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問

問(問)是什么意思

  • 一問三不知-汉语大词典

    一問三不知

    【1】《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后因以“一問三不知”指对所问一无所知。{谢雪畴}《长江飞渡记》:“平时光会贪污﹐逍遥浪荡;谈到行军打仗的事﹐那就一问三不知。”{马南邨}《燕山夜话·变三不知为三知》:“我们有时候谈起调查研究工作﹐就不免觉得惭愧﹐深深地感到自己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遇到别人问起许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常常一问三不知。”【2】指对事情采取概不过问的态度。{老舍}《骆驼祥子》十三:“自己顶好学拉磨的驴﹐一问三不知﹐只会拉着磨走。”{草明}《乘风破浪》第十七章:“{易大嫂}真是精神爽快﹐过去一问三不知的﹐现下﹐她忽然把许多事情都揽到自己门下了。”

  • 一問一個肯-汉语大词典

    一問一個肯

    【1】谓无不应允。{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你看他一問一個肯。”

  • 一問摇頭三不知-汉语大词典

    一問摇頭三不知

    【1】犹一问三不知。《红楼梦》第五五回:“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摇頭三不知。’”

  • 一問一臨-汉语大词典

    一問一臨

    【1】古礼,君对士的疾病要慰问一次,对士的丧事要临吊一次,故称。《荀子·大略》:“君於大夫三問其疾﹐三臨其喪﹐於士一問一臨。”

  • 一問-汉语大词典

    一問

    【1】问候一次。《礼记·内则》:“妾將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問之。”《管子·入国》:“士人有病者﹐掌病以上令問之。九十以上﹐日一問﹐八十以上﹐二日一問。”【2】询问一下。{唐}{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3】访问一次。{元}{方回}《雪中忆昔》诗:“扁舟一問桃源路﹐治亂當時自此分。”【4】一个问题。《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擬申一問﹐師還對否?”《朱子语类》卷二:“{季通}嘗設一問。”

  • 三推六問-汉语大词典

    三推六問

    【1】谓反复审讯。《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重大之獄﹐三推六問。”《天雨花》第六回:“犯人不敢呼冤者﹐怕見三推六問刑。”{元}{孙仲章}《勘斗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將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問﹐吊拷綳扒﹐打得小人受不過﹐只得屈招了。”

  • 下問-汉语大词典

    下問

    【1】问于在己之下者。如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以上问于下,皆谓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學﹐不耻下問。”《管子·戒》:“〔{隰朋}〕之爲人﹐好上識而下問。”《後汉书·方术传上·樊英》:“{英}既善術﹐朝廷每有災異﹐詔輙下問變復之效﹐所言多驗。”{宋}{李纲}《与张枢密书》:“主上勵精圖治之切﹐深愧荒疎﹐不足以副下問之意。”{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申下問於{伯陽}﹐屈帝師於{郯子}。”{鲁迅}《书信集·致林语堂》:“惟既屡承下问﹐慨然知感﹐遂辄略布鄙怀﹐万切曲予谅察为幸。”

  • 不恥下問-汉语大词典

    不恥下問

    【1】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认为有失体面。《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夫讀五經﹐猶宜不恥下問﹐以進德修業﹐日有緝熙。”《老残游记》第七回:“閣下既不恥下問﹐弟先須請教宗旨何如。”{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恥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

  • 不問-汉语大词典

    不問

    【1】不管;无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溼得所爲佳。”《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雀兒出來﹐不問好惡﹐拔拳即搓。”{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不問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裏﹐你便來叫我。”【2】不过问;不询问。《史记·陈丞相世家》:“{漢王}以爲然﹐乃出黄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爲﹐不問其出入。”{唐}{李商隐}《贾生》诗:“可憐夜半虚前夕﹐不問蒼生問鬼神。”{宋}{曾巩}《兜率院记》:“至于浮屠人雖費如此﹐皆置不問﹐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夏衍}《不愁没有工作》:“但是{上海}就是这样的可以放置不问了吗?”【3】不慰问。《周礼·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積﹐不問壹勞。”【4】不依法处分;不追究刑事责任。{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朕即赦{元濟}不問﹐迴軍討之。”{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武弁杀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禍﹐何以置{興}不問?{興}尋病﹐得伏枕死。”{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

  • 不問三七二十一-汉语大词典

    不問三七二十一

    【1】不问情由。{朱自清}《回来杂忆》:“曾在{宣武门}里一个胡同口看见一辆三轮儿横在口儿上和人讲价﹐一个警察走来﹐不问三七二十一﹐抓住三轮车夫一顿拳打脚踢。”

  • 不問皂白-汉语大词典

    不問皂白

    同“[不分皂白]”【1】{郁达夫}《沉沦》五:“太阳己经起来了。他不问皂白﹐一直的往东走去。”

  • 不問不聞-汉语大词典

    不問不聞

    【1】不问也不听。形容因某种原因对周围事物很淡漠。《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問不聞﹐惟知侍親養子。”{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于是只好袭用仙传的古法﹐装聋作哑﹐置之不問不聞之列。”

  • 不問青紅皂白-汉语大词典

    不問青紅皂白

    【1】不分皂白。《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不問青紅與白皂﹐一迷將奴胡厮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問青紅皂白﹐要懲辦被告了。”{{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七回:“谁家不交﹐便将人捆回村公所﹐不问青红皂白﹐按倒就是一顿军棍马棒。”

  • 不聞不問-汉语大词典

    不聞不問

    【1】不听也不问。{茅盾}《色盲》三:“你还是不闻不问为妙﹐永远不知道更好。”【2】谓不关心,不过问。{闻一多}《贾岛》:“老年中年人忙着挽救人心﹐改良社会﹐青年人反不闻不问。”{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五章:“真需要社会救济的丐们﹐只管在他身边穿梭似的来去﹐他也不闻不问。”

  • 十死不問-汉语大词典

    十死不問

    【1】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北史·艺术传上·皇甫玉》:“{孝昭}賜{趙郡王}十死不問﹐{王}喜曰:‘{皇甫玉}相臣﹐云當惡死﹐今復何慮?’”

  • 十年窗下無人問-汉语大词典

    十年窗下無人問

    【1】谓科举时代士人为考取功名,长期闭门苦读而不为世人所知。{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豈不聞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信有之也。”{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南渡後﹐疆土狹隘﹐止{河南}﹑{陝西}﹐故仕進調官﹐皆不得遽入仕……故當時有云:‘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今日一舉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無人問也。’”{元}本{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你爲甚十年窗下無人問﹐也只圖一舉成名天下知。”

  • 厚問-汉语大词典

    厚問

    【1】谓以厚礼聘问。《国语·晋语三》:“君厚問以召{吕甥}﹑{郤稱}﹑{冀芮}而止之。”{韦昭}注:“止﹐留也。問﹐聘也。”

  • 入國問俗-汉语大词典

    入國問俗

    【1】语出《礼记·曲礼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谓进入别国或一个地区,首先要问其风俗,以免抵触。{叶圣陶}《席间》:“‘入邦问俗﹐古之道也。’主人唱着古文的调子。”{宋}{岳珂}《桯史·张元吴昊》:“{景祐}末有二狂生﹐曰{張}曰{吴}……邏者见之﹐知非其國人也﹐迹其所憇﹐執之﹐{夏}酋詰以入國問俗之义。”亦作“[入邦問俗]”。

  • 入邦問俗-汉语大词典

    入邦問俗

    【1】见“入國問俗”。

  • 卜問-汉语大词典

    卜問

    【1】占卜以问事。《三略·中略》:“軍勢曰:禁巫祝﹐不得爲吏士卜問軍之吉凶。”{魏巍}《我的老师》:“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元普}見是相士﹐正要卜問子嗣﹐便延他到家中來坐。”

  • 占問-汉语大词典

    占問

    【1】察问。{晋}{应劭}《风俗通·穷通》:“{玉都}因事遠出﹐家人不復占問。”【2】占卜以问吉凶。{唐}{元结}《谢大龟》诗:“惠恩如可謝﹐占問敢終辭。”

  • 入境問俗-汉语大词典

    入境問俗

    【1】谓进入一个国家或区域,先问明那里的习俗,以免触犯忌讳。语出《礼记·曲礼》:“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宋}{苏轼}《密州谢表》:“入境問俗﹐又復過於所期。”

  • 入鄉問俗-汉语大词典

    入鄉問俗

    【1】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解放日报》1944.4.5:“我们要吸收群众的经验﹐一定要‘入乡问俗’。”

  • 入竟問禁-汉语大词典

    入竟問禁

    【1】谓进入别国国境,先问明禁令,以免触犯。竟,“境”的古字。语本《礼记·曲礼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孔穎达}疏:“入竟而問禁者……竟,界首也。禁謂國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當先訪问主國何所禁也。”

  • 入門問諱-汉语大词典

    入門問諱

    【1】客人进门,先问主人祖先名讳,以便谈话时避之,谓之“入门问讳”。语出《礼记·曲礼上》:“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孔颖达}疏:“‘入門而問諱’者,門,主人之門;諱,主人祖先君名,宜先知之,欲爲避之也。”

  • 以心問心-汉语大词典

    以心問心

    【1】在心中自问自盘算。《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以心問心﹐跌足道:‘一二十年的事﹐三四千里的路﹐有甚查帳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觀}〕以心問心﹐忽然道‘有計了。’”

  • 以口問心-汉语大词典

    以口問心

    【1】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隨又忖道:‘婦人之言﹐何足憑准!况且他一頓飯錢尚不能預備﹐就有驚恐﹐他如何出力相報得?’以口問心﹐行了幾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楊僉憲}〕以口問心﹐計較已定﹐踱將出廳來。”

  • 令問-汉语大词典

    令問

    【1】令闻,美好的声名。問,通“聞”。《晋书·隐逸传·鲁褒》:“是故忿争非錢不勝﹐幽滯非錢不拔﹐怨讎悲錢不解﹐令問非錢不發。”{清}{钱谦益}《福建道监察御史周宗建授文林郎制》:“膏雨之政﹐浸灌{淛}西﹐洊陳内臺﹐令問滋茂。”{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夫此四子者﹐耳目聰明﹐忠信廉勇﹐未必無儔也﹐而及其成名立績﹐德音令問不已﹐而有所以然﹐夫何故哉?”

