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銘

銘(銘)是什么意思

  • 九成宫醴泉銘-汉语大词典

    九成宫醴泉銘

    【1】{唐}碑。{唐}{贞观}六年,{太宗}避暑于{陕西}{麟游}{九成宫},得泉而甘,因名{醴泉},敕{魏徵}撰铭﹑{欧阳询}书之以刻石。字体温润峭劲,兼有隶书笔意,为{欧}书中著名碑刻,极为世重。{宋}以来摹刻难以悉数,传世有{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室,今藏{法国}巴黎图书馆。亦省称“九成宫碑”。{清}{顾炎武}《与颜修来手札》:“惟{郃陽}《曹全碑》極佳﹐其他若{麟游}之《九成宫碑》﹑{長武}之《虞恭公碑》俱佳。”

  • 佩銘-汉语大词典

    佩銘

    【1】铭记。《醒世恒言·李■公穷邸遇侠客》:“{房德}謝道:‘恩相金玉之言﹐某當終身佩铭。’”

  • 像銘-汉语大词典

    像銘

    【1】石刻的画像铭文。{清}{叶廷琯}《吹网录·龙朔造像铭》:“此像銘爲前人金石書所希見﹐故記之。”

  • 先銘-汉语大词典

    先銘

    【1】先人的墓志铭。{宋}{孔平仲}《续世说·方正》:“{裴均子}持萬縑詣{韋貫之}﹐求作先銘。{貫之}曰:‘吾寧餓死﹐豈肯爲此哉!’”

  • 刀銘-汉语大词典

    刀銘

    【1】古代文体之一。刻在刀上的铭文。《陈书·文学传·陆琰》:“〔{世祖}〕以{琰}博學善占誦﹐引置左右﹐嘗使製《刀銘》﹐{琰}援筆即成﹐無所點竄。”{北周}{庾信}曾作《刀铭》诗三首。

  • 刻銘-汉语大词典

    刻銘

    【1】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汉书·郊祀志下》:“大臣子孫刻銘其先功﹐臧之于宫廟也。”{明}{陶宗仪}《辍耕录·斛铭》:“家中量衡無二致﹐刻銘於斛之四面:出以是﹐入以是﹐子孫永如是。”{唐}{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诗:“洗劍{青海}水﹐刻銘{天山}石。”【2】刻于金石等器物上的文字。《宋书·宋白传》:“{泰山}有{唐玄宗}刻銘。”

  • 刻骨銘心-汉语大词典

    刻骨銘心

    亦作“[刻骨鏤心]”【1】喻永志不忘。多用于表达感激之情。语本{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萬萬人感恩知德﹐刻骨銘心。”《水浒传》第八十回:“萬望太尉慈憫﹐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銘心﹐誓圖死保。”{孙犁}《秀露集·戏的梦》:“这些年来﹐我见到和听到的﹐亲身体验到的﹐甚至刻骨镂心的﹐是另一种现实﹐另一种生活。”《西游记》第八七回:“那郡侯聞言﹐急忙行禮道:‘{孫老爺}説那裏話!今此一場﹐乃無量無邊之恩德……雖刻骨鏤心﹐難報萬一。’”

  • 勒銘燕然-汉语大词典

    勒銘燕然

    【1】谓建立武功。语本《後汉书·窦宪传》:“〔{竇憲}〕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衆崩潰,單于遁走,追擊諸部,遂臨{私渠比鞮海}。斬名王已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餘萬頭。於是温犢須﹑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衆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憲}{秉}隨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清}{王韬}《淞滨琐话·徐麟士》:“又使演《錢塘破陣樂》﹐聲音雄壯激烈﹐聽之殊令人興勒銘{燕然}之思。”{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勒銘{燕然}﹐以博取斗大懸肘之印。”

  • 勒銘-汉语大词典

    勒銘

    【1】喻建立功勋。《後汉书·隗嚣传》:“夫以二子之賢﹐勒銘兩國﹐猶削跡歸愆﹐請命身﹐{望}之無勞﹐蓋其宜也。”{明}{梁辰鱼}《浣纱记·允降》:“上{稽山}看妖氛清盡﹐勒銘歸國。”【2】镌刻铭文。{宋}{陆游}《夜泊水村》诗:“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祠東側有碑﹐隱起爲字﹐祠堂東頭石柱﹐勒銘曰:{趙}{建武}中所修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會{飲馬川}西﹐忽得{明成祖}勒銘紀功之石於石崖。”【3】指刻在金石上的铭文。{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由制義以及弦詩對策﹐仿闈試而略有變通﹐加經解而迨論史勒銘﹐備衆體而學兼今古。”{宋}{杨亿}《成都》诗:“{張載}勒銘堪作戒﹐莫矜{函谷}一丸封。”《晋书·郭璞传》:“{會稽}當出鍾﹐以告成功﹐上有勒銘。”

