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鈔)是什么意思
中鈔-汉语大词典
中鈔
【1】{清}代称票面五十贯与百贯的货币为“中钞”。{清}{王瑬}《钞币议》:“鈔分爲七等:曰五千貫﹐曰千貫﹐曰五百貫﹐爲大鈔;曰百貫﹐曰五十貫﹐爲中鈔;曰十貫﹐曰二貫﹐爲小鈔。”
中統鈔-汉语大词典
中統鈔
【1】{元}{中统}年间颁行的钞票。有“交钞”﹑“元宝钞”二种。《元史·食货志一》:“{世祖}{中統}元年﹐始造交鈔﹐以絲爲本。每銀五十兩易絲鈔一千兩﹐諸物之直﹐並從絲例。是年十月﹐又造{中統}元寶鈔……然元寶﹑交鈔行之既久﹐物重鈔輕。二十四年﹐遂改造{至元}鈔﹐自二貫至五文﹐凡十有一等﹐與{中統}鈔通行。”
内寶鈔局-汉语大词典
内寶鈔局
【1】{明}代{崇祯}年间官方设立的督造纸币的机构。{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二》:“{崇禎}間{桐城}諸臣{蔣臣}言鈔法可行……上特設内寶鈔局﹐晝夜督造﹐募商發賣﹐無肯應者。”
侵鈔-汉语大词典
侵鈔
【1】见“侵抄”。
俸鈔-汉语大词典
俸鈔
【1】{元}{明}时官吏俸金或以钱币支付,称俸钞。{元}初官吏均无俸禄,{中统}三年定百官俸,并另向民户征收。《明史·食货志六》:“〔{洪武}〕十三年重定内外文武官歲給禄米﹑俸鈔之制﹐而雜流吏典附焉。”《元史·食货志四》:“至{武宗}{至大}二年……俸鈔改支{至元}鈔。”
傳鈔-汉语大词典
傳鈔
【1】见“傳抄”。
價鈔-汉语大词典
價鈔
【1】价款。《元典章·户部四·转卖》:“官司揭下錢債﹐將妻{鄧嫌兒}賣與{周都運}男{周二}爲軀﹐得到價鈔絲一千一百兩。”
冀鈔-汉语大词典
冀鈔
亦称“[冀南币]”【1】1939年10月抗{日}根据地冀南银行发行的货币﹐流通于{晋}﹑{冀}﹑{鲁}﹑{豫}边区。1948年5月后成为{华北}解放区本位币﹐同年底停止发行。
包鈔-汉语大词典
包鈔
【1】见“包抄”。
元寶鈔-汉语大词典
元寶鈔
【1】{元}{中统}年间颁行的一种钞票。《元史·食货志一》:“{世祖}{中統}元年﹐始造交鈔﹐以絲爲本……是年十月﹐又造{中統}元寶鈔。”
交鈔-汉语大词典
交鈔
【1】{金}{元}两代发行的纸币。{金}{海陵王}{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以国内铜少,仿{宋}交子成法,命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印制,与铜钱并行。分大小两类,大钞有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五种;小钞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种。诸钞与钱并行,得听便支钱,或纳旧换新。朝廷设交钞库,管理印造﹑兑换事务。{元太宗}八年亦曾发行。{世祖}{中统}元年又发行“中统交钞”,使用较久。{顺帝}{至正}十年复发行“至正交钞”。参阅《金史·食货志三》。
冥鈔-汉语大词典
冥鈔
【1】为鬼神或已殁之人焚化的假纸币。《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還願曾裝冥鈔﹐祈神并襯威容。”
出鈔-汉语大词典
出鈔
【1】外出掠夺。《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得雜畜千餘頭以贈{卓}”{裴松之}注引《吴书》:“郡召{卓}爲吏﹐使監領盜賊。{胡}嘗出鈔﹐多虜民人﹐{涼州}刺史{成就}辟{卓}爲從事﹐使領兵騎討捕﹐大破之。”
劫鈔-汉语大词典
劫鈔
【1】犹劫掠。《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賊帥{董嗣}負阻劫鈔﹐{豫章}﹑{臨川}並受其害。”{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祖}于時恆自使健兒鼓行劫鈔﹐在事之人﹐亦容而不問。”《晋书·汝南王亮传》:“{羕}放縱兵士劫鈔﹐所司奏免{羕}官﹐詔不問。”
壞鈔-汉语大词典
壞鈔
【1】花费钱财,指请客﹑送礼﹑资助人等,是一种客气的说法。《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酒至數盃﹐{李募事}道:‘尊舅﹐没事教你壞鈔做甚麽?’”《水浒传》第七回:“甚麽道理﹐叫你衆人們壞鈔?”
