鉞(鉞)是什么意思
二鉞-汉语大词典
二鉞
【1】指{明}代宦官{汪直}的帮凶{王越}与{陈钺}。《明史·宦官传一·汪直》:“惡{直}者﹐指{王越}﹑{陳鉞}爲二{鉞}。小中官{阿丑}工俳優……爲{直}狀﹐操兩鉞趨帝前。旁人問之﹐曰:‘吾將兵﹐仗此兩鉞耳。’”
不避斧鉞-汉语大词典
不避斧鉞
【1】谓不怕杀头。斧钺,古代用以杀人的武器。钺,形似斧而大。语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計孰甚,不敢避斧鉞之誅,昧死陳愚,唯陛下省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臣向来不以面从为忠﹐故今日不避斧钺﹐直言苦谏。”
用鉞-汉语大词典
用鉞
【1】使用斧钺。指执行军法。《左传·襄公三年》:“君師不武﹐執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懼其死﹐以及{揚干}﹐無所逃罪。不能致訓﹐至于用鉞。”{杜预}注:“用鉞斬{揚干}之僕。”【2】泛指杀戮。{唐}{杜甫}《草堂》诗:“到今用鉞地﹐風雨聞號呼。”
仗鉞-汉语大词典
仗鉞
【1】手持黄钺,表示将帅的权威。引申指统帅军队。{唐}{杜甫}《北征》诗:“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古之名將﹐仗鉞臨衆﹐未有不斷斬以示威者也。”{明}{沈德符}《野獲编·兵部文臣改武》:“專征仗鉞﹐恩遇始終。”
伏鉞-汉语大词典
伏鉞
【1】被处死。钺,古代兵器,形似板斧而大。{郭沫若}《船泊石城岛畔杂成》诗:“{葡}人大副傳佳話﹐曾作逋逃到此間。往日喧賓今伏鉞﹐春光先到岸頭山。”
假黄鉞-汉语大词典
假黄鉞
【1】{魏}{晋}{南北朝}当位高权重之大臣出征时,往往加以“假黄钺”的称号,即代表皇帝亲征的意思。《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冬十一月﹐大舉伐{吴}……命{賈充}爲使持節﹑假黄鉞﹑大都督﹐以冠軍將軍{楊濟}副之。”{胡三省}注:“黄鉞﹐天子之器﹐非人臣所得專用﹐故曰假。”{宋}{陆游}《上殿札子二》:“一旦或有非常﹐陛下擇羣臣﹐使之假鉞而董二軍。”《周书·静帝纪》:“上柱國﹑{揚州}總管﹑{隨國公}{楊堅}爲假黄鉞﹑左大丞相。”{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南史一》:“{晉}{宋}之制﹐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假黄鉞則可專戮節將矣。”后亦省作“[假鉞]”。
假鉞-汉语大词典
假鉞
【1】见“假黄鉞”。
元鉞-汉语大词典
元鉞
【1】即玄钺。古代兵器。铁斧。{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鐵斧﹐元鉞也。諸公王得建之。{太公}以元鉞斬{妲己}﹐故婦人以爲戒。”按﹐{晋}{崔豹}《古今注·舆服》:“金斧﹐黄鉞也;鐵斧﹐玄鉞也。”
玄鉞-汉语大词典
玄鉞
【1】古代铁制斧形兵器。{晋}{崔豹}《古今注·舆服》:“金斧﹐黄鉞也;鐵斧﹐玄鉞也。{三代}通用之以斷斬。”{元}{卢亘}《送邓善之提举江浙》诗之二:“《春秋》嚴筆削﹐凛若執玄鉞。”《史记·周本记》:“{武王}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裴駰}集解引{宋均}曰:“玄鉞用鐵﹐不磨礪。”
刀鋸斧鉞-汉语大词典
刀鋸斧鉞
【1】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严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翁無煩怒!有新婦在﹐刀鋸斧鉞﹐婦自受之﹐必不令貽害雙親。”{瞿秋白}《乱弹·水陆道场·民族的灵魂》:“这些阎王也正在准备着刀锯斧钺﹐油锅炮烙﹐大家商量着怎样来瓜分脔割。”
受鉞-汉语大词典
受鉞
【1】古代大将出征,接受天子所授的符节与斧钺,称为“受钺”。{唐}{岑参}《西河太守杜公挽歌》之三:“剖符移北地﹐受鉞領西門。”{李上交}《近事会元·大将受命》引《唐志》云:“大將出軍征討﹐皆告廟受鉞。”{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夫受鉞登壇﹐膺丈人長子之任﹐喪師失律﹐何所逃罪。”
天鉞-汉语大词典
天鉞
