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辞

辞(辭)是什么意思

  • 哀辞←→颂辞-反义词词典

    哀辞←→颂辞āicí-sòngcí

    【词性】:名

    哀辞:旧指哀悼死者的文章。

    颂辞:称颂功德或祝贺幸福的文章。

    【例】 双十节近在目前,我想将这几句狗屁诗来应景,把它当作国庆日的哀词,倒也使得。(郁达夫:《过富春江》) 他母亲九十诞辰,他写了一篇很好的颂辞来赞颂他的母亲。

  • 辞职←→就职-反义词词典

    辞职←→就职cízhí-jiùzhí

    【词性】:动

    辞职:请求免除自己的职务。

    就职:正式到任。

    【例】 如果贵方认为我这样作不好,我准备辞职当老百姓去。(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他当选为总统,今天宣誓就职。

  • 辞官←→仕官 仕宦-反义词词典

    辞官←→仕官 仕宦cíguān-shìguān shìhuàn

    【词性】:动

    辞官: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

    仕官:做官。

    仕宦:做官。

    【例】 题诗招茂才,思尔欲辞官。(唐·李白:《寄裴明府诗》) 仕官已忘如隔世,力田断不似逢时。(方岳诗)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宋·欧阳修:《画锦堂记》)

  • 辞任←→就任-反义词词典

    辞任←→就任círèn-jiùrèn

    【词性】:动

    辞任:辞去所担任的职务。

    就任:到任。

    【例】 他坚决辞任,归隐田园。孙中山就任总理。

  • 答应←→拒绝 推辞-反义词词典

    答应←→拒绝 推辞dāyīng-jùjué tuīcí

    【词性】:动

    答应:同意,接受。

    拒绝:不接受(请求,赠送或意见)。

    推辞:表示拒绝(邀请、馈赠等)。

    【例】 柯林斯先生郑重其事地挥了挥手回答道:“年轻的姑娘们遇到人家第一次求婚,即使心里愿意答应,口头上总是拒绝;有时候甚至会拒绝两次三次。”(〔英〕奥斯丁:《傲慢和偏见》) 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小学《语文》第九册《将相和》)

  • 推辞←→接受-反义词词典

    推辞←→接受tuīcí-jiēshòu

    【词性】:动

    推辞:表示拒绝(邀请、任命、馈赠等)。

    接受:容纳事物而不拒绝。

    【例】 虞老先生听了,还没有答复,西门德放下筷子,突然站了起来,两手又一抱拳头,笑道:“若以办义务教育而论,老先生是决不会推辞的,只是由我来作创办人,却不取说能否得着老先生的信任?”(张恨水:《魍魉世界》) 就是在这个条约里,美国除了强迫中国接受五口通商等事而外,强迫中国接受美国人传教也是一条。(毛泽东:《“友谊”,还是侵略》)

  • 消极修辞←→积极修辞-反义词词典

    消极修辞←→积极修辞xiāojíxiūcí-jījíxiūcí

    【词性】:名

    消极修辞: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的修辞手法。

    积极修辞:运用各种修辞辞格使语言具体形象、新鲜活泼的修辞手法。

    【例】 总之,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积极修辞是具体的体验的。(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 令辞-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辞lìng cí

    【释义】:

    美好的言辞。南朝·梁·江淹《效阮公诗》之四:“忼慷少淑貌,便娟多令辞。”

  • 廋辞-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廋辞shòu cí

    【释义】:

    “谜语”的古称。廋,隐藏;辞,文辞,言辞。《国语·晋语五》:“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孟子·公孙丑上》“遁辞知其所穷。”宋·孙奭疏:“大抵廋辞云者,如今呼笔为管城子,纸为楷先生,钱为白水真人,又为何睹物是也。”清·黄宗羲《金介山诗序》:“古之能自尽其情者,莫如渊明,然而《述酒》等作,未尝不为廋辞矣。”

  • 典辞-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典辞diǎn cí

    【释义】:

    典雅的文辞。典雅,谓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谢伯初)诗曰:‘……典辞悬待修青史,谏草当来集早囊’。”

  • 文辞-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文辞wén cí

    【释义】:

    文章辞采。《史记·孔子世家》:“约其文辞而指博。”指,通“旨”。唐·杜甫《穆居公安敬赠卫大郎》诗:“平生感意气,少小爱文辞。”

  • 辞退-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辞退cítuì

    解雇——聘请(~专家/~顾问)、招聘(~教员)

  • 辞职-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辞职cízhí

    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就职(宣布~/发表~演说)

  • 敬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敬辞jìngcí

    含有恭敬口吻的用语——谦辞

  • 义正辞严-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义正辞严yìzhèngcíyán

    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理屈辞穷(他在众人义正辞严的驳斥下~,只好低头认输。)

  • 振振有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振振有辞zhènzhènyǒucí

    理直气壮地说个不停——张口结舌、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他原先振振有辞,对方的一番论驳使得他~。)

  • 微辞-古语词今用词典

    微辞wēicí

    也作“微词”。

    隐晦而含贬意的指责。鲁定公即位后,以诸侯身份而建天子之宫门,有所僭越。其国宝又为臣下所杀。定公逝世,哀公即位,遇黄池之会,尊吴如天子。这都是可耻的事。所以《春秋》书中对“定、哀多微辞”。(对鲁定公、鲁哀公都有诸多隐晦的指责。)(《公羊传·定公元年》)

    今沿用本义。

    鲁迅《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批评家)虽然似乎微辞过多,其实却是对于文艺的热烈的好意,那也实在是很可感谢的。”《文学与人生》:“同事对小周也颇有微辞。但小周不为所动,忠贞不渝。”《成都晚报》:“社会各界对挂历的泛滥成灾也诸多微词,但被视为‘公款流传之怪胎’的挂历的出版势头仍是热火朝天。”

  • 辞退 解雇-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辞退 解雇

    辞退cítuì 解雇jiěgù

    动词。指停止雇用。

    “辞退”强调恢复没有雇用关系的原来状况,含有“使雇用者离去”的意味。例如:“但到春天,忽然听说他已被校长辞退了”(鲁迅:《孤独者》);“他的手医好以后公司给了他五十磅的恤金,把他辞退了”(巴金:《马赛的夜》)。

    “解雇”强调解除雇用的合同或信约,含有较明显而强烈的雇用关系色彩以及比较严厉而不留情的“按规定不再雇用”的意味,意思比“辞退”略重。例如:“星海仿佛又走进兼修指甲的浴池,他在那里当过佣人,又被解雇了”(《艺术世界》,1980,2);“到那时,我叫她作‘妈妈’的一位十分善良的妇女……也必然被解雇而回老家”(《收获》,1982,1)。

  • 遁辞(遁词) 托辞(托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遁辞(遁词) 托辞(托词)

