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誤

誤(誤)是什么意思

  • 一念之誤-汉语大词典

    一念之誤

    【1】见“一念之差”。

  • 一差二誤-汉语大词典

    一差二誤

    【1】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京本通俗小说·快嘴李翠莲记》:“罷﹐罷﹐我兩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誤﹐被人耻笑。”{沙汀}《兽道》:“一个脾气大﹐一个不懂事﹐若是有了一差二误﹐没把我这个老婆子骂死了哩!”

  • 一誤再誤-汉语大词典

    一誤再誤

    【1】谓一再失误。语本《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以傳國之意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上:“阿母以錢樹子望﹐常勒高價。姬曰:‘兒不知賤質值幾金錢﹐將以奇貨居之﹐使兒一誤再誤。迴首前塵﹐終入苦海。’”{{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徒以誤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一误再误﹐而卒自陷于穷途。”

  • 三人誤大事, 六耳不通謀-汉语大词典

    三人誤大事, 六耳不通謀

    【1】喻人多不易保密。{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豈不聞三人誤大事﹐六耳不通謀。”

  • 不誤間-汉语大词典

    不誤間

    【1】不留心。{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二折楔子:“我不誤間撞着你﹐我陪口相告﹐做小伏低。”

  • 乖誤-汉语大词典

    乖誤

    【1】错谬。《续孽海花》第三九回:“若作‘屈躬’﹐則文義乖誤矣。”《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愚以官爵﹐今之所急﹐不宜乖誤。囚自忘至微﹐又作《官職訓》及《辯釋名》各一卷﹐欲表上之。”《坛经·付嘱品》:“汝等向後﹐遞代流傳﹐毋令乖誤。”

  • 承誤-汉语大词典

    承誤

    【1】沿袭谬误。{章炳麟}《<文始>叙例》:“{李斯}作篆﹐多所承誤。”

  • 刊誤-汉语大词典

    刊誤

    【1】订正讹误。亦有以“刊误”为书名者。如《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李涪}《刊误》二卷,《宋史·艺文志一》载有{刘攽}《汉书刊误》四卷。【2】刻印造成的文字讹误。{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可能是{杜甫}没有记准确﹐也可能是‘十年许’的笔误或者刊误。”

  • 勘誤-汉语大词典

    勘誤

    【1】校正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如:勘误表。

  • 延誤-汉语大词典

    延誤

    【1】迟延耽误。{清}{林则徐}《札苏藩司儹修宝山海塘工程并查报各项款数》:“邇來天氣晴霽﹐亟應乘時儹修完固﹐以資捍禦﹐未便稍事延誤。”{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转信殊多延误﹐此后赐示﹐似不如由内山书店转也。”

  • 干誤-汉语大词典

    干誤

    【1】谓冲犯而使错乱。{三国} {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斩断》:“干誤次第﹐才可呵止﹐度營出入﹐不由門户﹐不自啟白﹐姦邪所起﹐知者不告﹐罪同一等。”

  • 差誤-汉语大词典

    差誤

    亦作“[差悮]”【1】错误,差错。《朱子语类》卷九二:“{政和}中編此書時﹐多非其人﹐所以差誤如此。”{唐}{韩愈}《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臣當修撰之時﹐史官{沈傳師}等採事得於傳聞﹐詮次不精﹐致有差誤。”《韩非子·制分》:“是以賞罰擾亂﹐邦道差誤﹐刑賞之不分白也。”{元}{史樟}《庄周梦》第二折:“便誘的心猿順﹐怎防着意馬驕﹐奴不如金丹修煉﹐差悮在分毫。”

  • 坐誤-汉语大词典

    坐誤

    【1】坐失(时机)。{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否则﹐因循坐误﹐责有攸归;全国丧亡﹐嗟悔无及。”【2】犯误判罪。{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後记》:“忽一人獨呼曰:‘寃哉{荷花兒}﹐殺人者我也。’兵卒逮至法場﹐輸服無異辭。時{荷花兒}已刑畢﹐故翁與曹郎{徐貿源}而下﹐皆坐誤罷歸。”

  • 垢誤-汉语大词典

    垢誤

    【1】谓蒙耻受害。《後汉书·刘虞传》:“諸君各據州郡﹐宜共勠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以相垢誤邪!”

  • 失誤-汉语大词典

    失誤

    亦作“[失悮]”【1】疏忽;耽误。《水浒传》第三九回:“兄弟小心﹐不要貪酒﹐失誤了哥哥飲食。”{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他則道官身休失誤﹐啟口更無詞。”{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如大學士{馬爾賽}﹑{訥親}﹐皆以失誤軍機﹐即行正法。”【2】差错;过错。《汉书·梁平王刘襄传》:“更審考清問﹐著不然之效﹐定失誤之法﹐而反命於下吏。”《红楼梦》第八十回:“{寶蟾}又喬裝躲閃﹐連忙縮手;兩下失悮﹐‘豁啷’一聲﹐茶碗落地。”{宋}{姜夔}《续书谱·草》:“若泛學諸家﹐則字有工拙﹐筆多失誤。”《水浒传》第八一回:“你兩個就從索上盤將出來。四更爲期﹐不可失悮。”{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革命者宁愿在大风大浪中照见自己﹐改正失误。”

  • 爽誤-汉语大词典

    爽誤

    【1】失误。{唐}{刘知幾}《史通·探赜》:“夫以彼聿修﹐傳諸詒厥﹐欲求實録﹐難爲爽誤。”

  • 奪誤-汉语大词典

    奪誤

    【1】抄刊古书而形成的文字脱漏或讹误。{郭沫若}《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不幸{刘商}的序文抄本有夺误﹐脱了一个‘嫁’字﹐便由{朱文长}妄作聪明而把{董生}解为{董庭兰}。”{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扬州二十四桥》:“按依此數之﹐未足二十四數﹐疑有奪誤也。”

  • 衍誤-汉语大词典

    衍誤

    【1】增衍和讹误。{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张南山文》:“二十四史浩如煙海﹐大義微恉﹐前人亦多未窺見﹐字句之衍誤﹐則更不勝爬梳。”

  • 舛誤-汉语大词典

    舛誤

    【1】差错;谬误。《隋书·王劭传》:“{劭}具論所出﹐取書驗之﹐一無舛誤。”{蔡元培}《致<新青年>记者》:“政学会演说﹐报纸所载有漏脱﹐有舛误。”{金}{王若虚}《史记辩惑二》:“{左}氏之説﹐未必皆可信﹐然{遷}之所記﹐實以是爲據焉﹐則其舛誤不得不辨也。”

