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難)是什么意思
一木難支-汉语大词典
一木難支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和嶠}〕曰:‘{元裒}如北厦門,拉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將顛,非一木所支也。”后以“一木難支”谓崩潰的形势非一人所能挽救。{清}{叶廷琯}《鸥波渔话·<劫灰录>李定国事》:“{芾翁}({高芾堂})题一律云:‘一木難支大厦傾﹐東南半壁盡降城。’”{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他感觉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是‘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2】喻艰巨的事业非一人所能胜任。如:众擎易举﹐一木难支。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汉语大词典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1】谓话已出口,无法收回。语本《论语·颜渊》:“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聲而非﹐駟馬勿追;一言而急﹐駟馬不及。”{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論語》所謂‘駟不及舌’也。”{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番悔之理。”《说唐》第四五回:“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我有本事﹐等那{秦叔寶}來﹐一并拿你三人。”{巴金}《秋》四:“你记住:‘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要反悔啊!”亦作“[一言已出﹐駟馬難追]”。《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一言已出,駟馬難追-汉语大词典
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1】见“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夫拚命,萬夫難敵-汉语大词典
一夫拚命,萬夫難敵
【1】谓一人拚命,万人难以抵挡。{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兵書有云:‘一夫拚命﹐萬夫難敵。’”亦作“[一夫敢死﹐千夫莫當。]”{明}{李贽}《昆仑奴》:“一夫敢死﹐千夫莫當﹐况僅僅五十人而肯以活命换死命乎?”
一言難盡-汉语大词典
一言難盡
【1】形容事情曲折复杂,非一语能够说完。《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張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這裏?’夫人道:‘一言難盡!’”《水浒传》第三一回:“{張青}大驚﹐連忙問道:‘賢弟如何恁地模樣?’{武松}答道:‘一言難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這話也一言難盡。你老遠的回來﹐也歇一歇再談罷。”{鲁迅}《书信集·致刘炜明》:“{中国}的事情﹐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从明年起﹐我想不再在期刊投稿了。”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汉语大词典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1】俗谚。谓即使是英雄好汉无钱也没办法。《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天下事只怕没得銀錢﹐便是俗語説得好:‘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姜树茂}《渔港之春》第四章:“我刚才围着镇转了三个圈﹐没借到半个铜板。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何况这么大的数﹐难哪!”
一馬難將兩鞍鞴-汉语大词典
一馬難將兩鞍鞴
同“[一馬不被兩鞍]”【1】{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一馬難將兩鞍鞴。想男兒在日﹐曾兩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實做不得。”
二難-汉语大词典
二難
【1】两件难事。《左传·襄公十年》:“{子産}曰:‘衆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寢二難﹐食旰餐三懼。”【2】谓兄弟皆佳,难分高低。{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陳羣}与{陳忠}〕各論其父功德﹐争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爲兄﹐{季方}難爲弟。’”{唐}{包何}《和苗员外寓直中书》诗:“朝列稱多士﹐君家有二難。”《水浒传》第四九回:“手執蓮花鐵钂﹐腰懸蒲葉尖刀﹐豹皮裙子虎筋縧﹐{解氏}二難年少。”{明}{谢谠}《四喜记·紫禁明扬》:“戰捷南宫羡二難﹐明朝挾藝上金鸞。”【3】指贤主嘉宾。因二者难以并得,故称。{唐}{王勃}《滕王阁诗序》:“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盼於中天﹐極娱遊於暇日。”{明}{王世贞}《鸣凤记·花楼春宴》:“四美二難真際會﹐九棘三槐盡我儔。”
三災六難-汉语大词典
三災六難
【1】见“三災八難”。
三災八難-汉语大词典
三災八難
【1】犹言多灾多难。《红楼梦》第六一回:“况且自己又三災八難的﹐好容易懷了一個哥兒﹐到了六七個月還掉了。”【2】意外灾难。{王愿坚}《后代·妈妈》:“这钱你存着﹐孩子要有个三災八难的﹐费心你请大夫给治治。”亦作“[三災六難]”。{{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二四回:“谁家也有三灾六难哩!互相帮助嘛!”
上肩容易下肩難-汉语大词典
上肩容易下肩難
【1】谓接受任务容易,完成任务艰难。《通俗篇·行事》引{元}{刘一清}《钱塘遗事》:“{賈似道}初入相﹐或爲詩曰:‘收拾乾坤一擔擔﹐上肩容易下肩難。’”
上山擒虎易, 開口告人難-汉语大词典
上山擒虎易, 開口告人難
【1】俗语。极言向人借债的困难。《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泰山在上﹐道不得個‘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如今的時勢﹐再有誰似泰山這般憐我的?只索守困﹐若去求人﹐便是勞而無功。”{叶文玲}《小溪九道弯》六:“回去!是的。现在就是路费问题了。怎么张口?怎么要?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明}{高明}《琵琶记·祝发买葬》:“連喪雙親無計策﹐只得剪下香鬟。非奴苦要孝名傳﹐正是‘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
才難-汉语大词典
才難
【1】谓人才难得。{清}{{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故新政未行﹐則有才難之嘆﹐而用人每患其不公。”{晋}{葛洪}《抱朴子·尚博》:“古人歎息於才難﹐故謂百世爲隨踵﹐不以璞非{崑山}而棄耀夜之寳﹐不以書不出聖而廢助教之言。”{宋}{苏轼}《擢用林豫札子》:“臣竊謂才難之病﹐古今所同。朝廷每欲治財賦﹐除盜賊﹐幹邊鄙﹐興利害﹐常有臨事乏人之歎。”《论语·泰伯》:“才難﹐不其然乎?”【2】难得的人才。{唐}{皎然}《送裴判官赴商幕》:“{商}{洛}近京師﹐才難赴幕時。”
下坡不趕, 次後難逢-汉语大词典
下坡不趕, 次後難逢
【1】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浩}時酒興方濃﹐春心淫蕩﹐不能自遏﹐自言:‘下坡不趕﹐次後難逢﹐争忍棄人歸去?’”
五難-汉语大词典
五難
【1】谓有碍养生之道的五种情欲。{三国} {魏}{嵇康}《答难养生论》:“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絶﹐此四難也。神慮消散﹐此五難也。”《宋书·傅亮传》:“五難之根既拔﹐立生之道無累﹐人患殆乎盡矣。”{南朝} {梁}{江淹}《杂体·效许询<自序>诗》:“五難既灑落﹐超迹絶塵網。”
屯難-汉语大词典
屯難
【1】艰难。语本《易·屯》:“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南朝} {宋}{谢灵运}《撰征赋》:“民志應而願税﹐國屯難而思撫。”{唐}{张说}《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時逢屯難﹐勳業成焉。”【2】指祸乱。《新唐书·戴叔伦传》:“{叔倫}勸以屯難未靖﹐安之者莫先於兵。”{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一章:“故屯難之生即繼於乾坤既定之後﹐吁嗟危哉!”
