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谓

谓(謂)是什么意思

  • 谓-孙子兵法词典

    谓wèi

    【释义】:

    〔謂〕①告诉;令,使。《谋攻篇》:“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②称作;叫作。《行军篇》:“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用间篇》:“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

  • 言 语 谓 曰 说 云-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言 语 谓 曰 说 云

    [言yán 语yǔ 谓wèi 曰yuē 说shuō 云yún]

    同 都表示“说”。

    圆 【言】 主动地跟人说话。《说文》:“直言曰言”。《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左传·宣公二年》:“叹而言曰”。这是主动地慨叹着说。《左传·成公二年》:“岂敢言病”。“言病”也是主动说出自己受伤。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又如《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史记·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成语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语】 谈论,告诉。《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言。”朱熹注:“答述曰语,自言曰言。”“答述”就是跟别人谈论。又如《论语·阳货》:“居!吾语女。”(居:坐下。女:你)《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庄子·在宥》:“又奚足以语至道哉!”

    【谓】 当“说”讲时,表示“告诉”、“对……说”,后面有引语,但不与引语紧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公使谓之曰”。《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战国策·赵策》:“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曰】 后面紧跟着引语。《左传·庄公十年》:“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显学:著名的学者)

    【说】 说明,解说。《论语·八佾》:“成事不说”。(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荀子·正名》:“说不喻,然后辨。”(喻:明白。辨:辨明)

    【云】 同“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说”。《论语·子罕》:“子云:‘吾不试,故艺。’”(试:被任用,即做官)《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权遣使云欲共取蜀”。(权:孙权。蜀:今四川一带)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成语有“人云亦云”。

    辨 “谓”、“曰”常连用,构成“谓……曰……”式,仍然作“对……说”讲,例见上。

    “说”古代只有“解说”的意思,没有“说话”的意思。“说话”用“言”、“曰”,不用“说”。

  • 所谓-古文观止词典

    所谓suǒ wèi

    所说的。“所谓”后边的词语一般具有特定的意义(78)。《石碏谏宠州吁》:所谓六逆也。——是所说的“六逆”啊。《季梁谏追楚师》: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所说的“道”,就是对人民要忠,而对神灵要诚。《祭十二郎文》:所谓天者诚难测。——所说的天命的确难以测定。

  • 谓-古文观止词典

    谓wèi

    【词性】:动词

    一、告语,对……说(27)。《祁奚请免叔向》:人谓叔向曰。——有人对叔向说。《晏子不死君难》:人谓崔子,必杀之!——有人对崔武子说,一定要杀掉他!《子产却楚逆女以兵》: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对围说,将让丰氏的女儿作他的妻室。

    二、说,言(120)。《虞师晋师灭夏阳》:其斯之谓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祭十二郎文》:所谓理者不可推。——所说的事理不能推究。《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我听世人说诗人显贵的少,而贫困的多。

    三、称,叫做(47)。《郑伯克段于鄢》:谓之京城大叔。——称他京城太叔。《介之推不言禄》: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己力乎?——偷窃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贼,何况贪天之功以为自己力量的呢?《愚溪诗序》:故谓之染溪。——所以称它染溪。

    四、认为,以为(27)。《郑庄公戒饬守臣》: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合乎礼。”《诸葛亮后出师表》:而议者谓为非计。——然而谏议的人认为这并非上策。《李陵答苏武书》:单于谓陵不可复得。——单于认为再也不能捉住我了。

    五、用同“为”。表示判断,是(2)。《公子重耳对秦客》: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父亲死了是件什么样的事,还要在这个时候为自己谋取私利。《公子重耳对秦客》: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父亲死了是一件什么事,如果敢有别的念头,那就辜负了您国君对我的情义!

  • 谓-古文观止词典

    谓wèi

    【词性】:连词

    用同“为”。连接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1)。《送李愿归盘谷序》: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因为它环绕在两座山的中间,所以叫做“盘”。

  • 以谓-古文观止词典

    以谓yǐ wèi

    【词性】:动词

    “谓”用同“为”。以为,认为(2)。《释秘演诗集序》: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然而我还以为国家统一,没有战事,天下人民休养生息,因而太平无事已四十余年。《潮州韩文公庙碑》: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我曾经议论过天和人的分别,以为人是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只有天不容许人作伪。

  • 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

    【释义】:

    淫人:邪恶之人。好人的福是作善的奖赏,恶人的富则是要遭殃的象征。《东周列国志》六七:鲁大夫子服何闻之,谓叔孙豹曰:“庆封又富于吴,殆天福淫人乎?”叔孙豹曰:“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庆氏之殃至矣,又何福焉。”

  • 无故而得千金,谓之不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无故而得千金,谓之不祥

    【释义】:

    无缘无故突然得了重金,是不吉祥之兆。指人得横财,往往要招横祸。《续金瓶梅》二八:且讲这苟富二字,俗说无故而得千金,谓之不祥。多有暴富暴亡的,一似鬼神愚弄人一般。

  • 谓-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谓wèi

    介词

    用同“为”。“谓”同它的宾语(宾语为表疑问的代词时,常置介词前。)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作状语。可译为“为”、“因为”等。

    《荀子·性恶篇》:“涂之人可以为禹。”曷谓也?(《荀子》册四卷十七页六上)

    ——“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大禹那样的人。”为什么呢?(涂之人:路上的行人。指普通人。涂:用同“途”。)

    《淮南子·道应训》:白公曰:“然则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谓不可?”(《淮南子》册四卷十二页一下)

    ——白公问道:“那么人本来就不可以跟〔他们〕说密谋的话吗?”

