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陟

陟(陟)是什么意思

  • 陟-古文观止词典

    陟zhì

    【词性】:动词

    提升(3)。《诸葛亮前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提升和处罚,褒和贬,不应有差异。《送李愿归盘谷序》:黜陟不闻。——官吏的升降可以不闻。《待漏院记》:我将陟之。——我将提拔他。

  • 陟-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陟zhì

    ①登,升,由低处向高处走。《诗经·周南·卷耳》:“~彼高冈,我马玄黄。”(玄黄:病。)又《魏风·陟岵》:“~彼岵兮,瞻望父兮。”(岵hù:多草木的山。)②登程,上路。《尚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遐,必自迩。”李白《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仍侨装撰行,去国遐~。”③提升,提拔。《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幽明。”(黜:贬退。幽:指昏庸之人。明:指明智之人。)诸葛亮《出师表》:“~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降】升降,上下。《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帝左右。”

    【陟升】升。《楚辞·离骚》:“~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帮。”(皇:皇天。赫戏:光明的样子。)

  • 陟-现代汉语大词典

    陟zhì

    【释义】:

    ①由低处向高处走。②提拔;奖赏。如:陟罚臧否。

  • 陟降-现代汉语大词典

    陟降zhì jiàng

    【释义】:

    升降。后指往来。王国维《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古又有陟降一语,古人言陟降犹今人言往来,不必兼陟与降二义。”

  • 陟罚臧否-现代汉语大词典

    陟罚臧否zhì fá zāng pǐ

    【释义】:

    赏罚褒贬。章炳麟《革命道德论》:“郡邑守令仰望风采,陟罚臧否,在其一言。”

  • 跋陟-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陟bá zhì

    【释义】:

    攀登;行走。郭沫若《雅言与自力》:“但是不怕纵有多么峻险的危峰,我们总可以寻出一种路径,用自己的脚跋陟。”

  • 跋陟-现代汉语大词典

    跋陟bá bù

    【释义】:

    犹跋涉。形容远行艰辛。徐兴业《金瓯缺》:“只怕参议年来体衰多病,不胜跋陟之劳。”

  • 陟-现代汉语大词典

    陟bù

    【释义】:

    步行。如:跋陟。

  • 黜陟-现代汉语大词典

    黜陟chù zhì

    【释义】:

    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康有为《大同书》:“公政府官皆听政长黜陟。”

  • 三陟-汉语大词典

    三陟

    【1】《诗·周南·卷耳》有“陟彼崔嵬,我馬虺隤”﹑“陟彼高岡,我馬玄黄”﹑“陟彼砠矣,我馬瘏矣”三句,故后人合称“三陟”,形容旅途辛劳。{南朝} {宋}{顔延之}《秋胡》诗:“嗟予怨行役﹐三陟窮晨暮。”【2】三次升官。《魏书·常景传》:“{柳下}三黜﹐不愠其色;{子文}三陟﹐不喜其情。”

  • 升陟-汉语大词典

    升陟

    【1】升登;攀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颍水》:“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廣二十許步﹐上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暢幽情。”{清}{曹寅}《滁州清流关道中》诗:“坡陀倦升陟﹐蹭蹬愁躋舉。”{汉}{王充}《论衡·効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將援引薦舉﹐亦將棄遺於衡門之下﹐固安得升陟聖主之庭﹐論説政事之務乎?”{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记四》:“過橋﹐復東北升陟崗陀﹐四里﹐抵{思隴}。”【2】升迁;提升。{唐}{元稹}《崔弘礼郑州刺史》:“侍中弘正以課來上﹐書爲第一。不有升陟﹐謂之蔽能﹐得於信臣﹐予用丕允。”

  • 喬陟-汉语大词典

    喬陟

    【1】重叠的山岭。《列子·汤问》:“四方悉平﹐周以喬陟。”{杨伯峻}集释:“《釋文》云:《爾雅》云:喬﹐高曲也。又云:山三﹐陟。{郭璞}云﹐重隴也。”