  • 屏風誤點-汉语大词典

    屏風誤點

    【1】指{曹不兴}画屏风误落墨迹之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曹不興}﹐{吴興}人也。{孫權}使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成蠅狀。{權}疑其真﹐以手彈之。”{唐}{王维}《故人张諲以诗见赠聊获酬之》诗:“屏風誤點惑{孫郎}﹐團扇草書輕内史。”

  • 玩誤-汉语大词典

    玩誤

    亦作“[玩悮]”【1】玩忽耽误。{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解给》:“例係牌提﹐而先行起解﹐固屬急公。但忽值牌提﹐而徵比不前﹐猝無以應﹐反爲玩悮。”{黄鸿寿}《假饰立宪及组织贵族内阁》:“冬十一月﹐革{甘肅}布政使{毛慶蕃}職﹐因玩誤憲政也。”

  • 枉誤-汉语大词典

    枉誤

    【1】错误,差误。《元典章·吏部八·案牍》:“詞理不可考視﹐情實不可悉知﹐伏慮其間枉誤必多。”

  • 東差西誤-汉语大词典

    東差西誤

    【1】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原約一到任所差人進京圖幹此事﹐誰知所托去的﹐多不得力。我這裏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箇信來﹐定是東差西誤的。”

  • 正誤-汉语大词典

    正誤

    【1】勘正错误。如:正误表。

  • 歧誤-汉语大词典

    歧誤

    亦作“[歧悮]”【1】差错,错误。{清}{章学诚}《校雠通义·辨嫌名》:“此則人名字號之不一﹐亦開歧悮之端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如明早五更起身﹐今晩即將路程單交與各軍總制﹐熟記在心﹐以便帶兵按程前行﹐不致歧誤。”{清}{恽敬}《读<晏子>一》:“〔《晏子春秋》〕蓋由采掇所就﹐故書中歧誤複重多若此。”

  • 故誤-汉语大词典

    故誤

    【1】法律用语。知而故犯与误犯。《後汉书·郭躬传》:“有兄弟共殺人者……帝以兄不訓弟﹐故報兄重而減弟死。中常侍{孫章}宣詔﹐誤言兩報重﹐尚書奏{章}矯制﹐罪當斬。帝復召{躬}問之﹐{躬}對‘{章}應罰金。’帝曰:‘{章}矯詔殺人﹐何以罰金?’{躬}曰:‘法令有故誤﹐{章}傳命之謬﹐於事爲誤﹐誤者其文則輕。’”{唐}{崔融}《代宰相上尊号表》:“除指斥之坐﹐議故誤之條。”

  • 曠誤-汉语大词典

    曠誤

    【1】疏忽;耽误。{郑观应}《盛世危言·邮政上》:“遇有軍務﹐羽檄飛馳﹐又必增設驛馬﹐公家之費累萬盈千﹐而積弊所叢﹐時虞曠誤。”{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因辦釐而曠誤職守﹐既恐莫肅官常;因辦釐而儕伍商民﹐更覺有乖治體。”

  • 沿誤-汉语大词典

    沿誤

    【1】因袭谬误。{清}{叶廷琯}《吹网录·亭林年谱有沿误处》:“就{車}譜所載﹐{石州}尚間有沿誤未爲改正者。”

  • 淪誤-汉语大词典

    淪誤

    【1】沉溺于谬误。《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一》:“南國有儒生﹐迷方獨淪誤。”{李善}注:“沈淪謬誤也。”{唐}{皇甫冉}《题裴二十一新园》诗:“窮年無牽綴﹐往事惜淪誤。”

  • 挂誤-汉语大词典

    挂誤

    【1】贻误;连累。《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惹了這場大禍便走了﹐日後破案﹐也難免挂誤。”《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倒有心給你們一瓶子油﹐又怕挂誤着打竊盜官司。”【2】因受连累而失官。{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楊守知}﹐字{次也}﹐{康熙}庚辰進士。以道員挂誤﹐候補{南河}。”《红楼梦》第六一回:“雖然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兒﹐人才説他。雖不加刑﹐也革出不用。朝廷原有挂誤的﹐到底不算委屈了他。”

  • 擔誤-汉语大词典

    擔誤

    【1】贻误﹐因拖延而误事。《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只是他無家無室﹐終是我母子擔誤了他。”{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其意見正有此病﹐最能擔誤人﹐不可不滌除耳。”《儒林外史》第七回:“考選還在明年﹐你要等除服﹐所以擔誤。”{元}{施惠}《一枝花·咏剑》套曲:“則爲俺未遂封侯把他久擔誤。”

  • 擱誤-汉语大词典

    擱誤

    【1】犹耽误。{吴组缃}《山洪》十四:“他的婚期就在这两天﹐恐怕要搁误了。”

  • 脱誤-汉语大词典

    脱誤

    【1】脱漏﹑错误。{钱锺书}《<围城>重印前记》:“这部书初版时的校读很草率﹐留下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後汉书·安帝纪》:“詔謁者{劉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蓺術﹐整齊脱誤﹐是正文字。”{唐}{刘知幾}《史通·古今正史》:“{劉向}取校{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文﹐脱誤甚衆。”{郭沫若}《我怎样写<棠棣之花>》:“《战国策》本是由零星的篇简集成的书﹐文字亦多脱误。”{清}{孙星衍}《<说文>序》:“{漢}人之書多散佚﹐獨《説文》有完帙﹐蓋以歷代刻印得存﹐而傳寫脱誤﹐亦所不免。”【2】疏忽失误。《後汉书·刘宽传》:“物有相類﹐事容脱誤。”

  • 營誤-汉语大词典

    營誤

    【1】惑乱。營,通“”。《新唐书·李绛传》:“此非陛下意﹐必憸人以此營誤上心。”

  • 惑誤-汉语大词典

    惑誤

    【1】谓迷之使误。《汉书·马宫传》:“臣知妾不得體君﹐卑不得敵尊﹐而希指雷同﹐詭經辟説﹐以惑誤上。”【2】使之疑而误之。《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聰明兮﹐虚惑誤又以欺。”{姜亮夫}校注:“使之疑而誤之也。”

  • 愆誤-汉语大词典

    愆誤

    【1】差错。{清}{阮元}《文言说》:“故同爲一言﹐轉相告語﹐必有愆誤。”{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慮有愆誤﹐則練句協音﹐以便記誦。”

  • 磨刀不誤砍柴工-汉语大词典

    磨刀不誤砍柴工

    【1】谓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不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可以加快进程。{{李良杰}{俞云泉}}《较量》第三章:“磨刀不误砍柴工嘛!看起来是慢﹐实际上是快。”

