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儀

儀(儀)是什么意思

  • 二儀-汉语大词典

    二儀

    【1】指天地。{三国} {魏}{曹植}《惟汉行》:“太極定二儀﹐清濁始以形。”《周书·武帝纪上》:“二儀創闢﹐玄象著明。”{明}{王慎中}《游白鹿洞》诗:“境閑百慮空﹐意愜二儀廣。”{清}{钮琇}《觚賸·石言》:“二儀之英﹐五材之精﹐在地爲石﹐在天爲星。”【2】指日﹑月。{南朝} {陈}{沈炯}《陈武帝哀策文》:“二儀協序﹐五緯同符。”{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二儀運而出没﹐五緯隨而起伏。”

  • 三千威儀-汉语大词典

    三千威儀

    【1】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威仪,指行事进退的仪则。《五灯会元·六祖下一世·永嘉真觉禅师》:“祖曰:‘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 三儀-汉语大词典

    三儀

    【1】礼之三仪。{汉}{刘向}《说苑·脩文》:“〔曾子曰〕:‘禮有三儀﹐知之乎?’對曰:‘不識也。’{曾子}曰:‘坐﹐吾語汝:君子脩禮以立志﹐則貪欲之心不來;君子思禮以脩身﹐則怠惰慢易之節不至;君子脩禮以仁義﹐則忿争暴亂之辭遠。’”【2】谓天﹑地﹑人。《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毘黎国》:“三儀靈長於宇宙﹐萬品盈生於天地﹐孰是空哉?”{汉}{扬雄}《太玄·攡》:“三儀同科﹐厚薄相劘。”{范望}注:“三儀﹐謂天﹑地﹑人也。”【3】观察天文的仪器,即黄道仪。{唐}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制造。表里三重,状如十字,由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部分构成,铜质。{贞观}七年制成,置于{凝晖阁},用以测候,已亡失。见《新唐书·天文志一》。《辽史·历象志下》:“設三儀以明度分﹐管一衡以正辰極。”

  • 上儀-汉语大词典

    上儀

    【1】最高的法则。{汉}{蔡邕}《光武济阳宫碑》:“皇代之遐迹﹐帝者之上儀﹐罔不畢舉。”{汉}{班固}《典引》:“洋洋乎若德﹐帝者之上儀﹐誥誓所不及已。”【2】隆重的礼节。{汉}{班固}《东都赋》:“至乎{永平}之際﹐重熙而累洽﹐盛三雍之上儀﹐脩衮龍之法服。”{宋}{韩琦}《辞免祫享加恩第一表》:“講上儀於宗廟﹐方成孝饗之能。”【3】崇尚仪节。上,通“尚”。{汉}{扬雄}《剧秦美新》:“夫改定神祇﹐上儀也。欽修百祀﹐咸秩也。明堂雍臺﹐壯觀也。九廟長壽﹐極孝也。”

  • 上渾儀-汉语大词典

    上渾儀

    【1】{北宋}时的一种计时器。{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太平興國}中﹐{蜀}人{張思訓}製上渾儀﹐其製與舊儀不同﹐最爲巧捷。起爲樓閣數層﹐高丈餘。以木偶爲七直人﹐以直七政﹐自能撞鐘擊鼓。又爲十二神﹐各直一時﹐至其時﹐即自執辰牌﹐循環而出。余大父{贊善公}﹐嘗入{文明殿}漏室中見之。”

  • 井儀-汉语大词典

    井儀

    【1】古代射礼的五种射法之一。《周礼·地官·保氏》“五射”{郑玄}注引{汉}{郑众}曰:“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也。”{贾公彦}疏:“井儀者﹐四矢貫侯﹐如井之容儀也。”侯﹐箭靶。

  • 五花儀-汉语大词典

    五花儀

    【1】即五花判事。{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五花儀久廢﹐三尺法略施。”原注:“故事:舍人五花判事﹐今則廢之久矣。”

  • 五儀-汉语大词典

    五儀

    【1】古代五等爵的礼仪。《周礼·春官·典命》:“掌諸侯之五儀。”{郑玄}注:“五儀﹐公﹑侯﹑伯﹑子﹑男之儀。”【2】五等。《管子·哀公》:“{孔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賢人﹐有大聖。’”{王先谦}集解:“儀﹐猶等也。”

  • 不儀-汉语大词典

    不儀

    【1】不善。《管子·侈靡》:“不儀之毋助﹐章明之毋滅。”{尹知章}注:“儀﹐善也。彼爲不善﹐無得助之爲也。”

  • 世儀-汉语大词典

    世儀

    【1】犹世范。《淮南子·齐俗训》:“{北人無擇}非{舜}﹐而自投清泠之淵﹐不可以爲世儀。”{明}{方孝孺}《御赐吴大学士画象赞》:“德爲世儀﹐文爲世師。”

  • 表儀-汉语大词典

    表儀

    【1】犹法度。《左传·文公六年》:“陳之藝極﹐引之表儀。”{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立木以示人謂之表﹐又謂之儀……表儀與藝極義相近﹐皆所以喻法度也。”《荀子·成相》:“君法明﹐論有常﹐表儀既設民知方。”《管子·明法解》:“明主者﹐一度量﹐立表儀﹐而堅守之。”【2】表率,仪范。{唐}{陆龟蒙}《幽居赋》:“{荀勗}乃天下表儀﹐{裴秀}爲朝端領袖。”《鹖冠子·学问》:“天官者﹐表儀祥兆﹐下之應也。”{陆佃}解:“百官取揆﹐故曰表儀。”

  • 兩儀-汉语大词典

    兩儀

    【1】指天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當日三才始判﹐兩儀初分;乾坤:清者爲乾﹐濁者爲坤﹐人在中間相混。”《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兩儀者﹐指其物體;下與四象(金﹑木﹑水﹑火)相對﹐故曰兩儀﹐謂兩體容儀也。”{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生矣。”《晋书·挚虞传》:“考步兩儀﹐則天地無所隱其情;準正三辰﹐則懸象無所容其謬。”【2】指阴阳﹑男女。{鲁迅}《彷徨·高老夫子》:“{蕊珠仙子}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3】借指君主的父母。《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又{安樂公主}承兩儀之澤﹐履福禄之基﹐指{南山}以錫年﹐仰北辰而永庇。”

  • 丰儀-汉语大词典

    丰儀

    【1】风度仪表。《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見你丰儀出衆﹐決非凡品﹐故此對你説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仰見車中一少年﹐丰儀瑰瑋。”{唐}{元稹}《莺莺传》:“余所善{張君}性温茂﹐美丰儀。”

  • 中儀-汉语大词典

    中儀

    【1】{唐}称礼部郎中为中仪,员外郎为小仪。{唐}{郑谷}《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儀澄澹轉中儀。”一说,指礼部员外。{明}{杨慎}《艺林伐山》卷十二:“{唐}人﹐禮部員外謂之中儀﹐主事謂之小儀。”

  • 中儀-汉语大词典

    中儀

    【1】符合礼节。《淮南子·主术训》:“能欲多者﹐文武備具﹐動静中儀。”

  • 九儀-汉语大词典

    九儀

    【1】《诗·豳风·东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毛}传:“九十其儀,言多儀也。”后因以“九儀”指聘嫁的仪节。{北周}{庾信}《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百兩言歸﹐九儀從聘。”【2】天子接待不同来朝者而制定的九种礼节。《周礼·秋官·大行人》:“以九儀辨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郑玄}注:“九儀,謂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公﹑卿﹑大夫﹑士也。”后称朝见天子之礼为九仪。{唐}{李纾}《让皇帝庙乐章·亚献终献》:“秩禮有序﹐和音既同。九儀不忒﹐三揖將終。”{宋}{柳永}《御街行·圣寿》词:“九儀三事仰天顔﹐八彩旋生眉宇。”【3】{周}代对九种命官的授命仪式。《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壹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賜則﹐六命賜官﹐七命賜國﹐八命作牧﹐九命作伯。”

  • 乾儀-汉语大词典

    乾儀

    【1】喻帝王。《晋书·后妃传论》:“方祇體安﹐儷乾儀而合德;圓舒循晷﹐配羲曜以齊明。”【2】天道;天纲。{唐}{王起}《炼石补天赋》:“定彼乾儀﹐蓋俟至聖之主。”{唐}{武则天}《唐享昊天乐》之三:“乾儀混成沖邃﹐天道下濟高明。”

  • 匪儀-汉语大词典

    匪儀

    【1】菲薄的礼物。匪,通“菲”。{明}{孙梅锡}《琴心记·赉金买赋》:“仙家有千歲之感﹐相知益百倍之光﹐謹獻匪儀﹐幸僞留意。”

  • 内儀-汉语大词典

    内儀

    【1】谓可为天下懿范的后妃言行。{唐}{刘知幾}《史通·史官建置》:“{隋}世{王劭}上疏﹐請依古法﹐復置女史之班﹐具録内儀﹐付于外省。”

  • 内儀門-汉语大词典

    内儀門

    【1】内院的仪门。仪门,{明}{清}时官宦衙署﹑府第的第二重门。《红楼梦》第五三回:“{寧國府}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内廳﹑内三門﹑内儀門並内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兩邊階下一色朱紅大高燭﹐點的兩條金龍一般。”

  • 令儀-汉语大词典

    令儀

    【1】盛美的典礼。《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周朝飨乐章》:“衣冠濟濟﹐鐘磬洋洋﹐令儀克盛﹐嘉會有章。”【2】谓整肃威仪。《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孔颖达}疏:“雖得王之燕禮﹐飲酒不至於醉。莫不善其威儀﹐令可觀望也。”【3】指美好的仪容﹑风范。{明}{谢谠}《四喜记·冰壶重会》:“玉堂重瞻令儀﹐百朋錫懽情難擬。”{唐}{司空图}《障车文》:“夫人琁躔濬發﹐金縷延長﹐令儀淑德﹐玉秀蘭芳。”{宋}{秦观}《蔡氏哀词》:“惟夫人之高誼兮﹐真一時之女英;既富有此好德兮﹐又申之以令儀。”

  • 仙儀-汉语大词典

    仙儀

    【1】指皇家的仪仗。{宋}{无名氏}《亳州回诣玉清昭应宫·导引》词:“秘文鏤玉﹐金閣奉安時﹐旌蓋儼仙儀。”{唐}{武平一}《送金城公主適西蕃》诗:“聖念飛玄藻﹐仙儀下白蘭。”

  • 佛儀-汉语大词典

    佛儀

    【1】佛像。{唐}{白居易}《如信大师功德幢记》:“幢高若干尺﹐圜若干尺﹐六隅七層﹐上覆下承。佛儀在上﹐經呪在中﹐記讚在下。皆師所囑果﹐門人奉遺志也。”

  • 來儀-汉语大词典

    來儀

    【1】比喻杰出人物的降临。{汉}{刘桢}《赠从弟》诗之三:“何時當來儀﹐將須聖明君。”{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不悟陰陽運﹐哲人忽來儀。”{南朝} {梁}{王屮}《头陁寺碑文》:“{金粟}來儀﹐{文殊}戾止。”【2】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语出《书·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孔颖达}疏:“簫韶之樂作之九成,以致鳳皇來而有容儀也。”《後汉书·左雄传》:“{漢}世良吏﹐於兹爲盛﹐故能降來儀之瑞﹐建中興之功。”{李贤}注:“{宣帝}時鳳皇五至﹐因以紀年。”{唐}{郑嵎}《z阳门诗》:“{花萼樓}南大合樂﹐八音九奏鸞來儀。”后因用以代称凤凰。《艺文类聚》卷八一引{汉}{陈琳}《迷迭赋》:“匪荀方之可樂﹐實來儀之麗閑。”《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来儀之鳥﹐肉角之獸﹐狙獷而不臻。”【3】比喻爱慕之人的来临。{南朝} {齐}{王融}《秋胡行》之七:“彼美復來儀﹐慙顔變欣矚。”《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功曹今夜府直﹐可謂良時。妾家後庭﹐即君之前垣也。若不渝約好﹐專望來儀﹐方可候晤。”

  • 來儀所-汉语大词典

    來儀所

    【1】{宋徽宗}时,设在{万岁山}用来豢养珍禽的官署名。{宋}{岳珂}《桯史·万岁山瑞禽》:“{艮嶽}初建﹐諸巨璫争出新意事土木。既宏麗矣﹐獨念四方所貢珍禽之在圃者﹐不能盡馴。有市人{薛翁}﹐素以豢擾爲優場戲﹐請于{童貫}﹐願役其間﹐許之……月餘而囿者四集﹐不假鳴而致﹐益狎玩﹐立鞭扇間﹐不復畏。遂自命局曰{來儀所}﹐招四方籠畜者﹐置官司以總之。一日{徽祖}幸是山﹐聞清道聲﹐望而羣翔者數萬焉。”

  • 修儀-汉语大词典

    修儀

    【1】古女官名。{宋}{高承}《事物纪原·嫔御命妇·修仪》:“{魏明帝}所置修儀﹐{隋煬帝}以爲九嬪。”《文献通考·帝系四》:“{魏}因{漢}法﹐母后之號皆如舊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損……{文帝}增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明帝}增淑妃﹑昭華﹑修儀。”

