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調)是什么意思
二十八調-汉语大词典
二十八調
【1】统指{唐}代教坊俗乐的曲调。宫﹑商﹑角﹑羽四声各七调。《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凡所謂俗樂者,二十有八調: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調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鍾宫爲七宫;越調﹑大食調﹑高大食調﹑雙調﹑小食調﹑歇指調﹑林鍾商爲七商;大食角﹑高大食角﹑雙角﹑小食角﹑歇指丑N林鍾角﹑越角爲七角;中吕調﹑正平調﹑高平調﹑仙吕調﹑黄鍾羽﹑般涉調﹑高般涉調爲七羽。”{清}{昭槤}《啸亭杂录·秦腔》:“故琵琶樂器爲今樂之祖,蓋其四弦能統攝二十八調也。”
七調-汉语大词典
七調
【1】古乐律高低音域,自黄钟至中吕,称七调。《魏书·乐志》:“{崔九龍}言於太常卿{祖瑩}曰:‘聲有七聲﹐調有七調﹐以今七調﹐合之七律﹐起於黄鍾﹐終於中吕。今古雜曲﹐隨調舉之﹐將五百曲。’”《资治通鉴·後周世宗显德六年》:“昔{黄帝}吹九寸之管﹐得黄鍾正聲﹐半之爲清聲﹐倍之爲緩聲﹐三分損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爲宫以生七調﹐爲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調而大備。”后世宫﹑商﹑角﹑羽各有七调﹐称四声二十八调。
三調-汉语大词典
三調
【1】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南齐书·武帝纪》:“水旱爲災﹐實傷農稼……三調衆逋宿債﹐並同原除。”《资治通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载此事﹐{胡三省}注云:“三調﹐謂調粟﹑調帛及雜調也。”【2】{汉}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南北朝}至{隋}{唐},以清﹑平﹑侧为三调。《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六引緩清唱﹐三調佇繁音。”{李善}注引《宋书》:“第一平調﹑第二清調﹑第三瑟調﹑第四楚調﹑第五側調。然今三調﹐蓋清﹑平﹑側也。”《旧唐书·音乐志二》:“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曲之遺聲也﹐{漢}世謂之三調。”{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古樂府有三調聲﹐謂清調﹑平調﹑側調也。”
上調-汉语大词典
上調
【1】干部由基层单位调到上层机构,或知识青年由农村调进城市。与“下放”相对。《花城》1981年第1期:“几年来﹐我在知青之间为了上调而进行的竞争中﹐好不容易压倒了对手﹐争取到了大队的第一个提名。”{郭澄清}《大刀记》第九章:“{梁志勇}笑望着大娘的脸色﹐见大娘不懂‘上调’这个字眼儿﹐又解释道:‘上调就是调到上边去了。’”
才調-汉语大词典
才調
【1】犹才气。多指文才。{冰心}《悼郭老》:“我这支小小的笔﹐实在写不尽他的热情潮涌﹐才调纵横的一生。”{唐}{李商隐}《读任彦昇碑》诗:“{任昉}當年有美名﹐可憐才調最縱横。”《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蘇小姐}才調委實高絶﹐若論容貌﹐也只平常。”《晋书·王接传论》:“{王接}才調秀出﹐見賞知音﹐惜其夭枉﹐未申驥足。”
下調-汉语大词典
下調
【1】低沉的乐调。{唐}{王勃}《送白七序》:“中情易感﹐下調多愁。”{唐}{刘允济}《咏琴》诗:“欲作高張引﹐翻成下調悲。”【2】指流俗的乐调。{唐}{张氲}《醉吟》诗之二:“下調無人睬﹐高心又被瞋。”
五更調-汉语大词典
五更調
【1】民间曲调名。又称叹五更。一般五叠,每叠十句四十八字。{唐}{敦煌}曲子中已见。{鲁迅}《准风月谈·重三感旧》:“这一种简单的试验﹐不但明示着‘五更调’‘攒十字’的格调﹐也可以放进新的内容去。”
五調-汉语大词典
五調
【1】指古乐中平﹑清﹑瑟﹑楚﹑侧五调。《魏书·乐志》:“商徵既定﹐又依琴五調調聲之法﹐以均樂器。其瑟調以宫爲主﹐清調以商爲主﹐平調以角爲主。五調各以一聲爲主﹐然後錯採衆聲以文飾之﹐方如錦繡。”《隋书·音乐志中》:“《春秋左氏》所云:‘七音六律以奉五聲。’准此而言﹐每宫應立五調。”
不調-汉语大词典
不調
【1】未得升迁。《汉书·张安世传》:“有郎功高不調。”{颜师古}注:“調﹐選也。”【2】犹言不才。{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時京城不調少年相效﹐謂之拍彈。”{宋}{王禹偁}《谢赐侄男大理评事表》:“伏以法寺美官﹐聖朝好爵﹐凡云選授﹐必擇器能。豈期不調之材﹐遽忝起家之命。”{宋}{范仲淹}《与中舍书》:“如子弟不調﹐或在襄邑作過逃來﹐即發遣他去﹐恐相負累﹐請仔細相度。”
不着調-汉语大词典
不着調
【1】不合乐调。引申为不正派,没规矩。古名家本{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説一會那丈夫打鳳的機關﹐使了些不着調虚囂的見識。”{孙芋}《妇女代表》:“这个死媳妇﹐就象迷住了竅似的﹐这么不着调﹐吃饱了又走啦!”
不調-汉语大词典
不調
【1】与人合不来。《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不論世而高舉兮﹐恐操行之不調。”{王逸}注:“調﹐和也……恐不知於俗而見憎於衆也。”【2】特指音调不和谐。《韩非子·难三》:“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調﹐弄不明﹐{中期}之任也。”《汉书·董仲舒传》:“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3】不协调。《汉书·元帝纪》:“陰陽不調﹐黎民饑寒。”《後汉书·章帝纪》:“比年陰陽不調﹐饑饉屢臻。”
不調貼-汉语大词典
不調貼
【1】作梗,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想太君情性劣﹐往日誇共撇﹐陡恁地不調貼﹐把恩不顧……便把美滿夫妻﹐恩情都斷絶。”{凌景埏}注:“作梗的意思。”【2】不驯顺。《醒世姻缘传》第四五回:“這媳婦兒有些不調貼﹐别要那姑子説着了。”
世調-汉语大词典
世調
【1】处世治事的才能。《南齐书·刘悛传》:“{悛}强濟有世調﹐善於流俗。”
更調-汉语大词典
更調
【1】指调任。《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安公子}這纔定了定神﹐問道:‘只不知門生怎的忽然有這番意外的更調?’”【2】改换;调换。{汉}{王充}《论衡·逢遇》:“夫持帝王之論﹐説霸者之主﹐雖精見距;更調霸説﹐雖粗見受。”
中調-汉语大词典
中調
【1】词调体式之一。以其长短适中,故名。一般以五六十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以别于“长调”。
中吕調-汉语大词典
中吕調
【1】古乐羽声七调的第一运。见{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凡所謂俗樂者﹐二十有八調……中吕調﹑正平調﹑高平調﹑仙吕調﹑黄鍾羽﹑般涉調﹑高般涉爲七羽。”
中調-汉语大词典
中調
【1】犹中和。{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四》:“濁本作調。中調猶中和也。”《太平御览》卷八四一引《淮南子·地形训》:“河水中調而宜菽。”今本“調”作“濁”。
乖調-汉语大词典
乖調
【1】不合乐调。《宋书·袁豹传》:“譬猶修隄以防川﹐忘淵丘之改易﹐膠柱於昔弦﹐忽宫商之乖調﹐徒有考課之條﹐而無毫分之益。”{清}{冯定远}《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文士所造樂府﹐如{陳思王}﹑{陸士衡}﹐於時謂之‘乖調’。”{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子建}{士衡}﹐咸有佳篇﹐並無詔伶人﹐故事謝絲管﹐俗稱乖調﹐蓋未思也。”
九宫十三調-汉语大词典
九宫十三調
【1】南曲宫调诸调式的总称。正宫﹑中吕﹑南吕﹑黄钟﹑仙吕﹑越调﹑商调﹑双调﹑仙吕入双调为九宫,加上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羽调﹑合为九宫十三调。《曲谱凡例》:“南曲九宫十三調﹐蓋以仙吕爲一宫﹐而羽調附之;正宫爲一宫﹐而大石調附之;中吕爲一宫﹐而般涉調附之;南吕爲一宫﹐黄鍾爲一宫﹐越調爲一宫﹐商調爲一宫﹐而小石調附之;双調爲一宫﹐仙吕入双調爲一宫﹐共爲九宫十三調。”
十二調-汉语大词典
十二調
【1】北曲所用的宫调共有十二个,通称为“十二調”。即: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宫﹑中吕宫﹑南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但戏曲里实际常用的只有九个宫调。参见“[九宫]”。
十三調-汉语大词典
十三調
【1】南曲十三种乐调的合称。南曲曲牌分属仙吕宫﹑羽调﹑黄钟宫﹑商调﹑正宫﹑大石调﹑中吕宫﹑般涉调﹑道宫﹑南吕宫﹑越调﹑小石调﹑双调十三个宫调。其中有九个宫调为戏曲常用。{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九宫十三調﹐南曲之門户也。”
千古絶調-汉语大词典
千古絶調
【1】犹千古絶唱。{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然{阮亭}專以神韻爲主﹐如《儀徵柳耆卿墓》云:‘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爲吊{柳屯田}?’醖藉含蓄﹐實是千古絶調。”
千年調-汉语大词典
千年調
