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諦)是什么意思
二諦-汉语大词典
二諦
【1】佛教语。指真谛和俗谛。凡随顺世俗,说现象之幻有,为俗谛。凡开示佛法,说理性之真空,为真谛。二谛互相联系,为大乘佛教基本原则之一。{南朝} {梁}{萧统}《令旨解二谛义》:“二諦者﹐一是真諦﹐一名俗諦。真諦亦名第一義諦﹐俗諦亦名世諦。 真諦﹑俗諦以定體立名﹐第一義諦﹑世諦以褒貶立目。若以次第言説﹐應云一真諦﹑二俗諦。”{隋}{江总}《建初寺琼法师碑》:“{老}驚靈籥﹐{孔}惜逝川。三空莫辨﹐二諦何詮!”{吕澂}《中国佛教源流略讲》第五讲:“中道联系到二谛﹐即空是真谛﹐有是俗谛﹐二者统一起来而成中道。”
三諦-汉语大词典
三諦
【1】佛教语。指空谛﹑假谛﹑中谛。{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序》:“啓十地以辯慧宗﹐顯三諦以詮智府。”
世諦-汉语大词典
世諦
【1】指世俗之见。{唐}{王维}《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诗:“共仰頭陀行﹐能忘世諦情。”【2】佛教语。“二谛”之一。谓有关世间种种事相的真理。《大智度论》卷三八:“佛法中有二諦﹐一者世諦﹐二者第一義諦。爲世諦故﹐説有衆生;爲第一義諦故﹐説衆生無所有。”{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神异·释保志》:“世諦故有﹐第一義諦則無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德慧伽蓝》:“爾曹世諦之浄行﹐我又勝義諦之浄行;浄行既同﹐何爲見拒?”{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二六:“空觀假觀第一觀﹐佛言世諦不可亂。”
佛諦-汉语大词典
佛諦
【1】谓佛法的真谛。《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遂共僧講論﹐辯若懸河﹐亹亹不休﹐深造佛諦。”{沈砺}《了公鹓雏见过喜作》诗:“文章都佛諦﹐風雨入孤吟。”
俗諦-汉语大词典
俗諦
【1】引申指浅陋的道理。{吴骞}辑《扶风传信录》附录引{清}{王士禛}《居易录》:“聞座客方談《易》﹐{采蘋}笑曰:‘諸君所説﹐皆俗諦耳。’”【2】佛教语。佛教依照事物的现象而阐发的浅明而易为世人所理解的道理。又称“世谛”﹑“世俗谛”,与“真諦”相对。{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所谓二谛﹐一是俗谛﹐二是真谛。”{唐}{李邕}《海州大云寺禅院碑》:“曾近俗諦﹐或乘法流。”{明}{宋濂}《重塐释迦文佛卧像碑铭》:“本則真諦﹐迹則俗諦。真俗混融﹐皆不思議之事﹐烏可以異觀哉?”
真諦-汉语大词典
真諦
【1】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南朝} {齐}{周颙}《重答张长史书》:“若謂探道家之跡﹐見其來一于佛者﹐則是真諦實義﹐沿文可見矣。”{唐}{元稹}《大云寺》诗:“真諦成知别﹐迷心尚有雲。”{明}{陈汝元}《金莲记·昼锦》:“想浮生矇昧﹐誰辨雄雌﹐問前生難解紅蓮真諦。”{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从真谛来看是空﹐从俗谛来看是有。”{鲁迅}《华盖集续编·小引》:“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
四聖諦-汉语大词典
四聖諦
【1】佛教以苦﹑集﹑灭﹑道为四圣谛。又称四谛。为{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苦为生老病死等;集为妄心能生起种种惑业,感招苦果;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八正道等,以能通于涅槃。《涅槃经·圣行品二》:“又有聖行所謂四聖諦﹐苦﹑集﹑滅﹑道﹐是名四聖諦。{迦葉}﹐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長相;滅者寂滅相;道者大乘相。”
安諦-汉语大词典
安諦
