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銖

銖(銖)是什么意思

  • 一銖-汉语大词典

    一銖

    【1】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商君书·定分》:“雖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銖。”{汉}{刘向}《说苑·辨物》:“十六黍爲一豆﹐六豆爲一銖﹐二十四銖爲一兩﹐十六兩爲一斤。”【2】喻轻微。{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诗:“重士過三哺﹐輕才抵一銖。”{宋}{陆游}《夜坐求酒诗》:“清笳嫋嫋已三弄﹐殘火熒熒纔一銖。”

  • 二銖錢-汉语大词典

    二銖錢

    【1】古代货币的一种。重量为两铢,故名。《宋书·前废帝纪》:“〔{永光}元年二月〕鑄二銖錢。”

  • 三銖錢-汉语大词典

    三銖錢

    【1】{汉}代铜币名。铸于{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銖”二字,故名。{建元}五年停铸。《史记·平準书》:“令縣官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文如其重。”《汉书·食货志下》:“有司言三銖錢輕﹐輕錢易作姦詐﹐乃更請郡國鑄五銖錢。”

  • 五銖-汉语大词典

    五銖

    【1】即五銖钱。《後汉书·公孙述传》:“{蜀}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銖當復。’”{清}{顾炎武}《钱法论》:“{漢}承{秦}半兩﹐已爲莢錢﹐爲四銖﹐爲三銖﹐爲五銖﹐爲赤仄﹐爲三官。”【2】见“五銖衣”。

  • 五銖錢-汉语大词典

    五銖錢

    【1】钱币名。{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重五铢,上篆“五銖”二字。自{汉}历{魏}﹑{晋}﹑{六朝}至{隋}皆续有铸造,惟形制大小不一。{唐}{武德}四年废。《史记·平準书》:“有司言三銖錢輕﹐易姦詐﹐乃更請諸郡國鑄五銖錢﹐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鎔焉。”《晋书·食货志》:“於是復鑄五銖錢﹐天下以爲便。”{唐}{梁铉}《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诗:“燈攢九華扇﹐帳撒五銖錢。”

  • 五銖衣-汉语大词典

    五銖衣

    亦称“[五銑衣]”亦称“[五銖服]”【1】传说古代神仙穿的一种衣服,轻而薄。{唐}{谷神子}《博异志·岑文本》:“〔{文本}〕又問曰:‘衣服皆輕細﹐何土所出’對曰:‘此是上清五銖服。’”{唐}{李商隐}《圣女祠》诗:“無質易迷三里霧﹐不寒長著五銖衣。”{明}{邵璨}《香囊记·祈祷》:“貧道身微賤﹐……不着五銑衣﹐身披一幅絹。”{清}{赵翼}《美人风筝》诗:“五銖衣薄太風流﹐細骨輕驅稱遠游。”亦省作“[五銖]”。{唐}{李涉}《寄荆娘写真》诗:“五銖香帔結同心﹐三寸紅牋替傳語。”{清}{陈维崧}《霓裳中序第一·咏水仙花》词:“看盡人間﹐多少蜂蝶﹐五銖寒到骨。”

  • 五銖服-汉语大词典

    五銖服

    【1】见“五銖衣”。

  • 九銖-汉语大词典

    九銖

    【1】{新莽}时的钱币名。又称“壯錢”。直径一寸,重九铢,值四十文。见《汉书·食貨志下》。

  • 直百五銖-汉语大词典

    直百五銖

    【1】{三国}时,{蜀}{刘备}所铸货币的一种。与直百钱价值相等。{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二章第一节:“{刘蜀}有两种直百钱;第一种是直百五铢﹐这大概就是{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攻入成都时所铸的。初铸很厚重﹐每枚在八公分以上﹐后来渐薄。”《隋书·食货志》:“百姓或私以古錢交易﹐有直百五銖﹐五銖。”

