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諱

諱(諱)是什么意思

  • 上諱下諱-汉语大词典

    上諱下諱

    【1】旧时称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之上一字,下讳即名之下一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先伯諱上{大}下{正}﹐字{汝弼}﹐登{淳熙}丁未第。”{宋}{王楙}《野客丛书·髯奴事》:“{炳之}({王炳之})﹐僕曾大父也﹐上字諱{伯}﹐下字諱{虎}﹐仕至户部郎。”

  • 不可諱-汉语大词典

    不可諱

    【1】死的婉辞。《战国策·魏策一》:“{公叔}({痤})病﹐即不可諱﹐將奈社稷何?”{鲍彪}注:“死者﹐人之所不能避﹐故云。”《汉书·司马迁传》:“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從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諱。”{颜师古}注:“不可諱謂{安}死也。”

  • 不諱之朝-汉语大词典

    不諱之朝

    【1】可直言不讳的朝代。谓政治清明之世。{汉}{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處不諱之朝﹐與羣賢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魏书·刑罚志》:“當今不諱之朝﹐不應行無罪之戮。”{清}{钱谦益}《江兆豫侍御六十序》:“遭逢不諱之朝﹐發抒未竟之志。”

  • 不諱之路-汉语大词典

    不諱之路

    【1】谓忠言直谏之路。《後汉书·安帝纪》:“閒令公卿郡國舉賢良方正﹐遠求博選﹐開不諱之路﹐冀得至謀﹐以鑒不逮。”《宋书·张永传》:“時使百僚獻讜言﹐{永}以爲宜立諫官﹐開不諱之路。”《旧唐书·颜真卿传》:“君子難進易退……朝廷開不諱之路﹐猶恐不言。”

  • 不諱之門-汉语大词典

    不諱之門

    【1】犹不讳之路。{汉}{刘向}《说苑·君道》:“凡處尊位者必以敬下順德﹐規諫必開不諱之門。”

  • 不諱-汉语大词典

    不諱

    【1】不避尊长的名字。《礼记·曲礼上》:“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不諱。”【2】不隐讳。《楚辞·卜居》:“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媮生乎?”{汉}{王充}《论衡·效力》:“{谷子雲}﹑{唐子高}章奏百上﹐筆有餘力﹐極言不諱﹐文不折乏﹐非夫才知之人﹐不能爲也。”{宋}{苏轼}《上韩枢密书》:“蓋嘗深言不諱矣﹐明公不以爲過。”{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惟因家事落然﹐不能無藉於禄仕﹐其見之吟咏者亦自不諱 。”【3】死亡的婉辞。《管子·戒》:“{管仲}寢疾﹐{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疾甚矣﹐若不可諱﹐不幸而不起此疾﹐彼政我將安移之?’”《汉书·丙吉传》:“君即有不諱﹐誰可以自代者?”{颜师古}注:“不諱﹐言死不可復諱也。”《西游记》第十回:“皇上脈氣不正﹐虚而又數﹐狂言見鬼;又診得十動一代﹐五臟無氣﹐恐不諱只在七日之内矣。”{叶圣陶}《穷愁》:“倘以奉養有缺﹐致促其殘年﹐一旦不諱﹐吾罪當入何等地獄耶?”

  • 直言不諱-汉语大词典

    直言不諱

    同“[直言無諱]”【1】{梁斌}《红旗谱》五二:“{严知孝}说:‘这倒不必多心﹐我是个无党无派的人﹐才敢这样直言不讳。’”《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九哥﹐你既專誠問我﹐我便直言不諱。你要這宗東西﹐也不必等到你二百歲後。”{清}{{何启}{胡礼垣}}《曾论书后》:“天下容有直言不諱而不能辦事之人﹐斷無文過飾非而不至僨事之人。”

  • 直認不諱-汉语大词典

    直認不諱

    【1】直截了当承认,毫不迴避隐瞒。{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徵信录》:“{彭}爲革黨偵探領袖﹐當即直認不諱﹐大駡{瑞}爲國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馬子畦}一犯即現獲之{黄福}詭名﹐亦經質訊明確﹐直認不諱。”

  • 直言無諱-汉语大词典

    直言無諱

    【1】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晋书·刘波传》:“臣鑒先徵﹐竊維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無諱。”《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二》:“{晏子}相{景公}﹐其論人也﹐見賢而進之﹐不同君所欲;見不善則廢之﹐不辟君所愛;行己而無私﹐直言而無諱。”{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大小官員﹐苟有過失﹐必直言無諱﹐不准各官與報馆爲難。”《解放日报》1946.10.17:“如果我们能够设想到﹐在作者所处的环境里﹐像这样一个有着尖锐的政治内容的作品﹐采取那种直言无讳的手法是否可能的时候﹐我们就会体会到作者之所以采取这种夸张的手法时的心情。”

  • 匿諱-汉语大词典

    匿諱

    【1】隐瞒。《史记·李将军列传》:“〔{李敢}〕怨大將{青}之恨其父﹐迺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然此賦(《洛神賦》)始名《感甄》﹐又以《蒲生》當其《塘上》﹐際此忌兄﹐而不自匿諱﹐何也?”

  • 内諱-汉语大词典

    内諱

    【1】谓讳言国内或家内之恶事。《穀梁传·桓公十七年》:“夏﹐五月﹐丙午﹐及{齊}師戰于{郎}﹐内諱敗﹐舉其可道者也。”《公羊传·宣公元年》“{公子遂}如{齊}逆女”{汉}{何休}注:“有母言如者﹐緣内諱﹐無貶公文。”【2】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晋书·王述传》:“初至﹐主簿請諱。報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内﹐遠近所知;内諱不出門;餘無所諱。’”《宋书·谢弘微传》:“{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内諱﹐故以字行。”

  • 入門問諱-汉语大词典

    入門問諱

    【1】客人进门,先问主人祖先名讳,以便谈话时避之,谓之“入门问讳”。语出《礼记·曲礼上》:“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孔颖达}疏:“‘入門而問諱’者,門,主人之門;諱,主人祖先君名,宜先知之,欲爲避之也。”

  • 以言爲諱-汉语大词典

    以言爲諱

    【1】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汉书·梅福传》:“間者愚民上疏﹐多觸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衆。自{陽朔}以來﹐天下以言爲諱﹐朝廷尤甚。”{顔师古}注:“妨人之口﹐法禁嚴切。”