  • 坐右銘-汉语大词典

    坐右銘

    【1】置于座右,用以自勉自戒的格言。{明}{陶宗仪}《辍耕录·坐右铭》:“〔{盧踈齋}〕坐右銘大書一天字﹐其下細注六字云:‘有記性﹐不急性。’可謂知畏天者矣。”{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七》:“{老子}曰:‘治身事天莫若嗇。’{吕榮陽}{希哲}嘗書此語爲坐右銘。”{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二:“{唐}{柳公度}年八十餘﹐有强力。人問其術。對曰:‘吾平生未嘗以脾胃熟生物﹑煖冷物﹐以元氣佐喜怒。’此亦可爲坐右銘也。”

  • 埋銘-汉语大词典

    埋銘

    【1】墓铭。古代墓志铭埋于地下,故名。{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各文之始》:“埋銘﹑墓誌﹑墓表﹑墓碣皆一類也。銘﹑誌則埋於土﹐表﹑碣則樹於外。”{宋}{苏洵}《与杨节推书》:“往者見託﹐以先丈之埋銘﹐示之以{程生}之行狀。”{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周邦彦}待制嘗爲{劉昺}之祖作埋銘﹐以白金數十斤爲潤筆﹐不受。”

  • 墓誌銘-汉语大词典

    墓誌銘

    【1】放在墓里刻有死者事迹的石刻。一般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叙述死者姓氏﹑生平等。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墓志铭》:“至論其題﹐則有曰墓誌銘﹐有誌有銘是也。”{清}{赵翼}《陔馀丛考·碑表志铭之别》:“{宋}{湘東王}作墓誌銘﹐藏於壙内。”《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上痛悼甚至﹐每朔望輒出臨靈﹐自爲墓誌銘並序。”{郭沫若}《归去来·达夫的来访》:“我便想到{鲁迅}所搜集的许多的{隋}{唐}墓志铭来。”

  • 墓銘-汉语大词典

    墓銘

    【1】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等。{刘师培}《文章学史序》:“其人已死﹐以文記人﹐則爲墓銘﹑行狀﹑碑誌﹐其類甚多。”

  • 山銘-汉语大词典

    山銘

    【1】指勒石山上的铭文。{唐}{刘禹锡}《闻韩宾擢第归觐兼贺韩曹长》诗:“{孝若}歸來呈畫讚﹐{孟陽}别後有山銘。”{孟阳}﹐{晋}{张载}之字。此指其所作《剑阁铭》。

  • 座中銘-汉语大词典

    座中銘

    【1】置于座中用以自警之词。{宋}{周必大}《跋盛子谦座中铭》:“{盛子}手書座中銘總二百二十字﹐皆盛德事也﹐以此訓於後人。”

  • 座右銘-汉语大词典

    座右銘

    【1】置于座右用以自警之铭文。{唐}{白居易}《<续座右铭>序》:“{崔子玉}《座右銘》﹐余竊慕之﹐雖未能盡行﹐常書屋壁。然其間似有未盡者﹐因續爲座右銘云。”《文选·崔瑗<座右铭>》{唐}{吕延济}题注:“{瑗}兄{璋}爲人所殺﹐{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銘以自戒﹐嘗置座右﹐故曰座右銘也。”{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一·支遁》:“僧衆百餘﹐常隨稟學﹐時或有惰者﹐{遁}乃著座右銘以勗之。”【2】泛指可作为格言以自励的文辞。{陈毅}《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革命重堅定﹐永作座右銘。”

  • 幽銘-汉语大词典

    幽銘

    【1】墓志铭。{王闿运}《瞿学士妻吴氏墓志铭》:“追尋達旨﹐式瘞幽銘。”

  • 東銘-汉语大词典

    東銘

    【1】{宋}代哲学家{张载}于其学堂东牖所书的铭言。{宋}{朱熹}《近思录》卷二:“{横渠}學堂雙牖,右書‘訂頑’,左書‘砭愚’。{伊川}曰:‘是起争端’,改‘訂頑’曰‘西銘’,‘砭愚’曰‘東銘’。”后因以泛指道学先生的箴言。{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徐渊子词》:“{竹隱}{徐淵子}{似道}……初官爲户曹。其長方以道學自高﹐每以輕脱目之。{淵子}積不能堪。適其長丁母憂去官﹐{淵子}賦《一翦梅》云:‘道學從來不則聲﹐行也‘東銘’﹐坐也‘西銘’﹐爺娘死後更伶仃。’”

  • 松銘-汉语大词典

    松銘

    【1】指墓碑。《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潘岳“悼亡”>诗》:“駕言出遠山﹐徘徊泣松銘。”{刘良}注:“松銘﹐山墳銘碑也。”

  • 校銘-汉语大词典

    校銘

    【1】考释铭文。{严复}《救亡决论》:“鐘鼎校銘﹐珪琮著考。{秦}權{漢}日﹐穰穰滿家。”