【1】词牌名。双调,仄韵。{宋}{辛弃疾}有《千年调》词二首。原名“相思会”,因{辛}词有“剛作千年調”句,故改名。【2】长远之计。{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想着這半世勤勞﹐也枉做下千年調。”《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老狗!老私窠!我只道你做了千年調﹐永世用不着兒孫。”
協調-汉语大词典
協調
【1】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徐迟}《牡丹》八:“而这时她和整个舞台取得了最美妙的協调。”{草明}《乘风破浪》第三章:“{唐绍周}认为自己刚来﹐和{老宋}的关系一直不是那么协调。”《花城》1981年第2期:“上下级通气﹐甲乙方协调。”
南腔北調-汉语大词典
南腔北調
【1】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南北方音。{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台》:“像聲即口技﹐能學百鳥音﹐並能作南腔北調﹐嬉笑怒駡﹐以一人而兼之﹐聽之歷歷也。”{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真的﹐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老舍}《骆驼祥子》五:“一位先生﹐两位太太﹐南腔北调的生了不知有多少孩子。”【2】指南北各种戏腔。{清}{赵翼}《檐曝杂记·庆典》:“每數十步間一戲臺﹐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
内查外調-汉语大词典
内查外調
【1】在本单位内部并向其他有关的单位或人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
入調-汉语大词典
入調
【1】方言·合乎规矩;正经。如:你讲话不要不入调!【2】符合某种声腔韵调。{鲁迅}《南空北调·题记》:“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一:“‘黄包车!’{潘先生}很入调地喊。”
低調-汉语大词典
低調
【1】低声调。{茅盾}《子夜》三:“{王和甫}本来嗓子极响亮﹐此时却偏偏用了低调。”【2】喻指悲观﹑消极的论调。{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三:“那时候{汪精卫}在做国民党的副总裁﹐{周佛海}在长宣传部﹐{陈公博}﹑{曾仲鸣}等一切低调俱乐部的人都还健在。”
促調-汉语大词典
促調
【1】节奏急促的曲调。{晋}{张协}《七命》:“器舉樂奏﹐促調高張。”
俗調-汉语大词典
俗調
【1】时俗的论调﹑情趣。{宋}{刘克庄}《纵笔六言》诗之二:“古調不同俗調﹐後儒多異先儒。”【2】通俗的曲调。{郭沫若}《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而且‘骚’之一字几乎为雅人所独占﹐雅人谓之‘骚人’﹐殊不知本来才是古时的俗调。”【3】平庸鄙俗的情调。{晋}{陶潜}《答庞参军》诗:“談諧無俗調﹐所説聖人篇。”{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一二俗調﹐不能爲全集疵也。”
信人調, 丢了瓢-汉语大词典
信人調, 丢了瓢
【1】比喻相信别人的调唆,使自己遭受损失。《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信人調﹐丢了瓢。你做差了﹐你抱怨那個。”
借調-汉语大词典
借調
【1】调拨借用物资或人员。{陈迟}《一罐青豆》:“厂里把这个情况立即报告专业公司﹐经过专业公司同造纸行业联系﹐借調了五十担芦苇杆。”如:{老张}借調出去已经快一年了。
俳調-汉语大词典
俳調
【1】戏谑调笑。{鲁迅}《集外集拾遗·<游仙窟>序言》:“《游仙窟》为传奇﹐又多俳调﹐故史志皆不载。”
側商調-汉语大词典
側商調
【1】古琴调之一,失佚已久。{宋}{贺方回}《鹧鸪天》词:“側商調裏清歌送﹐破盡窮愁直幾錢。”{宋}{姜夔}《琴曲·侧商调》:“琴七弦﹐散聲具宫商角徵羽者爲正弄﹐慢角﹑清商﹑宫調﹑慢宫﹑黄鍾調是也;加變宫﹑變徵爲散聲者曰側弄﹑側楚﹑側蜀﹑側商是也。側商之調久亡。{唐}人詩云:‘側商調裏唱《伊州》。’予以此語尋之:《伊州》大食調黄鍾律之商﹐乃以慢角轉弦﹐取變宫﹑變徵散聲﹐此調甚流美也。蓋慢角乃黄鍾之正﹐側商乃黄鍾之側﹐它言側者同此;然非三代之聲﹐乃{漢}燕樂爾。”
側調-汉语大词典
側調
【1】古乐三调中的一调。{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古樂有三調聲﹐謂清調﹑平調﹑側調也。{王建}詩云:‘側商調裏唱《伊州》’是也。”{宋}{王灼}《碧溪漫志》卷五:“蓋古樂取聲律高下合爲三﹐曰清調﹑平調﹑側調。此之謂三調。”{张佩纶}《论闺秀诗》之十五:“側調么絃洞九迷﹐蓮花競許出青泥。”
優調-汉语大词典
優調
【1】谓受铨选而任官。《新唐书·刘蕡传》:“於時﹐被選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齪常務﹐類得優調。”【2】{宋}代特指不赴吏部侯选的特别差遣。{宋}{胡继宗}《书言故事·仕进》:“參部註差爲赴調﹐别差曰優調。”
八十四調-汉语大词典
八十四調
【1】我国宫调理论中﹐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理论上的八十四调﹐首先见于《隋书·万宝常传》及《音乐志》{开皇}七年乐议中{郑译}的话。八十四调理论的提出﹐促进了律制的改革。{宋}燕乐二十八调﹑七宫十二调﹐{元}{明}诸种宫调﹐都戚氻K十四调的相互关系而明确了它们在十二律宫调体系中的确切音位。
公調-汉语大词典
公調
【1】官家赋税。《晋书·夏侯湛传》:“後選補太子舍人﹐轉尚書郎﹐出爲{野王}令。以卹隱爲急﹐而緩於公調。政清務閑﹐優游多暇。”
前調-汉语大词典
前調
【1】见“前聲”。
匀調-汉语大词典
匀調
【1】均匀;适当。{宋}{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諸路監司﹐多是於三四月間﹐先奏雨水匀調﹐苗稼豐茂。”{吴晨笳}《姐妹》:“{琴荷}从灶下还象以往一样稳重地走来﹐接过父亲手里的摇柄﹐不快不慢﹐很匀调地摇转﹐茶叶在锅里有规则地一跳又一跳。”【2】犹匀称。谓各部分搭配得很合适。{叶圣陶}《倪焕之》第十一章:“同时那个婉美匀调的影子叫他简直忘不了;在冥想中时常描摹她的躯体﹐描摹她的脸盘﹐还描摹她的风姿神态。”
充調-汉语大词典
充調
【1】指交纳贡钱。《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乃以{劉虞}爲幽州牧”{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王沈}《魏书》:“貧而清慎者﹐無以充調﹐或至自殺。{靈帝}以{虞}清貧﹐特不使出錢。”
免調-汉语大词典
免調
【1】谓官府依例免征调税。{唐}代官府每年向每丁征收规定数量的绢﹑绫﹑絁﹑布等物资,谓之调。《新唐书·食货志一》:“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調﹐三十日者租﹑調皆免。”
凡調-汉语大词典
凡調
【1】平庸的诗作或其格调。《明诗纪事戊签》卷二引{陈束}《後冈集》:“{弘治}文教大起﹐學士輩出﹐力振古風﹐盡削凡調。”
商調-汉语大词典
商調
【1】乐曲七调之一,其音凄怆哀怨。{唐}{顾况}《弹琴谷》诗:“因君扣商調﹐草蟲驚暗壁。”【2】谓甲乙兩个单位通过协商,将一方的工作人员调到另一方去工作。{陆文夫}《献身》:“我倒有个想法﹐想把{小玲}商调回来﹐一方面照顾你身边无子女﹐一方面当你的助手。”
出調-汉语大词典
出調
【1】出格;格外。《何典》第五回:“及至{活死人}進了學堂門﹐却是出調的聰明;不消幾時﹐把{牽鑽鬼}讀了數年還半生半熟的書﹐他都讀得爛熟須菩提﹐顛倒也背得出。”
出常調-汉语大词典
出常調
【1】谓破格提拔。{宋}{洪迈}《容斋四笔·文潞公奏除改官制》:“知州軍有績效﹐或有舉薦﹐名實相副者﹐持擢升轉運使副判官﹐或是提點刑獄府推判官﹐謂之出常調。”
函調-汉语大词典
函調
【1】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清}{曾纪泽}《援案请奖期满人员疏》:“雲騎尉{劉麒祥}﹐經臣函調出洋﹐於{光緒}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行抵{英}{倫}。”{清}{曾纪泽}《拣员补参赞各缺疏》:“臣奉命留使{歐洲}﹐細查所出各缺﹐均關緊要。未便日久虚懸﹐是以函調數員來洋﹐聽候差遣。”【2】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如:经函调证明﹐他在原单位工作表现一贯很好。
刁調-汉语大词典
刁調
【1】形容风声。{清}{梅曾亮}《陈石士先生文》:“波水四伏﹐山聲刁調。”【2】动摇貌。多形容草木。《镜花缘》第八八回:“眇孤蓬之振根兮﹐每刁調而難住。”
别調-汉语大词典
别調
【1】另一种曲调﹑格调。{明}{顾起纶}《国雅品》:“{夏}優于詞﹐自成别調﹐頗多豔藻。”{唐}{李白}《凤吹笙曲》:“欲嘆離聲發絳脣﹐更嗟别調流纖指。”{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高駢}〕一日聞奏樂聲﹐知有改移﹐乃題風筝寄意曰:‘夜静絃聲響碧空﹐宫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移將别調中。’”{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遺山}詞刻意争奇求勝﹐亦有可觀。然縱横超逸﹐既不能爲{蘇}{辛};騷雅清虚﹐復不能爲{姜}{史}。於此道可稱别調﹐非正聲也。”【2】另一种风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酒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滫漿焉﹐别調氛氲﹐不與佗同。”
創調-汉语大词典
創調
