儆(儆)是什么意思
儆-古文观止词典
儆jǐng
【词性】:动词
儆戒,警戒(2)。《单子知陈必亡》:其时儆曰。——到时候又警戒人们说。《敬姜论劳逸》: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傍晚检查自己执行法令和刑罚的情形,夜里警戒官员,教他们不要怠慢放荡,然后就去安歇。
儆-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儆jǐng
①警戒,成备。《左传·成公十六年》:“舍于夫渠,不~,郑人覆之。”鲍照《咏双燕》:“岂但避霜雪,当~野人机。”②警报。《后汉书·西羌传》:“无复寇~。”
【儆戒】警戒,戒备。《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欲以遏恶防邪,~未然也。”(遏è:阻止。)
以一儆百-现代汉语大词典
以一儆百yǐ yī jǐng bǎi
【释义】:
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萧复兴《贴深蓝色海绵的球拍》:“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她一通。”
以儆效尤-现代汉语大词典
以儆效尤yǐ jǐng xiào yóu
【释义】:
用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办法,以警告学做坏事的人。鲁迅《文床秋梦》引林丁给《涛声》编者的信:“我以为各人均应先打屁股百下,以儆效尤,余事可一概不提。”
儆-现代汉语大词典
儆jǐng
【释义】:
告戒;警告。如:儆戒;杀一儆百。
儆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儆戒jǐng jiè
【释义】:
警戒;戒惧。郭沫若《棠棣之花》:“我希望你留着不死,把我兄弟的故事传播出去…使天下后世的暴君污吏知道儆戒。”
儆励-现代汉语大词典
儆励jǐng lì
【释义】:
警戒策励。
儆惕-现代汉语大词典
儆惕jǐng tì
【释义】:
戒惧;使戒惧。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我们杀了一个要儆惕一百个,我们的恐怖是如火如荼。”
惩一儆百-现代汉语大词典
惩一儆百chéng yī jǐng bǎi
【释义】:
同“惩一警百”。
惩儆-现代汉语大词典
惩儆chéng jǐng
【释义】:
惩罚之以示警戒。如:从重治罪,以示惩儆。
杀一儆百-现代汉语大词典
杀一儆百shāyījǐngbǎi
【释义】:
也作“杀一警百”。杀一个人以儆戒许多人。郭沫若《孔雀胆》:“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也泛指惩罚一人以儆戒众人。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梅佐贤向徐义德建议开除几个罢工的为首分子,杀一儆百,不然以后日子会更不太平啦。”
示儆-现代汉语大词典
示儆shì jǐng
【释义】:
显示儆戒。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地震在史书上称作灾异,说是上天示儆。”
申儆-现代汉语大词典
申儆shēn jǐng
【释义】:
儆戒;训戒。邹韬奋《抗战以来》:“若任其摩擦,勇于私斗,必怯于公战,敌人与汉奸之所喜,即仁人志士之所忧,应由政府申儆全国。”
以一儆百-汉语大词典
以一儆百
【1】见“以一警百”。
以儆效尤-汉语大词典
以儆效尤
【1】用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办法,以警告学做坏事的人。语本《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鲁迅}《准风月谈·文床秋梦》引{林丁}给《涛声》编者的信:“我以为各人均应先打屁股百下﹐以儆效尤﹐馀事可一概不提。”
儆-汉语大词典
儆