  • 梯陟-汉语大词典

    梯陟

    【1】登高攀险。指山行。{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四》:“山居難與論舟行之險﹐澤居難與論梯陟之艱。”

  • 咸陟-汉语大词典

    咸陟

    【1】{周}人占梦法的一种。《周礼·春官·大卜》:“掌三夢之灋: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咸陟。”{郑玄}注:“咸﹐皆也;陟之言得也﹐讀如‘王德{翟}人’之德﹐言夢之皆得﹐{周}人作焉。”

  • 昇陟-汉语大词典

    昇陟

    【1】晋升。《魏书·崔鸿传》:“苟必官須此人﹐人稱此職﹐或超騰昇陟﹐數歲而至公卿。”【2】攀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颍水》:“山下大澤周數里﹐而清深肅潔。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廣二十許步﹐上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昇陟﹐取暢山情。”

  • 洊陟-汉语大词典

    洊陟

    【1】荐举提升。{清}{冯桂芬}《赠太子大保武英殿大学士华阳卓公神道碑铭》:“聖明嘉奬﹐洊陟師長﹐全甌覆名﹐貞厥素履。”{清}{吴敏树}《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公往以名舉人﹐爲縣令{湖北}﹐以才能發聞﹐洊涉藩翰。”

  • 扳陟-汉语大词典

    扳陟

    【1】攀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滍水》:“{滍水}之北﹐有積石焉﹐世謂{女靈山}……北面有如頽落﹐劣得通步﹐好事者時有扳陟耳。”

  • 搴陟-汉语大词典

    搴陟

    【1】提衣涉水。{唐}{皇甫冉}《渡汝水向太和山》诗:“落日事搴陟﹐西南投一峯。”

  • 攀陟-汉语大词典

    攀陟

    【1】攀登。{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水聲石色﹐冷人心骨﹐不復知有攀陟之苦。”{明}{刘基}《游云门记》:“雖有層巒復岡﹐而無梯磴攀陟之勞。”{唐}{戴公怀}《奉和郎中游仙山四瀑泉》:“當思共攀陟﹐東南看斗牛。”

  • 斥陟-汉语大词典

    斥陟

    【1】黜免与擢升。{明}{沈榜}《宛署杂记·职官》:“某也以賢擢﹐某也以不賢去。國家斥陟之典﹐明如日星。”

  • 瞻雲陟屺-汉语大词典

    瞻雲陟屺

    【1】《诗·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新唐书·狄仁傑传》:“薦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傑}登{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乃得去。”后因以“瞻雲陟屺”比喻思亲。{明}{张居正}《寿李母杜夫人七十序》:“{正}嘗觀覽古人瞻雲陟屺事﹐蓋傷之焉。”

  • 稽陟-汉语大词典

    稽陟

    【1】犹考察。{唐}{陈子昂}《昭夷子赵氏碑》:“乃共稽陟舊行﹐考謚定名。”

  • 登陟-汉语大词典

    登陟

    【1】登上。{唐}{贾岛}《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诗:“何時一登陟﹐萬物皆下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下有磐石﹐可坐數十人﹐冠軍將軍{劉敬宣}每登陟焉。”{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序:“舉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故事絶於常篇﹐名標於奇紀。”{清}{管同}《馀霞阁记》:“{盋山}與{四松}﹐各擅一美﹐不可兼并。自{餘霞之閣}成﹐而登陟憩息者﹐始兩得而無遺憾。”【2】升天。指死。{章炳麟}《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秋瑾哀辞》:“亦有{馬君}﹐就塗未極﹐詗吏旁布﹐斷頭登陟。”

  • 絀陟-汉语大词典

    絀陟

    【1】谓人事之降升。絀, 通“黜”。{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賞罰絀陟﹐立見榮辱;生死窮通﹐互分得失。”{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天子歲試天下﹐三試而一考﹐前後三考而絀陟﹐命之曰計。”《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年從十五﹐皆入太學。明制絀陟榮辱之路。”