世上無難事-汉语大词典
世上無難事
【1】谓世间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元}{关汉卿}《绯衣梦》第四折:“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厨中有熱人。”《西游记》第二回:“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明}{马佶人}《荷花荡·死生命》:“政是世間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亦作“[世間無難事]”。
世難-汉语大词典
世難
【1】当世的灾难﹑祸乱。{唐}{卢纶}《长安春望》诗:“誰念爲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周书·周惠达传》:“嘗使至{洛}﹐{魏孝武}與{惠達}語及世難。”{明}{刘基}《次韵和刘彦箕<忆山中>篇》:“世難有身空自累﹐詩成無鴈倩誰將?”《三国志·蜀志·刘焉传》:“{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難。”
更僕難數-汉语大词典
更僕難數
【1】《礼记·儒行》:“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僕未可終也。”{陈澔}集说:“卒遽而數之,則不能終言其事;詳悉數之,非久留不可。僕,臣之擯相者。久則疲倦,雖更代其僕,亦未可得盡言之也。”后因以“更僕難數”或“更難僕數”形容事物繁多,数不胜数。{清}{孙郁}《双鱼珮·巧佑》:“婚姻之事……或無意中立成佳耦﹐或極穩處卒致落空﹐聚散變遷﹐更難僕數。”{周大璞}《训诂学要略·训诂的发展上》:“{魏}{晋}以后这种兼释经注的义疏就大量地出现﹐《隋书·经籍志》所载﹐就已经更仆难数。”
更僕難終-汉语大词典
更僕難終
同“[更僕難數]”【1】{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凡此之類﹐更僕難終。”
更難僕數-汉语大词典
更難僕數
【1】见“更僕難數”。
更僕難盡-汉语大词典
更僕難盡
同“[更僕難數]”【1】{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上篇:“如{奈特}因萍實墜地而悟吸力之理;{瓦特}因沸水蒸騰而悟汽機之理:如此類者﹐更僕難盡。”
兩難-汉语大词典
兩難
【1】这样或那样都有难处。{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其來文接收與否﹐反屬兩難。”《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河中}{王重盈}卒﹐其諸子{珂}{珙}争立﹐{克用}請立{珂}﹐{鳳翔}{李茂員}﹑{邠寧}{王行瑜}﹑{華州}{韓建}請立{珙}。{昭宗}初兩難之﹐乃以宰相{崔胤}爲{河中}節度使。”{郭沫若}《行路难》二:“真是两难﹐他们有一封信无一封信的催我到校任课﹐但到现在还没有接到聘书。”
及難-汉语大词典
及難
【1】指灾难发生时。《左传·僖公五年》:“及難﹐公使寺人{披}伐{蒲}。”【2】遇祸。{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郑端清世子》:“王府一舊人忽遇{端清}于山中云:‘傳語諸孫當速去﹐故里不可居也。’{壽平}兄弟以爲妄﹐不聽﹐未幾﹐及難。”
九難-汉语大词典
九難
【1】犹言异常艰难,重重困难。{清}{龚自珍}《行路易》诗:“冤屈復冤屈﹐果然龍蛇蟠我喉舌間﹐使我説天九難﹐説地九難﹐踉蹌入中門。”
千軍易得, 一將難求-汉语大词典
千軍易得, 一將難求
【1】谓将才难得。{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隊﹐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鴻溝}﹐陡恁的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可不道千軍容易得﹐一將最難求﹐怎學那{蕭何}的做手。”
千災百難-汉语大词典
千災百難
【1】多灾多难。{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四:“自从逃难以来﹐这位在千灾百难中﹐宁死也要把{小王}抚养成人的母亲﹐这位继承{中国}妇女高尚品德的半小脚的不识字的女子﹐九年之久﹐没穿过一件好衣裳﹐没吃过一顿饱饭。”
千難萬難-汉语大词典
千難萬難
【1】犹言好不容易。《水浒传》第十五回:“小生來這裏走一遭﹐千難萬難。”《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今日之下你我合他三個人費了公婆無限的精神氣力﹐千難万難﹐聚在一處。”
千難萬險-汉语大词典
千難萬險
【1】极言困难﹑危险之多。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場:“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
千載難遇-汉语大词典
千載難遇
【1】见“千載難逢”。
千載難逢-汉语大词典
千載難逢
【1】一千年也难遇到。形容机会的难得与可贵。{刘心武}《立体交叉桥》第四章:“你小子这回再求求她﹐不行你给她咕咚跪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亦作“[千載難遇]”。{宋}{司马光}《陈三德上殿劄子》:“誠微臣千載難逢之際﹐苟不以此時傾輸胸腹之所有﹐以副陛下延納之意﹐則不可以自比於人﹐死有餘罪矣。”{老舍}《骆驼祥子》五:“邪财既是那么千载难遇﹐所以有些彩气的必定是与众不同﹐福大命大。”{南朝} {齐}{庾杲之}《临终上世祖表》:“臣以凡庸﹐謬徼昌運﹐奬擢之厚﹐千載難逢。”《红楼梦》第十六回:“那可是千載難逢的。”{清}{阿蒙}《断袖篇·木工子》:“沉思良久﹐復偃卧其側﹐周身玩視﹐慨然曰:‘如此佳兒﹐千載難遇。’”
千難萬苦-汉语大词典
千難萬苦
【1】犹千辛万苦。{午星}《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经过千难万苦﹐我们开始建立了农会。”{胡采}《<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作品中的主人公们﹐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在解放战争中﹐度过了千难万苦﹐战胜了死亡的威胁﹐换取了伟大胜利。”
厄難-汉语大词典
厄難
【1】祸难。{晋}{袁宏}《後汉纪·章帝纪上》:“臣初與官屬三十六人在{疎勒}更遭厄難﹐今已五歲矣。”《周书·周惠达传》:“人生富貴﹐左右咸言盡節﹐及遭厄難﹐乃知歲寒也。”{沙汀}《困兽记》十:“现在整个民族都在受厄難哩﹐可是大家总得打起精神来活下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此兒在家﹐恐不能育﹐故借歸寧﹐解兒厄難。”
厭難折衝-汉语大词典
厭難折衝
【1】谓压服灾难,挫败敌军。{汉}{刘向}《说苑·尊贤》:“故{虞}有{宫之奇}﹐{晉獻公}爲之終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爲之側席而坐。遠乎!賢者之厭難折衝也。”{明}{文徵明}《乡里祭沈都宪文》:“厭難折衝﹐邊用靖謐。”
匡難-汉语大词典
匡難
【1】解救危难。{清}{魏源}《严公神道碑铭》:“繄昔匡難﹐實惟良翰﹐盗賊咻豢。”{汉}{桓宽}《盐铁论·结和》:“故聖主斥地﹐非私其利﹐用兵﹐非徒奮怒也﹐所以匡難辟害﹐以爲黎民遠慮。”{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燕·慕容廆》:“君後必爲命世之器﹐匡難濟時者也。”
匪難-汉语大词典
匪難
【1】盗匪造成的灾难。{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邻近各乡遇着有匪难的时候﹐便都来投报我们﹐我们也每每带领大兵去捉拿土匪。”
内難-汉语大词典
内難
【1】指家庭内部的变故。{明}{徐渭}《赠严宗源序》:“余固能琴﹐今以内難縶﹐樂往悲來﹐往往思一鼓而琴不可得。”【2】内乱。一般指国家内部的变乱。{明}{黄溥}《闲中今古录摘抄》:“{文廟}起兵靖内難﹐帷幄之功惟{姚少師}{廣孝}。”《旧唐书·韦处厚传》:“{寶曆}季年﹐急變中起﹐{文宗}底綏内難﹐詔命將降﹐未有所定。”《易·明夷》:“内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人心難測-汉语大词典
人心難測
【1】谓人的内心难以探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官你道賺去{商}家物事的﹐却是那個?真個是人心難測﹐海水難量。原来就是{賈廉訪}。”《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爲布衣時﹐相與爲刎頸之交……此二人相與﹐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
入難-汉语大词典
入難
【1】犹赴难。《慎子·因循》:“是故先王見不受禄者不臣;禄不厚者﹐不與入難。”
作難-汉语大词典
作難
【1】作乱;起事。{汉}{贾谊}《过秦论上》:“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左传·成公十七年》:“公曰:‘{季子}欺余﹐{厲公}將作難。’”{汉}{桓宽}《盐铁论·殊路》:“{田常}作難﹐道不行﹐身死庭中。”{明}{马愈}《马氏日抄·十八艺》:“己巳歲﹐兆寇作難。”
作難-汉语大词典
作難
【1】阻挠;刁难。{宋}{范成大}《次韵时叙送至先兄赴调》:“梅柳欲動風作難﹐行人意在飛鴻間。”【2】为难;受窘。《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張金鳳}更是萬分的作難。”{元}{石君宝}《神奴儿》第一折:“哥哥﹐不必作難。”《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尤辰}道:‘不是我故意作難﹐那老頭兒真個古怪。’”
來日大難-汉语大词典
來日大難
【1】本指往日艰难。《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脣乾。”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难重重。{李云夔}《送李晦盦之燕》诗:“來日大難居不易﹐痴聾須效阿家翁。”
做難-汉语大词典
做難
【1】刁难,阻挠。《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獄卒思量道:‘我受了他許多東西﹐他要出去﹐做難不得。萬一不來了﹐怎麽處?’”【2】为难,感到困难。{梁斌}《播火记》二五:“他哆嗦着两只手﹐做难地说:‘车到山前了﹐怎么也得打开一条路啊!’”
