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險)是什么意思
屯險-汉语大词典
屯險
【1】艰险。{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績著屯險﹐誠貫風霜。”{三国} {魏}{嵇康}《答二郭》诗:“詳觀凌世務﹐屯險多憂慮。”
升險-汉语大词典
升險
【1】登上险要处。《後汉书·马援传》:“賊每升險鼓譟﹐{援}輒曳足以觀之﹐左右哀其壯意﹐莫不爲之流涕。”
乘險抵巇-汉语大词典
乘險抵巇
【1】冒险钻空子。《新唐书·刘栖楚传》:“然其性詭激﹐敢爲怪行﹐乘險抵巇﹐若無顧藉。”
千難萬險-汉语大词典
千難萬險
【1】极言困难﹑危险之多。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場:“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
人身保險-汉语大词典
人身保險
【1】以人身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各种人寿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化險爲夷-汉语大词典
化險爲夷
【1】化险阻为平易;转危为安。{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一章:“现在﹐刚刚挖墙越狱的{梁永生}﹐为了掩护阶级兄弟们化险为夷安全脱身﹐他只身一人又被敌人围在这座粉坊里。”{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予于是得以化险为夷。”{清}{义水}《富尔敦发明轮船弹词》:“除非將船用鐵做﹐駕用機器不用人﹐方才千妥並百穩﹐化險爲夷不受驚。”
保險公司-汉语大词典
保險公司
【1】经营各种保险业务的企业组织,属金融机构。保险范围有: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等等。规定参加保险的单位或个人须按期交纳保险费,并与保险公司订立契约。契约包括:保险期限﹑保险金额等;保险公司负责按契约的规定以经济手段补偿因自然灾害或各种事故造成的损失。{清}{王韬}《弢园文录·代上冯太守书》:“西商贸易之利首在航海﹐顧風波之險﹐有時不可測料﹐于是特設保險公司以爲之調劑﹐于百中取二三。無事則公司得權微利﹐有失則商人有所藉手﹐不至于大損﹐此其法誠至善也。”《文汇报》1984.6.21:“为了防止‘三脚猫’驾车者肇事闯祸﹐保险公司专门替奥运会组委会举办了十五课时的驾驶训练课程。”
佞險-汉语大词典
佞險
【1】谄媚阴险。《後汉书·宦者传序》:“其後{弘恭}{石顯}以佞險自進﹐卒有{蕭}{周}之禍﹐損穢帝德焉。”
佻險-汉语大词典
佻險
【1】浇薄阴险。《新唐书·郑注传》:“{注}妻兄{魏逢}尤佻險﹐贊{注}爲姦。”
保險燈-汉语大词典
保險燈
【1】汽灯。【2】一种带灯罩的大型手提煤油灯。《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嫌挂的保險燈不亮﹐又叫人特地點了一支洋燭。”{郁达夫}《迟桂花》:“{则生}﹐你这孩子真象是疯了﹐快立起来﹐把那盏保险灯点上。”
保險絲-汉语大词典
保險絲
【1】电路中保险装置用的导线,用铅﹑锡或其他熔点低的合金制成。电路中的电流超过限度时,丝就烧断,电路也就中断,可以防止发生火灾或烧毁电器。
保險-汉语大词典
保險
【1】据守险要之处。《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賊深入保險﹐{國傑}鑿山而入﹐賊衆五千人﹐掩殺略盡。”《隋书·刘元进传》:“其餘黨往往保險爲盗。”《三国志·魏志·郑浑传》:“今當廣開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險自守﹐此示弱也。”【2】担保,保证。{杜鹏程}《工程师》二:“我敢保险﹐这是全国新纪录!”{柔石}《二月》:“{钱正兴}也向窗外望一望﹐余怒未泄地说:‘谁敢保险他今天一定来的吗?那里此刻还不会到呢?’”【3】肯定,一定。{李季}《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是他吗》诗:“自卫军在这里常操练﹐问他们的营长保险知道。”{柳青}《铜墙铁壁》第九章:“敌人一天一天上来了﹐{葛专员}的指示一来﹐粮站保险没消停。”【4】谓稳妥可靠,不会发生意外。{茅盾}《虚惊》:“我这里还有人护送你们。不怕﹐保险的。”{老舍}《离婚》:“多给他们穿上点﹐刚入冬﹐天气贼滑的呢﹐忽冷忽热﹐多穿点保险!”【5】集中分散的社会资金,用于补偿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对公民因疾病或丧失工作能力而给予医疗或物质保证的一种方法。《文汇报》1984.6.21:“在比赛期三十天这个有效期内﹐每个参加者可获五万美元的医疗保险。”【6】指枪枝﹑门锁等机械物件上起安全作用,以防意外的装置。{王镇}《枪》第一幕:“这是保险﹐这是机头﹐这是栓。”
保險刀-汉语大词典
保險刀
【1】刮胡子的用具,刀片安在特制的刀架上,使用时不会刮伤皮肤,故称。又叫安全剃刀或安全刀。
保險櫃-汉语大词典
保險櫃
【1】用以储藏现款﹑贵重物品或机密档案文件等的柜子,有防火﹑防盗﹑保密作用。{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校长看我是个学生﹐又刚来乍到﹐连那个保险柜的钥匙﹐也不肯交给我。”
保險法-汉语大词典
保險法
【1】有关保险的法规的总称。主要规定保险的组织﹑业务范围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等。
保險箱-汉语大词典
保險箱
【1】样子象箱子的小型保险柜。{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七:“‘对﹐我们厂里历史资料很全’﹐{梅佐贤}得意地说﹐‘我对这些资料一直很重视﹐锁在保险箱里。’”【2】用以比喻安全处所,或与外界隔绝的地方。{茹志鹃}《百合花》:“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郭沫若}《三点建议》:“这样下去﹐自由讨论自然就无法展开﹐不同意见也就会被关闭进保险箱里去了。”
偏險-汉语大词典
偏險
【1】偏颇邪僻。《宋书·刘怀慎传》:“{榮祖}爲人輕財貴義﹐善撫將士﹐然性偏險褊隘﹐頗失士君子之心。”《荀子·性惡》:“今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
傅險-汉语大词典
傅險
【1】见“傅巖”。
傍險-汉语大词典
傍險
【1】谓倚仗险要的地形。{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其賊並是夷獠﹐亦無城郭可居﹐依山傍險﹐自稱洞主。”
傾險-汉语大词典
傾險
【1】谓用心邪僻险恶。{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五:“時人知其狡譎傾險﹐莫不憚之。”{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君父之前﹐敢爲説謊﹐何傾險之若是也!”《汉书·息夫躬传》:“夫議政者﹐苦其讇諛傾險辯慧深刻也。讇諛則主德毁﹐傾險則下怨恨。”
兇險-汉语大词典
兇險
【1】凶狠险恶。《北史·宇文化及传》:“{化及}﹐{述}長子也。性兇險﹐不循法度﹐好乘肥挾彈﹐馳騖道中﹐由是{長安}謂之輕薄公子。”{宋}{叶適}《中奉大夫曾公墓志铭》:“右史{陳子翀}歸自{泉州}﹐衆畏其兇險。”{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我敢于说﹐{中国}人中﹐仇视那真诚的青年的眼光﹐有的比{英国}或{日本}人还凶险。”【2】危险可怕。《水浒传》第四一回:“感謝衆位豪傑﹐不避兇險﹐來虎穴龍潭﹐力救殘生。”{柳青}《铜墙铁壁》第四章:“不要说得过于凶险﹐也不要太平观念﹐只要有准备就好了。”《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迎頭遇着一個家人﹐那家人見勢頭來得兇險﹐叫聲:‘老爺不好了!’”