  • 超陟-汉语大词典

    超陟

    【1】越格提升。{唐}{元稹}《杨嗣复授尚书兵部郎中制》:“爾其試守兹任﹐爲予簡稽。苟能修明﹐旋議超陟。”

  • 跋陟-汉语大词典

    跋陟

    【1】攀登;行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余每讀《琴操》﹐見琴慎相和﹐《雅歌録》云:飲馬長城窟。及其跋陟斯途﹐遠懷古事﹐始知信矣。”{郭沫若}《文艺论集·雅言与自力》:“但是不怕纵有多么峻险的危峰﹐我们总可以寻出一种路径﹐用自己的脚跋陟。”《明史·王骥传》:“每軍負米六斗﹐跋陟山谷。”

  • 踐陟-汉语大词典

    踐陟

    【1】升登;攀登。{明}{汤显祖}《岭外初归读王恒叔点苍山寄示五岳游欣然成韵》:“雲霞踐陟君能勇﹐碑版窮搜子亦貪。”《魏书·崔光传》:“聖躬玉趾﹐非所踐陟。”

  • 踢陟-汉语大词典

    踢陟

    【1】方言。险峻高耸貌。《醒世姻缘传》第九六回:“我只爲叫那昏君經經那踢陟的高山﹐也顯顯俺那平地。”

  • 躋陟-汉语大词典

    躋陟

    【1】踏进,跨入。{明}{张居正}《送南阳公赴留都考功序》:“人謂君躋陟通顯﹐且旦夕矣﹐胡至罹此意外哉!”【2】晋升,升迁。{唐}{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鲜于叔明}〕時刺{商州}﹐{炅}又申掾京兆﹐不同躋陟﹐有恨如何?”

  • 進陟-汉语大词典

    進陟

    【1】进升官职。《魏书·外戚传下·高肇》:“家荷重恩﹐爲國致效是其常節﹐何足以應進陟之報?”【2】犹升登。{唐}{王勣}《游北山赋》:“遂披林樾﹐進陟。”

  • 逾陟-汉语大词典

    逾陟

    【1】谓翻越山冈。{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又東一里﹐逾陟岡阜﹐忽有溪自西北注東南。”

  • 遊陟-汉语大词典

    遊陟

    【1】见“遊涉”。

  • 遐陟-汉语大词典

    遐陟

    【1】高升。{清}{方文}《云间五子诗·彭燕义宾》:“{長樂}既軒翥﹐{惠州}亦遐陟。”

  • 遷陟-汉语大词典

    遷陟

    【1】犹迁升。《旧唐书·懿宗纪》:“苟致安寧﹐自當遷陟;不遵詔令﹐必舉典刑。”《北史·艺术传·蒋少游》:“然猶驟被引命﹐以規矩刻繢爲務﹐因此大蒙恩賜而位亦不遷陟也。”{明}{沈德符}《野獲编·妇女·二妇全边城》:“不惟大司馬不知故事﹐並武人亦不曉祖職當如何遷陟矣。”

  • 降陟-汉语大词典

    降陟

    【1】升降。{晋}{陆云}《盛德颂》:“聖靈登遐﹐降陟在天。”