大鈔-汉语大词典
大鈔
【1】{金}代一种面额较大的纸币名。《金史·食货志三》:“{貞元}間既行鈔引法……印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謂之大鈔﹐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謂之小鈔﹐與錢並行﹐以七年爲限﹐納舊易新。”
奏鈔-汉语大词典
奏鈔
【1】{唐}{宋}时门下省所用文书之一种。《新唐书·百官志二》:“凡國家之務﹐與中書令參總﹐而顓判省事。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鈔﹐以支度國用﹐授六品以下官﹑斷流以下罪及除免官用之。”{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五:“奏鈔則用天下合同之寶﹐祭祀則用皇帝恭承天命之寶。”
小鈔-汉语大词典
小鈔
【1】泛称小面额的纸币。{清}{王瑬}《钞币议》:“一鈔分爲七等:曰五千貫﹐曰千貫﹐曰五百貫﹐爲大鈔;曰百貫﹐曰五十貫﹐爲中鈔;曰十貫﹐曰二貫﹐爲小鈔。”【2】{金}代纸币的一种﹐“大鈔”对言。大钞以“贯”为单位﹐小钞以“文”为单位。《金史·食货志三》:“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謂之小鈔。”
史鈔-汉语大词典
史鈔
【1】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宋史·艺文志》始有“史鈔”一门。有专抄一史者,如《汉书钞》﹑《晋书钞》之类;有合抄众史者,如《正史削繁》﹑《新旧唐书合钞》之类。此类史书,博取约存,对读者有一定的方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二一·史钞类》:“{帝魁}以後書﹐凡三千二百四十篇﹐{孔子}删取百篇。此史鈔之祖也。《宋志》始自立門。”
市鈔-汉语大词典
市鈔
【1】{宋}时官方印行于市场的各种证劵,可据以兑换茶﹑盐﹑香药等货物。《宋史·食货志下三》:“〔{熙寧}〕四年﹐詔{陝西}行{蜀}交子法﹐罷市鈔;或論其不便﹐復舊。”
行鈔-汉语大词典
行鈔
【1】发行纸币。{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二》:“大學士{蔣德璟}言﹐以一金易一紙﹐愚者不爲。上以{高皇帝}之行鈔難之。”{清}{唐才常}《中国钞币必如何定制综论》:“要而言之﹐{中國}非開礦不足以鑄幣﹐即不足以行鈔;非得人﹐即鈔幣並行﹐亦不足規遠而持久。”
影鈔-汉语大词典
影鈔
【1】谓摹写旧时刻本﹑写本﹐点画﹑行款悉依原式。{叶德辉}《书林清话·宋元刻本历朝之贵贱》:“{宋}{元}刻本﹐在{明}時尚不甚昂貴﹐觀{毛扆}{汲古閣}珍藏祕本書目所列之價目﹐在今十倍而廉矣﹐中如{宋}版影鈔{李鼎祚}《周易集解》十本﹐價五兩。”
外鈔-汉语大词典
外鈔
【1】{清}代称公文的副本为外钞。《清会典·都察院·六科》:“凡科鈔﹐給事中親接本於内閣﹐各分其正鈔外鈔﹐而下於部。”【2】正集以外又刊刻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韩集举正十卷外集举正一卷》:“又以{大庾}{韩郁}所編注諸本﹑號外集者﹐併考疑誤﹑輯遺事﹐共爲外鈔刻之。”【3】外国的纸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六:“买点美钞存起来呢﹐现在买进和将来卖出都有些困难﹐如今外钞不能在市面上流通。”
官鈔-汉语大词典
官鈔
【1】官府发行的钱票。{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十四:“不行官鈔行私鈔﹐名目何人餉史家?”《明史·食货志五》:“自今官鈔宜少出﹐民間得鈔難﹐則自然重矣。”{清}{陈虬}《救时要议·设官钞》:“何謂設官鈔?今商民百金以上﹐即就錢莊换票﹐其實錢莊銀號之倒閉者﹐月有所聞﹐何如省府州縣各設官銀號﹐使上下均沾其利益﹐尚爲便民裕國之要著乎?”
寇鈔-汉语大词典
寇鈔
亦作“[寇抄]”【1】劫掠。{{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回纥}无君长﹐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善骑射﹐以寇抄为生。”《陈书·世祖纪》:“{侯景}之亂﹐鄉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獨保家無所犯。”《後汉书·东夷传·夫馀》:“至{安帝}{永初}五年﹐{夫餘王}始將步騎七八千人寇鈔{樂浪}﹐殺傷吏民﹐後復歸附。”{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衅始》:“{江}﹑{浙}﹑{山東}沿海寇鈔之禍起于{嘉靖}閒﹐歷數十年而後定。”
寶鈔-汉语大词典
寶鈔
【1】{元}﹑{明}﹑{清}三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元世祖}{中统}元年十月始行“中统宝钞”,面值自十文至二贯文,共九等。{至元}二十四年发行“至元通行宝钞”,自五文至二贯文,共十一等。{明}{洪武}八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自一百文至一贯,共六等﹐流行一百多年。{清}{咸丰}三年,亦曾藀獢坐j清宝钞”。参阅《元史·食货志一》﹑《明史·食货志五》﹑《清史稿·食货志五》。
娘兒愛俏, 鴇兒愛鈔-汉语大词典
娘兒愛俏, 鴇兒愛鈔
【1】谓妓院的习气。妓女爱貌,鸨母贪财。{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親母則取費不多﹐假母則勒索高價。諺所謂娘兒愛俏﹐鴇兒愛鈔者﹐蓋爲假母言之也。”