  • 俗儀-汉语大词典

    俗儀

    【1】世俗的仪式礼节。《新唐书·蒋乂传》:“陛下{建中}詔書﹐郡﹑縣主當婚﹐皆使有司循典故﹐毋用俗儀。”

  • 脩儀-汉语大词典

    脩儀

    【1】古女官名。{魏明帝}置。{隋煬帝}立为九嫔之一。{前蜀}{花蕊夫人}《宫词》:“脩儀承寵住龍池﹐掃地焚香日午時。”

  • 候儀-汉语大词典

    候儀

    【1】即浑天仪。古代观测天象的一种仪器。《宋史·天文志一》:“銅候儀﹐司天冬官{韓顯符}所造﹐其要本{淳風}及僧{一行}之遺法。”《旧唐书·天文志上》:“{貞觀}初﹐將仕郎直太史{李淳風}始上言靈臺候儀是{後魏}遺範﹐法制疏略﹐難爲占步。”

  • 禽儀-汉语大词典

    禽儀

    【1】犹禽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出金爵一﹑晉珠百枚﹐曰:‘他無長物﹐聊代禽儀。’”

  • 儀-汉语大词典

    “[仪]”的繁体字。《廣韻》魚羈切,平支,疑。【1】容止仪表。{唐}{韩愈}《河南卢氏墓志铭》:“爰歸得家,九子一母,婉婉有儀,柔靜以和。”《诗·大雅·烝民》:“令儀令色,小心翼翼。”{郑玄}笺:“善威儀,善顔色。”《文选·曹植<洛神赋>》:“瓌姿艷溢,儀静體閑。”{李周翰}注:“威儀體態,皆閑雅也。”【2】仪式;礼节。{唐}{崔致远}《请巡幸江淮表》:“振盛儀於歸闕,告休績於登封。”《宋史·仪卫志一》:“文謂之儀,武謂之衛。一以明制度,示等威;一以慎出入,遠危疑也。”{清}{汪琬}《王敬哉先生集序》:“至於禮樂,又往往有其義而不知習其儀,有其器而不知名其物。”《左传·昭公五年》:“是儀也,不可謂禮。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五:“开会如儀,通过了好些议程。”【3】礼制;法规。{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六》“同儀”:“{楊}注曰:‘儀謂風俗也。’{念孫}案:風俗不得謂之儀,儀謂制度也。”{宋}{苏轼}《奏告永裕陵祝文》:“國家推本{漢}儀,立郡國之廟;參用{唐}制,就佛老之祠。”{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金刚经鸠异》:“〔僧{惟恭}〕不拘僧儀,好酒多是非,爲衆僧所惡。”{清}{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之六“不掛當時黑刀食”自注:“舊時士大夫皆佩雙刀,宴飲時則懸於壁,今廢此儀矣。”《荀子·正论》:“故諸夏之國,同服同儀;蠻夷戎狄之國,同服不同制。”{汉}{扬雄}《解嘲》:“{叔孫通}起於枹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4】仪物,用于礼仪的器物。{元}{赵孟頫}《敕建大兴寺碑奉懿旨撰》:“迺若鐵石﹑瓴甓﹑髹丹﹑堊墁之物,像繪﹑旛蓋﹑函度﹑鍾磬之儀,費皆時給。”{清}{全祖望}《明太傅张公神道碑》:“荒山野冢,非有石麟﹑辟邪﹑翁仲之儀也,非有墓田﹑丙舍之寄也,然則{百成}之惓惓于此,其亦重可感也!”【5】礼物。{宋}{苏轼}《赐王宗晖生日礼物口宣制》:“受兹多儀,永錫難老。”《红楼梦》第二二回:“{湘雲}聽了,只得住下,又一面遣人回去,將自己舊日作的兩件針 線活計取來,爲{寶釵}生辰之儀。”{清}{李渔}《凰求凤·心斋》:“領了尊席,盛儀決不敢收。”如:贺仪﹑丧仪。【6】匹配。《诗·鄘风·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毛}传:“儀,匹也。”【7】谓比配。《文选·颜延之<应诏讌曲水作诗>》:“帝體麗明,儀辰作貳。”{刘良}注:“〔太子〕匹辰極以爲副貳也。”【8】弩上的描准部件。《墨子·备高临》:“〔弩〕有儀。”{孙诒让}间诂:“謂爲表以发弩。”{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墨子四》“有儀”:“儀即弩機牙後之上出者,《夢溪筆談》所謂‘望山’。以儀爲準,可窺弦矢之高下。”《淮南子·齐俗训》:“夫一儀不可以爲發,一衣不可以出歲。儀必應乎高下,衣必適乎寒暑。”{高诱}注:“儀,弩招頭也。射百發,遠近不可皆以一儀也。”【9】古代观测日影的表柱,以立木为之。《荀子·君道》:“儀正則景正。”{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儀,榦也”引{王念孙}曰:“楨﹑翰﹑儀﹑榦,皆謂立木也。”【10】仪器。《後汉书·律历志中》:“詔書下太常,令史官以儀校天,課度遠近。”{宋}{苏颂}《新仪象法要·游仪》:“其儀爲雙環,在三辰儀内。”如:浑天仪;地球仪;测绘仪。【11】取法;效法。《国语·周语下》:“王無亦鑒于{黎}{苗}之王,下及{夏}{商}之季,上不象天,而下不儀地。”{晋}{葛洪}《抱朴子·臣节》:“儀{蕭}{曹}之指揮,羨{張}{陳}之奇畫。”{康有为}《<人境庐诗草>序》:“我儀其人歟,則吾鄉{黄公度}京卿其不遠耶!”{元}{揭徯斯}《逸士陈君墓志铭》:“君娶{王氏},爲婦爲母,内外皆儀之。”【12】引申为法,作为准则。《晏子春秋·外篇下一》:“博學不可以儀世,勞思不可以補民。”{张纯一}校注:“{王}云:‘言{孔子}博學而不可爲法於世。’”{唐}{柳宗元}《南岳云峯寺和尚碑》:“〔皇帝〕乃命五嶽求厥元德,以儀于下。”【13】表率;标准;准则。《艺文类聚》卷五三引《尸子》:“夫買馬不論足力,以白黑爲儀,必無走馬矣;買玉不論美惡,以大小爲儀,必無良寶矣;舉士不論才,而以貴勢爲儀,則{伊尹}{管仲}不爲臣矣。”《孔子家语·入官》:“言之善者在所日聞,行之善者在所能爲。故君上者民之儀也,有司執政者民之表也。”{元}{戴表元}《祭徐母吴氏夫人文》:“有閨門貞淑之節,而能督飾孩稚,家儀塾範,與父師均。”《管子·任法》:“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亂之所從出;聖君所以爲天下大儀也,君臣上下貴賤皆發焉。”{尹知章}注:“君爲天下之儀表也。”【14】拟想;推测;忖度。《国语·周语下》:“儀之于民,而度之于羣生。”{汪远孙}发正:“《説文》‘儀,度也。’是‘儀’亦度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大戴礼记中》“可以表儀”:“案:儀,度也。‘可以表儀’,謂可以其形於外者揆度之。”《汉书·外戚传·许皇后》:“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诸生》:“〔諸生某〕獨籠燭行僻衖中,相去一矢地外,有紅衣女子行其前,相略甚美,心儀之:曷追及一睹華容?”《大戴礼记·四代》:“公曰:‘吾未能知人,未能取人。’子曰:‘君何不觀器視才!’公曰:‘視可明乎?’子曰:‘可以表儀。’”【15】古天子四辅之一。《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儀後丞,左輔右弼。”儀,一本作“疑”。【16】适宜。《礼记·大学》:“《诗》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孔颖达}疏:“儀,宜也。”{清}{戴震}《序剑》:“余聞君子之於物也,左之右之,維其儀之。”《文选·束晳<补亡诗序>》之六:“《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儀也。”{李善}注:“{毛萇}《诗傳》曰:‘儀,宜也。’”【17】人民,百姓。{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迺綏二縣,棃儀以康。”《隶释·汉堂邑令费凤碑》:“棃儀瘁傷,泣涕連漉。”【18】来。{晋}{颜延之}《赭白马赋》:“惟德動天,神物儀兮。”{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皇甫真人》:“后,大將子也,生于營中。生之日,有黑鳳儀于營前大黑石上。”{明}{竹痴居士}《齐东绝倒》第一出:“經年巡海内,夙夜亮天工,允執其中,瑞應儀庭鳳。”{元}{刘诜}《送范主一宪郎》诗:“翩翩鳳凰翎,終當儀九天。”【19】通“[娥]”。参见“[儀皇]”﹑“[儀景]”。【20】姓。{汉}有{仪长孺}。见《後汉书·马援传》。

  • 儀采-汉语大词典

    儀采

    【1】仪表风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衛}知生望族﹐又見儀采軒豁﹐心許之﹐而慮其靳於貲。”

  • 儀駕-汉语大词典

    儀駕

    【1】皇太后﹑皇后的仪仗。《清史稿·礼志七》:“兩宫皇太后歸政﹐{穆宗}行親政典禮﹐先期遣告天﹑地﹑廟﹑社﹐屆日陳皇太后儀駕﹑皇帝法駕鹵簿﹐設表案{慈寧宫}門。”《清会典图·舆卫九·仪车》:“皇后儀駕儀車﹐木質﹐髤以明黄。”

  • 儀鸞司-汉语大词典

    儀鸞司

    【1】{宋}代宫廷掌仪礼的官署。管皇帝祠郊庙﹑出巡﹑宴会和内廷供帐等事务。{明}初亦设有仪鸾司,职掌则异于{宋},不久罢,改置锦衣卫。参阅《明史·职官志五》。{宋}{江休復}《江邻幾杂志》卷一:“{陳執中}館伴虜使。問隨行儀鸞司緣何有此名﹐不能對。”{明}初亦设有仪鸾司﹐职掌则异于{宋}﹐不久罢﹐改置锦衣卫。

  • 儀綴-汉语大词典

    儀綴

    【1】威仪,外观。《大戴礼记·千乘》:“才武聰慧﹐治衆長卒﹐所以爲儀綴於國。”

  • 儀態萬千-汉语大词典

    儀態萬千

    【1】见“儀態萬方”。

  • 儀賢堂-汉语大词典

    儀賢堂

    【1】{南朝}{梁武帝}礼贤讲学之处。《梁书·武帝纪中》:“〔{天監}六年九月〕乙亥﹐改{閲武堂}爲{德陽堂}﹐{聽訟堂}爲{儀賢堂}。”《梁书·朱异传》:“〔{大同}〕六年﹐{异}啟於{儀賢堂}﹐奉述{高祖}《老子義》﹐敕許之。及就講﹐朝士及道俗聽者千餘人﹐爲一時之盛。”{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楼台门·仪贤堂》:“{梁武帝}謙恭待士。{大通}中﹐有四人來﹐年七十餘﹐鶉衣躡履﹐行丐經年﹐無人知者﹐帝召入{儀賢堂}﹐給湯沐﹐解御服賜之。帝問三教九流及{漢}舊事﹐了如目前。”

  • 儀灋-汉语大词典

    儀灋

    【1】见“儀法”。

  • 儀輿-汉语大词典

    儀輿

    【1】皇后﹑妃嫔所乘的肩舆。其制依次稍有别。《清会典图·舆卫九·仪舆》:“皇后儀駕儀輿﹐木質﹐髤以明黄。通高五尺九寸﹐上爲穹蓋高六寸七分﹐冠銀圓頂塗金高六寸三分;檐縱四尺七寸﹐横三尺六寸;明黄緞垂帷﹐深一尺二寸﹐四隅繫明黄絨紃﹐屬於直轅;四柱各高四尺七寸﹐縱四尺﹐横三尺;門高三尺七寸;闊二尺五寸﹐明黄緞幃﹐紅裏。中置朱座﹐高一尺五寸;倚髤明黄﹐高一尺六寸﹐繪金鳳;坐具﹐明黄緞繡彩鳳。直轅二﹐各長一丈一尺五寸;横杆二﹐各長七尺七寸﹐中爲鐵鋄金雙鳳相嚮;肩杆四﹐各長五尺二寸﹐兩端鑽以銅鋄金﹐舁以八人。”

  • 儀式-汉语大词典

    儀式

    【1】谓做典范﹑楷模。《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南海县志·梁廷栋传》:“士得位﹐當霖雨蒼生;不幸老死螢窗﹐亦當儀式州里。”【2】指测定历日的法式制度。《隋书·律历志中》:“逮於{永平}之末﹐乃復改行《四分》﹐七十餘年﹐儀式方備。”《後汉书·律历志中》:“及用《四分》﹐亦於{建武}﹐施於{元和}﹐訖於{永元}﹐七十餘年﹐然後儀式備立﹐司候有準。”【3】犹仪态。{汉}{王粲}《玛瑙勒赋》:“御世嗣之駿服兮﹐表騄驥之儀式。”【4】取法。语本《诗·周颂·我将》:“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朱熹}集传:“儀﹑式﹑刑,皆法也。”{宋}{苏辙}《皇太后答书》:“將儀式於文考﹐以教孝於諸侯。”【5】指典礼的秩序形式。{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水陸之品﹐狼藉籩豆;薦祼興俯﹐不中儀式。”{沈从文}《边城》二十:“老道士披上那件蓝麻布道袍﹐开始了丧事中绕棺仪式。”《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令{既}之{武都}”{裴松之}注引{晋}{鱼豢}《魏略》:“{楚}爲人短小而大聲﹐自爲吏﹐初不朝覲﹐被詔登階﹐不知儀式。”{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劉岳}〕不暇講求三王之制度﹐苟取一時世俗所用吉凶儀式﹐略整齊之﹐固不足爲後世法矣。”

