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銅)是什么意思
三百青銅錢-汉语大词典
三百青銅錢
【1】指酒钱。{唐}{杜甫}《偪仄行》:“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我〕則是杖頭三百青錢掛﹐抵多少坐三日縣官衙。”
三尺銅-汉语大词典
三尺銅
【1】指剑。{清}{李渔}《风筝误·拒奸》:“縱然不向慈親控﹐姊姐情今朝斷送﹐交還你辟鬼驅邪的三尺銅。”
五石銅-汉语大词典
五石銅
【1】搀入五色药石的铜合金。《汉书·王莽传下》:“{莽}親之南郊﹐鑄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銅爲之﹐若北斗﹐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衆兵。”{颜师古}注引{李奇}曰:“以五色藥石及銅爲之。”
博山銅-汉语大词典
博山銅
【1】指铜制博山炉。{金}{毛麾}《魏城马南瑞以异香见贻且索诗为赋》:“借潤更煩纖手玉﹐出雲初試博山銅。”
佩銅-汉语大词典
佩銅
【1】佩带铜质官印。{唐}制诸司皆用铜印,故以“佩銅”借指官员。{唐}{黄滔}《贻宋评事》诗:“{河陽}城裏謝城中﹐入曳長裾出佩銅。”
分銅-汉语大词典
分銅
【1】砝码。{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四:“我自己实在是不愿意再当{冯妇}﹐经过{徐特老}的一番话﹐在这一倾向上﹐又加上了一个有重量的分铜。”{郭沫若}《<文艺论集>集外·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论辩借新闻杂志以发表﹐而主持笔政者衡文亦大都以‘名’之分铜以定其斤两。”
荆棘銅駝-汉语大词典
荆棘銅駝
【1】{汉}铸铜驼两座,原置{洛阳}宫门外。{晋}{索靖}有远量,知天下将乱,指铜驼叹曰:“會見汝在荆棘中耳!”见《晋书》本传。后因以“荆棘銅駝”喻世乱荒凉。{元}{钱惟善}《故宫春望》诗:“薜蘿山鬼啼螢苑﹐荆棘銅駝卧鹿場。”{宋}{陆游}《醉题》诗:“只愁又踏河關路﹐荆棘銅駝使我悲。”{清}{李渔}《风筝误·凯宴》:“靖烽烟﹐今朝撑住杞人天﹐荆棘銅駝免。”{清}{黄遵宪}《述闻》诗之二:“荆棘銅駝心上淚﹐觚稜金爵劫餘灰。”
勢劍銅-汉语大词典
勢劍銅
【1】尚方剑和铜铡。表示皇帝授权,可以先斩后奏。{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他雖是違條犯法﹐咱無甚勢劍銅。”亦作“[勢刀銅鎩]”。{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聖人差的個帶牌走馬廉訪相公﹐有勢劍銅﹐先斬後奏。”{明}{汤显祖}《紫钗记·延媒劝赘》:“又賜俺勢刀銅鎩一副﹐凡都城内外着俺巡緝﹐有不如意的﹐都許先斬後奏。”
勢刀銅鎩-汉语大词典
勢刀銅鎩
【1】见“勢劍銅”。
左銅魚-汉语大词典
左銅魚
【1】铜质鱼形符契的左半。{唐}{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诗:“使君四十四﹐兩佩左銅魚。”
古銅色-汉语大词典
古銅色
【1】类似古铜颜色的深褐色。{杨朔}《雪花飘在满洲》:“{日本}宪兵……四下搜寻着﹐忽然停在一个白晳的穿着古铜色皮袍的青年旅客身上。”如:画家常用赭石胭脂及墨调成古铜色以供作画。
古銅-汉语大词典
古銅
【1】指古代铜铸器皿。{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古钟鼎彝器辨》:“三代古銅竝腥氣﹐惟新出土﹐尚帶土氣﹐久則否。”{明}{陶宗仪}《辍耕录·古铜器》:“然古銅聲微而清﹐新銅聲濃而鬨﹐不能逃識者之鑒。”
吹銅-汉语大词典
吹銅
【1】吹律管。古代,太子初生时,太师吹律管以辨其哭声,从而测定其心性。《大戴礼记·保傅》:“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太師持銅而御户左……太子生而泣﹐太師吹銅曰:‘聲中某律。’”{王聘珍}解诂:“銅者﹐律管也。《太師職》曰:‘掌六律六同﹐以合陰陽之聲。’{鄭}注《典同》云:‘故書同作銅。’六律六同皆以銅爲之。”{孔广森}补注:“泣聲剛柔清濁﹐以律辨之﹐知其性術焉。”【2】指所吹律管之声。{唐}{李纯}《册遂王为皇太子文》:“{遂王}{恒}體乾降靈﹐聖生德﹐教深藴瑟﹐氣叶吹銅。”
吼生銅-汉语大词典
吼生銅
【1】谓剑鸣。语出{唐}{李贺}《开愁歌》:“衣如飛鶉馬如狗,臨岐擊劍生銅吼。”{宋}{梅尧臣}《依韵和欧阳永叔秋怀拟孟郊体见寄》之一:“胸懷如寶匣﹐夜夜吼生銅。”
寒銅-汉语大词典
寒銅
【1】指铜镜。{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二:“玄髮不知白﹐曉入寒銅覺。”
時銅-汉语大词典
時銅
【1】指当时所用的铜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姬生》:“來耶?敬具時銅數百備用。”
沙模兒銅錢-汉语大词典
沙模兒銅錢
【1】即沙钱。《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手冷如鉗﹐脚冷如磚。似這般百病﹐直不得兩個沙模兒銅錢。”
溪州銅柱-汉语大词典
溪州銅柱
【1】{五代}十国时{楚王}{马希範}所立。{後晋}{天福}五年,{楚}{刘勍}以火箭焚{溪州}首领{彭士愁}寨,{士愁}大败,遣其子帅诸酋长纳{溪}﹑{锦}﹑{奖}三州印,请降于{楚}。{楚王}以铜五千斤铸柱,高丈二尺,入地六尺,命学士{李皋}铭誓状于其上。见《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资治q鉴·後晋天福五年》。
牝銅-汉语大词典
牝銅
【1】古代炼铜,以水灌铜,其凹陷者为牝铜。参见“[牡銅]”。
牡銅-汉语大词典
牡銅
【1】古代炼铜时以水灌铜,其凸起者为牡铜,其凹陷者为牝铜。{晋}{葛洪}《抱朴子·登涉》:“灌銅﹐當以在火中向赤時也﹐則銅自分爲兩段﹐有凸起者﹐牡銅也;有凹陷者﹐牝銅也。”{晋}{葛洪}《抱朴子·登涉》:“取牡銅以爲雄劍﹐取牝銅以爲雌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鍊銅時……以水灌銅﹐銅當分爲兩段。有凸起者﹐牡銅也;凹陷者﹐牝銅也。”
攉銅-汉语大词典
攉銅
【1】夺取人钱。{清}{翟灏}《通俗编·杂字》:“鄙俗作廋語﹐謂逆取人錢曰攉銅。”
膽銅-汉语大词典
膽銅
【1】我国古代用水冶法取得的一种铜合金。因所用为胆矾水﹐故称;因亦称此法为胆铜法。{魏}{晋}示炼丹术盛行﹐已有此法﹐是世界上水法冶金技术的先声。{宋}为铸钱需要﹐此法更为兴盛。{元}{明}后始见废止。《宋史·食货志下二》:“浸銅之法:以生鐵鍛成薄片﹐排置膽水槽中浸漬數日﹐鐵片爲膽水所薄﹐上生赤煤﹐取刮鐵煤入爐﹐三煉成銅。大率用鐵二斤四兩﹐得銅一斤﹐{饒州}{興利場}﹐{信州}{鉛山場}各有歲額﹐所謂膽銅也。”{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三·铜铁铅锡坑冶》:“坑皆有膽銅者﹐蓋以鐵爲片﹐浸之膽水中﹐後數十日即成銅。”
烏銅-汉语大词典
烏銅
【1】赤铜。{宋}{陈师道}《和谢公定观秘阁文与可枯木》:“朽老莫使年﹐石心烏銅皮。”
熟銅-汉语大词典
熟銅
【1】经过精炼可供锤锻的铜。《说唐》第三回:“他祖上傳留下來一件兵器﹐是兩條一百三十斤鍍金熟銅鐧。”《旧唐书·食货志上》:“{則天}{長安}中﹐又令懸樣於市﹐令百姓依樣用錢……其有熟銅﹑排斗﹑沙澀﹑厚大者﹐皆不許簡。”{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炮》:“凡鑄炮﹐西羊﹑紅夷﹑佛郎機等用熟銅造。”
燋銅-汉语大词典
燋銅
【1】含燋毒之铜。{晋}{张华}《博物志》卷二:“以燋銅爲鏑﹐塗毒藥於鏑鋒﹐中人即死。”
燧銅鏡-汉语大词典
燧銅鏡
【1】青铜凹面镜。古代用以聚集日光而取火。{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燧铜镜》:“以銅爲之﹐形如鏡﹐照物則影倒﹐向日則火生﹐與艾承之﹐則火出矣。”
破銅爛鐵-汉语大词典
破銅爛鐵
【1】破旧锈烂无用的铜铁器。{王汶石}《大木匠》一:“票子花够一河滩﹐啥也没置买个啥﹐就收了那么些破铜烂铁﹐锄不算锄﹐镢不是镢。”【2】泛指各种破旧无用的器物。{柳亚子}《重题<揖朱拜廖图>借朱蕴山韵》之五:“破銅爛鐵叢殘甚﹐合共{朱家}仔細看。”{清}{龚自珍}《杭大宗逸事状》:“{純皇帝}南巡﹐{大宗}迎駕﹐召見﹐問:‘汝何以爲活?’對曰:‘臣{世駿}開舊貨攤。’上曰:‘何謂開舊貨攤?’對曰:‘買破銅爛鐵﹐陳於地賣之。’上大笑﹐手書‘買賣破銅爛鐵’六大字賜之。”
碧銅-汉语大词典
碧銅
【1】青铜。{王闿运}《巡抚吴尚书六十寿颂》:“刻二酉三峿之石﹐吹碧銅白玉之管。”【2】指青铜镜。{宋}{苏轼}《送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诗:“籋盡霜鬚照碧銅﹐依然春雪在長松。”