  • 疑誤-汉语大词典

    疑誤

    亦作“[疑悮]”【1】迷惑贻误。{宋}{洪迈}《容斋随笔·浅妄书》:“俗間所傳淺妄之書﹐如所謂《雲仙散録》﹑《老杜事實》﹑《開元天寶遺事》之屬﹐皆絶可笑……此皆顯顯可言者﹐固鄙淺不足攻﹐然頗能疑誤後生也。”《东观汉记·尹敏传》:“讖書非聖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頗類世俗之辭﹐恐疑誤後生。”{唐}{陆龟蒙}《甫里先生传》:“先生恐疑悮後學﹐乃書摭而辨之。”【2】误解。{唐}{李商隐}《凉思》诗:“北斗兼春遠﹐{南陵}寓使遲。天涯占夢數﹐疑誤有新知。”【3】不清楚或失误之处。{宋}{洪迈}《容斋随笔·京师老吏》:“翰苑有{孔目吏}﹐每學士制草出﹐必據案細讀﹐疑誤輒告。”

  • 耗誤-汉语大词典

    耗誤

    【1】耽误。{李大钊}《今》:“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

  • 耽誤-汉语大词典

    耽誤

    【1】拖延贻误。{浩然}《艳阳天》第二章:“在这一刻千金的时候﹐白白耽误了半个月﹐抢种晩庄稼根本就来不及了。”{冰心}《我的朋友的母亲》:“你是有家有孩子的人﹐散了就完了﹐人家F小姐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岂不就被你耽误了。”《金史·天文志》:“有童謡云:‘青山轉﹐轉山青。耽誤盡﹐少年人。’蓋言是時人皆爲兵﹐轉鬪山谷﹐戰伐不休﹐當至老也。”《水浒传》第八回:“{林冲}道:‘感謝泰山厚意﹐只是{林冲}放心不下﹐枉自兩相耽誤。’”《红楼梦》第二四回:“早告訴我一聲兒﹐多大點子事﹐還值的耽誤到這會子。”

  • 聰明自誤-汉语大词典

    聰明自誤

    【1】见“聰明反被聰明誤”。

  • 聰明反被聰明誤-汉语大词典

    聰明反被聰明誤

    【1】谓聪明人反为聪明所误。语本{宋}{苏轼}《洗儿》诗:“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刘绍棠}《两草一心》:“他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连写了好几遍深刻检查﹐才算脱险。”亦省作“[聰明誤]”﹑“[聰明自誤]”。《西湖二集》卷四:“{蘇東坡}曉得一生吃虧在聰明二字﹐所以有感作這首詩﹐然與其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如做個愚蠢之人﹐一生無災無難﹐安安穩穩﹐做到九棘三槐﹑極品垂朝﹐何等快活﹐何等自在!”{从维熙}《北国草》第五章一:“我们希望你﹐不要玩弄小聪明﹐你已经不止一次‘聪明’反被‘聪明’误了。”{明}{收春主人}《懒画眉·男遭闪》曲:“一時懞懂把聰明誤﹐棄李尋桃惹咲多。”{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四:“文被聰明誤﹐材因患難多。”{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马士英有才艺》:“録而存之﹐非謂不以人廢言﹐欲使世之閲其文者﹐知其聰明自誤耳。”

  • 聰明誤-汉语大词典

    聰明誤

    【1】见“聰明反被聰明誤”。

  • 虧誤-汉语大词典

    虧誤

    亦作“[虧悮]”【1】差错。{明}{唐顺之}《凤阳等处灾伤疏》:“但容臣暫借{淮}{揚}漕米五六萬石。待臣防過春汛﹐半年之後﹐收拾餘銀﹐多方糴買﹐運還京倉。此只遲五六萬石半年之運﹐臣必不敢虧誤。”《水浒传》第十三回:“奉相公鈞旨﹐教你兩箇俱各用心。如有虧悮處﹐定行責罰。若是贏時﹐多有重賞。”

  • 罣誤-汉语大词典

    罣誤

    【1】谓因过失或牵连而受到处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年餘﹐公爲給諫之黨奏劾免官﹐小有罣誤。”《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昨日聽見個朋友講起﹐説老師在河工上有個小小的罣誤﹐却也不知其詳。”《老残游记》第七回:“前任養小隊五十名﹐盗案仍是疊出﹐加以虧空官■﹐因此罣誤去官。”

  • 筆誤-汉语大词典

    筆誤

    【1】书写时的失误。{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安南四臣》:“{江}記作‘二臣’﹐殆偶筆誤耳。”{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笞二百系笞一百之误》:“我在《又是‘古已有之’》里说{宋}朝禁止做诗﹐‘违者笞一百’﹐今天看见副刊﹐却是‘笞二百’﹐不知是我之笔误﹐抑记者先生校者先生手民先生嫌其轻而改之欤?”{唐}{黄滔}《误笔牛赋》:“徒見奇於手巧﹐了莫知其筆誤。”{清}{黄遵宪}《杂感》诗:“{燕}相説{郢}書﹐{越}人戴章甫﹐多歧道益亡﹐舉燭乃筆誤。”

  • 筆誤作牛-汉语大词典

    筆誤作牛

    【1】《晋书·王献之传》:“{桓温}嘗使〔{王獻之}〕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駮牸牛﹐甚妙。”后因以“筆誤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

  • 絓誤-汉语大词典

    絓誤

    【1】因受牵连而失官。{宋}{文莹}《湘山野录续录》:“公曰:‘其將奈何?’吏曰:‘幸公之算未盡﹐暫絓誤至此爾﹐但遣之﹐俾託生可却還。’”{金}{元好问}《中州集·史御史肃》:“{大中}黨獄起﹐爲所絓誤﹐謫{静難軍}節度副使。”《清史稿·圣祖纪一》:“丙申﹐詔曰:‘逆賊倡亂﹐仰服天誅﹐絓誤之徒﹐宜從寬典。’”

  • 繆誤-汉语大词典

    繆誤

    【1】错误。{唐}{冯贽}《云仙杂记·握麦芒刁字》:“{牛僧孺}進士時﹐常握麥芒刁字﹐有繆誤﹐隨手删割點定。”{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王小大}〕廣筵長席﹐人勸一觴﹐皆膝席歡受﹐又工于酒﹐糾觥録事﹐無毫髮繆誤。”《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三家言經﹐各有回舛﹐然猶悉本之聖人﹐其得與失蓋十五﹐義或繆誤﹐先儒畏聖人﹐不敢輒改也。”

  • 豕誤-汉语大词典

    豕誤

    【1】犹豕亥。{清}{朱彝尊}《风怀二百韵》:“問年愁豕誤﹐降日叶蛇祥。”

  • 貽誤-汉语大词典

    貽誤

    亦作“[貽悮]”【1】耽误。《红楼梦》第九三回:“若有並未告假﹐私自出去﹐傳唤不到﹐貽誤公事的﹐立刻給我打了攆出去!”{太平天囯}{洪仁玕}《戒浮文巧言谕》:“倘或聽之不聰﹐即將貽誤非淺。”{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儻再不知自愛﹐貽悮公事﹐白簡具在﹐不能爲爾輩恕矣。”{鲁迅}《书信集·致李桦》:“在信中发表个人意见不要紧﹐倘一公开﹐深恐贻误大局。”