  • 陟-汉语大词典

    《廣韻》竹力切,入職,知。【1】由低处向高处走。与“降”相对。《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馬虺隤。”{唐}{骆宾王}《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诗:“束馬陟層阜﹐迴首睇山川。”{明}{梁辰鱼}《浣纱记·迎施》:“獨訪山家歇還陟﹐茅屋斜連隔松葉。”{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汤学士梦》:“左庶子{湯潛菴}{斌}﹐夜夢登高山﹐已陟其半﹐忽一人自後越之先登。”【2】远行,长途跋涉。《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南朝 宋}{颜延之}《秋胡诗》:“嗟予怨行役﹐三陟窮晨暮。”{宋}{吕祖谦}《卧游录》:“{宗少文}好山水﹐好遠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3】提拔,升迁。《书·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孔}传﹕“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舉得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標勸戒。”{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然{堯}{舜}之時﹐其所黜者則聞之矣﹐蓋四凶是也。其所陟者﹐則{皋陶}﹑{稷}﹑{契}﹐皆終身一官而不徙。”{清}{钱大昕}《<味经窝类稿>序》:“〔{秦錫山}〕洎登巍科﹐陟上卿。”【4】谓登上帝位。《书·舜典》:“三載﹐汝陟帝位。”{孔}传﹕“陟﹐升也。”{唐}{韩愈}《顺宗实录一》:“是用命爾繼統﹐俾紹前烈﹐宜陟元后﹐永綏兆人。”【5】升遐,升天。指帝王薨逝。《书·康王之诰》:“惟新陟王﹐畢協賞罰。”{蔡沈}集传﹕“陟﹐升遐也。”《竹书纪年》卷上:“〔{黄帝}{軒轅氏}〕一百年﹐地裂﹐帝陟。帝王之崩﹐皆曰陟。”【6】高,高峻。《玉篇·阜部》:“陟﹐高也。”《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我見你也有年紀了﹐怎挑得這重擔﹐過得這等的陟橋?”【7】重叠的山陵。《尔雅·释山》:“山三曰陟。”{郝懿行}义疏﹕“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名陟。”《列子·汤问》:“四方悉平﹐周以喬陟。”{张湛}注﹕“山之重壟也。”【8】入,进入。{唐}{韩愈}《袁氏先庙碑》:“孝孫來享﹐來拜廟堂﹐陟堂進室﹐親登籩鉶。”【9】祭祀山岳。《诗·周颂·般》:“陟其高山﹐嶞山喬嶽﹐允猶翕河。”{郑玄}笺﹕“則登其高山而祭之。”{马瑞辰}通释﹕“《覲禮》‘祭山丘陵升’,《禮器》‘因名山升中於天’,是升爲祭山之名。《爾雅·釋詁》﹕‘陟﹐陞也。’升爲祭名﹐陟即爲升﹐亦祭名矣。{周}時祭山曰升﹐或曰陟﹐猶{秦}{漢}時曰登封﹐或登禮﹐或曰登假。”【10】通“[勑]”。敬奉。《史记·夏本纪》:“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維時維幾。’”{裴駰}集解引{孔安国}曰﹕“奉正天命以臨民﹐惟在順時﹐惟在慎微。”《书·益稷》作“勑”。【11】通“[騭]”。牡马。《大戴礼记·夏小正》:“四月……執陟攻駒。”{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下》:“騭之爲言猶特也。《廣雅》云﹕‘騭﹑牡﹑特﹐雄也。’{服子慎}注《漢書·五行志》曰﹕‘騭音陟。’陟﹑騭同音﹐故古或以陟爲騭。《夏小正》﹕‘四月﹐執陟攻駒。’陟謂牡馬也。”

  • 陟-汉语大词典

    《集韻》的則切,入徳,端。【1】得,应验。《周礼·春官·大卜》:“掌三夢之灋﹕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咸陟。”{郑玄}注﹕“陟之言得也……言夢之皆得。”{陆德明}释文﹕“陟﹐或音得。”

  • 陟勸-汉语大词典

    陟勸

    【1】提升和奖励。{唐}{司空图}《唐故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及中令復大柄﹐推功上前﹐且行陟勸之典﹐乃加檢校禮部尚書﹐按察{宣}﹑{歙}﹑{池}三郡。”

  • 陟健-汉语大词典

    陟健

    【1】谓峻拔清健。{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沈詹事}七言律﹐高華勝於{宋員外}。{宋}雖微少﹐亦見一斑﹐歌行覺自陟健。”