  • 戒石銘-汉语大词典

    戒石銘

    【1】戒石上所刻的铭文。{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二年六月》:“癸巳﹐頒{黄庭堅}所書{太宗}御製《戒石銘》於郡縣﹐命長吏刻之庭石﹐置之座右﹐以爲晨夕之戒。”{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泰陵}書《戒石銘》賜郡國曰:‘爾俸爾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用《蜀檮杌》中所載{孟王}{昶}文。”

  • 昭銘-汉语大词典

    昭銘

    【1】清楚地铭刻。{汉}{蔡邕}《郭有道碑文》:“於是樹碑表墓﹐昭銘景行。”{汉}{班固}《封燕然山铭》:“乃封山刊石﹐昭銘盛德。”

  • 深銘肺腑-汉语大词典

    深銘肺腑

    【1】深深铭记于心。《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我合你三載相依﹐多承你與我掌持這小小門庭﹐深銘肺腑﹐容當再報。”

  • 旌銘-汉语大词典

    旌銘

    【1】旧时灵柩前书写死者姓名官衔的旗幡。又称铭旌。《後汉书·赵咨传》:“復重以牆翣之飾﹐表以旌銘之儀。”{李贤}注引《礼记》:“銘﹐明旌也。以死者爲不可别﹐故以其旗識之。”

  • 燕然銘-汉语大词典

    燕然銘

    亦称“[燕山銘]”【1】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时,{班固}所撰的《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勿勒《燕然銘》﹐勿種{金城}柳。豈無純孝臣﹐識此霜露悲。”{北周}{王褒}《从军行》之一:“勳封{瀚海}石﹐功勒《燕然銘》。”{唐}{鲍溶}《秋思》诗之二:“立身多門户﹐何必《燕山銘》。”{唐}{王昌龄}《少年行》之一:“氣高輕赴難﹐誰顧《燕山銘》。”

  • 燕山銘-汉语大词典

    燕山銘

    【1】见“燕2然銘”。

  • 感銘-汉语大词典

    感銘

    【1】感激而铭记于心。{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張}感銘致謝﹐釋然如舊交。”{宋}{陈师道}《答陈先辈书》:“書問見貽﹐感銘斯切。”

  • 石銘-汉语大词典

    石銘

    【1】刻有文字的碑石。《吕氏春秋·安死》:“今有人於此﹐爲石銘置之壟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又有粟窖及鹽窖﹐以備不虞﹐今窖上猶有石銘存焉。”

  • 碑銘-汉语大词典

    碑銘

    【1】碑文和铭文。{清}{张岱}《陶庵梦忆·孔林》:“諸{孔氏}封五十餘所﹐人名昭穆不可復識。有碑銘三﹐獸碣俱在。”《後汉书·翟酺传》:“{酺}免後﹐遂起太學﹐更開拓房室﹐學者爲{酺}立碑銘於學云。”{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若《湯盤銘》﹑《太公丹書》所載諸銘﹐亦因所用器物著辭以自警﹐未嘗爲徒文也。後世特立石以紀事述言。而謂之碑銘﹐與古異矣。”{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後记》:“三三年七月﹐〔{鎌田诚一}〕以病在故乡去世﹐立在他的墓前的是我手写的碑铭。”

  • 盤銘-汉语大词典

    盤銘

    【1】古代刻在盥洗盘器上的劝戒文辞。《旧唐书·杜希全传》:“{殷}有盤銘﹐{周}有欹器﹐或誡以辭﹐或警以事。”《礼记·大学》:“{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郑玄}注:“盤銘﹐刻戒於盤也。”{孔颖达}疏:“{湯}沐浴之盤﹐而刻銘爲戒﹐必於沐浴之盤者﹐戒之甚也。”

  • 瘞銘-汉语大词典

    瘞銘

    【1】见“瘞鶴銘”。

  • 瘞鶴銘-汉语大词典

    瘞鶴銘

    【1】著名的摩崖刻石。{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其时代和书者众说纷纭﹐但均无确据。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焦山}崖石上。曾崩落{长江}中。{乾隆}二十二年移置{焦山}{定慧寺}。铭文正字大书左行﹐前人评价很高。{宋}{苏舜钦}《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诗:“{山陰}不見换鵝經﹐{京口}今存《瘞鶴銘》……我久臨池無所得﹐願觀遺法快沉冥。”{清}{赵翼}《再题焦山寺》诗:“十年來往空相望﹐今日纔尋《瘞鶴銘》。”{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後集·楚汉魏六朝下》:“《東觀餘論》云:‘……此銘後又有題“{丹陽}尉{山陰}宰”數字﹐及{唐}{王瓚}詩﹐字畫亦頗似《瘞鶴》﹐但筆勢差弱﹐當是效{陶}書。’”{明}{徐渭}《画鹤赋》:“{焦山}瘞銘﹐{桂陽}避彈。”{郭沫若}《创造十年》八:“连《瘗鹤铭》的所在我都是模糊印象了。”亦省作“[瘞鶴]”﹑“[瘞銘]”。