  • 休問-汉语大词典

    休問

    【1】好的声誉。{唐}{柳宗元}《送宁国范明府诗序》:“有{范氏傳真}者﹐始來京師﹐近臣多言其美﹐宰相聞之﹐用以爲是職﹐在門下﹐甚獲休問。”【2】佳讯。《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既濟{南海}﹐與領守{兒孝德}相見﹐知足下忠義奮發﹐整飭元戎﹐西迎大駕﹐巡省中嶽。承此休問﹐且悲且憙。”

  • 何問-汉语大词典

    何問

    【1】大声斥问。何,通“呵”。{唐}{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刘公墓志铭》:“兩界耕桑交跡﹐吏不何問。”

  • 作問-汉语大词典

    作問

    【1】发问,提出问题。《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諧辭給﹐好作問之。嘗問{朔}曰:‘先生視朕何如主也?’”

  • 侍問-汉语大词典

    侍問

    【1】侍候问安。{清}{刘大櫆}《郑节母传》:“{程夫人}卧病﹐{陳氏}朝夕侍問無少閒。”

  • 修問-汉语大词典

    修問

    【1】写信问候。{宋}{王安石}《与王宣徽书三首》之一:“某屏居丘園﹐衰疾日嬰﹐闕于修問﹐想蒙矜恕。”

  • 信問-汉语大词典

    信問

    【1】音信。{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吴王}{夫差}小女﹐名曰{紫玉}﹐年十八﹐才貌俱美。童子{韓重}﹐年十九﹐有道術。女悦之﹐私交信問﹐許爲之妻。”

  • 借問-汉语大词典

    借問

    【1】犹询问。{唐}{任华}《寄杜拾遗》诗:“{杜拾遺}﹐知不知﹐昨日有人誦得數篇黄絹詞﹐吾怪異奇特借問﹐果然稱是{杜二}之所爲。”{元}{萨都剌}《宫词》:“駿馬驕嘶懶着鞭﹐晩涼騎過御樓前。宫娥不識中書令﹐借問誰家美少年。”《宋书·萧惠开传》:“慮{興宗}不能詣己﹐戒勒部下:‘{蔡會稽}部伍若借問﹐慎不得答。’”【2】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晋}{陶潜}《悲从弟仲德》詩:“借問爲誰悲?懷人在九冥。”{宋}{姜夔}《昔游诗》:“朝發{黄陵祠}﹐暮至{赤沙}曲。借問此何處?滄灣三十六。”{唐}{韩愈}《送僧澄观》诗:“借問經營本何人?道人{澄觀}名籍籍。”【3】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邓秀梅}停步问道:‘借问一声﹐乡政府是哪个屋场?’”《水浒传》第三回:“{史進}道;‘借問經略府内有個{東京}來的{王教頭}嗎?’”【4】过问。{宋}{梅尧臣}《村豪》诗:“里胥休借問﹐不信有官權。”《旧唐书·刘仁轨传》:“今日官府﹐與往日不同﹐人心又别。{貞觀}﹑{永徽}年中﹐東西征役﹐身死王事者﹐並蒙敕使弔祭﹐追贈官職﹐亦有迴亡者官爵與其子弟。從{顯慶}五年以後﹐征役身死﹐更不借問。”

  • 脩問-汉语大词典

    脩問

    【1】谓修书问候。{宋}{吕本中}《紫薇诗话》:“{司馬温公}既辭樞密副使﹐名重天下。{韓魏公}元臣舊德﹐倍加欽慕﹐在北門與{温公}書云:‘多病寖劇﹐闕于脩問。’”

  • 候問-汉语大词典

    候問

    【1】讯问;问候,问安。{宋}{曾巩}《福州回曾侍中状》:“雖有心誠嚮往之勤﹐而無書記候問之禮。”《後汉书·黄琬传》:“時司空{盛允}有疾﹐{瓊}遣{琬}候問。”《汉书·蒯通传》:“{趙}{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候問其死生。”《儒林外史》第一回:“{時知縣}又辦了幾樣禮物﹐送與{危素}﹐作候問之禮。”

  • 偵問-汉语大词典

    偵問

    【1】探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起}未喻其旨﹐復遣親吏於相門偵問。”

  • 偢問-汉语大词典

    偢問

    【1】关心过问。{元}{贯云石}《点绛唇·闺愁》套曲:“捱的到天明﹐却有誰偢問!”{明}{徐元}《八义记·灵辄留朔》:“恩人冷落誰偢問﹐愁及言難盡。”{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從自齋時﹐等到日轉過﹐没箇人偢問﹐酩子裏忍餓。”{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便有那{漢}{相如}獻賦難求進﹐{賈長沙}痛哭誰偢問?”

  • 備問-汉语大词典

    備問

    【1】详细询问。《水浒传》第五九回:“{宋江}備問城中之事。”{明}{姚士麟}《见只编》卷上:“備問有何苦情﹐從實申詳。”

  • 傳問-汉语大词典

    傳問

    【1】传讯。昆曲《十五贯》第一场:“若有狀纸﹐先打四十﹐等候传问。”【2】辗转打听。《汉书·楚元王传》:“傳問民間﹐則有{魯國}{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

  • 六問三推-汉语大词典

    六問三推

    【1】谓反复审讯。{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是個婦女家﹐怎熬這六問三推。”{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乾着你六問三推﹐生將我千刀萬剁。”《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却又六問三推﹐千般鍛鍊。”

  • 勾問-汉语大词典

    勾問

    【1】提审。《元典章·刑部七·主妇受财纵妾犯奸》:“據{阿蔡}與{王季七}通姦﹐罪犯依例决八十七下﹐斷令{阿蔡}歸宗别嫁。所指與{朱大使}等有姦﹐與吏勾問﹐即係指姦其主母{阿余}﹐擬决四十七下﹐准斷訖。”《明史·刑法志二》:“祖制﹐京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聞﹐不得擅勾問。”

  • 商問-汉语大词典

    商問

    【1】磋商询间。{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郭沫若}先生远在{日本}﹐被侦探监视着﹐连去信商问也不方便。”

  • 凶問-汉语大词典

    凶問

    亦作“[問]”【1】死讯;噩耗。{清}{周亮工}《祭靖公弟文》:“弟之凶問﹐四妹尚不知何日聞之﹐獨餘一我撫棺哭弟。”{清}{刘大櫆}《海门鲍君墓志铭》:“{海門}{鮑君}卒﹐余繫官於{黟}﹐久不聞其問。”{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诗:“積勞而致疾﹐突發未能痊。凶問播遐邇﹐聽之泣涕漣。”{唐}{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羇遊萬里闊﹐凶問一年俱。”《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是歲﹐{基}母卒﹐詔祕其凶問﹐迎{基}父{豹}喪合葬{洛陽}﹐追贈{豹}{北海}太守。”

  • 函問-汉语大词典

    函問

    【1】指书信。{清}{薛福成}《庸盦笔记·曾文正公挽联》:“蓋{左公}始爲{文正}所薦舉﹐中間以事相齟齬﹐不通函問者已九年矣。”【2】用通信的方式向对方询问。{鲁迅}《书信集·致李霁野》:“文中如有费解之处﹐再当函问﹐改正。”{鲁迅}《书信集·致黄源》:“{陈小姐}通言地址﹐已函问{沈先生}﹐得回信后当再通知。”

  • 卹問-汉语大词典

    卹問

    【1】抚恤慰问。《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孝成}﹐復加卹問﹐稍益衰微﹐不絶如綫。”

  • 切問-汉语大词典

    切問

    【1】急切问难。{汉}{徐幹}《中论·核辩》:“利口者﹐心足以見小數﹐言足以盡巧辭﹐給足以應切問﹐難足以斷俗疑。”《新唐书·叛臣传上·陈少游》:“有媢者欲對廣衆切問以屈{少游}。及升坐﹐音吐清辯﹐據引淹該﹐問窮而對有餘。”【2】谓恳切求教。《论语·子张》:“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邢昺}疏:“切問者﹐親切問於已所學未悟之事﹐不汎濫問之也。”《三国志·吴志·孙登传》:“夫中庶子官最親密﹐切問近對﹐宜用雋德。”{秦牧}《艺海拾贝·知识之网》:“深入生活﹐博学切问。”

  • 刨根問底-汉语大词典

    刨根問底

    【1】追究底细。{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收获》1981年第4期:“我从来不喜欢打听姑娘们的事﹐也懒得为此去刨根究底。”{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你刨根问底﹐是啥意思?你既不是治安组长﹐又不是民兵队长!”亦作“[刨根究底]”。

  • 刺問-汉语大词典

    刺問

    【1】犹言探问。{端木蕻良}《三月夜曲》:“在这里是埋藏着刺问的智慧的﹐或者她是白俄。”《史记·韩长孺列传》:“徒見畜牧於野﹐不見一人。單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問尉史。”

  • 刷問-汉语大词典

    刷問

    【1】追究;查问。《金史·食货志二》:“上復召宰臣曰:‘雖曾經通檢納税﹐而無明驗者﹐復當刷問。’”

  • 勘問-汉语大词典

    勘問

    【1】查问;审问。《水浒传》第十八回:“知縣把一干拿到的鄰居﹐當廳勘問。”{唐}{白居易}《奏所闻状》:“除四節外﹐非時進奉﹐一切並停;如有違越﹐仰御史臺察訪聞奏。今若不許報臺﹐不許勘問﹐即是許進奉而廢德音也。”{宋}{何薳}《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固知子棲心之久﹐更俟與子勘問之也。”{元}{无名氏}《留鞋记》第四折:“有琴童來告狀﹐叫屈聲寃。我老夫秉公道當堂勘問。”

