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鎮

鎮(鎮)是什么意思

  • 下鎮-汉语大词典

    下鎮

    【1】下沉;下降。{北周}{庾信}《终南山义谷铭》:“寥郭上浮﹐崢嶸下鎮。”【2】{唐}代戍边之兵分为军﹑守捉﹑城﹑镇,镇又分为上中下三等。《新唐书·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而總之者曰道。”《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凡上鎮二十﹐中鎮九十﹐下鎮一百三十五。”原注:“每防人五百人爲上鎮﹐三百人爲中鎮﹐不及者爲下鎮。”

  • 五鎮-汉语大词典

    五鎮

    【1】指五嶽以外的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中镇{冀州}{霍山},南镇{扬州}{会稽山},北镇{幽州}{医巫闾山}。《宋史·礼志五》:“其五鎮﹐{沂山}舊封{東安公}﹐{政和}三年封王;{會稽}舊封{永興宫}﹐{政和}封{永濟王};{吴山}舊封{成德公}﹐{元豐}八年封王;{醫巫閭}舊封{廣寧公}﹐{政和}封王;{霍山}舊封{應聖公}﹐{政和}封{應靈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凡四海﹑五鎮﹑五嶽﹑四瀆﹑{闕里}{長白山}帝王陵﹐共五十九處。”【2】即五嶽。《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鎮五嶽崩”{唐}{贾公彦}疏:“五州五鎮得入嶽名﹐餘四州不得嶽名者﹐仍依舊爲鎮號﹐故四鎮也。”

  • 中鎮撫-汉语大词典

    中鎮撫

    【1】{六朝}时对中军﹑镇军﹑抚军将军的合称。{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六朝}人稱……中軍﹑鎮軍﹑撫軍將軍爲中鎮撫。”

  • 州鎮-汉语大词典

    州鎮

    【1】一方之重镇。《三国志·吴志·虞翻传》“歸葬墓舊﹐妻子得還”{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夫{會稽}上應牽牛之宿﹐下當少陽之位﹐東漸巨海﹐西通五湖﹐南暢無垠﹐北渚{浙江}﹐南山攸居﹐實爲州鎮。”{南朝} {陈}{徐陵}《与周冢宰宇文护论边境事书》:“夫以{南平}等郡﹐地壙民豐﹐{雲夢}之田﹐{楚王}爲寶﹐{吴}當勁{蜀}﹐{晉}拒强{秦}﹐資彼山川﹐竝爲州鎮。”

  • 巨鎮-汉语大词典

    巨鎮

    【1】强大的藩镇。{唐}{白居易}《和渭北刘大夫借便秋遮虏寄朝中亲友》诗:“巨鎮爲邦屏﹐全材作國楨。”{明}{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历代州域总叙中·宋二十二州》:“{六朝}能保守{江}左﹐以强兵巨鎮盡在{淮}南{荆}{襄}間。”【2】比喻强大而可以依靠的力量。{明}{宋濂}《故嘉兴知府吕府君墓碑》:“是時﹐{永康}有{吕氏}﹐隱若巨鎮焉。”【3】一方的主山。{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序》:“所至名山﹑巨鎮﹑祠廟﹑伽藍之跡﹐無不尋求。”{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長川奔渾走一氣﹐巨鎮截嶭上赤霄。”{南朝} {梁}{吴均}《八公山赋》:“若夫神基巨鎮﹐而卓犖{荆河}。”{唐}{李义府}《在巂州遥叙封禅》诗:“{天齊}標巨鎮﹐{日觀}啟崇期。”

  • 内鎮-汉语大词典

    内鎮

    【1】古代王后所持象征权位的瑞玉。《周礼·考工记·玉人》:“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謂内鎮﹐宗后守之。”{郑玄}注:“如王之鎮圭也。”{贾公彦}疏:“言是謂内鎮者﹐對天子執鎮圭爲内﹐若内宰對大宰爲内﹐内司服對司服爲内。王不言外者﹐男子居外是其常﹐但婦人陰﹐則得内稱也。”【2】境内腹地重镇。《新唐书·藩镇传·刘从谏》:“朝議謂{上黨}内鎮﹐與{河朔}異﹐不可許。”《南齐书·州郡志上》:“今京城因山爲壘﹐望海臨{江}﹐緣{江}爲境﹐似{河内郡}﹐内鎮優重。”

  • 仙鎮-汉语大词典

    仙鎮

    【1】犹言名山。镇,一方的主山。{唐}{王勃}《晩秋游武担山寺序》:“若夫{武丘}仙鎮﹐{吴王}殉殁之墟;{驪嶠}崇基﹐{秦帝}升遐之宅﹐雖珠衣玉匣﹐下賁窮泉﹐而廣岫長林﹐終成勝境。”

  • 作鎮-汉语大词典

    作鎮

    【1】镇守一方。{唐}{刘禹锡}《代谢平章事表》:“處論道具瞻之地﹐當總戎作鎮之權。”《文选·张衡<西京赋>》:“澶漫靡迤﹐作鎮於近。”{刘良}注:“澶漫靡迤﹐寬長貌。言此原陵爲國之近鎮。”{晋}{潘岳}《为賈谧作贈陆机》诗:“藩岳作鎮﹐輔我京室。”

  • 八鎮-汉语大词典

    八鎮

    【1】四方及四隅。《汉书·扬雄传上》:“戲八鎮而開關。”{颜师古}注:“{應劭}曰:‘四方四隅爲八鎮。’{如淳}曰:‘不言九者﹐一鎮在中﹐天子居之故也。’”

  • 兵鎮-汉语大词典

    兵鎮

    【1】统辖一方的军府。{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兵鎮所處﹐物力必全。”

  • 北鎮-汉语大词典

    北鎮

    【1】北方的主山。指{医巫闾山}。《旧唐书·礼仪志四》:“五嶽﹑四鎮﹑四海﹑四瀆﹐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北岳{恒山}﹐於{定州};北鎮{醫巫閭山}﹐於{營州}。”《宋史·礼志五》:“立冬祀北嶽{恒山}﹑北鎮{醫巫閭山}並於{定州}﹐北鎮就{北嶽廟}望祭。”{金}{蔡珪}《医巫闾》诗:“{幽州}北鎮高且雄﹐倚天萬仞蟠天東。”

  • 京鎮-汉语大词典

    京鎮

    【1】即{京口}。{唐}{储光羲}《临江亭五咏》之一:“{晉}家南作帝﹐{京鎮}北爲關。”

  • 冰鎮-汉语大词典

    冰鎮

    【1】把食物﹑饮料等与冰块放在一起或放入冰箱使凉。{曹禺}《雷雨》第二幕:“妈﹐您坐一坐。我给您倒一杯冰镇的开水。”{老舍}《四世同堂》四一:“他不肯坐下喝茶﹐而只在极渴的时候﹐享受一碗冰镇的酸梅汤。”

  • 出鎮-汉语大词典

    出鎮

    【1】出任地方长官。《红楼梦》第七八回:“{賈政}乃道:‘當日曾有一位王爵﹐封曰{恒王}﹐出鎮{青州}。’”《宋书·庐陵献王义真传》:“〔{義真}〕出鎮{歷陽}。未之任而{高祖}崩。”{宋}{范正敏}《遯斋闲览·刚果而和》:“{程丞相}{琳}﹐性嚴毅﹐無所推下﹐出鎮{大名}。”{郭沫若}《<孔雀胆>故事补遗》:“{西靖王}{阿魯}者﹐{世祖}太子{真金}子{答剌麻八剌}之子﹐以{至順}元年封{西靖王}出鎮{陝西}。”{明}{沈德符}《野獲编·吏部·郑蒋翁婿》:“或云{蔣}方秉銓﹐{鄭}謀出鎮﹐爲勢所脅取。”

  • 劇鎮-汉语大词典

    劇鎮

    【1】政务繁剧的藩镇。《新唐书·陈子昂传》:“近詔{同城}權置{安北府}﹐其地當磧南口﹐制{匈奴}之衝﹐常爲劇鎮。”{唐}{元稹}《赠王承宗侍中制》:“逮居劇鎮﹐益辨長材。”

  • 叛鎮-汉语大词典

    叛鎮

    【1】背叛朝廷的藩镇。{{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其他原因是怕{回纥}寇边﹐或与{吐蕃}结合﹐或受{河北}叛镇的勾引。”{{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七节:“实行割据的藩镇﹐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取得{唐}朝廷的官爵﹐表示不是叛镇。”

  • 圩鎮-汉语大词典

    圩鎮

    【1】集镇。《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洪宣娇刀砍刘四》:“一天﹐{洪宣娇}来到一个小圩镇﹐她安顿好吃宿的地方后﹐就照常摆起武档来。”

  • 坐鎮-汉语大词典

    坐鎮

    【1】安坐而以德威服人。《陈书·萧允传》:“公年德竝高﹐國之元老﹐從容坐鎮﹐旦夕自爲列曹﹐何爲方復辛苦在外!”{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宰相自{張曲江}之後﹐稱{房太尉}﹑{李梁公}爲重德。{德宗}朝﹐則{崔太傅}尚用﹐{楊崖州}尚文……其後{貞元}末年﹐得{高貞公}{郢}門下﹐亦足坐鎮風俗。”{南朝} {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暕}坐鎮雅俗﹐弘益已多;{僧孺}訪對不休﹐質疑斯在。”【2】官长亲自在某地镇守。{巴金}《灭亡·革命党被捕》:“这里除了有外国人统治的租界以外﹐还有管辖五省﹑坐镇{金陵}的{孙联帅}底军队。”

  • 城鎮-汉语大词典

    城鎮

    【1】城市;集镇。《新唐书·陆贽传》:“平居殫資儲以奉浮﹐臨難棄城鎮以摇疆埸。”《资治通鉴·後唐庄宗同光三年》:“自餘城鎮皆望風款附。”《周书·晋荡公护传》:“{護}率輕騎爲先鋒﹐晝夜兼行﹐乃遣裨將攻{梁}臨邊城鎮。”{魏巍}《火与火》:“多少城镇和乡村﹐在敌机滥炸下﹐已经成了混着白雪的焦土。”

  • 墟鎮-汉语大词典

    墟鎮

    【1】集镇。《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边海乡农业生产合作社》:“{边海乡}靠海﹐离山也不远﹐而且接近墟镇﹐是有可能大力开展副业和开荒的。”{瞿琮}《唱给铜鼓的歌》:“一个默默无闻的墟镇﹐这里出产着松木﹑楠竹。”

  • 壓鎮-汉语大词典

    壓鎮

    【1】犹镇服;压制。《三国演义》第一〇三回:“{姜維}入帳﹐正見{孔明}披髮仗劍﹐踏罡步斗﹐壓鎮將星。”《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你要做網巾我就與你做﹐休要拏與淫婦﹐教他好壓鎮我。”《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小乙哥}和我許多時夫妻﹐尚兀自不把我親熱﹐却信别人言語﹐半夜三更﹐燒符來壓鎮我!”

