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警)是什么意思
警惕←→麻痹-反义词词典
警惕←→麻痹jǐngtì-mábì
【词性】:形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麻痹:疏忽;没有警惕性。
【例】 下午再走吧,一会王公安员回来,他还有一些比较具体的情况再向你谈谈。主要的是要提高警惕。(肖平:《三月雪》) 工人们明白书记这目光的意思:别骄傲自满,麻痹大意,斗争激烈复杂着呢!(肖育轩:《心声》)
鲁钝←→机警-反义词词典
鲁钝←→机警lǔdùn-iījǐng
【词性】:形
鲁钝:迟钝,笨拙。
机警:对情况的变化觉察灵敏,警惕性很高。
【例】 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关,何尔鲁钝之甚也。(唐·房玄龄等:《晋书·皇甫谧传》) 她机警地向院子外面望了一下……(峻青:《党员登记表》)
松懈←→警惕-反义词词典
松懈←→警惕sōngxiè-jǐngtì
【词性】:形
松懈: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麻痹。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例】 你给各战区将士的命令,据中央社重庆十一日电是这样说的:“最高统帅部今日电令各战区将士加紧作战努力,一切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勿稍松懈。”(毛泽东:《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 刘全有用手一指说:“你呀,应该懂得订制度的精神。”停了停,接着说:“这主要是让大家警惕一下,把羊子圈起来就行了,你以为当真要罚款吗?”(吉学霈:《两个队长》)
机警-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机警jījǐng
〈形〉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机智敏锐。形容人的行为、性格、头脑、目光等。常作谓语、定语、状语,也可以作补语。
她的两只眼睛,看去是那么机警|他头脑清醒,机警而又沉着|他遇事机警|他那两只机警的眼睛始终注视着周围的一切|他可是个机警的人|机警的目光|机警的头脑|她机警地向院子外面望了望|机警地注视着每个出入的旅客|机警地通过了检查站|他这几年锻炼得更加机警了|人们都显得异常机警
警惕-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警惕jǐngtì
〈动〉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常作谓语,也可以作定语、状语、宾语。
这两天你要特别警惕,不用再回工厂了|你要警惕着点儿|要警惕王总经理那样的人|警惕坏人入室抢劫|他时常在心里暗暗警惕自己,绝不能贪图享乐|他警惕的眼睛注视着每一个进站的人|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提高警惕|保持警惕|引起警惕|放松警惕
警觉-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警觉jǐngjué
对危险或对情况的变化,感觉敏锐——麻痺(多年从事保卫工作,使他养成了对任何事物都保持警觉的习惯,从不~大意。)
警惕-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警惕jǐngtì
对可能发生的错误倾向、危险情况保持锐敏感觉——麻痺
警告 正告-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警告 正告
警告jǐnggào 正告zhènggào
动词。表示对有错误(或不合理行为)的个人、团体或国家提出告诫,要对方注意应对错误(或不合理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任。
“警告”强调对方的错误或行为不当的严重性,含有“不容许再如此”的意味;有严肃和严厉的态度色彩;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例如:“我警告你:少搭我的碴!”(师陀:《马兰》);“他决心要把自己欠的债还上。不顾大夫警告,一清早就拄着棍来到了陶然亭”(《小说选刊》,1981,12);“旧历端阳节转瞬便到,和他有往来的银行钱庄早就警告他不能再‘通融’,他的押款一定要到期结清”(茅盾:《子夜》);“公安机关警告过他们,若再进行走私活动,严惩不贷”。
“正告”强调正式、认真地告诉对方;含有“必须注意改正,对错误应有所认识”的意味,带郑重的态度色彩,意思比“警告”轻一些;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我们愿意正告南京政府:如果你们没有能力办这件事,那末,你们也应协助即将渡江南进的人民解放军去办这件事”(《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我们愿意正告闹事者:无理取闹,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是极端错误的,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警告”在指对犯错误者所作的一种较轻的处分时(如:“当然,记过比警告重”),和“正告”没有同义关系。
警戒 戒备-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警戒 戒备
警戒jǐngjiè 戒备jièbèi
动词。指军队或武装力量为防备敌人而加强警惕,采取保障措施。
“警戒”强调加强警惕,有“严密注意使敌方不能侵扰”的意味,多用于为防止敌方突然袭击或敌方侦察员的潜入而采取措施的行为;有紧张对待和认真重视的态度色彩;意思较重。例如:“沿着铁路,到处有敌人的据点,警戒得很严”(《杨朔散文选》);“必须警戒敌人夜里的偷袭”。
“戒备”强调作好防备,有“严阵以待”的意味,多用于在特殊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警惕和防备;具有严谨的态度色彩;意思比“警戒”略轻。例如:“座山雕这个老匪一定十分戒备咱们的夹皮沟方向”(曲波:《林海雪原》);“敌人有可能乘我们人少来这个村抢粮食,我们在日夜戒备着”;“你们要特别戒备烽台、盘蛟方向出去之敌”(曲波:《山呼海啸》)。
警惕 警觉-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警惕 警觉
警惕jǐngtì 警觉jǐngjué
动词。表示对危险或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保持敏锐的感觉。
“警惕”强调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注意,含有“须保持戒心,而且要在较长时间内注意”的意味;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及各种场合。例如:“他们必须压抑住难忍的疲乏,用高度的神经紧张来警惕敌人的报复”(李英儒:《战斗在滹沱河上》);“老东山忽然警惕起来,眼睛瞪大了”(冯德英:《迎春花》);“你是多年的政工干部,也可以说是‘老政工’了,你可要警惕啊”(《收获》,1982,1)。
“警觉”强调敏锐地觉察反应,含有“在较短的或紧迫的时间内十分留意”的意味;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自从上回四个团丁来逼着胡杏回省城之后,胡柳心里就分外警觉,听到什么地方有陌生男人的声音,她一定会全神注视”(欧阳山:《苦斗》);“守夜人听见远远地传来马蹄声和咳嗽声,大家立刻警觉起来,把打瞌睡的同伴们推醒”(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小昭这次却十分警觉,含意不浅地朝我看了一眼”(茅盾:《腐蚀》)。
圆木警枕-实用委婉语词典
圆木警枕
婉指刻苦、警醒,激励自己。意为以圆木作枕头,不容酣睡。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警-孙子兵法词典
警jǐng
【释义】:
戒;戒惧。《火攻篇》:“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杜牧注:“警,言戒之也。”梅尧臣注:“主当慎重,将当警惧。”
警惕 麻痹-反义词应用词典
警惕 麻痹
警惕 jǐngtì 麻痹 mábì
【警惕】动词。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有形容词和名词用法。
〔例句〕
1.这两天你要特别警惕,不用再回工厂了。
2.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我们要特别警惕骄傲情绪的滋长。
3.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我们应当保持高度的警惕。
【麻痹】形容词,失去警惕性,疏忽大意;动词,使麻痹;名词,神经系统的病变引起的身体某一部分知觉能力的丧失和运动机能的障碍。
〔例句〕
1.节假日期间更要注意防火防盗,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2.除虫菊能麻痹昆虫的神经系统,是制造蚊香的上好原料。
3.他患过小儿麻痹,所以至今离开拐杖仍无法行走。
〔应用例句〕
许多事故都是人们麻痹大意造成的,所以我们要随时提高警惕,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发生事故。
机灵 机警 机智-近义词应用词典
机灵 机警 机智
机灵 jīling 机警 jījǐng 机智 jīzhì
【机灵】聪明伶俐,有机智。如:
1.你机灵得很哟!