  • 以銖稱鎰-汉语大词典

    以銖稱鎰

    【1】用銖同鎰相比,表示力量极不相称,处于绝对劣势。《孙子·形》:“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王晳}注:“言銖﹑鎰者﹐以明輕重之至也。”{张预}注:“二十兩爲鎰﹐二十四銖爲兩。此言有制之兵對無制之兵﹐輕重不侔也。”

  • 以銖程鎰-汉语大词典

    以銖程鎰

    【1】用铢同镒作比较,表示很不相称。{明}{姚士麟}《见只编》卷上:“{陳水南}臬憲嘗以{南唐}{李昪}宜繼{唐}後﹐遂改{馬令}《南唐書》爲《唐餘紀傳》﹐此猶{蕭常}以《三國·蜀志》爲《續後漢書》也。然{昭烈}世係甚明﹐猶覺以銖程鎰……{昪}本{安吉}砦將{潘}某之子﹐{昪}姓實{潘}也。{水南}特以五季篡祚短促﹐不足繼統﹐不若{南唐}聲名文物雄擅{江}左﹐不媿{唐}後耳。”

  • 以鎰稱銖-汉语大词典

    以鎰稱銖

    【1】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孙子·形》:“勝兵若以鎰稱銖。”

  • 八銖錢-汉语大词典

    八銖錢

    【1】古币名。《汉书·高后纪》:“行八銖錢。”{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本{秦}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即八銖也。{漢}以其太重﹐更鑄莢錢﹐今民間名榆錢﹐是也。民患其太輕﹐至是復行八銖錢。”

  • 六銖錢-汉语大词典

    六銖錢

    【1】{南朝}{陈宣帝}所铸货币名。《陈书·宣帝纪》:“〔{太建}十一年〕秋七月辛卯﹐初用大貨六銖錢。”

  • 六銖紗-汉语大词典

    六銖紗

    【1】指六铢衣。《剪灯馀话·凤尾草记》:“素質白攢千瓣玉﹐香肌紅透六銖紗。”

  • 六銖衣-汉语大词典

    六銖衣

    【1】佛经称{忉利天}衣重六铢﹐谓其轻而薄。见《长阿含经·世纪经·忉利天品》。后称佛﹑仙之衣为“六銖衣”。{唐}{宋之问}《奉和幸大荐福寺》诗:“欲知皇刼遠﹐初拂六銖衣。”{唐}{顾况}《归阳萧寺》诗:“身披六銖衣﹐億刧爲大仙。”{前蜀}{韦庄}《送福州王先輩南归》诗:“八韻賦吟{梁苑}雪﹐六銖衣惹{杏園}風。名標玉籍仙壇上﹐家寄{閩山}畫障中。”【2】常借指妇女所着轻薄的纱衣。{宋}{周邦彦}《鹊桥仙》词:“晩涼拜月﹐六銖衣動﹐應被{姮娥}認得。”{清}{俞兆晟}《吴宫曲》:“自裁白紵六銖衣﹐回雪流風侍君側。”

  • 六銖-汉语大词典

    六銖

    【1】四分之一两。铢﹐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南史·张畅传》:“此諸鹽各有所宜:白鹽是{魏}主所食;黑者療腹脹氣懣﹐細刮取六銖﹐以酒服之。”【2】古钱币名。详“六銖錢”。【3】指六铢衣。{唐}{谷神子}《博异志·岑文本》:“〔{岑文本}〕又問曰:‘比聞六銖者天人衣﹐何五銖之異?’〔{上清童子}〕對曰:‘尤細者則五銖也。’”{宋}{叶適}《和李参政》:“傳觀弓力異常鈞﹐衣我六銖羞問。”{金}{元好问}《隐秀君山水为范庭玉赋》诗:“萬壑風煙入座寒﹐六銖仙帔想驂鸞。”{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廿四橋邊載野航﹐六銖縹緲浣紅妝。”