凶險-汉语大词典
凶險
【1】危险可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少奶奶一看病情凶險﹐便暗地里哀求姨媽﹐求他在婆婆跟前再求一個天高地厚之恩﹐准他晝夜侍疾。”【2】亦作“[凶嶮]”。狠毒奸险。《宋书·高道庆传》:“{道慶}凶險暴横﹐求欲無已﹐有失其意﹐輒加捶拉﹐往往有死者。”{宋}{苏辙}《再论渠阳边事札子》:“今者若用{彭孫}﹐凶嶮多端﹐事有不可知者。”{唐}{刘知幾}《史通·品藻》:“此乃凶險之頑人﹐强梁之悍婦﹐輒與貞烈爲伍﹐有乖其實者焉。”
出險-汉语大词典
出險
【1】脱离险境。{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二:“{孙先生}自从在公使馆出险以后﹐就在{欧洲}各国考察政治风俗。”【2】谓施用对方无法捉摸的方法或策略。{清}{昭槤}《啸亭杂录·马壮节公》:“今相國以臺司重臣﹐不能出險用奇﹐使彼畏威革面﹐惟知置酒高會﹐撻辱士卒﹐終將何物歸報天子?”【3】发生危险。如:河堤出险了。【4】犹涉险。身临险境。《管子·形势解》:“緣高出險﹐蝚蝯之所長﹐而人之所短也。”
出夷入險-汉语大词典
出夷入險
【1】出入于安危之中。{宋}{叶適}《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由此更踐内外﹐出夷入險﹐擇而守中﹐勞而有成﹐幹方舉德﹐而莫有助之者也。”
危險-汉语大词典
危險
【1】指险恶﹑险要之地。《列子·黄帝》:“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豈但履危險﹑入水火而已哉!”《南史·垣护之传》:“{楷}愴然許之﹐厚爲之送﹐於是間關危險﹐遂得至鄉。”【2】亦作“[危嶮]”。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汉}{匡衡}《奏徙南北郊》:“勞所保之民﹐行危險之地﹐難以奉神靈而祈福祐。”《韩非子·有度》:“外使諸侯﹐内耗其國﹐伺其危險之陂以恐其主。”險﹐一本作“嶮”。《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欲泛{孟津}﹐又慮危險。”{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把自己的快乐完全放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危险的。”
剛險-汉语大词典
剛險
【1】强悍凶险。《南齐书·王融传》:“{融}姿性剛險﹐立身浮競﹐動迹驚羣﹐抗言異類。”
勞動保險-汉语大词典
勞動保險
【1】国家为保障工人﹑职员的生活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工人﹑职员在患病﹑年老﹑伤残﹑死亡﹑生育等情况下,均按一定的条件和标准,享有集体劳动保险的权利。
地險-汉语大词典
地險
【1】指险要之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汾水》:“上戴山阜﹐下臨絶澗﹐俗謂之爲‘{魯般橋}’﹐蓋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險也。”{唐}{李商隐}《南朝》诗:“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應瑶光。”{清}{黄遵宪}《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沈文肃公祠》诗:“天驕横肆地險失﹐坐令蚍蟻咸無援。”【2】大地险阻;地面险阻。{清}{黄景仁}《邓家坟写望》诗:“方今萬里一﹐地險安足論!”《易·坎》:“《彖》曰: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孔颖达}疏:“言地以山川丘陵而爲險也。”《宋书·礼志三》:“地險俗殊﹐民望絶塞﹐以爲分外﹐其日久矣。”
坂險-汉语大词典
坂險
【1】见“坂嶮”。
城險-汉语大词典
城險
【1】指城池险要处的防御设施。《尉缭子·攻权》:“津梁未發﹐要塞未修﹐城險未設﹐渠答未張﹐則雖有城無守矣。”
壽險-汉语大词典
壽險
【1】指人寿保险。
弄險-汉语大词典
弄險
【1】谓冒险以求一逞。《三国演义》第九五回:“{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2】犹冒失。{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女孩兒家休要弄險﹐俺讀書人豈肯做這等非禮之事。”
天險-汉语大词典
天險
【1】谓天势高险。《易·坎》:“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孔颖达}疏:“言天之爲險﹐懸邈高遠﹐不可升上。”【2】地势高险之处;天然险要之地。{宋}{叶適}《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劍閣}天險﹐{漢中}﹑{興勢}蔽遮於外﹐昔人守{蜀}之常也。”《後汉书·孔融传》:“前以露{袁術}之罪﹐今復下{劉表}之事﹐是使跛牂欲闚高岸﹐天險可得而登也。”《明史·李祯传》:“幸層巖疊嶂﹐屹然天險﹐如{鎮虜堡}爲{漳臘}門户﹐{虹橋關}爲{松城}咽喉。”{吴组缃}《山洪》二七:“因为西边山岭绵亘高峻﹐成为阻断敌人﹑保障本境的天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洛水}又東逕{一合塢}南﹐城在川北原上﹐高二十丈。南北東三箱﹐天險峭絶﹐惟築西面即爲固。{一合}之名﹐起於是矣。”《魏书·崔浩传》:“{函谷關}號曰天險。一人荷戈﹐萬夫不得進。”
夷險-汉语大词典
夷險
【1】犹言正与偏。《隋书·天文志上》:“視日在傍而大﹐居上而小者﹐仰矚爲難﹐平觀爲易也。由視有夷險﹐非遠近之效也。”【2】平险。{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二章:“莫不夷險﹐平難﹐除莽﹐滌穢﹐犂巢﹐掃穴﹐奔魑﹐走魅﹐成爲都會﹐邑居相望。”{三国} {魏}{曹操}《分租与诸将掾属令》:“與諸將士大夫共從戎事﹐幸賴賢人不愛其謀﹐羣士不遺其力﹐是以夷險平亂﹐而吾得竊大賞﹐户邑三萬。”【3】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晋}{陶潜}《五月旦和戴主簿》诗:“遷化或夷險﹐肆志無窊隆。”{宋}{王安石}《贺韩魏公启》:“毁譽幾至萬端﹐夷險常持于一意﹐故四海以公之用舍一時爲國之安危。”【4】平坦与险阻。{明}{李东阳}《<北上录>序》:“平生一二朋舊﹐或取而觀之﹐知道路之夷險﹐居起之勞逸。”《魏书·程骏传》:“{魏}昔與{燕}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險故也。”《红楼梦》第五十回:“坳垤審夷險﹐枝柯怕動摇。”【5】指险峻。{清}{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天地﹑風雲﹑日星﹑河嶽﹑草木﹑禽獸﹑蟲魚﹑花石之高曠夷險﹑清明黲露﹑奇麗詭譎﹐一切可喜可駭之狀﹐以爲之情。”【6】谓艰险。《魏书·彭城王勰传》:“〔{咸陽王}{禧}〕謂{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險至極。’{勰}恨之﹐對曰:‘兄識高年長﹐故知有夷險﹐{彦和}握蛇騎虎﹐不覺艱難。’”{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國運方夷險﹐天心詎測量。”{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又欲使悉得可與﹐經夷險而不易情﹐歷危苦而相負荷者﹐吾未見其可多得也。”
奇險-汉语大词典
奇險
【1】奇特险怪。《宋史·文苑传六·米芾》:“{芾}爲文奇險﹐不蹈前人軌轍。”{金}{王若虚}《文辨》:“凡爲文章須是典實過於浮華;平易多於奇險﹐始爲知本。”【2】非常险要。{清}{昭槤}《啸亭杂录·宋总兵》:“兩{金川}地勢奇險﹐碉卡柴立﹐兵將未言色沮。”
囂險-汉语大词典
囂險
【1】方言。危险。{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十五:“他想:舅爷说要打倒土豪﹐成得器吗?这号嚣险事﹐积古以来都是没有的。”
四險-汉语大词典
四險
【1】四周险要。又指四周的险要处。{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周}在中樞﹐西阻{崤谷}﹐東望{荆山}﹐南面{少室}﹐北有{太嶽}﹐三河之分﹐雷風所起﹐四險之國也。”{唐}{杨炯}《和刘侍郎入隆唐观》诗:“山川凌四險﹐城樹隱三臺。”
峭險-汉语大词典
峭險
亦作“[峭嶮]”【1】高陡险峻。亦指陡峭险峻的山路。《法苑珠林》卷八二:“{仲德}與兄{元德}﹐携母南歸﹐登陟峭嶮﹐飢疲絶粮。”{唐}{柳宗元}《石涧记》:“某上深山幽林﹐逾峭險﹐道狹不可窮也。”{清}{魏源}《圣武记》卷六:“然夷境益峭險﹐馬乏草﹐牛踣途。”【2】严酷阴险。{晋}{葛洪}《抱朴子·汉过》:“道微俗弊﹐莫劇{漢}末也……苛碎峭嶮﹐懷螫挾毒者﹐謂之公方正直。”
峻險-汉语大词典
峻險