2.老宋是个结实精干的壮年人,机灵得像海马一样。
【机警】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如:
3.于是,她又用机警的眼光满屋搜索了。
【机智】脑筋灵活,能随机应变。如:
4.革命同志以无比的机智战胜了敌人,保全了党组织。
辨析:“机灵”多形容头脑、样子、孩子等,如机灵得像猴子一样。“机警”指警觉性高,常形容侦察员、军犬、眼光等,如她机警地向外面望了一下。“机智”指智谋深,思想灵活,一般形容人,如机智的猎人。
警告 正告-近义词应用词典
警告 正告
警告 jǐnggào 正告 zhènggào
【警告】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个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如:
1.“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正告】严正地告诉。如:
2.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辨析:“警告”指对集体(国家、团体)或个人的错误,提出告诫使警惕,并使认识应负的责任,所指事情都是较严重、重大的,带斥责语气。它可用于事先或事后,也用于自己对自己。它作名词用,指对人的一种处分,如受警告处分。“正告”,严正的规劝,语气庄重,多用在外交场合。如正告××政府,含严正警告的强硬语气,一般用在事前。
警戒 警卫-近义词应用词典
警戒 警卫
警戒 jǐngjiè 警卫 jǐngwèi
【警戒】①告戒人使注意改正错误。②部队为防止敌人突然袭击、敌方侦察员的潜入等而采取的措施。如:
1.对待政治异己分子,不可对他们不警戒;但也不可过于恐惧他们的叛变,而采取过分的警戒手段。
2.为了迎接这个大胜利,打好会师第一仗,红十五军团除留一个排在直罗镇警戒外,主力集结在张村驿一带,养精蓄锐,积极地投入了战前准备工作。
【警卫】用武装力量实行警戒、保卫。如:
3.一个年轻的警卫员端着个大碗递给总司令。
辨析:“警戒”,严加防范突然袭击,多指防止敌人的突击。“警卫”多指戒备敌人或坏分子的破坏;也指保卫自己的国土、主权、人民生命财产和首长的安全,如武装警卫。
警觉 警惕-近义词应用词典
警觉 警惕
警觉 jǐngjué 警惕 jǐngtì
【警觉】对危险或事变所具有的敏锐觉察。如:
1.“考验什么呢?”李镇平听到这话,心里更警觉了。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或错误特别注意,特别小心预防。如:
2.这两天你要特别警惕,不用再回工厂了。
辨析:“警觉”多指能从某些教训或迹象中敏锐地推断出可能发生的情况。“警惕”多用于小心防范,如警惕假冒商标等。
警-古文观止词典
警jǐng
【词性】:动词
告戒,警戒(4)。《圬者王承福传》: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他的话又有可以警戒我的地方,所以我给他作传记,也用以为自己的借鉴。《寄欧阳舍人书》: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告戒和劝勉的道理,不是与史书相近、那么会跟什么相近?《同学一首别子固》: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于是我写了《同学》一首,与子固告别,用它来相互警戒,又相互安慰。
黄牌警告-汉语惯用语辞典
黄牌警告huáng pái jǐng gào
体育比赛中对严重违规的运动员出示黄牌,以示警告。泛指管理部门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对象提出告诫。《北京日报》2001.10.11.“国家药监局对此进行了及时的调整,要求凡进口到我国市场的药品都要进行市场抽检,一次不合格黄牌警告,两次不合格就吊销《进口药品注册证》。”
警戒线-汉语惯用语辞典
警戒线jǐng jiè xiàn
军事用语。指为侦察敌人行动而布置的步哨线。今常用作比喻。《花城》1981年第5期“我的思想感情,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冲出严密的警戒线流露出来了。”
警觉-佛源语词词典
警觉
警醒觉悟,引申为对外界环境察觉敏锐。《俱舍论》四:“作意谓能令心警觉。”现代汉语承本义及引申义使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因为犯了错误,他们可能有所警觉,以后不再犯这类错误。”巴金《家》二九:“‘有人来了!’觉氏忽然警觉地说。”
警-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警jǐng
①告诫,警告。《孟子·滕文公下》:“洚水~余。”(洚水:大水。)方苞《狱中杂记》:“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其馀。”②戒备。《左传·庄公三十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也。”(彻:撤除。)《淮南子·时则》:“修城郭,~门闾。”③紧急情况或消息。曹植《白马篇》:“边城多~急,虏骑数迁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有~,辄数月不就寝。”④敏捷。《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有权数。”《南史·江夷传附江蒨》:“幼聪~,读书过口便诵。”
【警策】①挥鞭赶马。曹植《应诏》:“什夫~,平路是由。”②精辟深刻的文句。陆机《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
【警戒】告诫,警告。《周礼·天官·宰夫》:“正岁则以法~群吏。”
【警句】诗文中语意警策的句子。叶梦得《石林诗话》:“尝与张文潜论韩柳五言~。”
乘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乘警chéng jǐng
【释义】:
在旅客列车上维持治安的警察。
刑事警察-现代汉语大词典
刑事警察xíng shì jǐng chá
【释义】:
刑事侦查工作人员和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人员的总称。在我国,刑事警察是人民警察的一个警种,是公安部门领导下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支专门队伍。
刑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刑警xíng jǐng
【释义】:
刑事警察的简称。王亚平《刑警队长》:“刑警队长陈忠平是不怎么爱喝酒的男人。”
人民警察-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民警察rén mín jíng chá
【释义】:
中国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也指构成这种力量的人员,简称民警。
传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传警chuán jǐng
【释义】:
传递警报。沈从文《从文自传》:“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
兵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兵警bīng jǐng
【释义】:
军队和警察。鲁迅《论“赴难”和“逃难”》:“现在中国的兵警尚且不抵抗,大学生能抵抗么?”