  • 偏諱-汉语大词典

    偏諱

    【1】名字有两个字的,偏举其中的一个字,也要避讳,称“偏讳”。{宋}{洪迈}《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唐太宗}名{世民}﹐在位之日不偏諱。故{戴胄}﹑{唐儉}爲民部尚書﹐{虞世南}﹑{李世勣}在朝。”《礼记·曲礼》:“二名不偏諱。”{郑玄}注:“謂二名不一一諱也。{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稱徵﹐言徵不稱在。”《南齐书·薛渊传》:“〔{薛淵}〕本名{道淵}﹐避{太祖}偏諱改。”按{太祖}指{齐高帝}{萧道成}。

  • 公諱-汉语大词典

    公諱

    【1】谓避君王之讳。与“私讳”相对。《礼记·曲礼上》:“君所無私諱﹐大夫之所有公諱。”{郑玄}注:“辟君諱也。”《礼记·玉藻》:“於大夫所﹐有公諱﹐無私諱。凡祭不諱﹐廟中不諱﹐教學臨文不諱。”{郑玄}注:“公諱﹐若言語所辟先君之名。”

  • 凶諱-汉语大词典

    凶諱

    【1】讣告,死讯。{晋}{陆云}《吊陈伯华书》:“自聞凶諱﹐痛心割裂。”

  • 干諱-汉语大词典

    干諱

    【1】触犯忌讳。{汉}{东方朔}《七谏·谬谏》:“願承閒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諱。”

  • 填諱-汉语大词典

    填諱

    【1】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祖先名号,称填讳。{唐}人称题讳。如{贞元}十五年《徐浩碑》,{张式}撰,{浩}次子{岘}书,碑尾有“表姪前{河南府}参軍{張平叔}題諱”一行。{宋}{周必大}《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末题“通直郎{田橡}填諱”。{元}《麻衣子神字铭》有“{南陽}貢士{李珩}填諱”字样。参阅{清}{王芑孙}《碑版广例.碑用他人填讳书名例》。

  • 大諱-汉语大词典

    大諱

    【1】谓天子之死。《魏书·礼志三》:“伏惟遠祖重光世﹐至有大諱之日﹐唯侍送梓宫者凶服﹐左右盡皆從吉。”《魏书·张彝传》:“及輦駕之返﹐膳御未和﹐續以大諱奄臻﹐四海崩慕。”【2】大禁忌。{汉}{王充}《论衡·四讳》:“俗有大諱四。一曰諱西益宅。西益宅謂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三国志·吴志·孙奋传》:“昔{漢}初興﹐多王子弟﹐至於太彊﹐輒爲不軌﹐上則幾危社稷﹐下則骨肉相殘﹐其後懲戒﹐以爲大諱。”

  • 奉諱-汉语大词典

    奉諱

    【1】旧称帝王死后举丧。{唐}{韩愈}《慰国哀表》:“大行皇帝﹐功濟寰區﹐仁霑重植﹐奉諱之日﹐率土崩心。”{唐}{李绰}《尚书故实》:“〔{太宗}〕嘗一日附耳語{高宗}曰:‘吾千秋萬歲後﹐與吾《蘭亭》將去也。’及奉諱之日﹐用玉匣貯之﹐藏於{昭陵}。”【2】谓居丧。《礼记·曲礼上》:“卒哭乃諱。”{陈澔}集说:“凡卒哭之前﹐猶用事生之禮﹐故卒哭乃諱其名。”盖父母没﹐孝子不忍言亲之名﹐故讳之。后人因称居丧为“奉諱”。{清}{钱谦益}《刻古史谈菀目录後序》:“{謙益}奉諱以還﹐每發故篋﹐淚淫淫不忍視。”{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鲲溟姪》:“余讀《禮》家居﹐姪亦奉諱南還。”

  • 尤諱-汉语大词典

    尤諱

    【1】犹大讳。指帝王等死亡。《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魏}家故事﹐尤諱之後三月﹐必迎神於西﹐禳惡於北﹐具行吉禮。”{胡三省}注:“尤諱﹐猶云大諱也。尤﹐甚也;死者﹐人之所甚諱也。”

  • 小諱-汉语大词典

    小諱

    【1】幼时小名﹐多指帝王言。{南朝} {宋}{骆达}《奏陈天文符谶》:“{劉向}讖曰:‘上五盡寄致太平﹐草付合成集羣英。’前句則陛下小諱﹐後句則太子諱也。”《南齐书·武帝纪》:“{世祖武皇帝}諱{賾}﹐字{宣遠}﹐{太祖}長子也。小諱{龍兒}。生於{建康}{青溪}宅﹐其夜{陳孝后}﹑{劉昭后}同夢龍屋上﹐故字上焉。”

  • 台諱-汉语大词典

    台諱

    【1】敬辞。旧时用于询问人名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今往往有‘台諱’﹑‘尊諱’之語﹐尤非是。生曰‘名’﹐死曰‘諱’﹐載之禮經可覆……稱生人名﹐乃曰‘諱’﹐不祥之甚也。”《儒林外史》第八回:“{王惠}道:‘當日在{南昌}相會的少爺﹐台諱是{景玉}﹐想是令叔?’”

  • 吃食諱食-汉语大词典

    吃食諱食

    【1】比喻做了某事却不肯承认做过这件事。{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你怎的吃食諱食?你不曾见﹐是我見來?”

  • 名諱-汉语大词典

    名諱

    【1】旧指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分用义异;合用义同名字,但含有敬意。《艺文类聚》卷六五引{晋}{束晳}《劝农赋》:“條牒所領﹐注列名諱。”{元}{汤式}《一枝花·赠人》曲:“金甌應已藏名諱﹐麟閣終當繪像儀。”《西游记》第五四回:“牒文之後﹐寫上{孫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三人名諱。”{曹禺}《雷雨》第一幕:“那是因为母亲的名讳是{侍萍}﹐母亲临死﹐自己替我起的名字。”