亦作“[峻嶮]”【1】险峻,高而陡。{明}{李东阳}《山行记》:“凡爲殿五層﹐最上有小殿﹐極峻險。”{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冲》:“初登﹐雖峻險﹐猶可重足一跡﹐既及峯三分之一﹐則劣容半足。”{汉}{班昭}《东征赋》:“既免脱於峻嶮兮﹐歷{滎陽}而過{卷}。”《文选·张衡<西京赋>》:“襄岸夷塗﹐脩路峻險。”{薛综}注:“峻﹐陡也;險﹐危也。”{宋}{陆游}《入蜀记》:“洞大如三間屋﹐有一穴通人過﹐然陰黑峻嶮﹐尤可畏。”
山險-汉语大词典
山險
【1】山势险阻之处。《三国志·吴志·张温传》:“宿惡之民﹐放逸山險﹐則爲勁寇﹐將置平土﹐則爲健兵。”{明}{无名氏}《鸣凤记·二臣哭夏》:“他恃着屠龍手氣冲天﹐誰想道騎虎勢行山險。”{金}{刘迎}《出八达岭》诗:“山險略已出﹐彌望盡荒坡。”
岨險-汉语大词典
岨險
【1】见“岨2 嶮”。
崎險-汉语大词典
崎險
【1】险阻。{元}{石德玉}《紫云亭》第二折:“比俺娘那熬煎增十倍﹐恰才這些崎險艱難好做一回。”{明}{徐复祚}《投梭记·拒奸》:“深山裏﹐崎嶮屈曲路難通。”
崇險-汉语大词典
崇險
【1】险峻。{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其隘亦紆坦﹐不甚崇險﹐去此三里﹐已望而知之。”
巉險-汉语大词典
巉險
【1】见“巉嶮”。
巖險-汉语大词典
巖險
【1】高峻险要之地。{南朝} {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衿帶窮巖險﹐帷帟盡謀選。”{汉}{张衡}《东京赋》:“苟民志之不諒﹐何云巖險與襟帶。”{南朝} {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巖險去{漢}宇﹐衿衛徙{吴}京。”
行險徼幸-汉语大词典
行險徼幸
【1】谓冒险行事以求利。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彼草野寒士﹐或迫于家貧親老﹐行險徼倖﹐世所間有﹐罪不致死。”{章炳麟}《箴新党论》:“若夫夸者死權﹐行險徼幸﹐以求一官一秩﹐則自古而有之。”亦作“[行嶮僥倖]”﹑“[行險徼倖]”。{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近歲邊臣建開拓之議﹐皆行嶮僥倖之人﹐欲以天下安危試之一擲﹐事成則身蒙其利﹐不成則陛下任其患﹐不可聽也。”
行險徼倖-汉语大词典
行險徼倖
【1】见“行險徼幸”。
行險-汉语大词典
行險
【1】做冒险的事;走危险的路。{唐}{柳宗元}《与杨诲之第二书》:“今子又以行險爲車之罪。夫車之爲道﹐豈樂於行險耶?度不得已而至乎險﹐期勿敗而已耳。”《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郑玄}注:“險﹐謂傾危之道。”{孔颖达}疏:“小人以惡自居﹐恒行險難傾危之事﹐以徼求榮幸之道。”{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是此一書者﹐非闡明詞學之書﹐乃教人行險播惡之書也。”【2】特指行于水上。《史记·河渠书》“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橋”{裴駰}集解引《尸子》:“行塗以楯﹐行險以樶﹐以沙以軌。”{宋}{杨时}《岳阳书事》诗:“忽看舟子玩行險﹐更欲飛帆借風力。”
守險-汉语大词典
守險
【1】据守险要之地。《左传·襄公十八年》:“不能戰﹐莫如守險。”《南史·陈宜黄侯慧纪传》:“{隋}將{楊素}奮兵擊之﹐四十餘戰﹐争{馬鞍山}及{磨刀澗}守險。”《三国志·魏志·裴潜传》:“{太祖}問{潛}曰:‘卿與{劉備}俱在{荆州}﹐卿以{備}才畧何如?’{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爲治也。若乘閒守險足以爲一方主。’”
彝險-汉语大词典
彝險
【1】夷险。平易的顺境和险恶的逆境。{清}{陈梦雷}《与李厚庵绝交书》:“自謂針芥之投﹐庶幾終始也。豈意彝險易操﹐初終殊態。”
履險蹈危-汉语大词典
履險蹈危
【1】谓经历危险。《明史·外国传三·日本》:“外夷修貢﹐履險蹈危﹐來遠﹐所費實多。”
履險-汉语大词典
履險
亦作“[履嶮]”【1】身处险境。{晋}{孙绰}《庾冰碑》:“履險思夷﹐處滿思沖。”{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陸機}犯順履險﹐{潘岳}乾没取危。”《南史·侯安都传》:“{周侯}交不擇人﹐而推心過差﹐居危履嶮﹐猜防不設。”{宋}{洪迈}《夷坚丁志·金溪渡谶》:“工役者日有履險之勞。”
履險若夷-汉语大词典
履險若夷
【1】见“履險如夷”。
履險如夷-汉语大词典
履險如夷
亦作“[履險若夷]”【1】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郑观应}《盛世危言·狱囚》:“而從此周道坦坦﹐履險如夷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你昨晚把亲兵通通留在城外……我真有些担心。可是看看你的神色﹐跟平常一样。你真是履险若夷﹐异乎常人。”
姦險-汉语大词典
姦險
亦作“[奸險]”【1】指奸诈阴险的人。《新唐书·朱敬则传》:“去萋斐之角牙﹐頓姦險之茫刃。”【2】奸诈阴险。《商君书·慎法》:“此其勢正使污吏有資﹐而成其姦險。”《三国志·蜀志·董允传》:“及{鄧艾}至{蜀}﹐聞{皓}({黄皓})姦險﹐收閉﹐將殺之﹐而{皓}厚賂{艾}左右﹐得免。”《明史·欧阳一敬传》:“{一敬}爲{應嘉}訟﹐斥{博}及{拱}﹐詆{拱}奸險横惡﹐無異{蔡京}。”
幽險-汉语大词典
幽險
【1】阴险。《荀子·天论》:“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盡亡矣。”{杨倞}注:“幽險謂隱匿其情而凶虐難測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范雎}{蔡澤}皆辯士﹐{太史公}以之連傳。然{雎}傾危﹐{澤}明坦﹐{雎}幽險詭祕﹐危人骨肉。”【2】幽远险阻。{清}{严如熤}《苗防备览·三省边防备览》:“跨越兩省﹐寬數十里﹐袤長三四百里﹐極爲幽險。”《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阜隘狹而幽險兮﹐石嵯以翳日。”{王逸}注:“言己居隘險之處。”【3】指险阻僻远之处。{晋}{张华}《鹪鹩赋》:“鵾鷄竄於幽險﹐孔翠生乎遐裔。”
梗險-汉语大词典
梗險
亦作“[梗嶮]”【1】犹险阻。《新唐书·路应传》:“{貞元}初﹐出爲{虔州}刺史﹐詔嗣父封﹐鑿{贛}石梗嶮以通舟道。”《新唐书·叛臣传下·高骈》:“由{安南}至{廣州}﹐江漕梗險﹐多巨石﹐{駢}募工劖治﹐由是舟濟安行﹐儲餉畢給。”
棲險-汉语大词典
棲險
【1】谓凭险而据守。{宋}{刘子翚}《题将军岩》诗:“昔年棲險人何在﹐髣髴樓臺杳靄間。事去長空飛鳥没﹐時清宴坐一僧閒。”
機險-汉语大词典
機險
【1】机诈险恶。《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勾踐}爲人機險﹐今爲釜中之魚﹐命制庖人﹐故諂詞令色﹐以求免刑誅。”
狂險-汉语大词典
狂險
【1】极端阴险。《旧唐书·宦官传·吐突承璀》:“太子通事舍人{李涉}﹐性狂險﹐投匭上書﹐論{希先}﹑{承璀}無罪﹐不宜貶戮。”
狙險-汉语大词典
狙險
【1】狡诈阴险。{明}{沈德符}《野獲编·内监·内官勘狱》:“{皦生光}本名{楊本}﹐{文安縣}庠生﹐以無行被斥。貌寢陋﹐性狙險。”
狡險-汉语大词典
狡險
【1】狡诈阴险。{唐}{韩愈}《顺宗实录一》:“{延齡}尤狡險﹐判度支﹐務刻剥聚斂﹐以自爲功。”{明}{沈德符}《野獲编·刑部·权臣述史》:“其傾危狡險﹐顛倒是非﹐亦已極矣。”{陶成章}《浙案纪略》附录《江督苏抚会奏平枭电》:“{夏竹林}凶悍狡險﹐專事搶殺。”
猜險-汉语大词典
猜險
亦作“[猜嶮]”【1】猜忌阴险。《晋书·王导传》:“{峻}({蘇峻})猜險﹐必不奉詔。”《新唐书·刘文静传》:“{文静}多權詭﹐而性猜險。”{宋}{苏辙}《论张颉不可用札子》:“今{頡}猜嶮闇愎﹐又甚於{義問}﹐而朝廷復加委任﹐則又三失之矣。”{明}{刘若愚}《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李永貞}〕貪愎猜險﹐更善負心。”
猥險-汉语大词典
猥險
【1】卑劣阴险。《新唐书·宦者传序》:“小人之情﹐猥險無顧藉﹐又日夕侍天子﹐狎則無威﹐習則不疑﹐故昏君蔽於所昵﹐英主禍生所忽。”
獪險-汉语大词典
獪險
【1】狡诈阴险。《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睿宗}立﹐〔{之問}〕以獪險盈惡詔流{欽州}。”
歷險-汉语大词典
歷險
【1】经历险阻。《北史·娄昭传》:“數隨{神武}獵﹐每致請﹐不宜乘危歷險。”《战国策·齐策三》:“歷險乘危﹐則騏驥不如狐狸。”《後汉书·西南夷传·莋都》:“涉危歷險﹐不遠萬里。”
冒險-汉语大词典
冒險
【1】承受风险;不顾危险。{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这儿黑暗﹑龌龊﹐别处还不是一样。你﹐一个年轻女孩子可不能再去冒险。”{唐}{沈颂}《送金文学还日东》诗:“冒險當不懼﹐皇恩措爾躬。”《後汉书·张禹传》:“聞車駕當進幸{江陵}﹐以爲不宜冒險遠行﹐驛馬上諫。”{清}{李渔}《比目鱼·办贼》:“那焚巢搗穴之事﹐不但自家冒險﹐捐傷的性命也多。”【2】指不顾主﹑客观条件的盲动﹑蛮干。{碧野}《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一章:“抓住敌人的弱点给它一个致命的打击﹐这是勇敢﹐不是冒险!冒险是盲目的冲动﹐而我们是机智的勇敢!”