【1】安详审慎。《诗·魏风·葛屦》“好人提提”{汉}{郑玄}笺:“提提﹐安諦也。”{孔颖达}疏:“言安諦﹐謂行步安舒而審諦也。”《世说新语·言语》“{嵇中散}語{趙景真}”{刘孝标}注引{晋}{嵇绍}《赵至叙》:“{至}長七尺三寸﹐潔白﹐黑髮﹐赤脣﹐明目﹐鬢鬚不多﹐閒詳安諦﹐體若不勝衣。”
密諦-汉语大词典
密諦
【1】佛教谓微妙而真实的法门。{明}{屠隆}《綵毫记·颁诏云梦》:“奴家歸纔三日﹐到得{廬山}﹐幸遇{騰空}尊師﹐他許我道骨可成﹐人緣未斷﹐且暫回家﹐潛修密諦﹐後會有期。”{清}{周亮工}《书影》卷六:“{吴}門有神降于乩﹐自言{天台泐子}﹐{智者大師}之弟子﹐轉女人身墮度者﹐攝入無葉堂中﹐教修四儀密諦﹐往生西方。”
審諦-汉语大词典
審諦
亦作“[審諟]”【1】仔细考察或观察。{蔡元培}《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演说词》:“就教育家之眼光審諦小説﹐固必取隱惡揚善之意。”{宋}{程大昌}《演繁露·寝庙游衣冠》:“{陸機}作文以譏切之﹐但知搜剔其過﹐不復審諦其自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2】精当;确当。{宋}{陆游}《南唐书·徐锴传》:“少精小學﹐故所讎書尤審諦。”{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用字審諦﹐則文章精確﹐於屬文有益。”【3】详备,周备。{汉}{班固}《白虎通·封禅》:“五帝禪於亭亭之山﹐亭亭者﹐制度審諟﹐道德著明也。”【4】慎密。《尚书大传》卷五:“帝者任德設刑﹐以則象之﹐言其能行天道﹐舉錯審諦也。”
妙諦-汉语大词典
妙諦
【1】精妙之真谛。{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八千里外常扶杖﹐五十年來不上朝’﹐將杖朝二字拆開一用﹐便成妙諦。”{田北湖}《论文章源流》:“所謂信手拈來﹐皆成妙諦者。”{狄平子}《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至以文學之眼觀察之﹐則其妙諦﹐猶不止此。”
浪漫諦克-汉语大词典
浪漫諦克
【1】英语romantic的音译。浪漫。{鲁迅}《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所以对于革命抱着浪漫谛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瞿秋白}《乱弹·狗样的英雄》:“中世纪式的战争是多么浪漫谛克呵!”
揭諦-汉语大词典
揭諦
【1】见“揭帝”。
無生之諦-汉语大词典
無生之諦
【1】谓佛教无生无灭之真谛。{清}{钮琇}《觚賸续编·妙霓》:“情忘衿襘﹐道悦苾蒭。堅守不字之貞﹐妙解無生之諦。”
瞻諦-汉语大词典
瞻諦
【1】谓向下看。《三国志·魏志·裴潜传》“{秀}﹐{咸熙}中爲尚書僕射”{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時天大寒﹐{宣}({韓宣})前以當受仗﹐豫脱袴﹐纏褌面縛;及其原﹐褌腰不下﹐乃趨而去。帝({文帝})目送之﹐笑曰:‘此家有瞻諦之士也。’”
空諦-汉语大词典
空諦
【1】佛教语。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谛之一。阐明缘生不实的真理。{清}{龚自珍}《最录<永嘉集>》:“《奢摩它頌》﹐天台空諦也。”
聖諦-汉语大词典
聖諦
【1】梵文的意译﹐即神圣的真理。佛教基本教义之一。《俱舍论·分别贤圣品六之一》:“何義經中説爲聖諦﹐是聖者諦﹐故得聖名。”
要諦-汉语大词典
要諦
【1】犹要义。{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既然文明以资产为基础﹐穷人以竭力爬上去为‘有出息’﹐那么﹐爬上是人生的要谛﹐富翁乃人类的至尊。”
覆諦-汉语大词典
覆諦
【1】佛教语。颠倒的道理。谓颠倒真理。{章炳麟}《五无论》:“譬若病眼者死﹐而眼中所見之空華與之俱死。雖然﹐此未可爲常人道也﹐常人所信﹐惟有覆諦而已。”
羅曼諦克-汉语大词典
羅曼諦克
【1】英语romantic的音译﹐也译为“浪漫”。有富于幻想﹑不守常规等意思。{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问他为什么代你收信的女士是这么一个怪名字(怎么怪法﹐现在也忘却了)﹐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罗曼谛克﹐自己也有些和她不大对劲了。”