  • 封鎮-汉语大词典

    封鎮

    【1】粘贴符箓镇魔驱邪。{汉}{蔡邕}《广东珠》:“臣聞目瞤耳鳴﹐近夫小戒也;狐鳴犬嗥﹐家人小妖也﹐猶忌慎動作﹐封鎮書符﹐以防其禍。”

  • 大鎮-汉语大词典

    大鎮

    【1】重镇;大藩镇。{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文水》:“水西出{狐岐}之山﹐東逕{六壁}城南﹐{魏朝}舊置六壁於其下﹐防{離石}諸{胡}﹐因爲大鎮。{太和}中罷鎮﹐仍置{西河郡}焉。”《旧唐书·李愬传》:“惟{愬}六遷大鎮﹐所處先人舊宅一院而已。”【2】大集镇。

  • 小鎮-汉语大词典

    小鎮

    【1】小市镇。县以下人口较集中而有商业活动的居民点。{清}{王步青}《见闻录·松江记事》:“{中大橋}……沿{黄浦江}北岸一小鎮也。市長不過半里。”{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部队穿过{延安}正东八十里的{甘谷驿}小镇。”【2】小城。驻兵镇守的州郡中之较小者。《南齐书·柳世隆传》:“東下之師﹐久承聲聞。{郢州}小鎮﹐自守而已。”【3】小方镇。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藩镇中之较小者。《旧唐书·柳公权传》:“自金吾大將授{邠寧}小鎮﹐何事議論耶?”此指节度使衔。

  • 四鎮-汉语大词典

    四鎮

    【1】{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2】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鎮五嶽崩。”{郑玄}注:“四鎮﹐山之重大者﹐謂{楊州}之{會稽山}﹐{青州}之{沂山}﹐{幽州}之{醫無閭}﹐{冀州}之{霍山}。”【3】{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4】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汉}{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 市鎮-汉语大词典

    市鎮

    【1】较大的集镇。《水浒传》第三二回:“又行了十數日﹐但遇村坊道店﹐市鎮鄉村﹐果然都有榜文張掛在彼處﹐捕獲{武松}。”{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次日﹐入深山行不知幾百里﹐無復村疃。至三日﹐踰亭午﹐抵一大市鎮。”{宋}{朱熹}《约束不得搔扰保正等榜》:“右鏤榜示所管鄉村市鎮張掛。”

  • 山鎮-汉语大词典

    山鎮

    【1】某一地区最有名的山。《周礼·夏官·职方氏》:“東南曰{揚州}﹐其山鎮曰{會稽}﹐其澤藪曰{具區}。”{郑玄}注:“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孙诒让}正义:“此九州九山﹐亦並當州重大之名以鎮安地域者﹐故尊之曰鎮也。”

  • 岳鎮淵渟-汉语大词典

    岳鎮淵渟

    【1】岳,亦写作“嶽”。谓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本用以形容军队稳定,不可动摇。《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爾乃迴輿駐罕,嶽鎮淵渟。”{李善}注:“《孫子兵法》曰:‘其鎮如山,其渟如淵。’”亦作“嶽峙淵渟”﹑“岳峙淵渟”。后多用以形容人坚定沉着。{南朝} {梁}{萧纶}《隐居贞白先生陶君碑》:“行仁蹈義﹐嶽峙淵渟。”{柳亚子}《十月六日题毛主席之绘像》诗:“岳峙淵渟真磊落﹐天心民意要同符。”

  • 岳鎮-汉语大词典

    岳鎮

    亦作“[嶽鎮]”【1】指四岳等名山。《新唐书·礼乐志一》:“中祀社稷﹑日月﹑星辰﹑嶽鎮﹑海瀆﹑帝社﹑先蠶。”【2】指封疆大吏。{唐}{韩愈}《咏雪赠张籍》诗:“未能裨嶽鎮﹐强欲效鹽梅。”{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岳鎮闕而不知所取﹐臺省空而不知所求。”

  • 崧鎮-汉语大词典

    崧鎮

    【1】{嵩山}的别称。一方主山曰镇,故称。{唐}{王勃}《乾元殿颂序》:“爾其左扃{崧鎮}﹐{申侯}降{太室}之禎;前枕{莘}郊﹐{伊尹}發{空桑}之秀。”

  • 征鎮-汉语大词典

    征鎮

    【1】{魏}{晋}以来,将军﹑大将军的称号,有征东﹑镇东﹑征西﹑镇西之类,监临军事,守卫地方,总称征镇。《晋书·怀帝纪》:“帝謂使者曰:‘爲我語諸征鎮﹐若今日尚可救﹐後則無逮矣。’時莫有至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今羣公卿士﹐股肱之輔﹐四方征鎮宣力之佐﹐皆積德累功﹐忠勤帝室。”后因以称地方长官。【2】指征镇统辖的地区或人民。{宋}{陆游}《桃园忆故人》词之五:“淚盡{兩河}征鎮﹐日望中興運。”《新唐书·狄仁杰传》:“今邊垂未寧﹐宜寬征鎮之徭﹐省不急之務。”

  • 後鎮-汉语大词典

    後鎮

    【1】居后镇守的人。《晋书·宣帝纪》:“{張郃}勸帝分軍住{雍}﹑{郿}爲後鎮。”《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臣請爲先驅以嘗寇﹐陛下宜爲後鎮。”

  • 街鎮-汉语大词典

    街鎮

    【1】市镇。{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五章:“平原上的街镇﹐早饭时光﹐集就起了。”

  • 外鎮-汉语大词典

    外鎮

    【1】京城外设长官督守的要镇。亦指镇抚地方的官员。《晋书·张华传》:“{華}名重一世﹐衆所推服……而{荀勗}自以大族﹐恃帝恩深﹐憎疾之﹐每伺間隙﹐欲出{華}外鎮。”《宋史·自序传》:“竊惟此既内藩﹐事殊外鎮﹐撫莅之宜﹐無繫早晩。”

  • 府鎮-汉语大词典

    府鎮

    【1】{唐}代在西域设都护府﹑都督府及四镇({龟兹}﹑{于阗}﹑{碎叶}﹑{疏勒})。泛称府镇。{唐}{崔融}《拔四镇议》:“自{建武}至於{延光}﹐三絶三通﹐至{唐太宗}方事外討﹐復修{孝武}舊跡﹐並{南山}至於{葱嶺}爲府鎮﹐烟火相望焉。”

  • 廉鎮-汉语大词典

    廉鎮

    【1】观察使的别称。廉,通“覝”。{清}{梁章鉅}《称谓录·按察使》:“廉鎮﹐即觀察使也。”《旧唐书·李德裕传》:“{德裕}身居廉鎮﹐傾心王室﹐遣使獻《丹扆箴》六首。”

  • 守鎮-汉语大词典

    守鎮

    【1】镇守。《敦煌变文集··山远公话》:“我從無量劫來﹐守鎮此山﹐並不曾見有僧人。”

  • 安西四鎮-汉语大词典

    安西四鎮

    【1】{唐}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一作{碎叶})。始设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 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罢,{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复。{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为{吐蕃}所陷,改{碎叶}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复置{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四镇,{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弃{碎叶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安史}乱后陷于{吐蕃}。

  • 安鎮-汉语大词典

    安鎮

    【1】镇静;安定。{郁达夫}《沉沦》七:“那侍女看他发颤发得利害﹐就想让他一个人在那里喝酒﹐好教他把精神安镇安镇。”《云笈七籤》卷七引《灵宝经》:“赤明開圖﹐運度自然﹐元始安鎮﹐敷落五篇。”{前蜀}{杜光庭}《皇后修三元大醮词》:“上願宗祧安鎮﹐聖壽遐延﹐紫禁青宫﹐匡扶大業﹐維城磐石﹐保乂洪基。”【2】安抚镇守。《三国演义》第一〇五回:“單説{魏主}封{司馬懿}爲太尉﹐總督軍馬﹐安鎮諸邊。”

  • 寶鎮-汉语大词典

    寶鎮

    【1】玉圭之类的珍贵玉器。《周礼·春官·天府》“凡國之玉鎮大寶器藏焉”{唐}{贾公彦}疏:“此云玉鎮﹐即《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鎮圭之屬﹐即此寶鎮也。”{宋}{李觏}《鲁公碑》诗:“唯恐此碑壞﹐此書難再覩。安得同寶鎮﹐收藏在天府。”《周礼·春官·天府》:“上春﹐釁寶鎮及寶器。”

  • 局鎮-汉语大词典

    局鎮

    【1】谓器度稳重。《世说新语·雅量》“太宰惶怖﹐求下輿;顧看{簡文}﹐穆然清恬”{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帝性温深﹐雅有局鎮。”

  • 玉鎮紙-汉语大词典

    玉鎮紙

    【1】玉制的压纸文具。{清}{汪懋麟}《跋米元章墨迹後》:“上大喜﹐以馬腦硯﹑{李廷珪}墨﹑牙管筆﹑金硯匣﹑玉鎮紙﹑水滴賜之。”《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壁下二犀皮桌相對﹐一放筆硯文房具……花箋數番﹐玉鎮紙一枚。”

  • 玉鎮-汉语大词典

    玉鎮

    【1】指玉瑞及镇圭之属。《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凡國之玉鎮大寶器藏焉。”{郑玄}注:“玉鎮﹑大寶器﹐玉瑞﹐玉器之美者。”{贾公彦}疏:“玉鎮﹐即《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鎮圭之屬。”{孙诒让}正义:“王及諸侯六瑞通謂之玉鎮。《蘇氏演義》引《三禮義宗》云:上公鎮桓圭﹐九寸;侯鎮信圭﹐七寸;伯鎮躬圭﹐六寸;子鎮穀璧﹐五寸;男鎮蒲璧﹐五寸。謂之鎮者﹐皆受之於天子以爲瑞信﹐鎮撫國家也。”

  • 環鎮-汉语大词典

    環鎮

    【1】周围的大山。镇,一方的主山。指东﹑西﹑南﹑北四岳。{唐}{韩愈}《谒衡岳庙》诗:“五嶽祭秩皆三公﹐四方環鎮{嵩}當中。”

  • 朱仙鎮-汉语大词典

    朱仙鎮

    【1】地名。在今{河南省}{开封}西南。为水陆交通要地。{宋}{岳飞}大破{金}兵,进军至此。{清}时与{景德}﹑{佛山}﹑{汉口}合称四大镇。《宋史·岳飞传》:“{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术}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术}遁還{汴京}。”

  • 村鎮-汉语大词典

    村鎮

    【1】乡村集镇。《水浒传》第六二回:“〔兩個公人〕看看天色傍晩﹐約行了十四五里﹐前面一個村鎮﹐尋覓客店安歇。”{鲁迅}《彷徨·祝福》:“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設局之地﹐宜空曠近水泉有村鎮之處。”

  • 柔遠鎮邇-汉语大词典

    柔遠鎮邇

    【1】安抚远方,安定内地。{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移帝{伊}{洛}﹐定都{酆鎬}﹐柔遠鎮邇﹐寔敬攸考。”

  • 楚鎮-汉语大词典

    楚鎮

    【1】{楚}地主山。镇,一方的主山。{唐}{李敬方}《题黄山汤院》诗:“{楚}鎮惟{黄}岫﹐靈泉浴聖源。”

  • 書鎮-汉语大词典

    書鎮

    【1】压书﹑纸的文具。《南史·垣荣祖传》:“帝嘗以書案下安鼻爲楯﹐以鐵爲書鎮如意﹐甚壯大﹐以備不虞﹐欲以代杖。”

  • 提鎮-汉语大词典

    提鎮

    【1】{清}代提督与总兵的合称。提,指提督;镇,总兵的别称。{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缉捕》:“通詳各憲并提鎮衙門。”{章炳麟}《革命道德说》:“督撫爲壞法亂紀之府﹐提鎮爲逋逃盜賊之魁。”《清史稿·圣祖纪二》:“{李本深}﹑{劉進忠}等多年提鎮﹐高官厚禄﹐不能革其鴞音﹐俯首從賊﹐抑有何益?”

