。”

  • 应用程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应用程序yìng yòng chéng xù

    【释义】:

    也叫应用程式。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如文字处理程序WPS、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auto-CAD等。

  • 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xù

    【释义】:

    ①古代指正房两旁东西厢房。②古代学校的名称。如:庠序。③次序。如:工序;程序。④按次序区分、排列。如:序齿。⑤序文。也指作序文。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但是南薰的书,我却替他序了。”⑥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以前的。如:序幕。

  • 序文-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文xù wén

    【释义】:

    文体名。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

  • 序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目xù mù

    【释义】:

    目次,目录。也指序言和目录。鲁迅《随便翻翻》:“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

  • 序号-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号xù hào

    【释义】:

    表示次序的号码。

  • 序列-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列xù liè

    【释义】:

    ①按次序排好的行列。②档次。如:同一序列;不同序列。

  • 序曲-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曲xù qǔ

    【释义】:

    ①歌剧、舞剧等开场前演奏的乐曲,用以渲染气氛或暗示剧情。也指大型器乐的前奏曲或以此形式写成的独立器乐曲。一般带有标题。②比喻事情、行动的开端。殷夫《给茂》:“这是我青春最初的蓓蕾,是我平凡的一生的序曲。”

  • 序论-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论xù lùn

    【释义】:

    序言;序文。

  • 序言-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言xù yán

    【释义】:

    序文。

  • 序齿-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齿xù chǐ

    【释义】:

    按年龄长幼排定先后次序。

  • 序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战xù zhàn

    【释义】:

    战争或战役开始的第一仗。

  • 序跋-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跋xù bá

    【释义】:

    序文和跋文。

  • 序幕-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幕xù mù

    【释义】:

    ①某些多幕剧的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或预示全剧主题。也泛指某些叙事性文学作品在情节未展开前,对人物的历史、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作的交代和提示。②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范文澜《中国近代史》:“揭开这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就是马克思称为‘处于社会革新底前夜’的太平革命。”

  • 序数-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数xù shù

    【释义】:

    表示次序的数目。汉语表示序数的方法较多。通常是在整数前加“第”,如:第一,第二。也有单用基数的。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外还有些习惯表示法,如:头一回、末一次、首次、正月、大女儿、小儿子。序数后边直接连量词或名词的时候,可省去“第”,如:二等、三号、四楼、五班、六小队、1949年10月1日等。

  • 序歌-现代汉语大词典

    序歌xù gē

    【释义】:

    列于诗歌集或组诗前的诗篇。常用以叙述事情之缘起,交代写作意图和暗示主题等。郭沫若《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上海民歌选》里面有一首序歌,是上海纺织工人的歌谣。”

  • 庠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庠序xiáng xù

    【释义】:

    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学子愤慨于庠序,商贾喧噪于廛市。”

  • 逆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逆序nì xù

    【释义】:

    与正常排列的次序相反。如:逆序词典。

  • 子程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子程序zǐ chéng xù

    【释义】:

    也叫次程式。计算机中能实现某种功能的一段程序。可被主程序或其他子程序调用。一个完整的程序总是由一个主程序和几个子程序组成。

  • 驱动程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驱动程序qū dòng chéng xù

    【释义】:

    操作计算机某一特定硬件设备所必需的程序。

  • 时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时序shí xù

    【释义】:

    ①季节的次序。也指节候;时节。曹靖华《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春夏秋冬,时序更迭。”②时间;光阴。郭沫若《文学的本质》:“这单纯的或者复杂的感情如不加以时序的延长,那是不能发生出诗的表现的。”

  • 次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次序cì xù

    【释义】:

    先后顺序。如:请大家不要挤,按次序入场。

  • 目标程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目标程序mù biāo chéng xù

    【释义】:

    计算机术语。也称“目标程式”。源程序经过编译以后所产生的机器语言程序。

  • 秩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秩序zhì xù

    【释义】:

    有条理、不混乱的状况。如:秩序井然;维持会场秩序。特指符合社会规范化的状态。丁玲《母亲》:“几个还没有下乡去的老缙绅,维持城里的秩序。”

  • 程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程序chéng xù

    【释义】:

    ①行事的先后次序;工作步骤。刘半农《实利主义与职业教育》:“使种种实业,依着正当的程序,逐渐进步。”②使用电子计算机自动解算问题,需要事先确定解题过程,并用机器指令或用机器所能接受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的结果称为“程序”。如:程序设计。

  • 程序系统-现代汉语大词典

    程序系统chéng xù xì tǒng

    【释义】:

    即软件。

  • 程序库-现代汉语大词典

    程序库chéng xù kù

    【释义】:

    常用的标准程序、应用程序以及专门设计的专用程序等的集合。可供其他程序调用,以减少大量的重复劳动。也叫程式库。

  • 程序控制-现代汉语大词典

    程序控制chéng xù kòng zhì

    【释义】:

    通过事先编制的固定程序实现的自动控制。广泛应用于控制各种生产和工艺加工过程。也省作“程控”。《文汇报》1988.12.4:“他们的产品电子电话交换机计费系统,纵横制电话交换机管理系统和程控国产集中器,以设计新、造价低等特点打入了一向封闭的邮电系统,赢得了市场。”

  • 穗状花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穗状花序suì zhuàng huā xù

    【释义】:

    花序的一种。主轴很长,没有花梗,花直接生在主轴上面,如车前草的花序。

  • 聚伞花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聚伞花序jù sǎn huā xù

    【释义】:

    花序的一种。顶端平或凸,当中的花先开,如石竹、唐菖蒲即是。

  • 顺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顺序shùn xù

    【释义】:

    ①顺着次序。如:请排队顺序购票,不要插队。②次序。柳青《铜墙铁壁》:“他宣布了下一次休息的地点,就叫按照原来顺序,先来的先走。”③犹顺利。老舍《四世同堂》:“看我有点不顺序的事,马上就要躲着我吗?”

  • 自序-现代汉语大词典

    自序zì xù

    【释义】:

    也作“自叙”。①作者自述写作意图、过程或作品大旨的文章。②自述生平阅历的文章。

  • 上序-汉语大词典

    上序

    【1】犹上庠。古代国家设立的大学。{南朝} {宋}{谢庄}《皇太子元服上皇太后表》:“毓問{東華}﹐飛英上序。”《魏书·李崇传》:“道發明令﹐重遵鄉飲﹐敦進郡學﹐精課經業。如此﹐則元﹑凱可得之於上序﹐{游夏}可致之於下國﹐豈不休歟!”{唐}{王勔}《晦日宴高氏林亭同用华字》诗:“上序披林館﹐中京視物華。”

  • 井然有序-汉语大词典

    井然有序

    【1】谓整齐不乱,次序分明。{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三章:“整个公路上的车队显得井然有序。”《金史·礼志一》:“珠貫棋布﹐井然有序。”

  • 井井有序-汉语大词典

    井井有序

    亦作“[井井有緒]”【1】有条理,有秩序。{柳青}《狠透铁》三:“〔{王以信}〕起早贪黑地奔波﹐饲养上﹑副业上﹑保管上﹐样样项项料理得井井有绪。”{骆宾基}《乡亲--康天刚》四:“一切都是井井有序﹐和往常一样。”

  • 不序-汉语大词典

    不序

    【1】不守次列。亦指叛逆者。《孔子家语·五帝德》:“〔{禹}〕興六師以征不序﹐四極之民﹐莫敢不服。”

  • 事序-汉语大词典

    事序

    【1】事情的条理﹑秩序。{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故本紀以述皇王﹐列傳以總侯伯﹐八書以鋪政體﹐十表以譜年爵﹐雖殊古式﹐而得事序焉。”《左传·昭公十一年》:“會朝之言﹐必聞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杨伯峻}注:“事序猶言事理·序﹐緒也﹐今言條理。”《左传·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類。”

  • 中序-汉语大词典

    中序

    【1】词牌“霓裳中序第一”的省称。{宋}{姜夔}《<霓裳中序第一>序》:“然音節閒雅﹐不類今曲﹐予未暇盡作﹐作《中序》一曲傳於世。”【2】古乐《霓裳羽衣曲》的第七遍,自此始有拍而舞。{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自注:“散序六遍無拍﹐故不舞也。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

  • 乖序-汉语大词典

    乖序

    【1】次序错乱。《南齐书·武帝纪》:“水潦爲患﹐星緯乖序。京都囚繫。可剋日訊決﹐諸遠獄委刺史以時察判。”{唐}{卢照邻}《五悲·悲穷通》:“豈期晦明乖序﹐寒燠愆度﹐鱗傷羽折﹐筋攣肉蠹。”

  • 州序-汉语大词典

    州序

    【1】州学,州校。《周礼·地官·州长》:“若以歲時祭祀州社﹐則屬其民﹐而讀灋亦如之。春秋以禮會民﹐而射于州序。”{郑玄}注:“序﹐州黨之學也。”{贾公彦}疏:“州長因春秋二時皆以禮會聚其民﹐而行射禮于州之序學中。”