水險-汉语大词典
水險
【1】水上保险的略语。【2】水上险要之处。{宋}{岳飞}《奏措置杨幺水寇事宜》:“賊衆多憑恃水險﹐出没作過。”《管子·七法》:“不明於計數而欲舉大事﹐猶無舟檝而欲經於水險也。”《汉书·严助传》:“〔{越}〕處谿谷之間﹐篁竹之中﹐習於水鬭﹐便於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險﹐中國之人不知其勢阻而入其地﹐雖百不當其一。”
波險-汉语大词典
波險
【1】指书法用笔波折难测。{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草书》:“{張丞相}好草書而不工。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姪録之﹐當波險處﹐姪茫然﹐乃問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視久之﹐亦自不識﹐詬其姪曰:‘何不早問﹐致予忘之。’”
涉險-汉语大词典
涉險
【1】冒险。京剧《乌龙院》第四场:“{宋江}:贤弟﹐{郓城县}耳目甚多﹐下次不可再来涉险。”{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謂前倡獨立各軍﹐現皆潛逃﹐事屬萬難﹐不可涉險。”《续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小的有一策﹐未免涉險。”【2】进入险要境地。《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知祥》:“是時﹐{唐}軍涉險﹐以餉道爲艱﹐自{潼關}以西﹐民苦轉饋﹐每費一石不能致一斗。”
浮險-汉语大词典
浮險
【1】浮浅偏狭。{清}{李慈铭}《王选<续古文辞类■>跋》:“{陳碩士}文甚蹇鈍﹐{方植之}浮險不學﹐{朱伯韓}﹑{馮魯川}﹑{孫芝房}皆駑才。”【2】轻浮阴险。《新唐书·杜兼传》:“〔{杜兼}〕性浮險﹐尚豪侈。”【3】指险恶的激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山下衆流泉導﹐湍石激波﹐浮險四注。”
深險-汉语大词典
深險
【1】深沉阴险。{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里人{張某}﹐深險詭譎﹐雖至親骨肉﹐不能得其一實語。”《北史·文苑传·温子昇》:“{子昇}外恬静﹐與物無競﹐言有準的﹐不妄毁譽﹐而内深險﹐事故之際﹐好豫其間﹐所以終致禍敗。”【2】更加危险。《易·坎》“初六﹐習坎﹐入於坎窞﹐凶”{宋}{程颐}传:“柔弱無援﹐而處不得當﹐非能出乎險也﹐唯益陷於深險耳。”【3】偏僻险要。《宋史·兵志四》:“山谷深險之處遇敵﹐則多用步跋子以爲擊刺掩之用。”《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策}雖有{會稽}﹑{吴郡}﹑{丹陽}﹑{豫章}﹑{廬江}﹑{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
湍險-汉语大词典
湍險
【1】水势急速险恶。《明史·河渠志三》:“{寶應}{氾光湖}﹐諸湖中最湍險者也。”亦谓水急路险。{南朝} {梁}{任昉}《赠郭桐庐》诗:“{滄江}路窮此﹐湍險方自兹。”{唐}{刘禹锡}《谢中使送上表》:“陟水陸湍險之途﹐當炎夏鬱蒸之候。”
拒險-汉语大词典
拒險
【1】据守险要;凭借险要以拒敌。《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衛將軍{董承}與{袁術}將{萇奴}拒險﹐{洪}不得進。”
挺而走險-汉语大词典
挺而走險
【1】谓被迫走冒险的道路。挺,本作“鋌”。{清}{顾炎武}《中宪大夫寇公墓志铭》:“當此衆怒如水火之時﹐焉知不激之挺而走險﹐以成意外之患耶!”《左传·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清}{黄景仁}《三月十六日》诗:“嗟我何爲亦挺險?脱有不測無此身。”{唐}{萧颖士}《赠韦司业书》:“挺而走險﹐何公之門﹐不可曳長裾乎?”{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老百姓们是因为不能聊生﹐所以才挺而走险。”亦省作“[挺險]”。
挺鹿走險-汉语大词典
挺鹿走險
【1】挺而走险。谓事急之时,被迫冒险行事。语本《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擇音(蔭)’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一:“勢當騎虎難下之時﹐不得不爲挺鹿走險之計。”
挺險-汉语大词典
挺險
【1】见“挺而走險”。
濟險-汉语大词典
濟險
【1】犹言攀越险阻。{唐}{裴铏}《传奇·韦自东》:“遂仗劍從道士而去。濟險躡峻﹐當{太白}之高峰﹐將半﹐有一石洞﹐可百餘步﹐即道士燒丹之室。”【2】犹救险,救危。《“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諸公老成謀國﹐必有嘉猷至計﹐濟險扶危﹐引領下風﹐佇領明教。”
扼險-汉语大词典
扼險
【1】控制要害。{宋}{周密}《齐东野语·端平入洛》:“會{趙葵}{南仲}﹑{范武仲}﹑{全子才}三數公惑於降人{谷用安}之説﹐謂非扼險無以爲國﹐於是守{河}據{關}之議起矣。”《宋史·冯拯传》:“備邊之要﹐不扼險以制敵之衝﹐未易勝也。”{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李昭德}〕假權制物﹐扼險凌人﹐剛愎有餘﹐而恭寬不足﹐非謀身之道也。”
投險-汉语大词典
投險
【1】奔赴危险之地。{南朝} {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躬率褊裨﹐聊與挑戰﹐虜便土崩瓦解﹐投險赴坑﹐大小皆禽﹐鯨鯢盡戮。”《北史·孝行传·吴悉达》:“時有{齊州}人{崔承宗}﹐其父於{宋}世仕{漢中}﹐母喪因殯彼。後{青}{徐}歸{魏}﹐遂爲隔絶。{承宗}性至孝﹐萬里投險﹐偷路負喪還京師。”
探險-汉语大词典
探險
【1】探赏险境。亦谓到无人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去考察。{唐}{僧鸾}《赠李粲秀才》诗:“{隴}西{輝用}真才子﹐搜奇探險無倫比。”{宋}{欧阳修}《上山》诗:“躡蹻上高山﹐探險慕幽賞。”如:到{南极}去探险。{瞿秋白}《饿乡纪程》五:“我和诸同志当时也是飘流震荡于这种狂涛海浪之中……决然想探一探险﹐求实际的结论。”
搶險-汉语大词典
搶險
【1】险象发生或将发生时紧急救护。{草明}《乘风破浪》十一:“他们班几个人都来参加了抢险的战斗。”
據險-汉语大词典
據險
【1】凭险而守;凭借险要。{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東窺{白馬}﹐北距{飛狐};即倉{敖庾}﹐據險{三塗}。”《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昶》:“{昶}幸{晉}{漢}之際﹐中國多故﹐而據險一方﹐君臣務爲奢侈以自娱﹐至於溺器﹐皆以七寳裝之。”《三国演义》第一一〇回:“{蜀}地淺狹﹐錢糧鮮薄﹐不宜遠征;不如據險守分﹐恤軍愛民﹐此乃保國之計也。”
擔險-汉语大词典
擔險
【1】冒风险。《红楼梦》第五四回:“那園子裏頭也須得看着燈燭花爆﹐最是擔險的。”
斷險-汉语大词典
斷險
【1】占据﹑截断险要之处。《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二年》:“今疾進﹐出其不意﹐此所謂‘先人以奪其心’也﹐賊見吾兵必走。若待後軍﹐賊已斷險﹐兵雖多何益!”
脱險-汉语大词典
脱險
【1】脱离危险。{邓颖超}《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那时﹐我因为难产还在医院里﹐依靠党组织的及时通知和群众的仗义帮助﹐才得以脱险。”{唐}{韩愈}《南山诗》:“專心憶平道﹐脱險逾避臭。”{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一位女学生曾经帮助两个男学生脱险。”{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慈航普渡》:“满船乘客全部脱险。”
火險-汉语大词典
火險
【1】火灾的保险。保险业务的一种。保险单位对承保的财产,因遇火灾﹑燃烧﹑雷电﹑地震﹑地陷﹑崖崩等所遭受的损失负责赔偿。{郑观应}《盛世危言·银行上》:“銀行所置之鐵門石棧﹐堆放所押貨物﹐計出棧租﹑火險﹐其費視他業甚廉。其獲利之可知者七也。”
怪險-汉语大词典
怪險
【1】犹艰僻。{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嘉祐}中士人{劉幾}累爲國學第一人﹐驟爲怪險之語﹐學者翕然效之﹐遂成風俗。”
恃險-汉语大词典
恃險
【1】倚仗险要;负险。《国语·郑语》:“{虢叔}恃勢﹐{鄶仲}恃險。”{晋}{陆机}《辩亡论》:“《易》曰:王侯設險﹐以守其國。言爲國之恃險也。”《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蜀}恃險而富﹐當{唐}之末﹐士人多欲依{建}以避亂。”
患險-汉语大词典
患險
【1】犹患难。《荀子·君道》:“接之以聲色﹑權利﹑忿怒﹑患險﹐而觀其能無離守也。”
悖險-汉语大词典
悖險
【1】狂悖阴险。《宋书·恩幸传·徐爰》:“{景和}悖險﹐深相贊助﹐苟取偷存……迷塗遂深﹐罔知革悟。”
憂險-汉语大词典
憂險
【1】谓心中忧危。{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一》:“險以心言﹐非以境言﹐憂險猶憂危﹐謂中心憂危之也。”《荀子·荣辱》:“安利者常樂易﹐危害者常憂險。”【2】忧患险恶。{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通}之地濕墊卑褊﹐人士稀少……病者有百死一生之慮。夫復何以僕之命不厚也如此﹐智不足也又如此﹐其所詣之憂險也又復如此。”