【1】指诗词歌曲在表现方法或格律方面的创新。{王国维}《人间词话》三三:“{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爲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小雅》﹑《鶴鳴》之詩﹐全用比體﹐不道破一句﹐三百篇中創調也。”
劑調-汉语大词典
劑調
【1】调节。{清}{龚自珍}《平均篇》:“此貴乎操其本源﹐與隨其時而劑調之。”
功調-汉语大词典
功調
【1】古指力役税和征收织物的户税。《隋书·食货志》:“{河北}﹑{河東}今年田租﹐三分減一﹐兵減半﹐功調全免。”
燮調-汉语大词典
燮調
【1】协和,调理。{宋}{王禹偁}《和杨遂贺雨》:“燮調賴時相﹐感應由聖君。”{唐}{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天子乃擢{王褒}爲諫議﹐昇{孝若}於貂璫﹐前彰潤色之功﹐後養燮調之業。”{宋}{周密}《齐东野语·以赋罢相》:“雨暘固自於天﹐感召豈無所主?儻燮調得人﹐則斯可有節。”{明}{张居正}《谢免自陈疏》:“上不能燮調元化﹐佐明主以察璣衡;下不能振舉宏綱﹐率群僚而修品式。”【2】指宰相的政务。《旧唐书·崔昭纬传》:“擢於侍從之司﹐委以燮調之任。”{明}{李东阳}《丙吉问牛》诗:“燮調知是三公職﹐只許當年{曲逆侯}。”
平調曲-汉语大词典
平調曲
【1】亦作“[寧海平調]”。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浙江}{宁海}﹑{象山}﹑{三门}等地。传自{新昌}或{宁波},尚无定论。演唱形式为高腔。【2】乐府《相和歌》的一部。有《长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从军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筑﹑瑟﹑琴﹑筝﹑琵琶七种。{梁启超}认为,《平调曲》应属《清商曲》。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平调曲》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
平調-汉语大词典
平調
【1】犹言调和。《後汉书·宋意传》:“今諸國之封﹐並皆膏腴﹐風氣平調﹐道路夷近﹐朝聘有期﹐往來不難。”
平調-汉语大词典
平調
【1】乐曲的一种,以宫为主。参见“[平調曲]”。【2】谓调任同级官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却是上下司不和﹐地方不便﹐可兩下平調了他每便了。”【3】平和之调。{汉}{阮瑀}《筝赋》:“平調足均﹐不疾不徐。”【4】“一平二調”的简称。指平均主义和无偿调拨。如:在大厂办小厂﹐老厂带新厂时﹐要防止平调和随意动用国家计划内的原材料﹑设备等的现象。
左支右調-汉语大词典
左支右調
【1】谓支吾搪塞。{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辕》:“一封書信無名號﹐荒唐語言多虚冒﹐憑空何處軍糧到。無端左支右調﹐看他神情﹐大抵非逃即盜。”
土調-汉语大词典
土調
【1】地方曲调。《老残游记》第二回:“這説鼓書本是{山東}鄉下的土調﹐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説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没甚稀奇。”
均調-汉语大词典
均調
【1】均衡协调;均匀和谐。{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等》:“每酘﹐即以酒杷遍攪令均調﹐然後蓋甕。”《庄子·天道》:“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成玄英}疏:“均平調順也。”{宋}{苏轼}《上张安道养生决论》:“待腹滿氣極﹐即徐出氣﹐惟出入均調。”{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律和聲’﹐言音之貴均調也。”
基調-汉语大词典
基調
【1】基本的调子。引申指事物的基本内容或主要精神。常用于文艺作品。{徐迟}《祁连山下》五:“热烈的红色调子是基调﹐千万种色彩旋转在他的周围。”{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周易》的时代是由牧畜转化到农业的时代。牧畜还是生活的基调。”{孙百刚}《郁达夫外传·美满家庭》:“你的小说原是以郁抑穷愁为基调的。”
夫調-汉语大词典
夫調
【1】一种按丁口征收织物的赋税。{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免夫者﹐謂{燕山}之役﹐天下應出夫調﹐今但令出免夫錢而已。”
尋宫數調-汉语大词典
尋宫數調
【1】谓讲求音律。{明}{高明}《琵琶记·副末开场》:“休論插科打諢﹐也不尋宫數調﹐只看子孝與妻賢。”
對調-汉语大词典
對調
【1】旧指官吏以原秩从甲地调往乙地。《水浒传》第五十回:“我這個賢弟{孫立}﹐綽號{病尉遲}﹐任{登州}兵馬提轄。今奉總兵府對調他來鎮守此間{鄆州}。”《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倘拼得些銀子央要道挽回﹐不過對調個地方﹐全然没事。”【2】相互调换。如:对调工作;对调座位。
弄燕調鶯-汉语大词典
弄燕調鶯
【1】指调戏女子。{元}{汤式}《一枝花·题卓文君花月瑞仙亭传奇》套曲:“明出落求鸞覓鳳﹐暗包藏弄燕調鶯。”
弄管調絃-汉语大词典
弄管調絃
【1】犹弄竹弹丝。《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論他的才情﹐填詞覓句﹐無所不能﹐便是弄管調絃﹐也無所不會。”
弄粉調朱-汉语大词典
弄粉調朱
【1】谓以脂粉饰容。{宋}{周邦彦}《丹凤吟》词:“弄粉調朱柔素手﹐問何時重握。”{吴梅}《风洞山·旅吟》:“想我兩人呵﹐不能够繡帷中弄粉調朱﹐倒變做茅店裏吐恨含哀。”【2】喻雕琢辞藻。{韦君宜}《<似水流年>後记》:“我不喜欢专门弄粉调朱的散文﹐大概该属于一个‘载道’派。”
大石調-汉语大词典
大石調
【1】商调乐律名。本作大食调。{唐}{天宝}十三载﹐大乐署改诸乐名﹐太簇商时号大食调。{宋}乐与古乐差二律﹐故俗呼黄锺商为大石调,大吕商为高大石调﹐太簇商为中管高大石调。燕乐二十八调﹐用声各别。大石调用高五﹑高凡﹑高工﹑尺﹑上﹑高一﹑高四﹑六﹑合九声;高大石调用下五﹑下凡﹑工﹑尺﹑上﹑下一﹑下四﹑六﹑合九声。见{宋}{王溥}《唐会要·诸乐》﹑{宋}{沈括}《梦溪补笔谈·乐律》。
失調-汉语大词典
失調
【1】失去平衡;调配不当。如:供求失调;雨水失调。{赵紫阳}《关于调整国民经济的几个问题》:“这种冒进的错误﹐加剧了比例关系的失调﹐更加重了财政经济的困难。”【2】失於调养。{清}{龚玉晨}《紫姬小传》:“〔{汪端}〕娩後失調﹐體孱多疾。”{老舍}《骆驼祥子》十九:“她们的危险是在产后的失调﹐而{虎妞}却与她们正相反。”
失調-汉语大词典
失調
【1】不得调迁。《宋书·沈怀文传》:“{懷遠}納{東陽公主}養女{王鸚鵡}爲妾﹐{元凶}行巫蠱﹐{鸚鵡}預之﹐事泄﹐{懷文}因此失調﹐爲治書侍御史。{元凶}弑立﹐以爲中書侍郎。”【2】音调不和谐。{南朝} {梁}{沈约}《答陆厥问声韵书》:“譬猶{子野}操曲﹐安得忽有闡緩失調之聲。”
套調-汉语大词典
套調
【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住户连环交换房屋﹐称为套调。如以三户为例﹐交换方式为甲换乙﹐乙换丙﹐丙换甲。《文汇报》1984.8.31:“这次住房交换会﹐调房资料丰富﹐门类多﹐有调房咨询﹐单位房屋套调﹐还有最新调房资料出售。”
奤調-汉语大词典
奤調
【1】犹歪调。《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街坊上人知道此事的﹐漸漸多了﹐編着一隻奤調《山坡羊》來嘲他。”
小調-汉语大词典
小調
【1】西洋音乐小调式的简称。又称“陰調”﹑“短調”。【2】即小令。与中调﹑长调对言。{清}{徐釚}《词苑丛谈·体制》:“小調要言短意長﹐忌尖弱。”《红楼梦》第七十回:“以‘柳絮’爲題﹐限各式小調。”【3】民间曲调。《老残游记》第二回:“慢慢地將三絃子取來﹐隨便和了和絃﹐彈了一兩個小調。”{阿英}《女弹词小史》引{畹香留梦室主}《淞南梦影》卷二:“近日曲中競尚小調﹐如《劈破玉》﹑《九連環》﹑《十送郎》﹑《四季相思》﹑《七十二心》之類。”{萧红}《生死场》十七:“他唱起小调来。”
口調-汉语大词典
口調
【1】指语气,口气。{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孔子}时代的{香港}不这样﹐{孔子}口调的‘香港论’是无从做起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所以《易传》的作者对于革命的事实用着激越的口调赞美着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老舍}《四世同堂》四三:“她会老气横秋的﹐学着妓女们的口调。”【2】指论调。{孙中山}《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的演说》:“他们那些文明国家便要来代我们治{中国}﹐便要来共管。共管就是和从前瓜分一样的口调。”{孙中山}《答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问》:“是何異以少弟而與强盗爲伍﹐以劫其長兄之家﹐而猶對之曰﹐兄不當恨乃弟過於恨强盗﹐以吾二人本同血氣也。此今日{日本}人同種同文之口調也。”
句調-汉语大词典
句調
【1】文句的语调。{清}{袁枚}《随园随笔·古文摹仿》:“《日知録》亦有《古文摹倣》一篇﹐與此不同。彼言摹倣體裁﹑局段﹐此言摹倣句調﹑詞語﹐二者互相發明。”{{夏丐尊}{叶圣陶}}《文心》二一:“他在黑板上把我们的文字摘写了几句例子﹐一一加以批评﹐句调上的确都是有毛病的。”
古調詩-汉语大词典
古調詩