  • 儀形-汉语大词典

    儀形

    【1】典范;楷模。{晋}{陆机}《赠冯文羆迁斥丘令》:“民之肯好﹐狂狷厲聖;儀形在昔﹐予聞子命。”《北齐书·王昕传》:“{元景}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儀形﹐安敢以親王僚寀﹐從厮養之役。”{宋}{苏轼}《告文宣王文》:“載空言於典籍﹐示後世之儀形。”【2】谓画其形貌。《文选·左思<魏都赋>》:“丹青炳焕﹐特有{温室}﹐儀形宇宙﹐歷象聖賢。”{李周翰}注:“言於{温室殿}畫天地之形﹑聖賢之象。”【3】行法规;做楷模。《魏书·广平王匡传》:“〔{匡}〕性耿介﹐有氣節。{高祖}器之謂曰:‘叔父必能儀形社稷﹐匡輔朕躬﹐今可改名为{匡}﹐以成克終之美。’”{唐}{元稹}《赠郑余庆太保》:“況朕小子獲承祖宗﹐實賴一二元老朝夕教誨﹐以儀形於四方。”【4】儀容;形体。《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德猷靡嗣﹐儀形长遞。”{李善}注:“儀形﹐容儀形體也。”{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觀{李郎}儀形器宇﹐真丈夫也。”{明}{吴承恩}《陌上佳人赋》:“吾今不暇悉其顔状﹑意態﹑風標﹑儀形。”{晋}{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從容音旨﹐優游儀形﹐廣演慈悲﹐饒益衆生。”【5】效法。《汉书·王莽传上》:“唯陛下深惟祖宗之重﹐敬畏上天之戒﹐儀形{虞}{周}之盛。”{颜师古}注:“儀形﹐謂則而象之。”

  • 儀刑-汉语大词典

    儀刑

    【1】楷模;典范。{游国恩}《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敬赋》诗:“忘身參密勿﹐忠黨樹儀刑。”{明}{方孝孺}《陈野翁字说》:“余違古人亦已久矣﹐持其身以行乎今之世﹐心恒惴惴然恐爲淺薄之歸﹐而不獲聞故老之儀刑﹐何幸乃得先生乎!”《北齐书·陈元康传》:“王教訓世子﹐自有禮法﹐儀刑式瞻﹐豈宜至是。”{清}{刘大櫆}《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杖履從容﹐示儀刑於{黄山}﹑{白嶽}之間﹐其高情逸韵﹐尤非世俗之所能及也。”【2】效法。《诗·大雅·文王》:“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朱熹}集传:“儀﹐象。刑﹐法。”{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学》:“世之言學﹐有儀刑他國者﹐有因仍舊貫得之者。”{唐}{白居易}《襄州别驾府君事状》:“故中外凡为冢婦者﹐皆景慕而儀刑焉。”{明}{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斯三人者﹐朕甚嘉之。使四海億兆﹐皆當儀刑斯人﹐垂範將來。”{晋}{陆机}《皇太子宴玄圃有令赋诗》:“儀刑祖宗﹐妥綏天保。”【3】仪容,风范。{宋}{苏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小儿致语》:“慈儉之化﹐無徳而能名;保佑之功﹐如天之難報。惟流傳於歌舞﹐庶髣髴其儀刑。”{唐}{郑万钧}《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乃數月後﹐偵其儀刑﹐稍稍顦顇。”{宋}{叶適}《王夫人画像赞》:“爾孫爾曾﹐象其儀刑。”【4】为法,做楷模。{南朝} {梁}{沈约}《答乐蔼书》:“況{文獻王}冠冕彝倫﹐儀刑内﹐自非一世辭宗﹐難或與此。”{晋}{袁宏}《後汉纪·桓帝纪一》:“德苟成﹐故能儀刑家室﹐化流天下﹐禮苟順﹐故能影響無遺﹐翼宣風化。”{明}{宋濂}《答郡守聘五经师书》:“如此之人不棄絶則已﹐安可使儀刑後進﹐執事何爲欲强之乎?”{唐}{窦庠}《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僕射》诗:“卜築三川上﹐儀刑萬井中。”{宋}{陆游}《贺谢枢密启》:“豈惟康濟於兹時﹐固足儀刑於後世。”

  • 儀鍠斧-汉语大词典

    儀鍠斧

    【1】见“儀鍠”。

  • 儀漏-汉语大词典

    儀漏

    【1】即漏刻。因漏刻是计时的仪器,故名。《宋书·律历志下》:“自非帝者有造﹐則儀漏或闕﹐豈能窮密盡微﹐纖毫不失。”《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加以親量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氂﹐心窮籌筴﹐考課推移﹐又曲備其詳矣。”

  • 儀方-汉语大词典

    儀方

    【1】古时端午节倒贴于柱上以避蛇虫的字样。{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端午爲天中節……或採百草以製藥品﹐覓蝦蟇以取蟾酥﹐書‘儀方’二字倒貼於楹﹐以辟蛇虺。”

  • 儀令-汉语大词典

    儀令

    【1】法令。《魏书·刘懋传》:“詔{懋}與諸才學之士﹐撰成儀令。’

  • 儀節-汉语大词典

    儀節

    【1】谓仪礼的程序形式。{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曾子》十篇﹐儒言純粹在《孟子》上﹐投壺儀節﹐較《小戴》爲詳。”{茅盾}《追求》一:“这是每次遇见时照例的仪节。”【2】礼法;礼节。{汉}{刘向}《列女传·楚成郑瞀》:“妾聞婦人以端正和顔爲容﹐今者大王在臺上而妾顧﹐則是失儀節也。”{汉}{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舒詳閑雅﹐儀節孔備。”{明}{唐顺之}《万古斋公传》:“其事父母﹐視寢﹐視膳﹐視藥﹐恪有儀節﹐深心欵然。”

  • 儀鍠氅-汉语大词典

    儀鍠氅

    【1】仪仗名。似旌而以儀锽爲竿。《清会典图·舆卫三·仪锽氅》:“儀鍠氅﹐五色緞相間﹐如絳引旛之制﹐蓋如旌而無帶。儀鍠氅高二尺五寸﹐竹節刃﹐銜以龍首﹐貫金鈑﹐形如雙鉞相背﹐龍首繫氅﹐杆如長壽幢之制。”

  • 儀準-汉语大词典

    儀準

    【1】法度标准。{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释争》:“是以君子舉不敢越儀準﹐志不敢凌軌等。”《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五等之典﹐雖難卒復﹐可麤立儀準以一治制。”《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七年》:“{衍}與弟{澄}﹐好題品人物﹐舉世以爲儀準。”

  • 儀氏-汉语大词典

    儀氏

    【1】指{仪狄}。《文选·张协<七命>》:“{玄石}嘗其味﹐{儀氏}進其法。”{吕向}注:“{儀氏}﹐善造酒者。”详“儀狄”。{三国} {魏}{曹植}《酒赋》:“嘉{儀氏}之造思﹐亮兹美之獨珍。”

  • 儀軫-汉语大词典

    儀軫

    【1】{战国}时纵横家{张仪}{陈轸}的并称。{章炳麟}《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秦}代{儀}{軫}之辭﹐所以異於《子虚》《大人》者﹐亦有韻無韻云爾。”

  • 儀狀-汉语大词典

    儀狀

    【1】仪容形状。{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杂记》:“{太初}詩格本高﹐又儀狀軒舉﹐丰神俊異。”《史记·儒林列传序》:“太常擇民年十八已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後汉书·明德馬皇后纪》:“{援}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儀狀髮膚﹐上中以上。”{宋}{苏洵}《上张侍郎第一书》:“進趨拜跪﹐儀狀甚野。”

  • 儀止-汉语大词典

    儀止

    【1】仪表举止。{南朝} {梁}{沈约}《齐司空柳世隆行状》:“及長﹐風質洞遠﹐儀止祥華﹐動容合矩﹐吐言被律。”《新唐书·张嘉贞传》:“{嘉貞}儀止秀偉﹐奏對偘偘﹐后異之。”{清}{刘大櫆}《张讷堂诗序》:“{中畯}既長逝﹐不可復見。見{訥堂}之儀止﹐聽其言議﹐讀其文章﹐{中畯}之聲容宛然俱在。”《太平御览》卷四八九引{晋}{裴启}《语林》:“{殷公}北征﹐朝士出送之﹐軍容甚盛﹐儀止可觀。”

  • 儀舌-汉语大词典

    儀舌

    【1】{战国}辩士{张仪}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张儀}已學而遊説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张儀}……共執{张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説,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儀}舌尚在﹐焉可忘言?”{宋}{张榘}《贺新凉·送刘澄斋制幹归京口》词:“髀肉未消{儀}舌在﹐向尊前﹐莫灑英雄淚。”

  • 儀鍠-汉语大词典

    儀鍠

    【1】指用为仪仗的斧钺。{宋}{王应麟}《玉海·车服三·仪仗》:“儀鍠﹐鉞屬﹐{秦}{漢}有之﹐{唐}用爲儀衛。”《新唐书·仪卫志上》:“黄麾仗﹐左右廂各十二部十二行……第二行﹐儀鍠﹐五色旛。”{明}{张四维}《双烈记·策勋》:“鹵簿駕頭先設。五門五岳儀鍠。”亦称“[儀鍠斧]”。《元史·舆服志二》:“儀鍠斧﹐制如斧﹐刻木爲之﹐柄以朱﹐上綴小錦旛﹐五色帶。”

  • 儀天-汉语大词典

    儀天

    【1】{宋}代所用历法之一。{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二:“本朝曆凡十變:在{建隆}則曰《應天》;在{太平興國}則曰《乾元》;在{咸平}則曰《儀天》……在{紹興}曰《統元》。”【2】与天相比配。《梁书·昭明太子传》:“〔太子〕儀天比峻﹐儷影騰光;奉祀延福﹐守器傳芳。”【3】测候天体。《文选·陆机<演连珠>》之四七:“是以儀天步晷﹐而修短可量;臨淵揆水﹐則淺深難測。”{李周翰}注:“儀﹐法……夫天體雖遠﹐可以法推者﹐疎而易知。”《晋书·阮籍嵇康等传论》:“若夫儀天布憲﹐百官從軌﹐經禮之外﹐棄而不存。”

  • 儀幹-汉语大词典

    儀幹

    【1】仪容体格。《新唐书·杨慎矜传》:“{慎矜}兄弟友愛﹐事姊如母﹐儀幹皆秀偉﹐愛賓客﹐標置不凡﹐著稱於世。”{元}{赵孟頫}《杜氏新茔之碑》:“祖諱{松}……儀幹雄偉﹐以勇略聞。”《明史·儒林传二·陈献章》:“{獻章}儀幹修偉﹐右頰有七黑子。”

  • 儀態萬方-汉语大词典

    儀態萬方

    亦作“[儀態萬千]”【1】形容文章的丰富多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而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晩{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2】极言仪态美丽多姿。语本{汉}{张衡}《同声歌》:“素女爲我師,儀態盈萬方。”{郑振铎}《埃娥》五:“天上的黑云已经披离的四散了﹐孔雀的尾翎﹐仪态万方的在空中放射着光彩。”{秦牧}《艺海拾贝·菊花与金鱼》:“每次观赏菊花和金鱼展览的时候﹐我都深深地体会到‘丰富’的含义﹐那场面真可以说是仪态万千了。”{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银雁》:“夜夢王女至﹐烟鬟霧鬢﹐儀態萬方。”{冰心}《再寄小读者》五:“而眼前一片无边的海水﹐更永远是反映着空阔的天光﹐变幻无极﹐仪态万千。”

  • 儀則-汉语大词典

    儀則

    【1】法则。{清}{曾国藩}《钞朱子<小学>书後》:“其自能言之後﹐凡灑掃應對﹐飲食衣服﹐無不示以儀則。”{汉}{班彪}《北征赋》:“達人從事﹐有儀則兮;行止曲申﹐與時息兮。”《庄子·天地》:“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

  • 儀囊-汉语大词典

    儀囊

    【1】{隋}代御史中丞前,仪卫所执,接受弹章﹑诉辞的袋子。《隋书·百官志上》:“其尚书令﹑僕﹑御史中丞﹐各給威儀十人。其八人武冠絳韝﹐執青儀囊在前。囊題曰:‘宜官吉’﹐以受辭訴。一人緗衣﹐執鞭杖﹐依列行﹐七人唱呼入殿﹐引喤至階。一人執儀囊﹐不喤。”

  • 儀律-汉语大词典

    儀律

    【1】法规。{宋}{叶適}《高永州墓志铭》:“公風神峻美﹐雖巾屐疎散﹐亦就儀律。”