憑險-汉语大词典
憑險
【1】倚仗险要,据险。《梁书·武帝纪上》:“憑險作守﹐兵食兼資﹐風激電駭﹐莫不震疊。”《新唐书·卢怀慎传》:“邊徼之地﹐夷夏雜處﹐憑險恃遠﹐易擾難安。”
憸險-汉语大词典
憸險
亦作“[憸嶮]”【1】奸邪险恶。《旧唐书·熊望传》:“{熊望}者﹐登進士第。粗有文詞﹐而性憸險。”{宋}{苏轼}《缴词头奏状六首·沈起》:“{起}人材猥下﹐素行憸嶮。”《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元年》:“{惟演}憸險﹐嘗與{丁謂}爲婚姻﹐緣此大用;後揣知{謂}姦狀已萌﹐懼牽連得禍﹐因出力攻{謂}。”
懟險-汉语大词典
懟險
【1】凶狠邪恶。《三国志·蜀志·杨戏传》:“於是世主感而慮之﹐初自{燕}{代}則仁聲洽著﹐行自{齊}{魯}則英風播流……故能承{高祖}之始兆﹐復{皇漢}之宗祀也。然而姦凶懟險﹐天征未加﹐猶{孟津}之翔師﹐復須戰於{鳴條}也。”
懸險-汉语大词典
懸險
【1】险峻。{金}{元好问}《库城》诗:“疎林護懸險﹐絶壁入清深。”
社會保險-汉语大词典
社會保險
【1】国家或社会对公民给予物质帮助的各种措施的总称。我国政府为确保此项事业的实施,特在宪法中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规定。
積險-汉语大词典
積險
【1】谓险阻之处接连不断。{晋}{陆机}《辨亡论》下:“其郊境之接﹐重山積險﹐陸無長轂之徑;川阨流迅﹐水有驚波之艱。”
究險-汉语大词典
究險
【1】极阴险。《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訓}{注}小人﹐窮奸究險﹐力取將相。”
突險-汉语大词典
突險
【1】险峻貌。{唐}{郑损}《星精石》诗:“突險呀空龍虎蹲﹐由來英氣蓄寒根。”
窮險-汉语大词典
窮險
【1】荒远险要。《史记·货殖列传》:“然地亦窮險﹐唯京師要其道。”《新唐书·循吏传·韦景骏》:“後遷{房州}刺史﹐州窮險﹐有蠻夷風。”【2】极为险要。{晋}{张华}《博物志》卷一:“{蜀}{漢}之土與{秦}同域﹐南跨{卭笮}﹐北阻{褒斜}﹐西即隈礙﹐隔以{劍閣}﹐窮險極峻。”
疏險-汉语大词典
疏險
【1】粗暴狠毒。《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六年》:“{宋維}父{弁}常曰:‘{維}性疏險﹐必敗吾家。’”
要險-汉语大词典
要險
【1】犹险要。{汉}{贾谊}《新书·匈奴》:“使者反﹐因於要險之所﹐多爲鑿開﹐衆而延之﹐關吏卒使足以自守。”【2】指险要之地。{宋}{陈亮}《酌古论·李靖》:“要險設伏而梟{冉肇}﹐乘水傅壘而破{蕭銑}。”《魏书·邢峦传》:“藉勢乘威﹐經度{大劍}﹐既克{南安}﹐據彼要險。”
虓險-汉语大词典
虓險
【1】凶狠险恶。{唐}{张鷟}《朝野佥载》补辑:“{後趙}{石勒}將{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植性虓險鴆毒。”
蜀險-汉语大词典
蜀險
【1】谓{蜀}道险阻。{唐}{{韩愈}{孟郊}}《征蜀联句》:“{蜀}險豁關防﹐{秦}師縱横猾。”{方世举}注:“《秦國策》:‘今夫{蜀}﹐險僻之國也。’”《新唐书·陈子昂传》:“{蜀}所恃﹐有險也﹐{蜀}所安﹐無役也;今開{蜀}險﹐役{蜀}人﹐險開則便寇﹐人役則傷財。”{宋}{周邦彦}《汴都赋》:“{蜀}險{漢}坌﹐{荆}惑{閩}鄙﹐惟此中峙﹐不首不尾。”
肆險-汉语大词典
肆險
【1】谓不以危险为意。《汉书·扬雄传下》:“故平不肆險﹐安不忘危。”{颜师古}注:“{服虔}曰:‘肆﹐棄也。’肆﹐放也﹐不放心於險而嘗思念也。”{晋}{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幽人肆險﹐遠國忘遐。”{南朝} {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有肆險以禀朔﹐或踰遠而納賮。”
艱難險阻-汉语大词典
艱難險阻
【1】原作“險阻艱難”。指道路行进中的危险﹑困难﹑障碍。亦借指所经历的艰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周书·梁禦若干惠等传论》:“{梁禦}等負將率之材﹐藴驍鋭之氣﹐遭逢喪亂﹐馳騖干戈﹐艱難險阻備嘗﹐而功名未立。”《朱子语类》卷三十三:“其間須有一路可通﹐只此便是許多艱難險阻。”{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艱險-汉语大词典
艱險
【1】困难和危险。{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緣小弟自{粤}來京﹐不避艱險﹐非圖爵禄之榮﹐實欲備陳方策﹐以廣聖聞。”{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一次一次看来是不可逾越的艰险﹐也总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唐}{魏徵}《述怀》诗:“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後汉书·虞诩传》:“先是運道艱險﹐舟車不通﹐驢馬負載﹐僦五致一。”
紆險-汉语大词典
紆險
【1】盘曲险阻。《南齐书·州郡志下》:“水陸紆險﹐行逕裁通。”《後汉书·王充仲长统等传论》:“雖周物之智﹐不能研其推變;山川之奥﹐未足況其紆險。”{清}{王韬}《淞滨琐话·倪幼蓉》:“道經{峨嵋山}下﹐層巒疊嶂﹐道路紆險。”
絶險-汉语大词典
絶險
亦作“[絶嶮]”【1】越过险阻。《慎子·威德》:“絶險歷遠者﹐不慢於御。”《史记·刺客列传》:“鄉使{政}誠知其姊無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難﹐必絶險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僇於{韓}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許{嚴仲子}也。”【2】犹极险。亦指极险之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無高山大陵﹐曠途絶險﹐爲之關隔也。”《诗·小雅·正月》:“終踰絶險﹐曾是不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西去{大劍}三十里﹐連山絶險﹐飛閣通衢﹐故謂之{劍閣}也。”《後汉书·文苑传下·赵壹》:“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嶮而靡緣。”
縋險-汉语大词典
縋險
【1】犹探险。{清}{纳兰性德}《原诗》:“人必有好奇縋險﹑伐山通道之事﹐而後有{謝}詩;人必有北窗高卧﹑不肯折腰鄉里小兒之意﹐而後有{陶}詩。”
走險-汉语大词典
走險
【1】奔赴险峻处; 奔走于险峻之处。《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杜预}注:“鋌﹐疾走貌﹐言急則欲蔭茠於{楚}﹐如鹿赴險。”《北史·獠传》:“依山走險﹐若履平地。”《明史·云南土司传二·威远》:“其俗勇健﹐男女走險如飛。”【2】冒险。{朱自清}《回来杂记》:“这也许真是到了无可奈何才来走险的。”{萧红}《生死场》十三:“亡国后的{老赵三}﹐蓦然念起那些死去的英勇的伙伴!留下活着的老的﹐只有悲愤而不能走险了﹐{老赵三}不能走险了!”
赴險-汉语大词典
赴險
【1】进入险地; 投身于危险的境地。{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徑峻赴險﹐越壑厲水。”《魏书·节义传论》:“赴險如夷﹐惟義所在。”{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十六章:“他们见{谭嗣同}决心赴险﹐坚决不肯出来﹐心中都很焦虑。”
輕險-汉语大词典
輕險
【1】轻躁奸险。《旧唐书·文苑传中·齐澣》:“{麻察}輕險無行﹐常遊{太平}之門﹐此日之事﹐卿豈不知耶?”{清}{俞正燮}《癸巳类稿·诵佛经论下》:“操行無聞﹐輕險有素﹐毒螫滿懷﹐妄敦戒業﹐躁競盈胸﹐謬稱清净。”《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季龍}心昧德義﹐幼而輕險﹐假豹姿於羊質﹐騁梟心於狼性﹐始懷怨懟﹐終行篡奪。”【2】藐视危险。{唐}{顾况}《险竿歌》:“{宛陵}女兒擘飛手﹐長竿横空上下走。已能輕險若平地﹐豈肯身爲一家婦。”【3】轻靡奇险。《周书·王褒庾信传论》:“其體以淫放爲本﹐其詞以輕險爲宗。”《北齐书·文苑传序》:“{江}左{梁}末﹐彌尚輕險﹐始自儲宫﹐刑乎流俗。雜惉懘以成音﹐故雖悲而不雅。”
醜險-汉语大词典
醜險
【1】丑恶险诈。《新唐书·杨绾传》:“太常謚曰{文貞}﹐比部郎中{蘇端}﹐憸人也﹐持異議﹐宰相{常衮}陰助之。帝以其言醜險不實﹐貶{端巴州}員外司馬﹐猶賜謚曰{文簡}。”
負險不賓-汉语大词典
負險不賓
【1】犹言负固不服。《晋书·陶璜传》:“夷帥{范熊}世爲逋寇﹐自稱爲王﹐數攻百姓;且連接{扶南}﹐種類猥多﹐朋黨相倚﹐負險不賓。”
負險-汉语大词典
負險
亦作“[負嶮]”【1】凭借险固的地形。《三国志·魏志·刘廙传》:“今以海内之兵﹐百勝之威﹐而{孫權}負險於{吴}﹐{劉備}不賓於{蜀}。”{晋}{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劉}王負嶮﹐寇我西鄰。”{唐}{韦贯之}《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蠢爾{庸}{蜀}﹐負險專地﹐帝謂{南平}﹐總戎爲帥。”{明}{归有光}《送嘉定县令序》:“一二小醜﹐負險逋誅﹐出入洪波﹐肆行鈔掠。”