  • 九序-汉语大词典

    九序

    同“[九敍]”【1】{唐}{独孤及}《送贺员外巡按毕归朝序》:“六府修﹐九序成。”{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參萬微之景業﹐升九序之康歌。”{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夏后氏}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勳德彌縟。”

  • 承序-汉语大词典

    承序

    【1】顺序继承。《国语·楚语上》:“若子方壯﹐能經營百事﹐{倚相}將奔走承序。”{韦昭}注:“承受事業次序。”《汉书·王子侯表序》:“後嗣承序﹐以廣親親。”{唐}{崔群}《册太子文》:“以言承序﹐所感則深﹐永惟國本﹐爲慶滋大。”

  • 千頭萬序-汉语大词典

    千頭萬序

    【1】见“千頭萬緒”。

  • 協序-汉语大词典

    協序

    【1】调和使有规律。《後汉书·顺帝纪》:“朕以不德﹐統奉鴻業﹐無以奉順乾坤﹐協序陰陽。”

  • 令序-汉语大词典

    令序

    【1】犹佳节。{清}{薛福成}《庸盦笔记·狐仙谈历代丽人》:“此{漢}{孝惠}{張皇后}也。此處即北宫故址﹐{張后}廢居於此者十七年。每逢令序﹐吾率諸弟子演習於此﹐冀稍沾其靈淑之氣﹐亦甚於吾道有益也。”{宋}{宋祁}《和晏相公九日郡筵》诗:“令序凝秋籥﹐歡遊駐使軒。”{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駐輦{華林}側﹐高宴{柏梁}前。”

  • 代序-汉语大词典

    代序

    【1】指家族的世次,世系。{唐}{韩愈}《平阳路公神道碑铭》:“惟{路氏}遠有代序。自{隋}尚書兵部侍郎諱{袞}四代而至{冀公}。”【2】时序更替。《南史·宋纪上》:“明晦代序﹐盈虧有期。”{清}{赵翼}《春兴》诗:“東風桃柳一番新﹐又是陽和大地春﹐代序屢遷身易老﹐物華方富我寧貧。”《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王逸}注:“代﹐更也;序﹐次也。言日月晝夜常行﹐忽然不久;春往秋來﹐以次相代。”【3】放在书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本非书序之体的文章,称“代序”。

  • 位序-汉语大词典

    位序

    【1】官职级别。{宋}{曾巩}《菊曩二右班殿直制》:“宜陞位序﹐以奬爾勞。”《左传·襄公十年》:“{子孔}當國﹐爲載書﹐以位序﹑聽政辟。”

  • 修序-汉语大词典

    修序

    【1】依照次序。《史记·太史公自序》:“{扁鵲}言醫﹐爲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序﹐弗能易也﹐而{倉公}可謂近之矣。”

  • 倒序-汉语大词典

    倒序

    【1】颠倒次序。{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倒序例》:“古人序事﹐有不以順序而以倒序者。《周官·大宗伯職》:‘以肆﹑獻﹑祼享先王’﹐若以次弟而言﹐則祼最在先﹐獻次之﹐肆又次之也。乃不曰‘祼﹑獻﹑肆’而曰‘肆﹑獻﹑裸’﹐此倒序也。”

  • 條序-汉语大词典

    條序

    【1】依次叙述。《後汉书·郎顗传》:“此誠臣{顗}區區之願﹐夙夜夢寤﹐盡心所計。謹條序前章﹐暢其旨趣。”【2】犹头绪。{南朝} {陈}{徐陵}《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爾時州州自帝﹐郡郡稱王﹐天下干戈﹐尚無條序。”《宋史·食货志下二》:“時錢幣苦重﹐條序不一﹐私鑄日甚。”{明}{李贽}《与方伯雨》:“佛屋既有條序﹐可喜可喜!”【3】条理次序。《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又{承天}法﹐日月五星﹐各自有无﹐交會遲疾﹐亦竝置差﹐裁得朔氣合而已﹐條序紛錯﹐不及古意。”{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夫人〕御僮使﹐治居第生産﹐皆有條序。”{宋}{曾巩}《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曾氏}〕獨任家政﹐能精力﹐躬勞苦﹐理細微﹐隨先後緩急爲撙節﹐各有條序。”【4】谓依次排列。《封神演义》第一百回:“條序已畢﹐{周公}方纔唱名。”

  • 倡序-汉语大词典

    倡序

    【1】指开头的序。{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夫京殿苑獵﹐述行序志﹐並體國經野﹐義尚光大﹐既履端於倡序﹐亦歸餘於總亂。”