  • 儀飾-汉语大词典

    儀飾

    【1】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晋书·礼志下》:“{康帝}{建元}元年﹐納皇后{褚氏}……又詔曰:‘舊制既難準﹐且於今而備﹐亦非宜。府庫之儲﹐惟當以供軍國之費耳。法服儀飾粗令具﹐其餘兼副雜器停之。”《世说新语·容止》“{左太沖}絶醜”{刘孝标}注引《续文章志》:“{思}貌醜顇﹐不持儀飾。”{郭沫若}《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日本}人以五月为男童节(以三月为女儿节)﹐一家有多少男童﹐便挂多少鲤鱼。这不用说是{中国}的鲤鱼跳龙门的演化﹐但用以为端午的一种仪饰﹐在{中国}不知道有没有它的母家。”

  • 儀度-汉语大词典

    儀度

    【1】仪容风度。{明}{李东阳}《侍读陆公行状》:“〔{陸鉞}〕敷納詳懇﹐儀度莊飭。”《明史·王观传》:“〔{王觀}〕性耿介﹐儀度英偉﹐善談論。”{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三:“{高宗}見其儀度俊雅﹐聲音清亮﹐乃曰:‘若輩中安得此解人?’”{金}{王若虚}《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蓋秩滿來府﹐始獲拜之﹐儀度表表﹐望而知其不凡。”【2】浑天仪的度数。用以测日月星辰的行度。《後汉书·明帝纪》:“朕奉郊祀﹐登靈臺﹐見史官﹐正儀度。”{李贤}注:“儀謂渾儀﹐以铜爲之﹐置於靈臺﹐王者正天文之器也。度謂日月星辰之行度也。”《後汉书·律历志中》:“當據儀度﹐下參晷景。”《东观汉记·明帝纪》:“登靈臺﹐正儀度。”【3】礼仪法度。{宋}{曾巩}《光禄少卿晁公墓志铭》:“{閭丘}夫人爲身治家﹐皆應儀度。”{宋}{叶適}《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宏詞人世號選定兩制﹐其初爲職事官﹐養歲月﹐熟儀度而已。”

  • 儀導-汉语大词典

    儀導

    【1】导引,开路的仪仗。《晋书·五行志下》:“{元興}三年﹐{永安皇后}至自{巴陵}﹐將 設儀導入宫﹐天雷震﹐人馬各一俱殪焉。”

  • 儀禮-汉语大词典

    儀禮

    【1】礼仪,礼节。《史记·孝武本纪》:“自得寶鼎﹐上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絶﹐莫知其儀禮。”《隋书·礼仪志一》:“{秦氏}以戰勝之威﹐并吞九國﹐盡收其儀禮﹐歸之{咸陽}。”《南史·儒林传·沈文阿》:“尋領步兵校尉﹐兼掌儀禮。”

  • 儀廙-汉语大词典

    儀廙

    【1】{三国}{魏}{丁仪}{丁廙}兄弟的合称。二人有才名。{清}{冯桂芬}《沈汝松时文序》:“生早食餼﹐譽雋一黌﹐與兄{汝枚}﹐有{儀}{廙}之目﹐人咸以遠到期之。”

  • 儀康-汉语大词典

    儀康

    【1】{仪狄}{杜康}的并称。古代传说中,二人以善酿著名。{宋}{周必大}《胡从周季怀皆许送白酒弥旬不至戏成长韵》:“{儀}{康}久廢祠﹐釀具散莫糾。”

  • 儀門-汉语大词典

    儀門

    【1】{明}{清}官署﹑邸宅大门内的第二重正门。{元}{高文秀}《谇范叔·楔子》:“這是儀門前﹐且莫過去﹐我試看咱。”《明会典·礼部十七·官员礼》:“新官到任之日……先至神廟祭祀畢﹐引至儀門前下馬﹐具官服﹐從中道入。”《江宁府志·建置·官署》:“其制大門之内爲儀門﹐儀門内爲蒞事堂。”《红楼梦》第三回:“{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衆老婆們放下車簾……入一黑油漆大門内﹐至儀門前﹐方下了車。”

  • 儀秦-汉语大词典

    儀秦

    【1】{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苏秦}的并称。{明}{秦樓外史}《男王后》第四折:“這的是拿奸頭抵全﹐捉賊真贜見·這其間使不得{儀}{秦}辯﹐拼了個貶{潮陽}八千。”{汉}{扬雄}《法言·渊骞》:“亂而不解﹐{子貢}恥之;説而不富貴﹐{儀}{秦}恥之。”{元}{雅琥}《上执政》诗:“正言期{董}{賈}﹐枉道恥{儀}{秦}。”{清}{唐甄}《潜书·用贤》:“京朝之官﹐陷人奪位﹐援黨助己﹐傾害之術﹐巧於{儀}{秦}。”

  • 儀羽-汉语大词典

    儀羽

    【1】儀禽。凤凰的别称。{唐}{无名氏}《审乐知政赋》:“集九成而儀羽自降﹐立六變而致物斯定。”【2】比喻美德善行可为人表率。语本《易·渐》:“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爲儀。”{孔颖达}疏:“其羽可用爲物之儀表,可貴可法也。”{宋}{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觀夫二十年間﹐相繼登科﹐而魁甲英雄﹐儀羽臺閣﹐蓋翩翩焉。”

  • 儀橋-汉语大词典

    儀橋

    【1】桥名。故址在今{四川省}{遂宁县}。{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九:“古者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今{遂甯府}譙門之外有橋曰{儀橋}﹐不知何時所造﹐上加欄楯﹐道分爲三﹐尚彷彿古人之意。謂之儀者﹐猶儀門也。”

  • 儀景-汉语大词典

    儀景

    【1】指月亮。儀,通“娥”。娥,{嫦娥}。{清}{魏源}《出都前夕夜步月下》诗:“儀景圓缺間﹐迹留影忽逝。”

  • 儀韶-汉语大词典

    儀韶

    【1】宫廷乐章的美称。语本《书·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孔}传:“韶,{舜}樂名。”{元}{张翥}《寄题顾仲瑛玉山》诗:“入貢徠符紱﹐儀韶下鳳凰。”

  • 儀象-汉语大词典

    儀象

    【1】以仪器观测天象。{宋}{苏颂}《进仪象状》:“臣竊以儀象之法﹐度數備存﹐而日官所以互有論訴者﹐蓋以器未合古﹐名亦不正。”{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聖人仰觀俯察﹐休咎之徵鑒諸儀象。”《晋书·天文志上》:“《春秋文曜钩》云:‘{唐堯}即位﹐{羲和}立渾儀。’此則儀象之設﹐其來遠矣。”《明史·天文志一》:“璿璣玉衡爲儀象之權輿﹐然不見用於三代。”【2】形象。{章炳麟}《文学总略》:“及夫立體建形﹐向背同現﹐文字之用﹐又有不周﹐于是委之儀象。儀象之用﹐足以成體﹐故鑄銅雕木之術興焉。”【3】以为模式。《韩诗外传》卷二:“君子容色﹐天下儀象而望之。”

  • 儀司-汉语大词典

    儀司

    【1】泛称地方司法机构。{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適{浙}來一傖父﹐與一詞客争寵﹐合{江}右某孝廉互謀﹐使酒駡座﹐訟之儀司﹐誣以盜匿金犀酒器﹐意在逮辱{眉娘}也。”

  • 儀表-汉语大词典

    儀表

    【1】表柱。立木为之,用于测日影,候天象。《後汉书·律历志下》:“曆數之生也﹐乃立儀表以校日景。景長則日遠﹐天度之端也。”{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智力有限﹐持尋尺之儀表﹐仰測穹蒼﹐安能洞悉而無疑?”【2】人的外表。指容貌﹑姿态﹑风度等。《诗·卫风·硕人》“碩人其頎”{汉}{郑玄}笺:“言{莊姜}儀表長麗俊好﹐頎頎然。”{南朝} {梁}{沈约}《豫章文宪王碑》:“公德惟民望﹐位冠朝首﹐儀表瑰雄﹐風神秀傑。”{元}{曾瑞卿}《留鞋记·楔子》:“因小生學成滿腹文章﹐更兼儀表不俗﹐今年春榜動﹐選場開﹐奉父母嚴命特來上朝應舉。”{峻青}《海啸》第四章十二:“他那威严的仪表﹐沉雷般的声音﹐有着一种逼人的力量。”【3】准则;法式;楷模。{汉}{王逸}《离骚叙》:“終没以來﹐名儒博達之士﹐鑄造詞賦﹐莫不擬則其儀表﹐祖式其模範。”《管子·形势》:“法度者﹐萬民之儀表也;禮義者﹐尊卑之儀表也。”{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司空﹑僕射﹐實百僚之儀表也﹐奈何與黥卒坐對!”{朱德}《游罗冈祠》诗:“忠心爲國聲名在﹐儀表堪稱後世師。”【4】指为准则,为法式,做楷模。{宋}{苏轼}《徐州谢邻郡陈彦升启》:“紀綱千載﹐儀表一方。”{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沈光》:“又如《太白酒樓記》等文﹐皆儀表於後世。”【5】测定温度﹑气压﹑电量﹑血压﹑流量等仪器的统称。外形似计时的表,能由刻度直接显示数值。{碧野}《在江汉平原上》:“姑娘夜读了一阵﹐望了望抽水机的仪表。”【6】机弩部件之一,用于瞄准。《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善射者有儀表之度﹐如工匠有規矩之數﹐此皆所得以至於妙。”{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曰:〕‘願聞望敵儀表﹑投分飛矢之道。’{音}曰:‘夫射之道﹐從分望敵﹐合以參連……遠近高下﹐求之銖分。”

  • 儀盆-汉语大词典

    儀盆

    【1】盥盆。{汉}代皇帝出行时,随从捧之。《朱子语类》卷一一二:“{漢}世禁中侍衛亦是士大夫﹐以{孔安國}大儒而執唾盂﹐雖儀盆亦是士人執之。”

  • 儀衡-汉语大词典

    儀衡

    【1】测度衡量。{晋}{阮籍}《东平赋》:“製規矩以儀衡兮﹐占我龜以觀省。”【2】指观测仪器。{清}{俞正爕}《癸巳类稿·盖地海论》:“日月所不照﹐陰陽所不至﹐日精所不及﹐儀衡所不測﹐皆爲之説﹐虚誕無徵﹐是亦{鄒子}瀛海之類也。”

  • 儀位-汉语大词典

    儀位

    【1】礼仪﹑爵位。语本《周礼·夏官·大司马》:“設儀辨位,以等邦國。”{郑玄}注:“儀謂諸侯及諸臣之儀。辨,别也。别尊卑之位。”《春秋·桓公十六年》“夏四月”{宋}{胡安国}传:“夫亂之所由生也﹐則儀位以爲階。《春秋》防微杜漸﹐尤嚴於名。”

  • 儀序-汉语大词典

    儀序

    【1】礼仪的秩序。《後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夷吾}〕後以行春乘柴車﹐從兩吏﹐{冀州}刺史上其儀序失中﹐有損國典﹐左轉{下邳}令。”{晋}{张华}《食举东西厢乐诗》之二:“濟濟朝位﹐言觀其光﹐儀序既以時﹐禮文焕之彰。”

  • 儀望-汉语大词典

    儀望

    【1】仪容;外表。《北齐书·孝昭帝纪》:“身長八尺﹐腰帶十圍﹐儀望風表﹐迥然獨秀。”《北史·崔子豹传》:“〔{子瞻}{子約}〕儀望俱華﹐儼然相映。諸沙門竊窺之﹐以爲二天人也。”《魏书·裴延儁传》:“〔子{夙}〕沈雅有器識﹐儀望甚偉﹐{孝文}見而異之。”

  • 儀渠-汉语大词典

    儀渠

    【1】古国名。《列子·汤问》:“{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積而焚之﹐燻則煙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爲孝子。”

  • 儀章-汉语大词典

    儀章

    【1】仪节。{明}{陈子龙}《寓言》诗之二:“{魯國}有腐儒﹐行止如清狂。拜虎求不嚙﹐揖蛇求不傷。二物頗威厲﹐豈欲貴儀章?”{宋}{张载}《正蒙·三十》:“祝史所任﹐儀章器數而已。”

  • 儀仗-汉语大词典

    儀仗

    【1】指用于仪卫或赛会的武器﹑旗帜﹑伞﹑扇等。{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三国演义》第八回:“〔{董卓}〕自此愈加驕横﹐自號爲‘尚父’﹐出入僭天子儀仗。”{清}{昭槤}《啸亭杂录·马彪》:“少無賴﹐嘗衝突{固原}提督儀仗﹐提督命杖於轅門。”《晋书·五行志上》:“{王敦}在{武昌}﹐鈴下儀仗生華如蓮華﹐五六日而萎落。”{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皇太子纳妃》:“皇太子納妃﹐鹵部儀仗﹐宴樂儀衛。妃乘厭翟車﹐車上設紫色團蓋……四馬駕之。”【2】指游行队伍前列所举的旗帜﹑标志等。

  • 儀官-汉语大词典

    儀官

    【1】泛称掌礼仪的官。{清}{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六月》:“鸞儀衛馴象所﹐放三伏日﹐儀官具履服﹐設儀仗鼓吹﹐導象出{宣武門}西牐水濱浴之。”{清}{龚自珍}《上海张青琱文集叙》:“雜事記五篇﹐述所當日儀官未定之事﹐可以廣異聞。”