  • 撫鎮-汉语大词典

    撫鎮

    【1】安抚镇守。《魏书·上党王天穆传》:“{靈太后}詔流人所在﹐皆置命屬郡縣﹐選豪右爲守令以撫鎮之。”

  • 望鎮-汉语大词典

    望鎮

    【1】犹重镇。多为历史﹑经济或地理上的要地。{清}{钱谦益}《江西广信府通判吴士熙授承德郎》:“{信州}據{吴}﹑{楚}﹑{閩}﹑{粤}之交﹐爲東南望鎮。”

  • 文鎮-汉语大词典

    文鎮

    【1】文具之一。以金属或玉﹑石制成﹐压在文书纸张之上以防散乱。又名书镇﹑镇纸﹑镇尺。

  • 方鎮-汉语大词典

    方鎮

    【1】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如{晋}持节都督﹐{唐}观察使﹑节度使﹑经略等。{辽}{金}时皆有其职。{清}{吴廷燮}著有{唐}﹑{辽}﹑{金}《方镇年表》﹐可参阅。{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一:“{開元}九年置{朔方}節度﹐自是始有方鎮。”《新唐书·裴均传》:“{德宗}以{均}任方鎮﹐欲遂相之。”{清}{何琇}《樵香小记·翚帅师》:“古者兵出於農﹐有事則聚而授甲役﹐竣則散而歸田﹐非有營衛之屯聚﹐方鎮之瓜分﹐可籍之以爲變。”《晋书·范宁传》:“方鎮去官﹐皆割精兵器仗以爲送故﹐米布之屬不可稱計。”

  • 督鎮-汉语大词典

    督鎮

    【1】泛指省一级的文武官员。《红楼梦》第七一回:“二十八日﹐請皇親﹑駙馬……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閣府﹑督鎮及誥命等。”【2】官名。“督師”的别称。{明}{王秀楚}《扬州十日记》:“己酉夏四月十四日﹐督鎮{史可法}從{白洋河}失守﹐踉蹌奔{揚州}﹐堅閉城以禦敵。”

  • 留鎮-汉语大词典

    留鎮

    【1】指古代帝王出外,大臣留守京师。{汉}{孔融}《与张紘书》:“聞大軍西征﹐足下留鎮﹐不有居者﹐誰守社稷?”《後汉书·阴识传》:“帝每廵郡國﹐{識}常留鎮守京師﹐委以禁兵。”【2】泛指留驻﹑镇守某处。{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曾祖{載}﹐爲{宋王}司馬﹐留鎮{關中}。”{唐}{李峤}《谢加授通议大夫表》:“萬騎時巡﹐不陪游於{渭}北;四關鎮守﹐獨延欷於{周南}。”

  • 矯情鎮物-汉语大词典

    矯情鎮物

    【1】故意抑制情感,表示镇定,使人不测。{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乔白岩》:“即矯情鎮物﹐亦自難得。胸中若無經緯﹐如何矯得來。”《晋书·谢安传》:“{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牀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云:‘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内﹐過户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四年》“{謝安}少有重名”{元}{胡三省}注:“史氏謂其能矯情鎮物﹐蓋因屐齒之折﹑白雞之夢而知之耳。”

  • 移鎮-汉语大词典

    移鎮

    【1】犹移藩。{唐}{张籍}《送李仆射愬赴镇凤翔》诗:“天子新收{秦}{隴}地﹐故教移鎮古{扶風}。”

  • 卧鎮-汉语大词典

    卧鎮

    【1】犹卧治﹐卧护。{宋}{苏轼}《答漕使启》:“才無取於折衝﹐愧已深於卧鎮。”《东观汉记·景丹传》:“{弘農}逼近京師﹐知將軍病﹐但得將軍威重﹐卧以鎮之﹐足矣。”《三国志·魏志·杜畿传》:“顧念{河東}吾股肱郡﹐充實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煩卿卧鎮之。”《旧唐书·裴度传》:“{文宗}遣吏部郎中{盧弘}往{東都}宣旨曰:‘卿雖多病﹐年未甚老﹐爲朕卧鎮北門可也。’”{清}{钱谦益}《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即席赋诗》之六:“一綫白溝如帶水﹐煩公卧鎮{草橋關}。”

  • 要鎮-汉语大词典

    要鎮

    【1】重镇。{唐}{白居易}《论太原事状三件·范希朝》:“其{靈武}比{太原}雖小﹐亦是要鎮。”{北魏}{温子昇}《为广阳王渊上书言边事》:“{定襄}陵廟之至重﹐{平城}守國之要鎮。”

  • 符鎮-汉语大词典

    符鎮

    【1】犹符厌。{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時有行客﹐云解符鎮﹐取桃枝四枝書符﹐繞宅四面釘之﹐蛇漸退﹐符亦移就之。”

  • 節鎮-汉语大词典

    節鎮

    【1】泛指驻有军事统帅的要塞。{清}{顾炎武}《山海关》诗:“{楊公}築二翼﹐東西立羅郭;時稱節鎮雄﹐頗折氛祲惡。”【2】设置节度使的重镇。《宋史·职官志六》:“中興﹐諸州升改節鎮凡十有二。是時﹐諸將勳名有兼兩鎮﹑三鎮者﹐實爲希闊之典。”【3】指节度使。{唐}{赵璘}《因话录·商上》:“族祖{天水}{昭公}﹐以舊相爲吏部侍郎……公凡八任銓衡﹐三領節鎮﹐皆帶府號。”《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戊午﹐以{隴州}防禦使{相里金}爲{陝州}節度使。初﹐帝以檄書告藩隣﹐唯{金}遣判官{薛文遇}往來計事﹐故以節鎮奬之。”{清}{袁枚}《随园随笔·节度使在家食俸之例见于葛从周碑》:“{從周}以疾致仕﹐遥授節度﹐食其俸于家﹐非真節度也﹐{宋}世節鎮在家食俸之例殆始于此。”

  • 自鎮-汉语大词典

    自鎮

    【1】自行抑制。《楚辞·九章·抽思》:“願摇起而横奔兮﹐覽民尤以自鎮。”{王逸}注:“鎮﹐止也。”【2】犹自重。《後汉书·冯衍传下》:“誦古今以散思兮﹐覽聖賢以自鎮。”{李贤}注:“鎮﹐重也。”

  • 藩鎮-汉语大词典

    藩鎮

    【1】藩卫镇抚。《三国志·吴志·陆凯传》:“願陛下簡文武之臣﹐各勤其官﹐州牧督將﹐藩鎮方外﹐公卿尚書﹐務脩仁化。”【2】地方方面长官。《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張子雲}〕今雖臨荒域﹐不能參與本朝﹐亦國家之藩鎮﹐足下之外援也。”{清}{昭槤}《啸亭杂录·论三逆》:“命{吴三桂}……等世守邊圉﹐以爲藩鎮。”【3】{唐}代初年在重要各州设都督府, {睿宗}时设节度大使, {玄宗}时又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 通称“藩鎮”。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 后来权力逐渐扩大, 兼管民政﹑财政, 掌握全部军政大权, 形成地方割据, 常与朝廷对抗。

  • 紙鎮-汉语大词典

    紙鎮

    【1】即镇纸。压纸的文具。{宋}{杜绾}《云林石谱》卷下:“{韶州}桃花石﹐出土中﹐其色粉紅斑斕﹐稍潤﹐扣之無聲﹐可琢器皿﹐成爲紙鎮。”

  • 總鎮-汉语大词典

    總鎮

    【1】总兵的别称。{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每督標設左右二總鎮以分統之﹐提督居大鐵甲船﹐總鎮駐中等輪艦﹐其餘將弁各居所帶之船。”

  • 軍鎮-汉语大词典

    軍鎮

    【1】指镇守边地的驻军。《旧唐书·职官志二》:“凡諸軍鎮﹐每五百人置押官一人﹐千人置子總管一人﹐五千人置總管一人。”{唐}{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山河地襟帶﹐軍鎮國藩維。”

  • 輔鎮-汉语大词典

    輔鎮

    【1】辅佐镇守。《南齐书·萧赤斧传》:“{太祖}輔政﹐以{赤斧}爲輔國將軍﹑左軍{會稽}司馬﹐輔鎮東境。”

  • 重鎮-汉语大词典

    重鎮

    【1】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城镇。{清}{钱谦益}《山西大同府东路同知刘士琏授奉政大夫制》:“{雲中}爲{幽}{并}重鎮﹐控制虜衝。”《晋书·义阳成王望传》:“{吴}將{施績}寇{江夏}﹐邊境騷動。以{望}統中軍步騎二萬﹐出屯{龍陂}﹐爲二方重鎮。”{宋}{曾巩}《送赵宏序》:“天子﹑宰相以{潭}重鎮﹐守臣不勝任﹐爲改用人。”【2】指国家倚重的大臣。《三国志·吴志·王蕃传》:“〔常侍{王蕃}〕處朝忠蹇﹐斯社稷之重鎮﹐{大吴}之{龍逢}也。”{郑振铎}《桂公塘》:“{家铉翁}是太老了﹐{吴坚}是右丞相﹐政府的重镇﹐又多病﹐也不能去。”