現鈔-汉语大词典
現鈔
【1】即现款。{清}{许秋垞}《闻见异辞·李氏佳话》:“今朝不要現鈔﹐但須寫一約票﹐合銀若干﹐俟俺販貨回來﹐賫票取銀可耳。”{邹韬奋}《经历》五九:“事后发现会计课贮藏现钞的抽屉锁被毁。”
朱鈔-汉语大词典
朱鈔
【1】{宋}时征收粮物官方发给民户的凭据。因其盖有官方红印,故称。{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縣官初到﹐典吏必以追催畸零﹐試其廉貪。絹則二尺三尺﹐米則三升五升﹐累而計之﹐則千萬數。民户雖有朱鈔存照﹐以所輸不多﹐亦不與較。”
村鈔-汉语大词典
村鈔
【1】犹言臭钱。《西游记》第十二回:“{長安}城裏﹐有那選不中的愚僧﹐倒有幾貫村鈔。”
正鈔-汉语大词典
正鈔
【1】公文的正式抄本。《清会典事例·都察院·发钞》:“凡本章命下﹐事屬某部院者﹐由某科即日鈔清漢文諭旨﹐發交某部爲正鈔;如一事關涉數處者﹐將本章送於别科轉發爲外鈔。”
攻鈔-汉语大词典
攻鈔
亦作“[攻抄]”【1】侵扰掳掠。《後汉书·党锢传·李膺》:“先是{羌}虜及{疏勒}﹑{龜兹}﹐數出攻鈔{張掖}﹑{酒泉}﹑{雲中}諸郡。”《明史·冯师孔传》:“〔賊〕日執士大夫拷掠﹐索金錢﹐分兵四出攻抄。”《金史·列女传·阿邻妻沙里质》:“{黄龍府}叛卒攻鈔旁近部族。”
昏鈔-汉语大词典
昏鈔
【1】破旧的纸币。因用久钞面字迹模糊,故称。《元典章·户部六·昏钞》:“其倒下昏鈔必須燒燬者﹐蓋爲昏鈔不堪行使﹐故使訖退印﹐每季入爐燒毁。”《明史·食货志五》:“以鈔用久昏爛﹐立倒鈔法﹐令所在置行用庫﹐許軍民商賈以昏鈔納庫易新鈔。”{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昏鈔早先除了四兩。”
書鈔-汉语大词典
書鈔
亦作“[書抄]”【1】资料的辑录。亦指辑录资料而成的书籍。有时用作书名。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东方朔书钞》二卷﹐今亡。{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孔融}孝廉﹐但談嘲戲;{曹植}辨道﹐體同書抄。”{南朝} {梁}{锺嵘}《诗品·总论》:“{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書鈔。”
會鈔-汉语大词典
會鈔
【1】付帐。《水浒後传》第十四回:“吃完了﹐正要起身會鈔﹐見兩個人也進店來喫酒。”《古今小说·穷马周遭际卖媪》:“當夜安歇無話﹐次日{王公}早起會鈔﹐打發行客登程。”{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八章:“当他掏出皮包会钞的时候﹐不留神就把这个收到特务经费的收条给带了出来。”
暴鈔-汉语大词典
暴鈔
【1】掠夺。《新唐书·辛云京传》:“{回紇}恃舊勳﹐每入朝﹐所在暴鈔。”
漫鈔-汉语大词典
漫鈔
【1】随手写录。亦用作书名。{宋}{赵彦卫}有《云麓漫钞》。
手鈔-汉语大词典
手鈔
亦作“[手抄]”【1】亲手抄录。{宋}{曾巩}《<类要>序》:“及得公所爲《類要》上﹑中﹑下秩﹐總七十四篇﹐凡若干門﹐皆公所手抄。”《新唐书·柳仲郢传》:“{仲郢}嘗手鈔六經。”{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與弟{文正公}{珪}讀書同卧起﹐手鈔默誦﹐鷄鳴不已。”
掐尖落鈔-汉语大词典
掐尖落鈔
【1】侵吞克扣经手的钱财。{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與我一百兩鈔﹐着我那姐夫{張郎}與我﹐他從來有些掐尖落鈔﹐我數一數……則八十兩鈔。”亦省作“[掐尖]”。《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你這小淫婦兒﹐單管愛小便益兒﹐隨處也掐個尖兒。”
撾鈔-汉语大词典
撾鈔
【1】捞钱。{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可知道今世裏令史每都撾鈔﹐和這古廟裏泥神也愛錢。”
摘鈔-汉语大词典
摘鈔
亦作“[摘抄]”【1】择要抄录。{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他的日记是摘抄﹐数量已经可观。”{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二:“{仲達}妄人﹐其書無足取﹐而所載多本﹐不爲無功﹐摘鈔之以資參考焉。”
毛鈔-汉语大词典
毛鈔
【1】藏书家{毛晋}的钞本。{毛晋}﹐{明}末{常熟}人﹐藏书八万四千余册﹐建{汲古阁}﹑{目耕楼}以储之﹐多{宋}{元}旧刻本。生平好钞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因称之为“毛鈔”。
照鈔-汉语大词典
照鈔
【1】见“照抄”。
料鈔-汉语大词典
料鈔
【1】{元}初发行的一种货币。因以丝料作合价标准,故称。{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十分料鈔加三倒﹐一斗粗糧折四量。”{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你懷揣着鴉青料鈔尋相識﹐並没半升粗米施饘粥。”《元典章·钞法·昏钞》:“諸行用庫﹐凡遇人以昏鈔易换料鈔﹐皆須庫官監視。”
户鈔-汉语大词典
户鈔
【1】农户缴纳税款后取得的收据。{宋}{桂万荣}《棠阴比事原编·刘相邻证》:“丞相{劉沆}知{衡州}日﹐有大姓{尹}氏﹐欲買鄰人田﹐莫能得﹐鄰人老而子幼﹐乃僞爲券。及鄰人死﹐即逐其子。訟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又訴﹐{尹}氏出積歲户鈔爲證。{沆}曰:‘若田百頃﹐户鈔豈特收此乎?’”