相風銅烏-汉语大词典
相風銅烏
【1】铜质乌形的候风仪。《三辅黄图·台榭》:“{郭延生}《述征記》曰:‘{長安宫}南有{靈臺}﹐高十五仞﹐上有渾儀﹐{張衡}所制﹐又有相風銅烏﹐遇風乃動。’”
生銅-汉语大词典
生銅
【1】指剑。{唐}{李贺}《开愁歌》:“衣如飛鶉馬如狗﹐臨岐擊劍生銅吼。”{宋}{梅尧臣}《依韵和欧阳永叔秋怀拟孟郊体见寄》之一:“胸懷如寳匣﹐夜夜吼生銅。”【2】未冶炼的铜。{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赤铜》〔集解〕引{陶弘景}曰:“銅爲青金﹐生熟皆赤﹐而《本草》無用。今銅青及大錢皆入方用﹐並是生銅﹐應在下品之例也。”
秦銅-汉语大词典
秦銅
【1】{秦}镜的代称。{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座上{秦}銅﹐莫辨五里昏霧。”
白銅堤-汉语大词典
白銅堤
【1】古代{襄阳}境内{汉水}堤名。{唐}{刘禹锡}《故相国燕国公于司空挽歌》之二:“{漢水}青山郭﹐{襄陽}{白銅堤}。”一本作“白銅鞮”。《全唐诗》卷七八五载《春》之一:“{白銅堤}下煙蒼蒼﹐林端細蕊參差香。”{前蜀}{韦庄}《浣溪沙》词之四:“緑樹藏鶯鶯正啼﹐柳絲斜拂{白銅堤}。”一本作“白銅鞮”。
白銅-汉语大词典
白銅
【1】含镍量少于50%的铜镍合金。亦可再加入锰﹑铁﹑锌或铝﹐成为特种白铜。《诗·秦风·小戎》“陰靷鋈續”{唐}{孔颖达}疏:“金銀銅鐵﹐總名爲金。此説兵車之飾﹐或是白銅白鐵﹐未必皆白銀也。”{高亨}注:“鋈﹐白銅。”《老残游记》第三回:“只見那公館門口站了一個瘦長臉的人﹐穿了件棕紫熟羅棉大襖﹐手裏捧了一支洋白銅二馬車水煙袋﹐面帶愁容。”
白銅蹄-汉语大词典
白銅蹄
亦作“[白銅鞮]”【1】{南朝}{梁}歌谣名。《隋书·音乐志上》:“初﹐{武帝}之在{雍鎮}﹐有童謡云:‘{襄陽}白銅蹄﹐反縛{揚州}兒。’識者言﹐白銅蹄謂馬也;白﹐金色也。及義師之興﹐實以鐵騎﹐{揚州}之士﹐皆面縛﹐果如謡言。故即位之後更造新聲﹐帝自爲之詞三曲。”{唐}{李涉}《汉上偶题》诗:“今日{漢江}煙樹盡﹐更無人唱《白銅鞮》。”{明}{高启}《长安有狭斜行》:“小婦勸杯酒﹐能唱《白銅鞮》。”
白銅鞮-汉语大词典
白銅鞮
【1】见“白铜蹄”。【2】见“白銅堤”。
罰銅-汉语大词典
罰銅
【1】纳铜赎罪。{宋}{司马光}《留韩吕札子》:“其人身爲臺官﹐坐言事罰銅。”《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九年》:“帝以詳定官{陳繹}等取第一甲不精﹐並罰銅。”
笵銅-汉语大词典
笵銅
【1】以模子浇铸铜。{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七》:“博物院笵銅爲門。”
範銅-汉语大词典
範銅
【1】铸铜。《清史稿·时宪志一》:“〔{誠親王}{允祉}等〕乃製象限儀﹐儀徑五尺﹐範銅爲之﹐晝測日度﹐夜測勾陳帝星。”{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島〕復有一亭﹐範銅爲之。”
籠銅-汉语大词典
籠銅
【1】见“籠僮”。
精銅-汉语大词典
精銅
【1】精炼的铜。《後汉书·张衡传》:“{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宋}{梅尧臣}《吴冲卿出古饮鼎》诗:“精銅作鼎土不蝕﹐地下千年蘚花冪。”
蓮銅-汉语大词典
蓮銅
【1】即莲花漏。{明}{陈汝元}《金莲记·媒合》:“風傳漏滴蓮銅響﹐且沈醉花屏蜂帳。”{清}{陈维崧}《画屏秋色·西城秋眺怀纬云弟》词:“前夕﹐蓮銅暗滴。夢重逢﹐帝里艷飾﹐錦筝銀瑟。”
落銅-汉语大词典
落銅
【1】犹落钞。铜; 铜钱。{周立波}《参军这一天》:“那时候的军官都落铜﹐当兵的肚子饿得跟乙谷子一样。”
紅銅-汉语大词典
紅銅
【1】即赤铜。由硫化物或氧化物铜矿石冶炼得来的纯铜, 可用以铸钱及制作器物。{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他们冶炼的红铜成分很纯﹐除天然的微量(0.1-0.2%)杂质外﹐没有人工加入锡或铅使成合金。红铜的硬度虽较差﹐但直接经过捶打就能制成各种工具和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铜》:“凡銅供世用﹐出山與出爐﹐止有赤銅。以爐甘石或倭鉛參和﹐轉色爲黄銅;以砒霜等藥製煉爲白銅;礬﹑硝等藥製煉爲青銅;廣錫參和爲響銅;倭鉛和寫〔瀉〕爲鑄銅。初質則一味紅銅而已。”
紙銅錢-汉语大词典
紙銅錢
【1】见“紙錢”。
赤銅-汉语大词典
赤銅
【1】古代传说谓{昆吾之山}所出的铜, 其色如火, 质极坚, 以铸刀剑, 锋利无比。{明}{汤显祖}《广意赋》:“扶白鹿以徥■兮﹐帶{昆吾}之赤銅。”《山海经·中山经》:“{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郭璞}注:“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時{西戎}獻之﹐《尸子》所謂{昆吾}之劍也。”【2】指纯铜。也称红铜﹑紫铜。《管子·地数》:“上有陵石者﹐下有鉛錫赤銅。”{元}{杨载}《次韵子正雪中杂兴》:“坐想玉堂風味在﹐赤銅官鼎試春茶。”{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赤铜》:“赤銅出{川}﹑{廣}﹑{雲}﹑{貴}諸處山中﹐土人穴山采礦煉取之。”
軒帝銅-汉语大词典
軒帝銅
【1】即{轩辕}镜。{唐}{无名氏}《古镜》诗:“硯滴方諸水﹐庭懸{軒帝}銅。”
軒銅-汉语大词典
軒銅
【1】即轩辕镜。{唐}{黄滔}《翰林薛舍人启》:“伏以學士舍人﹐軒銅照膽﹐蜀秤懸心。”
贖銅-汉语大词典
贖銅
【1】谓交纳铜钱抵销过失。犹罚款。{宋}{范仲淹}《答窃议》:“即下法市﹐則{宗諒}合贖銅﹐而不當去官。”《元典章·刑部六·诸殴》:“毆打職官﹐似難贖銅。”
鄧家銅山-汉语大词典
鄧家銅山
同“[鄧氏銅山]”【1】《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一願得{鄧}家銅山﹐二願得{郭}家金穴。”一本作“鄧氏銅山”。
鄧氏銅山-汉语大词典
鄧氏銅山
【1】《史记·佞幸列传》载,{汉文帝}赐宠臣{邓通}以{蜀郡}{严道}铜山,得自铸钱,而致巨富。后以“鄧氏銅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廿载繁华梦》第一回:“關部裏一個庫書﹐自委任{周庸祐}以來﹐每年的進項﹐不下二十萬金﹐這一個{鄧氏}銅山﹐倒要打點打點。”
諸葛銅鼓-汉语大词典
諸葛銅鼓
【1】相传为{诸葛亮}创制的铜鼓。{清}{赵翼}《关索插枪岩歌》“荒村處處瘞銅鼓”自注:“蠻村多銅鼓﹐皆云諸葛鼓也。”{清}{薛福成}《振百工说》:“{諸葛亮}在{伊尹}伯仲之間﹐所製有木牛流馬﹐有諸葛燈﹐有諸葛銅鼓﹐無不精巧絶倫。”亦省称“[諸葛鼓]”。
青銅時代-汉语大词典
青銅時代
【1】即铜器时代。考古学上按照人类使用生产工具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时代之一﹐介于最早的石器时代和较晩的铁器时代之间。青铜是铜锡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等特点﹐便于铸造使用。它的出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人类社会进入青铜时代﹐有的地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有的地区是奴隶制社会。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巴比伦}和{埃及}等古代国家。在我国﹐以奴隶占有制为主导生产方式的{夏}﹑{商}﹑{西周}﹑{春秋}都属于青铜时代。
青銅鏡-汉语大词典
青銅鏡
【1】青铜制作的镜子。{清}{陈维崧}《海棠春·闺词和阮亭原韵》词:“後堂憎殺青銅鏡﹐怕照見雲鬟未整。”{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朝來試看青銅鏡﹐一夜憂愁白髮多。”{汉}{辛延年}《羽林郎》诗:“貽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裙。”
青銅海-汉语大词典
青銅海
【1】铜钱的海洋。意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宋}{陶穀}《清异录·青铜海》:“{汴}老圃{紀生}﹐一鉏芘三十口。病篤﹐呼子孫戒曰:‘此土十畝地便是青銅海也。’”
青銅-汉语大词典
青銅