  • 箴銘-汉语大词典

    箴銘

    【1】泛指规戒之言。{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一三:“我方糴忽誦此﹐箴銘磊落肝脾虚。”【2】文体名。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在古代常刻在器物上或碑石上﹐兼用于规戒﹑褒赞。{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銘異用﹐罕施於代。”

  • 篆銘-汉语大词典

    篆銘

    【1】用篆字所刻的铭文。《梁书·刘之遴传》:“有篆銘云:‘{秦}{容成侯}適{楚}之歲造。’”【2】铭刻。比喻牢记。{刘亚洲}《秦宫月》一:“父王之言﹐臣儿句句篆铭心中。”

  • 醴泉銘-汉语大词典

    醴泉銘

    【1】即{唐}{魏徵}《九成宫醴泉碑铭》。{唐}{贞观}六年,{太宗}避暑{陕西}{麟游}{九成宫},得泉而甘,因更名{醴泉},敕{魏徵}撰铭。后经书法家{欧阳询}书之刻石,字体纯熟严整,后世推为{唐}楷第一。{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康熙}丁酉﹑戊戌之間﹐各種楷書俱有翻刻。如《樂毅論》﹐可謂無憾;《化度碑》﹑《仙檀記》亦庶幾;惟《醴泉銘》竟爲流毒﹐形僻而易似﹐則相稱而爲{歐}字﹐可入上選﹐究未嘗一筆似也。”

  • 貞銘-汉语大词典

    貞銘

    【1】指碑文。{唐}{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滔}早訪蓮扃﹐今悲松塔﹐敢辭抽思﹐用刻貞銘。”

  • 賦銘-汉语大词典

    賦銘

    【1】辞赋和铭文。{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李尤}賦銘﹐志慕鴻裁。”

  • 規銘-汉语大词典

    規銘

    【1】指有规劝意义的文字。{太平天囯}{洪仁玕}《自述》:“予魂到一所﹐見是金磚金瓦﹐輝煌無比﹐張挂文字﹐盡是規銘寶訓。”

  • 郭泰碑銘-汉语大词典

    郭泰碑銘

    【1】《後汉书·郭太传》:“〔{郭太}卒,〕四方之士千餘人,皆來會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爲其文,既而謂{涿郡}{盧植}曰:‘吾爲碑銘多矣,皆有慙德,唯{郭有道}無愧色耳。’”后因以“郭泰碑銘”称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的碑文。{唐}{罗隐}《圉城偶作》诗:“自從{郭泰}碑銘後﹐只見黄金不見人。”亦省作“[郭碑]”。{清}{宋琬}《罗以献胡去骄将归武陵汉阳小集南园即席分韵》:“{陳}榻雖懸多倦色﹐{郭}碑初就倍沾襟。”

  • 誌銘-汉语大词典

    誌銘

    【1】即墓志铭。{宋}{曾巩}《与王介甫第三书》:“{深父}殂背﹐痛毒同之﹐前書已具道矣。示及誌銘﹐反復不能去手。”{清}{赵翼}《陔馀丛考·碑表志铭之别》:“《曾子固文集》有云:碑表立於墓上﹐誌銘則埋壙中。”{金天翮}《文学上之美术观》:“碑文有辭﹐皆爲韻語﹐{中郎}《郭有道碑》已有之﹐即誌銘之濫觴也。”

  • 金銘-汉语大词典

    金銘

    【1】金属器物上的铭文。{唐}{杜审言}《赠崔融二十韵》:“玉振先推美﹐金銘舊所防。”{唐}{卢照邻}《双槿树赋》:“{羲和}掌日﹐太史觀星﹐銅渾玉策﹐寳笥金銘。”