  • 儀衍-汉语大词典

    儀衍

    【1】{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与{公孙衍}的并称。{清}{褚人穫}《坚瓠七集·丈夫化女子》引{明}{徐声远}诗:“{儀}{衍}從來是妾婦﹐鬚眉空自稱男兒。”

  • 儀幕-汉语大词典

    儀幕

    【1】指赞理地方政务的幕职。{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五:“{彌性}坐廢二十餘年﹐逮{秦檜}殂﹐始獲昭雪……以疾終於{淮東}儀幕。”

  • 儀迓-汉语大词典

    儀迓

    【1】谓排列仪仗以迎客。《宋书·庾登之传》:“{豫章}與{臨川}接境﹐郡又華大﹐儀迓光赫﹐土人並驚歎焉。”

  • 儀仗隊-汉语大词典

    儀仗隊

    【1】手持仪仗的队伍。以卫兵组成。现代则专用于迎送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宾。亦指典礼或游行中由群众组成,手持旗帜﹑花束﹑标志等物的队伍。{{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每次出游﹐满街都是仪仗队﹐长二十余里。”{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五章:“从月台到车站外面﹐警察排成两行﹐脸对着脸整齐齐地站着﹐仿佛仪仗队一样。”

  • 儀訓-汉语大词典

    儀訓

    【1】仪礼﹑训诫。{唐}{李百药}《太穆皇后哀册文》:“極寰宇之儀訓﹐播音聲於先後。”《後汉书·列女传·周郁妻》:“少習儀訓﹐閑於婦道。”

  • 儀極-汉语大词典

    儀極

    【1】宇宙的极则;自然的规律。语本《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陛下功冠邃古﹐化侔儀極﹐恭承神祇﹐嚴奉宗稷。”

  • 儀牀-汉语大词典

    儀牀

    【1】犹言灵床。{唐}{曹唐}《哭陷边许兵马使》诗:“除卻《陰符》與兵法﹐更無一物在儀牀。”

  • 儀制-汉语大词典

    儀制

    【1】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唐}{元稹}《五品女乐判》:“榮沾五命﹐始用判懸;僭越三人﹐終乖儀制。”《事物纪原·库务职局·仪制令》引{宋}{孔平仲}《谈苑》:“{太平興國}中﹐{孔承恭}爲大理正﹐上言儀制﹐令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望令於兩京諸州要害處刻榜以揭之。”{清}{钮琇}《觚賸续编·预草典礼》:“{康熙}二十六年十月﹐{文皇后}賓天﹐上詢儀制於宗伯﹐倉促無以應。”《汉书·郊祀志下》:“{漢}興之初﹐儀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復立{北}畤。”【2】官名。{明}{清}属礼部。《清史稿·职官志一》:“{天聰}五年﹐設禮部。{順治}元年﹐置尚書﹑侍郎各官……儀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明史·职官志一》:“儀制分掌諸禮文﹑宗封﹑貢舉﹑學校之事。”【3】仪态,形制。{宋}{苏轼}《应梦罗汉记》:“明日至{岐亭}﹐過一廟中﹐有阿羅漢像﹐左龍右虎﹐儀制甚古﹐而面爲人所壞。”

  • 儀注-汉语大词典

    儀注

    【1】指测天的法式。《後汉书·律历志中》:“{衡}{興}參案儀注﹐考往校今﹐以爲《九道法》最密。”【2】制度;仪节。{南朝} {梁}{沈约}《议乘舆升殿疏》:“正會儀注﹐御出乘輿至{太極殿}前﹐納舄升階。”{茅盾}《锻炼》九:“这也不知是何年何月定下来的仪注﹐如果不把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再盖上一块白布﹐那会议就不够正式。”《南史·陈鄱阳王伯山传》:“{武帝}時﹐天下草創﹐諸王受封﹐儀注多闕。”{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张耆}〕第八子{得一}知{貝州}﹐{王則}反﹐不能死節﹐又爲之制定儀注﹐伏誅。”{明}{张煌言}《建夷宫词》之七:“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 儀部-汉语大词典

    儀部

    【1】用为对礼部主事及郎中的别称。{清}{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薦紳則{金壇周}儀部{鑣}實主之。”{清}{全祖望}《明太傅大学士张公神道碑侧记》:“儀部甫受一命於荒朝﹐舍生恐後﹐其有光於師門﹐不亦大乎!”【2】{明}初礼部所属四部之一。《明史·职官志一》:“初﹐{洪武}元年置禮部。六年設尚書一人﹐侍郎二人。分四屬部:總部﹑祠部﹑膳部﹑主客部……二十二年改總部爲儀部。二十九年改儀部﹑祠部﹑膳部爲儀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舊﹐俱稱爲清吏司。”

  • 儀矩-汉语大词典

    儀矩

    【1】仪法规矩。{宋}{宋祁}《宋景文笔记·释俗》:“{齊}{魏}間以人有儀矩可喜者﹐謂之庯峭﹐蓋庯峻也。”{秦}{李斯}《碣石刻石》:“羣臣誦烈﹐請刻此石﹐垂著儀矩。”{清}{恽敬}《与纫之论文书》:“吾宗之能學者不數人﹐能學而行復有儀矩者益不數人。”{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我的剪辫﹐却并非因为我是{越}人﹐{越}在古昔﹐‘断发文身’﹐今将效之﹐以见先民仪矩﹐也毫不含有革命性。”{三国} {魏}{曹植}《鹖赋》:“甘沈隕而重辱﹐有節士之儀矩。”

  • 儀宇-汉语大词典

    儀宇

    【1】仪容;器量。《新唐书·王璠传》:“儀宇峻整﹐著稱于時。”

  • 儀服-汉语大词典

    儀服

    【1】礼服。《太平广记》卷三八三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吏朱衣紫帶﹐玄冠介幘﹐或所被著﹐悉珠玉相連結﹐非世中儀服。”《後汉书·皇后纪附皇女传序》:“{漢}制﹐皇女皆封縣公主﹐儀服同列侯。”《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媒婆歸報﹐同僉大喜﹐便叫{拜住}盛飾儀服﹐到宣徽家來。”《魏书·刘骏传》:“{義宣}閉船大泣﹐因而迸逸。走至{江陵}﹐{荆州}司馬{竺超民}具儀服迎之。”《尸子》卷下:“{仲尼}志意不立﹐{子路}侍﹐儀服不修。”

  • 儀繖-汉语大词典

    儀繖

    【1】指用为仪仗的伞。《南齐书·始安贞王遥光传》:“先是{遥光}行還入城﹐風飄儀繖出城外。”

  • 儀鍾-汉语大词典

    儀鍾

    【1】指音制标准的乐钟。《北史·魏临淮王谭传》:“又有儀鍾十四﹐虚懸架首﹐初不叩擊﹐今便删廢﹐以從正則。”

  • 儀文-汉语大词典

    儀文

    【1】礼仪形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蔡专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国文》:“{京}{津}之輿論……大抵于{袁公}南行就職之舉﹐甚爲輕視﹐或謂之儀文﹐或謂之少數人之意見。”{唐}{张九龄}《请行郊礼疏》:“聖朝典則﹐盛世儀文﹐亦云咸備﹐可謂無遺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先生襟懷蕭散﹐僕亦倦於儀文﹐但得神交﹐何必定在形骸之内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燈燭輝煌﹐儀文璀璨﹐好不富貴!”

  • 儀同三司-汉语大词典

    儀同三司

    【1】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贙}字{翔威}……官歷{欽江}開國公﹐至正議大夫﹐儀同三司。”亦省称“[儀同]”。《後汉书·邓隲传》:“{延平}元年﹐拜{鄧隲}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始自{騭}也。”《陈书·高祖本纪上》:“{景}儀同{盧輝畧}開{石頭}北門來降。”{唐}{张说}《齐卢思道碑》:“公節義獨存﹐侍從趣{鄴}﹐告至行賞﹐授儀同三司。”{宋}{孔平仲}《续世说·纰漏》:“{隋}{劉臻}爲儀同﹐有{劉納}者亦爲儀同﹐俱爲太子學士﹐情好甚密。”

  • 儀相-汉语大词典

    儀相

    【1】仪表容貌。{唐}{寒山}《诗》之五八:“我見世間人﹐堂堂好儀相。不報父母恩﹐方寸底模樣?”

  • 儀品-汉语大词典

    儀品

    【1】威儀与品节。{唐}{司空图}《唐宣州观察使王公行状》:“極天人之儀品﹐不陷於浮;挺文學之宗師﹐不炫其價。”【2】礼制;品级。{晋}{葛洪}《抱朴子·疾谬》:“〔若問以〕朝廷宗廟之大禮﹐郊祀禘祫之儀品……则怳悸自失﹐喑嗚俛仰﹐蒙蒙焉﹐莫莫焉。”《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二年》:“然{雄}朝無儀品﹐爵位濫溢。”《宋史·职官志二》:“{元祐}三年﹐復置南﹑北院使﹐儀品恩數如舊制。”《汉书·梅福传》:“{叔孫通}遁{秦}歸{漢}﹐制作儀品。”

  • 儀貌-汉语大词典

    儀貌

    【1】形容;外貌。{明}{沈德符}《野獲编·吏部·任子为郎署》:“{瞿}與先人厚善﹐予亦識其儀貌。”《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之問}偉儀貌﹐雄於辯。”{汉}{刘向}《列女传·齐女傅母》:“儀貌壯麗﹐不可不自脩整﹐衣錦絅裳﹐飾在輿馬﹐是不貴德也。”

  • 儀尚-汉语大词典

    儀尚

    【1】{战国}时{张仪}与{靳尚}的并称。二人为{屈原}外交﹑政治主张的敌对者。{南朝} {宋}{颜延之}《祭屈原文》:“謀折{儀}{尚}﹐貞蔑{椒}{蘭}。”

  • 儀數-汉语大词典

    儀數

    【1】礼仪规定的等级。{宋}{曾巩}《膳部制》:“牲豆酒膳﹐辨其儀數而修其政。”{宋}{曾巩}《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視儀數於三台﹐超爵名於五等。”

  • 儀臺-汉语大词典

    儀臺

    【1】泛称行礼仪的高台。{清}{俞樾}《诸子平议·庄子二》“雖有義臺路寢”:“{樾}謹按:義﹐{徐}音儀﹐當從之……儀臺猶言容臺。《淮南子·覽冥篇》‘容臺振而掩覆’﹐{高}注曰:‘容臺﹐行禮容之臺’。‘儀’與‘容’異名同實﹐蓋是行禮儀之臺﹐故曰儀臺也。”{元}{袁桷}《上京杂咏再次韵》之四:“晨起儀臺立﹐烟青望眼迷。草低鷹側目﹐車逼馬迴蹄。”【2】古台名。旧址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史记·魏世家》:“{魏惠王}六年﹐伐取{宋}{儀臺}。”{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一作‘義臺’。”{司马贞}索隐:“按《年表》作‘義臺’。”

  • 儀測-汉语大词典

    儀測

    【1】测度。《宋史·乐志十四》:“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不可儀測﹐矧可强名。”

  • 儀鸞殿-汉语大词典

    儀鸞殿

    【1】宫殿名。{隋}{大业}间有野雀飞集{宝城}朝堂前,有人为奉承皇帝,诈称鸾凤来临,因于其地建{仪鸾殿}。《唐六典·工部·尚书》:“〔皇宫〕其西北出曰{洛陽門}﹐其内曰{德昌殿}﹐北曰{儀鸞殿}。”

  • 儀轡-汉语大词典

    儀轡

    【1】犹言法驾。{晋}{曹毗}《黄帝赞诗》:“儀轡灑長風﹐蹇裳躡紫宸。”

  • 儀操-汉语大词典

    儀操

    【1】仪容节操。《文选·傅毅<舞赋>》:“修儀操以顯志兮﹐獨馳思乎杳冥。”{李周翰}注:“脩整儀容﹐端理節操﹐以明其志。”《後汉书·文苑传·边让》:“美儀操之姣麗兮﹐忽遺生而忘老。”

  • 儀軌-汉语大词典

    儀軌

    【1】礼法规矩。{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周书·周惠达传》:“{惠達}與禮官損益舊章﹐至是儀軌稍備。”《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諸葛亮}之治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示權制。”

  • 儀型-汉语大词典

    儀型

    同“[儀刑]”【1】做楷模,做典范。《元典章·礼部三·祭祀》:“已上係自古忠義直烈﹐儀型後世﹐贊揚風化者﹐故歷代載於祀典。”{清}{曾国藩}《送唐先生南归序》:“考乎其從遊之徒﹐則踐規蹈矩﹐儀型鄉國。”【2】楷模;典范。{太平天囯}{{汪吉人}等}《军次实录序》:“故凡其意之所及﹐筆之所書﹐無不誠心佩服﹐奉爲儀型。”{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簡牘儀型在﹐兒童箋刻勞。今誰主文字﹐公合把旌旄。”{明}{薛蕙}《送杨石斋》诗:“事業存鍾鼎﹐儀型照簡編。”【3】仪容。{清}{李长盛}《过史公墓》:“途過丞相墓﹐再拜想儀型。正氣經天地﹐孤忠貫日星。”{宋}{苏轼}《滕达道挽词》之二:“骯髒儀型在﹐驚呼歲月遒。”