  • 倫序-汉语大词典

    倫序

    【1】有条理,顺序。{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傅毅}所制﹐文體倫序。”《隋书·魏澹传》:“{高祖}以{魏收}所撰書﹐褒貶失實﹐{平繪}爲《中興書》﹐事不倫序﹐詔{澹}别成《魏史》。”《南齐书·礼志下》:“禮有倫序﹐義無徒設。”{蒋士超}《慧山谒泰伯庙》诗:“世家已是魁倫序﹐人表何由止上中。”【2】流辈;等类。《後汉书·方术传·谢夷吾》:“方之古賢﹐實有倫序;採之於今﹐超焉絶俗。”

  • 傳序-汉语大词典

    傳序

    【1】谓父死子继,世代相传。{清}{刘大櫆}《程府君墓志铭》:“奕奕{程}宗﹐世繼其美﹐傳序及君﹐令德愷悌。”《左传·昭公七年》:“日我先君{共王}引領北望﹐日月以冀﹐傳序相授﹐于今四王矣。”{唐}{元稹}《赠乌重胤父承玼等》:“肆我{高祖武皇帝}傳序累聖﹐逮予冲人。”

  • 序-汉语大词典

    【1】错乱失序。《周书·达奚武传》:“比以陰陽序﹐時雨不降﹐命公求祁﹐止言廟所。”

  • 儀序-汉语大词典

    儀序

    【1】礼仪的秩序。《後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夷吾}〕後以行春乘柴車﹐從兩吏﹐{冀州}刺史上其儀序失中﹐有損國典﹐左轉{下邳}令。”{晋}{张华}《食举东西厢乐诗》之二:“濟濟朝位﹐言觀其光﹐儀序既以時﹐禮文焕之彰。”

  • 公共秩序-汉语大词典

    公共秩序

    【1】大家应共同遵守的社会秩序。{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社会上流氓﹑阿飞﹑盗窃﹑凶杀﹑强奸犯﹑贪污犯﹑破坏公共秩序﹑严重违法乱纪等严重罪犯以及公众公认为坏人的人﹐必须惩办。”

  • 元序-汉语大词典

    元序

    【1】最根本的秩序,指礼仪。《後汉书·礼仪志赞》:“元序斯立﹐家邦乃隆。”

  • 玄序-汉语大词典

    玄序

    【1】冬季。{汉}{应瑒}《正情赋》:“清風厲于玄序﹐凉飈逝于中唐。”{唐}{许敬宗}《奉和守岁应制》诗:“玉琯移玄序﹐金奏賞彤闈。”

  • 商序-汉语大词典

    商序

    【1】秋季。{明}{夏完淳}《张景阳苦雨》诗:“玉露團素節﹐金風扇商序。”

  • 冠序-汉语大词典

    冠序

    【1】在书前加序言。《宋史·李焘传》:“《長編》全書成……請上稱制臨決﹐又請冠序﹐上許之﹐竟不克就。”{宋}{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寵以冠序﹐錫之嘉名。每開經筵﹐常令進讀。”

  • 即序-汉语大词典

    即序

    【1】见“即叙”。

  • 列序-汉语大词典

    列序

    【1】谓依次排列。{唐}{贾公彦}《序周礼废兴》:“始得列序﹐著於録畧。”{明}{刘基}《春秋明经·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春秋》列序三國之爵而曰來戰於{郎}。”《後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臣聞貴有常尊﹐賤有等威﹐卑高列序﹐上下以理。”

  • 參序-汉语大词典

    參序

    【1】共同编排。{宋}{王溥}《五代会要·修国史》:“史館奏……伏請與當館修撰﹐參序條綱﹐撰{太祖}﹑{莊宗}實録者。”

  • 平序-汉语大词典

    平序

    【1】谓分别先后次序。《书·尧典》“平秩南訛”{孔}传:“掌夏之官﹐平序南方化育之事。”

  • 工序-汉语大词典

    工序

    【1】整个生产过程中各工段加工产品的次序,亦指各工段的加工。材料经过各道工序,加工为成品。

  • 左序-汉语大词典

    左序

    【1】左厢房。即东厢房。{唐}{王勃}《乾元殿颂》:“瑶鯨戒響﹐懸猛簴於端闈;銅狄分形﹐肅嚴扃於左序。”

  • 差序-汉语大词典

    差序

    【1】等级。《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及宗族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若夫尊貴差序﹐則肅以節文。”