《廣韻》居影切,上梗,見。《廣韻》渠敬切,去映,羣。【1】告戒;警告。《书·伊训》:“制官刑,儆于有位。”{孔}传:“言{湯}制治官刑法,以儆戒百官。”{阿英}《灰色之家》三:“这些反动分子,不严厉法办,是不足以儆其余的。”《新唐书·李栖筠传》:“月蝕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国语·鲁语下》:“夜儆百工,使無慆淫。”{韦昭}注:“儆,戒也。”{清}{王士禛}《居易续谈》:“乃畿輔近地,尚留此穢惡之蹟,僭越之制,何以儆巨憝﹑昭大法哉?”【2】戒备;防备。《左传·成公十六年》:“{鄭子罕}伐{宋}。{宋}{將鉏}{樂懼}敗諸汋陂。退,舍於{夫渠},不儆,{鄭}人覆之。”{杜预}注:“{宋}師不儆備。”{南朝 宋}{鲍照}《咏双燕》之二:“豈但避霜雪﹐當儆野人機。”{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通简》:“兵械所藏,儆火甚嚴,方宴而焚,必奸人所爲。”{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子孙自撰碑志》:“{吕氏}家風,先世碑誌,不假於人,皆子孫自撰,云欲傳慶善於信詞,儆文學之荒墜也。”【3】危急的事件或情况。多指战争言。《後汉书·郭伋传》:“是時朝廷多舉{伋}可爲大司空,帝以{幷部}尚有{盧芳}之儆,且{匈奴}未安,欲使久於其事,故不召。”{李贤}注:“儆,急也。”《逸周书·寤儆》:“維四月朔,王告儆,,召{周公}{旦}曰:‘嗚呼,謀泄哉!’”《水浒传》第一〇一回:“邇來邊庭多儆,國祚少寧。”
儆省-汉语大词典
儆省
【1】警诫省悟。《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王不知儆省﹐必有身弑國亡之禍。”《明史·宋纁传》:“言官極論得失﹐要使人主動心;縱罪及言官﹐上意猶有所儆省。”{明}{李贽}《复焦弱侯书》:“{丁公}此舉大快人意﹐大快生平﹐亦大有功於朝廷矣。從此大有儆省﹐大有震懼﹐不敢慢法以自作殃﹐何可當哉此疏也邪!”{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榜其罪﹐使遠邇所共聞﹐所以興其儆省之念﹐知其所惡而勿爲。”
儆儆-汉语大词典
儆儆
【1】不安貌;戒惧貌。{明}{张居正}《苑田纪》:“然乃抑畏自將﹐稼穡爲念﹐日儆儆焉無淫於觀﹑於逸﹑於遊﹑於田﹐以奉厥邦常﹐祗若明命。”《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毛}传:“耿耿﹐犹儆儆也。”{孔颖达}疏:“仁人既與小人並列﹐恐其害於己﹐故夜儆儆然不能寐﹐如人有痛疾之憂﹐言憂之甚也。”
儆勵-汉语大词典
儆勵
【1】警戒策励。《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帝〕謂宰相曰:‘{漢}制﹐刺史以天條問事﹐{諸葛亮}有武臣七戒﹐朕今參求要道以儆勵羣臣。’”《“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工界諸公〕應當隨學商二界之後﹐以消極罷工手段﹐儆勵政府。”
儆醒-汉语大词典
儆醒
【1】警诫而使醒悟。《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桂遷}想起夢中之事﹐癡呆了半晌:‘昔日我負{施}家﹐今日{尤生}負我﹐一般之理。只知責人不知自責﹐天以此夢儆醒我也。’”
儆蹕-汉语大词典
儆蹕
【1】谓在皇帝出入经过的地方严加戒备,断绝行人。儆,警戒;跸,清道。《周礼·夏官·隶仆》“掌蹕宫中之事”{汉}{郑玄}注:“宫中有事則蹕﹐。{鄭司農}云:‘蹕謂止行者清道﹐若今儆蹕。’”
儆切-汉语大词典
儆切
【1】审慎而切实。{清}{包世臣}《族兄纪三先生郑本<大学><中庸>说序》:“是故{鄭}義宏達儆切﹐無可非議﹐無有滲漏。”
儆懔-汉语大词典
儆懔
【1】戒惧。{清}{吴敏树}《为守斋五叔父暨张叔母五旬双庆之序》:“而侄竊願以斯言者﹐與{夢松}及諸兄弟共儆懔之。”
儆報-汉语大词典
儆報
【1】警报,告急的通知或信号。{明}{杨柔胜}《玉环记·继娶团圆》:“太平時世﹐民安奸盜息﹐三邊烽火無儆報。”
儆戒-汉语大词典
儆戒