  • 動問-汉语大词典

    動問

    【1】问候。{元}{武汉臣}《玉壶春》楔子:“數載不見﹐有失動問﹐兄弟請坐。”《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左右救回帳中﹐諸將皆來動問。”《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動問已畢﹐{卓王孫}置酒相待。”【2】讯问。《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不多時鄰舍唤到﹐知縣逐一動問。”{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于是﹐不等师长动问﹐他就带着检讨的口气说:‘今天我们打得不好﹐把一〇〇高地丢了。我们准备晩上把它夺回来。’”【3】客套话。请问。《西游记》第十八回:“動問府上有多少妖怪?”《儒林外史》第一回:“動問一聲﹐那裏是{王冕}先生家?”{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小生有一件事﹐動問小娘子咱。”

  • 勞問-汉语大词典

    勞問

    【1】慰问。《汉书·张延寿传》:“{永始}﹑{元延}間﹐比年日蝕﹐故久不還{放}﹐璽書勞問不絶。”《明史·陈亨传》:“{成祖}還軍﹐親詣{亨}第勞問。”{清}{张履}《意苕山馆诗序》:“余送客江中﹐還過君齋﹐兵燹患難之餘﹐握手相勞問。”

  • 參問-汉语大词典

    參問

    【1】询问。《後汉书·窦武传》:“{武}召侍御史{河澗}{劉儵}﹐參問其國中王子侯之賢者。”【2】佛教语。谓参师问道。《古尊宿语录》卷五:“首座云:‘曾參問也無?’師云:‘不曾參問。’”

  • 反身自問-汉语大词典

    反身自問

    【1】见“反躬自問”。

  • 反躬自問-汉语大词典

    反躬自問

    【1】反问自己。{刘道一}《驱满酋必先杀汉奸论》:“清夜自思﹐反躬自問﹐毋亦待人之不恕﹐而轉使虜之笑我乎!”{孙中山}《建国方略·以饮食为证》:“吾人試以飲食一事﹐反躬自問﹐究能知其底藴者乎?”亦作“[反身自問]”。{清}{戴名世}《程孝子传》:“嗚呼!人孰不有母﹐讀孝子之事﹐反身自問﹐竟何如哉!”

  • 反問-汉语大词典

    反問

    【1】反过来对提问的人发问。{瞿秋白}《乱弹·吉诃德的时代》:“你或者要说:这几万万人差不多都不读书。那么﹐我反问你一句:你看不看见小茶馆里有人在听书?”【2】用疑问语气表达相反的意义。

  • 取問-汉语大词典

    取問

    【1】犹询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汪秀才}取問僧人﹐僧人道:‘此處山靈妬人來游﹐每將渡﹐便有惡風濁浪阻人。’”【2】犹审问。《水浒传》第十四回:“{雷横}道:‘我們且押這廝去{晁保正}莊上﹐討些點心吃了﹐卻解去縣裏取問。’”

  • 延問-汉语大词典

    延問

    【1】请教询问。{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道士{蘇澄隱}迎鑾駕﹐霜簡星冠﹐年九十許﹐氣貌翹竦﹐上因延問甚久。”《後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天子〕待以師傅之禮﹐延問得失。”

  • 垂問-汉语大词典

    垂問

    【1】俯问;下问。《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小弟有些心事﹐别個面前也不好説﹐我兄垂問﹐敢不實言?”{清}{龙启瑞}《致冯展云侍读书》:“因閣下殷殷垂問﹐故不秘其愚﹐而思有所贊於左右焉。”{陈白尘}《大风歌》第四幕:“皇上既然垂问相国﹐相国将何以回答?”

  • 執問-汉语大词典

    執問

    【1】拘留讯问。《史记·刺客列传》:“乃變名姓爲刑人﹐入宫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問塗廁之刑人﹐則{豫讓}。”

  • 執經問難-汉语大词典

    執經問難

    【1】手持经书反复质问,以求解惑。《後汉书·儒林传序》:“饗射禮畢﹐帝({明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 尋消問息-汉语大词典

    尋消問息

    【1】探问消息。{清}{无名氏}《金缕曲》:“誰憶慣前塵影事?删却臨期珍重語﹐怕尋消問息勞公子。”{宋}{周邦彦}《意难忘》词:“又恐伊尋消問息﹐瘦減容光。”

  • 尋根問底-汉语大词典

    尋根問底

    【1】见“尋根究底”。

  • 尋花問柳-汉语大词典

    尋花問柳

    亦作“[尋花覓柳]”【1】游赏风景。语本{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隊出郊坰﹐問柳尋花到野亭。”{元}{汤式}《沉醉东风·钱塘怀古》曲:“一自{蘇}{林}葬土丘﹐再不見尋花問柳。”{清}{王楷堂}《西调·寻花问柳游人醉》曲:“尋花問柳遊人醉﹐口誦新詩信步歸。”【2】喻狎妓。{清}{洪楝园}《警黄钟·醉梦》:“終日尋花問柳﹐飲酒征歌﹐那一樁軍國重情﹐置之不理。”{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貌雖癯而精血未耗。尋花覓柳﹐兒女事猶然自覺情長。”

  • 尋問-汉语大词典

    尋問

    【1】询问;探索。{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因相尋問﹐乃兄弟也。”《北史·儒林传上·孙灵晖》:“{靈暉}少明敏﹐有器度。得{惠蔚}手録章疏﹐研精尋問﹐更求師友﹐‘三禮’﹑‘三傳’皆通宗旨。”{汉}{应劭}《风俗通·怪神·鲍君神》:“其後數年﹐鮑魚主來歷祠下﹐尋問其故﹐曰:‘此我魚也﹐當有何神。’”{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元茂屯}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正在围着工作队寻问﹑欢呼﹑歌唱﹑跳着秧歌。”

  • 對問-汉语大词典

    對問

    【1】指受审问。《水浒传》第二二回:“現有刀子是{宋江}的壓衣刀﹐必須去拿{宋江}來對問。”《朱子语类》卷一二三:“{周勃}終身有功﹐後來也下獄對問。”【2】古代文体之一。{战国}时{宋玉}作《对楚王问》﹐以答问形式抒写情志﹐后因名其体为“對問”。{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宋玉}含才﹐頗亦負俗﹐始造‘對問’﹐以申其志。”{范文澜}注引{纪昀}评:“《卜居》《漁父》已先是對問﹐但未標對問之名耳。然{宋玉}此文﹐載於《新序》;其標曰對問﹐似亦{蕭統}所題。”{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然則《騷》者﹐固亦受三百篇之澤﹐而特由其時游説之風而恢宏﹐因{荆楚}之俗而奇偉;賦與對問﹐又其長流之漫於後代者也。”【3】应诏回答帝王的问难。{唐}{沈佺期}《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诗:“何幸鹽梅處﹐惟憂對問機。”{北周}{庾信}《故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無雙對問﹐實踵武於{丁鴻}。”【4】互相问答交谈。《三国志·吴志·阚泽传》:“性謙恭篤慎﹐官府小吏﹐呼招對問﹐皆爲抗禮。”{唐}{陆龟蒙}《复友生论文书》:“未嘗干有司對問希品第﹐未嘗歷王公丐貸飾車馬。”

  • 大問-汉语大词典

    大問

    【1】古代诸侯国之间派遣高级官员通问修好。《仪礼·聘礼》{贾公彦}题解:“{鄭}《目録》云:大問曰聘﹐諸侯相於久無事﹐使卿相問之。禮﹐小聘使大夫。”【2】谓帝王的垂询。《後汉书·杨赐传》:“吾以微薄之學﹐充先師之末﹐累世見寵﹐無以報國。猥當大問﹐死而後已。”

  • 天問-汉语大词典

    天問

    【1】指天子的询问。《晋书·傅咸传》:“每見聖詔以百姓饑饉爲慮﹐無能云補﹐伏用慙恧﹐敢不自竭﹐以對天問。”【2】《楚辞》篇名﹐{屈原}作。诗文中亦作为“問天”的双关语。{清}{龚自珍}《秋心》诗之二:“《天問》有靈難置對﹐《陰符》無效勿虚陳。”{清}{黄遵宪}《人境庐之邻》诗:“陸沈欲借舟權住﹐天問翻無壁受呵。”

  • 奉問-汉语大词典

    奉問

    【1】侍奉问候。《汉书·哀帝纪》:“臣願且得留國邸﹐旦夕奉問起居﹐俟有聖嗣﹐歸國守藩。”

  • 套問-汉语大词典

    套問

    【1】不让对方察觉自己的目的﹐拐弯抹角地盘问。

  • 吉問-汉语大词典

    吉問

    【1】犹佳音,好消息。《後汉书·方术传上·李南》:“旦有善風﹐明日中時應有吉問﹐故來稱慶。”

  • 叮問-汉语大词典

    叮問

    【1】追问。{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三分队的数字﹐即使经过最仔细的计算﹐也要反复怀疑﹐一再叮问:有问题吧?计算过么?”{孙犁}《风云初记》四:“你怎么就不知道好好儿叮问叮问?他穿着什么衣裳?”

  • 叱問-汉语大词典

    叱問

    【1】大声喝问。{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叱問是何妖魅﹐敢侮天使?”