  • 國諱-汉语大词典

    國諱

    【1】指皇帝的名讳。《唐六典·礼部尚书》“凡上表疏箋啓及判策文章如平闕之式”{唐}{李林甫}注:“若寫經史羣書及撰録舊事﹐其文有犯國諱者﹐皆爲字不成。”犯讳字故意写成缺笔﹐或避去本字用别的字代替。如{清}{康熙}帝名{玄烨}﹐{清}刻书刊凡“玄”字均改爲“元”﹐或缺末笔作““”。《隶释·石经论语残碑》:“{漢}人作文﹐不避國諱。{威宗}諱{志}﹐{順帝}諱{保}﹐石經皆臨文不易。”【2】犹国丧。《宋书·萧思话传》:“下官近在{歷下}﹐始奉國諱……奉被今教﹐果出慮表﹐重增哀惋﹐不能自勝。”《陈书·儒林传·沈文阿》:“今國諱之日﹐雖抑哀於璽紱之重﹐猶未序於君臣之儀。”《南齐书·礼志上》:“且{晉武}之崩﹐又其學猶存﹐斯皆先代不以國諱而廢學之明文也。”

  • 山諱-汉语大词典

    山諱

    【1】因避讳而不直称山名。语出《国语·晋语九》:“{范獻子}聘於{魯},問{具山}﹑{敖山}﹑{魯}人以其鄉對。{獻子}曰:‘不爲{具}{敖}乎?’對曰:‘先君{獻}{武}之諱也。’{獻子}歸,徧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學。吾適{魯}而名其二諱,爲笑焉,唯不學也。’”{韦昭}注:“{獻},{伯禽}之曾孫,{微公}之子{獻公}{具}。{武},{獻公}之庶子{武公}{敖}。”《三国志·蜀志·陈震传》:“{獻子}適{魯}﹐犯其山諱﹐《春秋》譏之。”

  • 御諱-汉语大词典

    御諱

    【1】皇帝的名字。{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不避庙讳》:“{唐}避{太宗}御諱﹐率改‘世’曰‘代’。”

  • 廟諱-汉语大词典

    廟諱

    【1】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的名讳。《旧唐书·韦贯之传》:“{韋貫之}本名{純}﹐以{憲宗}({李純})廟諱﹐遂以字稱。”《新五代史·职方考》:“{鎮州}故曰{成德軍}﹐{梁}初以‘成’音犯廟諱﹐改曰{武順}。”按﹐“成”与{梁太祖}父{朱诚}之名谐音。《魏书·崔玄伯传》:“{崔玄伯}﹐{清河}{東武城}人也﹐名犯{高祖}廟諱。”

  • 官諱-汉语大词典

    官諱

    【1】旧时指尊长的名字。{唐}{白行简}《李娃传》:“浹辰﹐父到。生因投刺﹐謁於郵亭。父不敢認﹐見其祖父官諱﹐方大驚﹐命登階﹐撫背慟哭移時﹐曰:‘吾與爾父子如初。’”【2】正式的名字。{梁斌}《红旗谱》十三:“{冯大狗}连忙摇摇手﹐说:‘不﹐不﹐我有了官讳﹐叫{冯富贵}。’”

  • 家諱-汉语大词典

    家諱

    【1】旧谓父祖的名讳。与“國諱”相对,也叫“私諱”。{宋}{王谠}《唐语林·雅量》:“{韓臯}爲京兆尹﹐時久旱祈雨﹐縣官讀祝文﹐專心記公家諱﹐及稱官銜畢﹐誤呼先相之名。”{清}{何琇}《樵香小记》卷上:“《蘭亭序》‘後之攬者’句﹐‘攬’當爲‘覽’﹐或云通用﹐或云誤筆﹐其實乃自避家諱﹐故加‘扌’旁。{右軍}﹐{王覽}之後也。”《旧唐书·懿宗纪》:“{洙}奏狀稱:‘蒙恩除授{滑州}刺史﹐官號内一字與臣家諱音同﹐雖文字有殊﹐而聲韻難别﹐請改授閒官者。’”《礼记·曲礼上》“君所無私諱”{汉}{郑玄}注:“謂臣言於君前﹐不辟家諱﹐尊無二。”

  • 密諱-汉语大词典

    密諱

    【1】犹忌讳。《宋书·谢晦传论》:“降及{大明}﹐傾詖愈甚﹐自非訐竊深私﹐陵犯密諱﹐則左降之科﹐不行于權戚。”

  • 犯諱-汉语大词典

    犯諱

    【1】触犯尊长的名讳。《南史·王亮传》:“時有{晉陵}令{沈巑之}性粗疏﹐好犯{亮}諱﹐{亮}不堪﹐遂啓代之。{巑之}怏怏﹐乃造坐云:‘下官以犯諱被代﹐未知明府諱。’”《北史·杜弼传》:“相府法曹{辛子炎}諮事云‘取署’﹐{子炎}讀‘署’爲‘樹’﹐{神武}怒其犯諱﹐杖之於前。”{明}{李贽}《又答京友书》:“然稱其名則以爲犯諱﹐故長者咸諱其名而稱字。”【2】触犯忌讳。{唐}{刘知幾}《史通·直书》:“{韋昭}仗正於{吴}朝﹐{崔浩}犯諱於{魏國}。”{鲁迅}《书信集·致赵家璧》:“内容因多系已经发表过﹐所以当不至于犯讳。”{{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一章:“这种奇特景象似乎并不犯讳﹐居然不像燃放爆竹和烟火那样﹐被官方明令禁止。”

  • 正諱-汉语大词典

    正諱

    【1】指人的正名。{陈垣}《史讳举例·避讳辞官例》:“有避正諱﹐有避嫌名。避正諱者﹐{唐}{宋}定制;避嫌名者﹐當時風尚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裁縫道:‘{曾中堂}叫{曾國藩}﹐不叫{滌生}。’他聽 了﹐登時暴跳如雷起來﹐大喝道:‘你可反了!提了{曾中堂}的正諱叫起來!你知道這兩個字﹐除了皇帝﹐誰敢提在口裏!’”

  • 曲諱-汉语大词典

    曲諱

    【1】指曲意加以掩饰。{李大钊}《民彝与政治》:“吾人追究作俑之罪﹐《春秋》之義﹐責備賢者﹐雖以{子輿氏}闡明民政之功﹐而亦不能爲之曲諱矣。”【2】蓄意隐瞒。{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若{楊桓}曲諱{後唐}{潞王}焚璽之事﹐遂直以{宋}{元符}所獻者當之﹐傅會以實其事。”

  • 時諱-汉语大词典

    時諱

    【1】犹时忌。《晋书·周嵩传》:“臣干犯時諱﹐觸忤龍鱗者何?念社稷之憂﹐欲報之于陛下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前辈墨迹》:“送行文爲諸友所强﹐極不欲作﹐出語輒犯時諱。”

  • 法諱-汉语大词典

    法諱

    【1】敬辞。称出家人的法名。《水浒传》第七回:“師兄何處人氏?法諱唤做甚麽?”