負險不臣-汉语大词典
負險不臣
【1】犹言负固不服。《明史·林润传》:“{龍文}卜築深山﹐乘軒衣蟒﹐有負險不臣之心。”
貪險-汉语大词典
貪險
【1】贪婪奸险。{樊增祥}《批郭春禀词》:“{公興長}之貪險﹐{韓永貞}之混帳﹑無良﹐本縣早已洞悉。”
視險若夷-汉语大词典
視險若夷
【1】见“視險如夷”。
視險如夷-汉语大词典
視險如夷
【1】把危险看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艰险。《隋书·刘方传》:“{方}肅承廟略﹐恭行天討﹐飲冰遄邁﹐視險若夷。”{晋}{史援}《後汉史君颂》:“處溢不驕﹐居勞不憚﹐視險如夷﹐忘身逐叛。”亦作“[視險若夷]”。{汉献帝}《喻郭汜诏》:“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三国} {魏}{吴质}《与文帝书》:“雖云幽深﹐視險若夷。”
重險-汉语大词典
重險
【1】层层险阻的地势。{汉}{张衡}《西京赋》:“左有{崤}{函}重險﹐{桃林}之塞。”{唐}{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古戍依重險﹐高樓見{五涼}。”{宋}{苏轼}《出峡》诗:“今朝脱重險﹐{楚}水渺平蕩。”{明}{陈子龙}《伤春》诗之五:“{漢}塞依重險﹐{胡}兵去不難。”【2】重叠的险象。《易·坎》:“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彖曰:習坎﹐重險也。”{孔颖达}疏:“上下俱坎﹐是重叠有險。”
距險-汉语大词典
距險
【1】据守险要之地。距,通“拒”。《国语·郑语》:“{武王}之子﹐{應}{韓}不在﹐其在{晉}乎!距險而隣於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啓。”{韦昭}注:“距﹐距守之地險也。”《史记·东越列传》:“兵未踰嶺﹐{閩越王}{郢}發兵距險。”《汉书·高帝纪上》:“{沛公}雖欲急入{關}﹐{秦}兵尚衆﹐距險。”{颜师古}注:“依險阻而自固以距敵。”
跨險-汉语大词典
跨險
【1】跨据险要。{唐}{王勃}《武都山净惠寺碑》:“如意山中﹐即有經行之地﹐爾其盤基跨險﹐列嶂憑霄。”
蹈險-汉语大词典
蹈險
【1】犹历险。《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經危蹈險﹐不易其節。”【2】指冒险。{清}{沈用济}《黄河大风行》:“男兒勿恃膽氣粗﹐要知蹈險非良圖。”
躁險-汉语大词典
躁險
【1】急功好利而又险诈。《新唐书·窦群传》:“{羣}引{吕温}﹑{羊士諤}爲御史﹐{吉甫}以二人躁險﹐持不下。”
躋險-汉语大词典
躋險
【1】登上高险处。{南朝} {宋}{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躋險築幽居﹐披雲卧石门。”{唐}{杜甫}《赤谷西崦人家》诗:“躋險不自安﹐出郊已清目。”{宋}{无名氏}《鬼董》:“〔{韋自東}〕遂仗劍從道士而去﹐躋險躡峻﹐當{太白}之高峰將半﹐有一石洞。”
躡險-汉语大词典
躡險
【1】谓经历险境。《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若東屬大司馬﹑統偏師之任﹐必乘危躡險﹐騁舟奮驪﹐突刃觸鋒﹐爲士卒先。”{李周翰}注:“危﹑險﹑謂{吴}{蜀}之路。”一本作“蹈險”。{宋}{洪迈}《夷坚丁志·司命府丞》:“跨虎而行﹐登危躡險﹐由中峰入石洞向所開便門﹐顧視左右﹐金庭玉室。”{唐}{许棠}《经八合坂》诗:“躡險入高空﹐初疑勢不窮。”
邪險-汉语大词典
邪險
【1】邪恶凶险。{宋}{苏轼}《缴词头奏状·张诚一》:“邪險害政﹐有虧孝行。”{三国} {魏}{嵇康}《家诫》:“或時逼迫﹐强與我共説﹐若其言邪險﹐則當正色以道義正之。”
通險暢機-汉语大词典
通險暢機
【1】使险要之地畅通无阻。{郑观应}《上晋抚胡蕲生中丞条陈》:“考{晉}{代}之間地居中﹐北有{井陘}之險﹐多陵谷之阻……今欲通險暢機﹐誠非火車鐵路不爲功。”
遇險-汉语大词典
遇險
【1】遭遇危险。《易·蹇》“往蹇來譽”{宋}{朱熹}本义:“往遇險﹐來得譽。”{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南海经行记》:“恐夜行遇險﹐因而停泊。”{清}{宗渭}《浦城下水》诗:“舟子下灘常鬭水﹐估人遇險只呼神。”
遐險-汉语大词典
遐險
【1】高峻险要。{晋}{陆机}《鼓吹赋》:“慘{巫山}之遐險﹐歡芳樹之可榮。”{隋}{王胄}《白马篇》:“海外平遐險﹐來庭識負褰。”
遭險-汉语大词典
遭險
【1】遇到危险。{三国} {魏}{邯郸淳}《後汉鸿胪陈君碑》:“遭險龍潛﹐抗志浮雲。”
遼險-汉语大词典
遼險
【1】遥远险要。《拾遗记·周》附{南朝}{梁}{萧绮}录:“神智之所綏化﹐遐邇之所來服﹐靡不越岳航海﹐交賮於遼險之路。”
邀險-汉语大词典
邀險
【1】在险要之地拦阻。{唐}{司空图}《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公察其健决而易敵﹐誡之邀險﹐無得輕動。”《新唐书·李福传》:“{福}團訓鄉兵﹐邀險須之﹐賊不敢入。”
邃險-汉语大词典
邃險
【1】深邃险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湿馀水》:“林鄣邃險﹐路才容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上》:“山谷邃險﹐人迹罕交。”
邊險-汉语大词典
邊險
【1】边远险要。《北齐书·高慎传》:“{安州}民恃其邊險﹐不賓王化。”【2】边地的要隘。{宋}{叶適}《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時議築{瓦梁堰}﹐浸地三州﹐方四百里﹐曰‘可爲邊險’﹐調役煩拏。”{清}{李调元}《古北口杂诗》之四:“自古争邊險﹐於今解甲兵。”
釋險-汉语大词典
釋險
【1】解除危险。《易·解》“君子維有解”{晋}{王弼}注:“以君子之道﹐解難釋險。”
豁險-汉语大词典
豁險
【1】深邃险要貌。{南朝} {梁}{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此江稱豁險﹐兹山復鬱盤。”《文选·左思<蜀都赋>》:“峻岨塍埒{長城}﹐豁險吞若巨防。”{刘逵}注:“豁﹐深貌也。”
設險-汉语大词典
設險
【1】谓利用险要之地建立防御工事。《易·坎》:“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唐}{柳宗元}《邠宁进奏院记》:“設險西陲﹐而戎虜伏息。”{清}{夏炘}《学礼管释·释沟洫井田异制》:“一二百里之内﹐尚非難事﹐其必多爲溝澮者﹐既有以備水旱﹐而設險守國之意即存乎其中。”
詖險-汉语大词典
詖險
【1】佞谄险恶。《後汉书·第五伦传》:“詖險趣埶之徒﹐誠不可親近。”{李贤}注引《苍颉篇》:“詖﹐佞諂也。”
詭險-汉语大词典
詭險
【1】诡诈奸险。《新唐书·崔湜传》:“其({崔湜})猜毒詭險殆天性﹐雖蠆虺不若也。”{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九:“{金陵}司馬{徐玠}者﹐性詭險﹐深忌於主﹐屢諷{温}曰:‘輔政之權﹐不宜假也﹐請以嫡子{知詢}代之﹐以收其勢。’”{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宋武帝二》:“{謝晦}﹑{傅亮}之流﹐抑詭險而無定情。”【2】变幻奇险。{清}{张之洞}《哀六朝》诗:“白晝埋頭趍鬼窟﹐書體詭險文纖佻。”
譎險-汉语大词典
譎險
【1】诡诈阴险。《新唐书·宦者传下·韩全诲》:“{全誨}等素譎險﹐常爲{全忠}﹑{胤}所憚﹐乃請先殺之﹐以迎天子。”{唐}{卢仝}《月蚀诗》:“譎險萬萬黨﹐架搆何可當。”
譟險-汉语大词典
譟險
【1】浮躁尖刻。譟﹐通“躁”。《韩非子·诡使》:“社稷之所以立者﹐安静也﹐而譟險讒諛者任。”一本作“躁險”。
雄險-汉语大词典
雄險
【1】雄伟险要。{清}{乐钧}《罗台山逸事》:“嘗慕{蜀中}{瞿塘}﹑{灧澦}﹑{峨眉}﹑{劍閣}山水之雄險。”{唐}{张祜}《入潼关》诗:“都城三百里﹐雄險此迴環。”《说岳全传》第二九回:“細看山勢﹐果然雄險。”
阨險-汉语大词典
阨險
【1】险要之地。{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磔迦国》:“{幼日王}守其阨險﹐輕騎誘戰﹐金鼓一震﹐奇兵四起﹐生擒{大族}。”
阪險-汉语大词典
阪險
【1】险峻。《新唐书·西域传下·康》:“有{迦摩縷波}﹐皆阪險﹐地接西南夷﹐其人類蠻獠。”《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王路阪險﹐{鬼方}不庭﹐恒戢節足﹐輕寵賤榮。”【2】斜坡与山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命田舍東郊……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道民﹐必躬親之。”{孙希旦}集解:“陂者曰阪﹐山澤曰險。”
阻險-汉语大词典
阻險
亦作“[阻嶮]”【1】险阻。{清}{刘大櫆}《游黄山记》:“遡{鳴弦泉}而上﹐地皆阻險﹐行者如鼯鼠之穿林。”{汉}{贾谊}《过秦论下》:“{秦}人阻險不守﹐關梁不闔﹐長戟不刺﹐彊弩不射。”{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零陵县》:“{蘭陵山}﹐其路阻嶮﹐絶人行跡。”
陂險-汉语大词典
陂險
【1】谓笔画的歪斜险怪。{宋}{彭乘}《续墨客挥犀·好草圣不工》:“{張丞相}好草聖……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其姪録之﹐當陂險處﹐姪惘然而止。”
限險-汉语大词典
限險
【1】险阻。《韩诗外传》卷四:“{秦}師至於{鄢郢}﹐舉若振槁然。是豈無固塞限險也哉?”