  • 叩問-汉语大词典

    叩問

    【1】询问;打听。《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令史}只得又同陰捕轉來﹐親去叩問{秀童}。”《说唐》第一回:“走到一條僻静小巷﹐已是黄昏時候﹐家家閉户﹐聽得一家有小兒啼哭﹐遂連忙叩問。”{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四:“途中见一衣履整饬的老人﹐叩问之﹐颇能详道往事。”

  • 名問-汉语大词典

    名問

    同“[名聞]”【1】名声;名望。《韩非子·亡徵》:“不以功伐課試﹐而好以名問舉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近有學士﹐名問甚高。”{唐}{赵璘}《因话录·商上》:“公名問已光﹐又在班列﹐往往賓客至﹐值公方受杖責。”

  • 含蓼問疾-汉语大词典

    含蓼問疾

    【1】相传{越王}{勾践}谋复{吴}仇,身自磨砺,夜以继日,目倦欲睡,则含辛辣之蓼;问病济贫,抚慰百姓。事见《国语·越语》﹑{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后用为君主艰苦自砺,抚慰百姓的典实。《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吾何忍棄去”{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曰:“〔{先主}〕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

  • 呵問-汉语大词典

    呵問

    【1】责问;盘究。《周礼·地官·比长》“若無授無節則唯圜土内之”{汉}{郑玄}注:“鄉中無授﹐出鄉無節﹐過所則呵問﹐繫之圜土﹐考辟之也。”{宋}{文天祥}《出巷难》诗序:“予變服色﹐隨{杜}出﹐諸巷皆不呵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家中諸務﹐經理維勤;即偶惰﹐母亦不呵問之。”{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孫策}〕便使收{吉}﹐至﹐呵問之曰:‘天旱不雨﹐道路艱澀﹐不時得過……今當相除。’”

  • 咨問-汉语大词典

    咨問

    【1】犹问候。{宋}{欧阳修}《与富文忠公书》之四:“第因{張師}遠行﹐不可無書﹐謹奉手啟咨問。”【2】咨询;请教。《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後生好事者﹐亦咨問所疑焉。”{宋}{苏轼}《与刘宜翁书》:“路遠難於往返咨問。幸與{軾}盡載首尾﹐勿留後段以俟憤悱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前輩涉歷事久﹐多有高見。有疑難事不能自决﹐不可不以咨問。”

  • 哲問-汉语大词典

    哲問

    【1】犹令问。好的声誉。问,通“聞”。{晋}{陆机}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奕奕{馮}生﹐哲問允廸。”

  • 唤問-汉语大词典

    唤問

    【1】传唤讯问。{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先投户單﹐逐户唤問。”

  • 啓問-汉语大词典

    啓問

    【1】动问;请问。{宋}{王巩}《甲申杂记》:“時{李定資}深鞫{蘇子瞻}獄﹐雖同列不敢輒啓問。”《水浒传》第五三回:“{戴宗}道:‘只今便去啓問本師。’”{唐}{韩愈}《送郑尚书序》:“大府始至﹐四府必使其佐啓問起居。”

  • 嘉問-汉语大词典

    嘉問

    【1】见“嘉聞”。

  • 嘘寒問暖-汉语大词典

    嘘寒問暖

    【1】形容对人关怀备至。{冰心}《关于女人·我最尊敬体贴她们》:“我们从办公室里回来﹐总希望家里美观清洁﹐饭菜甘香可口﹐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 嘲問-汉语大词典

    嘲問

    【1】逗弄地发问。《金瓶梅词话》第四回:“〔{西門慶}〕一遞一口與他吃酒﹐嘲問話兒。”《金瓶梅词话》第四回:“{西門慶}嘲問了一回﹐向袖中取出銀穿心……遞送與婦人。”

  • 國事訪問-汉语大词典

    國事訪問

    【1】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他国邀请而进行的正式访问。

  • 行問-汉语大词典

    行問

    【1】且行且问。《汉书·张释之传》:“〔上〕就車﹐召{釋之}驂乘﹐徐行﹐行問{釋之}{秦}之敝。”{颜师古}注:“行問﹐且行且問也。”【2】动问,请教。{汉}{王充}《论衡·知实》:“{孔子}知五經﹐門人從之學﹐當復行問﹐以爲人法﹐何故專口授弟子乎?”

  • 待問-汉语大词典

    待問

    【1】等候叩问。{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所以四海九州强學待問者﹐咸沐菁莪之雅化。”{唐}{马戴}《下第寄友人》诗:“{金門}君待問﹐石室我思歸。”《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學以待問。”《周书·李贤传》:“夫人各有志﹐{賢}豈能彊學待問﹐領徒授業耶!”

  • 德問-汉语大词典

    德問

    【1】道德声誉。问,闻,名声。{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郗嘉賓}欽崇釋{道安}德問。”《魏书·释老志》:“{道安}後入{苻堅}﹐{堅}素欽德問﹐既見﹐宗以師禮。”

  • 徵問-汉语大词典

    徵問

    【1】征召询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今{淮南王}孫{建}﹐材能高﹐{淮南王}王后{荼}﹑{荼}子太子{遷}常疾害{建}。{建}父{不害}無罪﹐擅數捕繫﹐欲殺之。今{建}在﹐可徵問﹐具知{淮南}陰事。”

  • 庭問-汉语大词典

    庭問

    【1】指天子上朝询问国事。庭,通“廷”。《宋史·孙何传》:“防壅閼﹐則莫若凡奏邊防﹐陛見庭問。”

  • 廉問-汉语大词典

    廉問

    【1】察访查问。廉,通“覝”。《史记·秦始皇本纪》:“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爲訞言以亂黔首。”《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九年》:“{遼}遣五使廉問四方鰥寡孤獨及貧乏失職者賑之。”《金史·宗雄传》:“朝廷遣使廉問﹐事難周悉。”

  • 定問-汉语大词典

    定問

    【1】确切的消息。问,消息音信。《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元年》:“〔{楚王}〕{瑋}之起兵也﹐{隴西王}{泰}嚴兵將助{瑋}﹐祭酒{丁綏}諫曰:‘公爲宰相﹐不可輕動。且夜中倉猝﹐宜遣人參審定問。’”{清}{曾国藩}《仁和邵君墓志铭》:“{國藩}心知{位西}烈士也﹐必不苟免。其家固知之﹐以無定問﹐不敢發喪。”《晋书·孝愍帝纪》:“又詔{琅琊王}曰:‘……間遣使適還﹐具知{平陽}定問﹐云{幽}{并}隆盛﹐餘胡衰破﹐然猶恃險﹐當須大舉。’”【2】指“问名”等聘婚手续。定,聘定。{宋}{秦醇}《谭意哥传》:“{張}内逼慈親之教﹐外爲物議之非﹐更朞月﹐親已約{孫貰}殿丞女爲姻。定問已行﹐媒妁素定﹐促其吉期﹐不日佳赴。”

  • 宣問-汉语大词典

    宣問

    【1】帝王后妃向臣下发问。《管子·小匡》:“公宣問其鄉里而有考驗﹐乃召而與之坐﹐省相其質﹐以參其成功成事。”{清}{昭槤}《啸亭杂录·世祖问喀尔喀使者》:“{章皇}即位時甫七齡﹐時{喀爾喀}使者來朝﹐隨班祝賀﹐拜跪失儀﹐上即宣問。侍臣答以遠方使者﹐未嫻禮節﹐上乃悦。”《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皇帝宣問:‘卿意者何?’{衾虎}奏曰:‘臣願解箭。’”《辽史·礼志四》:“皇太后宣問:‘南朝皇帝聖躬萬福。’”【2】犹安慰。《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唯有{楊妃}滿目流淚。皇帝亦見﹐宣問皇后:‘緣即罪{楊堅}一人﹐不干皇后之事。’”

  • 家問-汉语大词典

    家問

    【1】家信。{宋}{彭乘}《续墨客挥犀·崔球昼梦至家》:“既覺﹐歷歷憶其詩﹐乃書之藏于笥。後月餘﹐家問至。其妻寄此詩﹐一字無差。”《晋书·陆机传》:“初﹐{機}有駿犬﹐名曰{黄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笑語犬曰:‘我家絶無書信﹐汝能齎書取消息不?’”《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期今日﹐得通家問﹐伏紙嗚咽﹐言不宣心。”{清}{恽敬}《女婴圹铭》:“{敬}方遊{太原}﹐五月十六日﹐{嬰}以痘殤﹐葬居{西師子墩}﹐屬{武進縣}{通江鄉}。九月家問至{太原}。”【2】谓在家中问学,非正式从师求学。参见“[室學]”。

  • 宿問-汉语大词典

    宿問

    【1】谓学者有疑不即问,隔夜再问。《荀子·大略》:“君子之學如蜕﹐幡然遷之。故其行效﹐其立效﹐其坐效﹐其置顔色﹑出辭氣效。無留善﹐無宿問。”{杨倞}注:“當時即問﹐不俟經宿。”《大戴礼记·五帝德》:“{宰我}曰:‘昔者﹐{予}也聞諸夫子曰﹐小子無有宿問。’”

  • 察問-汉语大词典

    察問

    【1】考察讯问。《金史·世宗纪中》:“察問細微﹐非人君之體﹐朕亦知之。然以卿等殊不用心﹐故時或察問。”《汉书·武帝纪》:“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著之於篇﹐朕親覽焉。”《管子·小匡》:“退而察問其鄉里﹐以觀其所能。”

  • 審問-汉语大词典

    審問

    【1】确实的消息。《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蜀}降人或云誅{權}妻子﹐{權}知其虚言﹐未便發喪﹐後得審問﹐果如所言。”《晋书·宣帝纪》:“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審問。”《宋书·庐陵王义真传》:“初﹐{高祖}聞{青泥}敗﹐未得{義真}審問﹐有前至者訪之﹐並云闇夜奔敗﹐無以知存亡。”【2】详细地问。谓在学问的探究上,深入追求。{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常成二公》:“每歲二月上丁﹐習舞釋菜。是日﹐舉學士之版﹐視其藝之上下﹐審問慎思﹐使知不足﹐教之導之﹐講論以勗之。”{宋}{叶適}《题朱晦庵帖》:“方急迫了劇邑﹐乃不忘博學審問之功﹐他日聞其政﹐必異于今人也。”《礼记·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3】引申指精审的见解。{明}{宋濂}《<杜诗举隅>序》:“而《孝經》﹑《易》﹑《書》﹑《詩》……各有審問﹐不但箋{杜}詩而已也。”【4】详细询问。{金}{王若虚}《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職﹐必先審問其同僚者何如人。”{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元來我嫂嫂門前等﹐他是個婦人家﹐無燭從來不夜行﹐我出門去審問個分明。”【5】审讯。{巴金}《关于<神·鬼·人>》:“我在{神田区}警察署受到审问的时候﹐有人问我怎样在{普江}认识他。”{元}{刘壎}《隐居通议·杂录》:“{和}復審問﹐乃謂曰:‘汝固非劫江賊﹐然何得隱諱東鄰贖契錢八百千。’”{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當時執政﹐若且令邊臣審問{鬼章}等﹐以{阿里骨}當立不立。”