  • 跌誤-汉语大词典

    跌誤

    【1】差误;失误。{汉}{王充}《论衡·儒增》:“使當今射工射禽獸於野﹐其欲得之﹐不餘精力乎!及其中獸﹐不過數寸。跌誤中石﹐不能内鋒﹐箭摧折矣。夫如是﹐儒書之言{楚熊渠子}﹑{養由基}﹑{李廣}射寢石﹐矢没衛飲羽者﹐皆增之也。”

  • 踳誤-汉语大词典

    踳誤

    【1】错误。{清}{叶廷琯}《吹网录·温飞卿诗顾注之疏》:“他如‘醉後獨知殷甲子﹐乘舟覓吏經輿縣’二句注語﹐{錢宫詹}《潛研堂文集》中﹐曾言其踳誤﹐兹不再論。”{清}{俞樾}《群经平议·论语一》“{崔子}弑{齊君}”:“夫{崔子}弑君﹐何得改讀爲{高子}﹐《釋文》此條必有踳誤。”

  • 鄙誤-汉语大词典

    鄙誤

    【1】错误;过失。{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材理》:“善言出己﹐理足則止;鄙誤在人﹐過而不迫。”{刘昞}注:“鄙猶否﹐即錯誤也。”

  • 躭誤-汉语大词典

    躭誤

    亦作“[躭悮]”【1】耽搁延误。{清}{陈维崧}《琐窗寒·本意闺情》词:“蔚藍天一派鴈程﹐年年躭悮肅關信。”{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是必小心休遲滯﹐莫躭悮!”《白雪遗音·银纽丝·母女顶嘴》:“糊塗老雙親﹐噯喲﹐躭誤我正青春。”{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縱把{荆州}索取來﹐也須慮道躭誤孩兒怎的好。”{明}{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與其懲既往之躭誤﹐孰若慎將來之責成。”

  • 追誤-汉语大词典

    追誤

    【1】犹悔过。{唐}{元结}《寱论》:“俾悔過追誤﹐與天下如新。”

  • 迷誤-汉语大词典

    迷誤

    亦作“[迷悮]”【1】迷惑谬误。{宋}{王禹偁}《谢赐御制逍遥咏秘藏诠表》:“足可以指迷悮於羣生﹐扇穆清於四海。”《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淵}遣使南通{孫權}﹐往來賂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既不欲勞動干戈﹐遠涉大川﹐費役如彼﹐又悼邊陲遺餘黎民﹐迷誤如此。”{唐}{骆宾王}《和道士闺情诗启》:“類西{秦}之鏡﹐照徹心靈;同南指之車﹐導引迷悮。”{孙中山}《行易知难·知行总论》:“欲使後知後覺者﹐了然於向來之迷誤﹐而翻然改圖。”【2】使迷惑;贻误。{汉}{焦赣}《易林·损之谦》:“闇昧冥語﹐轉相迷誤。”{明}{袁宗道}《论文下》:“其持論大謬﹐迷誤後學﹐有不容不辨者。”《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逆臣{孫秀}﹐迷誤{趙王}﹐當共誅討。”

  • 過誤-汉语大词典

    過誤

    亦作“[過悮]”【1】过失;错误。{茅盾}《创造》三:“只要能够认明已往的过误﹐‘希望’是不骗人的!”{元}{无名氏}《争报恩》楔子:“這也只是拳頭無眼﹐過誤打死了人。”《明史·汤开远传》:“{宣大}巡撫{胡良機}﹐陛下知其諳練﹐兩任巖疆﹐尋因過悮褫革﹐輿論惜之﹐豈成命終難反汗哉!”《宋史·刑法志三》:“或過悮可憫﹐别爲贖法。”《後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子訓}〕嘗抱鄰家嬰兒﹐故失手墮地而死﹐其父母驚號怨痛﹐不可忍聞﹐而{子訓}唯謝以過誤﹐終無它説﹐遂埋藏之。”《书·大禹谟》“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孔}传:“過誤所犯﹐雖大必宥。不忌故犯﹐雖小必刑。”【2】谦辞。不当,不适合。《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幸得免離茅屋之下﹐備後宫埽除。蒙過誤之寵﹐居非命所當託。”{南朝} {陈}{徐陵}《让散骑常侍表》:“況乎謬蒙知己﹐寧無感激﹐洪私過誤﹐寘以通班﹐司憲{文昌}﹐遂諧常伯。”

  • 違誤-汉语大词典

    違誤

    亦作“[違悮]”【1】耽误;失误。{明}{沈榜}《宛署杂记·宣喻》:“如今正當閑暇﹐宜預修農器﹐以備來歲之用﹐勿得違悮。”{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等哥哥回來﹐小心在意﹐休違誤者。”{清}{吴敏树}《先考行状》:“尤喜鈔書﹐積巨册﹐首尾端楷﹐若一無違誤者。”

  • 遺誤-汉语大词典

    遺誤

    亦作“[遺悮]”【1】贻误;耽误。《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老羞變怒﹐便借樁公事﹐參了這位爺一本﹐道他‘剛愎任性﹐遺誤軍情’。”{郭沫若}《黑猫》七:“我只以为这是我们大哥耽溺于腐化的生活而遗误了国家的大业。”《清史稿·食货志三》:“且慮運軍裁革﹐遺誤漕運。”{清}{吴仪}《<长生殿>序》:“然{則成}({高明})以‘不尋宫數調’自解﹐韻每混通﹐遺悮來學。”【2】遗漏和错误;过失。{宋}{梅尧臣}《王侍讲原叔挽词》之一:“博古無遺悮﹐遭時有重名。”《北史·杨汪传》:“時繫囚二百餘人﹐{汪}通宵究審﹐詰朝而奏﹐曲盡事情﹐一無遺誤﹐帝甚嘉之。”《後汉书·列女传·蔡琰》:“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六:“只要调查周到﹐没有遗误就行。”{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六:“近日講官小有遺誤﹐遽遭糾劾﹐荷蒙聖恩﹐時置不問。”

  • 遲誤-汉语大词典

    遲誤

    亦作“[遲悮]”【1】迟延耽误。{清}{昭槤}《啸亭杂录·友爱昆仲》:“{果恭王}因救火遲悮﹐復交通外吏事發……降王爲貝勒。”{明}{冯梦龙}《精忠旗·忠裔道毙》:“官府限著日期﹐豈敢遲誤?”《红楼梦》第七三回:“到底主子的東西﹐我們不敢遲悮﹐終久要贖的。”{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转寄之函﹐迟误者多矣。”《元典章·礼部四·伪学》:“所在官司遲悮開試日期﹐監察御史﹑肅政廉訪司糾彈治罪。”