  • 拒諱-汉语大词典

    拒諱

    【1】拒不承认,隐瞒。《隋书·裴政传》:“太子即以詰{榮}﹐{榮}便拒諱﹐云‘無此語’。”《书·吕刑》“惟官惟反”{唐}{孔颖达}疏:“或詐反囚辭﹐拒諱實情不承服也。”

  • 抑諱-汉语大词典

    抑諱

    【1】隐瞒。{清}{魏源}《圣武记》卷六:“并奏{應琚}貪功啟釁﹐掩敗爲捷﹐不令{傅靈安}與聞邊務及抑諱陣亡將吏各狀。{應琚}恐。”

  • 抵諱-汉语大词典

    抵諱

    【1】隐瞒;抵赖。《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先見判官﹐詰其所犯。{彦先}抵諱之。”{明}{陆粲}《庚巳编·临江狐》:“其人初抵諱﹐因請主覆視記識﹐曾無虧漏。”{元}{刘壎}《隐居通议·杂录》:“事蹟甚明﹐尚敢抵諱。”《明史·阉党传·刘宇》:“帝密遣錦百户{邵琪}往察﹐{宇}厚賂{琪}﹐爲之抵諱。”

  • 掩諱-汉语大词典

    掩諱

    【1】掩饰讳言。{郭沫若}《羽书集·持久抗战的必要条件》:“我们在这次的神圣抗战中﹐用不着掩讳﹐我们的伤亡是有相当数量的。”

  • 斥諱-汉语大词典

    斥諱

    【1】不避忌讳﹐直接指陈。《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願陛下下詔引咎﹐損太官之膳﹐避路寢之朝﹐許士大夫斥諱上聞譏切時病﹐罷不急之役﹐省無名之斂﹐勿崇私恩﹐更進直道。”

  • 月諱-汉语大词典

    月諱

    【1】指月内应禁忌的事情。{南朝}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曝牀薦席﹐及忌蓋屋……俗人月諱﹐何代無之﹐但當矯之歸于正耳。”

  • 有諱-汉语大词典

    有諱

    【1】死的婉词。《元朝秘史》卷十三:“皇帝涉歷山川﹐遠去征戰﹐若一日倘有諱﹐四子内命誰爲主﹐可令衆人先知。”

  • 胎諱-汉语大词典

    胎諱

    【1】犹乳名。{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李春郎}云]您孩兒是{李春郎}。[正末云]這個是你的胎諱﹐你那{清德}呢?”{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正末云]你還認的個{李玉娥}麽?[小末云]這是我母親的胎諱﹐你怎生知道?”

  • 無庸諱言-汉语大词典

    無庸諱言

    【1】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二回:“他們决裂原因﹐雖不專爲此事﹐要以此事爲原因之最大者﹐這也是無庸諱言的事情呢。”{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无庸讳言的。”

  • 忌諱-汉语大词典

    忌諱

    【1】指先王的死日和名字。《周礼·春官·小史》:“若有事﹐則詔王之忌諱。”{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先王死日爲忌﹐名爲諱。”【2】避忌;顾忌。{唐}{白居易}《初授拾遗》诗:“天子方從諫﹐朝廷無忌諱。”{李準}《两代人》:“只要是党要我作的工作﹐我就去作﹐谁也阻拦不住我。我才不忌讳他哩!”《老子》:“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九:“{沈約}在{蕭齊}修《宋書》﹐{永光}以後﹐皆其筆也。故於{宋}{齊}革易之際﹐不得不多所忌諱。”【3】因风俗习惯或迷信,禁忌某些认为不吉利的话和事。{鲁迅}《徬徨·祝福》:“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的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汉}{王充}《论衡·四讳》:“夫忌諱非一﹐必託之神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今人不達﹐畏死畏禍﹐百種忌諱。”《红楼梦》第二八回:“{黛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諱。’”【4】醋的别称。《恨海》第四回:“{五姐兒}又端了一個碗進來道:‘小姐胃口不好﹐加上點忌諱吧!’”

  • 無可諱言-汉语大词典

    無可諱言

    【1】没有什么可以忌讳掩饰的。{瞿秋白}《饿乡纪程》五:“一步一步前进的现象却不能否认﹐而思想紊乱摇荡不定﹐也无可讳言。”{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干部与待遇四》:“在事业上因为有些同事喜欢在背后说闲话﹐已加强有些干部的离心力﹐已是无可讳言的事实。”

  • 無所忌諱-汉语大词典

    無所忌諱

    【1】没有什么顾虑。{宋}{种放}《退士传》:“《皮氏文藪》﹑{陵氏}叢書﹐皆句句明白。剔姦塞回﹐無所忌諱。”{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毛德昭}〕喜大駡劇談。{紹興}初﹐招徠﹐直諫無所忌諱。”

  • 無諱-汉语大词典

    無諱

    【1】没有顾忌;没有隐讳。《後汉书·陈忠传》:“如其管穴﹐妄有譏刺﹐雖苦口逆耳﹐不得事實﹐且優遊寬容﹐以示聖朝無諱之美。”《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權}使太中大夫{鄭泉}聘{劉備}于{白帝}﹐始復通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今值朝廷上下無諱﹐實恃洪恩﹐不畏龍鱗。”《晋书·范甯传》:“指斥朝士﹐直言無諱。”【2】不讳。指灭亡。{严复}《原强》:“其間遞嬗﹐要不過一姓之廢興﹐而人民則猶此人民﹐聲教則猶古聲教﹐是則即今無諱﹐損益可知。”

  • 慚諱-汉语大词典

    慚諱

    【1】羞惭隐瞒。《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此婦並無慚諱之意﹐答道:‘妾身是也!然不禍於君﹐君幸勿懼。’”

  • 私諱-汉语大词典

    私諱

    【1】封建时代以父﹑祖的名字为私讳。也称家讳。《礼记·玉藻》:“於大夫所﹐有公諱無私諱。凡祭不諱﹐廟中不諱﹐教學臨文不諱。”{孔颖达}疏:“謂士及大夫言﹐但諱君家﹐不自私諱父母也。”{陈澔}集说:“私諱﹐私家之諱也。”《<通志>总序》:“《禮》言臨文不諱﹐謂私諱不可施之於公也﹐若廟諱則無所不避。”