    遁辞(遁词)dùncí 托辞(托词)tuōcí

    名词。指借故推托的话。

    “遁词”强调有意避开正题的用心和作用,含有“没有什么道理,拿来搪塞”以及“很容易被人识破”的意味,是贬义词。例如:“把目标转移到‘个人’身上,实际上就是诡辩家的遁词和手腕”(《红旗》,1979,4);“已经出了禁令——编辑部谁也不准去天安门,可这能是你无所为的遁辞吗?”(《北京文艺》,1979,4)。

    “托辞”强调说的是推托的借口,含有“照顾到别影响双方关系”的意味;意思比“遁辞”轻。例如:“他说有事,不能来。我看这是托辞,未必真有事”;“焦淑红会不会真来呢?是托词,还是真心实意要跟他约会?”(浩然:《艳阳天》,第一卷)。

    “托辞”往往用作副词,表示“用推托的话”(如说:“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事,大半是被托辞拒绝”〔鲁迅:《伤逝》〕)。这种用法的“托辞”,和“遁辞”没有同义关系。

  • 推辞 推却-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推辞 推却

    推辞tuīcí 推却tuīquè

    动词。表示对于任命、邀请、馈赠等不肯接受或客气地拒绝。

    “推辞”强调推托、避开,有时带谦虚的意味;有客气的态度色彩。例如:“分配你们一点抗日的工作,你们也不要推辞”(孙犁:《风云初记》);“饲养员连忙推辞说:‘不,谢谢,家里有病人要照料,我不能去喝你的喜酒了’”;“我只得拿病来推辞了这善意的邀请”(《丁玲短篇小说选》,上卷);“严仲子来访过二弟,要二弟替他报仇。那时因为母亲还在,二弟要孝顺母亲,他便推辞了”(《沫若剧作选》)。

    “推却”强调拒不接受;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他把余钱照旧假意地退给贺国威,贺国威照旧真心推却”(马识途:《清江壮歌》);“发起人要借用先生的名字。……为社会,我们知道你决不推却的”(鲁迅:《朝花夕拾》);“‘不为遥制’、‘即画押勿误’是西太后李鸿章的真意,‘全权定计’‘酌量’是后推却责任的诡谋”(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 推让 谦让 辞让-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推让 谦让 辞让

    推让tuīràng 谦让qiānràng 辞让círàng

    动词。表示谦虚、客气地不肯接受(利益、职位等)或不肯占先。

    “推让”强调客气地拒绝给自己好处、荣誉。例如:“岳飞对儿子的功劳,一再推让,而对非亲非故的士卒却十分爱惜”(《人民日报》,1979.10.13);“陶华听说,也再三大声推让”(欧阳山:《苦斗》);“他几乎手足无措了。‘这哪儿成,哪儿成!’他满脸通红推让”(茅盾:《腐蚀》);“他不受下银子,闯王哪里肯依?推让了一阵,老头子只好收下,答应今晚就分给全村”(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

    “谦让”强调谦虚地要把给自己的好处或荣誉让别人接受,含有“恭敬地、有礼貌地表示自己不该得”的意味。例如:“这趟车比较拥挤,请大家互相谦让,不要出事故”(蒋子龙:《锅碗瓢盆交响曲》);“她知道康熙的脾气,晋封只有他提出来,提出来也多半是作试探;还得几次三番推辞、谦让”(端木蕻良:《曹雪芹》,上卷);“可敬的是,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在荣誉面前,彼此谦让”(《光明日报》,1979.11.12)。

    “辞让”表示的谦虚、客气意思更强烈,而且含有很讲礼貌的意味,词义比“推让”重;适用于十分客气有礼的场合或态度表现,而且只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他客气地辞让一番,才就坐于前排”;“诸老先生都一再辞让,不肯就坐前排中间座位”。

  • 婉言 婉词(婉辞)-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婉言 婉词(婉辞)

    婉言wǎnyán 婉词(婉辞)wǎncí

    名词。指婉转曲折的话。在句中,由于作状语而又省略了前面的介词“以”或“用”,因此有“用婉转的话”的意思。

    “婉言”含有“温和地、有礼貌地说出来”的意味;同“谢绝”搭配,构成固定词组。例如:“同志们都自觉执行朱总司令的指示,婉言谢绝藏民送来的各种礼物”;“他家的人,再三再四地挽留我吃晚饭,我婉言谢绝了”(《马烽短篇新作》)。

    “婉词”是书面语用词,具有书面语色彩,使用频率比“婉言”低;多同“拒绝”搭配。例如:“我们婉词拒绝了老板”(《作品》,1979,7);“尚炯劝他去商洛山中入伙的话虽被他婉词拒绝,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又一次起了很大波动”(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

  • 辞谢-实用委婉语词典

    辞谢

    用于表示客气地推辞,意为不接受。

  • 长辞-实用委婉语词典

    长辞

    意指永久离开所生活的世界。或作“长逝”、“长往”、“辞世”、“永辞”。

  • 辞堂-实用委婉语词典

    辞堂

    称母亲或祖母的死亡。“堂”,厅堂,母亲或祖母居住之处。

  • 与世长辞-实用委婉语词典

    与世长辞

    用于称自己所爱戴的人的死亡。

  • 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实用委婉语词典

    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意为大家都争着去抢好处其祸无穷,相反,谦让的人倒容易得到福分。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十四》。“分争”,即纷争。

  • 文辞精富-实用委婉语词典

    文辞精富

    意指文章作品语词不但精炼,而且宏富。

  • 辞丽而逸-实用委婉语词典

    辞丽而逸

    意为作品的辞藻华丽而又清逸。

  • 辞翰华瞻,文采焕然-实用委婉语词典

    辞翰华瞻,文采焕然

    意为笔墨之下的文章作品华美丰瞻,文采斑斓。

  •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实用委婉语词典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意为超群响亮的文辞,盖过一个时期。“逸”,即超过一般,超逸。语出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 辞约旨丰,事近喻远-实用委婉语词典

    辞约旨丰,事近喻远

    意为语词简约但旨意丰富,所取的事情离我们很近但喻理很深远。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

  • 文不雕饰,辞切事明-实用委婉语词典

    文不雕饰,辞切事明

    意为行文自然不假以人工的雕琢装饰,做到语词切合文意,事情了了分明。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篇》。

  • 豪贤硕侠,辞雄气武-实用委婉语词典

    豪贤硕侠,辞雄气武

    意为作者是豪爽的贤达侠士,所以遣辞雄壮,气魄英武。语出明徐祯卿《谈艺录》。

  • 枝叶峻茂,辞约旨丰-实用委婉语词典

    枝叶峻茂,辞约旨丰

    意为作品的内容充实,气盛挺茂,文辞则显得简练而又含义丰富。

  • 情动辞发-实用委婉语词典

    情动辞发

    意为只有先打动自己的感情,才会在言辞中加以抒发。

  • 情见乎辞-实用委婉语词典

    情见乎辞

    意为真挚的情意从言辞中流露出来。

  • 情繁辞隐-实用委婉语词典

    情繁辞隐

    意为作品表现的情感虽然繁富,但用词含蓄,不显张扬。

  •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实用委婉语词典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意为情感是随着客观事物变化的,文辞则是由于情感的注入而萌发。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 绘事图色,文辞尽情-实用委婉语词典