  • 訂疑考誤-汉语大词典

    訂疑考誤

    【1】订正﹑考据疑误的文字。{明}{李檗}《陈霆<两山墨谈>序》:“先生《墨談》之書﹐大則根經據史﹐訂疑考誤﹐小則别事興物﹐窮情盡變。”

  • 訛誤-汉语大词典

    訛誤

    亦作“[譌誤]”亦作“[訛悮]”【1】错误。多指文字﹑记载方面。{南朝} {梁}{任昉}《为王金紫谢齐武帝示<太子律>序启》:“而年世浸遠﹐篇牘訛誤﹐朽編落簡﹐見誣前淑。”{宋}{吕陶}《尚书屯田郎中常公墓志铭》:“公考驗圖券﹐詳辨訛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但念無以階進﹐欲呼姨氏﹐顧從無還往﹐懼有訛悮。”{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此乃{秦}音通轉﹐非爲譌誤。”

  • 詒誤-汉语大词典

    詒誤

    【1】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清}{毛甡}《<赖古堂文集>序》:“且余遘閔有年矣﹐其更相詒誤﹐族黨之餘﹐漸暨友朋﹐心非不念之而難言也。”{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沿習不察﹐積非成是﹐始于士大夫不討掌故﹐道聽塗説﹐其究至詒誤于家國。”

  • 詿誤-汉语大词典

    詿誤

    【1】贻误﹔连累。《战国策·韩策一》:“夫不顧社稷之長利﹐而聽須臾之説﹐詿誤人主者﹐無過於此者矣。”《汉书·息夫躬传》:“昔{秦繆公}不從{百里奚}﹑{蹇叔}之言﹐以敗其師﹐悔過自責﹐疾詿誤之臣﹐思黄髮之言﹐名垂於後世。”{宋}{梅尧臣}《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常憂有詿誤﹐非罪罹暴迫。”{清}{魏源}《再书<宋名臣言行录>後》:“然且欺後世無復讀書人﹐動輒贋某書﹐臆某事﹐鼓譟後生﹐詿誤來學。”

  • 誅故貰誤-汉语大词典

    誅故貰誤

    【1】谓严惩故意犯罪的人﹐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汉}{王充}《论衡·答佞》:“故曰:刑故無小﹐宥過無大。聖君原心省意﹐故誅故貰誤。”

  • 誣誤-汉语大词典

    誣誤

    【1】歪曲和谬误。{梁启超}《致伍秩庸星使书》:“若能在彼中設一西文報﹐辨其誣誤﹐昌言{中國}教化之善﹐及其可以振興之道﹐俾知吾國之尚有人在﹐則亦弭患無形之一術也。”

  • 語誤-汉语大词典

    語誤

    【1】语音不准。{唐}{韩愈}《感春》诗之三:“冠欹感髮秃﹐語誤悲齒墮。”【2】语言谬误。{鲁迅}《呐喊·狂人日记》:“记中语误﹐一字不易。”

  • 誤-汉语大词典

    “[误]”的繁体字。《廣韻》五故切,去暮,疑。【1】谬误;错误。《书·立政》:“繼自今{文}子{文}孫﹐其勿誤于庶獄庶慎﹐惟正是乂之。”{孔颖达}疏﹕“繼續從今以往﹐{文王}之子孫其勿得過誤於衆獄訟﹑衆所慎之事。”《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曲有誤﹐{周郎}顧。”{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毫釐之差﹐或致弊於寰海﹔晷刻之誤﹐或遺患於歷年。”{清}{阮元}《重刻宋本<太平御览>叙》:“且彼本妄據彼時流傳經籍﹐憑臆擅改﹐不知古書文義深奥﹐與後世判然不同﹐淺學者見爲誤而改之﹐不知所改者反誤矣。”【2】耽误;妨害。《左传·僖公十五年》:“{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爲藥所誤。”《隋书·后妃传·宣华夫人陈氏》:“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但临时却因军队方面谈的条件不妥﹐誤了大事。”【3】迷惑。《左传·哀公十九年》:“十九年春﹐{越}人侵{楚}﹐以誤{吴}也。”{杜预}注﹕“誤{吴}﹐使不備也。”{唐}{韩愈}《咏雪赠张籍》:“誤雞宵呃喔﹐驚雀暗徘徊。”《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所攻在{蘇}{杭}﹐所取在{紹興}﹐所謂多方以誤之者也。”【4】不是故意地;不慎。《後汉书·逸民传·梁鸿》:“曾誤遺火延及它舍﹐{鴻}乃尋訪燒者﹐問所去失﹐悉以豕償之。”{唐}{韩愈}《瘗砚铭》:“役者{劉胤}誤墜之地﹐毁焉﹐乃匣歸埋于京師。”{清}{孙枝蔚}《赠邢补庵》诗:“自言輕一出﹐爲官多憂忡﹔大魚吞小魚﹐誤落風波中。”

  • 誤證-汉语大词典

    誤證

    【1】错误的证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水》:“{■水}又東北逕{薊縣}故城南﹐《魏土地記》曰:{薊城}南七里有{清泉河}﹐而不逕其北﹐蓋經誤證矣。”

  • 誤文-汉语大词典

    誤文

    【1】校勘用语。因抄写﹑排版等疏忽而造成的文字错误。{清}{顾炎武}《<仪礼郑注句读>序》:“而此經誤文最多﹐或至脱一簡一句。”

  • 誤植-汉语大词典

    誤植

    【1】谓排字工将字排错。{郭沫若}《海涛集·离沪之前》:“晩饭后{仿吾}把《浮士德》的校样拿了来﹐校对至一时过始就寝。误植太多。”

  • 誤奪-汉语大词典

    誤奪

    【1】字句的错误和脱漏。{郭沫若}《屈原赋今译·<九歌>解题》:“加上脱简﹑传写﹑翻刻﹑虫蛀﹑鼠咬﹑后人的任意改窜﹐经历了两千多年﹐也不知道有多少词句上和文字上的误夺﹑增益。”

  • 誤觸-汉语大词典

    誤觸

    【1】无意中触犯。{宋}{程大昌}《考古编·象刑四》:“蓋{周}人布刑象之法﹐其上下相承﹐極其重複﹐正慮不知者之誤觸也。”