惠鈔-汉语大词典
惠鈔
【1】会钞,付钱。《负曝闲谈》第十八回:“{周}大文豪見他摸出鈔票﹐肯替自己惠鈔﹐便没口子的説道:‘{黄兄}﹐你代我解了這場圍﹐賽過重生父母﹐再世爹娘了。’”
票鈔-汉语大词典
票鈔
【1】古纸币的一种。通用于{明}{清}时。《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方法》(1950年):“下列各种类之文物图书一律禁止出口……(九)货币:古贝﹑古钱币(如刀﹑布﹑钱﹑锭﹑交钞﹑票钞等)。”《清史稿·食货志五》:“票鈔製以皮紙﹐額題‘户部官票’﹐左{滿}﹐右{漢}﹐皆雙行﹐中標二兩平足色銀若干兩﹐下曰‘户部奏行官票’。凡願將官票兑换銀錢者﹐與銀一律。”
破鈔-汉语大词典
破鈔
【1】花钱;出钱。《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得求隙地埋骨﹐已出望外﹐豈敢復累恩人費心破鈔!”{清}{李渔}《比目鱼·联班》:“我揀那極肯破鈔的人﹐相處幾個﹐多則分他半股家私﹐極少也要了他數年的積蓄。”{邹韬奋}《萍踪寄语》四一:“有的坐在路旁打着洋琴﹐叮叮当当打了好半天﹐没有人肯破钞。”
省鈔-汉语大词典
省鈔
【1】指{清}代各省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清}{杨恩寿}《坦园日记·同治壬戌年三月初四日》:“閲省鈔﹐知{夏寳生}署{湘陰};惜余已出省﹐不與之偕。”
盜鈔-汉语大词典
盜鈔
【1】犹盗劫。《新唐书·回鹘传下》:“其人驍彊﹐初無酋長﹐逐水草轉徙﹐善騎射﹐喜盜鈔﹐臣于{突厥}﹐{突厥}資其財力雄北荒。”
鹽鈔-汉语大词典
鹽鈔
【1】{宋}代官府发给商人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后称盐引﹑盐票。《宋史·食货志下三》:“七年﹐中書議{陝西}鹽鈔﹐出多虚鈔﹐而鹽益輕。”{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都城受圍﹐太府鹽鈔無自得﹐商賈不行。”《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東南舊法﹐鹽鈔一席毋過三千五百﹐西鹽鈔一席毋過二千五百﹐盡買入官。”
鹽鈔法-汉语大词典
鹽鈔法
【1】{宋}代政府规定盐商凭钞运销食盐的制度。由政府发行盐钞,令商人付现,按钱领券。发券多少,视盐场产量而定。券中载明盐量及价格,商人持券至产地交验,领盐运销。《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張商英}〕於是大革弊事﹐改{京}({蔡京})所鑄當十大錢爲當三以平泉貨﹐復轉般倉以罷直達﹐行鹽鈔法以通商旅。”
科鈔-汉语大词典
科鈔
【1】见“科抄”。
税鈔-汉语大词典
税鈔
【1】征收的货币。《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考核二》:“如由{上海}等處出口之貨﹐江海等關止收本關出口税鈔。”
節鈔-汉语大词典
節鈔
【1】指帝王在节日赏赐的钱钞。{明}{沈德符}《野獲编·禨祥·元旦日食免贺》:“〔{永樂}十二年甲午正月初一日〕{太宗皇帝}允之﹐但賜百官節鈔而已。”
簿鈔-汉语大词典
簿鈔
【1】簿册文书。{宋}{朱熹}《答滕德章书》:“縣僻官卑﹐想亦少事。然勾銷簿鈔﹐所繫不輕。政自不可忽也。”
落鈔-汉语大词典
落鈔
【1】经手银钱时私下克扣一小部分。{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這{王秀才}有些快落鈔﹐我試數一數……少一塊!”{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一百兩鈔﹐着我那姐夫{張郎}與我﹐他從來有些掐尖落鈔﹐我數一數……則八十兩鈔!”
赤鈔-汉语大词典
赤鈔
【1】{宋}代民间交纳赋税后, 官府发给的凭证。因用红字书写, 故称。{宋}{洪迈}《容斋三笔·吏胥侮洗文书》:“郡縣胥史﹐揩易簿案﹐鄉使尤甚。民已輸租税﹐朱批於户下矣﹐有所求不遂﹐復洗去之﹐邑官不能察﹐而又督理。比其持赤鈔爲證﹐則追逮横費﹐爲害已深。”
貼鈔-汉语大词典
貼鈔
【1】贴换钱钞。{宋}{叶適}《朝请大夫司农少卿高公墓志铭》:“勸鹽商以米貼鈔﹐販舟鱗集。”
費鈔-汉语大词典
費鈔
【1】花费钱钞。《石点头·江都市孝妇屠身》:“{宗二娘}道:‘我們在此攪擾﹐已是不當﹐怎又勞媽媽費鈔?’”