  • 鄉鎮-汉语大词典

    鄉鎮

    【1】乡和镇。泛指较小的市镇。《花城》1981年第1期:“由于这屯子紧挨着{松花江}﹐无论冬夏﹐这条江都是交通要道……上下游几处较大乡镇发生了什么事情﹐消息也能够很快传到这儿。”{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三章一:“她那身打扮和风韵﹐与{连云场}这个小乡镇的风俗很不协调。”

  • 進鎮-汉语大词典

    進鎮

    【1】进驻镇守。《晋书·朱序传》:“又監{兗}{青}二州諸軍事﹑二州刺史﹐將軍如故﹐進鎮{彭城}。”

  • 還鎮-汉语大词典

    還鎮

    【1】返回并镇守。《周书·文帝纪上》:“{渭州}刺史{可朱渾元}還鎮{渭州}。”{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後主志》:“冬十月﹐{琬}還鎮{涪}。”【2】返回方镇。《晋书·杜预传》:“{預}既還鎮﹐累陳家世吏職﹐武非其功﹐請退。”《梁书·傅岐传》:“二月﹐{景}於闕前通表﹐割{江}右四州﹐安其部下﹐當解圍還鎮﹐敕許之。”《南齐书·柳世隆传》:“卿好參候之﹐有急﹐令諸小戍還鎮﹐不可賊至不覺也。”

  • 邊鎮-汉语大词典

    邊鎮

    【1】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猛将精兵却聚集在边镇上﹐内外失去平衡﹐危险的局面是显而易见的。”《魏书·高祖纪上》:“又詔流迸之民﹐皆令還本﹐違者配徙邊鎮。”{唐}{张说}《幽州新岁作》诗:“邊鎮戍歌連夜動﹐京城燎火徹明開。”【2】指镇守边地的军事长官。《宋书·张畅传》:“且城守備防﹐邊鎮之常﹐但悦以使之﹐故勞而無怨耳。”{清}{姚鼐}《<西魏书>序》:“當{拓跋氏}之衰﹐朝廷失政而邊鎮横﹐武夫暴興而國柄移。”《魏书·叔孙建传》:“會彼邊鎮棄守而去﹐故{晉}前軍得以西進﹐非敢憑陵{魏}境。”

  • 静鎮-汉语大词典

    静鎮

    【1】静止。《云笈七籤》卷五七:“天有五星﹐進退成其經緯;地有五嶽﹐静鎮安其方位。”【2】犹镇静。安静镇定。{清}{吴伟业}《读史杂感》诗:“静鎮資{安石}﹐艱危仗{武侯}。”{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向敏中王且》:“當有事之日﹐須得如此静鎮。”

  • 集鎮-汉语大词典

    集鎮

    【1】指乡村中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比城市小的居民区。多为商业﹑手工业中心。{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解逃限期》:“如窩家在本處﹐立可拘審;如本處路途﹑集鎮拿獲﹐供窩在鄰封……以及妻子在别處者﹐俱要逐處關提。”{浩然}《艳阳天》第六八章:“这儿是一条横贯东西的石子公路﹐路北是集镇﹐路南是平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城镇可以再分为城市和集镇。”

  • 雄鎮-汉语大词典

    雄鎮

    【1】强有力地镇守。{宋}{苏轼}《奏封太白山神状》:“伏見{當府}{郿縣}{太白山}﹐雄鎮一方﹐載在祀典。”{清}{邹容}《革命军·结论》:“爾之獨立廳已雄鎮於中央。”【2】犹重镇。{唐}{独孤及}《江州刺史厅壁记》:“世稱雄鎮﹐且曰天府。”《明史·忠义传六·王家录》:“{榆林}爲天下雄鎮﹐兵最精﹐將材最多。”{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述异·左侯相之梦》:“所歷皆巖關險塞﹐雄鎮名都。”

  • 隅鎮-汉语大词典

    隅鎮

    【1】边隅要镇。亦指戍守边镇的武官。{清}{龚自珍}《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其有官不過隅鎮﹐名不挂勳籍﹐身歷百戰於狂濤巨鯨間﹐幾爲忌者擠致之以無名之死而卒以功名終﹐則有{通州}{丁公}。”

  • 鎮-汉语大词典

    “[镇]”的繁体字。《廣韻》陟刃切,去震,知。《廣韻》陟隣切,平真,知。【1】用重物压在上面;向下加重量。{汉}{枚乘}《上书谏吴王》:“馬方駭﹐鼓而驚之﹔係方絶﹐又重鎮之。”{宋}{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一:“又以柏爲界尺﹐長數寸﹐謂之隔筆簡。每御製﹐或飛宸翰﹐則用以鎮所臨之紙。”《红楼梦》第二九回:“寄名符早已有了……還在佛前鎮着呢。”【2】指压东西的用具。《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爲鎮﹐疏石蘭兮爲芳。”{朱熹}集注﹕“鎮﹐壓坐席者也。”{清}{张正茂}《龟台琬琰·水仙子》:“手恒弄一圓石子﹐如鳥卵﹐色類玉。後以贈{青霞君}爲經鎮。”【3】压制;抑止。《国语·周语上》:“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陰也。”{韦昭}注﹕“鎮﹐爲陰所鎮笮也。”《楚辞·九章·抽思》:“願摇起而横奔兮﹐覽民尤以自鎮。”{王逸}注﹕“鎮﹐止也。”{汉}{王符}《潜夫论·爱日》:“治訟若此爲務﹐助豪猾而鎮貧弱也。”{唐}{韩愈}《荐士》诗:“杳然粹而精﹐可以鎮浮躁。”【4】威服;压服。《史记·淮阴侯列传》:“{齊}僞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爲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燕}﹑{齊}﹑{荆}地遠﹐不爲置王﹐無以鎮之。”《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這{沱江}郤是應龍﹐皆因水功既成﹐鎖着以鎮後害。”{朱湘}《哭孙中山》诗:“哭罢!因为镇鬼的{锺馗}已丧﹐在{昆仑山}下魑魅更要横行。”【5】安抚;安定。《後汉书·皇甫规传》:“遣{匈奴}以宫姬﹐鎮{烏孫}以公主。”{三国 魏}{曹冏}《六代论》:“是以輕重足以相鎮﹐親疎足以相衛。”{宋}{苏轼}《论擒获鬼章称贺太速札子》:“臣願朝廷鎮之以静﹐示之以不可測。”{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奇节》:“{王沂公}當軸﹐以厚重鎮天下。”【6】镇守。{三国 蜀}{诸葛亮}《弹李平表》:“臣當北出﹐欲得{平}兵以鎮{漢中}。”{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大夫{烏公}以鈇鉞鎮{河陽}之三月﹐以{石生}爲才﹐以禮爲羅﹐羅而致之幕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日者推公之命﹐云終於一品武階﹐他日或以將軍出鎮耶?”【7】引申爲统辖管理。{唐}{李复言}《续玄怪录·韦令公皋》:“〔女巫〕曰﹕‘此人極貴﹐位過丞相遠矣。其禄將發﹐不久亦鎮此﹐宜殊待之。’”{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吕侍讀}{溱}性豪侈簡倨﹐所臨鎮雖監司亦不少降屈。”{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四:“此外尚有{王瑜}﹐{淮安}人﹐後鎮{淮安}﹐總督漕運。”【8】压倒;超出。{清}{徐士銮}《宋艳·驳辨》:“當時名妓鎮{東吴}﹐不好黄金只好書。”{郭沫若}《水调歌头·看武汉第十一届横渡长江比赛》词:“揮動彩花亂舞﹐鑼鼓鎮雷霆。”【9】显示重要;尊重。《国语·周语上》:“故爲車服﹑旗章以旌之﹐爲贄幣﹑瑞節以鎮之﹐爲班爵﹑貴賤以列之。”{韦昭}注﹕“鎮﹐重也。”《国语·周语上》:“夫執玉卑﹐替其贄也﹔拜不稽首﹐誣其王也。替贄無鎮﹐誣王無民。”{韦昭}注﹕“鎮﹐重也﹐無以自重也。”【10】喻指倚重者,中坚人物。《国语·晋语三》:“{惠公}既殺{里克}而悔之﹐曰﹕‘{芮}也﹐使寡人過殺我社稷之鎮。’”{韦昭}注﹕“鎮﹐重也。”{汉}{蔡邕}《胡公碑》:“赫赫{猗公}﹐邦家之鎮。”《梁书·宗夬刘坦等传论》:“此三人者﹐{楚}之鎮也。”【11】指根本;基础。《国语·晋语五》:“{麑}退﹐歎而言曰﹕‘{趙孟}敬哉!夫不忘恭敬﹐社稷之鎮也。賊國之鎮不忠﹐受命而廢之不信﹐享一名於此﹐不如死。’觸庭之槐而死。”{三国 魏}{高堂隆}《切谏增崇宫室疏》:“然則士民者﹐乃國家之鎮也﹔穀帛者﹐乃士民之命也。”【12】重地;险要处。{晋}{张载}《剑阁铭》:“惟{蜀}之門﹐作固作鎮。”{唐}{储光羲}《临江亭五咏》之一:“{晉}家南作帝﹐{京}鎮北爲關。”【13】古代称一地区内最大最重要的名山,主山。《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山鎮曰{會稽}。”{孙诒让}正义﹕“注云﹕‘鎮﹐名山安地德者也’者﹐《廣雅·釋詁》云﹕‘鎮﹐安也。’《大司樂》‘四鎮’注云﹕‘四鎮﹐山之重大者。’《書·舜典》‘封十有二山’僞{孔}傳云﹕‘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爲其州之鎮。’此九州九山﹐亦並當州重大之山以鎮安地域者﹐故尊之曰鎮也。”《书·舜典》:“封十有二山”{孔}传﹕“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爲其州之鎮。”{南朝} {梁}{元帝}《庐山碑》:“{廬山}者亦南國之德鎮。”{唐}{韩愈}《谒衡嶽庙遂宿嶽寺题门楼》诗:“五嶽祭秩皆三公﹐四方環鎮{嵩}當中。”【14】周代{九}服之一。参见“[鎮服]”﹑“[鎮畿]”。【15】古代于边境重地设镇,以重兵驻守。后内地亦设。(1){北魏}所设镇,有一部分兼理民政。其长官为镇都大将。《魏书·官氏志》:“詔諸征﹑鎮都大將依品開府,以置佐吏。”又:“舊制,緣邊皆置鎮都大將,統兵備禦,與刺史同。城隍﹑倉庫皆鎮將主之,但不治。”(2){唐}初所设镇,为方镇之始,所置戍边兵力较少。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品秩与县令相等。中{唐}起,镇之地位上升,权力增大,而内地亦相继设置,其长官为节度使,掌一方军政大权。参阅《新唐书·兵志》。(3){明}代所设,专掌防守,其长官为总兵。{清}代仍之。《明史·兵志三》:“{正統}以後,敵患日多。故終{明}之世,邊防甚重……初設{遼東},{宜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而{太原}總兵治{偏頭},三邊制府駐{固原},亦稱二鎮,是爲九邊。”参见“[鎮臺]”。【16】{明}{清}时军队的编制单位。{清}末练新军,也称为“鎮”。《清史稿·兵志三》:“至{光緖}三十年, 劃定軍制,京師設練兵處,各省設督練公所,改定新軍區爲三十六鎮。”【17】市镇;集镇。亦以之为行政区划名。{宋}{高承}《事物纪原·州郡方域·镇》:“{宋}朝之制﹐地要不成州而當津會者﹐則爲軍﹐以縣兼軍使﹔民聚不成縣而有税課者﹐則爲鎮或以官監之。”{梁斌}《红旗谱》二九:“把养猪户和穷人们都串连起来﹐村连村﹐镇连镇﹐人多势力大﹐一齐拥上去﹐砸他人措手不及。”【18】旧时亦用以泛称商业繁盛处。如{明}{清}时有{景德}﹑{朱仙}﹑{佛山}﹑{汉口}等四大镇。【19】指脸色阴沉,表情严肃。{元}{邓玉宾}《粉蝶儿》套曲:“陪着笑頻哀告。鎮着色下風雹。比這砍柴的形勢惡。”{梁斌}《红旗谱》十一:“{运涛}故意镇起脸﹐装起大模大样。”【20】置食物﹑饮料于冰﹑冷水中使变凉。如﹕把西瓜用井水镇一镇﹔冰镇汽水。【21】犹常;长久。{唐太宗}《咏烛》:“鎮下千行淚﹐非是爲思人。”{宋}{高观国}《祝英台近》词:“遥想芳臉輕顰﹐凌波微步﹐鎮輸與沙邊鷗鷺。”{清}{洪昇}《长生殿·窥浴》:“鎮相連似影追形﹐分不開如刀劃水。”{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唐音癸籤》卷二十四﹕‘{六朝}人詩用鎮字﹐{唐}詩尤多﹐如{褚亮}“莫言春稍晩﹐自有鎮開花”之類。韻書﹕鎮﹐壓也﹐亦安之也。蓋有常之義。約略用之代常字﹐令聲俊耳。’説‘鎮’有常字義是對的﹐但這個字在口頭和筆頭下已經普遍使用﹐不能説成是‘令聲俊’的修辭手法。《癸籤》所引﹐爲{褚亮}《燭花詩話》。”【22】整,全。{宋}{王禹偁}《北狄来朝颂》:“{隴}首雲闊﹐{河}隍路窮﹐青塚鎮野﹐黑山駕空。”{宋}{罗烨}《醉翁谈录·意娘与李生相思赋》:“鎮夕厭厭﹐休言{扁鵲}能調藥﹔終宵悄悄﹐便做{陳摶}怎生眠?”{钱锺书}《围城》五:“雨愈下愈大﹐宛如水点要抢着下地﹐等不及排行分﹐我挤了你﹐你拼上我﹐合成镇块的冷水﹐没头没脑浇下来。”新版作“整”。【23】指镇圭之类。《周礼·春官·天府》:“凡國之玉鎮﹑大寶器藏焉。”{贾公彦}疏﹕“此云玉鎮﹐即《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鎮圭之屬﹐即此寶鎮也。”【24】镇星。即土星。《南史·宋纪上·武帝》:“始{義熙}九年歲﹑鎮﹑熒惑﹑太白聚東井﹐至是而{關中}平。”{唐}{杨炯}《浑天赋》:“五星者﹐木爲重華﹐火爲熒惑﹐鎮居戊巳﹐斯爲土德。”【25】姓。{明}有{镇海}。见《万姓统谱·震韵》。