  • 展問-汉语大词典

    展問

    【1】犹询问。{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展問邦族﹐云:‘{登州}{宋}姓。’”

  • 弔問-汉语大词典

    弔問

    【1】吊祭死者,慰问其家属。《汉书·萧望之传》:“宜遣使弔問﹐輔其微弱﹐救其災患﹐四夷聞之﹐咸貴中國之仁義。”{唐}{李洞}《题咸阳楼》诗:“弔問難知之﹐登攀强滴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周三》:“時州之東亦有狐居村民家﹐人共見爲一白髮叟。叟與居人通弔問﹐如世人禮。”

  • 弔死問疾-汉语大词典

    弔死問疾

    【1】吊祭死者,慰问病人。《礼记·杂记下》:“免喪之外行於道路﹐見似目瞿﹐聞名心瞿﹐弔死而問疾﹐顔色戚容﹐必有以異於人也。”{汉}{晁错}《论贵粟疏》:“又私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晉}{宋}人墨迹﹐多是弔死問疾書簡。”

  • 弔死問生-汉语大词典

    弔死問生

    【1】吊祭死者,慰问生者。《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弔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北史·循吏传·杜纂》:“弔死問生﹐甚有恩紀。”

  • 引問-汉语大词典

    引問

    【1】咨询;招来问话。《後汉书·李固传》:“陛下宜開石室﹐陳圖書﹐招會羣儒﹐引問得失。”《资治通鉴·唐高宗显庆四年》:“上以爲然﹐竟不引問{無忌}。”《元典章·刑部三·欲奸亲女未成》:“於{至元}五年八月十三日節次﹐將女{季春}引問﹐意欲姦耍。”

  • 存問-汉语大词典

    存問

    【1】慰问;慰劳。多指尊对卑,上对下。《史记·高祖本纪》:“病愈﹐西入關﹐至{櫟陽}﹐存問父老。”{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負擔壺漿﹐遠近迎謁﹐上皆親加存問﹐受其獻饋。”{宋}{李纲}《论唐三宗礼遇大臣》:“{光弼}畏禍不敢入朝﹐{代宗}猶輦致其母﹐存問甚渥。”《清史稿·穆宗纪》:“傳旨存問疫疾將士。”【2】问候;探望。通常带有客气的意思。{唐}{张籍}《答刘竞》诗:“昨日街西相近住﹐每來存問老夫身。”{元}{无名氏}《快活三过朝天子四换头·忆别》套曲:“新痕﹐舊痕﹐淚滴盡愁難盡﹐今宵鴛帳睡怎穩?口兒念心兒印﹐獨上粧樓﹐無人存問﹐見花梢月半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又因道遠﹐遂數載不一存問。”{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顷奉到十八日惠函﹐同时亦得家母来书﹐知蒙存问﹐且贶佳品﹐不胜感谢。”

  • 學問思辨-汉语大词典

    學問思辨

    【1】古代儒家的修养方法。《礼记·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宋}{朱熹}集注:“此誠之之目也。學﹑問﹑思﹑辨﹐所以擇善而爲知﹐學而知也。篤行﹐所以固執而爲仁﹐利而行也。”

  • 學問-汉语大词典

    學問

    【1】学习和询问(知识﹑技能等)。语出《易·乾》:“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唐}{韩愈}《答杨子书》:“學問有暇﹐幸時見臨。”《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清}{顾炎武}《日知录·求其放心》:“夫仁與禮未有不學問而能明者也。”{汉}{贾山}《至言》:“學問至於芻蕘者﹐求善無饜也。”【2】知识,学识。《荀子·劝学》:“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宋}{苏轼}《登州谢上表》:“而臣天資鈍頑﹐學問寡淺。”《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無論你有多大學問﹐未必强似公公。”{老舍}《茶馆》第二幕:“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3】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中国}学问﹐得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如: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胡適}《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七:“凡成一种科学的学问﹐必有一个系统﹐决不是一些零碎堆砌的知识。”【4】道理;水平。{周立波}《山那面人家》:“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学问。”{王汶石}《大木匠》:“我{桃叶}的眼力可真不错﹐挑得有学问。”

  • 好問-汉语大词典

    好問

    【1】勤于向人请教。《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故曰:‘力行近乎仁﹐好問近乎智﹐知耻近乎勇。’”{宋}{苏轼}《杭州谢表》之一:“臣猥以末技﹐日奉講帷……方陛下好問之初﹐遽以疾去﹐推之理數﹐可謂奇窮。”{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至于‘六經’‘四書’所載﹐多聞多見……好問好察﹐是皆明白求於事爲之際。”《书·仲虺之诰》:“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 理問-汉语大词典

    理問

    【1】官名。{元}行省有理问所,置理问﹑副理问等官;{明}{清}时为布政使司直属官员之一。掌勘核刑名。《元史·百官志七》:“理問所﹐理問二員﹐正四品;副理問二員﹐從五品。”《清史稿·职官志三》:“理問掌推勘刑名。”《明史·职官志四》:“承宣布政使司……理問所﹐理問一人﹐從六品﹐副理問一人﹐從七品。”《清史稿·职官志三》:“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省各一人……理問所理問﹐從六品。”【2】审理,讯问。《元史·刑法志一》:“其鬭訟……及科差不公自相告言者﹐從本管理問。”《水浒传》第二六回:“原來縣吏都是與{西門慶}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説;因此﹐官吏通同計較道:‘這件事難以理問。’”

  • 東捱西問-汉语大词典

    東捱西問

    【1】谓四处探问﹑打听。《平妖传》第十五回:“這些衆人當一場生意﹐見神見鬼﹐東捱西問﹐那有消息。”

  • 枉問-汉语大词典

    枉問

    【1】敬辞。犹言承蒙问候。{唐}{韩愈}《与崔群书》:“自足下離{東都}﹐凡兩度枉問﹐尋承已達。”

  • 查問-汉语大词典

    查問

    【1】查究追问或调查询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此時不及查問寄信及電報的事﹐拜見過母親之後﹐又過來拜見嬸娘。”{清}{李渔}《蜃中楼·阃闹》:“且待夫人出來﹐查問一番。”{峻青}《秋色赋·吕有库》:“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伤口上怎么会塞上了一团旧棉花呢?于是﹐他们在到处查问。”

  • 案問-汉语大词典

    案問

    【1】审问。《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語。’案問莫服。”《三国志·魏志·国渊传》:“吏因請使作箋﹐比方其書﹐與投書人同手。收攝案問﹐具得情理。”《秦併六国平话》卷下:“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

  • 根問-汉语大词典

    根問

    【1】寻根问底。《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周相公}是個客﹐費心請奶奶去游山﹐奶奶不去﹐倒像是怕回席的一般。怎麽不去?爺回説明日去就是了﹐可只顧的根問?”

  • 極問-汉语大词典

    極問

    【1】追根问底。{汉}{王充}《论衡·问孔》:“何以驗之?以學於{孔子}﹐不能極問也。聖人之言﹐不能盡解﹐説道陳義﹐不能輒形。”

  • 業問-汉语大词典

    業問

    【1】谓品学。{宋}{苏舜钦}《上孙冲谏议书》:“閣下宇量拂世﹐業問追古﹐放言遣懷﹐剖昏出明﹐鋭然欲掌引大物﹐以曉聾衆而起前弊。”

  • 概問-汉语大词典

    概問

    亦作“[問]”【1】概括询问。{宋}{苏轼}《对制科策》:“此臣有以知陛下之聖意﹐以爲向之所以策臣者﹐各指其事﹐恐臣不得盡其辭﹐是以復舉其大體而問焉。”

  • 榮問-汉语大词典

    榮問

    【1】荣获问事或问候。{唐}{高適}《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前席屢榮問﹐長城兼在躬。”{宋}{苏轼}《贺提刑马宣德启》:“恭承榮問﹐有激懦衷。”【2】美好的声誉。{唐}{张说}《梁国文贞公碑》:“激昂成學﹐榮問日流。”{宋}{王安石}《吕公弼改尚书工部侍郎余如故》:“保身慎行﹐舊有榮問。”{汉}{李陵}《答苏武书》:“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

  • 樊遲之問-汉语大词典

    樊遲之問

    【1】指种田﹑种菜的事。语本《论语·子路》:“{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爲圃,曰:‘吾不如老圃。’”{明}{李贽}《卓吾论略》:“吾時已知{樊遲}之問﹐在荷蕢丈人間。然而上大人{丘乙己}不忍也﹐故曰‘小人哉﹐{樊須}也’。則可知矣。”

  • 檢問-汉语大词典

    檢問

    【1】也谓查察问罪。《陈书·侯安都传》:“部下將帥﹐多不遵法度﹐檢問收攝﹐則奔歸{安都}。”【2】查问。《太平御览》卷三六四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弼}坐﹐自陳説良久﹐并遣人至府檢問﹐方信。”

  • 死問-汉语大词典

    死問

    【1】死讯。《魏书·斛斯椿传》:“時{椿}父{敦}先在{秀容}﹐忽有傳{敦}死問﹐請減己階以贈之﹐自襄威將軍超贈車騎將軍﹑{恒州}刺史。”

  • 或問-汉语大词典

    或問

    【1】文体的一种。用问答体以说明论点。多用于书名。{宋}{朱熹}《<中庸章句>序》:“且記所嘗論辯取舍之意﹐别爲《或問》﹐以附其後。”《四库全书总目·四书一·四书或问》:“《四書或問》三十九卷﹐{宋}{朱子}撰。{朱子}既作《四書章句集注》﹐復以諸家之説紛錯不一﹐因設爲問答﹐明所以去取之意﹐以成此書。”

  • 此問彼難-汉语大词典

    此問彼難

    【1】这个诘问,那个责难。{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有些会议﹐从午后二时起﹐讨论问题﹐研究章程﹐此问彼难﹐风起云涌。”