  • 稱諱-汉语大词典

    稱諱

    【1】称呼名字。《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昔者{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思死而不欲生﹐忌日則必哀﹐稱諱則如見親。”

  • 空諱-汉语大词典

    空諱

    【1】毫无根据的忌讳。{汉}{王充}《论衡·四讳》:“有空諱之言﹐無實凶之效﹐世俗惑之﹐誤非之甚也。”

  • 疑諱-汉语大词典

    疑諱

    【1】疑虑忌讳。《後汉书·蔡邕传》:“以{邕}經學深奥﹐故密特稽問﹐宜披露失得﹐指陳政要﹐勿有依違﹐自生疑諱。”

  • 聖諱-汉语大词典

    聖諱

    【1】旧指圣人或帝后的名字。{清}{叶名沣}《桥西杂记·避孔子讳》:“《金史》:{明昌}中﹐詔{周公}﹑{孔子}名俱令回避……此近代避聖諱之始。”{陈白尘}《大风歌》第二幕:“大胆!敢称皇太后圣讳?”

  • 臨文不諱-汉语大词典

    臨文不諱

    【1】谓作文时﹐不须避讳。{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杂觚·讳谈为同》:“古人臨文不諱﹐或謂{史遷}諱‘談’爲‘同’﹐然《滑稽傳》有‘談言解紛’語﹐恐此説未確。”《礼记·曲礼上》:“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不諱。”

  • 襃諱-汉语大词典

    襃諱

    亦作“[褒諱]”【1】扬善隐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七十子之徒口受其傳指﹐爲有所刺譏襃諱挹損之文辭不可以書見也。”{唐}{刘知幾}《史通·疑古》:“至於遠古則不然﹐夫其所録也﹐略舉綱維﹐務存褒諱﹐尋其終始﹐隱没者多。”

  • 轉喉觸諱-汉语大词典

    轉喉觸諱

    【1】谓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忌用“哉”字》:“按文字避忌﹐至禁用‘哉’字﹐真所謂轉喉觸諱者矣。”{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張﹐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轉喉觸諱。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孟浩然》:“{孟浩然}詩:‘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疎。’{唐玄宗}聞之﹐曰:‘卿自棄朕﹐朕何嘗棄卿。’{孟貫}詩:‘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周世宗}聞之﹐曰:‘朕伐叛弔民﹐何謂有巢無主?’二子正坐詩窮﹐所謂轉喉觸諱。”{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難言之矣﹐一傅衆咻﹐轉喉觸諱﹐豈止此哉。”

  • 連諱-汉语大词典

    連諱

    【1】谓名讳相同。{明}{冯梦龙}《古今谭概·酬嘲·杨玠》:“{張策}戲曰:‘卿本無德量﹐忽共{叔室}同名。’{玠}曰:‘爾既少才猷﹐敢與{伯符}連諱。’”{伯符}﹑{三国}{吴}{孙策}之字。

  • 避諱-汉语大词典

    避諱

    【1】修辞学上辞格之一。说话时遇有触犯忌讳的事物,不直说该事该物,而用旁的话来委婉地表述。【2】回避;避忌。{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三二章:“既然是朋友﹐说话也就没有啥的避讳。”《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明終始﹐則不知所倣依;言終始而不明天地四時﹐則不知所避諱。”《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小鴉兒}也不消查考﹐{晁大舍}也不消掩藏﹐{唐氏}也不用避諱。”{唐}{张鷟}《游仙窟》:“下官起﹐諮請曰:‘{十娘}有一思事﹐亦拟申論﹐猶自不敢即道﹐請五嫂處分。’五嫂曰:‘但道不須避諱。’”【3】谓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凡避諱者﹐皆須得其同訓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之稱;{厲王}名{長}﹐琴有修短之目。”{郭沫若}《蒲剑集·屈原考》:“{始皇}名{政}﹐别人一定要避讳。”{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而{唐}{馮宿}父名{子華}﹐及出爲{華州}刺史﹐乃以避諱不拜。”

  • 觸諱-汉语大词典

    觸諱

    【1】触犯讳忌。{唐}{韩愈}《送穷文》:“捩手覆羹﹐轉喉觸諱。”{汉}{王充}《论衡·程材》:“割切將欲﹐直言一指﹐觸諱犯忌。”

  • 諱-汉语大词典

    “[讳]”的繁体字。《廣韻》許貴切,去未,曉。【1】隐讳;隐瞞。《左传·昭公十六年》:“十六年春王正月﹐公在{晉}﹐{晉}人止公。不書﹐諱之也。”{唐}{韩愈}《病鸱》诗:“勿諱泥坑辱﹐泥坑乃良規。”{茅盾}《动摇》五:“如果确是为{孙舞阳}讳﹐{方太太}觉得她和{方罗兰}中间似乎已经完了﹔一个男人而在自己夫人面前为一人成问题的女子讳,这用意还堪问么?”【2】回避;顾忌。《墨子·非命上》:“福不可請﹐而禍不可諱。”{唐}{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物白諱受玷﹐行高無污真。”{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後杂谈之馀》:“即此数条﹐已可见‘贼’‘虏’‘犬羊’是讳的﹔说{金}人的淫掠是讳的﹔‘夷狄’当然要讳﹐但也不许看见‘中国’两个字﹐因为这是和‘夷狄’对立的字眼﹐很容易引起种族思想来的。”【3】引申为嫌恶。{宋}{王安石}《示四妹》诗:“{孟光}求婿得{梁鴻}﹐廡下相隨不諱窮。”【4】指需避忌隐讳的事物。《礼记·曲礼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願承閒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諱。”{王逸}注﹕“所畏爲忌﹐所隱爲諱。”{唐}{韩愈}《送穷文》:“捩手覆羹﹐轉喉觸諱。”《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这‘保保’二字犯了她曾参加‘产业军’的讳。”【5】指已故尊长者之名。《周礼·春官·小史》:“若有事﹐則詔王之忌諱。”{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先王死日爲忌﹐名爲諱。”{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君諱{適}﹐姓{王氏}。”{清}{方苞}《陈驭虚墓志铭》:“君諱{典}﹐字{馭虚}﹐京師人。”【6】也用于敬称生者的名字。《儒林外史》第三回:“捷報貴府老爺{范}諱{進}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請問有位{安太老爺}﹐諱叫作{學海}的﹐同尊客可是一家?”【7】死的婉辞。《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諸將備守各有境界﹐猶恐賊虜聞諱﹐恣睢寇竊。”{唐}{韩愈}《慰国哀表》:“大行皇帝功濟寰區﹐仁霑動植﹐奉諱之日﹐率土崩心。”{清}{钱谦益}《嫁女词》序:“余初登第﹐旋奉先人諱﹐里居奉母﹐垂十有一年。”【8】畏惧。《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高陵}進退不請。”{裴駰}集解﹕“諱﹐畏也。”{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豹奴}是{王丹陽}外生﹐形似其舅﹐{桓}甚諱之。”【9】通“[韙]”。是,对。{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论》:“動則能破强興弱﹐轉則不失諱非之□。”