賠鈔-汉语大词典
賠鈔
【1】赔钱。破费钱钞。《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巧兒}道:‘到要你老人家賠鈔﹐不當受了。’”
邸鈔-汉语大词典
邸鈔
【1】见“邸抄”。
郵鈔-汉语大词典
郵鈔
【1】方言。即邮票。详“郵票”。
詩鈔-汉语大词典
詩鈔
【1】诗集选本的名称。(1)总集性质的﹐如{清}{吴之振}等选的《宋诗钞》。{吴应和}﹑{马洵}选的《浙西六家诗钞》﹔{陈衍}选的《近代诗钞》﹔{吴闿生}选的《晩清四十家诗钞》。(2)别集性质的﹐如{杨大鹤}选的《剑南诗钞》。
課鈔-汉语大词典
課鈔
【1】税金。《元史·食货志五》:“如蒙仍舊改爲食鹽﹐令居民驗户口多寡﹐以輸納課鈔﹐則官民俱便。”
講鈔-汉语大词典
講鈔
【1】讲诵与疏抄。{唐}{周贺}《哭闲霄上人》诗:“林逕西風急﹐松枝講鈔餘;凍髭忘夜剃﹐遺偈病時書。”
露鈔雪纂-汉语大词典
露鈔雪纂
【1】谓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郑逸梅}《<陈瘦愚编年词选>序》:“露纂雪鈔﹐累累成帙。”{元}{黄溍}《题李氏白石山房》诗:“露鈔雪纂久愈富﹐何啻{鄴侯}三萬軸。”亦作“[露纂雪鈔]”。
陸鈔-汉语大词典
陸鈔
【1】从陆路抄掠。《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冬十二月”{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馬宣王}謂{曹爽}〕曰:‘設令賊二萬人斷{沔水}﹐三萬人與{沔}南諸軍相持﹐萬人陸鈔{柤中}﹐君將何以救之?’”《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冬十二月”{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袁淮}言于{爽}曰:‘{吴}{楚}……自上世以來常爲中國患者﹐蓋以{江}{漢}爲池﹐舟楫爲用﹐利則陸鈔﹐不利則入水。’”
露纂雪鈔-汉语大词典
露纂雪鈔
【1】见“露鈔雪纂”。
雜鈔-汉语大词典
雜鈔
【1】见“雜抄”。
鈔-汉语大词典
鈔
“[钞]”的繁体字。《廣韻》楚交切,平肴,初。《廣韻》初教切,去效,初。【1】抢掠;强取。后作“[抄]”。{汉}{王符}《潜夫论·劝将》:“東寇{趙}{魏}﹐西鈔{蜀}{漢}。”《後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及{李傕}破{長安}﹐遣{兵}鈔關東﹐略得姬。”{宋}{苏轼}《留题峡州甘泉寺》诗:“民風坦和平﹐開户夜無鈔。”{冯应榴}合注引《说文》﹕“鈔﹐叉取也。”【2】誊写。也作“[抄]”。{晋}{葛洪}《抱朴子·金丹》:“余今略鈔金丹之都較﹐以示後之同志好之者。”{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米煩佳客﹐鈔詩聽小胥。”{清}{叶廷琯}《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博考他書所引﹐爲之補漏訂訛﹐手鈔成帙。”{鲁迅}《书信集·致史济行》:“有人讲 ‘新文学’﹐原也好的﹐但还是钞‘旧’的《语丝》。”【3】经过选录而成的集子。也作“[抄]”。{{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五:“古今人所作的笔记﹐真是数也数不清……书名有的就叫什么‘笔记’﹐有的叫什么‘随笔’﹐有的叫什么‘录’﹐有的叫什么‘钞’。”如﹕《北堂书钞》﹔《清稗类钞》。【4】佛教称诠释佛经经义的一种方法。疏解经,钞则解疏。《五灯会元·未详法嗣·亡名古宿》:“昔有老宿問一座主﹕‘疏鈔解義﹐廣略如何?’主曰﹕‘鈔解疏﹐疏解經。’”【5】同“[抄]”。古容量单位。一升的千分之一。亦泛指微量。参见“[鈔撮]”。【6】纸币名。{明}{陶宗仪}《辍耕录·不苟取》:“{趙松雪}嘗爲{羅司徒}奉鈔百錠﹐爲先生({胡汲仲})潤筆﹐請作乃父墓銘。”{吴晗}《灯下集·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些问题》:“{元}朝曾用钞﹐{明}初铸铜钱。”【7】泛指钱。《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兩下又吃了一大回酒﹐起身會鈔。”{郁达夫}《出奔》一:“有时候还要由他们自己去兜集几个同行者来﹐再向这些同行者收集些搭船的船钞。”【8】古时官府征收钱物后所给的单据。{宋}{范成大}《催租行》:“輸租得鈔官更催﹐踉蹡里正敲門來。”【9】取近路行走。也作“[抄]”。{郁达夫}《由柳桥发车巡游一宫犬山道上作》诗之三:“春游無處不魂銷﹐鈔過{蘇川}第二橋。”【10】通“[眇]”。微眇;仔细。《管子·幼官》:“器成於僇﹐教行於鈔。”{郭沫若}等集校引{戴望}曰﹕“‘鈔’當爲‘眇’之借字﹐本訓目小﹐引伸之爲微眇之義。《易》{王肅}本‘眇萬物而爲言’﹐今字作妙。下文‘聽於鈔’亦當讀爲眇。{尹}注訓爲‘深遠’﹐得其義。”【11】姓。{明}有{钞氏}。见{清}{黄宗羲}《酉山许先生墓志铭》。
鈔局-汉语大词典
鈔局
【1】{明}初户部所设的印钞官署。{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賈鼐}以典史中狀元﹐人皆知之。{洪武}辛未﹐榜眼{吴言信}﹐{福建}{邵武}人也﹐以鈔局副使中﹐人多未之知也。”