  • 鎮-汉语大词典

    “[镇]”的繁体字。《集韻》亭年切,平先,定。【1】《国语·晋语二》:“譬之如室﹐既鎮其甍矣﹐又何加焉?”{明}{王祎}《跋石鼓临本》:“{岐陽}石鼓﹐{三代}石刻之僅存於今者。{宋}{東都}時﹐嘗鑄金鎮其刻文。”{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汝州}之治諸井﹐皆以夾錫錢鎮之﹐每井率數十千。”

  • 鎮石-汉语大词典

    鎮石

    【1】犹镇山。{唐}{杜甫}《又上後园山脚》诗:“逝水自朝宗﹐鎮石各其方。”{仇兆鳌}注:“鎮石即《周禮》九州之鎮山。”【2】压物的石块。《隋书·秦孝王俊传》:“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爲?若子孫不能保家﹐徒與人作鎮石耳。”{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秦始皇}{泰山}立無字碑﹐解者紛紜不定﹐或以爲碑函﹐或以爲鎮石。”

  • 鎮殿將軍-汉语大词典

    鎮殿將軍

    【1】古时朝廷新年朝会时立于殿角的武装侍卫。选身躯高大者担任。{明}{陶宗仪}《辍耕录·大汉》:“國朝鎮殿將軍﹐募選身軀長大異常者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正旦大朝會﹐車駕坐{大慶殿}﹐有介胄長大人四人立于殿角﹐謂之‘鎮殿將軍’。”

  • 鎮家-汉语大词典

    鎮家

    【1】使家宅安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將擇個好日子分與爾等﹐每人一對﹐做個鎮家之寳。”{何其芳}《论家族主义》:“这和破落户的子弟想从灰尘中找出一些古董来作镇家之宝一样。”

  • 鎮常-汉语大词典

    鎮常

    【1】经常。{清}{沈谦}《丹凤吟·答洪昉思梦访之作》词:“也有鎮常相見﹐見時不免含嫉妒。”{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便道眉兒鎮常圪皺﹐你便唱夫妻每醉了還依舊。”《朱子语类》卷六四:“久﹐是就他骨子裏説﹐鎮常如此之意。”

  • 鎮率-汉语大词典

    鎮率

    【1】坐镇统率。《明史·王直传》:“而自以不如{于謙}﹐每事推下之﹐雍容鎮率而已。”

  • 鎮控-汉语大词典

    鎮控

    【1】镇守控制。{南朝} {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信可以神居帝郊﹐鎮控{湘}{漢}者也。”

  • 鎮帷犀-汉语大词典

    鎮帷犀

    亦作“[鎮幃犀]”【1】挂在帷帐四角防止牵动的犀角。语出{唐}{杜牧}《杜秋娘》诗﹕“虎睛珠絡褓﹐金盤犀鎮帷”。《剪灯新话·联芳楼记》:“寳篆煙消燭影低﹐枕屏摇動鎮幃犀。”一本作“鎮帷犀”。{宋}{苏轼}《四时词》之四:“夜風摇動鎮帷犀﹐酒醒夢回聞雪落。”

  • 鎮尺-汉语大词典

    鎮尺

    【1】用金属或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以压书或纸。{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八:“把那叠稿子放下﹐用一道镇尺压着。”

  • 鎮心-汉语大词典

    鎮心

    【1】定心﹐静心。{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金屑》:“金屑……療小兒驚傷五臟﹐風癎失志﹐鎮心安魂魄。”{宋}{刘筠}《苦热》诗:“七盤妙舞頻揮汗﹐五色嘉瓜冷鎮心。”《南史·郑灼传》:“〔{鄭灼}〕苦心熱﹐若瓜時﹐輒偃卧﹐以瓜鎮心。”

  • 鎮台-汉语大词典

    鎮台

    【1】见“鎮臺”。

  • 鎮軍-汉语大词典

    鎮軍

    【1】古代将军名号。{三国}{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见《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历代均有镇军将军﹐{宋}以后无。【2】{清}代总兵的俗称。《冷眼观》第二一回:“没有隔幾天﹐就先把自己的命革掉了……是{吴元愷}鎮軍親身去逮捕的。”

  • 鎮臨-汉语大词典

    鎮臨

    【1】犹镇守。{宋}{范仲淹}《延州谢上表》:“竊以{延水}極邊﹐東{夏}雄屏﹐控黠虜之衝要﹐歷大臣之鎮臨。”

  • 鎮臣-汉语大词典

    鎮臣

    【1】镇守地方的官员。《清史稿·食货志一》:“然{臺灣}自歷任鎮臣創莊招佃﹐往往侵據民﹑番地。”{清}{刘銮}《五石瓠·烟火》:“{萬曆}﹑{崇禎}以來﹐諸緹帥鎮臣製造煙火﹐價有近千金者。”

  • 鎮國-汉语大词典

    鎮國

    【1】使国家安定。《亢仓子·贤道》:“賢可以鎮國﹐材亦可以理國。”

  • 鎮日-汉语大词典

    鎮日

    【1】整天﹐从早到晩。{宋}{朱熹}《邵武道中》诗:“不惜容鬢凋﹐鎮日長空饑。”{明}{陆采}《怀香记·醉误佳期》:“幽窗鎮日聞鶯燕﹐倚欄干柔腸千轉。”{阿英}《袁中郎做官》:“你叫他镇日从事这样忙碌的卑劣的生活﹐使他与过去的生活完全绝缘﹐不免使他有些难受。”《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鎮日同一個三十多歲的老嫂子看花飲酒﹐也覺得掃興。”

  • 鎮慰-汉语大词典

    鎮慰

    【1】安抚慰问。《後汉书·彭宠传》:“及{光武}鎮慰{河}北﹐至{薊}﹐以書招{寵}。”{汉}{应劭}《风俗通·过誉·皇甫规》:“折衝弭難﹐而誅伐已定﹐當見鎮慰。”

  • 鎮宅-汉语大词典

    鎮宅

    【1】旧时的一种迷信行为。谓用法术或符箓﹑器物驱除邪鬼﹐以安定家宅。{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二折:“這口劍曾除了樓上兩個妖精﹐以此掛着鎮宅。”{明}{杨慎}《墨池琐录》:“{張東海}名曰能草書﹐左右纏繞如鎮宅符籙。”{南朝}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爲鎮宅。”

  • 鎮撫-汉语大词典

    鎮撫

    【1】{南宋}初在{金}﹑伪{齐}接壤的{淮南}﹑{京东}{西}﹑{湖南}{北}诸路分置的特别行政区。其长官为镇抚使﹐其官署称镇抚使司。{宋}{叶適}《上殿札子》:“夫徒鑒{五代}之致亂而不思{靖康}之得禍﹐故{李綱}請裂{河南}爲藩鎮﹐{范宗尹}嘗割邊面爲鎮撫﹐皆隨以廢格。”【2】{元}万户府及都威卫使司所属掌理军匠的镇抚司(所)之长官。《元史·百官志五》:“〔左都威衛使司〕鎮撫所﹐鎮撫二員﹐都目一員……〔右都威衛使司〕鎮撫司﹐鎮撫二員﹐都目一員。”《元史·百官志七》:“〔萬户府〕鎮撫司﹐鎮撫二員﹐{蒙古}﹑{漢}人參用。”【3】安抚。《左传·昭公十五年》:“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以鎮撫其社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張延雋}之爲{晉州}行臺左丞﹐匡維主將﹐鎮撫疆埸﹐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若敵國矣。”《史记·淮阴侯列传》:“因請立{張耳}爲{趙王}﹐以鎮撫其國﹐{漢王}許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薛鐵山}死﹐州民無主﹐慮不逞者爲變。故{罕之}({李罕之})專命鎮撫﹐取王裁旨。”{沈从文}《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只由于两百年前{满}人治理{中国}土地时﹐为镇抚与虐杀苗族﹐派遣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方有了城堡与居民。”【4】偏指安抚。《汉书·高帝纪上》:“{漢王}如{陝}﹐鎮撫{關}外父老。”{颜师古}注:“鎮﹐安也;撫﹐慰也。”《左传·襄公十年》:“{向戌}辭曰:‘君若猶辱鎮撫{宋國}﹐而以{偪陽}光啟寡君﹐羣臣安矣﹐其何貺如之?’”