交通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交通警jiāo tōng jǐng
【释义】:
也省称“交警”。负责维持交通秩序、执行交通纪律、维护交通安全的警察。《人民日报》1988.6.13:“我是交通警,你是交警的家属。”
交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交警jiāo jǐng
【释义】:
见“交通警”。
谣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谣警yáo ǐǐng
【释义】:
谣传警报。《辛亥革命·四川起义清方档案》:“窃八月以来,四川谣警渐希。”
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jǐng
【释义】:
①警告;告诫。孙犁《耕堂读书记(一)》:“文字也朴实可爱,就抄录了下来,以自警并以警别人。”②戒备。如:警戒。③危急的情况或消息。周立波《民兵》:“闻警赶来的邻舍挤进了何妈的房间。”④敏悟。如:警悟,警觉。⑤警察的简称。老舍《我这一辈子》:“当了十年的差,我才升到头等警,每月挣大洋九元。”
警丁-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丁jǐng dīng
【释义】:
犹警察。沙汀《催粮》:“正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逡巡着,身后紧紧盯着一名肥胖高大的警丁。”
警力-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力jǐng lì
【释义】:
指警察人员的多少。如:警力充足。
警士-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士jǐng shì
【释义】:
警察。《“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即嘱警士将各学生两手反绑,视同盗贼。”
警卫-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卫jǐng wèi
【释义】:
①警戒保卫。鲁迅《致许寿裳》:“商务印书馆编译处即在四马路总发行所三层楼上,前日曾一往看,警卫颇严。”②见“警卫员”。
警卫员-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卫员jǐng wèi yuán
【释义】:
做警戒保卫工作的人。魏巍《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警卫员把雨布又蒙在窗上。”也省作“警卫”。袁鹰《横眉》:“他身边没有一名警卫。”
警犬-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犬jǐng quǎn
【释义】:
受过训练,能助人作侦捕戒备等事的狗。也比喻受人豢养而为人做事的人。常含贬意。鲁迅《祝中俄文字之交》:“这之间,自然又遭了文人学士和流氓警犬的联军的讨伐。”
警车-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车jǐng chē
【释义】:
警察执行逮捕或其他任务时用的车辆。吉胡洪霞《吉鸿昌就义前后》:“一辆警车把我们载到‘法国工部局’,才把我们分开。”
警切-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切jǐng qiè
【释义】:
犹警策。叶圣陶《英文教授》:“你们要知道,有两句最警切的话,叫做‘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警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心jǐng xīn
【释义】:
心存警惕。克非《春潮急》:“他幺叔,你可要警心些!”
警示-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示jǐng shì
【释义】:
警戒启示。如:从伤亡事故中得到警示。
警世-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世jǐng shì
【释义】:
警告世人。萧乾《南德的暮秋》:“村人于是向天许愿,说每逢十年全村必演一季警世的宗教戏。”
警卡-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卡jǐng qiǎ
【释义】:
驻有军警的关卡。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我军三百人,遂直进佛山。分一队攻入正埠,由码头扑攻,焚毁都司署,并炸毁警卡。”
警号-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号jǐng hào
【释义】:
①告警的信号。夏之栩《片断的回忆》:“虽然在敌探的监视下,娘娘仍机警地把窗口用作警号的花盆推下去。”②公安干警佩戴的表示身份或职务的标志。《新民晚报》1987.11.7:“公安干警着警服时,必须佩带臂章和警号。”
警句-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句jǐng jù
【释义】:
简练扼要而含义深刻动人的语句。袁鹰《不灭的诗魂》:“诗人闻一多有过警句:‘诗歌是鼓,今天的中国是战斗的年代,需要鼓,诗人就是鼓手。’”
警务-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务jǐng wù
【释义】:
指有关警察方面的事务。老舍《我这一辈子》:“要提起警务,我是地道内行。”
警讯-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讯jǐng xùn
【释义】:
情况危险紧急的消息。茅盾《过封锁线》:“然而这里离敌人的据点太近,不能不时时准备,一闻警讯,就立刻上山。”
警司-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司jǐng sī
【释义】:
指旧时巡捕房。鲁迅《略谈香港》:“港报上所谓‘政府’‘警司’之类,往往是指英国的而言,不看惯的很容易误解,不如上海称为‘捕房’之分明。”
警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吏jǐng lì
【释义】:
旧时指警察。叶圣陶《穷愁》:“未及庭户,警吏十数辈蜂拥而入。”
警灯-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灯jǐng dēng
【释义】:
警车顶上的指示灯。如:警车上警灯急闪,警笛长鸣。
警防-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防jǐng fáng
【释义】:
警戒防备。蔡锷《讨袁通电》:“问其聚敛所入,则惟以供笼络人士、警防家贼之用,而于国务丝毫无与。”
警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戒jǐng jiè
【释义】:
①告戒使之注意。夏征农《一篇嫁女人的帐》:“这种赤膊鬼,如果不警戒他一次,真要无法无天的。”②警惕防备。杨沫《青春之歌》:“道静对这个人开始有了一点儿警戒。”③戒备以防意外的人。柳青《铜墙铁壁》:“疤虎说那是村里的敌人派出去的警戒。”
警戒水位-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戒水位jǐng jiè shuǐ wèi
【释义】:
在洪水时期,江河、湖泊等的水位达到某一高程,须开始警戒并准备防汛工作时的水位。由当地防汛指挥部门规定。
警戒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戒色jǐng jiè sè
【释义】:
有些动物具有的警告色彩和斑块。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如毒蛾的幼虫,多有鲜艳的色彩和花纹,如被鸟类吞食,其毒毛会刺伤鸟的口腔黏膜。故毒蛾幼虫的这种色彩,即成为鸟的警戒色。
警戒线-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戒线jǐng jiè xiàn
【释义】:
指为侦察敌人行动而布置的步哨线。今常用作比喻。《花城》1981年第5期:“我的思想感情,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冲出严密的警戒线流露出来了。”
警报-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报jǐng bào
【释义】:
①危急情况的报告或信号。郭光《英雄列车》:“你们没有听见枪声么?那就是水库上放的警报啊!水库决口了!”②提醒人的消息。鲁迅《记“发薪”》:“下午在中央公园里和C君做点小工作,突然得到一位好意的老同事的警报,说部里今天发给薪水了。”
警报器-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报器jǐng bào qì
【释义】:
发放警报信号的器具。用于发放预报、警报和解除警报的信号。有手摇警报器和电动警报器。
警员-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员jǐng yuán
【释义】:
指担任警察事务的基层人员。
警岗-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岗jǐng gǎng
【释义】:
警戒的岗哨。王西彦《曙》:“我看见龙华路日晖桥头布满着警岗。”
警告-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告jǐng gào
【释义】:
①告诫,使警觉。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小声点。’他生怕让人听去,警告地说:‘隔墙有耳。’”②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魏巍《东方》:“广播员当即向这个破坏阵地联欢的美国军官提出警告。”③纪律处分的一种。
警兵-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兵jǐng bīng
【释义】:
警卫。瞿秋白《赤俄之归途》:“这是在西伯利亚小站旁农民家里。那主人就近为护路警兵。”
警拔-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拔jǐng bá
【释义】:
警策拔俗。多形容诗文创作。《诗刊》1978年第1期:“紧接着一句‘高路入云端’,那更是出人意想之外的警拔的形象。”
警所-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所jǐng suǒ
【释义】:
警察机关。萧红《生死场》:“惊动了全村的人,村长进城去报告警所。”
警服-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服jǐng fú
【释义】:
警察穿的制服。《新民晚报》1990.3.3:“守候在旁的公安干警一拥而上,将其抓获。并查出刘犯随身携带的八三式公安警服。”
警备-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备jǐng bèi
【释义】:
警戒防备。鲁迅《致许广平十二》:“至于坏种,则警备极严,也未必就肯洗心革面。”
警官-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官jǐng guān
【释义】:
警察中的官员。巴金《人》:“说是上面的警官要下来查监了。”
警标-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标jǐng biāo
【释义】:
航标。江海中所设置以警戒行船使不遇险的标记,如灯塔、浮标等。
警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省jǐng xǐng
【释义】:
警悟自省。蔡锷《护国军政府布告》:“曾不警省,益复放横,骄弄权威,胁肩廊庙。”
警钟-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钟jǐng zhōng
【释义】:
①报告发生意外或遇到危险的钟。许地山《女儿心》:“船上底水手,知道火起,忙着解开水龙。警钟响起来了。”②比喻引起人们注意警惕的事件。徐迟《“不过,好日子哪天有?”》:“不过,任何人不应该轻视了日本。我们应该记得去年黔桂路上,一连串的警钟。”
警种-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种jǐng zhǒng
【释义】:
警察的基本类别。一般按其任务分为户籍、交通、消防、治安、刑事、司法、铁道、边防、外事、经济、武装等警种。《北京日报》1981.9.7:“经济民警是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设立的一个新警种。”
警信-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信jǐng xìn
【释义】:
犹警报。关于事情或局势危急的信息。刘坚《“强盗”的女儿》:“于是我使足了气力,大叫一声,算是给爹报了个警信。”
警觉-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觉jǐng jué
【释义】:
①警醒觉悟。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因为犯了错误,他们可能有所警觉,以后不再犯这类错误。”②指对险情的出现察觉敏锐。魏巍《东方》:“这郭祥在长期游击战争的生活里,养成了一种异常警觉的习惯。”
警诫-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诫jǐng jiè
【释义】:
警告劝戒。缪敏《回忆五四时期的方志敏同志》:“我们是来查日货的,你这烟是日本货,不能卖了,你们交出来,我们烧毁它,以示警诫!”
警语-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语jǐng yǔ
【释义】:
警策动人的语句。秦牧《“果王”的美号》:“读马克思这些警语,尤其觉得意味深长。”
警耗-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耗jǐng hào
【释义】:
关于情况紧急的音信。郭孝成《广西光复记》:“桂林自得武昌警耗,官场恐慌异常。”
警匪片-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匪片jǐng fěi piàn
【释义】:
以警察与犯罪团伙血战为题材的影视故事片。
警铃-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铃jǐng líng
【释义】:
①报警用的铃。也指报警的铃声。陆俊超《惊涛骇浪万里行》:“为了从暴风骇浪里夺回我们社会主义的财产,我立即发出战斗的警铃。”②法庭上用以警众的铃。舒群《少年chén女》:“我再度仿效法庭审判长,晃晃拳头——摇响‘警铃’,加以制止。”
警透-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透jǐng tòu
【释义】:
警策透辟。李大钊《桑西门的历史思想》:“他于此书…加以锐利而警透的批评。”
警悟-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悟jǐng wù
【释义】:
机敏地领会。艾芜《夜归》:“康少明忽然警悟出了,原因一定出在他的脸上。”
警容-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容jjǐng róng
【释义】:
指警察的外表、纪律、威仪等。《北京日报》1983.7.29:“这次更换警服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善警容仪表…的指示精神,由公安部报经国务院批准的。”
警探-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探jǐng tàn
【释义】:
执行侦探破案工作的警察。如:女警探;便衣警探。
警械-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械jǐng xiè
【释义】:
警察执行拘捕、押解等公务时使用的器械,如警棍、警笛、手铐、警绳等。
警眼-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眼jǐng yǎn
【释义】:
安装在门上供观察门外情况的窥视镜。《青年报》1990.5.4:“(警眼)就是那种装在门上,可以使人看见外面敲门人的东西。”
警笛-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笛jǐng dí
【释义】:
①发警报的汽笛。老舍《蜕》:“紧急警报!只有这几个警笛像是消息很灵通,开着玩笑似的给大家以死亡破灭的警告。”②警察用来报告发生紧急情况的哨子。茅盾《路》:“接着是警笛的连续的尖音。惊动了乱跑着的行路人被警察抓住。”
警衔-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衔jǐng xián
【释义】:
区别警察等级的称号。
警惧-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惧jǐng jù
【释义】:
警戒恐惧。老舍《蜕》:“铺户的人们七手八脚的把刚卸下的门板又安上,而后警惧的,好奇的,立在门外,等着看飞机。”
警惕-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惕jǐng tì
【释义】:
保持警觉,小心戒备。峻青《海啸》:“他警惕着意外事情的发生,做着最坏的准备。”
警绳-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绳jǐng shéng
【释义】:
警察用来捆绑罪犯的绳子。
警棍-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棍jǐng gùn
【释义】:
警察值勤时所执的棍棒。巴金《一件小事》:“他前天还挨过一下警察的警棍。”
警策-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策jǐng cè
【释义】:
①原指以鞭策马前进。后引申为督教人儆戒振奋。谢觉哉《学习常谈》:“因而时常要把这些教训来警策自己。”②形容文句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也指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的文句。孙犁《读一篇散文》:“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第一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有名的警策之句。”
警策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策辞jǐng cè cí
【释义】:
警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语简言奇而含意精切动人的,名为警策辞,也称警句。”
警遒-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遒jǐng qiú
【释义】:
警拔遒劲。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朓诗精丽工巧,奇章秀句,往往错出,而风格也警遒劲挺,不流于弱。”
警惺-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惺jǐng xīng
【释义】:
警觉醒悟。《“五四”爱国运动资料》:“蔡孑民先生辞职,学生如失所归,相继罢课。兹事体大,举国警惺。”
警愦觉聋-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愦觉聋jǐng kuì jué lóng
【释义】:
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愦的人警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
警跸-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跸jǐng bì
【释义】:
指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姚雪垠《李自成》:“他同戎政大臣商定,从京营中挑选三千精兵,从后天黎明时起沿途‘警跸’。”
警署-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署jǐng shǔ
【释义】:
见“警察署”。
警辟-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辟jǐng pì
【释义】:
指言论、意见等深刻透彻而动人。秦牧《巨日》:“这不仅是说,这种描绘应该警辟,而且也是说,还应该有足够的份量。”
警粹-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粹jǐng cuì
【释义】:
警辟精粹。郭沫若《〈十批判书〉后记》:“十七八岁时做过一些诸子的抄录,把警粹的文句摘取下来,目的自然是在供给做文章时可以运用的辞藻。”
警察-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察jǐng chá