【1】天子所用大斧。《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孔颖达}疏引《太公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鉞。”后用以比喻帝王的兵威。{南朝}{梁简文帝}《与魏东荆州刺史李志书》:“今皇師外掃﹐天鉞四臨。”
玉鉞-汉语大词典
玉鉞
【1】饰玉或玉制的钺。古代作为仪仗或用于殉葬。《新五代史·周臣传·王朴》:“{世宗}臨其喪﹐以玉鉞叩地﹐大慟者四。”{清}{唐甄}《潜书·善游》:“{夏后氏}之琱戈﹐{殷}人之玉鉞﹐{周}人之石鼓﹐皆寳也。”【2】古代武器大斧的美称。{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文壇如命將﹐可以持玉鉞。”
朱鉞-汉语大词典
朱鉞
【1】红色的斧钺,九锡之一。《汉书·王莽传上》:“〔{王莽}〕左建朱鉞﹐右建金戚。”
杖鉞-汉语大词典
杖鉞
【1】手执斧钺。表示威权。《汉书·五行志上》:“出軍行師,把旄杖鉞,誓士衆,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亂也。”{晋}{葛洪}《抱朴子·嘉遯》:“緼袍麗於裘服,把橦安於杖鉞。”{唐}{杜甫}《江陵节度劐阳城郡王新楼成》诗:“杖鉞褰帷瞻具美,投壺散帙有餘清。”亦以喻掌握兵权。《晋书·张轨传》:“今{稚}逆命﹐擅殺{張輔}﹐明公杖鉞一方﹐宜懲不恪。”
橋公鉞-汉语大词典
橋公鉞
【1】{汉}{蔡邕}有《黄钺铭》,褒扬{汉}将{桥玄}守边武功。后因以“橋公鉞”指《黄钺铭》。{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橋公}之《鉞》﹐吐納《典》《謨》;{朱穆}之《鼎》﹐全成碑文﹐溺所長也。”
戎鉞-汉语大词典
戎鉞
【1】泛指兵器。钺,古兵器名。{明}{高启}《卞将军墓》诗:“{卞公}仗戎鉞﹐勇氣常絶倫。”
授鉞-汉语大词典
授鉞
【1】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明}{刘基}《出塞》诗:“將軍授鉞虎士怒﹐{蚩尤}亘天旗尾紅。”《文选·张衡<东京赋>》:“授鉞四七﹐{共工}是除。”{薛综}注引《六韬》:“凡國有難﹐君召將以授斧鉞。”{唐}{武元衡}《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诗:“授鉞虚三顧﹐持衡曠萬機。”《三国志·吴志·陆抗传》:“{紂}作淫虐﹐而{周武}授鉞。”
斧鉞-汉语大词典
斧鉞
亦作“[斧戉]”【1】斧与钺。泛指兵器。亦泛指刑罚﹑杀戮。《汉书·天文志》:“{梁王}恐懼﹐布車入{關}﹐伏斧戉謝罪﹐然後得免。”{清}{沈受宏}《衢州书事》诗:“已見降王歸斧鉞﹐徒聞戰鬼逐弓刀。”《左传·昭公四年》:“王弗聽﹐負之斧鉞﹐以徇於諸侯。”{谢觉哉}《哭凌波同志》:“劳苦﹑饥饿﹑金钱﹑斧钺﹐在他看来﹐若无其事。”{宋}{岳飞}《褒赠张所札子》:“{張所}以忠許國﹐義不顧身﹐雖斧鉞在前﹐凛然不易其色。”
釜鉞-汉语大词典
釜鉞
【1】斧钺。釜﹐用同“斧”。兵器﹐泛指刑罚杀戮。《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倘能倡議迎師﹐亦以腹心相待;如若攔途拒截﹐難免釜鉞之誅。”
旄鉞-汉语大词典
旄鉞
【1】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语本《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蔡沈}集传:“鉞﹐斧也﹐以黄金爲飾……旄﹐軍中指麾﹐白則見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清}{唐孙华}《次韵酬宫恕堂》:“君家門閥高﹐哲兄擁旄鉞。”{宋}{苏轼}《上皇帝书》:“是時四方豪傑﹐不能以科舉自達者﹐皆争爲之﹐往往積功以取旄鉞。”《旧唐书·王珂传》:“天子以{珂}爲{河中}節度﹐授以旄鉞。”
旌鉞-汉语大词典
旌鉞
【1】旌旗与斧钺。《魏书·任城王子澄传》:“公在外見旌鉞既張﹐而有憂色。”{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公廳四間一厦﹐或備旌鉞之覯止。”{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公〕引旌鉞訪舊齋﹐而門徑窗扉及泉池釣遊之迹﹐歷歷如昨。”【2】喻权柄。{唐}{无名氏}《仙传拾遗·唐若山》:“〔{李紳}〕後果入相﹐連秉旌鉞。”
秉鉞-汉语大词典
秉鉞