【1】宝剑。{清}{张大受}《呈竹垞先生四十韵》:“掄才弘鐵網﹐挍藝試青銅。”【2】指青铜制品。(1)铜钱。{宋}{苏轼}《清远舟中寄耘老》诗:“今年玉粒賤如水,青銅欲買囊已虚。”{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法聰}不忍,借與五千貫青銅。”{清}{周亮工}《重阳後一日写群鸦寒话歌卖钱沽酒》诗之一:“欲换青銅沽雪酒,八分小字寫寒鴉。”(2)青铜镜。{唐}{罗隐}《伤华发》诗:“青銅不自見,只擬老他人。”{明}{徐复祚}《投梭记·逼娼》:“顧影自悲憐,嚴親喪家道顛連,青銅怯照芙蓉面。”{清}{孙枝蔚}《久不得徐州五兄大宗书》诗:“怯對青銅髮滿梳,喜憑宵夢入{淮}{徐}。”(3)护心镜。《水浒传》第五二回:“掩心鎧甲,前後竪兩面青銅。”【3】铜锡合金。呈青灰色或灰黄色﹔硬度大﹐耐磨﹐抗蚀性好。我国{商}{周}时用为铸造器物的主要材料。{郭沫若}《奴隶制时代·西周也是奴隶社会》:“《国语·齐语》载{管仲}的话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所謂‘美金’是指青铜……所谓‘恶金’便当是铁。”{唐}{杜甫}《岁晏行》:“往日用錢捉私鑄﹐今許鉛鐵和青銅。”《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張姑娘}又送過來一個拴彩綢的青銅圓鏡子來交公子右手向新娘照着。”{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铜》:“凡銅世用﹐出山與出爐﹐止有赤銅……礬﹑硝等藥製煉爲青銅。”【4】喻如镜清水。{宋}{毛滂}《清平乐·绛河清》词:“{絳河}千歲﹐一照昇平事。萬里青銅開碧霽﹐俯見南山晚翠。”{清}{阮元}《登州杂诗》:“捲環皆碧玉﹐磨鏡出青銅。”【5】指青铜色。{宋}{梅尧臣}《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采菱》:“紫角菱實肥﹐青銅菱葉老。”{清}{厉鹗}《五月二日集小玲珑山馆观李遵古道古木幽篁图》诗:“因依青銅柯﹐挺挺絶吾黨。”
青銅學士-汉语大词典
青銅學士
【1】即青钱学士。{唐}{刘肃}《大唐新语·文章》:“{文成}凡七應舉﹐四參選﹐其判策皆登甲第科。{員半千}謂人曰:‘{張子}之文﹐如青銅錢﹐萬揀萬中﹐未聞退時﹐故人號‘青銅學士’。’”
青銅器-汉语大词典
青銅器
【1】通常也简称铜器。在我国考古学上﹐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包括工具﹑用具﹑礼器﹑兵器﹑饰物等。我国的青铜器形制纹饰精美﹐为世界工艺史上所罕见。许多青铜器铸有铭文﹐是珍贵的史料。
青銅錢-汉语大词典
青銅錢
【1】用青铜铸的钱币﹐为铜钱中的上品。也泛指一般铜钱。{南唐}{沈汾}《续仙传·马自然》:“又於遍身及襪上摸錢﹐所出錢不知多少﹐擲之皆青銅錢。”{唐}{杜甫}《偪侧行赠毕四曜》:“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趕緊取了一個青銅錢﹐一把子麻秸﹐連刮帶打﹐直弄的周身紫爛渾青。”
金銅仙人-汉语大词典
金銅仙人
【1】金铜铸造的仙人像。(1)指{汉武帝}时所作以手掌举盘承露的仙人。{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宫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清}{孙枝蔚}《陆放翁研歌为毕载积题》诗:“古來得失何事無,金銅仙人來{魏}都。”(2)指漏壶上指示时刻的仙人像。《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銅史司刻,金徒抱箭”{唐}{李善}注:“{張衡}漏水轉渾天儀制曰:蓋上又鑄金銅仙人,居左壺;爲胥徒,居右壺。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時早晚。”
銅-汉语大词典
銅
“[铜]”的繁体字。《廣韻》徒紅切,平東,定。【1】金属元素。符号Cu。淡紫红色,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好。古谓之赤金。铜的合金是电气工业﹑机械工业﹑国防工业等的重要原料。《墨子·杂守》:“寇近﹐亟收諸雜鄉金器﹐若銅鐵及他可以左守事者。”《汉书·食货志下》“赤金爲下”{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赤金﹐{丹陽}銅也。”《清史稿·灾异志一》:“{黄濟縣}民{金澤}妻生子無耳目口鼻﹐兩頭一角﹐扣之有聲如銅。”【2】铜质器物的省称。(1)铜制乐器。{汉}{贾谊}《新书·胎教》:“太子生而泣,太師吹銅,曰‘聲中某律’。”(2)铜印。{汉}{扬雄}《法言孝至》:“由其德﹐{舜}{禹}受天下不爲泰。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李轨}注﹕“五兩之綸﹐半通之銅﹐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3)铜钱,钱。《後汉书·崔寔传》:“〔{崔烈}〕從容問其子{鈞}曰:‘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鈞}曰:‘論者嫌其銅臭。’”《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不過是誤殺子孫,不致償命,只罰些銅納贖。”{闻一多}《死水·洗衣歌》:“铜是那样臭,血是那样腥。”(4)铜镜·{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二:“玄髮不知白,曉入寒銅覺。”{明}{袁宏道}《病起偶题》诗之一:“對客心如怯,窺銅只自憐。”{清}{金人瑞}《闺怨》诗:“{湖州}鏡子浄於天,照病臨愁十四年。銅亦命中無福廕,不教一遍得鮮妍。”【3】比喻坚强﹑牢固。{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福建三·延平府》:“諺曰﹕銅{延平}﹐鐵{邵武}。”如﹕铜墙铁壁。
銅章吏-汉语大词典
銅章吏
【1】见“銅符吏”。
銅泡-汉语大词典
銅泡
【1】子弹“底火”部分的俗称。{梁斌}《播火记》四二:“猛地又想起一个办法﹐弄了一堆穰柴﹐放在石桌上﹐把铜泡叩在柴上﹐拿起烟锅拼命凿着泡顶﹐凿着凿着﹐啪地一声响﹐腾起一阵烟火。”
銅駝-汉语大词典
銅駝
亦作“[銅駞]”【1】即{铜驼街}。{金}{元好问}《送张君美往南中》诗:“{陽平}城邊握君手﹐不似{銅駞}{洛陽}陌。”{清}{顾炎武}《洛阳》诗:“{金谷}荒煙合﹐{銅駞}蔓草縈。”{南朝} {陈}{徐陵}《洛阳道》诗之一:“東門向{金馬}﹐南陌接{銅駝}。”【2】借指京城﹐宫廷。{清}{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诗:“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明}{许潮}《龙山宴》:“{洛陽}禾黍西風亂﹐銅駝王氣朝雲散。”{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起調以前人‘開到荼花事了’詩意爲故國銅駝之感。”【3】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寢殿之前。{元}{萨都剌}《梅仙山行》:“{咸陽}秋色壓宫樹﹐金人夜泣銅駝悲。”{晋}{陆翙}《邺中记》:“二銅駞如馬形﹐長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長三尺﹐脊如馬鞍﹐在{中陽門}外﹐夾道相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物异》:“{漢元帝}{竟陵}元年﹐{長陵}銅駝生毛﹐毛端開花。”{清}{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六句之一》诗:“銅駝堙没宫門草﹐金狄摩挲海上塵。”
銅象-汉语大词典
銅象
【1】见“銅像”。
銅章-汉语大词典
銅章
【1】古代铜制的官印。{唐}以来称郡县长官或指相应的官职。{明}{宋濂}《处州季君墓铭》:“手麾義旌﹐從者如水﹐左捕右攘﹐朱衣銅章。”{汉}{应劭}《汉官仪》:“千石至三百石銅印。六百石銅章墨綬。”{唐}{岑参}《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诗:“縣花迎墨綬﹐關柳拂銅章。”
銅版紙-汉语大词典
銅版紙
【1】加工纸的一种。用白色颜料及胶黏剂等调制而成的涂料﹐涂布于铜版原纸的表面﹐经超级压光而成。根据用途﹐有双面和单面铜版纸。纸质洁白﹐表面光滑。用于单色或多色铜版及高级胶版的印刷。{阿英}《<长征画集>纪事》:“用铜版纸﹑道令纸精印了两千册书。”
銅洗-汉语大词典
銅洗
【1】铜制的盥洗器。{宋}{陆游}《午睡起逍摇园中因登山麓薄暮乃归》诗:“毫甌羞茗荈﹐銅洗依盥濯。”{宋}{洪迈}《夷坚丁志·小孤庙》:“見案上古銅洗甚奇﹐有款識。”
銅螭-汉语大词典
銅螭