    绘事图色,文辞尽情

    意为竭力将事物绘形绘色,用语言浸透感情。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 夸辞得妙喻-实用委婉语词典

    夸辞得妙喻

    意为夸张的言辞得到巧妙的比喻。

  • 辞-孙子兵法词典

    辞ci

    【释义】:

    〔辭〕言词。《行军篇》:“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 辞卑-孙子兵法词典

    辞卑

    【释义】:

    言辞谦逊。《行军篇》:“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杜牧注:“言敌人使来,言辞卑逊,复增垒塗壁,若惧我者,是欲骄我使懈怠,必来攻我也。”

  • 辞强-孙子兵法词典

    辞强

    【释义】:

    言辞强硬。《行军篇》:“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张预注:“使来辞壮,军又前进,欲胁我而求退也。”

  • 辞 词-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辞 词

    [辞cí 词cí]

    同 言词,词句。《庄子·盗跖》:“多辞缪说”。《易·乾·文言》:“修辞立其诚”。《论语·季氏》:“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史记·儒林列传》:“是时天子方好文词”。《盐铁论·刑德》:“惑于愚儒之文词以疑贤士之谋”。(惑于:被……迷惑)《文心雕龙·镕裁》:“剪裁浮词谓之裁”。庾信《哀江南赋序》:“不无危苦之词”。成语有“义正词严”。

    异 【辞】 ①口供。柳宗元《断刑论下》:“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 ②文辞。《文心雕龙·宗经》:“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 ③借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④文体的一种。如汉武帝《秋风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⑤推辞,不接受。《史记·项羽本纪》:“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⑥告辞,辞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使皇武子辞焉”。陶渊明《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

    【词】 一种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如“宋词”、“辛弃疾词”。

    辨 “辞”、“词”都有“言词”、“词句”的意思,但在先秦时代,一般用“辞”而不用“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辞”的应用范围广,“口供”、“推辞”、“告辞”等意义“词”都不具备。“文辞”后来也不写作“文词”。另外,“诗词”的“词”不能写成“辞”,“修辞”、“辞赋”的“辞”也不写成“词。”

  • 辞 谢-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辞 谢

    [辞cí 谢xiè]

    同 推辞,告辞。二者有时连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前者是“婉言道歉”,后者是“婉言谢绝”。

    异 【辞】 在口气上来得直截些。《左传·僖公三十年》:“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固辞不受”。成语有“不辞辛苦”。《楚辞·九歌·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辞”。陶渊明《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前两例的“辞”作“推辞”讲,后两例的“辞”作“告辞”讲,口气都比较直截了当。

    【谢】 在口气上来得委婉些,多含有歉意。《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使使:派使者。欲徙王赵:想要把代王迁到赵国去做王。代:国名。边:边疆)《史记·晋世家》:“(里克)使人迎公子重耳于翟,欲立之,重耳谢。”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谢家来贵门”。(贵门:你的家)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用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诗:“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前两例的“谢”,作“推辞”讲,后两例的“谢”作“辞别”讲,口气都比较曲折委婉。

  • 拜辞-敬谦语小词典

    拜辞bàicí

    见〖拜别〗bàibié。

  • 数字与修辞-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数字与修辞

    数词,用来记数,但有时可能表达具体数目以外的意思,带有某种修辞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宜用阿拉伯数字。如“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相差十万八千里”“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闺女九像娘”中的数字如换用阿拉伯数字,就很不得体了。这种情形在诗词中更为常见。诗词是文学作品,一般讲究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诗词中的数字不能换用阿拉伯数字。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白发三千丈”,不能把“三十”“八千”“三千”改作阿拉伯数字。现时的书籍报刊中,也常有仿古诗句的文字,所涉及数字的写法要注意得体性。如“西峡人戏称‘五千轻骑闹山乡’”中的“五千”就不能改作“5000”。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第4.1.2条就明确指出: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 修辞与修词-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修辞与修词

    “修辞”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可作为修辞学学科的省称。“修词”一词,古汉语中在指“作文,文辞,修饰文辞、词句”意义上与“修辞”相同,二者都有用例。但作为“修辞学”学科的省称或作为修辞手段来说,现代汉语中一般不写作“修词”。

  • 接受 推辞 拒绝-反义词应用词典

    接受 推辞 拒绝

    接受 jiēshòu 推辞 tuīcí

    拒绝 jùjué

    【接受】动词。对事物容纳、接收。

    〔例句〕

    1.老一代战士们那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已经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被新的一代接受下来了。

    2.公路两旁那一排排的防风林,像接受检阅的队伍似的,排列得整整齐齐。

    3.这种人身攻击式的所谓“批评”,我不能接受。

    【推辞】动词。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例句〕

    1.金星看了医生的信上写得十分诚恳,也不怎么推辞,把银子收下。

    2.他觉得请他做报告这件事实在不好推辞,就答应下来了。

    3.明天的聚会我本来不想参加,可实在推辞不了。

    【拒绝】动词。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

    〔例句〕

    1.我们的教条主义者是懒汉,他们拒绝对于具体事物做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

    2.要是总经理拒绝我们的合理化建议,我们就请求提交董事会讨论。

    3.这是老师托付我办的事情,怎么能拒绝呢?

  • 理屈词穷 义正辞严-反义词应用词典

    理屈词穷 义正辞严

    理屈词穷 lǐqūcíqióng

    义正辞严 yìzhèngcíyán

    【理屈词穷】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道理站不住脚,没有辩解的话可说。

    〔例句〕

    1.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辨于口以御人耳。

    2.众畏其唇吻,皆缄口不答;惟树后坐一人抗词与辩,连抵其隐。理屈词穷,怒问:“子为谁?”应日:“仆焦王相也。”

    3.当着美国官员的面责问:“这里的卫生条件,难道比华人区还好吗?”美国官员理屈词穷,只得把关押的华人全部放了出来。

    【义正辞严】道理公允正当,言辞严正有力。

    〔例句〕

    1.所不同的,只是他总有一面义正辞严的军旗,还有一条尤其义正辞严的逃路。

    2.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辞

  • 告辞 告别-近义词应用词典

    告辞 告别

    告辞 gàocí 告别 gàobié

    【告辞】(向主人)辞别。如:

    1.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

    【告别】①离别;分手(常要说句话或打个招呼)。②辞行。如:

    2.告别啦,小妹妹们!好好保重!