  • 諱犬-汉语大词典

    諱犬

    【1】谓忌讳看到母狗产仔。{汉}{王充}《论衡·四讳》:“{江}北乳子﹐不出房室﹐知其無惡也。至於犬乳﹐置之宅外﹐此復惑也。{江}北諱犬不諱人﹐{江}南諱人不諱犬﹐謡俗防惡﹐各不同也。”

  • 諱疾忌醫-汉语大词典

    諱疾忌醫

    【1】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清}{钱谦益}《第五问》:“夫庸醫之診病也﹐一言而中﹐則病者改容而聽之﹐何也?以爲庸醫不足信﹐而諱疾忌醫者﹐其病必不可爲也。”【2】比喻掩饰缺点错误﹐害怕批评﹐不愿改正。{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中》:“西報謂:‘{中國}固守成法﹐科目政治決難更改。縱深知積弊﹐擇泰西之善者行之﹐然諱疾忌醫﹐不肯實心實力。’”{元}{胡助}《月食遇雨》诗:“市人聞此言﹐開口笑咍咍﹐或疑上天公﹐諱疾忌醫深閟埋。”{巴金}《探索与回忆·再谈探索》:“我说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

  • 諱生-汉语大词典

    諱生

    【1】避称生者的名。{清}{李赓芸}《炳烛编·讳名》:“諱始於{周}﹐然諱死而不諱生﹐祖父存者﹐其名不諱﹐亦不可諱也。”

  • 諱疾-汉语大词典

    諱疾

    【1】比喻隐瞒缺点或错误。疾﹐毛病﹐缺点。《穀梁传·成公九年》:“{晉}{欒書}帥師伐{鄭}﹐不言戰﹐以{鄭伯}也……爲親者諱疾。”{范甯}注:“{鄭}兄弟之國﹐故謂之親﹐君臣交兵﹐病莫大焉﹐故爲之諱。”

  • 諱諛-汉语大词典

    諱諛

    【1】隐讳不言和阿谀谄媚。《史记·秦始皇本纪》:“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

  • 諱忌-汉语大词典

    諱忌

    【1】避忌某些言语或举动。《鬼谷子·权篇》:“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諱忌也。衆口爍金﹐言有曲故也。”《後汉书·郭镇传》:“司隸校尉{下邳}{趙興}亦不卹諱忌﹐每入官舍﹐輒更繕修館宇﹐移穿改築。”{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之二:“初﹐執事坐殿廡下﹐對方正策﹐指斥天下利害﹐奮不諱忌。”{王西彦}《古屋》第三部五:“最初我想去看看那个求死不能的不幸者﹐但随即想到了一个没落大家庭的讳忌﹐我回到房里﹐把门关上。”

  • 諱迹-汉语大词典

    諱迹

    【1】犹敛迹。谓藏身不出。{明}{焦竑}《玉堂丛语·宠遇》:“{宋潛溪}太史歸……上悦﹐賜白金幣文綺﹐曰:‘與汝作百歲衣也。’自是歲一來朝。後子{璲}被誅﹐乃諱迹焉。”

  • 諱兵畏刑-汉语大词典

    諱兵畏刑

    【1】谓慎于用兵和用刑。{宋}{张耒}《大礼庆成赋》:“於惟祖宗﹐有常則兮。諱兵畏刑﹐後貨食兮。政有損益﹐兹不易兮。”

  • 諱屈-汉语大词典

    諱屈

    【1】谓因有所顾忌而不直书其事。屈﹐同“曲”。《新唐书·魏謩传》:“帝索起居注……{謩}曰:‘向者取觀﹐史氏爲失職。陛下一見﹐則後來所書必有諱屈﹐善惡不實﹐不可以爲史﹐且後代何信哉?’乃止。”

  • 諱避-汉语大词典

    諱避

    亦作“[諱辟]”【1】隐匿回避。{元}{黄溍}《日损斋笔记·辨史》:“{漢文帝}紀年有{後元}﹐{景帝}有{中元}﹐有{後元}。{葛勝仲}曰:‘謂之後﹐則疑若有極﹐乃不諱避﹐何耶?’”{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書事時﹐詭其實以有避也;其書人時﹐易其名以有諱也。故詭{晉文}得志之實﹐以代諱避致王也。”{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三曰婉而成章﹐曲從義訓﹐以示大順﹐諸所諱辟﹐璧假{許}田之類是也。”

  • 諱過-汉语大词典

    諱過

    【1】隐瞒过错或失误。{明}{海瑞}《治安疏》:“美曰美﹐不一毫虚美;過曰過﹐不一毫諱過。”{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愈徵{文肅}之賢﹐而先生之不諱過也。”《穀梁传·成公九年》:“{晉}{欒書}帥師伐{鄭}﹐不言戰﹐以{鄭伯}也……爲賢者諱過。”

  • 諱飾-汉语大词典

    諱飾

    【1】隐瞒掩饰。{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小者劫奪﹐大者叛亂﹐窮則入海亡命。爲吏者莫敢誰何﹐苟以諱飾偷安。羣盜無憚﹐日以充斥。”{章士钊}《<苏报案始末记>叙》:“事敗歸國﹐多方諱飾﹐以道員隱於{江}南。”{鲁迅}《呐喊·阿Q正传》:“只有一班闲人们却还要寻根究底的去探{阿Q}的底细。{阿Q}也并不讳饰﹐傲然的说出他的经验来。”