【1】指{汉}{魏}以来形成的古体诗。{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有“古調詩”若干卷,皆为五言古诗。与后起的近体律绝相对。亦省称“[古調]”。{唐}{元稹}《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诗:“喜聞{韓}古調﹐兼愛近詩篇。”{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八:“其時進士贄見前輩……但於詩賦﹑歌篇﹑古調之中﹐取其最精者投之。”
古調-汉语大词典
古調
【1】古代的乐调。{唐}{刘长卿}《听弹琴》诗:“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隋}氏取{漢}以來樂器﹑歌章﹑古調併入清樂﹐餘波至{李唐}始絶。”【2】比喻高雅脱俗的诗文﹑言论。常以称颂他人。{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忽聞歌古調﹐歸思欲霑巾。”{清}{黄鷟来}《和韵送戚缄子归蠙城》之三:“古調豈終絶?《陽春》原和稀。”【3】见“古調詩”。
同調-汉语大词典
同調
【1】音调相同,比喻有相同的志趣或主张。《文选·谢灵运<七里濑>诗》:“誰謂古今殊﹐異世可同調。”{李善}注:“調﹐猶運也。謂音聲之和也。”{唐}{杜甫}《徒步归行》:“人生交契無老少﹐論心何必先同調。”{宋}{秦观}《寄陈季常》诗:“揭竿趣灌瀆﹐與爾不同調。”【2】喻指志趣或主张一致的人。{清}{顾炎武}《寄张文学弨时淮上有筑堤之役》诗:“愁絶無同調﹐蓬飄久索居。”{吴组缃}《山洪》五:“但是谈起道理﹐发起议论来﹐{三官}在村上还是只能找到{四狗子}作他的同调。”【3】音韵学术语。谓声调相同。{王力}《<同源字典>凡例》:“同音不同调(如‘买﹑卖’)﹐也称为‘叠韵’。”
合調-汉语大词典
合調
【1】谓音律﹑音节和谐。{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夫平仄以成句﹐抑揚以合調。”【2】比喻意气相投。{清}{曹寅}《雪斋梦游渔村和桐初留别诗》:“貧士孤雲元合調﹐祁寒厄閏費乘除。”
吴調-汉语大词典
吴調
【1】{吴}歌的曲调。其声多缠绵哀怨。{唐}{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诗:“後人寫出《烏啼引》﹐{吴}調哀弦聲楚楚。”
和調-汉语大词典
和調
【1】调和。{南朝} {梁}{何逊}《七召·肴馔》:“劑水火而和調﹐糅蘇蔱以芬芳。”《管子·度地》:“天地和調﹐日有長久。”《素问·痹论》:“榮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藏。”【2】指调味。{宋}{司马光}《辞左仆射第三札子》:“多鹽則太鹹﹐多梅則太酸﹐和調適宜﹐最爲難事。”【3】和睦;使和睦。{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薦賢退惡﹐和調百姓。”{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念亂圖存﹐總須將相和調。”《墨子·兼爱中》:“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
品調-汉语大词典
品調
【1】品尝调制。{明}{沈鲸}《双珠记·处分後事》:“高堂甘旨﹐有誰品調?生離死别俱堪惱。”
品竹調絲-汉语大词典
品竹調絲
【1】见“品竹調絃”。
品調-汉语大词典
品調
【1】各种曲调。《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妮子來參都頭﹐却值公差出外不在﹐如今現在勾欄裏説唱諸般品調。”【2】品格。{宋}{辛弃疾}《洞仙歌·红梅》词:“更總做﹑北人未識伊﹐據品調難作﹐杏花看待。”
品竹調絃-汉语大词典
品竹調絃
亦作“[品竹調絲]”【1】泛指吹弹管弦乐器。{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往常我樽前歌宛轉﹐席上舞蹁躚;生疎了品竹調絃﹐不承望侍歡宴。”《水浒传》第二十回:“那厮唤做{小張二}……學得一身風流俊俏﹐更兼品竹調絲﹐無有不會。”《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吟詩作賦﹐琴棋書畫﹐品竹調絲﹐無所不通。”
唆調-汉语大词典
唆調
【1】调唆;教唆。{明}{无名氏}《南牢记》第四折:“他唆調的家敗人亡﹐俺若不興詞狀﹐想將來有禍殃。”《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小姑你好不賢良﹐便去房中唆調娘。”
唱反調-汉语大词典
唱反調
【1】比喻提出相反的主张﹑意见或采取相反的行动。{洪广思}《阶级斗争的形象历史》八:“但是{曹雪芹}却给他们大唱反调﹐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个时代﹐根本不是什么‘盛世’﹐而是封建社会的‘末世’。”
唱高調-汉语大词典
唱高調
【1】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或只说得好听而不做。{徐特立}《读书日记一则》:“从来就是要求实现共同纲领﹐并非过去唱高调﹐而是看法前后不同。”
唱春調-汉语大词典
唱春調
【1】民间曲调。也叫孟姜女调﹑四季调。常为十二叠,每月一叠,也可按四季分为四叠。每叠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清}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單調-汉语大词典
單調
【1】只是单方面调动工作。与“雙調”相对。【2】指单一而不丰富。{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找知识要到各方面去找﹐只到一个地方去找﹐就单调了。”【3】简单﹑重复,缺少变化。{巴金}《新生》第一篇:“出世﹑成长﹑保身﹑传种以至于死亡:所有的人都走这种呆板的单调的路。”{洪深}《飞将军》:“喝酒呀﹐宴会呀﹐跳舞呀﹐天天是这几套﹐也会觉得单调的。”
嘲調-汉语大词典
嘲調
【1】嘲弄调笑。{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後集·秦太虚》:“{許彦周}《詩話》云:{黄魯直}愛與{郭功甫}戲謔嘲調。”{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七》:“昔{孫恩}{盧循}{廣}中之寇數至{京口}﹐嘗貽{宋武帝}以益智糉﹐{宋武帝}以續命湯報之﹐用相嘲調。”
嘲調-汉语大词典
嘲調
【1】嘲讽的才情。{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至{魏文}因俳説以著《笑書》﹐{薛綜}憑宴會而發嘲調。”
四季調-汉语大词典
四季調
【1】民间曲调。也叫孟姜女调﹑唱春调。常为十二叠,每月一叠,也可按四季分为四叠。每叠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清}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市調-汉语大词典
市調
【1】官府对商贾的征调。《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以市税重濫﹐更定樢格﹐以税還民。禁諸市調及苗籍。”《宋书·文帝纪》:“又州郡估税﹐所在市調﹐多有煩刻。”
常調-汉语大词典
常調
【1】引申为陈旧的论调。{{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五回:“况种族革命﹐已成常调。”【2】按常规迁选官吏。{唐}{高適}《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幾載困常調﹐一朝時運催。”{清}{薛福成}《代李伯相日本某居士集序》:“仕宦不逾常調﹐計典不入上考。”【3】固定的音调。{晋}{左思}《魏都赋》:“金石絲竹之恒韻﹐匏土革木之常調。”《後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舟無推陸之分﹐瑟非常調之音。”【4】定额赋税。《後汉书·韦彪传》:“農人急於務而苛吏奪其時﹐賦發充常調而貪吏割其財﹐此其巨患也。”《隋书·食货志》:“常調之外﹐逐豐稔之處﹐折絹糴粟﹐以充國儲。”《魏书·高宗纪》:“自今常調不充﹐民不安業﹐宰民之徒﹐加以死罪。申告天下。”
常調-汉语大词典
常調
【1】长期调和。《列子·黄帝》:“陰陽常調﹐日月常明。”【2】平常戏狎。《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前日雖因常調﹐得爲密坐﹐雖讌飲彌日﹐其於别遠會稀﹐猶不盡其勞積也。”{吕向}注:“常調﹐謂常戲。”
崑調-汉语大词典
崑調
【1】亦称“[崑山調]”。即昆腔。{明}{冯梦龙}《挂枝儿·眼里火》:“清溜溜押幾句崑山調。”{潘漠华}《牧生和他的笛》:“他能吹出昆调﹑徽腔﹐他又能仿吹鹧鸪﹑布谷的春声。”【2】指西昆体。{明}{胡应麟}《诗薮·杂编·闰馀中》:“{熙豐}以還﹐亦有作崑調者﹐{歐陽公}‘組甲光寒圍夜帳’……是也。”
崑山調-汉语大词典
崑山調
【1】见“崑調”。
役調-汉语大词典
役調
【1】服役与征户税。《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以{雲}爲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云别传》:“{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
征調-汉语大词典
征調
【1】征集﹑调遣人员或物资。{毛泽东}《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他们要{叶}{张}两部南下﹐我们则请准征调一部北上对付之。”{清}{吴伟业}《杂感》诗之一:“關山到處愁征調﹐願賜三軍所過租。”{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譬如四方戰争多征調﹐從軍遠戍沙場草﹐也只是爲國忘家怎憚勞?”
