諍(諍)是什么意思
匡諍-汉语大词典
匡諍
【1】指出错误,劝人改正。{清}{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纂>序》:“{無錫}{薛叔耘}﹐頗與商訂此編;{桐城}{蕭穆}{敬甫}﹐雖未録其文﹐而匡諍啓發﹐裨助宏多﹐皆{孔子}所謂益友也。”
交諍-汉语大词典
交諍
【1】互相争吵。《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珍}在軍嘗私迎其室於{汴}﹐而不先請﹐{太祖}疑之﹐密令{唐賓}察之﹐二將不相下﹐因而交諍。”
廷諍-汉语大词典
廷諍
【1】廷争。{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蒲城王文恪公尸谏》:“明日復廷諍﹐甚苦﹐上怒﹐拂衣而起。”{唐}{杜甫}《寄狄明府博济》诗:“國嗣初將付諸{武}﹐公獨廷諍守丹陛。”{宋}{孔平仲}《续世说·宠礼》:“{武后}信重{狄仁傑}﹐羣臣莫及﹐常謂之國老而不名。{仁傑}好面折廷諍﹐太后每屈意從之。”
忿諍-汉语大词典
忿諍
【1】见“忿争”。
硬諍-汉语大词典
硬諍
【1】强辩;抵赖。《水浒传》第四六回:“{石秀}道:‘嫂嫂﹐你休要硬諍﹐教你看箇證見。’”
相諍-汉语大词典
相諍
【1】直言规劝。{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威烈王》:“使{連}以口舌相諍﹐安得至此。”{清}{恽敬}《张皋文墓志铭》:“而{皋文}齗齗以善相諍不敢隱。”
苦諍-汉语大词典
苦諍
【1】犹苦争。諍, 通“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孟勞者﹐{魯}之寶刀名﹐亦見《廣雅》。近在{齊}時﹐有{姜仲岳}謂:‘{孟勞}者﹐公子左右﹐姓{孟}名{勞}﹐多力之人﹐爲國所寶。’與吾苦諍。”【2】苦谏。《新唐书·崔玄亮传》:“{玄亮}率諫官叩{延英}苦諍﹐反復數百言。{文宗}未諭。”
諍-汉语大词典
諍
“[诤]”的繁体字。《廣韻》側迸切,去諍,莊。【1】直言规劝。{汉}{刘向}《说苑·臣术》:“有能盡言於君﹐用則留之﹐不用則去之﹐謂之諫﹔用則可生﹐不用則死﹐謂之諍。”《新唐书·崔玄亮传》:“{玄亮}率諫官叩{延英}苦諍﹐反復數百言。”{明}{方孝孺}《三贤赞》:“正色危言﹐以犯以諍。”【2】通“[靖]”。细小。参见“[諍人]”。【3】通“[静]”。《孙膑兵法·八阵》:“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陣則知八陣之經﹐見勝而戰﹐弗見而諍﹐此王者之將也。”{邓泽宗}注﹕“諍﹐借爲静。意謂没有取勝的把握就按兵不動。”
諍-汉语大词典
諍
“[诤]”的繁体字。《集韻》甾莖切,平耕,莊。【1】通“[争]”。争讼﹔争论。{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德经》:“天下樂隼而弗猒也﹐非以其無諍與?故〔天下莫能與〕諍。”{晋}{葛洪}《抱朴子·塞难》:“彼誠以天下之必無仙﹐而我獨以實有而與之諍﹐諍之彌久﹐而彼執之彌固。”{宋}{范仲淹}《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公上言非便﹐復與執政諍於帝前。”{清}{恽敬}《张皋文墓志铭》:“{文正}潛察得之﹐則大喜﹐故屢進達之﹐而{臯文}齗齗以善相諍﹐不敢隱。”【2】通“[争]”。争夺﹔争竞。《战国策·秦策二》:“有兩虎諍人而鬭者﹐{管莊子}將刺之。”《韩诗外传》卷四:“其於百官伎藝之人也不與諍能﹐而致用其功。”{许维遹}校释﹕“諍﹐本或作争。”【3】用同“[睁]”。瞪大着眼睛。{明}{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諕得我如癡似諍﹐眼花。”
諍治-汉语大词典
諍治