【1】铜制的螭形的笔床﹑笔架。{宋}{陆游}《爱闲》诗:“睡熟《素書》横竹架﹐吟餘犀管閣銅螭。”【2】借指翰林学士之类的文人。{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自家{章惇}﹐才本刁頑﹐術偏險詐﹐鼠鑽倖穴﹐因而位列銅螭﹐狐假權門。”【3】铜铸螭头。《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後﹐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閤﹐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
銅聲響器-汉语大词典
銅聲響器
【1】形容说话声音响亮。{梁斌}《红旗谱》二:“〔{朱老忠}〕放开铜嗓子﹐铜声响器的喊出来。”
銅籤-汉语大词典
銅籤
亦作“[銅簽]”【1】指戈矛之类。{明}{徐渭}《赠吕正宾长篇》:“銅簽半傅鸊鵜膏﹐刀血斜凝紫花繡。”【2】古代报时示警用的铜制更筹。{明}{高启}《明皇秉烛夜游图》诗:“知更宫女報銅籤﹐歌舞休催夜方半。”{金檀}注引《陈书·世祖纪》:“每雞人伺漏傳更籤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籤于階石之上﹐令鎗然有聲﹐云吾雖眠﹐亦令警覺也。”{清}{{惜秋}{旅生}}《维新梦·讲武》:“銅籤響促秋宫寢﹐一霎時鈞天夢醒。”
銅哾-汉语大词典
銅哾
【1】鱼名。又名“姜公鱼”。
銅溝-汉语大词典
銅溝
【1】借指宫苑。{明}{屠隆}《綵毫记·长安豪饮》:“朝班初散﹐竝馬出銅溝﹐過紫陌﹐醉紅樓。”{清}{黄景仁}《陌上行》:“{建章門}外棲烏起﹐落花流出銅溝裏。”{明}{梁辰鱼}《浣纱记·伐越》:“看春生金屋﹐月滿銅溝﹐不求歡樂﹐反招僝僽。”【2】铜铸的沟渠。相传{吴王}{夫差}曾在宫中铸造铜沟。{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吴王}於宫中作{海靈館}﹑{館娃閣}﹐銅溝玉檻﹐宫之楹檻珠玉飾之。”
銅簽-汉语大词典
銅簽
【1】见“铜籤”。
銅駝陌-汉语大词典
銅駝陌
【1】即{铜驼街}。{宋}{周邦彦}《瑞鹤仙》词:“芳遍賞﹐{金谷}里﹐{銅駝陌}。”{唐}{刘禹锡}《杨柳枝》诗:“{金谷園}中鶯亂飛﹐{銅駝陌}上好風吹。”【2】常借指繁华﹑游乐之区。{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四季裏常開不斷花﹐{銅駝陌}紛紛鬭奢華。”{清}{姚鼐}《赠郭昆甫助教》诗:“五年見子{銅駝陌}﹐澹沲東風吹鬢絲。”
銅帽-汉语大词典
銅帽
【1】潜水员下水操作时戴的帽子﹐密封不透水﹐借助玻璃孔进行观察﹐通过气环口进行呼吸。{胡万春}《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气泡‘扑扑扑’地从铜帽的气环口冒出来﹐像一大串珠子﹐往上飞去。”【2】指枪弹。因弹壳系铜制﹐故名。{清}{李鸿章}《覆鲍春霆书》:“所需銅帽﹐頃已飭撥大小四十萬顆。”
銅界-汉语大词典
銅界
【1】以铜柱作为标志的边界。{南朝} {陈}{徐陵}《欧阳顾德政碑》:“去{衡}移{廣}﹐遷征自鎮。悠悠銅界﹐藐藐金鄰。”
銅刻-汉语大词典
銅刻
【1】指铜版画。{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会中的版画﹐计有五种……两种是用强水浸蚀铜版和石版而成的﹐译作‘铜刻’和‘石刻’固可﹐或如目录﹐译作‘蚀刻’和‘石印’亦无不可。”{鲁迅}《书信集·致赵家璧》:“但铜刻﹐石刻﹐胶刻(lino-cut)﹐Monotype各种﹐{中国}绍介尚少。”
銅樂隊-汉语大词典
銅樂隊
【1】见“銅管樂隊”。
銅像-汉语大词典
銅像
亦作“[銅象]”【1】比喻为人供奉而无发言权的偶像。{王蒙}《悠悠寸草心》:“{唐夫人}忿忿地说:‘恁什么让一个地委书记去当铜像?’{老唐}笑而不答﹐显然当‘铜像’也可以。”【2】铜铸的神像或人像。{郭孝成}《陕西光复记》:“此日金戈飛舞﹐他年銅像嵯峨。”{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大慈寺}有{蜀後主}{王衍}銅像﹐{程公堂}權帥﹐毁以鑄鐘。”《宋书·隐逸传·戴颙》:“自{漢}世始有佛像……{宋}世子鑄丈六銅像於{瓦官寺}。”《旧唐书·食货志上》:“{長安城}中競爲盜鑄﹐寺觀鐘及銅象﹐多壞爲錢。”
銅環-汉语大词典
銅環
【1】亦作“[銅鐶]”。铜制的门环。{元}{冯奖翁}《金马门赋》:“當關級文石之玉﹐啓鑰響銅環之雷。”{宋}{苏轼}《武昌西山》诗:“江邊曉夢忽驚斷﹐銅環玉鎖鳴春雷。”【2】借指门。{清}{黄景仁}《沁园春·梦断》词:“幾載相思﹐連宵入夢﹐今夜銅鐶風動開。”【3】{宋}代三品官员祭服上的一种铜制环饰。《宋史·舆服志四》:“三品﹐五旒冕﹐皁綾綬﹐銅環﹐金塗銅革帶﹐佩﹐餘如二品服。”
銅盤奩子-汉语大词典
銅盤奩子
【1】铜制盛器。{南朝} {梁}{吴均}《续齐谐记·阳羡书生》:“乃于口中吐一銅盤奩子﹐奩子中具諸饌殽。”
銅松-汉语大词典
銅松
【1】刚劲苍郁的松树。{瞿秋白}《文艺杂著·铁花》:“好一似铜松拂着刚风﹐我真爱上了﹐舍却不忍。”
銅兜-汉语大词典
銅兜
【1】军人用来保护头部的铜质头盔。《孽海花》第二四回:“你們看一個雄赳赳的外國人﹐頭頂銅兜﹐身掛勳章。”
銅輪-汉语大词典
銅輪
【1】佛塔上的相轮。{元}{迺贤}《双塔》诗:“寳鐸游絲罥﹐銅輪碧蘚滋。”【2】佛教语。转轮圣王手中持的铜制轮宝。《翻译名义集·帝王》:“金輪望風順化﹐銀輪遣使方降﹐銅輪震威乃服﹐鐵輪奮戈始定。”【3】铜碾。{金}{赵秉文}《夏至》诗:“玉堂睡起苦思茶﹐别院銅輪碾露芽。”
銅猊-汉语大词典
銅猊
【1】铜制的狻猊形的香炉。{宋}{陆游}《春日睡起》诗:“睡起悠然弄衲琴﹐銅猊半燼海南沉。”
銅馬法-汉语大词典
銅馬法
【1】按照马的骨法铸成的铜马模型。《东观汉记·马援传》:“{孝武帝}時﹐善相馬者{東門京}鑄作銅馬法獻之﹐立馬於{魯班門}外﹐更名曰{金馬門}﹐臣既備數家骨法﹐以所得{駱越}銅鑄以爲馬﹐高三尺五寸﹐圍四尺五寸﹐詔置馬{德陽殿}下。”{金}{元好问}《杂诗》之一:“區區銅馬法﹐徒識牝與驪。”
銅輦-汉语大词典
銅輦
【1】太子所乘之车。{明}{高启}《皇太子游东苑池上呈青坊诸公》诗:“銅輦出紆徐﹐春宫晝講餘。”《文选·陆机<赴洛诗>之二》:“撫劎遵銅輦﹐振纓盡祗肅。”{吕延济}注:“銅輦﹐太子車也。”{清}{钱谦益}《见盛集陶次他字韵诗重和》之三:“秋衾銅輦夢頻過﹐四壁陰蟲聒謂何!”【2】借指太子。{唐}{李贺}《还自会稽歌》:“臺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
銅省-汉语大词典
銅省
【1】指太子之宫。{南朝} {梁}{刘孝绰}《<昭明太子集>序》:“摛藻銅省﹐集講肅成。”
銅蟾-汉语大词典
銅蟾
【1】铜制的蟾蜍形器物﹐如水盂﹑墨合﹑灯盏之类。{清}{曹寅}《寓斋即事与诸同人夜话有怀晩研曾寓此三年》诗:“凌結銅蟾戢墨兵﹐衰疲那競世間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寺塔记下》:“{建中}時﹐{光宅寺}僧鑄銅蟾爲息煙燈﹐天下傳之。”
銅面-汉语大词典
銅面
【1】见“銅面具”。
銅郭-汉语大词典
銅郭
【1】铜钱的边郭﹐因以指钱币。{唐}{李商隐}《为同州张评事潜谢辟并聘钱启》之二:“細看銅郭﹐徐憶牙籌。雖虞神有{魯襃}﹐便恐癖如{何嶠}。”【2】铜铸般坚固的城郭。{汉}{焦赣}《易林·损之坎》:“金城銅郭﹐以鐵爲關。”
銅龠尺-汉语大词典
銅龠尺
【1】量具。古时用以度量黄钟之管和它的直径。{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书<旧五代史·乐志下>後》:“十一﹐比{晉}前尺﹐一尺一寸五分八釐﹐{漢}{蔡邕}銅龠尺﹐{後周}玉尺。”《宋史·律历志四》:“十一﹐{蔡邕}銅龠尺﹐同{後周}玉尺﹐比{晉}前尺爲一尺一寸五分八釐。”
銅壺滴漏-汉语大词典
銅壺滴漏
【1】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用铜壶盛水﹐滴漏以计时刻。{南唐}{冯延巳}《寿山曲》词:“銅壺滴漏初盡﹐高閣鷄鳴半空。”{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新任务》:“我们的祖先利用过竹竿的影子来记时﹐后来发展到铜壶滴漏。”《白雪遗音·马头调·好梦儿》:“静聽得銅壺滴漏﹐夜月微殘。”
銅駝街-汉语大词典
銅駝街
【1】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故{洛阳城}中。以道旁曾有{汉}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晋}{陆机}《洛阳记》:“{洛陽}有{銅駝街}﹐{漢}鑄銅駝二枚﹐在宫南四會道相對。俗語曰:‘{金馬門}外集衆賢﹐{銅駝陌}上集少年。’”
銅磨笴-汉语大词典
銅磨笴
【1】石磨上用来转动磨盘的铜制磨杆。{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這紙湯瓶再不向紅罏頓﹐鐵煎盤再不使清油混﹐銅磨笴再不把頑石運。”《盛世新声·醉太平》:“紙糊鍬莽鐝﹐銅磨笴疾■﹐《陽關》一曲唱三疊。”{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從今後鐵銚盤少去煎﹐銅磨笴再休轉。”