停難-汉语大词典
停難
【1】犹留难。《元典章·吏部六·司吏》:“若詞狀到鋪﹐妄行刁蹬﹐取受錢物﹐或故作停難﹐不即書寫……許令告人經赴所屬官司陳告。”
八難-汉语大词典
八難
【1】指{汉}{张良}向{刘邦}所陈八件难以做到的事。{楚}{汉}战争期间﹐{郦食其}说{刘邦}立六国后以树党﹐{张良}为陈八难﹐乃止:一﹑难以制{项籍}之死命﹐二﹑难以得{项籍}之头﹐三﹑难以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四﹑难以散府库以赐贫穷﹐五﹑难以偃武行文不复用兵,六﹑难以休马无所用﹐七﹑难以放牛不复输积﹐八﹑难以不使天下游士离去。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高帝纪》:“〔{漢王}〕以問{張良}﹐{良}發八難。”{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留侯}之發八難﹐{曲逆}之吐六奇。”{唐}{白居易}《和答诗十首·答<四皓庙>》:“八難掉舌樞﹐三略役心機。”【2】佛教语﹐难﹐谓难于见佛闻法﹐凡有八端﹐故名八难。按即地狱﹑饿鬼﹑畜生﹑{北拘卢洲}(亦作{郁单越})﹑长寿天﹑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八种。一至三﹐即三恶道﹐恶业重﹐难以见佛;生{北拘卢洲}有乐无苦﹐不思修道;生长寿天﹐谓色界及无色界天长寿安乐之处﹐其逸乐远胜{北拘卢洲}﹐更不欲修道;聋﹑盲﹑瘖﹑哑于求道皆有障碍;世智辩聪﹐自恃聪明才辩﹐不肯信佛;生于佛前佛后﹐无缘见佛。{南朝}{梁武帝}《净业赋》:“三途長乖﹐八難永滅。”《西游记》第八回:“解八難﹐度群生。”
兵難-汉语大词典
兵難
【1】战事;战乱。《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討賊{張進}及討叛{胡}有功”{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民夷雜處﹐數有兵難。”《魏书·宋繇传》:“家無餘財﹐雅好儒學﹐雖在兵難之間﹐講誦不廢。”《新唐书·五行志二》:“其地當有兵難。”{宋}{苏辙}《论西边商量地界札子》:“今朝廷若見其易與﹐因而别有大段求索﹐使彼不能堪忍﹐或至忿爭﹐兵難一交﹐必非朝廷所願。”
先難後獲-汉语大词典
先難後獲
【1】先劳苦而后有收获。《论语·雍也》:“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邢昺}疏:“言爲仁者先受勞苦之難而後乃得功﹐此所以爲仁也已。”
凶難-汉语大词典
凶難
【1】指亲丧。《三国志·吴志·黄盖传》“{黄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裴松之}注引《吴书》:“{蓋}少孤﹐嬰丁凶難﹐辛苦備嘗﹐然有壯志﹐雖處貧賤﹐不自同于凡庸。”
危難-汉语大词典
危難
【1】危险和灾难。{唐}{韩愈}《鄠人对》:“或陷于危難﹐能固其忠孝﹐而不苟生之逆亂﹐以是死者﹐乃旌表門閭。”《战国策·楚策一》:“{秦}兵之攻{楚}也﹐危難在三月之内。”{老舍}《四世同堂》四:“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作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
刁難-汉语大词典
刁難
【1】故意使人为难。{清}{李渔}《玉搔头·极谏》:“難道要刁難幾刻﹐好索他的潤筆不成?”{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三:“又说我白天不给他们在学校开会是刁难。”《清史稿·世宗纪》:“丙子﹐敕八旗人員有爲本旗都統﹑本管王公刁難苛索者﹐許其控訴。”
劇難-汉语大词典
劇難
【1】激烈诘难。《陈书·袁宪传》:“及{憲}試﹐争起劇難。{憲}隨問抗答﹐剖析如流。”
釁難-汉语大词典
釁難
【1】犹言仇隙。《南史·刘湛传》:“上與{義康}形迹既乖﹐釁難將結﹐{湛}亦知無復全地。”《後汉书·袁绍传》:“昔{賈復}﹑{寇恂}争相危害﹐遇{世祖}解紛﹐遂同輿並出。釁難既釋﹐時人美之。”
劫難-汉语大词典
劫難
【1】泛指灾难。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一场:“昨夜晩{黑龙沟}又遭劫难﹐{座山雕}心狠手辣罪恶滔天。”{王西彦}《静水里的鱼》:“乡民们把他们看作凶神﹐看作劫难。”【2】佛教语。谓宿世恶业所致的灾难。{清}{洪昇}《长生殿·密誓》:“只是他兩人劫難將至﹐免不得生離死别。”
勉爲其難-汉语大词典
勉爲其難
【1】勉强做力所不及的事。{鲁迅}《书信集·致江绍原》:“英文功课一节﹐弟意仍以为只能请勉为其难﹐必不至于‘闹笑话’。”{郭孝成}《广东光复记》:“揆之始願﹐實不及此﹐即欲勉爲其難﹐徐圖補救﹐無如權力不及﹐徒唤奈何。”
勤難-汉语大词典
勤難
【1】犹勤王。《新唐书·卢杞传》:“{懷光}自以千里勤難﹐有大功。”
受難-汉语大词典
受難
【1】谓受责难。《汉书·霍光传》:“九卿責{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當受難。”{颜师古}注:“受其憂責也。”【2】遭受磨难。《水浒传》第三七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棹船出來﹐江裏趕些私鹽。不想又遇着哥哥在此受難。”{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现在全世界上的人﹐都一样地在受难﹐各人有各人的苦处。”
平難-汉语大词典
平難
【1】平除危难。《三国志·蜀志·後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刘禅}诏:“{昭烈皇帝}體明叡之德﹐光演文武﹐應乾坤之運﹐出身平難﹐經營四方﹐人鬼同謀﹐百姓與能。”{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二章:“毒蛇﹑猛獸之所盤據﹐毛人﹑生番之所棲宿﹐莫不夷險﹐平難﹐除莽﹐滌穢﹐犂巢﹐掃穴﹐奔魑﹐走魅﹐成爲都會﹐邑居相望。”《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昭宗}慰勞{克用}﹐使與{茂貞}解仇以紓難﹐拜{克用}‘忠正平難功臣’﹐封{晉王}。”
左右兩難-汉语大词典
左右兩難
【1】犹左右为难。{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親自去尋來﹐限次又緊﹐着老夫人左右兩難﹐如何是好?”
左右爲難-汉语大词典
左右爲難
【1】不管怎样做都有难处。《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聽了﹐自然是左右爲難;但事到其間﹐實在無法。”{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他想随风倒﹐附和任何人;他总处在左右为难的地位。”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汉语大词典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1】今基本定型为“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秦牧}《<艺海拾贝>跋》:“缺乏生活知识﹐任何有艺术技巧的人也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形象﹑概括﹑虚构﹑想象﹐都只好‘停工待料’。”【2】{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諺有‘巧息婦做不得没麵飥’與‘遠井不救近渴’之語。{陳無己}用以爲詩云:‘巧手莫爲無麵餅,誰能救渴需遠井。’遂不知爲俗語。”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即使能干的人也办不成事。按,此谚形式历{元}﹑{明}﹑{清}而未定。《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張氏}勸止之曰:‘常言“巧媳婦煮不得没米粥”﹐你如今力不從心﹐只索付之無奈了。’”《红楼梦》第七五回:“{賈母}笑道:‘正是巧媳婦做不出没米兒粥來。’”
土木之難-汉语大词典
土木之難
【1】见“土木之變”。
土難-汉语大词典
土難
【1】复姓。《魏书·官氏志》:“{神元皇帝}時﹐餘部諸姓内入者……{土難氏}﹐後改爲{山氏}。”
在劫難逃-汉语大词典
在劫難逃
【1】佛教认为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到了坏劫,出现风﹑水﹑火三灾,世界归于毁灭。如此周而复始。人们因把天灾人祸等借称为“劫”或“劫数”;以“在劫難逃”谓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不能逃脱。{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挨一天是一天。在劫难逃﹐有什么法儿?”{巴金}《<序跋集>跋》:“那么重的包袱!那么多的辫子!我从小熟习一句俗话:‘在劫难逃’﹐却始终不相信。”
執經問難-汉语大词典
執經問難
【1】手持经书反复质问,以求解惑。《後汉书·儒林传序》:“饗射禮畢﹐帝({明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寸步難移-汉语大词典
寸步難移
【1】见“寸步難行”。
寸步難行-汉语大词典
寸步難行
亦作“[寸步難移]”【1】喻处境极其艰难,什么事也做不成。{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我们是小厂﹑小干部﹐要地位没地位﹐要权势没权势﹐再不吃透社会学﹑关系学就寸步难行。”【2】形容行动极为困难。{明}{吕天成}《齐东绝倒》第三出:“也還是小心天下去得﹐大膽寸步難行。”{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當年在小舟中﹐寸步難移。”{郭光}《英雄列车》二:“电杆倒了﹐线路断了﹐前面的桥已经冲垮﹐后面的桥也不保险﹐路基松滑﹐分明寸步难行。”
專欲難成-汉语大词典
專欲難成
【1】独图私欲难以成事。《左传·襄公十年》:“{子産}曰:‘衆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昔{子産}焚載書以弭衆言﹐賂{伯石}以安巨室﹐以爲衆怒難犯﹐專欲難成。”
大名難居-汉语大词典
大名難居
【1】《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還反國﹐{范蠡}以爲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乃裝其輕寳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后称盛名之下不易自处为“大名難居”。{唐}{李白}《泽畔令序》:“所謂大名難居﹐碩果不食。”
大難不死, 必有後禄-汉语大词典
大難不死, 必有後禄
【1】经过大灾难而不死﹐日后一定享福。《说岳全传》第二回:“他懷中抱着個孩子﹐漂流不死。古人云:‘大難不死﹐必有後禄。’”《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大難不死﹐必有後禄。今日説{錢公}滿意要溺死孩兒﹐又被{王婆}留住﹐豈非天意?”{袁静}《淮上人家》:“‘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命里不该死啦!”