陡險-汉语大词典
陡險
【1】陡峭险峻。{阿英}《流离》一:“岩口很狭窄﹐而且陡险。”{艾芜}《还乡记--<革命战争的插曲>之一》:“另外一条小路﹐是绕过比较大的山坡﹐通到陡险的高山里去的。”
陖險-汉语大词典
陖險
【1】险峻。《文选·张衡<西京赋>》:“襄岸夷塗﹐修路陖險。”{李善}注:“陖﹐陡也;險﹐危也。”
陰險-汉语大词典
陰險
【1】表面和善﹐内心险恶。{清}{昭槤}《啸亭杂录·金司寇》:“{金司寇}{光悌}﹐{安徽}{含山}人﹐性谿刻﹐外貌剛果﹐心實陰險。”{茅盾}《一个女性》三:“人们既使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无邪气﹐却也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阴险鬼祟。”{唐}{柳宗元}《逐毕方文》:“幽形扇毒兮﹐陰險詭異。”
隘險-汉语大词典
隘險
【1】狭窄险要。《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五年》:“車駕東還﹐經{大斗拔谷}﹐山路隘險﹐魚貫而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唐}{孔颖达}疏:“{太王}初遷於{岐}﹐民稀國小﹐地又隘險。”
險-汉语大词典
險
“[险]”的繁体字。《集韻》魚銜切,平銜,疑。【1】岩岸。《史记·殷本纪》:“於是迺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説}於{傅險}中。”{裴駰}集解﹕“《尸子》云{傅巖}在{北海}之洲。”{司马贞}索隐﹕“舊本作‘險’﹐亦作‘巖’也。”
險-汉语大词典
險
通“[儉]”。“[险]”的繁体字。《集韻》巨險切,上琰,羣。【1】少。《荀子·致士》:“山林險則鳥獸去之。”{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險﹐與儉古通用。儉﹐如山之童﹐林木之濯濯。”
險-汉语大词典
險
“[险]”的繁体字。《廣韻》虚檢切,上琰,曉。【1】险阻;阻塞。《管子·势》:“戰而懼險﹐此謂迷中。”{尹知章}注﹕“方戰之時﹐懼有險礙。”{晋}{陆机}《辨亡论下》:“其郊境之接﹐重山積險。”{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疆外之險﹐莫過{蜀}土。”【2】要隘。《左传·襄公十八年》:“{夙沙衛}曰﹕‘不能戰﹐莫如守險。’”《梁书·武帝纪上》:“{新壘}﹑{東墉}﹐金湯是埒。憑險作守﹐兵食兼資。”{唐}{韩愈}《送石处士赴河阳幕》诗:“{鉅鹿}師欲老﹐{常山}險猶恃。”【3】高峻。《易·坎》:“天險﹐不可升也。”{孔颖达}疏﹕“言天之爲險﹐懸邈高遠﹐不可升上﹐此天之險也。”{元}{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套曲:“{浙江亭}緊相對﹐相對着險嶺高峯長怪石﹐堪羨堪題。”【4】遙远。《淮南子·主术训》:“是乘衆勢以爲車﹐御衆智以爲馬﹐雖幽野險塗﹐則無由惑矣。”{高诱}注﹕“險﹐猶遠也。”【5】艰难。《楚辞·九歌·山鬼》:“路險難兮獨後來。”《後汉书·党锢传·李膺》:“智者見險﹐投以遠害。”{李贤}注﹕“見險難﹐故投身以遠害也。”{唐}{韩愈}《举韦顗自代状》:“顯映班序﹐十五年餘﹐夷險一致﹐風猷益茂。”【6】危险。《易·蹇》:“見險而能止﹐知矣哉。”{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释争》:“險而與之訟﹐是押兕而攖虎﹐其可乎?”{唐}{殷尧藩}《关中伤乱後》诗:“去歳干戈險﹐今年蝗旱憂。”{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7】奇异。《太平广记》卷一九八引{宋}{庞元英}《谈薮·沈约》:“{均}又爲詩曰﹕‘秋風瀧白水﹐鴈足印黄沙。’{沈隱侯}{約}語之曰﹕‘印黄沙語太險。’”{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作楷則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潤以取妍﹐燥以取險。”【8】难以测度,阴险。《荀子·正论》:“上幽險則下漸詐矣。”{杨倞}注﹕“險﹐難測也。”《吕氏春秋·去宥》:“對曰﹕‘{謝子}﹐東方之辯士也﹐其爲人甚險。’”【9】邪恶。《荀子·性恶》:“今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10】薄。《尔雅·释鱼》:“蜠大而險。”{郭璞}注﹕“險者謂污薄。”{清}{俞正燮}《癸巳类稿·诵佛经论下》:“操行無聞﹐輕險有素﹐毒螫滿懷﹐妄敦戒業﹐躁競盈胸﹐謬稱清净。”【11】疾,迅猛。《孙子·势》:“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12】几乎,差一点。{宋}{侯寘}《满江红·老矣何堪》词:“失意險爲{湘}岸鬼﹐浩歌又作{長安}客。”《西游记》第三十回:“不然﹐險被那和尚害了。”{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爸爸三岁时﹐在那里差一点险被老虎咬去。”
險言-汉语大词典
險言
【1】耸人听闻的话。《韩非子·三守》:“鬻寵擅權﹐矯外以勝内﹐險言禍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惡。”
險膚-汉语大词典
險膚
【1】谓恶意中伤的谣传之言。《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孔颖达}疏:“起信險膚者﹐言發起所行﹐專信此險僞膚受淺近之言﹐信此浮言﹐妄有争訟。”{孙星衍}疏:“起者﹐{高誘}注《吕氏春秋》云:‘興也。’險者﹐《廣雅·釋詁》云:‘衺也。’《説文》有‘憸’﹐云:‘詖也。’險聲近憸。膚者﹐《廣雅·釋詁》云:‘傳也。’訟者﹐《説文》云:‘争也。’言羣臣讙言拒善﹐而興信邪險膚傳之語。”{宋}{李纲}《与张子公舍人书》:“且如來書所諭數事﹐皆是以無爲有﹐唱爲險膚之説。”
險徵-汉语大词典
險徵
【1】危险的征兆。《汉书·贾谊传》:“見細德之險徵兮﹐遥增擊而去之。”{颜师古}注:“言見苛細之人﹐險阨之證﹐故重擊其羽而高去。”
險道神將-汉语大词典
險道神將
【1】方弼﹑方相。旧时出殡时用的纸扎的高大狰狞的开路神。为古方相之遗制。因用指身材高大者。《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正是險道神撞着壽星老兒﹐你也休説我長﹐我也休嫌你短。”《水浒传》第六八回:“這箇{青州}{郁保四}﹐身長一丈﹐腰闊數圍﹐綽號‘險道神將’。”亦作“[險道神]”。
險衣-汉语大词典
險衣
【1】犹言奇装异服。《南史·周弘正传》:“{顯}縣帛十匹﹐約曰:‘險衣來者以賞之。’衆人競改常服﹐不過長短之間。既而{弘正}緑絲布袴﹐繡假種﹐軒昂而至﹐折標取帛。”
險詐-汉语大词典
險詐
【1】阴险狡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君客時少﹐未知險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于是乎又把六十年前民風淳樸的地方﹐變了個輕浮險詐的逋逃藪。”{宋}{苏洵}《上皇帝书》:“陛下特以爲耳目玩弄之臣﹐而不知其陰賊險詐爲害最大。”
險妝-汉语大词典
險妝
【1】奇异的装束。《新唐书·车服志》:“婦人衣青碧纈﹐平頭小花草履﹑彩帛縵成履﹐而禁高髻﹑險妝﹑去眉﹑開額及{吴}{越}高頭草履。”
險峰-汉语大词典
險峰
【1】高峻的山峰。{碧野}《富春江畔》:“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毛泽东}《题庐山仙人洞照》诗:“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險固-汉语大词典
險固
【1】险阻坚固。{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曷逻闍国》:“國大都城周十餘里﹐極險固﹐多山阜。”《吕氏春秋·长利》:“海阻山高﹐險固之地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加以革軍險固之砲壘則綿亘於前﹐完全之工事則施設於後﹐守之甚易﹐攻之極難。”
險狠-汉语大词典
險狠
【1】险恶狠毒。{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彭芳}《保路运动》:“險狠成性﹐敏活異常。”{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九:“{魏武}陰賊險狠﹐盜有神器﹐實竊英雄之名。”
險塞-汉语大词典
險塞
【1】犹要塞。《六韬·必出》:“斥堠常戒﹐險塞盡守。”{刘揆一}《黄花岗之役》:“一面分兵扼守{臨淮關}﹐以握南北險塞。”{晋}{干宝}《晋纪总论》:“夷{吴}{蜀}之壘垣﹐通二方之險塞。”
險要-汉语大词典
險要
【1】地势险峻而处于要冲的地位。《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錢鏐}〕乃選弓弩手二十名﹐自家率領﹐多帶良箭﹐伏山谷險要之處。”{徐迟}《黄山记》:“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三国志·魏志·徐晃传》:“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咽喉也。”
險棘-汉语大词典
險棘
【1】犹险阻。《艺文类聚》卷六引{汉}{蔡邕}《京兆尹樊陵颂碑》:“進路孔夷﹐民清險棘。”《文选·左思<魏都赋>》:“榮其文身﹐驕其險棘。”{张铣}注:“{東吴}誇壯鏤身之卒以爲榮﹐{西蜀}亦不以德而務驕其險阻也。”