銅鯨-汉语大词典
銅鯨
【1】铜制的鲸形贮水器。{唐}{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龍噴疑通海﹐鯨吞想漏川”自注:“寺内有{梁朝}銅龍吐泉﹐銅鯨飲水﹐以注諸院。”
銅駝荆棘-汉语大词典
銅駝荆棘
【1】《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宫門銅駝﹐歎曰﹕‘會見汝在荆棘中耳!’”后因以“銅駝荆棘”指山河残破﹑世族败落或人事衰颓。{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神州陸沉之痛﹐銅駝荆棘之傷﹐往往寄託于詞。”{宋}{陆游}《谢池春》词之三:“似{天山}淒涼病驥﹐銅駝荆棘﹐灑臨風清淚。”{元}{宋旡}《公子家》诗:“不信銅駝荆棘裏﹐百年前是五侯家。”
銅鏡-汉语大词典
銅鏡
亦作“[銅竟]”【1】古代照面的用具。铜制﹐一般作圆形﹐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我国从青铜时代初期出现铜镜﹐历经{商}﹑{周}﹑{秦}﹑{汉}﹐直至{明}{清}﹐长期流行﹐至近代大量使用玻璃镜后﹐才被取代。《後汉书·西羌传》:“或負板案以爲楯﹐或執銅鏡以象兵。”{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志铭>跋》:“與石同出壠中者﹐尚有瓦罌銅竟各一枚。”{章炳麟}《东夷》诗之六:“要間鹿盧劍﹐銅鏡能辟邪。”{晋}{陆机}《与弟云书》:“{仁壽殿}前有大方銅鏡﹐高五尺餘﹐廣三尺二寸。”
銅斗兒家門-汉语大词典
銅斗兒家門
【1】犹言富丽的屋宇。{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莊兒頭孳畜成羣﹐銅斗兒家門一所﹐錦片也似莊田百頃。”
銅梗-汉语大词典
銅梗
【1】草木坚韧的枝梗。{宋}{梅尧臣}《拣花》诗:“鶯舌未調香萼醉﹐柔風細吹銅梗斜。”
銅精-汉语大词典
銅精
【1】道教所谓的铜的精灵。{晋}{郭□}《玄中记》:“玉精爲白虎﹐金精爲車馬﹐銅精爲僮奴﹐鉛精爲老婦。”【2】中医学药名。铜青的一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一·雌黄》〔集解〕引{陶弘景}曰:“金精是雌黄﹐銅精是空青﹐而服空青反勝於雌黄。”
銅爵臺-汉语大词典
銅爵臺
【1】见“銅雀臺”。
銅氨絲-汉语大词典
銅氨絲
【1】将纤维素溶解在氢氧化铜的氨溶液里制成的人造丝﹐纤维很细。
銅管樂-汉语大词典
銅管樂
【1】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花城》1981年第5期:“那声音像铜管乐合奏﹐时隐时现﹐一支命运交响曲。”
銅字-汉语大词典
銅字
【1】见“銅活字”。
銅牙利-汉语大词典
銅牙利
【1】弓上的铜制机栝。{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扳番龍筋弩﹐安上一點油﹐摇番銅牙利。”
銅鳳-汉语大词典
銅鳳
【1】铜制的凤形测风仪器。{晋}{陆翙}《邺中记》:“西臺高六十七丈﹐上作銅鳳。”《三辅黄图·汉宫》:“{建章宫}南……鑄銅鳳高五尺﹐飾黄金棲屋上﹐下有轉樞﹐向風若翔。”【2】铜制的凤形饰物。《元史·舆服志一》:“上列金塗銅鳳十二﹐含以金塗銅鈴。”
銅緑-汉语大词典
銅緑
【1】铜表面所生成的绿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粉末状﹐有毒﹐用来制烟火和颜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铜青》:“銅緑……近時人以醋制銅生緑﹐取收晒乾貨之。”【2】像铜绿一样的颜色。《宋史·舆服志五》:“{慶曆}八年﹐詔禁士庶傚{契丹}服及乘騎鞍轡﹑婦人衣銅緑兔褐之類。”{闻捷}《海燕》:“我住的房子里……都长出一层白毛﹐间或也杂有铜绿的斑点﹐散发着浓重的霉烂气息。”
銅駝草莽-汉语大词典
銅駝草莽
同“[銅駝荆棘]”【1】{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顧不得宗社丘墟﹐銅駝草莽。”
銅觜-汉语大词典
銅觜
【1】鹭鸶的别名。嘴硬而尖。《宣和画谱·赵昌》:“芙蓉銅觜圖一。”《宣和画谱·黄居寀》:“桃竹銅觜圖一。”{宋}{孔平仲}《孔氏谈苑·鹭鸶》:“京師夏間競養銅觜﹐至九月多死。”
銅梁-汉语大词典
銅梁
【1】产铜的山。{南唐}{陈陶}《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诗:“束馬過銅梁﹐苕華坐堪老。”【2】山名。在{四川省}{合川县}南。山有石梁横亘﹐色如铜。《古文苑·扬雄<蜀都赋>》:“{銅梁}{金堂}﹐火井龍湫。”{章樵}注:“{銅梁山}在{宕渠縣}。”{北周}{庾信}《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之一:“{銅梁}影棠樹﹐石鏡寫褰帷。”{倪璠}注:“{銅梁}影棠樹者﹐言{趙王}出鎮{益州}{巴}{蜀}﹐{銅梁}是聽政之所﹐若{召伯}《甘棠》矣。”
銅權-汉语大词典
銅權
【1】铜制的秤锤。《魏书·元匡传》:“所據銅權﹐形如古誌﹐明是{漢}作﹐非{莽}别造。”{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这个铜权的一面刻着{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刻辞和{秦二世}的补刻辞。”
銅蠡-汉语大词典
銅蠡
【1】铜制的螺形铺首。{南朝} {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絳鶴晨嚴﹐銅蠡晝静。”一本作“銅鋪”。【2】一种铜制号角。{清}{金农}《伎席》诗:“{冬郎}豔體賦贈誰﹐銅蠡暗咽烏夜啼。”
銅斗兒家活-汉语大词典
銅斗兒家活
【1】犹言铜斗儿家私。{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誰想這脱空禪客僧瞞過﹐乾丢了銅斗兒家活。”
銅冶-汉语大词典
銅冶
【1】谓冶铜铸币。《汉书·食货志下》:“鐵布銅冶﹐通行有無﹐備民用也。”{金少英}集释:“{錢大昭}曰:‘{閩}本鐵作錢。’按:前已言鐵爲田農之本﹐此不當重出。下又云‘通行有無’﹐則鐵字應爲錢字無疑。錢布謂幣﹐銅冶則熔鑄錢布也。”
銅駝市-汉语大词典
銅駝市
【1】借指{洛阳}。{唐}{李端}《妾薄命》诗之二:“玉壘城邊争走馬﹐銅駝市裏共乘舟。”
銅舖-汉语大词典
銅舖
【1】见“銅鋪”。
銅錘花臉-汉语大词典
銅錘花臉
【1】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后泛称偏重唱功的花脸脚色为铜锤花脸。亦省称“[銅錘]”。
銅頭六臂-汉语大词典
銅頭六臂
【1】神道的形状。{明}{屠隆}《綵毫记·汾阳报恩》:“銅頭六臂衝天起﹐白額雙睛夾鏡明。”
銅璧-汉语大词典
銅璧
【1】铜制的璧形礼器。《汉书·元后传》:“於是冠軍{張永}獻符命銅璧﹐文言‘太皇太后當爲{新室文母太皇太后}’。”{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銅璧﹐如璧形﹐以銅爲之也。”
銅照-汉语大词典
銅照
【1】铜镜。古代以青铜为镜。{唐}{李商隐}《烧香曲》:“玉珮呵光銅照昏﹐簾波日暮衝斜門。”{朱鹤龄}注:“銅照﹐鏡也。”
銅魚-汉语大词典
銅魚
【1】见“銅魚符”。【2】借指太守的官职。{唐}{李嘉祐}《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自顧衰客累玉除﹐忽承優詔赴銅魚。”
銅盤-汉语大词典
銅盤
【1】即铜钹。《通典·乐四》:“銅鈸亦謂之銅盤﹐出西戎及南蠻。”【2】指烛台。{唐}{杜甫}《从事行赠严二别驾》:“銅盤燒蠟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仇兆鳌}注:“銅盤﹐燭臺也。”{清}{吴伟业}《行路难》诗之二:“金吾之威不能禁﹐鐵柱倒塌銅盤傾。”【3】见“銅盤重肉”。【4】亦作“[銅槃]”。{商}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宣德铜盘》:“{曾賓谷}方伯藏{宣德}銅盤﹐方徑三寸五分﹐内刻御製《錦堂春》詞。”《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奉銅槃而跪進之。”{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爲日也。”《後汉书·左慈传》:“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
銅毒-汉语大词典
銅毒
【1】即铜绿。有毒﹐故称。比喻恶毒的人。{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我也不愿认他为父亲了!那是虎豹不如的铜毒!”