大難-汉语大词典
大難
【1】巨大的灾难﹑祸变。《吕氏春秋·执一》:“〔{吴起}〕傾造大難﹐身不得死焉。”{高诱}注:“大難﹐車裂之難。”《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後汉书·荀彧传》:“{密}雖小固﹐不足以扤大難﹐宜亟避之。”{周恩来}《“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王若飞}等〕四月八日飞回{延安}……不幸竟遭大难。”
大難不死, 必有後福-汉语大词典
大難不死, 必有後福
【1】见“大難不死﹐必有後禄”。
大難-汉语大词典
大難
【1】大傩。《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
大難-汉语大词典
大難
【1】异常艰难。《乐府诗集·瑟调曲一·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脣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天下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汉语大词典
天下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
【1】谓只要有决心﹐肯用心思﹐世上再困难的事也能办成。《红楼梦》第四九回:“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語説:‘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郭沫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党的领导下﹐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智慧和生命﹐来从事建设。‘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難-汉语大词典
天難
【1】天降的灾难。{晋}{潘岳}《寡妇赋》:“嗟余生之不造兮﹐哀天難之匪忱。”
夷難-汉语大词典
夷難
【1】平定祸乱。《新唐书·杨复光传》:“{楚鄖公}{辛}不敢讎君而忘父冤﹐{昭愍}之世﹐兩軍寵遇有厚薄﹐而卒用{存亮}夷難﹐功莫及者。”{晋}{陆机}《吊魏武帝文》:“濟世夷難之智﹐而受困魏闕之下。”
同難-汉语大词典
同難
【1】同遭灾难;患难与共。亦指同遭灾难之人。旧题{汉}{黄石公}《素书·安礼》:“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红楼梦》第十四回:“近聞{寧國公}冢孫婦告殂﹐因想當日彼此祖父相與之情﹐同難同榮﹐未以異姓相視﹐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喪上祭。”【2】一同死难。{清}{昭槤}《啸亭杂录·马壮节公》:“同難者有{董提督}{天弼}﹑{牛提督}{天畀}。”{清}{昭槤}《啸亭续录·杨武陵》:“〔{盧忠肅}〕雖與{吴阿衡}同難﹐一放火之人﹐一救火之人﹐未可同日而語也。”
名高難副-汉语大词典
名高難副
【1】谓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语本《後汉书·黄琼传》:“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汙。《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北史·邢邵传》:“當時文人﹐皆{邵}之下﹐但以不持威儀﹐名高難副﹐朝廷不令出境。”
告難-汉语大词典
告難
【1】犹告急。《史记·秦本纪》:“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難於{晉}{秦}。”《南史·王准之传》:“{承聖}末﹐{陳武帝}殺太尉{王僧辯}﹐遣{文帝}攻{僧辯}壻{杜龕}﹐{龕}告難於{清}({王清})﹐引兵援{龕}。”{清}{徐芳}《柳夫人小传》:“{柳}中夜刺血書訟牘﹐遣急足詣郡邑告難。”【2】犹攻讦,责难。《资治通鉴·唐高宗显庆三年》:“〔{龜兹王}{布失畢}〕妻{阿史那氏}與其相{那刹}私通﹐{布失畢}不能禁﹐由是君臣猜阻﹐各有黨與﹐互來告難。”
呵難-汉语大词典
呵難
【1】呵斥刁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關市呵難之。”【2】犹诘难,问难。{汉}{王充}《论衡·明雩》:“{漢}立博士之官﹐師弟子相呵難﹐欲極道之深﹐形是非之理也。”
和難-汉语大词典
和難
【1】和解冤仇。《周礼·地官·调人》:“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凡和難﹐父之讎﹐辟諸海外;兄弟之讎﹐辟諸千里之外。”{郑玄}注:“難﹐相與爲仇讎;諧﹐猶調也。”
呼蛇容易遣蛇難-汉语大词典
呼蛇容易遣蛇難
【1】比喻恶人进门,不易打发。《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你將爲常言俗語道:呼蛇容易遣蛇難。怕日久歲深﹐盤費重大。”
嘲難-汉语大词典
嘲難
【1】调笑问难;嘲笑非难。《三国志·吴志·薛综传》“其樞機敏捷﹐皆此類也”{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費禕}聘于{吴}﹐陛見﹐公卿侍臣皆在坐。酒酣﹐{禕}與{諸葛恪}相對嘲難。”{清}{曹寅}《题楝亭夜话图》诗:“馬曹狗監共嘲難﹐而今觸痛傷枯槁。”
囏難-汉语大词典
囏難
【1】犹祸乱。《汉书·翟方进传》“豈亦知命之不易乎”{唐}{颜师古}注:“言{義信}不知天命不可改易﹐乃大爲囏難以干國紀﹐是自相謀誅伐其室也。”
囏難-汉语大词典
囏難
【1】困难,艰难。《汉书·韦贤传》:“{玄成}復作詩﹐自著復玷缺之囏難﹐因以戒示子孫。”{宋}{范仲淹}《贺胡侍郎致仕》:“〔{胡侍郎}〕赫有華名﹐密多陰施﹐囏難險阻﹐盡力乎三朝。”
四難-汉语大词典
四難
【1】四件困难的事情。{汉}{阮瑀}《文质论》:“故言多方者﹐中難處也;術饒津者﹐要難求也;意弘博者﹐情難足也;性明察者﹐下難事也。通士以四奇高人﹐必有四難之忌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然孤論難持﹐犯欲難成﹐衆怨難積﹐疑似難分﹐故累載不爲明主所察……若使善策必出於親貴﹐親貴固不犯四難以求忠愛﹐此古今之所常患也。”《商君书·说民》:“欲有六淫﹐惡有四難。從六淫﹐國弱。行四難﹐兵彊。”{朱师辙}注:“四難謂嚴刑﹑峻法﹑力農﹑務戰。”{高亨}注:“四難當是指務農﹑力戰﹑出錢﹑告奸四件事。”【2】指难于并得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语出{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宋}{秦观}《寄题赵侯澄碧轩》诗:“風流公子四難並﹐更引清漪作小亭。”【3】中医学术语。指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以坚﹑脉逆四时四种难治之症。《素问·玉机真藏论》:“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脉實以堅﹐謂之益甚;脉逆四時﹐爲不可治。必察四難﹐而明告之。”{王冰}注:“‘形盛氣虚﹐氣盛形虚﹐皆相失也。’‘夭﹐謂不明而惡。不澤﹐謂枯燥也。’‘脉實以堅﹐是邪氣盛﹐故益甚也。’‘以氣逆故疾。’上四句是謂四難。”
因難見巧-汉语大词典
因難見巧
【1】由于难度大而显出技艺巧妙。{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得韻窄﹐則不復旁出﹐而因難見巧﹐愈險愈奇。”
困難-汉语大词典
困難
【1】谓处境艰难。亦指事情复杂﹑阻碍多。{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易·震》“九四﹐震遂泥”{三国}{魏}{王弼}注:“艾其震也﹐遂困難矣。”【2】生活穷困。{李準}《李双双》三二:“这几户都是困难户﹐需要救济一部分工分。”
國難-汉语大词典
國難
【1】国家的危难。{宋}{文天祥}《<指南录>自序》:“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爲厲鬼以擊賊。”{明}{王猷定}《己亥七月移家卢家堡舟中即事》诗:“國難輕妻子﹐時危重甲兵。”{廖仲恺}《致饶潜川黄德源曾允明等函》:“{中山先生}鱼日乘兵舰归{粤}﹐整军经武﹐以靖国难。”《汉书·翟方进传》:“方今宗室衰弱﹐外無彊蕃﹐天下傾首服從﹐莫能亢扤國難。”《南史·徐文盛传》:“〔{文盛}〕聞國難﹐乃召募得數萬人來赴﹐{元帝}以爲{秦州}刺史﹐加都督﹐授以東討之略。”
國難-汉语大词典
國難
【1】国傩。古指国家驱逐疫鬼之官,又名方相氏。难,通“儺”。《礼记·月令》:“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郑玄}注:“此難﹐難陰氣也。”按﹐傩﹐驱逐疫鬼谓之傩。
山河易改, 本性難移-汉语大词典
山河易改, 本性難移
【1】谓习惯成性,很难改变。{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嶮難-汉语大词典
嶮難
【1】险阻。{晋}{陆机}《苦寒行》:“北遊幽朔城﹐涼野多嶮難。”
行易知難-汉语大词典
行易知難
【1】{孙中山}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難”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易。{廖仲恺}《孙文主义丛刊序》:“先生({孫中山})倡行易知難之説﹐及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建國大綱﹐于修齊治平之道﹐已提其綱而絜其凡。”
行路難-汉语大词典
行路難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唐}{白居易}《太行路》诗:“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唐}{杜甫}《宿府》诗:“風塵荏苒音書絶﹐關塞蕭條行路難。”【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十九首及{唐}{李白}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陈去病}《少年行》之三:“勸君莫誦《行路難》﹐勸君莫復居{長安}。”《晋书·袁山松传》:“初﹐{羊曇}善唱樂﹐{桓伊}能挽歌﹐及{山松}《行路難》繼之﹐時人謂之‘三絶’。”
徇難-汉语大词典
徇難
【1】为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徇,通“殉”。{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叔績}當{道光}初﹐則已有述作之志﹐其後名盛﹐未幾而徇難。”《晋书·温峤传》:“{嶠}闇弱不武﹐不能徇難﹐哀恨自咎﹐五情摧隕﹐慚負先帝託寄之重。”《南史·齐纪上·高帝》:“公投袂徇難﹐超然奮發。”
後難-汉语大词典
後難
【1】犹后患。《逸周书·祭公》:“嗚呼﹐天子三公監于{夏}{商}之既敗﹐丕則無遺後難﹐至于萬億年﹐守序終之。”《晋书·杜预传》:“雖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慮後難﹐故輕相同異也。”
微難-汉语大词典
微難
【1】含蓄地加以责难。{晋}{袁宏}《後汉纪·光武帝纪一》:“{世祖}微難{通}曰:‘即如是﹐當如宗卿師何?’”