第一義諦-汉语大词典
第一義諦
同“[第一義]”【1】{宋}{王安石}《答蒋颖叔书》:“佛説有性﹐無非第一義諦﹐若第一義諦﹐有即是無﹐無即是有。”{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七章:“一切世諦﹐于如來盡是第一義諦。”
義諦-汉语大词典
義諦
【1】佛教语。犹真谛。{明}{归有光}《赠菩提寺坤上人序》:“自是數喜與其徒論説空理﹐求第一義諦。”{明}{李贽}《念佛答问》:“我謂念佛即是第一佛﹐更不容於念佛之外復覓第一義諦也。”
精諦-汉语大词典
精諦
【1】精微而真确。{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其道乃可以精諦至嚴敬致。”{清}{梁章鉅}《退庵随笔·家诫》:“〔{朱用純}〕臨終﹐顧其徒曰:‘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勉之。’語亦精諦。”
詩諦-汉语大词典
詩諦
【1】诗中蕴含的真谛。{黄葆桢}《西湖品茗》诗:“風謡吹到都成警﹐詩諦參來即是禪。”
誠諦-汉语大词典
誠諦
【1】真实而详审。《华严经·十回向品》:“爲令一切衆生﹐得六十種音聲﹐發言誠諦﹐皆可信受。”【2】真谛﹐真正的道理或意义。{章炳麟}《四惑论》:“今人以爲神聖不可干者﹐一曰公理﹐二曰進化﹐三曰惟物﹐四曰自然。有如其實而强施者﹐有非其實而謬託者﹐要之﹐皆眩惑失情﹐不由誠諦。”{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顧實則美術誠諦﹐固在發揚真美﹐以娱人情﹐比其見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
詮諦-汉语大词典
詮諦
【1】解释说明。{清}{李渔}《奈何天·巧怖》:“伊拈花一笑﹐心是口;不勞詮諦。”
詳諦-汉语大词典
詳諦
【1】周详仔细。{唐}{柳宗元}《宣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處事詳諦﹐無依違故縱之敗;奉法端審﹐無隱忌峭刻之文。”{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其詩詳諦如此﹐而史謬誤之甚。”
誼諦-汉语大词典
誼諦
【1】犹谊理。{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劲草>译本序》:“{勒夫}爲其從弟﹐著述極富﹐晚年歸依宗教﹐别立誼諦﹐稱爲十九世紀之先知。”
諟諦-汉语大词典
諟諦
【1】细察﹐详审。{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少陽之人﹐諟諦好自貴。”《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少陽情狀﹐諟諦自貴﹐老小易盈。”原注:“少陽﹐陽微而明小﹐故諟諦小察﹐自貴小官﹐志小易盈滿也。”
諦-汉语大词典
諦
“[谛]”的繁体字。《集韻》田黎切,平齊,定。【1】号哭。《淮南子·精神训》:“病庛瘕者﹐捧心抑腹﹐膝上叩頭﹐踡跼而諦﹐通夕不寐。”{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执贽》:“〔羔〕執之不鳴﹐殺之不諦﹐類死義者。”
諦-汉语大词典
諦
“[谛]”的繁体字。《廣韻》都計切,去霽,端。【1】注意;细察。《关尹子·九药》:“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汉}{刘向}《说苑·权谋》:“聖王之舉事﹐必先諦之於謀慮﹐而後考之於蓍龜。”{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又或夜静月明﹐梢人見有物若巨木﹐偃卧沙際﹐方報告驚諦﹐則倏然入水。”【2】仔细。参见“[諦視]”﹑“[諦聽]”。【3】确凿;确实。{汉}{袁康}《越绝书·外传枕中》:“{范子}曰﹕‘夫八穀之賤也﹐如宿穀之登﹐其明也諦。’”{宋}{黄庭坚}《下水船》词:“丹禁風微﹐咫尺諦聞天語。”{王国维}《宋三司布帛尺摹本跋》:“惟謂省尺與{浙}尺同﹐則未諦也。”