  • 儀典-汉语大词典

    儀典

    【1】礼法;仪式。{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是時{淵聖皇帝}猶未入儲宫也﹐初以皇長子而行冠。於是天子御{文德殿}﹐百僚在位﹐命官行三加禮畢當命字﹐儀典甚盛。”《宋书·蔡廓传》:“時中書令{傅亮}任寄隆重﹐學冠當時﹐朝廷儀典﹐皆取定於{亮}﹐每咨{廓}然後施行。”{元}{施惠}《幽闺记·罔害皤良》:“主司儀典﹐出納綸音。”

  • 儀衞-汉语大词典

    儀衞

    【1】仪仗与卫士的统称。{前蜀}{杜光庭}《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仰堂宇之威容﹐覩四垣之儀衞。”《宋史·仪卫志一》:“{徽宗}{政和}三年﹐議禮局上{大慶殿}大朝會儀衞。”{清}{戴名世}《孑遗录》:“{史可法}以父喪歸﹐繼{可法}者爲{鄭二陽}。{二陽}行軍﹐儀衞甚盛。”《魏书·李元护传》:“若喪過{東陽}﹐不可不好設儀衞﹐哭泣盡哀﹐令觀者改容也。”

  • 儀比-汉语大词典

    儀比

    【1】比拟;比匹。《文选·宋玉<高唐赋>》:“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李善}注:“言殊異於常﹐無物可儀比﹐比﹐類也。”

  • 儀的-汉语大词典

    儀的

    【1】目标;目的。{唐}{刘知幾}《史通·辨识》:“兼斯具美﹐督彼羣才﹐使夫載言記事﹐藉爲模楷;搦管操觚﹐歸其儀的:斯則可矣。”《韩非子·用人》:“釋儀的而妄發﹐雖中小不巧。”{鲁迅}《坟·人之历史》:“举其要旨﹐首为人择﹐设有人立一定之仪的﹐择动物之與相近者育之﹐既得苗裔﹐則又育其子之近似﹐历年既永﹐宜者遂传。”

  • 儀物-汉语大词典

    儀物

    【1】指用于礼仪的器物。语本《书·洛诰》:“儀不及物。”{孔}传:“威儀不及禮物。”《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漢}家儀物﹐其盛如此。我得於此殿坐﹐豈非真天子邪!”{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三:“{晋}{王導}以儀物鼓吹求助於{鍾山}之神以禦{苻堅}。”《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这属于旧时丧事迷信之一的仪物。”{宋}{钱愐}《钱氏私志》:“聞國初貴主乘﹐{元祐}後不鑄印﹐無乘馬儀物。”

  • 儀儀-汉语大词典

    儀儀

    【1】仪态整肃貌。{汉}{扬雄}《法言·孝至》:“麟之儀儀﹐鳳之師師﹐其至矣乎!”{唐}{皮日休}《九夏歌·肆夏》:“愔愔清廟﹐儀儀袞服。”{宋}{王安石}《内翰沈公墓志铭》:“{沈公}儀儀﹐德義孔時。”

  • 儀坤-汉语大词典

    儀坤

    【1】{唐}代为未祔庙皇后所立的祀庙名。《宋史·宋绶传》:“詔定{章獻明肅}﹑{章懿太后}祔廟禮﹐{綬}援《春秋》考{仲子}之宫﹑{唐}{儀坤廟}故事﹐請别築宫曰{奉慈廟}以安神主。”《旧唐书·礼仪志五》:“時又追尊{昭成肅明}二皇后﹐於{親仁里}别置{儀坤廟}。”【2】称皇后庙的祀乐。《金史·乐志》:“諸室之曲……{昭德皇后}廟曰《儀坤》﹐{世宗}曰《大鈞》。”

  • 儀鸞-汉语大词典

    儀鸞

    【1】官署名。{五代}{梁}称仪鸾院,置仪鸾院使,掌鹵簿仪仗。{宋}称仪鸾司,属卫尉寺,掌管祀郊庙﹑出巡﹑宴会等所用帐幕。{宋}{黄庭坚}《观伯时画马》诗:“儀鸞供帳饕蝨行﹐翰林濕薪爆竹聲。”《新五代史·汉臣传·聂文进》:“遷右領軍大將軍﹐入謝﹐召諸將軍設食朝堂﹐儀鸞﹑翰林﹑御廚供帳飲食﹐{文進}自如﹐有司不敢劾。”【2】指{仪鸾殿}。《唐会要·祥瑞上》:“{隋煬帝}好聞祥瑞﹐嘗有野雀集於殿上……奏爲鸞﹐{煬帝}不究直虚﹐即以爲瑞﹐仍名此殿爲{儀鸞}。”

  • 儀廟-汉语大词典

    儀廟

    【1】宗庙。{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碑碣》:“墓前碑碣﹐未详所起。按儀廟中有碑﹐所以繫牲﹐並視日景。”

  • 儀刀-汉语大词典

    儀刀

    【1】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历代形制不一。《清会典图·舆卫二·仪刀》:“儀刀﹐鍊鐵﹐通長三尺七寸三分﹐刃長二尺四寸八分﹐木柄長一尺二寸五分﹐端繫緑緌﹐鞘長二尺七寸五分﹐通鞔緑沙魚皮﹐銎及鉛皆塗金﹐鏤花文﹐繫以黄鹿皮﹐懸於革帶﹐帶飾亦塗金。”《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元年》:“{皇城}留守{郭皎}奏:‘諸司儀仗有鋒刃者﹐請皆輸軍器使﹐遇立仗别給儀刀。’”{胡三省}注:“儀刀﹐以木爲之﹐以銀装之﹐具刀之儀而已。”

  • 儀鳳-汉语大词典

    儀鳳

    【1】指{元}代管理乐工的机构仪凤司。{元}{杨允学}《滦京杂咏》卷上之四四:“儀鳳伶官樂既成﹐仙風吹送下{蓬}{灜}。”原注:“儀鳳司﹐天下樂工隸焉。”【2】{南京}城门名。{太平天囯}{李秀成}《自述》:“將{南京}四面圍困﹐七日破{儀鳳門}﹐開道破城而進。”【3】凤凰的别称。语本《书·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宋}{苏轼}《延和殿奏新乐赋》:“歌曲既登﹐將歎貫珠之美;韶音可合﹐庶觀儀鳳之來。”{明}{梁辰鱼}《浣纱记·治定》:“懽聲擁﹐風教崇。看郊藪游麟﹐闕庭儀鳳。”{唐}{张正元}《南风之薰赋》之一:“始斯人之解愠﹐倐儀鳳以員來。”{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陳來章}先生﹐余姻家也。嘗得一古硯﹐上刻雲中儀鳳形。”【4】{晋}宫中楼名。《初学记》卷二四引《晋宫阁名》:“{晋}有{伺星樓}﹑{儀鳳樓}﹑{翔鳳樓}。”《初学记》卷二四引《晋宫阁名》:“{總章觀}{儀鳳樓}一所﹐在觀上廣望﹐觀之南極。”

  • 儀容-汉语大词典

    儀容

    【1】仪表;容貌。{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這孩兒儀容兒清秀﹐模樣兒英傑。”{清}{孙枝蔚}《览古》诗之二:“君子貴立身﹐儀容安足誇。”{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后》:“从从容容描绘出{三里湾}全景﹐{旗杆院}的气派和{玉梅}这个人的风度仪容。”《东观汉记·明帝纪》:“臣望顔色儀容﹐類似先帝。”

  • 儀劍-汉语大词典

    儀劍

    【1】仪卫所持之剑。亦借指仪卫中之捧剑者。{宋}{范成大}《白玉楼步虚词序》:“侍衛可見者:靈官法服騎而夾侍二人﹑力士黄麾前導二人﹐儀劍四人。”

  • 儀同-汉语大词典

    儀同

    【1】见“儀同三司”。

  • 儀從-汉语大词典

    儀從

    【1】仪卫随从。{明}{王錡}《寓圃杂记》卷下:“{士奇}驚起﹐朝服出迎﹐但見儀從充塞﹐香氣絪緼﹐不知上所在﹐惟面北而拜。”《南齐书·明帝纪》:“王子侯舊乘纏帷車﹐{高宗}獨乘下帷﹐儀從如素士。”《三国演义》第九回:“次日侵晨﹐{董卓}擺列儀從入朝﹐忽見一道人﹐青袍白巾﹐手執長竿﹐上縛布一丈﹐兩頭各書一‘口’字。”{清}{洪亮吉}《书毕宫保遗事》:“公以{李}故相也﹐不敢與鈞禮﹐每日平明﹐即撤儀從上謁。”

  • 儀躅-汉语大词典

    儀躅

    【1】轨迹,法度。{唐}{李白}《明堂赋》:“前疑後丞﹐正儀躅以出入;九夷五狄﹐順方面而來奔。”

  • 儀器-汉语大词典

    儀器

    【1】指科学技术上用于实验﹑计量﹑观测﹑检验﹑绘图等的器具或装置。{刘厚明}《小雁齐飞》第二幕:“您真是气象专家﹐鸭子﹑石头都成了您看天气的仪器了。”{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璇玑玉衡赋》:“又{梅勿菴}先生賦﹐固爲詳密。又是賦歷代儀器﹐借璇璣玉衡爲題耳。”

  • 儀賓-汉语大词典

    儀賓

    【1】{明}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的称谓。《续通典·礼十四》:“明年又更定公主﹑郡主封號﹑婚儀乃駙馬﹑儀賓品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王}祖爲{衡}府儀賓。”{明}{陆延枝}《说听》卷上:“身是{秦}府儀賓也﹐奉殿下命辦此。”

  • 儀檢-汉语大词典

    儀檢

    【1】礼仪;规矩。{宋}{文同}《乐府杂咏·自君之出矣》:“閨闈足儀檢﹐常恐犯繩尺。”《世说新语·赏誉下》“{刘琨}稱{祖}車騎”{刘孝标}注引{晋}{虞预}《晋书》:“〔{祖逖}〕豁蕩不修儀檢﹐輕財好施。”《新唐书·忠义传下·庞坚》:“{玉}魁梧有力﹐明軍法﹐久宿衛﹐習知朝廷制度。帝顧諸將多不閑儀檢﹐故授{玉}領軍﹑武衛二大將軍﹐使衆觀以爲模矱。”《旧唐书·文宗纪下》:“{廷老}在翰林﹐終日酣醉無儀檢﹐故罷。”

  • 儀曹-汉语大词典

    儀曹

    【1】用以泛称地方上掌管礼仪的属官。{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高公軒}者﹐{宣仁}之疎族也。{政和}末﹐爲{滄州}儀曹。”【2】官名。掌礼乐制度。始置于{三国}{魏},{晋}沿之。{南朝}时为祠部属官。{北魏}为仪曹尚书,{北齐}仪曹属殿中尚书。{隋}置礼部,兼代前代祠部﹑仪曹之职。{炀帝}时改礼部员外郎为仪曹郎,{唐}初又改仪曹郎为礼部员外郎。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3】{唐}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唐}{韩愈}《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比參密命﹐弘益既多﹐乃貳儀曹﹐升擢惟允。”{宋}{陆游}《跋<出疆行程>》:“予在儀曹﹐與之同廊。”{明}{李东阳}《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瀛洲}無地不登仙﹐吏省儀曹次第遷。”

  • 儀範-汉语大词典

    儀範

    【1】典范,表率。《元典章·刑部七·官民奸》:“專治一方﹐爲民儀範。”【2】仪容,风范。{明}{张居正}《答南司徒马钟阳书》:“公昔在司農﹐僕忝胄監﹐以官曹之伊邇﹐幸得時時瞻儀範﹐奉清論﹐蓋傾者久矣。”{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濠梁}人{南楚材}者﹐旅遊{陳}{潁}。歲久﹐{潁}守慕其儀範﹐將欲以子妻之。”{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儀範清冷﹐風神軒舉。”【3】作为典范。{唐}{柳宗元}《送濬上人归淮南觐省序》:“其有修整觀行﹐尊嚴法容﹐以儀範於後學者﹐以爲持律之宗。”{宋}{司马光}《策問五道》之四:“《詩》﹑《書》﹑《春秋》﹐皆聖人所以儀範後世也。”《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十年》:“詔詢訪{莊聖皇后}﹑{昭睿順聖皇后}﹑{徽仁裕聖皇后}儀範中外之政﹐以備紀録。”【4】礼法,礼仪。《晋书·谢安传》:“{安}雖處衡門﹐其名猶出{萬}之右﹐自然有公輔之望﹐處家常以儀範訓子弟。”《隋书·儒林传·马光》:“然皆鄙野﹐無儀範﹐朝廷不之貴也。”{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遠方士皆未知朝廷儀範﹐班列紛錯﹐有司不能繩勒。”《南史·袁湛传》:“{愍孫}峻於儀範﹐{廢帝}倮之迫使走﹐{愍孫}雅步如常。”