鈔謄-汉语大词典
鈔謄
【1】抄写誊录。{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通考》譏{漁仲}鈔謄{杜氏}原書。”{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积衰时代》:“取已成之書﹐鈔謄一過。”
鈔臚-汉语大词典
鈔臚
【1】抄录胪列。{清}{魏源}《复何竹芗同年论会计书》:“與其鈔臚簿籍﹐無文行遠﹐似不如約舉大綱﹐作爲數論之易覽而有裨也。”
鈔截-汉语大词典
鈔截
【1】抄掠拦劫。《三国志·魏志·陈羣传》:“斜谷阻險﹐轉運必見鈔截。”
鈔略-汉语大词典
鈔略
【1】抄掠。《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觀賊衆羣輩相隨﹐軍無輜重﹐唯以鈔略爲資。”{清}{吴伟业}《赠家侍御雪航》诗:“可憐{黄陵廟}﹐鈔略空村閉。”{章炳麟}《徐锡麟传》:“軍興餉匱﹐勢將鈔略﹐鈔略則病民。”
鈔選-汉语大词典
鈔選
【1】犹编选。{章炳麟}《文学总略》:“若知文辭之體﹐鈔選之業﹐廣陿異途﹐庶幾張之弛之﹐並明而不相害。”
鈔肚皮-汉语大词典
鈔肚皮
【1】{元}银锭之俗称。《元典章·刑部四·故杀》:“這{張千户}姓{趙}的禁子根底﹐與了三定鈔肚皮。”
鈔旁錢-汉语大词典
鈔旁錢
【1】{宋}代苛捐杂税的一种。{宋}{李纲}《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近降措置財利指揮如鈔旁錢﹑免行錢﹑醋息錢之類﹐一切停罷。”
鈔劫-汉语大词典
鈔劫
【1】抢劫﹐掠夺。《宋史·外国传八·吐蕃》:“諸蕃有鈔劫爲惡嘗經和斷者﹐恐異時復叛﹐故收其子弟爲質﹐乃有禁錮終身者。”
鈔騎-汉语大词典
鈔騎
【1】袭击﹑掠夺的兵马。{宋}{梅尧臣}《故原战》诗:“落日探兵至﹐黄塵鈔騎多。”
鈔本-汉语大词典
鈔本
【1】供抄写用的簿本。{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四:“随手翻开一本钞本﹐上有俄文字注着英法中文﹐还是我一年半以前所钞写的。”【2】照原稿或刻印本抄写的书。{清}{邓显鹤}《<船山遗书目录>序》:“文集﹐詩集……皆奇零不成部帙﹐餘俱鈔本。”{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有《晏元獻集》一部﹐二十餘帙﹐鈔本也。”{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不久﹐他送了{武王}的《太誓》的钞本来。”【3】{宋}{元}时发行交钞的后备金。{吴晗}《朱元璋传》第六章二:“原来{元}朝初年行钞﹐第一有金银和丝为钞本(准备金)﹐各路无钞本的不发新钞。”《金史·食货志三》:“{陝西}交鈔不行﹐以見錢十萬貫爲鈔本。”
鈔掠-汉语大词典
鈔掠
【1】抄掠。《汉书·王莽传下》:“赤眉{力子都}﹑{樊崇}等以饑饉相聚﹐起於{琅邪}﹐轉鈔掠﹐衆皆萬數。”{宋}{范仲淹}《上攻守二策状》:“饋運輜重﹐動有鈔掠。”《北史·于翼传》:“此寇之來﹐不過鈔掠邊牧耳﹐安能頓兵城下。”{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此制{遼}{金}{元}同﹐而{明}不同者﹐懼北寇之鈔掠也。”
鈔盜-汉语大词典
鈔盜
亦作“[鈔盗]”【1】抢劫﹐盗窃。《後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其餘大者萬餘人﹐小者數千人更相鈔盜。”{唐}{元稹}《蛮子朝》诗:“夜防鈔盗保深山﹐朝望烟塵上高冢。”{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周官》射鳥氏賓客會同﹐以弓矢歐鳥鳶﹐則鳶之善鈔盗有自來矣。”
鈔引庫-汉语大词典
鈔引庫
【1】印造和储藏钞引和交钞的处所。《金史·食货志三》:“初﹐{貞元}間既行鈔引法﹐遂設印造鈔引庫及交鈔庫﹐皆設使﹑副﹑判各一員﹐都監二員。”
鈔校-汉语大词典
鈔校
【1】抄录校正。{元}{宋本}《滋溪书堂记》:“作屋三楹﹐置書數十卷﹐再傳而吾王父{威如先生}﹐又手自鈔校得數百卷﹐增貯之﹐因名屋曰‘滋溪書堂’。”
鈔竊-汉语大词典
鈔竊
【1】掠夺和盗窃。《北史·杨■传》:“{稽胡}恃險不賓﹐屢行鈔竊。”《周书·宇文测传》:“地接{東魏}﹐數相鈔竊。”
鈔撥-汉语大词典
鈔撥
【1】掠夺抢劫。《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乃還救{譚}﹐十月至{黎陽}”{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遂放兵鈔撥﹐屠城殺吏﹐交尸盈原﹐裸民滿野。”
鈔盗-汉语大词典
鈔盗
【1】见“鈔盜”。
鈔犯-汉语大词典
鈔犯
【1】抢掠﹐侵犯。《新唐书·突厥传上·思摩》:“各守而境﹐無相鈔犯﹐有負約﹐我自以兵誅之。”
鈔兒-汉语大词典
鈔兒
【1】即钞票。{元}{商衟}《夜行船》套曲:“都是些鈔兒根底假恩情﹐那裏有倘買的真誠。”
鈔録-汉语大词典
鈔録
【1】抄写誊录。{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唐}{宋}浮沉之業﹐遺裔之所世藏﹐往往鈔録傳摹。”{鲁迅}《书信集·致李小峰》:“通信正在鈔录﹐尚不到三分之一。”{清}{恽敬}《答邓鹿耕书》:“近塗改數字﹐删易數語……謹鈔録奉寄。”