  • 歷問-汉语大词典

    歷問

    【1】遍问。{唐}{韩愈}《平淮西碑》:“皇帝歷問于朝﹐一二臣外﹐皆曰:‘{蔡帥}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

  • 攷問-汉语大词典

    攷問

    【1】拷打审问。《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宫中亡大珠一篋﹐主名不立﹐念欲攷問﹐必有不辜。”

  • 收問-汉语大词典

    收問

    【1】拘捕问罪。{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商輅}〕正色曰:‘朝臣無大小﹐有罪皆請旨收問。’”

  • 旨問-汉语大词典

    旨問

    【1】旨告。指信。{晋}{王羲之}《司州帖》:“云必欲尅{餘杭}之遲期﹐此不可言﹐要須君旨問。僕事中久﹐宜蹔東復。”{晋}{王羲之}《穆松帖》:“上下近問慰馳情﹐不知何似﹐絶不得{松}問。汝得旨問﹐馳白。宜豫知分春事也﹐吾日東﹐可語期﹐令知消息。”{晋}{王献之}《杂帖》:“頃更寒不適﹐頗有時氣﹐君須各可耳﹐遲旨問。”

  • 明問-汉语大词典

    明問

    【1】对别人询问的敬称。{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承示高論﹐實獲我心。猥辱明問﹐相與質證。”{宋}{陈亮}《铨选资格策》:“顧方居今而思{藝祖}﹐當資格之時而謂銓選之可復﹐亦徒以謝明問而已。”

  • 明知故問-汉语大词典

    明知故問

    【1】明明知道,却故意问人家。《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然則此時夫子又何以明知故問呢?”{欧阳山}《柳暗花明》八六:“{陈文雄}拿眼睛厉了他一眼﹐觉得他是在那里明知故问﹐也就不再开腔。”

  • 書問-汉语大词典

    書問

    【1】书信;音问。{宋}{邵博}《闻见後录》卷十五:“故足迹不至於門藩﹐書問不通於左右者﹐且十餘年矣。”{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在京各公﹐弟雖多舊識﹐但久不通書問﹐殊無可托也。”{三国} {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足下所治僻左﹐書問致簡﹐益用增勞。”

  • 求問-汉语大词典

    求問

    【1】探访。《史记·魏公子列传论》:“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2】指求神问卜。《史记·龟策列传论》:“其設稽神求問之道者﹐以爲後世衰微﹐愚不師智﹐人各自安﹐化分爲百室﹐道散而無垠﹐故推歸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

  • 求田問舍-汉语大词典

    求田問舍

    【1】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五:“一事避君君匿笑﹐{劉郎}才氣亦求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如今這些貪人﹐擁着嬌妻美妾﹐求田問舍﹐損人肥己。”{元}{无名氏}《喜春来》曲:“春方好處花將過﹐人到榮時髮已皤。求田問舍待如何?皆未可﹐樽有酒且高歌。”{宋}{王安石}《游西霞庵约平甫至因寄》诗:“求田此山下﹐終欲忤{陳登}。”{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三节:“北方的士族一过{江}來﹐就纷纷求田问舍。”亦省作“[求田]”。《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

  • 治問-汉语大词典

    治問

    【1】犹审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頃之﹐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出﹐乘輿馬驚。於是使騎捕﹐屬之廷尉。{釋之}治問。”

  • 清問-汉语大词典

    清問

    【1】清审详问。{唐}{王勃}《九成宫颂》:“虔恭上帝﹐東朝懸待諫之旌;清問下人﹐南面聽登聞之鼓。”《书·吕刑》:“皇帝清問下民﹐鰥寡有辭于{苗}。”{孔}传:“{帝堯}詳問民患﹐皆有辭怨於{苗}民。”{孔颖达}疏:“{帝堯}清審詳問下民所患。”《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莊徵君}〕躬身奏道:‘臣蒙皇上清問﹐一時不能條奏;容臣細思﹐再爲啓奏。’”

  • 淑問-汉语大词典

    淑問

    【1】善于审判。《诗·鲁颂·泮水》:“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孔颖达}疏:“所囚者﹐服罪之人。察獄之吏當受其辭而斷其罪﹐故使善聽獄如{臯陶}者獻之。”{明}{李东阳}《<两畿录刑诗>序》:“然其恩德之所感動﹐聲之所流播﹐有不能已於人者。故{召伯}之聽訟﹐見諸《風》:{臯陶}之淑問﹐見諸《頌》。”{清}{钱谦益}《大理寺左寺左寺副曹文衡授儒林郎制》:“淑問如{臯陶}﹐朕深有望於爾﹐爾其念哉!”【2】美名。《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東朝既建﹐淑問峩峩。”{刘良}注:“淑﹐美;問﹐聞也。”{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淑問秀於閨房﹐柔風治於《詩》《禮》。”{南朝} {宋}{王韶之}《赠潘综吴逵举孝廉诗》之三:“投死如歸﹐淑問若蘭。”《汉书·匡衡传》:“道德弘於京師﹐淑問揚乎疆外。”{颜师古}注:“淑﹐善也;問﹐名也。”

  • 打破砂鍋問到底-汉语大词典

    打破砂鍋問到底

    【1】见“打破沙鍋問到底”。

  • 打問訊-汉语大词典

    打問訊

    【1】谓僧尼向人合掌致敬。{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官人云〕你因何見老夫不下禮?只打個問訊。”《水浒传》第四回:“{趙員外}和{魯達}向前施禮﹐{真長老}打了問訊﹐説道:‘施主遠出不易。’”《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忽然{妙通}師父走進門來﹐見了翰林﹐打個問訊道:‘相公﹐你投親眷好處安身許久了﹐再不到小菴走走。’”

  • 打問-汉语大词典

    打問

    【1】打听;探询。{丁玲}《杜晩香·这是什么地方》:“汽车就像大匣子似的﹐密密麻麻﹐全是十个轱辘的大卡车﹐一打问﹐啊呀﹐都是农场的。”【2】问;审问。{明}{沈德符}《野獲编·刑部·宫婢肆逆》:“你們既打問明白﹐不分首從﹐便都挐去﹐依律凌遲處死。”

  • 打破沙鍋問到底-汉语大词典

    打破沙鍋問到底

    同“[打破砂鍋璺到底]”【1】{巴金}《团圆》:“她为什么不回到文工团去?不过我也并非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亦作“[打破砂鍋問到底]”。{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我们必须绞脑筋﹐打破砂锅问到底。”

  • 扣問-汉语大词典

    扣問

    【1】询问;讨教。{宋}{魏了翁}《跋杨司理德辅之父纪问辩历》:“後生初學﹐哆然自是﹐恥於扣問者﹐視此亦可以少警矣。”《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晁大舍}將{童定宇}的來歷向{禹明吾}扣問。”{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八:“偶尔在朋友间扣问﹐都说难懂。”

  • 投石問路-汉语大词典

    投石問路

    【1】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新民晚报》1989.1.5:“安徽科技出版社‘投石问路’﹐去年秋冬该社出版了一本《人体摄影》画册﹐意外一炮打响。”

  • 拜問-汉语大词典

    拜問

    【1】敬词。表示恭敬地讯问。《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道:‘不敢拜問尊官尊姓大名?’”【2】跪拜讯问。《後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嘗有疾﹐妻遣婢拜問﹐{英}下牀答拜。”

  • 拘問-汉语大词典

    拘問

    【1】传讯。{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拆封》:“如有低潮及短少者﹐將銀封另放﹐開單記明﹐硃筆點過﹐以便拘問。”

  • 拿問-汉语大词典

    拿問

    【1】捉拿审问。《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荀大夫}因貪贓拿問了﹐就是這三四日的事。”{王统照}《银龙集·刀柄》:“临时脱逃﹐连当初入队时的保人还得拿问。”{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是{南京}國子監上官﹐遂不拿問。”

  • 拷問-汉语大词典

    拷問

    【1】拷打审问。《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下》:“自今月至明年孟夏﹐不聽拷問罪人。”{唐}{谷神子}《博异志·郑洁》:“但云磨勘文案未畢﹐所言受罪亦不見其餘﹐但拷問秤決而已。”{清}{李渔}《怜香伴·拷婢》:“今日退朝無事﹐不免把{留春}拷問一番﹐叫院子唤{留春}出來。”{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八章:“敌人一直把老太太拷问到天黑才罢手。”

  • 按問-汉语大词典

    按問

    【1】查究审问。《汉书·王商传》:“初﹐大將軍{鳳}連昏{楊肜}爲{琅邪}太守﹐其郡有災害十四﹐已上。{商}部屬按問。”《明史·戚继光传》:“給事中{羅嘉賓}等劾{繼光}無功﹐且逼番。方按問﹐旋以平{汪直}功復官。”{唐}{康骈}《剧谈录·袁相雪换金县令》:“因俾移獄府中按問。”{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上復遣侍郎{託津}等三人﹐抵{浙}按問。”

  • 推問-汉语大词典

    推問

    【1】讯问;追问。《三国志·魏志·郭淮传》:“每{羌}{胡}來降﹐{淮}輒先使人推問其親理﹐男女多少﹐年歲長幼。”{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須臾至家﹐家人相見悲喜﹐推問﹐知{崔}是亡人而入其墓﹐追以懊惋。”{鲁迅}《花边文学·论重译》:“最要紧的是要看译文的佳良与否﹐直接译或间接译﹐是不必置重的;是否投机﹐也不必推问的。”【2】审问。《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水浒传》第二六回:“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尸﹑傷﹑病﹑物﹑踪﹐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隋书·裴政传》:“{榮}便拒諱﹐云‘無此語’。太子付{政}推問。”《再生缘》第五回:“果然{進喜}遭推問﹐只恐心慌出亂言。”{汉}{应劭}《风俗通·过誉·江夏太守河内赵仲让》:“不潔清﹐當亟推問。”

  • 採問-汉语大词典

    採問

    【1】搜集访问。《元典章·吏部六·钞法》:“{真定路}總管{姚中}奉呈採問到釐革事内一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死後數月﹐自有那些走千家管閒事的牙婆每﹐打聽脚踪﹐採問消息。”《後汉书·羊续传》:“觀歷縣邑﹐採問風謡。”