後天失調-汉语大词典
後天失調
【1】中医学名词。指脾胃之气虚弱,运化失常而造成的营养障碍。【2】比喻事物诞生后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扶持。{黄宗英}《八面来风先开扇窗户》:“有一座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畸形工厂。”
徵調-汉语大词典
徵調
【1】指以徵音为主的调式。{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趙璧}五絃彈徵調﹐徵聲巉絶何清峭。”{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宋沆}爲太樂令﹐知音﹐近代無比。太常久亡徵調﹐{沆}乃考鍾律而得之。”
徵調-汉语大词典
徵調
【1】征集﹑调用人员或物资等。{郑观应}《盛世危言·铁路》:“即遇有警報﹐倉卒徵調﹐刻期立至。”《後汉书·杜诗传》:“舊制發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已。”{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宜綿}又言賊起以來﹐徵調官兵。”《金史·卢亨嗣传》:“是時兵興﹐徵調煩急。”
徽調-汉语大词典
徽調
【1】徽剧的旧称。亦指徽剧所用的腔调。主要为吹腔﹑高拨子和二黄﹐后也用西皮﹑高腔﹑昆腔等。{乾隆}﹑{嘉庆}年间徽班进京演出后﹐对京剧腔调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徐珂}《清稗类钞·戏剧·徽调戏》:“{程長庚}亦挾技入都﹐於是始有徽調。”
影調劇-汉语大词典
影調劇
【1】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北}{唐山}一带﹐以当地皮影戏的腔调为基础﹐吸取了京剧﹑河北梆子的表演艺术﹐于一九五八年后逐渐形成。
外調-汉语大词典
外調
【1】调出。谓向其他地方或单位调物资﹑人员。【2】旧时指京官调任地方官。《辽史·郭袭传》:“〔{郭}〕性端介﹐識治體。久淹外調。”{夏衍}《秋瑾传》序幕:“ 那真是太辛苦了。唔﹐{子芳}兄这番是外调﹐还是回南边来望望贵亲?”【3】到外地或外单位作人事调查。
廕調-汉语大词典
廕調
【1】犹荫叙。谓因先世荫庇被征调任官。{宋}{欧阳修}《送杨寘序》:“予友{楊}君﹐好學有文﹐累以進士舉﹐不得志﹐及從廕調﹐爲尉於{劍浦}。”
定調子-汉语大词典
定調子
【1】确定乐曲的调子。今多用以比喻在开会﹑开展某种活动﹑进行某项工作等之前,事先下结论,确定其基本方向。
宣調-汉语大词典
宣調
【1】发散调理。{宋}{梅尧臣}《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捧之爲重賜﹐誦已乃忘食。幸資藥品用﹐少助宣調力。”
宫調-汉语大词典
宫調
【1】戏曲﹑音乐名词。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调,统称“宫调”。以七声配十二律,理论上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称八十四宫调。但实际音乐中并不全用。如{隋}{唐}燕乐系根据琵琶的四根弦作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得二十八宫调;{南宋}词曲音乐只用七宫十一调;{元}代北曲用六宫十一调;{明}{清}以来,南曲只有五宫八调,通称十三调,而最常用者不过五宫四调,通称九宫。在一般人的话中,宫调亦常指乐曲。《水浒传》第二九回:“裏面坐着一個年紀小的婦人﹐正是{蔣門神}初來{孟州}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裏説唱諸般宫調的頂老。”{清}{孔尚任}《<桃花扇>本末》:“予雖稍諳宫調﹐恐不諧於歌者之口。”{王季思}等注:“宫調--指樂曲的音調﹐向來以它的異同爲聲調高低的標準。”
寄調-汉语大词典
寄調
【1】旧体词曲必须依照一定的调式进行写作,称寄调。亦借指写作上模仿其他作品的形式。{李广田}《马凡陀的山歌》:“《公共汽车抒情诗》是寄调{西蒙诺夫}的《等待着我罢》。”
局調-汉语大词典
局調
【1】指文章的格局情调。{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至{若虚}乃擴爲長歌﹐穠不傷纖﹐局調俱雅。”
屬調-汉语大词典
屬調
【1】寄托的情调。{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司空曙》:“屬調幽閑﹐終篇調暢。”
引調-汉语大词典
引調
【1】逗引,招惹。{宋}{黄庭坚}《归田乐令》词:“引調得﹑甚近日心腸不戀家。”{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剗地相逢﹐引調得人來眼狂心熱。”
强調-汉语大词典
强調
【1】特别着重或着重提出。{巴金}《家》三十:“{克定}甚至强调地说:‘横竖有的是用不完的钱﹐每年要收那么多担租谷……多花几个钱也不要紧。’”{朱自清}《论老实话》:“常听人说‘我们要明白事实的真相。’既说‘事实’﹐又说‘真相’﹐叠床架屋﹐正是强调的表现。”{郭沫若}《洪波曲》第六章六:“但我们本着找工作的精神﹐想把这个纪念来强调一下。”
字調-汉语大词典
字調
【1】字音的高低升降。也叫声调。
孟姜女調-汉语大词典
孟姜女調
【1】民间曲调。即四季调。也叫唱春调。详“四季調”。
妖調-汉语大词典
妖調
【1】犹妖冶。《红楼梦》第九十回:“况且有時高興﹐打扮的妖調非常。”《红楼梦》第二一回:“這媳婦妖調異常﹐輕狂無比。”一本作“美貌”。
姿調-汉语大词典
姿調
【1】美好的风度。{唐}{戴孚}《广异记·汝阴人》:“{汝陰}男子姓{許}﹐少孤﹐爲人白晳﹐有姿調﹐好鮮衣良馬。”
珍調-汉语大词典
珍調
【1】犹言保重调养。{宋}{苏轼}《与人书》:“尚冀珍調﹐少慰鄙願。”
琴調-汉语大词典
琴調
【1】调谐琴音。{唐}{皮日休}《襄阳闲居与友生夜会》诗:“舊絲再上琴調晩﹐壞葉重燒酒暖遲。”
琴調-汉语大词典
琴調
【1】琴的音调。{唐}{黄滔}《赠宿松杨明府》诗:“月狖聲和琴調咽﹐煙村景接柳條春。”{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宜鼓琴﹐琴調和暢;宜詠詩﹐詩韻清絶。”
琴瑟不調-汉语大词典
琴瑟不調
【1】谓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通典·选举三》:“琴瑟不調﹐改而更張。雖明旨已行﹐猶宜消息不從。”《汉书·礼乐志》:“辟之琴瑟之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爲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2】比喻夫妻不和。{唐}{赵璘}《因话录》卷一:“{郭曖}嘗與{昇平公主}琴瑟不調。”
柔調-汉语大词典
柔調
【1】温和地调治。《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竊見當今年少﹐不復以學問爲本﹐專更以交游爲業……又何患其不知己矣﹐但當吞之以藥而柔調耳。”
末調-汉语大词典
末調
【1】谦词。谓才调不高。{唐}{李缜}《奉和郎中游仙岩四瀑布》:“攜賞喜{康樂}﹐示文驚{建安}……末調亦何爲﹐輒陪高唱難。”
材調-汉语大词典
材調
【1】才情,才气。多指文才。{唐}{韩愈}《送灵师》诗:“材調真可惜﹐朱丹在磨研。”{宋}{叶適}《周纯臣子去病淑慧而短折赋以哀之》诗:“敢誇材調别﹐自喜禀賦全。”
格調-汉语大词典
格調
【1】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今詳格調句法﹐甚類生前之作。”{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句句言情﹐篇篇見意。奉勞歌伴﹐先定格調﹐後聽蕪詞。”{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即有一二能者﹐不過指摘聲病﹐講求格調。”《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高低緊慢按宫商﹐輕重疾徐依格調。”【2】风貌,景象。{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词:“君知否?雨僝雲僽﹐格調還依舊。”{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調高。”【3】品格;风范。{唐}{蒋防}《霍小玉传》:“故{霍王}小女名{小玉}……昨遣某求一好兒郎格調相稱者。”{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四章:“她那特殊的细心﹑机敏与果断……都流露着指挥员英武的格调。”
梗調-汉语大词典
梗調
【1】难奏的曲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粉蝶》:“{晏}教以《天女謫降》之曲﹐指法拗折﹐習之三日﹐始能成曲。{晏}曰:‘梗概已盡﹐此後但須熟耳。嫻此兩曲﹐琴中無梗調矣。’”
梅花調-汉语大词典
梅花調
【1】见“梅花大鼓”。
樂亭調-汉语大词典
樂亭調
【1】见“樂2亭大鼓”。
楚調-汉语大词典
楚調
【1】{楚}地的曲调。常与{吴}弦﹑{燕}歌对举。后为乐府相和调之一。{唐}{白居易}《醉别程秀才》诗:“{吴}絃{楚}調{瀟湘}弄﹐爲我慇懃送一盃。”{明}{王世贞}《鸣凤记·秋夜女工》:“雙蛾皺﹐嘆鳳管吹殘{楚}調﹐何日見階前輻輳。”{清}{魏源}《送陈太初出都》诗之二:“離弦忽{楚}調﹐促柱訴中孚。”{唐}{陶翰}《燕歌行》:“請君留{楚}調﹐聽我吟{燕}歌。”
横調-汉语大词典
横調
【1】犹横选。{唐}{张九龄}《应道侔伊吕对令策》之一:“{魏武}以軍中是務﹐權立九品之儀。後代因循﹐莫能改作﹐紛紛横調﹐滔滔皆是。天下公器﹐可爲傷心。”《後汉书·左雄传》:“特選横調﹐紛紛不絶﹐送迎煩費﹐損政傷民。”{李贤}注:“調﹐徵也。”
横調-汉语大词典
横調
【1】强行征改。《魏书·任城王澄传》:“初﹐民中每有横調﹐百姓煩苦﹐前後牧守﹐未能蠲除﹐{澄}多所省減﹐民以忻賴。”《新唐书·李元素传》:“刺史{李文暕}横調民黄金造常滿尊以獻﹐官屬無敢諫﹐{元素}固争﹐{文暕}爲少損。”
樂調-汉语大词典
樂調
【1】音乐的声调。{明}{王鏊}《震泽长语·音律》:“{萬寳常}嘗與人論及樂調﹐時無樂器﹐因取前食器及雜物以箸叩之﹐宫商畢備﹐諧於絲竹。”
樂調-汉语大词典
樂調
【1】音律和谐。《史记·外戚世家》:“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
檔調-汉语大词典
檔調
【1】档子班艺人所唱的曲调。{清}{张焘}《津门杂记·小班》:“檔子班……蓄雛姬數人﹐玉貌綺年﹐頗能度曲﹐所唱名曰檔調。”
支調-汉语大词典
支調
【1】排遣。{明}{无名氏}《再生缘》第二出:“玉損香消﹐斷柔腸好難支調。”【2】打发,使令。{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他既然支調■家回去﹐早氣出我四句來了。”【3】调度。《新唐书·百官志一》:“户部……度支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天下租賦﹑物産豐約之宜﹑水陸道涂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4】支吾搪塞。《水浒传》第十六回:“{梁中書}道:‘我有心要擡舉你﹐這獻生辰綱的札子内﹐另修一封書在中間﹐太師跟前重重保你受道敕命回來﹐如何倒生支調﹐推辭不去?’”《金瓶梅词话》第八四回:“那{石道士}躲去一邊﹐只教徒弟來支調。”《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回:“從來説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爲。’{狄周}雖是極力的支調﹐怎能瞞着住人?”