  • 銘-汉语大词典

    “[铭]”的繁体字。《廣韻》莫經切,平青,明。【1】记载;镂刻。《国语·鲁语下》:“故銘其栝曰‘{肅慎氏}之貢矢’。”{韦昭}注﹕“刻曰銘。”{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蓋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義之美者﹐懼後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之。”{清}{叶廷琯}《吹网录·龙城柳石刻》:“其鑄自何匠﹐銘自何年﹐俱莫可考。”【2】刻写在器物上的文辞。《左传·昭公三年》:“《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夫碑實銘器﹐銘實碑文。”《新唐书·西域传上·摩揭陀》:“後{德宗}自製鍾銘﹐賜{那爛陀祠}。”{清}{龚自珍}《别辛丈人文》:“華開月滿﹐照吾留銘。”【3】指刻写有文辞的碑版。《吕氏春秋·安死》:“今有人於此﹐爲石銘置之壟上。”《後汉书·延笃传》:“〔{延篤}〕到官﹐表{龔遂}之墓﹐立銘祭祠﹐擢用其後於畎畝之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水西有御射碑……水陰又有一碑﹐{徐水}又隨山南轉﹐逕東崖下﹐水際又有一碑。凡此三銘﹐皆翼對層巒﹐巖障深高﹐壁立霞峙。”{元}{萨都剌}《和靖墓》诗:“表墓有銘祠有奠﹐高風千載起廉頑。”【4】文体的一种。古代常刻于碑版或器物,或以称功德,或用以自警。《後汉书·延笃传》:“〔{延篤}〕所著詩﹑論﹑銘﹑書﹑應訊﹑表﹑教令﹐凡二十篇云。”{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全御過﹐故文資確切﹔銘兼褒讚﹐故體貴弘潤。”{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自銘體變而箴文絶矣。”{冰心}《晩晴集·从“五四”到“四五”》:“不管他写的是‘铭’﹐是‘传’﹐是‘记’﹐是‘书’﹐是‘文’﹐是‘言’﹐都可以归入散文一类。”【5】铭记,永志不忘。{南朝} {梁}{江淹}《哀千里赋》:“徒望悲其何及﹐銘此恨於黄埃!”【6】铭旌。《周礼·春官·小祝》:“設熬﹐置銘。”{郑玄}注引{郑司农}曰﹕“銘﹐書死者名於旌﹐今謂之柩。《士喪禮》曰﹕爲銘﹐各以其物。亡則以緇﹐長半幅﹔赬末﹐長終幅﹐廣三寸。書名于末﹐曰某氏某之柩……《檀弓》曰﹕銘﹐明旌也。以死者爲不可别﹐故以其旗識之。”

  • 銘海-汉语大词典

    銘海

    【1】{秦始皇}曾多次东巡海上﹐刻石纪功而去。故以“銘海”指记载功德。{南朝} {梁}{江淹}《萧让前部羽葆鼓吹表》:“故勒岫銘海之功﹐鞞革寫其詠。”

  • 銘心-汉语大词典

    銘心

    【1】铭记在心。形容永记不忘。{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对于报章﹐向来就不是博览家﹐然而这半年来﹐已经很遇见了些铭心绝品。”《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銘心立報﹐永矣無貳。”{宋}{叶適}《上宁宗皇帝札子》:“銘心既往﹐圖報方來。”

  • 銘鐫-汉语大词典

    銘鐫

    【1】铭刻。亦指铭刻的文字或图案。{清}{黄景仁}《齐山》诗:“遍崖多銘鐫﹐剥膚山應■。”

  • 銘旐-汉语大词典

    銘旐

    【1】即铭旌。{宋}{欧阳修}《谢公挽词》诗之一:“朔風吹霰雪﹐銘旐共飄飄。”{元}{麻革}《密国公挽词》诗:“鬱鬱佳城閉﹐翩翩銘旐開。”

  • 銘戴-汉语大词典

    銘戴

    【1】铭感。{唐}{黄滔}《答陈磻隐论诗书》:“乃惶惕銘戴之無窮﹐伏惟察而憐之。”《周书·晋荡公护传》:“草木有心﹐禽魚感澤﹐況在人倫﹐而不銘戴。”

  • 銘文-汉语大词典

    銘文

    【1】刻写在金石等物上的文辞。具有称颂﹑警戒等性质﹐多用韵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石志》:“若有德業﹐則爲銘文。按{儉}此説﹐石誌{宋}{齊}以來有之矣。”{清}{叶廷琯}《吹网录·颂敦铭》:“銘文十五行﹐凡古篆一百五十二字。”{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中》:“銘文最古﹐舊史所稱﹐{黄帝}始作。”

  • 銘鼎-汉语大词典

    銘鼎

    【1】在钟鼎等器物上刻铸文辞。引申为建功立业﹐以传后世。{清}{姚鼐}《哭孔■约三十二韵》:“銘鼎幾先德﹐沾袍辨異辭。”{明}{张凤翼}《红拂记·奉征高丽》:“長風萬里好横行﹐指日勒山銘鼎。”{唐}{羊士谔}《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一首》诗:“文章立事須銘鼎﹐談笑論功恥據鞍。”

  • 銘誄-汉语大词典

    銘誄

    【1】铭和诔。泛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荀子·礼论》:“其銘誄繫世﹐敬傳其名也。”{杨倞}注:“銘﹐謂書其功於器﹐若{孔悝}之鼎銘者;誄﹐謂誄其行狀以爲諡也。”{章炳麟}《文学总略》:“《七略》惟有詩賦﹐及{東漢}銘誄論辯始繁﹐{荀勖}以四部變古﹐{李允}﹑{謝靈運}繼之﹐則集部自此箸。”{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 》:“{周}世盛德﹐有銘誄之文。”

  • 銘懷-汉语大词典

    銘懷

    【1】铭记在心。《宋书·武帝纪上》:“念功惟德﹐永言銘懷。”

  • 銘牌-汉语大词典

    銘牌

    【1】装在机器﹑仪表﹑机动车等上面的金属牌子。上面标有名称﹑型号﹑性能﹑规格及出厂日期﹑制造者等字样。又称标牌。

  • 銘款-汉语大词典

    銘款

    【1】铭刻在器物上的文辞。{宋}{何薳}《春渚纪闻·张无尽前身》:“掘地數尺﹐得一大盤石﹐石面平瑩無它銘款﹐獨鐫‘天覺’二字。”