微難-汉语大词典
微難
【1】精深难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以言有纖察微難而非務也﹐故{李}﹑{惠}﹑{宋}﹑{墨}皆畫策也。”{梁启雄}解:“微難﹐謂微妙難能也。”
衝繁疲難-汉语大词典
衝繁疲難
【1】{清}{雍正}间,由{广西}布政使奏准,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以便选用官吏。冲谓地方冲要;繁谓事务繁重;疲谓民情疲顽;难谓民风强悍难治。{太平天囯}{洪仁玕}《诛妖檄文》:“凡有美缺要任﹐皆係{滿}妖補受﹐而衝繁疲難者則以華人當之。”
外難-汉语大词典
外難
【1】犹外患。《管子·法法》:“彼智者知吾情僞﹐爲敵謀我﹐則外難自是至矣。”《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君子辟内難而不辟外難。”《三国志·魏志·张杨传》:“{楊}以糧迎道路﹐遂至{洛陽}。謂諸將曰:‘天子當與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楊}當捍外難﹐何事京都?’”《南史·陈纪下·後主》:“{後主}愈驕﹐不虞外難﹐荒於酒色﹐不恤政事。”
多難-汉语大词典
多難
【1】众多难成之事;很多困难。《诗·周颂·访落》:“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郑玄}笺:“多﹐衆也。我小子耳﹐未任統理國家衆難成之事……難成之事﹐謂諸政有業未平者。”《老子》:“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多災多難-汉语大词典
多災多難
【1】谓灾难深重。{许地山}《东野先生》:“因为他们以为人吃了那果子﹐便能使社会多灾多难﹐所以凡是吃那果子的人﹐都得受刑罚。”{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多難興邦-汉语大词典
多難興邦
【1】谓国家多遭患难,可以促使内部团结,因而兴盛起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清}{唐甄}《潜书·思愤》:“且夫古之人﹐沮抑志奮﹐困阨學成。或内寧而啟亂﹐或多難以興邦。”{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無難失守者﹐忽萬機之重而忘憂畏也;多難興邦者﹐涉庶事之艱而知敕慎也。”
多難-汉语大词典
多難
【1】犹多故;多患难。{唐}{杜甫}《登楼》诗:“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難。”{郑玄}笺:“我又會於辛苦﹐遇三監及{淮}夷之難也。”《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繇}長子{基}﹐字{敬輿}﹐年十四﹐居{繇}喪盡禮﹐故吏餽餉﹐皆無所受”{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基}遭多難﹐嬰丁困苦﹐潜處味道﹐不以爲戚。”{王毓岱}《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先鞭争躍馬﹐多難患張鴟。”《左传·昭公四年》:“{晉}有三不殆﹐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齊}{楚}多難。”{杜预}注:“多篡弑之難。”《礼记·檀弓上》:“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孔颖达}疏:“國家多有危難。”
安難-汉语大词典
安難
【1】谓不避祸难。《荀子·富国》:“其耕者樂田﹐其戰士安難﹐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禮﹐其卿相調議﹐是治國已。”{杨倞}注:“安難﹐不逃難也。”《管子·权修》:“賞罰不信﹐民無廉恥﹐而求百姓之安難﹐兵士之死節﹐不可得也。”《史记·张仪列传》:“法令既明﹐士卒安難樂死。”
客難-汉语大词典
客難
【1】宾客的问难。亦为文体名。假设客人向自己诘问而进行答辩以申述己见的一种文体。始于{汉}{东方朔}的《答客难》。事见《汉书·东方朔传》:“〔{朔}上書欲求試用〕辭數萬言,終不見用。{朔}因著論,設客難己,用位卑以自慰諭。”{宋}{张耒}《次韵秦观》:“十年{少游}兄﹐閉口受客難。”《北史·文苑传·樊逊》:“{遜}嘗服{東方朔}之言﹐‘陸沉世俗﹐避世{金馬}’﹐遂借{陸沉公子}爲主人﹐擬《客難》﹐制《客誨》以自廣。”{汉}{东方朔}《答宾难》:“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意者尚有遺行邪?’”{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自對問以來﹐{東方朔}效而廣之﹐名爲《客難》﹐託古慰志﹐疏而有辨。”对问﹐指{宋玉}《对楚王问》。
家賊難防-汉语大词典
家賊難防
【1】家庭内部的贼人或内奸最难防范。《五灯会元·同安志禅师法嗣·梁山缘观禅师》:“問:‘家賊難防時如何?’師曰:‘識得不爲寃。’”{清}{李渔}《凰求凤·悟奸》:“這等看起來﹐真箇是家賊難防﹐連星相醫卜的話都是他教導的了?”
家難-汉语大词典
家難
【1】家中遭遇的重大不幸事故。{宋}{苏舜钦}《上三司副使段公书》:“偶奏賦上前﹐得及第﹐命宰{以蒙}﹐才兩月﹐以家難離官﹐下邑民遮道助嘷泣﹐又嘆息有若惜其去者。”《史记·乐书》:“{成王}作頌﹐推己懲艾﹐悲彼家難﹐可不謂戰戰恐懼﹐善守善終哉?”{张守节}正义:“家難﹐謂{文王}囚{羑里}﹐{武王}伐{紂}。”{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因流涕抱兒以歸。”{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一:“{重論文齋}﹐舊名{悦我軒}﹐平屋三楹﹐前饒花木﹐後俯清池﹐爲先君{晩聞公}讀書之所﹐{端履}幼亦肄業其中﹐後遭家難﹐鵲巢久被鳩居。”{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七:“余自遘家難時﹐槖饘之暇﹐杜門塊處。”
寇難-汉语大词典
寇難
【1】谓由内乱外患所造成的灾难。亦指蒙受敌人侵犯之难。{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昔{獻帝}東遷﹐逼以寇難。”{宋}{曾巩}《瀛州兴造记》:“今{瀛}地震之所摧敗﹐與{鄭}之火災﹐{衛}之寇難無異。”《荀子·天论》:“禮義不修﹐内外無别﹐男女淫亂﹐父子相疑﹐上下乖離﹐寇難並至﹐夫是之謂人祅。”{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後竟以兵權静寇難﹐功蓋天下。”
寒難-汉语大词典
寒難
【1】贫寒困难。《三侠五义》第三二回:“屢欲赴京考試﹐無奈家道寒難﹐不能如願。”
尾大難掉-汉语大词典
尾大難掉
【1】犹言尾大不掉。{三国} {魏}{曹冏}《六代论》:“所謂末大必折﹐尾大難掉。尾同於體﹐猶或不從﹐况乎非體之尾﹐其可掉哉!”
弭難-汉语大词典
弭難
【1】消除灾难。《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芟穢弭難﹐臣職是掌。”
强難-汉语大词典
强難
亦作“[彊難]”【1】无理地加以诘难。{汉}{王符}《潜夫论·释难》:“且吾聞問陰對陽﹐謂之彊説;論西詰東﹐謂之彊難。”{清}{俞正燮}《癸巳存稿·策题》引作“强難”。
强人所難-汉语大词典
强人所難
【1】勉强别人做难于做到的事。{巴金}《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他心里想:这是强人所难啊!但是既然接受了任务﹐就‘聊尽人事’吧。”{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六:“{赵得宝}的手按在算盘上﹐插上来说:‘{小钟}﹐各人有各人的嗜好﹐不要强人所难。你喜欢唱歌﹐要天下的人都唱歌﹐怎么行呢?’”
孤掌難鳴-汉语大词典
孤掌難鳴
【1】一只手掌难以拍响。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语本《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元}{宫天挺}《七里滩》第三折:“雖然你心明聖﹐若不是雲臺上英雄併力﹐你獨自個孤掌難鳴。”《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錢鏐}〕看見城中已有準備﹐自己後軍無繼﹐孤掌難鳴﹐只得撥轉旗頭﹐重回舊路。”《三国演义》第六一回:“風順水急﹐望中流而去。{趙雲}孤掌難鳴﹐只護得{阿斗}﹐安能移舟傍岸。”{郭沫若}《革命春秋·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我一个人孤掌难鸣﹐所以我也只好装聋﹑装瞎﹑装哑﹐看见的当着不看见﹐听见的当着不听见。”
女大難留-汉语大词典
女大難留
【1】谓女子成年后,须及时出嫁,不能留在家里。{元}{关汉卿}《普天乐·崔张十六事》曲:“夫人你得休便休﹐也不索出乖弄醜﹐自古來女大難留。”
娩難-汉语大词典
娩難
【1】分娩。旧时分娩为妇女的灾难,故称。《北史·尒朱荣传》:“{榮}乃暫來向京﹐言看皇后娩難。”
嫌難-汉语大词典
嫌難
【1】谓因有避忌而为难。《三国志·吴志·孙权传》:“人之舉措﹐何能悉中﹐獨當己有以傷拒衆意﹐忽不自覺﹐故諸君有嫌難耳。”
木難-汉语大词典
木難
【1】宝珠名。又写作“莫難”。《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土多金﹑銀﹑夜光璧﹐明月珠﹑大貝﹑車渠﹑碼碯﹑木難﹑孔翠﹑虎魄。”{清}{钱谦益}《<杜弢武全集>序》:“櫝而列之﹐皆珠也﹐則未知其孰爲琅玕?孰爲木難也?”{明}{夏完淳}《送客游闽》诗:“南海風清藏瑰奇﹐火齊木難珊瑚枝。”《文选·曹植<美女篇>》:“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李善}注引《南越志》:“木難﹐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火齊﹑木難﹑水晶之珍﹐人猶寳之。”
朽木難彫-汉语大词典
朽木難彫
【1】见“朽木不可雕”。
材難-汉语大词典
材難
【1】谓贤才难得。《汉书·王嘉传》:“{孔子}曰:‘材難﹐不其然與!’”{颜师古}注:“《論語》載{孔子}之言也。‘材難’﹐謂有賢材者難得也。”《论语·泰伯》作“才難”。
材大難用-汉语大词典
材大難用
【1】《庄子·逍遥游》:“{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衆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爲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无用,何不樹之於无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无爲其側,逍遥乎寢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本谓高才难用于小事。后多谓怀才不遇。{唐}{杜甫}《古柏行》:“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爲用。”{宋}{苏轼}《故李承之待制挽词》诗:“材大古難用﹐老死亦其宜。”
李廣難封-汉语大词典
李廣難封
【1】见“李廣未封”。
枉物難消-汉语大词典
枉物難消
【1】谓不义之财难于消受,反而招灾惹祸。{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取不義財呵﹐枉物難消。”{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原來是父親過了孩兒又要﹐你怎麽不尋思枉物難消。”
桃萊難悟-汉语大词典
桃萊難悟
【1】《後汉书·冯衍传上》“無{桃萊}之利”{唐}{李贤}注:“{謝息}得{桃邑}{萊山},故言‘無{桃}{萊}之利’也。但爲‘萊’字似‘棗’,文又連‘桃’,後學者以‘桃棗’易明,‘桃萊’難悟,不究始終,輒改‘萊’爲‘棗’。{衍}集又作‘菜’,或改作‘乘’,展轉乖僻爲謬矣。”后遂以“桃傶灡屆迅貒`奥难懂。{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洪景盧}﹑{周茂振}入館謝啟﹐雖不若{董彦遠}之博﹐如桃萊難悟﹐柳卯本同。”
桀驁難馴-汉语大词典
桀驁難馴
【1】谓凶悍倔强,难以驯服。《清史稿·土司传六·甘肃》:“故土官易制﹐絶不類{蜀}{黔}諸土司桀驁難馴也。”