【释义】:
国家为维持社会秩序而设置的武装性质的治安力量。也指构成这种力量的人员。梁启超《灭国新法论》:“夫警察为统治之要具,昔无今有。”王西彦《蹂躏》:“我们当警察的是维持治安,维持中国人。”
警察署-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察署jǐng chá shǔ
【释义】:
维治地方治安的警察办事机关。巴金《人》:“他并没有说出要我到警察署去的话。”也省作“警署”。萧乾《坐船犯罪记》:“表刚好差一分八点,我走进了警署。”
警醒-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醒jǐng xǐng
【释义】:
①警觉醒悟。瞿秋白《新英雄》:“谁知道他们之中已经有了最后的警醒了的人呢?”②指睡眠中容易觉醒。朱自清《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干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干警gàn jǐng
【释义】:
泛指公安、检察、司法部门的干部和警察。《人民日报》1981.8.5:“南充地区受灾县的公安机关,组织了628名干警参加抗洪救灾。”
报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报警bào jǐng
【释义】:
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曹禺等《胆剑篇》:“我奉了文种大夫之命,在城楼上正装设报警大鼓。”
报警器-现代汉语大词典
报警器bào jǐng qì
【释义】:
用声、光或两者的断续变化来显示一种不正常状态存在,以引起人们注意的装置。
探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探警tàn jǐng
【释义】:
负责治安、探事的警察。叶紫《杨七公公过年》:“厂方请来了一大批的探警,将罢工委员会包围起来。”
奇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奇警qí jǐng
【释义】:
指文字或言论含义新颖、深切。鲁迅《孤独者》:“他议论非常多,而且往往颇奇警。”
可燃气体报警器-现代汉语大词典
可燃气体报警器kě rán qì tǐ bào jǐng qì
【释义】:
能迅速检测环境中可燃气体的浓度,并在适当的时候发出警报的电器装置。
告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告警gào jǐng
【释义】:
报告发生紧急情况,请求加强戒备或援助。曹禺《王昭君》:“胡笳与鼓声逐渐由缓至紧,从远处传来,它们在告警。”
岗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岗警gǎng jǐng
【释义】:
站岗的警察。
行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行警xíng jǐng
【释义】:
即巡警。巴金《还魂草》:“那个穿制服带手枪的行警还在门外查看防空证。”
门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门警mén jǐng
【释义】:
守门的警卫。如:两个佩枪的门警笔直地站着,一动也不动。
水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水警shuǐ jǐng
【释义】:
水上警察。萧乾《坐船犯罪记》:“那个水警由上峰授意,居然向前赶我们了。”
法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法警fǎ jǐng
【释义】:
法院中担任逮捕或押送犯人,传唤当事人、证人和维持法庭秩序等任务的警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门外那个法警迈着规律的步子,迟缓地走过来。”
港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港警gǎng jǐng
【释义】:
管理港口秩序及运输安全的警察。
惩一警百-现代汉语大词典
惩一警百chéng yī jǐng bǎi
【释义】:
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语出《汉书·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宪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宪警xiàn jǐng
【释义】:
旧指宪兵和警察。
巡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巡警xún jǐng
【释义】:
清末及民国时对警察的称谓。现指巡逻、维持治安的警察。老舍《赵子曰》:“虽然只是初冬的天气,却已经把站街的巡警冻得缩着脖子往避风阁里跑了。”
杀一警百-现代汉语大词典
杀一警百shā yī jǐng bǎi
【释义】:
见“杀一儆百”。
机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机警jī jǐng
【释义】:
机智灵敏,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很快。茅盾《一个女性》:“纵使他是十分机警,此时也不能立刻辨出琼华的用意究竟怎样。”
军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军警jūn jǐng
【释义】:
士兵与警察。茅盾《秋收》:“离开老通宝的村坊约有六十多里远的一个繁盛的市镇上就发生了饥饿的农民和军警的冲突。”
武装警察-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装警察wǔ zhuāng jǐng chá
【释义】:
国家武装力量的一部分,担负守卫国家重要工矿、企业、交通设施,维持治安,警备城市和保卫国家边疆安全等任务。简称武警。
武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警wǔ jǐng
【释义】:
武装警察的简称。《人民日报》1988.11.15:“你在部队是模范武警战士,相信你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特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特警tè jǐng
【释义】:
执行特殊任务的警察。《深圳特区报》1986.6.19:“赛会方面已决定为百万富翁派出特警,防止他们被绑架。”
片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片警piàn jǐng
【释义】:
负责某一片地区的户籍警。海岩《便衣警察》:“前几天听片警小韩说,高等法院把你放了,果不其然,今儿就回来了。”
火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火警huǒ jǐng
【释义】:
成灾的与不成灾的失火事件。如:报火警;火警电话。
民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民警mín jǐng
【释义】:
人民警察的简称。《人民日报》1988.11.16:“一个合同制民警的责任。”
灵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灵警líng jǐng
【释义】:
灵敏机警。叶圣陶《晨》:“黄老太的小媳妇想到这里,对自己的灵警颇为高兴。”
示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示警shì jǐng
【释义】:
以某种动作或信号对人发出警告或使人注意。如:鸣锣(或鸣枪)示警。
矿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矿警kuàng jǐng
【释义】:
维护矿区治安的警察。
电警棍-现代汉语大词典
电警棍diàn jǐng gùn
【释义】:
附有电器装置的警棍,能使人受到瞬时电击而失去反抗能力。《文汇报》1989.6.1:“获悉某市一些企业领导配置电警棍用来防身,实在不敢恭维。”
盐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盐警yán jǐng
【释义】:
盐场的警察。阿英《盐乡杂信》:“在烧时,常常有盐警来查照,如果没有照,而是私烧,这座灶是要被封的。”
盗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盗警dào jǐng
【释义】:
发生盗贼劫掠事件。陈明韬《卧虎令传奇》:“这年冬天,三水县发生了盗警。”
税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税警shuì jǐng
【释义】:
税务警察。《诗刊》1977年第8期:“菜刀在手亮锃锃,砍翻吃人税警。”
预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预警yù jǐng
【释义】:
①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郑振铎《猫》:“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②预先告警。《工人日报》1988.6.17:“对转口贸易则不作规范,不设预警制度。”
预警卫星-现代汉语大词典
预警卫星yù jǐng wèi xīng
【释义】:
主要用于监视和发现敌方发射战略弹道导弹,并发出警报的侦察卫星。装备X射线、γ射线探测器和中子计数器等,也可探测大气层内和外层空间的核爆炸。
预警飞机-现代汉语大词典
预警飞机yù jǐng fēi jī
【释义】:
也叫雷达飞机。装有远程警戒雷达的飞机。用于早期及空中监视和警报敌方飞机和导弹的袭击。
着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着警zháo jíng
【释义】:
惧怕。王莹《宝姑》:“眼皮也很重,难睁得开,心里时时的着警,睁开眼睛,见是睡在自己家里。”原注:“着警,惧怕的意思。”
精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精警jīng jiǐng
【释义】:
精妙警辟。秦牧《一字师》:“一大段文字使我们受到感染,而在那段文字中出现一两句极其精警的句子,用了非常动人的字眼的时候,给我们的感染才突然达到了高峰。”
跑警报-现代汉语大词典
跑警报pǎo jǐng bào
【释义】:
听到空袭警报后迅速躲避。沈从文《虹桥》:“几个年青人即在一面跑警报一面作野外写生情形中毕了业。”
路警-现代汉语大词典
路警lù jǐng
【释义】:
铁路上维持秩序、保护交通安全的警察。杨朔《大旗》:“路警拦住他问:‘包里什么东西?打开来看看!’”