犯調-汉语大词典
犯調
【1】词中犯调有两种。一是宫调相犯。即取各宫调的声律合成一曲,使宫商相犯以增加乐曲的变化,有三犯﹑四犯﹑八犯之称。但限于“住字”(全曲末一字,或称“杀声”)相同的调子方可互犯。二是句法相犯。集合各调中的句法而另成一调,有似南曲中的“集曲”。{宋}{陈旸}《乐书·八音·手笛》:“昔{宗同}善吹以爲新引;{唐}{雲朝霞}善吹以爲新聲;{孫處秀}善吹而作犯調。”【2】曲中犯调一般指南曲中的“集曲”。一说兼指北曲中的“借宫”,即在某宫调套曲内借用另一宫调曲牌的联套方法。参阅{吴梅}《顾曲麈谈》。
獵古調-汉语大词典
獵古調
【1】形容行动迅疾。《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這老婆一個獵古調走到後邊。”《金瓶梅词话》第八三回:“他一個獵古調兒﹐前邊花園門關了﹐打後邊角門走入{金蓮}那邊。”
殊調-汉语大词典
殊調
【1】与众不同的格调﹑意趣。{唐}{王昌龄}《观<江淮名胜图>》诗:“沙門既云滅﹐獨往豈殊調!”{唐}{李白}《上李邕》诗:“時人見我恒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
改曲易調-汉语大词典
改曲易調
【1】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公聽並觀﹐若事有未盡於理而物有未周於用﹐將改曲易調﹐遠與{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迹﹐豈近習而已哉!”
戲提調-汉语大词典
戲提調
【1】旧时在戏曲堂会中专管分配脚色﹑安排节目秩序的人。{夏衍}《从点戏说起》:“这件事出在《红楼梦》第十八回……{贾蔷}是戏提调之类。”{夏衍}《从点戏说起》:“点戏者﹑戏提调和演戏者之间的矛盾﹐看来是很难避免的﹐问题只在于如何妥善地处理。”
戲調-汉语大词典
戲調
【1】调戏。谓以轻佻言行狎弄人。{唐}{元稹}《会真诗三十韵》:“戲調初微拒﹐柔情已暗通。”{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前歲上元﹐{常明}引我觀燈。歸﹐夜深人寂﹐{常明}戲調我﹐我力拒。”《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這{胡美}生得齊整﹐多有人戲調他。”【2】诙谐;开玩笑。《宋书·沈怀文传》:“上每宴集﹐在坐者咸令沈醉﹐{懷文}素不飲酒﹐又不好戲調﹐上謂故欲異己。”{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當是前人有姓{郭}而病秃者﹐滑稽戲調﹐故後人爲其像﹐呼爲{郭秃}。”{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诗三》:“{嘉靖}中火災後﹐朝廷將鼎新三殿﹐令各衙門出銀助工。時{朱射陂}爲主客正郎﹐嘗作詩一首云:‘……安得黄金高北斗﹐即教三殿麗{蓬萊}。’雖則戲調之辭﹐然有諷有諭﹐切中事情。”
正宫調-汉语大词典
正宫調
【1】燕乐宫声七调的第一运。{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去声·宫七调》:“宫七調﹐第一運正宫調。”《宋史·律历志四》:“黄鐘之宫爲子﹑爲神后﹑爲土﹑爲雞緩﹑爲正宫調。”《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便聽老爺拿着條沉顛顛的正宫調嗓子。”
步調-汉语大词典
步調
【1】比喻进行某种活动的方式﹑步骤和速度。如:统一步调;步调一致。【2】行走时脚步的大小快慢。{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六:“他再以他那十分僵硬的﹐木偶式的步调和动态走下了台去。”{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後》:“接着便写他的头发﹑眼睛﹑面容﹑臂膊﹑神情﹑步调……一直写到旗杆院。”
歲調-汉语大词典
歲調
【1】每年定额的布帛税。《北史·卢同传》:“時{相州}刺史{奚康生}徵百姓歲調﹐皆長七八十尺。”
改張易調-汉语大词典
改張易調
【1】更换琴弦,变换声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晋书·琅邪悼王焕传》:“正是匡矯末俗﹐改張易調之時……此固臣之所不敢安也。”《北史·崔亮传》:“至於取士之途不溥﹐沙汰之理未精。而舅屬當銓衡﹐宜須改張易調。”
改絃易調-汉语大词典
改絃易調
【1】犹改张易调。《隋书·循吏传·梁彦光》:“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爲‘戴帽餳’。臣自分廢黜﹐無復衣冠之望﹐不謂天恩復垂收採。請復爲{相州}﹐改絃易調﹐庶有以變其風俗﹐上答隆恩。”
改調-汉语大词典
改調
【1】调任他职。《清会典事例·内务府·升除》:“其人不甚相宜﹐即於補授之後﹐原可酌量改調。”【2】改变音调。《庄子·徐无鬼》:“夫或改調一弦﹐於五音无當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動﹐未始異於聲而音之君已。”{唐}{王建}《宫词》之八六:“玉簫改調筝移柱﹐催换紅羅繡舞筵。”{宋}{苏轼}《定惠院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诗:“飲風蟬至潔﹐長吟不改調。”
變調-汉语大词典
變調
【1】变化的曲调。指不受旧律束缚的创新词调。{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中》:“{南宋}詞人﹐喜爲變調﹐所創特多﹐於時有大曲小曲之别。”{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張惠言}《詞選》〕至以{吴夢窗}爲變調﹐擯之不録﹐所見亦左。”【2】泛指不同寻常的格式。{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予爲之先造經緯表一通﹐從横相遇﹐可合可離﹐亦圖中之變調也。”【3】变更原来的音调,转调。{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援雅琴以變調兮﹐奏愁思之不可長。”{李周翰}注:“調謂變常調以奏愁思之曲。”【4】指字和字连起来说,有时发生字调和单说时不同的现象。如普通话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变读为阳平,“宝塔”bǎo tǎ读为“báo tǎ”。
曲調-汉语大词典
曲調
【1】指歌曲。{晋}{陶潜}《闲情赋》:“曲調將半﹐景落西軒。”《南史·后妃传下·张贵妃》:“采其尤艷麗者﹐以爲曲調﹐被以新聲。”【2】歌曲或戏曲的调子。{吴伯箫}《北极星·歌声》:“时代变了﹐{延安}的歌就增加了新的曲调﹐换上了新的内容。”{明}{陶宗仪}《辍耕录·杂剧曲名》:“{董解元}所編《西廂記》﹐世代未遠﹐尚罕有人能解之者﹐況今雜劇中曲調之冗乎?”{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有仙姬數十﹐奏諸異樂﹐婉轉清亮﹐曲調悽悲。”
時調-汉语大词典
時調
【1】犹时俗。{唐}{孟郊}《劝善吟》:“顧余昧時調﹐居止多疏慵。”【2】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各种时兴小调﹑小曲,有的已发展成曲艺,有演唱,有伴奏。{姚华}《曲海一勺·时诗》:“是即今語所謂時調﹐其所流傳﹐則《絃索西廂》﹐至今存焉。”{老舍}《四世同堂》二四:“上自王侯﹐下至旗兵﹐他们都会唱二簧﹑单弦﹑大鼓与时调。”
智調-汉语大词典
智調
【1】犹智算,智数。{汉}{徐幹}《中论·考伪》:“心疾乎内﹐形勞於外﹐然其智調足以將之﹐便巧足以莊之。”《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智調藏於胸懷﹐權略應時而發。”
水調歌頭-汉语大词典
水調歌頭
【1】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水調-汉语大词典
水調
【1】曲调名。{唐}{杜牧}《扬州》诗之一:“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自注:“{煬帝}鑿{汴渠}成﹐自造《水調》。”{宋}{贺铸}《罗敷歌·采桑子》词:“誰家《水調》聲聲怨?黄葉秋風。”{明}{胡震亨}《唐音癸籤·乐通二》:“《海録碎事》云:‘{隋煬帝}開{汴河}﹐自造《水調》。’按﹐《水調》及《新水調》﹐並商調曲也。{唐}曲凡十一叠﹐前五叠爲歌﹐後六叠爲入破。”{清}{钱谦益}《十月朔日抵广陵》诗之一:“舊事明月空在眼﹐新愁《水調》欲沾衣。”