銅史-汉语大词典
銅史
【1】指{汉}{张衡}所制漏刻仪上的铜制仙人像。{清}{钮琇}《觚賸·景龙观钟铭》:“懸玉京而薦福﹐侣銅史而司辰。”《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銅史司刻﹐金徒抱箭。”{李善}注:“{張衡}《漏水轉渾天儀制》曰:蓋上又鑄金銅仙人﹐居左壺;爲胥徒﹐居右壺: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時早晩。”【2】借指漏刻铜壶 。{唐}{周徹}《尚书郎上直闻春漏》诗:“静聞銅史漏﹐暗識桂宫春。”{唐}{李峤}《十二月奉教作》诗:“玉燭年行盡﹐銅史漏猶長。”
銅硯-汉语大词典
銅硯
【1】见“銅雀硯”。
銅篆-汉语大词典
銅篆
【1】指铜鱼符。{元}{王逢}《过丘以敬管句吴山别业》诗:“銅篆解將還省署﹐銀魚忘却挂朝衣。”【2】指铜铸香炉。{明}{刘基}《祝英台近》词:“銅篆香殘﹐絳蠟散輕灺。”
銅鈿-汉语大词典
銅鈿
【1】方言。指铜质硬币。亦泛指金钱。《中国歌谣资料·上海民歌<新三字经>》:“工人穷﹐老板富﹐有铜钿﹐笃定过﹐呒铜钿﹐只好做。”{柯岩}《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你每夜不睏觉会死掉的。我﹐我要帮你挣铜钿。”{端木蕻良}《吞蛇儿》:“他什么也不作﹐竟让我一个人吞﹐然后把铜钿全数拿去。”
銅關-汉语大词典
銅關
【1】比喻非常牢固的关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御制千字诏》:“銅關鐵卡﹐湯池金城﹐{江}帶山礪﹐海宴{河}青。”
銅鞮-汉语大词典
銅鞮
【1】亦作“[銅鍉]”。复姓。{春秋}时有{铜鍉伯华}。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2】指{襄阳}。{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公诗》:“《襄陽》云……林鶯送客巖花笑﹐曾見{銅鞮}歌舞無?”{唐}{李端}《代弃妇答贾客》诗:“{玉壘城}邊争馬走﹐{銅鞮}市裏共乘舟。”{宋}{张孝祥}《醉落魄》词:“桃花庭院光陰速﹐{銅鞮}誰唱大堤曲。歸時想是櫻桃熟。”【3】曲名。{明}{张煌言}《坐次闻乐有感》诗:“一曲《銅鞮》自繞梁﹐主賓相對不常。”{明}{徐复祚}《投梭记·叙饮》:“唱罷《銅鞮》日欲脯﹐花前醉樽前起舞。”【4】{春秋}{晋}邑名。在今{山西省}{沁县}南。{晋平公}曾筑{铜鞮宫}于此。{汉}置县﹐治所在今{山西省}{沁县}南。{北魏}以后屡有迁移。{明}{洪武}初废入{沁州}。《左传·成公九年》:“秋﹐{鄭伯}如{晉}﹐{晉}人討其貳於{楚}也;執諸{銅鞮}。”{杜预}注:“{銅鞮}﹐{晉}别縣﹐在{上黨}。”{杨伯峻}注:“據《嘉慶一統志》﹐{銅鞮}在今{山西}{沁縣}南。”【5】{春秋}{晋}离宫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銅鞮}之宫數里﹐而諸侯舍于隸人。”{杜预}注:“{銅鞮}﹐{晉}離宫。”{杨伯峻}注:“{銅鞮宫}在{山西}{沁縣}南二十五里。”
銅青-汉语大词典
銅青
【1】铜锈﹔铜绿。{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铜青》:“銅青乃銅之液氣所結﹐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膽。”{明}{沈榜}《宛署杂记·经费上》:“銅青七錢﹐價五厘。”{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黥》:“{晉}令﹐奴始亡﹐加銅青若墨﹐黥兩眼。”
銅陌-汉语大词典
銅陌
【1】{铜驼陌}﹑{铜驼街}的简称。{唐}{王勃}《秋日宴洛阳序》:“近臨{銅陌}﹐斜控銀墟。”
銅鋪-汉语大词典
銅鋪
亦作“[銅舖]”【1】铜质铺首。{唐}{李贺}《宫娃歌》:“啼咕弔月鈎闌下﹐屈膝銅舖鎖{阿甄}。”{宋}{姜夔}《齐天乐》词:“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清}{黄景仁}《春风怨》诗:“桂館銅鋪四望通﹐濃裝冶服出當風。”
銅鴨-汉语大词典
銅鴨
【1】铜制的鸭形香炉。{宋}{洪刍}《香谱·水浮香》:“香獸﹐以塗金爲狻猊﹑麒麟﹑鳧鴨之狀﹐空中以然香﹐使煙自口出﹐以爲玩好。”{宋}{陆游}《岁暮遣兴》诗之二:“銅鴨香生風嫋嫋﹐竹雞聲斷雨絲絲。”
銅雀妓-汉语大词典
銅雀妓
【1】亦作“[銅爵妓]”。指{三国}{魏}{曹操}的歌舞妓。{唐}{朱光弼}《铜雀妓》诗:“{魏王}{銅雀}妓﹐日暮管弦清。”{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三:“徒勞{銅爵}妓﹐遥望西陵松。”{倪璠}注引《魏志》:“{曹公}臨死﹐謂婕妤妓人曰:‘汝等時時登{銅爵臺}﹐望吾西陵墓田。’”【2】乐府平调曲名。又名“銅雀臺”。{南朝}{齐}{谢朓}﹑{唐}{高適}均有《銅雀妓》诗。参见“[銅雀臺]”。
銅腥-汉语大词典
銅腥
【1】指铜的臭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相傳云:此塘中有銅神﹐今猶時聞銅聲于水﹐水輒變緑作銅腥﹐魚爲之死。”{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三代}古銅竝無腥氣﹐惟新出土尚帶土氣﹐久則否﹐若僞作者﹐熱摩手心以擦之﹐銅腥觸鼻可畏。”
銅池-汉语大词典
銅池
【1】铜制棺饰。{南朝} {齐}{王融}《皇太子哀策》:“繡幕啓塗﹐銅池從殯。”【2】檐下承接雨水的铜槽。《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莖産於{函德殿}銅池中。”{颜师古}注:“銅池﹐承霤是也﹐以銅爲之。”{明}{冯时可}《月赋》:“金埒銅池﹐擷芳矚麗。”{南朝} {陈}{徐陵}《劝进元帝表》:“芝房感德﹐咸出銅池。”
銅圍鐵馬-汉语大词典
銅圍鐵馬
【1】比喻坚固的阵势。{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南美洲之加里波的》:“又加以{里阿格蘭}﹑{烏嘉伊}兩度助戰﹐奔突飄忽於銅圍鐵馬之中﹐爲{意大利}國民一天然之陸軍學校。”
銅鈸-汉语大词典
銅鈸
亦作“[銅拔]”【1】打击乐器。铙钹的别名。《隋书·音乐志下》:“{天竺}者﹐起自{張重華}據有{涼州}﹐重四譯來貢男伎……樂器有鳳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銅鼓﹑毛員鼓﹑都曇鼓﹑銅拔﹑貝等九種﹐爲一部。”《通典·乐四》:“銅鈸﹐亦謂之銅盤﹐出西戎及南蠻。其圓數寸﹐隱起如浮漚﹐貫之以韋﹐相擊以和樂也。”《旧唐书·音乐志二》作“銅拔”。
銅靛-汉语大词典
銅靛
【1】即铜蓝。参见“[銅藍]”。
銅印-汉语大词典
銅印
【1】铜制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阶。{汉}代禄六百石以上佩之﹐{南朝}诸州刺史多用铜印﹐{唐}诸司﹑{宋}六部以下用铜印﹐{清}府﹑州﹑县皆用铜印。《宋史·舆服志六》:“印制。兩{漢}以後﹐人臣有金印﹑銀印﹑銅印。{唐}制﹐諸司皆用銅印﹐{宋}因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銅印墨綬。”{唐}{李颀}《送崔婴赴汉阳》诗:“纔年三十佩銅印﹐知爾弦歌{漢水}清。”
銅活-汉语大词典
銅活
【1】建筑物或器物上各种铜制的物件。【2】制造和修理铜制物件的工作。
銅尺-汉语大词典
銅尺
【1】铜制的律尺。古代用以量较乐器﹐又可依以为准﹐铸铜律吕以调声韵。{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故{阮咸}譏其離聲﹐後人驗其銅尺。”{詹鍈}义证引{李曰刚}《<文心雕龙>斟诠》:“銅尺﹐銅鑄之尺﹐用以量較古樂器﹐又可依古尺爲准﹐鑄銅律吕以調聲韻。”《晋书·律历志上》:“{始平}掘地得古銅尺﹐歲久欲腐。”《隋书·律历志上》:“一{周}尺:《漢志》{王莽}時{劉歆}銅斛尺。{後漢}{建武}銅尺。{晉}{泰始}十年{荀勗}律尺﹐爲{晉}前尺。{祖冲之}所傳銅尺。”
銅角-汉语大词典
銅角
【1】军中乐器名。铜制喇叭。上下二截﹐形如竹筒﹐故俗称号筒。《旧唐书·音乐志二》:“{西戎}有吹金者﹐銅角是也。長二尺﹐形如牛角。”{元}{张翥}《後出军》诗之四:“嗚嗚吹銅角﹐來來齊唱歌。”
銅符-汉语大词典
銅符
【1】铜制的封门板。{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如不幸病故﹐則各有送終内官﹐啓銅符出{北安門}。”【2】见“銅虎符”。【3】见“銅魚符”。【4】道士所用的符契之类的法物。《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我只問你取金丹寳鑑﹐銅符鐵券并靈章等事。你若獻我﹐萬事皆休。”
銅貝-汉语大词典
銅貝
【1】{中国}古代的一种铜质货币。起于{西周}。流通于{战国}时期{楚国}的蚁鼻钱﹐可能是它的一种高级形态。{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古代的原始货币是用介类的﹐我国货币的历史是由真贝而珧贝而铜贝(所谓蚁鼻钱)﹐而成为以后的铅刀﹑铁钱等。”
銅鐎-汉语大词典
銅鐎
亦作“[銅焦]”【1】铜制的盆形炊器﹐下有三足﹐附长柄﹐多用于温羹。或说即刁斗。古代军中用以炊饭﹑巡更。盛行于{汉}{晋}。{明}{冯时可}《月赋》:“秋入銅鐎﹐寒侵犀札。”{唐}{骆宾王}《荡子从军赋》:“鐵騎朝常警﹐銅焦夜不鳴。”{陈熙晋}注引{孟康}曰:“以銅作鐎器﹐受一斗﹐晝炊飯食﹐夜擊持行﹐名曰刁斗。”
銅馬祠-汉语大词典
銅馬祠
【1】即{汉光武帝}{刘秀}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漳水}〕又逕{銅馬祠}車﹐{漢}{光武廟}﹐{更始}三年秋﹐{光武}追{銅馬}於{館陶}﹐大破之……故{關西}號{世祖}曰{銅馬帝}也﹐祠取名焉。”
銅陛-汉语大词典
銅陛
【1】用铜套覆的台阶。{南朝} {梁}{何子朗}《学谢体诗》:“桂臺清露拂﹐銅陛落花沾。”
銅爵妓-汉语大词典
銅爵妓
【1】见“銅雀妓”。
銅扣-汉语大词典
銅扣
【1】铜元﹔铜钱。{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一章:“一集头千万﹐还嫌少!我们呢?一个铜扣子未见。”{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六章:“区里一个铜扣也拿不出来﹐有啥屌办法。”
銅城鐵壁-汉语大词典
銅城鐵壁
【1】见“銅牆鐵壁”。
銅律-汉语大词典
銅律