    孔子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微言:原指含意深远精微的话,此指有关白公密谋复仇的话语。)

    《淮南子·人间训》:国危而不安,患结而不解,何谓贵智?(《淮南子》册六卷十八页七下)

    ——国势危殆了不能〔使它〕平安,祸患形成了不能消除,为什么还要尊崇有智之士?

    《盐铁论·忧边》:故王者之于天下,犹一室之中也,有一人不得其所,则谓之不乐。(《盐铁论》册一卷二页十二下)

    ——所以国君对于天下的人来说,就象一家之长一样,有一个人得不到妥善安置,就为这感到不乐。(中:中心,枢纽,主宰。)

    《汉书·何伍王嘉史丹传·王嘉》: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jǔ)药而死!”(《汉书》册十一页三五〇二)

    ——王嘉拿起毒药杯子扔在地上,对手下官吏说:“我幸而得以位列三公,勤于职守却辜负了国家,理应在大街上受刑来给万民看。我难道是妇女和小孩吗,为什么要〔我〕服毒自杀!”(引:取。丞相:王嘉自称官职。三公:汉代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员,即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咀药:饮药。)

    《列子·力命》: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列子》册三卷六页九上)

    ——〔圣人〕既不因为大家来看就改变自己的心情和容貌,也不因为大家不来看就不改变自己的心情和容貌。

  • 谓-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谓wèi

    附类

    动词。作“对……(说)”解。

    马中锡《中山狼传》: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东田文集》册二卷三页一〇一)

    ——老人靠近耳边对东郭先生说:“有匕首没有?”

  • 无所谓-汉语惯用语辞典

    无所谓wú suǒ wèi

    ①没有什么,说不上。清叶名沣《桥西杂记》“《湖北通志》不载有柳墓,亦无所谓花山者。”冰心《寄小读者》“说到我的病,本不是什么大症候,也就无所谓痊愈。”②不足道,不在乎。巴金《秋》:“譬如他的亲事,我们倒替他干着急,他自己却好像无所谓。”

  • 将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佛源语词词典

    将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

    意谓本来已达到较高的程度,没想到还有更高程度的事物存在。《五灯会元·卷十六·开圣栖禅师》:“问:‘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学人上来,乞师一接。’师曰:‘不接。’曰:‘为什么不接?’师曰:‘为你东西不辨,南北不分。’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师曰:‘苏。’”

  • 谓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佛源语词词典

    谓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

    侵早,清早,凌晨。不要说自己起得非常早,其实半夜里就有人行走了。形容能人之上有能人,告诫人们不要骄傲。《五灯会元·卷八·永隆慧瀛禅师》:“谓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似则似,是即不是。”

  • 谓-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谓wèi

    ①对……(说)。《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妻曰:‘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鸿门宴》:“沛公~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告诉。《触龙说赵太后》:“太后明~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鸿门宴》:“请往~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③说。《诗经·召南·行露》:“谁~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张溥《五人墓碑记》:“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非五人之力也。”④叫做,称为。《鱼我所欲也》:“此之~失其本心。”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之华山。”⑤认为,以为。《隆中对》:“君~计将安出?”《周处》:“乡里皆~已死,更相庆。”⑥评论。《论语·八佾》:“子~《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孟子·滕文公下》:“子~薛居州,善士也。”⑦通“为”。介词。因为,表示原因。《列子·力命》:“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亦不~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易:改变。)《汉书·王嘉传》:“丞相岂儿女子邪?何~咀药而死?”

  • 一之谓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之谓甚yī zhī wèi shèn

    【释义】:

    做一次已经过分。语出《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如:此种事一之谓甚,岂能再做?也写作“一之为甚”。

  • 不谓-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谓bù wèi

    【释义】:

    不意,不料。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 谓-现代汉语大词典

    谓wèi謂

    【释义】:

    ①说。如:可谓恰到好处。②称为;叫做。鲁迅《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这种艺术,现在谓之‘创作版画’。”③以为;认为。如:窃谓此策不可行。④语法学指谓语,即句子中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成分。⑤姓。

  • 谓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谓词wèi cí

    【释义】:

    ①句子里谓语部分中的主要的词。②数理逻辑中表示一个个体的性质和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间关系的词。

  • 谓语-现代汉语大词典

    谓语wèi yǔ

    【释义】:

    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样或者是什么的句子成分。一般的句子都包括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谓语部分里的主要的词是谓语。经常用作谓语的是动词和形容词。

  • 谓-现代汉语大词典

    谓xū諝

    【释义】:

    ①才智。如:才谞机敏。②计谋。如:设诈谓,怀巧心。

  • 可谓-现代汉语大词典

    可谓kě wèi

    【释义】:

    可以称为;可以说是。茅盾《子夜》:“吴老太爷真可谓有信仰,有主义,终身不渝。”

  • 无所谓-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所谓wú suǒ wèi

    【释义】:

    ①说不上。冰心《寄小读者》:“说到我的病,本不是什么大症候,也就无所谓痊愈。”②不足道;不在乎。巴金《秋》:“譬如他的亲事,我们倒替他干着急,他自己却好像无所谓。”

  • 无谓-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谓wú wèi

    【释义】:

    没有意义。杨朔《雪花飘在满洲》:“他的无谓的冒险举动,当然称不起勇敢。”

  • 所谓-现代汉语大词典

    所谓suǒ wèi

    【释义】:

    ①所说的。用于复说、引证等。《〈艾青诗选〉自序》:“诗人要忠于自己的感受。所谓感受就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②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之意。郭沫若《洪波曲》:“一面在解散民众团体,一面也在组织所谓民众团体。”

  • 称谓-现代汉语大词典

    称谓chēng wèi

    【释义】:

    称呼,名称。

  • 谓-汉语大词典

    “[謂]”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