江調-汉语大词典
江調
【1】犹江歌。{唐}{孟郊}《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诗:“江調擺衰俗﹐{洛}風遠塵泥。”{唐}{孟郊}《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江調樂之遠﹐溪謡生徒新。”
油腔滑調-汉语大词典
油腔滑調
【1】形容说话或行文浮滑不实。{清}{{王士禛}{郎廷槐}等}《师友诗传录》一:“作詩﹐學力與性情必兼具而後愉快。愚意以爲學力深﹐始能見性情;若不多讀書﹐多貫穿﹐而遽言性情﹐則開後學油腔滑調﹑信口成章之惡習矣。”《平山冷燕》第六回:“詩貴風雅﹐此油腔也﹐甚麽佳作。”{清}{李渔}《意中缘·诳姻》:“我家小姐自從京裏回來﹐那些冰人月老是不離門﹐把男子的才貌説得天花亂墜﹐誰想走到面前﹐不是讀死書的秀才﹐就是賣油腔的浪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這京城裏做買賣的人﹐未免太油腔滑調了。”{鲁迅}《伪自由书·大观园的人才》:“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物﹐他(她)要会媚笑﹐又要会撒泼﹐要会打情骂俏﹐又要会油腔滑調。”亦省作“[油腔]”。
洒調-汉语大词典
洒調
【1】甩开。{元}{柯丹邱}《荆钗记·逼嫁》:“我扯住他衣服﹐他洒調跑了去﹐方纔打。”
派調-汉语大词典
派調
【1】派头。{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八:“他们现时虽已尽成平民﹐苏维埃机关的办事员﹐学校的大学生﹐而贵族式的‘夐不顾人’的派调﹐无意之中隐隐流露。”
流腔流調-汉语大词典
流腔流調
【1】形容说话轻浮油滑。{沙汀}《一个秋天晩上》:“于是他就流腔流调﹐但却自命风流地同她说起来了。”
清商三調-汉语大词典
清商三調
【1】古代乐曲名。指《清乐》中的《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汉}世谓之三调。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
清平調-汉语大词典
清平調
【1】{唐}大曲名,后用为词牌。相传{唐}{开元}中,{李白}供翰林,时宫中木芍药盛开,{玄宗}于月夜赏花,召{杨贵妃}侍酒,以金花笺赐{李白},命进新辞《清平调》,{白}醉中乃成三章。二十八字,七言绝句,平仄不拘。{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创新声。双调五十字,平韵。参阅{唐}{李濬}《松窗杂录》﹑{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
漫瀚調-汉语大词典
漫瀚調
【1】{内蒙古}西部地区流行的一种民歌。曲调融和了{蒙}﹑{汉}民歌的特点。
清調-汉语大词典
清調
【1】{汉}代乐府《相和歌》的曲调之一,与平调﹑瑟调合称三调,也称清商三调。后亦指清雅的乐曲。《魏书·段承根传》:“思樂哲人﹐静以鎮躁。藹彼繁音﹐和此清調。”{清}{钮琇}《觚賸续编·于家琵琶》:“今宵萬籟俱寂﹐清調遠聞﹐恍出吾姬之手﹐不勝悲痛。”
清調曲-汉语大词典
清調曲
【1】乐府《相和歌》的一部。有《苦寒行》﹑《豫章行》﹑《董逃行》﹑《相逢狭路间行》﹑《塘上行》﹑《秋胡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箎﹑节﹑琴﹑瑟﹑筝﹑琵琶八种。
淒涼調-汉语大词典
淒涼調
【1】见“淒涼犯”。
淵調-汉语大词典
淵調
【1】高雅的曲调。{南朝} {齐}{谢朓}《和萧中庶直石头》:“讌嘉多暇日﹐興文起淵調。”
滚調-汉语大词典
滚調
【1】简称“滚”。戏曲名词。{明}代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在传奇剧本的曲词前后或中间加进接近口语的韵文或便于朗诵的短句,使曲词易懂,收到更好的效果。念词称滚白,唱词称滚唱。
漢調-汉语大词典
漢調
【1】流行于{江}{汉}间的戏剧腔调。{明}末流行的昆曲词句文雅,非一般人所能了解。时人因取昆曲中《红梅》﹑《琵琶》等传奇,编成皮黄,西皮与二黄开始同唱,行之{江}{淮}间,称为汉调。
漢調二黄-汉语大词典
漢調二黄
【1】也称陕二黄﹑山二黄。戏曲剧种。流行于{陕}南和{陇}东。是二黄腔调从{湖北}沿{汉水}进入{陕西}而形成的。{清}{道光}年间颇为盛行。因地区不同分为汉江派和雒镇派。汉江派音乐比较柔和,以唱功戏,做功戏见长;雒镇派腔调铿锵有力,以武打戏见长。
濫調-汉语大词典
濫調
【1】一再重复﹑令人厌烦而不切实际的言词或论调。{瞿秋白}《文艺杂著·涴漫的狱中日记》:“姓{吴}的{老五}总说我学着写日记﹐还是套《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滥调。”{鲁迅}《<准风月谈>後记》:“但{如是先生}是凡庸的﹐背出了他的祖父﹐父亲﹐{鲁迅}﹐{茅盾}之后﹐结果不过说着‘{鲁迅}拿卢布’那样的滥调。”
打出調入-汉语大词典
打出調入
【1】犹言逛来逛去,荡进荡出。谓不务正业。《元典章·户部四·女婿在逃依婚书断罪》:“婿書:‘若女婿{驢哥}游手好閑﹐打出調入﹐不紹家業﹐不服丈母教令﹐此文字便同休離。’”亦作“[打出吊入]”。《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周三}那厮﹐打出吊入﹐公然乾顙。{計安}忍不得﹐不住和那{周三}厮鬧。”
打調-汉语大词典
打調
【1】调笑。{宋}{刘昌诗}《芦浦笔记·打字》:“街市戲謔﹐有打砌﹑打調之類。”【2】挑拨。{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搽旦做打調科云]{李二}﹐你來﹐我和你説﹐如今你那哥哥﹐還則是向着嫂嫂﹐你依着我﹐分開這家私者!”
抛調-汉语大词典
抛調
【1】丢弃,抛掉。{明}{汤显祖}《邯郸记·大捷》:“明光光十萬甲兵刀﹐成抛調﹐殘箭引弓弰。”{元}{商衟}《新水令》套曲:“想着燕爾新婚那一宵﹐怎下得把奴抛調。”
抛聲調嗓-汉语大词典
抛聲調嗓
【1】谓故意提高嗓门。《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但是到船中來﹐裏頭添茶暖酒﹐十分親熱;又抛聲調嗓﹐要他曉得。”
抽調-汉语大词典
抽調
【1】抽取调遣。{清}{彭夏琴}《咏台湾》之三:“抽調可憐諸將士﹐不教辛苦説征{遼}。”{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五章:“我们有两大支使用新武器的部队﹐却都作了别用﹐恐怕一时抽调不及。”{明}{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薊鎮}近在輦轂下耳﹐請于塞垣無事之時﹐抽調鎮兵一枝兩枝至京師﹐令大臣于教場閲視其果練與否﹐而明詔嚴賞罰之。”
拗調-汉语大词典
拗調
【1】即拗体诗。{杜甫}《暮归》诗{仇兆鳌}注引{清}{卢世■}曰:“《崔氏東山草堂》﹑《暮歸》﹑《曉發公安》三首﹐皆拗調﹐詩之絶佳者。”
拿腔作調-汉语大词典
拿腔作調
【1】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老舍}《四世同堂》九:“‘我走!我走!’{冠先生}拿腔作调的说﹐‘请太太不要发脾气!’说罢﹐戴起帽子﹐懒洋洋的走出去。”
排調-汉语大词典
排調
【1】安排调度。{克非}《春潮急》三七:“听了这个措施﹐这个排调﹐全会场立时大大轰动了。”
排調-汉语大词典
排調
【1】戏弄调笑。《世说新语》有《排调》篇﹐记述戏弄调笑的故事。{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严宾》:“身長﹐面大﹐口濶﹐語多排調。”
推調-汉语大词典
推調
【1】推托;推辞。{明}{唐顺之}《牌》:“打賊如救焚﹐不得于此時尚以兵糧不足﹑火藥缺少爲推調也。”{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我見他怎恕饒﹐他見我難推調。”《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玄德}曰:‘智賴{孔明}﹐勇須二弟﹐何可推調?’”