  • 分銖-汉语大词典

    分銖

    【1】一分一铢。《後汉书·方术传·华佗》:“精於方藥﹐處齊不過數種﹐心識分銖﹐不假稱量。”【2】古代弓上测定射箭远近的标志。《文选·潘岳<射雉赋>》:“於是筭分銖﹐商遠邇﹐揆懸刀﹐騁絶技。”{徐爰}注:“分銖﹐弩牙後刻畫定矢所至遠近之處也。”【3】形容极少。《史记·大宛列传》:“其人皆深眼﹐多鬚﹐善市賈﹐争分銖。”{唐}{沈亚之}《上使主第三书》:“{亞之}幸蒙過意﹐提在賓階﹐雖無分銖之能以事萬一﹐然誓將鞭勵﹐孱謹以效終身。”{晋}{张华}《博物志》卷八:“人有數婦﹐暴面於道﹐尋道争分銖﹐以給其夫輿馬衣資。”

  • 寸量銖稱-汉语大词典

    寸量銖稱

    【1】喻极细小之事亦必计较。{宋}{苏洵}《史论下》:“又欲寸量銖稱以摘其失﹐則煩不可舉。”

  • 寸積銖累-汉语大词典

    寸積銖累

    【1】点滴积累。{宋}{李纲}《与右丞相条具事宜札子》:“於中米尤可惜。去歲初到﹐升百三十;秋得一稔﹐升十數文。寸積銖累﹐以及此數﹐若不妄散﹐以陳易新﹐可以常爲{洪州}之根本﹐非細事也。”

  • 四銖-汉语大词典

    四銖

    【1】见“四銖錢”。

  • 四銖錢-汉语大词典

    四銖錢

    【1】{中国}古钱币名。亦省称“[四銖]”。{南朝}{宋}币。《宋书·文帝纪》:“〔{元嘉}七年十月〕戊午﹐立錢署﹐鑄四銖錢。”《南史·颜竣传》:“{元嘉}中鑄四銖錢……及{孝武}即位﹐又鑄{孝建}四銖。”【2】{中国}古钱币名。亦省称“[四銖]”。{汉}币。《史记·平準书》:“至{孝文}時﹐莢錢益多﹐輕﹐乃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令民縱得自鑄錢。”

  • 星銖-汉语大词典

    星銖

    【1】喻指细微之物。《宣和遗事》後集:“〔{金}人〕拘括民户金﹑銀﹑釵﹑釧﹑鐶﹑鈿等﹐星銖無餘。”

  • 毛銖-汉语大词典

    毛銖

    【1】形容极微小的利益。{宋}{洪迈}《容斋五笔·李彦仙守陕》:“〔{李彦仙}〕每拜君賜暨取敵金資﹐悉均之﹐毛銖不入己。”《晋书·隐逸传·祁嘉》:“所得未毛銖﹐所喪如山崖。”

  • 毫銖-汉语大词典

    毫銖

    【1】指极轻微的分量。毫﹑铢均是微小的重量单位。{唐}{沈亚之}《郭常传》:“夫販賈之人﹐細度而狹見﹐終日希售榷買﹐計量於毫銖之間。”旧题{宋}{苏轼}《渔樵闲话录》上编:“今之所談﹐果有毫銖可補於見聞﹐亦足以發也﹐又且何間於野人之論哉!”

  • 租銖-汉语大词典

    租銖

    【1】计其所卖物价﹐依其数量而收税。《汉书·食货志下》:“除其販賣租銖之律。”{颜师古}注:“租銖﹐謂計其所賣物價﹐平其錙銖而收租也。”

  • 積銖累寸-汉语大词典

    積銖累寸

    【1】谓积聚不遗细小。{何刚德}《客座偶谈》卷四:“我寒士就館﹐館穀所入﹐書院膏伙所入﹐今之學堂薪水收入﹐如有盈餘﹐積銖累寸﹐今年買半畝﹐明年買半畝。”

  • 算盡錙銖-汉语大词典

    算盡錙銖

    【1】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谓苛敛钱财。{清}{昭槤}《啸亭续录·吴制府》:“其父爲{西安}駐防﹐家甚富﹐嘗牟利於主算者﹐主算者算盡錙銖﹐其父猶以爲未足。”