  • 陟方-汉语大词典

    陟方

    【1】犹升遐。谓帝王之死。{宋}{岳珂}《愧郯录·祖宗徽称》:“{徽祖}以{紹興}五年有陟方之哀。”按﹐{徽宗}卒于公元1135年﹐时为{宋}{绍兴}五年。【2】犹巡狩。天子外出巡视。《书·舜典》:“{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孔}传:“方﹐道也。{舜}即位五十年﹐升道南方巡守﹐死于{蒼梧}之野而葬焉。”{孔颖达}疏:“升道﹐謂乘道而行也﹐天子之行﹐必是巡其所守之國﹐故通以巡守爲名。”《文选·左思<吴都赋>》:“烏聞{梁}{岷}有陟方之館﹐行宫之基歟?”{刘逵}注:“{舜}陟方﹐謂南巡守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從征﹐溺于{湘江}。”【3】皇帝被俘虏的委婉语。{宋}{岳珂}《桯史·乾坤鉴法》:“{靖康}陟方之禍﹐二宫每寶持之﹐且歎其先識。”

  • 陟黜-汉语大词典

    陟黜

    【1】进用与贬黜。{宋}{石介}《庆历圣德颂》序:“皇帝退姦進賢﹐發於至聰﹐動於至誠﹐奮於睿斷﹐見於剛克﹐陟黜之明﹐賞罰之公也。”

  • 陟罰臧否-汉语大词典

    陟罰臧否

    【1】赏罚褒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章炳麟}《革命道德论》:“郡邑守令仰望風采﹐陟罰臧否﹐在其一言。”

  • 陟里-汉语大词典

    陟里

    【1】即陟釐。{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側理紙萬番﹐此{南越}所獻。後人言‘陟里’﹐與‘側理’相亂﹐南人以海苔爲紙﹐其理縱横邪側﹐因以爲名。”{齐治平}校注:“《廣記》二三一作‘{漢}言陟釐﹐陟釐與側理相亂’。”

  • 陟岡-汉语大词典

    陟岡

    【1】《诗·魏风·陟岵》﹕“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后因以“陟岡”为怀念兄弟之典。{唐}{白居易}《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诗:“誰憐陟岡者?{西楚}望{南荆}!”

  • 陟屺-汉语大词典

    陟屺

    【1】借指母亲。{宋}{司马光}《赠河中通判朱郎中》诗:“陟屺今將老﹐扶牀昔未行。旨甘無所展﹐朱紫不爲榮。”自注:“{壽昌}﹐侍郎{巽}之子﹐襁褓中母{劉氏}出。{壽昌}長而訪之﹐不能得。{熙寧}中﹐知{廣德軍}﹐年五十三﹐乃醫﹐身自訪求﹐得于{同州}﹐爲民{黨氏}妻﹐迎以歸。”【2】《诗·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郑玄}笺﹕“此又思母之戒﹐而登屺山而望也。”后因以“陟屺”为思念母亲之典。{明}{孙仁孺}《东郭记·井上有李》:“因辟兄以離母﹐時懷陟屺之思。”{清}{钱谦益}《南京光禄寺少卿冯若愚母钱氏加赠宜人制》:“爲歌念母之詩﹐彌深陟屺之歎。”{唐}{元稹}《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制》:“孝子之於事親也﹐貧則有啜菽之歡﹐仕則有捧檄之慶﹐離則有陟屺之歎﹐殁則有累茵之悲。”

  • 陟遐-汉语大词典

    陟遐

    【1】远行。《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孔}传:“言善政有漸如登高升遠﹐必用下近爲始﹐然後終致高遠。”

  • 陟陞-汉语大词典

    陟陞

    【1】升。《楚辞·离骚》:“陟陞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王逸}注:“一無‘陟’字。陞﹐一作升。”{游国恩}纂义:“{汪瑗}曰:‘陟亦升也。陟升重言之矣。’按﹐陟陞連詞爲義﹐{汪瑗}所見甚是。”

  • 陟卓-汉语大词典

    陟卓

    【1】远行。{唐}{孟郊}《冬日》诗:“凍馬四蹄吃﹐陟卓難自收。短景仄飛過﹐午光不上頭。”

  • 陟峻-汉语大词典

    陟峻

    【1】高峻。{明}{孙柚}《琴心记·牛酒交欢》:“山崗陟峻川滉瀁﹐車馬無愁客路長﹐不怪寒星漸渺茫。”