【4】领悟。{北齐}{刘昼}《新论·专学》:“若心不在學而强諷誦﹐雖入於耳而不諦於心。”{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或有未諦﹐循循誘之。”【5】佛教语。梵文Satya的意译。谓真实无谬的道理。{南朝}{梁武帝}《摩诃般若忏文》:“莫非第一義諦﹐悉是無上法門。”{唐}{高適}《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诗:“途經世諦間﹐心到空王外。”{孙钦善}注﹕“世諦﹐佛家語﹐亦稱俗諦﹐即世俗間所認爲的真實事理。”{清}{龚自珍}《戒诗》之五:“我有第一諦﹐不落文字中。”【6】泛指道理。{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此二者實文章之真諦﹐筆舌之能事。”【7】同“[帝]”。{黄人}《<清文汇>序》:“{姬孔}作述﹐上溯諦煌﹐下賅謡俗﹐旁及夷野﹐標準千﹐夐乎莫尚矣。”
諦實-汉语大词典
諦實
【1】真实。《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前蜀}{杜光庭}《神仙感应传·于涛》:“{濤}亦審其諦實﹐皆書於編上。”
諦信-汉语大词典
諦信
【1】真实可信﹐确信。《坛经·机缘品》:“吾今爲汝説﹐諦信永無迷。”
諦繹-汉语大词典
諦繹
【1】仔细推究。{宋}{李纲} 《澧阳与许崧老书》:“前蒙借示《春秋集傳》﹐玩味諦繹﹐心舒目明﹐不能去手。”
諦號-汉语大词典
諦號
【1】啼号。諦﹐通“啼”。《荀子·礼论》:“歌謡謸笑﹐哭泣諦號﹐是吉凶憂愉之情發於聲音者也。”{杨倞}注:“諦讀爲啼。《管子》曰:‘豕人立而諦。’古字通用。”
諦念-汉语大词典
諦念
【1】谓专心思念。{晋}{葛洪}《抱朴子·杂应》:“但諦念{老君}真形。”
諦味-汉语大词典
諦味
【1】仔细品味。{宋}{李之仪}《姑溪题跋·跋吴思道小词》:“諦味研究﹐字字皆有據。”
諦審-汉语大词典
諦審
【1】详审﹐仔细审核辨认。{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吴越分境》:“然以{後山}之博﹐而於{杭}{越}二州分境亦隨世傳言之﹐似未諦審也。”{清}{梁恭辰}《广东火劫记》:“當日係四縷辮髮﹐諦審灰燼痕乃三縷﹐故不敢哭。”{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追论及补遗》二:“今试谛审《明公尊》中在字下一文。”【2】正确切实。{章炳麟}《与人论国学书》:“《史德》一篇﹐謂{子長}非作謗書﹐將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語亦諦審。”
諦曉-汉语大词典
諦曉
【1】详悟通晓。{章炳麟}《记印度西婆耆王记念会事》:“道及學問﹐則佛法吠檀多教與{歐洲}近世哲學皆能評其優劣﹐{中國}{孔}﹑{老}﹑{莊子}﹑{晦庵}﹑{陽明}之屬﹐無不諦曉。”
諦當-汉语大词典
諦當
【1】确当﹔恰当。《景德传灯录·清让禅师》:“僧問:‘{大通智勝佛}十刼坐道塲﹐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時如何?’師曰:‘其問甚諦當。’”{元}{倪瓒}《折桂令·辛亥过陆庄》曲:“問音信何人諦當﹐想情懷舊日風光。”{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子路篇八》:“{双峰}説狂﹑狷各有過﹑不及處﹐自是諦當。”
諦觀-汉语大词典
諦觀
【1】审视﹐仔细看。《百喻经·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時行伴中從睡寤者﹐卒見火邊有一羅刹﹐竟不諦觀﹐捨之而走。”{清}{谭嗣同}《仁学》十三:“今夫目力所得而諦觀審視者﹐不出尋丈﹐顧謂此尋丈遂足以極天下之所至﹐無復能有餘﹐而一切因以自畫﹐則鮮不謂之大愚。”{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予登{羅漢閣}﹐取{禪月}親作本諦觀竟日﹐其間有極破碎糜爛者﹐筆法高妙﹐相貌古怪。”{郭沫若}《雄鸡集·关于白乐天》:“便以一种‘爱真能助’的心情﹐而生出了所谓谛观﹐不愿意在旧社会中随波逐流而超然自适。”
諦諟-汉语大词典
諦諟