  • 堂序-汉语大词典

    堂序

    【1】正厅。序﹐堂东西两壁之墙。{宋}{叶適}《夫人林氏墓志铭》:“{林氏}恭約苦節。在羣﹐衆和樂;慈子﹐訓之嚴;操下﹐接之恕。處家日﹐未嘗降堂序。”【2】指代家庭。{明}{方孝孺}《郑叔度字说》:“今{叔度}之家﹐秉義聚居者十世﹐堂序之内﹐秩然而禮﹐穆然而樂。”

  • 壽序-汉语大词典

    壽序

    【1】祝寿的文章。{明}中叶以后开始盛行。{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壽序諛詞自{前明}{歸震川}始入文稿。然每觀近今名人集中偶載一二﹐亦罕有不溢美者。”{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在{中国}﹐骈文寿序的定价往往还是每篇一百两﹐然而白话不值钱。”

  • 大序-汉语大词典

    大序

    【1】《毛诗》首篇《关雎》“小序”之后﹐有大段文字概论全部诗篇﹐谓之“大序”。【2】全书的序为大序﹐各篇的序为小序。{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按《爾雅》云:‘序﹐緒也。’字亦作‘叙’……又謂之大序﹐則對小序而言也。”

  • 天序-汉语大词典

    天序

    【1】上天安排的顺序﹐自然的顺序。{三国} {魏}{阮籍}《通易论》:“{黄帝}﹑{堯}﹑{舜}﹐應時當務﹐各有攸取。窮神知化﹐逑則天序。”{宋}{张载}《正蒙·动物》:“生有先後﹐所以爲天序。”【2】帝王的世系。{汉武帝}《元狩六年封齐王策》:“朕承天序﹐惟稽古建爾國家﹐封于東土﹐世爲{漢}蕃輔。”《汉书·成帝纪》:“{定陶王}{欣}於朕爲子﹐慈仁孝順﹐可以承天序﹐繼祭祀。其立{欣}爲皇太子。”{宋}{范成大}《东宫寿诗》:“欲知天序無疆處﹐銅律聲中治世音。”【3】{晋}鼓吹曲名。{傅玄}据古曲《芳树行》改制而成。参阅《晋书·乐志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晋鼓吹曲》。

  • 失序-汉语大词典

    失序

    亦作“[失叙]”【1】谓次序混乱;失去常规。{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京師東西{太一宫}﹐正殿祠{五福}﹐而{太一}乃在廊廡﹐甚爲失序。”《史记·三王世家》:“而家皇子爲列侯﹐則尊卑相踰﹐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統於萬世。”《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天降喪亂﹐皇綱失叙。”

  • 式序-汉语大词典

    式序

    亦作“[式叙]”【1】按次第;顺序。《诗·周颂·时迈》:“明昭有{周}﹐式序在位。”{郑玄}笺:“用次第處位。”{唐}{杨炯}《<王勃集>序》:“仰貫一以知歸﹐希體二而攷遠﹐爲言式序﹐大義昭然。”《後汉书·朱穆传》:“議郎﹑大夫之位﹐本以式序儒術高行之士﹐今多非其人。”{晋}{袁宏}《後汉纪·桓帝纪》:“横見式叙﹐各授封爵﹐天下惆悵﹐人神共憤。”

  • 小序-汉语大词典

    小序

    【1】指《毛诗》中冠于各篇之首解释主题的简短序言。《毛诗》有大序﹑小序﹐合称《毛诗序》。{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毛诗音义上》“之德也”下引旧说云:“起此至‘用之邦國焉’﹐名‘關雎序’﹐謂之小序;自‘風﹐風也’迄末爲大序。”【2】作者或他人在单篇诗文或集前的序言。{明}{徐师曾}《文体明辩·小序》:“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對大序而名之也。”{宋}{朱熹}《跋黄山谷诗》:“{杜子美}詩小序有言虎搪突{夔}人藩蘺者﹐{夔}人正謂{夔州}人耳。”{明}{汤显祖}《答徐然明书》:“小序媿不文﹐亦諒其既衰也。”

  • 右序-汉语大词典

    右序

    【1】辅助;佑助。《诗·周颂·时迈》:“實右序{有周}。”{吴闿生}注:“右﹑序﹐皆助也。言天助{有周}。”{清}{冯桂芬}《上海重建武帝庙记》:“聖{清}承天右序﹐懷柔百神﹐祀事咸秩。”

  • 四序-汉语大词典

    四序

    【1】指春﹑夏﹑秋﹑冬四季。《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遷流﹐五行變易。”{唐}{王勃}《守岁序》:“春﹑秋﹑冬﹑夏﹐錯四序之凉炎。”{清}{顾炎武}《华山》诗:“四序乘金氣﹐三峯壓{大河}。”