    3.她望了望所有的人,好像在和家人告别,和云周西村的乡亲们告别,嘱咐大家不要悲伤,告诉大家: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胜利就要到来了。

    辨析:“告别”运用范围比“告辞”广。表示辞行时,二者可通用,如她告辞(告别)走了;但指追悼仪式中和死者最后诀别,只用“告别”,而不用“告辞”。

  • 推辞 推却 推托 推脱 推卸-近义词应用词典

    推辞 推却 推托 推脱 推卸

    推辞 tuīcí 推却 tuīquè 推托 tuītuō 推脱 tuītuō 推卸 tuīxiè

    【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如:

    1.金星看了医生的信上写得十分诚恳,也不怎么推辞,把银子收下。

    【推却】推辞;拒绝。如:

    2.他摇摇头,婉辞推却了。

    【推托】借故拒绝。如:

    3.开头,人们劝他入社的时候,他只用一些话推托说:“着急什么?过几天也来得及!”

    【推脱】推辞;推卸。如:

    4.如果闯王说出来诚恳相留的话,怎么好推脱呢?

    【推卸】不肯承担(责任)。如:

    5.独立党党员们有不容推卸的义务,应该赶快证明这个醉鬼并非马克·吐温本人。

    辨析:“推辞”泛指用言语表示拒绝,如这工作你不要再推辞了。书信中常用“万勿推辞”,社交场合中常说婉言推辞。“推却”指用言语或行动拒绝,多指在要求做某些事时,如他婉言推却了。“推托”专指借故不接受,即婉言表示拒绝,后面常带上托词或拒绝的原因,如他推托身体不舒服,不肯上台表演。“推脱”指摆脱、开脱,使与己无关,多指责任、问题或与己有关的事,如推脱责任。“推卸”指不肯担当,指已经承担或应该承担的任务、责任等,常说推卸责任,不容推卸等。

  • 辞-古文观止词典

    辞cí

    【词性】:名词

    一、辞令,言辞,文辞(歌词)(45)。《子产坏晋馆垣》:若之何其释辞也?——怎能够放弃辞令呢?《虞师晋师灭夏阳》: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晋国的使臣,他的言辞谦卑而送的礼物贵重。《送孟东野序》:其辞淫以哀。——他们的文辞放荡而且哀怨。

    二、书信,文章(4)。《同学一首别子固》:辞币未尝相接也。——书信、礼物从不曾相互交换。《寄欧阳舍人书》:而其辞之不工。——但是他的文章如果写得不好。《梅圣俞诗集序》: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大都出自古代不得志的人的文章中。

  • 辞-古文观止词典

    辞cí

    【词性】:动词

    一、推辞,辞谢(28)。《寺人披见文公》:公使让之,且辞焉。——文公派人责备他,并且推辞不予接见。《冯煖客孟尝君》: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梁国的使臣往返三次,孟尝君都坚决辞谢不去。《尊经阁记》:予既不获辞。——我既不能推辞。

    二、告辞,辞别,离别(15)。《鲁仲连义不帝秦》: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于是向平原君告辞后离去,一辈子不再见平原君。《滑稽列传》:髡辞而行。——淳于髡辞别后就出发了。《李陵答苏武书》:长与足下生死辞矣。——永远和您生离死别了。

    三、解说(1)。《桐叶封弟辨》: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周公〕肯定不会迎合他的错误还替他解说的。四、道歉(1)。《驹支不屈于晋》:宣子辞焉。——范宣子向他道歉。

  • 辞令-古文观止词典

    辞令cí lìng

    【词性】:名词

    指交际场合应对得宜的话语(3)。《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懂得古今治乱兴亡的道理,熟悉应对辞令。《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然而都效法屈原委婉含蓄的辞令。《报任安书》:其次不辱辞令。——其次不在辞令上受辱。

  • 辞说-古文观止词典

    辞说cí shuō

    【词性】:名词

    意见,看法(2)。《乐毅报燕王书》:故不敢为辞说。——所以不敢发表意见。《争臣论》: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愿进身于宫阙而陈述其意见。

  • 辞章-古文观止词典

    辞章cí zhāng

    【词性】:名词

    亦作“词章”。诗文的总称(1)。《柳子厚墓志铭》: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他的文学辞章,必定不能自己刻苦努力以至于必然传到后代像今天这样。

  • 辞见-古文观止词典

    辞见cí jiàn

    【词性】:动词

    告辞(1)。《亲政篇》: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不定期地接见大臣们,所有谢恩、告辞之类事情,有关官员都得上殿陈奏情况。

  • 辞让-古文观止词典

    辞让cí ràng

    【词性】:动词

    推辞,谦让(4)。《范雎说秦王》:范雎辞让。——范雎谦让。《鲁仲连义不帝秦》: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鲁仲连再三推辞谦让,始终不肯接受。《尊经阁记》:为辞让,为是非。——就是谦让推辞,就是判断是非。

  • 尽辞-古文观止词典

    尽辞jìn cí

    说完要说的话(1)。《诸稽郢行成于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小臣冒昧地说完要说的话,希望天王衡量一下利害,考虑一下道义。

  • 文辞-古文观止词典

    文辞wén cí

    【词性】:名词

    一、有文采的言语(3)。《苏秦以连横说秦》:繁称文辞,天下不治。——繁杂的学说和文辞,使天下不安定。《送孟东野序》: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文辞对于语言来说,又是语言的精华。《送孟东野序》:夔弗能以文辞鸣。——夔不能用文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指文字记载,文章(1)。《伯夷列传》: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有关他们的文字记载却见不到一点,为什么呢?

  • 训辞-古文观止词典

    训辞xùn cí

    【词性】:名词

    古代使节往来、相互应对的外交辞令(2)。《王孙圉论楚宝》:能作训辞。——〔观射父〕擅长外交辞令。《王孙圉论楚宝》: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倘若各国诸侯喜爱这些礼物,并用外交辞令来疏导。

  • 归去来辞-古文观止词典

    归去来辞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县西南)人。少时博学能文,颇有壮志。29岁后外出做官,曾任祭酒、参军等小吏,后官彭泽县令。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归隐,并亲自参加过农业劳动。他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散文朴实优美,辞赋感情奔放,一并为人称道。

    【说明】:

    本文作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是作者辞去彭泽县令不久所作。文中叙述了自己挂冠归隐的原因,描绘了回家后的无限乐趣,抒发了作者不愿混迹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人生无常,守分安命的消极思想。形象生动,意境高远,语言精练,音节和谐,为后人所推重。

    【原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

    【释义】:

    与人绝交时,不讲难听话;离开君主的臣子不发怨言。指绝交或辞职时要保有君子风度。《三国志通俗演义》一六: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于君子,愿君王勉之。

  • 人不辞路,虎不辞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不辞路,虎不辞山

    【释义】:

    人离不开路,就像虎离不开山一样。意谓人总要出门,免不得需要别人帮助。《施公案》一〇六:常言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将来众位总有到茂州去的。我们结拜的有四个弟兄,每日同在一处,义气相交,人人皆晓。