乘警-汉语大词典
乘警
【1】在旅客列车上维持治安的警察。《花城》1981年第6期:“她身后站着一个乘警。”
人民警察-汉语大词典
人民警察
【1】我国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亦指构成这种力量的人员,简称民警。
以一警百-汉语大词典
以一警百
亦作“[以一儆百]”【1】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萧复兴}《贴深蓝色海绵的球拍》:“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她一通。”《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企警-汉语大词典
企警
【1】谓肃然起敬。{宋}{王安石}《答孙长倩书》:“某將企警嗟慕之不遑﹐於教誨乎何敢!”
備警-汉语大词典
備警
【1】犹戒备。《三国志·吴志·孙韶传》:“兵皆乘城傳檄備警。”{宋}{叶適}《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虜實困弊﹐然外示不和之形。{侂胄}懼﹐復以公知{江州}﹐備警益嚴。”
傳警-汉语大词典
傳警
【1】传递警报。{沈从文}《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2】古代礼仪,帝王车驾启行时,左右侍者传声,以示警清道,叫作传警。《汉书·叔孙通传》:“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戟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颜师古}注:“傳聲而唱警。”《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司马贞}索隐:“傳警者﹐《汉儀》云:‘帝輦動﹐則左右侍帷幄者稱警’是也。”
兵警-汉语大词典
兵警
【1】军队和警察。{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现在{中国}的兵警尚且不抵抗﹐大学生能抵抗么?”{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这用现代语译出来﹐就是农政部﹑陆军部﹑司法部(或者警察厅)。这就是说不仅把{徐}土疆理了起来﹐还在那儿组织了政府﹐组织了常备兵警来镇守。”
交警-汉语大词典
交警
【1】互相警戒。{唐}{元稹}《令狐楚等加阶制》:“爰因進等之詔﹐用申交警之詞。各竭乃誠﹐同厎於道。”
夜警-汉语大词典
夜警
【1】夜间警戒。《新唐书·仪卫志下》:“伶工謂夜警爲嚴﹐凡大駕嚴﹐夜警十二曲﹐中警三曲﹐五更嚴三遍。”{唐}{吴融}《无题》诗:“鵁鶄夜警池塘冷﹐蝙蝠晝飛樓閣空。”
出警入蹕-汉语大词典
出警入蹕
【1】谓帝王出入时警戒清道,禁止行人。《三国演义》第六八回:“{操}乃拜命受‘魏王’之爵﹐冕十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用天子車服鑾儀﹐出警入蹕。”{晋}{崔豹}《古今注·舆服》:“警蹕﹐所以戒行徒也。{周}禮蹕而不警﹐{秦}制出警入蹕﹐謂出軍者皆警戒﹐入國者蹕止也。故云出警入蹕也。”《旧唐书·孙伏伽传》:“天子之居也﹐則禁衛九重;其動也﹐則出警入蹕。”《宣和遗事》前集:“陛下貴爲天子﹐身居九重﹐居則左史右言﹐動則出警入蹕。”
刑警-汉语大词典
刑警
【1】刑事警察的简称。{王亚平}《刑警队长》:“刑警队长{陈忠平}是不怎么爱喝酒的男人。”《人民日报》1983.4.26:“{台湾}的‘黑社会’组织不但有﹐而且多﹐他们有刀有枪﹐与刑警勾结﹐开赌场﹐搞非法活动。”
刑事警察-汉语大词典
刑事警察
【1】刑事侦查工作人员和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人员的总称。在我国,刑事警察是人民警察的一个警种,是公安部门领导下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支专门队伍。
幹警-汉语大词典
幹警
【1】公安﹑检察﹑司法部门的干部和警察。《人民日报》1984.5.27:“但是目前检察机关人员不足﹐工作条件较差﹐检察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极少数检察干警还有违法乱纪行为。”《人民日报》1981.8.5:“{南充}地区受灾县的公安机关﹐组织了628 名干警参加抗洪救灾。”
報警-汉语大词典
報警
【1】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清}{李渔}《奈何天·攒羊》:“自從受事以來﹐探卒時時報警﹐饑軍日日呼庚。”{{曹禺}等}《胆剑篇》第四幕:“我奉了{文种}大夫之命﹐在城楼上正装设报警大鼓。”
奇警-汉语大词典
奇警
【1】谓机敏出众。《宋史·王珪传》:“{珪}弱歲奇警﹐出語驚人。”【2】指文字或言论含义新颖﹑深切。{鲁迅}《彷徨·孤独者》:“他议论非常多﹐而且往住颇奇警。”{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一》:“中{唐}詩以{韓}﹑{孟}﹑{元}﹑{白}爲最。{韓}{孟}尚奇警﹐務言人所不敢言。”
告警-汉语大词典
告警
【1】报告发生紧急情况,请求加强戒备或援助。{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孔宥函太仆诗》:“{皖}水東偏方告警﹐援軍早晩下{洪都}。”{曹禺}《王昭君》第五幕:“胡笳与鼓声逐渐由缓至紧﹐从远处传来﹐它们在告警。”《南齐书·武帝纪》:“守宰禄俸﹐蓋有恒准﹐往以邊虞告警﹐故沿時損益。”{清}{李渔}《奈何天·计左》:“近日又因北方告警﹐特賜上方之劍﹐假以便宜﹐合我星馳赴勦。”
嚴警-汉语大词典
嚴警
【1】严密警戒。《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賴宗廟之靈﹐{沈}{業}即馳語大將軍﹐得先嚴警。”{唐}{杜甫}《故武卫將军挽词》诗之一:“嚴警當寒夜﹐前軍落大星。”{清}{昭槤}《啸亭杂录·佟襄毅伯》:“故當時禁籞嚴警﹐有終身列部曹而不識{乾清門}者。”
圓木警枕-汉语大词典
圓木警枕
【1】木制的圆形枕头。取其易于滚动,不便支承,才睡熟便欹侧而惊醒。{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司馬温公}〕又以圓木爲警枕﹐小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资治通鉴·後梁均王贞明五年》:“{鏐}({錢鏐})自少在軍中﹐夜未嘗寐﹐倦極則就圓木小枕﹐或枕大鈴﹐寐熟輒欹而寤﹐名曰‘警枕’。”
崗警-汉语大词典
崗警
【1】站岗的警察。
行警-汉语大词典
行警
【1】即巡警。{巴金}《还魂草》一:“那个穿制服带手枪的行警还在门外查看防空证。”【2】执行警跸。{南朝}{梁武帝}《登北顾楼诗》:“歇駕止行警﹐廻輿暫游識。”