【1】谓争着采取治国之道。諍﹐通“争”。《吕氏春秋·似顺》:“{鐸}之言固曰:‘見樂則淫侈﹐見憂則諍治﹐此人之道也。’”{陈奇猷}校释:“見憂則諍治﹐猶言見憂則競相爲治也。”
諍戒-汉语大词典
諍戒
【1】告诫。《孙膑兵法·威王问》:“倅險增垒﹐諍戒毋動。”
諍訴-汉语大词典
諍訴
【1】诉讼。諍﹐通“争”。{唐}{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幸天下無事﹐人安穀熟﹐無兵期﹑軍須﹑逋負﹑諍訴之勤﹐足以爲學﹐自强自勉於未聞之間。”
諍論-汉语大词典
諍論
【1】争论。諍﹐通“争”。{北周}{慧命}《详玄赋》:“絶諍論於封想﹐息是非於妄情。”《水浒传》第三六回:“一時恃酒諍論鬪毆﹐致被悮殺身死。”{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但佛性本始之辯乃在{南北朝}羣計競起之後﹐强爲分别﹐常至無謂。{道生}之時﹐必無此諍論也。”
諍氣-汉语大词典
諍氣
【1】竞争好胜的意气。諍﹐通“争”。《韩诗外传》卷四:“問楛者不告﹐告楛者勿問。有諍氣者勿與論。”
諍士-汉语大词典
諍士
【1】直言谏诤之士。{清}{周亮工}《橄榄》诗:“自是聖朝容諍士﹐争馳諫果入{長安}。”
諍友-汉语大词典
諍友
【1】能直言规劝的朋友。《白虎通·谏诤》引《孝经》:“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今本《孝经·谏争》作“争友”。{宋}{王迈}《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序:“{時中}吾諍友也。”{夏衍}《生活﹑题材﹑创作》:“我们不该把批评家当作敌人﹐而应该把批评家当作诤友。”
諍厭-汉语大词典
諍厭
【1】见“諍懕”。
諍訟-汉语大词典
諍訟
【1】争辩﹔争论。諍﹐通“争”。《後汉书·徐防传》:“每有策試﹐輒興諍訟﹐論議紛錯﹐互相是非。”{唐}{李白}《赠刘都使》诗:“{銅官}幾萬人﹐諍訟清玉堂。”{清}{陈鳣}《对策》卷五:“然考{漢}時對策﹐已有諍訟是非者也。”
諍心-汉语大词典
諍心
【1】争高下之心。諍﹐通“争”。{明}{李贽}《与河南吴中丞书》:“雖時時與師友有諍有講﹐然師友總不以我爲嫌者﹐知我無諍心也﹐彼此各求以自得也。”
諍懕-汉语大词典
諍懕
【1】谓对友人直言规劝而使之心服。{南朝} {宋}{颜延之}《庭诰文》:“豈若拒其容而簡其事﹐静其氣而遠其意﹐使言必諍懕﹐賓友清耳﹐笑不傾撫﹐左右悦目。”《宋书·颜延之传》作“諍厭”。
諍臣-汉语大词典
諍臣
【1】谏诤之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白虎通·谏诤》引《孝经》:“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唐}{白居易}《采诗官》诗:“諍臣杜口爲冗員﹐諫鼓高懸作虚器。”{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三章:“{段氏}就是这样极其精审地进行研究工作的。他是{许氏}的功臣﹐又是{许氏}的诤臣。”
諍藪-汉语大词典
諍藪
【1】争讼的渊薮。諍﹐通“争”。{清}{魏源}《小学古经叙》:“夫執古本以攻改本者順而易﹐執改本以争古本者逆而難﹐此《大學》所以久成諍藪也。”
諍引-汉语大词典
諍引
【1】直言规劝和引导。{宋}{宋祁}《蔡襄知谏院制》:“噫﹐諍引之道﹐今昔異宜﹐蓋論高者虚而難從﹐議瑣者卑而無體﹐裁訂其要﹐俾可底行。”
諍言-汉语大词典
諍言
【1】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清}{吴伟业}《下相怀古》诗:“{亞父}無諍言﹐奇計非所望。”{邹韬奋}《抗战以来》附录《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各黨各派明達公正之士﹐固已屢上諍言﹐即文化界同人亦嘗一再呼﹐冀蒙採納。”