  • 鎮長-汉语大词典

    鎮長

    【1】经常﹔常。{唐}{韩愈}《杏花》诗:“浮花浪蘂鎮長有﹐纔開還落瘴霧中。”{清}{顾炎武}《黄侍中祠》诗:“莫道河山今便改﹐國於天地鎮長存。”{宋}{蜀}中妓《市桥柳》词:“後會不知何日又?是男兒休要鎮長相守。”

  • 鎮駐-汉语大词典

    鎮駐

    【1】犹长存。{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餘功及物﹐猶能鎮駐也。”

  • 鎮紙-汉语大词典

    鎮紙

    【1】文具名。多用金属或石等制成﹐用来压纸﹑压书。《说郛》卷一二〇引{宋}{陶穀}《清异录·畦宗郎君》:“〔{歐陽通}〕家藏遺物尚多﹐皆就刻名號……鎮紙曰套子龜﹑小連城﹑千鈞史。”{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七:“{王伯申}浓眉紧皱﹐坐在那里只顾摸弄一个玻璃的镇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朱運使}{子穎}嘗以大理石鎮紙贈亡兒{汝佶}﹐長約二寸﹐廣約一寸﹐厚約五六分。”

  • 鎮迮-汉语大词典

    鎮迮

    【1】压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鱼鲊》:“十臠爲裹﹐以荷葉裹之﹐唯厚爲佳﹐穿破則蟲入。不復水浸﹑鎮迮之事。”

  • 鎮據-汉语大词典

    鎮據

    【1】镇守。《三国志·吴志·宗室传评》:“或贊興初基﹐或鎮據邊陲。”

  • 鎮思-汉语大词典

    鎮思

    【1】一直思念。{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鎮思向日﹐空教人氣的微撇。”

  • 鎮日價-汉语大词典

    鎮日價

    亦作“[鎮日家]”【1】整天﹐从早到晩。价﹐助词。{清}{洪昇}《长生殿·觅魂》:“鎮日家把嬌容心坎鐫﹐每日裏將芳名口上編。”{赵樸初}《三快三带过朝天子四换头·观演<蔡文姬>剧有作》曲:“{左賢王}拔劍砍地﹐鎮日價女哭兒啼。”{清}{李渔}《蜃中楼·献寿》:“鎮日價操戈演陣。”

  • 鎮山太歲-汉语大词典

    鎮山太歲

    【1】喻指强横凶恶之人。《红楼梦》第五五回:“剛剛的倒了一個‘巡海夜叉’﹐又添了三個‘鎮山太歲’。”

  • 鎮神頭勢-汉语大词典

    鎮神頭勢

    【1】即镇神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以一着解兩征﹐至今棋譜中傳下鎮神頭勢。”

  • 鎮日家-汉语大词典

    鎮日家

    【1】见“鎮日價”。

  • 鎮子-汉语大词典

    鎮子

    【1】方言。集镇。{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这里有一条大路直通{延安}﹐清湛湛的{延河}绕镇子流过。”

  • 鎮公所-汉语大词典

    鎮公所

    【1】旧时办理一镇事务的行政机构。{赵树理}《金字》:“镇公所的书记每天只顾上给镇长到遥远的山庄上催租逼债﹐镇长便经常拉我的差。”

  • 鎮浮-汉语大词典

    鎮浮

    【1】抑制轻浮。语出《国语·楚语上》﹕“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韦昭}注﹕“浮﹐輕也。”{宋}{苏轼}《贺邻帅及监司正旦启》:“恭惟某官﹐厚德鎮浮﹐高名華國﹐非獨疇咨之用。”

  • 鎮懾-汉语大词典

    鎮懾

    【1】见“鎮攝”。

  • 鎮寧-汉语大词典

    鎮寧

    【1】安定。{唐}{白居易}《与骠国王雍羌书》:“訓撫師徒﹐鎮寧邦部。”{宋}{范仲淹}《泰州张侯祠堂颂》:“居千百齡﹐此邦鎮寧。”

  • 鎮反-汉语大词典

    鎮反

    【1】镇压反革命运动的简称。{方之}《内奸》:“{严家忠}那个反革命则避过了镇反的风头﹐迟迟方被查出。”{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八:“今后社会上的镇反﹐要少捉少杀。”

  • 鎮静-汉语大词典

    鎮静

    【1】安定。《宋书·何承天传》:“今若務存遵養﹐許其自新﹐雖未可羈致北闕﹐猶足鎮静邊境。”{唐}{白居易}《与宗儒诏》:“及司管籥﹐鎮静有方。”《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公爲岳牧……而使姦凶滋蔓﹐禍釁不測﹐豈藩翰王室﹐鎮静方夏之義乎!”【2】持重﹐沉静。{唐}{刘禹锡}《荐处士王龟状》:“古者選公族大夫﹐必以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諗之﹐鎮静者循之。”{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持禄養驕爲鎮静﹐以深慮遠計爲狂愚。”《国语·晋语七》:“{黶}也果敢﹐{無忌}鎮静。”{韦昭}注:“鎮﹐重也;静﹐安也。”一本作“鎮靖”。【3】止息﹔抑制。{晋}{桓温}《荐谯元彦表》:“若{秀}蒙蒲帛之徵﹐足以鎮静頽風﹐軌訓囂俗。”{瞿秋白}《论大众文艺·欧化文艺》:“另外还有武侠主义的连环图画﹐阶级妥协主义的时事小调……去迷惑群众﹐镇静群众﹐糟蹋群众。”【4】安静﹐平静。{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一章:“在这里的民工和干部……都是这样镇静的时候﹐不免显着他惊惶失措了。”{元}{刘祁}《归潜志》卷四:“〔{趙思文}〕出爲{汝州}防禦使﹐遷{集慶軍}節度﹐所在鎮静﹐吏民賴之。”{宋}{柳永}《一寸金》词:“台鼎須賢久﹐方鎮静﹐又思命駕。”{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諸檀越……扣門而施﹐見衆僧有端坐若無事者﹐有蹙額不勝﹐有佯爲鎮静者。”

  • 鎮肉-汉语大词典

    鎮肉

    【1】{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有饔人以一方石鎮肉﹐視之﹐若有鐫刻﹐試取石洗濯﹐乃{宋}{海陵王}墓銘﹐{謝朓}撰並書﹐其字如{鍾繇}﹐極可愛。”后以“鎮肉”借指未被人鉴识的珍宝奇物。{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凝脂原不任研磨﹐鎮肉翻成遭棄擲。”自注:“客問鎮肉事﹐判曰出《夢溪筆談》。”

  • 鎮星-汉语大词典

    鎮星

    【1】即土星。我国古代以为土星每二十八年运行一周天﹐好像每年坐镇二十八宿中的一宿﹐故名。《资治通鉴·後周太祖广顺三年》:“鎮星行至角亢。”{胡三省}注:“鎮星﹐土星也。”《旧唐书·代宗纪》:“壬戌夜﹐月暈南北河﹑東井﹐鎮星入輿鬼﹐久之方散。”《文子·精诚》:“四時失政﹐鎮星摇蕩。”《史记·天官书》:“太歲在甲寅﹐鎮星在東壁。”

  • 鎮集-汉语大词典

    鎮集

    【1】集镇。{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保甲之制》:“一鄉之中﹐大而鎮集﹐小而莊村。”

  • 鎮戍-汉语大词典

    鎮戍

    【1】指驻防军的营垒﹑城堡。{宋}{吴淑}《江淮异人录·司马郊》:“{修默}避之﹐先往﹐至一鎮戍﹐方息於逆旅﹐{郊}續至。”《北齐书·元景安传》:“時初築長城﹐鎮戍未立﹐{突厥}强盛﹐慮或侵邊。仍詔{景安}與諸軍緣塞以備守。”【2】镇守﹐戍守。《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夫{夏口}﹐賊之衝要﹐宜選名將以鎮戍之。”《元典章·兵部一·逃亡》:“窩主隣佑人等不以鎮戍軍情爲重﹐隱留在家宿食﹐不行出首。”{唐}{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往年鎮戍到{蘄州}﹐{楚}山蕭蕭笛竹秋。”

  • 鎮禦-汉语大词典

    鎮禦

    【1】镇守防御。{唐}{贾至}《授韩洪山防御史制》:“或謀府冲深﹐才膺鎮禦。”

  • 鎮標-汉语大词典

    鎮標

    【1】{清}代由总兵统辖的绿营兵称“鎮標”。{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各省鎮標﹐馬兵月餉銀二兩﹐步兵一兩五錢﹐守兵一兩﹐皆月支米三斗。”《清会典事例·兵部五·直隶绿营一》:“{康熙}二十七年﹐裁正定鎮總兵官及鎮標各官。”

  • 鎮衛-汉语大词典

    鎮衛

    【1】镇守捍卫。《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爵號不顯﹐九錫未加﹐非所以鎮衛社稷﹐光昭萬世也。”《晋书·孝武帝纪》:“{楊亮}爲西戎校尉﹐{雍州}刺史﹐鎮衛山陵。”《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勇不足以鎮衛社稷﹐而暴足以侵軼里閭。”

  • 鎮市-汉语大词典

    鎮市

    【1】集镇﹔市镇。《水浒传》第五三回:“次日早起﹐卻去城外近村鎮市覓。”{冰心}《关于女人·我的学生》:“第二天一早﹐我就骑着马离开这小小的镇市。”

  • 鎮日鎮夜-汉语大词典

    鎮日鎮夜

    【1】整日整夜﹐日日夜夜。{端木蕻良}《浑河的急流》:“西北风起来了﹐一切都葬落在愁容的惨淡里﹐{浑河}的水还镇日镇夜的流去。”{郁达夫}《沉沦》:“他回家之后﹐便镇日镇夜的蛰居在他那小小的书斋里。”