【1】铜制的定音﹑候气的仪器。《新唐书·礼乐志十一》:“{文收}既定樂﹐復鑄銅律三百六十﹑銅斛二﹑銅秤二﹑銅甌十四﹑秤尺一。”{前蜀}{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纔驚素節移銅律﹐又見玄冥變玉籤。”
銅聲-汉语大词典
銅聲
【1】比喻遒劲的笔力。{明}{徐渭}《女状元》第四出:“誰似你銅聲欵識﹐鐵屈珊瑚﹐几撇斜披薤。”【2】敲击铜而发出的声响。引申指洪亮的声音。{唐}{李贺}《马诗》之四:“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王琦}汇解:“銅聲﹐謂馬骨堅勁﹐有如銅鐵﹐故其聲亦帶銅聲也。”{元}{冯奖翁}《金马门赋》:“敲銅聲於駿骨﹐撼削鐵於霜蹄。”
銅虎符-汉语大词典
銅虎符
【1】{汉}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唐}{岑参}《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诗:“手把銅虎符﹐身總丈人師。”亦省作“[銅符]”﹑“[銅虎]”。《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遂授{澄}節﹑銅虎﹑竹使符﹐御仗左右﹐仍行{恒州}事。”{唐}{王勃}《乾元殿颂序》:“易簡成功﹐偃銅符於鶴仗。”《史记·孝文本纪》:“九月﹐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裴駰}集解引{应劭}曰:“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聽受之。”{司马贞}索隐:“《漢舊儀》:銅虎符發兵﹐長六寸……《古今注》云‘銅虎符銀錯書之’。{張晏}云‘銅﹐取其同心也’。”{清}{陈维崧}《百字令·送钮书城之任项城》词:“綬染紅桃﹐符分銅虎﹐差足云豪耳。”
銅羽-汉语大词典
銅羽
【1】即铜乌。{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銅羽應風迴﹐金莖承露起。”{陈熙晋}笺注:“{郭延生}《述征記》曰:{長安}宫南有靈臺﹐高十五仞﹐上有渾儀﹐{張衡}所制。又有相風銅烏﹐遇風乃動。一曰:{長安}靈臺﹐上有相風靈臺﹐千里風至﹐此烏乃動。”
銅鼓-汉语大词典
銅鼓
【1】现代铜管乐队配置的打击乐器。铜身皮面。俗称“洋鼓”。{茅盾}《子夜》一:“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却只有那炒豆似的铜鼓声最分明。”【2】铜身铜面的鼓和铜身皮面的鼓的总称。形制多种﹐用法各异。{商}至{春秋}铜鼓。有两种﹕一种是横置的两面鼓﹐鼓面为素面或铸成类似鳄鱼皮的花纹﹐鼓身上部铸瓷枕形或铸双鸟﹐是{商}代器。另一种是筒状的一面鼓﹐底中空﹐全身饰蟠虺纹﹐是{春秋}时代的{秦}器。【3】西域打击乐器。《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天竺伎》﹐有銅鼓﹑羯鼓﹑都曇鼓﹑毛員鼓。”【4】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俗称“諸葛鼓”。筒状﹐底中空。鼓面光体有角﹔有的鼓面上铸出日光﹑青蛙﹑牛﹑马等形象﹐鼓身全部饰有几何形和人与动物的写生图像。今为{僮}﹑{布依}﹑{傣}﹑{侗}﹑{水}﹑{苗}﹑{瑶}等族民间珍藏﹐是节日和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乐器。《後汉书·马援传》:“{援}好騎﹐善别名馬﹐於{交趾}得{駱越}銅鼓﹐乃鑄爲馬式。”{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銅鼓﹐古蠻人所用。南邊土中時有掘得者﹐相傳爲{馬伏波}所遺﹐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滿鼓皆細花紋﹐極工緻。四角有小蟾蜍。兩人舁行﹐以手拊之﹐聲全似鞞鼓。”
銅頭鐵額-汉语大词典
銅頭鐵額
【1】形容异常勇猛强悍﹐刀枪不入。{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軒轅}之初立也﹐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銅頭鐵額。”{巴金}《旅途通讯·广州在轰炸中》:“住在这里毎个人都有被炸死的机会﹐没有谁能做一个铜头铁臂的人。”《海内十洲记·聚窟洲》:“及有獅子辟邪鑿齒天鹿﹐長牙銅頭鐵額之獸。”《太平广记》卷七六引{唐}{卢□}《逸史·安禄山术士》:“公有陰兵五百人﹐皆銅頭鐵額﹐常在左右﹐何得畏{李相公}。”亦作“[銅頭鐵臂]”。
銅鞮曲-汉语大词典
銅鞮曲
【1】即《白铜鞮歌》。也称《襄阳蹋铜蹄》。乐府清商曲名。《隋书·音乐志上》:“初{武帝}之在{雍鎮}﹐有童謡云:‘{襄陽}白銅蹄﹐反縛{揚州}兒。’識者言﹐白銅蹄謂馬也。白﹐金色也。及義師之興﹐實以鐵騎﹐{揚州}之士﹐皆面縛﹐果如謡言。故即位之後﹐更造新聲﹐帝自爲之詞三曲﹐又令{沈約}爲三曲﹐以被絃管。”{宋}{梅尧臣}《送周谏议知襄阳》诗:“里兒尚唱《銅鞮曲》﹐耆舊争隨畫鹿車。”
銅錘-汉语大词典
銅錘
【1】铜制的锤。多用于装备机械。【2】见“銅錘花臉”。
銅花-汉语大词典
銅花
【1】铜屑。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赤铜》。【2】亦作“[銅華]”。铜锈﹔铜绿。{唐}{李贺}《长平箭头歌》:“漆灰骨末丹水砂﹐凄凄古血生銅花。”{宋}{张元幹}《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謾暗澀﹐銅華塵土。”{宋}{梅尧臣}《寄题知仪州太保蒲中书斋》诗:“朝聞鳴鷄夕聞鵶﹐眼昏秋匣生銅花。”
銅生斯-汉语大词典
銅生斯
【1】即铜四开。{徐珂}《清稗类钞·方言·上海方言》:“銅生斯﹐即銅四開也﹐其源出於英文之Cent﹐即一分也﹐值一分之銅幣也。”
銅鈔-汉语大词典
銅鈔
【1】铜铸钱币。{清}{王瑬}《钞币议》:“生員{蔣臣}奏行銅鈔﹐帝意欲用紙鈔。”
銅盤重肉-汉语大词典
銅盤重肉
【1】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引申指特殊恩宠。{唐}{黄滔}《祭南海南平王文》:“雖瓊樹之未親﹐若銅盤之已接。”《北齐书·杨愔传》:“{楊愔}﹐字{遵彦}……學庭前有柰樹﹐實落地﹐羣兒咸争之﹐{愔}頽然獨坐。其季父{暐}適入學館﹐見之大用嗟異﹐顧謂賓客曰:‘此兒恬裕﹐有我家風。’宅内有茂竹﹐遂爲{愔}於林邊别茸一室﹐命獨處其中﹐常以銅盤具盛饌以飯之。因以督厲諸子曰:‘汝輩但如{遵彦}謹慎﹐自得竹林别室﹐銅盤重肉之食。’”{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佚事》:“此余家賢宅相﹐有{北齊}{楊遵彦}之風﹐真足消受竹林别室﹐銅盤重肉者也。”亦省作“[銅盤]”。
銅臺瓦-汉语大词典
銅臺瓦
【1】见“銅雀瓦”。
銅子-汉语大词典
銅子
【1】铜元。{柔石}《人间杂记·偷果子的小孩》:“这水果摊的女主人已经允许我的还价﹐三十二枚铜子卖给我。”{叶圣陶}《四三集·一个练习生》:“这种工作的代价是三十九个铜子一千﹐她每天至多糊两千。”{王西彦}《古城的忧郁·蹂躏》:“他很想在这时告诉爸爸﹐那个老洋车夫摸遍了李子沙果却不肯化一个铜子儿的事情。”
銅狄-汉语大词典
銅狄
【1】《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記{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于{臨洮}……是歲{始皇}初并六國﹐反喜以爲瑞﹐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后因称“銅人”为“銅狄”。{郁达夫}《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頤觴咏日﹐重摩銅狄話滄桑。”{唐}{王勃}《乾元殿颂序》:“銅狄分形﹐肅嚴扃於左序。”{金}{刘迎}《赠人》诗:“{蓬萊}咫尺三萬里﹐銅狄因循五百年。”
銅瑁-汉语大词典
銅瑁
【1】饰金的玉瓒。天子朝会所用的礼器。《书·顾命》:“太保承介圭﹐上宗奉銅瑁﹐由阼階隮。”{孙星衍}疏:“銅即金也。《白虎通·考黜篇》云:‘圭瓚秬鬯﹐宗廟之盛禮。玉以象德﹐金以配情。芬香條鬯﹐以通神靈。玉飾其本﹐君子之性。金飾其中﹐君子之道。君子有黄中通理之道美素德。金者﹐精和之至也;玉者﹐德美之至也;鬯者﹐芬芳之至也。君子有玉瓚秬鬯者﹐以配通德也﹐其至矣。’是銅即因玉瓚之飾金爲名也。”一本作“同瑁”。【2】借指王位。{章炳麟}《訄书·原人》:“異種者﹐雖傳銅瑁至於萬億世﹐而不得撫有其民。”
銅盆鐵帚-汉语大词典
銅盆鐵帚
【1】犹言钉对钉﹑铁对铁。比喻两强相辅﹐正好相配。《水浒传》第一〇四回:“{三娘}的八字﹐十分旺夫﹐適才曾合過來﹐銅盆鐵帚﹐正是一對好夫妻。”
銅絲-汉语大词典
銅絲
【1】用铜拉制成的线状成品。电机线圈﹑工业用筛等多用铜丝制成。{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小学生时代》:“用两根不太粗也不太细的铜丝相绞﹐使两股成为一股。”【2】用铜丝绞制的缆绳。{宋}{梅尧臣}《依韵和达观师山中见寄》:“銅絲緊轉轆轤響﹐絡緯秋老號西風。”
銅山西崩, 洛鐘東應-汉语大词典
銅山西崩, 洛鐘東應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問{遠公}﹕‘《易》以何爲體?’答曰﹕‘《易》以感爲體。’{殷}曰﹕‘銅山西崩﹐靈鐘東應﹐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時﹐{未央宫}前殿鐘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詔問太史待詔{王朔}﹐{牂言恐有兵氣。更問{東方朔}﹐{朔}曰﹕‘臣聞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鳴。《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應在後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書言山崩﹐延袤二十餘里。”后以“銅山西崩﹐洛鐘東應”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此義易明﹐銅山西崩﹐{洛}鐘東應﹐不以遠而阻也。”{唐弢}《侧面》:“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一唱一和﹐互相支持。”{梁启超}《新民说》十六:“此中消息﹐殆如銅山西崩﹐{洛}鐘東應。感召之機﹐銖黍靡忒。”
銅雀-汉语大词典
銅雀