鈔掇-汉语大词典
鈔掇
【1】抄袭摘取。《新唐书·儒学传下·元行沖》:“{魏}{孫炎}始因舊書擿類相比﹐有如鈔掇﹐諸儒共非之。”
鈔胥-汉语大词典
鈔胥
【1】讥笑抄袭陈言﹐不能自出新意的人。{清}{曹寅}《白杜鹃意谓声似鹧鸪》诗之一:“窗外催歸第幾聲﹐鈔胥詩已徧{蕪城}。”【2】专事誊写的胥吏﹑书手。{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至若年代懸隔﹐章句割裂﹐則当是後世妄人所增與鈔胥所脱云。”{清}{姚鼐}《孙渊如观察万卷归装图》诗:“自興雕板易鈔胥﹐市册雖多亂魯魚。”{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中:“於{吴}下庽廬校讀一過﹐付鈔胥寫之。”{梁启超}《瓜分危言》第一章第四节:“畫諾坐嘯﹐職如鈔胥。”
鈔綴-汉语大词典
鈔綴
【1】抄录并连缀。{宋}{陆游}《跋前汉通用古字韵编》:“近時乃或鈔綴《史》《漢》中字入文辭中﹐自謂工妙﹐不知有笑之者。”
鈔剽-汉语大词典
鈔剽
【1】抄掠抢劫。《新唐书·外戚传·武懿宗》:“賊雖衆﹐無輜載﹐以鈔剽爲命。”
鈔關-汉语大词典
鈔關
【1】{明}{清}两代收取关税之所。因以钞纳税﹐故名。{清}{顾公燮}《丹午笔记·钞关》:“{元}末錢多銀少﹐議行紙鈔。{明太祖}設立天下各關隘﹐命以鈔納税﹐漸次收盡﹐故名鈔關。”{吴晗}《灯下集·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些问题》:“为了保持钞法流通﹐沿{长江}﹑{运河}及各布政司所在地﹐建立了三十三个钞关。”《明史·食货志五》:“計所載料多寡﹐路近遠納鈔﹐鈔關之設自此始。”
鈔暴-汉语大词典
鈔暴
【1】抄掠骚扰。《後汉书·庞参传》:“疾行則鈔暴爲害﹐遲進則穀食稍損。”{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又上世習於戰鬥鈔暴﹐而■衆多者常勝。”《新唐书·杜伏威传》:“{下邳}賊{苗海潮}擁衆鈔暴﹐{伏威}遣{公祐}脅諭。”
鈔法-汉语大词典
鈔法
【1】见“鈔引法”。
鈔撮-汉语大词典
鈔撮
【1】微细﹐少许。{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王子敬}問{謝公}:‘{嘉賓}何如{道季}?’答曰:‘{道季}誠復鈔撮清悟﹐{嘉賓}故自上。’”【2】抄摘。{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爲書賈所偵﹐因以梓傳請﹐遂爲鈔撮成編﹐得四十種。”《隋书·经籍志二》:“自{後漢}已來﹐學者多鈔撮舊史﹐自爲一書。”{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梁武帝}敕{殷芸}撰《小説》﹐皆鈔撮故書。”
鈔鑼-汉语大词典
鈔鑼
【1】即锣。{宋}{苏轼}有《就驛賜大遼賀興龍節使副鈔鑼等口宣》﹑《賜大遼賀正旦人使銀沙鑼唾盂子錦被等口宣》。参见“[鑼]”。
鈔幣-汉语大词典
鈔幣
【1】纸币。{梁启超}《中国改革财政私案·银行政策》:“幣制既定以後﹐民必樂於用鈔幣。”{明}{王錡}《寓圃杂记》卷下:“上大悦﹐賜{景暘}鈔幣﹐遣還故里。”
鈔虜-汉语大词典
鈔虜
【1】抢劫掳掠。{宋}{王安石}《澶州》诗:“城中老人爲予語﹐{契丹}此地經鈔虜。”
鈔絶-汉语大词典
鈔絶
【1】犹剿绝﹐剿灭。{晋}{袁宏}《後汉纪·献帝纪五》:“{雋}({朱雋})即夜發輕騎數十人﹐分伺州書﹐果得而鈔絶之。”《新唐书·窦琮传》:“{羅士信}數以兵鈔絶﹐{琮}使人説降之。”
鈔奪-汉语大词典
鈔奪
【1】抢劫掠夺。{宋}{秦观}《边防上》:“饋運則有鈔奪之虞﹐是以苦其難守也。”《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瓚}誣{虞}欲稱尊號﹐脅{訓}斬{虞}”{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虞}所賞賜﹐{瓚}輒鈔奪。”《新五代史·杂传·卢文进》:“自{瓦橋關}至{幽州}﹐嚴兵斥候﹐常苦鈔奪。”
鈔角-汉语大词典
鈔角
【1】{元}纸币的俗称。{明}{刘绩}《霏雪录》:“{元}末﹐有人襆被行山逕間﹐遇惡少﹐意所負必楮鏹也﹐擊殺之﹐視襆特楮衾耳﹐大悔之。乃書楮衾曰:‘的﹑的﹑的﹐孰令爾紙被似鈔角。’”
鈔引法-汉语大词典
鈔引法
【1】纸币的发行制度。《金史·食货志三》:“户部尚書{蔡松年}復鈔引法﹐遂製交鈔﹐與錢並用。”亦省作“[鈔法]”。{元}{刘祁}《归潜志》卷十:“及{高巖夫}爲三司副使﹐倡行鈔法﹐初甚貴重﹐過於錢﹐以其便于持行也。”{{康有为}等}《上清帝第二书》:“夫富國之法有六:曰鈔法﹐曰鐵路﹐曰機器輪舟﹐曰開礦﹐曰鑄銀﹐曰郵政。”《明史·太祖纪二》:“三月辛酉﹐立鈔法。”《金史·食货志三》:“若與銀均納﹐則彼增此減﹐理必偏勝﹐至礙鈔法。”
鈔突-汉语大词典
鈔突
【1】抄掠袭击。《後汉书·袁谭传》:“放兵鈔突﹐屠城殺吏。”
鈔書胥-汉语大词典
鈔書胥
【1】指抄袭陈言﹐不能自出新意之人。{清}{沈起凤}《谐铎·嘲吴蒙》:“自此潛心實學﹐不復作鈔書胥矣。”
鈔擊-汉语大词典
鈔擊