  • 人赃现获,百喙难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赃现获,百喙难辞

    【释义】:

    喙:鸟嘴,借指人口。人赃当场抓获,即使有一百张嘴也难以推卸其咎。《活地狱》四一:就这个档里,那张保纸也进来了,状上是说鲁老大怎样安分守己,断没有这样的事。胡圆丹立刻批驳了,说了些人赃现获,百喙难辞的话。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释义】:

    想要强加给人以罪名,用不着担心找不到借口。指随心所欲地罗织罪名陷害。□语出《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东周列国志》二九:里克曰:“不有所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臣闻命矣!”《石点头》七:寻思八遍,恨一声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在灯下吃了几杯闷酒,磨起墨来,草上一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六〇:至于他一定要怎样我,那出参的考语,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长者赐,不敢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长者赐,不敢辞

    【释义】:

    对于长者的赏赐,作为晚辈或下人,不敢也不应推却。常用套语,用于接受别人的赐予。《禅真逸史》六:钟守净道:“干娘不要嫌轻推却,若收去,小僧心里才安,另有计较。”赵婆接在手里,谢道:“常言讲得好:长者赐,不敢辞,老身只得权收了,后当补报。”《儒林外史》四八:王玉辉道:“这是长者赐,不敢辞,只得拜受了。”《绘芳录》六五:方夫人道:“怎么要云太太赏起物件来,可不要折坏了他。古语长者赐,不敢辞,只得权领了。”

    ⊙长者之辞,礼不敢辞

    《续红楼梦新编》三:我们尝听得人说:“长者之辞,礼不敢辞。”大人岂不知吗?

    ⊙长者赐,少者不敢辞

    《金瓶梅词话》六七:伯爵道:“你这孩儿,你就替他吃些儿也罢!休说一个大分上,自古长者赐,少者不敢辞。”

    ⊙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

    《儿女英雄传》四〇:老爷早有些怒意了,只喂了一声,就把汉话急出来了,说:“你这话,好不糊涂!我倒问你怎的叫个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

    ⊙长者赐,却之不恭

    《梼杌闲评》三七:良卿道:“这固是老表兄高尚之意,岂不闻长者赐,却之不恭。”应星没奈何只得收下。

  • 辞-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辞辭、辤cí

    ①讼辞,口供。《周礼·秋官·乡士》:“听其狱讼,察其~。”②审讯。《汉书·苏武传》:“单于使卫律召武受~。”③言词,话。《吕氏春秋·察传》:“~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送我。”④致辞,告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使皇武子~焉。”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太尉曰:‘无伤也,请~于军。’”⑤推辞,不接受。白居易《琵琶行》:“莫~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于是~相印不拜。”⑥文体的一种,属韵文。《典论·论文》:“王粲长于~赋。”梁启超《谭嗣同传》:“且携所著书及诗文~稿本数册。”⑦告别,离开。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杜牧《阿房宫赋》:“~楼下殿,辇来于秦。”

    【辞令】应酬的话语。《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

    【辞世】去世,死亡。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存皆衰白,半亦~。”

    【辞谢】①婉言道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壁,乃~。”②推辞,谦让。李朝威《柳毅传》:“毅撝退~,俯仰唯唯。”(撝huī退:谦逊。)

    【词藻】华丽的词语。陈亮《祭妻父何茂宏文》:“以其馀力,发为~。”

  • 一面之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面之辞yī miàn zhī cí

    【释义】:

    见“一面之词”。

  • 与世长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与世长辞yǔ shì cháng cí

    【释义】:

    逝世,去世。如:先父已于去年与世长辞。

  • 万口一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万口一辞wàn kǒu yī cí

    【释义】:

    犹异口同声。形容所有的人都是一个说法。也作“万口一词”。范文澜等《中国通史》:“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 万死不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万死不辞wàn sǐ bù cí

    【释义】:

    形容愿意拚死效劳。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我辈宣言独立,词义正大,心之所至,万死不辞。”

  • 专科辞典-现代汉语大词典

    专科辞典zhuān kē cí diǎn

    【释义】:

    汇集或解释某一门类学科或某个领域的专业词语、专名和术语的辞典。如《法学词典》、《简明中医辞典》、《土木建筑工程辞典》、《计算机软件词典》等。

  • 不假辞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假辞色bù jiǎ cí sè

    【释义】:

    不以温和的言语和脸色对待人。假,给予。如:对有些人就是要不假辞色,否则他会爬到你头上来。

  • 不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辞bù cí

    【释义】:

    ①不辞让;不推辞。魏巍《东方》:“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一直像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②不向人告别。老舍《骆驼祥子》:“他不想跟她去商议,他得走;想好了主意,给她个不辞而别。”

  • 严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严辞yán cí

    【释义】:

    同“严词”。郭沫若《洪波曲》:“我受着严辞谴责,但我心里却愈见尊敬着他。”

  • 丽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丽辞lì cí

    【释义】:

    ①华丽的辞藻。②对偶的词句。王力《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所谓丽辞,就是对偶。”

  • 义不容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

    【释义】:

    道义上不容推辞。如:这是地方上的公益,我自然义不容辞。

  • 义正辞严-现代汉语大词典

    义正辞严yì zhèng cí yán

    【释义】:

    见“义正词严”。

  • 卑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卑辞bēi cí

    【释义】:

    也作“卑词”。言辞谦恭。鲁迅《续记》:“(史济行)卑词征求我的文稿,我总给他一个置之不理。”又如:卑辞请和。

  • 原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辞yuán cí

    【释义】:

    原话。郭沫若《水与结晶的溶洽》:“《国闻周报》所载的纪录是从《留东新闻》转载的,那篇纪录和我的原辞大有距离。”

  • 卜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卜辞bǔ cí

    【释义】:

    商代王室贵族在举行祭祀、征伐、田猎等活动和预测年成、风雨、疾病等事时,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并在上面铭刻占卜时日、占卜人、所占卜的事情及占卜的结果。龟甲兽骨上的这些占卜之辞,称为卜辞。

  • 卦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卦辞guà cí

    【释义】:

    本为说明《易》六十四卦每卦要义的筮辞。后世指占卦术中说明卦象的文辞。王西彦《风雪》:“这时,他刚刚占了一卦,向大家报告了吉凶,又念了卦辞。”

  • 判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判辞pàn cí

    【释义】:

    犹判词。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把‘农’视为‘本业’,‘商’视为‘末业’,也就是这种斗争的判辞。”

  • 刻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刻辞kè cí

    【释义】:

    镂刻于金石之上的文辞。鲁迅《墓碣文》:“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

  • 剧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辞jù cí

    【释义】:

    剧词,台词。夏丏尊等《文心》:“读语体文时,就同话剧的演员在舞台上念诵剧辞一般。”