  • 銘記-汉语大词典

    銘記

    【1】铭文。{{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近年在{白土镇}发现一件瓷瓶﹐瓶上刻划着‘{白土镇}窑户{赵顺}谨施到花瓶一对﹐供养本镇南寺{慈氏菩萨}’﹐‘时{皇统}元年三月二十二日造’等铭记。”{郭沫若}《虎符》第三幕:“有碑向右﹐上有古文铭记:正中一行为‘皇考{师昭}之墓’六大字。”《魏书·高祖纪下》:“諸有舊墓﹐銘記見存﹐昭然爲時人所知者﹐三公及位從公者去墓三十步﹐尚書令僕﹑九列十五步﹐黄門﹑五校十步﹐各不聽墾殖。”【2】牢记在心。{沙汀}《祖父的故事·龚老法团》:“而在半点钟后﹐他便在一场全武行的选举中草草结束了他那值得铭记的一生。”{杨沫}《青春啊﹐永远发出绚烂的光彩吧》:“这公开参加革命的第一天呵﹐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秦牧}《<长河浪花集>序》:“我们看到从{九连山区}下来的老游击队员﹐那种景象也使我终身铭记。”

  • 銘謝-汉语大词典

    銘謝

    【1】深切的感谢。{茅盾}《色盲》:“{林白霜}于铭谢之余﹐便又感得了无穷的怅惘。”

  • 銘辭-汉语大词典

    銘辭

    【1】见“銘詞”。

  • 銘座-汉语大词典

    銘座

    【1】座右铭﹐刻写在座位旁边的格言。{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事天治人莫如嗇’﹐‘絶學無憂’﹐書此三言﹐以代銘座。”

  • 銘激-汉语大词典

    銘激

    【1】铭感。{宋}{叶適}《除秘阁修撰谢表》:“臣末路幸逢﹐矢心銘激。”

  • 銘章-汉语大词典

    銘章

    【1】刻写在器物上的文辞。多指墓志铭。{宋}{曾巩}《故太常博士吴君墓志铭》:“較於銘章﹐君有則多﹐以遺其孥﹐非厚如何。”{清}{曾国藩}《复刘霞仙中丞书》:“若果爲銘章﹐必不足稱盛意。”{宋}{欧阳修}《<江邻幾文集>序》:“余竊不自揆﹐少習爲銘章﹐因得論次當世賢士大夫功行。”【2】印记﹐标识。{郭沫若}《孔雀胆》第一幕:“我看见他的盾牌的背面有‘明二’两个字的铭章﹐头盔和铠甲上也有‘明二’两个字的铭章。”

  • 銘識-汉语大词典

    銘識

    【1】铭款。{清}{吴敏树}《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蓋{明}忠臣{順德}{陳忠愍公}{邦彦}之故物﹐其銘識可考按云。”{清}{何琇}《樵香小记·书同文》:“今觀古器銘識﹐即尊彝諸字形狀﹐不知凡幾。”

  • 銘勒-汉语大词典

    銘勒

    【1】镌刻。{唐}{陈子昂}《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又述其行狀﹐訪余以銘勒之事。”《後汉书·冯衍传上》:“君臣兩興﹐功名兼立﹐銘勒金石﹐令問不忘。”{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印心石室文钞》:“刻諸筆管﹐以識御賜﹐亦古人銘勒鼎鐘之意也。”{章炳麟}《国家论》:“若夫成功以後﹐銘勒{景}鐘﹐斯適足爲揶揄之柄。”

  • 銘感-汉语大词典

    銘感

    【1】铭记在心﹐感戴不忘。{萧乾}《鸡博士许志俭》:“亲人对他的关怀﹐使他铭感在心。”{清}{和邦额}《夜谈随录·崔秀才》:“{崔}從此不復至﹐更不識其居處﹐徒銘感而已。”{清}{吴敏树}《己未上曾侍郎书》:“竟蒙在驅使之末﹐銘感在心﹐豈勝言謝!”【2】感触﹔感激。{郭沫若}《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头发的故事》给予我的铭感很深。”{茅盾}《诗与散文》:“那时他的眼睛也湿了﹐他的心里膨胀着铭感﹐他的喉头被快乐挤满﹐竟说不出一句话。”

  • 銘典-汉语大词典

    銘典

    【1】记功的典册。《周书·史宁陆腾等传论》:“席卷{巴}{梁}﹐則功著銘典;雲撤{江}{漢}﹐則聲流帝籍。”