  • 探問-汉语大词典

    探問

    【1】打听;试探着询问。{巴金}《海的梦》後篇一:“他在各处探问﹐都没有结果。”{清}{许秋垞}《闻见异辞·吉穴》:“尋至某處﹐見是好風水……探問地主﹐即鄰人某也。因出價易之。”{冰心}《南归》:“不过这须探问你母亲的意思。”《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却説公子一到{北京}﹐將行李上店﹐自己帶兩個家人﹐就往{王銀匠}家﹐探問{玉堂春}消息。”【2】探望;问候。{清}{吴骞}《扶风传信录》:“二十三日﹐{仲仙}自{歧}命{翠雲}來探問。”{茅盾}《秋收》一:“{老通宝}病时﹐这{黄道士}就是常来探问的一个。”

  • 捫心自問-汉语大词典

    捫心自問

    【1】抚着胸口向自己发问。指反省自己的行为。{清}{林则徐}《批荷兰总管申请不遵禁烟新例禀》:“從前禀稱急須回國之語﹐亦是受人指使﹐何曾有一真情﹐捫心自問﹐能不令人看破否?”{陈中冀}《职责》:“{郭路生}也有时扪心自问:‘我还能再爱一次吗?’”{梁启超}《论政府阻挠国会之非》:“此則當請政府諸公捫心自問﹐無勞吾輩更贊一辭也。”

  • 提問-汉语大词典

    提問

    【1】提出问题要求回答。湘剧高腔《园丁之歌》:“哎!上次课堂提问不是比过去答得好些了吗?”{柯岩}《我们小队的努力》诗:“课堂上要是提问到他﹐那可就忙坏了大家:这个给他挤眼睛﹐那个对他努嘴巴。”【2】传讯审问。{明}{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提學官〕不許接受民詞﹐侵官喜事﹐其生員犯罪﹐或事須對理者﹐聽該管衙門提問﹐不許護短曲庇。”{清}{刘大櫆}《许游击墓志铭》:“{鉛山}有編民{查氏}﹐居家無故而忽奉按察司提問。”

  • 搶問-汉语大词典

    搶問

    【1】犹责问。{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你將他來惡搶問﹐他如今身遭着危困;你將他惡語噴﹐他將你來死記恨。”{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誰家的小魔軍﹐兩三番迤逗人。我這裏扭項回身﹐吃我會搶問。”

  • 撫心自問-汉语大词典

    撫心自問

    【1】以手摸胸自问。谓自我反省。{鲁迅}《华盖集·这回是“多数”的把戏》:“假如﹐倘使我看了《闲话》之后﹐便抚心自问:‘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熊辉}《追随叶挺将军两年》:“我不知道﹐你说出这些话是否问心有愧﹐请抚心自问一下。”

  • 撫躬自問-汉语大词典

    撫躬自問

    【1】反躬自问。谓自我反省。{清}{昭槤}《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以愚昧﹐於此獲罪﹐所知爲之流涕﹐路人爲之嘆息。撫躬自問﹐爲幸多矣!”

  • 撫問-汉语大词典

    撫問

    【1】慰问。《旧唐书·玄宗纪下》:“上皇親自撫問﹐人人感咽。”{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类对》:“{知祥}巡行撫問﹐三軍欣然。”{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列朝·里士社士》:“上下詔……特命有司撫問高年及篤廢殘疾者。”

  • 擿問-汉语大词典

    擿問

    【1】诘问;责问。《新唐书·郑澣传》:“帝使稡擷經史爲《要録》﹐愛其博而精﹐試舉諸條擿問之﹐隨即酬析﹐無留答。”《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又走到後邊﹐擿問了{小玉}﹐口詞與{金蓮}所説無差。”

  • 攀花問柳-汉语大词典

    攀花問柳

    【1】见“攀花折柳”。

  • 攀問-汉语大词典

    攀問

    【1】询问。{郭沫若}《北伐途次》八:“可是那营长的尊姓大名我一直没有攀问过﹐我揣想他现在怕已经升成了军长了吧?”

  • 攝問-汉语大词典

    攝問

    【1】拘捕审问。《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僧辯}還﹐過{壽陽}﹐{侯景}竊訪知之﹐攝問﹐具服。”{胡三省}注:“攝問﹐收録其人而問之也。”

  • 斥問-汉语大词典

    斥問

    【1】责问。{茅盾}《子夜》十四:“‘谁叫你进来的?是不是{莫干丞}?’{吴荪甫}掷笔在桌上﹐很严厉地斥问。”

  • 望聞問切-汉语大词典

    望聞問切

    【1】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观气色﹐听声息﹐问症状﹐按脉象。合称四诊。{元}{施惠}《幽闺记·抱羔离鸾》:“[末]{翁大醫}你還要看症真仔細下藥。[浄]這等待我再望﹑聞﹑問﹑切。”《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你等疑我不曾看脈﹐就要下藥。不知醫道中﹐本以望聞問切﹐目爲神聖工巧﹐可見看脈是醫家第四家﹐不是上等。”《当代》1981年第3期:“{严锡嵩}在当‘牛鬼’之年……曾埋头自学中医﹐望闻问切这一套及药物方剂知识背得颇熟。”《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而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别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虚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四診要訣:實該望﹑聞﹑問﹑切之道。”

  • 款問-汉语大词典

    款問

    【1】犹审问。《太平广记》卷一二四引《报应录》:“適見前任{吉州}牧{鍾初}﹐荷大鐵枷﹐著黄布衫﹐手足械繫﹐冥司勘非理殺人事﹐款問甚急。”【2】叩问﹐打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馮京}〕正要款問仔細﹐{金光洞主}起身對{馮相}道:‘敝洞荒涼﹐無以看玩。’”

  • 無人問津-汉语大词典

    無人問津

    【1】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语出{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王弇州文》:“易代而後﹐壇坫門户俱空﹐遂無人問津矣。”《花城》1981年第1期:“事隔七年﹐无人问津的疑案被这个惹事生非的任性的姑娘{姜子婴}触发了。”

  • 無問-汉语大词典

    無問

    【1】不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但是生皮﹐無問年歲久遠﹐不腐爛者﹐悉皆中煮。”{清}{曾国藩}《仁和邵君墓志铭》:“{位西}性故戇直﹐往往面折人短……無問新故疏戚﹐貴賤賢否﹐一切蹙頞相繩﹐人不能堪。”【2】不提问题。{宋}{王安石}《书<洪範>传後》:“爲師則有講而無應﹐爲弟子則有讀而無問。”

  • 惠問-汉语大词典

    惠問

    【1】美好的称誉。《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惠問川流﹐芳猷淵塞。”{刘良}注:“惠問﹐美稱也。”

  • 愀問-汉语大词典

    愀問

    【1】理睬。{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你怎生便將人不愀問?”

  • 慎問-汉语大词典

    慎問

    【1】犹详问。《逸周书·大匡》:“因其耆老﹐及其總害﹐慎問其故﹐無隱乃情。”

  • 慮問-汉语大词典

    慮問

    【1】对囚犯进行审问。{宋}{洪迈}《容斋四笔·国初救弊》:“俟至京﹐擇官慮問﹐如顯有負屈者﹐本州吏量加懲罰。”《宋史·刘敞传》:“近例﹐凡聖旨及中書﹑樞密所鞫獄﹐皆不慮問。”

  • 慶問-汉语大词典

    慶問

    【1】庆贺聘问。{宋}{曾巩}《回人贺授史馆修撰状》:“敢意眷私之厚﹐特迂慶問之勤。”{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諸國慶問﹐四節得展。”【2】泛指祝贺存问。{宋}{曾巩}《回人贺授史馆修撰状》:“敢意眷私之厚﹐特迂慶問之勤。”{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諸國慶問﹐四節得展。”

  • 慰問-汉语大词典

    慰問

    【1】安慰问候。{明}{刘基}《送田生归乡》诗:“老翁愛英俊﹐慰問至日夕。”《後汉书·宋均传》:“{均}自扶輿詣闕謝恩﹐帝使中黄門慰問﹐因留養疾。”{唐}{李德裕}《遣王会等安抚回鹘制》:“宜令左金吾衛大將軍兼御史大夫{王會}持節充安撫大使﹐宗正少卿兼御史中丞{李師偃}充副使﹐專往慰問。”{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二章:“师长顺交通壕走着﹐一面同战士们握手﹐一面进行亲切的慰问。”

  • 每事問-汉语大词典

    每事問

    【1】《论语·八佾》:“{子}入太廟,每事問。”后用以指遇事多做调查研究。{陶行知}《每事问》诗:“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二:“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

  • 示問-汉语大词典

    示問

    【1】指表示问候的简札书启之类。{唐}{韩愈}《答魏博田仆射书》:“使至﹐奉十一月十二日示問﹐欣慰殊深。”

  • 研問-汉语大词典

    研問

    【1】仔细询问;盘问。{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秋练》:“於是生始研問居止。女曰:‘妾與君不過傾蓋之友﹐婚嫁尚不可必﹐何須令知家門。’”{南朝} {陈}{徐陵}《为陈王与周冢宰宇文护论边境事书》:“{元舉}累移論及﹐翻相河漢;更往研問﹐便騁鋒鏑。”《南史·张率传》:“在{新安}遣家僮載米三千石還宅﹐及至遂耗太半。{率}問其故﹐答曰:‘雀鼠耗。’{率}笑而言曰:‘壯哉雀鼠。’竟不研問。”【2】特指审讯。《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次日升堂﹐研問這起盗犯。”

  • 碩問-汉语大词典

    碩問

    【1】大名声。问,通“聞”。{晋}{陆云}《张二侯颂》:“用能保寵固世﹐考終碩問。”