  • 誤傳-汉语大词典

    誤傳

    【1】错误地传授或传播。{梁启超}《论支那宗教改革》:“而欲證明此六主義之所以成立﹐與彼六反對主義之所以誤傳﹐則不可不先明{孔}學之組織﹐與其傳授轉變之源流。”{鲁迅}《书信集·致母亲》:“也常有关于{北平}和{天津}的谣言﹐关切的朋友﹐至于半夜敲门来通报﹐到第二天一打听﹐才知道也是误传的。”{唐}{李靖}《李卫公问对》卷上:“後世誤傳﹐詭設物象﹐何止八而已乎。”

  • 誤計-汉语大词典

    誤計

    【1】失算。{唐}{张九龄}《敕渤海王大武艺书》:“卿往者誤計﹐幾於禍成﹐而失道未遥﹐聞義能徙﹐何其智也。”{宋}{陆游}《醉倒歌》:“始知人生元自樂﹐誤計作官常懔懔。”

  • 誤恩-汉语大词典

    誤恩

    【1】谓误施恩泽。多用作谦词。{宋}{曾巩}《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然則推至公之誼﹐宜始於臣。惟特寢於誤恩﹐可曲全於拙分。”{宋}{王安石}《辞仆射表》:“伏望聖慈﹐俯照愚款﹐斷從公論﹐追寢誤恩。”《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帝〕又别賜錢五十萬以遺其祖母。翼日﹐對宰相言及之﹐且曰:‘已與五十緡矣。’{吕蒙正}曰:‘前所賜蓋五百緡。’帝曰:‘此誤也﹐然不可追。’……{虛己}亦純孝篤謹﹐家極貧。雖一時誤恩﹐人以爲殆天賜也。”

  • 誤解-汉语大词典

    誤解

    【1】理解得不正确。{鲁迅}《集外集拾遗·好东西歌》:“声明误解释前嫌﹐大家都是好东西。”{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好心人不怕被人误解!{高增福}继续宣传他的社会发展史。”{明}{赵汸}《葬书问对》:“昔人謂誤解《本草》﹐爲生人之禍﹐今《葬》術豈輕於《本草》?”【2】不正确的理解。{巴金}《关于<父与子>》:“一百多年前的激烈争论早已平息﹐对作者的种种误解也已消除。”{沙汀}《涓埃集·闯关》:“但是﹐即使{余明}实行了他的愿望﹐打声招呼﹐他也不可能消除那种在他自己毫无所知的{左嘉}的误解。”{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前些年﹐对现实主义有误解﹐对浪漫主义的误解则尤甚﹐已经近于歪曲。”

  • 誤然間-汉语大词典

    誤然間

    【1】无意中﹐疏忽中。{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小生是一個貧窮的書生﹐低着頭迎着風雪﹐走的快了些﹐不想誤然間衝着馬頭﹐望大人則是寬恕咱。”

  • 誤打誤撞-汉语大词典

    誤打誤撞

    【1】谓事先未经周密考虑。《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姑娘看了半日﹐心裏暗暗的説道:‘我給{張}家妹妹誤打誤撞説成了這等的一個人家﹐這樣的一雙公婆﹐也算對得住他了!’”{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二折:“〔牧羊關〕板築的{商}{傅説}﹐釣魚兒{姜吕望}﹐這兩個夢善感動歷代君王﹐這夢先應先知﹐臣則是誤打誤撞。”

  • 誤國殃民-汉语大词典

    誤國殃民

    【1】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觀大學士{嚴嵩}﹐盜權竊柄﹐誤國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賊乎。”{郭沫若}《孔雀胆》第二幕:“这实在是误国殃民的事!”《明史·儒林传二·贺钦》:“近如{王振}﹑{曹吉祥}﹑{汪直}等……或引左道﹐進淫巧﹐以蕩上心。誤國殃民﹐莫此爲甚。”

  • 誤犯-汉语大词典

    誤犯

    【1】无意中触犯。《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曜}〕時有愆過﹐或誤犯{晧}諱﹐輒見收縛。”【2】无意中犯罪。《晋书·刑法志》:“不意誤犯謂之過失。”

  • 誤筆-汉语大词典

    誤筆

    【1】犹笔误。{唐}{黄滔}有《誤筆牛賦》。{清}{何琇}《樵香小记·兰亭序》:“《蘭亭序》‘後之攬者’句﹐攬當爲覽﹐或云通用﹐或云誤筆﹐其實乃自避家諱。”{清}{查慎行}《人海记》:“廷試策偶誤筆﹐以塗注不便﹐例多任之。”

  • 誤脱-汉语大词典

    誤脱

    【1】谓文字脱漏讹误。{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字以两句相连而误脱例》:“《周書·程典篇》:‘思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開開乃無患。’按:德開開三字文不成義﹐本作‘慎德德開﹐開乃無患’﹐與上文皆四字爲句﹐兩‘慎德’字相連﹐誤脱其一而義不可通矣。”{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三:“案‘續經’下當有‘中説’二字﹐方與上句相對﹐此偶誤脱。”

  • 誤場-汉语大词典

    誤場

    【1】戏剧等演出时﹐演员该上场而没有上场。{洪深}《歌女红牡丹》第十四本:“{红牡丹}:我得快上园子去﹐今天一准误场了﹐又该罚包银啦。”

  • 誤譌-汉语大词典

    誤譌

    【1】讹误。{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廣韻》:‘又餂﹐音黏﹐食麥粥也。’於《孟子》之文愈不合。蓋别本《孟子》﹐誤譌尤甚。”

  • 誤惑-汉语大词典

    誤惑

    【1】误加迷恋。《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復何面目仰侍巾櫛﹐請歸死此堂﹐以塞陛下誤惑之過。”【2】贻误迷惑。{宋}{司马光}《起请科场札子》:“不可以此輕改成法﹐復從弊俗﹐誤惑後生。”

  • 誤謬-汉语大词典

    誤謬

    亦作“[誤繆]”【1】谬误﹔差错。{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以政治概括社会生活﹐乃是以一部分概括全体﹐陷于很大的误谬了。”《三国志·吴志·韦曜传》:“囚撰此書﹐實欲表上﹐懼有誤謬﹐數數省讀﹐不覺點污。”{宋}{陆游}《跋<樊川集>》:“{唐}人詩文﹐近多刻本﹐亦多經校讎。惟{牧之}集誤繆特甚。”

  • 誤拿-汉语大词典

    誤拿

    【1】谓因不明实情而错抓无罪的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审盗》:“新進無知﹐或有誤拿及信盜誣扳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外面通知道了﹐説是河泊所太爺誤拿藩臺的人﹐這一回是死無葬身之地的了。”

  • 誤却-汉语大词典

    誤却

    【1】耽误掉﹔失掉。{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你爲妾身誤却了你的功名如何。”{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我則爲他三封書把我這前程來誤却。”

