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阿耨)是什么意思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汉语大词典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梵语的译音。意译为“無上正等正覺”。一译为“無上正遍知”。是佛无上觉智。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即名为“佛”。{清}{龚自珍}《<妙法莲华经>第四二问》:“如我所言﹐上合佛心﹐我所科判﹐上合{阿難}原文﹐佛加被我﹐{智者大師}加被我﹐我疾得法華三昧﹐亦得普見一切色身三昧﹐見生蒙佛夢中授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宋}{苏轼}《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曰以無所得故而得﹐{舍利弗}得阿羅漢道﹐亦曰以無所得故而得。如來與{舍利弗}若是同乎?曰:何獨{舍利弗}!”
阿耨達池-汉语大词典
阿耨達池
【1】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無熱惱”。池名。{唐}代称为{无热恼池}。此池在五{印度}北﹐{大雪山}北{香山}南﹐二山之中。{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序》作“阿那婆答多池”。{宋}{陈善}《扪虱新话·司马迁班固言河出昆仑》:“佛書説……{雪山}在{中天竺國};正當南閻浮提之中﹐山最高頂有池﹐名{阿耨達池}﹐池中有水﹐號八功德水﹐分派而出﹐遂有青黄赤白之異﹐今{黄河}蓋其一派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寶山在{大雪山}北﹐上有{阿耨達池}﹐東從牛口流出{殑伽河}﹐入東南海﹐南從象口流出{信度河}﹐入西南海﹐西從馬口出{縛芻河}﹐入西北海﹐北從獅子口出{從多河}﹐入東北海﹐潛流地下出積石﹐爲中國{河}源。按{河}源出{撤敦腦兒}{阿耨達池}﹐即{星宿海}也﹐浮屠氏言此非誕矣。”亦省称“[阿耨]”。{明}{唐顺之}《雪诗和苏韵》之十:“{葱嶺}未消{阿耨}水﹐珠林忽散鬘陀花。”
阿耨達山-汉语大词典
阿耨達山
【1】即{昆仑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經營{炎火}而浮{弱水}兮”{张守节}正义引{唐}{李泰}等《括地志》﹕“{阿耨達山}﹐一名{崑崙山}﹐其山爲天柱﹐在{雍州}西南一萬五千三百七十里。”耨﹐一本作“傉”。{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三﹕“釋氏《西域志》﹕{阿耨達山}上有大淵水﹐宫殿樓觀甚大。即{崑崙山}。{穆天子}所至﹐即{阿耨達宫}也。”一说﹐即{冈底斯山}﹐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清一统志·西藏·冈底斯山》:“今{阿里}爲{藏}中極西南地﹐近古{天竺}境……疑此(指{岡底斯山})即{阿耨達山}也。”
阿耨-汉语大词典
阿耨
【1】见“阿2耨達池”。【2】佛教语。意译为极微。今译为原子。{章炳麟}《四惑论》:“乃若《勝論》之言阿耨﹐{伊壁鉤盧}之言阿屯﹐{黎布尼}之言毛奈陀﹐漢語譯之﹐皆云原子。”{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鄒氏}({鄒衍})之言﹐曰九州﹐曰瀛海﹐則佛之大千微塵也﹐{須彌}阿耨也。”
阿耨多羅-汉语大词典
阿耨多羅
【1】梵语Anuttara的译音。意译为“無上”。{明}{唐寅}《醉时歌》:“諸行無常一切空﹐阿耨多羅大圓覺。”{清}{郝懿行}《证俗文》卷十九:“阿耨多羅﹐阿﹐此云無也;耨多羅﹐此云上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