  • 人不辞路,虎不辞山-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不辞路,虎不辞山rén bù cí lù hǔ bù cí shān

    【释义】:

    指人难免出门在外,总需得到别人帮助。辞,告别,离开。张皖《三姊妹》:“人不辞路,虎不辞山。一辈子说不定谁用着谁。”

  • 众口一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众口一辞zhòng kǒu yī cí

    【释义】: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夏衍《读〈关汉卿〉杂谈历史剧》:“田汉同志的《关汉卿》是一出好戏…这一点几乎是众口一辞。”

  • 修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修辞xiū cí

    【释义】:

    ①修饰文辞。鲁迅《致李桦》:“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②见“修辞学”。

  • 修辞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修辞学xiū cí xué

    【释义】:

    语言学的一个学科,研究如何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及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也省称修辞。

  • 修辞格-现代汉语大词典

    修辞格xiū cí gé

    【释义】:

    指各种修辞方式,如比喻、对偶、排比等。

  • 俪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俪辞lì cí

    【释义】:

    对偶的文辞。

  • 假人辞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人辞色jiǎ rén cí sè

    【释义】: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吴祖光《闯江湖》:“老钱柜子很少这么假人辞色。”

  • 谀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谀辞yú cí

    【释义】:

    谄媚的言辞;奉承话。郭沫若《竹阴读画》:“来访问我的人,看见这幅画都说很好,我相信这不会是对于我的谀辞。”

  • 训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训辞xùn cí

    【释义】:

    训教的言词。章炳麟《与人论朴学报书》:“训辞深厚,宜为典常。”

  • 讽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讽辞fěng cí

    【释义】:

    讽喻之辞。刘半农《诗人的修养》:“故观察愈多,所知愈富,则做诗时愈能错综变化其情境,使读者睹此精微高妙之讽辞,心悦诚服。”

  • 设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设辞shè cí

    【释义】:

    陈词;措辞。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屈原,文豪也。然其感情之渊微,设辞之瑰伟,亦我国思想界中一异彩也。”

  • 诰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诰辞gào cí

    【释义】:

    君王所颁文告。郭沫若《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酒诰》是封康叔时,周公的诰辞,说话对象也不是农民。”

  • 说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说辞shuì cí

    【释义】:

    游说的话;劝说的话。沙汀《困兽记》:“不知道是由于生理上的变化,或者丈夫的说辞发生了效验,孟瑜的态度的确开朗多了。”

  • 誓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誓辞shì cí

    【释义】:

    誓言。《诗刊》1978年第1期:“一个革命者必须参透生与死的关系。这是共产党人的誓辞!”

  • 谊不容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谊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

    【释义】: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鲁迅《〈守常全集〉题记》:“这一篇,是T先生要我做的…我谊不容辞,只得写了这一点。”

  • 谢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谢辞xiè cí

    【释义】:

    同“谢词”。萧军《五月的矿山》:“鲁东山代表了出席大会的代表们,用了他那尖锐的沙嗓子兴奋地向几千欢送者致了谢辞。”

  • 谦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谦辞qiān cí

    【释义】:

    ①谦虚的言辞。柳亚子《为微光出版社题壁》:“直笔自应存正义,谦辞何意托微光。”②谦让;推辞。欧阳山《柳暗花明》:“陈文雄本来有意要请何守仁屈就副董事长一职,但是何守仁竭力谦辞,不愿沾手,也就算了。”

  • 警策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策辞jǐng cè cí

    【释义】:

    警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语简言奇而含意精切动人的,名为警策辞,也称警句。”

  • 在所不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在所不辞zài suǒ bù cí

    【释义】:

    表示决不推辞。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

  • 托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托辞tuō cí

    【释义】:

    ①借口。沙汀《磁力》:“借书实在是个托辞。小袁只是随便看了看封面,就告辞了。”也指找借口。鲁迅《伤逝》:“大半是被托辞拒绝,小半是我们以为不相宜。”②推托之辞。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我临走的时候,对你说的是要到此地的电气工场来实习,但这不过是我借口的托辞,可怜你是受了我的欺骗了。”

  • 拜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拜辞bài cí

    【释义】:

    敬辞。告别。如:走时匆忙,未能拜辞,请原谅。

  • 振振有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振振有辞zhèn zhèn yǒu cí

    【释义】:

    见“振振有词”。

  • 措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措辞cuò cí

    【释义】:

    也作“措词”。说话。多指说话或行文时选择词句。张天翼《儿女们》:“他措词很客气,可是脸像对方那么绷着,声音硬得铁似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她觉得事体不这么简单,就是写信,怎么措辞呢?”

  • 推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推辞tuī cí

    【释义】:

    拒绝。李准《李双双小传》:“大伙既然选住咱,那就是看咱能给大伙服务,也就不用推辞了。”

  • 夸大其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夸大其辞kuā dà qí cí

    【释义】:

    见“夸大其词”。

  • 吐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吐辞tǔ cí

    【释义】:

    也作“吐词”。发言。也指写作诗文。如:此人吐辞不俗,举止大方。又如:吐词痛快,无所顾忌。

  • 呈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呈辞chéng cí

    【释义】:

    见“呈词”。

  • 告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告辞gào cí

    【释义】:

    告别,辞行。郭沫若《洪波曲》:“召见者和我客气了一下,我趁他好像没有话再说,便起身告辞。”

  • 含糊其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含糊其辞hán hu qí cí

    【释义】:

    也作“含糊其词”。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其实这只要看政府巧电的含糊其辞,也就够证明了。”柳青《铜墙铁壁》:“金树旺含糊其词说,同情地看着那乡长戴上草帽,失望地出去了。”

  • 命辞遣意-现代汉语大词典

    命辞遣意mìng cí qiǎn yì

    【释义】:

    运用文词表达思想。

  • 哀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哀辞āi cí

    【释义】:

    也作“哀词”。文体名。古用以哀悼夭而不寿者,后世也用于寿终者。多用韵语写成。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中国社会没有改变,所以没有怀旧的哀词。”又如:母亲故世后,他写了一篇哀辞。

  • 唱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唱辞chàng cí

    【释义】:

    见“唱词”。

  • 嘏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嘏辞gǔ cí

    【释义】:

    泛指祝福或祝寿之辞。舒群《少年chén女》:“我忽然想起儿时的记忆,所谓‘一元复始’和‘天增岁月人增寿’的‘嘏辞’之类横批和对联。”

  • 微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微辞wēi cí

    【释义】:

    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言辞;隐晦的批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批评家)虽然似乎微辞过多,其实却是对于文艺的热烈的好意,那也实在是很可感谢的。”

  • 猥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猥辞wěi cí

    【释义】:

    猥亵的词语。

  • 外交辞令-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交辞令wài jiāo cí lìng

    【释义】:

    应用于外交场合的话语。借指客气、得体而无实际内容的话。

  • 饰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饰辞shì cí

    【释义】:

    同“饰词”。

  • 廋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廋辞sōu cí

    【释义】:

    隐语;谜语。

  • 演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演辞yǎn cí

    【释义】:

    演词。瞿秋白《赤都心史》:“各国劳动者代表的演辞,声音震及环球。”

  • 恳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恳辞kěn cí

    【释义】:

    恳切辞让。如:他再三恳辞,上级还是不准,只得就任。

  • 恕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恕辞shù cí

    【释义】:

    开脱或原谅的言辞。鲁迅《论秦理斋夫人事》:“一切回声中,对于这自杀的主谋者——秦夫人,虽然也加以恕辞;但归结却无非是诛伐。”

  • 情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情辞qíng cí

    【释义】:

    见“情词”。

  • 悼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悼辞dào cí

    【释义】:

    见“悼词”。

  • 过甚其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过甚其辞guò shèn qí cí

    【释义】:

    话说得超过了实际。沙汀《淘金记》:“当第一天传锣号召那些身居黑籍的可怜虫的时候,因为那打更匠的过甚其辞,大家以为真的不出任何费用,来的很是不少。”也作“过甚其词”。茅盾《子夜》:“市面上的消息也许过甚其词。”

  • 遁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遁辞dùn cí

    【释义】:

    也作“遁词”。指理屈辞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巴金《秋》:“周伯清的脸上现出惭愧的表情,他再找不到遁辞了。”艾青《火把》:“现代的恋爱,是一个异性占有的遁词。”

  • 遣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遣辞qiǎn cí

    【释义】:

    见“遣词”。

  • 遣辞措意-现代汉语大词典

    遣辞措意qiǎn cí cuò yì

    【释义】: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的用词立意。辞,也作“词”。如:写诗、作文遣辞措意须反覆推敲,才能做到准确、简练。

  • 彖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彖辞tuàn cí

    【释义】:

    指《周易》中的卦辞。

  • 婉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婉辞wǎn cí

    【释义】:

    ①婉言。如:婉辞告退。②婉言谢绝。巴金《〈靳以选集〉序》:“我不能信口开河,也不便宽待自己,所以我两次婉辞,因为我写不出像柯灵写的那样的序文。”

  • 绝命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绝命辞jué mìng cí

    【释义】:

    同“绝命词”。

  • 无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辞wú cí

    【释义】:

    没有言辞;没有口实。叶圣陶《穷愁》:“(博徒)投其博具于地,意欲令无见,则无辞可以加罪。”

  • 楚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辞chǔ cí

    【释义】:

    本为楚地歌谣。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西汉刘向编辑成《楚辞》集,东汉王逸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 楚辞体-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辞体chǔ cí tǐ

    【释义】:

    文体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

  • 贬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贬辞biǎn cí

    【释义】:

    贬低、指责的话。叶圣陶《游了三个湖》:“西湖仿佛是盆景,换句话说,有点儿小摆设的味道。这不是给西湖下贬辞,只是直说这回的感觉罢了。”

  • 贺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贺辞hè cí

    【释义】:

    也作“贺词”。表示祝贺的话。周立波《参军这一天》:“群众的欢呼岔断了贺辞。”又如:在毕业典礼上,来宾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

  • 赘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赘辞zhuì cí

    【释义】:

    ①多余无用的话。如:无陈言,无赘辞。②说多余的话。如:毋庸赘辞。

  • 赞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赞辞zàn cí

    【释义】:

    同“赞词”。《诗刊》1977年第11期:“‘一字千钧’、‘惜墨如金’,常是人们对好诗的赞辞。”

  • 敬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敬辞jìng cí

    【释义】:

    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如阁下、光临等。

  • 长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长辞cháng cí

    【释义】:

    死亡的婉辞。草明《毛主席教导永不忘》:“毛主席和我们长辞了,但是,毛泽东思想却永远照亮我国前进的道路。”

  • 肤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肤辞fū cí

    【释义】:

    肤浅空泛的言辞。鲁迅《致许寿裳》:“吊慰悉属肤词,故不欲以陈言相闻。”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yù jiā zhī zuì hé huàn wú cí

    【释义】:

    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何愁找不到借口。郭小川《学习笔记》:“把学习文化和‘死啃书本’混为一谈,也是一种诡辩,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歌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歌辞gē cí

    【释义】:

    同“歌词”。郭沫若《屈原》:“经你改编过的那些歌辞,实在是很优美。”

  • 文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辞wén cí

    【释义】:

    ①指文章的用字、用语等。如:文辞优美。②文章。如:他以善文辞知名。

  • 祝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祝辞zhù cí

    【释义】:

    ①古代祭祀时祷告的文辞。②祝贺词。巴金《在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大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辞中要求‘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 盟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盟辞méng cí

    【释义】:

    即盟文。

  • 铸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铸辞zhù cí

    【释义】:

    铸于金属器物上的文字。与“刻辞”相对而言。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四》:“这个铜权的一面刻着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刻辞,和秦二世的补刻辞…但是在另一面则有如下十七字的铸辞。”

  • 积极修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积极修辞jī jí xiū cí

    【释义】:

    修辞两大手法之一。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

  • 颂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颂辞sòng cí

    【释义】:

    赞扬或祝贺的文词。如:新年颂辞。

  • 题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题辞tí cí

    【释义】:

    ①文体名。标明全书要旨,并对作品表示赞许,进行评价或叙述读后感想。性质与序、跋相似,大都用韵文体裁,通常放在卷首。鲁迅《野草》有《题辞》。②为表示纪念或勉励而题写的文字。郭沫若《洪波曲》:“文章发表后的第二天,我接到陈布雷的一封信,他说,愈之的文章和我的题辞,‘委座’表示不满意,希望我们以后不要在有色彩的报纸上发表文字。”

  • 致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致辞zhì cí

    【释义】:

    也作“致词”。指在举行会议或某种仪式时请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讲话。如:请主席致辞(词)。

  • 虚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虚辞xū cí

    【释义】:

    浮夸不实之言。如:空言虚辞。

  • 答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答辞dá cí

    【释义】:

    表示谢意或回答时所说的话。茅盾《一个女性》:“她永远不能忘记她代表毕业同学致答辞时那一片狂热的鼓掌声。”

  • 艳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艳辞yàn cí

    【释义】:

    见“艳词”。

  • 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cí辭辤

    【释义】:

    ①文词;词语。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她知道这是吴兰珍的推脱之辞。”②古代的一种文体。如:辞赋。③古诗的一种体裁。如:《木兰辞》。④告别;辞别。如:辞行;不辞而别。⑤辞退;解雇。巴金《利娜》:“我把我的跳舞教师也辞掉了。”⑥逃避;推托。如:义不容辞。⑦请求离去。如:辞职。

  • 辞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人cí rén

    【释义】:

    辞赋作家。后泛指擅长作诗文的人。如:辞人墨客。

  • 辞工-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工cí gōng

    【释义】:

    佣工向雇主要求解雇。如:他嫌工资低,辞工不干了。

  • 辞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义cí yì

    【释义】:

    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也专指文章的内容。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绣矣。”

  • 辞不达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不达义cí bù dá yì

    【释义】: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如:这事还是由您来谈好,我恐怕辞不达义。也作“辞不达意”。陈梦家《论简朴》:“当然有些人辞不达意并不是为了说话故意要花藻,而是由于思路不清,缺乏条理和逻辑性。”

  • 辞不达意-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不达意cí bù dá yì

    【释义】:

    见“辞不达义”。

  • 辞气-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气cí qì

    【释义】:

    ①语气;口气。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说话注重音调和辞气,以朗畅为好。”②文章的风格。苏曼殊《与高天梅论文学书》:“甚矣译事之难也,前见辜氏《痴汉骑马歌》,可谓辞气相副。”

  • 辞书-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书cí shū

    【释义】:

    各种类型的字典、辞典及其他种类的工具书,有时也包括百科全书。

  • 辞去-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去cí qù

    【释义】:

    辞掉,请求解除(自己的工作)。如:她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到上海谋职。

  • 辞世-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世cí shì

    【释义】:

    逝世;去世。冰心《南归》:“在母亲辞世的第二天早晨,万国殡仪馆便来了一辆汽车,如同接送病人的卧车一般,将遗体运到馆中。”

  • 辞令-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令cí lìng

    【释义】:

    交际场合应对得宜的言辞。胡也频《到莫斯科去》:“于是这一个善于辞令的政治家,便充分的表现了他的才能,神色飞扬地说了许多交际话。”

  • 辞让-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让cí ràng

    【释义】:

    谦逊推让。鲁迅《致胡今虚》:“领导决不敢,呐喊助威,则从不辞让。”

  • 辞出-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出cí chū

    【释义】:

    辞别走出。郭沫若《残春》:“辞出医院,走到白羊君寓所的时候,已经是十一点过了。”

  • 辞岁-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岁cí suì

    【释义】:

    旧俗农历除夕,亲友间互相拜谒祝福,家人叩拜尊长互祝平安。巴金《家》:“觉新和他的三个叔父都坐轿子出去拜客‘辞岁’。”

  • 辞年-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年cí nián

    【释义】:

    犹辞岁。

  • 辞行-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行ci xíng

    【释义】:

    指远行前向人告别。冰心《我的学生》:“我离开北平的时候,到她祖父那里辞行,顺便也到P家走走。”

  • 辞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色cí sè

    【释义】:

    言辞和神态。如:喜悦之情,见于辞色。

  • 辞讼-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讼cí sòng

    【释义】:

    同“词讼”。

  • 辞严义正-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严义正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

    措辞严肃,道理正当。鲁迅《有趣的消息》:“所不同的,只是他总有一面辞严义正的军旗,还有一条尤其义正辞严的逃路。”

  • 辞呈-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呈cí chéng

    【释义】:

    请求辞职的呈文。靳以《乱离》:“我看透了,回来之后,我又写了一个辞呈。”

  • 辞别-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别cí bié

    【释义】:

    分别;告别。柳青《创业史》:“他在房门口辞别了杨书记。”

  • 辞灶-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灶cí zào

    【释义】:

    旧俗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设酒食送灶神上天。

  • 辞灵-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灵cí líng

    【释义】:

    出殡前亲友向死者的灵柩行礼告别。

  • 辞典-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典cí diǎn

    【释义】:

    以词语为单位收录、编排、提供释文的辞书,可分为语词辞典、专科辞典及综合性辞典。如收录的内容仅限于各种词汇的,则称“词典”。

  • 辞典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典学cí diǎn xué

    【释义】:

    研究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各类辞书的性质、类型及其编纂的原则和技术的学科。

  • 辞采-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采cí cǎi

    【释义】:

    文采。指诗文的藻饰。秦牧《核心》:“而那些辞采华丽…但是思想却贫乏可笑的六朝骈文,却为后代人们所鄙弃。”

  • 辞宗-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宗cí zōng

    【释义】:

    辞赋作者中的大师。如:一代辞宗。

  • 辞官-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官cí guān

    【释义】:

    辞去官职。柳琴戏《状元打更》:“先让你回去,我过个三年五载,辞官回家,同你过半辈子安生日子。”

  • 辞卸-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卸cí xiè

    【释义】:

    辞去(职务)。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鲁迅已经辞卸广州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回到了上海。”

  • 辞活-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活cí huó

    【释义】:

    辞工。如:他再不能忍受东家的欺压,准备辞活。

  • 辞退-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退cí tuì

    【释义】:

    ①解聘;解雇。鲁迅《孤独者》:“但到春天,忽然听说他已被校长辞退了。”萧红《生死场》:“第二天平儿去上工被辞退回来。”②辞去,谢绝。鲁迅《革“首领”》:“所以这回虽然蒙现代派追封,但对于这‘首领’的荣名,还只得再来公开辞退。”

  • 辞费-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费cí fèi

    【释义】:

    说废话;啰唆。邹韬奋《外国文和外国教师》:“既是在事实上不可能,我竟说了一大堆话,不是辞费吗?”

  • 辞绝-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绝cí jué

    【释义】:

    推辞拒绝。鲁迅《致李霁野》:“向我要过前几年寄静农,辞绝取得诺贝尔奖金的信。”

  • 辞格-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格cí gé

    【释义】:

    修辞学术语。指积极修辞的各种修辞格式。黄民裕《〈辞格汇编〉前言》:“汉语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些‘讲究美妙,讲究技巧’的比较固定的修辞格式,这就是修辞学中‘积极修辞’的各种修辞格,简称辞格。”

  • 辞职-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职cí zhí

    【释义】:

    辞去职务。杨沫《青春之歌》:“真不巧得很,前两天他们夫妇才辞职另有高就。”

  • 辞章-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章cí zhāng

    【释义】:

    ①诗文的总称。②文章的写作技巧;修辞。如:辞章修养。

  • 辞赋-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赋cí fù

    【释义】:

    文体名。战国时屈原作《离骚》,荀卿作《赋篇》,为赋之先河。至汉而赋体大盛,名屈原等所作为《楚辞》。常以辞赋并称。辞赋讲求声调,以抒情为主,注意排比铺陈。其后以行文骈散之异而分为骈赋、文赋。

  • 辞锋-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锋cí fēng

    【释义】:

    同“词锋”。

  • 辞谢-现代汉语大词典

    辞谢cí xiè

    【释义】:

    ①推辞谢绝。丁玲《梦珂》:“梦珂邀她同去看电影,她始终却说为了丽丽的保姆不在家而辞谢了。”②辞别,告退。引申为辞去(职务)。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过了半年的幕僚生活而终于辞谢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