棄易求難-汉语大词典
棄易求難
【1】丢掉容易的而寻求困难的。《後汉书·伏湛传》:“陛下捨近務遠﹐棄易求難﹐四方疑怪﹐百姓恐懼﹐誠臣之所惑也。”
極重難返-汉语大词典
極重難返
【1】犹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弊端或某种局面难以改变。用于消极方面。{清}{顾炎武}《日知录·苏松二府田赋之重》:“此固其極重難返之勢﹐始於{景定}﹐訖於{洪武}﹐而徵科之額﹐十倍於{紹熙}以前者也。”{郭沫若}《羽书集·武装民众之必要》:“‘九一八’事变以来……形成了目前‘共赴国难’的团结抗战﹐这实在是国家民族的最大喜事。然而有许多事体极重难返。”
楚難-汉语大词典
楚難
【1】《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载:{元王}每置酒,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后忘设。{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遂谢病去。及{景帝}三年,{楚王}{戊}与{吴}通,谋反,失败,自杀。{穆生}免于难。后用“楚難”指此事。{唐}{李白}《上崔相百忧章》诗:“{穆}逃{楚}難﹐{鄒}脱{吴}災。見機苦遲﹐二公所咍。”{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穆生}謝病﹐以免{楚}難。”
構難-汉语大词典
構難
【1】结成怨仇。《战国策·赵策三》:“{秦}{趙}構難﹐而天下皆説﹐何也?”{严复}《论世变之亟》:“即如今日{中}{倭}之構難﹐究所由來﹐夫豈一朝一夕之故也哉!”《新唐书·朱敬则传》:“國家自文明以來﹐天地草昧﹐内則流言﹐外則構難。”《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那時{宋}朝仗{蒙古}兵力﹐滅了{金}人。又聽了{趙範}﹑{趙葵}之計﹐與{蒙古}構難。”
横難-汉语大词典
横難
【1】犹问难。{汉}{王充}《论衡·明雩》:“不出横難﹐不得從説﹐不發苦詰﹐不聞甘對。”
横難-汉语大词典
横難
【1】意外的灾难。{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家君有横難﹐非君莫拯。”
機難輕失-汉语大词典
機難輕失
【1】谓机会难得,稍纵即失。{宋}{岳飞}《止班师诏奏略》:“况今豪傑嚮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强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
犯難-汉语大词典
犯難
【1】发生困难;为难。{刘绍棠}《青枝绿叶》:“{春果}﹐你知道我日子不富裕﹐这些人的工钱真掏不起﹐青黄不接﹐管饭都犯难。”{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八:“放他回去﹐交给咱们老百姓﹐要再有不是﹐再来整他﹐也不犯难。”
犯難-汉语大词典
犯難
【1】犹冒险。《逸周书·史记》:“犯難争權﹐疑者死。”{宋}{王谠}《唐语林·方正》:“老母在堂﹐犯難以危身﹐不孝。”《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他{安鄧}兩家都受過{十三妹}從前相救之恩﹐正想報答﹐深慮那姑娘此去﹐輕身犯難﹐難免有些差池。”【2】发难。{孙中山}《第二次护法宣言》:“護法責任繫於一身﹐決不屈於暴力﹐以失所守﹐故冒險犯難﹐孤力堅持。”《新华日报》1942.3.29:“{广州}之役﹐诸烈士不避生死﹐冒险犯难﹐卒至慷慨牺牲。”
犯難-汉语大词典
犯難
【1】犹冒险。《逸周书·史记》:“犯難争權﹐疑者死。”{宋}{王谠}《唐语林·方正》:“老母在堂﹐犯難以危身﹐不孝。”《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他{安鄧}兩家都受過{十三妹}從前相救之恩﹐正想報答﹐深慮那姑娘此去﹐輕身犯難﹐難免有些差池。”【2】发难。{孙中山}《第二次护法宣言》:“護法責任繫於一身﹐決不屈於暴力﹐以失所守﹐故冒險犯難﹐孤力堅持。”《新华日报》1942.3.29:“{广州}之役﹐诸烈士不避生死﹐冒险犯难﹐卒至慷慨牺牲。”
獍難-汉语大词典
獍難
【1】谓因忘恩负义而遭受的惩罚。{明}{梅鼎祚}《玉合记·通讯》:“{禄山}已遭獍難﹐兩京光復。”
獨木難支-汉语大词典
獨木難支
【1】谓一根木头支持不住高大的房屋。比喻个人力量不能维持全局。《封神演义》第九三回:“屢欲思報此恨﹐爲獨木難支﹐不能向前。”{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那也有限得很。你我一二个人不自私自利又怎么样?独木难支大厦呀!”{{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六章:“这也难怪﹐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死難-汉语大词典
死難
【1】为国家的危难或正义事业而付出生命。《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周书·韦孝宽传》:“士卒莫不感勵﹐人有死難之心。”{唐}{柳宗元}《南霁云睢阳庙碑》:“{柱厲}不知而死難﹐{狼瞫}見黜而奔師。”{夏衍}《秋瑾传》第三幕:“这能对得住许多死难的同志吗?”【2】遇难而死。如:抚恤失事死难者的家属。
殉難-汉语大词典
殉難
【1】赴难;靖难。《南齐书·高帝纪上》:“公投袂殉難﹐超然奮發。”【2】为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明史·忠义传序》:“{神熹}兩朝﹐邊陲多故﹐沉身殉難者﹐未易更僕數。”{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三:“{順治}二年﹐王師下{江}{浙}。{江陰}典史{閻應元}起兵守城﹐自六月至八月凡八十日﹐城陷殉難。”《六部成语·兵部》“殉難”:“身死於賊﹐爲國盡忠。”
戒難-汉语大词典
戒難
【1】预防患难。{汉}{桓宽}《盐铁论·和亲》:“是以古者蒐獮﹐振旅而數軍實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難。”
戡難-汉语大词典
戡難
【1】消弭祸乱。{唐}{司空图}《太尉琅玡王公河中生祠碑》:“況頃者運屬履危﹐時當戡難。”《新唐书·陆贽传》:“{興元}戡難功﹐雖爪牙宣力﹐蓋{贄}有助焉。”
救難解危-汉语大词典
救難解危
【1】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這兩個女子﹐便都有些盜賊意思﹐不比前邊這幾個報仇雪耻﹐救難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救難船-汉语大词典
救難船
【1】港口上用来援救失事船只的船。
正擔好挑, 偏擔兒難挨-汉语大词典
正擔好挑, 偏擔兒難挨
【1】喻不堪承受暗中加给的惩罚性负担。《西游记》第三三回:“我的兒﹐你使甚麽重身法來壓{老孫}哩?這個倒也不怕﹐只是‘正擔好挑﹐偏擔兒難挨。’”
此問彼難-汉语大词典
此問彼難
【1】这个诘问,那个责难。{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有些会议﹐从午后二时起﹐讨论问题﹐研究章程﹐此问彼难﹐风起云涌。”
攻難-汉语大词典
攻難
【1】犹作难,发动祸难。《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攻難之士﹐將奔走之。”【2】攻击责难。{梁启超}《论支那宗教改革》:“當時厭世主義一派頗盛﹐如{楚狂}﹑{長沮}……之徒﹐皆攻難{孔子}。”{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四》:“伶俐人实在伶俐﹐所以﹐决不攻难古人﹐摇动古例的。”【3】质疑诘难。{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裴成公}作《崇有論》﹐時人攻難之﹐莫能折。”{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译经·鸠摩罗什》:“王即請入宫﹐集外道論師﹐共相攻難。”
政治避難-汉语大词典
政治避難
亦称“[政治庇護]”【1】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逃亡他国,请求该国准予居留的行为。一国接受上述逃亡者的请求,不予引渡,准予居留 的权利叫“庇护权”。
救苦救難-汉语大词典
救苦救難
【1】谓把人从苦难中拯救出来。《水浒传》第三四回:“{劉高}在馬上﹐死應不得﹐只口裏念道:‘救苦救難天尊。’”{郭小川}《给一个瞎子》诗:“新民主主义呀﹐我看﹐就是救苦救难!”亦省作“[救苦]”。《何典》第七回:“{趕茶娘}便將自己如何生了怪症﹐{臭花娘}如何去燒財香﹐{活死人}如何救苦救難﹐細細告訴一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妾墮玄海﹐求岸不得。郎君義氣干雲﹐必能拔生救苦。”
變難-汉语大词典
變難
【1】变乱。{许地山}《<空山灵雨>弁言》:“自入世以来﹐屡遭变难﹐四方流离﹐未尝宽怀就枕。”《晋书·山涛传》:“及{永寧}之後﹐屢有變難。”《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三年》:“待其强臣争權﹐變難必起﹐然後命將出師﹐可以兵不疲勞﹐坐收{淮}北也。”
早難道-汉语大词典
早難道
【1】难道说;怎么能。{明}{无名氏}《精忠记·省母》:“因何事金牌屢促回京?朝廷必自明﹐早難道功勞成畫餅?”{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早難道對面相逢﹐便剗的忘了{紅昌}?”{清}{洪昇}《长生殿·疑谶》:“早難道來墻上信筆亂鴉塗!”【2】岂不闻;怎不知。{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只聽的高聲大語﹐開門看如狼似虎。想必你不經外出﹐早難道慣曾爲旅!”{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你道我因歌舞壞江山﹐你常好是占姦。早難道羽扇綸巾談笑間﹐破强虜三十萬?”【3】哪里是;说什么。{明}{徐徐}《杀狗记·雪中救兄》:“好一似卧冰{王祥}。呀!看看冷逼寒凍神魂喪﹐早難道酒解愁腸!”{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指望他玉堂金馬做朝臣﹐原來這秀才每當正軍。我想着儒人顛倒不如人﹐早難道文章好立身!”{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我見他兩次三番如喪神﹐早難道肋底下插柴自穩。”
明鎗容易躲, 暗箭最難防-汉语大词典
明鎗容易躲, 暗箭最難防
【1】{明}{王錂}《春芜记·构衅》:“不免將些銀子與他﹐央他夜夜往{季}府後門帶領我家小廝們四下巡邏﹐倘若拿着{宋玉}﹐事兒發作﹐{季老夫人}得知﹐一定賣那潑賤到隔江過海去﹐不然也打他幾十下﹐消了我這惡氣。正是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難防。”亦作“[明鎗容易躲﹐暗劍最難防]”。{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待我到丞相跟前去﹐背他一場是非﹐叫他明鎗容易躲﹐暗劍最難防。”
明槍易躲, 暗箭難防-汉语大词典
明槍易躲, 暗箭難防
【1】见“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明鎗容易躲, 暗劍最難防-汉语大词典
明鎗容易躲, 暗劍最難防
【1】见“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難防”。
明槍好躲, 暗箭難防-汉语大词典
明槍好躲, 暗箭難防
【1】谓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刧难于防备。{明}{西湖居士}《郁轮袍·报捷》:“正是計似鬼魅莫測﹐心如蛇蝎凶傷﹐教他明槍易躲﹐果然暗箭難防。”{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孩兒也﹐一了説明槍好趓﹐暗箭難防。”{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俗话说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谁能预料到对方不乘机来暗算呢?”