  • 陟涉-汉语大词典

    陟涉

    【1】跋涉。{五代}{梁宣帝} 《游七山寺赋》:“承興序而陟涉﹐聊盤桓而騰騁。”

  • 陟岵-汉语大词典

    陟岵

    【1】借指父亲。{明}{无名氏}《鸣凤记·鹤楼赴义》:“趨庭教﹐陟岵思﹐望斷{衡陽}{季子}悲。”{清}{钱谦益}《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父绍泰加赠清吏司员外郎制》:“用以著資庭之報﹐庶幾慰陟岵之思。”{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四》:“某自罹陟岵之憂﹐廬深山莫與往來。”【2】《诗·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后因以“陟岵”为思念父亲之典。《後汉书·党锢传·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禍﹐欲令屈節以全亂世﹐爲書貽曰:‘久廢過庭﹐不聞善誘﹐陟岵瞻望﹐惟日爲歲。’”{李贤}注:“{爽}致敬於{膺}﹐故以父爲喻也。”{宋}{王安石}《送子思兄参惠州军》诗:“送君强成歌﹐陟岵翻感激。”【3】借指父亲谢世。{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仇竹屏》:“捧誥趨庭日﹐中途陟岵悲。兼之諸弟謝﹐奈此藐孤遺。”

  • 陟躐-汉语大词典

    陟躐

    【1】获取。躐﹐通“擸”。{陕魔}《兴办西北实业要论》第一章:“即遠適異國﹐爲吸集新學術而來之學人中﹐或不免以陟躐功名之念﹐爲取徑{終南}計﹐摭拾數自法律學﹐且曰猶太學者工藝雖巧﹐適以供他建築使用。”

  • 陟配-汉语大词典

    陟配

    【1】谓天子升遐后﹐于祭天时配享。《书·君奭》:“故{殷}禮陟配天﹐多歷年所。”{孔}传:“故{殷}禮能升配天享﹐國久長﹐多歷年所。”《文选·颜延之<宋郊祀歌>》:“陟配在京﹐降德在民。”{李周翰}注:“陟﹐升也。言天子升祖考以配天。”《新唐书·黎幹传》:“{景皇帝}非造我區夏﹐不得與{夏}之{禹}﹑{商}之{契}﹑{周}之{稷}﹑{漢高帝}﹑{魏武帝}﹑{晉宣帝}﹑{唐神堯皇帝}並功﹐而陟配圜丘﹐上與天匹﹐曾謂圜丘不如{林放}乎?”【2】泛指配享。{宋}{苏辙}《蔡矇父挺赠开府仪同三司诰》:“治邊之略﹐紀于一時。經遠之功﹐著于來世。比緣陟配之享﹐永懷先正之良。”

  • 陟恪-汉语大词典

    陟恪

    【1】犹登假。谓升天。《左传·昭公七年》:“王使{郕簡公}如{衛}弔﹐且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亞圉}?’”{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恪﹐讀爲格。《爾雅》曰:‘格﹑陟﹑登﹐陞也。’是格與陟同義。陟格謂魂升於天也。既言陟而又言格者﹐古人自有複語耳。”{杨伯峻}注:“陟恪猶言登假﹐同義詞連用﹐謂升天也。”

  • 陟釐-汉语大词典

    陟釐

    【1】指陟釐纸。{宋}{陆游}《杂题》诗之六:“安得陟釐三萬箇﹐爲君盡寫暮年詩。”【2】一种蕨类植物。生池泽阴湿岩石上﹐一名石发。可入药﹐又可造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陟釐》〔集解〕引《别录》:“陟釐生{江}南池澤。”{南朝} {梁}{陆倕}《以诗代书别後寄赠》:“{劉侯}有餘冷﹐宜餌陟釐方。”{唐}{陆龟蒙}《苔赋》:“散巖竇者石髮﹐補空田者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藥曰陟釐。”

  • 陟升-汉语大词典

    陟升

    【1】登﹐升登。{晋}{陆云}《赠顾彦先》诗之三:“陟升嶣嶤﹐降涉洪波。”