  • 鎮圭-汉语大词典

    鎮圭

    【1】比喻行为的规范。{清}{钱谦益}《王氏族谱序》:“自今以往﹐世世子孫奉夫子之言爲鎮圭焉。”【2】古代举行朝仪时天子所执的玉制礼器。长一尺有二。以四镇之山为雕饰﹐取安定四方之义﹐故称。《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孙诒让}正义:“注云‘鎮﹐安也’者﹐《廣雅·釋詁》同。云‘所以安四方’者﹐《職方氏》注云‘鎮名山安地德者’也。王執此鎮圭﹐亦所以鎮安四方﹐故象彼爲文。《國語·周語》云:‘爲摯幣瑞節以鎮之。’{韋}注云:‘鎮﹐重也。’重與安義亦相成也。云‘鎮圭者﹐蓋以四鎮之山爲瑑飾’者。《玉人》注云:‘瑑﹐文飾也。’‘六瑞之瑑飾’經無文﹐{鄭}皆依其名義推之……云圭長尺有二寸者﹐據《玉人》文。”《南齐书·礼志上》:“天子冕而執鎮圭﹐尺有二寸。”

  • 鎮夜-汉语大词典

    鎮夜

    【1】整夜﹐通宵。{明}{吴中情奴}《相思谱》第六折:“鎮夜無眠﹐鎮夜無眠﹐通宵反側﹐神閃閃想煞伊家﹐可惜度年華。”{闻一多}《红烛·红豆》:“比方有一屑月光﹐偷来匍匐在你枕上﹐刺着你的倦眼﹐撩得你镇夜不睡﹐你讨厌他不?”

  • 鎮痙-汉语大词典

    鎮痙

    【1】医学上指用药物解除痉挛﹑震颤﹑角弓反张等症状。药剂中有镇痉剂﹐如阿托品。

  • 鎮店-汉语大词典

    鎮店

    【1】方言。集镇。{柳青}《铜墙铁壁》第一章:“〔{沙家店}〕最近的镇店就是往西三十里的{镇川堡}。”{魏巍}《山雨》第九章:“小鬼们精神奋发﹐在镇店的大街上﹐走得很像个样子。”

  • 鎮笮-汉语大词典

    鎮笮

    【1】压住。《国语·周语上》“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陰也”{三国}{吴}{韦昭}注:“鎮﹐爲陰所鎮笮也。”

  • 鎮御-汉语大词典

    鎮御

    【1】镇守治理。《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以{方叔}﹑{召虎}之臣鎮御四境﹐爲國爪牙者﹐可謂當矣。”《晋书·琅邪王伷传》:“代{衛瓘}鎮{下邳}。{伷}鎮御有方﹐得將士死力﹐{吴}人憚之。”

  • 鎮畿-汉语大词典

    鎮畿

    【1】{周}代九畿之一。以王畿为中心﹐自内而外﹐每五百里为一畿。镇畿为第八畿。《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又其(夷畿)外五百里曰鎮畿。”{贾公彦}疏:“云鎮者﹐蓋中國稍遠﹐理須鎮守。”

  • 鎮塞-汉语大词典

    鎮塞

    【1】堵塞。鎮﹐通“填”。{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時得道之士如{許旌陽}者﹐鑄爲此物以鎮塞妖蛟蜃穴。”

  • 鎮定-汉语大词典

    鎮定

    【1】遇事沉着﹐不慌乱。《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趙武}有文德……{祁午}臨事鎮定﹐臣父{匄}能識大體﹐皆一時之選。”{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二节:“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清}{刘大櫆}《乡饮宾金君传》:“遇事之盤錯﹐其精神常鎮定﹐而卒能有剖决而解其紛。”【2】镇压﹔平定。{邓慕韩}《书丁未防城革命军事》:“又電{廣西}提督{丁槐}﹐撥{衡}軍二營﹐{綏遠}軍一營﹐前往鎮定。”《三国志·魏志·邓艾传》:“今{蜀}舉衆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吴會}﹐宜早鎮定。”【3】安定﹐稳定。{茅盾}《子夜》五:“近来这样的事太多了﹐报纸载不胜载﹐并且为了镇定人心计﹐也只好少载。”《国语·晋语七》:“柔惠小物﹐而鎮定大事。”{韦昭}注:“鎮﹐安也。言智思能安定也。”{唐}{元稹}《赠裴行立左散骑常侍制》:“而況於鎮定遠荒﹐經略逋寇﹐毗倚方切﹐忽焉薨殂﹐不有追崇﹐曷彰憫悼?”{太平天囯}{袁名杰}《诏书盖颁行论》:“真主之威﹐昭乎金﹐蓋所以化醒天下與鎮定天下者爲無窮也。”

  • 鎮壓-汉语大词典

    鎮壓

    【1】亦作“[鎮厭]”。压迫﹔以强力﹑威势使慑服。{汉}{仲长统}《昌言·理乱》:“當君子困賤之時﹐跼高天﹐蹐厚地﹐猶恐有鎮厭之禍也。”《晋书·唐彬传》:“今諸軍已至﹐足以鎮壓内外。”{鲁迅}《朝花夕拾·琐记》:“我的前辈同学被{关圣帝君}镇压了一整年﹐就只在这时候得到一点好处﹐--虽然我并不深知是怎样的好处。”{宋}{苏洵}《权书下·高祖》:“爲大臣素所畏服﹐獨此可以鎮壓其邪心。”{唐}{谷神子}《博异志·刘希昂》:“此是火災欲起﹐覓術士鎮壓之。”【2】犹镇守。{唐}{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表臣》诗:“{夷門}天下之咽喉﹐昔時往往生瘡疣﹐聯翩舊相來鎮壓﹐四海吐納皆通流。”【3】压紧播种后的垄或植株行间的土壤﹐为使种子或植株容易吸收水分和养分。《人民日报》1979.12.27:“必要时进行适当灌溉﹐加强田间管理﹐进行镇压﹑中耕等﹐减少水分蒸发。”【4】亦作“[鎮厭]”。压在下面。{汉}{班固}《西都赋》:“禽相鎮厭﹐獸相枕藉。”一本作“鎮壓”。{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僵禽斃獸﹐鎮壓枕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吐谷渾}于{河}上作橋﹐謂之{河}屬。長一百五十步﹐兩岸纍石作基陛﹐節節相次﹐大木從横﹐更相鎮壓。”{王西彦}《风雪》三:“山冈﹑丛林和田野一切被雪覆盖着﹐镇压着了。”{宋}{王安石}《次韵张氏女弟咏雪》:“那能鎮壓黄塵起﹐强欲侵凌白日飛。”【5】抑制﹔控制。{萧红}《手》:“她坐在床上张着嘴﹐把下颚微微向前抬起一点﹐像是安然和舒畅镇压着她似的。”{巴金}《雨》一:“{陈真}半晌不回答他的话﹐只是紧紧地咬着嘴唇﹐来镇压自己的心痛。”{骆宾基}《旅途》三:“在粮食市场上的囤积居奇﹐还需要从{东北}调粮去镇压市场。”【6】特指处决反革命分子。《花城》1981年第3期:“只有一个姓{李}的联保主任﹐早在镇反时已被镇压﹐不存在外逃问题。”

  • 鎮統-汉语大词典

    鎮統

    【1】镇守统辖。《三国志·魏志·徐宣传》:“今當遠征﹐而此方未定﹐以爲後憂﹐宜得清公大德以鎮統之。”《晋书·李特载记》:“推{特}行鎮北大將軍﹐承制封拜﹐其弟{流}行鎮東將軍﹐以相鎮統。”【2】{清}代军队编制中“鎮”的长官。也称统制。

  • 鎮臺-汉语大词典

    鎮臺

    亦作“[鎮台]”【1】{清}代称总兵。{清}{梁章鉅}《称谓录·总兵》:“《皇朝通考》:‘總兵官掌一鎮之軍政……爲重政大臣。’案今人稱總兵爲鎮臺由此。”《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話説{羊紫辰}{羊統領}本是别省一位實缺鎮台。”《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有人説他父親曾經當過長毛﹐後來投降的﹐官亦做到鎮台。”

  • 鎮寶-汉语大词典

    鎮寶

    【1】犹重器。指帝位。{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德祐表诏》:“今天命有歸﹐臣將焉往?惟是世傳之鎮寶﹐臣不敢愛﹐謹奉太皇命戒﹐痛自貶損﹐削去帝號。”

  • 鎮神頭-汉语大词典

    鎮神頭

    【1】下围棋的一种战术。乙方投三六路攻四四路时﹐甲方用五六路抑制它﹐故名。为{唐}{大中}年间{顾师言}胜{日本国}王子{神头王}的着法。{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今所傳者﹐尚有{王積薪}所遇姑婦﹐及{顧師言}鎮神頭二勢……鎮神頭以一着解兩征﹐雖入神妙﹐而起手局促纏累﹐所謂張置疎遠者安在哉?恐亦好事者爲之耳。”{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日本國}王子〕善圍棋﹐上敕{顧師言}待詔爲對手……至三十三下﹐勝負未决。{師言}懼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則謂之鎮神頭﹐乃是解兩征勢也。王子瞪目縮臂﹐已伏不勝。後傳其勢﹐謂之鎮神頭。”

  • 鎮犀-汉语大词典

    鎮犀

    【1】指用犀牛角制的用具。{唐}{冯贽}《云仙杂记·玄山印记》:“{陳茂}爲尚書郎﹐每書信﹐印記曰‘玄山典記’﹐又曰‘玄山印’。擣朱礬﹐澆麝酒﹐閑則匣以鎮犀﹐養以透雲香。”

  • 鎮息-汉语大词典

    鎮息

    【1】犹止息。《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潛居研志﹐耽情墳籍﹐亦足鎮息頽競﹐奬勗浮動。”

  • 鎮幃犀-汉语大词典

    鎮幃犀

    【1】见“鎮帷犀”。

  • 鎮圻-汉语大词典

    鎮圻

    【1】{周}代指离王城四千五百里的区域。《国语·周语上》“{蠻}{夷}要服﹐{戎}{狄}荒服”{三国}{吴}{韦昭}注:“{戎}{狄}去王城四千五百里至五千里也。四千五百里爲鎮圻﹐五千里爲蕃圻。”

  • 鎮扼-汉语大词典

    鎮扼

    【1】坐镇扼守。《明史·熊概陈镒等传赞》:“{明}初以十五布政司分治天下﹐諸邊要害﹐則遣侯伯勳臣鎮扼之。”

  • 鎮俗-汉语大词典

    鎮俗

    【1】谓抑制庸俗的世风。《晋书·束晳传》:“將研六籍以訓世﹐守寂泊以鎮俗。”