昏難-汉语大词典
昏難
【1】谓政局昏乱危难。《宋书·刘景素传》:“夫王起兵之日﹐止在匡救昏難﹐放殛姦盗﹐非它故也。”
冒難-汉语大词典
冒難
【1】不避祸患。《三国志·魏志·桓阶传》:“太守{孫堅}舉{階}孝廉……會{堅}擊{劉表}戰死﹐{階}冒難詣{表}{堅}喪﹐{表}義而與之。”《三国志·魏志·王修传》:“{脩}聞{融}有難﹐夜往奔{融}。賊初發﹐{融}謂左右曰:‘能冒難來﹐唯{王脩}耳。’”
時難-汉语大词典
時難
【1】时世的厄难。《南史·宋纪上·武帝》:“〔{裕}〕仰憤時難﹐俯悼横流﹐投袂一起﹐則皇祀剋復。”《汉书·叙传上》:“〔{班彪}〕愍狂狡之不息﹐乃著《王命論》以救時難。”{唐}{元结}《漫酬贾沔州》诗:“往年壯心在﹐嘗欲濟時難。”
時難-汉语大词典
時難
【1】古代按时驱除疫鬼的仪式。難,通“儺”。《周礼·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敺疫。”{孙诒让}正义:“是難以驚敺疫癘之鬼。”
暗箭難防-汉语大词典
暗箭難防
【1】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防备。《平妖传》第三回:“〔{趙壹}〕解下弓來﹐搭上箭﹐弓開的滿﹐箭去的疾……正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中了狐的左腿。”{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 :“孩兒也﹐一了説:明槍好趓﹐暗箭難防。我暗算他﹐搬將過來﹐則一拳打倒那廝﹐救你父親。”
水難-汉语大词典
水難
【1】水害。《韩非子·喻老》:“{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塗其隙。是以{白圭}無水難﹐丈人無火患。”
江山好改, 本性難移-汉语大词典
江山好改, 本性難移
【1】{鲁迅}《而已集·“意表之外”》:“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也许后来还要开开口。”
江山好改, 秉性難移-汉语大词典
江山好改, 秉性難移
【1】《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老兄﹐你豈不聞‘江山好改﹐秉性難移’?你切不可打量他從此就這等好説話了。”
江山易改, 秉性難移-汉语大词典
江山易改, 秉性難移
【1】{草明}《乘风破浪》一:“别的不敢说﹐说到‘铁牛’﹐我侍候它快将二十年﹐它的脾气哪一点我不知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是这样﹐高炉更是这样。”
江山易改, 本性難移-汉语大词典
江山易改, 本性難移
【1】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聂绀弩}《天亮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相信你一辈子也改不过来。”《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難移。’”{明}{徐■}《杀狗记·谏兄触怒》:“他縱無怨恨之心﹐奈絶無順從之美﹐正所謂江山易改﹐禀性難移。”【2】{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聂绀弩}《天亮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相信你一辈子也改不过来。”《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難移。’”{明}{徐■}《杀狗记·谏兄触怒》:“他縱無怨恨之心﹐奈絶無順從之美﹐正所謂江山易改﹐禀性難移。”
没齒難忘-汉语大词典
没齒難忘
【1】终身难以忘记。《镜花缘》第四五回:“法外施仁﹐没齒難忘!”{明}{无名氏}《四贤记·出家》:“修行報德﹐慨從我志﹐没齒難忘。”
法難-汉语大词典
法難
【1】佛教徒指毁灭佛法的事件。{中国}历史上有四次重大的“法難”。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後周}{世宗}的毁灭佛法事件。史称“三武一宗”。{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北朝}道教勢力由{寇天師}而光大﹐遂有{太武}世之法難。”
河清難俟-汉语大词典
河清難俟
【1】《左传·襄公八年》:“ {子駟}曰:《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杜预}注:“ 逸詩也。言人壽促而{河}清遲。喻{晉}之不可待。”后以“河清難俟”比喻时久难待。{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朝殿三試﹐以書不入格﹐屢落人後﹐得旨歸進士本班用。銓選一官﹐{河}清難俟﹐遂改授教職歸矣。”{清}{钮琇}《觚賸·序赋创格》:“然則人壽幾何?{河}清難俟。問道則路無朱燭﹐寄書則江無赤鯉。”
涉難-汉语大词典
涉難
【1】经历危难。《管子·兵法》:“一氣專定﹐則傍通而不疑;厲士利械﹐則涉難而不匱。”{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体别》:“雄悍之人﹐氣奮勇决﹐故可以涉難﹐難與居約。”《吕氏春秋·士容》:“臨患涉難﹐而處義不越。”
海難-汉语大词典
海難
【1】指在海上航行时因遭意外事故而造成的灾害。如触礁﹑碰撞﹑沉没等。{唐}{刘肃}《大唐新语·政能》:“〔{姜師度}〕嘗於{薊}北約{魏帝}舊渠﹐傍海新創號曰‘平虜渠’﹐以避海難﹐餽運利焉。”《人民日报》1981.1.19:“每到渔汛季节﹐接待站的工作人员不但热情接待遭到海难事故﹐或来港口避风﹑求医的{台湾}渔民﹐还千方百计帮助{台湾}渔民寻找在大陆的亲人。”
清官難斷家務事-汉语大词典
清官難斷家務事
【1】俗语。谓家庭事务错综复杂,虽廉洁公正的官吏亦难论断其是非。《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自古道:‘清官難斷家務事。’”{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十二:“你说他对你不老实么?没有旁证﹐我们难断定﹐这叫‘清官难断家务事’。”《红楼梦》第八十回:“正是俗語説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此時正是公婆難斷牀幃的事了。”
滴水難消-汉语大词典
滴水難消
【1】谓虽菲薄之物也不能受用。{元}{无名氏}《杀狗劝夫》楔子:“兄弟!滴水難消。休道是兄弟將酒來﹐你則這般空來﹐也是你兄弟的情分。”{清}{洪昇}《长生殿·疑谶》:“只要有錢憑你飲﹐無錢滴水也難消。”
潛難-汉语大词典
潛難
【1】避难。{唐}{李贺}《还自会稽歌》序:“及國勢淪敗﹐{肩吾}先潛難{會稽}。”
潑水難收-汉语大词典
潑水難收
【1】相传{汉}{朱买臣}因家贫,其妻离去,后{买臣}富贵,妻又求合。{买臣}取水泼洒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离异就不能再合。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已裝不卸﹐潑水難收怎奈何?”《西游记》第五一回:“小神只會放水﹐却不會收水。常言道:‘潑水難收。’”按﹐据《类林》记载﹐此为{周}代{吕尚}与其妻{马氏}的故事;而{元}代杂剧《渔樵记》﹑{清}代传奇《烂柯山》等﹐则皆演{朱买臣}事。
濟難-汉语大词典
濟難
【1】解救危难。《後汉书·左雄传》:“{大漢}受命﹐雖未復古﹐然克慎庶官﹐蠲苛救敝﹐悦以濟難﹐撫而循之。”{三国} {魏}{曹植}《求自试表》:“固夫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燕·慕容隽》:“此馬見異先朝﹐孤嘗仗之濟難﹐今不欲出者﹐蓋先君之旨也。”
澀難-汉语大词典
澀難
【1】犹险阻。{汉}{王升}《石门颂》:“道路澀難。”【2】言语迟钝艰难。《隋书·诚节传·卢楚》:“{楚}少有才學﹐鯁急口吃﹐言語澀難。”
批難-汉语大词典
批難
【1】抗击仇敌。《汉书·王莽传中》:“{肴}{黽}之險﹐東當{鄭}{衛}。女作五威左關將軍﹐{函谷}批難﹐掌威於左。”{王先谦}补注引《广雅》:“批﹐擊也。”
折衝厭難-汉语大词典
折衝厭難
【1】谓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汉书·辛庆忌传》:“故賢人立朝﹐折衝厭難﹐勝於亡形。”
折難-汉语大词典
折難
【1】消除患难。《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君之設智﹐能爲主安危修政﹐治亂彊兵﹐批患折難。”【2】诘难;争辩。《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謀告之。{丕}外慮不成﹐口雖折難﹐心頗然之。”{郑振铎}《桂公塘》三:“那两位贵酋﹐也高高兴兴的和{天祥}折难﹐攻驳。”{元}{刘祁}《归潜志》卷九:“每相見輒談儒佛異同﹐相與折難。”