  • 輜銖-汉语大词典

    輜銖

    【1】犹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清}{林则徐}《谕洋商责令外商呈缴烟土稿》:“豈知夷人之利﹐皆天朝所予﹐倘一旦上干聖怒﹐絶市閉關﹐彼各國皆無輜銖之利可圖﹐而何有於爾等乎?”《清史稿·世祖纪一》:“設關征税﹐原以譏察奸宄﹐非與商賈較輜銖也。”

  • 計較錙銖-汉语大词典

    計較錙銖

    【1】谓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多還少﹐市井無異。”{清}{郏谈}《卖花船》诗:“遊船妓館尤得利﹐略無計較錙銖意。”

  • 銖-汉语大词典

    “[铢]”的繁体字。《廣韻》市朱切,平虞,禪。【1】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孙子·形》:“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郭化若}注﹕“古代二十四兩为一‘鎰’﹐二十四分之一兩为一‘銖’。”《北齐书·文宣帝纪》:“己丑﹐改鑄新錢﹐文曰‘常平五銖’。”{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夏服》:“紡苧紗……惟破析時﹐窮日之力只得三五銖重。”【2】古代重量以黍为起算物﹐几黍为一铢﹐各家所说不同。(1)百黍为一铢。《礼记·儒行》﹔“雖分國﹐如錙銖。”{孔颖达}疏﹕“十黍爲參﹐十參爲銖﹐二十四銖爲兩。”《国语·周语下》﹕“律度量衡﹐於是乎出”{三国}{吴}{韦昭}注﹕“黄鍾之管容秬黍千二百粒。粒百爲銖。”《汉书·律历志上》﹕“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2)九十六黍为一铢。{汉}{刘向}《说苑·辨物》﹕“十六黍爲一豆﹐六豆爲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3)十黍当一铢。《荀子·富国》﹕“割國之錙銖以賂之﹐則割定而欲無猒。”{杨倞}注﹕“十黍之重爲銖。”(4)一百四十四粟当一铢C《淮南子·天文训》﹕“十二粟而當一分﹐十二分而當一銖﹐十二銖而當半兩。”参阅{清}{程瑶田}《九穀考·铢法起于黍》。【3】五铢钱的省称。《汉书·贡禹传》:“除其租銖之律﹐租税禄賜皆以布帛及穀。”{颜师古}注﹕“租税之法皆依田畝﹐不得雜計百物之銖兩。”黄侃《读<汉书><後汉书>札记·贡禹传》“租銖之律”:“銖即上文所云‘五銖錢’﹐{師古}注謂‘銖兩’﹐非。”【4】比喻精细,微小。{唐}{皮日休}《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悚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叙相得之欢亦迭和之微旨也》诗:“粤從有文字﹐精氣銖於緜。”【5】钝,不锋利。《淮南子·齐俗训》:“其衣致煖而無文﹐其兵戈銖而無刃。”{高诱}注﹕“{楚}人謂刃頓爲銖。”

  • 銖積絲纍-汉语大词典

    銖積絲纍

    同“[銖積寸累]”【1】{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十五》:“是下邑窮鄉銖積絲纍以豪於閭井者之情﹐而奚足爲儉哉?”

  • 銖分-汉语大词典

    銖分

    【1】细致辨别。《辽史·杨绩传》:“陛下銖分邪正﹐升黜分明﹐天下幸甚。”【2】一铢一分。比喻微小。{宋}{李纲}《谢降赐玉束带战袍器甲银绢等表》:“蔑著銖分之效﹐敢當錫予之隆。”【3】比喻微小的事物。{宋}{叶適}《祭韩子师尚书文》:“角寒士之一能﹐取科舉之銖分。”《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下>》“桂枝二麻黄一汤方”集解引{张璐}曰:“詳此方藥品﹐與各半不殊﹐惟銖分稍異﹐而証治攸分。”{宋}{叶適}《上殿札子》:“是以收攬天下之權﹐銖分以上悉總於朝。”