  • 鎮城-汉语大词典

    鎮城

    【1】负责城防的军事长官。《周书·梁椿传》:“别攻{閻韓鎮}﹐斬其鎮城{徐衛}。”《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二年》:“{齊}鎮城{伏敬遠}勒甲士二千人據東城﹐舉烽嚴警。”{胡三省}注:“鎮城﹐即防城大都督之任。”

  • 鎮遏-汉语大词典

    鎮遏

    【1】平定﹔制止。{唐}{颜真卿}《蒲州刺史谢上表》:“將以鎮遏艱虞﹐導揚德澤﹐拜命之日﹐以榮爲憂。”{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其大要在鎮遏戎狄﹐使聲息相近﹐動不得逞。”{宋}{欧阳修}《出第二札子》:“不能建明大義﹐鎮遏羣言。”《宋书·刘锺传》:“{冶亭}羣盜數百夜{鍾}壘﹐距擊破之。時大軍外討﹐京邑擾懼﹐{鍾}以不能鎮遏﹐降號龍威將軍。”【2】谓押运护送﹐防止抢劫。《元史·兵志二》:“〔{延祐}元年〕樞密院官奏:‘中書省言﹐{江}{浙}春運糧八十三萬六千二百六十石﹐取日開洋﹐前來{直沽}﹐請預差軍人鎮遏。’詔依年例﹐調軍一千名﹐命右衛副都指揮使{伯顔}往鎮遏之。”

  • 鎮捍-汉语大词典

    鎮捍

    亦作“[鎮扞]”【1】镇守捍卫。《魏书·高树生传》:“以{樹生}有威略……令率勁勇﹐鎮捍舊蕃。”《旧唐书·褚遂良》:“皇子幼年﹐或授刺史﹐陛下豈不以王之骨肉﹐鎮扤四方?”《宋书·刘勔传》:“加{勔}使持節﹑領軍﹐置佐史﹐鎮扤{石頭}。”

  • 鎮服-汉语大词典

    鎮服

    【1】{周}代王畿之外的九等地区之一。按远近分﹐每隔五百里为一等﹐镇服在夷服与藩服之间﹐属第八等。《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又其(夷服)外方五百里曰鎮服。”{郑玄}注:“鎮者以其入夷狄深﹐故須鎮守也。”{章炳麟}《封建考》:“八紘者鎮服﹐八極者藩服﹐服皆五百里﹐兩面則爲千里。”【2】强使服从。{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李文靖}公{沆}爲相﹐專以方嚴重厚鎮服浮躁。”{郭沫若}《一只手》三:“他觉得他的一片牢骚似乎把那老妈妈给镇服着了﹐其实她并没有听他的话。”{唐}{韩愈}《上李尚书书》:“非閤下條理鎮服﹐布宣天子威德﹐其何能及此?”

  • 鎮綏-汉语大词典

    鎮綏

    【1】谓安抚。{宋}{{苏舜钦}等}《地动联句》:“高者恐顛墜﹐下者當鎮綏。”【2】镇压平定。《晋书·刘弘传》:“其恢宏奥略﹐鎮綏南海﹐以副推轂之望焉。”

  • 鎮山-汉语大词典

    鎮山

    【1】一地区内的主山。古称{扬州}的{会稽山}﹑{青州}的{沂山}﹑{幽州}的{医无闾山}﹑{冀州}的{霍山}为四镇﹐故称这些山为“鎮山”。又因《周礼·春官·大司乐》将四镇与五岳并举﹐故亦称五岳为镇山。有祭祀四镇之制﹐表示安定四方。{元}{王恽}《玉堂嘉话》卷六:“鎮﹐安也﹐所以安四方﹐以四方鎮山爲飾。”{宋}{姜夔}《铙歌吹曲·沅之上》:“岧岧鎮山﹐火德之紀﹐真人方興﹐百神仰止。”

  • 鎮靖-汉语大词典

    鎮靖

    【1】安抚﹐使安定。{宋}{苏辙}《刘昌祚免恩命不许不充批答》之三:“鎮靖吏士﹐折衝蠻夷。”【2】见“鎮静”。

  • 鎮安-汉语大词典

    鎮安

    【1】安定。《後汉书·刘焉传》:“{焉}以爲刺史威輕……乃建議改置牧伯﹐鎮安方夏。”{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時{楊石齋}秉政﹐卒能緝睦宫闈﹐鎮安中外。”《汉书·王莽传下》:“京師門户不容者﹐開高大之﹐以視百蠻﹐鎮安天下。”

  • 鎮輯-汉语大词典

    鎮輯

    【1】镇守安抚。《元史·文宗纪》:“仍命{豫王}{阿剌特納失里}分兵﹐給{探馬赤}三百﹑{赤伯}三百﹐共守一歲﹐以鎮輯之﹐餘軍皆遣還所部。”

  • 鎮討-汉语大词典

    鎮討

    【1】镇压讨伐。《三国志·魏志·裴潜传》:“前太守莫能治正﹐{太祖}欲授{潛}精兵以鎮討之。”

  • 鎮物-汉语大词典

    鎮物

    【1】旧时巫术用以禁制邪恶的东西。{清}{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二:“其梁上有金錢百二十文﹐蓋鎮物也。”【2】谓使众人镇定。{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六:“不容兒輩妄談兵﹐鎮物何妨一矯情?”{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寇騎充斥﹐至於城下﹐人情恟恟……{準}({寇準})方酣寢於中書﹐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時鎮物﹐比之{謝安}。”《晋书·谢安传》:“{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棊﹐看書既竟﹐便攝放牀上﹐了無喜色﹐棊如故。客問之﹐徐答云:‘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内﹐過户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 鎮攝-汉语大词典

    鎮攝

    【1】镇定﹐集中使不分散。{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後》七:“〔{黄公俊}〕闭了眼﹐镇摄着精神﹐突听见有许多人走来的足步声。”【2】犹统摄。《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詔太尉{司馬宣王}帥衆討{遼}東”{裴松之}注引{晋}{陈寿}《魏名臣奏》:“今北邊諸將及{懿}({司馬懿})所督﹐皆爲僚屬﹐名位不殊﹐素無定分﹐卒有變急﹐不相鎮攝。”【3】亦作“[鎮懾]”。以威力使畏服。《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巴西}廣袤千里﹐户餘四萬﹐若於彼立州﹐鎮攝華{獠}﹐則大帖民情。”{王西彦}《古城的忧郁·蹂躏》:“{木木}几次想开口问爸爸今儿干吗回得这么晩﹐却被爸爸那种有重心事一般的眼光镇慑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采薇翁》:“今統數萬之衆﹐而不能鎮懾人心﹐此敗亡之道也。”

  • 鎮監-汉语大词典

    鎮監

    【1】镇守监察。《三国志·吴志·薛综传》:“{漢武帝}誅{吕嘉}﹐開九郡﹐設{交阯}刺史以鎮監之。”【2】指专司镇守监察之人。《明史·周玺传》:“宂員方革復留﹐鎮監撤還更遣。”

  • 鎮重-汉语大词典

    鎮重

    【1】犹庄重。{宋}{陈亮}《铨选资格》:“故朝廷尊嚴﹐大臣鎮重。”{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 》:“若{白巖}({喬白巖})者﹐鎮重不撓﹐真可謂以死衛社稷者矣。”《释名·释首饰》:“瑱﹐鎮也。縣當耳傍﹐不欲使人妄聽﹐自鎮重也。”【2】犹威重。亦指具有权威的人物。《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若將軍今舍之而去﹐軍無鎮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

  • 鎮止-汉语大词典

    鎮止

    【1】抑止。{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其爲相﹐務以厚重鎮止浮競﹐時人稱其德量。”

  • 鎮守-汉语大词典

    鎮守

    【1】指军队驻扎在重要的地方防守。《水浒传》第五十回:“天幸今朝得賢弟來此間鎮守﹐正如錦上添花﹐旱苗得雨。”{宋}{苏辙}《论所言不行札子》:“移降佗路﹐更選帥臣俾之鎮守。”{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当庚子年{大沽}失守﹐镇守{大沽}的{罗提督}自尽殉职时﹐我的爸爸便正在那里作他身边一员裨将。”《後汉书·伏湛传》:“車駕每出征伐﹐常留鎮守﹐總攝羣司。”【2】看护﹔守护。《西游记》第二六回:“那黑熊真個得了正果﹐在菩薩處鎮守{普陀}﹐稱爲大神。”{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他是一直镇守在山顶上的。”{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教孩兒鎮守親娘﹐休遭繼父專。”

  • 鎮静劑-汉语大词典

    鎮静劑

    【1】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溴化钠﹑溴化钾﹑鲁米那等。

  • 鎮妥-汉语大词典

    鎮妥

    同“[鎮綏]”【1】{宋}{苏辙}《论执政生事札子》:“臣不知爲政如此﹐得爲鎮妥中外﹐安靖朝廷者乎?”

  • 鎮扤-汉语大词典

    鎮扤

    【1】见“鎮捍”。

  • 鎮唬-汉语大词典

    鎮唬

    【1】威吓。《红楼梦》第二一回:“若拿出做上的規矩來鎮唬﹐似乎無情太甚。”

  • 鎮膽-汉语大词典

    鎮膽

    【1】犹壮胆。{明}{高启}《钗符》诗:“從今能鎮膽﹐不怯睡空房。”

  • 鎮厭-汉语大词典

    鎮厭

    【1】见“鎮壓”。

  • 鎮鎖-汉语大词典

    鎮鎖

    【1】镇压禁闭。《水浒传》第一回:“此殿内鎮鎖着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在裏面。”

  • 開鎮-汉语大词典

    開鎮

    【1】{唐}代指任节度使,镇守一方。{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今僕射{裴公}開鎮{蠻荆}﹐統郡惟九。”

  • 鎮-汉语大词典

    【1】犹魇昧。{元}{王晔}《桃花女》第三折:“這個我去不得﹐我這老性命也是他救我的﹐不指望我去報答他﹐倒做這等鎮事﹐欺心剌剌的﹐我不去!”《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時{丕}有疾﹐{韜}乃詐稱于{甄夫人}宫中掘得桐木偶人﹐上書天子年月日時﹐爲鎮之事。”【2】犹言为害。谓在别人祈福时做不吉利的事。{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今日當村衆父老在我家賽牛王社﹐燒一陌紙﹐祈保各家平安﹐那裏走將這兩個不知羞耻的人來﹐要我酒肉喫﹐倒鎮俺衆人一年不吉利。”{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是誰人啼天哭地兩三聲……可做的鎮俺家私﹐你端的是扇摇百姓。”【3】犹魇胜。{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今晩三更三點﹐熒惑失位﹐着他領三百三十騎人馬﹐都是紅袍紅旗﹐到宫門外面連射三箭﹐鳴鑼擊鼓﹐呐喊摇旗﹐着他鎮火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