拔難-汉语大词典
拔難
【1】脱离险境。《北齐书·暴显传》:“{顯}率左右二十餘騎突出賊營﹐拔難歸國。”《周书·蔡祐传》:“後始拔難西歸﹐賜爵{平舒縣伯}﹐除{岐}{夏}二州刺史。”
抵難-汉语大词典
抵難
【1】抗拒阻挠。{清}{马建忠}《复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若彼仍然抵難﹐則豫告之曰:‘俟所展限滿猶未定議﹐所來商貨當照通共税則納税。’”
指難-汉语大词典
指難
【1】犹赴难。《宋书·沈庆之传》:“羣帥仗節﹐指難如歸。”
捍難-汉语大词典
捍難
【1】抵御外侮。{宋}{岳飞}《奏以恩例补张所男宗本文资状》:“{靖康}以來﹐奮不顧身爲國捍難者﹐不爲無人。”《三国演义》第六四回:“{阜}無捍難之功﹐又無死難之節﹐於法當誅﹐何顔受職?”{清}{王韬}《去学校积弊以兴人材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文以治國﹐武以捍難。”
排難解紛-汉语大词典
排難解紛
【1】{战国}时,{秦}围{赵}{邯郸}急,{魏}使{辛垣衍}劝{赵}尊{秦}为帝。{鲁仲连}以大义责{衍}。{秦}将闻之,为之退兵五十里。适{魏}兵救{赵},{邯郸}围解。{赵}欲封{仲连},{仲连}辞曰:“所貴於天下士者,爲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见《战国策·赵策三》﹑《史记·鲁仲连邹阳列憿n。后因以“排難解紛”指为人排除危难或调解纠纷。{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天下有事﹐凡能擔當開拓﹐排難解紛﹐惟其才耳。”{清}{吴伟业}《柳敬亭传》:“其善用權譎﹐爲人排患解紛率類此。”{清}{李渔}《意中缘·设计》:“况且排難解紛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爲奇!”{叶圣陶}《倪焕之》二二:“{蒋如冰}出任乡董已有四年﹐忙的是给人家排难解纷﹐到城里开会﹐访问某人某人那些事。”亦作“[排患解紛]”。《旧唐书·张濬传》:“若能此際排難解紛﹐陳師鞠旅﹐共誅盜賊﹐迎奉鑾輿﹐則富貴功名﹐指掌可取。”{明}{杨仪}《李姬传》:“〔{李嘉謨}〕能謙恭下士﹐排難解紛﹐以全善類。”{唐}{崔知贤}《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明}{孙慎行}序:“遺形卻立﹐終希獨善之資;排患解紛﹐未洽隨時之義。”
排憂解難-汉语大词典
排憂解難
【1】排除忧愁,解除困难。《文汇报》1989.1.3:“进一步发挥舆论作用﹐为群众尽力排忧解难。”
排難-汉语大词典
排難
【1】指调解纠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王}力爲排難﹐請另命佳題。”【2】排除危难。{唐}{柳宗元}《为崔中正贺平李怀光表》:“陛下但嘉其排難﹐不省其由﹐列爲上公﹐命作元帥。”{汉}{王充}《论衡·答佞》:“{儀}{秦}﹐排難之人也﹐處擾攘之世﹐行揣摩之術。”{宋}{苏轼}《新渡寺席上次韵送叔弼》:“多言雖數窮﹐微中或排難。”{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英雄》:“雄﹐以其力服衆﹐以其勇排難。”
掃難-汉语大词典
掃難
【1】平定患难。《南齐书·和帝纪赞》:“{和帝}晩隆﹐掃難清宫。”
插翅難逃-汉语大词典
插翅難逃
同“[插翅難飛]”【1】《说岳全传》第三七回:“{康王}見{兀术}將次趕上﹐真箇插翅難逃﹐只得束手就擒。”
插翅難飛-汉语大词典
插翅難飛
【1】插上翅膀也飞不了。比喻难以逃脱。《野叟曝言》第七一回:“{又全}尋思:這樣圍牆﹐插翅難飛。”{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总督大人因见你们人马死伤殆尽﹐已被重重包围﹐插翅难飞。”
搆難-汉语大词典
搆難
【1】结仇交战。{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土司·土官承袭》:“而{貴州}﹑{廣西}諸土官﹐竟自以所藏譜牒上請﹐以致彼此紛争﹐累年不決﹐稱兵搆難。”《後汉书·冯异传》:“今{長安}壞亂﹐{赤眉}臨郊﹐王侯搆難﹐大臣乖離﹐綱紀已絶﹐四方分崩﹐異姓並起。”《韩非子·内储说下》:“{宋石}﹐{魏}將也。{衛君}﹐{荆}將也。兩國搆難﹐二子皆將。”{严复}《论世变之亟》:“即如今日{中}{倭}之搆難﹐究所由來﹐夫豈一朝一夕之故也哉!”《史记·燕召公世家》:“因搆難數月﹐死者數萬﹐衆人恫恐﹐百姓離志。”
擊難-汉语大词典
擊難
【1】批评;指责。{唐}{刘知幾}《史通·论赞》:“至若與奪乖宜﹐是非失中……或言傷其實﹐或擬非其倫。必備加擊難﹐則五車難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山}東風俗﹐不通擊難。吾初入{鄴}﹐遂嘗以此忤人﹐至今爲悔。”
擢髮難數-汉语大词典
擢髮難數
【1】{战国}时﹐{魏国}的{须贾}曾陷害{范雎}﹐后{范雎}为{秦}相﹐{须贾}使{秦}﹐向{雎}谢罪﹐{雎}问:“汝罪有幾?”回答说:“擢{賈}之髮以續之罪﹐尚未足。”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后因以“擢髮難數”形容罪行之多。《野叟曝言》第七二回:“{秦檜}之罪﹐擢髮難數﹐誠能被{施舍}捉住﹐生啖其肉﹐何快如之!”{邹韬奋}《法西斯作风的罪恶》:“法西斯作风的罪恶是擢发难数的。”《唐大诏令集·会昌四年<平潞州德音诏>》:“脅從百姓﹐殘忍一方﹐積惡成殃﹐擢髮難數。”
毛難族-汉语大词典
毛難族
【1】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毛南族}的旧称。参见“[毛南族]”。
爲難-汉语大词典
爲難
【1】发难;起事。《左传·文公二年》:“吾與女爲難。”《国语·晋语一》:“吾欲爲難﹐安始而可?”《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帝慮{蠕蠕}爲難﹐戊申﹐班師。”
爲難-汉语大词典
爲難
【1】作对;刁难。{巴金}《家》三五:“我决不再为难他。”《孔丛子·对魏王》:“欲規霸王之業﹐與諸大國爲難﹐而行酷刑以懼遠近﹐國内之民將畔。”{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他们也就倚势妄为﹐处处和{华}侨会为难。”《韩非子·说林下》:“{韓}{趙}相與爲難。{韓子}索兵於{魏}。”《老残游记》第二回:“你道{鐵公}是誰?就是{明}初與{燕王}爲難的那個{鐵鉉}。”【2】难以应付;难办。{杨朔}《熔炉》:“你还有什么为难的事﹐大家都能替你办。”《元典章·户部二·分例》:“以此纖須之費﹐致令各處官府爲難。”《红楼梦》第四六回:“有一件爲難事﹐老爺托我﹐我不得主意。”
有家難奔﹐有國難投-汉语大词典
有家難奔﹐有國難投
【1】谓走投无路。{丁西林}《等太太回来的时候》第一幕:“{中国}的小说书上常常有两句话﹐描写一个潦倒的英雄﹐说弄得他‘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我不是一个小说书上的英雄﹐可是我目前的处境确是如此。”《水浒传》第十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裏﹐閃得我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受此寂寞。”
有口難言-汉语大词典
有口難言
【1】有话不敢说或不便说。{元}{无名氏}《争报恩》第四折:“你結義在患難之先﹐受苦楚有口難言。”{宋}{苏轼}《醉醒者》诗:“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汉语大词典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1】见“有福同享﹐有禍同當”。
有口難分-汉语大词典
有口難分
【1】形容很难分辩。{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俺哥哥眼内無珠﹐看的我做各姓他人﹐動不動棍棒臨身。直着我有口難分﹐進退無門。”《儒林外史》第二回:“〔各家父兄〕偏要在{荀老翁}跟前恭喜﹐説他是個封翁太老爺﹐把個{荀老爹}氣得有口難分。”{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变调》:“若把幾句惡言加你﹐豈不是有口難分?”
有口難辯-汉语大词典
有口難辯
同“[有口難分]”【1】{张书绅}《正气歌》六:“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有口难辩﹐抓进牢去﹐判了十五年徒刑。”《人民日报》1988.10.7:“这个倔强的中年人﹐有口难辩﹐竟凄然落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