  • 諱日-汉语大词典

    諱日

    【1】人死亡之日﹔忌日。{明}{宋濂}《汪文节公神道碑》:“其奉親也﹐丁工部公之憂﹐則三年獨處於外﹐弗御酒肉﹐每遇諱日﹐悲慟不自勝。”《南史·袁粲传》:“{孝建}元年﹐{文帝}諱日﹐羣臣並於{中興寺}八關齋。”{宋}{吕陶}《勇烈侯庙》诗:“爲侯記諱日﹐一奠歲率常。”

  • 諱窮-汉语大词典

    諱窮

    【1】谓嫌憎困厄潦倒。{宋}{陈师道}《五子相送至湖陵》诗:“中年患别多作别﹐早日諱窮常得窮。”《庄子·秋水》:“{孔子}曰:‘來!吾語汝。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成玄英}疏:“諱﹐忌也﹐拒也。窮﹐否塞也。”{清}{孙枝蔚}《岁暮寓中遣怀》诗之四:“之子知宜室﹐吾家不諱窮。”

  • 諱惡-汉语大词典

    諱惡

    【1】嫌憎。{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長恨歌》自是千古絶作。其叙{楊妃}入宫﹐與{陳鴻}所傳選自{壽}邸者不同;非惟懼文字之禍﹐亦諱惡之義﹐本如是也。”{陈傅良}《请对札子》之二:“是故不爲法令之所束縛﹐則爲浮言之所動摇﹐不爲時政之所諱惡﹔則爲宦游於其處而不得志者之所中傷。”《诗·周南·螽斯序》“不妬忌則子孫衆多也”{汉}{郑玄}注:“忌﹐有所諱惡於人。”【2】讳与恶。讳﹐先王之名﹔恶﹐忌日﹐一说国家之大凶大灾。{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九:“字學不講﹐多因前代諱惡﹐遂致書畫差誤。”《礼记·王制》:“大史典禮﹐執簡記﹐奉諱惡。”{郑玄}注:“諱﹐先王名。惡﹐忌日﹐若子﹑卯。”{孙希旦}集解:“惡﹐若日月食﹑四鎮五嶽崩﹑大傀異烖﹑大札﹑大凶﹑大烖﹑大臣死﹑諸侯薨﹑國之大憂之類﹐皆是也。”

  • 諱字-汉语大词典

    諱字

    【1】避称其字号。{清}{胡鸣玉}《订譌杂录·不讳字》:“古人諱名不諱字﹐故於祖父師長之字﹐直指而不以爲斥。”{唐}{颜师古}《匡谬正俗·名字》:“在身自述﹐必皆稱名;他人褒美﹐則相呼字。《傳》曰:‘{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不言諱字也。”【2】名字。《水浒传》第五回:“敢問師父俗姓﹐唤做甚麽諱字?”

  • 諱莫如深-汉语大词典

    諱莫如深

    【1】本谓事情重大﹐提起来会令人痛心﹐故而隐瞒不言。深﹐深重。《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慶父}如{齊}。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杨士勋}疏﹕“深﹐謂君弒﹑賊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則爲之隱諱。”后指把事情瞒得很紧﹐不肯姿|一点消息。{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杨加喜}!精灵鬼!看你讳莫如深笑着的样子吧!{卢支书}能看透你{杨加喜}的心肺。”{清}{叶廷琯}《吹网录·闭城门大搜扬雄待诏二事芟正文留考异》:“惟{雄}之自述﹐一則曰客﹐再則曰{楊莊}﹐於{王氏}之推轂﹐絶口不言﹐豈自以進由權貴﹐故諱莫如深耶?”

  • 諱掩-汉语大词典

    諱掩

    【1】回避掩饰。{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人事亦然﹐衣食家室邦國之争﹐形現既昭﹐已不可諱掩。”

  • 諱亡-汉语大词典

    諱亡

    【1】谓忌言亡国。{汉}{刘向}《说苑·正谏》:“ {茅焦}至前﹐再拜謁﹐起﹐稱曰:‘臣聞之﹐夫有生者不諱死﹐有國者不諱亡。諱死者不可以得生﹐諱亡者不可以得存。’”

  • 諱問-汉语大词典

    諱問

    【1】死讯。《宋史·礼志四》:“七年﹐{徽宗}哀聞﹐是歲九月﹐中書舍人{傅崧卿}援嚴父之説﹐不幸太上諱問奄至﹐而大享不及﹐理實未安。”

  • 諱飾格-汉语大词典

    諱飾格

    【1】修辞格的一种。说话时遇到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其它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修辞手法叫做讳饰。{{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六:“譬如我们对于尊上的人说要死应说什么‘不可讳’﹐在绅士社会里说小便﹑大便处要说什么‘盥洗室’﹑‘更衣室’﹐在病院里说陈尸入殓处要说什么‘太平房’﹐这种说法在修辞上叫做‘讳饰格’。”

  • 諱免-汉语大词典

    諱免

    【1】隐瞒回避。{柔石}《二月》三:“但无可讳免﹐他已爱着那位少女﹐同情于那位妇人底不幸的运命了。”

  • 諱死-汉语大词典

    諱死

    【1】避称死者的名。{清}{李赓芸}《炳烛编·讳名》:“諱始於{周}﹐然諱死而不諱生。”【2】忌言死亡。{汉}{刘向}《说苑·正谏》:“夫有生者不諱死……諱死者不可以得生。”

  • 諱所-汉语大词典

    諱所

    【1】指死难之地。{明}{王绅}《滇南恸哭记》:“遂遇害﹐時爲臘月二十四日未申時……諱所﹐則今之{觀音寺}前{三市街}。”

  • 諱言-汉语大词典

    諱言

    【1】谓忌讳臣下谏诤。{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然則容言非朝廷福﹐諱言反爲朝廷福乎?”《後汉书·刘陶传》:“臣敢吐不時之義於諱言之朝﹐猶冰霜見日﹐必至消滅。”{李贤}注:“諱言謂拒諫也。”【2】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明说。{孙犁}《秀露集·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真诚的作者﹐并不讳言这一点。”《晏子春秋·问下八》:“{景公}問{晏子}曰:‘國如何則可謂安矣?’{晏子}對曰:‘下無諱言﹐官無怨治……百姓内安其政﹐外歸其義:可謂安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争奈{滿生}諱言的是前日孟浪出游光景﹐恰像{鳳翔}的事是私下做的﹐不肯當場説明。”{宋}{司马光}《斛律丞相》诗:“君臣日荒宴﹐歌舞諱言愁。”