  • 銖銖較量-汉语大词典

    銖銖較量

    【1】谓极精细地计较衡量。{清}{陈确}《原教》:“{荀}﹑{告}﹑{韓}﹑{楊}﹐各是所見﹐銖銖較量﹐可謂愚甚。”

  • 銖兩相稱-汉语大词典

    銖兩相稱

    【1】见“銖兩悉稱”。

  • 銖兩-汉语大词典

    銖兩

    【1】谓分出轻重。喻品评。{唐}{元稹}《唐故中大夫尚书刑部侍郎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考行取友甚峻﹐能銖兩人倫﹐而滔滔者莫見其厚薄。”【2】一铢一两。引申为极轻的分量。{鲁迅}《热风·估<学衡>》:“‘衡’了一顿﹐仅仅‘衡’出了自己的铢两来。”{宋}{王安石}《感事》诗:“鄉鄰銖兩征﹐坐逮空南畝。”《南史·刘悛传》:“時議多以錢貨輕轉少﹐宜更廣鑄﹐重其銖兩﹐以防人姦。”{明}{归有光}《会文序》:“時之論文﹐率以遇不遇加銖兩焉。”《子华子·北宫子仕》:“夫平猶權衡然﹐加銖兩則移矣。”【3】借指微小之物。{唐}{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設不如意﹐亦宜上下銖兩﹐不當如此懸隔。”【4】比喻微小。《明史·佞倖传·陆炳》:“{炳}任豪惡吏爲爪牙﹐悉知民間銖兩奸。”《汉书·晁错传》:“今{秦}之發卒也﹐有萬死之害﹐而亡銖兩之報。”【5】特指极少量的钱财﹑银两。{清}{唐甄}《潜书·更币》:“銀日益少﹐不充世用﹐有千金之産者嘗旬月不見銖兩。”《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連奔走六日﹐並無銖兩﹐一雙空手﹐羞見芳卿。”

  • 銖粒-汉语大词典

    銖粒

    【1】一铢一粒。形容极少的数量。{清}{恽敬}《答董牧唐书》:“一月聞先府君之訃﹐雖官錢官穀﹐銖粒無虧。”

  • 銖絫-汉语大词典

    銖絫

    【1】一铢一絫。比喻微小之物。{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六章三》:“而修辭立誠﹐不能予人以易知而煞爲之説﹐以致銖絫之戾于理。”

  • 銖秒-汉语大词典

    銖秒

    【1】一铢一秒。比喻微小。《新唐书·蒋钦绪传》:“{欽緒}精治道﹐馭吏整嚴﹐雖銖秒罪不貸。”

  • 銖髮-汉语大词典

    銖髮

    【1】一铢一发。比喻微小之物。{宋}{王安石}《答段缝书》:“父在困厄中﹐左右就養無虧行﹐家事銖髮以上皆親之。父亦愛之甚。”

  • 銖寸累積-汉语大词典

    銖寸累積

    【1】见“銖積寸累”。

  • 銖黍-汉语大词典

    銖黍

    【1】一铢一黍。比喻微小之物。{清}{黄宗羲}《郑兰皋先生八十寿序》:“先生泊如恬如﹐而其中之確如者﹐又未嘗少踰乎銖黍。”{梁启超}《新民说》十六:“此中消息﹐殆如{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感召之機﹐銖黍靡成。”{宋}{苏轼}《贫家浄扫地》诗:“德人抱衡石﹐銖黍安可庾。”《明史·丘橓传》:“苞苴或累萬金﹐而贓止坐之銖黍。”

  • 銖積-汉语大词典

    銖積

    【1】犹言一点一滴地积累。{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革陋规》:“每兩三分五分﹐銖積而黍累之。”{清}{黄安涛}《买输服》:“銖積多艱辛﹐乃甘跪獻誣控之家人。”{明}{叶子奇}《草木子·谈薮》:“{杭州}{徑山寺}僧{至慧}﹐銖積既充﹐復欲還俗。”