【1】警戒;戒备;戒惧。《书·大禹谟》:“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于逸﹐罔淫于樂。”{宋}{司马光}《进<古文孝经指解>表》:“府庫者祖宗之府庫﹐不可以賞非其功;法令者祖宗之法令﹐不可以罰非其罪:慎之重之﹐益自儆戒。”{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五幕:“我希望你留着不死﹐把我兄弟的故事传播出去﹐使天下后世的人晓得有我兄弟这样一位英雄﹐也使天下后世的暴君污吏知道儆戒。”《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法令之設﹐欲以遏惡防邪﹐儆戒未然也。”{明}{张居正}《宵夜勤政》诗:“世泰何曾忘儆戒﹐年豐猶自念寒飢。”
儆備-汉语大词典
儆備
【1】警戒防备。《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尹子奇}益兵圍{睢陽}益急﹐{張巡}於城中夜鳴鼓嚴隊﹐若將出擊者﹐賊聞之﹐達旦儆備。既明﹐{巡}乃寢兵絶鼓。”《左传·成公十六年》:“公待於{壞隤}﹐申宫儆備﹐設守而後行。”《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王素稔{忠賢}惡﹐深自儆備﹐其黨自危。”《後汉书·西羌传》:“又數遣使驛通動静﹐使塞外{羌夷}爲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備。”
儆息-汉语大词典
儆息
【1】警戒慰勉。《清史稿·世祖纪二》:“今一意修省﹐祗懼天戒。大小臣工﹐宜相儆息。”
儆懼-汉语大词典
儆懼
【1】戒惧;警惕和畏惧。{清}{林则徐}《会札澳门厅传谕义律条款》:“其餘各躉船均當儆懼﹐即日全出{老萬山}﹐各奸夷亦須即日附搭回去。”{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老志}密奏謂:‘他日上與{鄭后}皆有難﹐深可儆懼。’”{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知微》:“二公({周公}﹑{太公})之孫子苟能日儆懼於二公之言﹐又豈俟{孔子}出而始議變乎?”《国语·晋语二》:“以主其祭祀﹐且鎮撫其國家及其民人﹐雖四鄰諸侯之聞之也﹐其誰不儆懼於君之威﹐而欣喜於君之德!”
儆鑒-汉语大词典
儆鑒
【1】鉴戒。《新唐书·崔群传》:“比詔學士集前世事爲《辨謗畧》﹐以自儆鑒。”
儆惕-汉语大词典
儆惕
【1】戒惧。《明史·沈溍传》:“帝嘗以勳臣子弟多骫法﹐撰《大誥》二十二篇﹐諭天下武臣皆令誦習﹐使之儆惕。”【2】指使戒惧。{郭沫若}《恢复·如火如荼的恐怖》诗:“我们的眼前一望都是白色﹐但我们是并不觉得恐怖。我们杀了一个要儆惕一百个﹐我们的恐怖是如火如荼。”
儆導-汉语大词典
儆導
【1】警诫疏导。{唐}{白居易}《动静交相养赋序》:“{居易}常見今之立身行事者﹐有失於動﹐有失於静﹐斯由動静俱不得其時與理也。因述其所以然﹐用自儆導。”
儆畏-汉语大词典
儆畏
【1】警惕和畏惧;戒惧。{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八节:“{道光}帝责成他们‘分路兜剿﹐务使该夷片帆不返﹐俾知儆畏。’”{明}{李东阳}《求退录》:“尤願陛下儆畏天戒﹐矜恤民窮。”
儆急-汉语大词典
儆急
【1】紧急(事件)。一般指军情。《後汉书·光武帝纪下》:“初﹐帝在兵閒久﹐厭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自{隴}{蜀}平後﹐非儆急﹐未嘗復言軍旅。”
儆戢-汉语大词典
儆戢
【1】戒惧而有所收敛。{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访拿蠹棍》:“夫新官初蒞﹐當此積弱之餘﹐不大有以振剔之﹐則奸惡無所儆戢﹐而良懦愈致欺凌。”
儆守-汉语大词典
儆守
【1】戒备防守。《东周列国志》第六四回:“〔{齊莊公}〕先侵{衞}地﹐{衞}人儆守﹐不敢出戰。”
儆動-汉语大词典
儆動
【1】打动;引动。{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南北朝乐歌中的歌谣》:“{黄}詩注又云:‘田野踏歌者……其尾腔曰“娘來里﹐媽來里”﹐曰“小籃弟”﹐曰“娘十幾”﹐皆男女儆動之詞也。’”【2】谓戒惧不安。{唐}{无名氏}《大唐传载》:“《洪範》五福獨不言貴者﹐貴近於高危。福之自至猶儆動﹐奈何枉道邀之。”