  • 諱辟-汉语大词典

    諱辟

    【1】见“諱避”。

  • 諱惡不悛-汉语大词典

    諱惡不悛

    【1】隐恶不改悔。《後汉书·朱穆传》:“昔{秦}政煩苛﹐百姓土崩﹐{陳勝}奮臂一呼﹐天下鼎沸﹐而面諛之臣﹐猶言安耳。諱惡不悛﹐卒至亡滅。”

  • 諱匿-汉语大词典

    諱匿

    【1】隐匿﹔藏匿。{王旡生}《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嗟乎嗟乎!天下有過人之才人﹐遭際濁世﹐抱彌天之怨﹐不得不流而爲厭世主義﹐又從而摹繪之﹐使並世者之惡德﹐不能少自諱匿者﹐是則{王氏}著書之苦心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公平生喜庇吏役﹐雖受賕骫法﹐亦一一曲爲諱匿。”《杂事秘辛》:“故大將軍{乘氏}{忠侯}{商}所遺少女﹐有貞静之德﹐流聞禁掖。其與{姁}詣{商}第﹐周視動止﹐審悉幽隱。其毋諱匿。”

  • 諱隱-汉语大词典

    諱隱

    【1】回避隐瞒。《魏书·杨昱传》:“{靈太后}嘗從容謂{昱}曰:‘自薄德化不能感親姻﹐在外不稱人心﹐卿有所聞﹐慎勿諱隱。’”{宋}{洪迈}《夷坚丙志·饶氏妇》:“妾有過﹐則對主人顯言﹐雖數十里外田疇出納爲欺亦即日舉白﹐無一諱隱。”

  • 諱樹數馬-汉语大词典

    諱樹數馬

    【1】《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爲郎中令﹐書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者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甚惶恐。其爲謹慎﹐雖他皆如是。{萬石君}少子{慶}爲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畢﹐舉手曰﹕六馬。{慶}於諸子中最爲簡易矣﹐然猶如此。”《汉书·孔光传》﹕“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或問{光}﹕‘{温室}省中樹皆何木也?’{光}嘿不應﹐更答以它語﹐其不泄如是。”遂以“諱樹數馬”表居官为人忠诚谨慎。{明}{袁宏道}《封知县刘公墓志铭》:“及其子一入仕版﹐惟恐其慷慨激烈﹐賈尤失官。故常人之情﹐與其家有斷脰剖心之貞臣﹐寧有諱樹數馬之醇士也。”

  • 諱蔽-汉语大词典

    諱蔽

    【1】隐瞒掩盖。{李大钊}《青春》:“而其過崇神力﹐輕蔑本能﹐並以諱蔽科學之實際﹐乃其所短也。”

  • 諱名-汉语大词典

    諱名

    【1】避称其名。《後汉书·李固传》:“{孔子}曰:‘智者見變思刑﹐愚者覩怪諱名。’天道無親﹐可爲祗畏。”{清}{顾炎武}《庙讳御名议》:“臣聞諱名之禮﹐始自{周}人。”《孟子·尽心下》:“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 諱訐-汉语大词典

    諱訐

    【1】谓因顾忌而不敢直言揭发。{唐}{李庾}《两都赋》:“人靡迷邦﹐士無諱訐﹐示收才而問書﹐上諫行而寃達。”

  • 諱人-汉语大词典

    諱人

    【1】谓忌讳看到产妇生育孩子。{汉}{王充}《论衡·四讳》:“今六畜與人無異﹐其乳皆同一狀。六畜與人無異﹐諱人不諱六畜﹐不曉其故也。”

  • 諱門-汉语大词典

    諱門

    【1】拒谏之门。{宋}{苏舜钦}《投匦疏》:“蓋以陛下開言路﹐塞諱門﹐采瞽説﹐納愚慮﹐是以析肝瀝悃而具述之。”

  • 諱老-汉语大词典

    諱老

    【1】忌言自己年老。{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八八:“鏡中歲歲换容儀﹐諱老無妨畧鑷髭。”{钱仲联}笺注:“《北史·傅永傳》:‘常諱言老。’”{宋}{范成大}《范村雪後》诗:“忍寒貪看雪﹐諱老强尋梅。”{唐}{杜荀鹤}《戏题王处士书斋》诗:“欺春祗愛和醅酒﹐諱老猶看夾注書。”

  • 護諱-汉语大词典

    護諱

    【1】庇护和隐讳。{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戎}也犯贓﹐則爲之護諱而貸其罪。天下安得不亂哉!”《金史·完颜仲德传》:“{仲德}狀貌不踰常人﹐平生喜怒未嘗妄發﹐聞人過﹐常護諱之。”

  • 辟諱-汉语大词典

    辟諱

    【1】避讳。《左传·成公十四年》“婉而成章”{晋}{杜预}注:“婉﹐曲也。謂曲屈其辭﹐有所辟諱﹐以示大順﹐而成篇章。”

  • 隱諱-汉语大词典

    隱諱

    【1】谓有所忌讳而隐瞒不说。{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若乃尊賢隱諱﹐固{尼父}之聖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道士既歸﹐呼之出﹐問其情事﹐隱諱不以盡言。”{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一:“我自己不想隐讳﹐我是自尊心相当强的人﹐委屈到要向{贺衷寒}称‘职’﹐实在还须得经一番锻炼。”《荀子·成相》:“世亂惡善不此治﹐隱諱疾賢﹐良由姦詐﹐鮮無災。”{杨倞}注:“隱諱過惡﹐疾害賢良﹐長用姦詐﹐少無災也。”

  • 問諱-汉语大词典

    問諱

    【1】古礼,初至人家,先问以祖先名讳,以免触犯。《礼记·曲礼上》:“入門而問諱。”

  • 革諱-汉语大词典

    革諱

    【1】忌讳。{晋}{陈寿}《表上诸葛氏集》:“伏惟陛下邁蹤古聖﹐蕩然無忌。故雖敵國誹謗之言﹐咸肆其辭﹐而無所革諱﹐以明大通之道也。”

  • 題諱-汉语大词典

    題諱

    【1】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文中出现的祖先名讳,谓之“題諱”。《金石萃编》卷一〇四引{唐}《徐浩碑》碑后题衔:“表姪前{河南府}參軍{張平叔}題諱。”{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题讳填讳》:“‘彭王傅徐浩碑’﹐{浩}次子{峴}所書。碑末有‘表姪{河南府}參軍{張平叔}題諱’十二字。題諱﹐即今人所云填諱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