  • 儀質-汉语大词典

    儀質

    【1】姿容;风度。{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此馬高大﹐稱卿儀質﹐不必讓也。”《新唐书·韦述传》:“時{述}方少﹐儀質陋侻。”{清}{褚人穫}《坚瓠十集·赵璘短小》:“{唐}{趙璘}儀質瑣陋﹐成名始婚。”{唐}{牛僧孺}《幽怪录·崔书生》:“至期﹐女及姊皆到。其姊亦儀質極麗﹐送留女歸於{崔}{生}。”

  • 儀適-汉语大词典

    儀適

    【1】仪式;礼节。《後汉书·窦融传》:“{融}先遣從事問會見儀適。”{李贤}注:“猶言儀注。”

  • 儀掾-汉语大词典

    儀掾

    【1】泛称地方掌刑律的属官。{宋}{沈作喆}《寓简》卷十:“先大父官{會稽}時﹐儀掾{謝}某疎雋尚氣﹐好直言。”

  • 儀舉-汉语大词典

    儀舉

    【1】仪容举止。《新唐书·魏元忠传》:“{元忠}始名{真宰}﹐以諸生見{高宗}﹐{高宗}慰遣﹐不知謝而出﹐儀舉自安。”

  • 儀法-汉语大词典

    儀法

    亦作“[儀灋]”【1】礼仪法度。《史记·叔孙通列传》:“{高帝}乃悉去{秦}苛儀法﹐爲簡易。”《晏子春秋·内篇問上三》:“守于民財﹐無虧之以利;立于儀灋﹐不犯之以邪。”{宋}{苏舜卿}《上杜侍郎启》:“然閣下爲世標矩﹐人所仰屬﹐坐鎮藩屏﹐列邑承風﹐舉動言論﹐播爲儀法。”{清}{恽敬}《书<三国志>後》:“然{蜀}用{漢}儀法﹐無志﹑表亦傳;若{吴}{魏}之制皆不傳矣﹐此奪之至也。”

  • 儀狄-汉语大词典

    儀狄

    【1】用为酒的代称。《平山冷燕》第一回:“君盡臣歡﹐尊本朝故事﹐敕賜賦《醉學士之歌》;臣感君恩﹐擇前代良謨﹐慷慨進疎儀狄之戒。”【2】传说为{夏禹}时善酿酒者。《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絶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赵整》:“祕書侍郎{整}以{堅}頗好酒﹐因爲《酒德之歌》﹐乃歌曰:‘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紂}喪{殷}邦﹐{桀}傾{夏}國。由此言之﹐前危後則。”

  • 儀車-汉语大词典

    儀車

    【1】皇后﹑妃﹑嫔所乘的车驾。其制依次稍有别。《清会典图·舆卫九·仪车》:“皇后儀駕儀車﹐木質﹐髤以明黄。通高九尺五寸﹐穹蓋上圓下方高九寸﹐冠銀圓頂塗金高七寸;檐縱五尺五寸﹐横四尺一寸;明黄緞垂幨﹐深一尺二寸;四隅繫明黄絨紃﹐屬於軫;四柱各高二尺八寸﹐縱四尺七寸﹐横三尺二寸﹐不加繪飾﹐裏髤淺紅;明黄緞幃﹐黄裏。坐具﹐明黄緞繡彩鳳。輪徑各四尺﹐各十有八輻;轅二﹐各長一丈五尺﹐鑽以鐵錽銀;軫長五尺八寸﹐闊三尺四寸﹐駕馬一。”

  • 儀觀-汉语大词典

    儀觀

    【1】仪表。《明史·虞谦传》:“〔{謙}〕美儀觀﹐風采凝重。”{明}{唐順之}《旸谷吴公传》:“公醫既精﹐而儀觀磊落﹐闊達善談説﹐穎然見鋒鍔。”{唐}{韩愈}《送区册序》:“升自賔階﹐儀觀甚偉;坐與之語﹐文義卓然。”{金}{元好问}《续夷坚志·杨洞微》:“〔{洞微}〕隱居{華山}﹐爲人儀觀秀偉﹐道行卓絶。”

  • 儀禽-汉语大词典

    儀禽

    【1】凤凰的别称。语本《书·益稷》:“鳳凰來儀。”{清}{厉荃}《事物异名录·禽鸟上·凤凰》:“按‘儀禽’謂鳳也。”{南朝} {梁}{张率}《舞马赋》:“均儀禽於{唐}序﹐同獸舞於{虞}廷。”

  • 儀禁-汉语大词典

    儀禁

    【1】礼仪的约束。{汉}{荀悦}《汉纪·昭帝纪》:“縱情遂欲﹐不顧禮度;出入遊放﹐不拘儀禁。”

  • 儀堂-汉语大词典

    儀堂

    【1】鸿胪寺的别称。{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宫室部·官廨》:“鴻臚寺爲儀堂。”

  • 儀跡-汉语大词典

    儀跡

    【1】犹言灵迹。{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一曰稗官之書﹐巷議街談﹐輾轉相傳﹐或陳福善禍淫之跡﹐或以敬天明鬼爲宗﹐甚至記壇宇而陳儀跡﹐因祠廟而述鬼神﹐是謂《齊東》之談﹐堪續《虞初》之著﹐此又一類也。”

  • 儀馬-汉语大词典

    儀馬

    【1】皇帝仪卫中用作导引的马。{宋}{高承}《事物纪原·舆驾羽卫》:“今導駕有御馬分左右。按自{漢}有之﹐《西京雜記》:‘{漢朝}輿駕祀{甘泉}{汾陰}﹐罼罕左右及節十六﹐後乃有御馬三。’則儀馬之設﹐自{漢}始也。”【2】庙中的偶马。{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诗:“靈衣沾媿汗﹐儀馬困陰兵。”

  • 儀態-汉语大词典

    儀態

    【1】仪容姿态。{清}{珠泉居士}《雪鸿少记补遗》:“至於足翹細笋﹐腰折迴風﹐尤覺顛掉纖柔﹐具有萬方儀態。”{草明}《乘风破浪》第一章:“{李忠祥}向前一望﹐那是一个仪态潇洒﹑体格魁梧的中年男子。”{丁玲}《梦珂》二:“{梦珂}沉思了﹐似乎又看见父亲的那许多温情的仪态﹐三儿们的顽皮。”

  • 儀號-汉语大词典

    儀號

    【1】礼仪与名号。《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漢}五年﹐已并天下﹐諸侯共尊{漢王}爲皇帝於{定陶}﹐{叔孫通}就其儀號。”

  • 儀體-汉语大词典

    儀體

    【1】礼仪的程序法式。《南史·刘师知传》:“〔{師知}〕好學﹐有當務才﹐博涉書傳﹐工文筆﹐善儀體﹐臺閣故事﹐多所詳悉。”{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孝文帝》:“{孝成皇帝}好《詩》《書》﹐通覽古今﹐間習朝廷儀體﹐尤善{漢}家法度故事。”《通典·职官四·尚书省》:“諸立格制及詳讞大事﹐郊廟朝廷儀體﹐亦左丞上署﹐右丞次署。”《汉书·郊祀志上》:“自得寶鼎﹐上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絶﹐莫知其儀體。”

  • 儀圖-汉语大词典

    儀圖

    【1】揣想忖度。《诗·大雅·烝民》:“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朱熹}集传:“儀﹐度;圖﹐謀。”

  • 儀正-汉语大词典

    儀正

    【1】仪鸾司大使的别称。{明}初设仪鸾司,正职称大使,不久废,改置锦衣卫,因以代称锦衣卫长官。{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下官{张薇}﹐表字{瑶星}﹐原任{北京}錦衣衛儀正之職。”

  • 儀皇-汉语大词典

    儀皇

    【1】{娥皇},{舜}妃。儀,通“娥”。《大戴礼记·五帝德》“依于{倪皇}”{清}{孔广森}补注:“‘倪’字誤﹐當作‘儀’。{儀皇}即{舜}妃{娥皇}。《吕氏春秋》以‘{尚儀}’为‘{常娥}’。儀﹑娥並以‘我’偕聲﹐古者通借也。”

  • 六儀-汉语大词典

    六儀

    【1】谓祭祀﹑宾客﹑朝廷﹑丧纪﹑军旅﹑车马等六种礼仪。《周礼·地官·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儀:一曰祭祀之容﹐二曰賓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喪紀之容﹐五曰軍旅之容﹐六曰車馬之容。”【2】{唐}{开元}时﹐宫内设女官﹐其中有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合称“六仪”﹐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皇后之礼仪。见《新唐书·百官志二》﹑《新唐书·后妃传序》。

  • 公儀之操-汉语大词典

    公儀之操

    【1】{公仪休}的节操。{公仪休}相{鲁}﹐不受馈赠﹐拔园葵﹐出织妇﹐不与民争利。事见《史记·循吏列传》。《後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爰牧{荆州}﹐威行邦國。奉法作政﹐有{周}{召}之風;居儉履約﹐紹{公儀}之操。”亦称“[公儀退食]”。《後汉书·何敞传》:“{敞}奏記{由}曰:‘……使百姓歌誦﹐史官紀德﹐豈但{子文}逃禄﹐{公儀}退食之比哉!’{由}不能用。”

  • 公儀退食-汉语大词典

    公儀退食

    【1】见“公儀之操”。

  • 公儀-汉语大词典

    公儀

    【1】官家的礼仪。《後汉书·党锢传·范滂》:“時{陳蕃}爲光禄勳﹐{滂}執公儀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投版棄官而去。”【2】复姓。{周}代{鲁国}有{公仪休}。见《史记·循吏列传》。

  • 典儀-汉语大词典

    典儀

    【1】典礼仪式。《後汉书·儒林传上·刘昆》:“{王莽}世﹐教授弟子恆五百餘人。每春秋饗射﹐常備列典儀﹐以素木瓠葉爲俎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陳政事﹐獻典儀﹐上急變﹐劾愆謬﹐總謂之奏。”{吴组缃}《山洪》十一:“他知道他们由{东老爹}和{双全官}领头﹐正开始祭祀河神的典仪。”

  • 真儀-汉语大词典

    真儀

    【1】真容。{明}{刘基}《书为善堂卷後》:“〔{武子宣}〕又奉母航海﹐至于{補陀}{洛伽}之山﹐以求所謂大士真儀者﹐將以廣爲善之路也。”

  • 光儀-汉语大词典

    光儀

    【1】光彩的仪容。称人容貌的敬词,犹言尊颜。{汉}{祢衡}《鹦鹉赋》:“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南朝} {宋}{宗炳}《明佛论》:“若諸佛見存﹐一切洞徹﹐而威神之力﹐諸法自在﹐何爲不曜光儀于當今?”{唐}{张鷟}《游仙窟》:“敢陳心素﹐幸願照知!若得見其光儀﹐豈敢論其萬一!”{清}{刘大櫆}《与某翰林书》:“{櫆}明年將至京師﹐使得立於堂階之下﹐而望先生之光儀﹐幸甚。”

  • 玄儀-汉语大词典

    玄儀

    【1】天象。《北齐书·文宣帝纪》:“然則日月纏於天次﹐王公國於地野﹐皆所以上叶玄儀﹐下符川嶽。”

  • 亨儀-汉语大词典

    亨儀

    【1】见“享儀”。

  • 享儀-汉语大词典

    享儀

    亦作“[亨儀]”【1】祭祀的仪式。{明}{高启}《夜宿·太庙斋宫》诗:“太常齋禁密﹐列祖亨儀崇。”{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陳師錫}家享儀﹐謂冬至前一日爲‘冬住’﹐與歲除夜爲對﹐蓋{閩}音也。”

  • 凶儀-汉语大词典

    凶儀

    【1】丧葬礼仪。{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九:“須臾﹐遂有數百人﹐著衰麻服﹐持棺迎喪﹐凶儀皆備。”{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胡氏}與{郝}哀而異之﹐復率錢與同輩合二十萬﹐盛其凶儀﹐瘞於{鹿頂原}。”{唐}{白行简}《李娃传》:“共計其凶儀齋祭之用。”

  • 别儀-汉语大词典

    别儀

    【1】别敬。《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一年四季﹐甚麽炭敬﹑冰敬﹑贄見﹑别儀﹐全靠這班門生故吏接濟他些。”【2】不同的仪节。《北史·魏纪三》:“太皇太后{馮氏}崩……三品以下衰服者﹐至夕復臨。其餘唯旦臨而已。其拜哭之節﹐一依别儀。”

  • 平板儀-汉语大词典

    平板儀

    【1】测量地形用的仪器。由水准仪﹑图板和三脚架等组成,可以测量高度和距离。

  • 土儀-汉语大词典

    土儀

    【1】作为馈赠礼物的土产品。{宋}{苏轼}《令高丽僧从泉州归国状》:“本州已依准指揮許令{壽介}等致祭{净源}﹐了畢﹐其徒弟{量}將土儀回贈{壽介}等收受。”《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如今重到貴府走走﹐特地辦些土儀來拜望你家相公。”《红楼梦》第十二回:“於是{賈母}定要{賈璉}送他去﹐仍叫帶回來。一應土儀盤費﹐不消絮説﹐自然要妥帖的。”

  • 地動儀-汉语大词典

    地動儀

    【1】候风地动仪的简称。{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用铜铸造,形如酒樽,顶上有凸起的盖,周围有八个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个小铜球。对着龙嘴有八个铜蛤蟆,昂头张嘴,蹲于地上。哪里发生地震,对准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张开,嘴里的铜球就落到铜蛤蟆的嘴里。《後汉书·张衡传》:“{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徵﹐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 地主之儀-汉语大词典