交儆-汉语大词典
交儆
【1】儆戒;交相儆戒。《国语·楚语上》:“左史{倚相}曰﹐唯子老耄﹐故欲見以交儆子。”{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宋史一》:“彼乃君臣交儆之詞﹐此則專責臣下。”
勸儆-汉语大词典
勸儆
【1】犹劝戒。《明史·丘橓传》:“薦舉糾劾﹐所以勸儆有司也。”
呼儆-汉语大词典
呼儆
【1】谓高呼报警。《管子·制分》:“兵不呼儆……呼儆則敵人戒。”
寇儆-汉语大词典
寇儆
同“[寇警]”【1】《後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自{零昌}﹑{狼莫}死後﹐諸{羌}瓦解﹐{三輔}﹑{益州}無復寇儆。”
戒儆-汉语大词典
戒儆
【1】见“戒警”。
時儆-汉语大词典
時儆
【1】适时的警告。《国语·周语中》:“其時儆曰:‘收而場功﹐■而畚梮。’”{韦昭}注:“時儆﹐時以儆告其民也。”
殺一儆百-汉语大词典
殺一儆百
亦作“[殺一警百]”【1】杀一个人以儆戒许多人。{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亦泛指惩罚一人以儆戒众人。{清}{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送難者皆天下黠猾游説而貌爲老成迂拙者也。{粤省}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紳士中未必無之﹐宜殺一儆百。”送﹐一本作“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梅佐贤}向{徐义德}建议开除几个罢工的为首分子﹐杀一儆百﹐不然以后日子会更不太平啦。”
懲一儆百-汉语大词典
懲一儆百
【1】见“懲一警百”。
懲儆-汉语大词典
懲儆
【1】见“懲警”。
示儆-汉语大词典
示儆
【1】显示儆戒。{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自昔帝王敬天勤政﹐凡遇垂象示儆﹐必實修人事﹐以答天戒。”{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地震在史书上称作灾异﹐说是上天示儆。”《清史稿·高宗纪一》:“丁卯﹐以星變示儆﹐詔修省。”
申儆-汉语大词典
申儆
【1】儆戒;训戒。《清史稿·礼志十二》:“詔以易名之典﹐不容冒濫﹐嚴切申儆﹐且下{培敬}吏議。”{邹韬奋}《抗战以来》五:“若任其摩擦﹐勇于私斗﹐必怯于公战﹐敌人与汉奸之所喜﹐即仁人志士之所忧﹐应由政府申儆全国。”《左传·宣公十二年》:“在軍﹐無日不討軍實而申儆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三月﹐甲子﹐下詔申儆官吏﹐求直言。”
箴儆-汉语大词典
箴儆
【1】犹规戒。《国语·楚语上》:“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韦昭}注:“箴﹐刺也;儆﹐戒也。”《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五年》:“{仁宗皇帝}講學之外﹐爲圖鑒古﹐不忘箴儆;又圖寫三朝事迹﹐欲子孫知祖宗之功烈。”
責儆-汉语大词典
責儆
【1】责罚以示警戒。{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摘拿顽户》:“奸頑里户﹐有銀不肯先納。及至臨比﹐始稱辦有現銀未及入櫃﹐亦必責儆。”
規儆-汉语大词典
規儆
【1】见“規警”。
巡儆-汉语大词典
巡儆
【1】见“巡警”。
邊儆-汉语大词典
邊儆
【1】见“邊警”。
觸目儆心-汉语大词典
觸目儆心
【1】看到某种情况而引为儆戒。{清}{林则徐}《拿獲行劫盗犯袁溃等审明定拟折》:“並將各犯首級在於上下游江干梟示﹐俾各觸目儆心。”
訓儆-汉语大词典
訓儆
【1】犹训诫。{宋}{洪迈}《容斋续笔·贻子录》:“意必{高從誨}擅{荆渚}時﹐賓僚如{孫光憲}輩所編﹐皆訓儆童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