外警-汉语大词典
外警
【1】谓外敌攻袭的警讯。{严复}《原强续篇》:“又竊嘗謂百十年來{中國}之至不幸﹐其兵所相與磨礱者﹐皆内地烏合之土匪﹐即遇外警﹐皆不外西洋之偏師﹐扣關搪呼﹐求得所願而遂止。”《宋书·孝武帝纪》:“自今刺史守宰﹐動民興軍﹐皆須手詔施行。惟邊隅外警﹐及姦釁内發﹐變起倉卒者﹐不從此例。”
宵警-汉语大词典
宵警
【1】夜间警戒。{明}{刘基}《九叹》之八:“吠狗宵警兮﹐行者怒瞋。”{明}{刘基}《养志斋记》:“翠霞晨飛﹐玄鶴宵警。”
寇警-汉语大词典
寇警
【1】敌军入侵的警报。{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將來{緬甸}設有寇警﹐必另求援兵﹐不應則失統御之體﹐應之則苦師旅之煩﹐恐鞭長莫及﹐反難善處。”《後汉书·祭彤传》:“自是{匈奴}衰弱﹐邊無寇警﹐{鮮卑}﹑{烏桓}並入朝貢。”{三国} {魏}{高堂隆}《谏明帝疏》:“若有寇警﹐則臣懼版築之士﹐不能投命虜庭矣。”
察警-汉语大词典
察警
【1】察看警戒。《宋史·蔡挺传》:“申飭屬縣嚴保伍﹐得居停姦盜者數人﹐弛其宿負﹐補爲吏﹐使之察警﹐盜每發輒得。”
枷警-汉语大词典
枷警
【1】上枷示警。{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禁打架》:“遇有打架之人﹐立將凶器一併拿獲﹐稟官究責枷警。”
機警-汉语大词典
機警
【1】机智灵敏,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很快。{茅盾}《一个女性》五:“纵使他是十分机警﹐此时也不能立刻辨出{琼华}的用意究竟怎样。”《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少機警﹐有權數。”{宋}{文天祥}《断配典史侯必隆判》:“看來此吏於諸吏中頗機警﹐而胆最大。”{清}{昭槤}《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公短小精敏﹐機警過人﹐凡案籍經目﹐終身不忘﹐其下屬謁見﹐數語即知其才幹。”
犬吠之警-汉语大词典
犬吠之警
【1】喻小惊扰。《汉书·匈奴传赞》:“是時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菞庶亡干戈之役。”{明}{陈子龙}《问古者天下凡郡县兼城无不周裕今百里一治称烦不理何故》:“今晏然無犬吠之警﹐而上下數牽﹐即一旦事起﹐復遣數四輩乎?”
狗吠之警-汉语大词典
狗吠之警
【1】见“狗吠之驚”。
猜警-汉语大词典
猜警
【1】因猜疑而警惕。《隋书·元胄传》:“吾豈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猜﹐疑也。警﹐戒也。猜警﹐言疑而加戒慎也。”
殲一警百-汉语大词典
殲一警百
【1】杀一个人来警戒一批人。{清}{夏燮}《<中西纪事>後序》:“殲一警百﹐消其觀望。”
戒警-汉语大词典
戒警
亦作“[戒儆]”【1】警戒。{明}{刘基}《<唱和集>序》:“縱不能救當時之失﹐而亦可以垂戒警于後世。”{明}{沈鲸}《双珠记·刑逼成招》:“爲營長轄衆兵﹐朝夕銅魚常戒儆。”
敕警-汉语大词典
敕警
【1】犹警戒。《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元年》:“知諫院{范鎮}言:‘近日彗出東方﹐孛於七星﹐其色正白。七星主急兵﹐色白亦主兵。陛下宜與大臣相敕警以求消復之術。’”
變警-汉语大词典
變警
【1】发生变乱的信息。《宋史·滕宗谅传》:“况變警之來﹐近在禁掖﹐誠願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
晏開之警-汉语大词典
晏開之警
【1】有寇警则门开得晩。形容时世不安宁。《後汉书·耿国传》:“令東扤{鮮卑}﹐北拒{匈奴}﹐率厲四夷﹐完復邊郡﹐使塞下無晏開之警。”{李贤}注:“晏﹐晩也。有警急則開門晩也。”
晝警夕惕-汉语大词典
晝警夕惕
【1】日夜警惕戒慎。{宋}{沈括}《延州谢到任表》:“敢不盡慮力行﹐求神聖責任之實;晝警夕惕﹐思天地亭育之恩。”
水警-汉语大词典
水警
【1】水上警察。{萧乾}《国外·坐船犯罪记》:“那个水警由上峰授意﹐居然向前赶我们了。”
法警-汉语大词典
法警
【1】法院中担任逮捕或押送犯人,传唤当事人﹑证人和维持法庭秩序等职务的人员。{茅盾}《手的故事》十四:“同在这时候﹐四个保安队﹐二个法警﹐簇拥着{张不忍}夫妇到县公署去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十:“门外那个法警迈着规律的步子﹐迟缓地走过来﹐然后又慢慢走过去。”
海警-汉语大词典
海警
【1】海上的警报。{清}{魏源}《<圣武记>叙》:“晩僑{江}{淮}﹐海警飈忽﹐軍問沓至。”
清警-汉语大词典
清警
【1】机智敏锐。《南史·柳盼传》:“后從祖弟{莊}清警有鑒識。”《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盧}清警明理﹐百鍊不消。”《晋书·王亮传》:“〔{王亮}〕少清警有才用。”【2】旧时帝王出行,清除道路,警戒行人。《艺文类聚》卷二十四引{南朝}{梁元帝}《<忠臣传谏争篇>序》:“出則清警傳路﹐處則憑玉負扆。”【3】清新而警策。{宋}{苏轼}《送参寥师》诗:“新詩如玉雪﹐出語便清警。”{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一:“在过于朴实的无玄想的﹐囿于现实的境地里的作品中﹐忽然遇见了像{籍}({阮籍})的:‘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当然会很清警的游心于别一个天地之中的。”{明}{袁宏道}《叙姜陆二公同適稿》:“有以事功名而詩文清警者﹐{姚少師}﹑{徐武功}是也。”
淒警-汉语大词典
淒警
【1】凄哀警策。{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太常引》云:‘夢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夢醒!’亦頗淒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眉語目成’四字﹐不免熟俗﹐此偏運用淒警﹐抒寫憂思﹐自不同泛常豔語。”
探警-汉语大词典
探警
【1】负责治安﹑探事的警察。{叶紫}《杨七公公过年》五:“一直等到第五天的早上﹐突然地﹐厂方请来了一大批的探警﹐将罢工委员会包围起来。”
提警-汉语大词典
提警
【1】提醒,警戒。{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大内》:“殿上常列禁衛兩重﹐時刻提警﹐出入甚嚴。”{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一》:“斯時也﹐儻有名師能舉二先生之説﹐開發提警﹐安知不於道有進邪?”