  • 布序-汉语大词典

    布序

    【1】依次展布。{汉}{班固}《东都赋》:“三光宣精﹐五行布序。”

  • 常序-汉语大词典

    常序

    【1】一定的次序;固定的次序。{三国} {魏}{王弼}《周易略例》:“尊卑有常序﹐終始无常主。”《南齐书·高帝纪上》:“春秋遞運﹐時歲之常序。”

  • 征序-汉语大词典

    征序

    【1】行旅的时序。{清}{黄景仁}《和杏庄赠别》:“屈指共征序﹐冬乾變春繁。”

  • 客序-汉语大词典

    客序

    【1】旅居的时节。{清}{黄景仁}《思家》诗:“客序怱怱换物華﹐臨歧絮語暗咨嗟。”{清}{黄景仁}《书馆即事》诗:“客序侵朱明﹐寒飊尚蕭瑟。”

  • 後序-汉语大词典

    後序

    【1】文体名。犹跋。刊于卷末的序文。{宋}{曾巩}有《<李白诗集>後序》。{明}{徐师曾}《文体明辨·题跋》:“凡經傳子史詩文圖書之類﹐前有序引﹐後有後序﹐可謂盡矣。”

  • 循序漸進-汉语大词典

    循序漸進

    【1】顺着次序逐步深入或提高。{明}{袁宗道}《读<论语>》:“循序漸進似非聖人一貫之學矣。”《论语·宪问》“知我者其天乎”{宋}{朱熹}集注:“但知下學而自然上達﹐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清}{薛福成}《分别教案治本治标之计疏》:“彼既就我範圍﹐即可循序漸進﹐將來於彼所難允者﹐相機伺便﹐與之理論。”{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第五节:“至于人类一切都平等﹐那还要经过相当教育﹐循序渐进﹐不能一革命什么都平等。”

  • 循序-汉语大词典

    循序

    【1】依序遵行;顺着次序。{汉}{刘向}《新序·杂事》:“昔蛛蝥作網﹐今之人循序。”{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馆保护华民疏》:“惟須認定主見﹐{中}外一意﹐合力堅持﹐得寸得尺﹐相機籌辦﹐必可循序就範。”{清}{刘大櫆}《问政书院记》:“學也者﹐所以循序優游﹐使深入其中而不自覺也。”