【1】持斧。借指掌握兵权。《诗·商颂·长发》:“{武王}載斾﹐有虔秉鉞。”《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鉞。”《汉书·终军传》:“大將軍秉鉞﹐單于犇幕。”{唐}{刘禹锡}《代谢平章事表》:“雖協夢而求﹐無聞秉鉞之寄。”{清}{钮琇}《觚賸·圆圆》:“自此由{秦}入{蜀}﹐迄於秉鉞{滇雲}。”
節鉞-汉语大词典
節鉞
【1】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徐兴业}《金瓯缺》第一章:“年来多病﹐更是才疏力薄﹐但图个太平无事﹐一旦卸肩﹐把西陲的金瓯和全军交还朝廷……岂可谬领节钺﹐再当艰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假{太祖}節鉞﹐録尚書事。”《孔丛子·问军礼》:“天子當階南面﹐命授之節鉞﹐大將受﹐天子乃東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唐}{张祜}《送周尚书赴滑台》诗:“鼓角雄都分節鉞﹐蛇龍舊國罷樓船。”{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蒙皇上綸綍頻頒﹐節鉞謬寄﹐臣感極生慚﹐憤極思奮。”
衮鉞-汉语大词典
衮鉞
【1】谓褒贬。古代赐衮衣以示嘉奖, 给斧钺以示惩罚, 故云。{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衮鉞中嚴於筆削﹐絲綸下逮於兜離。”{清}{钱谦益}《答王于一秀才论文》:“竹帛未艾﹐衮鉞有人。束書閣筆﹐奉{巨源}之良規﹐明相負﹐竊有辭于數君子矣。”{梁启超}《上鄂督张制军书》:“上畏昊天之視聽﹐下思良史之衮鉞﹐則亡羊補牢﹐今猶可及。”
絻鉞-汉语大词典
絻鉞
【1】古代礼冠和兵器。喻奖惩。{清}{魏源}《<皇朝经世文编>叙》:“絻鉞﹐其好惡;教養﹐其喜樂;兵刑﹐其怒哀。”
賜斧鉞-汉语大词典
賜斧鉞
【1】见“賜鈇鉞”。
賜鈇鉞-汉语大词典
賜鈇鉞
亦作“[賜斧鉞]”【1】古时天子以鈇钺赐于诸侯或大臣,授以征伐之权。《礼记·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鉞然後殺。”{孔颖达}疏:“賜鈇鉞者﹐謂上公九卿得賜鈇鉞﹐然後鄰國臣弑君﹑子弑父者得專征之。”《新唐书·陆贽传》:“是以古之遣將者﹐君推轂而命之﹐又賜鈇鉞﹐故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機宜不以遠決﹐號令不以兩從。”{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遂遣{景隆}代{炳文}。臨行﹐賜{景隆}通天犀帶﹐親餞之{江}滸﹐復賜斧鉞﹐俾專征伐﹐不用命者戮之。”{清}{宋儒醇}《甲春春三月》诗:“肉食無遠謀﹐徒勞賜斧鉞。”
鈇鉞-汉语大词典
鈇鉞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參十星﹐一曰參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鉞﹐主斬刈。”【2】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忠臣竭誠不顧鈇鉞之誅以陳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颜师古}注:“鈇﹐所以斫人﹐如今莝刀也。”{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八》:“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鈇鉞。”{宋}{苏轼}《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疏遠小臣﹐腰領不足以薦鈇鉞。”《荀子·乐论》:“且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軍旅鈇鉞者﹐先王之所以飾怒也。”【3】泛指刑戮。《西游记》第二五回:“徒弟﹐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槍﹐不可加鈇鉞。”《南史·何尚之传》:“〔{范曄}〕宜出爲{廣州}﹐若在内釁成﹐不得不加以鈇鉞。”{清}{洪昇}《长生殿·献饭》:“誰肯再甘心鈇鉞﹐來奏君王。”【4】借指将军幕府。{唐}{喻凫}《秋日将归长安留别王尚书》诗:“清晨鈇鉞内﹐只獻白雲吟。”【5】指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篇十二》:“{文王}當{商}命未改之時﹐猶然受{商}之鈇鉞以專征。”《礼记·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鉞﹐然後殺。”{孔颖达}疏:“賜鈇鉞者﹐謂上公九命得賜鈇鉞﹐然後鄰國臣弑君﹑子殺父者﹐得專討之。”{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有弓矢鈇鉞之權﹐皆國之元臣。”