  • 銘鋕-汉语大词典

    銘鋕

    【1】见“銘誌”。

  • 銘鏤-汉语大词典

    銘鏤

    【1】在器物上镌刻文字或图案。{唐}{康骈}《剧谈录·浑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二公勳績爲首﹐寵錫茅土﹐銘鏤鐘鼎。”【2】比喻感受极深﹐永志不忘。{唐}{元稹}《授李绛检校右樸射兼兵部尚书制》:“予小子銘鏤丕訓﹐夙夜求思。”{宋}{宋祁}《丁承旨书》:“夫何衰朽﹐坐獲嘉惠﹐藏祕巾衍﹐銘鏤心志。”《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唐}{牛肃}《纪闻·吴保安》:“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銘鏤之日。”

  • 銘詞-汉语大词典

    銘詞

    亦作“[銘辭]”【1】铭文。{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四:“{韓退之}作《劉統軍碑》﹐惟書門人故吏之言﹐而世系事實﹐悉具於銘詞。”{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戰}代已來﹐棄德務功﹐銘辭代興﹐箴文萎絶。”{林纾}《书黄生札记後》:“銘詞高貴﹐安可以油滑之調出之。”

  • 銘旌-汉语大词典

    銘旌

    【1】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多用绛帛粉书。品官则借衔题写曰某官某公之柩﹐士或平民则称显考显妣。另纸书题者姓名粘于旌下。大敛后﹐以竹杠悬之依灵右。葬时取下加于柩上。{唐}{李白}《上留田行》:“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舉銘旌。”{郭沫若}《满江红·天外人归》词:“高樹銘旌三叩首﹐跪參導彈孤哀樣。”《周礼·春官·司常》:“大喪﹐共銘旌。”{清}{蒋士铨}《临川梦·哱叛》:“銘旌字﹐誰結個靈堂掛?”

  • 銘述-汉语大词典

    銘述

    【1】记述。{唐}{韩愈}《科斗书後记》:“天下之欲銘述其先人功行取信來世者﹐咸歸{韓氏}。”

  • 銘佩-汉语大词典

    銘佩

    【1】谓感念钦佩﹐牢记不忘。{宋}{李纲}《海康与许崧老书》:“蒙誨諭之厚﹐銘佩無已。”{南朝} {梁}{江淹}《建平王谢玉环刀等启》:“垂光既深﹐銘佩更積。”

  • 銘肌鏤骨-汉语大词典

    銘肌鏤骨

    同“[銘心鏤骨]”【1】{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目過耳也。”

  • 銘泐-汉语大词典

    銘泐

    【1】铭刻﹐铭勒。形容永记不忘。{清}{钱学纶}《语新》卷上:“姪免飢寒而叔仍温飽﹐兩無傷焉﹐終身銘泐矣。”

  • 銘心刻骨-汉语大词典

    銘心刻骨

    【1】见“銘心鏤骨”。

  • 銘志-汉语大词典

    銘志

    【1】犹碑志。{宋}{周煇}《清波别志 》卷下:“公嘗答{孫察}爲其伯{之翰}求銘志書﹐歷叙多年不爲人作碑志。”

  • 銘戒-汉语大词典

    銘戒

    【1】在器物上刻写的警戒性文辞。{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诗:“功庸留劍舄﹐銘戒在槃盂。”

  • 銘骨-汉语大词典

    銘骨

    【1】铭刻在骨。形容永记不忘。{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君王早朝宴罷﹐切齒銘骨。”{宋}{苏辙}《代龚谏议谢知青州帅表》:“恩深不報﹐期銘骨以終身。”{唐}{李白}《古风》之五:“銘骨傳其語﹐竦身已電滅。”

  • 銘誌-汉语大词典

    銘誌

    亦作“[銘鋕]”【1】刻于墓石的文辞。{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降及{南朝}﹐復有銘誌﹐埋之土中。”{南朝} {宋}{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丘壟填郛郭﹐銘誌滅無文。”{明}{唐顺之}《吴氏墓记》:“若其世系履歷子孫之詳﹐則銘鋕具存。”

  • 銘心鏤骨-汉语大词典

    銘心鏤骨

    【1】形容感念甚深﹐永记不忘。《水浒传》第九七回:“真是銘心刻骨﹐誓死圖報!”{唐}{柳宗元}《谢除柳州刺史表》:“銘心鏤骨﹐無報上天。”《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革命作家出自铭心镂骨的仇恨﹐塑造生死搏斗的灵魂。”亦作“[銘心刻骨]”。{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生降死不降”》:“这志愿﹐便到现在也铭心刻骨。”{明}{张居正}《谢赉银币疏》:“銘心鏤骨﹐惟安社稷以爲圖。”《红楼梦》第三二回:“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爲我主張。”

  • 銘注-汉语大词典

    銘注

    【1】犹铭戢。谓牢记不忘。{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先人之語﹐銘注肺腑。”

  • 銘膚鏤骨-汉语大词典

    銘膚鏤骨

    同“[銘心鏤骨]”【1】{唐}{令狐楚}《代李仆射谢男赐绯鱼袋表》:“銘膚鏤骨﹐不敢殞墜。”