撤警-汉语大词典
撤警
【1】撤去警备的军队。{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十:“時監軍{吴延詔}以爲時平境安﹐當無事之際﹐虚費糧廩﹐亟令撤警。”
新警-汉语大词典
新警
【1】清新精辟。{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赵秋舲》:“猶記其《金陵雜詩》十首之二云:‘璧月姮娥鏡殿光﹐六宫學士女兒妝……’議論新警﹐足以奪目。”
民警-汉语大词典
民警
【1】人民警察的简称。《人民日报》1988.11.16:“一个合同制民警的责任。”
殺一警百-汉语大词典
殺一警百
【1】见“殺一儆百”。
旗警-汉语大词典
旗警
【1】旗籍巡警。{叶遐庵}《辛亥宣布共和前北京的几段逸闻》:“即日遣散旗警﹐人心始安。”
火警-汉语大词典
火警
【1】成灾的与不成灾的失火事件。
烽警-汉语大词典
烽警
【1】报警的烽火,亦借指战乱。{南朝} {梁}{任孝恭}《答魏初和移文》:“輒勒緣邊境屯戍﹐各息烽警。旌旗晝卷﹐刁斗夜停。”{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八:“臣解秩時實無烽警。”{清}{姚莹}《游揽山记》:“及來{廣州}﹐值海盜内躪﹐烽警日聞﹐足不出者一年。”
燕警-汉语大词典
燕警
【1】指古时北疆报警的烽火台。{唐}{殷尧藩}《李节度平虏诗》:“{燕}警無烽清朔漠﹐{秦}文有寶進{藍田}。”
息警-汉语大词典
息警
【1】不再告警。谓平静无战事。{唐太宗}《赐郑元璹书》:“知公已共可汗結和﹐遂使邊亭息警﹐烽火不燃。”{明}{张居正}《答应天抚院宋阳山言防倭》:“近年海寇息警﹐人心頗懈﹐僕竊以爲憂。”《魏书·蠕蠕传》:“{阿那瓌}鎮衛北藩﹐禦侮朔表﹐遂使{陰山}息警﹐{弱水}無塵。”
慧警-汉语大词典
慧警
【1】聪明机警。{清}{王韬}《淞滨琐话·画船纪艳》:“叟見其性情慧警﹐教以作詩之旨。”
憚警-汉语大词典
憚警
【1】戒惧。《尚书大传》卷三:“戰者﹐憚警之也。”
懲一警百-汉语大词典
懲一警百
【1】谓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语本《汉书·尹翁归传》:“{翁歸}治{東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咸豐季年三奸伏诛》:“{許彭壽}糾劾各節﹐朕早有所聞﹐用特懲一儆百﹐期於力振頽靡。”{明}{沈采}《千金记·仰役》:“故依法律明惟問﹐懲一戒百難容忍。”《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前者已去﹐後者又來﹐真正能彀懲一儆百嗎?”《明史·黄道周传》:“陛下欲剔弊防奸﹐懲一警百﹐諸臣用之以借題修隙﹐斂怨市權。”亦作“[懲一戒百]”﹑“[懲一儆百]”。
懲警-汉语大词典
懲警
亦作“[懲儆]”【1】儆戒,鉴戒。《晋书·王恭传》:“〔{庾楷}〕遣子{鴻}説{恭}曰:‘{尚之}兄弟﹐專弄相權﹐欲假朝威貶削方鎮﹐懲警前事﹐勢轉難測。及其議未成﹐宜早圖之。’”【2】惩罚之以示警戒。{曹亚伯}《黄花岗之役》:“亟宜查照報律﹐永遠停版﹐以示懲儆。”{清}{夏燮}《中西纪事·猾夏之渐》 :“部議所云……不能拔其傳教之根株﹐而但舉此曖昧無憑之端﹐以示懲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請我皇上乾剛獨斷﹐從重治罪﹐庶幾可以肅紀律而示懲儆。”
示警-汉语大词典
示警
【1】以某种动作或信号,对人发出警告或使人注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爾父太横﹐姑示警於爾。”《元史·爱薛传》:“〔{大德}〕八年﹐京師地震﹐上弗豫。中宫召問:‘災異殆下民所致耶?’對曰:‘天地示警﹐民何與焉。’”如:鸣锣(或鸣枪)示警。
申警-汉语大词典
申警
【1】警戒;儆戒。{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孔子}〕於《春秋》特著以元統天以天信之之義……{孔子}蓋深察夫據亂時代之人類﹐其宗教迷統君念甚强也﹐故利用之而申警之。”《南史·梁吴平侯景传》:“修葺城壘﹐申警邊備﹐理辭訟﹐勸農桑。”{清}{曾国藩}《李勇毅公神道碑铭》:“部署麤定﹐適{胡文忠公}以母喪奉詔起復﹐相與申警簡練﹐而{湘}軍復振。”
盜警-汉语大词典
盜警
亦作“[盗警]”【1】谓发生盗贼劫掠事件。{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三·郝氏遇仙》:“{霸州}{郝恭定}公母{李太夫人}﹐户部侍郎{傑}之配也。孕公時﹐家有盜警﹐夫人倉卒墜樓傷股。”{陈明韬}《卧虎令传奇》六:“这年冬天﹐{三水县}发生了盗警。”《清史稿·职官志三》:“{光緒}三十年﹐以{淮}{徐}盜警﹐改置巡撫。”
鹽警-汉语大词典
鹽警
【1】盐场的警察。{阿英}《盐乡杂信》八:“在烧时﹐常常有盐警来查照﹐如果没有照﹐而是私烧﹐这座灶是要被封的。”{何云祥}《嫂嫂》:“谁知一分钱还没赚到﹐就在这儿被盐警发觉﹐爹一慌﹐甩掉盐担想逃﹐不料砰砰几枪﹐爹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