金鉞-汉语大词典
金鉞
【1】古代仪仗用的金色大斧。{唐}{李白}《赠张相镐》诗之一:“擁旄秉金鉞;伐鼓乘朱輪。”{晋}{陆机}《吴丞相江陵侯陆公诔》:“金鉞鏡日﹐雲旗降文。”《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素}一日欲入朝﹐見{文帝}執金鉞逐之。”
鉞-汉语大词典
鉞
“[钺]”的繁体字。《廣韻》王伐切,入月,云。【1】古兵器。圆刃,青铜制。形似斧而较大。盛行于{殷}{周}时。又有玉石制的,多用于礼仪。《书·顾命》:“一人冕﹐執鉞﹐立于西堂。”《史记·殷本纪》:“{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公子{公武}﹐與公一時俱授弓鉞﹐處藩爲將。”【2】用兵器或刑具来砍斫。{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漢}令私鑄鐵者鉞左趾。”【3】星名。《鹖冠子·天则》:“四氣爲政﹐前張後極﹐左角右鉞。”{陆佃}解﹕“一作越。鉞﹐西方之星也。”《史记·天官书》:“東井爲水事。其西曲星曰鉞。”{唐}{杨炯}《浑天赋》:“傷成於鉞﹐誅成於鑕﹐禍成於井﹐德成於衡。”
鉞星-汉语大词典
鉞星
【1】星名。即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也称天钺。《南齐书·天文志上》:“〔{永元}十一年〕十一月……辛酉﹐月行在東井鉞星南八寸。”
鉞下-汉语大词典
鉞下
【1】犹言在主管将帅的指挥之下。书笺开头表示尊敬的常用套语。{南朝} {梁}{江淹}《到功曹参军笺诣骠骑竟陵王》:“竊惟明使君鉞下﹐道耀神源﹐德鑄靈極。”
鉞斧-汉语大词典
鉞斧
【1】圆刃大斧。《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後面方是欽差閲兵大臣的執事﹐什麽衝鋒旗﹐帥字旗……金瓜鉞斧。”{唐}{贾岛}《赠李文通》诗:“天子手擎新鉞斧﹐諫官請贈{李文通}。”
鏚鉞-汉语大词典
鏚鉞
【1】斧和钺。《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後{襄}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受之﹐以有{南陽}之田﹐撫征東夏﹐非分而何?”{杨伯峻}注:“{杜}注:‘鏚﹐斧也;鉞﹐金鉞也……’賜鏚鉞者﹐奉王命得專殺戮也。”
鏘鉞-汉语大词典
鏘鉞
【1】大斧。鏘﹐通“斨”。{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五正》:“{黄帝}于是出其鏘鉞﹐奮其戎兵。”
黄鉞-汉语大词典
黄鉞
【1】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孔颖达}疏引《广雅》:“鉞﹐斧也。斧稱黄鉞﹐故知以黄金飾斧也。”{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金斧﹐黄鉞也。{三代}通制﹐用之以斷斬﹐今以金斧黄鉞爲乘輿之飾。{武王}以黄鉞斬{紂}頭﹐故王者以爲戒。大將軍出征﹐特加黄鉞者﹐以銅爲之﹐以黄金塗刃及柄﹐不得純金也。得賜黄鉞﹐則斬持節將也。”{元}{耶律楚材}《和李世荣韵》:“翠華來北闕﹐黄鉞討南疆。”{郭沫若}《长春集·纪念“七七”》:“盟刑白馬揮黄鉞﹐誓縛蒼龍樹赤旗。”
齊鉞-汉语大词典
齊鉞
【1】犹齐斧。利斧。齊,通“資”。{宋}{曾巩}《节相制》:“逮後王之更造﹐開阡陌以居民。隸伍符者﹐身不受於一廛;仗齊鉞者﹐位不連於九棘。”
麾鉞-汉语大词典
麾鉞
【1】麾旗和钺。古代将帅的旗仗。借指军旅。《南齐书·高帝纪上》:“麾鉞一臨﹐凶黨冰泮。”【2】指节度使﹑安抚使等镇抚大员的官位。{宋}{叶梦得}《怀西山》诗:“不作巢幕燕﹐肯從觸藩羝?胡爲濫麾鉞﹐坐聽鳴鼓鼙!”{唐}{无名氏}《玉泉子》:“{楊鎮}爲{仇士良}開府擢用﹐累職至軍使﹐除{涇州}節度使;{李}與{鎮}同時爲軍使﹐領{邠州}節度使;{業}■討{党項}功﹐除{振}﹑{武}﹑{汾}﹑{涇}﹐凡五鎮麾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