【1】包抄袭击。《三国志·吴志·全琮传》:“敵數以輕船鈔擊﹐{琮}常帶甲仗兵﹐伺候不休。”《後汉书·孔奋传》:“{奮}乃率厲{鍾留}等令要遮鈔擊﹐共爲表裏。”《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八年》:“{高麗}四面鈔擊﹐{述}等且戰且行。”
鈔-汉语大词典
鈔
【1】抄袭。剽窃他人著作为己作。{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三》:“讲天堂的远不及{六朝}方士的《十洲记》﹐讲地狱的也不过钞袭《玉历钞传》。”{清}{戴名世}《与白蓝生书》:“互相鈔﹐恬不爲恥。”{胡適}《汪长禄先生来信》:“我怕的是一般根底浅薄的青年﹐动輒钞袭名人一两句话﹐敢于扯起幌子﹐便‘肆无忌惮’起来。”
鈔引-汉语大词典
鈔引
【1】{宋}代茶﹑盐﹑矾等物的生产运销由政府管制﹐政府发给特许商人支领和运销这类产品的证券﹐名茶引﹑盐引﹑矾引﹐统称“鈔引”。{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铺席》:“自{五間樓}北﹐至{官巷}{南街}﹐兩行多是金銀鹽鈔引交易。”{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然鈔引﹐止憑以取茶鹽香貨。”《宋史·食货志下三》:“乃造關子付{婺州}﹐召商人入中﹐執關於榷貨務請錢﹐願得茶﹑鹽﹑香貨鈔引者聽。”
鈔票-汉语大词典
鈔票
【1】纸币﹔钱的通称。{王闿运}《与曾侍郎言兵事书》:“罷捐輸釐金﹑鈔票﹑官錢之法﹐而專務田賦。”{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熙朝财赋》:“軍興以來﹐行鈔票﹐鑄大錢。”{老舍}《茶馆》第一幕:“谁要钞票?要现大洋!”{曹禺}《日出》第二幕:“他有的是钞票﹐他爱花这样的钱。”
鈔寫-汉语大词典
鈔寫
【1】抄写。照录原文。{王西彦}《鱼鬼》二:“我还要向你述说第二个故事﹐钞写第二次童年的记忆。”《渌水亭杂识》卷一引{元}{张仲举}诗:“朱黄堆案墨滿硯﹐鈔寫况有能書孫。”{陈垣}《史讳举例·避讳所用的方法三》:“比见钞写古典……或缺其点画﹐或随便改换。”
鈔邏-汉语大词典
鈔邏
【1】巡逻查问。《三国志·吴志·陆逊传》:“{遜}遣親人{韓扁}齎表奉報﹐還﹐遇敵於{沔}中﹐鈔邏得{扁}。”
鈔賊-汉语大词典
鈔賊
【1】犹盗匪。《新唐书·萧瑀传》:“部有鈔賊萬人﹐吏不制。”
鈔集-汉语大词典
鈔集
【1】抄录汇集。{杨霁云}《鲁迅<集外集>·编後杂记》:“内中的文章﹐是由《浙江潮》……等杂志上钞集下的。”
銅鈔-汉语大词典
銅鈔
【1】铜铸钱币。{清}{王瑬}《钞币议》:“生員{蔣臣}奏行銅鈔﹐帝意欲用紙鈔。”
銀鈔-汉语大词典
銀鈔
【1】银币﹔银两。《痛史》第二十回:“不過使他們開一翻騙局﹐賺幾錠銀鈔罷了。”{元}{虞集}《御史中丞杨襄愍公神道碑》:“初尚書省改作{至大}銀鈔﹐視中統一當其二十五﹐又鑄錢爲{至大}錢。”
錢鈔-汉语大词典
錢鈔
【1】指钱币。《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捨與他幾個錢鈔。”《水浒传》第十二回:“只有祖上留下這口寶刀﹐從來跟着洒家﹐如今事急無措﹐只得拿去街上貨賣得千百貫錢鈔。”【2】泛指钱财。{清}{洪昇}《长生殿·驿备》:“自從拾得{楊娘娘}錦襪﹐過客争求一看﹐賺了許多錢鈔。”《宋史·王安礼传》:“向所患者用不足﹐朝廷今捐錢鈔五百萬緡﹐以供軍食有餘矣。”{沙汀}《凶手》:“他一直只是惦记着他失去了的钱钞﹐他那死了的妻子。”
響鈔精銀-汉语大词典
響鈔精銀
【1】成色高的银子。{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揮霍的是一錠錠響鈔精銀﹐擺列的是一行行朱唇倈皓齒。”
響鈔-汉语大词典
響鈔
【1】{元}代发行纸币,称为鈔,故俗称现银和铜钱为“響鈔”。{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莫不是姓{孫}的無分﹐却將這精銀響鈔與了别人。”{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再休想不應親者强來親﹐則理會的説響鈔共精銀。”
鴉翎鈔-汉语大词典
鴉翎鈔
【1】古时纸币名。两旁花纹重墨如鸦翎,故称。{清}{吴伟业}《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月俸鴉翎鈔﹐春衣鳳尾綾。”{吴翌凤}笺注:“{李夢陽}詩:‘寶鈔生硬鴉翎黑。’{王世貞}曰:‘兩旁花紋重墨﹐如鴉翎。’”
鴉青料鈔-汉语大词典
鴉青料鈔
【1】即鸦青钞。{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你懷揣着鴉青料鈔尋相識﹐並没有半升粗米施饘粥﹐單有一注閒錢補笊籬。”
鴉青鈔-汉语大词典
鴉青鈔
【1】旧时纸币名。用鸦青纸印制,故称。{元}{刘庭信}《醉太平·走苏卿》曲:“老卜兒接了鴉青鈔﹐俊{蘇卿}受了金花誥。”{明}{沈自徵}《霸亭秋》:“近新來浪桃花﹐{禹門關}收納鴉青鈔。出落得一箇箇鮮衣怒馬﹐簇仗鳴鑣。”
鴨青鈔-汉语大词典
鴨青鈔
【1】即鸦青钞。{元}代印制的鸦青色纸币。《全元散曲·朝天子·志感》:“立身則小學﹐修身則大學﹐智和能都不及鴨青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