  • 誤繆-汉语大词典

    誤繆

    【1】见“誤謬”。

  • 誤點-汉语大词典

    誤點

    【1】因失手而在不该落笔的地方落笔。{唐}{黄滔}《误笔牛赋》:“失手而筆唯誤點﹐應機而牛則真成。”{唐}{王维}《故人张諲工诗善卜兼能丹青以诗见赠聊獲酬之》诗:“屏風誤點惑{孫郎}﹐團扇草書輕内史。”【2】错误的地方。{鲁迅}《而已集·反“漫谈”》:“对‘教育当局’谈教育的根本误点﹐是在将这四个字的力点看错了。”{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庚个谈:便于矫正误点。”{瞿秋白}《赤都心史》十:“他说资本家是可以推翻的﹐资本却不可毁的……{俄国}革命中或者有这一类误点。”【3】(车﹑船等)晩点。{鲁迅}《书信集·致许广平》:“但车头至{廊坊}附近而坏﹐至误点两小时。”{费孝通}《访美掠影·两个“皇后”的下场》:“更出乎我们意料的﹐这段并不太长的路程﹐竟然误点了好长一段时间。”

  • 誤盩-汉语大词典

    誤盩

    【1】误解﹔曲解。{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涑水記聞》雖出{司馬光}﹐而多所增益;{陳師道}《談叢》﹐多所誤盩;均見於{李方性}《<典故辨疑>自序》。”

  • 誤錯-汉语大词典

    誤錯

    【1】失误差错。{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劉貢父}《詩話》云:‘文人用事誤錯﹐雖有缺失﹐然不害其美。’”

  • 誤字-汉语大词典

    誤字

    【1】错字﹔别字。{鲁迅}《书信集·致萧军》:“《八月》在下月五日以前﹐准可看完﹐只能随手改几个误字﹐大段的删改﹐却不能了。”{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因误字而误改例》:“凡遇誤字則宜改正﹐乃有改之不得其字而益以成誤者。”

  • 誤寵-汉语大词典

    誤寵

    【1】误加宠信。《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朝恩}好引輕浮後生處門下﹐講‘五經’大義﹐作文章﹐謂才兼文武﹐徼伺誤寵。”

  • 誤國-汉语大词典

    誤國

    【1】贻误败坏国家大事。{清}{秋瑾}《宝剑歌》:“按劍相顧讀史書﹐書中誤國多姦賊。”《新唐书·韩偓传》:“中書舍人{令狐涣}任機巧﹐帝嘗欲以當國﹐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誤國﹐朕當先用卿。’”{元}{李源道}《故宋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先生憤{賈}竊政柄﹐害忠良﹐誤國毒民﹐發策十問擿其姦。”

  • 誤攫金-汉语大词典

    誤攫金

    【1】《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覺﹐亡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金償。後告歸者至而歸金﹐亡金郎大慙。”后以“誤攫金”指受人误解而自己问心无愧。{清}{吴伟业}《短歌》:“胠篋從他誤攫金﹐告緡憐我非懷璧。”

  • 誤亂-汉语大词典

    誤亂

    【1】迷惑错乱。{汉}{应劭}《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司空{潁川}{韓稜}﹐少時爲郡主簿。太守{葛興}被風病﹐恍忽誤亂﹐{稜}陰扶輔其政﹐出入二年。”

  • 誤差-汉语大词典

    誤差

    【1】犹差错。{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上功幕府﹐誤差六級﹐文吏以法繩之﹐陛下下之吏﹐削爵罰及之。”{唐}{赵璘}《因话录·徵》:“談話之誤差尚可﹐若著于文字﹐其誤甚矣。”【2】数学上称测定的数值或其他近似值与真值的差为误差。

  • 誤人-汉语大词典

    誤人

    【1】贻害于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二:“谬种流传﹐误人不浅。”《佛本行集经》卷四三:“自行邪道復誤人﹐下賤愚癡何所别。”

  • 誤紿-汉语大词典

    誤紿

    【1】犹误诒。{汉}{焦赣}《易林·涣之中孚》:“牽羊不前﹐與心戾旋﹐聞言不信﹐誤紿大人。”

  • 誤作非爲-汉语大词典

    誤作非爲

    【1】犹言胡作非为。{太平天囯}{洪仁玕}《诛妖檄文》:“況爾等爲兵爲勇之人﹐多係平日誤作非爲﹐是以借兵勇以爲逃死之地。”

  • 誤事-汉语大词典

    誤事

    【1】败坏事情﹔耽误事情。{宋}{王珪}《高烈武王琼神道碑》:“{真宗}遽曰:‘微卿幾至誤事。’”《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爺見他臉上不大平静﹐恐怕誤事。”{孙犁}《秀露集·通讯六要》:“文字是给人家看的﹐以清楚好认﹐不误事不出错为主。”

  • 誤工-汉语大词典

    誤工

    【1】指未能参加生产劳动而耽误的劳动日。{高晓声}《极其简单的故事》:“建池的瓦工费用﹐由大队负担﹐生产队还补贴二十个建池误工。”

  • 誤身-汉语大词典

    誤身

    【1】贻误自身。{唐}{刘长卿}《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銜命﹐梅仙已誤身。”{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 誤本-汉语大词典

    誤本

    【1】指有错字的版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江}南有一權貴﹐讀誤本《蜀都賦》注﹐解‘蹲鴟﹐芋也’﹐乃爲‘羊’字。人饋羊肉﹐答書云:‘損惠蹲鴟。’舉朝驚駭﹐不解事義。”

  • 誤失-汉语大词典

    誤失

    【1】差错﹔讹误。{宋}{韩琦}《谢放免勘劾相州差壮城兵士表》:“郡條紛冗﹐難逃誤失之愆;使部按繩﹐當坐曠隳之責。”《旧唐书·孙伏伽传》:“〔{貞觀}〕五年﹐坐奏囚誤失免官。”{宋}{王安石}《改三经义误字札子》:“因得疾病之間﹐考正誤失﹐謹録如後。”【2】因耽误而丢失。{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三章:“司机们都想用速度来弥补误失的路程﹐卡车一辆接一辆地向前呜呜飞驰。”

  • 誤書-汉语大词典

    誤書

    【1】文字上有错误的书籍﹔误字。《北齐书·邢卲传》:“有書甚多﹐而不甚讐校。見人校書﹐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書至死讀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誤書﹐思之更是一適。’”{宋}{周密}《齐东野语·四皓名》:“按《三輔舊事》云:‘{漢惠帝}爲四皓作碑﹐當時所鐫﹐必無誤書。’”{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東坡}《春帖》用‘翠管銀罌’﹐出{老杜}《臘日》詩﹐而注者改爲‘銀鉤’﹐此{邢子才}所以有日思誤書之語也。”《清史稿·文苑传一·陆圻》:“性穎異﹐善思誤書。嘗讀《韓非子》‘一從而咸危’﹐曰:‘是“一徙而成邑”也。’”