    地主之儀

    【1】见“地主之誼”。

  • 地震儀-汉语大词典

    地震儀

    亦称“[地震計]”【1】测定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可以用来测定地震发生的方向﹑深度﹑时间和强度等。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是我国{东汉}时天文学家{张衡}所创制的候风地动仪。

  • 地球儀-汉语大词典

    地球儀

    【1】地球的模型,装在支架上,可以转动,上面画着海洋﹑陆地﹑河流﹑山脉﹑经纬线等。供教学和军事上用。

  • 坤儀-汉语大词典

    坤儀

    【1】大地。{晋}{刘琨}《答卢谌》诗:“乾象棟傾﹐坤儀舟覆。”《旧唐书·音乐志三》:“大矣坤儀﹐至哉神縣。”【2】犹母仪。多以称颂帝后,言为天下母亲之表率。{宋}{王安石}《贺册贵妃表》:“乃資婦德之良﹐俾貳坤儀之政。”{宋}{王安石}《慰太后表》:“方正坤儀之位﹐上同乾施之仁。”【3】仪表。相术家以地上的五岳﹑四渎比喻人的五官及脸上各部位,故称人的容貌仪表为“坤儀”。{唐}{裴铏}《传奇·封陟》:“伏見郎君坤儀浚潔﹐襟量端明﹐學聚流螢﹐文含隱豹。”

  • 尊儀-汉语大词典

    尊儀

    【1】对人仪表容貌的敬称。《西游记》第三六回:“今到荒山﹐奈何俗眼不識尊儀﹐與老爺邂逅相逢。”

  • 大儀-汉语大词典

    大儀

    【1】仪范;大法。《鬼谷子·内揵》:“環轉因化﹐莫之所爲﹐退爲大儀。”{陶弘景}注:“儀者﹐法也。”《管子·任法》:“聖君所以爲天下大儀也﹐君臣上下貴賤皆發焉。”【2】太极。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混沌之气。《文选·张华<励志诗>》:“大儀斡運﹐天迴地游。”{李善}注:“大儀﹐太極也。以生天地謂之大﹐成形之始謂之儀。”【3】{唐}代礼部尚书的别称。{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吏部尚書爲大天﹐禮部爲大儀。”

  • 天象儀-汉语大词典

    天象儀

    【1】特制的一种光学投影器﹐用来在半球形的幕上放映出人造星空﹐显示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以及日食﹑月食﹑流星雨等天文现象。

  • 天儀-汉语大词典

    天儀

    【1】指天子的容仪。《後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既賜奉朝請﹐咫尺天儀。”《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後湖作>诗》:“神御出瑶軫﹐天儀降藻舟。”{吕向}注:“神﹑天﹐皆謂帝也……儀﹐容儀也。”【2】上天规定的法度。《云笈七籤》卷八十:“奉承教旨﹐具依天儀﹐長齋千日。”此指道教的法规。【3】谓天之光仪。《宋书·律历志下》:“七政致齊﹐實謂天儀。”《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汉安世房中歌》:“孝奏天儀﹐若日月光。”

  • 天球儀-汉语大词典

    天球儀

    【1】天球的模型﹐上绘星座﹑赤道﹑黄道及赤经﹑赤纬圈等。

  • 太儀-汉语大词典

    太儀

    【1】天帝的宫庭。《楚辞·远游》:“朝發軔於太儀兮﹐夕始臨乎於微閭。”{王逸}注:“太儀﹐天帝之庭﹐習威儀之處也。”{唐}{吴筠}《游仙》诗之十二:“停驂太儀側﹐整服金闕前。”【2】公主之母的称号。{唐}以诸王之母为太妃﹐{贞元}六年又从吏部郎中{柳冕}议﹐以公主之母为太仪﹐以公主本封加太仪之上。太﹐谓因子而尊;仪﹐取母仪之盛。{唐}{王建}《宫词》之七四:“太儀前日暖房來﹐囑向{昭陽}藥栽。”《旧唐书·德宗纪下》:“癸酉﹐復呼親王母曰太妃﹐公主母曰太儀。”

  • 夷儀-汉语大词典

    夷儀

    【1】通常的礼仪。《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羣公先正﹐罔不夷儀。”{李善}注:“言有常儀也。”

  • 失儀-汉语大词典

    失儀

    【1】不符合礼节仪式;没有礼貌。{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日》:“此次禮節務使西人容易成禮﹐不致失儀﹐斷不强以萬不能行之事。”《西游记》第八五回:“主公﹐望赦臣等失儀之罪。”《南齐书·谢超宗传》:“〔{超宗}〕以失儀出爲{南郡王}中軍司馬。”

  • 奠儀-汉语大词典

    奠儀

    【1】用于祭奠的礼品。{宋}{孔平仲}《孔氏谈苑·丁讽久居》:“一旦﹐有妄傳{諷}死者﹐京師諸公競致奠儀﹐紙酒塞門。”《红楼梦》第十七回:“{賈母}幫了幾十兩銀子﹐外又另備奠儀﹐{寳玉}去吊祭。”{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八都禁送奠仪。”

  • 小儀-汉语大词典

    小儀

    【1】{唐}代礼部主事的别称。{唐}{郑谷}《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儀澄澹轉中儀。”{宋}{计有功}《唐诗记事·王涣》:“{大順}中……{趙光胤}自補衮拜小儀。”{明}{王志坚}《表异录》卷十二:“{唐}人以禮部員外郎爲中儀﹐主事爲小儀。”【2】礼仪细节。{汉}{蔡邕}《明堂月令论》:“{魯文公}廢告朔而朝﹐{仲尼}書譏之。《經》曰:‘閏月不告朔﹐猶朝于廟。’刺舍大禮而徇小儀。”《南齐书·檀超传》:“曲碎小儀﹐無煩録。”

  • 尚儀-汉语大词典

    尚儀

    【1】{唐}﹑{五代}宫中女官名。《旧唐书·职官志三》:“尚儀之職﹐掌禮儀起居﹐總司籍﹑司樂﹑司賓﹑司贊四司之官屬。”

  • 尚儀-汉语大词典

    尚儀

    【1】古代传说中人名。即{常仪}。后称为{嫦娥}。《吕氏春秋·勿躬》:“{容成}作曆﹐{羲和}作占日﹐{尚儀}作占月﹐{后益}作占歲。”{毕沅}注:“{尚儀}即{常儀}﹐古讀儀爲何﹐後世遂有{嫦娥}之鄙言。”

  • 古儀-汉语大词典

    古儀

    【1】古旧的式样。{唐}{张籍}《古钗叹》诗:“鳳凰宛轉有古儀﹐欲爲首飾不稱時。”【2】古代的礼仪。{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漢}臣采雅記古儀官書﹐造《周禮》。”

  • 司儀-汉语大词典

    司儀

    【1】官名。《周礼·秋官》有司仪,负责接待宾客的礼仪。{北齐}有司仪署,{隋}{唐}因之,属鸿胪寺,掌凶礼丧葬之事。{宋}以后不设。{明}代之司仪主管陈设引奏礼仪,{清}废。参阅《通典·职官八》﹑《明史·职官志三》。【2】举行典礼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吴晗}《哭公朴》:“拿了通电宣言的底稿﹐到处奔走﹐邀约签名的有{公朴}﹐办印刷﹑分发的有{公朴}﹐主持《民主周刊》的有{公朴}﹐有些会场中当司仪的还是{公朴}。”【3】谓举行典礼或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九章:“他代表工作队﹐按着主席团的布置﹐负责大会的司仪。”

  • 喪儀-汉语大词典

    喪儀

    【1】丧事的仪式。{李瑛}《梅园青松·<一月的哀思>诗》:“这就是我们庄严隆重的丧仪呵。”《宋书·孔琳之传》:“凡人士喪儀﹐多出閭里。”

  • 四威儀-汉语大词典

    四威儀

    【1】佛教语。指符合仪则的四种身体姿态:行﹑住﹑坐﹑卧。《释氏要览·入众·威仪》:“經律中皆以行﹑住﹑坐﹑卧名四威儀。其他動止﹐皆四所攝。”亦省作“[四儀]”。{唐}{皎然}《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诗:“行住四儀皆道意﹐不學小乘一曲士。”{清}{周亮工}《书影》卷六:“{吴門}有神降於乩﹐自言{天台泐子}﹐{智者大師}之弟子﹐轉女人身墮度者﹐攝入無葉堂中﹐教修四儀密諦﹐往生西方。”

  • 四儀-汉语大词典

    四儀

    【1】见“四威儀”。【2】四方所遵照的准则。《逸周书·宝典》:“一孝﹐孝子畏哉﹐乃不亂謀;二悌﹐悌乃知序﹐序乃倫﹐倫不騰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長幼﹐知長幼樂養老;四忠恕﹐是謂四儀。”{朱右曾}校释:“四儀﹐四方所儀則。”【3】言行的四条准则。《尸子·四仪》:“行有四儀:一曰志動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義﹐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

  • 國儀-汉语大词典

    國儀

    【1】国家的礼仪;朝廷的礼仪。《资治通鉴·後唐明宗长兴三年》:“{傳瓘}既位﹐更名{元瓘}﹐兄弟名‘傳’者皆更爲‘元’。以遺命去國儀﹐用藩鎮法。”《易·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三国}{魏}{王弼}注:“居近得位﹐明習國儀者也。”{孔颖达}疏:“居在親近而得其位﹐明習國之禮儀。”

  • 常儀-汉语大词典

    常儀

    【1】人名。上古{黄帝}臣。《晋书·律历志中》:“乃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2】通常的仪式。《北史·侯莫陈崇传》:“葬禮如常儀。”{明}{李贽}《代深有告文》:“若以兩者目爲希奇﹐則是常儀翻成曠典﹐如何可責以寡過省愆之道﹐望以明心見性之理乎?”【3】人名。同“[嫦娥]”。神话传说中的奔月者。“儀”与“娥”古同音通用。{清}{秋瑾}《忆萝月》词:“多事却笑雲癡﹐不肯現出{常儀}。”【4】人名。上古{帝喾}妃。{娵訾氏}女,{帝挚}母。《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帝王纪》:“{帝俈}有四妃……次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帝摯}。”

  • 幣儀-汉语大词典

    幣儀

    【1】进献的礼品。{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学规》:“州邑具啟及幣儀﹐登門敦請。”

  • 律儀-汉语大词典

    律儀

    【1】法律和礼节。《镜花缘》第二二回:“如今腹中只剩幾段‘大{唐}律儀注單’﹐還有許多買辦賬。你要考他律例算盤﹐倒是熟的。”【2】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大乘义章》卷十:“言律儀者﹐制惡之法﹐説名爲律。行依律戒﹐故號律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經教律儀﹐既遵{印度}﹐諸習學者﹐即其文而翫之。戒行律儀﹐潔清勤勵。”{章炳麟}《建立宗教论》:“故如{美洲}之摩門﹐{印度}之溼婆韋紐﹐{西藏}之蓮華生教﹐專以不律儀爲務者﹐無足論矣。”

  • 形儀-汉语大词典

    形儀

    【1】仪容;仪表。《南齐书·王思远传》:“{思遠}清脩﹐立身簡潔。衣服牀筵﹐窮治素净﹐賓客來通﹐輒使人先密覘視﹐衣服垢穢﹐方便不前;形儀新楚﹐乃與促膝。”{唐}{黄滔}《丈六金身碑》:“翌日﹐我公禮閲之﹐乃與夢中一類其形儀﹐長短大小無少差。”{宋}{苏轼}《颜书》诗:“况此字頗怪﹐堂堂偉形儀。”

  • 衡儀-汉语大词典

    衡儀

    【1】公平的法规。《管子·君臣上》:“朝有定度衡儀﹐以尊主位。”{尹知章}注:“衡﹐正。”

  • 徽儀-汉语大词典

    徽儀

    【1】美好的仪容。{南朝} {齐}{王融}《皇太子哀策文》:“曖徽儀而可慕﹐摽嗣子之純心。”

  • 鬱儀-汉语大词典

    鬱儀

    【1】见“鬱華”。

  • 宗儀-汉语大词典

    宗儀

    【1】指有关宗庙的典章礼仪。{汉}{蔡邕}《宗庙迭毁议》:“今聖朝遵古復禮﹐以求厥衷﹐誠合事宜。《禮》《傳》封儀﹐自依家法﹐不知國家舊有宗儀﹐聖主賢臣所共剏定。欲就六廟﹐黜損所宗﹐違先帝舊章﹐未可施行。”

  • 官儀-汉语大词典

    官儀

    【1】做官者的仪容风度。{明}{沈鲸}《双珠记·月下相逢》:“乍瞻雅範﹐頗露官儀。二位莫非微服過{宋}者乎?”【2】官府的礼仪。{宋}{岳珂}《愧郯录·鱼袋》:“國初﹐承{五季}草創﹐官儀未備。”{宋}{曾巩}《谢赐<唐六典>表》:“竊典故之緒餘﹐少裨寡陋;審官儀之委曲﹐益勵疲駑。”{宋}{苏轼}《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禮從{周}舊﹐官儀與{漢}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