險害-汉语大词典
險害
【1】犹险要﹐要害。{宋}{叶適}《江陵府修城记》:“自{淮南}至京以西﹐數千里險害之地﹐皆特使將軍城之。”【2】凶恶残忍。《後汉书·郭太传》:“{賈淑}字{子厚}﹐{林宗}鄉人也。雖世有冠冕﹐而性險害﹐邑里患之。”
險傲-汉语大词典
險傲
【1】傲慢不逊。{宋}{沈作喆}《寓简》卷十:“儀掾{謝某}﹐疎雋尚氣﹐好直言﹐而士曹{王某}者﹐挾勢險傲﹐恨{謝}不下己。”
險獪-汉语大词典
險獪
【1】邪恶狡猾。{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近世官司以探事者﹐謂之‘察子’。按﹐{唐}{高駢}在{淮南}﹐用{吕用之}爲巡察使。{用之}募險獪者百餘人﹐縱横閭巷間﹐謂之‘察子’。”
險曲-汉语大词典
險曲
【1】邪恶不正。《坛经·付嘱品》:“汝等心若險曲﹐即佛在衆生中;一念平直﹐即是衆生成佛。”【2】崎岖曲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夷城}石岸險曲﹐其水亦曲。”
險韻-汉语大词典
險韻
【1】险僻难押的诗韵。{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六人懽然相得﹐羣居終日﹐長篇險韻﹐衆製交作。”{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以第二人作《西廂》﹐即不敢用此險韻矣。”{陈毅}《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衾寒難入夢﹐險韻詩自課。”
險僻-汉语大词典
險僻
【1】险阻偏僻。《明史·把匝剌瓦尔密传》:“{太祖}以{雲南}險僻﹐不欲用兵。”【2】生僻﹔不多见。{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以其一韻之中﹐可用者不過數字﹐餘皆險僻艱生﹐備而不用者也。”{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此本不是險僻難見的道理。”
險峙-汉语大词典
險峙
【1】险峻。{元}{陈泰}《天马赋》:“軏鹽車而登{太行}兮﹐路岧嶤其險峙。”
險不-汉语大词典
險不
【1】差点儿。《西游记》第二一回:“唿喇喇﹐乾坤險不炸崩開﹐萬里江山都是顫。”《水浒传》第三二回:“又將來攛在水裏﹐頭臉都磕破了。險不凍死。”
險傾-汉语大词典
險傾
【1】危险倾侧。《後汉书·崔駰传》:“四牡横奔﹐皇路險傾。”
險難-汉语大词典
險難
【1】险阻艰难。《楚辞·九歌·山鬼》:“路險難兮獨後來。”{王逸}注:“其路險阻又難﹐故來晩暮。”{{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終其百年之身﹐所目注心營﹐勞苦險難。”{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險難已萌而不之見﹐宜其悔焉。”
險誕-汉语大词典
險誕
【1】奸邪虚妄。《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先是有傭書人{翟穎}者﹐性險誕﹐與知制誥{胡旦}狎。”
險逼-汉语大词典
險逼
【1】犹险仄。艰难险阻。{晋}{葛洪}《抱朴子·行品》:“淩强禦而無憚﹐雖險逼而不沮者﹐黠人也。”
險俗-汉语大词典
險俗
【1】谓诗文格调怨急﹐雕饰华丽。{南朝} {梁}{锺嵘}《诗品》卷中:“然貴尚巧似﹐不避危仄﹐頗傷清雅之調。故言險俗者﹐多以附{照}。”{陈延杰}注:“《南齊書·文學傳論》曰:‘次則發唱驚挺﹐操調險急﹐雕藻淫豔﹐傾炫心魂……斯{鲍照}之遺烈也。’《文中子》曰:‘{鲍照}﹐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按此殆{鍾氏}所謂‘言險俗者﹐多以附{照}’。”
險麗-汉语大词典
險麗
【1】奇特而俏丽。{清}{龚自珍}《王孙传序》:“有女年十五矣;工填詞﹐多哀怨語﹑險麗奇譎語﹑惝怳迷離語。”
險易-汉语大词典
險易
【1】吉凶。《易·繫辞上》:“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韩康伯}注:“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陆德明}释文引{京房}曰:“險﹐惡也;易﹐善也。”【2】偏指艰难困厄。《尹文子·大道下》:“上不勝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勝犯﹐故禁令行﹐人人無私﹐雖經險易﹐而國不可侵﹐治國也。”【3】险阻与平坦。{宋}{沈括}《梦溪笔谈·权智》:“山川道路﹐形勢險易﹐無不備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自{殽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險易皆明知之。”《吴子·治兵》:“明知險易﹐則地輕馬。”【4】治乱。《文选·班固<东都赋>》:“豈特方軌並跡﹐紛綸后辟﹐治近古之所務﹐蹈一聖之險易云爾哉。”{李善}注:“險易﹐喻治亂也。”{宋}{司马光}《太行》诗:“險易曾何變﹐興亡只可哀。”
險譎-汉语大词典
險譎
【1】阴险诡诈。《明史·黄泽传》:“刑餘之人﹐其情幽陰﹐其慮險譎。”{刘师培}《<文章学史>序》:“雖抵巇飛箝﹐説鄰險譎﹐然立説之意﹐首重論文。”《新唐书·刘緫传》:“{緫}性陰賊﹐尤險譎。”
險側-汉语大词典
險側
【1】偏颇﹐偏激。《朱子语类》卷一三七:“見其著述大率多類麻衣文體﹐其言險側輕佻﹐不合道理。”【2】险恶邪僻。{明}{李贽}《与曾中野书》:“夫世間是與不是﹐亦何常之有﹐乃群公勸我者不曾於是非之外有所發明﹐而欲我藏其宿怒﹐以外爲好合﹐是以險側小人事我也。”【3】谓用语用韵险怪冷僻。{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蓋二子之詩﹐其流婉大略相似﹐而{牧}多險側﹐{建}多工麗。”
險坂-汉语大词典
險坂
【1】陡峭的斜坡。{清}{袁枚}《新齐谐·沈文崧》:“一日晦霧﹐行至險坂﹐下臨深磵萬丈。”
險阨-汉语大词典
險阨
【1】艰难困厄。{唐}{柳宗元}《闵生赋》:“閔吾生之險阨兮﹐紛喪志以逢尤。”【2】险要阻塞。亦指险要阻塞之地。{清}{马建忠}《铁道论》:“瞭望險阨﹐則管守任之。”{明}{唐顺之}《送太平守江君序》:“欲奪其險阨﹐則足以供鄉導﹐何不可哉!”《太平广记》卷三四六引{唐}{薛用弱}《集异记·刘惟清》:“地勢險阨﹐用兵者先據此爲勝。”{宋}{叶適}《上光宗皇帝札子》:“封崇其險阨﹐示以形勢。”
險澁-汉语大词典
險澁
【1】见“險澀”。
險穢-汉语大词典
險穢
【1】险恶不平。{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蒙山}在{蜀}{雅州}﹐其中峯尤極險穢。”{宋}{王安石}《次韵和甫<咏雪>》:“平治險穢非無德﹐潤澤焦枯是有才。”《管子·形势解》:“山﹐物之高者也;地險穢不平易﹐則山不得見。”
險塞-汉语大词典
險塞
【1】崎岖阻塞。《後汉书·儒林传下·谢该》:“道路險塞﹐無由自致。”《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險塞﹐沃野千里。”
險段-汉语大词典
險段
【1】危险的地段﹐危险的区域。《人民日报》1983.8.11:“{长江}洪峰袭击{安徽省}{望江县}境内的{同马大堤}﹐大堤出现一百多处险段。”
險叵-汉语大词典
險叵
【1】险恶难测。{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六:“以飲食饋贈之微﹐釀成如許大案﹐固知仕途之險叵。”
險-汉语大词典
險
【1】险诈乖张。{唐}{柳宗元}《辩<鬼谷子>》:“《鬼谷子》後出﹐而險峭薄﹐恐其妄言亂世﹐難信﹐學者宜其不道。”集注引{韩醇}曰:“《説文》云:‘﹐戾也。’音戾。”又引{王俦}补注:“《晁氏讀書志》曰:‘公論《鬼谷子》書如此﹐而{來鵠}亦云《鬼谷子》昔教人詭紿激訐揣測憸滑之術。’”
險汙-汉语大词典
險汙
【1】阴险卑污。《荀子·仲尼》:“其事行也若是其險汙淫汏也﹐彼固何足稱乎大君子之門哉!”
險戲-汉语大词典
險戲
亦作“[險巇]”【1】崎岖险恶。{南朝} {梁}{刘孝标}《广绝交论》:“世路險巇﹐一至於此。”《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蕪穢而險戲。”{王逸}注:“險戲﹐猶言傾危也。”{宋}{司马光}《神林谷》诗之一:“却羨樵兒輕險巇﹐腰繩操斧常來往。”{茅盾}《幻灭》一:“她从未梦见人世的污浊险巇。”
險戾-汉语大词典
險戾
【1】邪恶乖张。《宋书·後废帝纪》:“前後訓誘﹐常加隱蔽﹐險戾難移﹐日月滋甚。”
險仄-汉语大词典
險仄
【1】阴险邪恶。{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據我所見﹐則昔之稱爲戰士者﹐今已蓄意險仄。”【2】崎岖而狭窄。{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近瞻山頂﹐一徑可通﹐崎嶇險仄。”{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寨據懸崖﹐惟南北二門﹐其寨西小徑尤險仄。”【3】比喻艰难险阻。{明}{屠隆}《綵毫记·归隐林泉》:“我想世路從來險仄﹐富貴實蹈危機。”【4】犹生涩﹐不常见。{郭沫若}《历史人物·王安石》:“他爱用险仄的韵作长诗。”
險折-汉语大词典
險折
【1】险阻曲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一》:“水北對{黄金谷}﹐有黄金戍﹐傍山依峭﹐險折七里。”《後汉书·段熲传》:“居近塞内﹐路無險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