  • 誤詒-汉语大词典

    誤詒

    【1】贻误。詒﹐通“貽”。{清}{毛祥麟}《对山馀墨·五通神》:“妾尚處子﹐一有玷﹐誤詒終身。”

  • 誤會-汉语大词典

    誤會

    【1】错误地理解。{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八:“上命之曰:‘改幾處﹐俱依汝。惟《大鐘歌》中云“{道衍}儼被{榮將}命”﹐汝改“{榮國}”﹐因{道衍}封{榮國公}也﹐“{榮將}”本{黄帝}時鑄鐘人﹐汝偶然誤會。’”{{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七:“至于辞类是用以达意的﹐用得不适合﹐就要被人误会﹐我们自已的本意也就因而失去了。”《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那位在行朋友曉得他是誤會。”

  • 誤譯-汉语大词典

    誤譯

    【1】错误地翻译。{鲁迅}《二心集·风马牛》:“〔‘牛奶路’〕其实是‘神奶路’。但白种人是一切‘奶’都叫‘Milk’的﹐我们看惯了罐头牛奶上的文字﹐有时就不免于误译﹐是的﹐这也是无足怪的事。”

  • 誤我-汉语大词典

    誤我

    【1】讹误。我﹐用同“譌”。{唐}{刘知幾}《史通·疑古》:“原其推戈反噬﹐事由誤我。”一本作“誤譌”。

  • 誤衍-汉语大词典

    誤衍

    【1】因抄写﹑排版错误而增多字句。{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七:“《史略》‘有’字﹐当沿上‘月’字而误衍。”{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三:“《逸周書·寶典解》﹕‘九德三慈﹐惠知長幼﹐知長幼﹐樂養老。’案﹐下‘知長幼’三字誤衍。”

  • 誤傷-汉语大词典

    誤傷

    【1】无意中使人身体受伤。{鲁迅}《故事新编·铸剑》:“〔{眉间尺}〕心里想﹐城市中这么热闹﹐容易误伤﹐还不如在{南门}外等候他回来﹐给父亲报仇罢。”{茅盾}《子夜》十五:“{钱葆生}小腿上还吃着那两响‘实弹’的误伤﹐牺牲了一层油皮。”《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賊好容易褪出那隻手去﹐却又受了兩處誤傷﹐被那劍劃了兩道口子。”

  • 誤殺-汉语大词典

    誤殺

    【1】法律用语。主观上无杀人动机﹐因失误而伤人至死(区别于“故殺”)。《元史·答里麻传》:“{濟陽縣}有牧童﹐持鐵連結擊野雀﹐誤殺同牧者﹐繫獄數年。{答里麻}曰:‘小兒誤殺同牧者﹐實無殺人意﹐難以定罪。’罰銅遣之。”

  • 誤斷-汉语大词典

    誤斷

    【1】错误的判断。{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一节:“但这样的数目很容易使人发生一个错误的判断:便是{商}代的社会是一个渔猎时代的宗教迷信的社会。这个误断应该要先加以御防。”

  • 誑誤-汉语大词典

    誑誤

    【1】欺骗迷惑。{汉}{焦赣}《易林·革之坎》:“華言風語﹐亂相誑誤﹐終無兇事﹐安寧如故。”《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淵}遣使南通{孫權}”{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今{魏}家不採録忠善﹐褒功臣之後﹐乃令讒譌得行其志﹐聽{幽州}刺史﹑{東萊}太守誑誤之言﹐猥興州兵﹐圖害臣郡。”《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議者咸稱{太平公主}令胡僧{慧範}曲引此曹﹐誑誤陛下。”

  • 諉誤-汉语大词典

    諉誤

    【1】推托耽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镇南关起义清方档案》:“著該撫悉心籌畫﹐妥籌布置﹐勿得藉口兵單﹐稍涉諉誤。”

  • 謬誤-汉语大词典

    謬誤

    亦作“[謬悮]”【1】错误﹔差错。{汉}{王充}《论衡·答佞》:“聰明有蔽塞。推行有謬誤﹐今以是者爲賢﹐非者爲佞﹐殆不得之之實乎?”{{艾思奇}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九章:“真理愈辩愈明﹐而谬误总是经不起认真的争辩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妾自謂能相天下士﹐必無謬悮。”

  • 陷誤-汉语大词典

    陷誤

    【1】谓陷入误区。{唐}{赵璘}《因话录·商下》:“{還古}每出行﹐必封管鑰付家人曰:‘留待二十九郎償博﹐勿使别爲債息﹐爲惡人所陷誤也。’”

  • 錯誤-汉语大词典

    錯誤

    亦作“[錯悮]”【1】不正确的认识﹑行为﹑动作等。{唐}{李白}《古风》之五十:“流俗多錯誤﹐豈知玉與珉。”{毛泽东}《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检验 》:“驗針灸處﹐是否穴道﹐有無錯悮致死。”《元史·耶律希亮传》:“令既出矣﹐必明其錯誤﹐以安民心。”【2】错过﹔耽误。{郭沫若}《集外·叹逝》:“他只恨错误了的青春﹐永远归了过去!”{宋}{王禹偁}《稠桑坡车覆》诗:“已被文章相錯誤﹐謫官猶載一車書。”{清}{盛枫}《盆花》诗:“遭逢既錯誤﹐培覆從其類。”【3】不正确﹔与客观实际不符。{宋}{曹士冕}《法帖谱系·乌镇本》:“此刻字畫甚差﹐肥而極有筆意﹐頗勝諸帖﹐惜其間錯悮數字爲可恨耳。”《旧唐书·褚遂良传》:“陛下失言。伏願審思﹐無令錯誤也。”{沈从文}《<沈从文散文选>题记》:“纠正过去把集中在{凤凰}﹑{乾城}﹑{永绥}三县的{苗}族同胞当成被征服者的错误看法。”《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勝}不能覺﹐謂之信然”{裴松之}注引《魏末传》:“太傅語言錯誤﹐口不攝杯﹐指南爲北。”

  • 閃誤-汉语大词典

    閃誤

    【1】方言。闪失;因疏忽而误事。{柳青}《铜墻铁壁》第六章:“快派人把这封信送到{巩家沟}乡政府去。是动员慰劳品的事﹐可不能闪误!”

  • 闕誤-汉语大词典

    闕誤

    亦作“[闕悮]”【1】错失,失误。《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謡曰:‘曲有誤﹐{周郎}顧。’”{宋}{欧阳修}《罢郭承祐知邢州》:“不得容庇不才因循﹐不切糺舉﹐却致臨事闕悮。”《文献通考·经籍二十》:“唯論次多闕誤﹐而事迹粗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