  • 陟釐紙-汉语大词典

    陟釐紙

    【1】纸名。用陟釐制成。即苔纸﹐也称侧理纸。{元}{顾瑛} 《巫峡云涛石屏志》诗:“{謝}家緑玉屏﹐不琢龜甲形。方若陟釐紙﹐粉縹帶苔青。”

  • 陟阜-汉语大词典

    陟阜

    【1】峻岭。{清}{魏源}《圣武记》卷八:“後逼陟阜﹐前臨大河﹐左右無路。”

  • 陟降-汉语大词典

    陟降

    【1】谓中晷影的长短变化。《新唐书·历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消息。”【2】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朱熹}集传﹕“蓋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马瑞辰}通释﹕“《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詩曰﹕‘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文王}之神亦隨天神爲陟降。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清}{唐孙华}《石鼓歌》:“{尼父}尊{周}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遊。”{唐}{包佶}《祀雨师乐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宋}{陈亮} 《重华宫正谢表》:“付託得人﹐爰上{唐}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文后}之聲!”【3】犹往来。{唐}{柳宗元}《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王国维}《观堂集林·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大禮史{王曾}言:‘皇帝執玉被衮﹐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爲勞﹐請節宫架之奏。’”

  • 陟明-汉语大词典

    陟明

    【1】谓进用贤能。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唐}{白居易}《王众仲可衡州刺史制》:“{衡}{湘}之間﹐蠻{越}雜處﹐無以俗陋﹐不慎乃事;無以地遠﹐而怠厥心!副吾陟明﹐俟汝奏課。”{宋}{曾巩}《晁端彦金部员外郎制》:“僉曰爾材宜在兹位﹐國有陟明之典﹐待爾善於其官。”{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勸民庸也。則一歲而三遷﹐未爲過也。”

  • 陟踵-汉语大词典

    陟踵

    【1】攀登﹐升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石隥西陛﹐陟踵脩上五里餘﹐崿路中斷四五丈﹐中以木爲偏橋﹐劣得通行﹐亦言故有偏橋之名矣。”

  • 陞陟-汉语大词典

    陞陟

    【1】提升﹔晋级。{宋}{范仲淹}《奏重定臣僚转官及差遣体例》:“或陞陟差遣﹐其幕職州縣官﹐未該磨勘﹐而有上項勞政者﹐亦與比類升擢。”

  • 隮陟-汉语大词典

    隮陟

    【1】升登。{唐}{吴筠}《晩到湖口见庐山呈诸故人》诗:“旅泊將休暇﹐歸心已隮陟。”

  • 顯陟-汉语大词典

    顯陟

    【1】谓擢升显要的官职。{明}{何景明}《送郡守孙公考绩诗序》:“吾守{孫公}將奏功天子﹐天子且將有顯陟也。”

  • 黜陟-汉语大词典

    黜陟

    【1】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四章:“公政府官皆聽政長黜陟。”{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亂不知﹐黜陟不聞。”《书·周官》:“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後汉书·韦义传》:“〔{韋義}〕數上書{順帝}﹐陳宜依古典﹐考功黜陟﹐徵集名儒﹐大定其制。”

  • 黜幽陟明-汉语大词典

    黜幽陟明

    【1】见“黜陟幽明”。

  • 黜陟幽明-汉语大词典

    黜陟幽明

    【1】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明}{归有光}《送昆山县令朱侯序》:“{有光}等與于南宫之試﹐親見天子黜幽陟明之典。”《书·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孔}传:“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三国} {魏}{曹操}《度关山》诗:“黜陟幽明﹐黎庶繁息。”《宋书·邓琬传》:“孤以不才﹐任居藩長﹐大懼宗稷﹐殲覆待日。故招徒{楚郢}﹐飛檄京甸﹐志遵前典﹐黜幽陟明﹐庶七廟復安﹐海昏有紹。”{唐}{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事·出使》:“昔{堯}{舜}氏不下席而天下理者﹐蓋黜陟幽明能折中爾。”亦作“[黜幽陟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