【1】铜制的鸟雀。{南朝} {梁简文帝}《和藉田诗》:“鳐魚顯嘉瑞﹐銅雀應豐年。”《三辅黄图·建章宫》:“古歌云:‘{長安}城西有雙闕﹐上有雙銅雀﹐一鳴五穀成﹐再鳴五穀熟。’”【2】指{铜雀台}。{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蒋珊渔残稿》:“淚盡英雄公一笑﹐{魏}家{銅雀}{晉}{銅駝}。”{南朝} {陈}{张正见}《铜雀台》诗:“淒涼{銅雀}晩﹐摇落墓田通。”{唐}{杜牧}《赤壁》诗:“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3】亦作“[銅爵]”。传说中的{秦始皇}名马名。{晋}{崔豹}《古今注·鸟兽》:“{秦始皇}有七名馬:追風﹑白兔﹑躡景﹑犇電﹑飛翮﹑銅爵﹑神鳧。”{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秦始皇马》:“有七名馬……六曰銅雀。”
銅儀-汉语大词典
銅儀
【1】指铜制的候风地动仪。《後汉书·天文志上》“以顯天戒”{刘昭}注引{汉}{蔡邕}《表志》:“言天體者有三家……唯《渾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臺銅儀﹐則其法也。立八尺圓體之度﹐而具天地之象﹐以正黄道﹐以察發歛﹐以行日月﹐以步五緯。”《後汉书·顺帝纪》:“〔{陽嘉}元年〕秋七月﹐史官始作候風地動銅儀。”{李贤}注:“時{張衡}爲太史令﹐作之。”
銅打鐵鑄-汉语大词典
銅打鐵鑄
【1】形容非常牢靠﹑稳固。{张恨水}《啼笑因缘》第七回:“现在只要你把书念的好好儿的﹐让大爷乐了﹐你的终身大事那就是铜打铁铸的了。”
銅户-汉语大词典
銅户
【1】制造铜器的家庭作坊。《宋史·食货志下二》:“{麻潭}{鵝羊山}﹐銅户數百餘家﹐錢之不壞於器物者無幾。”
銅柯-汉语大词典
銅柯
【1】刚劲﹑苍郁的树枝。{元}{宋旡}《西湖酒家壁画枯木》诗:“鐵榦銅柯嗅不香﹐蒼雲玄煙潤將滴。”{傅尃}《六朝柏》诗:“南麓森然見雙柏﹐銅柯石幹凌神霄。”
銅筋鐵骨-汉语大词典
銅筋鐵骨
【1】形容人的身体十分壮实强健。《花月痕》第四回:“毋論{回}民不是銅筋鐵肋﹐試想草枯水涸﹐人馬如何走得去呢?”{明}{宋濂}《秦士录》:“{弼}({鄧弼})環視四體﹐歎曰:‘天生一具銅觔鐵肋。’”{鲁迅}《徬徨·孤独者》:“仗着逐渐打熬成功的铜筋铁骨﹐面黄肌瘦地从早办公一直到夜。”亦作“[銅觔鐵肋]”﹑“[銅筋鐵肋]”。{元}{杨暹}《西游记》第二本第九出:“我盜了{太上老君}煉就金丹﹐九轉煉得銅筋鐵骨﹐火眼金睛。”《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銅筋鐵骨的好漢﹐到此也膽喪魂驚。”
銅器時代-汉语大词典
銅器時代
【1】考古学所指的介于最早的石器时代和较晩的铁器时代之间的一个时代。在{中国}有三种习惯用法﹕一指红铜时代﹐一指青铜时代﹐一指为红铜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总称。据文献记载﹐{中国}远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铸造铜器﹐推动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很大发展。
銅板-汉语大词典
銅板
【1】铜制的演唱快书等打拍子用的板状器具。【2】铜制板材。《清会典·户部·钱法》:“又奏准購定{東洋}十足銅板一百萬斤﹐九九五成銅甎一百五十萬斤。”【3】铜元。{洪深}《香稻米》第二幕:“{卜老板}只肯出到一元九角一担﹐一个铜板不肯再添。”{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大帐簿》:“共和厅里的一壶茶要两角钱﹐看一看狮子要二十个铜板。”【4】铜版。《文献通考·钱币二》:“令都茶場會子庫將第四界銅板﹐接續印造會子二百萬。”
銅華-汉语大词典
銅華
【1】见“銅花”。
銅拔-汉语大词典
銅拔
【1】见“銅鈸”。
銅匱-汉语大词典
銅匱
【1】铜制的柜。《汉书·王莽传上》:“見{莽}居攝﹐即作銅匱﹐爲兩檢﹐署其一曰‘天帝行璽金匱圖’﹐其一署曰‘赤帝行璽某傳予黄帝金策書’。”
銅焦-汉语大词典
銅焦
【1】见“銅鐎”。
銅馬軍-汉语大词典
銅馬軍
【1】{新莽}末年{河北}的农民起义军。当时{河北}起义军有{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共数百万人﹐各自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其中以{铜马}军为最强大﹐领袖有{东山荒秃}﹑{上淮況}等。公元24年起义军被{刘秀}陆续击破﹐{铜马}部众多被收编。后来{铜马}﹑{青犊}﹑{尤来}馀众共立{孙登}为帝。不久失败。
銅盞-汉语大词典
銅盞
【1】铜制的杯盏。{鲁迅}《彷徨·示众》:“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
銅籌-汉语大词典
銅籌
【1】古代报时示警用的铜制更签。{明}{陈子龙}《长安夜归曲》:“銅籌傳警宫門下﹐落日驚鴉兩不知。”
銅鑄鐵澆-汉语大词典
銅鑄鐵澆
【1】见“銅澆鐵鑄”。
銅丸-汉语大词典
銅丸
【1】比喻清圆的诗句。{宋}{孔平仲}《孔氏谈苑·作诗贵圆熟》:“{謝朓}云:‘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故{東坡}云:‘中有清圓句﹐銅丸飛柘彈。’蓋詩貴圓熟也。”【2】铜制小球。《汉书·史丹传》﹕“{建昭}之間﹐{元帝}被疾﹐不親政事﹐留好音樂。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臨軒檻上﹐隤銅丸以擿鼓﹐聲中嚴鼓之節。後宫及左右習知音者莫能爲。”后用为深谙音律﹐乐技极精之典。{宋}{贺铸}《浣溪沙》词:“叠鼓新歌百樣嬌﹐銅丸玉腕促《雲謡》。”
銅唇鐵舌-汉语大词典
銅唇鐵舌
【1】比喻雄辩的口才。《水浒传》第三三回:“不得賢弟自來力救﹐便有銅唇鐵舌﹐也和他分辯不得。”
銅駝巷-汉语大词典
銅駝巷
【1】即{铜驼街}。{元}{张可久}《朝天子·闺情》:“{銅駝巷}裏玉驄嘶﹐夜半歸來醉。”
銅牆-汉语大词典
銅牆
【1】泛指牢不可破的墙类阻碍物。《花月痕》第四八回:“原來這陣要先破左右兩翼﹐左翼是個銅牆﹐右翼是個鐵壁。”【2】神话中所谓铜制的墙。语本《神异经·中荒经》﹕“{西南裔}外{老壽山}﹐以黄銅爲牆。”{宋}{林逋}《寄玉梁施道士》诗:“真景截波鐵柱﹐怪書披月看銅牆。”{唐}{陆龟蒙}《四明山诗序》:“雖銅牆鬼炊﹐虎獄劍餌﹐無不窺也。”
銅門-汉语大词典
銅門
【1】指{金门}﹐{金马门}。{唐}{杨炯}《和郑校讐内省眺瞩思乡怀友》:“{銅門}初下辟﹐{石舘}始沉研。”
銅牆鐵壁-汉语大词典
銅牆鐵壁
【1】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再生缘》第六回:“隱身符﹐暗藏魚尾金冠内﹐那怕銅墻鐵壁中。”{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民間之作寨堡者﹐亦飭令彷效爲之﹐處之銅城鐵壁矣。”《水浒传》第四八回:“{宋江}自引了前部人馬﹐轉過{獨龍崗}後面來。看{祝家莊}時﹐後面都是銅牆鐵壁﹐把得嚴整。”亦作“[銅城鐵壁]”﹑銅墻鐵壁]”。{元}{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孩兒此一去﹐隨他銅牆鐵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銅齊-汉语大词典
銅齊
【1】指铜在合金中的剂量﹑比例。齊﹐后通作“劑”。{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當鑄鍾時﹐乃私賂鑄匠﹐使減其銅齊﹐而聲稍清﹐歌乃叶而成聲。”
銅身-汉语大词典
銅身
【1】犹铜像。铜铸的像。{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曲江}有二奇:{張相國}以鐵鑄﹐{六祖禪師}以銅鑄。俗語云:‘鐵胎相公﹐銅身{六祖}。’”
銅印池-汉语大词典
銅印池
【1】铜制的装有印泥﹑印色的盒子。{明}{沈榜}《宛署杂记·经费下》:“銅印池一個﹐價一錢。”
銅獸符-汉语大词典
銅獸符
【1】即铜虎符。{唐}人避{唐高祖}之祖{李虎}讳﹐改“虎”为“兽”。《隋书·高祖纪下》:“冬十月丁未﹐頒銅獸符於驃騎﹑車騎府。”《通典·职官十三》:“{梁}封爵亦如{晉}{宋}之制……諸公侯皆假銅獸符﹑竹使符第一至第五。”亦省作“[銅獸]”。{唐}{柳宗元}《代裴中丞谢讨黄少卿贼表》:“靈旗斜指﹐銅獸俯臨。”
銅槃-汉语大词典
銅槃
【1】见“銅盤”。
銅面具-汉语大词典
銅面具
【1】古代将士出征时常戴之以作防护和威慑敌人的铜制面具。{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勇習{韓瓶}﹐鐵浮屠林﹐立於重關﹐銅面具風。”《宋史·狄青传》:“臨敵被髮﹑帶銅面具。”{清}{贝青乔}《咄咄吟》:“漫説{狄}家銅面具﹐良宵飛騎奪{昆侖}。”亦省称“[銅面]”。
銅魚符-汉语大词典
銅魚符
【1】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後周}{世宗}{显德}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銅魚符”﹑“銅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唐}{白居易}《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銅符抛不得﹐瓊樹見無因。”{宋}{程大昌}《演繁露·罢太守铜鱼》:“{唐}制﹐太守交事皆合銅魚爲信﹐{周玄宗}{顯德}六年以除州自有制書﹐罷銅魚不用。”{清}{姚鼐}《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銅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門前。”《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國有大事﹐則出納符節﹐辨其左右之異﹐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銅魚符﹐所以起軍旅﹐易守長。”《说郛》卷二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又以鯉魚爲符瑞﹐遂爲銅魚符珮之。”亦省作“[銅符]”﹑“[銅魚]”。《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銅魚符。”{唐}{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诗:“使君四十四﹐兩佩左銅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