  • 銖衣-汉语大词典

    銖衣

    【1】传说神仙穿的衣服。重量只有数铢甚至半铢。因用以形容极轻的衣服﹐如舞衫之类。{唐}{贾至}《赠薛瑶英》诗:“舞怯銖衣重﹐笑疑桃臉開。”{辽}{赵长敬}《玉石观音唱和诗》:“燒殘灰刼無凋朽﹐拂盡銖衣任往來。”{清}{钱谦益}《大梁周氏金陵寿燕序》:“兜率之銖衣﹐一百歲而一拂。”

  • 銖寸-汉语大词典

    銖寸

    【1】一铢一寸。比喻微小。{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曾左二相封侯》:“雖前後事隔十年﹐而評量猶不爽銖寸若此﹐此其所以成中興之業歟!”{宋}{欧阳修}《崇文总目叙释·刑法》:“故法家之説﹐務原人情﹐極其真僞﹐必使有司不得銖寸輕重出入。”

  • 銖累寸積-汉语大词典

    銖累寸積

    【1】见“銖積寸累”。

  • 銖施兩較-汉语大词典

    銖施兩較

    【1】谓一铢一两都斤斤计较。形容非常吝啬。{明}{方孝孺}《答许廷植书 》:“其賦於人也﹐銖施兩較﹐不肯多與。”

  • 銖積錙累-汉语大词典

    銖積錙累

    同“[銖積寸累]”【1】{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老儒故善治生……銖積錙累﹐得四十金。”

  • 銖鈍-汉语大词典

    銖鈍

    【1】不锋利。《三国志·吴志·薛综传》:“器械銖鈍﹐犬羊無政﹐往必禽克﹐誠如明詔。”

  • 銖穪寸量-汉语大词典

    銖穪寸量

    【1】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明}{唐顺之}《与王龙溪郎中书》:“以尹之所樂者﹐{堯}{舜}之道也﹐而秪銖穪寸量於一介取予之間﹐若硜硜小人然者﹐何也?”

  • 銖量寸度-汉语大词典

    銖量寸度

    同“[銖穪寸量]”【1】{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八》:“銖量寸度﹐石丈必差﹐操券責償﹐曷以見天地之大哉。”

  • 銖分毫析-汉语大词典

    銖分毫析

    【1】谓细微地分析。《朱子语类》卷八:“學問須嚴密理會﹐銖分毫析。”

  • 銖積寸累-汉语大词典

    銖積寸累

    【1】犹言一点一滴地积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宋}{苏轼}《裙靴铭》:“寒女之絲﹐銖積寸累。”《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三年》:“貨財非經天降﹐皆{世祖}銖累寸積而致之。”{清}{汪婉}《乡饮大宾周翁墓志铭》:“翁削衣縮食﹐銖寸累積﹐以謀復故第。”{清}{薛福成}《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謂自强之道﹐貴於銖積寸累﹐一步不可蹈空﹐一語不可矜張。”{胡適}《谈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上古以至{东周}﹐铢积寸累的结果﹐使{战国}时代呈现一个灿烂的哲学科学的时期。”亦作“[銖累寸積]”﹑“[銖寸累積]”。{清}{朱彝尊}《<群雅集>序》:“顧世之作譜者﹐類從《歸字謡》﹐銖累寸積﹐及于《鶯啼序》而止。”

  • 銖秤-汉语大词典

    銖秤

    【1】{宋}代以铢为最小计量单位的秤。二十四铢为一两。{宋}{{阮逸}{胡瑗}}《皇祐新乐图记·皇祐权衡图》:“以百黍之重爲銖﹐二十四銖爲兩﹐十六兩爲斤。臣{逸}﹑臣{瑗}謹詳《周禮》及歷代至聖朝令文之制﹐定成銖秤一﹐鈞秤一﹐石秤一。”

  • 銖龠-汉语大词典

    銖龠

    【1】一铢一龠。比喻微小之物。{宋}{叶適}《戴佛墓志铭》:“關市調直﹐銖龠必平﹐不平寧棄與。”

  • 銖刀-汉语大词典

    銖刀

    【1】钝刀﹔不锋利的刀。{宋}{叶適}《故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黄公墓志铭》:“揣本齊末﹐廢百舉一﹐較銖刀者﹐夫豈不足!”