  • 銘刻-汉语大词典

    銘刻

    【1】在金石等器物上铸造或镌刻文字或图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今碑上悉銘刻{蔡邕}等名﹐{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隸三字石經。”【2】谓牢记于心﹐感念不忘。《英烈传》第一回:“若得如教﹐自當銘刻。”{陈其通}《万水千山》第十幕:“我们要把这个用鲜血换来的真理﹐牢牢铭刻在心上。”{元}{伊世珍}《嫏嬛记》卷上:“幸傳尺素之丹青﹐豈任寸心之銘刻。”{清}{许秋垞}《闻见异辞·羞妇》:“繼父之恩﹐銘刻不忘。”

  • 銘勳-汉语大词典

    銘勳

    【1】铭功。{唐}{李德裕}《幽州纪圣功碑铭》:“往年修獻捷之禮﹐今年有銘勳之請。”《文选·张衡<东京赋>》:“銘勳彝器﹐歷世彌光。”{张铣}注:“彝器﹐鐘鼎﹐祖宗之器﹐以銘紀功勳也。”

  • 銘功-汉语大词典

    銘功

    【1】在金石上刻写文辞﹐记述功绩。{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吕望}銘功於{昆吾}﹐{仲仙}鏤績於庸器。”《後汉书·南匈奴传论》:“銘功封石﹐倡呼而還。”{李贤}注:“爲刻石立銘於{燕然山}。”{王闿运}《振威将军武提督碑》:“其先出于{武丁}﹐銘功作族。”

  • 銘篆-汉语大词典

    銘篆

    【1】镌刻在器物上的铭文。《吕氏春秋·慎势》:“功名著乎槃盂﹐銘篆著乎壺鑑。”【2】比喻感念甚深﹐永记不忘。{唐}{顾云}《谢徐学士启》:“才微往彦﹐遇倍昔時﹐仰戴恩榮﹐已增銘篆。”{宋}{吴炯}《五总志》:“偉哉聖主之言﹐可以爲萬世法﹐使臣子佩服銘篆﹐凡事事者不忘此語。”

  • 銘饗-汉语大词典

    銘饗

    【1】谓列名受祭。《晋书·武帝纪》:“{沛王}{子文}薨。以故太傅{鄭沖}……{齊王}{攸}等皆列於銘饗。”

  • 銘迹-汉语大词典

    銘迹

    【1】在碑石上铭刻文辞。《穆天子传》卷二:“天子五日觀于{舂山}之上﹐乃爲銘迹于{縣圃}之上﹐以詔後世。”{郭璞}注:“謂勒石銘功德也﹐{秦始皇}﹑{漢武帝}巡守登名山﹐所在刻石立表﹐此之類也。”

  • 鏤骨銘心-汉语大词典

    鏤骨銘心

    【1】比喻牢记不忘。多用为表示感激之词。{明}{陆采}《怀香记·夕阳亭议 》:“真是鏤骨銘心﹐没齒難冺。”

  • 鏤骨銘肌-汉语大词典

    鏤骨銘肌

    【1】比喻牢记不忘。多用为感激之词。{宋}{陈亮}《谢留丞相启》:“自頂至踵﹐横嘉惠於不貲;鏤骨銘肌﹐悵餘年之無幾。”{唐}{元稹}《谢准朱书撰田弘正碑文状》:“空懷感涕之心﹐未獲殺身之所﹐無任感恩思報﹐鏤骨銘肌之至。”

  • 鐫銘-汉语大词典

    鐫銘

    【1】铭记﹔铭刻。{唐}{司空图}《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礭化莫雕刻律疏》:“必期字字鐫銘﹐種慧牙而不竭﹐生生親眷﹐遇勝會而同聞。”{唐}{韩愈}《答张籍》诗:“悔狂已咋指﹐垂誡仍鐫銘。”

  • 鐫骨銘心-汉语大词典

    鐫骨銘心

    亦作“[鎸骨銘心]”【1】谓牢牢记在心上。{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吾國對{日}關係之痛史﹐宜鎸骨銘心﹐紀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

  • 鐘銘-汉语大词典

    鐘銘

    【1】钟上的铭文。《新唐书·西域传上·摩揭陀》:“{德宗}自製鐘銘﹐賜{那爛陀祠}。”{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軍士鑿井﹐得一鏡﹐製作精妙﹐銘字非隸非八分﹐似{景龍}鐘銘。”

  • 鶴瘞銘-汉语大词典

    鶴瘞銘

    【1】即《瘞鹤铭》。{明}{林尧俞}《焦山》诗:“《鶴瘞銘》猶在﹐僧歸户不關。”

  • 鼎銘-汉语大词典

    鼎銘

    【1】鼎上铸刻的铭文。《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鬻於是﹐以餬余口。’”{明}{张凤翼}《灌园记·王蠋论谏》:“要知滿損歡欹器﹐欲識盈虧誦鼎銘。”{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上將盈邊鄙﹐元勳溢鼎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