  • 序-汉语大词典

    《廣韻》徐吕切,上語,邪。【1】堂的东﹑西墙。《礼记·丧服大记》:“大夫殯以幬,欑置于西序。”{孔颖达}疏:“欑置于西序者,屋堂西頭壁也。”【2】堂两旁东西厢房。《南齐书·东昏侯纪》:“食後方出,朝賀裁竟,便還殿西序寢。”{宋}{岳珂}《桯史·秦桧死报》:“頃刻之間,堂序懽聲如雷。”《书·顾命》:“西序東嚮。”{孔}传:“東西廂謂之序。”【3】古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汉书·儒林传序》:“三代之道,鄉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周礼·地官·州长》:“春秋以禮會民而射于州序。”{郑玄}注:“序,州黨之學也。”《礼记·王制》:“{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郑玄}注:“皆學名也。”【4】同“[叙]”。次序。《易·文言》:“與四時合其序。”《红楼梦》第六八回:“二人對見了禮,分序坐下。”《庄子·天道》:“春夏先,秋冬後,四時之序也。”【5】谓按次序区分﹑排列。《诗·大雅·行苇》:“序賓以賢。”《前汉书平话》卷上:“{韓信}急忙接着{蕭相}上廳,各序尊卑,禮畢而坐。”《周礼·春宫·肆师》:“以歲時序其祭祀。”{郑玄}注:“序,第次其先後大小。”【6】谓比次;并列。{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臣燕雀微物,與鸞鳳序翼。”【7】同“[叙]”。顺。《墨子·非攻下》:“還至乎{商}{紂}之時,天不序其德。”{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二》:“序,順也。言天不順{紂}之德。”《大戴礼记·保傅》:“言语不序。”{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国语上》“服物……序順”:“序亦順也。《爾雅》曰:‘順,叙也。’”【8】同“[叙]”。表达;叙述。{宋}{曾巩}《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約日皆會,飲酒賦詩,以序去處之情而致綢繆之意。”{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論則析理精微,銘則序事清潤。”【9】同“[叙]”。文体名称。亦称“序文”﹑“序言”。一般是作者陈述作品的主旨﹑著作的经过等,如{汉}{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他人所作的对著作的介绍评述也称序,如{晋}{皇甫谧}《<三都赋>序》。{汉}以前,序在书末,后列于书首。{唐}初,亲友别离,赠言规勉,乃有赠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明}代,又演为寿序体,用以祝寿。亦谓作序文。{五代}{齐己}《喜得自牧上人书》诗:“聞著括囊新集了,擬教誰與序《離騷》。”{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四:“但是{南薰}的书,我却替他序了。”【10】同“[叙]”。指官爵品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卿大夫以序守之。”{杜预}注:“序,位次也。”《晋书·贺循传》:“然〔{循}〕無援於朝,久不進序。”【11】同“[叙]”。旧指按等级次第授官或依照功绩给予奖励。{南朝 齐}{王融}《求自试启》:“若微誠獲信,短才見序,文武更法,惟所施用。”《史记·商君列传》:“序有功,尊有德。”{宋}{王安石}《贺致政赵少保启》:“繇西省諫諍之官,序東宫師保之位。”【12】{唐}{宋}乐曲的一种体裁。{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自注:“散序六遍無拍,故不舞也……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散’自是曲名,如操﹑弄﹑摻﹑淡﹑序﹑引之類。”{宋}{王灼}《碧鸡漫志》:“今黄鍾宫有《三臺夜半樂》,中吕調,有慢,有近拍,有序,不知何者爲正?”{宋}词调名有《霓裳中序第一》﹑《莺啼序》。【13】季节;时节。{唐}{宋之问}《早入清远峡》诗:“秋菊迎霜序,春藤礙日輝。”{南朝 梁}{江淹}《杂体诗·张黄门协》:“有弇興春節,愁霖貫秋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子游》:“僕非土著,以序近清明,將隨大王上墓。”【14】通“[緒]”。功业,事业。《诗·周颂·闵予小子》:“繼序思不忘。”{毛}传:“序,緒也。”{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五》:“序亦事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广部》:“傳曰:‘序,緒也。’此謂序爲緒之假借字。”《汉书·郊祀志》:“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15】通“[緒]”。端绪,头绪。《汉书·韦贤传》:“{楚王}亦有其序。”{颜师古}注:“序,緒也。謂端緒也。”{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材理》:“必也聰能聽序,思能造端。”{宋}{叶適}《金坛县重建学记》:“簡傳注,闢異説,可與言道序歟!”【16】通“[豫]”。安定,安抚。《左传·隐公十一年》:“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一》:“序当讀爲豫,序與豫古通用。”【17】通“[謝]”。过去,逝去。《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游国恩}纂义:“代序,即代謝。序與謝古通用。”【18】通“[徐]”。姓。《礼记·射义》:“{序點},揚觶而語。”{郑玄}注:“{序點}或爲{徐點}……{序},姓;{點},名也。”

  • 序稿-汉语大词典

    序稿

    【1】起稿,拟稿。《老残游记》第十五回:“縣裏正在序稿﹐突然{賈}家遣個抱告﹐言已查出被人謀害形蹟。”

  • 序進-汉语大词典

    序進

    【1】按规定的等级次第升迁。{唐}{元稹}《王惠超左清道率府率制》:“咸當序進﹐式示加恩。”【2】依次前进。《仪礼·燕礼》:“若君命皆致﹐則序進奠觶于篚。”

  • 序賓-汉语大词典

    序賓

    【1】排列宾客的位次。《诗·大雅·行苇》:“序賓以賢。”{宋}{范仲淹}《阳礼教让赋》:“朋酒斯饗﹐序賓之義咸修。”

  • 序説-汉语大词典

    序説

    【1】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称为“序说”。如{宋}{朱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二书之前都有《序说》,辑录有关{孔}{孟}身世﹑言行及前人评论{孔}{孟}的材料。

  • 序别-汉语大词典

    序别

    【1】叙别,话别。{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匆忙中我也不得遣賀序别。”

  • 序爵-汉语大词典

    序爵

    【1】依爵位排列座次。《礼记·中庸》:“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2】按等次授予官爵。《诗·大雅·桑柔》:“告爾憂恤﹐誨爾序爵。”{郑玄}笺:“教女以次序賢能之爵。”

  • 序目-汉语大词典

    序目

    【1】指对读书时辑录的条目加以论述的文字。{宋}{孙之弘}《<习学记言序目>序》:“初﹐先生輯録經史百氏條目﹐名《習學記言》﹐未有論述。自{金陵}歸﹐間研玩羣書﹐更十六寒暑﹐乃成《序目》五十卷。”【2】指序言和目录。{鲁迅}《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3】目次,目录。{清}{吴敏树}《记钞本<震川文>後》:“{瑞安}{項孝廉}{傅霖}來訪余﹐蓋從{性農}所見此書﹐袖以來而鈔其序目云。”