  • 銖稱-汉语大词典

    銖稱

    【1】谓极细致地衡量﹑推究。{清}{陈确}《答张考夫书》:“若銖稱而寸較之﹐則{象山}﹑{陽明}之言﹐亦時有偏。”

  • 銖錙-汉语大词典

    銖錙

    【1】一铢一锱。比喻微小。{宋}{曾巩}《馆中祭丁元珍文》:“其蓄鈞石﹐其出銖錙。”

  • 銖兩悉稱-汉语大词典

    銖兩悉稱

    【1】形容两者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茅盾}《大题小解》:“于是指出何者为适如其分﹐銖兩相称﹐何者被强调了非特殊点而忽略了特殊点﹐何者甚至被拉扯成为‘四不像’。”{鲁迅}《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附记》:“我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因为我是人﹐难于上帝似的铢两悉称。”亦作“[銖兩相稱]”。{清}{陈炽}《<盛世危言>序》:“如良醫之治疾﹐大匠之程材﹐所爲條理井然﹐銖兩悉稱﹐積習丕變﹐而民聽不疑者當别有在。”{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律詩對偶﹐固須銖兩悉稱﹐然必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見變化不測。”

  • 銖棉-汉语大词典

    銖棉

    【1】形容极少的棉絮。{叶圣陶}《穷愁》:“兒無狀﹐弗能令阿母温飽。銖棉未辦﹐無計禦寒。”

  • 錙銖不爽-汉语大词典

    錙銖不爽

    【1】犹言分毫不差。{清}{周亮工}《书影》卷八:“條分縷析﹐一一相配﹐而錙銖不爽也。”

  • 錙銖-汉语大词典

    錙銖

    【1】锱和铢。比喻微小的数量。《庄子·达生》:“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唐}{柳宗元}《披沙拣金赋》:“觀其振拔汙塗﹐積以錙銖﹐碎清光而競出﹐耀直質而特殊。”《淮南子·兵略训》:“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則錙銖有餘。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則數倍不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吾無遺債累汝﹐汝亦無父母兄弟掣肘﹐得行己志﹐可勿受錙銖聘金。”【2】比喻微利﹐极少的钱。{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近{婁}東某人詩有‘題無軒冕詩方貴﹐囊絶錙銖手亦香’之句。”{清}{梁章鉅}《归田琐记·曼云先生家传》:“余常謂公平生有數反。家無常物﹐而用財如泥沙﹐不計有無﹐至錙銖之入﹐輒相顧動色﹐不苟取。”{清}{许秋垞}《闻见异辞·一钱致富》:“夫云:‘柰無錙銖何?’女即褪藕覆……并探抹胸帶結上真珠一串﹐曰:‘以此易銀﹐貨殖有資矣。’”

  • 錙銖必較-汉语大词典

    錙銖必較

    【1】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明史·汤开远传》:“事急則鉅萬可捐﹐事平則錙銖必較。”《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况你學業日進﹐發達有時﹐何苦錙銖較量﹐討人便宜怎的。”{夏衍}《论正规化》:“涉及个人﹐则睚眦必报﹐锱铢必较。”亦作“[錙銖較量]”。《镜花缘》第十一回:“些須銀色小事﹐何必錙銖較量。”

  • 錙銖較量-汉语大词典

    錙銖較量

    同“[錙銖必較]”【1】

  • 黍銖-汉语大词典

    黍銖

    【1】比喻微细之处。黍﹑铢均为轻微的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上》曰:“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爲兩。二十四銖爲兩。”{清}{刘大櫆}《祭望溪先生文》:“六經之道﹐雖闢而蕪。惟公治之﹐究其根株﹐如受衡量﹐不溢黍銖。”{清}{方东树}《书<望溪先生集>後》:“後人雖有丹堊之巧爲密麗﹐至於不失黍銖﹐終不如慮始者精神開闔於空虚杳冥之際﹐而與造物相往來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