提調-汉语大词典
提調
【1】管领;调度。{元}{杨暹}《西游记·江流认亲》:“是以名曰{玄奘}。今年十八歲﹐提調滿寺大衆。”{沙汀}《淘金记》十三:“和{白酱丹}一道来的﹐那时候只有八九个人﹐负责提调的头目是{丁酒罐罐}。”{清}{李渔}《比目鱼·奏捷》:“蒙上臺批下詳文﹐把各路兵馬錢糧﹐都屬我一人提調。”【2】官名。负责管领﹑调度的人。{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三节:“他们(洋务派)在这些企业中任意安插私人﹐担任总办﹑帮办﹑坐办﹑提调等职务﹐把持一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制造局裏的總辦﹑提調都是些道府班﹐他又多一班上司伺候了。”《元典章新集·诏令·今上皇帝登宝位诏》:“仰各處提調官﹐常切加意。”
揭調-汉语大词典
揭調
【1】高亢的调子。{唐}{高骈}《赠歌者》诗之二:“公子邀歡月滿樓﹐佳人揭調唱《伊州》。”{明}{杨慎}《丹铅总录·诗话·揭调》:“樂府家謂揭調者﹐高調也。”{前蜀}{毛文锡}《甘州遍》词:“尋芳逐勝歡宴﹐絲竹不曾休。美人唱﹐揭調是《甘州》。”
揭調-汉语大词典
揭調
【1】揭短调唆。《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那{薛姑子}和{王姑子}兩個﹐在印經處争分錢不平﹐又使性兒彼此互相揭調。”
摹調-汉语大词典
摹調
【1】模仿调弄。《花月痕》第七回:“這也没有甚麽奇處﹐那{諸葛公}彈琴退敵﹐{謝太傅}圍棋賭墅﹐名士大半多會摹調﹐只如今就算得{江}左{夷吾}﹐讓他推羣獨步了。”
搬調-汉语大词典
搬調
【1】怂恿;挑拨。{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將那半句話搬調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我教三兩句話搬調他﹐把{李春梅}或是趕了﹐或是休了。”{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這廝搬調咱老母收留你﹐自藥死親爺﹐待要諕嚇誰?”【2】戏弄,调唆。{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頗柰大耳漢無禮﹐酒筵間搬調俺父親。”{元}{郑光祖}《■梅香》第二折:“這須是先相國的深宅院﹐怎敢將小姐來便搬調。”
撤調-汉语大词典
撤調
【1】撤职调离。{清}{薛福成}《分别教案治本治标之计疏》:“苟察其平日﹐玩視民事﹐政聲較劣﹐亦可允也﹐但須乘彼未甚催促予以撤調處分﹐自足折服遠人之心。”
撥調-汉语大词典
撥調
【1】分拨﹐调遣。{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三將軍隨着貧道﹐早晩自有撥調的去處。”
擋調-汉语大词典
擋調
【1】旧时称挡子班卖唱女所唱的戏曲。《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七歲上就賣在擋子班裏學唱戲”{张友鹤}注:“擋子班﹐也稱小班﹐女賣唱的組織。把曲名寫在扇子上﹐請人點唱。所唱的叫做擋調。”
操調-汉语大词典
操調
【1】指写作所采取的格调。《南齐书·文学传论》:“發唱驚挺﹐操調險急﹐雕藻淫豔﹐傾炫心魄。”【2】操演调遣。{明}{沈鲸}《双珠记·勾补军伍》:“照得兵部勘合通查天下軍伍﹐舊管新收﹐開除實在﹐俱要造册知會﹐以憑操調。”
擺調-汉语大词典
擺調
【1】方言。调弄﹐捉弄。《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你渴了﹐我给你盐吃;你热了﹐我给你火烤﹐活活摆调你。”
攛調-汉语大词典
攛調
【1】怂恿﹐唆使。{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搽旦攛調科云]員外打的好﹐似這等辱門敗户的賤人﹐要他何用?”
氣調-汉语大词典
氣調
【1】气韵﹐才调。{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文章當以理致爲心腎﹐氣調爲筋骨﹐事義爲皮膚﹐華麗爲冠冕。”【2】语气声调。{老舍}《赵子曰》第四:“{赵子曰}心中痛快多了﹐说话的气调锋利有趣了。”【3】气概﹐风度。{南朝} {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加以風神爽朗﹐氣調清高﹐流化親朋﹐善和紛諍。”《隋书·豆卢勣传》:“{勣}器識優長﹐氣調英遠﹐總馭藩部﹐風化已行。”{唐}{张鷟}《游仙窟》:“容貌似舅﹐{潘安仁}之外甥;氣調如兄﹐{崔季珪}之小妹。”{清}{侯方域}《书<彭西园集>後》:“少多讀書﹐有氣調。”
新調-汉语大词典
新調
【1】新征收的调税。{汉}末{魏}{晋}每年按户向民间征收绢绵,称户调。《魏书·张普惠传》:“班勞所施﹐慮違事體﹐庫府空虚﹐宜待新調。”【2】新创制的曲调。如:女艺人{徐丽仙}另创新调﹐人称“丽调”。
胡調-汉语大词典
胡調
【1】任意乱搞。{鲁迅}《且介亭杂文·答<戏>周刊编者信》:“这回编者的对于主角{阿Q}所说的{绍兴}话﹐取了这样随手胡调的态度﹐我看他的眼睛也是为俗尘所蔽的。”{夏衍}《上海见闻记》:“上海话‘搅七捻三’译成国语﹐有点类似‘胡调’。”【2】任意调戏;胡乱调情。{茅盾}《子夜》十四:“后来那姓{朱}的女工出去﹐到茧子间旁边﹐就被{曾}家二少爷拦住了胡调。”{茅盾}《春蚕》二:“她的爱和男子们胡调已经在村中很有名。”
朗調-汉语大词典
朗調
【1】高调。谓高声吟唱。{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貞機罕應﹐良談於好事之游;朗調多奇﹐高賞盡名山之曲。”
腔調-汉语大词典
腔調
【1】指音乐﹑戏曲﹑歌曲等的调子。{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予生平最惡弋陽﹑四平等劇﹐見則趨而避之﹐但聞其搬演《西廂》﹐則樂觀恐後﹐何也?以其腔調雖惡而曲文未改﹐仍是完全不破之《西廂》。”《儒林外史》第六回:“一個吹簫﹐一個打鼓﹐在廳上滴滴打打的﹐總不成個腔調。”{老舍}《四世同堂》二四:“在八岁的时候﹐他已会唱好几出整本的老生戏﹐而且腔调韵味极像{谭叫天}的。”{宋}{王奕}《酹江月·和辛稼轩<金陵赏心亭>》词:“寧是商女當年﹐後來腔調﹐拍手《銅鞮曲》。”【2】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揣摩腔調﹐言類俳優。”《朱子语类》卷七八:“古人作詩﹐只是説他心下所存事﹐説出來﹐人便將他詩來歌﹐其聲之清濁長短﹐各依他詩之語言﹐卻將律來調和其聲。今人卻先安排下腔調了﹐然後做語言去合腔子﹐豈不是倒了?”{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余以爲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髮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徵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至於腔調塗澤﹐則又是美人之裹足穿耳﹐其功更後矣。”【3】指说话的声音﹑语气;亦指人动作的模样。{李劼人}《天魔舞》第十章:“他立刻就认识得出来是{朱乐生}太太﹐尤其是那一口{彭山}腔调引人注意。”{魏巍}《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所谓严肃﹐请大家不要误会是走路要迈八字步﹐双手必需放在背后﹐说话要学什么‘首长’腔调。”《红楼梦》第八十回:“兩個人的腔調兒都够使的了﹐别打量誰是儍子。”{明}{吴石渠}《绿牡丹·谈心》:“兒曹﹐次第高﹐丢人眼梢﹐喬粧做許多般内家腔調。”
膠柱調瑟-汉语大词典
膠柱調瑟
同“[膠柱鼓瑟]”【1】{唐}{刘知幾}《史通·断限》:“舉一反三﹐豈其若是﹐膠柱調瑟﹐不亦謬歟?”《文子·道德》:“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汉}{桓宽}《盐铁论·相剌》:“堅據古文﹐以應當世﹐猶辰參之錯﹐膠柱而調瑟﹐固而難合矣。”
歌調-汉语大词典
歌調
【1】歌曲的调子。{唐}{薛能}《赠解诗歌人》诗:“同有詩情自合親﹐不須歌調更含嚬。”{唐}{岑参}《与赵歌儿》诗:“{秦州}歌兒歌調苦﹐偏能立唱{濮陽}女。”{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河东节﹐意即河东腔﹐犹{中国}之所谓‘昆腔’﹐乃{日本}一地方的歌调。”
文調-汉语大词典
文調
【1】谓举人赴京应试。{唐}{元稹}《莺莺传》:“{張生}俄以文調及期﹐又當西去。”{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今蒙文調﹐將赴選闈。”
烹調-汉语大词典
烹調
【1】烹煮调制(食物)。《新唐书·后妃传上·韦皇后》:“光禄少卿{楊均}善烹調。”{宋}{陆游}《种菜》诗:“菜把青青問藥苗﹐豉香鹽白自烹調。”《孽海花》第三三回:“〔{鄭姑姑}〕招集了她的心腹女門徒﹐有替她裁縫的﹐有替她烹調的﹐有替她奔走的。”{冰心}《张嫂》:“老太太自己烹调﹐饭菜十分可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