  • 序興-汉语大词典

    序興

    【1】相继而起。《礼记·仲尼燕居》:“下管《象舞》﹐《夏籥》序興。”{孔颖达}疏:“‘《夏籥》序興’者……謂大{夏}文舞之樂以《象舞》次序更遞而興。”

  • 序食-汉语大词典

    序食

    【1】按顺序进食。{汉}{王充}《论衡·自纪》:“{孔子}侍坐於{魯哀公}﹐公賜桃與黍﹐{孔子}先食黍而啖桃﹐可謂得食序矣。然左右皆掩口而笑﹐貫俗之日久也。今吾實猶{孔子}之序食也。”

  • 序定-汉语大词典

    序定

    【1】谓依名分确立。{晋}{袁宏}《後汉纪·献帝纪》:“未有違夫天地之性而可以序定人倫﹐失乎自然之理而可以彰明治體者也。”

  • 序客-汉语大词典

    序客

    【1】鸿胪官之别称。职掌礼宾之事。{清}{梁章鉅}《称谓录·鸿胪寺》:“{沈約}《袖中記》:‘《釋名》曰:鴻臚者﹐本故典客﹐事掌賓禮。{武帝}時﹐更爲鴻臚。鴻﹐大也;臚﹐陳序也。欲人以禮陳序於賓客。’故稱序客。”

  • 序官-汉语大词典

    序官

    【1】《周礼》天官太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及《考工记》等六篇将六官所统率的官属的职掌和人数概略地列于每篇之首,经学家谓之“序官”。

  • 序室-汉语大词典

    序室

    【1】古代幼童就学之所。《汉书·食货志上》:“是月﹐餘子亦在於序室。”

  • 序言-汉语大词典

    序言

    【1】序文。详“序(4)”。

  • 序讚-汉语大词典

    序讚

    【1】见“序贊”。

  • 序齒-汉语大词典

    序齒

    【1】按年龄长幼排定先后次序。《礼记·中庸》:“燕毛﹐所以序齒也。”{孔颖达}疏:“言祭末燕時﹐以毛髮爲次序﹐是所以序年齒也。”燕﹐同“宴”。《水浒传》第二回:“〔{史進}〕便叫莊客去請這當村的三四百{史}家莊户﹐都到家中草堂上序齒坐下。”《儒林外史》第二回:“你衆位是不知道我们學校規矩﹐老友是從來不同小友序齒的。”

  • 序秩-汉语大词典

    序秩

    【1】旧指按品级尊卑为序书列官职姓名。{明}{黄佐}《翰林记》有《序秩》篇。

  • 序立-汉语大词典

    序立

    【1】按品级站立。{周善培}《辛亥四川事变之我》:“至則督署廳事隘﹐不能容﹐皆序立大堂簷下。”{唐}{李翱}《劝河南尹复故事书》:“司録入院﹐諸官於堂上序立﹐司録揖﹐然後坐。”

  • 序引-汉语大词典

    序引

    【1】序和引。二者皆为文体名。“引”大致如序而稍简短。{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至於{班}{傅}之《北征》﹑《西巡》﹐變爲序引﹐豈不褒過而謬體哉!”{宋}{苏洵}父名{序}﹐{洵}文因讳序而称引﹐后人沿用﹐序﹑引遂指同一文体。参阅{陈垣}《史讳举例》。

  • 序績-汉语大词典

    序績

    【1】排比其功绩。《公羊传·僖公四年》:“前此者有事矣﹐後此者有事矣。則曷爲獨於此焉與{桓公}爲主?序績也。”{何休}注:“序﹐次也;績﹐功也。累次{桓公}之功德﹐莫大於服{楚};明德及强夷﹐最爲盛。”

  • 序述-汉语大词典

    序述

    【1】叙述。{陶成章}《浙案纪略序》:“稿既成﹐即擬付印﹐同人皆謂序述過詳﹐事機畢露。”{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相與序述前事﹐彼此慨然。”《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布}得詔陳謝﹐重自序述。”

  • 序順-汉语大词典

    序順

    【1】谓有序。{王引之}《经义述闻·国语上》:“周旋序順者﹐序亦順也。《爾雅》曰:‘順﹐叙也’……比象﹑序順﹐皆順也。文章之有次﹐猶周旋之有序也。”《国语·周语中》:“文章比象﹐周旋序順。”

  • 序戰-汉语大词典

    序戰

    【1】战争或战役开始的第一仗。参见“[初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