  • 磨問-汉语大词典

    磨問

    【1】仔细审讯;盘问。《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操}再三磨問。{平}怒曰:‘我自欲殺汝﹐安有人使我來?今事不成﹐惟死而已!’”{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爲甚的審緣因﹐再三磨問﹐也則是恐其中暗昧難分。”《元典章·刑部二·繫狱》:“司縣罪囚既係事發到官﹐必須磨問取責﹐追勘明白。”《水浒传》第一一一回:“但有北邊來的人﹐須要仔細盤詰﹐磨問實情。”

  • 相問-汉语大词典

    相問

    【1】互相赠送。《礼记·杂记下》:“相問也﹐既封而退。”{郑玄}注:“相問﹐嘗相惠遺也。”《国语·吴语》:“王乃之壇列﹐鼓而行之﹐至於軍﹐斬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環瑱通相問也。’”{韦昭}注:“問﹐遺也。通﹐行賂以亂軍。”【2】询问,质问。《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厮一定强不過我!且慢慢地相問他。”

  • 省問-汉语大词典

    省問

    【1】审察询问。{宋}{罗烨}《醉翁谈录·断人冒称进士》:“賣卦秀才﹐文理全乖;冒稱進士﹐且請喫柴。再三省問﹐道理胡來!”{汉}{王符}《潜夫论·述赦》:“下土寃民﹐能至闕者﹐萬無數人;其得省問者﹐不過百一。”【2】探望;问候。《红楼梦》第八四回:“過了幾日﹐有幾個老公走來﹐帶着東西銀兩﹐宣貴妃娘娘之命﹐因家中省問勤勞﹐俱有賞賜﹐把物件銀兩一一交代清楚。”《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暑月﹐病人或至數百﹐聽廊皆滿﹐{公義}設榻﹐晝夜處其間﹐以秩禄具醫藥﹐身自省問。”

  • 睿問-汉语大词典

    睿問

    【1】圣明的声誉。問,通“聞”。{南朝} {齐}{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睿問川流﹐神襟蘭郁。”

  • 瞅問-汉语大词典

    瞅問

    【1】理睬;过问。{元}{武汉臣}《老生儿》第四折:“那廝每言而無信﹐凡事惹人嗔﹐怕不關親﹐怎將俺不瞅問?”{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他肩將那柴擔擔﹐口不住把書賦温﹐每日家穿林過澗誰瞅問?”

  • 甲乙問-汉语大词典

    甲乙問

    【1】故设甲乙双方,互为答问,以辩明疑难。《晋书·礼志中》:“{安豐}太守{程諒}先已有妻﹐後又娶﹐遂立二嫡。前妻亡﹐後妻子{勳}疑所服。中書令{張華}造甲乙之問曰:‘甲娶乙爲妻﹐後又娶丙﹐匿不説有乙﹐居家如二嫡﹐無有貴賤之差。乙亡﹐丙之子當何服?’”

  • 由問-汉语大词典

    由問

    【1】犹洽商。《元典章·户部五·典卖》:“如業主虚擡高價﹐不相由問成交者﹐聽親隣典主百日内收贖。”

  • 盤問-汉语大词典

    盤問

    【1】详细查问;反复询问。{宋}{王溥}《唐会要·匦》:“理匭使但任投匭人投表狀於匭中﹐依進來﹐不須勘責副本﹐並妄有盤問。”{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又無個過往的人﹐左右的鄰﹐你教我向着那一搭兒盤問。”《水浒传》第四一回:“城門日中後便關﹐出入的好生盤問得緊。”{茅盾}《子夜》四:“{费小胡子}复又坐下﹐仍旧笑嘻嘻的说﹐可是那语调中就有对于{曾沧海}的盘问很不痛快的气味。”

  • 私問-汉语大词典

    私問

    【1】私下请问或询问。《晏子春秋·问下十》:“寡人受貺矣﹐願有私問焉。”《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吏治行有茂異﹐民有隱逸﹐乃當召見﹐不可有所私問。”《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楊堅}私問{德林}曰:‘欲何以見處?’”

  • 科問-汉语大词典

    科問

    【1】犹查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九月﹐公引兵自{柳城}還”{裴松之}注引{三国}{吴}无名氏《曹瞒传》:“既還﹐科問前諫者﹐衆莫知其故﹐人人皆懼。”

  • 移問-汉语大词典

    移問

    【1】谓改问他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漢武帝}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復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試問{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難以移問。”

  • 稍問-汉语大词典

    稍問

    【1】犹见问。《庄子·寓言》:“衆罔兩問於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而今也(被)髮﹐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景曰:‘搜搜也﹐奚稍問也。’”

  • 稟問-汉语大词典

    稟問

    【1】向尊长询问事情。《水浒传》第五三回:“{公孫勝}道:‘且容我去稟問本師真人。’”

  • 稽問-汉语大词典

    稽問

    【1】卜问。《楚辞·卜居序》:“乃往至太卜之家﹐稽問神明﹐决之蓍龜。”

  • 章問-汉语大词典

    章問

    【1】犹章闻。{汉}{应劭}《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上令{興}負貪昧之罪﹐子被署用之愆﹐章問洶赫﹐父子湮没。”

  • 究問-汉语大词典

    究問

    【1】审询;查问。《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如有不公不法者﹐就便究問。”《北史·尒朱敞传》:“〔{敞}〕易衣而遁﹐追騎至﹐不識{敞}﹐便執綺衣兒。比究問知非。會日已暮﹐由是免。”{柳青}《铜墙铁壁》第九章:“怎么五六十里路上跑反?把她叫上来究问一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你快説個明白﹐若説得來歷不明﹐我須把你送出官府﹐究問下落。”

  • 窮問-汉语大词典

    窮問

    【1】追问;究诘。{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兒匍匐直上書佐懷中﹐書佐推之﹐仆地﹐化爲水。窮問之﹐具省前事。”《元典章·刑部二·鞫狱》:“凡有罪囚﹐推官先行窮問。”{陶成章}《浙案纪略·马宗汉传》:“{宗漢}去﹐半道爲虜所得﹐繫獄五十日﹐窮問黨與﹐{宗漢}佯爲遜言抵讕﹐卒不得一人名。”

  • 疑問-汉语大词典

    疑問

    【1】有怀疑或不理解的问题。{南朝} {宋}{颜延之}《重释何衡阳》:“足下已審其虚實﹐方書之不朽﹐獨鑒堅精﹐難復疑問。聊寫餘懷﹐依答條釋。”《魏书·房景先传》:“{先}作《五經疑問》百餘篇﹐其言該典﹐今行於時。”{宋}{朱熹}《白鹿洞赋》:“盼黄卷以置郵﹐廣青衿之疑問。”{叶圣陶}《未厌集·夜》:“现在这字条将诉说他们的一切﹐解答她的种种疑问﹐使她与他们心心相通。”【2】质疑;询问。《法苑珠林》卷十九:“{阿難}是供養佛人﹐常隨佛行﹐親從世尊受所教法﹐必處處疑問世尊﹐是故今者應令在數。”

  • 發問-汉语大词典

    發問

    【1】口头提出问题。{唐}{白居易}《三教论衡》:“儒書奥義﹐既已討論;釋典微言﹐亦宜發問。”{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四:“围着他的人不断向他发问﹐他一一答复着。”《梁书·文学传下·谢幾卿》:“{儉}承旨發問﹐{幾卿}隨事辨對﹐辭無滯者。”{宋}{苏籀}《栾城先生遗言》:“{籀}輩弱齡駑怯﹐憚公嚴峻﹐不敢發問。”

  • 耕當問奴-汉语大词典

    耕當問奴

    【1】古谚语。谓办事应与熟习其事的人商量。《宋书·沈庆之传》载:{宋太祖}欲北伐,{沈庆之}固谏不可。{徐湛之}﹑{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魏书·邢峦传》:“俗諺云:耕則問田奴﹐絹則問織婢。”《隋书·柳彧传》:“耕當問奴﹐織當問婢。此言各有所能也。”亦作“[耕則問田奴]”。

  • 耕則問田奴-汉语大词典

    耕則問田奴

    【1】见“耕當問奴”。

  • 耗問-汉语大词典

    耗問

    【1】消息;音信。{明}{陈继儒}《读书镜》卷四:“乃有〔兄弟〕不相往來﹐不通耗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鳳陽}一士人﹐負笈遠遊﹐謂其妻曰:‘半年當歸。’十餘月﹐竟無耗問。”

  • 考問-汉语大词典

    考問

    【1】考查询问。《汉书·董仲舒传》:“臣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數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艾芜}《印度洋风土画·仰光港上》:“中年胖商人就一眼望着年轻人﹐仿佛学校的教员在考问学生﹐立刻逼着回答一样。”【2】拷问。《史记·伍子胥列传》:“{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問之。”《後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宫中亡大珠一篋﹐太后念﹐欲考問﹐必有不辜。”

  • 聖問-汉语大词典

    聖問

    【1】对帝王询问的尊称。{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惟念聖問及此﹐天下之福。”{晋}{挚虞}《贤良对策》:“不敢瞽言妄擧﹐無以疇答聖問。”《汉书·谷永传》:“使臣等得造明朝﹐承聖問。”

  • 聘問-汉语大词典

    聘問

    【1】国与国或各个方面之间遣使访问。《汉书·艺文志》:“{春秋}之後﹐{周}道■壞﹐聘問歌詠不行於列國。”{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五:“{明國}亦遣使通好﹐歲以珍幣聘問。”{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先是諸將之外有權者﹐莫不拘劫妻子以爲固;四方之來聘問者﹐莫不防礙出入以爲密。”{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二:“元勳宿將﹐老死久矣﹐後來將不知兵﹐兵不習戰﹐徒以聘問絡繹﹐恃以無恐。”【2】谓男方向女方行聘定婚。古代六礼中有“問名”﹐故曰聘问。{清}{昭槤}《啸亭杂录·满洲嫁娶礼仪》:“{滿洲}世族﹐罕有指腹定婚者﹐皆年及冠笄﹐男女家始相聘問。”《剪灯新话·翠翠传》:“但生自蓬蓽﹐安於貧賤久矣﹐若責其聘問之儀﹐婚娶之禮﹐終恐無從而致。”

  • 聲問-汉语大词典

    聲問

    【1】见“聲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