【1】细察﹐详审。《後汉书·祭祀志下》:“禘之爲言諦。諦諟昭穆﹐尊卑之義。”
諦定-汉语大词典
諦定
【1】审定。《东观汉记·张纯传》:“禘之爲言諦。諦定昭穆﹐尊卑之義也。”
諦辨-汉语大词典
諦辨
【1】仔细辨认。{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烽子》:“乙覺樹頭有物﹐借電光諦辨之。”
諦聽-汉语大词典
諦聽
【1】注意地听﹐仔细听。《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合掌跪膝諦聽。”{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肅肅全軍﹐諦聽諦聽。”{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諦思-汉语大词典
諦思
【1】仔细思考。{苏曼殊}《<秋瑾遗诗>序》:“善哉!善男子﹐善女人﹐諦思之。”《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民嘗辭訟﹐有相告者﹐{畿}親見﹐爲陳大義﹐遣令歸﹐諦思之﹐若意有所不盡﹐更來詣府。”
諦讀-汉语大词典
諦讀
【1】仔细阅读。{宋}{王令}《谢束丈》之二:“{令}觀古之聖人賢者﹐踐事開端﹐初亦似有可疑者;及諦讀而審思之﹐則有義焉無疑也。”
諦認-汉语大词典
諦認
【1】仔细辨认。{金}{冯璧}《雨後看並玉所控诸峰》诗:“連延青一色﹐枚數須諦認。”
諦睨-汉语大词典
諦睨
【1】犹谛视。{唐}{柳宗元}《序棋》:“余諦睨之﹐以思其始﹐則皆類也。”
諦勘-汉语大词典
諦勘
【1】仔细勘核。{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余於{嘉慶}癸酉冬﹐攜家北上﹐小住{浦城}﹐曾從{儀軒}借觀一過﹐未經諦勘。”
諦語-汉语大词典
諦語
【1】真实无谬的话。《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我有諦語﹐分付與汝﹐勞心記着。”
諦道-汉语大词典
諦道
【1】真实无谬的道理。《四十二章经》:“吾念諦道﹐不忽須臾也。”
諦料-汉语大词典
諦料
【1】仔细观察﹑鉴别。《列子·汤问》:“王諦料之﹐内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則筋﹑骨﹑支﹑節﹑皮﹑毛﹑齒﹑髮﹐皆假物也﹐而無不畢具者。”
諦妄-汉语大词典
諦妄
【1】真假。{章炳麟}《与友人论国学书》:“今者鈔集襍書﹐采輯異論﹐虚實諦妄﹐一切無辨章者﹐此雖博若淵溟﹐亦奚以爲!”
諦視-汉语大词典
諦視
【1】仔细察看。{于敏}《西湖即景》:“但是我可永远不会忘记{柳阿巧}﹐每次远望湖上的船影﹐我总要细细的谛视。”《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宣王}頓首流涕”{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此是也﹐君諦視之﹐勿誤也!”{唐}{韩愈}《落齿》诗:“人言齒之豁﹐左右驚諦視。”
諦眂-汉语大词典
諦眂
【1】审视﹐谛视。{清}{龚自珍}《说卫公虎大敦》:“{阮尚書}箸録此器云{召虎}。今諦眂文從韋﹐是{衞虎}﹐非{召虎}也。”
諦分審布-汉语大词典
諦分審布
【1】仔细察看分布状况。{宋}{秦观}《奇兵》:“奕者之鬭碁也﹐諦分審布﹐失其守者逐而攻之。”
諦玩-汉语大词典
諦玩
【1】仔细玩味。{明}{刘刚}《<日损斋笔记>後序》:“見其文宛而義深﹐諦玩日不釋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王}諦玩之﹐其所塗留﹐似有《春秋》。”{宋}{范镇}《东斋记事》卷四:“每晨朝露下時﹐遶欄檻諦玩﹐手中調采色寫之。”
諦伺-汉语大词典
諦伺
【1】审视﹐仔细窥察。{晋}{葛洪}《神仙传·孙博》:“又有人亡奴藏匿軍中者﹐捕之不得。{博}語奴主曰:‘吾爲卿燒其營舍﹐奴必走出﹐卿但諦伺捉之。’”
静諦-汉语大词典
静諦
【1】佛教语。指佛教的“真理”﹑“实理”。{清}{赵翼}《澄怀园消夏》诗:“一編閑讀《首楞嚴》﹐後夜雞鳴静諦拈。”
金剛揭諦-汉语大词典
金剛揭諦
【1】见“金剛揭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