諍辭-汉语大词典
諍辭
【1】争讼之辞。諍﹐通“争”。{南朝} {齐}{谢朓}《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高閣常晝掩﹐荒階少諍辭。”{唐}{岑参}《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一縣無諍辭﹐有時開道經。”
諍子-汉语大词典
諍子
【1】能直言劝谏父亲的儿子。《白虎通·谏诤》引《孝经》:“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今本《孝经·谏争》作“争子”。
諍舌-汉语大词典
諍舌
【1】喻正直之言。{唐}{孙樵}《文贞公笏铭》:“不逆不怫﹐笏則公笏。緊拱在列﹐諍舌不發。”
諍諫-汉语大词典
諍諫
【1】直言劝谏。{郑振铎}《桂公塘》二:“当时{陈宜中}为丞相的时候﹐{伯颜}也遣人来要{宜中}去面讲和款﹐那时{天祥}在他的幕下﹐再三的诤谏道:‘相公该为国家自重。’”
諍人-汉语大词典
諍人
【1】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之人。諍﹐通“靖”。《列子·汤问》:“從中州以東四十萬里得{僬僥國}﹐人長一尺五寸。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寸。”{杨伯峻}集释引{秦恩复}曰:“‘諍’﹐《山海經》作‘靖’。”
諍訮-汉语大词典
諍訮
【1】争执。諍﹐通“争”。{刘师培}《与人论文书》:“異家别解﹐諍妍類數﹐■詰所施﹐側抵旁■。”
諍論-汉语大词典
諍論
【1】直言规劝的言论。{清}{吴伟业}《题华山檗庵和尚画像》诗:“諍論總銷隨諫草﹐故人已隱{祝融峯}。”{茅盾}《子夜》九:“你的危言诤论﹐并不能叫{小杜}居安思危﹐反使得他决心去及时行乐﹐今夕有酒今夕醉!”
諍競-汉语大词典
諍競
【1】竞争﹔争论。諍﹐通“争”。《万善同归集》卷一:“如今不論見性﹐罔識正宗﹐多執是非﹐紛然諍競﹐皆不了祖佛蜜意。”
誦諍-汉语大词典
誦諍
【1】谏诤。《新唐书·褚遂良传》:“帝既平{高昌}歲調兵千人往屯﹐{遂良}誦諍不可﹐帝志取西域﹐寘其言不用。”
論諍-汉语大词典
論諍
【1】见“論争”。
諫諍-汉语大词典
諫諍
【1】直言规劝。{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歷觀{秦}{漢}以及{五代}﹐諫諍而死﹐蓋數百人。”一本作“諫争”。《韩诗外传》卷十:“言{文王}咨嗟﹐痛{殷商}無輔弼諫諍之臣而亡天下矣。”{叶君健}《自由》十四:“{吴春茂}说这番话的态度﹐正如一个忠臣在对皇帝进行谏诤一样﹐语调非常诚恳。”
諠諍-汉语大词典
諠諍
【1】喧嚷争吵。{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直性婆羅門曰:‘勿誼諍也﹐宜共分之。’”
顯諍-汉语大词典
顯諍
【1】公开地谏诤。{明}{沈德符}《野獲编·列朝二·壬寅上寿》:“大小監局﹐競奢鬭侈﹐罄其力以備進奉……諫官無敢以其事顯諍者。”
面折廷諍-汉语大词典
面折廷諍
【1】见“面折廷争”。
面諍-汉语大词典
面諍
【1】当面谏劝。《清史稿·仁宗纪》:“不敢面諍﹐退有後言﹐貌合而情暌﹐是即乖也。”
鬥諍-汉语大词典
鬥諍
亦作“[鬭諍]”【1】同“[鬥争]”。{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由此濟洞二宗﹐各以其所見﹐互相是非﹐浴血而戰……夫豈所謂鬭諍堅固者非耶?”《百喻经·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二人鬭諍﹐遂至天明﹐既相覩已﹐方知非鬼。”《陈书·傅縡传》:“讎敵鬭訟﹐豈我事焉;罪業聚集﹐鬭諍者所畏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